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精选12篇)
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篇1
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一、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产生,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操作、管理失误有关;其不安全状态的出现既反映物的自身特性,又反映了管理水平。物的不安全状态运动轨迹一旦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运动轨迹交叉,就是发生事故的时间与空间;在这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判断和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对预防和消除事故有直接现实意义。
二、作业环境等综合因素
生产作业环境中,湿度、温度、照明、振动、噪音、粉尘、有毒有害物质等会影响人在工作中的情绪;恶劣地作业环境还会导致职业性伤害。安全生产是一套人、机、环境系统。合理匹配可实现“机宜人、人适机、人机匹配”,能减少失误、提高效率,消除事故,做到本质安全。如何营造一个良好地作业环境,消除职业危害,是作业环境管理的核心。在现场管理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分析、消除作业环境中的各项事故隐患,努力提高现场生产条件,切实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生产力发展
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篇2
关键词:煤矿机电事故,主要原因,处理对策
前言
目前就我国煤矿机械化程度正在不断的提高,为了保证煤矿的经济效益,需要各种大型机电设备的辅助,煤矿的机电管理在煤矿的生产当中占据了较为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管理的过程中,会由于各种问题,出现相应的机电事故,制约了我国煤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一般情况下,机电事故主要可以分为电气事故和机械事故,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联系,同时又各自独立,能够导致安全事故发生连锁反应。
1 我国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主要特点
一般情况下,我国煤矿机电事故主要表现出以下几种特点:首先是同类事故重复发生,在煤矿的生产运行当中,所使用的机电设备较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看出虽然机电事故发生的范围较广,但是总体来说是有一定规律的,只要相关管理者对其规律进行分析,就能够进行预防;另外是机电事故大多为单个事故,较为零散,对于这类事故来说,发生的范围较广,并且事故发生频率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这类事故难以避免,同时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说这类事故一般难以引起相关管理者的重视;最后一种特点是煤矿机电事故中工伤事故多,并且在对设备进行维修的过程中,设备在非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机电事故,根据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在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的过程中,没有在相关安全保护的措施下进行,同时没有制定合理的安全技术标准。
2 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1 对机电设备投入不足,机电设备严重老化
就目前煤矿机电设备的运行来看,煤矿对机电设备的投入严重不足,大多数煤矿机电设备已经运行了较长时间,在性能上较为落后,已经超过了服务年限,在这样的情况下,煤矿机电设备已经达不到相关安全规程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尤其是井下大型机械机电设备,由于这些机电设备较大,同时由于井下工作环境的影响,这些大型机电设备非常容易发生故障,而煤矿企业处于对成本的考虑,并没有对这些机电设备进行更换,而是依靠维修来维持机电设备的运行,在这样的情况下,非常容易造成相应的机电事故;对于机电设备的投入方面,其中出现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机电设备的购置方面,在煤矿的运行生产当中,所需要的机电设备的种类较多,在对这些机电设备的操作使用当中,不但需要保证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也需要保证这些机电设备能够适应煤矿的井下工作环境,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煤矿在购置机电设备的过程中,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定来对其进行采购,在这样的情况下,会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安全事故隐患;另外是对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方面,煤矿的维修人员在对机电设备的维修过程中,只是对发生故障的表面进行维修,没有对发生故障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在这样的情况下,机电事故发生的概率将会较多。
2.2 缺乏相应的机电人才
在煤矿的机电设备管理中,涉及到较多方面,其中主要包括对机电设备的操作、维修和调试,另外由于煤矿机电行业中技术含量较高,专业性较强,在这样的情况下,煤矿企业想要引进相应的机电专业人才将会较为困难,煤矿企业想要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就需要从工作人员中进行选拔并培养,一般情况下,培养的主要方式是由老员工向新进员工传授相关的机电操作和维修经验,这样就缺少一定的专业性;另外,在煤矿企业当中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一些员工把煤矿的机电设备操作当中一种技术培训,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和锻炼之后,自己学到了较多的知识和经验,在这个时候,大多数员工会跳槽到其他相关企业当中,这样就会造成机电人才的流失。根据以上的情况可以知道,大量专业人才的流失,会为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埋下较大的安全隐患,根据相关的统计可以看出,我国煤矿中80%的机电事故都是由于操作人员的违章操作造成的,所以说,加强对机电人才专业知识和安全意识的培养,在目前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3 煤矿机电事故的处理对策
3.1 加强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
煤矿需要建立相应的安全投入机制,在采购机电设备之前,需要根据煤矿的实际运行情况和资金投入情况进行把握,在采购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机电设备进行统一的检测,其主要内容是对机电设备的性能和型号进行,在检验不合格的情况下,不允许这些产品投入使用;另外机电设备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相关机电管理人员的培训,使之能够正确的对机电设备进行操作,在机电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下,相关维修人员应该根据出现故障的具体情况和设备的运行情况,来对机电设备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且从根本上来对这些故障进行解决,另外,机电设备维修人员需要根据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来对不同种类的机电设备进行不同的维修,并且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为了避免由于人为的失误或者违章操作,导致相关机电事故的发生,煤矿企业可以采用计算机设备来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以此来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3.2 对机电设备进行不断的升级
煤矿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来对机电设备进行更新升级,在这样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机电设备本身的质量可靠,另外需要提高机电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以此来维持设备的新度系数水平;对于井下长期使用的机电设备来说,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查,对于其中能耗较高、效率较低、安全性较低的设备,要坚决进行改造和淘汰,通过对机电设备的不断升级和更换,能够避免机电事故的发生。
3.3 提高煤矿机电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
煤矿管理人员需要重视对机电设备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对其进行培训的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的煤矿安全规定和标准,采取多样化的职工培训模式,一方面,煤矿企业需要对机电设备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对机电设备的内部构造和运行方式进行了解。另外一个方面,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来传授机电设备产生故障的具体原因和维修的方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提高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另外,煤矿企业在进行招工的时候,需要改变传统的招工模式,对于新进的职工,应该对其进行基础知识的培训,并且根据岗位的需要,来对基础技能进行强化培训,另外需要煤矿企业提高行业工资和福利待遇,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避免更多机电设备人才的流失,减少机电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4 结束语
结合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主要特点,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对机电设备的投入不足和缺少相应的机电人才,针对这样的情况,需要煤矿提高对机电管理的重视,提高煤矿机电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并且对机电设备进行不断的升级,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减少机电事故发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张恩成.煤矿机电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的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6):71.
