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消防部队车辆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共8篇)
浅谈消防部队车辆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篇1
浅谈消防部队车辆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车辆事故的发生不仅影响消防部队的形象和声誉,同时也给国家、部队和个人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本人结合消防部队实际情况,初浅的分析当前消防部队车辆安全事故的原因,就如何加强消防部队车辆安全防事故管理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车辆事故发生的原因
有人认为车辆事故是随机性的偶然事件,根本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但从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客观事物都是有规律的,车辆事故同样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它是由于其内部系统人、车、路的不协调造成的。分析消防车辆发生事故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因素。
一是特权思想作怪。消防法规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消防车辆在执行紧急任务时不受行驶速度、路线方向和指挥位信号的限制。因此,少数消防车驾驶人员受特权思想支配,在行驶中常常不遵守交通规则,无视交通安全法规,养成了敢违章、敢冒险的思想习惯,容易出现开“特权车、英雄车、超速车”的现象。
二是教育管理不力。基层消防部队在执勤训练工作上抓得比较严格,而在安全管理上显得有些松懈,不能细化和量化。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或发现了没有及时消除。安全教育不能够经常化、制度化,安全制度执行不严格,有章不循、有禁不止。
三是心理素质偏差。战士驾驶员由于年轻好胜,思想情绪容易波动,驾车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受到刺激很难考虑后果,出警途中,有时与其他车辆比速度,加上是执行公务,更不把其它车辆、行人放在眼中,往往容易发生车辆事故。心理素质的好坏还取决于个人性格,有的同志沉稳、不急不慌,始终保持匀速前行的态势;而个别驾驶员性格急噪、脾气狂躁,习惯“超车”行驶。更有甚者热衷于开“英雄车”,“霸王车”,由于心态不平衡,给安全行车埋下了潜在隐患。
四是检查疏忽开“病”车。重开车轻检查保养,车辆带“病”出车也是车辆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许多驾驶员出车前和归队后不仔细检查和保养车辆,加上驾龄短难以发现车辆机件出现的隐患,总认为日常要求出车前和归队后检查是多此一举,没有必要,上次车能跑,这次肯定也能跑,结果对诸如轮胎漏气、螺母松动、钢板断裂等现象不能及时发现,致使车辆带病行驶,盲目出车,行驶途中发生车辆事故。
五是驾驶员技术不过硬。过硬的驾驶技术是在严格训练的基础上经过实践锻炼的结果,驾驶技术熟练者自我控制及调节能力较强,沉着冷静,动作敏捷利落,往往能化险为夷,而技术不熟练者,动作迟钝,生硬呆板,在外界交通条件发生变化,遇有复杂情况时不能冷静、灵活进行操作处理造成车辆事故。
二、预防车辆事故的对策
安全工作应当加强教育管理,严格遵循各项操作规程和安全制度,车辆防事故也是如此。发生事故,往往是肇事者违反规章制度,无视制度的管理和约束,不听从劝阻,履行职责不严格,不能正确处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如果每一位管理者都认识到自己既有管理部队的权力,又有接受监督管理的义务,就会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一是把好源头关,严格驾驶员选拔,确保驾驶员培训质量。首先在选拔驾驶员培养对象时,要对其平时工作表现、身体健康状况、个人性格、本人志愿、反应速度、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考察考核,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坚持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对不符合条件的不迁就,不照顾,确定把政治思想好,作风纪律好,身体素质好,反应快的战士选上来,保证驾驶培训对象质量。同时,严格新学驾驶员的培训,笔者认为应严格按照地方标准,严格考核不过关的一律不能开车。
二是增强责任意识,有效监督,严格落实跟车责任制。带车干部要具有较强的安全责任意识,全面了解和掌握部队车辆管理的相关规定和交通规则。行驶途中,要注意观察驾驶员的情绪变化、驾驶手法、外部环境和车辆状态,控制行车路线、车速车距,积极协助驾驶员观察道路、行人和来往车辆情况,做到观察及时、提醒及时。归队后,要督促驾驶员进行车辆检查和保养,绝不将“病车”开入车库。
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注重长效管理。要结合年终总结,对驾驶员队伍进行量化考核,评功受奖,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把考核标准细化到车辆管理的每个环节中,落实奖惩规定,切实做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同时,要坚持典型引路,积极开展争当“红旗车驾驶员”活动,提高驾驶员队伍保安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安全,做到按章办事,严守法规,真正在社会和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军人、军车形象。
四是定期保养制度,坚决不开带病车。消防车辆的状况直接关系到行车的安全,良好的车辆技术状况是预防车辆事故的技术保证,要使车辆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一方面要保证部队用车出厂时的质量。消防车辆出厂前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各项参数性能要符合有关标准要求,不能留下先天性的隐患,把毛病带进部队。另一方面要狠抓定期维护保养,要实行定人定车定期保养制度,要认真对车辆的主要部位进行定期检查。对基层大队的执勤车辆而言,应组织对车辆进行严密的日常维护保养。而因出车的随机性和快速出动性,还应在每次执勤归队后做到入库“三不准”:即车辆不检查不入库;故障不排除不入库;不擦拭干净不入库。
五是利用高科技,建立信息跟踪制度。首先,消防车都是重车,平时要坚持定期对车辆技术状况逐项检测,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保证车辆技术状况符合安全行车要求,建议定期到车管所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理。其次,可以与地方交警部门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借助地方交警部门对外出车辆进行全程监控,每月互通一次情况;也可以在车上安装一个GPS定位器,随时随地都可以查到每台车每一个驾驶员的行车速度、操作方式等,可以根据情况及时讲评总结。
总之,车辆管理、车辆安全运行,事关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与否,必须时刻警惕,警钟长鸣、一刻也不能松懈。只有做到平时早预防、平时抓落实、时时敲警钟,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车辆事故的发生,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浅谈消防部队车辆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篇2
1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建筑行业的安全事故,其产生涉及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说,它包括建筑行业本身的高危性,现代化工程建设所使用的新材料、新设备以及新技术所引发的不安全因素等。而从主观方面来说,直接方面则是现场的违规操作、违章指挥等,从其根源上来说,则是与安全管理密不可分,可以说,它对安全事故是否发生起着决定性作用。
1.1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客观原因
1)产品的单件性。任何建筑物都是单件的,具有设计和施工上的单一性特征,这导致经验技能往往难以积累,建设中,具有各方面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客观上给施工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且建筑产品具有场地固定性的特点,并且其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导致单位面积内人员与材料密度大,这也给施工现场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2)环境恶劣性和变化性。建筑工程高空、露天作业多,而施工现场的环境往往比较恶劣,尘土飞扬,噪声大,除此之外,施工人员还要忍受光线、雨雪、风霜的影响,同时,伴随着施工程序的进展,施工的环境也会发生改变,这样,往往施工人员刚适应了某种环境,而环境却发生了变化,所有这些都极容易导致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3)施工内容富于变化。建筑工程的施工内容随着工程进度的变化而变化,开挖基地,浇筑混凝土,安装钢结构,处理建筑垃圾等每一个工序,施工工艺、材料、设备以及施工条件都各不相同,这样,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也伴随着施工进度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客观上,为控制不安全因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2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主观原因分析
