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原则

2024-09-23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原则(通用8篇)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原则 篇1

一、系统完整原则

内部控制是一个全方位的整体,它渗透于企业经营活动整个过程并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始终。系统完整原则要求:在设计内容上,必须突破会计控制的局限,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中,结合治理层面和管理层面去构建内部控制,以确保管理层能有效地付出管理活动、能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员工有效地从事具体业务的操作,信息使用者能获得相关、可靠的企业信息。在设计对象上,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包括对人的约束和激励、各项业务活动的控制。在设计流程上,既应考虑各流程中的风险控制点,又应考虑各控制要素、控制过程之间的相互关联,使各业务循环或

□文/刘文娟

部门的子控制系统有机构成企业的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系统,保证企业经营活动在预定的轨道上进行。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还应关注制度的严谨性和完善性,讲究控制实效,把握控制要点,全面、准确地对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做出有效的控制。

二、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指为进行控制而花费的成本与缺乏控制时所遭受的损失比较,当控制的效益大于成本时,则该项控制措施才是可行的,否则就是不可行的。控制成本包括便于归属计量的直接成本和不便于归属计量的间接成本,控制效益包括短期效益、长期效益、企业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在实际中,有些工作的效益是难以用金额表示的,但执行该控制有利于企业各项控制目标的实现,如员工职业操守的培养、经济项目的审核程序、信息的反馈等等。贯彻成本效益原则要求:在构建内部控制制度时,应根据企业经营业务的特点、规模的大小、具体的管理情况,既要考虑控制设计成本、执行成本和修订成本,又要考虑企业整体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既要把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全面置于经济监控之中,又要对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重要环节实行重点控制,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控制效果。

三、目标导向原则

目标是控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控制的最高宗旨就是实现预定的目标。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终极目标是确保企业系统的整体有效性。目标导向原则指企业应根据控制目标设计内部控制过程。基于企业整体效率视角的内部控制的目标分为两个层次:企业内部治理控制目标———确保董事会在公司中的作用及对公司和股东的受托责任;管理控制目标———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益。实现治理控制目标主要采用股东会、监事会对董事会和总经理的监督与控制机制;工资合约、收入分配合约对受托者的激励机制。管理控制目标主要通过高层战略目标的分解、管理过程的控制实现。也就是说,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企业要制定近期的财务目标、营业目标、投资目标、研发目标等二级目标;在各个二级目标下,确定具体的控制子目标。在目标的执行过程中,要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分析执行结果与计划产生偏差的成因,并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控制的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内控水平、更好地实现内控目标。

四、有效控制风险原则

风险是指遭受损失、伤害、不利或毁灭而未能达到目标的可能性。企业面临的风险包括来自政治、经济、文化与自然等方面的外部风险和战略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具体业务风险等。有效控制风险原则指企业在构建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密切关注实施主体使命、具体目标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有针对性地设计内部控制措施,使风险降低到企业可以忍受的合理水平。有效控制风险原则要求:管理当局应采取恰当的程序去设定支持主体使命的目标,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并进行评估,在企业愿意承受的风险水平和所能接受的目标偏离程度的基础上,采取回避、承担、降低和分担的风险应对措施,使企业目标顺利得以实现。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管理当局应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建立系统、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系统,最佳地分配控制资源,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保持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五、合规性原则

一、内部控制概述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及目标

1、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是组织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和充分有效地获取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而在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方法和程序。其实质是一种管理控制,是有效执行组织策略的必备工具。

1992年美国COSO报告中对内部控制做了如下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其构成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该报告是迄今为止对内部控制最为全面的描述。这些概念的提出,同意了当时人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并为评价内部控制系统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评价标准。

2、内部控制的目标。企业目标就是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是一个能动的驾驭、监测和推动的系统,它不仅要关注企

合规性原则指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合规性是企业从事经营、创造价值、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前提,是一种约束性条件。合规性原则要求:在构建内部控制制度时,企业既要遵循一般法律法规,如公司法、税法、合同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又要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和性质,遵循行业内部控制规范,如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控制指导意见、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等等。

六、适合控制环境原则

从系统论角度看,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系统和包围该系统的环境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系统适应环境是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关注企业内外环境非常重要。内控环境主要包括: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经营特征、组织结构、人事政策、业务流程、信息技术等内容。适合控制环境原则要求: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对涉及的环境因素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只有控制措施过程、机制及氛围与所处环境相适应,才能

谈企业内部控制

□文/鞠雯

业现实的生存,更应着眼企业未来的发展;不但要重视企业的微观活动,而且应关心企业的宏观环境,不只是简单的规避风险,更应建立健全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

(二)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的原因

1、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现代企业的运行造就了职业的管理者阶层和管理者市场,出现了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彻底分离,这一分离体现了这样一个契约控制权的授权过程———作为所有者的股东,除保留诸如通过投票选择董事与审计师、兼并及发行新股等剩余控制权外,将本应由他们拥有的契约控制权绝大部分

实现较为理想的控制效果。如,在信息化程度低的企业,应对各种风险的内控制度基本是依靠员工的素质和诚信、牵制法则、监督与问责机制;在信息化程度高的企业,内控制度除依赖以上理念和方法外还需考虑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的治理风险、信息系统运转的不稳定性风险、软件中内控机制的漏洞风险等。

七、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是指进行内部控制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控制类型灵活采用不同的策略。按事件和风险是否有规律可循,控制可分为结构化控制、半结构化控制、非结构化控制。结构化控制的控制启动时机、控制方法、控制步骤是完全确定的,一般使用技术性控制方法;非结构化控制是指由于无法预知事件和风险出现而不能确定控制的时机、方法和步骤,一般使用管理性控制方法;半结构化控制是指事件和风险的出现有一定概率,无法确定控制的时机,但控制方法和控制步骤是确定的,一般使用技术控制和管理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以控制时序为标志,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是授予了董事会,而董事会则保留了聘用和解雇首席行政官(CEO)、重大投资、兼并和收购等战略性的“决策控制权”外,将日常生产、销售、雇佣等“决策管理权”授予了公司经理阶层。公司治理机制是股东、董事会、总经理之间的责、权、利安排和相互制衡的机制。但是,职业管理者取代业主控制企业的经营又产生了“代理人”问题。从经济学的理性假设出发,委托人和代理人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契约关系的制度安排来确保委托人的权益不被侵害。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组规范与法人财产相关各方责、权、利的制度安排,其中包括股

指企业单位为防止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应用时发生偏差,而在行为发生之前所实施的内部控制,事前控制多数是属于非结构化控制。事中控制,是指企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针对正在发生的行为所进行的控制,事中控制则是半结构化控制。事后控制一般是结构化控制。

