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篇章读书心得

2024-09-17

读经典篇章读书心得(共12篇)

读经典篇章读书心得 篇1

4月23日是第_个“世界读书日”,节日的初衷就是为了呼吁更多人去读书,爱读书,好读书,要求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鼓励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发现读书的乐趣。20__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是继20__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后,再次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

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娱乐的多样化和通讯工具的便捷化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转变为电子阅读,纸质书籍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在全民读书日到来之际,我们呼吁越来越多的市民拾起书籍,静下心来,在知识的海洋遨游。

读书日的由来

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加泰罗尼亚的大众节日“圣乔治节”。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赠了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每到这一天,女士们就赠送丈夫或男友一本书,男人们则回赠一枝玫瑰。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阅读、出版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读经典篇章读书心得 篇2

卡尔维诺以《帕斯捷尔纳克与革命》为题, 写了阅读《日瓦戈医生》之后的笔记。他以他的眼界、凭他的阅读对文本做了批评。这批评本身成为研读作品不可不读的文章。我将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认知谈谈卡尔维诺评价《日瓦戈医生》的成与败。

一、关于历史书写

小说主人公尤里·安德烈耶维奇是莫斯科的一名医科大学生。他的一生坎坷曲折, 经历多次战争和革命。“不能使用的卫生间, 卫生间旁边只有一扇窗户的房间和歪斜的厨房, 一条快坍塌的过道, 还有一条下陷的黑通道。尤里·安德烈耶维奇搬到这儿来之后便放弃了行医, 变成一个邋遢的人, 不再同熟人见面, 过起穷苦的日子。” (1) 这是日瓦戈后来回到莫斯科生活的写照。小说就是以他的一生为线索, 通过他的坎坷经历, 他和小说中众多人物的交往和对话, 他的创作、信件、独白、思考, 从一批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的视角, 勾勒出当时历史的风云变化。“作品着重表现的不是历史真实本身, 而是人物关于这些历史事件的预感、反应、评说和联想。” (2)

卡尔维诺在评介这部小说时说到, “我试图以这种方式, 表达一个关注书中同样一些问题并欣赏书中对生活的直接表现但无法认同书中基本主题———历史超越人性———的人, 在阅读这本书 (或者说与这本书争辩) 时, 心中引起的感情、问题和异议。我的观点与书中的基本主题截然不同, 我总是在文学中和思想性中寻找恰恰相反的东西:人积极地参与历史。”关于这部长篇小说的历史书写与人性、二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我存有与卡尔维诺不尽相同的看法。卡将小说的基本主题定为“历史超越人性”当然是合理的, 这超越并不是消灭抑或是毁灭。卡尔维诺认为在帕斯捷尔纳克看来, 历史是神圣的, 是一种庄严的存在, 超越人, 哪怕在悲剧性之中也是高洁的。

但卡尔维诺“人积极地参与历史”的观点, 我不认同。人参与历史是合理的, 但若历史是被一群疯狂而盲目的人推动, 那这时人类的积极参与就会极其可怕。“发疯似的东奔西跑是所有人的命运, 这是时代的精神。”“人比狼更凶狠。行路人一见行路人就躲;两人相遇, 一个杀死另一个, 为了自己不被对方杀死。还出现了个别人吃人的现象。人类文明的法则失灵了。兽性发作。又梦见了史前的穴居时代。” (3) 这就是真实发生在俄国大地上的历史事实, 这是无法逃避的现实的人性。在这样的历史、革命的现实中, 日瓦戈医生清楚地知道自己无能为力, 他无法也不可能积极地参与到历史中, 他是被拖着往前走。“他十分清楚, 在未来这个怪异的庞然大物面前, 自己是个侏儒, 心怀恐惧, 然而又喜爱这个未来, 暗暗地为它自豪, 同时又像告别那样, 最后一次用深受鼓舞的热切的眼光凝视着天上的浮云和成排的树木, 看着街上的行人, 以及这座在不幸中蹒跚的俄国城市。他做好牺牲自己的准备, 为的是让一切都好起来, 但是无论什么都无能为力。” (4) 他以他诗人的敏感和气质对历史作出反应和猜想。“他的诗写的不是复活, 也不是收殓入棺, 而是在这两者之间流过的时光”, 尤里在这生与死之间用诗作来记录流逝的时光, 历史在自己生命中留下的深刻的烙印。这或许就是卡尔维诺得出的帕斯捷尔纳克的两个看法之一, 即是对人的所作所为隐含不信任, 包括人建构自己的能力、人对自然和社会的刻意改造。当然这种不信任并不是否定历史中的人性, 而是在面对集体意识时能有知识分子清醒和独立的气质, 以这样的独立和清醒更加关注何为历史, 关注人性、个性, 更具人道主义。在小说中, 日瓦戈医生并没有向任何一种体制靠拢, 他有着知识分子的敏感和良心。帕斯捷尔纳克关注历史中的人性、个体。“文学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在于能在对人的精神层面的把握中深刻地洞察时代的本质精神内涵。” (5)

帕斯捷尔纳克对个体生活和个性独立的关注, 使《日瓦戈医生》表征出一种疏离“宏大历史”的意向。“这种对历史与现实的超越了普通政治层面的思考, 这种克服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政治功利主义情绪, 以人类最广泛的永恒的、共同的情感为旨归的批判与超越意识, 是文学经典的重要特质。” (6)

