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教学

2024-08-07

篇章教学(共12篇)

篇章教学 篇1

1.引 言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 阅读篇章的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篇章教学效果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职英语教学的成败。那么, 如何高效地开展高职英语篇章教学活动? 笔者在基于能力的一体化课程框架 (KSCs能力框架) 的理论指导下, 设计了外语篇章教学的教学方案, 并进行了教学尝试, 达到进行实证研究的目的。

2.篇 章选择

笔者选用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高职英语教材《希望英语》中第六单元Text A:A Quest for True Love作为教学范例。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对真爱的追求, 结合这篇文章的特点, 对学生的词汇学习和语法学习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 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3.词 汇学习

词汇学习不再是只看音标, 要求会读会写, 而更多的是从英文角度体会理解, 特别是在文章中掌握词汇的含义与用法。

从上面的表格中, 我们可以发现:词汇与短语的学习不是孤立的, 可以从英文解释、近义词、反义词、同类词群等多方面掌握单词的确切含义, 以及其在义群中的运用。在文章中, 我们可以找到更多的例子, 如:Time If . . . Clause Main ClauseFuture V. (p. t. ) / were;Should + V. ;were to + V. should / would / might / could + V.Present V. (p. t. ) / were should / would / might / could + V.

(1) evolve (Para. 2) : develop gradually.

Synonymous in the context: turn into.

(2) bond (Para.3) :something that forms a connection between people or groups, such as a feeling of friendship or shared ideas and experiences.

Synonymous: connection, relationship.

Word group: friendship, companionship, partnership.

如果在同一个句子中出现英文解释、近义词或反义词, 就更有助于对词汇的理解。同时, 在写作中, 对词汇的选择和用词的变化也有莫大的帮助。

(1) She’s absolutely, positively sure she is in love with this other soul. (Para. 2)

Word group: absolutely, positively, definitely, completely, totally, etc.

(2) Without a foundation a house will surely fall during the first storm, just as a relationship will topple lacking friendship as its base. (Para. 3)

Synonymous: foundation, base; fall, topple.

(3) Friendship creates a foundation on which true love can bebuilt. A house cannot be constructed without a foundation, just as true love cannot be founded without friendship. (Para. 3)

Word group: create, build, construct, found, establish, form etc.

4.语法学习

在处理文章中出现的语法现象时, 应该做到举一反三并及时归纳总结。例如:在文章的第四段, 出现了这样一个句子:This special trust could be broken, should the other person chooseto be dishonest or cheat. (Para. 4) 显而易见 , 这个句子使用了虚拟语气, 同时, 又是虚拟语气中的倒装结构。因此, 可以列举一些例句, 帮助学生巩固这一知识点。

(1) Should any visitors come, I would say you are not in.ExpressionsDefinition Syn. / Anto. Word group, ,

(2) Had I known about it, I would have told you.e out (Para. 1) try to cause people to believeclaimstate, ann

与此同时, 可以对虚拟语气的基本知识及时复习, 做到温故知新。something is the causeclare, etc.soul (Para. 2) a person of a particular typeperson, man, individualcharacter, spirit, human (being) , etc.

又如: 第六段中有这样一句:Only after the man and wife vow to honor and obey each other through sickness and in health, is true love discovered. (Para. 6) 这句是典型的以“only”为句首的倒装句式。

如果告知学生形成倒装句的其他条件, 就可以使学生对倒装句型知识结构的理解更深刻。首先, 以“only”为句首的倒装句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 Only + adv. 例如 :Only recently have the scientists begun to understand the true nature of lightning.

(2) Only + prep. phr. 例如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solve the problem.

(3) Only + adverbial clause. 例如 :Only if I get this job, will I have enough money to buy a new house.

其次, 当表示否定含义的词或词组位于句首的时候, 该句子常常使用倒装结构。常用的表示否定含义的词或词组有:never, scarcely, hardly, rarely, little, nowhere, on no account, in no case, not only, no sooner ... than, in no way, at no time, under/in no circumstances等。例如 :

(1) Never will I do this again.

(2) Hardly can she do anything at all.

再次, 当表示方向、方位或声音的字词位于句首, 且后随go, come等时 , 这个句子也往往使用倒装结构。例如 :

(1) Here the president comes.

(2) Up jumped two little kittens.

(3) Bang! Bang! Bang! Came the knocks at the door.

5.结 语

高职英语篇章教学, 不仅是对篇章的解析和对字、词、句等的讲授, 更要让学生能够立足整体, 形成整体意识;要注意知识的连贯性, 做到知识的积累与融合;最重要的是, 能从英语的角度思考, 即活学活用所学知识。基于能力的一体化课程框架 (KSCs能力框架) 的理论支持的外语篇章教学方案, 有效帮助教师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摘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 英语篇章教学效果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职英语教学的成败。作者在基于能力的一体化课程框架 (KSCs能力框架) 的理论指导下, 设计了外语篇章教学的教学方案, 并进行了教学尝试,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英语,篇章教学,教学探析

参考文献

[1]Jonathan Winterton, Francoise Delamare-Le Deist, Emma Stringfellow.Typology of Knowledge, Skills and Competences:Clarification of the Concept and Prototype[M].Luxembourg: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2006.

[2]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征求意见稿) [Z].北京: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010.

[3]徐小贞.希望英语3[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92-93.

[4]张成炜.大学英语语法手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篇章教学 篇2

即墨市第二十八中学

【说明:此文是2013-10在洛阳召开的河南省中学校长峰会上即墨第二十八中的交流材料。】

2004年以来,我校全力打造高效课堂,探索出“一种一学就会简洁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和谐”是指在竞争和合作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互助”指师友在相互帮助中提升自身素质;“和谐互助”就是“和而共谐,助而互进”。具体说:学生同桌两人为一个单元学习组,学习优秀的做“师傅”,学习较弱的当“学友”,课堂上通过学生帮学生、学生教学生,最终实现师友互助双赢。

一、“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创建的原因 1.办学理念促成“和谐互助”

山东省规范办学明确提出:“把健康还给孩子,把时间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这势必要进行“高效课堂”的构建。那么如何在不加班加点的前提下,严格落实省厅《规范》精神,实现减负增效呢?这就要求学校既要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更要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2004年我校提出打造“高效课堂”,研究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互助起来、学的时间长起来,让老师教的时间少起来。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诞生了“和谐互助”教学策略。

2.内在因素孕育“和谐互助”

我校是全国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雷锋精神”所蕴含的爱心、互助精神已经内化为师生的内在品质,“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已成为28中人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是我校42年坚持学雷锋文化内涵长期积淀的结果。我校又是中央教科所教改科研先进学校,20多年的科研积淀和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培养了老师们强烈的教科研精神和较高的教科研能力,科研积淀涵养了“和谐互助”,这也是原生态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能够在全校深入研究的重要原因。

二、“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创建的过程

1.典型探索

一个典型引发一场改良。当学校唱响向“高效课堂”要质量的主旋律时,在“和谐互助”理念体系引导下,我校时红霞老师在教学中大胆尝试将互帮互助的雷锋精神引入课堂。2004年她让班里30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当师傅,负责教会另外30个学习较弱的学生,结果教学效果出乎意外的好。更可贵的是,时老师作业出奇的少,甚至没有书面作业。当时老师的成绩刚刚异军突起时,便有数学组教师自发前往听课学习。数学教研组及时有针对性地对“时红霞现象”进行教研,并选择骨干教师进行实验,半年后数学学科“和谐互助”教学策略逐渐完善并推广,且取得了教育教学成绩的大面积丰收。

2.提升推广

教学实践证明了“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切实可行,但为了实验的稳妥,2006年学校专程请来青岛大学、青岛和山东省教研室、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的领导和专家多次到校调研,进行深层次研究,经过论证提升,深入挖掘,总结提炼,最终构建起行之有效的“和谐互助”教学模式。2006年全校推广了这一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并将各科教学模式结集出版了《灵动课堂》,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三、“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创建的措施 1.教学模式有效展示