从主观方面来说,造成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究其根源则是建筑市场秩序混乱以及建设主体行为不规范,为安全管理工作带来隐患。在当前的建筑市场秩序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有的企业唯利是图,为承揽工程,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如恶意串标,非法转包等方式,扰乱市场秩序,尤其是在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以及旧村改造等工程项目上尤为严重,由于这类企业往往并不是把注意力放在改善企业硬功夫上,而是放在企业外部软功夫上,这样,就给施工埋下了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观念淡薄。这些施工单位只注重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等硬性指标,不重视安全管理,这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由于不重视安全生产,相应地安全管理所应有的投入也大大缩水,导致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其次,由于不重视安全生产,相应地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水平也大大降低,导致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落不到实处,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往往会导致事故失控,引起事态扩大。2)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由于这些企业始终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因此其施工队伍多为对工资要求不高的70后以及部分80后农民工组成。这些人因为受教育程度有限,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而施工单位,为了经济效益,也很少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他们通常都会手忙脚乱,加剧事故带来的危害。3)建筑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体制不健全。由于施工单位始终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为了节约工期和资金,施工单位往往心存侥幸心理,没有制定应急救援方案,即便制定也往往形同虚设,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事故中的人员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导致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故。
2 提高安全管理质量的措施
2.1 组织措施
1)对建筑市场进行整顿。即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要以《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加大建筑市场执法力度,对建筑市场加强整顿,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净化市场风气,杜绝不正当竞争,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从源头上杜绝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从而为建筑安全管理的实施提供可靠保障。2)建立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建筑企业内部要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配以必要的安全管理设备和资金,给予足够的安全管理权力。施工队、项目部,要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配备必要的安全专职人员,严格执行安全第一,一票否决制度。3)落实安全施工责任制。只有落实安全施工责任制,追究相关单位及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施工单位及其相关管理人员才会真正重视安全施工,真正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施工的安全管理,从而提高本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4)提高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素质。安全素质通常包含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法制观念。现场工作人员,必须通过专门的、全方位的安全培训,才能切实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只有现场的工作人员普遍具有了较高的安全素质,才会让安全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从而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5)完善应急机制。建设单位,尤其是施工单位要建立事故应急机制以防止突发的事故升级。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充实应急救援物资,制定内容翔实,操作性好的应急方案,并组织演练,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可以将事故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范围之内,切实保护现场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2.2技术措施
1)在工程正式进入施工阶段之前,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分析施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按照防雨、防风、防洪、防电、防晒、防沙尘等安全规定要求,对现场的规划认真设计,做好必要的安全组织及技术措施。2)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在施工现场,必须对不利的环境因素进行严格控制,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且要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防止施工人员受光线、噪声、尘土的影响,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3)要保证施工现场交通通畅。施工现场以及工人生活区要设有足够的消防水泵和安防器材。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都应当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及使用方法。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安放施工材料,生活区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的危险品。4)安排专门人员对电气、设备防护、各种机械设备进行专门的管理和维护,使得现场的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这是防止因机械故障引起安全事故最有效的保障手段。5)强化现场的安全管理。任何人员进入施工现场都按照规定佩戴劳动保护用品,否则不得进场。严禁穿拖鞋、高跟鞋、硬底鞋、易滑鞋和裙子进入现场,严谨不系安全带进入高空作业,同时对于各类高出出入口要设防护栏;施工架子要按规定在操作层中间每隔两层满铺跳板;拉结、顶撑、剪刀撑、扫地杆符合安全规定,设置踢脚板,挂设安全网。
3结语
百年大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由于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具有原因多、涉及面广、突发性强等特点,因此,我们组织生产的时候,对其安全性就要尤为重视,要通过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两方面完善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效率,防患于未然,那么安全事故必然会大大减少,这对于保护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意义重大。
摘要: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客观和主观原因,从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两方面入手,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安全预防措施,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建筑业,施工,安全事故,组织措施,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委员会.建筑工程安全施工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杨文柱.建筑安全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秦春芳.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浅谈消防部队车辆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篇3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由于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性行业,参加施工的人员特别多,具有产品固定、人员流动大、露天施工、立体交叉作业多、建筑物变化大、形状不规则等特点,施工中危险性大,工作条件差、不安全因素多且点多面广,预防难度大。加之大量的民工进城,从事的工作主要就是建筑施工,这些人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违章作业比较严重,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又跟不上、措施不力等原因,导致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繁,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十分严重。据有关数据统计,2010年前三季度,全国有13个地区发生建筑生产安全较大及以上事故,其中2010 年8 月16日,吉林省梅河口市爱民医院住院部综合楼发生一起起重伤害事故,11人死亡;3月13 日,广东省汉京峰景苑发生一起高处坠落事故,9人死亡,1人重伤;3月14日,贵州省贵阳国际会议会展中心发生一起坍塌事故,9人死亡,1人重伤;1月12日,安徽省芜湖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配送中心发生一起坍塌事故,8人死亡;1月3日,云南省昆明新机场配套引桥工程发生一起坍塌事故,7人死亡,8人重伤;5月9日,辽宁省桓仁县医院异地新建工程发生一起高处坠落事故,4人死亡。事故的多发再次给建筑施工安全敲响了警钟。
