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构建

2024-07-08

篇章构建(精选4篇)

篇章构建 篇1

概念隐喻不仅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 而且可以帮助构建语篇连贯。敏锐地察觉文章中的隐喻, 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文章, 反过来, 有效地使用隐喻, 可以帮助我们更形象地表达思想并生产出连贯的文章。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隐喻能够帮助我们构建篇章连贯, 而且这种构建是通过被激活的蕴涵晕圈来实现的。

篇章衔接与连贯

衔接与连贯是篇章语言学的核心内容, 研究的专家很多, 然而对衔接与连贯的界定又众说纷纭。尽管如此, 我们仍然可以比较明确地阐述两者的关系:衔接和连贯是两个紧密联系而又不同的概念, 前者存在于篇章的表层, 后者存在于篇章的底层, 前者是有形的网络, 后者是无形的网络, 前者是技术手段, 后者是客观效应, 两者以篇章为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本文要讨论的是概念隐喻帮助我们构建篇章连贯的问题, 所以, 不涉及衔接问题。

概念隐喻构建篇章连贯

作为一种心智模式, 概念隐喻可以帮助我们构建篇章连贯, 这种构建是通过其已激活蕴涵晕圈可以实现的。下面我们以《道德经》第八章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道德经》第八章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居善地, 心善渊, 与善仁, 言善信, 政善治, 事善能, 动善时。夫唯不争, 故无尤。

为行文方便, 我们把它翻译成白话文, 并在文中做相关标记。译文如下:

[句一]美德如水 (1) 。[句二]水善于滋养万物 (2) , 而与万物不争 (3) , 它处身于众人所厌恶的低洼地带 (4) , 所以近似于道 (5) 。[句三]如水一样避高趋下, 顺乎自然 (6) , 君子居住善于选择静地;[句四]如水一样静默深远, 不起波澜 (7) , 君子善于保持心态宁静;[句五]如水一样润泽万物, 公正均平 (8) , 君子为人慈悲仁爱;[句六]如水一样堵塞必止, 开决必流 (9) , 君子说话信实可靠;[句七]如水一样净化污秽, 趋于平衡 (10) , 君子为政善于治理;[句八]如水一样随物成形, 可方可圆 (11) , 君子做事无所不能;[句九]如水一样冬天结冰, 春天融化 (12) , 君子行动起来总是合于时宜。[句十]正因为如水一样不争 (13) , 君子才没有怨咎。

显然, 在这个篇章中有两个概念隐喻:“美德看作水”和“君子看作水”。前者统辖着句群一, 包括句一和句二, 而后者则统辖着句群二, 包括句三到句十。

1. 句群一内部的连贯

统辖句一和句二的是概念隐喻“美德看作水”。它是概念“水”投射到概念“美德”上的结果。其中, “美德”为目标概念, “水”为来源概念。该隐喻产生过程可图示如下 (图1) :

来源概念“水”潜在蕴涵晕圈中有很多内容, 其中被激活的蕴涵可图示如下 (图2) :

文中“美德如水”所统辖的表达式及其隐喻意义可以列表如下 (表1) :

在句二内部, 隐喻表达式之间是连贯的, 所以, 相应的隐喻意义之间也很好地连贯着。句一和句二以隐喻表达式之间的连贯为基础, 其隐喻意义也很好地连贯着。句一和句二中这些隐喻意义之间的连贯则保证了句群内部句子之间的连贯, 篇章连贯在句群内得以实现。此连贯机制如右图 (图3) :

2. 句群二内部的连贯

统辖句三至句十是概念隐喻“君子看作水”。它源自概念“水”向概念“君子”的投射。其中“水”为来源概念, 而“君子”为目标概念。这个概念隐喻产生过程可以图示如下 (图4) :

在隐喻“君子看作水”中, “水”被激活的蕴涵晕圈如下图 (图5) :

例文中“君子看作水”所统辖的表达式及其隐喻意义可以列表如下 (表2) :

表2中的隐喻表达式均来自来源概念“水”的一个蕴涵, 它们是连贯的, 所以, 相应的隐喻意义也是连贯的, 正是这些隐喻意义间的连贯又保证了句群二内部的连贯, 而这个连贯又保证了篇章在这里的连贯。这个连贯机制可用图表示如下 (图6) :

3. 句一和句群二之间的连贯

“美德”是一个道德概念, 其上位概念是“品德”。“品德”这个框架有很多蕴涵, 可以列表如下 (表3) :