我校9门学科均建立起“五步十环节”的“和谐互助”教学模式,五步固定十环节活用,均分三种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课堂上学生先后进入“①交流预习(温故知新,探究新知)→②互助探究(师生合作,评价学习)→③分层提高(问题训练、分层练习)→④总结归纳(师生总结、互助评价)→⑤巩固反馈(当堂检测、评价反馈)” 五步十环节中,教师将《问题预习模板单》《问题展示导读单》《问题汇总释疑单》《问题训练解决单》《问题训练提高单》分步骤展现出来。整个课堂以学为主体、问题为载体、评价为手段、任务驱动为动力、师友互助为纲线,全过程都让学生学习,全过程让学生互助,全过程问题评价。

2.课堂师生和谐互动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最大的特点是“先学后导,以学定导,学导和谐,互助共赢”。在课堂上,教师把时间权、学习权、话语权、探究权、教学权还给学生。要求学生在先学的基础上,就先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再进行导引,做到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教学相长,学教合一。教师在全班巡视,个别答疑,师友互助等过程中了解学情,为“后导”作好准备。尤其在在学生互助时,要有“千里眼,顺风耳”,对互助不到位、师傅指导不到位,学友配合不到位的学生及时教育管理,给与方法上的有效指导,对有疑难的师友给予必要的启发、点拨。课堂上,要求全过程都是学生在“学”、“导”、“练”,“先学”时在练,“后导”时在练,“学导和谐”时还在练。学中有导,导中有学,学中有练,练中有学,“学”“导”“练”三位一体,“一学、一导、一练”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教师最多讲15分钟,重点是点拨、总结、提升,学生自主、互助学习30分钟,学生占据整个课堂。

3.师友管理方案健全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现已经形成完整的师友管理技巧和方案。师友划分上,制订了划分原则、划分标准、产生方式、责任分工、动态管理;师友培训上,形成了课堂集体培训、课堂个别培训、思想意识培训、教学方式培训、师友专题培训、知识树培训、教师专题培训等;师友规则建立上,制订了自主学习规则、讨论交流规则、动静协调规则、荣辱与共规则、教学相长规则等系列规则。学校把看似简单的教学策略研究完善到今天,用事实证实了江苏高考大县如东县校长们参观学习后的深刻体会:简洁高效,来听一节感到惊奇震撼;易懂易会,来学一天就能娴熟应用。这就是即墨28中和谐互助课堂的巨大魅力。

4.互助特色文化打造

和谐互助文化是互助学习的最高境界。我们在班内设立师友评比栏、优秀师友事迹栏;校园内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学校在书法长廊、绘画长廊、科技长廊、钟楼文化、校庆长廊、教学展厅等大力营造和谐互助文化氛围;征集学生感言编纂成册,增强师友互助的自豪感,出版《和谐互助让我说》;创设和谐互助课堂学习氛围,实现师友共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和谐互助团队精神,如:师友在国旗下演讲互助学习案例故事;通过黑板报、光荣榜、电视会等形式宣传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和谐互助”感人事迹;举行“和谐互助”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现在学校已形成“和谐互助”文化教育场,被评为青岛市十大建筑、青岛市校园文化特色学校。

5.互助社团拓展推进 为切实贯彻山东省教育厅素质教育的精神,真正做到把时间、健康、能力还给学生,学生互助社团组织,也在校团委的精心培育下打造出学科类、科技类、实践类等6大体系50个互助社团组织。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自主活动、艺术节、文化节、周六大舞台、周日大千世界等,开展各项互助社团活动,直到今天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大大扩大了师友“和谐互助”的内涵和外延,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5.现代信息技术有力助推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校的腾飞插上了翅膀。学校把信息技术和互助课堂教学研究相融合,利用多媒体呈现教学流程,使“五步十环节”的模式实现了载体化。为规范教师网络备课,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制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和谐互助”备课模板并共享,形成二十八中统一的“和谐互助”备课平台。

6.评价机制有效保障

为全面推进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我校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评价机制,有效保障“和谐互助”的可持续发展。修改了《和谐互助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和谐互助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出台了《和谐互助班级考核制度》、《和谐互助教师教学考核制度》,完善了《和谐互助备课组、教研组、协调组考核办法》、《和谐互助班主任考核办法》等配套措施。

五、“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创建的影响

“和谐互助”教学改革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08年青岛市课堂改革现场会、2009年山东省教学示范校现场会、全国新课程教学管理现场会等10余次大型课堂教学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全面推广了我校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使我校成为省课堂教学改革特色学校。先后在“全国高效课堂经验交流会”等20余次在全国、省市级以上会议上作为期半天的典型发言。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山东省教育厅等众多领导和专家对这种教学策略均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刊物对此作了专题介绍。“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在山东省新课程课堂改革史上掀起了一场课堂大风暴,也引发了省内外学校纷纷来参观学习的持久浪潮,先后有来自江苏、广东、北京等十几个省市的兄弟学校2万多人到学校参观学习。“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实施,更促进了学校强势发展,学校缔造出教育教学质量连续20年创全市最优,全市考入北大和清华学生中,有4/5以上的学生初中阶段就读于我校的教育历史。先后荣获青岛市教育改革十面红旗单位等青岛市级荣誉140多项,山东省素质教育名校等省级荣誉40多项,全国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等国家级荣誉称号30多项。2005年,全国素质教育座谈会在青岛召开,我校被选为向周济部长直接汇报的唯一一所县级市初中学校。学生节目先后5次走进中央电视台,6个节目获全国一等奖。学校小交警代表青岛市进京接受曹钢川上将的亲切接见。学生的科技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大赛上获奖频频。《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也报道过我校教学工作。

办优质学校,创全省乃至全国教育名校,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大力研究推广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将“和谐互助”这个学校品牌做大做强,是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方向。天道酬勤,有耕耘必有收获,我们坚信,“和谐互助”必定会在二十八中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读后感】

山东省的教育改革是全国的一面旗帜。他们强有力的行政命令,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即要减负,又要增效,这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又是统一的。最根本的精神就两句话:让学习真正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把学习的时间和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即墨第28中的课堂教学模式,是经过二十年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它的核心灵魂与我们先前倡导的高效课堂的思想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他们是切切实实地要求9个学科所有班级、所有教师无一例外地坚决地实施,并总结了切实可行的“五步十环节”的傻瓜式操作模式,即从应试的角度来看,他们也取得了令世人为之瞩目的教学成就。

教师最多只讲15分钟,学生至少要有30分钟的学习时间保证,学生占据整个课堂!——反思一下这些话,我们能不汗颜!

即墨中学虽是一所初中,但其高效课堂的思路和做法与高中的高效课堂没有任何本质上的不同,相反,高中的高效课堂应该要比初中做得更为坚决,更为果断。原因很简单,高中生比初中生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更强的自我学习补偿能力。

希望高中部各年级各备课组长、各位教师认真学习本文,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勇于借鉴,大胆改革,提高效率。

群文阅读开启阅读教学新篇章 篇3

【关键词】群文阅读 特征 课堂 构建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变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少、慢、差、费”的状态,可以激发出学生的阅读热情,改革旧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从其实际开展来看,它的结构构成包括一系列的环节,属于一种综合性的系统化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具体教学应用中根据学生实际,有计划性和针对性地开展,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群文阅读的内涵

群文阅读相对于传统阅读模式来讲,它最明显的一个标志就是阅读的素材丰富且信息量很大。它是一种新兴的阅读教学实践形式,具体的开展流程就是以一个议题为中心,来选择一组具有某种方面相似的文章来提供学生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集体思辨的形式来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对于学生的人格健全和道德素质培养有重要作用。从教学实践的深层次来讲,它是教师通过课堂构建来指导辅助学生把文学阅读所获得的知识领悟进一步转化为自身人文素养的一种策略性引导过程。对于语文教师而言,这种阅读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是有重要作用的,需要教师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下,正确合理地应用实施。

二、群文阅读的实施特征分析

(一)多元化的内容体系

语文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形式,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侧重的是单篇精读,以阅读材料中的表达主旨为中心,并且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有隐性的规定,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想受到很大的限制,不能完全多样化地理解文章内涵。群文阅读模式,是运用多个文章的组合来丰富课堂阅读素材,而且阅读材料的群分也有很多种,例如阅读题材、作者、风格等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时刻保持饱满的热情,以多元化的角度来理解阅读材料的深层次表达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思考、自我领悟,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二)自主阅读