建筑业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一直被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国家提出了安全发展的重要理念,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建筑施工安全关系到建筑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关系到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基于此,本人从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多年,谈谈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原因及对策。
1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1.1建设单位市场行为不规范。
在分析近年来工程建设活动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时,发现许多安全事故是由建设单位市场行为不规范造成的。有的业主不按建设程序办事,在未办理施工许可的情况下,就擅自组织施工;部分建设单位随意将工程进行肢解分包,压缩合理工期,导致交叉施工和疲劳作业;同时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工程造价太低。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工程大部分实行低价中标。由于建筑市场是一种典型的卖方市场,僧多粥少,竞争激烈,迫使施工单位互相攀比,竞相压价,恶性循环。从目前开标的结果看,市政工程一般都低于标底的40%左右,建筑工程大都在20%~25%之间。虽然国家招标投标法规不许低于成本价,但是对于成本价的界限不清楚,实际投标中也没有顾及这一条。现在实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虽然安全措施费在招标时规定为一个固定数或者固定百分率单列,不允許竞争,但多数费用太少,加之中标价过低,施工企业要想维持正常经营,往往挤占安全费用;加上建设单位往往拖欠工程款,要求施工企业垫资施工费,导致施工企业安全投入严重不足;这些做法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
1.2施工单位管理松懈,安全责任未落实到位。
部分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对自身安全生产责任的认识不到位,安全意识错位、重视不够,安全生产只是停在口头上,重生产、重效益、轻安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严重;部分施工企业片面追求量的扩张,但管理方式还仍然粗放,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不全,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置不足,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被动,做“老好人”,对安全隐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项目专职安全员一般也是挂名的,平时根本不到现场,最多只是应付上级的检查。工地的现场主管既是施工员,又是技术员,还是安全员,一兼多职。安全生产制度无法落实,施工管理混乱,安全生产没有切实的保障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验收等规章制度流于形式,走过场;对项目以包代管,企业管理层对项目部缺乏约束力,安全管理处于失控状态。
1.3监理企业未能履行安全监理职责。
监理人员还停留在老的观念上,重质量、轻安全,施工现场配备人员不到位,监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有些现场总监长期缺位,对安全生产隐患视而不见,不能及时作出应有处理,安全监理监管得不到发挥,形同虚设。
1.4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整体安全素质不高。
大部分一线作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教育严重滞后。按照规定,新工人进场必须进行安全生产“三级教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技能和安全知识两个方面,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但大多数企业招收的农民工都没有进行教育,致使这些人严重缺乏安全生产科学知识,安全操作水平低下,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能力极差。
1.5安全工作思想认识不足,措施不力。
在施工进度、质量、效益、安全几方面发生冲突时,往往忽视安全生产,注重进度和效益。安全技术措施专用资金不足,有些连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保证措施也不愿花钱,他们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
2预防和避免安全生产事故所采取的措施
2.1建设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建设单位作为建设工程的投资人,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承担应负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及时办理施工许可;在编制建设工程概算时,应确定施工过程中安全施工措施所需的费用,并在施工中足额支付给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合同约定的工期,减少安全隐患。
2.2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工作。
各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要认识到安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质量和效益的前提;要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落实到每个管理人员、每个管理岗位,要严格考核,要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要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结构,按照要求落实和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要认真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工作要做实、做细,敢于管理,宁听骂声,不听哭声,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应定人、定时、定措施予以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3监理单位应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
认真执行审查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制度、发现安全隐患坚决要求整改或停止施工制度、落实严重安全隐患报告制度,加强监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
2.4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一是各企业要充分利用民工学校平台,组织民工的基本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基本知识和自救能力;二是组织建设单位、施工企业法人、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培训,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2.5推行劳务分包制度,规范建筑施工企业劳务用工。
民工的来源应通过有组织的劳务公司,改变目前由社会零散人员自发组织起来的无序状态。劳务工的使用必须签定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施工合同,明确安全生产双方各自的权利、义务。进厂前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通过劳务分包制度的执行,从根本上解决了建筑工人流动性大,无法签订用工合同,无法办理社保手续,无法定期接受安全培训等问题,是保障工人利益,提高工人素质的良好途径。
2.6继续深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安全专项整治。
继续开展防高处坠落、防坍塌事故、防大型机械事故专项整治,通过专项整治,使安全生产管理更标准、工作更规范、防护更到位。
2.7依法行政,加大安全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对违反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施工现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依法给予停工整顿、限制招投标资格、记录不良行为、清除出市场等处罚;对违规项目经理、项目总监进行扣分;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动态监管工作,对存在降低安全生产许可条件情况的企业,将根据《浙江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实施细则》之规定,建议上级部门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
3结束语
(1)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必须从施工管理全局出发,全员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并在实际施工中不断总结适合自身企业和项目管理的安全管理办法,提升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和技能,才能满足不断提高的施工管理需要。
(2)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必须强调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过程控制,并密切结合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贯标运作,工作从细,重在落实,切忌表面文章,杜绝工作中走过场。