八、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原则 篇2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原则;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许多企业的经营规模日益扩大,业务越来越复杂,更有许多企业跨行业、跨区域集团化经营,内部控制管理已成为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下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织部分,是现代企业经济的重要管理手段。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是企业防范风险的内在积极性和能力,它表现为系统的、动态的、主动的和持续的控制活动过程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强化内部控制,对企业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帮助企业改进管理、完善制度,对实现公司的各项生产经营目标增加企业效益,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内部控制职能,对于完善企业治理,促进企业科学管理,改善组织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使内部各职能部门及人员都能够有效地进行工作。笔者通过分析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遵循的原则,论述了强化内部控制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遵循的原则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实践证明: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企业应从实际出发,按照自身经营特点和管理系统要求,建立自我调整、检查和制约的内部控制体系,使企业的经营管理顺利运行。

(一)内部控制制度要与国家法规制度相一致

企业要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与国家的有关法令、制度相背离。符合国家政策和法令,是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大前提,在此基础上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协调

一项内部控制制度往往涉及企业的若干职能部门,比如设备、生产、质检和财会等部门。各部门会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各自的业务观念制定一些控制制度,这样就有可能造成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协调。因此,审查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协调性是审查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合理

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在确定控制目标、采取控制方法和措施时,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如企业经营目标、企业规模、经营特点、管理水平和已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适当地加以规定,切忌脱离企业实际和经营目标。所定内部控制制度要为群众所接受,科学合理,简明扼要,方便易行,同时还应讲求实效。

(四)内部控制制度要经济

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低效和投资浪费,因而制定内部控制本身也应讲求经济效益,应尽量以少量的控制成本去获取较好的控制效果。1.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应有重点,对企业经济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部门和环节应实施强有力的控制。2.在建立新的内部控制制度时,将该项内部控制制度所需花费的代价与其能够实现的效益进行对比。

(五)内部控制制度要能有效反馈

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必须设置必要的信息反馈环节,它们应能及时地将在控制过程中偏离控制目标的偏差和原因反馈给管理部门,以便采取必要的调节措施,实现有效控制。信息反馈是现代控制理论的核心。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是确保控制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是内部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区别所在。

(六)内部控制制度要全面

全面是指一方面它要对企业经营活动与经营目标的有关方面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它必须对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自始至终的控制。一是人员素质的控制。这是内部控制科学有效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二是组织控制。这是组织机构设置和适当的权责划分;三是业务程序控制。这是企业内部为保证各项经济业务按一定的程序有效运行而规定的业务处理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环节及其经历顺序;四是信息质量控制。它是保证所反映的企业经济活动信息的全面、及时、公允和可靠;5.资产保护控制。它是内部控制的各种控制方式都具有保护资产安全的作用;六是预算控制。它是以数量、金额来体现预算期内企业工作方针和经营决策的综合经营计划。具体反映在预算期内各项经济业务和经营成果的一整套业务报表和财务报表。

二、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充分利用电算化条件加强内部控制

1.要严格分离系统中的不相容职务

按电算化运行程序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将系统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这三种不相容职务互相分离,互不兼任。

2.要针对电算化特点强化系统操作及维护控制

操作规程应明确职责权限、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等,如严禁越权操作。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详细记录并向管理人员报告,无关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机房等。对硬件的维护控制,应按照固定资产造册登记,专人保管,制定设备使用、检修制度;对数据的控制,应对数据处理的输出结果指定人员定期检查;对软件的控制,防止对软件的非法修改和删除。

(二)建立统一科学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我国理论与实务界尚未对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形成一致的意见。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时,主要是针对财务报告形成过程中所有重要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对于外部审计师应该执行哪些评价程序、遵循哪些标准、应该在什么情况下承担责任、承担什么责任等需要慎重解决的问题都没有明确规定。外部审计师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对内部控制评价进行规范,规范制度要考虑是否具有操作性和指导性。必须统一目标,确定标准,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指标内容。

(三)完善企业内部牵制机制

内部牵制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原则,也是实现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在强化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同时,应该实施必要的内部牵制。内部牵制的落实主要由适当授权、不相容工作的责任分工、凭证和记录、接近控制、独立检查等环节采实现。对于一个业务流程,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的工作进行正确性检查。例如在会计信息收集、归类过程中,除了制单外,必须有复核并由财会主管审批;在现金流转业务中,现金收支的审批、收入和支出、印鉴的保管、记账等业务应分工管理,互相牵制。工作轮换制是实现内部牵制的有效手段。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不同岗位在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程度,明确规定并严格控制每一员工在某一岗位的履职时间,并对关键岗位进行频繁轮换,从中暴露出存在的问题揭示出制度设计和管理的缺陷,以便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四)严格内部审计,强化内部监督的执行力

1.设立单独的内部审计部门,增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执行是关键。设立单独的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在保障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基础上,增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对内部经营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等执行制度的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查和评价作用,从而起到监督和保护企业的资产、财产安全的作用,促进企业朝着合理、合法的良性方面发展,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

2.加强和改进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

销售与收款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篇3

一、公司或企业概况

(一)、公司简介:

兰州淼源办公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设计、生产及销售全套中高档办公用品为一体的公司,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拥有1500平方米的库房面积及一批专业物流人员,同时还聘有高素质的管理市场销售人才和优秀的专业设计人才。产品主要引进德国、意大利的先进设备,运用国际先进的生产工艺,为客户提供近1,0000种办公用品,满足客户的日常办公用品所需。

兰州淼源办公用品有限公司还推行:“免费的咨询、免费送货服务、免费的现场产品模拟示范服务、快速准时的送货服务、专业安装与售后维修服务”等。公司以最优秀的品质,最高的环保概念,最优惠的价格,最好的服务回报了广大客户。这些措施确保了客户在选择兰州淼源办公用品后,能够让客户就坐舒适,坐享其成,享受至善至美的售后服务,让公司的事业共同发展,共享丰硕!兰州淼源办公用品秉承“一如既往、永创最佳节、力求发展、挑战未来”的理念,在成功的管理体系下,兰州淼源办公用品还不断努力拓展市场,本着以信待人,以质服人的原则,以真心和真诚服务客户的事业。

兰州淼源办公用品有限公司主要产品包括:

耗材类:各种硒鼓,墨盒,墨粉色带,鼠标,键盘,U盘。

纸张类:打印纸,彩喷纸,复印纸,硫酸纸,封皮纸,彩纸及各种型号的特种纸。

笔系列:各种高低档钢笔,签字笔,圆珠笔,记号笔,白板笔,马克笔。本册类:各种高低档笔记本,记事本,各种证书系列。

机器类:打印机,碎纸机,点钞机,计算机,塑封机,考勤机。文件夹类:单夹,双夹,插页文件夹,板夹,孔夹,单页夹。

整理系列:文件柜,文件框,保险箱,保险柜,钥匙箱,胶圈,夹条,打印纸,彩喷纸,复印纸,硫酸纸,封皮纸,彩纸及各种型号的特种纸。全国客服电话:0931-2924316

电话:*** 1366938169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评估 篇4

COSO报告是目前最完善的内部控制框架

自美国安然公司特大财务舞弊事件发生以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而提到内部控制,我们不得不提到美国COSO报告。

2004年9月29日,COSO委员会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简称ERM)。近年来,随着我国在内部会计控制方面逐渐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规范体系,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活动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中国COSO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纲领

