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影响力因子

2024-06-21

自媒体影响力因子(精选8篇)

自媒体影响力因子 篇1

自媒体时代,精英层对大众话语权的垄断被打破,草根阶层获得了成为意见领袖的土壤。当前,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介中,草根意见领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对其进行研究,对于把握舆论方向、掌握社情民情、净化网络环境、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草根意见领袖的界定及社会影响力

(一)草根意见领袖的范围界定

“意见领袖”主要是相对于普通群众而言,“草根”则是相对于“传统精英”而言的,其在政治、经济、文化中处于弱势地位,“先天”条件优势少,或是处于弱势的“边缘人”,但群众基础好,发展能力强。从“先天因素”考虑,本文讨论的草根意见领袖可以定义为以往知名度较低,通过自媒体网络传播,发挥有影响力的中介作用,将个人观点或意见推介给其他用户,并得到广泛认同的一类人。

(二)草根意见领袖的优势及社会影响力

1. 大众的依附性提供基础。

网络将传统的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话语权削弱,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得到的信息也是高度零散的,发声随“大流”,容易依附于意见领袖,对于不熟知的方面更为如此,这是产生草根意见领袖的基础。

2. 强烈的阶级性创造条件。

草根意见领袖相对于精英层,更容易得到公众的同情和认可,尤其是在政治传播领域,草根阶层代表弱势群体的意志,这使草根意见领袖在大众传播民主化方面的优势更强。

3. 文化的亲民性提供支撑。

草根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也与草根文化息息相关,草根意见领袖往往传播草根文化,即属于下里巴人的“亚文化”,具有高度的动态性和可变性,这也更符合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传播效果优势明显。

4. 社交媒体转型提供新空间。

草根意见领袖只能通过公众号的方式发声,其传播速度和范围可能比不上微博,但是微信公众号申请门槛较低,截至2015年8月底,微信公众账号总数达1000万个,其中个人公众号占较大比例。微信信息在小圈子里同质化更高,基本不具备澄清网络谣言的功能和对冲机制,更容易传播谣言等,值得草根意见领袖关注。

二、草根意见领袖发布不良信息的类型

(一)散布谣言

一些草根意见领袖有强烈的思想倾向,发布消息前往往没有确认消息的真实性、可靠性,随意发布谣言,混淆视听。

(二)绑架“民意”

草根意见领袖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风向标和发声筒的作用。但是一些草根意见领袖利用自己的草根身份和群众基础,站在所谓的群众的立场上,从个人需求出发,占据舆论高地,发布所谓的群众的声音,从而绑架“民意”。

(三)恶意诽谤

一些草根意见领袖因为多种原因,会采取恶意诽谤的方式发布攻击性言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诋毁他人、组织的名誉,或者是某一商品的效果。

(四)渗透和西化

一些草根意见领袖受到境外敌对势力的影响,参与渗透和西化,散布流言蜚语,强调意识形态,遇到问题就向体制发难,攻击党和政府,制造思想混乱。

(五)恶意营销

草根意见领袖出于多方面的利益需求,利用自身巨大的粉丝量或较高的关注度,参与恶意营销,谎报产品效果,做虚假广告,欺骗网民和消费者,达到盈利的目的。

三、对草根意见领袖的引导策略

对草根意见领袖这一群体,需要加强全方位监管,绝不能让草根意见领袖成为谣言和不良信息的发声筒或中转站。

(一)完善法律规范,加强监管

草根意见领袖在网络中的影响力实际是网民赋予的一项权利,这样的权利有公权力的性质,必须受到法律的监督和管制。草根意见领袖发布不良信息,既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又损害了公众的利益,必须对其依法监督和管理。但是,要注意界限,对于草根意见领袖提出的民生热点问题,政府应当及时予以回应,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二)完善运营商的服务

作为网络社交媒体的运营商,有义务对政府、用户以及公众负责,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对不同的行为进行详尽的表述、规范、处理,根据违规行为性质和程度作出不同处理;进一步丰富服务手段,比如设立涉谣提醒,热点谣言监控并及时提示,对于多次被用户举报,可以确定是谣言的,应及时利用技术手段加以遏制,减少不良信息的转发和推送。

(三)引导草根意见领袖的道德自律

仅通过外部力量的约束,对草根意见领袖的规范还远远不够,需要草根意见领袖的自觉和自律,抵制不良诱惑,加强道德自律。作为草根意见领袖,更应当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能够提出更加理性、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

(四)加强与草根意见领袖的协调与沟通

对草根意见领袖的管理,不能总“堵”,而是要发挥他们的优势,为社会发展和建设助力。进一步发挥网络社会工作局等机构的作用,加强政府与草根意见领袖的联络,加强与他们的协调和沟通,对他们进行引导,对于不慎发布不良信息的要给出善意提醒,对于推动社会舆论正向发展的草根意见领袖给予更多的肯定、支持和奖励,获得更多草根意见领袖的支持。

(五)提升公众对信息的鉴别能力

打击不良信息是一场全民战争,需要走群众路线,抵制谣言,净化网络环境,更需要提升公众对信息的鉴别能力。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增强互联网文化积淀,提升常识及文化的普及率,推动网络问答社区的发展,营造理性和友好的氛围,让各行业的精英和草根都能够共享知识,减少冲突。

(六)强化对不良信息的对冲

针对部分草根意见领袖发布的不良信息,政府、新闻媒体、其他意见领袖要有足够的信息对不良信息进行对冲和制衡,从而把握舆论走向。政府和媒体也要维护好自身的形象,提升公信力,发挥政务微博、官方公众号的作用。

摘要:自媒体时代,草根阶层获得了更多发声的机会,其影响力不容小觑。本文研究了草根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对其发布的不良信息进行分类,得出应当从完善法律规范,完善运营商的服务,引导道德自律,加强协调与沟通,提升公众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强化对不良信息对冲等六个方面加强对草根意见领袖的管理和引导。

关键词:自媒体,草根,意见领袖,管理,引导

参考文献

[1]肖锋.微博草根意见领袖的形成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05):85-88.

[2]王文艳.微博草根意见领袖影响力的生成机制[D].河北大学,2015.

自媒体影响力因子 篇2

自媒体(外文名:WeMedia)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其中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自媒体时代的定义是随着自媒体和网络的日益发展、成熟,自媒体已渗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一些传统媒体也因此受到了自媒体时代化的冲击,更多的人受到来自于自媒体的的影响,自媒体出现了时代化和普及化的特征。自媒体的发展也将代替传统媒体,成为一个网络平台的时代潮流。

2.自媒体的特征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而言,自媒体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第一个是私人化的特征,每个人都可申请注册自己私人的微博、QQ、微信账号,而且在公众平台上享有发表言论的权利,大众可通过自媒体的平台自由的发布自己喜爱的照片、文字、视屏等,这些私人的信息如果一旦发布在公众平台上都会受到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第二是平民化和普泛化,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电子产品的普及化,使得更多的智能终端电子设备已经走向平民,加之网络通讯的日益发达,这些智能产品便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沟通信息的方式。同时自媒体的各个平台缩短了大众与媒体之间的距离,如现在使用最广泛的QQ、微信、微博、微视等,使大众都能通过这些平台了解最及时的新闻消息,有效促进新闻的传播。第三是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在微博或百度论坛里的新信息,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就足以传开世界各个角落,让更多的人享受新闻的乐趣。第四传播的多极化,这是自媒体又一大特征,在论坛或微博等领域,都有来自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的信息,主题和形式也是多样化的特征。

