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乡村科学发展观思考

2024-06-18

小乡村科学发展观思考(精选8篇)

小乡村科学发展观思考 篇1

科学规划 统筹兼顾 倾力打造生态文明乡村

阎 楼 镇

阎楼镇位于阳谷县中部,县城东9公里处,现辖52个行政村,总人口5.3万人,辖区总面积67.1平方公里。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阎楼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立足于本镇的区域特点、资源优势、经济技术基础、生态环境现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镇人民建立生态示范区,植树造林,防治了水土流失;遏制了生态破坏,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建设生态文明乡村,基本实现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大好局面。截止目前,全镇发展无公害蔬菜面积6000余亩,大中小拱棚6000余个。2011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748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万元。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积极搞好绿化造林工作。全镇林带、林网、围村林建设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达到23.5%。积极围绕小城镇建设搞好环保,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达10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8平方米。

二是全镇范围内开展了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搞好环境卫生,彻底进行了卫生清理清除,及时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处理率90%;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到70%。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比例为75%。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同时集中人力物力,集中时间在镇区和农村统一进行了灭鼠工作。开展了创建文明一条街活动,城区布局合理,管理有序,街道整洁,环境优美,城镇建设与周围环境协调。城镇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达到国家卫生乡镇有关标准。各单位、村庄环境整洁,无脏、乱、差现象,“白色污染”也基本提到控制。

三是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控现象,加强了农田管理,农用化肥施用强度控制在240公斤/公顷.年,农药施用强度控制住2.88公斤/公顷.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5%。规范了畜牧养殖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8%,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和重大生态破坏事件,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率达100%。

四是成立了督导组。对企业废气废水的排放进行拉网式检查,达不到环保要求的马上关停,制订整改措施,限期整改。

五是有效控制了噪声污染,镇政府专门出台了有关文件,对建筑噪声、高音喇叭等进行了规范管理,提高了声环境质量,达到了环境规划要求。

六是对新上招商引资项目严格把关,做到“三同时”。对其排污情况进行检测,凡达不到环保标准要求的,一律不准开工投产。

二、主要做法

一是领导重视,健全组织。党委、政府将建设全县生态文明乡村纳入了全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列入了党委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同时,为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得以顺利实施,镇党委、政府成立了阎楼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董经成同志任组长,并吸收土管、城建、水利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抽调四名年富力强的同志为专职干部,常年靠上专抓这项工作。

二是制订规划,科学实施。镇政府结合本镇区域特点,资源优势,积极响应各级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新农村的号召。2007年对张岩寨村宅基进行了整体规划,稳妥推进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加快农村住房改造步伐,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对村内空心地带的改造力度,按照群众自愿、量力而行和突出特色、经济实用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住宅建设,并分期实施。目前,占地30亩,80栋二层高标准住宅小区已建设完工,预计节约耕地500亩。在建设新村住宅的同时,张岩寨村完成了新村住宅500多米的排水管道铺设工程和通自来水工程。2012年,为进一步做好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镇政府邀请聊城大学等科研单位专业人员分析论证,抽调出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环境等部门二十余名同志,广泛调查研究,对《阳谷县阎楼镇生态文明乡村工作》分阶段实施,进行了具体安排和部署,制定出具体方案,组成了四个专业队伍进行实施。

三是全党动员,全民发动。建设生态文明乡村,利国利民惠泽万代,是全镇上下的一件大事,为此镇党委、政府加大了宣传力度,通过召开会议、出动宣传车、张贴标语、举办广播讲座等各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使各个部门内外结合上下联动,自觉主动地从事到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中去。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经过全镇上下的一致努力,我镇的生态文明乡村工作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现实因素的制约,仍存在一些问题:

1、基础设施不配套。由于受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环卫基础设施难以配套。垃圾处理的方式简单,绝大多数地方只注重了垃圾的清扫、收集和清运,而对垃圾的处理基本上仅限于简单的覆盖、填埋和焚烧,有的甚至集中堆放后任其自生自灭,造成新的污染,缺乏长效的无害化的处理办法。

2、宣传教育不到位。由于农民生态文明意识淡薄,多年养成的不良生活和生产习惯一时难以改变,乡村清洁工程开展以来,我镇虽然在宣传、教育上花了一定的时间与精力,但宣传效果还不到位。

3、制度建设不完善。调查中发现,我镇对环卫工的管理比较到位,但对门店缺乏规范管理,对乱倒、乱堆、乱放、乱架厂棚无具体处罚措施,对相关的管理者和责任人也无具体的责任追究办法。管理部门之间缺乏联动合作机制,管理模式单一。

四、下一步打算和对策建议

1、用生态文明理念,做好村镇规划。结合环境保护,做好生态文明村寨的规划。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52个行政村规划的规划建设当中。

2、借助农村“一基三化”富民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张岩寨村等七个村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带建设,抓好优质商品畜禽养殖,绿色无公害果蔬、特色农家乐等农民增收项目的实施,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使生态农业逐步成为阎楼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3、加快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打牢经济发展基础。以这次全县开展的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为契机,继续做好阳张路、寿郭路、安贾路及乡村主干道路的清理和维护。在继续加强现有人畜引水工程,发挥工程效益的基础上,再解决1288人,六个居民点的人水安全问题。通过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提高经济发展后劲,为实现阎楼镇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经济发展。力争引进1—2个无污染、低能耗的企业入驻阎楼;积极争取引进2—3个工业项目落户县工业园区。完善政策、落实责任、扩大领域、创新机制、改善环境,促进更多的经济要素入驻阎楼。

阎楼镇人民政府 年5月17日

2012

小乡村科学发展观思考 篇2

1 小南村发展乡村旅游优势

1.1 地理优势

大连市旅顺口区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 南邻黄海, 西邻渤海, 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与朝鲜半岛跨海毗邻, 与天津新港一衣带水, 与北戴河海滨遥相媲美;交通便利。小南村位于大连旅顺水师营街道, 地处旅顺口区版图的中心, 是区委、区政府的所在地。它三面环海, 风景秀丽,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四季分明, 气候宜人, 呈现出“春早晚夏、秋先冬迟”的特征。优美的自然环境为植物生长、人类居住、度假疗养、观光旅游提供了最佳条件。亲历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水师营在中外近代史上备受瞩目。如今一座崭新的现代化新型城镇在此拔地而起, 成为旅顺对外局部开放的前沿, 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小南村的长久发展提供可能。

1.2 资源优势

小南村位于旅顺口新城区中心, 全村面积6.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75人, 村可支配收入300万元, 人均纯收入10321元。近年来, 小南村将主要目光投放到发展第三产业上, 先后投资1200余万元, 兴建了全国首家太空植物博览馆, 大连首家蝶恋花蝴蝶园等景区。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被省旅游协会授予辽宁省游客最喜欢50佳景区, 被市区旅游局授予乡村旅游示范点。小南村负责的旅顺园艺试验场是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中心, 先后推广、创新、引进10多项高科技新品种。果农马生振的樱桃园也成为旅顺口区名优樱桃园自采园之一。如今, 小南村已成为大连市乡村旅游的主要选择对象。