[2]陈伟.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43+53.
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篇3
关键词:煤矿;井下通风;安全事故;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TD7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7-0177-02
1 煤矿井下通风安全发生事故的原因
引起煤矿井下通风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选择以下三个方面做进一步的分析:
①通风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实现完全落实。从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情况来看,尽管煤矿井下的通风安全建设已经建立健全了必要的管理制度,但是在落实中却有所欠缺,安全责任的不明确、赏罚的不严明以及定位的不清楚等现象还一定程度的存在,使得相关制度没有有效实施,说起来“雷声大”,落实起来“雨点小”,对于通风安全管理以及瓦斯治理的随意性比较大,这不仅不利于煤矿井下通风安全事故的减少与防范,同时也阻碍了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②影响通风安全的人为原因不可忽视。人为因素对于矿井通风安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安全防范措施执行不到位、对矿井通风所存在的潜在危险不了解以及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等,为矿井通风安全建设带来了不少威胁。在井下作业中,矿工的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引发大的危险。
③煤矿通风安全监督力度不够。近年来,在发生特重大安全事故的煤矿中,有很多都是煤矿安全监察部门下了整改命令的单位,但是由于有些监督部门仍然存在着官僚主义,没有做到“进现场、下基层”,从而使得监督工作流于形式;与此同时,被要求整改的煤矿也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整改,能敷衍的就敷衍,能拖的就拖,监督部门也没有对其进行实时的监控和验收,使得安全事故就在“敷衍”与“拖”的过程中发生了,这时刻提醒着我们加强通风安全监督力度的必要性。
2 加强与改善煤矿井下通风安全的对策
①进一步建立健全矿井通风系统的相关管理制度。煤矿企业必须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和需要,对现有的矿井通风系统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与补充,以便满足最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首先,矿井在组织生产、采掘接续以及安排生产布局之时,先要考虑的就是矿井的通风能力,尽可能做到以风定头、定产,避免出现由于生产过于集中、过分追求产量进度而造成的区域风量不足、违规串联通风和通风系统不合理等现象的出现;其次,非长壁采煤法、回收煤柱、残采以及地质构造较复杂地段的回采等,所制定的措施要得到企业领导者的批准,并且可以尝试运用局部供风的方式,使得矿井通风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再次,煤矿井下的各主要回、进风巷之间,专门负责通风工作的部门要设置至少两道正方向风门,有效地控制风流的风桥、风门、防火墙、挡风墙以及防尘管路等通风设施的质量,使其符合与满足矿井通风安全质量标准,促进通风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最后,矿井在制定相应的年度采掘计划时,负责通风工作的部门必须认真核定矿井年度的通风能力,根据实际年度的通风能力去确定矿井的年度产量计划,并且通风部门还要按照月度、季度核定通风能力,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矿井配风量以及瓦斯涌出量进行核定与预测,严禁出现超计划组织生产以及月度超通风能力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与此同时,煤矿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还要经常性的深入到基层工作中去,与基层工作人员,特别是通风部工作人员的沟通与交流,鼓励他们针对通风情况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意见,从而在充分了解和掌握矿井通风情况的前提下开展更优质的通风建设工作,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
②采取合理措施提升煤矿人员的安全意识。采取合理的措施提升煤矿人员的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煤矿企业负责人要根据现实的工作需要,充分利用通风安全专题会议、标语、专栏以及墙报等宣传手段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与学习,并且为了充分调动矿井工作人员积极主动融入到安全建设中的热情;其次,在提升矿井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同时,企业还要结合实际发布与施行科学合理的通风安全规范规章,将必要的内容融入到员工手册中去,做到一人一册,人人落实,在此进程中要配套合理的奖惩措施,尤其是对于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安全生产的,要给予必要的惩罚,在赏罚分明的前提下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第三,企业还要注重强化对重要技术岗位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工作,借助于推荐优秀员工外出深造、邀请外界专家来企指导、主题性的拓展训练活动以及构建模拟性的安全事故处理平台等多种多样的方式,让技术人员掌握如何处理突发情况的技能,了解通风安全工作模式的构建;当然,煤矿企业领导者还要充分地体现人文关怀,推行人性化的管理,要重视员工的健康和人身安全,让员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并定期检查身体,这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由于员工精神疲劳而引发安全事故等现象的出现,而且进一步夯实了矿井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与使命感,为煤矿井下通风安全工作提供更加扎实的人力资源队伍。
③加强矿井通风安全监督力度。科学合理的安全监督机制不仅是有效地防范矿井通风安全事故出现的必要举措,而且对于煤矿企业的长足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价值与作用。
首先,各级煤矿的安全监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切实强化对所负责区域内的煤矿通风能力的核定工作,对相关煤矿企业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地检查、指导与跟踪,对所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的方案和措施,督促煤矿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加以整改,按时汇报整改情况。
其次,要构建与完善合理的审查现场复查制度,在更大的程度上加大现场复查的工作力度与数量,并建立跟踪问责制度,以便促进监督工作质量的增强,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撑和参考;另外,煤矿的安全监察部门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对矿井通风安全的保护与治理力度,并严格根据法律法规加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从而在充分履行必要的监管职责的同时,为矿井通风安全建设提供扎实的保障。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矿井通风安全的监督,仅仅依靠有关部门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调动矿山的每一个员工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监督工作中来,对于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好安全隐患的员工,要给予合理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以便发挥出良好的带头表率作用,要将优秀员工工作事迹、安全操作规范、通风安全小知识等内容发布到煤矿企业内部的网络平台中去,潜移默化中为通风安全监督力度的增强提供强而有力的活力源泉。
3 结 语
众所周知,煤矿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必然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加强煤矿井下通风安全工作,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煤矿企业领导者要不断地审时度势,与全体人员一起,探索更多的利于提高煤矿井下通风安全工作水平的良好途径与方式,构建更为可靠、合理的矿井通风安全保障系统,促进煤矿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启华.煤矿通风安全隐患管理及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5).
[2] 赵亚辉.以通风为视角谈煤矿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化工管理,2014, (12).