3.自媒体对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

文化是人类在生产劳动当中形成的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在人类学一书中有关对于文化的解释是与最初原始人类的农耕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一词是用来形容人在土地上的耕作,也就是农耕。文化始终与人类是分不开,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上的财富,则人是文化的载体,所以文化才得以继承和发展。体育文化也正是凸显了这一特征,体育即体与育,通过身体的.活动达到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通过身体的活动达到教育的目的。体育文化又是体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包括体育人文精神的客观表现,也包括人类在体育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满足人类自身发展的精神上的需求。体育文化作为人类身体活动的特定性为模式,具有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人文价值观的意义[1]。在自媒体时代下体育文化的传播与扩散更依赖于这一网络平台,在体育高速发展的今天,体育文化也如同其他文化一样有着良好的发展,反映着时代的变迁,民族的特性,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情况等,体育文化还能规范人们的体育行为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规范生活方式,自媒体的发展对体育文化的传播显得更为重要。世界杯、英超联赛、NBA、奥运会以及其他大型体育赛事中无不酝酿着体育文化,赛中的运动员的不屈不饶的坚强表现,各种体育广告活动,体育口号以及体育产品等等,这些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体育文化,更多是借助于自媒体这一平台来传播和扩散的,让人们了解和观看体育赛事首要选择的媒体通道。反过来运用自媒体来传播体育赛事或体育新闻,体育名人等等,这也体现着自媒体已是体育文化传播中的运载火箭。自媒体的发展更是方便了体育文化的传播,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通过自媒体的平台,如微博、微信、百度论坛、或是其他视频设备可以了解和观看体育赛事的最新信息,了解到更多有关于体育的许多知识,冲出了人们过去仅依赖于传统媒体电视转播,收音机等传统媒体的局限。

4.自媒体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自媒体日益泛化的当今,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在法律允许的言论自由下,公众可以在自媒体平台上自由发表。然而基于法律权利的这一点,有很多人都没有控制在所谓的言论“自由”范围内,很多在微博中,发有信息焦虑症、个人隐私暴露、语言暴力等等,这些都成为与自媒体相生相伴的疾病[4]。在体育领域里也是如此,很多球迷粉丝因一时的激动,过于迷恋球迷或过于痛恨球迷,在微博、微信、百度论坛等网络区上随意发布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片面的性语言,如在微博对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评价是及其的高,很多球迷因姚明曾在休斯顿火箭队效役过,因而喜欢上火箭这支球队。但由于近几年这支球队在NBA上的战绩不佳,让很多的球迷粉丝在微博论坛上怒激火箭队的某个球员或者是某教练员。同样对于刘翔的有关热议,在微博论坛上也有不少性的评论。也有些过于对明星追捧,只要他们一有什么动静,即使毫不起眼的事情也要在微博,微信论坛上发布,有时候甚至一些他们的私生活上照片也发布在其中等等,这是对自媒体资源污染的表现。因此在社交网络自媒体时代下,应该合理培养人们的道德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的“自由”权利,合理利用自媒体资源,在QQ、微博、微信等中发布一些有利于促进社会风尚,能向社会传达正能量的信息。

5.结语

自媒体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网络信息时代下亮出。新闻视频、文字、图片、照片的传播已经搭载了这一平台。体育文化的扩散和传播也固然是依靠自媒体而得以引入国内或者走出国门。体育赛事的传播、体育广告的传播、体育品牌打造等还需要借助自媒体才能良好的运营。同时自媒体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合理规范使用自媒体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网络监管部门、体育官方媒体、知名体育人以及网友等多方面的协力配合,加强与自媒体之间沟通与合作[5]。

参考文献:

[1]苗治文,齐凤.体育文化发展的基本问题[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47):26-28.

[2]张云.自媒体对网络体育集群行为的影响及治理路径研究[J].业务研究,(10):105.

自媒体对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影响 篇3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自媒体平台,信息

微信、QQ、微博、论坛等自媒体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甚至成为他们的生活“中心”。然而, 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 而剑的使用者在于大学生自己, 教师则成为那个指导他们利用这把剑出奇制胜的人。

一、自媒体的特点

1. 信息传播速度快, 信息量大, 泥沙俱下。

自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 传播速度快, 不受印刷、运输方式等因素的阻碍, 信息几乎瞬间同步发送给所有自媒体用户。自媒体可以不限时、不限量地运行各种信息数据, 其中不乏大量的信息碎片[1]。

2. 网络资源海量化。

自媒体是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 有精彩的人生的故事, 有绝妙的生活经验, 有动态前沿的实事讯息, 还有各方面的知识……在资源共享的时代中, 自媒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接收, 吸收这些信息资源。

3. 自媒体用户持续增长, 生活圈被新媒体连通。

21世纪以来, 中国社会的网络化的程度不断提高, 自媒体作为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 不断拓展自己的功能, 版本不断更新, 争先恐后地扩大自己的用户群, 并不断与社会生活融合, 这使得庞大的用户群把自媒体当作社会生活的“中心”。

二、当今社会大学生因自媒体而产生的问题

美国密歇根大学数学博士卡赞斯基说过, “科技的发展使人的尊严受到挑战, 造成广泛的心理创伤, 技术比自由更强大, 科技的进步来源于力量的角逐而非人的幸福”[2]。毋庸置疑, 自媒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宣泄的平台, 如匿名聊天, 漂流瓶, 群聊等等。然而, 如果过度依赖网络, 就会产生网络可以寄托自己的现实情感的错误认识, 弱化了大学生对团体的依附, 会造成个人自闭于社会群体之外, 这为社会冷漠埋下了种子。

有些无所事事的大学生自媒体用户青睐自由散漫, 颓废的网络内容。长期沉迷, 便对学习产生了厌烦感。严重者会被颓废信息所感染, 不利于身心健康。近年来, 自杀网站越来越占据自媒体市场的份额。仅德国这一类网站就多达35家, 在韩国被政府关闭的自杀网站就多达80家。[3]

由于网络秩序规范不完善, 信息碎片可能会被聚合改编, 经过多次的转发和评论后, 逐渐成为带有主观意识的话题, 遮盖了事情原本的真相。处于思想由稚嫩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的大学生, 容易改变自己的原始想法。并且, 有些大学生也会肆无忌惮地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传播不确定的消息。自觉性和道德责任感的缺失, 自由意识泛滥, 这极其不利于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素养的养成。

自媒体是一个开放自由的平台, 这就使得垃圾信息、虚假信息等无法避免, 据SPAMHAUSE统计, 中国在全球十大垃圾邮件大国中排名第二[4]。另外, 自媒体为了博取大家眼球, 获得更多用户, 即使有些信息不可靠, 也勉强发布, 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用户就成了诈骗信息的埋单者。

在信息高速运行的今天, 反社会分子当然也会利用自媒体平台进行极端言论和思想的宣传。他们利用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 有针对性地给“好友”洗脑, 利用人的思想弱点, 宣传歪理邪说, 籍此迷惑群众。大多数的大学生存在信仰缺失与强烈的精神需求之间的矛盾[5], 加之对网络有很强的依赖性, 往往抵抗不住这些邪教组织的“威逼利诱”, 从而误入歧途。