帕斯捷尔纳克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人物, 他关注这些人物对历史和革命的反应、他们人生的苦痛与挣扎。他的关注不是一个集体的“人民”的人性, 而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在历史中的个性。主人公日瓦戈从小浸泡在知识分子的文化氛围中, 他是医生, 他是诗人。他的一生充满了苦痛与挣扎。他爱妻子东尼娅, 但拉拉对他的吸引是他无法抵挡的。拉拉是他的女神, 她有着不可思议的美丽, 有着崇高的羞怯和诗意的灵魂。小说中东尼娅的一番话道出了她与拉拉极端的区别———“我诞生于人世就是为了使生活变得单纯并寻找正确的出路, 而她却要使它变得复杂, 把人引入歧途”。 (7) 东尼娅、拉拉这两位迥异的女人使尤里的生命和挣扎变得愈发真实, 也使尤里的形象立体、全面。当然, 在面对革命、战争这些历史真实时, 他的独立与思考和当时的“宏大历史”是矛盾的, 这使他的处境处处充满了张力。

除了尤里之外, 小说中还有很多人物处于当时的历史之中, 作出了不同的反应、评说, 人生也因此有了不同。安季波夫是小说中一个特别的人物, 他的一生是矛盾的。他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动物”, 他即是“纯洁的体现”, 又是一个被时代和政治异化了的工具;他虽然铁石心肠, 但仍有“一星半点不朽的东西”。他离开拉拉参加的战争的动机也很微妙。其实, 帕斯捷尔纳克的“历史”与卡尔维诺的“历史”或许是不同的历史。

二、关于革命

卡尔维诺在文章中说到“革命是帕斯捷尔纳克基本诗学神话的重要时刻:自然与历史融为一体。在这个意义上, 小说的核心———小说在风格和思想上达到的高峰———应是第五章, 也即1917年在到处是穷街陋巷的医院小城梅留泽耶夫的那些革命的日子……在梅留泽耶夫, 我们看到日瓦戈享受着一段快乐时光, 交织着革命生活的热情和他与拉拉在一起 (仍只是暗示) 的诗情画意。”不知卡尔维诺如何定义这里的“自然”一词, 自然与历史融为一体, 接下去又谈到尤里在小城梅留泽耶夫充满革命热情、与拉拉在一起诗情画意的生活。可见, 卡的“自然与历史融为一体”即是人与历史融为一体, 对革命充满热情、积极参与革命、历史的过程。

卡尔维诺的看法是有道理的。在第五章尤里向拉拉的告白中谈到, “革命违反着意志奔腾而出, 仿佛是一股被阻滞得过长的空气。每个人和每件事物都苏醒了, 获得了再生, 一切都发生了转化、转变。也许可以说, 每一个人都经历了两种革命, 一种是自身的, 另一种是共同的。我觉得, 社会主义宛如一片海洋, 所有个人的、单独的革命应该像无数溪流一样汇聚其中, 这就是生活的海洋, 自存自在的海洋。我所说的生活的海洋, 指的是那种值得用绘画表现的生活, 是经过创造而丰富起来的充满智慧的生活。”此时的日瓦戈对革命充满了期待、向往、希望。生命自如。可是日瓦戈所认为的革命与现实的革命是有区别的, 他认为革命有两种, 自身的和共同的, 所有个人的、单独的革命汇聚到自存自在的社会主义的海洋之中。现实的革命是强调集体意识, 不讲求个性的。

尤里深受曾做过神甫的舅舅的影响, 又在知识分子的文化氛围中成长, 他身上有博爱、有独立、诗意、责任等很多品质, 这就决定他在面对各种处境中的反应。不管外界环境如何, 他力求在工作中尽职, 对家庭忠诚, 以基督式的怜悯关爱人们。在他的札记中, 他们全家迁到瓦雷金诺后, 尤里的同样充满热情的生活。“从清晨到黄昏, 为在自己和全家工作, 盖屋顶, 为了养活他们去耕种土地, 像鲁滨逊一样, 模仿创造宇宙的上帝, 跟随着生养自己的母亲, 使自己一次又一次地得到新生, 创造自己的世界。” (8) 由此可见, 日瓦戈对生活的热情并不是来自外在的革命。这种热情是由内向外散发出的力量, 在革命给个体生存和表达空间的时候, 这种力量就足以支撑尤里对生活的热情。另外, 除了尤里自身的特质, 梅留泽耶夫和拉拉的相遇也是他如此有激情的原因之一。这是外在解释。

另外在第五章一开始就交代了尤里、加利乌林和安季波娃在小城的生活, 其中提到“然而他们始终萦萦于怀的, 就是尽快摆脱这种把戏, 赶回家园从事各自长远的事业。” (9) 这也看到他们内心还是渴望摆脱这种革命带来的生活。在第五章结尾, 尤里在返回莫斯科的列车上, 他在卧铺上辗转反侧, 所思考的“是关于越来越广泛地席卷整个俄国的信息, 是关于革命及其面临的不详而艰难的时刻, 关于这场革命可能取得的伟大结局”。尤里作为知识分子, 仍在保持自己清醒、独立的思考和认识。在即将到达莫斯科前, 尤里的心情是复杂的, “三年间的各种变化, 失去音讯和各处转移, 战争, 革命, 脑震荡, 枪击, 种种死亡和毁灭的场面, 被炸毁的桥梁, 破坏后的瓦砾和大火———所有这一切都化为毫无内容的巨大空虚”。他渴望回到家、回到亲人面前, 重新生存, 他认为这是这是探险者的追求, 也是艺术的真谛。