在群文阅读模式下,学生的阅读量会明显增加,对于教师教学策略的制定来说,也必须要有相应的调整改动,不能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把启发学生思考作为阅读教学的中心,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性地阅读,采用默读、浏览、略读、跳读等方式,学会从整合的群文中得到有效信息,从而实现在群文之间的相互连接,使现有阅读经验和体会与原有的经验和体会充分融合,形成一个新的理解概念,这一过程中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只是引导辅助作用,学生的自主阅读、自我阅读才是关键。

(三)开放性的课堂模式

群文阅读强调的是改变课堂模式,实现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转变,注重思想意识的解放。基于此,对于教师而言,就要在教学时与学生平等交流、合作探究,与学生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此外,群文阅读对于问题的答案并没有一个标准唯一的限制,关注的是师生合作分享体会,在相互交流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学生在群文阅读课堂上可以根据阅读的素材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以开放的态度来接受他人的观点,形成一个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氛围。

三、群文阅读课堂的构建

(一)作者相同的群文,发现作者风格

我们常说的“文如其人”,意思就是可以从文章的内容表达、主旨体现中判定出作者的写作风格。大多数情况下,特定作者在特定时期的文学作品融合了个人生活经历、思想状态、心态以及感悟体会等。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对作者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中总结出写作风格,这样可以摆脱认识的片面化,使学生在作者的文学作品赏析上更具有文人情怀。例如老舍的《猫》和《母鸡》就分别采用不同的写法,表达了作者的内心喜爱之情,写作风格也各有特色。

(二)同一表达主题,深层挖掘内涵

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通过话题和主体的引导,语文教师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可以有很大的空间,也可以在此过程中调动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兴趣,只要主题确定,学生就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例如对于梁晓声《慈母情深》的学习,就可以结合梁晓声的《母亲》来共同学习,因为两者的情感表达都是对亲情的回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多变性。

(三)相同文学体裁,确定审美情趣

文学作品的多样性使得不同体裁的作品在内容描述和表达上各有差异,各有各的表达侧重点。因此,相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在内容描述时就会存在部分的相同点。最常见的就是对于思乡情绪的表达,教师可以收集整理思乡方面的文章,进行集中汇集,对这些文章的内容表达进行对比分析,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于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提升,从而更好地进行群文阅读。例如《景阳冈》和《猴王出世》,两者都是古典名著中的一个片段描写,属于小说体裁,这样在同一种写作体裁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体裁以及内容表达手法。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篇章教学 篇4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围绕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依据一定的线索安排材料, 贯通前后脉络, 排列段落层次的。引导学生找出这根线索, 把握了文章的中心, 就会对文章的整体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例如《飞夺泸定桥》一课, 是以“飞夺”为主线组织安排材料的, 先写为什么要去“飞夺”, 再写谁去“飞夺”、 怎样“飞夺”的, 最后写“飞夺”的结果。依据贯穿全文的这条线索, 可以知道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红军与敌人赛跑和夺取泸定桥的经过, 表现了他们勇敢机智、英勇顽强的品质和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其中, 夺泸定桥是文章的重点, 是主体。写夺泸定桥前的情况, 是为写夺取泸定桥作准备的。写夺取泸定桥, 红军奔赴抗日前线, 是飞夺泸定桥的结果。这样, 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掌握了作者的思路, 学生不仅对文章内容有了清晰、完整的认识, 而且为学生顺着这条思路深入学习课文、进一步把握文章中心做了很好的准备。

2教给分段方法, 弄清层次联系

篇章里的分段, 不是一望便知的自然段, 而是指作者为了表现中心思想而把有关的内容按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的各个部分, 即逻辑段落。分段虽没有绝对的标准, 但却有一个基本要求:能体现作者的行文思路, 能展现课文题旨的脉络。由于每篇课文的内容不同, 分段的方法因而也有所不同。有按事情发展的过程分段, 有按时间发展的顺序分段, 有按空间的变换分段, 有按叙述方式的不同分段, 也有按表现人物性格的几个方面分段等等。不管用什么方法分段, 都要使学生既知其然, 又知其所以然;既知道分几段, 又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分段。通过分段, 帮助学生探索作者的思路和谋篇布局的意图。例如 《琥珀》一课, 作者从一块透明的、里面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琥珀, 推测到很久很久以前琥珀形成的故事, 叙述它后来是怎样被发现的, 最后交代这块琥珀在科学上的重要价值, 点名文章中心。整篇课文按“形成—发现—价值”这条线索安排材料的。其中琥珀的形成是文章的重点, 先写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再写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 最后写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 (琥珀) 的。课文中每个自然段, 段段相连, 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学生通过分段, 掌握了全文的脉络和每个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 对文章的理解就比较清楚了。

在教学时, 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段能力, 教师要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课文, 重点进行分段指导。在分段时, 出现分歧是正常的现象, 教师要找到产生分歧的原因,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加以解决。指导分段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 如教师列出标题, 让学生按标题分段。例如《将相和》, 列出“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标题, 让学生将课文分成三段。也可以拟定预习思考提纲, 启发学生照提纲的要求分段。当然, 也可以选一些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文章, 让他们独立分段。分段教学在何时进行比较恰当, 得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而定。有的可在讲读课文之前进行, 有的也可留待讲读课文之后进行。

3概括段落大意

概括段落大意实际上就是把整篇课文概括成一个简单的写作提纲。常见的形式有:用课文中原句概括, 按课文的情节概括, 按课文的思想概括。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段, 可以用原句概括段意:许多人都来追悼他, 向他致敬, 有的甚至于失声痛哭。可以按课文的情节概括:鲁迅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里。也可以按课文的思想概括:鲁迅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这三种方法, 第一种较易, 第三种较难, 教师可按学生实际水平选择运用。在同一篇课文中所用的概括方法应保持一致。概括段意, 一定要抓住每段的中心, 语言要简炼。为了做到这一点, 可以指导学生用“除去枝蔓, 抓住主干”的方法进行概括。如课文《草船借箭》的第一段, 写了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 这里既有周瑜的诡计, 又有诸葛亮的对策。但从全文看, 事情的起因主要在周瑜身上, 因此概括本段大意就得抓住 “周瑜妒忌诸葛亮”这根主干, 概括成“周瑜用短期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如果从诸葛亮方面去概括段意, 就不妥了。

另外, 与概括段意有关联的是列小标题。好的小标题, 从形式上说, 既是这段文章的眼睛, 又和课题有内在的联系;从内容上说, 各个小标题本身要新颖、精炼, 能启迪读者思考, 对课文的中心思想起“众星拱月”的作用。概括小标题的要求高, 难度大, 可以在高年级中适当进行训练。

其实, 篇章教学还包括材料、题目、中心、提纲、段落、 层次、过渡、照应、开头和结尾等。教师可结合课文有计划有步骤地讲些篇章结构的常识。如材料的组织, 各课不同。写人, 有通过一件事写人, 也有通过几件事写人。写活动, 有写一次活动的全过程, 也有写一次活动的几过方面。写景, 有写某种景物的特点的, 也有写某种景物的变化的。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更是形式多样, 有“开门见山”揭示主题开头的, 有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开头的, 有介绍事情发生的背景开头的, 有写景开头的, 有设问质疑、制造悬念开头的, 有描写人物外貌开头的, 也有指出人物品质开头的, 等等。结尾, 有的是交代事情的结果, 有的是点明文章的中心, 有的是抒发作者的感情, 有的是富有象征意义的写景等等。过渡, 有过渡句或过渡段, 其作用是承接上文, 引起下文, 这在文章中是必不可少的。文章的照应有首尾照应, 前后照应。文章的插叙就是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插进相关的另一件事的叙述, 如《凡卡》一课, 在描述凡卡给爷爷写信的过程中几次插进他对乡村生活的回忆。从全文来看, 插叙部分虽然只是一个或几个片段, 但它往往有助于故事情节的展开, 突出人物形象, 深化文章主题。

夜的篇章作文 篇5

开水篇

母亲的爱也许不是那么伟大,不是那么波涛汹涌,正如一杯纯洁的白开水,包含了深深的爱。

六年级了,回家后常常放下书包就写作业。母亲呢,常倒一杯温开水放在桌旁,然后悄悄地离开。我开始不懂,还曾埋怨过,为什么只是一杯白开水?不是像电视里的妈妈们那样是一杯温牛奶或是橙汁。母亲只是微微一笑,沉默不语。后来,偶然知道白开水虽然平淡无奇,但却是最有价值的饮料!但是,不仅仅是那白开水营养价值高,还有的是母亲的那种不可替代的爱!