“君子”是我们世界知识中的一个概念, 其义素列举如下 (表4) :

将表3和表4对比, 可以看出“美德”需要一个“承载者” (表3的c项) , 而“君子”恰恰是“美德的承载者” (表4的d项) 。根据世界知识, 我们知道“君子”是“美德的承载者”。显然, “君子”和“美德”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如同刀刃与锋利的关系一样。在两个概念隐喻“道德看作水”和“君子看作水”中, 共用着同一个来源概念“水”, 而两个目标概念之间又有着紧密的关系。所以, 两个概念隐喻之间便有了紧密的关系, 前者是源, 后者是流。这个关系如右图所示 (图7) :

我们知道, 文中统辖句群一的是概念隐喻“美德看作水”, 而统辖句群二的是概念隐喻“君子看作水”, 这两个概念隐喻共用着同一个来源概念“水”。从“美德看作水”到“君子看作水”, 来源概念“水”被激活的蕴涵晕圈从概括到具体, 这些蕴涵自然是连贯的;从“美德看作水”到“君子看作水”, 目标概念“美德”和“君子”之间又是承载与被承载的关系, 它们在意义上也是连贯的。这两个概念隐喻之间的语义关系网络如下图 (图8) :

这样以来, 两个概念隐喻蕴涵的连贯就决定了两个概念隐喻相应的隐喻意义之间的连贯。基于此, 它们所统辖的两个句群自然而然地连贯着。这个连贯机制如图9:

《道德经》在内容方面是富于哲理的, 在艺术上也是华丽绚烂的, 这两者共同造就了其不朽的光辉。如果我们把这一篇章看作一幢高大的住宅楼, 那么, 其中一个个的小句就如同一个个的房间, 一个个的句子就如同一个个的屋子, 而一个个的句群就如同一个个的单元。在表面上, 把一个个的房间、屋子、单元衔接起来的是混凝土, 但在根本上保证整个大楼浑然一体的则是那些深藏其中的钢筋。同样, 在例文中, 尽管表层的衔接手段使文章显得很流畅, 但真正使其内容连贯的, 则是其中的概念隐喻。

篇章的连贯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实现篇章连贯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 概念隐喻只是其中之一。本文只是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概念隐喻能通过其被激活的蕴涵晕圈来帮助构建篇章连贯。做这样的探讨也只是一种尝试, 还盼能抛砖引玉, 就教于方家。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2]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3]廖秋忠.廖秋忠文集[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

[4]冯晓虎.隐喻——思维的基础篇章的框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

[5]屈承熹著潘文国等译.汉语篇章语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6.

[6]屈承熹.功能篇章语法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上的应用[A].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7]田然.近二十年汉语语篇研究述评[J].汉语学习, 2005, (01) .

[8]郑贵友.汉语篇章分析的兴起与发展[J].汉语学习, 2005, (05) .

[9]王韫佳.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J].汉语学习, 2003, (02) .

[10]张辉.语篇连贯的关联解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997, (02) .

篇章构建 篇2

那天,我最好的知己背叛了我,我一路上双眼无神,仿佛丢了魂似的,可以用“欲断魂”来形容。“凭什么?”我心痛欲裂,泪珠在眼眶里徘徊,但还是没落下来,我走得很慢,回忆着和她的点点滴滴,想抓住那回忆,却不知它在何方。“咻――咻――”尖锐的风声吹得树木“沙沙”作响,草木萧条,河面上泛起阵阵波浪,雨淅淅沥沥的打在我的身上,寒冷,躲进我的身体,我真想找个地方痛哭。

我终于回到了家,全身没有一块是干的,狼狈极了,妈妈很困惑:“你怎么了?没带伞就跑快点啊!”“没事,我只是想安静一会儿。”说完便走进了书房,把门反锁上了。总有人说你变了,却没人知道你经历了什么?

我愈想愈烦,便随手从书架上抄出一本书来,翻到其中一页,随便一瞅,不小心捕捉到了一句话:“如果不知道为谁坚持下去,就为自己坚持下去吧!“我愣了一会儿,感到心中得到了安慰,便继续往下看,又看见了一句:“你要记着别人对你的好,不要记着你对别人的好,人心里不要装太多东西,才会快活自在。”我顿时不那么伤心了,回想了一下:爷爷对我好,奶奶对我好,父母对我好……是啊!这么多人对我好,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啊?我感觉自己模糊的双眼明亮起来,“总是委屈自己成全别人,可不是什么好习惯,毕竟没有几个人会感谢你。”看着纸上跳动的文字,我似乎从黑暗里又回到了春天中,我决定要重新振作起来,我要为自己绽放!

