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

2024-08-19

自媒体(精选8篇)

自媒体 篇1

怎么运营自媒体,怎么申请自媒体号,如何运营

玩自媒体,你必须知道的套路

前段时间因为我的一篇文章《月薪3000,不如打造个人品牌,然后月薪十万》与很多志同道合的人相识,也和他们有深入的聊天,聊的话题更多的也就是如何玩自媒体,于是我也新建了微信群,让大家一起来讨论。今天想把自己的亲测套路写成文章,分享给更多的人。

第一,选择平台,用巧妙的方法去注册

“网红经济”、“粉丝经济”、“自媒体时代”,各大互联网公司都相继上线了自媒体平台,根据自我需要,开通适合的平台,抓住各平台红利期,站在风口上,说不定你也可以飞了。所以华一尝试开通了几个主流平台,效果不错,各位也可以试试。

微信公众号>企鹅媒体平台(qq公众号)>搜狐公众平台>今日头条>网易号>一点资讯>新浪看点。这个是申请账号的难易程度排名

以上平台华一都有注册了,并且成功审核通过了,所以给大家分享一下注册账号时的小技巧。先有一个微信公众号是必须的,并且你先要坚持更新文章10篇左右,是为了后面申请其他平台账号时可以做为审核材料,把微信公众号历史消息链接和截图做为其他平台的审核材料,到时候工作人员会根据你微信公众号运营情况来决定是否给你开通账号。

第二步就可以先申请腾讯企鹅媒体号,这个是相对比较容易申请,基本一天就能通过,此时你需要把公众号的文章搬到企鹅号上,并且连续更新两三天就可以通过试运营期进入正式运营,qq公众号目前是内测阶段只能内部邀请开通,但是申请了企鹅号就可以同步开通QQ公众号,这是一个福利,(华一偷偷告诉你嘿嘿)喜欢QQ公众号的抓紧去申请。接下来就可以拿着企鹅媒体账号的链接和截图去申请搜狐、网易号、今日头条。搜狐大概需要两天左右就能通过审核,审核也不太严格。今日头条审核大概一周时间,只要微信公众号内容不错并且领域垂直,头条号也很容易通过。我建议等到今日头条有了阅读量数据后再去申请一点资讯,一点资讯的审核材料就填今日头条历史消息链接,一点资讯是我最后申请下来的,审核时间是24小时,但是审核比较严格,不可以直接放公众号历史消息的链接,因为那个是手机端链接,在电脑上打不开,所以必须切记在搜狗微信网站上查询自己公众号的历史消息链接或者填写其他平台历史消息链接都可以。新浪看点也是最近刚出来的,所以也在内测阶段,申请还需内部邀请,也是朋友邀请注册的。简书和其他平台不同,不用申请,只需要注册登陆即可,到时候直接更新文章就好。

第二、筛选最合适的平台精心运营

使用了一段时间,在各平台的数据情况,更看好简书、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其实最终的目的就是把这些平台的粉丝都引流到公众号。

写一篇原创文章,首发在微信公众号,然后过半天时间再发布到今日头条,最后再发布到简书平台上,一定注意发布顺序。这样的发布顺序有以下几个原因

1、首发在微信公众号是为了一个月内开通原创功能,便于以后原创内容的保护、文章底部的评论功能、打赏功能。

2、次发布到今日头条的原因是:今日头条属于资讯类平台,和公众号的机制完全不一样,头条号的文章阅读量全靠平台推荐,平台用独特的算法帮你把内容推送到相应用户的客户端上面,这个与你关注数无关,你关注数为零,也可以阅读时十万,在今日头条全靠内容。如果你的微信公众已经开通了原创功能,那你最好今日头条首发,因为头条号有一个消重机制,这也是为了保护原创。第一个发的,会获得推荐,第二个发的则不会有太大的推荐。

3、最后发布到简书的原因是简书的推荐机制不关乎首发与否,只看你内容是否有料,如果内容不错就会通过首页投稿,这样上热门的几率大大增加。记得在简书发布完文章后要首页投稿,首页投稿,首页投稿。简书的转化率还是很不错的。

其他平台到现在为止数据很低很低,基本为零,所以我把主力放在了以上平台。大家可以去多多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

第三,如何开通原创标签

玩公众号的小伙伴一定特别希望开通原创功能,但是目前原创功能只允许邀请开通,是微信工作人员根据你帐号的数据来考核并决定邀请你开通。

获得原创声明功能内测邀请的帐号需满足几个条件:

1、注册时长:运营的帐号需要达到一定的注册时长;

2、原创度:原创文章数量占文章总数的比例;

3、原创文章数量:达到一定的内容贡献程度;

4、无违规:帐号注册后的运营过程中,不存在违规行为。

问:为什么有些帐号长期坚持原创也没有违规,却没有拿到内测邀请?

答:目前原创度的算法主要依赖文本相似度和发表时间,如果两篇内容相似度非常高的文章,发表时间早的那篇将被判定为原创文章,所以如果想尽早地获得原创内测的邀请,文章首发在微信公众平台是非常重要的。其次,系统要求文章字数大于300字,如果小于300字,将影响系统相似度的判断。

ps :新开通的账号基本一个月、十五篇原创文章即可拿到原创标签

第四,不去做,然并卵。内容为王,修炼你的内容,无论哪个平台都可以发光

作者介绍 华一,一个喜欢自媒体的90后工科男,在通往产品经理的道路上摸爬滚打。在今日头条、搜狐、网易号、一点资讯等自媒体平台开设专栏。

自媒体 篇2

关键词:自媒体,专业媒体,运营

传统媒体扮演信息第一入口的角色开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愈加动摇, 其内容生产价值基本被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所取代,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的数据, 截止到去年年底, 我国网民数高达6.49亿, 而手机网民数达到5.57亿, 移动互联网媒体已经成为信息的第一入口。媒体平台为了在移动端抢夺用户流量, 向其提供丰富的内容就成为运营取胜的法宝。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变革和工具的革新, 个人信息传播的门槛被不断降低, 其个人存储的智慧资源也不断被激活。于是, 自媒体和专业媒体在生产内容方面开始各司其职, 不断建立起了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全新生产机制。

一、自媒体平台

所谓自媒体平台, 就是“为单独的个体提供意见表达与信息传播的自由传播平台, 在平台注册账号并发表文章地称之为自媒体人, 他们可以凭借文章的点击率获得广告收益。”由于各家自媒体平台的划分标准不同, 目前尚没有形成了一个关于“自媒体平台”的明确定义。最早是在2003年7月, 美国新闻学会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在研究报告中对“We Media (自媒体) ”进行了定义:“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 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和新闻的途径。”现在, 在广义的自媒体平台中, 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是由个人、商业组织、非商业利益组织、专业新闻机构共同完成的。狭义的自媒体平台则只面对个人, 这里谈的是广义的自媒体。传统的依靠专业媒体由点到面的传播格局发生变化, 信息生产环境不断朝平等、开放、多向互动、全局式的方向发展, 这让各部分超越时间空间进行集体合作变成可能。

尽管自媒体概念存在已久, 但其真正繁荣却是在微信公众号诞生后。经过几年的发展, 自媒体已经成为信息传播渠道的重要媒体, 也不断激发一轮又一轮的公众入驻自媒体账号的潮流。为争夺移动入口的信息流量, 各大网站都纷纷开启了自家的自媒体平台, 目前主要的自媒体平台包括百度百家、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新浪微博自媒体、搜狐自媒体等26家。基于移动端操作的自媒体平台, 充分挖掘用户的闲置时间并将其聚合, 多种内容重叠覆盖, 大大丰富了移动媒体库, 改善了用户的阅读体验, 同时, 基于大流量用户和技术先导的移动端入口, 也促使社交网络上零散的自媒体内容集合在完善的自媒体平台上, 产生专业垂直化的内容。