唠叨篇

都说女人是长舌妇,但又有谁知道,她们唠叨的话语中,包含着的,是无尽的关心与爱……

“在学校上课认真听讲,要吃饱,晚上睡觉要盖好被子……”“我知道了,妈!”每次去学校前,母亲总会唠叨这,那的,以前,我总会不耐烦地打断她,可她从不在意,依然没完没了地唠叨着。后来,在学校的日子,才会想起母亲的叮咛,并按母亲的意愿完成。每当此时,我才会体会到那一言一语中的感情和关心。以后,如果母亲再次絮叨起来,我相信我应该会不厌其烦地听下去吧!

泪水篇

母亲为我流过多少次泪,我不记得了,但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次……

当老师宣布成绩,我很沮丧,因为我考了85分,这对一向成绩优异的我来说,不是个理想的数字,偏偏又是周五,要拿回去签字。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闷头不语,我知道,即将面临的将会是一场暴风雨。踏进家门,我默默地把试卷递给母亲。果然,母亲给我的是一顿劈头盖脸地责骂。说久了,我便厌恶了,反驳了一句:“大不了下次再考!”母亲有些惊讶,一向是乖乖女的我从未顶嘴,母亲急了,说起她工作是怎样的辛苦,就是为了我,说着说着,话语中便带有呜咽的感觉。我有些不知所措,一向坚强的母亲哭了,哭的那么伤心。我连忙过去安慰并检讨,母亲答道:“我希望你明白,我做这么多,为的是什么?”

篇章教学 篇6

[关键词]阅读教学 篇章视角 表达文本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24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深入实施,“语言文字运用”已成为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但遗憾的是,很多教师的语用训练仍旧拘泥于文本语言的细节,严重缺失对文本篇章的关注揣摩。篇章教学的缺位,导致很多学生对文本脉络理解不清,对写作的重点把握不明、详略安排不当、谋篇布局混乱。那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引领学生从篇章的视角解读文本呢?

一、关注文本联系,体悟谋篇的匠心

文本在产生之前,作家已经在心中形成一定的雏形,具有大致的构想。这种整体性的构建并不是蕴藏于文本语言的哪一处细节中,而是散布在文本的整体框架中。因此,阅读教学要引领学生跳出文本字词句段的束缚,以高屋建瓴的视角关注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与策略,将原本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依照作者的创作思路拆解开来,让学生紧扣文本创作的密码,掌握写作的方法。

例如,《泉城》一文中介绍了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四种泉水。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对四种泉水产生感性认识。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通透的感知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依照这样的顺序进行介绍呢?是否可以按照我们喜欢的顺序进行表达?”教师顺势出示标有泉水位置的济南市区地图。学生交流后豁然开朗。这一案例,教师不局限于对文本语言表达精妙的引领,更聚焦于文本的篇章构建,还原了作者的创作构想,让学生尝试以整体的视角关注文本,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推进读写迁移,感受选材的妥帖

文本的中心确定之后,选择怎样典型的材料也写作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文本的核心价值取向入手,引导学生从材料的内容与性质方面,感受材料与中心主题之间的联系,体会作者在选择材料时的独运匠心。请看《珍珠鸟》的教学。

【唤醒经验】

你和哪些小动物有过接触?(养狗、养猫居多)

你和小动物之间发生过哪些趣味十足的事情?(蹭脚、舔脸……)

【文本感悟】

课文中描写了作者与珍珠鸟的哪些亲密接触的事件?为什么要依照这样的顺序表达?除了课文中的内容之外,他们还可能会有哪些事情发生?为什么作者不描写这些内容呢?

【表达迁移】

假如我们要写自己与狗或猫相处的作文,你们会选择哪些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尝试列出一份提纲。

这一案例中,教师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根据学生解读文本可能出现的障碍,先从他们原始经验入手,通过聊天自主选择素材;继而通过对范文的学习,掌握作者选材的技巧,并将其巧妙地迁移到自己习作实践中来。虽然课堂中,教师并没有给学生现场实践的机会,但提纲的整理已经将课文彰显出来的选择艺术和精彩融入其中。这样,文章应该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这些核心问题自然地深入到学生的意识中,教学效果就可见一斑了。

三、实施对比辨析,探究写法的精妙

随着语用理念地不断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阅读教学中关注文本整体、体悟作者写作方法已经越来越多。但是,在引领学生感受文章写作方法时,教师如果不能继续追问,其指向篇章表达的教学也只是浮于表层。因此,教师还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达到怎样的表达效果?如果缺乏这样有深度的追问,阅读教学只能是一种标签式的名词累加,学生难以吸收与内化写作技巧,无法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钱学森》一文时,教师紧扣第一自然段中表示时间的“1955年10月1日”,引领学生从课文中抽取表示时间的词语,引发学生的疑惑:作者为什么没有按时间或者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描写呢?于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将钱学森劈波斩浪回到祖国怀抱的镜头放置在课文的开头?经过思考、讨论,学生终于明白:这样写,将钱学森归心似箭、急切报效祖国的情感有效地凸显出来,激荡了每个读者的内在情感,激发了读者阅读文本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点明这种写法叫做倒叙法。教例中,为了引导学生体悟作者倒叙的写作方法,教师让学生从课文中抽取表示时间的词语,通过比较、分析等,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直奔主题,对篇章形成感知。

指向表达层面的阅读教学,既要从文字、词句等细节入手,又要考虑篇章结构。只有两者彼此交融、不失偏颇,阅读教学才能更加有效,使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方法,提升语文素养。

篇章教学 篇7

篇章语言学理论产生于20世界60年代, 篇章研究已形成了一个涉及篇章语法学、篇章语义学和篇章语用学三个部分的复杂体系。那什么是篇章呢?系统功能语言学家Halliday认为, 篇章是社交语义单位, 通过小句复合体 (clause complex) 、词组、短语或这些词汇——语法单位来实现 (Halliday&Hanson, 1976;Halliday, 1985) 。胡壮麟 (1984:1) 认为, 篇章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意义的自然语言。黄国文 (1988) 认为, 篇章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必须衔接 (cohesion) , 符合逻辑, 语义连贯 (coherence) 。其连贯不但要依靠篇章表层结构中的各个句子之间的衔接, 而且要符合语义、语用和认知原则。据此, 篇章是指具有交际功能的语言片段。既可以是一个词, 也可以是句子、语段, 甚至整个篇章。de Beaugrande和Dressler于1981年发表了《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一书, 详尽地论述了篇章的七项标准——衔接 (cohesion) 、连贯 (cohenrence) 、意图性 (intentionality) 、可接受性 (acceptablity) 、信息性 (infomativity) 、情境性 (situationality) 和互文性 (intertextuality) 。

一、篇章理论

1、篇章分析

篇章分析是对句子、语段或更大的、完整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进行的分析, 小句是篇章分析的最小单位。篇章分析包括微观结构研究和宏观结构研究, 前者研究句子构成要素之间、句法结构, 以及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 探讨一系列句子如何组成更大的连贯的篇章;后者研究篇章的整体结构、下层结构以及上下层结构关系, 进一步了解篇章的谋篇布局与意图, 达到理解篇章的目的。篇章分析没有一个单一的理论指导, 也没有公认的分析步骤和分析方法, 其基本内容包括:衔接、连贯、句子、句组与篇章、句际关系的类型、篇章的结构、分析平面等 (黄国文, 1988.)