内部控制规范由财政部等五部委以财会[2008]7号的发布,内部控制制度配套指引由财政部等五部委以财会[2008]7号的发布。该文件指出:

为了促进企业建立、实施和评价内部控制,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审计行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以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现予印发,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

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请各上市公司及相关非上市大中型企业切实做好执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应当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自我评价报告,同时应当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中国COSO对企业的要求

对高级管理层的要求

1、高管是内部控制的剧中人。

现代内部控制不再只是组织(企业)高层对下的控制,而是对全员的控制。也就是说,一个组织的内部控制要“控”的,既有基层,更有高层。

它就像一张无形的“网”,布在组织的“面”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将内控建设看作是演一场戏,那么要演好这场戏,要求剧中的演员首先学习好、理解透“剧本”。

这就更应注重内部控制规范的学习。惟有如此,演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这场“戏”才有基础和前提。

2、高管是内部控制的责任人。

贯彻内控规范是董事会和经理层的法定职责,也可以说是法定

其要承担主要责任。

●董事长为代表的董事会全体成员,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以总经理为代表的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

●董事会秘书,负责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相关的信息披露等重要事宜;

●内控负责人,具体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这是基本规范、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的明确要求,也是内控规范体系的基本要领之一。既然如此,要担当起责任、履行好职责,就更须带头学,充分发挥领导和示范作用。

3、高管是内部控制的受益人。

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内部控制的目标多元、范围广泛,其涉及的战略决策、组织重塑、规划运行、管理创新和流程再造等内容,是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实践中最为关心、最为重视的问题。

了解和掌握这些内部控制规定,不仅可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对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合法权益起到保护作用。从另一个角度看,企业发展了,竞争力增强了,从一定意义上看,大家还是最大的受益者。

对单位贯彻的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自上而下推动。

内控规范明确要求企业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在构建良好的内部环境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高管一定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和风险意识,亲身参与、大力支持内控规范的学习培训和贯彻执行,自愿担当起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领路人。

要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审计委员会制度做起;要从规范战略决策程序、立足企业长远发展做起;要从培育优秀企业文化、打造企业核心品牌做起,真正将贯彻实施内控规范营造成为企业“高层基调”。

要及时将内控规范的精神实质和核心内容在全公司范围内予以下达,引起广大中层管理者和基层员工的重视,让内控规范的相关标准和要求真正发展成为企业“基层守则”。

2、开展宣传培训,及时转变观念。

现代意义上的内部控制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了极大的拓展,内控规范的精神实质和核心内容与企业传统认识相比有了长足的发展,需要在座各位领导和企业全体员工及时转变观念、拓展视野、更新知识。在美上市公司执行《萨班斯法案》的实证研究表明,凡是未能通过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大多与内部控制宣传培训不到位、组织成员对自身在内控体系建设的定位认识不足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3、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操作规范。

内控规范以原则为导向。如何将内部控制规范中的理念和原则与

企业的治理结构、组织机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很好地衔接、融合,是真正落实好内部控制规范的关键。

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各行各业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内外部因素十分复杂,这就要求各企业必须根据基本规范和相关配套指引的要求,结合企业经营特点和管理实际,建立健全适合本企业实际的操作规范。

4、重视人才培养,谋求长远发展。

内控工作能不能做好、做久、做实,人才是关键。当前我国企业内控人才紧缺,严重制约着内控规范的顺利实施。

财政部已经将内部控制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高级会计师考试的范畴。

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我们知道,有关企业经营的失败、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等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或失效。

诸如:

ü 巨人集团的倒塌

ü 郑州亚细亚的衰败

ü 震惊中外的琼民源

ü 银广厦事件的发生

固定资产内部制度设计 篇5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限期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由于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一般都占有较大的比例,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完整,意义重大。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组织工作,涉及基建部门、财务部门、后勤部门等,必须由这些部门共同联手参与管理。同时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较强的技术性工作,固定资产管理应配备有工作责任心,工作能力强,懂业务、会计算机操作,会讲肯干的专职人员。固定资产管理一旦失控,其所造成的损失将远远超过一般的商品存货等流动资产。

一、固定资产的确定标准

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的定义,“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一)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同时,该准则还特别强调,固定资产符合定义,且“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可见,固定资产不仅包括房屋建筑物,也包括机器设备、运输车辆、仪器仪表等各类大型劳动工具,同时也包括采购部门,技术部门买的照相机,也可能包括生产部门购买的办公桌。但新准则取消了价值标准,只要是具有上述所列特征的有形资产,同时满足固定资产2个确认条件的,都应确认固定资产。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七条明确: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一条所称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由此可知,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也取消了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凡是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

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都界定为固定资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的规定,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与购进固定资产的价款一同计入“固定资产”,但属于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地区除外。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八条规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因此,固定资产应以含税价格界定。

二、固定资产的管理

1、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

正确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维护、保管好现有固定资产,保证公司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

2、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

新增的固定资产要有可行性分析,在购置之前,要写请购报告,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初审后,上报公司财务部,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共同签署意见报东华理工大学财务处,经东华理工大学财务处批准再报国资委审批,只有经过国资委批准之后才可进行固定资产的采购。

3、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对于生产设备的日常管理,坚持“谁使用、谁维护、谁保养”的原则,做到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季保养和年保养,同时做好保养记录。

4、固定资产的交接管理

调离公司的员工无论其领用的固定资产是在哪个部门是领购的均需完整的交出所领用的固定资产,否则不予办理调动手续。未调出公司,同时又必须随调动人转移的固定资产应由本人提出申请,经主管固定资产的部门批准办理固定资产的转移手续。

三、固定资产的管理职责

公司主要行政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贯彻、落实政府相

关部门和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的方针、政策,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构,配备必要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完成任期内本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1、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

(1)负责编制固定资产购置、建设与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对报废固定资产进行审核并提出处理意见。

(2)负责固定资产技术管理工作,对固定资产进行技术鉴定和经济论证,制定固定资产操作规程和保养维修制度,监督并检查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

(3)组织办理固定资产的验收、交付、拆除、报废清理等工作,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核销提出申请报告,对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和毁损事故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

(4)负责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参加固定资产清查,保证账、卡、物相符。

(5)负责建设改造项目的询价和招标工作,审核并经批准后签订采购(施工)合同。必要时会同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对工程造价进行审核。

2、财务部门的职责

(1)负责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工作。根据固定资产购置、建设与改造计划,编制财务预算,确保资金来源。

(2)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核算工作,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的新增、调拨、出租、报废和计提折旧等账务处理事项。有效运用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对各种动态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功能。

(3)参加固定资产资产的项目招标、验收、转让、出租、报废审批、评估等管理工作。组织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会同有关部门保证账、卡、物相符。

(4)负责办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核销工作。

3、使用部门的职责

(1)合理使用固定资产,严格遵守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与维修保养制度,确保本部门固定资产完好。

(2)设立固定资产管理员,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加强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做好固定资产的登记与统计工作。