危化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篇4
我以为,对危险化学品的从业单位来说,应采取如下措施:
1、加大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的力度。对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存在事故隐患的、包括设备老化等,果断责令停产整改;对整改后仍然达不到标准的,依法予以封闭。目前化学品国际、国内市场仍处于旺势,更要防止少数企业受经济利益驱动,忽视安全生产,冒险违章蛮干。
2、全面、彻底排查化工企业周边防护间隔。要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治理条例》的规定,做好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已建成的或新建、改建、扩建的化工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周边防护间隔的规定,对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立即责令整改;整改达不到标准的,要采取搬迁、转产、封闭等措施。
3、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严格实行市场准进制度。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一律不得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对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而进行生产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4、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和培训。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广泛宣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危险化学品方面的法律、法规,督促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治理职员和从业职员自觉参加安全生产培训,增强法律、法规意识,进步安全素质。使企业在安全上做到“有人管”并且“会管”,使从业职员真正做到“我要安全”和“我会安全”。
5、加大安全生产投进和加强企业内部安全治理。企业要加大对安全生产设施、设备及教育培训的投进,确保设施设备运转正常、良好,提升本质安全。通过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完善和强化安全治理,提升安全生产条件。
6、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并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督促化工企业尽快辨识和确定本企业重大危险源,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抓紧制定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同时,组织检查、演练,不断完善进步,确保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真正有效。
7、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依法追究事故责任。即按照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对有关责任职员没有严厉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有没受到教育不放过、安全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加大对发生事故企业的责任追究力度,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篇5
1、建筑行业安全生产事故的级别划分............................................................................................2
2、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2 2.1...............................................................................................................................................2 2.2...............................................................................................................................................2 2.3..................................................................................................................................................2 2.4..................................................................................................................................................2 2.5..................................................................................................................................................2 2.6..................................................................................................................................................2 2.7..................................................................................................................................................2 2.8..................................................................................................................................................3 2.9..................................................................................................................................................3
3、安全管理方面坚持落实“四项制度”............................................................................................3 3.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3 3.2安全生产许可制度.................................................................................................................3 3.3安全生产教育制度.................................................................................................................3 3.4安全生产检查制度.................................................................................................................3
4、我国建筑安全事故对策研究........................................................................................................3 4.1隔离物的不安全状态。.........................................................................................................3 4.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3 4.3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管理体系。.............................................................................................4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建筑业规模的逐渐扩大,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更加严峻,重大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已经居道路交通,煤矿后的第三位。在建筑工程中,由于勘察,设计,施工,使用等某方面的失误使工程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处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制度;对策
1、建筑行业安全生产事故的级别划分