与卡尔维诺认为小说的核心是第五章不同的是, 我更倾向于文本中的十三章。整本小说就像一个难产的妇人, 到十三章是痛苦与欣悦的高潮, 尤里与拉拉彼此经过艰难生活之后重逢的惊喜让人同主人公一样觉得无比珍贵、激动, 他们对革命与战争的认识也更加深刻, 起初对革命短暂的认同感消失了。拉拉在和尤里谈她和安季波夫的生活时, 提到了她对战争、革命的看法, 以及对人们命运的无法抗拒的影响。“我还是没回答你, 为什么我们的幸福遭到破坏。我后来完全明白了。我讲给你听吧。这不只是我们俩的故事。这将是很多人的命运。”

“那时谎言降临到俄国土地上。主要的灾难, 未来罪恶的根源, 是丧失了对个人见解价值的信念。人们想象, 听从道德感觉启示的时候过去了, 现在应当随声附和, 按照那些陌生的、强加给所有人的概念去生活。兴起了辞藻的统治, 先是君主的, 后是革命的。” (10)

三、关于无产阶级人物

卡尔维诺在评论中认为“帕斯捷尔纳克的支持和同情仅限于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的世界 (就连身为工人之子的帕沙·安季波夫, 也是读书人, 是一个知识分子) , 其他人都是小角色, 他们的存在只是为了充数而已”。

笔者认为卡尔维诺的这点评价是有失偏颇的。小说的中心人物是知识分子, 这点确切无疑, 帕斯捷尔纳克以知识分子的眼光来书写人们对历史真实的预感、反应、评说和联想。但这并不意味其他人都是小角色, 是为了充数。帕斯捷尔纳克在作品中的思考是关于人的生存、自由、真理、历史的思考, 是普遍性的, 不仅关乎知识分子, 也是关乎每一个在生存在大地上的人。“这种以个性的、自主性的对当时的集体意识的批判性思考, 这种从哲学上对社会历史变迁的透视, 正是知识分子以其独立的理性精神审视世界的可贵方式。” (11)

卡在评价中还说到, “《日瓦戈医生》一个重复出现的主题是无产阶级的反意识形态性质及其立场的含糊:各种各样的传统道德和偏见与无产阶级所无法充分理解的历史力量融合在一起。……随着内战的步伐加快, 这种粗鲁的无产阶级的声音亦愈变愈响, 最后只剩下一个名字:野蛮”。或者说, 帕斯捷尔纳克只是将历史的某些状况写进了小说, 不能说他蓄意如此塑造, 他也没有以一种高傲的知识分子的态度来贬低无产阶级人物, 只能说他在作品中对历史的某些状况作了自己的反思。

文本呈现在每一个批评者面前, 批评者自有一番论说。卡尔维诺做出他对《日瓦戈医生》的评价, 笔者是对评价的评价, 在与卡尔维诺的对话中对《日瓦戈医生》中的历史书写、革命、无产阶级人物给出自己的看法。

参考文献

[1]鲍·帕斯捷尔纳克.蓝英年, 张秉衡译.日瓦戈医生.桂林:漓江出版社, 1997, 第1版.

[2]伊塔洛·卡尔维诺, 黄灿然, 李桂蜜译.为什么读经典.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6, 8, 第1版.

[3]齐宏伟.一生必读的关于信仰与人生的30部经典.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8, 1, 第1版.

[4]汪介之.《日瓦戈医生》的历史书写和叙事艺术.当代外国文学, 2010 (4) .

[5]汪介之.关于《日瓦戈医生》的一种跨文化诠释——论艾娃·汤普逊对作品的误读.当代外国文学, 2012 (1) .

读诗读书读经典 篇3

读 诗

古诗,韵律极美。“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是爱国诗人屈原对橘树的绝唱;“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是作者对一代巾帼英雄花木兰的赞颂……吟诵这样的诗句,不只诗中的故事感人肺腑,更令我爱不释手的是它们的语言韵味。还记得我喜欢的第一首诗《再别康桥》,“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使我一个十岁的小姑娘惊叹徐志摩语言之妙。这些表意丰富含蓄蕴藉的诗句总令我沉溺其中。读诗,培养语感。

读 书

《傅雷家书》的苦心孤诣,也教会了我处世的哲理;《红楼梦》中,大观园的繁华到最后的败落,发人深省;《平凡的世界》则是近段时间对我启迪最大的一本书。书中描绘勤劳肯干的孙少安,追求更高理想的孙少平,高干子女要自己闯出一片天地的田晓霞,每个故事都能感动我。同时,那个时代淳朴的民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又激励了我。读书,启人心智。

读经典

刚上小学,爸爸就把我抱在怀里共读《论语》,以至于我从小就熟背“学而时习之”;《三字经》,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现在常常拿出来一品,每次都有新的收获;五年级背的《弟子规》,每序每节的道理都不容小觑。从小熟读的经典,长大才会有意细细品味。读经典,令人言行慎独。

斟一杯月光,读诗赋,可陶冶情操;撷一段烛光,读书籍,启人心智;采一缕墨香,读经典,慎人言行。读诗、读书、读经典,伴我一生。

读书读经典的话题演讲稿700字 篇4

在二十一新世纪,祖国将希望寄托于新一代学生的身上,希望我们能传承美德,学以致用,将中华文明发扬光大。

自古以来,国学就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一点,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希望,身上也继承者将“国学”发扬光大和传承下去的重大任务。当然,要想继承“国学”,就一定要先从做人开始,奠定基础,那么,如何才能做一个品德良好,节操高尚的人呢?首先,待人要诚实,不能对人有欺瞒,欺骗的行为;其次,要心怀天下,怜悯苍生,平等待人,不见利忘义,有同情心;再次,要有一颗乐于助人、宽容善良的心。最后,要勤学好问,勇于攀登,将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牢记于心。能够做到以上四点,相信一定可以将中华文明发扬光大。

