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读课外书的好处(精选9篇)
二年级读课外书的好处 篇1
一、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悦”读兴趣
对于初学阅读的孩子,我们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在稚嫩的心灵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只有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才能让他们爱读书、想读书。
首先,教师要用真诚的语言去评价学生,要注意多给学生一些鼓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当然,教师的评价不能只是盯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更应该多关注學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教师赏识与激励的评价既能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关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能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发挥隐性教育的效果。
在教学《鲁班和橹板》一课时,我问学生:“你们知道鲁班还有哪些发明小故事吗?”我们班上的“小调皮”黄文泽高高举起小手,滔滔不绝地讲起了故事。我故作好奇地问:你怎么知道这些故事的呀?“我是从课外书上看到的呀!”他无比骄傲地说。我竖起大拇指,“怪不得你知道这么多呢!看,多读书,可以让我们多有学问呀!”哪知我一句很平常的话,对他却有很大的触动。从那以后,只要一下课,他就捧起课外书,津津有味地看,很少在室外追逐打闹了。有些学生也在他的带动下喜欢上了课外阅读,好像就要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知道的知识更多似的。
其次,我们也可以适当采取“物化”评价。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我把课外阅读和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每周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再根据课外阅读的内容适当提出一些问题,学生答对一个问题就可以得到一个“笑脸娃娃”,集满十个“笑脸娃娃”后,就可以向老师换一枚“雏鹰阅读章”,对于学生来说这不仅仅是奖励,更是宝贵的“财富”。
教师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理解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都能让学生感受到鼓舞,并从中获得动力。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激趣,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二、充分把握导向性评价,教给学生“悦”读方法
鲁迅先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动笔,能够帮助你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你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也有利于扩大你的知识面,提高你的分析综合能力。
读书之前,我也总是强调:要养成“动笔读书”的好习惯,可以把自己不太理解或者感兴趣的章节内容,一边读,一边勾画,一边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多读几遍。在我的引导下,渐渐地,同学们的阅读认真多了,有好多同学也课外书上多了一些圈圈画画。
为了提升学生对读物中语言文字的品悟能力,丰富学生的积累,我还定期让学生完成“小蜜蜂读书卡”,并引导他们在班级或小组内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好句和阅读感悟。
三、有效实施形成性评价,培养学生“悦”读习惯
对于低年级学生,我要求他们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三十分钟,如果不进行检查和评价,就很难保证每个学生能自觉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课外阅读。因此,我每天都会通过“班级微信群”或者“家校通”与学生家长及时沟通,了解学生在家阅读的情况,及时发现他们在课外阅读中好的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点拨和指导。为了便于检查读书效果,我设计了“学生课外阅读评价记录表”让家长做好记录。
每个月,我会让家长把这些表格交给我,通过对全班学生课外阅读记录表的比较分析,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性进行评价。持之以恒,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
四、正确看待考试、考查,彰显学生“悦”读效果
在近几年的市局期末调研测试中,课外阅读考查已经有机地渗透在小学语文考试的各个年段,正是这样的考试、考查,促使教师对课外阅读指导更扎实,学生的课外阅读更投入。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识字数量有限且阅读理解能力不强,因此,在阅读书目、阅读速度、阅读效果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响。那么,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就要充分考虑孩子们的身心特点,以考查课外阅读中个性鲜明的人物、事件为主,适当降低考查的难度。让考试、考查评价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催化剂,而不是成为他们为了完成学习任务的沉重的负担。
吉姆·崔利斯说得好:“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我们要想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里遨游,有效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课外阅读评价能让孩子们感受到阅读其实是一种享受,一种成功,一种能力。那样,我们的课外阅读才是真正的有效了。让我们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扬起课外阅读的风帆,为学生绚丽多彩的人生护航!