(3)无论工程大小与否,项目施工均应设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在施工全过程中,不宜频繁更换或调动,项目安全管理人员与土建、安装工程师同样应受到重视,享受应有的待遇。已经有文献报道,随着建筑施工与国际接规,今后的项目安全管理必须要求注册安全管理工程师参与,企业应注意这方面的发展趋势,并及早培养一支专业的项目安全管理工程师队伍。
浅谈消防部队车辆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篇4
一、消防部队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保持部队安全稳定,事关部队长远发展的一项根本性、基础性工作,是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障,也是全国公安消防部队两大工作目标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防部队面临的安全问题也逐一凸显,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往往是矛盾和问题不断积累、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结果。
(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安全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当前全国消防部队正开展“铁军”活动,按照部局要求,实行一体化训练,训练科目复杂,灭火救援任务繁重,尤其是高强度高风险的实兵、实装、实地演习活动频繁,发生安全问题可能性增大。器材装备更新换代,老装备超期到龄的多,突发性事故概率高;部队新装备性能熟悉掌握不够,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影响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增加。新《消防法》颁布以来,消防部队承担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的扩展,部队遂行灭火救援、灾害事故、处置突发性事件等任务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应急性特点,对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官兵执行抢险救灾任务和自身安全防护受到严峻考验。
(二)安全工作指导不科学。一是安全理念不科学。思
想观念与安全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忽视从整体上加强安全基础建设,不善于依靠部队建设的良好时机进一步抓安全工作,缺少精细化的科学管理,导致安全工作精力投入很大,可质量效果不高。二是工作思路不科学。有的领导机关就安全抓安全,缺少综合抓系统防的思路与办法,没有把安全工作与部队正规化建设、军事训练、后勤和装备保障有机结合起来,在部队全面建设中打牢安全基础。三是制度安排不科学。突击式、运动式和亡羊补牢式的工作指导比较多,不善于从政策法规制度上研究解决问题。法规制度规范基层部队比较多,不注重落实跟踪;四是责任不明确。安全工作齐抓共管的多,实际运作存在着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关系不顺等问题。五是方法手段不科学。一些单位主要靠行政管理,靠查、封、堵来抓安全,没有把教育训练、法制规范、心理调适、奖惩等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起来。
(三)安全工作不落实。一是态度不端正。部分干部骨干缺少事业心责任感.在职不尽责、安心不尽心,对官兵失察失管。二是管理能力弱。基层干部多数是出家门、进校门、入营门,既缺少当兵的经历,又没有系统的管理培训,不愿管、不会管、不善管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制度不落实。尊重制度、遵守制度,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和根本。制度建设的突出问题,就是制度形同虚设、制度因人而异、制度欺软怕硬、制度朝令夕改。有的对法规制度采取自由主义态度
和游击习气的做法,执行制度凭兴趣、靠经验,甚至跟着感觉走;一些单位执行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干扰比较多,尤其存在权高于法、言重于法、情大于法的深层次问题,使法规制度失去了应有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四是作风不扎实。一些基层干部自身要求不严、作风漂浮,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没有在深入实际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上下工夫。
二、做好事故防范工作的对策措施
做好新形势下安全管理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坚持提高战斗力为标准,实行预防为主,加强安全建设,为部队全面建设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一)强化安全理念。只有克服和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才能从源头上把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一是引导官兵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基本规律,明白思想松懈、工作疏忽,就会酿成事故的基本道理。做到越是安全的时候越要保持高度的警惕;二是引导官兵从近几年来,全国消防部队发生的事故中汲取教训、从以往的工作失误中增长智慧,防止和克服侥幸和麻痹心理;三是引导官兵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分析大环境、大背景带来的考验与挑战,严格查找思维方式、方法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做到思危于未行、防患于未然;四是引导官兵牢固树立大安全、大管理的观念,自觉站在部队建设全局上把握安全形势,从总体稳定中看到局部的不安全因素,从具体工作查找不安全的原因,始终绷
紧安全稳定这根弦;五是引导官兵积极学习创新理论,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从思想深处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打牢一心一意干事业、尽心尽力作奉献的思想根基。
(二)严格管理教育。加强官兵安全能力素质的教育,是从源头上筑牢部队安全根基的治本之策。一是要把安全教育纳入部队思想教育、军事训练体系,做到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深入开展学法规、用法规、守法规活动,努力提高官兵条令素质和法规观念。二是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开展安全常识教育,帮助官兵掌握排除各种隐患的本领。三是要抓好干部安全基础教育培训,开设安全科学、安全防范和安全管理等培训课程,打牢干部安全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四是要抓好部队安全训练,采取定期培训、专业训练和日常训练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加强干部骨干安全防范能力的培养,着力解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落实制度规定。制度落实,是确保部队安全稳定的根本,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首先,要严格领导负责制。坚持严下先严上,把领导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具体化,实行科学的层次管理,形成按级负责、按职尽责的责任管理体系,重点加强事故报告的执法监督,严肃查处迟报误报谎报的问题。其次,要加强督导访查。突出安全管理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着重对落实安全法规制度情况进行查纠讲评,从根本上解决规章制度不
落实,管理秩序不正规的问题,努力实现安全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和法规化。
(四)完善工作机制。要构建安全责任机制,把安全责任和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分解到一人一岗,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抓安全的局面。建立预防预测机制,搞好经常性风险预测,尽可能把不利因素分析透,使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都在掌握之中,打好安全防范主动仗。建立安全训练机制,认真拟定训练计划,精心选择训练内容,严格组织安全训练,切实提高官兵规避风险的能力。建立督导激励机制,加强检查、认真讲评、赏罚结合,把安全工作与主官政绩、个人评功评奖、提拔使用等紧密挂钩,确保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应急处置机制.成立应急组织,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训练,提高官兵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安全损失。
三、当前消防部队安全防事故工作重点解决的问题 当前,消防部队安全防事故工作,必须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问题,把握关键环节,才能推动部队建设安全发展。尤其要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一)狠抓车辆安全管理。要采取刚性措施,严格“八小时以外”、双休日、节假日车辆安全管理,除执勤值班车辆外,实行车辆封存,严格控制非公务用车。要强化执勤训练和灭火救援过程中的行车安全,在组织试车、接警出动和返回途
中,必须有干部跟车,时刻进行安全提醒。要加强驾驶员队伍的教育、训练和管理,严把驾驶员入口关,对现有驾驶员分期分批进行复训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一律取消驾驶资格,切实增强自觉遵章守纪意识,提高驾驶技术水平,从源头上杜绝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行驶、私自出车或借用地方车辆、强行超车和带故障行车。