事故一般定义为: 人们不期望发生的、造成损失的意外事件。这里的损失包括人们从事各种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生命、健康、财产、效率和环境损失5 个方面。我国《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根据人员伤亡或损失程度的不同,将事故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等4 个级别。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事故一般也遵循上述的划分原则。
2、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2.1施工环境的影响, 建筑施工场所一般多发生于露天环境,环境复杂、高空作业、特种设备作业等高危险因素多。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是安全事故发生产生极为不利的因素, 高温、大风、严寒、降雨等恶劣自然气候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工程现场环境如光线不明, 视线不畅, 通风效果差, 物料及器材工具摆放杂乱, 道路不通畅等都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2.2施工人员操作行为不当引发安全事故。在施工过程中, 大量的劳动力聚集,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安全意识等观念不一;各工种交叉作业, 互为干扰, 不遵守安全操作守则, 任意而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 更缺乏有效管理, 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分工不明, 缺乏责任心, 对待事故发生抱有侥幸心理等各种因素都将对安全事故的发生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2.3缺乏有效管理是造成安全事故发生又一重要原因, 事实证明, 多数的安全事故发生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管理责任, 缺乏管理也是事故发生的根源。完善有序的管理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有力武器之一, 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制度管理等。
2.4机械设备维护不当, 处于不安全状态。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当, 缺乏责任意识, 设备只用不管, 防护装置形同虚设, 机件老化不换等等, 工地现场防护设施搭建不规范, 甚至乱搭乱建现象严重, 防护网破损严重等, 都将对人员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2.5安全防护经费投入不足也是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虽然在工程预算时都有一定的安全文明施工费, 但是实际上这些费用往往被消减, 或者克扣, 造成安全保护用品质量差, 数量少, 起不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2.6工地现场水电管理不到位, 在施工过程中, 由于用电发生的事故也在逐年增加, 电箱及线路缺少防护装置, 电器设备安装不到位, 有的未接地接零或缺漏电保护, 电线老化、破皮、随意牵扯等都将导致事故的发生。
2.7消防设施缺少, 不熟悉正确的消防设施使用方法, 未经过严格的消防安全培训或达到合格消防安全人员的要求, 一旦发生火灾, 只能是望火兴叹, 束手无策, 导致事故发生延 续。
2.8政府监管、惩罚力度不够, 部门责任不清, 造成了能管的部门无处罚权, 而有处罚权的却无法监管。
2.9赶抢工期也是造成事故频发的原因, 有的项目往往只顾赶工期抢进度, 最终导致了基层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降低, 导致事故发生。
3、安全管理方面坚持落实“四项制度”
3.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安全管理中最基本的一项制度。它明确规定了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和各类人员在生产活动中应负的安全职责。有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就能把安全与生产从组织领导上统一起来,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心。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实处。
3.2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国家对建筑施工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建筑施工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建筑施工活动。这样能够有效避免一些不合格的建筑施工活动的进行
3.3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加强职工安全技术教育培训。这是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伤亡事故的重要措施。各级行业管理部门及企业必须依法对从事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开展以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安全技术规范等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培训考核,实施持证上岗;企业每年必须对职工进行一次专门的安全培训,并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以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及自我防护能力,共同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以更好地贯彻执行。
3.4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强化责任落实安全监督检查机构是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制止施工企业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法施工及督导企业落实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施工安全技术规范的监督管理执法队伍。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完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各级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配备建筑工程专业、电气专业、建筑机械专业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实施责任安全监督员制及安全监督员岗位资格证制,建立起一支专业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过硬的监督管理执法队伍,形成完整的施工安全监督检查管理网络。
4、我国建筑安全事故对策研究
4.1隔离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构成安全事故的物质基础,控制安全事故发生率的首要工作就是将物的不安全状态实行隔离。比如:现场安全检查人员要定期检查机器设备、工人生产用具等是否符合安全条件;要经常巡视施工现场,密切注意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章制度;要确保企业安全资金及时到位,不得随意挪作他用;要配备足够的安全防护工具、服装,并简化安全防护工具和服装的领取手续。
4.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实行严格的奖罚制度,对造成事故的责任者要给予经 济处罚、行政处分乃至追究刑事责任。实行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原则,对安全生产做出成绩和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团体要进行必要的奖励;对造成安全事故的个人、团体要处罚。加强对新工人的技术培训,实行老工人带新工人的制度,避免技术不熟练的新工人独自上场操作。尽量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设计,避免在施工后期为赶工期而延长劳动时间,造成工人身心极度疲惫,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对于工作中危险性较大、技术性较强的工序,安排工人时要综合考虑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性格和气质等方面的因素。
其次加强对建筑工人的安全管理。要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包括向工人说明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风险、个人劳动保护器具的使用方法、安全事故的一般急救措施及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要尽量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注意做好通风、照明、除湿度、减噪声等工作,在现场提供开水、洗浴、卫生间等生活必需设施。要经常了解工人在家庭生活、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予物质及精神方面的帮助,使他们摆脱忧郁、焦急的困境,专心从事工作。
4.3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管理体系。
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篇6