小学生一年级读课外书读后感 篇2
假期,我读了好多本书,其中有一本叫《石头汤》的绘本,讲的是三个和尚:阿福、阿禄、阿寿来到一个村子,发现村里的人们很少相互往来。
和尚们走进村时,大家都躲在家里,没有人到门前来。“这些人不知道什么是幸福。”和尚们说。阿寿说“我们要让他们看看怎么煮石头汤。”于是,他们捡来树枝,拿出一口小铁锅盛满井水,架到火上开始煮汤了。一个小女孩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我们在煮石头汤。我们需要三个圆圆的石头和一口更大的锅。”
小女孩在院子里捡了三个刚好合适的石头,从家里拿来大锅。大家看见了都充满好奇。和尚阿福说:“我们需要一些调料。”“我家有一些胡椒粉。”秀才说完马上就不见了,回来时手里拿着好多罐胡椒粉。阿寿说:“我们还需要一些萝卜、洋葱、面条、蘑菇、扁豆。”人们纷纷都去拿了。大部份的都是家里有什么菜就拿什么菜。那天,大家一起吃饭、喝汤、跳舞,开心极了。他们已经好久没有这样热闹了。
二年级课外书读后感 篇3
我最喜欢“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事善能,动善时。”就是说:心胸要像海面一样广大,对朋友应该像清水一样真诚,说话一定要像潮汐一样有诚信,做事一定要像水一样发挥最大的作用,行动时一定要像瀑布一样迅速。
水是柔弱的,它无形无色无味。但水是顽强的,滴穿石头的水滴因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最终把坚硬的石头滴穿;水是团结的,翻滚的浪花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把有棱有角的石头磨成圆的;水是博大的,海有宽阔而深邃的胸怀,养育了无数的“孩子”。
怎样做到有声播读恰到好处 篇4
关键词:重音;停连;基调
有一些老播音员、主持人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在播音和主持的工作岗位上,很钦佩他们的敬业精神,但是听到他们播读的新闻稿件时却大失所望:千篇一律、毫无生机,可以说是读字的“机器”。本应感情投入较大、文章波澜起伏引起受众共鸣的散文,也被播读得毫无生气。做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我们无论处在什么条件下,一定要兢兢业业、出色的完成播读工作。
怎样做到有声语言播读恰到好处呢?有些播音员拿到一篇稿件时就直接用有声语言播读,这是不对的,应该迅速浏览稿件全文,对播读内容做简单的了解,要做到心里有数并迅速用笔标出停连、重音等。这也就是应用实践中简单的备稿程序,因为工作现场十分紧张,所以要删减书上繁琐的备稿环节。当浏览完毕后,应用笔标出停连、重音、换气等处,为从容有声播读打下基础。
1.重音。一篇好的作品会让受众感到声音如行云流水,感情起伏跌宕,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重音的表达。什么叫重音呢?那些最能体现语句目的、最能表达思想感情的词或短语。在稿件中,应在重音下面加圆点作为标志。作为语言表达的外部技巧,对于形形色色的稿件和句子究竟怎么才能找准重音呢?找重音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对整篇文章基调的把握,所以在对稿件进行有声语言再创作前一定要备稿,全面分析稿件,掌握稿件所要表达的内容、基调等,做到心中有数后就可以确定突出稿件目的的词或短语,也就是重音了。相反,如果拿起稿件就播读,只能说是读文字的机器,毫无感情色彩,甚至有时候完全不能正确表达,就成了一次失败的有声语言再创作了,可见对重音的把握很重要。对于重音,部分初学者有时候选择太多,感觉哪个词都很重要都是重音,其实这是不对的,如果重音太多也就没有重音了,所以在选择重音时一定要做到准确、少而精。
2.停连。停连包括了两层含义,指停顿和连接,初次接触者可能会有疑惑,为什么又停又连呢,好矛盾,其实不然,在播音中,语言的部分之间,层次之间、段落之间、小层次之间、语句之间、词组或词之间,有声语言总有休止、中断的地方,时间有长有短,都属于停顿的范围。那些不休止、不中断的地方,特别是文字稿件中有标点符号而不休止、不中断的地方就是连接。停顿和连接都是有声语言行进中显示语意、抒发感情的方法。以上说过,重音标记是在下面加圆点,停连的符号则有所不同:
▲挫号。停顿时间短,用于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
∧停顿号。停顿时间稍长,如果用在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表示停顿时间再长一些。
《间歇号。停顿时间更长,一般用于层次、段落之后。
)连接号。只用于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表示缩短停顿时间,连起来播。
如:“国务院日前批准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端午节、中医诊法、针灸、梁祝传说、景德镇制瓷、茅台酒酿制、昆曲、京剧等榜上有名。”这则新闻导语中列举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九大类,中间有八个顿号,新闻播读讲求及时、有效,不能见到顿号就做稍微停顿,这样既拉长了时间、播散了稿件,也让受众感到听觉疲劳,但是如果一口气不停的读下来也是不现实、不符合人生理需要的,所以在播读的时候一定要运用停连。“批准了”后应该有个小顿挫;“名录”后应停顿;“春节”、“端午节”要连读,然后停顿;“中医诊法”、“针灸”要连读,然后停顿;“梁祝传说”、“景德镇制瓷”要连读,然后停顿;“茅台酒酿制”、“昆曲”、“京剧”等连读,然后小顿挫,当做好停连的处理,会使播件播读从容、大气,这是新闻播读基本功的体现,所以还是要下一番功夫进行训练。