三、正确对待自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1. 教师提高自媒体运用能力, 改革传统教育模式。

作为大学生生活“中心”的自媒体, 给教师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潮流, 改革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利用自媒体平台, 与学生进行沟通;开辟、发现自媒体教育资源, 丰富学生视野与学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到线上引导与线下课堂教育相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2. 搭建校园自媒体平台, 形成良好氛围。

中国古代就有孟母三迁的实例, 可见教育环境对于学生是何等重要。学校要建立规范化的自媒体平台, 定时发布积极向上的内容, 传播社会正能量, 展开文明健康的话题交流, 开辟健康网络论坛, 并与学生做好互动工作。在一个健康、愉悦的网络氛围中, 往往可以点亮理想的火光, 可以拯救居于颓废边缘的学生, 将他们从灰色地带带入活力多姿的现实世界。

3. 加强素养教育, 重视大学生媒介和道德素养的培养。

媒介素养[6]教育是处于网络时代的必修课, 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大学生即懂得各种信息的利用价值的多少, 减少盲目转发垃圾信息, 避免上当受骗。并且, 他们将学会接受有利信息, 使用丰富的资源, 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前景。

网络道德行为, 必须基于学生的自觉自律的个体行为。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慎独”。即使在自由无束的自媒体平台中, 也要规范自己的言行, 为自己的网络行为负责。

结语

大学生作为自媒体的主力军, 恰当运用自媒体, 有利于大学生的人格素养的养成和未来发展。而我们教育者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自媒体, 开发大学生发展潜能;做好教育工作, 培养兼具知识与品德的社会主义的引领者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尹韵公.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 (2012)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66.

[2]李河.得乐园, 失乐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203.

[3]钟瑛.网络传播伦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20.

[4]钟瑛.网络传播伦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17.

[5]高逸凡.大学生抵制邪教组织之浅见[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6, 116.

自媒体影响力因子 篇4

1 自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特点

1.1 信息碎片化

自媒体大多是个人用户, 因此其拥有的功能繁多, 例如信息传播、沟通、交流等都是用户常见的功能, 因此通过自媒体传播的信息通常是呈现碎片化的特点。很多新闻事件通过个人用户对外发布时, 会夹杂着自身的思维定式或写作能力, 传播新闻事件的侧重点也不同, 大多是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表明态度。另外, 微博或微信等信息平台会受到字数的限制, 而博客或论坛等形式尽管不受限制, 却考验了读者的耐心。特别是在Web2.0时代, 网民登上了互联网舞台, 在公共领域的话语权力得到了强化, 成为舆论的制造者和主导者。因此通过自媒体发布的信息大多呈现碎片化的特点。

1.2 时效性更强

随着自媒体的普及, 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更强, 很多事件在发生后不久便通过自媒体的平台被广泛传播。特别是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 在事件的发送及传播过程中, 时间差被大幅度缩短, 有时甚至随着新闻事件的发送, 微博、微信等平台就已经开始采取直播的形式, 能够达到新闻与传播同步的效果这也与自媒体发布不需审核有直接的关系。例如, 2011年的温州动车事件的发生, 第一条求助信息便是乘客通过手机发布的微博。

1.3 裂变式传播

所谓裂变式传播是一种形象的比喻, 信息传播的速度及波及面如同核裂变一般, 非常迅速, 且覆盖面很大。新闻传播是呈现多对多的传播模式, 一条信息被发布后, 便在网络上被全网铺开, 呈现几何上升式的增长。这形成了一种“传播噪音”, 包括对正常信息传递的干扰, 涵盖了信息从传播者完整、准确地传递给接收者过程中造成的一切干扰因素。因为传播噪音增加了被传信息的不确定性, 因而造成了信息误差的产生, 影响传播终端——受众对所传信息的的正确理解及接收, 最终造成难以理想化地实现预期传播效果的局面。

1.4 个性化的信息

个性化的特征随着自媒体的传播方式普通日趋明显, 信息发布的形式不再受到限制, 用户可以根据信息的特点及自己的主观感觉发表信息, 自媒体信息传播的个性化成为自身的优势之一, 会吸引更多用户去关注自己喜好的内容, 形成一种个性化定制的态势。我们的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无不为这种个性化信息的传递提供了用武之地, 传播生态和传播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变和转移。

1.5 传播内容立体化

在网络平台上传播的信息不再局限于文字, 而是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传播, 受众的感官被多种传播方式刺激。这样的自媒体传播平台给新闻资讯以更加立体化的传播方式, 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认可。它真正的着眼于“受众有何需求?”而不单单是“我能生产什么?”, 因为当今的受众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单个信息形态, 浅阅读习惯使他们更愿意接受这种“立体化信息”, 同时新闻信息的复杂性在增强, 文字、图片、视频的有机结合能最大程度上呈现整个新闻事件的面貌。

2 自媒体新闻传播与传统新闻传统存在的异同

2.1 相同点

首先,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都具有深度剖析的功能, 无论是新旧媒体, 在各类新闻事件发生后, 都会及时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引导公众观点, 但是面对媒体平台越来越多的今天, 仅仅停留在对事件表明分析显然已经不够, 媒体需要运用多种手段对新闻事件的内在信息进行深度剖析, 做出独家新闻看店。特别是一些社会热点事件的出现。媒体应当及时对事件进行深度解析, 引导受众, 将新闻报道的自身价值体现出来。

其次, 新旧媒体都具有新闻娱乐化的特点。在新闻传播中, 娱乐化已成为受众越来越青睐的形式, 轻松愉悦的传播更符合受众的内心需求, 过去传统刻板的新闻事件播报形式已经没有市场。很多新闻采访中, 无论是哪种媒体, 都在为迎合受众的需求而努力。

2.2 不同点

自媒体更具有独家报道性, 在新闻事件产生后, 很多自媒体平台以高速传播的方式吸引广大受众, 这一特点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受众不仅能够快速掌握新闻事件的信息, 还可以对这些信息发表自己的看法, 对事件的关注和监督力度大, 时效性是传统媒体无法超越的。

但是与自媒体相比, 传播媒体更具有权威性, 舆论引导的职能是传统媒体首先需要具备的。与自媒体的传播相比, 公众更看好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很多人云亦云的事件没公众传播, 有时难免会出现与事件本身的客观性存在偏颇的现象, 此时传统媒体信息的发布才是代表官方更具权威的信息, 所给出的信息内容一定是客观公正的。

3 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

3.1 对传播理念的影响

自媒体平台的普及使传统的新闻传播理念受到重大的冲击, 无论是过去的报纸、电视还是电台, 他们都受到网络优势的冲击, 纷纷开创网络版, 试图通过网络扩大影响力, 提升自身的新闻传播效率。与此同时, 不少主播、记者等也通过自媒体平台发布信息, 以此来提升新闻传播的效果。

3.2 对新闻内容的影响

开放性是自媒体呈现的显著特点, 受到这一点的影响, 传统媒体也纷纷实行开放, 从新闻选题到采访、编辑加工等环节, 传统媒体都会参考自媒体, 寻求与大众需求相一致的做法。很多新闻事件的发生都是一瞬间的, 很多场景无法重现, 此时传统媒体需要与自媒体相结合, 将新闻事件还原最真实的状态。