2、篇章的连贯性 (coherence)

连贯性是篇章最重要的特征, 目前语言学家对连贯看法不一, 研究的角度也各不相同, 但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A.K.Halliday和R.Hasan为代表, 从语言衔接入手研究语言内部的各种语义联系;第二类以P.Fries和Danes为代表, 从主位推进来研究语言连贯;第三类以H.G.Widdowson为代表, 从语言交际者的共有知识等语言外因素来讨论语篇的语义是否连贯。连贯, 简言之, 就是篇章不同部分在意义上的联系。 (朱永生, 1996:17) 。连贯是篇章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指的是话语内部各个句子或短语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这种联系来自于逻辑推理的判断。连贯是篇章的的无形网络, 存在于篇章的深层。

3、篇章的衔接性 (cohesion)

语言学家对衔接的观点也不一致, 国内的语言学家认为衔接是语义联系在语言上的表现形式。Halliday和Hasan (1976) 指出了5种类型的衔接: (1) 指示 (reference) ; (2) 替代 (substitution) ;省略 (ellipsis) ; (4) 连接 (conjunction) ; (5) 词汇衔接 (lexicalcohesion) 。衔接词具有以下两种主要功能:

(1) 联结功能:表示篇章中某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并列关系、转折关系, 因果关系, 等。

The police had to open fire.As a result, one was dead and the other badly wounded.句中的“as a result”就表明了前后两句之间的因果关系。

(2) 指示功能:表示篇章中某部分所起的功能。如列举、假设、引证、建议、总结等。

To sum up, this book is eclectic in approach.What we have done is an attempt at combining the new with the old to suit the needs of adult English learners.

“to sum up”表示了“总结”功能。衔接词对于阅读理解同样有重要的意义。借助这些直接的、显性的语言线索可以来理解篇章部分与部分在语义上的联系。

4、篇章的语言整体性

篇章是语言整体, 其整体性表现在:语义整体性和结构整体性。

(a) 语义整体性

语义整体性是对篇章的中心思想或话题开评述, 包括中心思想或话题和阐述的细节。

下面按文章不同体裁分别加以说明:

叙述文的完整性:叙述事件开始的背景, 发展过程和结束。

描述文的完整性:描述人或物全貌与细节, 或者主要特征与次要特征。

论述文的完整性:对一中心思想进行解释, 证论、分析或评价。

(b) 结构的完整性

篇章对其自身结构的完整也有约定俗成的规定, 总体来说, 篇章结构由开始———展开———结束三部分构成。不同体裁的篇章, 其结构有鲜明的特征。如:叙述文的结构:开始 (背景、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发展———结束。描述文的结构:概述人或物总体特征———选择细节———总结人或物主要特征与意义。论述文结构:引入中心思想或主题———论证分析———结论。从上述篇章的语义整体性和结构整体性, 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理解“篇章是语言整体”。

二、篇章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篇章理论可以帮助教师从一个新的视角进行阅读教学。

1、从篇章的角度看阅读材料

英语段落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常以主题句, 即以表达段落中心思想的句子开头, 而随后的句子是从各方面阐述这一思想。主题句有助于把握文章的整体理解。因此,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习者注意英语段落组织的特点, 自觉地、有意识地去找寻段落的主题句, 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把握一段的中心, 进而从整体去把握、理解文章。

2、注重培养语境的重要性

语言环境和情景语境有助于猜测生词和词组, 并能很轻松的完成对于文章的理解。如:The captain asked the seamen to throw the anchor.[3]在这个例子中, 如果学习者对anchor不熟悉, 可以通过语境线索猜出这个单词的含义。语境不仅可以使学习者理解不熟悉单词或词组, 还可以避免一词多义的单词或词组出现时引起误解。例如:He can fish.[4]可能是“他会钓鱼。”也可能是“他在装鱼罐头。”原因是缺乏具体的语境。如果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就可以看出其准确含义。如:Every day the retired man goesfishing by the river.I guess he can fish[5].

文化背景是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差异的鸿沟有可能截断学习者接近篇章含意和作者意图的通道。同一个动物, 在东西方就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如“龙” (dragon) , 在中国, 它是吉祥富贵的象征, 而在西方却象征着邪恶。还有“狗”, 在中国文化中, 它有很多的贬意, 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眼看人低;狗改不了吃屎;狗仗人势”等。而在西方文化中, “狗”却没有贬意, 人们把狗当成人类最忠实的伙伴, 用狗来形容人时也多半传递的是褒义。如He is a lucky dog (他是个幸运儿) Every dog has his day. (人人都有得意时) 等。

3、了解背景知识, 降低篇章的信息度

与文章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也可以帮助学习者预测文章内容,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例如, 当读到一篇以“The EQ Factor”为题的文章时, 学习者可以得出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关于情商的结论, 接着回想自己这方面的已有知识, 为更好地阅读文章做准备。在阅读过程中, 学习者若发现自己已有的这方面的知识与文章的主题相关, 那么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会大大加深, 降低了文章的信息度, 阅读速度也会大大加快。

4、掌握篇章的主位结构, 快速阅读文章

在快速阅读中, 学习者要进行选择性阅读, 学习者不必逐字逐句进行阅读, 而是用双眼迅速扫读文章有选择地阅读几个主要的句子, 注意某些重要的词汇和词组, 获取一些主要信息, 略过一些次要信息和细节。篇章作者在确定篇章发展框架时, 常把第一个句子的主位作为篇章主题, 其余句子的主位就是围绕着这个纲形成流程图式发展趋向。学习者可以根据这一框架很快把握作者思路, 从而缩短篇章解读过程。比如, 如果作者的意图是叙述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他就会按照时间的先后来安排篇章。下面的篇章就是如此:

During World War II a mother in Cincinnati received a letter from her son in the army in which he spoke of a woman in a village in Normanday who had taken him into her home when he was wounded and hungry, and hidden him from the Germans.Later on, unhappily, the boy was killed in the Ardennesoffensive……

在该篇章中, 学习者只要把握了作者叙事的思路, 就能很快地对篇章作出最符合作者意图的解读。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习者善于抓住作者的主位结构安排, 进而抓住作者的目的、思路流程以最贴近作者发展思路的方式进行解读。[1]

此外, 学习者还可以在词汇重复联接模式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快速阅读训练。学习者在篇章中寻找具有相同或密切相关的词项的句子, 然后把这些句子集中在一起。这样, 学习者就能迅速掌握篇章大意, 达到快速阅读的目的。

总结

本文回顾了篇章语言学的相关理论, 并探讨了这些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从中发现, 篇章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英语阅读教学, 可以使阅读教学从句子层面上升到篇章层面, 有利于学习者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阅读速度的提高。

摘要: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语篇分析为课文教学提供了新角度、新观点,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将分别探讨篇章的基本特征、篇章模式及篇章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Bander R G, American English Rhetoric.USA:Holt, Rinchart and Winston, 1978.

[2]Hoey, M.Patterns of Lexis in Text,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3]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年。

[4]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年。

[5]吕炳华:《阅读教学与语境》, 《现代外语》, 1994 (3) 。

[6]李庆予:《浅析大学英语阅读技巧的培养与训练》, 《高校教育研究》, 2008 (5) 。

篇章教学 篇8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教学效率

英语作为当今世界的通用语, 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学习英语的途径很多, 对很多人来说, 阅读是其中最经济最方便的方法。阅读是一种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在英语篇章阅读教学中教学策略的恰当使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篇章阅读教学中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的定义

国内学者对于教学策略定义的理解各不相同。邵瑞珍 (1997) 强调教学策略的目的性及其整体结构, 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黄高庆 (1998) 从教学策略的使用角度认为, 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技术, 二是这些方法技术的操作, 三是操作中的要求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操作程序。李晓文、王莹 (2000) 则认为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有意识地选择筹划的教学方式方法与灵活处理的过程。黄高庆和李晓文的理解虽有分歧, 却也有共同之处, 都强调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本文中提到的教学策略指的是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 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 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二、教学策略的应用

使用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是为实际的教学服务的。每位教师每次面临的教学情景和教学问题不尽相同, 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也各不相同。本文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使用过多种教学策略, 本文主要探讨在英语篇章教学中使用到的以下四种:“主动参与”教学策略、“探究发现”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与“联系生活”教学策略。

“主动参与”教学策略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引导下, 主动积极地置身于教学活动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策略。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 手拿教科书逐句逐字地讲, 学生只能被动地听。“主动参与”教学策略把教师从讲解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实施者。在英语篇章的具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每次上课前将下节课要学习的篇章布置给学生, 要求他们查找和本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 包括作者简介和本篇章话题相关的扩展阅读。扩展阅读的具体内容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自行确定。上课时, 随机选取一个小组, 并要求他们以PPT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环节完成后, 教师要求学习小组积极找寻文章在语言理解上的重点和难点、篇章布局上的特点和文字背后蕴含的文化信息, 并将相关信息记录在课堂笔记中。