二、自媒体平台运营中的自媒体与专业媒体

现在国内自媒体平台正在爆发式增长, 其运营模式可概括为两类:一类是依托原有的媒体平台, 在一定的规则标准下发布文章获得推荐;另一类是单独建立的媒体平台, 创作者需要同时兼顾内容生产与内容推广的任务。国内自媒体平台对入驻类型共划分为五种, 包括个人、专业媒体、国家机构、企业、其他组织。个人申请入驻的自媒体, 主要包括垂直领域的专家意见领袖、著名评论家及其他公民;而专业媒体入驻类型依然是传统的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为代表的组织机构。其他三种类型由于目前运作尚不完善, 本文暂且不考虑。

(一) 自媒体平台入驻

目前, 媒介生态中已经形成了用户生产内容的UGC、算法生产内容的AGC、专业媒体生产内容的PGC三足鼎立的局面, 但在这三者中, UGC由于技术门槛低、对作者的媒介素养要求并不高, 促使它的参与人数最多、内容传播最广。专业媒体更多的依托于传统的电视、广播渠道, 形式的单一和制作过程的复杂影响了用户的关注度。在媒体转型过程中, 尽管专业媒体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客户端, 却在用户活跃度方面始终无法与移动媒体平台抗衡。因此, 在普通个体纷纷抢注自媒体账号的同时, 很多来自传统媒体的精英作者也加入到自媒体创作的队伍中。于是, 依托自媒体平台广大的用户流量和便捷的操作后台, 越来越多的专业媒体和专业媒体中的媒体人也纷纷加盟, 二者协同协作完成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内容生产过程。

(二) 自媒体平台评级

用户在哪里, 运营就在哪里,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宗旨就是用户为王。随着生产内容的人越来越多, 信息爆炸愈发明显, 如何筛选出用户最满意的内容, 就成了自媒体平台的运营重点。受困于移动终端界面和用户注意力的限制, 自媒体平台的发展面临两个任务, 一方面必须筛选用户最感兴趣的内容去留住用户;另一方面也必须依赖有价值的内容去提高用户品味。而通常的做法就是, 人工编辑在后台对这些稿源设定严格的评级, 对自媒体后台中所有的稿源和账户进行筛选评级, 再依托技术和编辑的推荐最终被用户阅读。这就解决了专业媒体稿源级别高用户少、自媒体内容文章好级别低的问题, 也改变了移动媒体时代信息筛选的标准, 使得自媒体环境下真正有用的文章得到传播。

(三) 自媒体平台推荐

前文中提到对自媒体账号的不同评级, 这评级划分也决定了各种文章推荐量的多少。高级别的账号一般会在自媒体平台的首页进行重点推荐, 相关自媒体人也会获得对应的荣誉和经济奖励;低级别的账号则会面临淘汰的命运, 很多文章发表后无法获得满意的数据展示, 这在某种程度上, 也是自媒体后台编辑把关能力的体现。

自媒体 篇3

自媒体(“We Media”)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新鲜的是,中国那么多的大平台,几乎同时推出了自媒体平台,帮助自媒体人来创业,从而催生了前所未有的“自媒体热”。更新鲜的是,众多企业,也玩起了“企业自媒体”,说“所有企业都是媒体”。这是在美国或者其它国家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这个中国故事会讲成怎么一个样子,谁也不知道。

当大家热火朝天地说着或者做着“自媒体”的时候,好像较少关注存在中国自媒体热与美国自媒体“冷”这样一个现象。这个强烈的冷热反差有没有什么意义呢?

自媒体:美国人在怎么玩?

在今天的美国,要找自媒体(“We Media”)或者自媒体人,不那么容易;但是,博客就不一样了,要是在纽约街头抛一个绣球,砸中的很可能就是一个博客,至于旧金山,那就更不用说了,砸中的可能是一个科技博客。

总体上讲,美国的自媒体目前比中国发达,无非,美国人不把它叫做“WeMedia”。

美国的博客、轻博客网站在全球所有类型网站中都能跻身第一方阵,美国的各大新兴新闻网站中,UGC的内容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甚至出现了一个新词“平台型媒体”(Platisher)。

甚至,美国的传统媒体,比如CNN,UGC的内容也有相当的分量。

我能说出成吨成吨的美国博客的名字,但说不出一个自称为美国自媒体人的名字。发明自媒体这词的丹·杰尔默,本人就是一个著名的历史悠久的博客,而且目前仍然一言九鼎。有一次,新博客平台Medium上一篇由其特聘编辑撰写的文章出现了状况,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杰尔默也挺身而出,在推特上质问:Medium到底是博客平台,还是媒体机构?如果你只是平台,免责;如果你是媒体,你就必须对自己发表的东西负责。逼得 Medium 官方推特账号立马出来澄清,说自己只是一个出版平台。一个由美国著名的网上杂志连线(Wired)前总编辑领衔,拥有15位顶尖的来自传统媒体、新媒体的职业媒体人团队的平台型媒体(Platisher),为了免责,只能退而求其次,明确声明自己是平台,不是媒体。

被杰尔默羞辱过的,不只是Medium,还有纽约时报这样的大牌。美国的博客,或者说自媒体人厉害之处,不在于他们任性,而在于他们专业、执著、较真,能够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至于博客的“祖父”戴夫·温纳,今天仍然在写博客,当然,他与时俱进,写的更多的是微博客 —— 推特。他也从不认为自己是自媒体人,他不以此为生。

我的非学术定义是:自媒体人,是以自己的方式说自己的故事与想法,去娱乐自己和他人,或恶心自己和他人的人。

在YouTube上成长起来了很多影响力巨大的名人,百分百都是自媒体人,他们不仅在YouTube上唱戏,甚至还走出这个平台,拥有更大的市场。当然,他们都不叫自己自媒体人,也没有人叫他们自媒体人,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YouTuber。

目前,每分钟上传到YouTube的视频多达惊人的300个小时。在“自媒体”的茫茫人海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通过加载在节目中的广告,赚取一份不错的收入。

有一个名为Sky Does Minecraft的节目,制作人 Adam Dahlberg 曾经在地铁站内工作了很长时间。去年,他辞职全身心地做他的YouTube频道。那以后,Sky Does Minecraft很快晋身YouTube订阅者最多的频道之一,订阅者高达1060万,排行第14位。这让这个22岁的前地铁站小伙拥有了不菲的身家。当然,这只是著名的所谓YouTube 1%,幸运的1%。这些顶级玩家,每年仅仅从广告中就能赚取超过10万美元,而从品牌营销和内容交易中获取的收益可以更多。

我在最近给钛媒体写的一篇文章《解密新媒体微笑曲线》中,讲到了一个名叫本·汤普生(BEN THOMPSON)的博客,他拥有自己独立域名的博客名叫 stratechery ,一个自己生造的合成词,姑且译为 “战略与科技” 吧。他的职业就是写博客,经营自己一个人的独立的博客网站,以此为生,相当滋润。他并不十分有名,这样的博客在美国满山遍野都是,但是,他有料,有干货,有自己的模式,像很多美国博客一样,而且,他居然还知道原产中国的微笑曲线。目前,汤普生定居在台北。这位出身苹果、微软的博客认为,形形色色的独立的个人内容创造者,完全可以通过运营自己的网站,赚取足够的收入,而不必为某个更大的媒体或者研究机构打工。脸书与谷歌可以帮助用户找到你所提供的有价值的内容服务。美国的媒体最近揭秘,汤普生其实只拥有几千名死忠的粉丝,但他过的很好。