(3)根据资产的使用状况和生产管理的需要,及时向资产管理部门提出增减、修理、调拨、废等意见,并经批准同意后办理相关手续。不得擅自调拨、转移、出售、变卖、拆除、报废固定资产。

(4)参加固定资产的验收、清查等工作。

4、审计部门的职责

(1)负责审查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执行情况,并进行审计评价,促进并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职责分工,加强制约,纠正错弊。

(2)负责审查固定资产购置、调拨、报废、盘盈、盘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核销等工作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正确性。(3)参与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

四、科学的职责分工

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同一部门或个人不得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全过程。

固定资产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1)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与审批;(2)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审批与执行;(3)固定资产采购、验收与款项支付;(4)固定资产投保的申请与审批;(5)固定资产处置的审批与执行;

(6)固定资产取得与处置业务的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

对于这六条规定,我们应当从以下方面理解:有关固定资产的主要业务有编制资本预算;购置固定资产;验收固定资产;保养和维修;折旧;盘点;报废与清理。为了加强控制,各业务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1)固定资产的需求应由使用部门提出。采购部门、企业内部的建筑或建设部门一般无权首先提出采购或承建的要求。

(2)资产请购或建造的审批人应与请购或建造要求提出者分离。(3)资本预算的复核审批人应独立于资本预算的编制人。(4)固定资产的验收人应同采购或承建人、款项支付人职务分离。(5)资产使用或保管人不能同时担任资产的记账工作。

(6)资产盘查工作不能只有使用、保管人员或只有负责记账的人员来进行,应由独立于这些人员的第三者共同参加。

(7)资产报废的审批人不能同时是资产报废通知单的编制人。

五、固定资产的范围与分类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1、经营相关的固定资产: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和其他与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2、非经营相关的固定资产:不属于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2年的。

六、预算管理

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制度,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生产经营发展目标等因素拟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项目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并按规定程序审批,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科学合理。对于重大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当考虑聘请独立的中介机构或专业人士进行可行性研究与评价,并由企业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防止出现决策失误而造成严重损失。

对于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有关部门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相关手续;对于超预算或预算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由固定资产相关责任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批后再办理相关手续。

就固定资产的预算控制,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和管理: 1.编制资本支出预算,应由工程技术、计划、财务、采购、生产等部门的人员共同参加,以便减少资本支出预算错误发生的可能性。

2.资本支出预算必须在考虑多种因素的基础上予以编制。这些因素包括:投资预算额、该投资的机会成本、投资的资本成本、预计现金净流入等。

3.对于投资额较大的专案,资本支出预算应有各分项投资预算额,以便日后对投资实际支出额的控制。而对于投资将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资本支出预算则必须由董事会批准才能执行。

七、请购与审批

企业对于外购的固定资产应当建立请购与审批制度,明确请购部门(或人员)和审批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与审批程序。固定资产采购过程应当规范、透明。对于一般固定资产采购,应由采购部门充分了解和掌握供应商情况,采取比质比价的办法确定供应商;对于重大的固定资产采购,应采取招标方式进行。

对一些专用固定资产如电脑、打印机等,由于其移动的方便性,管理上容易滋生漏洞。针对其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应制定特别的业务处理流程。如电脑等设备从确定采购时起就给出其“身份证”,定好使用人,确定责任人。

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企业成立专门管理小组。成员应来自工程部,审计、财务,投资、专家及使用单位,共同参与项目论证、公开招标等环节的工作。既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又通过招标等良性竞争手段,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八、采购控制

虽然准则没有对固定资产的采购过程作出明文规定,但是固定资产的采购也是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环节,不可忽视。

采购部在执行固定资产采购程序时,应先向供货商询价,并取得厂商之报价单,进行比价,以报价较低且品质佳之核准厂商为采购对象,单批次5万以下(含)寻找至少2家以上的供应商进行询价比价;单批次5万以上至30万寻找至少3家以上的供应商进行招标采购,并报财务总监审批;单批次30万以上寻找至少3家以上的供应商进行招标采购并组织招标小组确定出最优方案,报财务总监、总经理审批。

依请购单填写订购单并与供货商联络订购事宜,按一般采购程序办理。重要固定资产或单台5万元以上或单批10万以上的采购,采购单位应与厂商签订购买合同。合同一式两份,由采购部与供货商分别留存一份;采购部应复印一份留存,原件与发票交财务作为付款入账的依据。

九、验收控制

通过各种渠道取得的固定资产的验收管理:

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确保固定资产数量、质量等符合使用要求。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的验收工作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及相关部门共同实施。

企业外购固定资产,应当根据合同协议、供应商发货单等对所购固定资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技术要求及其他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单或验收报告。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由制造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共同填制固定资产移交使用验收单,验收合格后移交使用部门投入使用。

企业对投资者投入、接受捐赠、债务重组、企业合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外企业无偿划拨转入以及其他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均应办理相应的验收手续。

企业对经营租赁、借用、代管的固定资产应设立登记簿记录备查,避免与本企业财产混淆,并应及时归还。

对验收合格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办理入库、编号、建卡、调配等手续。对于验收控制,企业应当重点关注:

从外部购入的设备,采购人员应与厂商联系送货时间及地点。固定资产送达时,请购单位、采购人员、管理部门均应派员会同点收数量、检查品质及规格是否与请购单相符。其验收程式可按照存货验收程式进行,所不同的是固定资产一般要求有较高等级的技术人员来检查其质量或精密程式,故购入设备必须经过专职工程师的检查,并在收货报告单上签字同意。通过建筑或通过安装取得的设备在正式向承包商签发验收合格证书前,应作全面和综合性的测试验收验查工作。

各种监督和测试工作应当加以文字记录,并作为工程验收合格证书的附件妥善保管,验收合格证书必须由指定的授权人审核签字。

固定资产验收合格后,管理部门开具设备分配通知单并登记固定资产管理台账。采购人员将固定资产交请购单位使用。

十、固定资产的计量

固定资产按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外购的固定资产,以进价加运输、装卸、包装、保险等费用作为原则。需安装的固定资产,还应包括安装费用;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债务重组取得债务人用以抵债的固定资产,一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其入账价值,并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该用以抵债的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在非货币性交换具备商业性质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前提下,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固定资产通常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其入账价值,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不满足上述前提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换入固定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以同一控制下的公司吸收合并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按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确定其入账价值;以非同一控制下的公司吸收合并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按公允价值确定其入账价值。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入账价值。

购建固定资产使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借款利息和外币借款利息及汇兑差额予以资本化。

固定资产的弃置费用按照现值计算确定入账金额。

十一、固定资产使用、维护环节的控制

(一)使用控制

企业应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授权具体部门或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与维修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企业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固定资产明细及标签,确保具备足够详细的信息,以便固定资产的有效识别与盘点。

固定资产移动应当得到授权。

对固定资产都应设立卡片,有条件的单位,应尽量选用合适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用电脑来管理固定资产数据。要及时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了一番清理,查错防漏。在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发生变化时,应调整相关固定资产的净残值。

设立企业各职能部门内部的设备管理员或称作二级设备管理员,并加强对其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对其所在部门设备使用和变动情况的监管力度。