为施行在山东视察工作时提到的要求,山东省各市区正努力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本市区也十分重视中华文明精神的弘扬行为,教师常常为学生讲述中华从古至今的名人名传以及各种经典文明故事,其内容丰富多彩,充实有趣,学生们在娱乐的同时,也更好地学习到了中华文明传统美德,并将它传扬下去。

我是青岛市的一名小学生,平时,在学校中,老师也经常为我们讲述许多出色的经典故事和寓言故事,每一次我都听得格外认真,并且都深深的记在了脑海里,在听故事的时候,我还记住了许多蕴含深刻意义的谚语,而且,我还做了一件最让我值得骄傲的事情!

记得那是一次冬天,快临近期末考试了,我到一位同学家送作业,我刚刚交作业交给他,没想到,他随手将作业一扔,飞快地坐在电脑桌前,入迷地打着游戏,看着他这样沉迷于网络,我又气又急,突然,我想到了平时老师教给我们的一条谚语,我耐心地对他说:“你这样沉迷于网络,是很不好的行为,老师曾经教过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你不能再这样虚度光阴了,快写作业吧!”没想到,他心不在焉地对我说:“作业是得写,我先打一会游戏再说!”我看他这样执迷不悟,便说:“你口上是这么说,但是电子产品是一种无形的,一玩起来就没有时间概念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你如果现在不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等你老了,会后悔的!”听了我的劝说,他羞愧地低下了头,认认真真的写起作业来,而且以后的上网时间也减少了很多!

大家看,几条谚语就能唤醒一个人的上进心,就能让一个人改邪归正,中华的传统文化真是一种神奇的“丹药”!

《朝读经典》心得800字 篇5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收获到“亡羊补牢,未为迟也。”这个典故。并理解了这个典故的意思,我还在实际学习中体会到如何做到“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但仍然要上网课学习,但我趁父母忙的时候玩起来,有些课落下了,我也不想补救,谁知,有一天上午老师在群里说:“同学们,明天要考试了,大家在家里要认真复习。”这天,我慢吞吞地把作业做完了。于是,我拿出语文书准备复习,心想:唉!复习还有什么用,我都请了几天的病假,怎么也考不到第一。老师说过:“要在全组考第一才能当上语文组长。”反正当不了语文组长,还不如看看电视,轻松一下!我拿着作业找妈妈签字,妈妈问:“你这么快就复习完了,明天能考第一吗?”我跟妈妈说了原由,妈妈亲密地摸着我的头说:“你不复习,不努力,不去试一试,不认真学习,怎么能证明自已不行呢?更何况你如果有不会的,还可以打电话问老师呢!或者,问问优秀的同学。如果现在放弃了,不是一点机会也没有了吗?语文组长可是你这段时间梦寐以求的啊!听妈妈一说,我赶忙跑进了房间,认真地复习起课本里的知识。经过我认真地复习,我胸有成竹地参加考试,等考试结果出来了,我打了95分,在班里占第一名,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语文组长,这真是:“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事到临头,只要及时想法去弥补,都来得及。

在一个星期日的晚上,父母都不在家,我开始拿出书本准备做作业。可是又想:时间还早,不是还有明天吗?留着明天做吧,今晚的电视节目很精彩。看电视多舒服啊!当我打开电视看得津津有味时,脑子里忽然想起了《朝读经典》中的“《今日歌》”:今日的事要今日做,不能拖到明天,因为明天还有明天的事。于是,我赶紧关掉电视,回房间做作业去了,从读诗中我感受到时间的宝贵。

读经典篇章读书心得 篇6

刘方谦

老师们,我曾读过的一篇文章介绍说:大陆学者和台湾学者在一起交流时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人家对《论语》《孟子》等国学名著能倒背如流,发表见解引经据典、观点新颖,很有品位。我们平时不敢与有学问者对话,正因为读书较少,底气不足、根基不稳。所以我们要倡导读书,我提出了要“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学习成为习惯”,这不是一件小事。说它小,有人说不就是读书吗?学生到校不是来读书的吗?试问:一学期读一本教科书也叫读书吗?我们小时候对于读书那简直就是闹饥荒,仅仅有的就是几本连环画罢了。现在书多了,但孩子们基本不读书了,我们学校的孩子除外,据我了解,你们是读了很多书的。但还有很多孩子上网、看电视、做作业已经占用他们几乎是全部的时间。现在的大人也很少读书,社会的浮躁,功利主义思想泛滥,谁还有闲情逸致去品茶读书呢?要知道这是非常危险的。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潜力、没有希望的。大家知道犹太这个民族吧?犹太人是世界上智力成就最高的民族。如:获诺贝尔奖的人数到2001年已达129人,其获奖总量占15.47%,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依德他们都是犹太人。这与他们这个民族重视教育和读书有关,他们年人均阅读64本书。据说,犹太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蜂蜜涂在书本上,然后让小孩子翻书,孩子闻到书是香的,一不小心把手指放到嘴里,还知道书是甜的,从此就知道了读书也是很美好的。2002年的有关统计表明,在美国前400名富豪里,犹太人占了25名,在前40人中,占了34%。酷爱读书,使犹太人成为一个优质的民族。