3.3 传播状态的影响

传统媒体在制作时, 会通过编辑对主题的确认后方可开始采访, 再依据采访的主体寻找和搜集新闻资料, 最终形成新闻报道的内容公之于众。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 与编辑部相关的人员才能着手进行参与新闻制作的过程。而自媒体是任何一个公众都可以进行新闻传播的, 实现了全民记者的传播状态, 这提升了传播的速度, 同时也对传统媒体带来了挑战。新闻事件的发生, 打破了过去只有传统媒体才有话语权的壁垒, 很多传播状态被改变, 任何人都可以拿起手机或电脑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发布消息。面对这种冲击, 传统媒体应当适度改变, 将自媒体的优点适时在传统媒体中有所体现, 或与自媒体合作, 实现自身传播状态的优化。

4 结论

传播速度快、效率高, 这是自媒体新闻传播的特点, 对传统媒体带来很大的挑战。与此同时, 也给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带来启示。在进行新闻传播时, 传统媒体要利用自身的特点结合自媒体的优势, 将两者起到优势互补的效果。这要求我们的传统媒体必须树立和坚持受众至上的观念, 理解受众需求, 贴近受众生活, 并且要不断地研究受众, 持续发展和强化与受众的关系, 这样才能得到受众的认可, 将自媒体对自身的威胁真正转化为机遇。

参考文献

[1]计冬梅, 高丽凤.论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与重塑[J].才智, 2014 (26) :261.

[2]杨洁.自媒体新闻和传统新闻的融合发展新策略[J].新闻知识, 2014 (12) :57-59.

[3]叶宇楠.微信对传统新闻生产和传播模式的影响——基于自媒体传播的研究视角[J].东南传播, 2015 (1) :92-93.

自媒体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篇5

一、自媒体环境下加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并未能完全实现德育的目标。原因在于一方面青春期的高中生具有特殊的身心特点, 如身心发展不一致性;自我控制力弱等。这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担当起重任。另一方面, 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 使自媒体迅速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它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机遇。但若自媒体运用不好就会带来负面影响。再一方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习近平对互联网也高度重视, 他的六大“互联网”思维等都为研究自媒体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所以, 探求自媒体背景下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对做好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二、自媒体对当代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自媒体环境下人们变成了主动发布信息者。自媒体提供给每个人的机会是平等的, 这正适合高中生的需要。通过自媒体, 高中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上得到更多满足。他们可以在自媒体上不受束缚的表达个人观点, 掠获各种信息。

(一) 积极影响

首先, 自媒体能提高高中生的自主意识。自媒体具有个性定制和开放性, 人们运用自媒体可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高中生利用微博、微信、空间等自由发布和接受信息, 彰显个性。传统媒体发布新闻需要审核把关, 经过筛选达到受众的信息, 并不一定是受众想要的, 所以传统媒体的受众获得的信息有赖于“把关人”。但自媒体则截然不同, 它没有把关人的控制, 人们可以随意地在微信、空间等发布信息动态, 只要你的电脑和智能手机完好。自媒体也使高中生在更新信息时有更多的自主权, 增加了自主意识。

其次, 自媒体能开阔高中生的视野。传统媒体的传播是从点到面的过程, 受众没有选择权, 媒体和受众之间缺乏沟通交互。但自媒体克服了这样的缺陷, 具有交互性, 使媒体和受众真正实现交互。高中生在运用自媒体时, 可以随时随地用QQ、微信等进行在线沟通, 通过微博发布想法或提出问题。自媒体的信息传播者包括全社会各层次的人, 人们无阻碍进行交流, 使各种观点相互碰撞。在不同思想交流时, 高中生在潜移默化中开拓自己的视野, 通过不同观点, 形成判断, 在思想、行动等各方面使变得成熟。

再次, 自媒体易形成热点传播, 提升高中公民责任意识。不管微信的及时通话, 还是QQ空间的生活记录, 各类自媒体已成为高中生生活当中的重要手段, 自媒体快速收集人们所需信息, 又通过推送技术迅速传播出去, 达到一传十, 十传百的裂变反应。如姚贝娜病逝事件, 微信朋友圈到处刷屏, 社会热点瞬间形成。当前高中生思想开放前卫, 但他们并非像人们所想象的玩世不恭, 绝大多数高中生都具有集体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意识, 他们关注社会热点, 国家的进步发展。自媒体实现了平民百姓都可能影响整个社会可能性, 这提高了高中生关注社会热点的热情, 也成为了高中生表达责任意识的新途径, 他们运用自媒体积极建言献策。

(二) 消极影响

据统计数据显示, “截止到2010年, 我国高中共有2438.8万在读学生, 其中普通高中为2427.3万, 成人高中为11.5万” (1) 。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这些高中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但实际上滥用自媒体使得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仍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 信息泛滥容易扭曲高中生的心理认知。自媒体是以自己为中心的社交平台, 准入门槛低, 发展迅猛。使用自媒体基本不需要专业设施和技术, 只要人们会打字就可以实现畅通的交流。有智能手机, 申请个账号, 就能变成信息传播者, 操作简单便捷。而这易造成人们随意发布信息, 致使信息冗繁多杂, 人们难以判断信息的准确性, 尤其是正处于身心发展特殊阶段的高中生, 他们的三观还未完全形成, 对信息的判断力不够, 对不良信息的防御能力不足, 容易被封建迷信等思想毒害。但高中生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这很容易使他们在繁杂的信息中判断失误, 造成价值观错乱, 扭曲心理认知。

其次, 过分使用自媒体导致高中生自我控制能力下降。自媒体使每个人形成了以自己为中心的信息网络, 人们时刻关注自己信息发布后的状态, 造成自媒体依赖症。高中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零碎时间上QQ, 登微信, 刷微博等, 一有空就拿出智能手机。虽然学校一再禁止带手机进校园, 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很多高中生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利用手机网络登陆自媒体, 晚上睡前刷屏等都是常见事儿, 过分依赖自媒体, 出现各种“手机控”、“微信控”, 甚至有些学生一天不登陆自媒体就会感到恐慌、焦虑。因此过渡使用自媒体对于自制力还不够坚定的高中生来说, 可能会导致他们出现心理疾病, 这都是自媒体带来的不良作用。

再次, 隐蔽的自媒体容易造成高中生放纵的心理, 引发道德素质下降。自媒体的隐蔽性让高中生尽情展示自我, 也容易出现放纵的心理。比如, 在自媒体上诽谤同学, 谩骂老师。还有一些高中生沉迷在自媒体当中无法自拔, 他们与人面对面的现实交往变得稀少。少数高中生为了登陆QQ, 往往将学习等各种正经事情抛到脑后, 别人提醒也麻木不仁。这种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体验使高中生道德素质出现下滑, 网络追风、暴力, 泄露别人隐私等屡见不鲜, 这些现象都说明了自媒体的自由随意性, 不仅造成高中生自控能力和责任意识的下降, 严重地可能引起他们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滑坡。

三、自媒体环境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浅析

自媒体给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 那么, 如何减少负面问题就成为了关键。我认为,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紧密结合社会文化环境, 运用自媒体进行创新, 另一方面还要重塑教师和学生在自媒体环境下的新角色, 使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良好效果。