“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是以小组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通过小组内成员分工协作达成小组共同目标, 并以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教育家大卫·孔斯 (David Koons) 首先倡导并实施的, 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 (范革新:2004) 。在英语篇章阅读教学中, 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监督者和活动的评价者。具体学习活动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完成。教师能否组织和控制好小组的活动是合作学习在阅读教学中能否成功的关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把每个自然班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在建立学习小组时, 教师应该注意小组成员在成绩和个性等方面的差距, 合理均衡地分配小组成员, 尽量使这种差距成为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的优势。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小组长归纳总结每个组员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 经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 把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尚未解决的问题分别记录在课堂笔记中。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 小组长为每位组员布置任务和责任, 课下想办法解决。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 记录在课堂笔记中。只有当所有成员完成各自的任务后, 才算完成学习任务。经过个人探究和小组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 由教师帮助解决。此时, 教师也作为学生的合作者成为合作学习的一部分。

每次小组讨论后, 讨论结果由组长搜集整理, 由组员轮流向全班汇报, 由此达成组与组之间的交流。让不同组员轮流汇报既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团结各小组成员, 又可以监督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 避免某些学习自主能力不高的组员偷懒。教师要对学习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概括和归纳, 并对每个小组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对小组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析, 使学生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探索是人类活动永恒的主题。“探究发现”教学策略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对事物现象的探索研究, 获得该事物现象的本质及关于现象间规律性联系的知识, 发展智力能力, 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的教学策略。在探索的学习过程中, 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 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发现者。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 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具体的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 教师布置学生准备作者简介和与本篇章相关的扩展阅读, 该过程本身就是鼓励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讨论并解决自己整理的本篇文章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其他相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通过仔细阅读篇章, 探究篇章所承载的各类信息的内涵和外延。探究过程中既有遇到难题的苦恼, 也有解决问题的欣喜。对于在探索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最终通过查找课本、搜索互联网等方式解决。问题解决了, 自然就享受到了探究与发现的快乐, 并享受了探究与发现的成果。

“联系生活”教学策略是通过教学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生活或通过对生活的模拟以实现学生知识技能的有效掌握、智力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的策略。众所周知, 英语语言学习本身就是文化的学习, 学习英语不了解文化, 很难做到完全理解和正确使用。众所周知, 英语的每篇文章都包含着很深的文化烙印, 大到文化、制度、宗教、习俗, 小至某一单词的背景和感情色彩。文化知识的欠缺很容易造成对整篇文章理解的偏差。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仅取决于学生语言水平的高低, 还取决于对文章所涉及的相关文化知识的掌握。运用“联系生活”教学策略, 教师根据英语语篇中涉及到的文化信息指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生活, 了解本语篇中涉及的东西方文化的不同, 并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联系生活”教学策略的运用拉近了学生与语篇的距离, 原本抽象的文字内容成为自身实际生活的一部分。正是“联系生活”教学策略的使用才使得抽象的英语篇章阅读教学有了更多的实际意义。

三、结束语

篇章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英语、获取信息的一项重要途径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恰当的教学策略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学策略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和制定, 不同的教学情境和教学对象也影响到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效果。没有一成不变的完美教学策略, 只要能使教学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策略就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1]范革新.英语教学策略与方法[M].北京:北京知识出版社, 2004.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3]黄高庆, 申继亮.关于教学策略的思考[J].教育研究, 1998, (11) .

[4]李晓文, 王莹.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篇章教学 篇9

一、完善英语篇章阅读教学步骤, 完成教学任务

1. 阅读前教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朗读

研究表明, 英语篇章阅读中如果涉及的是学生所了解或者熟悉的内容, 学生就会很容易掌握篇章中提供的信息;但是, 如果学生对篇章阅读中的内容不了解, 在阅读过程中就极容易遇到困难。所以, 在进行篇章阅读教学之前,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朗读一些与篇章中的信息相关的内容, 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对即将阅读的内容有所了解, 为其进行有效阅读打下基础。例如可让学生提出文章中的生词, 教师针对这些词进行集中教学, 扫清学生的阅读障碍。

2. 阅读中教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日益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注, 所以在学生进行英语语篇阅读的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给学生灌输篇章中的内容与知识, 还应该教学生一般的阅读技巧,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篇章阅读重视对篇章的整体把握与理解, 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养成略读与默读的习惯, 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阅读效率。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扩大视幅, 减少回视率, 这样能够增强阅读的连贯性, 加强学生对篇章的整体理解。

3. 阅读后让学生进行延伸

学生进行篇章阅读之后,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与之相关的课外阅读, 让学生进行延伸与扩充,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教学生阅读《新标准英语》Book 8 Module 7 Unit 1 Shenzhou V flew into space时, 当学生对课文内容大致了解后, 提出了几个由易到难的题目:Who went into the space?Where is he from?What is Yang Liwei?When did Shenzhou V fly into space?How many hours did he spend in space?Why was hisson proud of him?

笔者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后, 在生生间或师生间展开交流、讨论, 来梳理全文信息。然后要求学生跟读录音, 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培养语感, 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 有利于增强学生阅读积极性。

二、丰富英语篇章阅读形式, 激发学生兴趣

1. 采用意群阅读的形式

所谓意群, 是指一个表意单位, 是介于句子与单词之间的形式, 由单词组成。意群阅读法是以意群为单位的快速阅读的方法。因为篇章阅读强调的是对文章整体性的理解, 所以采用意群阅读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其优势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 如下这句话:Helen Keller is a model for blind people and for you and me.如果逐词进行阅读的话, 学生需要对13个单词进行深入理解, 这样必然会浪费大量时间, 降低学生的阅读效率。但是, 如果采用意群阅读的方式, 这句话就会被分割成三个意群, 主要包括Helen Keller, is a model, for blind people and for you and me。学生只要理解这三个部分的大意, 就能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2. 采用随机阅读的形式

教师除了通过英语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篇章阅读效率之外, 还应该借助于学校的各种设施设备, 给学生营造一种英语学习的环境, 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阅读英语, 从而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教师可以借助于班级中的黑板报, 定期出一期英语的黑板报, 方便学生在课后阅读英语;也可以创办英语角, 把学生的英语读物集中起来, 让学生进行交换阅读。学校的图书馆也应该订阅一些英语杂志与英语报刊, 给学生提供随机阅读的机会。

3. 采用比赛阅读的形式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比较强,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 采用比赛阅读的方式, 让学生进行英语篇章阅读。比如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开展篇章阅读比赛, 比比哪位学生的阅读速度快、阅读更连贯, 这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取得较好的效果。有的学生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还会在课前积极预习即将阅读的内容, 英语学习的积极性空前提高。

4. 采用表演阅读的形式

活泼好动、爱做游戏是小学生的天赋, 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 在教学中我常让学生用英语来进行交际性对话或角色表演。在这过程中, 学生应充当主角, 教师只起组织者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生动多彩的形式来进行操练:教师按课文角色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发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准备道具、服装等, 力求把课堂变成故事中的情景, 在表演过程中, 教师还应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鼓励创新。在角色表演中, 学生生动活泼、幽默诙谐、惟妙惟肖的表情动作都是施展个人才华的极好机会, 因此每个学生都信心倍增, 跃跃欲试。让学生对所阅读的篇章进行表演或者分角色进行朗读, 也可以组织学生重新编排篇章内容, 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篇章内容的理解, 还可以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设计各种练习, 加强学生理解

1. 通过表格的形式设计练习

为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文章内容, 可采用任务教学法, 在课前先布置任务, 在操练环节教师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为学生设计调查练习。例如在学生学完Hobby这一篇章时, 鼓励学生对Collecting stamps is my hobby.What is your hobby?进行调查, 并填入表格, 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 能够加深对篇章内容的认识与理解。

2. 通过提问的形式设计练习

提问是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在学生阅读结束时, 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篇章中的内容, 加深对篇章的理解。学生和教师提出的问题之间应该相互衔接, 能够把文章统一起来, 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篇章整体性的理解。如教学《新标准英语》Book 8 Module 7 Unit 1时, 教师提问:Where was Helen Keller born?When was she born?As a small child, what happened to her?What did her teacher draw in her hand?Why is she famous?通过以上几个问题, 学生就会对篇章有整体性的把握, 从而加深对篇章的理解。