1.3 政策优势

201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全文共涉及5大方面, 分别是:围绕建设现代农业,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促进农民增收, 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围绕做好“三农”工作, 加强农村法治建设。这已经是中央连续12年将问题聚焦在“三农”问题上, 由此可以看出中央对于农村问题的重视, 其中乡村旅游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 更是受到了国家的高度关注, 国家采取减征或免征土地的所得税的方式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金融部门更是采取发放扶贫贷款, 小额贷款时, 对参与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开发的农户采取政策倾斜的支持。

2 小南村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不完善

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引起消费者不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个景区的基础设施是一个景区整体风貌的集中展现, 是衡量一个景区好坏的关键所在, 可以直接影响游客的消费心情。和市区旅游相比, 大连的乡村游发展时间短, 接待设施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 尚不成熟。小南村作为大连乡村旅游的代表, 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但是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仍然使游客对小南村的印象大打折扣。小南村自然景色优美, 绿化面积也很大, 但是却缺少供游客休息的长椅, 凉亭等简单的基础设施, 这无疑没有给游客停下来观赏风景的机会。同时, 以小南村的蝶恋花蝴蝶园和太空植物园为例, 其接待能力只允许500人同时参观, 难以满足旅游旺季时人们的需求。小南村的基础设施滞后, 导致了其接待能力低下, 阻碍了小南村的经济发展。又因为地处郊区, 各种乡道交错纵横, 缺乏清楚的路标指示牌, 使独自驱车前往的游客们有时迷失方向。

2.2 缺少专业服务人员

到小南村旅游的人大多为带孩子的年轻夫妇, 拥有一定知识阅历的老年人, 还有就是周边大学城的学生等等,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文化水平都要略高于当地居民, 求知欲强, 对于旅游过程中所面临的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 想知其所以然。然而对于小南村来说, 很多从事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对于旅游专业知识并不是很了解, 这就使很多游客失望而归。究其原因, 问题的关键在于:首先, 从业人员对小南村的了解不够全面, 缺乏专业的旅游知识和技能, 不能很好的去揣摩旅游者的消费心理, 错误的分析了游客的出行目的, 只是简单地满足了游客视觉上的享受, 而忽略了游客内心的真正需求。以小南村的蝶恋花蝴蝶园和太空植物园为例, 这个旅游景点中并没有配备专门的讲解人员, 人们来到这里只是看见了各色蝴蝶和变异的植物, 但是蝴蝶的名称和植物变异的由来游客却无从知晓。小南村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直接影响了其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

2.3 缺少与旅行社、酒店的合作交流

和旅行社、酒店等从事旅游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是小南村发展乡村旅游的重中之重。旅行社和酒店等行业不仅在对景区的宣传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 同时也是旅游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的关键。目前小南村只与水师营大糖火烧, 南山客栈, 威尼斯酒店这三家企业有餐饮住宿之间的业务往来。但是, 有旅游经验的人都知道, 旅游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 如今, 欣赏美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游客对于出行的需求, 良好的餐饮, 住宿环境也能直接影响游客的心情。同时, 小南村旅游接待的季节性很强, 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 这时与旅行社和酒店之间的合作交流就显得格外重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做好最完善的接待工作, 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以及游客的认可, 这时小南村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2.4 宣传力度不够, 营销手段相对简单

信息时代的到来, 无疑打破了小南村“坐等人来”的格局。如今,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各种网络营销方式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 营销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运用网络手段, 改良传统的营销方式, 是小南村面临的又一大难题。小南村的旅游市场营销还处于探索阶段, 面临着宣传方式陈旧、品牌意识淡薄、缺乏新意、主动意识不强, 宣传渠道过于狭窄等方面的问题。总的来说, 落后的宣传方式、薄弱的宣传力度致使小南村的乡村旅游品牌形象还未真正建立。目前, 小南村的营销手段主要发放名片、宣传册和靠来往的游客传递信息, 近年来虽然建立了微信平台, 但是建立的内容还是不够完善, 并且内容的更新速度也不够及时, 主动营销和参加集体营销的意识不强, 制约了小南村的经济发展。

2.5 品牌尚未建立

乡村旅游作为我国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出无限的活力。大连旅顺小南村作为大连乡村旅游的代表, 对大连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品牌就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塑造品牌首先要确定一个鲜明的、独特的、积极向上的品牌形象。但是对于近些年来才稳步开始发展的小南村来说, 其品牌还没有准确的定位, 这就使得小南村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比较模糊, 所以对于小南村来说, 要想将乡村旅游很好的发展下去, 首要的就是塑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 将其根植于消费者的心中。

3 小南村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3.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加强小南村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对于小南村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南村一定要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 把食品卫生和公共安全等直接危害游客身体健康的基础施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同时改善乡村道路状况, 制定合理的旅游线路, 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首先, 政府应该重视小南村的乡村旅游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加大资金投入来加强其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相关的企业、团体和个人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经济补贴, 鼓励其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其次, 小南村自身也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对外开放市场, 吸引更多的海内外企业投资, 使其开发更多的旅游项目, 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还可提高小南村的消费水平和档次。最后, 就是吸引当地的村民来集资开发小南村的乡村旅游项目, 因地制宜, 利用自身的土地、房屋、资金等方式入股。同时也对入股的村民采取相应的政策优惠和福利待遇。激发起当地农民的热情, 使小南村的乡村旅游实现更大的价值。

3.2 加强专业人员培训, 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小南村可以定期举办旅游知识大赛, 普及旅游专业知识;旅游景区还可以组织骨干人员到一些乡村旅游成功的地方去参观交流, 使他们的专业知识得到提升, 视野得以开阔, 水平得以提升;可以定期请旅游界权威人士到此传授经验;小南村地处旅顺大学城, 应该有效利用环境优势, 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 请大学里有文化水平教师、专家进行指导、出谋划策, 送本村骨干管理人员到大学里深造、学习。另外, 旅游行政部门也应该重视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通过定期考核, 通过一定的奖惩措施来督促景区对于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任何成功的事情都离不开专业的团队, 小南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样如此。

3.3 加强与旅行社, 酒店之间的合作交流

对于小南村来说与酒店旅行社之间加强合作交流, 不仅在小南村的宣传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是对于小南村做好游客接待工作的重要保证。正确的处理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对于小南村的发展来说有很大的益处。与旅行社之间的合作交流可以借助旅行社的影响和宣传, 增强小南村的知名度, 扩大其影响范围。与酒店之间的合作交流可以确保游客的餐饮和住宿, 这也是游客出行最看重的方面, 做好这两个方面的工作, 可以大大增加游客的满意度。具体来说, 小南村可以吸引酒店, 旅行社入股等多种投资方式吸引其前来加盟投资。