用我们今天的标准来看,这是一个标准而成功的自媒体人,虽然他自己和人们都一样叫他博客。他的一般信息免费、深度资讯实行会员制的商业模式,被证明为一种成功的生意经。

这里再说两条最新的美国博客新闻。著名的美国博客安德鲁·苏利文(Andrew Sullivan)在2013年年初离开the Daily Beast后,创办了自己独立的、订阅收费驱动的博客新闻网站Daily Dish。根据他在Daily Beast 的经验,雇佣10个人运营这个网站的总体费用大概在90万美元。结果,2013年,读者的订阅费用高达87.5万美元,无限接近其预期设定的目标。这位前大西洋杂志和新共和杂志的著名记者骄傲地在2014年年初宣布,Daily Dish已经拥有3.4万名订户,网站第一年就已经盈利。现在,已经是2015年年初了,安德鲁·苏利文还没有宣布最新盈利情况,但科技博客们的小道消息说,Daily Dish情况比2013年强得更多。

而这也大大鼓舞了其他的博客们走自己的路。前华尔街日报记者杰西卡·莱辛(Jessica Lessin),最近也离职创办了自己的类似的独立收费订阅驱动的博客新闻网站The Information。她给你免费看她的博客网站的独家新闻与评述提要,但要阅读全文,必须订阅。

nlc202309051408

几天前,The Information发表了一篇独家报道:Facebook 的中国之路,(Facebook’s Path to China)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CNBC 专门和杰西卡·莱辛作了一个连线采访,深入地讨论这个十分敏感而又众所瞩目的话题。杰西卡的“自媒体”走的是高端路线,玩的主题都具有相当的震撼性,同时,有一大批精英作者为其独家撰稿,这个实验,显然值得中国的类似定位的博客型新闻网站们关注。这比赫芬顿邮报、Buzzfeed学起来要容易多了。

还会有更多的类似好消息传来吗?会的。不过,你从上面的所有好消息中看到什么坏消息了吗?这些成功的以博客为生的自媒体人,个个出身名门,人人身怀绝技。如果你是和他们一样的精英,恭喜,你在哪里都会取得和他们一样的成就。如果不是,你经受的折腾可能会比较多一些。

自媒体与新媒体:“我们”和“他们”

自媒体与新媒体两个词,在性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是集合名词,都是指一类东西,而不是指一样东西。新媒体这类东西的共同特质是,基于网络空间;自媒体的共同特质是,由个人而非机构运作的个性化互联网媒体。数字媒体、网络媒体等等完全可以用来替代新媒体这一说法;博客、公民媒体等等,也完全可以用来替代自媒体。

不过,自媒体的概念在中国正在泛化、溢出。企业自媒体、机构自媒体,字面上已经呈现矛盾的这些字眼已经不再陌生。自媒体这个概念,已经和“互联网思维”这个高大上的词一样,被彻底泛化、脸谱化、戏剧化了。

但是,所有说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以自己为圆心,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并解读世界。视频自媒体新人高晓松有一段自我定位的话语十分精彩。高晓松总结自己节目的个性特征时表示:“我主要讲‘识’,知识够不够不重要,见识很重要,谁不会用搜索?但我能找到有意思的角度和联系。”有意思吧,坦率而自信,这就是他火的原因。他叫视频博客或者视频自媒体人有什么分别与关系呢?高晓松的来头大家都知道,但大家可能不知道或者可能忘了的是,高晓松曾经是中国著名的博客,曾经参与了与韩寒的那场十分著名的由一系列名人助阵的“新浪博客大战”。2006年3月26日,高晓松宣布结束与韩寒的论争,关闭了自己的新浪博客。不过,几年之后,高晓松又回来了,这一回,他显然进步了,由文字博客变身为视频博客,被人们视为自媒体的经典代表。博客韩寒,也被人们认为在做“自媒体”,他做的是更为时髦的个人App。

也许,我们回顾一下“自媒体”是如何在中国登场的,可能会更到位地理解自媒体。2002年7月,方兴东发了一系列文章批评微软的垄断,惹得微软相当不快,通过高效的运作,很快把方兴东消音了。一个当时手中拥有话筒,声音宏亮的“网络旗手”,这时候碰到了难题,怎么继续发声?如果这时候,方兴东拥有现在我们所说的“自媒体”,问题就解决了。的确,问题就是这么解决的。我们一起喝茶的时候,我告诉他有Blogger.com这么一个东西,并且给他看我在上面写的博文,那时候还没有博客这个中文名字。

埃文·威廉姆斯的Blogger.com当时还不支持中文,因此,我通过Blogger.com工具写的博客卖相并不很好,方兴东嫌它视觉效果丑陋。但是,丑归丑,基本可以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方兴东后来说,他回头想了一个晚上,想明白了,发现我向他爆料的这个东西,正是他要寻找的,于是,他就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博客之旅,成了众所周知的中国“博客教父”。

这是中国“自媒体”起头的地方。博客解决了有没有便捷工具的问题,微博解决了高效传播的问题,而微信则把自媒体推向了高潮。你可以不赞成这样的梳理过程,但基本的脉络就是这么简单。“自媒体”真正在中国出现并且成长,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这是一个人为的过程,是一个弯道超车的过程。

不过,美国博客,或者就叫做自媒体人吧,他们总是显得更为独立,更为个性,更有耐力,更为长寿,甚至,他们中有不少人还主张拥有自己的独立平台,小不要紧,一定要独立,一定要“零编辑”。戴夫·温纳,几十年如一日,他的博客就是一本独立的互联网史记。大师级的博客杰可布·尼尔森(Jakob Nielsen)的博客名叫 Alertbox,20多年来,一共累积了700多篇博文,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是1998年8月23日的《传统媒体的终结》(The End of Legacy Media)。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cc08ec70102v444.html 17年过去了,尼尔森的预言一点一滴地在应验。这些美国博客、美国自媒体的开山鼻祖,虽然自己直接参与了新名词的创设,但从来没有追赶时髦,始终把自己定位为博客。自媒体开始只是定性、描述,只是一个学术概念,但是,在中国,大伙把自媒体玩大了,玩实在了,也玩火了。中国人多势众,就是有这样的能力。当年的博客就是如此。

当然,中国自媒体如今的红火,绝大部分的功劳,不能够记在自媒体人的身上,而必须把账挂在自媒体平台身上,就像当年,必须把账记在博客中国的方兴东和新浪陈彤身上。自媒体的再掀波澜,首先是微信和他的公众订阅号。其它一些平台,如百度百家、搜狐的自媒体平台,今日头条等等,也都是强有力的推手。

自媒体的边界

自媒体是有边界的,有局限的,不必无限上纲。

有人说自媒体将改造媒体,将如何如何。这些,只是自媒体人的愿景,或者是大平台商为了诱惑人到他们的平台上去免费生产UGC内容而散布的莫须有的画饼。因为,这与事实不符。自媒体将如魏武挥所言,冲击媒介生态,但不可能颠覆。

事实上,博客虽然强大,常常仍然是无能为力的。由新兴技术驱动的基于互联网的话语权的极度分散趋势,与以强大资本促进的媒体工业的高度集中格局并存。这两种趋势,共同代表了媒体业的未来。高度集中的媒体集团不可能发展到一手遮天的地步。极度分散的个人出版,作为媒体工业的外延部分,也没有能力与媒体集团整体抗争。

nlc202309051408

新技术催生的个人出版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作为总体的个人出版的力量,理论上将是排山倒海的。这是科学与民主共同创造的光荣与梦想。但是,作为个体的个人出版,却是有限的。而个人出版基本只在概念上是整体的,个人出版永远只是个人的。他与作为大工业的媒体工厂(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技术平台、网络媒体集团)不能用一个标准计量。而博客作为个人出版的最新形式,他的部分力量来自于传统的主流媒体,来自巨型的媒体集团。如果没有了这些媒体,博客无从生存。如果没有新闻周刊,德拉吉不可能有能力花一年的时间准确地捕捉到克林顿的劣迹。如果没有德拉吉报道首页上那密密麻麻的主流媒体链接,德拉吉报道根本不可能存在。

摧毁传统媒体的,不是自媒体,而是新媒体,自媒体只是新媒体世界中的空气。真正让新闻周刊在2008年最终以1美元的惊人价格转手的原因,不是德拉吉,是新媒体巨头。

欧洲人清楚地知道这一点。谷歌在欧洲是公敌,2014年,德国、西班牙的媒体先后向谷歌发难,把自己生意的颓势归咎于谷歌,欧盟甚至想要肢解谷歌。究竟是不是谷歌作的孽?至少他是“首犯”。目前,他是全球新媒体的老大。它不是公敌,谁是?