俄罗斯更是世界上公认的“读书民族”。在俄罗斯地铁车厢里,大部分乘客都捧着书,车厢简直就是一个公共阅览室。据说走进俄罗斯农家与教授之家,你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因为他们的书架上都摆放着《托尔斯泰全集》、《普希金全集》,甚至还有《莎士比亚全集》,他们没有人没读过《叶甫盖尼〃奥涅金》,也没有人没读过《战争与和平》。扪心自问,我们国人又读过哪些经典,哪些名著呢?年人均购买几本书,又读过几本书呢?记得克林顿早在1998年10月就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规定“美国儿童每天必须有1个小时在阅览室里度过”。现在,美国社会的阅读风气也令人刮目相看了。

记得台湾学者王财贵说过,人在13岁以前是记忆力的黄金阶段,这个时候你让你们来读背“四书五经”,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就像记广告词一样,长大后,他会结合自身经历解读这些经典,终生受用。同样,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7—11岁要教孩子能管理自己,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若这个阶段没学会,以后再教育就难了。

从小让孩子爱读书,读他们喜欢的书,读现代儿童文学名著,读《草房子》、《城南旧事》、读《芝麻开门》、《青铜葵花》、读《我要做好孩子》、《山羊不吃天堂草》,他们一定爱不释手、乐此不疲。还要让他们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读到人生中最经典的书,读到比你们同龄人多几倍、十几倍的书,成为一个有修养、有品质、有智慧的人,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教师教育心得:多读经典吧! 篇7

伴随着新奇与兴奋,三年级组的老师在微机室进行了电子阅卷培训,大概是因为对新鲜事物都有着一定的好奇与强烈想要探索的欲望,一群老师摩拳擦掌激动地坐在微机室,按照培训的流程一步一步的进行着。历经了一天一夜的判卷后,终于打完了这场无声的判卷大战。

办公室里的老师似乎用尽了全身的经历,而最初的新鲜与兴奋也不再有。此次网上阅卷给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累,比传统判卷还要累。此次判卷过后,年级组针对电子阅卷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首先,网上阅卷,只是在网上进行浏览时会有一些痕迹,孩子们的书面试卷上并没有任何标记,孩子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试卷上哪个题是对哪个题是错。三年级的孩子还没有成熟的思想和自我批评与评价的能力。并且他们在看到空白未批改的卷子时会产生一种失落感。若再次进行书面阅卷的话可能会耽误教学进度。

其次,客观题答案明确,标准统一,而主观题则不然,还是需要人工来改,若采用多人改一题,老师的负担会比较重,若单人改单题就难免会出现失误。传统的改卷试卷发下去,学生会自己发现问题,而网上阅卷,学生则看不到单题的分数,这种失误就很难被发现。

网上阅卷有利有弊,针对小学阶段来说,以上出现的问题也并不是不能解决,只是需要学校加大投入。可以针对阅卷情况制作分数分析表格,是学生和教师能够更加清晰的查漏补缺。

朝读经典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

2.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4.诵中感悟,感受经典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诵读内容为六部分:

1、中华源

2、九州同

3、人文兴

4、立诚信

5、谨守时

6、恕之道

三、教学时间:

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朝读经典20分钟。

四、课程计划:

1.每周的朝读经典课及每天的晨间诵读时间进行诵读指导。2.每天语文课上用1-3分钟进行复习巩固。3.学生课外复习背诵。

五、教学策略:

1.教师范读为主,辅以讲解部分知识点。2.学生反复朗读为主,要求背诵积累。

3、检查落实

(1)开辟“古文诵读园地”评出每月的诵读明星。(2)每月统计学生的背诵进度。(3)集体展示,评选班级明星。六、三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一)必读书目

1、《语文经典读本》

2、《爱的教育》

3、《稻草人》

4、《宝葫芦的秘密》

(二)选读书目

1、杨红樱系列

2、《周恩来》

3、《雷锋的故事》

4、《岳飞传》

5、《小学生十万个问不倒》

6、《中国节日故事》

7、《中华美德故事》

1、始祖神话

一、作者简介

应劭(约153-196年),东汉学者,字仲瑗,汝南郡南顿县(今河南项城市南顿镇)人。父名奉,桓帝时(147-167年)名臣,官至司隶校尉。劭少年时专心好学,博览多闻。平生著作11种、136卷,现存《汉官仪》、《风俗通义》等。《风俗通义》存有大量泰山史料,如《封泰山禅梁父》篇记述泰山封禅轶事,《五岳》篇详载了岱庙,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辑入《后汉书·祭祀志》,为应劭所引用的马第伯《封禅仪记》是中国最早的游记文学作品之一。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

抟tuán:把东西揉成球形。

全文大意是:据民间传说,开天辟地时,大地上还没有人类,女娲用手抟了黄土创造了人类。

三、赏析

《女娲造人》是一篇创世神话,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

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一天当中能变化七十次,能抟土造人、洒泥成人,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同时,女娲的行为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女娲完全是在一种极自然的、无意识的状态下萌发了造人的念头。带有原始洪荒时代的稚拙与朴素,读者通过字里行间,仿佛看到女娲本身就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孩子。

四、熟读成诵。

2、华夏之号

一、作者简介

孔颖达(574年-648年10月10日),字冲远(一作沖远、仲达、沖澹),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市)人。孔安之子,孔子三十二代孙。唐朝经学家。孔颖达八岁就学,曾从刘焯问学,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隋大业初,选为“明经”,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隋末大乱,避地虎牢(今河南省荥阳汜水镇西北)。入唐,任国子监祭酒。曾奉唐太宗命编纂《五经正义》,融合南北经学家的见解,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卒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终年75岁。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

服章:泛指服饰、衣冠。谓:称呼。

全文大意: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华”意为“荣”,“夏”意为“中国之人”,即中原之人。春秋以后,又称诸夏。

衣必精美,物必丰盛,人必礼学,国必利益,君臣必称吾国吾民,此才能是真正的华夏啊!