3.4 加强宣传力度, 塑造小南村乡村旅游品牌

品牌形象即是指某个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位。近年来, 欧美乡村旅游的发展相对比较成功, 其成功之处值得我们借鉴。在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探索过程中, 他们更重视的是求新、求异, 塑造属于他们自己的乡村旅游品牌;更加重视挖掘乡村旅游的内涵, 并且结合自身实际发挥特色优势。如荷兰的乡村旅游以养殖、花卉为主, 法国以发展特色农场为主, 德国以高质量的服务为主, 英国以保护乡村旅游资源为主。小南村地理条件优越, 以蝶恋花蝴蝶园, 太空植物馆等特色的旅游景观而被人们知道。如何将这种特色的资源优势, 形成独特的品牌从而打入到市场当中, 这是小南村现在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宣传是塑造和提高品牌知名度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也是发挥品牌效应的前提, 应该聘请符合乡村旅游发展身份的名人作为代言人进行宣传。要提高小南村乡村旅游的市场知名度, 必须加大对其的宣传力度。具体可以通过微信、网站、博客、报刊、路牌标示等各种媒体来进行宣传。

3.5 加大政府的干预和支持力度

政府一定要高度关注小南村乡村旅游的发展, 从政策、财政、金融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大力支持, 争取相关的政策倾斜。此外, 小南村还应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大力开发招商引资项目, 将筹集来的资金进行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解决旅游景区及周边的道路交通问题, 进行旅游村镇的街道美化、亮化工作, 不断改善村容村貌。改善旅游景点信号问题, 力求小南村信号全覆盖, 营造良好的旅游观光环境, 全面提升小南村乡村旅游的可进入性和游览参观的安全舒适性。此外, 政府还应设立乡村旅游专项扶持基金, 奖励那些信誉度高、特色化明显、发展潜力大的乡村旅游企业, 还应对新成立的旅游企业放宽政策要求, 实行减税, 免税等多种优惠政策。乡村旅游为农村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促进乡村整体文明的提高, 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卢小丽.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热点—近20年文献回顾[J].资源科学, 2014, (1) .

[2]曹洪珍.大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3, (8) .

[3]袁爱琴.淄博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4, (4) .

小乡村科学发展观思考 篇3

[关键词]科学发展现;乡村;民主政治;村民自治

党的十七大指出,“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乡村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乡村民主政治的建设,进一步加快乡村民主政治建设步伐,是时代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要求。

一、乡村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乡村的民主政治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极其重要的内容,一定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这是不容讨论的原则问题,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当前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它对于改善广大村民生活水平、提高广大村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广大村民的整体素质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乡村的民主政治建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乡村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一年来,广大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村民的收入有了大幅度提升,村民生活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乡村的生产力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所有这些都为广大乡村加快民主政治建设步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知道,民主政治不是空中楼阁,它是具体的、现实的,是看的见、摸得着的,古语云“仓禀食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映经济,党和政府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实现了国家经济的空前繁荣,实现了广大乡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实现了乡村民主政治的跨越式发展。当下我国广大乡村呈现出的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就是有力的证明。乡村的民主政治建设正与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相契合,社会主义民主在推进广大乡村民主政治建设中正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我们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农村发展起来的,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改革开放是发端于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改革发展主体也是在广大农村,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党中央、国务院把形势看得十分清楚,把乡村的民主政治改革摆上极其重要的议事日程,推出了包括提高广大村民文化知识水平、实现村民自治在内的乡村民主政治改革的一揽子计划,广大村民是乡村民主政治改革的直接受益者。

二、乡村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发挥广大村民的主体性作用

“民主思想的历史是奇特的,而民主实践的历史则是令人困惑的。”乡村的民主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村民。要充分发挥广大村民的主体性作用。乡村的民主政治建设只有在广大村民的积极参与下才能积极有效地开展,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村民的主体性作用是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之所在。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工作重心,推出乡村民主建设的新举措。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我们要按照统筹规划的要求,有计划、分阶段,扎扎实实地推进乡村民主政治建设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乡村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其特殊性。客观上参与民主政治建设不仅参与者需要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而且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作后盾,比如说村民在参与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他们必须懂得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我国大政方针政策,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只有广大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民主政治建设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村民积极参与,乡村的民主政治建设才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只有广大村民积极参与,乡村的民主政治建设才能迈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乡村民主政治建设中,引导村民的思想意识也是不容忽视的内容,就广大村民来说,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他们抱着推进乡村民主政治发展的善良愿望出发,积极投身乡村民主政治建设,希望通过乡村的民主政治建设来推进乡村的经济改革,早日实现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早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建设,早日实现广大乡村的全面小康。在推进乡村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党和政府要关心广大村民所思所想,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把村民选举制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实行严格的监督制度,让乡村的民主政治建设在阳光下作业,杜绝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加强对乡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实现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切实建立让广大村民的主体性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体制机制,营造别开生面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良好氛围。广大村民要增强乡村民主建设的责任感教育,要增强组织纪律观念教育,所有行为都要符合国家宪法和法律要求,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参与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三、乡村民主政治建设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村民自治的民主是扎根于乡村社会之中。也表明村民自治民主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同时还表明乡村民主有其粗糙和不完善的地方,必须将它置于乡村特定社会环境来考察和分析。”乡村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长期完善发展的过程,这是由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决定了的,也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了的。我国乡村民主建设实践告诉我们,乡村的民主政治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首先,广大村民的民主政治参与意识也要逐步提高。村民的民主政治参与水平直接影响乡村民主建设的进程和乡村民主建设的质量,就我国现阶段而言,村民的民主政治参与政治意识虽然年年都有提高,但是和乡村民主政治建设要求相比,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民主政治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村民要完全理解民主政治概念需要时间和较高的文化素养,毕竟我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国家,要想在几十年内铲除封建意识的余毒,谈何容易,乡村的民主政治建设要在村民政治素养的不断提升中不断完善发展,从我国广大农村实际出发,通过各种载体积极宣传党的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和基本主张,让广大村民逐步打破原有的思想桎梏,积极投身到充满活力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中去。

其次,村民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体制机制也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乡村的民主政治建设不可能独善其身,它会自然而然地受到体制机制的约束。针对我国广大乡村的实际状况,我们要不断健全广大村民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体制机制,逐步使乡村的民主政治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完善会随着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而逐步改善提高,而乡村的体制机制建设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它与乡村的民主建设进程不谋而合。事实上,这种体制机制的问题,涉及面非常广泛,比如说乡村的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乡村的文化体制的逐步完善、乡村的宗教信仰制度的逐步完善、乡村的选举制度的逐步完善、村民接受教育的体制逐步完善以及村规民约的体制的逐步完善等,而所有这些制度的完善都需要时间,而且会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要想在短期内缩小地区差别是不现实的,当然,我们对于民主政治建设也可以因地制宜,但是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唯有这样,乡村的民主政治才能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才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特有的作用。