所以说,真正在新媒体世界起关键作用的,不是散兵游勇的自媒体,而是集群的新媒体巨头。自媒体,只是巨头的前世。自媒体,可以取得一城一池的胜利,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局面。不要夸张“我们”的力量(We Media),“我们”是相对于“他们”(媒体巨头)而存在的。“他们”,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者。

重温一下“我们”的代言人丹·杰尔默关于“他们”的话吧——“自媒体”是大众化、民主化的媒体。在自媒体的语境下,我们所有人都拥有低门槛、高质量地创设传播工具的手段。我们在做一些前所未有的尝试,而这些曾经是“他们”的专属领地,“他们”的“后宫”。“他媒体”(They, the Media),现在成了自媒体(We ,The Media)。

这是丹·杰尔默在2008年讨论自媒体时的一段话,还是有点豪迈。但是,你听听他2014年的另一句名言吧:“机器人将接管这个世界,而硅谷将控制它们”。这都是“他们”和“它们”的事情,这将是“他们”和“它们”的世界,与“我们”何干?我想,杰尔默说的机器人robots,应该也包括会写新闻稿的程序,会摸清我们的底牌、给我们推送新闻的“算法”。这些,都是硅谷的人,以及并不住在硅谷的硅谷人,所能控制的。

当然,有时候“我们”与“他们”的界限并不清楚。比如,发明了Blogger一词的埃文·威廉姆斯创造了博客平台,直接促成了博客浪潮的产生,催生了自媒体。但是,博客改变世界了吗?

博客威廉姆斯在把博客卖给谷歌(历史就是有这么多巧合,互联网上最大的“他们”,恰恰是互联网上最早最大的“We Media”平台的买家,买断“我们”的买家)之后创造的推特平台,改变世界的力度就大了,它甚至直接促成了一些国家的革命,改变了一些国家的政治发展进程。但推特虽然源自博客,源自原教旨主义的自媒体,它根本上不是自媒体,而是媒体机构。注意,推特甚至不承认自己是媒体,更不用说自媒体了。但推特承认或者不承认,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层挡箭牌,就像皇帝的新衣一样,压根儿不存在。

生活在旧金山的埃文·威廉姆斯曾经是一个博客,现在仍然是一个博客,他仍然爱写博客,爱在自己的新博客平台Medium上厮守,给他喜欢的博客点赞。这样看起来,他好像还是一个自媒体人。千万不要被他骗了。这个人决不是“我们”,他是典型的“他们”。他虽然在减持,但今天仍然是推特的第一大个人股东。而且,Medium还不知道会进化成一个什么样的生猛怪兽。这些来自硅谷的人,就是那些控制着机器人,将要来统治我们世界的“他们”。

自媒体的“钱途“

自媒体是互联网技术把几乎所有的媒体进入门槛都推倒之后,出现的一场集体狂欢。

当这场派对结束的时候,当然会留下仍然数不胜数的自媒体,他们中的大多数或许看不见自己的“钱”途与未来。这一回,中国的自媒体人与博客不同。博客们参与博客写作的时候,通常是没有直接的功利性商业目标的,他们明白写博客只是自我传达的一种方式。

但是,如今的中国自媒体不一样,他们从一开始,就被暗示或自我暗示着带有强烈的商业冲动,或者说,人们就赋予了自媒体强烈的商业意味。

如果绝大部分的自媒体指望以此为生,创造可以养家糊口的现金流,那是奢望。当然,其中会有一个相当比例的自媒体出列,成为大小不等的媒体巨头。自媒体平台不是淘宝,你在这里开家小店,就可以产生流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意,交易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商品。高晓松所说的那种独特的“见识”,那种寻找有意思的角度和联系的能力,以及进行有意思的充满个性魅力传达的能力,你有没有?在中国,大名罗振宇、高晓松、吴晓波的人,很多;但是,其中只有一个人,才是我们大家认识的罗振宇、高晓松、吴晓波。下一个,会是你吗?

青龙老贼在2014中国自媒体大会上说,从此再无自媒体。这话千真万确,但显然说早了。自媒体作为一种定性的新媒体存在,会一直存续。但如果自媒体做大了,那就不是自媒体了。

自媒体在今天,也是同样的。赫芬顿邮报原来只是一个博客网站,一群以赫芬顿女士为代表的美国精英博客的网站,非常类似于博客中国当年开张时的情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媒体。但是,赫芬顿邮报幸运地长大了,她早就不是自媒体了。以访问量为指标进行计算的话,她已经成功超越了纽约时报。

另一个如日中天更具张力的新媒体Buzzfeed,也一样。Buzzfeed的创始人就是从赫芬顿邮报出来的。当然,他们在赫芬顿邮报基础上,进行了更为大胆的创新,把自己完全打造成了一个技术导向的媒体公司,利用各种新颖的病毒算法,来指导新闻实践。至于Buzzfeed带给新闻业的是一场瘟疫,还是一场新生的洗礼,就属于见仁见智了。

nlc202309051408

用这个思路来分析中国的自媒体人,结论是一样的。

青龙老贼的自媒体联盟,是自媒体,是“我们”吗?吴晓波频道,是自媒体吗?如果三五年后,吴晓波频道还是自媒体,还自称为自媒体,那么,吴晓波一定没有把这个自媒体项目做成功。为什么,吴晓波频道,就不会是若干年后的另一个赫芬顿邮报呢(产品不一定是新闻)?

一个看遍了中国企业大败局,可以把企业当作一头牛来游刃有余地随意解剖的人,决不会是来这个频道自娱自乐卡拉OK的。不要相信他台面上的陈词,他背后一定有一个故事。他有那么多粉丝可以“挥霍”,有那么多的影响力可以嫁接,试错根本没有成本。吴晓波在这里做的,可能只是一场空前绝后的营销,以孕育另外一只不一样的“蓝狮子”,他,很可能就是“他们”,不是“我们”。

自媒体与自媒体平台之间,“我们”和“他们”之间,有着一种恐怖平衡。自媒体平台寄希望于自媒体带来的是吸引用户的内容,是黏性;而自媒体希望平台带给他们的则是接触用户的管道和变现的工具。各取所需,相安无事。而当一方所要的,对方不能给,或者,一方想要的,也正是另一方想要的时候,矛盾就会产生。当某个自媒体拥有了足够的用户与可靠的变现工具的时候,他当然将选择独立。我们看到的美国博客的独立倾向,就可以想象成功的自媒体人的未来走势。

所幸的是,各大自媒体平台之间也在寻找平衡,这种巨人之间的平衡,为弱势的自媒体提供了巨大的生存空间。希望某一家企业独占某项服务90%以上份额的噩梦永远不要在中国的网络空间出现,在网络空间之外,我们已经碰到过太多这样的先例。我们此前曾经为新浪、搜狐、网易主导的中国互联网前三国大战欢呼,现在,也应该为BAT的新三国大战感到欣慰。正是在BAT之间,以及自媒体与自媒体平台之间的恐怖平衡中,“我们”才比较安全。正是因为在BAT之外,还有搜狗、360好搜、京东、易信与陌陌,还有今日头条,这个世界才那么多姿多彩。