总之,播音创作是对文学作品的有声再创作,是一个涉及心理素质、创作功底、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复杂过程,能创作出一篇优秀的有声作品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只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把握好重音、停连和有声播读,一定会做到文章播读恰到好处。
参考文献:
[1]张颂.播音创作基础[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
[2]张颂.中国播音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小学二年级作文最喜欢课外书 篇5
我喜欢这本书的第十四,十五,十六章,这三章讲述了他在音乐花的世界这一站,在音乐花的世界里,他是个所有人都害怕的小黄花,他无法无天,不只吃叶片,还捣乱了天堂的秩序,结果,他被罚下了地狱。
后来,他重回到天堂,他向所有的音乐花忏悔,音乐花们原谅了他,他突然想到自己只有20块苔藓干时间了,在音乐花的帮助下,他回到了人间。
课外阅读的好处 篇6
语文教学资料因其所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更具培养一代新人的优势。“大语文观”就是要以“人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真诚、善良、完美的心灵,尊重真理,富有职责心的健全的人格。学生超多阅读富有人文精神的童话故事、人物传记、少年小说、世界名著缩编本等,内心世界很容易产生震荡。一部英国儿童小说《哈利・波特》,竟然征服了全世界,连成人都不禁为小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多读中国文学、优秀中华人物事迹更有必要:从屈原“伏清白以死直”的忠诚,李白“安能摧眉弯腰事权贵”的傲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文天祥“留取心照汗青”的豪情到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子之心……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在这些文字中呼之欲出。学生在自己阅读课外书时,读懂其生动搞笑的情节,心中再现栩栩如生的形象,体味关于爱、友谊、忠诚、勇敢、正直乃至爱国主义等永恒的人类精神,从而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到达“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促进小学生独立、自然地成长,其效果远胜于教师口干舌燥的说教。
二、课外阅读有助于在读中积累语言。
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所以说话、作文时便没词儿了。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现今学生课外阅读大多已徒有其名了,他们整天被练习压得抬不起头来,很少有学生光顾阅览室,报廊、报架也形同虚设。这样的现实,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即便是班级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常常是对课外书刊情有独钟。因为,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构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且,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构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精心指导,比如介绍课外读物,指导课外阅读笔记的记法,组织课外阅读交流比赛等等。
三、课外阅读有助于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不少家长甚至部分老师都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总觉得学生看课外书是看“闲书”。他们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听写、背诵、写作文……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这种想法,其实还是应试教育衍生出的怪胎。试想,学生每一天用半小时时间抄3遍字词,以确保听写不错一个字和让他们每一天用10分钟有的放矢地练习难字,还是用20分钟读课外书,哪个更好呢?
课外阅读对于语文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好处。且看古今部分文学大师和语文教育专家们的看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读书)务必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十分有限,枯燥了。――鲁迅
多读,能够改善你的写作技能。――老舍
到寒假暑假期间,各就自己的需要与兴趣去多阅读,那必须比不经略读的训练多得吸收的实效。――叶圣陶
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吕淑湘
这些大师的话,足以证明课外阅读在提高人的语文实际潜力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语言文学材料能够实现六个“获得”:
1、获得间接经验作为写作材料;
2、获得作者的思想、道理构成观点可供思索和立意;
3、获得作者的感情以陶冶情操;
4、获得认识事物的方法,以便自己会观察、会思考;
5、获得表达方法,布局谋篇、铺陈比兴有所借鉴;
6、获得语汇有了语言积累。
有了六个“获得”,语文潜力何以不会提高?