小乡村科学发展观思考 篇4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发展乡村旅游

与休闲观光农业放到解决“三农”、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县、镇、村各级政府领导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态度必须高度统一,努力挖掘本地乡村资源。

规划先导,有序发展。一方面,必须倾听专家的建议意见,开发出切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按规划要求,滚动推进,从而极大地提高乡村旅游建设效益,提高乡村旅游产品格调与品位,形成我县乡村旅游特色,确保产品的生命力与吸引力。

出台政策,扶持发展。在乡村旅游起步阶段,确保与体现政府的投入主导作用,形成相配套的战略与信贷政策。对于乡村旅游发展中涉及少量的建设用地,建议相关部门研究建立少量土地用于发展乡村旅游的流转机制。同时,依据我县实际,完善土地与产权的配套政策,形成资产,解决以资产向银行进行抵押信贷的问题,从而建立自身造血机制。建立考核、奖励政策;形成全社会主流舆论导向,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切实为镇、村级和工商业主参与建设提供技术要素支撑。

汇聚资源,集中突破。乡村旅游的发展最困难的是启动阶段的投入问题,精心选择目标,汇聚全社会资源,集中一点,重点突破,就能释放出无限的乡村旅游发展潜力。

注重品牌,形成特色。我县乡村旅游的特色切入点要放在水乡、田园上,要做足水的文章,做好田园风光的营造。在乡村旅游建设过程中切忌单凭个人好恶,随意设置与取舍,要多做市场调研、多听专家意见、多注重保留自身特色。西塘古镇能吸引众多眼球的主要要素是河道纵横、明清建筑连片,如果全部是现代化的居民小区,也就失去了古镇特色,也形成不了今天的市场。

注重菜肴,配套礼品。为“农家乐”经营户进行免费培训,组织力量开发品牌菜肴。我县先后举行过河鲜美食节与渔文化节十大金牌菜肴评选活动,对乡村旅游的菜肴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今后应多举办此类活动,而且着眼点要土、特,依托我县现有的菜肴资源,搜集有地方特色的家常菜,最终形成具有吴根越角的江南水乡气息特色的品牌菜肴。乡村旅游的另一个节目是购物,虽然我县有众多的农副产品,且均有携带方便的礼盒装,但特色不足、品牌不响、农副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还得进一步提升。

锁定市场,总体营销。乡村旅游的主体是农户或工商业主,在启动初期,由于受个人素质、理念及财力等制约,一般主动营销的行为较少,大多靠客人的口碑传播。因此,主管部门应承担起协调组织的职能,把全县的乡村旅游产品整体打包促销,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品牌效应。如果行业达到一定规模可考虑建立县乡村旅游协会,通过协会自理、自律进入市场。

正确导向,延伸经营。在工商业主建设的乡村旅游点上,农民除了土地租金收益外,自身只是一个打工者,加上自种自收农产品的附加收益,客观上讲农民是增收了,但未能最大化地享受发展成果。为此,引导乡村旅游发展一定要坚持政府与个体工商业主并进的建设策略。还要关注要素支撑并进,努力在农家住宿、农产品购物、农家娱乐活动参与等环节上延伸经营,提供服务,实现多点效益并举的目标。

配套服务,完善设施。乡村旅游在发展进程中,消防、卫生、工商、农经、公安等职能部门要主动介入管理,从实际出发提出各类标准要求,努力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杜绝放任自流的现象。针对我国的休假制度调整,短线旅游不断升温的现状,交通方面尽早与上海协商,努力把**公交与上海公交网络贯通。同时,须尽早完成标牌、标识、旅游咨询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从方方面面营造乡村旅游发展的条件和环境。

小乡村科学发展观思考 篇5

乡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2010-06-29 18:55:00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乡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乡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2)关于**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 为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内涵,转变农业发展模式,适应乡村旅游市场的需求,**镇深入挖掘整合镇域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以“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理念为指导,科学规划和渐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的休闲农业和乡村黄金旅游景区。

一、主要做法及进展情况

(一)高起点规划。定位于黄河三角

洲旅游圈中集生态高效、休闲观光、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知名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景区,依据我镇东临寿光林海生态博览园,北承东营区六户镇生态观光旅游区,南接孙武湖度假区的实际,依托显著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我镇聘请了青岛同创设计院和东营新汇设计公司实地调研、充分论证,制定我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规划,细化2008年重点建设工程,做到了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建设与全镇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发展规划的有机结合。

我镇休闲观光工程建设重点围绕位于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南部、长10公里的溢洪河观光路打造溢洪河农业生态休闲观光旅游项目。综合分析观光路各功能分区的资源差异,因地制宜,在观光路西侧规划迎宾景门入口区,在入口处设置景门和“五谷丰登”小型广场;利用唐王东征典故,突出地方历史文化,规划唐王撷果采摘区,主要包括万亩冬枣采摘

园和千亩苹果采摘园两个采摘园区;依托我镇“赛夷”水产品品牌,发挥水产资源优势,规划建设王道养殖垂钓区和清怡湖水上休闲区,即赛夷垂钓休闲区;在济青河王道闸处,经营农家特色小吃,规划建设田园牧歌餐饮区;在田园牧歌餐饮区附近打造一个民俗特色村,规划“私属菜园”,建设农耕劳作体验区;在观光路适当地段建设文化长廊,打造**人文展示区共六大景区。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万元,主要通过社会集资、大户承包、银行贷款、上级财政扶持等渠道筹措资金,计划3-5年建设完成,今年3月份开始已投入200余万元,全面启动观光项目的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产生推动作用。

(二)高标准建设。按照“科学规划、高点定标、一步到位”的思路,决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溢洪河观光路在沿路北侧60米、南侧50米建成速生林带的基

础上,以“三网绿化”为契机,在观光路两侧新植树木万株,种植蜀葵万米,并及时加强后期管护,进一步增强了绿化效果,优化了项目区环境。迎宾景门入口区管理房已完成主体工程,位于景门入口区南侧占地90亩、集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园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近期签订合同并开工建设。唐王撷果采摘区(万亩冬枣采摘园和千亩苹果采摘园)已具雏形,年内主要任务是提升采摘园周边环境,与孙子文化节同期举办第三届冬枣采摘节。在巩固原有冬枣采摘园的基础上,新发展冬枣大棚5个,大棚冬枣面积达到30亩,同时加大冬枣技术管理力度;对千亩苹果园采摘路进行了拓宽和整平改造,道路两侧进行绿化,园内新配套建设建筑物15座,改建园区内管护房10座,全面优化了采摘环境。赛夷垂钓休闲规划区,多次联系亚东星海水产品开发公司、鑫马远洋捕捞公司等镇域内海产品经营企业,王道养殖区内黄河口甲鱼养殖项目