我曾经有一个天真的观点,在人家已经造出了车子的时候,你自己去发明轮子(比如Buzzfeed),是不是足够聪敏?意思是,你完全可以坐上人家的车子,去到你要去的地方。但在围绕着自媒体,梳理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车子轮子都是伪命题,真实的问题是,你搭便车,一定要知道在哪一站下车,一定要知道下一班你要搭的便车在哪里。你一定要知道,你要去的地方和车轮、车子的发明者、拥有者要去的地方不是同一个。

自媒体工作总结 篇4

自媒体工作总结1

从六月开始我便开始了时长三个月的工作。

首先我觉得要从面试这一块儿说起,这一部分相对而言还是蛮重要的。我从老师开始说要工作后便开始搜索工作信息。首先思考的是自己要找的是什么岗位的工作,设计我是不太行的,所以不太愿意去通常的广告公司。我一直都比较喜欢新媒体,认为新媒体的发展前景很大,能玩转线上的广告也很厉害,所以决定工作去做新媒体运营。先在知乎看如何找工作的,下载了五八同城、boss直聘、工作僧等一系列APP,然后整体用下感觉BOSS直聘相对好用些,在面试前可以与人事做直接的沟通。其次我也学着如何做一份漂亮的简历,让聘人单位眼前一亮。自己去面试时也会带上一份,虽然后面发现很多公司会要求当场写简历,但有准备总归是好的。

我当时一共答应面试四家公司,但在第三家时当场就答应了会在他家工作。其实在面试也是对一家公司的初步探索。第一家公司是一家主要做房地产广告的公司,人事是个比我年长几岁的小姐姐,她问了我一些专业的问题,现在看我觉得自己当时的回答非常差劲,然后她说回去等通知。两天过去了没有等到通知,我便知道了自己没被聘上,于是又开始了找下一家。

第二次和第三次面试都是在同一天。第二次是一个集合性广告公司,人事跟我说我的工作内容就是在他们的公众号里插入商家的软文广告,但在对话中我觉得人事连各部门的职责都不是很清楚,不免对这个公司产生了些许怀疑。下午我接着去了第三家。面试时我已经基本摸清了招聘者会问些什么问题,也就新媒体这个媒介与他产生了一番热烈交流,发现跟公司的理念比较契合,日常工作也是经营微信公众号、微博号、写策划案、做海报等与专业吻合的事情,于是双方爽快地对彼此应允了上班的请求。

去上班的第一个星期基本上都是在熟悉公司的产品,我们公司主要是做线上和线下课程,类似于网络公开课那种。公司的结构分为人事部、技术部、销售部和网络运营部。网络运营部有两个新媒体编辑、两个做动漫的、一个剪视频的`、一个做搜索引擎优化,分工比较合理有序。刚开始部门经理就让我们查资料、看文件,然后把每天的收获写下给他做总结。我在查看了我司所有的自媒体平台后还去看了同类型商家的制作,给经理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他还是对我挺满意的。我也终于得到了认可,于是晚上回去时仍会与他做一些工作经验上的交流,对于刚出的我而言,工作进度远远赶不上其他人,于是只能用下班后的时间弥补。

一、微信公众号的排版

虽然公众号的红利期已经过了,但大多数公司都还是建立了自己的公众号发布资讯、福利。开始我是学会了公众号编辑器如秀米、135的使用,其次注重整个版面的美观性,大到封面图,小到字体字号都有讲究,一个注重细节的公众号才能有高质量高粉丝粘度。每天发两篇公众号的推文也成了我的日常工作之一。在发文后我很注重数据的收集,会隔几个小时就看一下文章的浏览量、转发量和吸粉数。渐渐地自己也摸索出了客户群喜欢看哪样的文章,哪种福利对他们有吸引力。

二、自媒体平台的扩充

以前在学校学的就是双微一抖,但出后才发现自媒体平台远远不止这些。更要根据产品性质不同要选择不同的平台。除开公众号外还有大鱼号、百家号、今日头条等。做线上课程的更有音视频平台,荔枝FM,千聊、抖音、火山小视频、快手每个平台的客户群也不同。抖音现在是最红的,每个商家都想去分一杯蛋糕,公司的领导也在每天强调做抖音引流,但我们做出的效果一直不是很好。

三、海报制作

跟学校课程很不同的是,公司的海报基本都是每天两张,而时间只有一两个小时,所以根本不可能自己去慢慢摸索设计。他们的要求也不会很高,要我们去千库网、创可贴之类的网站找模板,改内容。这样的效率确实很高,我想大多数非商业性公司应该都是这样操作的。但我途中也挨过批评,因为套模板就敷衍,字体跟模板不是很配。经理把我教育了一番,我觉得他说的很对,即使是模板也要做到让人看着好看。

四、建立社群,做粉丝裂变

我觉得这是最有意思的一个环节。互联网营销和普通营销最大的区别就是裂变,它的传播不是一个挨着一个,而是成几何倍数增长。短短几个小时就能从几个人做到上百人。但我没有什么把握,公司之前也没做过这个项目,于是我在操作之前查了很多资料,比如如何冷启动,如何管理群,如何找到裂变的原始粉。这个项目最开始因为上层不同意被暂停了,但在八月又实现了操作,我们从三四个人做到了上百人,并且粉丝较为精准。中途也遇过问题,如粉丝中会混入其他商家造谣,这就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维护。还有每天投放点小福利,保持群的活跃程度。五、独自生活

因为学校距离上班的地方太远,做了一个月后我便决定搬出租房住。首先是找房子,我还是先用租房的APP,结果发现大多数都是中介,而工资微薄的我是无力也不愿承担如此高昂的中介费,于是到理想的小区楼下挨着看出租广告。最终选择了一个距离公司车程十分钟的小区。上班时间缩短后就有更多时间属于自己的了,我可以用这些时间看书、看视频学习。自己住后也学会了计划用钱,每分钱都之不易,柴米油盐酱醋看起不贵但是买起还是肉疼。每个月交水电费、煤气费、物管费,总之工作生活是真的让我提前感受了一番上班后精打细算的日子。六、关于抖音

把这个媒介单独拿出说的原因是它现在很重要。抖音和今日头条同属一个公司,它们都是属于信息流的推荐方式,这样减弱了KPL的话语权,让每个普通人都有爆红的机会。这无疑是将媒介的一个趋势,正好我工作期间公众微信号也改版了,虽然没明说但仍能看出是信息流。现代人们已经变得愈发没有耐心去阅读,短视频成了最简单的轻松方式,但如何在短视频中不留痕迹地植入广告,转化粉丝,这是我回到学校后要思考和学习的东西。七、与人交流

工作期间我十分喜欢与人交流,先是和同事,他们大多都是刚毕业或者毕业没几年的人,所以也没啥代沟,和他们聊起会提前预知到自己毕业后会出现哪些问题又该怎样解决。与其他部门的人交流,虽然我们的工作不同,但我对他们的工作也有极强的好奇心。毕竟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本质都是销售。从不同的工种中也能得到一些新的灵感。和人事部门的交流,了解人事部在招聘是会倾向于选择哪一类人,这对我将的面试会有很大的帮助。

最最重要的是要和领导交流,领导都会想要一些能有新想法的人,而不是只会循规蹈矩的二愣子。新媒体这一行,想法和行动力是最重要的。不要畏惧领导,刚开始工作时可以每晚都做下总结,加深领导的印象。在领导提问时要积极

自媒体工作总结2

光阴易逝,新媒人一年的奋斗在此刻即将画上句号;去匆匆,新媒人一年中走过的足迹即将在这个夏初时节停歇我们这代人的步伐;物转星移,新媒人一年中积累下的财富即将在这个时间节点传承给下一代新媒人。