(一) 搭建自媒体互动平台

(1) 建立知识分享平台

教师通过网络建立知识库, 在构建知识库的过程中, 逼迫自己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根据相关的教学目的、任务等设计教学内容, 通过自媒体发布出来, 储存到自己的网络知识库里。如通过博客发布知识体系总结, 在朋友圈或QQ空间发布时政治热点。学生通过老师的分享平台, 将零碎时间运用起来, 关注知识库的更新, 进行自我测验, 将课堂内容深入理解, 获得经过把关的时政材料。另外, 学生还可以关注其他微信公共号, 提高自己关注时政的兴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微信、QQ等这些自媒体成为教师课堂教授之外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将文字、视频或图片等全面融合, 使自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

(2) 构建交互式自媒体群

自媒体的个性化特征促使学生建立个性的学习QQ群、微信群等, 如时政热点群, 让学生表达对社会热点的看法, 评论课堂知识。这样的群是在线的自媒体交流群, 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内化为行动, 通过交流思想, 学习借鉴别人的观点, 省察自身, 达到道德规范内化的效果。当然, 这些自媒体群的建立, 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等, 思想政治学习的良好氛围就会悄然形成。

(二) 教师方面

(1) 转变角色

新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 运用自媒体创建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教师构建了虚拟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 教师可以在自媒体群里抛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之后, 学生不但要思考答案, 更要在问题中发现问题, 考虑解决方案。学生通过新的学习模式, 比如小组协作、实验调研等方式, 认识问题, 形成分析问题的思路,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构逻辑思维体系。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不再是主导力量, 而是协助学生学习, 起促进引导作用, 激发学生思维, 他们扮演的不再是家长式角色, 而是一个引导者、协助者。

(2) 做足准备, 保证体系完整

教师采用自媒体新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开始一定会有很大压力。因为教师不仅要准备原有的教学内容, 还要通过自媒体形式将知识外化, 并不断地更新平台上的知识系统, 因此教师的任务量会加大。所以在采用自媒体方法时, 老师要充分地做好准备, 让自媒体逐渐发展成熟, 之后的教学就会变得高效。自媒体依托互联网技术, 有优点, 也有弊端。自媒体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利用零碎时间, 随时随地回顾课堂内容, 培养其对时事政治的思辨能力, 形成正确的观念。但如果自媒体的内容体系不健全, 无系统性, 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打折扣。在当下时间碎片化的背景下, 自媒体的形式很好, 但关键还是内容, 方法是促进内容的手段。因此在自媒体的背景下,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体系依然需要遵守教学规律将思想道德提高和政治内容做到充实。

(三) 学生方面

高中生要正确利用自媒体这样的开放平台, 积极建立社会时政热点的博客, 空间等, 在自媒体上表达观点, 发表学习体会。另外QQ等自媒体都有隐蔽性, 在虚拟空间里, 学生更能敞开心扉和教师进行交流沟通, 有利于消除矛盾和隔膜, 使教师听到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根据与学生的聊天, 把握学生思想动态, 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遇到问题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参考文献

[1]闫晋静:《手机媒体对当代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硕士论文, 2013年12月

[2]王桂兰:《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硕士论文, 2012年

[3]刘凡嘉:《自媒体时代中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电子制作》, 2014年08期

[4]彭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 硕士论文, 2013年5月

自媒体影响力因子 篇6

一、自媒体:一种新兴的媒体

自媒体, 又称公民媒体, 是指一个普通市民或机构组织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以任何方式询问网络, 通过现代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 提供并分享他们的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一种途径和即时传播方式。1

最早提出自媒体这个概念的是美国硅谷专栏作家Dan.Gillmor。他认为, We the media即“新闻媒体3.0”, 相对于1.0 (指传统媒体或者旧媒体, old media) , 2.0 (通常所指新媒体或者叫跨媒体new media) 。最早对自媒体下定义的是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利斯。他们在2003年7月联合提出的We Media研究报告中对自媒体下了如下定义:“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 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2简言之, 自媒体即草根大众用以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载体。从最早的MSN、ICQ, 到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 都是自媒体平台的典型代表。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打破了传统媒体对话语权的垄断。互联网技术正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 社会大众只要人手有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 瞬时之间就可以与相隔我们很遥远的人进行“零距离”交流思想。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激发了人们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的热情。有调查显示, 当前的很多网络热点与司法审判有关。人们在网上交流看法, 发表意见, 更有网友把网络作为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当通过正常的途径不能实现自己的诉求时, 他们就以在网上发帖引起网友关注、博取社会同情的方式, 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近几年来, 在司法领域掀起了网络舆论的一次又一次热潮, 网络舆论影响审判独立、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自媒体对司法公正审判的影响

与传统媒体相比, 自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去中心化。自媒体时代, 人人皆可发言。可是, 并非每个人的言论都会掀起司法界的波澜, 只有那些有权威的组织或个人发表的观点会给司法案件的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然而, 不论自媒体舆论声势有多么浩大, 它终究改变不了法律条文的规定, 它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庭审制度。目前, 它唯一能左右的便是法官。自媒体舆论影响法官判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时期:

(一) 自媒体对司法的影响路径

1. 案件报道阶段

一起司法案件在始发阶段往往借助强有力的媒体报道而广泛传播, 自媒体以其“门槛低、易操作、交互性强、传播快”等特点触动了一些非常敏感的民众的神经。只看到表象的自媒体舆论便众说纷纭, 很可能因无法看到“庐山真面目”而进行片面化报道, 导致报道的司法案件“只见树木不见林”, 无法全面掌握案件真实情况。当然, 其中不乏一些精英、专家对案件的报道, 他们的报道更能引导法官对案件事情掌握的倾向。

2. 案件评议阶段

在网络自媒体高速发达的今天, 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加迅捷。对于一些社会热门案件, 人们不仅仅对案件的缘由及真相有着浓厚的兴趣, 还想成为案件评议的一份子。他们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对案件的是非曲直进行着评判。无数条评论汇集在网络上, 通过强大的互联网就逐渐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舆论压力。

3. 案件决策阶段

复旦大学著名新闻学教授李良荣曾说过:“媒体的本质, 不是维护正义的组织而是传播信息的组织。换言之, 正义不是媒体的目的, 信息才是它的目的。”3面对纷繁复杂的舆论, 司法决策能否公正、公平, 主要取决于司法是否独立、法官是否独立。

(二) 衡量自媒体舆论对司法公正审判的尺度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布莱克曾言:“言论自由与公正审判是我们文明中两种最为珍贵的东西, 实在难以在二者之间取舍。”4我们往往根据对一起司法案件的定夺来判断自媒体舆论监督是否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法官的视听。我国司法要求执法人员“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如果法官没受舆论影响或受理性舆论引导依法做出了公正的审理, 那么我们认为自媒体舆论对司法公正审判没有影响或影响极小;反之, 如果法官以媒体所报道的“事实”为依据, 以“舆论”为准绳, 那么自媒体舆论对司法造成的影响就是极大的, 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司法公正审判。