已基本确定,正在进行规划设计,为建成“赛夷”海产品经营园创造了条件;清怡湖水上休闲区周边环境提升工作正在筹划之中。田园牧歌餐饮区就引进特色餐饮项目多渠道进行了联络。农耕劳作体验区和**人文展示区正在细化方案。

(三)大力度推进。一是成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我镇高度重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抽调农业办、新型社区办工作人员组成专门的办公室,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密切配合。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灵活性,成立了**镇生态观光旅游开发公司,负责制定我镇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旅游项目的策划、包装和对外宣传工作,承接项目招商和推进。二是广泛宣传,多渠道招商引资。我镇生态休闲观光项目采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为做活我镇观光项目的开发建设,扩大项目区的知名度,吸引企业前来投资,我镇在县人民政府网、《广饶大众》、《**时报》

等多种媒体发布招商信息;同时,县旅游局将我镇生态休闲观光项目编入《山东省广饶县旅游项目投资指南》,纳入了全县旅游发展规划框架内。我镇在广青路、青垦路十字路口处,安装了冬枣采摘园和休闲观光工程景区旅游指示牌;筹备举办了休闲观光项目洽谈会,就有关项目引进和市场开发进行推介和引进。

二、困难和问题

小乡村科学发展观思考 篇6

乡贤,多是饱学之士、贤达之人,是乡中贤德之人。在古代乡贤地位崇高、责任重大,能够参与地方事务决策、监督基层政府运作、调节社会矛盾,还有一些通过兴办义学实现了地方文化的代际更新,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人才。可以说乡贤是一个地方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乡贤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乡贤文化扎根乡土,蕴含着爱国爱乡、敬业精业、崇德向善的道德力量,对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人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城市文化的吸引下,越来越多的农村精英进入了城市、留在了城市,在造就了城市繁荣的同时,也加剧了农村的空壳化,让新农村的发展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上虞市开展乡贤文化研究工作值得我们学习。上虞市开展了乡贤文化研究,研究会目前已吸收会员200余名。15年来,乡贤研究会整理完成3000余名乡贤资料,撰写各类文史资料1000余篇,目前全区由乡贤出资的公益基金达180余个,涉及文化文明、教育卫生、养老助困等各领域,本金总额达18亿元,为促进上虞区的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今年是我市“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在当前的形势下,提倡乡贤文化意义重大。

发展乡贤文化,一则可以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同走小康路,二则可以在财力上、物力上支持本村美丽乡村建设,三则可以将新风尚带回农村开拓视野,四则可以涵育文明乡风,五则可以以身作则树立乡村典范。继承和弘扬乡贤文化,发挥“老乡贤”的爱国爱乡,“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同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面的成功人士,用其学识专长、创业经验反哺桑梓,建设美丽乡村。

一、建立乡贤研究会,挖掘乡贤文化,夯实传承发展根基。海宁素有“名人之都”美誉,有王国维、徐志摩、查济民、杭稚英、李慕白、张宗祥、蒋百里、史东山、沙可夫、郑晓沧等历代影响海宁、中国、世界的名人。我市应保护和利用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成立海宁市乡贤研究会,在各镇(街道)建立乡贤研究分会,在各村(社区)建立乡贤传承基地,对海宁历史上的名贤生平事迹及作品进行有组织、有规划的研究发掘和抢救整理。挖掘历代先贤和当代乡贤人物的精神内核,在城市广场、文化公园、纪念场所等地,以歌颂先贤、爱国爱乡、敬业诚信等主题,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群众感悟文化、提升价值取向,增强全市人民对母土文化的自信。要凝聚合力,强化政府与民间互动。发展乡贤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它放到全市发展的大局中来思考、来谋划,引领方向,搭建平台,加大投入,强化考核,同时注重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真正把一批热心公益、挚爱乡贤文化的人士凝聚起来,以研究会为平台,不计名利、无怨无悔,为传承和弘扬乡贤文化奉献心血和力量。

二、建立乡贤展示厅,弘扬乡贤文化,打造共同精神家园。在充分汲取古今乡贤优秀精神品格的基础上,凝结提炼“崇孝守信务实创新”的新时期海宁精神,弘扬“爱国爱乡、敬业诚信、崇学向善、乐于奉献”的乡贤文化,为全市发展提供持久而深远的精神力量。开展乡贤精神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等活动,创作乡贤之歌,设计乡贤标识。以专题、专栏和访谈讲座等形式促进乡贤精神全媒体传播。特别是注重将乡贤文化与学校教育、青少年教育有机结合,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和广大青少年分别开展“知乡贤、颂乡贤、学乡贤”主题教育和“做时代新乡贤树青年新榜样”活动,组织学生、青少年探访乡贤故居、采风红色之旅,激发学生、青少年的爱国爱乡情感。在全市各场所建设乡贤大厅、乡贤走廊、乡贤亭、乡贤主题道路,促进乡贤精神的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注重将乡贤文化元素融入到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之中,在公共建筑、文化景观中以碑刻、雕塑、楹联等各种形式体现乡贤主题,用乡贤姓名命名城市道路、桥梁;开展“乡贤精神进礼堂、乡贤爱乡作贡献”主题教育,在文化礼堂中开辟乡贤长廊、乡贤榜,开展乡贤结对助学、献计献策等活动,邀请乡贤进文化礼堂作事迹报告,编排以乡贤为主题的优秀文艺节目在文化礼堂巡演。在城市核心区域建立“海宁市名贤名人展厅”,在各镇(街道)建立乡贤纪念馆,各村(社区)建立乡贤纪念室,全面展示乡贤风采。

三、树立乡贤典范,发展乡贤文化,引领社会文明风尚。要把做好乡贤文化这篇文章的“魂”落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花的绽放和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上。要激发活力,强化传承与创新并进。乡贤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传承方式,在强调原始、原汁、原貌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其时代性、发展性,充分展示乡贤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的时代特征和作为核心价值观有益补充的特殊地位,注重把培育“新乡贤”、发挥“新乡贤”作用作为工作重点,使乡贤文化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坚持“立德”为先,广泛开展“海宁好乡贤”“道德模范”“民间爱心人物”和“学最美人做最美事”“人人崇尚美个个奉献爱”等评选表彰,通过典型示范,以古贤感化今贤,以前贤影响后贤,以老贤培育新贤,促进乡贤人物不断涌现,乡贤队伍不断壮大。