四、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从传统语文教学观到大语文教学观是一个从知识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化过程。它不再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教学的根本目的,而是以学会学习,促进人格与个性全面发展为重点。从这一理念出发,学生的主体地位务必得到保证,自主学习习惯务必得到培养。让学生自由选取自己爱读的书籍,本身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而学生由封闭式读书转为开放式阅读,本身又极大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用心性。透过大力推动课外阅读,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去探求,去寻觅,去掌握,从而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更强烈的读书欲望,最终构成习惯。课外阅读把追求学问转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动,有助于实现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潜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的目的。
二年级二班课外阅读计划 篇7
一 实施目标: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加阅读量和识字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得课内与课外知识能更好地相结合,本学期要求二年级学生以阅读《香香鸟》这本书为重点,以绘本阅读等儿童读物为辅助刊物,进行分阶段分要求实施。所要达到要求如下:能阅读浅显的儿童读物,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能大致了解内容,在语言环境中自能识字。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进行读书标记。通过开故事会、美文诵读等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本学期背诵16首古诗。
二 推荐书目:必读书目:配套课文的课外读物《香香鸟》。选读书目名称:《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注音读物《格林童话》或《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等等。具体如下:
推荐理由:运用注音读物,低年级学生能看懂内容,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他们对童话较感兴趣。《十万个为什么》能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三)好句好段标记
第一阶段:
1、针对每周三下午的读书活动时间的阅读,适当标记一下好词好句。
2、教师指定美文片段,学生进行标记。
3、每周让学生背诵1首古诗,背一段美文,记几个四字词语和一句名句。
第二阶段:
1、可根据自己标记的好词好句进行读记说话练习。
2、此外,对于一些名句要会默写。
二年级课外成语故事 篇8
画龙点睛
张僧繇(you)是梁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张僧繇回答说:‚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
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一叶障目
楚国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他读了《淮南子》,得知螳螂捕蝉时,掩蔽过的树叶,可以用来隐没人身,便真的去寻找。他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居然发现一片隐蔽着螳螂的树叶,就伸手摘下来。不料失手,那片树叶竟飘落地下,和许多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收了足足有几斗。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后来,因为折腾了一整天,妻子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哄他说:‚看不见了!‛这人一听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若无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押送县衙。县官当堂审问,楚人诉说了从头到尾的经过,县官大笑起来,释放了他,没有治罪。