三、自媒体真正有益于司法独立审判的理性思考

(一) 规范使用自媒体, 发挥自媒体优势, 使其竭诚为司法服务

自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 政府无法在短期内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去约束自媒体, 强制屏蔽一些虚假信息也不太现实, 这就倡导广大民众———自媒体的使用者进行自律, 尤其是自媒体中的精英团体 (因其是自媒体舆论中的主要发声者) , 要以主人翁的身份规范使用自媒体, 使其更好地为司法服务。其实, 媒体作为一个网络信息承载平台, 它本身不具有好坏对错之分, 但因其网络传播速度快, 覆盖面广, 管理相对宽松的特点容易被利用, 网络一旦被信息传播者所利用就容易误导受众, 不明状况的受众处于对道德正义的伸张往往会使这种不实信息形成舆论导向。自媒体使用者, 即社会大众本身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及法律意识和素养, 对司法案件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加强社会责任感, 培养法律主人翁的意识, 不要传播虚假消息以满足个人私利, 而要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去拥护法律。

(二) 强化法治理念, 弘扬法治精神, 依法公正审判

2012年,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关于法治精神, 法学界赋予其六项含义:一是宪法法律至上, 二是追求公平正义, 三是尊重保障人权, 四是约束公共权力, 五是司法职权独立, 六是自由平等和谐。至今, 我们已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新的领导班子对法治精神的贯彻与落实, “大老虎”纷纷落马更加增强了社会民众对法治理念的深入理解及对法治精神的准确领会。这也更进一步奠定了民众对司法公正的信念。新的集体, 正在用行动引导司法公正审判, 自媒体自身的发展无疑成了民众更加关心的问题。正如马克思所说:“法官是法律界的国王, 他除了法律就没有其他上司。法官的责任是当法律运用到个别场合时, 根据他对法律的诚挚理解来解释法律……独立的法官既不属于我, 也不属于政府。”5因此, 执法人员及法官就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法律素养, 平衡舆论与法的天平, 依法公正审判。

(三) 加强自媒体与司法的沟通和互动, 努力实现媒体自制、司法独立

自媒体带给我们的冲击和影响, 是以往任何一个互联网个人传播媒介所不能比拟的。他给所有草根平民提供了一个分享和争夺话语权的机会, 在社会热点事件和价值观的讨论中有了和精英阶层平起平坐的机会。自媒体舆论有会推动现实社会舆论的走向, 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媒体信息发布者的素养, 对维护网络环境和引导网络舆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 我们要积极引导自媒体发布客观真实的信息, 并且发挥自媒体本身优势, 努力让自媒体为司法作出应有的贡献。自媒体虽然给了人们更多的话语权, 但是在网络中自由不是绝对的, 哈耶克说:“对自由的限制正来自于自由本身, 自由是做法律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 因为其他的人同样也有这个权利, 可见, 自由不是没有边界、肆意妄为的, 网络自由的边界正是‘他人的自由’。”6

我们要果断的抛开自媒体对司法审判的“负面影响”, 积极的开辟大众参与的新的自媒体天地, 有效的防范;正确看待和引导, 寻求自媒体与司法公正的契合点, 让自媒体自然成为是有益于司法审判健康的新力量, 使二者更加和谐统一。

摘要:自媒体, 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 凭借其声势浩大的舆论影响力对司法公正审判的核心——法官, 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自媒体通过案件报道、案件评议, 从而影响司法决策。司法公正要求司法独立, 司法独立呼吁法官独立。然而, 自媒体舆论监督在多大程度上对司法决策造成了影响, 终究取决于司法是否独立。我们要对自媒体进行积极引导, 更重要的是:司法机关需要坚持依法审判, 加强司法独立性。

关键词:自媒体,舆论监督,司法公正,司法独立

注释

11 黄平, 崔健.对自媒体规范与引导的思考[J].青年记者, 2012 (19) .

22 邓新民.自媒体: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及其特点[J].探索, 2006 (02) .

33 李良荣.当代西方新闻媒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160.

44 马红娟.论构建媒体监督与独立审判的和谐关系[J].新闻知识, 2009 (05) .

55 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1:76.

自媒体影响力因子 篇7

一、自媒体对新闻传播的正面影响

(一) 改变媒体传播格局

在web1.0时代, 创造新闻是一个极其冗杂的过程, 首先要有一个网站, 配备租赁服务器、器械、租宽带等。这仅有极少数人能够实现, 是较为接近新闻门户网站才可以做到的。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微媒体发布的新闻有着实时性, 和受众的交流回馈也愈加迅速及时。新闻传播微媒体的程序简明, 就算并非自我生成的新闻, 受众也能够对自我的观点进行补充并对其实施转发。评论的微媒体也愈加口语化与随意, 收听微媒体的受众更加具备流动性, 也具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权。

(二) 拓展公共舆论新空间

微博的无孔不入促进了新闻的公开和透明。随着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媒体的普及和发展, 每一个公民都有了生产和传播新闻的条件和能力, 公民用自己的手机、计算机就可将身边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 并上传至网络, 成为新闻的发布中心, 从而引发其他人的热议或共鸣。每个人都成为公民记者, 每个微博用户都是一个自媒体, 都是新闻的发布中心。

二、自媒体对新闻传播的负面影响

(一) 助推谣言的滋生和蔓延

微博在对新闻的传播与生产提速的过程中, 难以避免地也对谣言的传播与扩散起到了蔓延的作用。由于微博新闻的蔓延有着纪实性的特点, 新闻早于很多传统的媒体和人们接触, 这样使得受众很容易轻信新闻, 并对其进行盲目的传播。如此一来, 谣言就会轻易地扩散。因此, 微博新闻的传播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假新闻的传播及滋生。

(二) 舆论错位引发侵权

微博的用户在实现舆论监督时, 因为缺乏具体条款的道德与法律束缚, 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很可能会被侵犯。譬如闻名全国的郭美美事件, 身为新浪权威认证的红十字会的工作职员在微博上炫耀其奢侈的生活, 在受到各网游怀疑的条件下, 很多网民均提出了有关郭美美此人的评论, 绝大部分是批判和贬低的声音, 由此郭美美的个人生活照也被大大地流传在各大门户网站上, 如此传播的过程, 使得当事人的肖像权受到了严重的侵犯, 同时网民们的质疑与批判也使得当事人的名誉权受到了损害。然而, 不对相关肖像进行披露也难以达到微博新闻的真实有效性, 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 尚在商榷之中。

三、如何正确引导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发展

(一) 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自律

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应当要自律。首先, 建立媒体新闻审查制度和新闻监测预警机制。作为新闻的主要发布单位, 新闻媒体应加强自身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审稿制度和新闻监测预警机制。同时还要强化监督, 建立奖惩制度, 重视新闻真实。网络媒体如微博在发布新闻时, 最好署名, 写上电讯头, 还可以附加新闻源的网络链接。

(二) 媒体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有效结合

我们要促进行业媒体自律和社会的监管进行有效的配合。大众媒体不光要增强专业能力, 持续发挥优势, 同时应主动面对新的媒介环境和新闻格局, 学习利用自媒体的资源进行变革。目前许多传统的媒体都在互联网上增开官方博客与微博, 目的是要和受众进行线上互动, 对合理化建议和众人智慧进行广泛的吸取;还有不少较为传统的电视节目, 经由现场与互联网让受众与普通用户公开自己的看法与评论, 不但提高了整个节目的线下互动, 还使得栏目组能与受众进行更好的交流, 如此创新的方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三) 引导受众提高媒介素养

随着电子计算机及互联网在中国的应用推广,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互联网这个群体中, 同时其年龄也呈现出低龄化的特点。因此, 新闻受众素质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也亟须提高其媒介素养。各大高校应当要根据目前网民低龄化的现状, 开展相关的互联网素质教育的课程, 努力提高低龄网民群体的媒介素养。此外, 明星名人等在新闻的传播中具备着某种程度的影响力、公信力与凝聚力, 在利用与享受自媒体与网民自主颁布新闻、直接对话等权利的时候, 也应当要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进行合理引导, 营造一个较为纯净的自媒体环境。

摘要:本文在概述自媒体时代的定义及特征基础上, 分析自媒体时代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指出自媒体对信息传播具有助推谣言的滋生和蔓延、舆论错位引发侵权等负面作用, 并从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自律、信息传播的他律、媒体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有效结合、引导受众提高媒介素养等方面, 提出如何正确引导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自媒体,新闻传播,对策

参考文献

[1]王莉.“自媒体”传播形态下公民新闻的失范与“规范”[J].今传媒, 2011 (7) .