回想一路走的日子,我们新媒体中心所经历过的点点滴滴、新媒人所挥洒的青春汗水,心生诸多感慨。犹记得,有个小伙伴竞选大会上说过的那三个词"舍不得、离不开、放不下",确实,这三个词作为这次工作总结报告的主题最好不过了。

一、舍不得

一年,第一届新媒人舍不得彼此。这一年我们从一开始只有微博微信两个工作小组的13个人发展到今天的五个部门31个人。中心的组织架构在一步步的探索中建立和调整,秘书部、创作部、运作部、联络部、监察部,五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和分工的摸索、人员的安排。当初的13个人挤在华青的办公室里进行投票、分配各部门人员,当初的部长例会上大家对于运作部、创作部的工作内容分工争执不下。在微信运作推送上确定主题、推送内容等问题一直是例会的主要讨论的问题,而且也是每次讨论每次改但是还是一直得不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很多时候大家都争的面红耳赤、即使受了委屈也更多的是回去后悄悄地抹着眼泪,然后继续坚强地挺了下。

就这样,最初的新媒人带领着10月底新加入进的小伙伴,怀着满腔的热情投身于新媒体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中,一路的摸爬滚打,从军训流水账、国庆、校庆、12。9活动、圣诞节、元旦、春节、雷锋月、挑战杯创意论坛等线上线下活动,到春、五月天、盛夏光年等每月主题活动,再到每月生日会、节日庆祝、圣诞节喊楼、煮汤圆、包寿司、部门出游、中心出游等中心内部活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新媒体中心现在的部门分工明确、工作思路清晰高效、团队协作程度高、专业化水平高、集体凝聚力强。

此外,大家的辛苦付出所获得的成果从微博微信的数据变化上就可以看出。这一年,我们的微信粉丝量翻了一翻,阅读量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微博粉丝量增长近20xx人,互动量也提升很多。数字变化的背后凝结了我们这一代新媒人这一年的心酸血泪。

二、离不开

一年,第一届新媒人一起参与新媒的`发展,新媒的今天离不开在座的每一位。中心组织架构建设,部门分工、人员确定等为新媒各项工作开展奠定基石;中心团队建设,纳新、组织培训、开展中心内部活动等为新媒各项工作的成功开展、活动的成功举办提供坚实保障;团宣工作、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活动的开展,为新媒体的业务水平提高、专业化宣传能力提升、团委宣传工作改进、华园青年思想引领、青春正能量传播等方面提供原动力。

一年,新媒体中心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团委对华园青年的思想引领和传递青春正能量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型线上线下活动共10余次,其中包括承办2次团省委宣传工作(国庆活动#大大你好#、一二九爱国纪念活动),承办校团委品牌活动宣传包括社会实践、科创、人才学校校友会等,组织校团委工作宣传活动包括青年联合会、后备团干招募、人才学校招募等,以及自发组织的活动包括"军训流水账"、"一句话证明你军训过""母校54周年,我想说"、"携手为艾益起""我们的129"、"铭记历史,珍视和平"、"有梦不隐藏,小团收藏""团徽遇上红领巾"等微博话题活动,其中"母校54周年,我想说"一经推出立即得到同学们的积极参与话题的阅读量超过19万,参与度互动性也相当高。在第十二届大挑福建省赛、第五届创意论坛宣传工作上的话题"挑战杯"、"创意论坛"的高阅读量、高参与度让我校团委工作获得全省、两岸高校师生的高度评价,中国台湾网、福建省学联等也对我们的活动、这支宣传队伍进行了相关专题报道和好评。

新媒的一路走,离不开第一届全体新媒人共同的努力,离不开大宣传每一位伙伴的相互扶持,更离不开校团委领导、老师和同仁们的支持。

三、放不下

一年过去了,我们即将放下身上的责任,但放不下心中对新媒的热爱、对新媒的牵挂。第一届的新媒人以乐观和激情开创了新媒体的历史,而历史的续写将由你们完成。我们也都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新媒体宣传工作内外环境依旧严峻,与其他高校团委新媒体宣传的差距依然存在。新一届的新媒体领导班子需要发挥出你们的聪明才智,继续带领新媒人探索新媒的发展道路,将青春正能量传递给华园青年师生。责任与使命即将从我们这里传承给你们,新媒人的乐观与激情也还在延续,新媒体中心的历史将由你们续写!

第一届新媒体中心的全体成员们,昨天的黯淡与辉煌已成过去,我们相信在新一届主席团的带领下华侨大学网络新媒体中心将更上一层楼,让我们一起为新媒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而祝福吧!

2延川电视台新媒体部20xx工作总结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兴媒体蔚然成风。延川手机台的筹建更是直接促成了我台新媒体部的成立。在新媒体成立几个月的时间里,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现将新媒体部20xx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个目标,新媒体部成立之初,就有一个明确、长远的目标即做大、做强延川手机台,提高延川电视台的关注度,做好本地文化旅游的宣传工作,打造一个完美的对外宣传平台。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新媒体部从无到有,台领导多方协调合作,全体同事致力于延川手机台的筹办、运营、维护等各项工作。

目前,延川手机台已创建六大频道,第一资讯,在第一时间发布本地新闻,扩宽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直播延川,用户通过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我台的直播,大幅提升我台节目的收视率;精彩点播,用户可以用手机观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新闻、电影、美食,无所不有;阳光政务,为县城各单位量身打造的宣传平台,现有清风延川、平安延川、魅力广电等八大板块;文化旅游,用优美的照片,优雅的文字,对外宣传本地特色旅游,美食小吃;便民服务,提供路线导航、酒店预订、快递单号查询的信息查询平台,方便群众生活。

两大重点,新媒体部的一切工作围绕延川手机台的打造而展开。阳光政务和文化旅游又是延川手机台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集全部室之力做好阳光政务和文化旅游两大板块是全年工作的重心所在。经多方协调合作,截止现在,已有八个单位通过延川手机台对外宣传,从而更进一步的提升延川手机台的点击率。在全县打造文化旅游名县的大背景下,台领导高屋建瓴,将文化旅游频道的完善、充实,做为全年工作重心;通过整个部室的努力,文化旅游这一频道的点击率日趋上升。

然而,全年的工作中,我部室仍存在明显的短板,最为突出的就是人员不足,专业技术不过硬。总结过往,展望未,在台领导的关心下,全体同事的努力下,新媒体部将以新的姿态做好每一项工作,为营造魅力广电,添彩出力!

自媒体工作总结3

自媒体已经成为了现在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自媒体团队的规模、能力和影响力都对信息传播、品牌推广等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对于一个专业的自媒体团队来说,工作总结是常规的一项工作,通过总结工作中的问题和经验,可以提升团队的能力,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本文就是对自媒体团队工作进行总结的结果。

一、团队目标

一个自媒体团队的目标是什么?这是每个团队都需要搞清楚的问题。通常来说,一个团队的目标至少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质量:这是自媒体团队最核心的目标之一,也是影响团队生命周期的重要因素。每个媒体平台都有专属的内容类型,团队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平台进行专门的研发和创新;同时,团队要关注时事热点,及时调整和发布内容,保证内容的新鲜度和用户黏性。

2、用户体验:自媒体向来是作为内容与用户之间的桥梁存在。因此,用户体验也是团队工作的重点之一。团队需要不断关注网民的需求,密切接触和互动用户,收集反馈数据,分析用户反映,维护和提高用户满意度。

3、传播效果:自媒体的影响力是通过传播效果得到体现的。传播效果好不好直观体现着团队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团队要根据人群特性和推广平台的覆盖面,合理制定传播策略,提升用户关注度和曝光率,增加用户参与度。

二、工作内容

1、研发创新:团队需要关注新媒体的研究和开发,不断探索、尝试新的`操作方式和推广策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证媒体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2、内容生产:内容是自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好的内容能够吸引大量的用户流量。团队需要关注当前的热点,广泛采集、策划创意的内容,制作具有创意性、文艺性、实用性的内容。