3. 通过混合式设计练习

所谓混合式, 指的是教师在设计练习时, 针对不同段落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例如在阅读完Zhang Peng’s Weekend这一篇章后, 教师先可以给学生提出“What, How”之类问题让学生从阅读中找出;然后再给学生绘制一个能展示Zhang Peng当天活动的表格, 让学生填写, 使学生对篇章有全面的把握;最后在学生理解篇章内容的基础上, 让学生用英语制定一个自己周末活动的计划。经过这几种方式的练习之后, 学生对于篇章中的内容会有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而且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也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以上是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出的篇章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与措施。英语篇章阅读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够为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所以教师应该在实际的教学中积极探索, 寻求更多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剑辉.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探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 (小学篇) , 2008 (8) .s

论大学英语篇章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篇10

1.1 高校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许多中国学生同英美人士进行言语交际时,有时会发生文化冲突,产生误会甚至闹出笑话,根本原因就是对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所致。因此,外语教学中必须进行目的语文化的导入。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自20世纪初美国的鲍阿斯和萨丕尔以来,人类语言学家都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认为语言和它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必须把语言学看作是一门社会科学,把语言置于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研究。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会长胡文仲教授提出,学习一种语言应该同时发展两种能力: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社会能力(social competence),即文化能力。可见中外学者都格外重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1.2 高校英语学习的现状分析。

现今社会上迫切需要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纵观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人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重视,高校学生们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及精力都相当的多。可让人担忧的是: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并未有多大改善。学生跨文化语用能力低下,这些都值得语言教学工作者进行深刻的反思。

1.3 大学英语篇章教学事倍功半的原因分析。

造成这种喜忧相杂的原因是由于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在篇章教学中过分地注重纯语言的教学(如语法学习和单词记诵之类)而不注重向学生传授与篇章背景相关的文化知识,导致学生忽视了语言学习中文化学习的重要性。要改善这种情况,就需要进行跨文化知识的导入。

因此,改变落后的英语教学现状,导入英语文化,方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文化导入遵循的准则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一般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研究常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就英语教学而言,主要涉及说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因此。文化导入应该遵循实用原则、比较原则和宽容原则。在双向文化导入的教学模式中,我认同遵循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去粗取精的原则,即拿来主义原则。

首先,要一视同仁客观对待中西方文化。我们对待外来的文化不能盲从,对待本国文化不要忽略。每一种文化都要与时俱进,都要面临着完善与发展的问题,只有相互尊重和学习,才能达到双赢的效果。所以相互尊重是基础。

其次,求同存异是重点。“求同”在文化教学中容易把握和实施,学生也容易理解和记住。难的是存异,人们往往习惯于自己的文化而难于接受外来的东西,所以这是教学中应该侧重的方面。

最后就是要注意取其精华和去之糟粕。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注意摒弃过时的不健康的信息,重视正面的和积极的文化信息。

3. 大学英语篇章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设计

当前许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都是以篇章为基础,英语教师们主要通过教篇章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如何教篇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有相当大部分的教师采用“以句子为主”的方法,将教学重点放在句子层面上,过分注重词义解释和句子语法结构的分析而忽视文化层面的教学。下面就如何在大学英语篇章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作个简单的探讨。

我认为大学英语篇章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与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有关的文化因素。

大学英语的文化导入应该以实用为主,包括招呼、问候、致谢、致歉、告别、打电话、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等干扰言语交际的文化因素。

就以委婉语为例,例如拿old(老)这个字为例。正所谓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对于“老”这个字的理解,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在中国,我们常常会听到人们称呼那些有一定资质或者年长有一定威望的人为“老X”“X老”。看得出中国人对于“老”这个字眼不太忌讳,认为被人家称为“老”是尊称。而在西方,情况则大不相同,“老”这个字眼需要用委婉语来形容。人们不希望太早地被社会遗忘,不希望被当作弱势群体,哪怕到老了也要和年轻人一争高下。所以人们都会用senior citizen(资深公民)这种委婉的说法。

所谓非言语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就是通过使用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过程。是人类交际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Samova认为:“在面对面的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它都是通过非言语行为传递的。”(Smaova, et al.,1981:155)非言语交际包括面部表情、触摸、凝视、手势、姿态、语调和声音高低等。就以身体语言———拥抱为例。中国人普遍都比较含蓄内敛,很少会用拥抱来示意友好;而西方人却常常会在见面时给对方一个友好的拥抱。这正反映了美人士对身体语言的理解也不同,学会这些,和老外交流才不会表错情、会错意。

3.2 词语的文化内涵。

我们一般给“词”下定义会从两个方面入手,即“指称意义”和“内涵意义”。“指称意义”是指词的字面意义,而“内涵意义”是指词的社会和文化含义,所表述的是词语与社会和文化之间相关的关系。由于文化不同,对事物的观察角度和联想也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会用不同的事物来表达相同的语用意义。就拿“梅”这种植物来说,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孤傲及顽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梅这种植物在中国文化中最典型的形象。而在西方文化中plum指梅树或者李树,plum这个词在基督教文化中有“忠诚”的意思。plum在英语俚语里还有“有利的”意思,例如:Judd has got one of the plums in the agricultural circles.千万不要把这句话翻译成“贾德已在农业界获得了李子。”它的意思是贾德已在农业界找到轻松而待遇又好的工作。本例中的plum(可数名词),是口语,意为“轻松而待遇又好的职位,美缺”。这种现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俯拾皆是,从词汇着手,简单明了,能避免学生望“词”生义。

3.3 通过课文学习,接触和了解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史地、文学和当代社会概况。

例如《大学英语》(全新版)四册第一单元“Fighting with the Force of the Nature”涉及两段历史时期非常重要的战事:Napoleon’s Russian Campaign (1812)和Hitler’s Russian Campaign (1941—1944)。教师在讲解时可以介绍拿破仑和滑铁卢战役Waterloo (scene of Napoleon’s defeat in 1815),以及这个词后来用来形容失败的意思。例如:“七连胜后,这个球队遭遇滑铁卢。”(After seven straight victories, the team met its Waterloo.)通过这种文化导入的方式可以获得一举两得的效果,学生既可以丰富文化知识还可以学到词汇用法。

3.4 了解和体会中西方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

包括人生观、宇宙观、人际关系、道德准则及语言的表达方式等。以宗教为例,宗教也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各种社会现象的反映,正因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在英语中就有许多与宗教有关的委婉语。如:death(死亡)为例:to be asleep in the Arms of God(本义)安睡在上帝的怀中,to be called to God(本义)被召唤到上帝那,to be taken to paradise(本义)被送进天堂,the call of God(本义)上帝的召唤,to go to heaven(本义)进天堂,with God(本义)和上帝在一起,with their Father(本义)与圣父在一起。上述委婉语里都出现了God, heaven等宗教词汇。这都与西方社会长期信仰的基督教有关。

基督教对于英美的文化有着深刻影响。它是一神论宗教,认为上帝是万能的、唯一的造物主。只有笃信上帝耶和华的信仰才是唯一的真实的信仰。基督教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采取宗教上的不宽容精神,毫不留情地镇压各种异端,维护对“一神、一主、一信、一教”的神学教条。

正由于这种长期的宗教专制,所以英语中有很多具有宗教色彩的表达。即使不信神的人,也不愿故意用不敬的语言“触犯”上帝或魔鬼撒旦,犯“亵渎神灵”(blasphemy)之过;说话时毫不顾忌,经常使用诅咒语或者满口damn, hell的人毕竟为数不多,有些人在极端气愤的情况下会用darn(“该死”或“真气死人”)这样的词语,而darn实际上是damn一词的委婉语(damn原本是“上帝罚……下地狱”这一诅咒语中的动词,牵涉到上帝,故避用之)。为了避免直呼其名地提到魔王,一般也都用委婉的词语,如God of this world, his sable majesty, old gentle-man in black, old Harry。

同西方相反,中华民族在宗教信仰上极富包容性。对于外来文化,包括宗教并不排除。当然,中国历史上也存在宗教思想与宗教势力的冲突,但不曾有过宗教战争。

无可否认,我国特别是汉民族的宗教信仰是有其特殊性的,没有形成足以同政权分庭抗礼,以至压倒政权的教权。但这只是宗教在不同国家表现形式的不同,它不能说明汉民族宗教信仰的一向淡薄。

4. 结语

在大学英语篇章教学中导入跨文化的内容,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把注意力深入书本中文字背后的内涵意义。更重要的是,随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因文化差异引发的误解时有发生,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象就应该从课堂着手,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交际能力,为祖国的未来培养一批21世纪的复合型人才,即不单单是具有专业技能还要有沟通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知己知彼,促进对外交流合作。

参考文献

[1]Lado, R.Linguistic Across Culture: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M].Ann Arbor, Michigan: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57.