(二)狠抓执勤训练安全管理。要严格执行《公安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要则》和《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勤务规程》,落实灭火救援现场警戒措施和安全员制度,强化接警出动、火情侦察、作战行动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要强化训练科目的安全措施,科学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强度、时间和地点,严格落实干部跟班作业、训练前安全教育、训练中安全防范、训练后安全讲评等制度,加强对场地、设施、器材的安全检测,对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部位和环节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要加强安全训练,使官兵掌握各类灾害事故处置规程和安全行动要求,熟悉车辆装备的适用范围、技术性能、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要求,提高官兵观察、分析、判断和处置险情的能力。要加强个人防护,配齐配强个人防护装备,落实保障措施和遂行作战制度,建立与医疗单位抢险救治协作机制,确保受伤官兵得到有效快速救治。
(三)狠抓机关和大队安全管理。要严格机关、大队和直属单位的管理,坚决防止“灯下黑”。要突出重点环节、重点
浅谈消防部队车辆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篇5
(作者:李金荣孙军)2002年某市发生一起双曲拱桥拆除事故,造成死亡8人。最近几年来,苏北某地级市也先后发生了两起双曲拱桥拆除安全事故。一起是2002年3月3日发生的红星河桥拆除事故,导致施工人员2人死亡,2人重伤;另一起是2003年7月6日发生的三区桥拆除事故,导致3人死亡,1人重伤,其中施工人员1死1重伤。虽然事故的相关责任人都已受到了追究,但事故的教训极为深刻。双曲拱桥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公路桥梁的主要桥型。据不完全统计,苏北某地级市乡道、县道、国省道上现今仍有双曲拱桥810多座,约占桥梁数的3/4,这些桥梁基本上都是那个年代建设的。其中约有50%是按1972年交通部颁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试行)》和1982年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1—81)设计建造的,尚能通过加固来满足近期交通要求,其余均由于荷载等级低,长期超期服役,成为四类危桥。前几年前路大规模改造时,因建设资金不足,除国省道外,大多数双曲拱桥未同步实施改造,路宽桥窄,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一定的损失,社会反响比较强烈。为此,加大对分布在县乡道上损坏严重而又达不到道路建设标准的双曲拱桥的改造力度,并采取措施,切实防止双曲拱桥拆除事故的发生,便提到了重要的建设日程上来。
一、双曲拱桥的诞生的结构特征
一种由民间建造的拱桥——双曲拱桥于六十年代诞生于江南水乡无锡。由于这种桥梁结构比较轻盈,适宜于软土地基上建造,是当时条件下农村小跨轻载桥梁的合理桥型,后被广泛采用。
由于双曲拱桥在施工中隐定性不足,断面抗弯性能较弱等缺点,使它先天不足,难以适应大跨度和重载以及软土地基条件,在使用若干年后出现了不少隐患,影响了桥梁的寿命。
双曲拱桥主拱圈通常是由拱肋、拱波,拱板和横向联系等几部分组成。在施工中采用“化整为零”,预制拱肋和拱波,再组合拼装起来与现浇混凝土拱背层形成拱圈,使桥梁以组合式整体结构承重。
拱肋是主拱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参与拱圈共同承受全部恒载和活载,对主拱圈质量有重大影响。因此必须保证拱肋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纵向和横向稳定性。拱肋通常利用支架现浇混凝土或采用预制安装的方法施工。预制的拱肋,如果长度太大,不便于预制、运输和吊装,则常常分成几段。由于拱顶往往是受力最不利的截面,因引拱肋分段时接头不宜布置在拱顶。而接头宜设置在拱肋自重作用下弯矩最小的地方,一般在跨径的0.29~0.32倍附近。这样,拱肋一般均分为三段。
拱波参与主拱圈共同承受荷载,拱板在拱圈截面中占有最大比重,而且现浇混凝土拱板又将拱肋、拱波连成整体,使拱圈能以实现“集零为整”。因此,拱板在加强拱圈整体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双曲拱桥试验表明,它与梁桥一样,当拱肋间无横向联系时,在集中荷载(车辆荷载)作用下,各片拱肋的变形在横桥方向是很不均匀的。有较强横向联系的拱圈,各肋间的变形就比较均匀一致。这说明设置和加强横向联系可以使拱圈在外荷载作用下受力均匀,避免拱波顶可能出现的纵向裂缝。显然,对于宽桥,横向联系的作用就更加突出。
二、发生双曲拱桥拆除产生事故的主要原因
分析苏北某市发生的两起双曲拱桥拆桥事故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内因和外因,内因主是桥梁结构本身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超负荷运输、变形、沉降等引起的桥梁结构破坏;外因主要是施工、监理、监督等部门的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桥梁自身结构的改变
双曲拱桥充分发挥了材料的抗压性能,是一种经济性较高的桥型。但使用过程中的不均匀沉降,桥台的纵向位移,部分结构的破损,使拱轴线发生偏移导致双曲拱桥受力状况的改变,从而导致主拱圈的破坏。在拆除双曲拱桥前,桥梁的主体结构可能已经遭到损坏。
2拆除桥梁前没有对桥梁状况作鉴定并给出客观的评价,导致不能正确地制定一个合理的拆除方案。对需要拆除的桥梁作出科学的鉴定并给出客观的评价,是制定科学的拆桥方案的前提。
3、施工单位在缺乏必要的防范措施下,严重违反施工程序、施工方案,盲目施工。
在三区桥的拆除过程中,施工现场没有搭设支架,施工人员在拆除桥面铺装、拱内填料后,没有等腹拱及立柱拆除,就先拆除了主拱圈实腹段的拱波,又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直接导致了该桥的突然整体垮塌。在红星河桥的拆除过程中,也抛开了防范措施,施工现场也没有搭设支架,现场施工人员同样没有按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施工,仅用浮吊等来固定拱肋和联系梁,吊运已被破坏的混凝土,导致拱肋平衡受到破坏,而向一侧突然倒塌。
4、施工单位技术安全管理不到位,现场施工人员素质低下。桥梁拆除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让不懂专业技术的企业或人员从事拆除工程施工,本身就是重大的事故隐患,而技术水
平不高或不懂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人员又发现不了潜在的技术隐患。经星河桥拆除重建的中标单位将工程非法转包给无营业执照、无施工资质的施工队伍施工,又没有对分包单位进行及时必须的技术指导和管理,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三区桥虽然没有违法分包,但在工程中标后,施工单位更换了有资质并有实践经验的项目经理,指派无项目经理资质又缺少经验的人员担任项目经理,项目经理雇用了一批不懂技术要领,没有经过培训的农民工盲目蛮干,造成了事故的发生。同时施工现场管理不力,对围观群众制止不到位,发生故事时,仍有7名当地村民在桥上围观或哄抢拆除废弃的拱波,增加了伤亡人数,扩大了事故损失。
5、建设单位管理存在着不少的漏洞
一是建设单位对进场施工人员把关不严,对中标单位更换施工队伍和项目经理的情况掌握不够,跟踪管理不到位。二是监理人员不到位。拆桥作为关键性工序,应当经过总监批准并实行现场旁站监理。红星红河桥拆建作为养护工程项目,实行内部监理,三区桥拆建虽由监理公司监理,但都存在监理人员到位不及时,没有实行现场旁站监理的问题。三是施工方案不科学、不具体,也没有主动地对方案进行审查把关。四是施工单位安全自控机制不健全,缺少对施工现场的检查管理和指导。工程项目部在施工方案没有经过审查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开工,又没有按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管理未跟上,客观上也是造成施工安全管理处于失控状态的原因之一。
三、防范双曲拱桥拆除生产事故发生的主要措施
加强双曲拱桥拆除的安全管理,既是工程参建各方责任主体安全生产利益的需要,也是保障施工人员生产财产安全的需要。笔者认为,搞好双曲拱桥拆除的生产安全管理应当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选择安全合理的拆除方法。
双曲拱桥的拆除应根据具体的桥梁状况、施工条件、施工环境选用经济合理安全的施工方案。
目前在双曲拱桥的拆除中,主要采用爆破拆除、搭设支架配合挖掘机配凿岩机头的方法拆除。根据国内同类地区的经验,在跨径大于25m或桥位附近能够行到落实的地方,可以采用控制拆除的方法;对于较小跨径的双曲拱桥可以采用搭设支架配合挖掘机配凿岩机头的拆除方法。
对于较小跨径的双曲拱桥的拆除。一般顺序应当是:
(1)由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对桥梁整体状况,特别是主拱圈的状况作出客观的认定。
(2)确定主拱圈完好的情况下,在桥梁下方搭设支架,特别是在桥跨L/4处应特别加强。
(3)在L/4处用缆绳固定后,依次拆除拱上填料、拱波和横向联系。
(4)最后采用凿岩机头配合大吨位吊车将主拱圈分段拆除。对于主拱圈在拆除前已经破坏的双曲拱桥,一般可考虑控制爆破拆除或其他安全的拆除方法。
对于较大跨径和主拱圈在拆除前已经破坏的双曲拱桥,应该选择控制爆破拆除的方法。一般顺序为:
(1)由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对桥梁整体状况,特别是主拱圈的状况作出客观的认定。
(2)邀请公安人员指导协助做好警戒工作,指挥部、监理、施工单位派专人对陆地及水域危险区进行严格警戒。
(3)采用在拱脚处打眼施爆的方法,同时采用4层湿草袋、一层装砂纺织袋对施爆点加以覆盖。拱肋及墩顶立墙施爆时,还在侧面悬挂篱笆及胶帘管,加以阻挡飞石外逸。同时让拱圈失稳,从而将拱圈及其以上的拱上梁板、立柱、系梁等所有结构一次性垂直塌入河床。钻孔工作量少,速度快,防护简单,爆破成本低,爆破安全性也好。为确保拱圈及拱上结构能被垂直爆落而不发生任何偏移,应采用单侧拱脚打眼施爆的方法。这样,在拆除拱桥断裂后拱圈在绕未施爆端拱脚向下旋转掉落过程中所受的结束力为线约束,保证了整体供圈的掉落方向只能是垂直向下。
(4)施工中的炮泥应该选用优质炮泥,对炮孔加以严密堵塞。
2、加强双曲拱桥拆除技术的培训。
由于双曲拱桥因其承载能力差,使用寿命短等原因而逐步被淘汰,所以在现今不少的大学桥梁书中,只占一小章节,对5所大学近十年来毕业的32名路桥专业人员的调查表明,用3节以上课时讲授这一章节内容的不到16%,要求作一般了解,让学生自习的约占40%。不少路桥专业的项目经理、技术管理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对双曲拱桥的受力特点、安全拆除程序、拆除作业的要领不甚熟悉,又缺少社会实践经验,让他们担任项目的技术员、安全员或项目经理,难以发现拆除过程中的技术性错误。承担三区桥拆建工程的项目经理就是一名毕业于某名牌大学已有三年多工作经历的路桥专业毕业生,该同志