3、咨询服务:团队除了制作有价值的内容,还应该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咨询服务。比如在“财经”领域,为用户们提供专家解读、独家分析、金融咨询等服务,提高设备的专业度和实用价值。

三、学习机会

对于一支自媒体团队来说,不断学习和进步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涉及到媒体与用户之间的信任和关系,一旦被发现出现错误或者误导,团队的形象和信誉度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团队成员要定期学习行业的最新动态及规则,并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另外,每个人都要注重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在自己的专长和领域内不断深入学习和研究。

四、提高危机意识

媒体同权利和利益相关,也包涵了风险和挑战。因此,自媒体团队也应该提高自我危机意识。危机主要从自身、环境和用户三方面考虑,关注用户痛点和需求,反思和调整自身策略,尽快做出解释和回应,化危机为机会。

自媒体运营策划方案 篇5

(二)设置____工作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医院针对____工作,应由以下几个部门分工负责:1.院办公室负责做好院办来人来信来访.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并主动和对口部门取得联系,协助、引导病员去对口部门解决相关问题.对无理要求不能满足的,坚持原则,做好解释疏导工作.2.医疗纠纷接待办公室,由分管院领导亲自挂帅,医务科领导兼任医疗纠纷办公室主任,专门负责处理医疗纠纷事项.医疗纠纷接待办公室配备精干人员,专职负责接待处理有关医疗纠纷方面的投诉、争议事宜,同时公示相关工作内容、流程、性质和调解人员名单及__.3.门诊办公室负责门诊医疗服务方面的各类____接待.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功能互补,实行首办负责制,同时制定详细的投诉接待管理制度.

(三)要做好民生工程.要将为民办实事和化解____矛盾有机统一起来.为带患儿来看病的老年人、军人、残疾人、低保等人群采取减免挂号费、开设绿色通道等形式,并经常性开展免费义诊咨询、免费体检、免费健康教育等活动,和谐医患关系.

(四)规范医院窗口的服务.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在医院增加接待室、增设投诉途径,以便接受群众咨询、受理群众诉求.同时还开通24小时服务专线,全天受理处理群众求助、咨询和便民服务电话.推动医院和群众接触、主动和群众交流、主动向群众问计,保证群众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

(五)把小事做细做精.医务科、门诊办公室人员在平时各项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深入病区,听取患方意见、临床一线医师意见;对一些欠费病人、压床病人、并发症病人给予重点关注和沟通;将发现的纠纷苗头积极反馈给科室主任和相关部门;主动介入可能出现纠纷的相关疑难、复杂病例的处理,协助科室组织会诊、指导科室和患者的沟通.

(六)注重矛盾化解的协同性.发挥院党委的主导作用和各支部、科室的协同作用,以党员为核心,和群众结成互帮对象,形成全院协同联动化解矛盾问题的合力.

医院还可建立纳入院、科二级管理责任制.院科二级管理体制,是大型综合性医院最常用的管理方法,医院将____管理纳入到临床科室和职能科室的考核中,尤其对医德医风、医疗服务等方面的有效投诉,实行每月考核,和科室的奖金分配挂钩,年底作为科室评优标准之一,凡涉及到医德医风方面的有效投诉,实行一票否决制.

党的____以来,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党的重要任务之一,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化解投诉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近几年来的投诉处理实践,我们体会到,只要真正为患者着想,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完善服务流程,减少服务缺陷,将良好的服务态度和精湛的服务技术奉献给患者,才是减少患者投诉的最佳途径.

结论:适合____工作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____工作人员个人总结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全媒体时代医院宣传工作路径 摘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医院的宣传及形象维护也带来机遇与挑战。在此形势下,医院就需要紧随时代步伐,主动拥抱新媒体扣新技术,加强主动适应全媒体的能。

如何做好新媒体时代下国企新闻宣传工作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问题越来越重视。其中,新闻宣传工作对于当代国企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探究微信为例探析新媒体时代医院思想政治工作 摘 要: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以微信为例,通过分析其特点与日常使用情况,对如何用好新媒体开展卓有成效的思想。

自媒体时代的舆情观察 篇6

专业媒体一般指的是有编辑或主管部门对新闻生产和消费环节“把关”,对舆情掌控较为主动的媒体,既包括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也包括数字媒体、手机报、门户网站等新媒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博客、论坛、微博、微信等网络传播途径出现了,其传播主体、传播效果、传播成本、传播范围都与专业媒体有着颠覆性差别,这种具有交互性和全民性的传播媒介通称自媒体。近些年尤其是微博盛行以来,自媒体在媒介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对舆论的影响力不但具有挑战专业媒体的气势,而且在某些热点问题的传播推动方面有压倒专业媒体的趋势。因此,把握自媒体时代的舆情特征,引导其服务于社会和谐、国家强盛、人民幸福,就显得迫切而有意义了。

一、自媒体时代面临的挑战

自媒体这一概念由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在2003年7月出版的研究报告中提出,即:“WeMedia(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传播途径。”这一概念的关键在于,新闻传播的主体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专业从业者,在互联网上,人人都可以是记者,人人都可以是新闻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媒体逐渐从一个高门槛的专业机构,变成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自己可以发布信息、传播信息的便捷工具;传播内容变得越来越个性化、自由化。其特点主要有:一是传播主体草根化、大众化;二是具有瞬间形成舆论冲击波的功能;三是传播速度快,且可达世界各地;四是传播成本低,通常不用付费;五是具有匿名性和随意性。

由于自媒体比较开放、自由,缺乏专业媒体的“把关”和“过滤”机制,使得对自媒体舆情的治理成了一个全球性的难题,我国也不例外。据统计,我国网民数世界第一,已达5.64亿人,手机网民达4.5亿人,信息几乎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或手机,都能以最快速度被传播出去,继而形成社会热点和舆论焦点。就我国当前媒体传播影响力而言,某种意义上已进入自媒体时代。

二、当前我国自媒体传播的特征及倾向

一是自媒体传播多元化、复杂化。

1、个体到群体,虚拟到行动:传播途径自成风格。自媒体传播的参与者个体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受众,他们既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又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个体的兴趣和价值偏向对热点事件或话题成为影响舆情必要因素之一,一旦刺激起公众的兴趣和关注,将得到普遍的围观和参与,逐渐产生一定的认同,群体随之产生。在群体观念偏向的引导下,舆论主体有时就会付诸行动,并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热点事件中来。而现实是,自媒体形成的热点话题有时会延伸到专业媒体上,碎片化舆论信息迅速聚合,形成强大的舆论热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现实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发展趋势。而这种行动和影响,可能是善意的、正面的,也有可能是恶意的、极端的,并且具有自发性质,有不可控的风险。

2、一元到多元,民生到政治:信息传播纷繁复杂。随着3G技术的应用和4G技术的推进,网络在人们生活中渗透日剧,使得自媒体舆情的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和便捷。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网络评论、网络聊天室、新闻评论、博客、微博、即时通讯(QQ群、MSN群等)、微信等都成为目前自媒体传播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微博成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重要形式之后,更加速了信息的立体式流动。在我国,自媒体参与者关注的话题从楼市调控、物价上涨、污水排放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到针砭时弊、网络反腐、网络问政等政治问题,令舆情信息内容日益多元和复杂。

二是自媒体舆情自由化无序化。

1、意见领袖在舆情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某传播主体一键将信息转发别人,通过裂变式和N次方的形式传播开去,其影响力可想而知。那种受关注度高、粉丝多的传播主体,很容易成为舆情事件中的意见领袖。意见领袖可以是在某一领域拥有独到见解或言辞犀利的普通网民,也可以是社会精英,如政府官员、社会名人、企业高管等。尤其在微博平台为意见领袖身份进行加“V”认证后,这种类似亮明身份、实名的状态,使这些意见领袖发布内容的影响力更加凸显。