一叶障目: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天衣无缝
古时候,有一个叫郭翰的年青人,他的长相很英俊,而且也很有才华。有一个夏天的夜晚,他在院子里的树下乘凉,忽然间迎面吹来一阵凉风,凉风中并且带有一股香气。他抬起头四处寻找,看见了一位美丽的仙女正从天上慢慢飘落下来。郭翰很惊讶,于是就问这位仙女:‚请问姑娘是什么人,到这里来做甚么?‛仙女回答:‚我是天上的织女,想到凡间游玩一下。‛
郭翰发现她的衣服非常漂亮,而且全身上下一条衣缝都没有。他觉得很奇怪,于是又问:‚您的衣服怎么没有衣缝啊?‛织女笑着回答:‚这有甚么可奇怪的,我穿的不是凡间的衣服,而是天上的衣服,天衣本来就不是用针线做成的,怎么会有衣缝呢?‛后人就用天衣无缝来称赞那些完美无缺的事物。
天衣无缝 :原指神话中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现比喻事物非常完美自然,不露任何痕迹,没有一点儿破绽。
对牛弹琴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很会弹琴。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一天,公明仪在郊外游玩时,看到了一头牛。他想:大家都赞扬他的琴技,不如我给牛也弹一曲吧!给牛弹奏了一曲古雅的曲子,牛埋头吃草不理他。他又弹奏了一曲欢快的曲子,牛依然埋头吃草不理他。公明仪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结果牛还是不理会他。公明仪非常失望,开始怀疑自己的琴技。路人说:‚不是你弹的琴不好,而是牛根本听不懂啊!‛
对牛弹琴 :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也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世外桃源
晋朝的大文学家陶渊明,曾经写过一篇有名的《桃花源记》,内容是描写晋朝湖南武陵有一个捕鱼人所遇到的奇事:
有一天,这个渔夫驾着小船,溯河而上。他不知划了多远,忽然发现在河岸青翠的草地旁,有一片开满了艳丽花朵的桃花林。由于他从未看到过这么美的景色,不由看得呆了。
接着,他又继续向前划,不久看到前面有一座小山,在山腰处有一个小洞口,渔夫好奇地下了船,从那洞口爬进去,想看个究竟。他刚进入洞口时,里面又狭又窄,十分阴暗,可是大约走了十几步后,道路忽然宽阔起来,并且在山洞的尽头,有一片平坦的土地。
他来到里面,只见一排排房屋十分整齐,房前屋后,有很多桑树和竹子;肥沃的田野里,种有各种各样的植物。而田中的道路,东西南北交错着,四通八达。田野里有不少耕作的人,老人和孩子们各得其乐。当那些人见到渔夫时,起初都感到很惊奇,但不一会儿就很热情地和他闲谈。这些人告诉渔夫说,他们的祖先原是为了逃避秦朝的战乱,才率领村人隐居到这里来的。渔夫把朝代的变更告诉他们,他们听了都十分惊异。
几天后,渔夫在接受村人的热情招待以后,依依不舍地跟大伙告辞,临走前,村里人对他:‚不要向外面的人说起我们这里。‛渔夫同意了。可是他回去以后,仍把这件奇遇报告了太守,太守派人和他一起沿着原路去找,但却怎么也找不着了。从此以后,便再也没有人见过这处桃花源了。
世外桃源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水中捞月
孙悟空想超脱生死轮回,便穿大洲、过大洋到处去寻找。最后拜在菩提祖师门下,每日和师兄弟们学经论道,扫地锄园,不觉过了六、七年。
一日,祖师问悟空:"你想学什么?‛悟空说:‚但凭尊祖教诲。‛
祖师问:‚教你请仙扶鸾、趋吉避凶,如何?‛悟空问:‚可得长生么?‛祖师说:‚不能!‛悟空说:‚不学!不学!‛
祖师问:‚教你看经念佛、朝真降圣,如何?‛悟空问:‚可得长生吗?‛祖师说:‚不能!‛悟空说:‚不学!不学!‛
祖师问:‚教你守谷无为、打坐持斋,如何?‛悟空问:‚可得长生么?‛祖师说:‚不能!‛悟空说:‚不学!不学!‛
祖师问:‚教你采阴补阳、打鼎炼丹,如何?‛悟空问:‚也得长生么?‛祖师说:‚如想长生,却如同‘水中捞月’。‛悟空问:‚怎么叫做‘水中捞月’?‛祖师说:‚月亮在天空中,水中只有月亮的影子,虽然看得见,只是无法去捞,到底只能是空想罢了。‛悟空说:‚也不学!不学!‛
祖师看悟空意志坚定,就把长生不老的方法传给了悟空。
水中捞月: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画蛇添足
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倒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螳臂挡车
春秋时,齐国的国君齐庄公,有一次坐着车子出去打猎,忽见路旁有一只小小的虫子,伸出两条臂膀似的前腿,要想来阻挡前进中的车轮。庄公问驾车的人:‚这是一只什么虫子?‛驾车的人答道:‚这是一只螳螂,它见车子来了,不知赶快退避,却还要来阻挡,真是不自量力!‛庄公笑道:‚好一个出色的勇士,我们别伤害它吧!‛说着,就叫驾车的人车子靠边,让开它,从路旁走过去。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开了。人们都说庄公敬爱勇士。便有好多勇敢的武士,纷纷来投奔他。