篇章构建 篇3

随着中国经济20年来的高速发展,中国超日赶美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引领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增长。支撑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相关的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储备与培养已经上升为国家的人才战略。今年6月23日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任务,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人才保障。职业教育已经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发展职业教育的核心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关键与核心所在,是职业教育的一张名片,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才能实现鲁昕副部长提出“专业设置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职业教育三个对接的要求。

2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operation between vocational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2.1 校企合作双方的原生需求

职业教育“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校企双方能够找到互惠互利、双赢共生的合作模式。从双方合作的原生需求看,校方的主要需求按照层级分为三层,如图1所示。

(1)基础育人需求:通过产业对接,在专业设置、人才标准、课程体系、工业化实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企业形成深度合作关系,建立以企业岗位能力标准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高质量的就业出口,带动学校的生源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打造良性的学校人才培养运营体系。

(2)社会服务需求:在学校构建了良性人才培养运营体系的基础上,作为社会组织中的人力资源输出的重要一环,为社会/行业/企业提供专业技能培训、技术支持服务、产品研发与制造等社会服务功能需求。

(3)价值实现需求:学校作为区域经济中知识、技能和资源的重要集聚方,特别在所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政府/产业迫切希望学校成为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参与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的规划、设计与人才储备、高新技术与产品研发等工作,实现职业院校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价值。

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原生需求按照需求层级也分为三层,如图2所示。

(1)人才获取的基本需求:企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如何构建稳定、持续和优质的人才资源池和蓄水池已经成为优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通过校企深度合作,采用订单方式获取人才储备,实现了校企双赢的模式。

(2)产业链资源整合与发展需求: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制胜关键在于产业链资源整合的平台能力,职业院校作为应用型科研、创新产品与服务重要的孵化区,已经成为各大企业争相合作的对象,实现校企在科研项目研发,生产制造基地互利合作,是在人才培养与获取基本需求之上,更加深层次、高质量的合作。

(3)企业文化、管理实践输出价值需求:优秀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除了输出技术技能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之外,更为核心的是输出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帮助学生快速从学生转变为企业人。

结论:从双方的需求看,校企双方合作的互补性、互利性非常强,这是校企合作的最大源动力。

2.2 校企合作的发展历程

校企合作一直是职业教育发展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总体上近十年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经历了从“硬”向“软”的合作模式的转型和升级,如图3所示。

(1)第一阶段:校企合作以建立工业化教学实训室和工业化实训基地为核心,解决职业教育教学环境与工业化生产、制造工作环境同步的问题。本阶段校企合作中,企业的角色主要是工业化实训设备销售,帮助学校建设工业化的实训平台和教学平台。这种合作模式相对层次较低,双方产生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化学作用不太明显。

(2)第二阶段:依托工业化的实训装备和基地的物理基础,校企双方开展教学成果的转化,服务于职业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典型的校企合作方式:如企业订单培养。本阶段校企合作,已经开始从单一的实训装备合作向软硬结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合作转型,双方合作的深度、广度、持久力得到更大的发展。

(3)第三阶段:校企合作以软性内涵建设为核心,双方建立稳定、长效和双赢的合作模式,包括人才标准的制定、基于岗位和任务的课程体系规划与设计、基于企业业务场景的实训与顶岗、创新型的“双师型”教师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与校园文化共荣共生、应用型科研联合创新、大学生创业孵化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等,形成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下校企双方人才共育、价值共生、文化继承的生态环境。

目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正在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快速演进的阶段。

2.3 现阶段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十年来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我们也要清晰的看到校企合作方面企业与学校间的边界没有被完全打破,职业教育还存在不少阻碍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与障碍,如图4所示。

(1)校企人才战略与培养目标没有对齐:因为存在边界,校企之间在人才战略和培养目标存在没有对齐的现象,企业员工职业发展培训、培养与学校的职业教育培养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这就造成了目前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之间存在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的差距,从而带来了目前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短缺的结构性问题。