迪庆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 篇7

一、迪庆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

1. 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

迪庆藏族自治州是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 “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 地处横断山“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腹心地带, 是世人向往的“香格里拉”。境内最高海拔为卡瓦格博峰6 740米, 最低海拔为澜沧江出境处1 480米, 相对高差5 260米, 地貌、景观多样性突出, 气候和植被垂直分布十分明显。迪庆生态资源富集, 森林草地等绿地覆盖率达73.9%, 集中了从亚热带到寒带的气候类型, 汇聚了众多的山川地貌, 使迪庆成为金沙江、澜沧江走出青藏高原的最后一道绿色生态屏障。集中展现了北半球除海洋和沙漠以外所有的景观, 是地球最直观的体温表和中国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避难所, 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迪庆是中国弥足珍贵的物种基因库。这里有多种气候类型的生物群落, 植物种类繁多, 境内有高等植物4 930种, 野生观赏植物1 578种, 野生花卉园艺植物419种, 野生香料植物98种, 野生动物1 400多种, 野生菌类147种;有野生动物1 400余种, 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滇金丝猴、野驴、黑颈鹤等, 二类保护动物雪豹、棕熊等十几种。物种资源丰富, 使迪庆赢得了“植物基因库”、“药村之乡”、“杜鹃王国”、“观赏园艺植物的大本营”、“动植物王国”的美誉。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质构造, 在境内形成了独特的山体、水体、气候、动植物等旅游资源, 使迪庆成为融雪山、冰川、峡谷、湖泊、草甸等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2. 风情各异的民族文化。

自古以来, 迪庆就是藏族和其他民族南北交往, 东西融合的走廊和要道, 历史上有“南方丝绸之路”之称的“茶马古道”就从这里经过, 使这里成为藏族和其他民族共同生活的宝地。迪庆有40万人口, 境内共有26种民族, 其中千人以上的民族有藏族、傈僳族、汉族、纳西族、白族、彝族、回族、普米族、苗族九个。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少数民族生活习惯, 造就了迪庆特殊的人居环境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各民族为适应其各自居住的不同地理环境和生存条件, 形成了既保持本民族传统习惯, 又适应不同居住地环境条件要求的独特的民居建筑形式和居住环境,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比较典型的有德钦县燕门干热河谷中依山就势的藏族村落、维西县塔城和叶枝保持最完整的傈僳族村寨等, 都具有极高的景观价值。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 却又能互相尊重、相互包容, 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和睦相处的“香格里拉”胜景, 构成了迪庆风情各异的旅游资源。

迪庆乡村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为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以香格里拉高原牧场、高山湖泊和高原民族为代表的高原乡村风光;以佛教圣地喇嘛寺为代表的藏传佛教和藏民族文化;以三江并流腹地为代表的自然遗产风光;以珍稀动物滇金丝猴为代表的人与自然和谐的风光;以澜沧江峡谷风光和山地民族、傈僳族山寨为代表的民居风情;以太子雪山为代表的神话旅游地;以各地民间牌坊、宗祠等为代表的民居及附属建筑;以弦子、歌庄、阿尺木刮、热巴等为代表的民俗歌舞文化等等, 这些丰富的自然和民俗文化资源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二、迪庆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起步晚, 处于自发阶段。

迪庆的乡村旅游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 和内地比较成熟的乡村旅游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 而且规模小。随着人们经济状况的改善, 生活水平的提高, 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 又感到城市生活的烦躁, 利用休息时间, 邀约亲朋好友, 走进田野乡村, 感受自然, 亲近自然, 放松心情。村民也利用自家条件办起了农家乐。就目前而言, 迪庆的乡村旅游基本以自发为主, 一方面乡村旅游主要由当地农民或业主自发兴办, 各级政府没有进行规划和有力的引导;另一方面是游客的参与也处于一种自发状态, 旅行社很少介入, 没有把它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来开发。

2. 客源市场单一。

目前, 迪庆进行乡村旅游活动的人员主要以当地城镇居民为主, 而境外游客相对较少。据统计, 2011年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800万人次, 达817.59万人次, 同比增长35.5%, 其中接待海外游客86.5万人次, 接待国内游客731.09万人次,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77.5亿元, 同比增长25.8%。在国内游客中, 大量的主要流向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等主要景区景点, 到乡村旅游的人少之又少, 仅有少数外地游客深入到乡村作观光、探险旅游。客源市场的第一, 导致了迪庆乡村旅游的滞后, 没有规模可言。

3. 旅游产品单一、文化含量低、品位不高。

迪庆目前的乡村旅游主要以“农家乐”的方式存在, “载体”形式不同的“山庄”, 旅游活动内容以吃农家饭、钓鱼和打牌为主, 旅游过程中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很难满足。“农家乐”普遍一般化, 形式与内容大同小异, 与当地民族文化结合较少, 缺乏特色。少量的以“民族风情”、“生态农庄”为题材的“农家乐”试图在旅游与文化上寻找结合点, 但仍存在肤浅、庸俗等弊端, 有的是徒有其表, 而无内在魅力, 在对乡土文化、民风民俗的发掘上不到位, 品位不高。因此, 目前的乡村旅游还缺乏闪光点和特别的吸引力。

4. 缺乏必要的规划。

目前, 许多乡村旅游景点未经统一规划, 主要是村民自发依托就近的水面、园林, 或产业结构调整建成的农产品基地、农业生产设施等开办农家乐, 乡村旅游本身存在布局散、小、弱的问题。旅游相关部门对发展乡村旅游认识不够, 只把乡村旅游看做是旅游业的补充和点缀, 没有从更高更远的角度来认识乡村旅游这一新兴产业的重要作用和广阔前景, 忽略了乡村旅游在解决三农问题, 保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因而, 没有把乡村旅游纳入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来布局、推动。

三、迪庆发展乡村旅游的措施建议

1. 提高认识、科学规划、积极引导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 符合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人们返璞归真、亲近自然的旅游需要,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推动迪庆旅游二次创业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乡村旅游是推动迪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就地就业的重要途径。同时, 乡村旅游的发展, 能促进城乡居民的交流,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与新农村建设形成协调互动。目前, 迪庆的乡村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自发阶段, 布局散、规模小。要充分认识乡村旅游在推动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致富中的作用, 制定出科学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用以规范、指导乡村旅游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措施,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引导乡村旅游良性互动、健康发展。

2. 加大宣传力度, 培育客源市场。

迪庆保持完整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 地质地貌、生物物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多样性, 使迪庆拥有“香格里拉”、“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两个世界级旅游品牌, 获得了“一佳四美”的美誉, 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和云南旅游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佳四美”是指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名镇———建塘镇;中国最美十大名山———梅里雪山;中国最美十大峡谷———澜沧江梅里峡谷;中国最美十大森林———白茫雪山高山杜鹃林, 中国最美十大大峡谷———金沙江虎跳峡) , 迪庆在国内外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迪庆广大乡村有着神奇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要选择一些典型的、民族风情浓郁的村庄作为重点, 进行策划、包装, 对外进行广泛宣传营销, 扩大影响, 提高这些村庄的知名度和市场吸引力。在进一步扩大迪庆境内城镇居民这个主要客源市场的同时, 将境外旅客合理地引导到乡村, 培育新的客源市场。