因三区桥事故被追究刑事责任时,笔者深深为之惋惜。因此,在搞好《安全生产法》、《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同时,有关院校应注意加强双曲拱桥受力特点和拆除技术的讲授,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桥梁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加大对双曲拱桥拆除技术规程的培训。特别是双曲拱桥在县乡公路仍广泛应用的今天,加强对从事桥梁拆除建设的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安全施工管理技术的培训教育显得仍很重要。
3要加强双曲拱桥拆除方案的审定工作
在工程招标时,评标人员要加强对投标单位编制的拆除方案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进行认真研究,方案明显不合理、不可行或不详细的,要坚决予以否决,绝不能把选择中标单位的眼光盯在拆建费用的低廉上。中标单位进场前,要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报送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和安全技术方案,由建设单位或由建设单位按合同委托监理单位组织专家对拆除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审定。方案可行的监理单位方可签发开工令,没有批准开工的坚决不让其开工,在此基础上层层搞好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加强对雇工、农民工的安全和安全技术要领的培训交底。施工单位和工程项目部要加强施工方案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防止盲目蛮干,违章指挥、违章施工,要按有关规定设立安全警示标志。施工单位要注意防止和克服照顾老、弱、病、残人员从事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现象,切实强化施工现场的管理,坚决防止非施工人员和非相关人员进入施工区域。
4、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管理。
一是在严格把好投标队伍资质关和人员素质关的基础上,建设单位要加强施工队伍的朝霞管理,防止中标单位违法将工程分包给不具
浅谈消防部队车辆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篇6
摘要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消防事业也不断壮大,在新的形势下灭火抢险救援的任务加重,迫切需要加强消防部队器材装备安全工作,一些新的技术装备从无到有,从劣到优,消防装备水平在逐年提高,由于新装备、新材料、新器材、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安全管理水平跟不上,在灭火抢险和训练中出现了许多新的不安全因素。消防器材装备工作强度不断增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器材装备更加复杂,各部分的关联愈加密切,往往微小的故障就会引发器材装备的毁坏,而且会危及自身和被救人员的伤亡事故。
关键词 器材装备;安全管理
消防部队是一支同火灾作斗争的军事化队伍,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装备建设是摆在消防战线面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器材装备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个一线消防战士的生命安危和国家财产的安全,长期实践证明,“器材装备就是官兵的第二生命”,消防部队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取得的伟大胜利,也让我们认识到先进装备在大灾大难面前发挥的巨大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消除或控制灭火抢险和训练过程中器材装备可能产生的各种危险因素,搞好器材装备的安全管理,发挥器材装备的最大效能,强化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产生最大效能,以保证灭火抢险和训练顺利进行。面对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大型化的现代火灾,当前我们手中的器材装备能否胜任日趋繁重的消防保卫任务,值得我们思考。
一、目前消防器材装备的普遍现状
近几年来,在区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消防部队的执勤器材装备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随着特勤队伍的建设,使我们的手中掌握了尖端“武器”。但由于消防资金还是短缺,消防车的总量不够,性能达不到相应的要求,某些随车器材和个人防护装备还不能完全达到标准。而且部分消防车严重“超龄”,性能差,尤其用于扑救高层建筑火灾、化工火灾、地下火灾和处置社会突发性灾害事故时所需的举高车、防化洗消车、多功能抢险救援车、照明车、A类泡沫车和排烟车辆及各类侦检器材、堵漏器材、救生器材等特种装备明显不足,已成为遏制消防部队扑救特、难、险火灾和参与抢险救援的“瓶颈”和难题;一些个人防护装备,如隔热服、避火服、防化服、空气呼吸器等,更新滞后,加上备用不足,平时保养不善,损坏严重。
二、消防部队器材装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俗话说:“三分建设,七分管理”,车辆器材装备的增加固然重要,但管理不到位,再好再多的装备也形成不了战斗力,甚至会贻误战机,更有甚者会造成非战斗损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消防器材装备的安全管理,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充分挖掘最大潜能,发挥最佳使用效益,提高综合保障水平,对于提高部队战斗力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基层器材装备的安全管理面临下面几个问题:
(一)重价格轻质量,导致配备使用和维护上的先天不足
在购入装备时,往往因多方面的原因,使装备的性能、质量与预期结果出入较大,这些原因主要有:受预算经费或专项经费数额的限制;受地方政府部门审批的限制。有的生产企业和供应商为了牟取巨额的利润,不惜采取不正当竞争甚至是欺诈行为以达成交易,而在我们内部由于对装备发展更新研究不够,缺乏采购经验和盲目追求数量等原因,使装备的质量和使用性能达不到实战和训练要求,导致维护保养还存在先天不足。
(二)器材装备工作环境恶劣
在灭火救援及抢险救援过程中,由于路程远,道路不好,车辆装备损耗十分严重,同时由于任务重,在很短时间内面临很大的工作任务量,投入的器材装备数量却不多,完全靠少数几样器材装备的加班作业来完成灭火和救援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器材装备的超负荷运转,有些时候甚至在带病作业,极大地影响了器材装备的技术性能状况与使用寿命,加速了器材装备的老化。特别是特勤中队,经常在急难险重、夜间照明不够、交通复杂等环境中救援,容易造成装备事故和人身伤害事故。
(三)工作中重使用轻管理,导致装备耗损过快
不能发挥其最佳效能 现在大多数基层中队对装备的训练、实战应用研究较多,而往往忽视对其维护保养方面的考虑与学习。如:特勤器材的添置引进没有统一规划,往往是国外进口,有多种标准,售后维护保养也不尽相同,由于不了解各类装备储存、使用和维护上的要求、禁忌,因为违规存放、过度使用、带病作业不按时维护等失误造成装备损坏、损毁,甚至导致其它事故产生。而且,随着消防队员对装备依赖型不断增大,以及对自身安全的考虑,一旦缺少了相应的装备,往往束手无策,难以完成灭火和抢险救援任务。殊不知,不及时维修保养或简单依靠厂家派员测试保养就是对官兵生命的轻视,就是自我隐藏安全隐患,最终给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
(四)维护保养、操作程序不当导致车辆和器材装备损坏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基层中队面临的灭火和抢险救援任务相当繁重,器材装备使用的频次较高,有力地保卫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针对装备的维护保养亦出现新的问题,一是面临任务使用时并没有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操作,使用完毕后随机放回车上;维护保养亦并没有严格按照操作使用程序来使用,进而造成相当部分的车辆和装备的人为损坏。有的中队缺乏有关基础技术资料或不齐全,不了解各类装备储存、使用和维护上的要求、禁忌,违规存放、过度使用、带病作业不按时维护等失误造成装备损坏、损毁,甚至导致其它事故产生。二是个别大队没有把高新技术装备当成精密仪器看待,而只把它当成铁打的工具在训练和使用,把大量的高新技术装备用于时间限制的速度性训练,因而导致消防装备的严重损坏,例如手抬机动泵,个别大队为了片面追求速度,而不断人为打磨螺牙,导致吸水管道密封性不好,供水压力不足;同时装备建设日益先进、维修保养难度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维修保养是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尤其是高技术装备,无法进行维修保养。化学侦检仪器、破拆工具、切割器具和氧气呼吸器等特勤救援器材和个人防护装备的机件、仪器的维修保养只能依赖于进货厂商,维修和保养相当困难,这样导致消防器材装备损坏严重,易引发安全事故。
(五)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有关学习研究不够
一是目前基层中队器材装备的官兵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官兵本身文化层次较低,加之又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就直接工作,缺乏器材装备操作相关专业知识,不了解操作方式,不熟悉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应付异常情况的能力,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后果完全无知等均会导致事故发生。二是能够真正掌握器材装备技术的干部少。消防装备的使用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而基层中队乃至大队、支队,从事战训工作的技术干部很少,现有的战训干部对消防装备的理解、掌握不深,遇到技术问题,很难解决。
(六)管理手段落后,缺乏系统化,效率低下
目前在大多数基层中队器材管理上往往还是靠人记、靠笔写,配备了电脑也只是输入有关数据,进行简单统计和存储,管理效益十分低下,而且缺少上下级和同级单位间纵向的和横向的信息交换,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