螳臂挡车 :螳螂举起前腿想挡住前进的车子。比喻不自量力或抗拒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必然导致失败。
百步穿杨
春秋战国,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练成了一手好箭法。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一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围着观看。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潘虎拉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彩声。潘虎也洋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表示请他指教。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大近、太大了,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上红色作为靶子。接着,他拉开弓,‚嗖‛的一声射去,结果箭链正好贯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潘虎自知没有这样高明的本领,但又不相信养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叶,便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养由基走前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这一来,喝彩声雷动,潘虎也口服心服。就在一片喝彩声中,有个人在养由基身旁冷冷地说:‚喂,有了百步穿扬的本领,才可以教他射箭了!‛ 养由基听此人口气这么大,不禁生气地转过身去问道:‚你准备怎样教我射箭?‛ 那人平静地说:‚我并不是来教你怎样弯弓射箭,而是来提醒你该怎样保持射箭名声的。你是否想过,一旦你力气用尽,只要一箭不中,你那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会受到影响。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应当注意保持名声!‛ 养由基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谢。
百步穿杨: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
东施效颦
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无论举手投足,还是言谈微笑,样样都惹人喜爱。西施稍用淡妆,身着衣服朴素,但是不管走到哪里,都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她实在太美了,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着她。
乡下有一个丑女人,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
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的矫揉造作使她样子更难看了,可用扭捏作态一词形容。结果,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和孩子远远地躲开。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
这个丑女人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
东施效颦: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坏。
朝三暮四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叫狙公,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
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粟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颗栗子,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
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该可以了吧?‛
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的栗子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得在地上翻滚起来。
朝三暮四:用来指玩弄诈术欺骗人,现在多用来比喻反复无常。
一箭双雕
南北朝时,北周有一个智勇双全的人叫长孙晟,具有百发百中的射箭技艺,无人敢与他相比。