1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1) 施工环境的影响, 建筑施工场所一般多发生于露天环境, 环境复杂、高空作业、特种设备作业等高危险因素多。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是安全事故发生产生极为不利的因素, 高温、大风、严寒、降雨等恶劣自然气候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工程现场环境如光线不明, 视线不畅, 通风效果差, 物料及器材工具摆放杂乱, 道路不通畅等都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2) 施工人员操作行为不当引发安全事故。在施工过程中, 大量的劳动力聚集,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安全意识等观念不一;各工种交叉作业, 互为干扰, 不遵守安全操作守则, 任意而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 更缺乏有效管理, 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分工不明, 缺乏责任心, 对待事故发生抱有侥幸心理等各种因素都将对安全事故的发生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3) 缺乏有效管理是造成安全事故发生又一重要原因, 事实证明, 多数的安全事故发生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管理责任, 缺乏管理也是事故发生的根源。完善有序的管理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有力武器之一, 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制度管理等。
4) 机械设备维护不当, 处于不安全状态。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当, 缺乏责任意识, 设备只用不管, 防护装置形同虚设, 机件老化不换等等, 工地现场防护设施搭建不规范, 甚至乱搭乱建现象严重, 防护网破损严重等, 都将对人员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5) 安全防护经费投入不足也是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虽然在工程预算时都有一定的安全文明施工费, 但是实际上这些费用往往被消减, 或者克扣, 造成安全保护用品质量差, 数量少, 起不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6) 工地现场水电管理不到位, 在施工过程中, 由于用电发生的事故也在逐年增加, 电箱及线路缺少防护装置, 电器设备安装不到位, 有的未接地接零或缺漏电保护, 电线老化、破皮、随意牵扯等都将导致事故的发生。
7) 消防设施缺少, 不熟悉正确的消防设施使用方法, 未经过严格的消防安全培训或达到合格消防安全人员的要求, 一旦发生火灾, 只能是望火兴叹, 束手无策, 导致事故发生延续。
8) 政府监管、惩罚力度不够, 部门责任不清, 造成了能管的部门无处罚权, 而有处罚权的却无法监管。
9) 赶抢工期也是造成事故频发的原因, 有的项目往往只顾赶工期抢进度, 最终导致了基层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降低, 导致事故发生。
2 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1) 加强安全法规教育, 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劳动法》相关法规实施工程施工, 总体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编制各项安全技术措施, 对特殊作业 (如深基坑、涵洞作业、起重吊装、模板支撑、人工挖孔桩、临时用电等) 还需要编制各单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及安全防御方案, 并按程序经审核批准。
2)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 用工单位必须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对特殊工种进行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认证, 实行持证上岗, 没有取得合格的操作许可证, 不得从事相关技术操作。开展以安全检查标准, 增强安全技术规范为内容的考核制度, 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从源头上解决安全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施工人员要努力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 对不属于或不熟悉的工作不可以擅自操作。
3) 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 对项目负责人及相关执行人员, 分清管理责任, 落实到人, 实行层层监管, 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从施工人员进场自防开始, 严格安全帽、防护服、防护靴、安全带等防护装置的佩戴, 从小组安全监管到工地安全人员巡查, 层层管理, 坚决将安全事故的发生消灭于萌芽状态。
4) 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力度, 从政府各监管部门到施工企业内部安全监管部门, 实施强有力的安全检查措施, 具体到建筑工程、电气、施工机械、消防等领域检查, 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安全督察员共同不定期自检, 防患未然。
5) 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 设备充分保养, 强化防护装置, 对于设备的管理实行专人专护, 对操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 杜绝违章操作。
6) 切实保障安全防护经费的执行情况, 必要时增加安全防护经费, 以确保防护用具的更新、到位, 起到安全防护作用。对于克扣经费的单位及个人要从严处罚, 对于施工人员防护用具的佩戴要严格要求。
7) 规范工程现场用电, 实行专人专护管理。水电工持证上岗, 重视“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和落实“一机一闸一漏一箱”, 规范使用各种电力设施, 注重防外电保护。
8) 落实消防设施的配备及安装情况, 不定期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实施安全防护预案, 施工前根据现场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护预案, 随时做好处理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的准备。在工地现场各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牌等设施。
9) 加大各部门监管力度, 施工企业不定期实行自我监管, 防患于未然。对于检查出的问题要现场解决, 对于责任人要做出严肃处理, 并及时加以改进。
3结语
安全事故的发生虽然有着其偶然性, 不可以完全避免, 但是通过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完全有能力去预防去控制它的发生, 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最大限度的消除其对人身安全的伤害, 降低事故发生造成的各种损失。加强各部门安全监管, 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 增强其安全意识, 通过全方位的共同努力, 千方百计预防事故的发生, 使施工企业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下去, 为社会经济建设做出高效服务。
摘要:针对我国建筑业强劲发展,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的现状, 着重分析了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阐述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力求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使建筑企业健康发展, 增加企业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篇7
【关键字】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对策
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是企业各项工作开展的中心,近年来随着技术的革新,煤矿企业逐步由传统的靠人工为主的生产模式过渡到靠机械生产为主的新模式,但是由机电设备所产生的事故也层出不穷,如塌方、瓦斯爆炸、顶板事故等,为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人员、财产损失,并对企业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强化机电设备管理,避免煤矿事故的发生刻不容缓,这对保持企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煤矿机电事故的特点
1.1煤矿机电事故独立性强。煤矿机电设备的种类比较多,覆盖面广,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事故发生面广泛,不同时期事故直接联系不大,管理相对困难的特点,企业对此的重视度不够。
1.2煤矿机电事故特征明显。具有关数据资料表明,在所有事故中,设备出现故障、超荷载运行、人员伤亡施工最为集中。针对事故高发、频发的关键工作工序不完善,存在漏洞,机电设备检修不规范。
1.3煤矿机电事故逐年增加。煤矿企业事故中由机电设备造成的事故成逐年走高的趋势,这是企业机械化程度逐步加深,而规范性不足所造成的。
2、煤矿生产中易发生机电事故的原因
2.1人员主观上存在的问题
2.1.1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人员没有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时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认为企业的安全措施比较到位,不必担心出现事故,违章操作机电设备现象层出不穷;另外企业为了最大程度提高经济效益,加大了产能,而忽略了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