二、消防部队器材装备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观念老化,认识提高不快
事物都是在变化发展中的。但是,基层部队部分官兵却是一劳永逸,以不变应万变,没有充分认识到消防器材装备的日新月异必然要求安全管理观念和方法不断更新的问题,而是沿用陈旧的管理模式,学习基本靠教材,使用基本靠说明,维修基本靠厂家,管理基本凭自觉,缺乏主观能动的学习实践,没有形成一套符合实际的管理、训练、使用模式和体系,从而忽略了自身素质的提高,逐渐丧失了驾驭现代化高科技装备的能力素质,造成了现实器材装备管理使用水平不适应新形势下训练、灭火、救援等工作的新差距。特别近几年来,由于担心出训练事故,各个中队高空训练项目练的很少,即使练也主要是表演项目。官兵对登高器材的使用不熟练。“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在发生高层建筑火灾,真正需要登高作业的时候,很难保证不出事故。新的、价格昂贵的装备,有的中队不敢拿出来用于训练,怕用坏了不能向上级交代。一些中队避火服、隔热服有的在仓库放了多年,其表面的铝铂层开始脱落了,还没怎么用过;轻、重型防化服保养 不善,表面氧化非常严重,在事故现场很难保障官兵安全。
(二)心存侥幸,检修落实不到位 一些官兵成天抱着侥幸心理违章作业,对强制要求检测的器材装备不检测,老旧器材装备不淘汰。侥幸心理是很多器材装备事故的根源,就会造成血的教训,造成事故的原因是什么,问题发生之后,大家都会意识到:不遵守操作规程,器材装备太陈旧,控制系统失灵等等,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侥幸心理在作怪。很多部队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老是觉得花钱去搞器材装备检测是“投入没有产出”的行为,不愿意去花这个“冤枉钱”,对那些比较陈旧的老化的器材装备,也因经费紧张,只要还能使用,就舍不得淘汰掉。但是,这样的旧器材装备存在着很大的危险,容易造成人身安全事故。
(三)安全意识差,性能参数掌握不牢
个别官兵在灭火或抢险救援时有事离开时,随便叫一个对相应器材装备没有操作经验的人来操作。为了救急,不少灭火或抢险救援现场,指挥员随意叫一个略懂一二,但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官兵来进行器材装备的操作,安全意识比较淡薄。近年来,在器材装备更新过程中,部分官兵对新型器材装备不会用、不敢用、不能用的问题相当突出,造成高新技术装备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战功能,从而成为了摆设;少数官兵不懂得装备技术管理的要求,对器材设备性能参数不熟悉,在使用上违章作业,在操作上违反规程,造成部件损坏,存在着需到安全隐患。
三、提高消防部队器材装备安全管理的措施
现代的灭火作战和抢险救援都是“打装备”、“打技术”。因此,必须对器材装备进行精细化安全管理,确保器材装备能够在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住。在消防器材装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只有当装备建设的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器材装备的管理作用才能真正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下面立足基层实际情况,提供一些器材装备安全管理措施:
(一)加大投入、科学配置、健全结构,切实提高消防部队的战斗力
消防装备建设是提高消防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措施之一,是适应“灭大火、打恶仗”的需要,是扑救各类火灾的重要保障,根据公安部《城市消防队站建设标准》,各级消防部队要结合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认真分析装备现状和战训工作发展趋势,制定消防装备建设的发展规划和具体方案,要把加强消防装备建设作为消防部队发展的重点,专题报告地方党委政府,积极争取经费,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加强消防装备配置力度,努力改善消防装备结构,提高消防装备水平,尤其是专勤消防车、个人防护装备,破拆器材必须优先配置,使消防部队装备结构合理,性能优良,确保成功扑救各类火灾和消防战斗人员的安全。同时,针对灭火抢险救援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但应加强装备建设,还要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创新,对消防执勤器材装备进行全面整合,通过科学的配置和管理使用体制上的革新,改善装备结构,提升装备效能,生成新的战斗力增长点,促成人与装备之间、各战斗小组之间的互补互助,形成良性循环。
(二)加强各级执勤人员的训练和学习,增强官兵的管理意识
官兵操作器材装备时应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官兵使用设备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做到不经培训不上操作,操作不熟练不使用,实行定人员、定装备、定岗位制度。要在部队上下叫响“器材装备就是官兵的第二生命”的口号,增强官兵日常的管理意识,把爱护公物、提高管理意识作对部队经常性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经常讲、经常抓,通过教育把管装爱装转化为官兵的自觉行动;按照“谁分工,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和“谁出问题,追究谁”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使用管理责任制,以明确使用权利与管理的积极性和提高责任感,真正做到时时有人抓、处处有人管,使“建管并重,以管促建”的原则得到有效落实。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战训干部队伍,以适应灭火和救援的需要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战训干部队伍是完成新《消防法》赋予的灭火抢险职能和任务的需要;是建设一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消防部队的需要,是保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具备了一支专业队伍,才能加强灭火训练工作,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的战术战法,适应消防工作在新时期提出的要求,彻底改变以前我们在战训工作中的被动局面,通过战训干部认真钻研业务理论,研究探索战训工作的新动向,把握战训工作发展的关键环节,培养良好的战斗作风和解放思想,无私奉献,开拓进取,不怕艰难困苦,乃至敢于牺牲的高尚情操,真正解决战训干部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的问题,为成功扑救火灾和抢险救援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四)优化人员结构,加强人才培养
当前,装备技师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才匮乏的困境,但装备技师的数量还是太少,大多都还处于初级水平,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可以从下面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选拔培训对象时要把好关。人才选拔是关键,由于培训的内容大多是比较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应用,所以应着重考虑选拔文化层次较高的,反应灵活爱动脑筋的,喜欢钻研对器材装备很感兴趣的,业务理论过硬的,喜欢军营生活的战士参加培训。同时,加强技术人才的引进,可以直接从地方招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相关专业的技术工人入伍,专门从事装备的维护保养。另外,培训对象不应只是战士,中队战训干部、新入警的大学生干部、后勤部门的器材装备干部也应该参与培训。相对而言,干部留在部队的时间要比战士更长,也就是器材装备知识、技能在部队保留的时间更长些,更有利于知识经验的积累,专业技术的“传、帮、带”。二是专业技术培训是重点。加大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培训一定数量的执勤中队装备技师,要按岗位、有计划、分期分批地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克服一次培训长期使用的弊端,加强部队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采取老师授课、专题讲座、集中培训、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开展业务培训活动,努力提高器材操作员和指挥员的业务水平;同时,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树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理念。无论什么人,只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器材装备相关训练或执勤活动,就必须受到安全教育培训,上至指挥员,下到一般操作官兵,要让他们知道所从事的灭火抢险救援其安全的重要性和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器材装备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建立器材装备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车勤人员的选拔、培训、考核、复训等关口,采取行之有效的使用和管理措施并在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才能顺应部队发展需要。
农业机械维修事故发生原因及对策 篇7
1 农业机械维修事故发生的原因
1.1 农机手操作不当
农田作业机械的农机手多没有参加正规的培训, 存在大量无证操作人员, 安全法制观念差, 安全意识淡薄, 经常违章作业引发事故。在机械作业的过程中, 由于农作物或杂草等堵住零部件或阻碍机械正常使用, 有的机手在未切断动力的情况下, 直接用手去排除故障, 从而导致人身受到伤害[1,2]。这一行为不仅是严重违反农机操作规程的行为, 同时也是导致机械维修发生事故的重要因素。
1.2 机械的日常维护、检查与保养不到位
农业机械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应进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 在使用之前应进行检查, 部分机手一方面对于日常的维护与检查意识不到位, 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也有一部分机手为了尽快维修和检查, 省略很多关键的环节, 只图速度不求质量, 导致机械已经存在安全隐患却没有查出来。在机械的维修和检查过程中, 包括一个螺丝的松动都应该注意, 否则都会酿成非常严重的安全事故。另一方面部分人员认为维护与保养的费用过高, 为了节约成本, 未定期进行维修和检查, 或是对已经有问题的地方, 认为不会影响使用, 而不进行维修与保养, 导致安全隐患, 发生事故[3]。