3. 发掘文化内涵, 提高乡村旅游品位。

乡村旅游与其他的旅游方式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 因此必须突出乡村特色, 把握乡土味, 避免简单的模仿、复制, 更应杜绝编造一些莫名其妙、不着边际的东西忽悠游客, 失去了乡村旅游的特性。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旅游也不例外, 要有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迪庆民族众多, 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并存, 同时, 有的民族还信仰自己民族的原始宗教, 如傈僳族、彝族等, 迪庆是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交流融合体现得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每一个乡村都有自己的特色, 这为在开发乡村旅游中展现民族文化特色创造了条件。要因地制宜, 依托资源优势, 通过文化展室、歌舞表演、实地体验等方式深入发掘民族文化内涵, 提升文化品位, 增强吸引力, 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要。

4. 培训人员, 提高乡村旅游服务水平。

迪庆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存在的产品单一、服务水平低、文化含量小等问题, 与从事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人员有很大关系, 乡村旅游质量的高低与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密不可分。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当地人经营, 经营的主体是当地村民。从调查的情况看, 迪庆从事乡村旅游主要以家庭为单位, 服务人员一般是家庭成员, 这些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也没有进行过相关的培训, 对如何提升乡村旅游的品牌效应, 发掘其文化内涵知之甚少。因此, 要立足长远, 有计划、分重点地培训乡村旅游人才,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摘要:云南迪庆是一块多民族、多宗教并存, 多元文化和谐相处的美丽而神奇的土地, 有着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目前, 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丰富的旅游资源不相适应, 还处于起步阶段, 存在着缺乏规划、客源市场及旅游产品单一、文化含量低等问题。迪庆发展乡村旅游要着力解决以上问题, 才能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关键词:迪庆,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李茂春.新编迪庆风物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4.

[2]杨达源, 刘庆友, 等.乡村旅游开发理论与实践[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 2005:10.

小乡村科学发展观思考 篇8

顾晖(浦明师范附属小学)

摘要:

科学活动,内容包罗万象,综合实践性强,是非常适合引导学生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进行有效探究,培养他们关心自然万物的途径,现在教师所关注的教学教育目标不再是让学生掌握系统化的知识,训练基本的技能技巧,而是发展学生创造性自主性的学习。课题是科学研究活动的细胞,通过指导学生选择课题、论证课题、实施与结果评价等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活动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创造充分的条件。关键词:

小学生课题研究可持续发展

21世纪的科学教育是要“引导学生体验探索科学的经历和过程,从中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也有专家曾强调:“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教育并不是靠教师去说教,而是让孩子记住有意义的典型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从中感受和体验。”而我们的科学活动,内容包罗万象,综合实践性强,是非常适合引导学生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进行有效探究,培养他们关心自然万物,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和科学动态的。但由于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如性别、年龄、兴趣、特长等和发展个性过程中表现的自主性,如果把学生放在同一标准上去一刀切地进行教育,显然是效果甚微的。从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出发,教师所关注的主要目标将不是教学生掌握系统化的知识,训练基本的技能技巧,而是发展挖掘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达到目标的素质,才能把教学转化为有拓展空间的活动,以创造动态开放的、自主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特经验及个性特殊性,引导其自主学习的动机,让整个学习过程充满合作精神,体现学生、师生等对话交流沟通特性,最终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科技活动中有效引进“课题研究”这一新颖而富有时代气息的创新活动形式,以开发和利用周围教学资源为起点,以“课题研究”为重点,以学生课外的自主性研究为落脚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式、途径,使学习活动多元化,自主化、深入化、科学化。而且课题研究能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探索精神和成就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等多渠道获取信息的技能,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能促使学生进行最基本的科学研究活动的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科学研究与探索的一般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活动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创造充分的条件。

一、思考

1.课题研究活动的目标

科学小课题研究活动有着自己特定的目标,这些目标由以下二个方面组成:

第一,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探索精神和成就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学生进行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等多渠道获取信息的技能,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

第二,进行最基本的科学研究活动的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科学研究与探索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活动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创造充分的条件。

2.小课题选定要遵循的原则

发展是人类历史的主题,也是21世纪的主题之一。面对日益变更的世界,教师只有以发展的眼光,用适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育方法启发引导发展中的学生,才能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题研究”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活动方式,是指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在师生的共同策划下,当然也可以由学生自主策划进行,围绕一些与科技内容相关或社会、自身相联的小型课题进行研究,通过自由组队的合作形式,发现与提出问题,确立研究课题——设计研究计划——收集与处理信息——观察分析与推理,动手操作实验——表达交流与评议,最后在整合的过程中获得课题解决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或儿童式的科学探究。

课题是科学研究活动的细胞,科学家们总是通过一个又一个课题的研究来推动科学研究的进展,实现着人类认识世界的理想。作为准科学研究的活动,我校成立少年科学院进行科学小课题研究活动,以“课题”作为活动的细胞,通过指导学生合理地选择课题、严密地论证课题、科学地组织课题研究的实施与结果评价等过程中,形成科学的研究态度,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爱因斯坦认为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让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出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要求每位学生都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选择研究课题。因为选题的过程是学生发散性、开放性思维得以充分展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全新的课题,也可以是前人或者别人已研究过的课题,但两者都强调课题研究本身的新颖性——要么取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要么采用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要么提出一个新的观点„„,例如,学生研究肚脐眼,有的学生不研究人的而提出研究鱼的,鱼有肚脐眼吗?有的话有什么用处?等,与众不同。然后,让每位同学向全体同学简单介绍自己选择的课题,从创新的角度谈谈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最后教师组织同学们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做认真分析,帮助每位同学确定一个有一定的新颖性、可行性强、适合自己兴趣和特长的课题,并鼓励若干同学共同合作研究同一个课题。学生的课题研究虽小,但是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提出的,在研究过程中使学生在知识、心理、能力、情感等各方面不断地交流,而达到自我更新,自我超越,自我发展。

2、我们的学生适合研究怎样的课题

1)开发与现实性:课题的选择应来源于学生的学习或生活实践,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一个好课题应能让不同学生在比较自由和谐的团队环境中朝不同的方向展开研究,获得个性化的思考。如现在电器在每家都很普遍,电器大多都需要电池,而且电池的消耗非常大,对环境的危害也很大。学生们就开展了行动起来,阻止废电池带来的危害课题研究,为了研究废旧电池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自发成立了课题小组,对电池在家庭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通过废电池对动植物、环境的潜在危害性作了探究性实验,获取了大量的数据及感性材料,形象地证明了废旧电池对我们的生存环境具有很大的危害。笔、铅笔盒、尺等等是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学习用具,但是现在社会上学生的学习用具式样很多,有的非常新颖奇巧,吸引了很多学生的眼睛,让家长出钱购买,而且价钱不菲,学生就提出是不是学习用具一定要做得这样?这些新颖奇巧的学具是不是给学习带来益处?学生对此进行大量的调查。