北周的国王为了安定北方的少数民族突厥人,决定把一位公主嫁给突厥可汗摄图。为了安全起见,派长孙晟率领一批将士护送公主前往突厥。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了突厥。摄图大摆酒宴,宴请长孙晟。酒过三巡,按照突厥人的习惯要比武助兴。突厥王命人拿来一张硬弓,要长孙晟射百步以外的铜钱。只听得‚格勒勒‛—声,硬弓被拉成弯月,一枝利箭‚嗖‛地一声射进了铜钱的小方孔。‚好!‛大家齐声喝彩。
从此摄图对长孙晟非常敬重,留他在突厥住了一年,并经常让他陪着自己一块儿去打猎。有一次,他俩正在打猎,摄图猛抬起头,看见天空中有两只大雕在争夺一块肉。他忙送给长孙晟两枝箭说:‚能把这两只射下来吗?‛‚一枝箭就够了!‛长孙晟边说边接过箭,策马驰去。他搭上箭,拉开弓,对准两只打得难分难解的大雕。‚嗖‛的一声,两只大雕便串在一起掉落下了。
一箭双雕:雕,一种凶猛的大鸟。发一枝箭就射中两只大鸟,原形容箭术高超。现在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老马识途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xí)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老马识途: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杀鸡儆(jǐng)猴
从前,一个耍猴人买了一只不听话的猴子。耍猴人十分生气,就到市场买来一只公鸡,对它不断敲锣(luó)打鼓。公鸡吓呆了,耍猴人乘机拿刀杀了公鸡,坐在一旁的猴子也吓坏了。从此,只要艺人说什么或敲锣打鼓,猴子就会毫不含糊地执行耍猴人的指令。
杀鸡儆猴: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chéng)罚(fǎ)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自相矛盾
古时候,矛和盾都是作战用的武器。矛用来刺杀敌人,盾则用来保护身体,以免被对方的矛刺中。传说很久以前,楚国有个卖兵器的人,在市场上卖矛和盾。为了让人家愿意买他的货,他先举起盾向人们夸口道:‚你们看,我的盾是世上最坚固的盾,任何锋利的东西都不能刺穿它。‛接着又举起他的矛,向人吹嘘说:‚你们再看看我的矛,它锋利无比,无坚不摧,无论多么坚硬的盾,都挡不住它,一刺就穿!‛围观的人听了他的话都觉得很好笑,人群中有人问道:‚依你的说法,你的矛无论怎样坚硬的盾都能刺穿,而你的盾又是无论多么锋利的矛也不能把它刺穿。那就拿你的矛来刺你的盾吧,看看结果怎么样?‛
卖兵器的人听了张口结舌,无从回答,只好拿着矛和盾走了。
自相矛盾:现在人们用它来比喻做事、说话前后自相抵触。
此地无银三百两
从前有个人叫张三,喜欢自作聪明。他积攒(zǎn)了三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但是他也很苦恼(nǎo),怕这么多钱被别人偷走,不知道存(cún)放在哪里才安全。带在身上吧,很不方便,容易让小偷察觉;放在抽屉里吧,觉得不妥(tuǒ)当,也容易被小偷偷去,反正放在哪里都不方便。他捧着银子,冥(míng)思苦想了半天,想来想去,最后终于想出了自认为最好的方法。张三趁黑夜,在自家房后的墙角下挖了一个坑,悄悄把银子埋在里面。埋好后,他还是不放心,害怕别人怀疑这里埋了银子。他又想了想,终于又想出 了一个办法。他回到屋里,在一张白纸上写上‚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然后,他出去把纸贴在坑边的墙上。他感到这样是很安全的了,便回屋睡觉了。张三一整天心神不定的样子,早已经被邻居王二注意到了,晚上又听到 屋外有挖坑的声音,感到十分奇怪。就在张三回屋睡觉时,王二去了屋后,借着月光,看到墙角上贴着纸条,写着‚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王二一切都明白了。他轻手轻脚地把银子挖出来后,再把坑填好。王二回到自己的家里,见到眼前的白花花的银子,高兴极了,但又害怕了起来。他想:如果明天张三发现银子丢了,怀疑是我怎么办?于是,他也灵机一动,自作聪明,拿起笔,在纸上写了‚隔壁王二不曾偷‛七个大字,也贴在坑边的墙角上。张三第二天早上起来,到屋后去看银子,银子不见了,一见纸条,才恍然大悟。
此地无银三百两:本来的意思是这个地方没有三百两银子。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由于做事愚蠢,想隐瞒的事情反而被彻(chè)底暴露。
骑驴找驴
从前有个叫王三的人,想做生意挣大钱。他拿了一笔钱,高高兴兴地来到了集市上。
王三心想:这些小毛驴看上去不错。不如买几头回去。他就问老板:‚ 老板,我想买几头驴回家去卖,能不能赚钱啊?‛老板回答:‚当然能赚钱啦!赚不到钱,你再回来找我!‛
王三听老板这么一说,就痛痛快快地买下了五头小毛驴。王三骑上小毛驴,乐颠颠地往家走。
他一边走一边想:我回家把驴卖了,赚到了钱,家里人都得佩服我。他一边走一边寻思着:这五头驴能赚……啊?一、二、三、四。怎么只剩下四头驴了?!
他连忙又数了一遍:‚一、二、三、四、五。哎?奇怪了!没少啊!是五头驴。刚才我眼花了 明明是一、二、三、四……啊?怎么又少了一头驴?!‛
他急忙又数了一遍:‚一、二、三、四、五。奇怪,是五头啊!哦……只要我骑上驴就会少一头!‛
最后,他想了一下说:‚嗯,算了,我不骑驴了。这样就不会少了!‛