2.1.2基层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煤矿一线工作具有危险性大、环境差、工作单调的特点,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不愿到基层工作,这就造成了在一线从业人员中多数都是学历不高、文化程度低、综合素质较差的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尽管技术企业进行了相关技能培训,效果也是达不到相关要求的,这些人员在操作机电设备时不能从初期就发现问题的征兆,进而增大了出现事故的风险。
2.1.3工作岗位流动性强。目前许多企业对技术工作人员不断开展轮岗锻炼的机制,希望借此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但是岗位的流动性过强是过犹不及的,特定的工作岗位都需要作业人员经过较长的时间摸索才可以熟练的操作,这种经常换岗的做法对技术人员来说反而不易形成精湛的操作技术。
2.1.4监管力度有待加强。机电安全监察工作不完善,监管机制流于形式,不能对各个工作点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督促整改。
2.2设备客观所存在的不足
2.2.1机电设备陈旧老化。煤矿机电设备系统性强,且价格不菲,企业在引入设备时需要投入很大人力、财力,企业为了最大程度上发挥机电设备的经济效益,当设备超过了使用期限时仍不给予更换。另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过去引进的设备已经严重滞后与国外的先进水平,陈旧的设备过劳工作,不仅不利于良好的生产,且容易发生故障,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2.2.2没有形成系统设备检修制度。监管目前许多煤矿企业采用的机电设备一体化程度比较高,但是长期的运作,机电设备难免会出现灵敏度降低、线路老化等自然损耗,另外职工的不正常操作也容易造成设备出现损坏,但是企业并没有形成系统检修设备的制度,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维修,不能从根本上防患于未然。
2.3管理制度缺失及管理理念问题
目前相当数量的煤矿企业没有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煤矿质量标准化所出台的相关行业规定,企业内部缺乏所配套的管理机制,忽视了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相关管理人员配备也不足。尽管有些企业建立相应的制度,但是从管理层到基础都没有对其特别注重,形式主义现象非常严重。另外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理念存在偏差,人治强于法治,造成了治标不治本的情况。
3、预防减少煤矿机电事故相关途径
3.1规范用工机制。针对技术性强的工作,尽量避免岗位频繁更换,发挥技术骨干的带头作用;对于那些专业性强的岗位必须严格遵循持证上岗制度,在新人进行工作前组织相关培训,并建立以老带新的形式,促进其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更快适应相应工作。建立并完善奖惩机制,激发职工工作的热情与动力。避免臨时工从事比较重要岗位工作情况,保障用工的规范化,制度化。
3.2加强安全教育。明确“安全重于泰山”的工作思想,针对职工的侥幸心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实际教训进行教育,增加职工的安全意识,建立企业的安全文化环境,保障企业稳定和谐发展。
3.3提高煤矿职工的综合素质。煤矿职工特别是基层工作人员必须开展岗前培训,确定职工具有相应的能力,可以熟练掌握基本的操作后才可以进行相关工作。与此同时,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对煤矿职工进行安全教育,使其明确在工作时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案,通过印制相应的宣传手册,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4规范设备检修。建立起例行检修及重点保养的制度,定时组织相关人员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全方位认真检查、重点维护、后期维修,保证设备可以正常的工作。在进行检修时必须秉承认真、负责的态度,对设备的各个细节进行彻底检查,特别是那些磨损严重、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应重点进行维护。此外,对于那些过于落后、破旧的设备应进行淘汰,维护的费用长期积累也是比较大的开支,应及时引进新设备,保障企业的持续高速发展。
3.5完善设备管理制度,转变管理理念。一方面,企业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煤矿质量标准化的相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应的设备管理制度,并对其逐渐完善。对相应的管理任务进行细化,并分派相应的人员进行负责,保证设备管理的质量;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应转变管理理念,从思想上认识到设备安全运转对企业的重要现实意义,强化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立足于完善的制度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3.6分析各类事故原因,吸取教训。亡羊补牢,犹未晚也,煤矿企业应充分吸取过去出现各类事故出现的教训,针对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强化薄弱环节,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制定切实可以的预防措施,避免出现同样的事故,重蹈覆辙。为企业保持长期持续的发展保驾护航。
4、结语
学校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篇8
1、 违章点蜡烛:一般的学校都有规定,学生宿舍晚上都统一断电熄灯,但个别学生在熄灯后违章点蜡烛看书。如2000年5月8日晚11时30分左右,某学校女生楼的302室一名同学,晚上熄灯后在床铺上点蜡烛看书,结果,因疲劳睡着了,烛火引燃蚊帐造成火灾。
2、 违章点蚊香:点燃的蚊香也有700oC左右,而布匹的燃点为200oC,纸张燃点为130oC,若这类可燃物品靠近点燃的蚊香,极易引起燃烧。
3、 违章吸烟:大家都知道,烟头的表面温度为200--300oC,中心温度为700--800oC,一般可燃物的燃点大多低于烟头表面温度,若点燃的烟头遇低于烟头温度的可燃物,就能引起火灾。例:2001年3月12日上午9时左右,某学校13﹟男生楼402室发生火灾,经调查,原因是烟头引起的,系该室一名男同学7时40分起床后,点燃一支烟,吸了一半,发现上课时间快到了,把吸了一半的烟放在床头的架子上,去卫生间洗漱后,关门就上课,忘了点燃的烟头还在床头,结果烟头掉在被子上,经一定时间的荫燃后,引起了火灾。
4、 违章使用灶具:个别学生图省事、方便,使用煤油炉、酒精炉,特别是酒精(乙醇)是一极易燃液体,其闪点:12.78oC,最易引燃浓度:7.1%,如使用不当最易引起火灾事故。
5、 违章烧废物:有的学生在宿舍内烧废纸等物,若靠近蚊帐、衣被等可燃物或火未彻底熄灭,人就离开,火星飞到这些可燃物上也能引起火灾。
6、 树林草坪违章用火:如在树林草坪吸烟、玩火、野炊、烧荒,都能引发火灾。因树林地下有较多落叶、松籽球和枯草,冬季草坪枯萎,特别是天气干燥,一遇火种,极易引发火灾,如2002年3月19日,某学校新校区树林发生火灾,过火面积近100亩。
学校发生火灾事故应急要点
1.发现初起火灾,应及时报警并利用楼内的消防器材及时扑灭。
2.要保持头脑清醒,千万不要惊慌失措、盲目乱跑。
3.火势蔓延时,应用湿毛巾或湿衣服遮掩口鼻,放低身体姿势,浅呼吸、快速、有序地向安全出口撤离。尽量避免大声呼喊,防止有毒烟雾吸入呼吸道。
4.离开房间后,应关紧房门,将火焰和浓烟控制在一定的空间内。
5.利用建筑物阳台、避难层、室内布置和缓降器、救生袋、应急逃生绳等逃生,也可将被单、台布结成牢固的绳索,牢系在窗栏上,顺绳滑至安全楼层。
6.逃生无路时,应靠近窗户或阳台,关紧迎火门窗,向外呼救。
高楼失火的应急要点
高层建筑楼道狭窄、楼层高,发生火灾不容易逃生、救援困难,且常因人员拥挤阻塞通道,造成互相践踏的惨剧。
1.及时报警,及时扑救,可利用各楼层的消防器材扑灭初起火源。
2.离开房间后一定要随手紧关房门,使火焰、浓烟控制在一定的空间内。
3.逃生时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要盲目跳楼。楼层不高的,可用绳子或床单、窗帘等撕成条状,连结起来,紧栓在门窗栏上,顺势滑下。或者利用竹竿、室外的落水管等逃生。还可利用阳台或晒台,用木板、竹竿等搭在邻居家的阳台、晒台上,爬过去逃生。
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篇9
车辆事故的发生不仅影响消防部队的形象和声誉,同时也给国家、部队和个人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本人结合消防部队实际情况,初浅的分析当前消防部队车辆安全事故的原因,就如何加强消防部队车辆安全防事故管理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车辆事故发生的原因
有人认为车辆事故是随机性的偶然事件,根本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但从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客观事物都是有规律的,车辆事故同样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它是由于其内部系统人、车、路的不协调造成的。分析消防车辆发生事故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因素。
一是特权思想作怪。消防法规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消防车辆在执行紧急任务时不受行驶速度、路线方向和指挥位信号的限制。因此,少数消防车驾驶人员受特权思想支配,在行驶中常常不遵守交通规则,无视交通安全法规,养成了敢违章、敢冒险的思想习惯,容易出现开“特权车、英雄车、超速车”的现象。