加强对在建工程账户的检查和清理,对已经在用或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及时验收入账或暂估入账。

对精密贵重以及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仪器设备,归口管理部门应制定具体操作规程,指定专人进行操作。

做好固定资产的投保工作,并确保范围恰当,金额足够。杜绝“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

(二)固定资产的折旧控制

企业应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确定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净残值率等折旧政策。折旧政策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审批。

折旧控制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及残值估计的合理正确。为此,企业应广泛征求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会计人员的意见;收集类似设备的各种历史资料,参照税务部门规定、标准。

折旧方法一经选定,应一贯沿用。折旧方法的改变,事先应由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并在财务报表上说明其理由。

1、根据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具体情况,折旧方法采用直线折旧法。国产生产设备的折旧年限为10年,进口设备为15年。房屋和

建筑物的折旧年限为20年,运输I具的折旧年限为4年,电子设备的折旧年限为3年。

2.直线折旧法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公式如下:(1)年折旧率=(1-净残值率)÷折旧年限(2)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3)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3、固定资产折旧根据上述有关计算公式按月计提。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次月开始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从下月起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其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不再补提折旧。

4、按照规定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分别按用途性质计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

因特殊原因需要采用其他折旧方法的,必须报公司批准。

(三)维护控制

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制度,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行,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日常维修、保养,定期检查,及时消除风险。固定资产大修理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提出申请,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安排修理。

固定资产技术改造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审批通过后予以实施。企业应设置专门管理固定资产的机构,加强固定资产的维修和保养工作。该机构的职责包括:每年制订出各类房屋设备等的维修计划与实施维修计划或根据使用中出现的应急情况采取修理措施;监督使用部门的使用情况;对使用、维修和保养的结果进行记录等。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对各种房屋和设备分别设置表单来记录使用、维修和保养情况,或者直接在替代房屋设备明细账的卡片或者表单上记录这些情况。记录应当定期检查。

(四)盘点控制

企业应当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

盘点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会部门应当进行固定资产账簿记录的核对,保证账账相符。

企业应组成固定资产盘点小组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根据盘点结果填写固定资产盘点表,并与账簿记录核对,对账实不符,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编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

固定资产发生盘盈、盘亏,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逐笔查明原因,共同编制盘盈、盘亏处理意见,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由财会部门及时调整有关账簿记录,使其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

固定资产同存货相比,遗失或被盗的可能性较小,但他们长期地存在,物质实体同账面记录不一致,或者物质实体已处于不正常使用的状态,或者被遗忘的可能性也较大。定期盘查固定资产是保护财产的必要控制手段。

企业应定期(视财产的性质不同而不同,通常至少每年一次)组织盘点固定资产实存情况。盘点工作应由负责保管、记账等不同职能的人员以及厂房设备无关的其他局外人共同担任。盘点结果记录在盘点清单上,清单内容包括:固定资产的名称、类别、编号、存放地点、目前使用状况和所处状态等。盘点人员(一般要求2人以上)应在盘点清单上签字。实地盘点结束后,应将盘点清单内容同固定资产卡片相核对,如发现差异或固定资产已处于不能正常使用状态,应由固定资产保管部门负责审查其原因,经过一定的批准程式,才能进行账面调整。每次盘点的清点单应归档保存。

十二、固定资产的清查

1、为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和年度会计决算报告的真实、完整、正确,公司必须每年实地盘点一次,认真面价值。清查工作应由公司行政负责人亲自负责,成立由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等组成的资产清查小组全面清点实物,查清固定资产的数量、质量、技术状况。

2、财务部门应提供各使用部门的固定资产清单。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按照“以物对账,以账查物”的原则,共同进行现场盘

点。盘点完毕后:

3、由资产清查小组向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提交清查报告,说明资产盘点情况、资产运行状况;对盘盈、盘亏毁损等问题,资产管理部门会同审计部门、财务部门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处理意见。

4、财务部门按照批准后的处理意见进行账务处理。

十三、固定资产的减少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固定资产,可申请报废:

(1)已满使用年限,磨损程度严重,无继续使用价值的。

(2)虽未满使用年限,但主要结构和部件损坏严重,技术落后,无修理改造价值的。

(3)因改造、扩建工程及城市规划需要拆除的。

(4)根据国家规定需要更新换代或应予淘汰的。

(5)捐赠出去的固定资产

1、各单位大型装卸机械的报废处理必须上报财务部门审批。

2、固定资产的报废清理由使用部门提出,经资产管理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后,填写“固定资产报废申请表”,按规定审批权限,办理报批、报备手续。财务部门据此填制“固定资产动态单”,同时,办理账务处理手续并注销“固定资产卡片”。

3、各单位应制定报废资产处理流程、方法。处置收入必须及时交本单位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

4、各单位应建立“固定资产处置登记簿”,记录被处置资产的名称、型号、原值、净值、批准处置日期、处置方式、存放地点、处置日期,以及处置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变价收入和接受单位等内容。

5、对外出租的固定资产,必须签订租赁合同、协议。各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按期办理租费结算手续,到期必须收回或重新签订合同、协议。

6、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必须进行评估。

7、凡对外捐赠固定资产,必须报财务部门审批。

8、固定资产的调拨、出租、对外投资、捐赠,由资产处置单位资产管理部

门负责填制“固定资产有(无)偿交接记录”,经双方签证盖章后,由财务部门填制“固定资产动态单”,同时,办理账务处理和销卡手续。各单位固定资产内部使用部门变动时,由资产管理部门填制“固定资产内部转移单”,经双方交接签收后,由财务部门办理转账转卡手续。

十四、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并且终止确认

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十五、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理

所有的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理均需报国资委审批。

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盘亏造成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固定资产报废通知单至少一式三联,一联由审批人留底备案;一联作为执行报废工作的授权证明;一联交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收到执行完毕的报废通知单后,应审查通知单是否经执行部门主管的签字认可,并应及时注销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十六、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统一由公司财务部门建账管理。财务部门根据固定资产的购置发票,领用单据及时登记固定资产账,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或台账,固定资产卡片一式两份,一份留在公司财务部,一份给使用部门。

十七、违规责任

1、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账实不符,设备严重失修而影响经营生产的,应追究企业领导人或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原则 篇6

关键词:导向钻进,轨迹,设计,控制

1 概述

近十几年来,非开挖技术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早在2001年,刘广志院士在第五届“国际非开挖技术研讨会”上指出:“中国的非开挖技术发展迅猛,成绩斐然,前景广阔”。其中导向钻进施工因其环保,导向精度高,施工周期短,施工成本低,尤其是“无需开膛破肚,即可长驱直入”的巨大优越性,而成为最常用的一种非开挖技术,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关注。要应用这项技术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钻进轨迹的设计和控制无疑是重中之重。钻进轨迹的设计和控制不恰当,轻则延缓工期,增加成本,重则损坏设备,甚至造成工程完全失败,给业主和施工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于小型项目,非开挖导向钻进轨迹的设计和控制往往根据具体工程凭经验进行即能满足要求,然而随着城市地下管线日趋复杂,尤其是大中型项目,非经验所能完全胜任,这就对导向钻进轨迹设计和控制提出更高要求[1]。