骑驴找驴:骑着驴去找别的驴。原比喻一面占着一个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称心的工作。现在多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这里,还到处去找。
空中楼阁
在很久以前,山村里有一位财主。他非常富有,但生性愚钝,尽做傻事,所以常遭到村人的嘲笑。
有一天,傻财主到邻村的一位财主家作客。他看到一幢三层楼高的新屋,宽敞明亮,高大壮丽,心里非常羡慕,心想:我也有钱,而且并不比他的少。他有这样一幢楼,而我没有,这像什么话呢?一回到家,他马上派人把工匠找来,问道:‚邻村新造的那幢楼,你们知道是谁造的吗?‛
工匠们回答道:‚知道,那幢楼是我们几个造的。‛
傻财主一听,非常高兴,说:‚好极了,你们照样子再给我盖一次。记住要三层楼的房子,要和那幢一模一样。‛
工匠们一边答应,心里一边嘀咕;不知这次他又会做出什么傻事来。可是不管怎样,还得照吩咐去做,大家便各自忙开了。
一天,财主来到工地,东瞅瞅,西瞧瞧,心里十分纳闷,便问正在打地基的工匠:‚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造一幢三层楼高的屋子呀,是照您吩咐干的。‛
‚不对,不对。我要你们造的是那第三层楼的屋子。我只要最上面的那层,下面那二层我不要,快拆掉。先造最上面的那层。‛
工匠们听后哈哈大笑,说:‚只要最上面那层,我们不会造,你自己造吧!‛
工匠们走了,傻财主望着房基发愣。他不知道,只要最上面一层,不要下面两层,那是再高明的工匠也造不出来的。
空中楼阁:指建造在半空中的楼阁。个别时候比喻崇高的人格;旷达的胸襟。一般比喻虚构的事物。现多用来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及空想。
黔驴技穷
很久以前,在中国贵州没有驴子这种动物,大家都不知道驴子长什么样子。有一天,有一个人从别的地方运了一头驴子到贵州,他把驴子放在山脚下。山里的老虎远远看到驴子在叫,心想:这是哪来的怪物呀!看它的样子好像很厉害,我还是离他远一点比较安全!过了一段时间,老虎看到驴子每天就是走来走去,偶尔叫几声!老虎心里又想:这个家伙个子是很大,不晓得会些什么,我来试试它!老虎就偷偷地走到驴子身边,故意碰了驴子一下。驴子被碰了以后非常生气:‚你干嘛碰我呀!‛说完就举起脚来踢老虎,一次、二次、三次,每次都没踢中。老虎这才发现:‚这个驴子只会用脚踢人,根本没什么本事嘛!‛于是,老虎就张大嘴要把驴子吃掉,驴子吓得大叫:‚你不要靠过来喔!我会踢人喔!‛老虎大笑说:‚你会的不过就是踢人,我还会吃人呢!‛老虎说完就把驴子给吃到肚子里去了!后来,大家就把这只贵州的驴子被老虎吃掉的事变成‚黔驴之技‛这句成语。另外,也有人把这句成语说成‚黔驴技穷‛。
黔驴技穷:比喻人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
返老还童
相传,刘安自年青时代起,就喜好求仙之道。封淮南王以后,更是潜心钻研,四处派人打听却老之术,访寻长生不老之药。有一天,忽然有八位白发银须的老汉求见,说是他们有却老之法术,并愿把长生不老之药献给淮南王。刘安一听,知是仙人求见,真是大喜过望,急忙开门迎见,但一见那八个老翁,却不禁哑然失笑。原来八个老汉一个个白发银须,虽然精神矍铄,但毕竟是老了呀!哪会有什么防老之术呢?
‚你们自己都那样老了,我又怎么可以相信,你们有防老之法术呢?这分明是骗人!‛说完,叫守门人把他们撵走。
八个老汉互相望了一眼,哈哈笑道:‚淮南王嫌我们年老吗?好吧!那么,再让他仔细地看看我们吧!‛
说着,八个老翁一眨眼工夫,忽然全变成儿童了。已经年老的人,一下子回复到了儿童时期,这是全然不可能的,所以这仅仅是传说故事而已。
课外活动作文二年级 篇9
今天和妈妈去少年宫报了一个读写班。心里有点不高兴,后来想起来就开心了。我妈让我去少年宫上写作课,我不想去。在一个好的星期天休息变得不可能了,所以我不得不学习。但是我去少年宫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在那里学习各种专业的孩子。
有的学钢琴,有的学奥数,有的学画画,有的学我喜欢的拳击。今天去了,正好看到好消息,学写作的小朋友得奖了。我妈对我说:“希望一帆能像他们一样得奖,在喜讯里写上梁一帆的名字。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孩子们。你要比别人更努力才能得到大家的表扬!看,大家都在跟你学,你能行的!加油!妈妈相信你是最好的。”…这里是正文结尾
【二年级读课外书的好处】推荐阅读:
二年级课外阅读教案09-13
二年级课外阅读计划11-04
二年级学生课外词语摘选07-02
二年级课外阅读练习题10-14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外辅导计划12-05
二年级七班课外阅读计划11-06
如何有效指导二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05-09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07-31
关于读课外书的益处09-05
适合低年级小学生看的课外书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