二是教育管理不力。基层消防部队在执勤训练工作上抓得比较严格,而在安全管理上显得有些松懈,不能细化和量化。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或发现了没有及时消除。安全教育不能够经常化、制度化,安全制度执行不严格,有章不循、有禁不止。
三是心理素质偏差。战士驾驶员由于年轻好胜,思想情绪容易波动,驾车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受到刺激很难考虑后果,出警途中,有时与其他车辆比速度,加上是执行公务,更不把其它车辆、行人放在眼中,往往容易发生车辆事故。心理素质的好坏还取决于个人性格,有的同志沉稳、不急不慌,始终保持匀速前行的态势;而个别驾驶员性格急噪、脾气狂躁,习惯“超车”行驶。更有甚者热衷于开“英雄车”,“霸王车”,由于心态不平衡,给安全行车埋下了潜在隐患。
四是检查疏忽开“病”车。重开车轻检查保养,车辆带“病”出车也是车辆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许多驾驶员出车前和归队后不仔细检查和保养车辆,加上驾龄短难以发现车辆机件出现的隐患,总认为日常要求出车前和归队后检查是多此一举,没有必要,上次车能跑,这次肯定也能跑,结果对诸如轮胎漏气、螺母松动、钢板断裂等现象不能及时发现,致使车辆带病行驶,盲目出车,行驶途中发生车辆事故。
五是驾驶员技术不过硬。过硬的驾驶技术是在严格训练的基础上经过实践锻炼的结果,驾驶技术熟练者自我控制及调节能力较强,沉着冷静,动作敏捷利落,往往能化险为夷,而技术不熟练者,动作迟钝,生硬呆板,在外界交通条件发生变化,遇有复杂情况时不能冷静、灵活进行操作处理造成车辆事故。
二、预防车辆事故的对策
安全工作应当加强教育管理,严格遵循各项操作规程和安全制度,车辆防事故也是如此。发生事故,往往是肇事者违反规章制度,无视制度的管理和约束,不听从劝阻,履行职责不严格,不能正确处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如果每一位管理者都认识到自己既有管理部队的权力,又有接受监督管理的义务,就会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一是把好源头关,严格驾驶员选拔,确保驾驶员培训质量。首先在选拔驾驶员培养对象时,要对其平时工作表现、身体健康状况、个人性格、本人志愿、反应速度、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考察考核,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坚持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对不符合条件的不迁就,不照顾,确定把政治思想好,作风纪律好,身体素质好,反应快的战士选上来,保证驾驶培训对象质量。同时,严格新学驾驶员的培训,笔者认为应严格按照地方标准,严格考核不过关的一律不能开车。
二是增强责任意识,有效监督,严格落实跟车责任制。带车干部要具有较强的安全责任意识,全面了解和掌握部队车辆管理的相关规定和交通规则。行驶途中,要注意观察驾驶员的情绪变化、驾驶手法、外部环境和车辆状态,控制行车路线、车速车距,积极协助驾驶员观察道路、行人和来往车辆情况,做到观察及时、提醒及时。归队后,要督促驾驶员进行车辆检查和保养,绝不将“病车”开入车库。
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注重长效管理。要结合年终总结,对驾驶员队伍进行量化考核,评功受奖,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把考核标准细化到车辆管理的每个环节中,落实奖惩规定,切实做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同时,要坚持典型引路,积极开展争当“红旗车驾驶员”活动,提高驾驶员队伍保安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安全,做到按章办事,严守法规,真正在社会和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军人、军车形象。
四是定期保养制度,坚决不开带病车。消防车辆的状况直接关系到行车的安全,良好的车辆技术状况是预防车辆事故的技术保证,要使车辆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一方面要保证部队用车出厂时的质量。消防车辆出厂前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各项参数性能要符合有关标准要求,不能留下先天性的隐患,把毛病带进部队。另一方面要狠抓定期维护保养,要实行定人定车定期保养制度,要认真对车辆的主要部位进行定期检查。对基层大队的执勤车辆而言,应组织对车辆进行严密的日常维护保养。而因出车的随机性和快速出动性,还应在每次执勤归队后做到入库“三不准”:即车辆不检查不入库;故障不排除不入库;不擦拭干净不入库。
五是利用高科技,建立信息跟踪制度。首先,消防车都是重车,平时要坚持定期对车辆技术状况逐项检测,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保证车辆技术状况符合安全行车要求,建议定期到车管所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理。其次,可以与地方交警部门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借助地方交警部门对外出车辆进行全程监控,每月互通一次情况;也可以在车上安装一个GPS定位器,随时随地都可以查到每台车每一个驾驶员的行车速度、操作方式等,可以根据情况及时讲评总结。
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篇10
关键词:体育教育;受伤事故;预防措施
在新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体育教育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本文根体育课事故发生的原因,探索体育课上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对策。
一、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
1.客观因素
(1)运动设施和体育器材不符合体育卫生要求。运动时因场地不平、跑道过硬过滑、沙坑过硬等,易造成损伤。
(2)气候季节因素。不良的气候条件,如雨天、气温过高或过低等均易引起运动损伤,发生损伤的季节多为秋冬季。此外,由于光线不好而影响视力,也易导致损伤发生。
(3)人体某些生理解剖结构薄弱。在调查中,踝关节受伤的人数较多。这是由于外踝比内踝长,同侧三角韧带比外侧三角韧带坚强,因此踝关节的内翻活动较外翻活动大。
(4)非人为能力所能避免的学生伤害。非人为能力所能避免的意外事故,这是指由于体育教师和学生事先都不能正确预见并不能抗拒的原因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2.主观因素
(1)学生自身原因。①准备活动不充分、不合理。学生往往凭着一时的冲动和兴奋,没有做准备活动就加入到比赛或锻炼的行列,身体缺少必要的协调性,这样就为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中造成损伤埋下伏笔。②运动的时间过长、运动量过大或局部负担过重。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凭兴趣锻炼,运动量过大,特别是局部负担量过重,身体过度疲劳而造成损伤。③技术动作不正确。在体育教学中,由于不认真听教师传授动作技能及注意要点,违反了身体结构特点和运动时的力学原理,易造成损伤。
(2)教师的原因。①对学生身体状况没有主动了解,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师课前没有认真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对场地、器材没有进行细致检查,运动量和强度超越学生身体素质和生理接受能力。②教师不重视思想教育。学生与教师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强调安全重要性,使学生重视运动过程中的安全事项。③教师不科学地组织教学。教学方法不好,不仅仅会造成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更不易集中,同样也会引起意外事故发生的。
(3)学校的原因。①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对体育的不重视,必然导致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和管理制度不完善,最后就会造成体育场地、器材和设备不能定期保养、修理和更换,存在严重安全隐患。②学校对体育教师的管理、培训力度不够。学校领导一般较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工作作风和法规的培训,却忽视他们专业方面的培训需求和管理矛盾。③学校招收不合格体育教师。学校没有通过严格考核,招收一些专业水平不高且缺乏责任心的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起受伤故事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④课表安排与学生运动时间存在矛盾。学生的神经特点是易兴奋但不持久,因此要合理安排课程表,学生运动时间不应过长。
二、预防措施
学校和教师都应以客观的态度看待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正确对待受伤事故,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可以从学生、教师、学校等方面加强预防。
1.学生方面
(1)增强安全意识。在体育运动中,要时刻保持较强的安全意识,不做危险的事,上课要听指挥、遵守纪律。
(2)要加强自我保护和互相保护。体育锻炼时,学生在运动中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同学之间也应学会在练习中对其他同学进行保护与帮助。
(3)学生存在不适应剧烈运动的特殊体质,不要隐瞒病情,应当及时向学校反映,以防止事故发生。
2.教师方面
(1)增强责任心。体育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宗旨,做到精讲多练,讲解示范时要让学生认真听讲,使他们的动作尽可能的规范化。
(2)重视提高教师专业技术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是体育教师上好课的重要因素。如果专业技术不过关,教授的动作出现技术性错误,就容易出现伤害事故。