[2]王泱泱.自媒体时代:传统主流媒体如何发声[J].新闻与写作, 2012 (9) .

自媒体影响力因子 篇8

1 自媒体的溯源及其特征

丹·吉尔默作为美国《圣何塞水星报》的IT专栏作家,早在2002 年就定义了“自媒体”,即以博客、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第三代新闻媒体。随后,2003 年7 月份,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发表了一份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专家共同提出的“We Media”研究报告,初次对“We Media”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即自媒体是受众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全球知识体系建立连接,被动地提供和主动地分享自己身边事实、新闻的有效途径。”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自媒体就是受众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利用微信、微博等方便快捷的自媒体平台,既能够作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获得自身所需要的信息,又可以作为信息的主动传播者、发布者、评论者将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件通过这些自媒体平台传递给其他受众群体,以达到自媒体信息双向传播[1]的目的。由此看来,在自媒体这样一个开放、零门槛的领域,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人,人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而这些是受众在现实世界里无法实现的。在自媒体时代,自媒体信息的传播具有如下特征。

1. 1 人人平等、零门槛准入

自媒体能够获得巨大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它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进入的平台,无论你是谁,都可以拥有属于你自己的自媒体圈。受众无需实名认证,绝对保护受众的个人隐私,没有任何障碍和繁琐的步骤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平台账号,简单明了、方便快捷。而且,在一个自媒体平台上,每个受众可以拥有多个账号,拓宽了获取信息资源以及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渠道。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热衷于自媒体,将其作为自己扩展知识面、展现自我精彩以及充分发挥自我话语权的信息平台,营造自己的自媒体环境,彰显自己的价值; 主宰自己的自媒体,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1. 2 贴近大众、开放、亲民

自媒体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每位受众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参与者,人人都拥有平等的话语权,不受拘束,自由地对信息进行发表、评论,使“自己的声音”得到充分的表达,成为信息的接受者、发布者、生产者、创造者和建设者,自我、自发、自由的在自己的“媒体”上“写自己想写”“说自己想说”。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代表着先进的文化,他们的言行推动着社会进步,他们既是自媒体信息的接收者,又是自媒体信息的传播者,对社会热点、新闻事件有着更加客观、公正的评判标准,功利性和偏见并没有那么强烈,可以说,他们的观点更值得人们借鉴。

1. 3 交互性强、信息传播快

得益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媒体的信息环境突破了时空的局限,使受众随时随地畅游自媒体平台,玩转自己的“媒体”。自媒体的巨大成功就在于它强大的交互性,在自媒体信息传播中,受者与传者之间可以进行双向交流,当传者向受者发送讯息时,传者可以通过受者的反馈来确认传播的效果; 与此同时,受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适当的反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他们借助自媒体平台即时将知识传达给大学生,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进行信息的双向交流,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而传统媒体显然不具备这样的优势。

2 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双重性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人们的沟通交往方式提供了便利。自媒体的出现拓展了言论空间,赋予了大学生充分表达话语的平台,实现了高速、高频、低成本的信息传播。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的优势在于使大学生的交流从线性信息传播转向嵌入式关系传播,社会交往更加密切,让他们在虚拟网络空间中实现现实生活中不可实现的交流。这往往使得谣言更容易被操纵,个人隐私更容易被侵犯,大学生网民更容易被虚假信息误导。可见自媒体犹如一把双刃剑发挥着它的作用,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双重影响。

2. 1 积极影响

2.1.1拓宽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

短短几年时间,微博、QQ、微信等自媒体在大学生之间迅速普及,影响着他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目前,微信作为时下使用最为广泛的自媒体,用户数量已经达到6亿。自媒体时代的全面来临,使得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已经不再局限于电视、报纸、杂志、广播为主的传统媒体。与传统媒体不同,自媒体的应用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界限,以最快的速度将信息传达给大学生,一条信息几分钟之内就能达到转发量上百万,传播速度之快颠覆了大学生以往获取信息的模式,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储备。

2.1.2改变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生活节奏加快,传统面对面沟通的人际交往方式已经被微信等自媒体彻底颠覆,不再是通过朋友介绍、聚会联谊等耗时耗力的人际交往方式。同时,大学生也不必再通过应酬、旅行、吃饭、娱乐等交往方式增加彼此之间的熟悉度,极大地降低了他们的人际交往成本。自媒体的出现拓宽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使人与人的交流沟通更加便捷,关系更加亲密。在自媒体平台中,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聊天,甚至可以通过好友推荐添加陌生人,宅在家里就能寻觅到有共同兴趣爱好、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种情形下,人与人之间处于一种平等的交往关系,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没有多余的心理负担,畅所欲言地交流彼此的所思所想,传递情绪,使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起了良好、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

2.1.3构建了大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媒体,他们可以通过自媒体和朋友聊天,和老师交流学术心得体会,也可以通过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媒体的出现充分地赋予了大学生“想说就说,想写就写”的言论自由,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展示才华、提升个人影响力的平台。同时,自媒体也丰富了大学生娱乐消遣的方式,他们可以通过发送图片、绘画、摄影、文字、舞蹈、音乐、视频将自己的原创成果分享到自己的人际圈,大范围扩散,供大家欣赏、点赞、评价。使自己在别人心中留下良好印象,将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让大家看到不一样的自己,获得更多的关注度,找到明星般的感觉,甚至成为网络红人,像明星一样拥有成千上万的粉丝追捧自己,视自己为偶像、为标杆,激励他人。自媒体最大的成功就在于它的亲民,它可以使草根成为明星,无论身份高低、贫富贵贱都可以塑造现实生活中无法达到的完美自我,增强自己的自信心,然后更加努力地突破自己,体现自我价值。

2. 2 消极影响

2.2.1为大学生提供便利,却带走了思考

2015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5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年末,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人,提升至85.8%,手机在即时通讯、旅行、网络视频等方面的应用均有爆发式增长。现如今互联网信息技术高度发达,自媒体的横空出世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生活方式。自媒体方便快捷、娱乐性高且功能强大,深得大学生群体喜爱。随着大学生对自媒体的普遍运用,传统的纸质图书、杂志、报纸逐渐淡出他们的世界,退出历史的舞台。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越来越习惯于借助省时省力的高科技工具来生活、工作、学习以及娱乐,享受自媒体带来的便捷与快乐,懒得去思考,凡事都习惯接受现成的,他们的角色由最初主宰高新技术工具的主动方逐渐转变为被自媒体软件左右的被动方,缺乏理性思考能力。大学生通过自媒体获取来自国内外的时事热点事件以及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的讯息,拓宽了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但是大量涌现的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充斥着大量宣扬西方文化的思潮,试图影响受众思想、行为以及三观,大学生对于这些信息往往都是全盘接收,缺乏判断真伪的能力。