2 做好准备工作

非开挖施工之前必须全面而准确的掌握各种信息,包括:地层信息、地下障碍物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需要查阅当地相关地层资料、水文资料、气象资料,穿越交通线路时应了解车流量等信息。对于重大的项目,还应进行勘察,如圆锥动力触探(CPT)、取芯钻探、标准贯入试验(SPT)、室内实验等[2],以期获得地层分层情况及各地层的力学参数、土的粒径级配曲线、地下水位等信息。对于地下有管道和其他障碍物的,还应查明管道及障碍物数量、埋深、管径(尺寸),建筑物地基埋置情况,甚至材质。

3 导向孔设计

万事开头难,导向孔对后续钻进起导向作用,应予以充分关注。导向孔设计要同时满足三个要求:1)尽量满足使用方要求;2)避开地下隐埋物;3)满足施工工艺要求。

3.1 导向孔埋深

当地下有障碍物时,导向孔距障碍物应有0.5 m~1 m的安全距离;当穿越铁路或公路等交通线时,导向孔距离路基面至少4 m;当穿越建筑物时,导向孔深度至少为5 m;穿越河流时,导向孔尽量设计成水平孔。扩孔直径大,导向孔深度应相应加深[3]。

3.2 出入土角

我国的《水平定向钻进管线铺设工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推荐入土点和入土角一般在8°~20°之间,推荐设计角度为9°~12°。出土角一般控制在4°~26°之间,推荐设计角度4°~8°[4]。欧洲的《基于水平定向钻进技术的非开挖技术规范》推荐入土角、出土角均为6°~15°。实际工作中出入角还要考虑管线的直径和刚性以及钻机本身的设计倾角

3.3 弯曲半径

我们所说的弯曲半径实际上指的是最小弯曲半径。我国的《规范》和欧洲《基于水平定向钻进技术的非开挖技术规范》推荐的最小弯曲半径计算公式均为:

其中,Rmin为最小曲率半径,m;D为管道外径,mm;S为安全系数,S=1~2;K为管道屈服极限,N/mm[4]。

实际工作中也可按照经验公式确定:

其中,Rmin为最小曲率半径,m;D为管道外径,mm[5]。

实际上每种规格钻杆的最小许用弯曲半径都不同[3],当轨迹弯曲半径小于最小许用弯曲半径时,会引起钻杆屈服变形甚至开裂,引起重大工程损失。因此实际钻进中可取R=max{R1,R2},其中,R1为上述经验公式确定的最小弯曲半径;R2为钻杆的最小许用弯曲半径。

4 轨迹控制

只进行轨迹设计而不进行轨迹控制等于没有设计,轨迹控制保证实际钻进轨迹符合设计轨迹。单凭经验使导向精度大大降低,一旦发现实际钻进轨迹与设计轨迹有较大偏差时,再进行纠偏钻进很困难,因为钻头极易滑入老孔,反复纠偏会造成烂孔。因此对钻孔实际轨迹的精确控制也是十分必要的。

1)实际轨迹的测量计算。现在导向钻进大多采用钻孔导向仪来测量,由钻头内部的探头发出信号,由地面接收仪接收信号,测算出钻头的实时位置,从而计算出实际钻进轨迹。实际工作中可采用均角全距法(参阅参考文献[6])计算各孔段的空间几何状态。另外,现在已有成熟的软件来模拟钻进轨迹实现“可视化钻进”。关于测量频率,工作中可以每跟进一根钻杆测量2次~3次,钻导向孔时应加大测量计算次数。2)纠偏。当发现实际钻进轨迹与设计轨迹的偏差大于允许精度时,应及时进行纠偏钻进。纠偏钻进靠的是两种作用:a.斜面钻头的偏压导向作用;b.高压水射流的定向冲蚀作用。钻杆柱不转动,当钻具面向角调整到位后,钻机传到钻头的只有向前的推力,钻头斜面接触的土体被挤密,因而土体会给钻头斜面一个反作用力Q,如图1所示,反作用力的分力Q1使钻头偏斜,此即斜面钻头的偏压导向作用。钻杆柱不动,压水射流仅向一个方向射出而冲蚀土体,同时钻头斜面上受到的反作用力使钻头方向改变,此即高压水射流的定向冲蚀作用。两种作用共同调节使用,即可实现定向钻进[7]。3)控制精度。导向孔完成后,根据钻孔轨迹和数据记录,确定此导向孔是否可用。轴线左右偏离控制在钻进长度的%内,深度偏差控制在钻进长度的0.15%内。出土点偏差控制在1 m内。

5 结语

导向钻进的轨迹设计及控制应把握以下几点:

1)充分掌握地层信息、地下障碍物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做到知彼知己,有备无患。2)设计与控制相结合,恰当的设计是完成导向钻进工作的基础,而及时和准确的控制则是顺利完成钻进工作的保证。3)纠偏工作应做到勤测量、勤纠偏,防止偏斜过大难以纠正造成烂孔等事故。

参考文献

[1]周从明,胥建华.非开挖铺管中定向钻进轨迹设计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4(1):20-22.

[2]靖向党.欧洲非开挖技术规范介绍与评述[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3):9-11.

[3]苗怀庆,陈慧.非开挖导向孔的设计方法[J].施工技术,2007(10):21.

[4]李晓兰.水平钻进非开挖工程剖面设计探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5,24(8):12-15.

[5]宗全兵.非开挖导向钻进钻孔轨迹的优化设计[J].西部探矿工程,2000(3):9.

[6]张德龙,蒋荣庆.非开挖导向钻进实际轨迹的控制设计[J].吉林大学学报,2003,4(2):10-12.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原则 篇7

摘要: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资产。建立完善而有效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保护企业财产安全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关键词:货币资金内控制度设计

0 引言

二00九年三月三十一日在全路多元经营工作会议上,铁道部总经济师余邦利提出要“加强财务管理。财务管理首先是资金的管理”。而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其业务收支十分频繁,流动性极大,既是资本运动的起点,又是资本运动的终点。是企业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资产。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而造成货币资金管理发生失误甚至出现一些违法乱纪现象。因此,建立完善而有效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保护企业财产安全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1 货币资金的含义及特点

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的资产,具体形式有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其特点为流动性强,具有同其他经济业务的广泛联系性。

2 货币资金内部管理存在的漏洞

2.1 现金收支业务环节

2.1.1 出纳或收款人员利用经手现金的机会,在收入现金时既不开具收据或发票,也不报账和记账,而是直接将现金据为己有。

2.1.2 销毁票据、盗用发票。出纳人员销毁现金收入的票据,从而将款项私吞或用虚假的发票向客户开票,重复收款或报销。

2.1.3 少列、多列金额。收款人员或出纳员故意将现金收入或现金支出合计数记错,致使收入日记账合计数少于支出日记账合计数,从而将多余库存现金据为己有。

2.2 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环节

2.2.1 多户头开户,套取利息,截留公款。会计人员利用个别银行间相互拉客户的机会,私自利用企业印章在他行开设存款账户,对收进的款项存入私设的户头,等期末再存入单位账号,将私存期间的利息据为己有。