[2]Sapir, E.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New York;Harcourt, Brace&Company, INC, 1921.

[3]萨莫瓦 (Larry A.Samovar)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8-1.

[4]何自然, 阎庄.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汉英语用差异调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6.

篇章教学 篇11

关键词 篇章教学 教学模式 实施背景 定义 具体实施

一、篇章教学实施背景

近几年,江苏省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逐渐普及英语教学。在小学阶段,低、中年级基本以词、句教学为主,同时辅以一定语境的对话教学。因此,低、中年级教师大多侧重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进入高年级段,随着生词、篇章的大量出现,对于处于小升初这一特殊时期的学生来说,学习方法策略的掌握、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篇章教学则是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构建的小学英语高年级段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此模式注重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造性,能让学生在篇章教学中习得知识并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

二、什么是篇章教学

篇章教学又称篇章分析(Discourse Analysis)。是相对于传统的“以词汇和句子”为核心的教学而言,后者大多运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并非是一些杂乱无章的词句,而是由连贯的篇章形式表现出来的。正如心理学家格式塔所言:“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比部分的总和大,整体优于部分并决定部分的性质和意义。”这一整体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应重视篇章的整体性,否则会导致见木不见林、理解词句不理解全文的现象。通过分析篇章中的词句,理解篇章内部连贯性与外部衔接性,从而进一步理解整个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三、“总—分—综”教学模式在篇章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篇章教学应当在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口头与书面上进一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笔者结合2009年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林丽老师所执教的《Jobs》一课,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与反思,总结出了“总—分—综”这一篇章教学模式。

1.“总”体感知。一节课的开始对整节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Warming-up的设计是教师不可忽视的一环。教者必须在吃透教材、掌握重点难点的基础上设计这一环节。林老师在《Jobs》一课中根据实际情况,运用Rhyme直接导入:My name is May. I’m your teacher(有照片) today. I like cakes(有图),because it’s yummy. I like pigs(有图),because they’re lovely. I like flowers(有图),because they’re pretty. I like my job, because it’s exciting.丰富的图文、押韵的语言与欢快的节奏拉近了师生的距离,生词“exciting, because”与句型“Ilike…because…”巧妙地贯穿于Rhyme中,最后一句点题,让学生整体了解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Jobs”,并自然转入篇章的教学。

2.“分”步掌握。所谓“分”,一是分步学习篇章,二是分散学习语言知识。为了让学生准确掌握篇章中的语言知识,从而深入理解篇章。教师可以分以下三步进行教学:①泛读。教师能否在这一环节让学生正确掌握篇章所要表达的大致内容,是学生能否进一步对篇章进行彻底理解的基础。在课上,教师可采用泛读和简单问题对篇章进行初步学习。如《Jobs》一课中,教者在介绍了篇章中Bing Bing’s family后提出了问题:Who are in Bing Bing’s family? What are their jobs?笔者以为,在初步学习篇章的阶段,教师应当提出一些简单的,可以直接从语篇中迅速找到答案或者易概括的问题。学生轻松获取了答案,不仅可以初步掌握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还可以为下一步具体分析和彻底理解篇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②精读。此教学环节旨在让学生能够深入学习篇章的具体内容,最终能彻底理解篇章表达的情感。在精读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与情感的升华。③朗读。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把无声语言变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它要求朗读者在语音、词汇、语法规范的基础上丰富、完美地表情达意。这种朗读不是只停留在“为学习语言而读语言”的表面层次,而是学生在深层理解篇章基础之上情感的升华。因此,教师应当挖掘篇章内容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在《Jobs》一课中,教者在让学生精读篇章的基础之上,通过引导让学生领悟到了篇章中所蕴含的“All jobs are important”这一思想情感。备课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其思想情感教育因素,为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些教育因素的育人功能做好充分的准备。

3.“综”合反馈。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为了能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体现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即组织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对所学内容进行实际反馈。这个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掌握语言的实际水平,提出相应任务,交代活动方式。复述与写作是教师经常采取的反馈方式。通过复述和模仿写作练习,使学生对已学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同时锻炼了学生语言的组织能力。一般复述练习可以用口语的形式在课堂内完成,而模仿写作练习可以作为家庭作业进行布置。模仿写作的练习可以是对所学篇章的复述,也可以要求学生把自身与篇章内容有关的东西写出来。

篇章教学 篇12

高 (酒中泉语中文学教□, 甘材刘肃情爱丽红酒泉作

品73教学5000) 初

爱情是文学创作长盛不衰的主旋律, 离开了爱情, 许多文学作品就会黯然失色。高中语文新教材三、四册中爱情题材的作品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高中生此时生理和心理处于不成熟状态, 对爱情既好奇又迷茫, 容易误入歧途。那么, 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和美好的爱情观, 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呢?

一、创设美好的氛围, 品味美的语言, 让学生在爱情艺术的领域中感受美、享受美

教师要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欣赏作品, 感受美。如教学《雨霖铃》一文时, 教师可配乐朗诵全诗, 让学生感受“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的难舍难分的恋情, 体会婉转动人的离别之情;教学《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文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罗密欧与朱丽叶》精彩的爱情片断, 让学生欣赏其经典的爱情对白。爱情题材的文学作品, 尤其是古典诗词, 在表达情感方面十分突出。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吟诵, 让学生体会诗词中的音韵美、节奏美和形式美, 从而理解诗文中所蕴含的意境美、人情美、人性美、人格美, 进而领会生活美和艺术美。

二、引导学生分清美丑, 追求人格美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是爱情题材作品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 教师可先将教材中有关爱情的作品分类, 再引导学生分清美丑、辨别善恶。

1. 优美的抒情类的作品。

如小说《荷花淀》《边城》, 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一剪梅》、戴望舒的

时, 无论是小说还是诗歌, 都将爱情描述得很纯洁。在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出发, 思考这些经典的爱情作品是怎样显示人格美的。如小说《边城》中湘西优美的景色, 给这个爱情故事染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天保和傩送他们对翠翠的爱, 是那样的纯洁和神圣, 他们对自己心爱的人有一种奉献精神, 表现了健康、优美、质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2. 大胆直白类的作品。

如《诗经》中的《静女》, 古诗《孔雀东南飞》《古诗十九首》中的部分爱情诗, 诗歌《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 小说《林黛玉进贾府》等等。《致橡树》是一首典型的爱情诗歌, 但它不像常见的爱情诗, 而是跳出一般爱情诗的窠臼, 摆脱“情网中人”的意乱情迷, 以“局外人”的身份去看待爱情, 对爱情的本质进行了一番理性的思考———伟大的爱情是建立在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平等的基础上的。作者舒婷以其敏感和理智, 喊出了女性对独立人格、健全心智、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她不被世俗所羁绊, 表达了一个成熟的知识女性对理想爱情的呼唤与憧憬。

3. 贬斥类的作品。

如《诗经》中的《氓》、鲁迅的《阿Q正传》、曹禺的《雷雨》等等, 这一类作品对爱情的严肃性作了很好的阐释。阿Q“困觉式的爱情”、周萍“始乱终弃的‘乱伦’的爱情”, 都是遭到贬斥的。这类爱情作品揭露了爱情的虚伪。《卫风·氓》以一个怨妇的自述谴责男子喜新厌旧的行为, 这让学生认识到爱是一种责任。《雷雨》中所描绘的三角恋情, 揭露了封建资产阶级的腐朽, 这让学生明白爱情是专一、圣洁的。

三、感悟爱情所揭示社会的深刻性

上一篇:规划服务下一篇:节约的画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