三、赏析

这是“华夏”一词的一种说法来源

华,服章之美为之华!汉族的民族服饰在世界上最为美丽,华美,几千年以来被万邦推崇~ 夏者,家继礼法圣贤之学,国从利益相承之出,家有千年源流圣贤传,而国家继吾国吾民之利益而世代传承,这也是真真正正的夏章。

古人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

四、熟读成诵。

3.华夏民族

一、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

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1]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诸:众,各个。错:交错。交通:交往。渐:慢慢地。

三、赏析

中华民族的形成非一族所成,从古至今,远古时期的部落交错者,互相来往,排除各自之间关于习俗,语言,文化等等方面的差异,而是趋向于走向同一文化认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走向融合,形成了统一民族。我们后世人称呼为诸夏民族.四、熟读成诵。

4.泱泱中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知识新授

1、原文试读。

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

2、注释讲解。

3、文章意思。

中华,就是指中国。既然亲身接收了王道教化,自然就是中华儿女了,穿衣戴帽有威仪,风俗讲究孝悌,立身处世追求礼和义,所以称之为中华。

4、文章内涵。三.知识拓展。四.指导背诵。

5.中国历史朝代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知识新授。

1、原文。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2.注释讲解。

3、文意。4.知识拓展

三、知道背诵。

6、九州起源

一、作者简介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文字简炼,对仗工整,易诵易学、易懂易记。全书内容包罗广泛,诸如天文地理、人情世故、婚姻家庭、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制作技艺、鸟兽花木、神话传说等等,无所不包,几乎囊括了过去人们日常生活中较常用的知识与词汇,象一部微型百科辞书。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

黄帝画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由于天下很大,百姓又多,难以管理,黄帝就画野分州,有百里之国万余。据道教典范《洞天记》云:“黄帝画野分州,乃封五岳”。

都邑:古代行政区划的名称,各代划分标准不同,后以都邑指代城市。夏禹治 水:相传在尧时期,洪水滔天,百姓困扰,尧命鲧治水,九年无功。后来舜代天子之责,将鲧流放到羽山,并起用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不顾劳累,身先士卒,传说他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他采用疏导的策略,凿山导河,开挖沟梁,引导洪水流向大海,不仅消除了洪水之灾,还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翻译:黄帝划分了中国的疆域,才有了都邑的界限,夏禹平治了洪水,才奠定了山川的位置。

天地间的山川河脉虽然不曾更改,自古以来它们的称呼却各有不同。

三、熟读成诵。

7、九州山河

一、作者简介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自号抱冰,人称张香帅,河北南皮人,清朝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先为清流以敢谏闻名,号称“牛角”,其战斗力非常生猛。后任山西巡抚和各地学官,后来长期任总督,1907年后任大学士,军机大臣,1909年死,谥号“文襄”。张之洞一生主要做了三件事:一办新式教育,二办实业,三练新军。他办新军办新式学堂,大力引进人才,特别是留学生,对于留学生,张之洞一直优礼有加。他热心向日本学习,经他派往日本留学的学生达数百人。他还是南京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的创始人,中国高等师范学堂之鼻祖,中国幼儿园创始人。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

泰山:五岳之首,古名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济南、长清、肥城、泰安之间。

华山: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市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

衡山:又名南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海拔1300.2米。由于气候条件较其它四岳为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飘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又有“南岳独秀”的美称。

恒山:人称北岳,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主峰天峰岭在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8米,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天下第二山”。嵩山:古名为外方、嵩高、崇高,位于河南省西部,属伏牛山系,地处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的中岳。

译文一: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这是中国著名的五大高山。

译文二:中国的河流,有三大水系,他们是黄河、黑龙江和长江。淮河流入长江,济水流入黄河,古代的四大河流,今天只有长江、黄河长流入海。

三、熟读成诵

8、古风

一、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

前段从篇首至“骋望琅邪台”,颂扬秦王之雄才大略和统一业绩。头四句极力渲染秦始皇消灭六国平定天下的威风。不言平定四海,而言“扫”空“六合”(包天地四方而言之),首先就张扬了秦王之赫赫声威。再用“虎视”形容其勃勃雄姿,更觉咄咄逼人。起二句便有“猛虎攫人之势”。紧接着写统一天下的具体情事,也就有如破竹了。三句“浮云”象征当时天下混乱阴暗的局面,而秦王拔剑一挥,则寰区大定,一人“决”字,显得何其果断,有快刀斩乱麻之感。于是乎天下诸侯皆西来臣属于秦了。由于字字掷地有力,句句语气饱满,不待下两句赞扬,赞扬之意已溢于言表。