2、通过自媒体“发声”已成为网民表达意愿的常用方式。由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法制、社会管理等方面还有很多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一些社会矛盾不可避免,一旦遇到感觉不能(事实上未必不能)通过现实途径解决的问题或表达的观点,网民便“信手拈来”自媒体“喊话”。而现实生活中一些社会事件也正是通过自媒体推动了问题的曝光或解决,像“表哥”杨达才被处理、陕西“房姐”被曝光等。自媒体往往成为事件发展的最重要推手。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1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显示:在网络媒体越来越发达的“大众麦克风”时代,公众的话语权实现了空前的普及,社会各阶层都已经习惯于在网上“喊话”和表达观点。

3、自由过度的现象时有发生。我国当前自媒体发布工具(如微博、微信、QQ等)注册主要采用匿名的方式,这就给了传播主体极大的自由度,同时也引发不负责任的言论和行为盛行,谣言、诽谤、谎言等严重自由过度现象时有发生,甚至还有通过自媒体非法结社、组织社会行动等问题。据《2011年中国微博报告》统计,2011年微博谣言数量比2010年增长了8倍多,这主要是由于微博发展快和匿名造成的。

三、当前应对自媒体舆情的策略

自媒体引发的网络风险,是世界性难题,甚至能够冲击现有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目前,我国针对自媒体舆情迅猛发展的实际,采取了各种治理措施,如:一些政府部门针对自媒体成立类似舆情中心的专门机构;努力把微博这种属于网友个人发布信息和意见的“自媒体”变成“网上机关报”;让门户网站介入对自媒体舆情的监控;推动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探索建立自媒体舆情处置的联防机制,等等。但是,总体来看,当前对自媒体舆情的治理还不能适应自媒体舆情过于汹涌的发展态势,突出表现在:一是在自媒体形成的舆论冲击波面前,专业媒体尚不太适应,显得被动,缺乏足够有效的应对措施;二是媒体管理部门在应对自媒体舆情方面缺乏系统性,手段有限,方式简单,尚不能适应纷繁复杂的自媒体舆情处置需要;三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自媒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有待建立。那么,在自媒体舆情影响不可避免的今天,怎么办?

一是领导和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当前中国处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国际国内形势都较为复杂,一些无序的自媒体表达和政治参与会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因此,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领导和管理部门必须把对自媒体的治理和对自媒体舆情的引导提高到政治稳定和社会治理的高度,切实提高全社会的认识,切实动员相关力量,切实研究应对措施,切实采取有效行动,来降低政治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二是有针对性地加强立法。不断总结自媒体治理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借鉴国外自媒体舆情治理方面的有效模式,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高度出发,尽快推动相关立法工作。当前尤其需要推动针对意见领袖、匿名注册、自由过度等方面的监管和立法工作。

三是处理好堵与疏的关系。对自媒体的管理,不能完全采取“堵”的办法,事实一再证明,在“人人都是记者”的自媒体时代,“堵”往往事与愿违,甚至弄巧成拙。因此,与其“堵”不如“疏”。在认清自媒体时代舆情特点的情况下,深入了解新闻传播的社会心理,多角度分析新闻源,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把握新闻事件发展的时间节点,发挥好新闻发言人的作用,从新闻生产环节进行疏导;尽可能动员专业媒体资源,发挥政务微博、网络评论员的作用,主动接触意见领袖,建立相应舆情反应机制,从民生、稳定、占据舆论话语权的角度出发,在舆情处置环节进行疏导。

自媒体的恶 篇7

《新闻晨报》停刊的消息再一次激起了所有人对传统媒体的担忧。在自媒体的围剿下, 传统媒体正在手忙脚乱。在这场阅读竞争里, 与传统媒体一起日渐失守的, 还有传统媒体的新闻审编流程、作者的新闻理想 (或是:内容信仰) , 以及法律的监管。我不认为一场轰轰烈烈运动式的打击谣言行动是法律监管的完善, 它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是对法律监管的破坏。

在谈自媒体的恶之前, 首先要承认自媒体推动传媒变革、甚至社会变革的积极意义, 那些具有价值的成功自媒体, 比如:韩寒的“ONE”、罗振宇的“逻辑思维”等, 他们的成功来自于自媒体人的个人魅力和对好内容的坚持。

“好内容”, 或者称“内容为王”, 这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关于自媒体成功的可能性以及商业模式的探讨中高度认同的观点, 这场探讨包括了保守的传统媒体人、主张新模式的自媒体人, 以及那些一只脚在传统媒体另一只脚已经迫不及待跨入自媒体的人们。

如何定义内容的好与坏?

在自媒体时代, 当“好内容”被简单定义为“被转发次数多的内容”时, 影响力已经抛弃了公信力。而在“彰恶快于扬善”的网络世界里, 传播“恶”比传播“善”更能刺激受众的神经, 传播“丑”比传播“美”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正所谓:“从善如登, 从恶如崩”。于是, 自媒体的恶就会被激发, 有人开始每天绞尽脑汁搜寻那些有话题性的、对感官有刺激的、能吸引更多人传播的元素, 而这些元素并不需要和真实有关, 有的甚至与真实相违背。

和传统媒体相比, 很多自媒体起点低, 缺少对信息的核实和编辑, 从好的角度说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了, 观点更多元了, 但与此同时, 其信息质量低、可信度也低。前一阵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国大妈碰瓷外国小伙”就是一条源发于自媒体未经核实、颠倒是非的信息。自媒体的很多信息呈现的是没有逻辑性的碎片化和情绪化, 随着一个又一个热点的出现, 每条信息产生的影响转瞬即逝。与此同时, 自媒体成长的压力大, 而受到道德和法律约束的机会小, 在一大与一小之间, 很容易形成一种短视行为。于是, 陆续开始出现一些自媒体, 只为获得更高的点击率和传播率, 吸引更多的用户, 以维持自身的生存。

前段时间曾经有一场讨论:新媒体时代, 为什么没有大记者?在所有的探讨和分析里, 我最认同的一点, 是内容信仰或是新闻理想的消失, 它很容易让自媒体人迷失在寻找话题里, 而不是在思考, 在解读。

在一个信息爆炸的自媒体时代, 内容的“阅读竞争”越来越高。快速产生的内容, 导致读者的阅读越来越浮躁。而读者的这种浮躁也必然传染作者, 所以更多的作者为了获得自己文章的“点击数”和“转发数”, 更多地选择话题性更强的新闻和信息, 再作一些没有调查的评论, 而很少认真地做内容。

自媒体改变了我们的阅读习惯、思维习惯甚至是生活趣味, 它在积极推动传播变革的同时, 也在被过度滥用。那些只为关注度而飞奔的自媒体, 制造了太多刺激感官的荷尔蒙, 而看客们就像是被幕后调戏情绪的棋子。而监管的缺位, 让自媒体制造了一个比传统媒体时期更复杂的困境, 真、善、美与假、恶、丑早已辩护不清, 谁还在乎那流亡不知在何处的道德。

什么是“自媒体” 篇8

请看《中国日报》的报道:

“We live in the era of We-Media, which means everyone can create new words and make them popular through BBS or micro blogs,” said Li Yuming, the director of the department of language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unde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vice-president of the commission.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国家语委副主任李宇明说:“我们正处在‘自媒体时代’,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创造新词,通过论坛或者微博使之流行起来。”

文中的We-Media就是指“自媒体”。自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也叫“个人媒体”,包括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电子布告栏系统), Blog(博客)和micro blog/weibo(微博), podcasting(播客), groupmessage(手机群发)等。尤其是在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类社区里,信息播被无限放大。

上一篇: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材料下一篇: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