2)童趣性:小学生进行课外小课题研究,更在乎的是个体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到的新鲜、好奇、刺激,研究的结果则是激励鼓舞他们朝更高目标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说,研究内容对学生而言应该是新颖、生动,充满诱惑力并富有童趣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研究活动中来,如有个学生的课题尤富童真童趣有一次,他提出“冬天的蚂蚁在洞里干什么?”蚂蚁是小学生最喜欢研究的一种动物,当这个课题被提出后,学生的兴致非常高。这样前后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写出的综合性研究报告,有目录,有章节,里面配有大量的照片、表格及文字材料,图文并茂,简直就是一本精美的教材。

3)实宜性:课题选材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应相对适合小学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和需求焦点,兴趣热点,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也有利于拓展科学探究的空间。我们学校虽然地处陆家嘴金融中心,呈现的是繁华与拥挤,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市区的动植物基地、生态园、等课外活动场所让学生置身于自然界的怀抱。学生生活在大自然这个天然的“实验室”里,有着开展科学探究的广阔空间。如探索西瓜虫的奥秘课题小组的同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西瓜虫养殖实验,有的通过实验证明了西瓜虫眼睛构造,但是它的眼睛对光是不是有反应,研究它为什么会卷缩起来?它吃什么?为什么叫它西瓜虫?通过一个个实验记录、一篇篇体验日记,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了可贵的科学精神。

二、实践

1、确立研究课题

一个合适的好课题,往往是小课题成功的开始。实践过程中,我们常常引导学生从如下方面进行寻找: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或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来自科普读物中现成研究课题;学科中出现但挖掘不深的内容;从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多种信息渠道收集资料,作为选题参考。

当然,从课题思路的初步确定到最后课题成型,这中间需要师生共同对课题的可行性,前瞻性

及研究价值等作出进一步的探讨论证,以便尽快确立好合适的研究课题。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有探索的欲望。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自己准备各种实验材料,自主进行科学实验,总结研究成果,在探究活动中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又突破了教材和课堂的局限,拓展了学生科学研究的时空。结合“张家浜整治”工程,学生提出了张家浜河道的未来问题的课题研究,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实地考察,查询资料,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学生是主体,在活动中体验着过程。

2、制定研究计划

当正式确立课题后,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研究计划是致关重要的事了。这时教师要引导启发帮助学生明确“研究的目标与对象是什么?该围绕哪些问题展开具体研究?如何获取必要信息资料?”等。在学生自主选题的基础上,个人课题内容相近的同学自愿组成一个课题研究合作小组,小组自行产生组长,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研究分工以及与指导老师的聘请、联络工作。成立小组后,要求每一个研究小组认真讨论,共同拟订整个研究活动的计划,形成具体完整的研究方案。在低年级开展课题研究首先要给学生一个方向,因为学生还太小,放他们自己一味地去查找资料会如同大雾天里找东西——可能会找到很多东西,但是找到的不一定是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有时在开展活动前,要让学生沐浴在阳光下,让他们看清眼前的东西,知道可以从那几个方面去研究,并且对研究的事物感兴趣。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助手,伙伴,学生是研究主体,他们充分体验着分析问题,形成假设,独立判断的过程。

3、组织课题实施

这是课题研究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真正从事研究活动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将他们组织为若干个研究小组,然后根据研究计划,分组展开研究。如“上海的湿地情况”这一课题,有的小组专门上网查询相关资料,有的小组走访有关专家,获得相关图片数据;有的翻阅书籍;也有的小组自己在老师同学中广泛征答,以期获得更为全面的信息反馈;同时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发表评伦,呼吁大家保护上海的湿地,保护地球。研究中引导学生围绕所研究的课题,通过调查、采访、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广泛积累原始资料,为撰写结题报告打下了基础。在研究过程中,孩子们有新奇、惊喜和赞叹,更多的则是疑惑不解,这些都促使学生们不断地刨根问底,探究根源。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应始终参与队员们的每一个研究过程,并对他们的研究进程及时进行调控、指导,在他们遇到困难,挫折时给予帮助,在他们研究走投无路时给予启发、点拨„„从而保证每一小队基本上都能完成其所负责的研究任务。

4、组织交流评价

课题研究结束后,指导学生对各种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形成对研究对象较为全面、客观、科学的认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客观规律,得出科学结论,并进行课题报告。作为小课题研究活动的组织者,对于学生的研究成果应及时组织他们进行观摩、交流与评价。每学期都组织一次课题研究成果汇报会,展示各小组的研究成果。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放手引导学生大胆地畅谈研究过程中的所做、所感、所思,尤其是研究过程中遇到难题及处理办法,让学生们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分享并丰富各自的研究经验。而且现在的学生很善于从一个活动中发现问题,并能进行进一步的调查,使自己的调查资料与研究的问题越来越深刻,答案也越来越充实。

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要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有思想品德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能力发展水平评价等等,评价的方法也有多种多样,如测验法、档案袋评定法、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等,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可以采取相应的内容和方法,通过生生互评、师生对评、学生自己评定等形式,让学生在评定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为今后的研究活动打下一定的基础。教师始终站在鼓励、欣赏的角度,客观肯定,中肯指出不足之处,让学生们充分体验到自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从而积淀起进一步研究的信心与动力。我们还组织课题研究展示,每个课题小组推荐学生解说、演示,并接受同学和老师的现场提问。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共同探讨该课题的价值,研究成功之处、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后续研究需要努力的方向。最后,由老师和学生组成的评委评出各组的一、二、三等奖。凡是参加汇报、答辩的成果均能获奖,并颁发精美的荣誉证书,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加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一如既往地继续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三、困难与困惑

陶行知先生就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在上课时,经常听学生问:“老师,这节课上什么?”很少会主动地说:“我发现某个问题很有意思,咱们一起研究好吗?”因此,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地关注周围的事物,自己提出问题,并坚持不懈地去解决,即强化一种科学的问题意识、执着的干劲是首要考虑解决的。

研究性学习的最大的魅力在于超越单一学科,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集资发现问题,在激发所有知识和技能储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充分的科学探索和人际交往的体验。但是,现在,学生的研究课题“高精尖”的走向正向将研究性课程引入学科化的歧途。原本面向所有学生的研究性课程变为针对少数尖子学生的精英教育。有人曾说,只要学生是自由的,他们就会创造,展示个人独特的光芒。我们在小课题研究活动中,正是强调了主体参与,注重过程展开,使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得发挥,自发地投入生命热情,认识到、感受到、体验到科学活动的过程,去询问、去探索、去欣赏,从而发现问题,发现真知,更会发现自己!黄全愈博士编著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也写到: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独立探究能力,要给独立探究、独立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

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小课题研究活动正是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我们的宗旨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常识教学大纲》1992年6月人民教育出版社

(2)《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01年7月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bbs管理系统毕业论文下一篇:严执法抓落实重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