三、赏析

这是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三首。全诗共有24句,全面评价了秦始皇的功过。据《资治通鉴·天宝九载》记载,唐玄宗“尊道教,慕长生,故所在争言符瑞,群臣表贺无虚月”。李白此诗主旨是借秦始皇之求仙不成,以规讽唐玄宗之迷信神仙。就思想内容而言并不算李白一人之特见卓识,但就其动荡开合的气势、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而言,实堪称独步。全诗大体可分前后两段,前段为宾,后段为主。主要手法是欲抑先扬,忽翕忽张,最后盖棺论定。

全诗史实与夸张、想象结合,叙事与议论、抒情结合,欲抑故扬,跌宕生姿,既有批判现实精神又有浪漫奔放激情,是李白《古风》中的力作。

四、诵读成诵 示儿

一、作者简介

陆游(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十七-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廿九,公元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佃之孙。绍兴三十二年进士,官至宝章阁待制。中年曾在川陕一带参加军旅生活,先后九年。诗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南宋四大家,有《剑南诗稿》、《放翁词》。后人每以陆游为南宋诗人之冠。陆游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陆游曾经请求废除凌迟,《请除凌迟刑》云:“肌肉已尽,而气息未绝,肝心联络,而视明尤存。感伤致和,亏损仁政,实非圣世所宜遵”,但未被朝廷接受。

二、初读正音,理解词意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三、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感情是何等的执著、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我读经典 篇9

——读《白鹿原》有感

《白鹿原》作者陈忠实,于1998年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因为王全安导演拍摄的电影《白鹿原》将于今年九月份上映,出于好奇,我读了它,一个让人感觉神秘的内容,他描写的是关于一个 “原”(渭河平原)上人民的生存,信仰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在时间跨度上它经历了50年,其中以白家和鹿家为主线,扩写出了两大家的人世变化,并折射出了当时中国社会中所反映的人民的生活状况,社会的历史变迁,读了它唯一的感受就是震撼!黄土塬上白鹿的传说,是美丽的、迷人的,带有几分神秘感。白鹿另有一种美好事物的象征之意,其为当地的一个传说,传说遇到白鹿就会有好运,而男一号正好有幸遇到了所谓的“白鹿”。白鹿原——位于关中,水深土厚,气候恶劣自古以来民风醇厚尚实,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地理存在。家庭的纷争、家族的争斗、改朝换代的动荡一一上演在这个神奇的地方。

在这个小说中,我所感受最深的是白、鹿两家之间的人世变迁。在作者笔下,其中男一号为白家之子白嘉轩,其命硬连克六妻,至第七房时才受别人的药物帮助结束了克妻之路。令一鹿家之子鹿子霖。两家人世代里共同维护和主持这原上的生活及和平问题,在一个个繁杂的事件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慢慢凸显,白嘉轩、鹿三的顽强、坚毅、保守,鹿子霖、田福贤的奸诈、自私自利,黑娃的诡异多变„„由于每个人信仰、人生观的不同,虽然出生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他们的人生轨迹却分离开来。

小说对民族传统文化精义的叙述和张扬。主要是通过一种文化人格的塑造来完成的。这种文化人格的具体化、对象化的过程,就是白嘉轩,朱先生等形象性格逐渐清晰浮现的过程。也可以说,作家在对这些艺术对象的精神世界的解密和描述中,充溢着一种对圣贤文化及其圣贤文化所造就的思想人格的景仰和向往。其中的白嘉轩是一个以大为重的比较稳当且有主意的好领导人,在对于军阀来逼迫他作为族长去收取粮食,以拒绝的态度面对那时的权势人;在面对黑娃把田小娥带回原上准备成亲时,有显现出了作为领导者的聪明和理智行为:令鹿三到黑娃做工的地方去打听黑娃和田小娥的事情,他并不是那种听信别人的一言之

词就会轻易做出判断的人。其实在整个的社会变迁中,白嘉轩总是能在乱中处理各种不安事情,使他原上的人民受到最少的损失,他得到的是整个底层社会的尊重,并且和后来区领导的尊重。

鹿子霖,鹿家的顶梁柱,但不怎么是原上的。因为白嘉轩是族长,虽然在处理事情方面,也能说上话,但是却不能拿主要主意的人,他一直视白嘉轩为他鹿家的敌人,是一种人前说人话,人后干不是人的事情。在最初的社会变迁动荡时,他是原上第一个把辫子给剪了的。在后来因为黑娃的农协会失败后,逃离了原上,田小娥为了使自己的夫君能够早日回到自己的身边,并且不被处理,便和她的叔,也就是鹿子霖在一起了,这是一种乱伦,但是他却能坦然自己的侄媳妇。并暗中指使田小娥和白嘉轩的长子白孝文(当时的族长)勾搭在了一起。并且在白孝文落魄的时候,鹿子霖表象为了解救白孝文便买下了白孝文家的房子,实则买过之后就把房子给拆了。这些表象或是解救某些人,但是这些都是给白嘉轩的生命中以致命的打击。他赢了吗?没有,赢得或许只是他那心中狭小的空间里的满足感,但是失去的有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自己的家庭,并且最终自己孤独一人。

《白鹿原》里面的人物有特色的人有很多,但是白嘉轩和鹿子霖是其中的具有鲜明对比性的,其中还有黑娃结束了自己的土匪生涯后,虔诚拜师念书,“求学问为修身为做人”。由此,黑娃真正开始了自觉的脱胎换骨的修身。另有朱先生、田小娥等。