2.2.2 私自提现、支票套物。会计或出纳人员私自签发现金支票,用于提现或购商品、物品,不留存根,不记账,将所提现金或所购商品、物品据为己有。

3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3.1 制度内容的设计

3.1.1 职责分工和职权分离制度 货币资金收支应由出纳人员和会计人员分工负责、分别办理,职责分明、职权分离。应设置专职出纳员,负责货币资金的收支和保管、收支原始凭证的保管和签发、日记账的登记。会计不得兼任出纳;出纳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不得兼管收入、费用、债券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并且所有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付,都必须通过经办会计在审核原始凭证无误后填制记账凭证,然后由出纳员检查所附原始凭证是否完整后办理收付款,并在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戳记。

3.1.2 授权和批准制度 所有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必须按权限进行调查批准。单位各级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授权和批准,才能对有关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未经授权和批准,不允许接触这些业务,这一控制方式使某些事件在发生时就得到控制。要规定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和业务处理权限,同时也要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所承担的责任,使他们对自己的业务处理行为负责。审批人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办理货币资金支付的经办财务人员应当忠于职守、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客观公正,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货币资金业务,经办财务人员有权拒绝办理。

3.1.3 内部记录和核对制度 所有货币资金的经济业务必须按会计制度规定进行记录,并且各种收付款业务应集中到会计部门办理,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出具收款或付款凭证。经济业务进行记录时,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把好支付申请、支付审批、支付符合三道关,以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及时和正确。

出纳员要自觉进行经常性的对账工作,包括每日货币资金的账面数字和实际数字,应定期核对相符;每月末都要向银行索要各存款户的对账单,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未达账项。如调节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内审人员应负责收支凭证和账目的定期审计和现金的突击盘点及银行账的定期核对。

3.1.4 安全制度 对货币资金须有健全的保护措施,有专人负责保管,有专人进行内部监督。货币资金收付和保管只能由出纳员负责,其他任何人员(包括单位负责人)非经单位领导集体特别授权,不得接触货币资金。出纳员应对购入票证及时登记、统一编号、妥善保管。开具时必须按编号顺序连续使用,对已经使用和作废的支票要在登记簿上作详细记录,作废票证应加盖“作废”章,全份保存,并详细登记,由领用人员签名作证。银行预留印鉴分别由两人掌管,财务专用章由出纳员保管,公司总经理私章由财务部指定专人保管。建立复核制度,定期审查有关凭证的填制、记账及算账工作。

3.1.5 严密的收支凭证和传递手续 货币资金的收支事项,均应有一定的收支凭证和传递手续,使各项业务按正常渠道运行。每笔收款都要开票;每笔支出都应有单位负责人审批、会计主管审核、会计人员复核;尽可能使用转账结算,现金结算的款项应及时送存银行。出纳员收妥每笔款项后应在收款凭证上加盖“收讫”章;支付每一笔款项都应以健全的凭证和完备的审批手续为依据,付款后,须在付款凭证上加盖“付讫”章。

3.2 内控方法的设计

3.2.1 收款环节 ①收据控制。即利用收据编号的连续性,核对收到的货币资金与金额是否一致,以确保收到的货币资金全部入账。②银行存款控制。第一,所有银行存款户的开设和终止,必须履行正式批准手续。不能跨行开户、多头开户、随意开户,也不能将单位公款以个人名义私存。第二,负责银行对账单调节和银行存款账面余额的职员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收入、现金支出或编制收付款凭证业务。

3.2.2 付款环节 ①对货币资金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对于重要的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有效防范货币资金被贪污、侵占、挪用。②资金预算控制。对企业一定时期货币资金的流入和流出进行统筹安排。③结算方式控制。经费支出时,要严格按国家规定的用途使用现金,并尽可能使用转账支付。

3.2.3 其他方面 ①定额备用金控制。企业对一些频繁发生的日常小额零星支出,可建立定额备用金制度加以控制。其基本要求是:确定应建立哪些定额备用金,确定每笔备用金的金额。备用金多少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备用金的使用必须有发票等原始凭证来证实该笔支出。②财务印章控制。一是保护财务印章的安全。对保管印章的人进行备案,并对每一次使用都作记录,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要的全部印章,严禁未经批准在票据上签章。二是在不使用时,印章必须与支票分开存放。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原则 篇8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操作指南》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下列对单位建设项目管理关键控制措施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重大建设项目应当报经单位集体决策批准

B.单位应加强对建设项目设计过程的控制,组织相关部门及专业技术人员对设计方案进行分阶段审核

C.单位建设项目都需要编制标底 D.严禁不合格工程物资投入工程项目建设

A B C D

答案解析:单位可以根据项目特点决定是否编制标底,故C选项错误。2.下列不属于专家论证制度建立主要原则的是()。A.独立性 B.有效性 C.责任性

D.可行性

A B C D

答案解析:D选项是建立专家论证制度的目标,即对业务或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3.下列不属于风险评估制度实现形式内容的是()。

A.要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并保证其权威性、独立性和及时性

B.要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全面、系统、客观地评估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风险 C.至少每一年进行一次风险评估

D.当单位业务环境、经济活动规模、复杂程度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及时进行风险重估

A B C D

答案解析: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属于风险评估制度的实施主体。4.下列不属于单位资产界定要素的是()。A.单位占有、使用的 B.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 C.有实物形态

D.能以货币计量

A B C D

答案解析: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不具有实物形态的无形资产也属于单位资产。5.下列不属于单位原始凭证内容审核的风险点的是()。A.没有审核原始凭证所具备的要素是否齐备

B.没有审核经济业务的摘要是否与原始凭证所反映的业务内容一致 C.没有审核经济业务的处理程序和手续是否按要求办理 D.没有审核有无人为利用原始凭证进行舞弊的行为

A B C D

答案解析:A选项属于单位原始凭证形式审核的风险点。6.下列对合同结算环节内部控制措施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财会部门应当在审核合同条款后办理结算业务

B.未按合同条款履约或应签订书面合同而未签订的,财会部门有权拒绝付款,并及时向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C.付款必须有承办部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业务主管领导、总会计师和总经理在申请付款审批单上的签字,无需盖合同审核专用章

D.财务结算系统与合同控制信息系统应实现数据对接

A B C D

答案解析:付款必须有承办部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业务主管领导、总会计师和总经理在申请付款审批单上的签字,同时要加盖合同审核专用章,故C选项错误。7.《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实施的时间是()。A.2012年11月29日 B.2013年1月1日 C.2014年1月1日 D.2015年1月1日

A B C D

答案解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8.下列对单位印鉴章管理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B.严格禁止开具盖有公章的介绍信 C.严格国库(专户)专用章及名章使用管理 D.印鉴章管理人员要严格审核需要加盖印鉴章的业务