2.2.2减弱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沟通能力

自媒体爆炸式来袭,打破了大学生传统面对面直接接触的交流沟通方式,扩大了他们的生活圈。自媒体带给大学生的便利使他们沉溺于网络,宁愿在网络上与他人沟通,也不愿费时费力地选择时间、地点和亲人、朋友、同事面对面地联络感情。久而久之,曾经关系再好的两个人好久不相见,关系也会变得生疏,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得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沟通能力逐渐减弱,出现交流障碍,没有在虚拟世界里交流的得心应手,难以与他人进行正常沟通,阻碍个人能力发展,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变得愈发冷漠、孤僻、极端、自私、无情、缺乏责任感,沉浸在网络世界里无法自拔,甚至做出危害社会的行为。

2.2.3信息真伪不容易辨别,使大学生价值导向偏离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造就了“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话语权”的信息开放时代。自媒体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无需经过对信息真伪的审核,使得信息快速地传达给大学生,这样一来,大学生很容易被人利用,成为谣言的传播者。现如今,自媒体的便利已经使大学生渐渐地失去了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他们习惯全盘接受而不是有意识地进行筛选,更喜欢追随大多数人的步伐,人云亦云,事实与假象、真理与谬论傻傻分不清,对事物的本质认识不够透彻,对个人价值观产生错误认识,偏离正确的轨道,造成现实生活中道德行为失范。以香港“占中”事件为例,当时Face book、Instagram这些社交网站都充斥着占中的消息,言论全都是表达对中央、香港政府和警察的愤慨,对于这些不实讯息,大学生并没有理性地思考事件的本质,跟风似的支持占中,掀起了一场政治闹剧。可见,在自媒体面前,大学生一定要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理性地判断信息本身有无某种特定的意图,然后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加以吸收、消化、加工,绝不能被他人的言论所左右,立场一定要坚定,充当一名尽职尽责的信息“把关人”[3],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还自媒体环境一片净土。

3 正确应对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3. 1 完善法律法规,对自媒体进行有效监管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 年11 月18 日就“媒体融合发展”讲话强调,要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和舆论引导。他指出,从实践看,面对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飞速发展,现行管理体制存在明显弊端,主要是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权责不一、效率不高。目前,我国的网络监管体系远远滞后于自媒体的发展速度,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特别是面对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社会动员能力强的自媒体时总是显得束手无策。因此,如何加强自媒体法制建设和舆论引导,确保自媒体信息的传播秩序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已经迫在眉睫[4]。自从自媒体走进了受众的视野,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就不再单一地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这些传统媒体,而是更趋向于从平等自由、方便快捷的自媒体平台中寻找新闻、转发讯息、参与讨论,大到国家的时事政治、重大新闻事件,小到个人工作、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在自媒体时代,受众的言论自由似乎已经得到了最大化的彰显。自媒体信息真实与否的不确定性以及受众话语权的自由性,为网络违法犯罪提供了沃土。为此,从宪法与法律层面以及政策与制度层面来看,加强自媒体的他律势必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使受众在自媒体平台上的言论以及行为在法律规范的约束下进行[5]。此外,受众本身也要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言语行为负责,做到自律,使自媒体的信息朝着健康的舆论导向发展,使自媒体环境清朗起来。

3. 2 利用有效途径提高对受众的媒介素养

1992 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提出,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的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换句话说,受众的媒介素养就是指受众能动的接收、处理媒介信息以及使用媒介的能力[6]。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自媒体的开放性、自由性使得受众随心所欲地发布信息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信息传播素养普遍较低,严重损害了自媒体的公信力。因此,政府的有关部门应该与教育部门、学术机构以及权威组织合作,呼吁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对受众媒介素养的培育给予充分的重视、关心和支持。鉴于我国媒介素养教育滞后于欧美国家半个多世纪,因此需要借鉴国外的优秀成果和经验,组织科研实力强的高等院校以及权威机构成立专门的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对不同层次的受众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供理论指导。一方面,在校园广泛开展强化师资队伍媒介素养的教育培训,以便教育工作者利用学校对各个年龄段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媒介素养教育; 另一方面,对于已经走出校园,走入社会的其他受众群体而言,新闻媒体工作者需要协同上级有关部门将媒介素养教育渗透到社区、单位以及家庭的各个层面[7]。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建立社会各阶层、自媒体从业人员、理论研究学者、教育工作者和自媒体之间长期的、有效的合作机制,通过图书、报刊、媒介素养教育节目等媒介,对受众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满足他们的需求。此外,专家、学者以及自媒体从业人员也应该走进社区、课堂开展媒介素养教育讲座,通过实例以及理论讲解,让受众了解自媒体,从而有助于受众对自媒体信息作出理性的判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 3 实现自媒体实名制全覆盖,净化自媒体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 年2 月27 日的讲话中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毫无疑问,任何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有想要倾诉的欲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无法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思绪,但是自媒体为他们敞开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提供了宣泄情绪的渠道。虽然言语的表达能够满足受众内心的倾诉和参与的欲望,但风险却是无法估计的。自媒体的匿名性和隐蔽性为许多心怀不轨的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有意图地通过这些监管力度不够、法律尚未健全的平台发表带有攻击性的言论,试图影响受众的价值观念,腐蚀、左右人们的思想。受众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某种目的往往不能很好地掌握适度原则,有时会过于夸大一些事物的本质,甚至不惜虚张声势地制造虚假言论,博取他人的关注,赚取人气; 不仅如此,对于他人发布的信息也缺少正确的评判标准,没有主动去辨别什么信息该抵制,什么信息该汲取,使当今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遭受着巨大的打击和挑战,污染了自媒体的信息环境[4]。对此,如果自媒体在应用时达到实名制的全面覆盖,那么受众将会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进而达到净化自媒体信息环境的效果。

目前,我国的网络监管体系远远滞后于自媒体的发展速度,因此如何加强自媒体法制建设和舆论引导,确保自媒体信息的传播秩序和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迫在眉睫。

自媒体是一把锐利的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大学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它的正反两方面,合理地应用它,对于自媒体提供的信息不能一味的全信,也不能全盘否定,要理性地汲取,让它为自身所用,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参考文献

[1]周晓虹.自媒体时代:从传播到互播的转变[J].新闻界,2011(04):20-22.

[2]陈韵博.辫子新闻:自媒体时代的趋势及其影响[J].传媒观察,2011(06):15-16.

[3]高欣.寻找Web 2.0时代自媒体的把关人:看自媒体背景下的把关人[J].价格月刊,2009(08):94-96.

[4]杨晓.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舆情分析与应对[J].新闻爱好者,2012(07):20-21.

[5]黄平,崔健.“对自媒体规范与引导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2(06):3-6.

[6]焦树民.自媒体视域中的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9(04):124-126.

上一篇:补偿作用下一篇:膝关节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