读经典诵读有感 篇10

读经典宋词,悟爱国情怀

――读辛弃疾的《破阵子》有感

五(1)班  许霖怡

怀着一份激昂,带着一份敬佩,我反复吟诵着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闲居在家心情苦闷的辛弃疾,借酒浇愁;深夜酒醉之时,还一次又一次地拨亮灯火,久久地端详着曾伴随自己征战杀敌的宝剑,当年沙场杀敌的一幕幕在眼前重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恍惚间,他觉得天已拂晓,连绵不断的军营里响起了一片嘹亮雄壮的号角声。他拿大块的烤牛肉犒劳将士们;军乐队奏着高亢激越的边塞战歌,助兴壮威。在秋风猎猎的战场上,他检阅着各路兵马,准备出征。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骏马飞奔,拉开强弓万箭齐发,响如“霹雳”,惊心动魄。敌人崩溃了,他率领将士们终于完成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伟业,赢得了生前死后不朽的英名……幡然醒悟,这一切都是梦境,作者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

读着读着,一个手持长剑、脚跨骏马、虎虎生威的忠勇将军,一个孤灯陪伴、头发花白、借酒消愁的老者同时跃然纸上。辛弃疾,这个戎马半生,战功赫赫的爱国将军把满腔的爱国之情、献身之志淋漓尽致地融入在这字里行间。可是,报国无门哪!看着镜中日趋越多的白发,辛弃疾一腔热血化作那句叹息“可怜白发生”!

读着这慷慨激昂的文字,我被辛弃疾如此的爱国情怀深深感动了!我不禁掩卷沉思:辛弃疾在遭受排斥打击、长期不得重用的.境遇中,念念不忘的是抗金报国,血洒疆场。凭着这种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他的名字被深深地铭刻在后人的心中。这首词,传递给后人的不只是语言的魅力,更多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永恒的爱国精神。

读经典倡议书 篇11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天地造化,日月精华,孕育了神州的山河大地; 广土众民,毓秀钟灵,创造出灿烂的五千年文化。

国学经典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字字珠玑,内涵深厚,是人类知识的结晶和智慧的源泉。其意韵之美、精炼之美、智慧之美千古流传!经典中包涵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抱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意志和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为人原则以及“无为而无不为”的聪明智慧。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传统经典的诵读活动现正在海内外蓬勃兴起,大江南北书声朗朗,长城内外热潮滚滚。太古清音喜又闻,道德昌明今胜昔,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脚步不可阻挡!践行《弟子规》,与古人居;诵读《三字经》,与老子谋。为此,少先队发出倡议:

一、热爱国学,亲近经典。在小学阶段系统接触影响中国文化最为深远的经典著作,包括成语接龙、百家姓、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千字文等美文名篇,通过多种方式学习、熏陶、诵读、理解,从而在少年时期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和文化的巅峰上,长大之后就可以领略“一览众山小”的精神境界。因此在本学期里背诵至少5篇喜爱的优秀经典诗词,写一篇读后感。

二、让读经典,诵经典成为我们学习的一部份,坚持与同学,家长分享交流读经典的快乐与心得。

三、做到储蓄经典国学,培养文明行为。从自己开始讲文明话,做文明事,远离自私,远离冷漠,让经典的忠、廉、孝、爱、义、恭、礼、智、信、让等理念在校园、家庭、社区扎根、生长、开花、结果,传颂在校园和社会每个角落。

《朝读经典》古诗词 篇12

1、病起书怀 宋 陆游

2、寄李儋元锡 唐 韦应物

3、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唐 杜丽

4、汴河怀古 唐 皮日休

5、咏史 唐 李商隐

6、岳鄂王墓 元 赵孟頫

7、沁园春 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宋 文天祥

8、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宋 辛弃 疾

9、酹江月 和友《驿中言别》 宋 文天祥

10、西施 唐 李白

11、赠孟浩然 唐 李白 二、八年级

1、书端州郡斋壁 宋 包拯

2、浪淘沙令 宋 王安石

3、汉江临泛 唐 王维

4、哀郢 宋 陆游

5、赤壁歌送别 唐 李白

6、夷陵书事寄谢三舍人 宋 欧阳修 三、九年级

1、离骚(节选)战国 屈原

2、橘颂(节选)战国 屈原

3、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唐 李白

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君臣留欢娱,乐动殷樛嶱。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咏史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岳鄂王墓

赵孟頫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沁园春

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文天祥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人生翕歘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宋 文天祥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虫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飘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西施

李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赠孟浩然

唐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书端州郡斋壁 宋

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浪淘沙令

宋 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汉江临泛

唐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哀郢

陆游

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从古著羁臣。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欲吊章华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

赤壁歌送别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夷陵书事寄谢三舍人

欧阳修

春秋楚国西偏境,陆羽茶经第一州。紫箨青林长蔽日,绿丛红橘最宜秋。道涂处险人多负,邑屋临江俗善泅。腊市渔盐朝暂合,淫祠箫鼓岁无休。风鸣烧入空城响,雨恶江崩断岸流。月出行歌闻调笑,花开啼鸟乱钩輈。黄牛峡口经新岁,白玉京中梦旧游。曾是洛阳花下客,欲夸风物向君羞。

离骚(节选)

战国

屈原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橘颂

战国

屈原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圜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缊宜脩,姱而不丑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读经典篇章读书心得】推荐阅读:

篇章阅读05-26

篇章主题06-10

篇章模式07-04

篇章构建07-08

篇章教学08-07

篇章意识09-07

专业篇章10-10

篇章教学范文07-05

打字练习篇章05-09

高职英语篇章教学08-23

上一篇:基础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案下一篇: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心得感想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