(3)重视课前准备活动,加强易受伤部位的保护与准备活动的预防。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人身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人身达到积极的运动状态,防止运动中伤害事故的发生。
(4)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且应迅速制止学生的错误及危险行为,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
3.学校方面
(1)应重视体育教育。加强体育设施资金投入,加强师资培训,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系。学校应招收合格体育教师,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
(2)检查场地器材,加强安全预防。学校应经常维护和检查各种运动器材与设施,对日常使用的器材及时修理、摆放整齐,做到人人知道场地器材保管的重要性。
(3)课务安排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安排体育课程表时,应该了解人体生理学知识和青少年生理活动规律及人的高级神经活动规律,科学安排好体育课程表。
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篇11
拖拉机因操作简单, 价格不高, 深受农民朋友喜爱。但随着拖拉机的不断增加, 农机管理措施滞后, 加之机械性能不全, 农机手操作技术水平不高, 导致农机事故频繁。
2 事故发生原因
2.1 违章操作现象突出
由于拖拉机操作简便, 农机监理部门和公安交警疏于管理, 为了“多拉快跑”, 农民随意加大皮带轮或轮胎, 焊制超高、超宽、超长的拖斗, 乱停乱放, 猛转弯, 猛掉头, 超速, 超载, 人货混装, 行驶于乡间小道或公路上, 诱发农机事故。
2.2 安全性能差
拖拉机大多是自制的拖斗, 焊接技术差, 制动不是失灵就是损毁。大多数无转向、无刹车、无灯光。一般农民把拖拉机买回家后, 只管使用, 不加以维修护理。有的机件损坏后, 用铁丝随意捆扎一下, 凑合一趟跑一趟, 安全就很难保障。
2.3 酒后疲劳驾车现象多
农民由于劳动强度大, 农忙时, 起早摸黑, 借酒消除疲劳, 因而酒后驾车现象屡见不鲜。手扶拖拉机操作人员时常帮亲戚家耕种, 完工后总要喝点酒助兴, 晚间借助“荧光”式的车灯, 加大油门飞速往回赶, 往往造成事故。
2.4 未经培训, 无牌无证现象普遍
拖拉机绝大多数是农民所购, 主要从事田间作业, 他们认为培训、办证、入户费时费钱, 多此一举。农民的拖拉机就像农民饲养的牛一样, 一般买回家后找个老师指点一下, 实行边作业边学习, 缺少机械常识和安全知识。农机管理部门由于人力、财力和管理手段跟不上等原因, 拖拉机办证入户寥寥无几。
3 防范措施
为防范事故的发生, 针对上述原因, 应采取以下措施。
3.1 加大宣传
围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 在拖拉机、手扶拖拉机行驶较多的路段、聚集较多的区域、安全隐患大、交通事故高发地点利用悬挂横幅、散发宣传单等形式, 向广大农机手和农民宣传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工作, 增强遵纪守法、安全出行的意识, 营造浓烈的交通安全生产氛围。
3.2 认真考核
加强农机超载管理工作, 把好培训考核关。认真指导, 使机手掌握必要的机械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保证驾驶员的考核质量。
3.3 加大查处力度, 杜绝违章行车
农机监理执法部门要与公安、交通部门紧密配合, 针对各地的实际情况, 加大路查路检力度。特别要以偏僻边远地区、农机事故多发地区为重点, 杜绝无证驾驶、无牌行驶、客货混装、超载、超宽等违规违章行为。农忙季节要深入田间地头、场院进行安全检查, 及时发现隐患, 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4 抓好年度检审工作
年度检审, 要以达到督促驾驶员对拖拉机全面检查、检修、整理车容、车况为目的, 以达到驾驶员学习安全知识、提高操作技能为目的。考核、检验合格后, 方能通过年度检审, 不能收钱了事走过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中对车辆检审特别是制动性能、灯光、信号灯、转向性能的检审, 对预防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3.5 加强农机安全生产源头管理
结合拖拉机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工作, 对拖拉机注册登记和驾驶员考试发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排查、分类梳理, 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 能纠正的立即纠正;对拖拉机所有人及其驾驶员在办理拖拉机年度检验时, 进行农机安全生产警示教育, 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对拖拉机驾驶人培训学校进行整顿, 严格监督驾驶人培训工作, 确保培训时间达到要求、培训内容全面、培训记录真实。
3.6 增加资金投入, 提高“村村通”工程质量
关于遏制安全事故发生的措施 篇12
为了有效遏制零敲碎打安全事故的势头,集团公司采取如下措施:
1、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深刻领会文化改革发展实质,树立“安全发展,文化兴安” 理念,构建具有盘江集团特色的安全文化体系。
2、切实抓好“一通三防”、防治水、防灭火、顶板、机电运输安全工作以及矸石山等地面安全工作,控制一般性事故,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尤其“一通三防”事故,坚定不移地落实瓦斯治理“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十二字方针,夯实安全基础工作,造就一支过硬的通风专业队伍。一是培养一批刻苦学习、求真务实、严肃认真、作风扎实的专业人员;二是选拔一批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廉洁自律、勇于吃苦的专职人才;三是构建一套落实责任,强化管理,齐抓共管、促进发展的新体制;四是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形成全方位治理瓦斯氛围。
3、认真开展质量标准化建设,实现本质安全型生产。质量标准化是企业自觉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对标准的规范。建立健全包括行业内部安全生产日常管理等在内的每个环节的安全生产工作标准,安全规程和岗位责任制,第1页 实现与安全生产相关联的每个岗位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由于煤矿企业特有的用工制度决定了搞好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一个单位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该单位的长治久安和盛衰兴亡,抓好质量标准化工作要和思想认识、制度建设、职工培训教育、认证工作、技术创新、走出去引进来、安全文化和班组建设相结合。安全质量标准化是企业的生命工程,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日常性的工作,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抓紧抓好,从而构建起扎实的安全生产环境,达到本质安全的目标。
4、抓好职工培训,为消除事故打基础。各单位要把职工技能培训当做首要工作来抓,除教授职工理论知识外,还要积极推广实务教育,模拟实际场景培训,有血有肉,生动形象的教育干部职工什么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让职工自己把握住自己的安全,体现尊重生命的价值,树立百分之百的安全和“零”违章的自律体系。
5、领会管理实质,切实抓好执行力。“创造性地落实上级和领导的精神,是执行力的最高境界”。抓好执行力三环节,“执”为前提,就是要准确领会上级和领导意图、精神,把握任务的精髓。绝不是贸然行事,更不是糊涂做事;“行”就是行动不是蛮干,有规划,体现团队精神,作为执行任务的牵头人或部门,一定要整合能够整合的人力、物力、财力,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适合的人选、最低的成本完成任务;“力”
第2页 是保障,要随时根据环境的改变而调整方案,一要强力完成任务。在安全管理上要少一些牢骚,少一些唯上不唯实、报喜不报忧的精神,多一些创造性地落实上级和领导的精神,只要这样,安全生产工作才能抓实抓好。
6、加强安全投入,创造和谐的安全环境。加大煤矿生产的安全投入,就必须加强对瓦斯的治理,加强采掘机械化装备的投入,加强机电一体化的建设,加强信息化监测监控等手段的投入,加强煤矿官产学研的投入,健全矿山救援救护、灾难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的建设。
7、学习先进理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安全上,学习并借鉴河南永煤集团的安全管理理念,积极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并使先进的安全理念推广和应用到盘江集团的一切生产行为中去,并且结合自身的安全实际,创新理论成果,把安全管理工作推向深入。
8、切实遏制“零敲碎打“事故。我们要严格按制度考核,凡发生事故的单位,责任者一定要受到处罚,管理不好就是过错,要使所有从业人员接受教育。只有杜绝事故,才能说明安全环境是可靠的,职工生命是安全的。
【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推荐阅读:
安全事故发生10-21
如何防止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10-13
事故发生原因12-25
未发生过安全质量事故证明07-02
浅谈消防部队车辆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11-10
病虫发生的原因01-21
发生火灾的原因12-18
电气火灾发生的原因06-23
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