A B C D

答案解析:B选项应为“严格禁止开具盖有公章的空白介绍信”。9.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实物资产内部控制的整体风险是()。A.重资金分配、重资产管理 B.重资金分配、轻资产管理 C.轻资金分配、重资产管理 D.轻资金分配、轻资产管理

A B C D

答案解析: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重资金分配、轻资产管理”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10.下列对合同控制评价要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经济合同的财务管理必须与预算指标批复进行衔接

B.对于影响重大、涉及专业技术较强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工作人员参与谈判

C.对于合同履行中签订补充合同,或变更、解除合同等应当按照单位合同管理规定进行审查

D.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应加强合同登记管理,定期对合同进行统计、分类和归档

A B C D

答案解析:对于合同履行中签订补充合同,或变更、解除合同等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审查。

11.下列不属于预算审核主体的是()。A.单位预算决策机构 B.财务部门 C.归口统筹部门

D.预算部门

A B C D

答案解析:预算审核主体为归口统筹部门、财务部门、单位预算决策机构,故D选项错误。12.下列不属于资金支付管理环节的是()。A.借款管理 B.报销管理 C.付款与核算管理 D.决算管理

A B C D

答案解析:决算管理属于决算与考评阶段的管理环节,不属于资金支付环节。13.下列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法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各级单位实行集体决策审批制度 B.预算管理体系要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 C.严格控制IT技术在内部控制的应用范围 D.内部牵制是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核心

A B C D

答案解析:信息技术控制是IT技术在内部控制的应用,方法的扩展和范围的延伸。14.《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适用于单位的()。A.经营活动 B.投资活动 C.筹资活动

D.经济活动

A B C D

答案解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

15.下列不属于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制度的是()。A.分级审批 B.分额度审批 C.逐项审批

D.归口审批

A B C D

答案解析: 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对审批的权限和级别进行规定,包括分级审批、分额度审批、逐项审批三种方式

二、多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1.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包含的内容有()。A.内部控制总体评价 B.内部控制效果分析 C.内部控制缺陷分析

D.内部控制完善的对策建议

A B C D E

答案解析:以上说法均正确。

2.单位预算控制的层级管理形式有()。A.标准统一 B.归口统筹 C.集体决策

D.分级执行

A B C D E

答案解析:以上说法均正确。

3.单位风险评估实施环节中应重点关注的风险有()。

A.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流程不明晰,导致经济活动不合法、不合规 B.内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管控不力 C.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管理不善 D.预算编制不科学,执行不合规

A B C D E

答案解析:以上说法均正确。

4.行政事业单位监督机制包含的监督机构有()。A.单位内部审计 B.单位纪检监察部门 C.上级主管部门

D.外部独立审计机构

A B C D E

答案解析:D选项不属于行政事业单位监督机制的范畴。5.下列属于收支管理内部控制目标的有()。A.法律法规的遵循 B.资金收支的效率与效果 C.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可靠 D.防范舞弊风险

A B C D E

答案解析:以上说法均正确。

6.下列对单位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A.对于财务报告目标来讲,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表现为所设计的相关内部控制能够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可靠性,防止、发现并纠正财务报告的重大错报 B.对于资产安全目标而言,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表现为所设计的内部控制能够合理保证国家财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C.对于合规目标来说,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表现为所设计的内部控制能够合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国家相关规章制度能够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 D.对于公共服务目标而言,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表现为所设计的内部控制能够合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A B C D E

答案解析:以上说法均正确。7.风险应对的基本策略有()。A.风险规避 B.风险降低 C.风险分担

D.风险承受

A B C D E

答案解析:以上说法均正确。

8.下列属于单位合同谈判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点的有()。A.谈判经验不足而导致单位利益受损

B.缺乏技术、法律和财务知识的支撑而导致单位利益受损 C.对可能存在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求事项的忽略 D.泄露本单位谈判策略,导致单位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

A B C D E

答案解析:以上说法均正确。

9.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有()。

A.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B.制约滥用公共权力预防腐败 C.保证公共资金分配公平、公正 D.防止公共资金使用中的损失浪费

A B C D E

答案解析:以上说法均正确。

10.下列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结果处理的描述中正确地有()。

A.财政监督机构负责拟订财政监督制度,牵头拟订并组织实施监督计划,并对预算管理机构履行日常监督职责进行再监督

B.预算管理机构要向财政监督机构抄送文件,开放必要的数据端口,支持配合财政监督机构开展专项监督检查、落实处理处罚决定

C.纪检监察部门应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检查国家行政机关在遵守与执行法律、法规和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中的问题

D.纪委和监察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还要充分采用社会监督的方式,适时适度公布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

A B C D E

答案解析:以上说法均正确。

三、判断题(本类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判断每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认为表述正确的请选择“对”,认为表述错误的,请选择“错”。)1.单位对外发生经济行为,除即时结清方式外,应当订立书面合同。()

答案解析:以上说法正确。

2.各预算单位应贯彻“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确保收支平衡,严格执行经批复的预算,强化预算的约束力。()

答案解析:以上说法正确。

3.党委、纪检和监察制度的监管对象均是党组织和党员。()

答案解析:党委和纪检的监管对象是党组织和党员,监察的监管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人员。

4.对应借款报销,应在借款额度范围内报销,不得超借款额度报销。()

答案解析:对应借款报销,原则上应在借款额度范围内报销,不得超借款额度报销。5.采购领导小组的组长应由采购实施机构的领导任组长。()

答案解析:单位应设立采购领导小组,由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任组长。

6.单位应设立经济合同管理的牵头单位或者负责人,在单位领导审批之前须由财务负责人审核。()

答案解析:单位应设立经济合同管理的牵头单位或者负责人,在单位领导审批之前须由合同负责人审核。

7.内部授权审批控制要建立“三重一大” 事项决策审批机制和会签制度。()

答案解析:以上说法正确。

8.出纳人员必须按照票据的序号签发支票,不得换本或跳号签发。()

答案解析:以上说法正确。

9.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唯一重点。()

答案解析:内部控制设计的动态调整性和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重点。

10.购买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服务和工程的行为属于政府采购行为。()

答案解析:以上说法正确。11.行政事业单位只需要根据权责对等原则建立分级授权审核审批制度。()

答案解析:除分级授权审核审批制度外,单位应建立“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审批机制和会签制度。

12.固定资产采购,应由资产管理部门充分了解和掌握供应商情况,采取比质比价的办法确定供应商。()

答案解析:对于一般固定资产采购,应由资产管理部门充分了解和掌握供应商情况,采取比质比价的办法确定供应商;对于重大的固定资产采购,应采取招标方式进行。13.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机制既要有纵向控制,也要有横向牵制。()

答案解析:执行过程中不仅要有基于等级关系的纵向控制,还要有基于平行流程的横向牵制。14.会计账簿登记时不能采用刮擦、挖补、涂抹或用“消字灵”更改字迹。()

答案解析:以上说法正确。

15.单位的重大合同可以拆分成标的金额较小的若干不重要的合同。()

上一篇:建平中学开展校园禁毒活动方案下一篇:推荐自考论文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