1.3 专业素质不过关
导致农业机械维修事故一方面来自使用机械的农机手, 另一方面也来自对机械维修的维修工人, 这二者中部分人员对机械不了解, 也没有掌握其使用技巧, 或是在机械升级后没有认真的学习新型号的机器操作, 仅凭个人经验进行使用, 导致一方面对机械的操作不熟练, 另一方面对维修技术不掌握, 未弄清机械部件机构, 在不懂拆装技巧的情况下盲目硬拆硬装, 导致零部件受损, 甚至导致人员受伤。有的由于修理人员的不专业, 或是对农业机械没有驾驶经验, 对机械使用的关键环节和调整的注意事项没有认识到位, 在不能确保使用安全的情况下, 将机械交予机手使用。在维修人员配合上也没有形成较好的默契, 在维修、检查和养护的过程中使机械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除此之外, 还有维修人员在思想意识和日常操作过程中的疏忽和大意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例如在维修前没有用工具将机身、农具支垫牢固或掩好轮胎;在调试、修理或排除故障时不切断电源等。
1.4 维修技术和设施不达标
由于在农村本身不具备维修的技术、水平以及条件, 对于相关的维修设备没有配备或是精准度不符合要求, 在维修后没有检测仪器, 导致即便进行了维护与保养, 也不能真的达到效果。
2 避免机械维修事故发生的对策
2.1 加强对机械维修安全意识的宣传
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首先要从相关人员的意识入手, 让机手和维修人员认识到机械维修的重要性以及在维修过程中的操作安全。相关部门要对农机手和维修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让相关人员认识到维修、检查和养护的重要性, 加强安全法制观念教育, 认真检查每一个零部件, 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2.2 加强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
针对农机手和维修人员素质较低的问题, 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培训对其加强安全教育和操作知识培训。农机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与农机推广站共同研究制订详细实用的技术培训计划, 让相关人员认真对待维修前的准备工作。机械维修的过程中, 将动力关闭后再进行操作等[4]。
2.3 提高配套设施, 做好硬件环境
为了减少农业机械维修事件的发生, 在硬件设施与环境上也应进行提高和配套, 一方面是加强仪器的精准度, 购买先进的设备使其可以达到维修机械的要求, 确保在维修过程中和维修后可以实现机器的检查, 发现各种安全隐患并将其及时解决。另一方面在维修环境上, 应特别注意避免火灾的发生, 确保油箱远离火苗, 特别是在进行焊接的过程中, 要备好修理间的防火设施, 一旦发生火灾隐患可及时解决。
2.4 加强管理, 加大扶持力度
对于农机手和维修人员, 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 做好安全作业管理, 确保农业机械操作的技术和提高驾驶员技术水平, 保障农机和群众的安全。另一方面, 农业机械设备的购买会花费大量的资金, 后续维修也会产生大量的费用, 大量购买者不愿意进行维修、养护和检查, 因此为了节省后续维修资金, 为了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使更多的农民可以使用农业机械以及定期维护, 国家应加大对农业机械的相关补贴, 出台各种支农惠农政策。同时还应出台一系列的农田作业机械的保险制度, 确保农机手和农业机械的安全, 减少事故对农民造成的损失[5]。
参考文献
[1]甄士成.农业机械维修事故发生原因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 2015 (4) :25-26.
[2]王勇;刘杰;赵志峰.农业机械维修事故发生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1) :207-208.
[3]辛侠.农业机械维修事故发生原因及对策[J].农技服务, 2014 (3) :73.
[4]田瑞敏.农业机械维修的问题与保养[J].现代农业, 2015 (6) :89-90.
浅谈消防部队车辆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篇8
如何加强安全防事故工作
摘要:安全事故的发生,反映出了我公安消防部队在队伍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潜在安全问题,不得不再次引发我们全体消防官兵的思考和反省。如何加强安全防事故工作,在新时期的消防队伍日常管理和训练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安全防事故、安全教育、安全防范机制
正文:
面对当下新时期的消防队伍建设,安全防事故工作的寻在有其鲜明的时代背景和客观需要。随着消防队伍官兵训练项目和日常活动的日益增多,潜在的安全事故也在不断增多,并呈现多样性、不定性等特点。安全事故防范力度不足,将会导致队伍中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消防队伍的战斗力,严重阻碍消防队伍建设的平稳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社会影响。队伍安全稳定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如何深化贯彻落实部队的安全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消防队伍思想意识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基层消防部队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安全意识和组织力度不足,思想教育相对滞后。在新时期的消防队伍建设中,部队的日常管理日趋完善,安全防事故取得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但在事故逐渐减少的同时,也让队伍官兵的安全意识日渐淡薄,特别是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大意疏忽,往往在发现问题之前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与此同时,存在一些队伍管理者对安全事故认识不够,在繁忙的队伍工作中往往顾此失彼,疏忽安全意识教育,或者没有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工作。
安全反馈工作不到位,防范机制不够完善。在基层队伍管理中,上报问题时存在从轻描述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在应付上级领导检查时尤为如此。安全反馈工作的不到位,经常会造成安全隐患问题没能得到及时的报告和解决。再者,基层队伍的安全防范机制也存在诸多缺陷,特别是安全管理登记、安全定期检查、安全工作监督等措施都没有统一的规范和科学的定制。
相关的规章规范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安全责任和安全处臵措施不尽明确。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根本所在。队伍中的军事活动和日常活动做不到有法可依必定影响到部队的安全稳定发展。在面对基层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法律规范制度不完善,安全责任不明确,也是形成一个个安全工作漏洞的根本所在,特别是安全处臵错吃力度落实不到位,让事故的教训总是在安逸的生活中被遗忘,缺少严肃的法律效力和执法力度。
二、基层消防部队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和措施
强化安全思想教育,全面做好安全组织工作。思想意识是一切主观行动的第一要素,强化部队官兵的安全思想意识是从根本上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而强化安全意识,务必是经常地、反复地提醒和教育队伍官兵的忧患意识,在部队生活和工作中提高警觉,掌握安全事故的防范手段,并且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问题,上报安全问题,把安全隐患遏制在官兵的思想和行动中。作为队伍的领导者,更要提高警惕,深化贯彻上级的安全工作指示,做好组织领导工作,以授课、讲评、座谈会等形式对已发生的事故进行经验教训总结,让官兵明确队伍的安全形势和安全现状,从而把安全意识辐射到官兵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灭火救援行动中的每个细节中去。
完善安全工作机制,重点做好安全事故预防工作。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安全工作能否得到有效落实。在狠抓落实安全工作的同时,机制的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如建立安全教育系统,安全反馈系统,安全防范技能培训,安全监督,安全隐患的定期检查和整改等机制,都是有利于部队的安全稳定发展。实时深入开展安全研讨会议,把安全机制的建立和部队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安全体制改革。
完善安全法制建设,严格落实安全规章制度。结合部队的条令条例和安全规范条例,出台、改进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可以从法制建设的角度上规范和约束队伍官兵的安全行为,明确安全责任。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安全形势,必须深入完善队伍安全法制体系,使“依法治军”切实有效地促进安全防事故工作的发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使部队的安全建设走上规范化道路,保障队伍官兵的生命财产安全和部队生活的和谐稳定。
【浅谈消防部队车辆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推荐阅读:
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的思考09-11
浅谈消防部队改革06-06
浅谈消防部队加强廉政建设的几点思考08-11
浅谈如何提高消防部队党员官兵党性修养07-15
浅谈消防部队地方大学生干部任职09-02
消防部队改革新的体会06-16
部队和消防部队院校05-19
消防部队09-14
消防部队会计05-28
公安消防部队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