(2)课程体系与岗位要求滞后:因为存在边界,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并没有真正的作为学校相关专业规划与开发课程体系的重要依据,导致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中的专业课程相对陈旧,无法更上产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岗位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3)“双师型”教师数量、质量与运作机制不畅: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之一是我们职业院校的老师,需要我们的老师具备企业相关岗位的实践经验和项目经验,同时又能够把企业岗位技能、工作流程、职业素养转化为课程,传授给学生。目前主要的问题是企业工程师有实践经验和项目经验,但并不一定具备教师的专业能力;学校的老师有教师的专业能力,但如何获取企业岗位经验和项目经验,并持续保鲜。这是“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和运作机制不畅等现象急需要破局的问题。

(4)职业素养与企业精神/文化熏陶不足:我们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最终走向企业和社会,技能是他们生存的基本保障,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快速适应企业的岗位,适应企业工作环境、适应团队合作,适应企业的文化,助力学生职业发展。但目前我们职业院校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素养的现象,导致学生毕业到岗后,在职业素养、企业精神/文化方面距离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

3 构建以软性内涵建设为核心的创新型校企合作模式(Build the creative cooperation mode based on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已经发展到第三阶段,校企合作以软性内涵建设为核心,双方建立稳定、长效和双赢的合作模式。如何彻底打破校企间的边界,构建校企人才培养一体化创新型“两对五共”合作模式,如图5所示。

(1)校企人才战略对齐。

(2)校企人才培养需求对接。

(3)校企人才培养标准与培养模式共建。

(4)校企人才培养与培训课程体系共接。

(5)校企“双师型”师资标准与培养模式共创。

(6)校企工业化实训/实践标准和环境共展。

(7)企业精神/文化与校园文化共融。

3.1 校企人才战略对齐与人才培养需求的对接

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务必保证校企双方在人才战略上保持对齐,只有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高度一致,才能确保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核心的培养结果不偏离如图6所示。

(1)企业战略的解码从公司愿景与使命→公司战略定位与目标→总体发展战略→组织管控与优化→人力资源体系设计,来保证整体公司业务持续发展与竞争优势。

(2)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与业务设计是校企人才战略对齐与人才需求对接的起点,企业通过岗位设计、岗位职业发展与任职资格标准制定、岗位新人招聘等核心人才获取与发展关键信息向合作院校进行导入。

(3)双方通过成立校企合作专家委员会/专业建设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校企合作平台,根据企业导入的产业人才需求、岗位设计与变更、岗位任职与发展能力标准开展专业设置与修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与修订,真正做到校企在人才培养的战略上和培养目标上的高度一致。

3.2 校企人才培养标准与培养模式共建

校企建立人才战略和人才需求对接的机制后,校企双方需要重点解决共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依托企业岗位要求,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图7所示。

(1)校企双方人才标准共建:依托行业协会组织或者行业标杆企业,采用国际通用的基于岗位任务能力模型的方法论,聚焦专业相关的企业典型岗位,进行岗位人才标准的共建,过程包括JTA(Job Task Analysis)→岗位Competence Model能力模型建立→基于能力模型工作任务的KSA(Knowledge,Skill,Attitude)分解→人才标准与认证体系建立。此过程中特别需要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在人才标准制定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2)校企人才培养方案的输出:基于岗位能力模型及工作任务的KSA分解,校企双方共同规划与开发相应的公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项目实践与定岗实训等课程体系;双方共同储备与培养专业的师资,形成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3)校企打造企业工业化环境下的实训与实践平台: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工程师教育,校企双方通过共投、共建的方式,构建基于企业真实工作场景和项目场景的工业化实训环境,是培育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

(4)校企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职业教育从古至今虽然称谓有所不同,但是核心是师傅带徒弟的学徒制方式,如何继承传统学徒制,创新和构建可持续发展、可批量复制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是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1]。

1第一,基于岗位能力模型的人才标准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只有标准统一与固定,才是批量复制的前提。

2第二,工作任务导向的情境学习。知识只有固化到具体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中,才能够有效的转化为技能与经验,才能训练与塑造学生的职业素养。

3第三,“学中做,做中学”的行动式学习。校企双方需要按照成人“7 2 1”行动式学习的理论来设计与安排课程与教学,70%的学生实践课程与项目实训、20%学生自主学习与分享、10%的课堂知识传递。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的学习与项目实践,提升学生实际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4第四,“双导师制”项目化教学。在项目实训和定岗实践过程中,建立“企业导师+学校导师”双导师制度。企业导师做好项目实践和定岗实践的技能和职业素养辅导,学校导师负责学生生活与学习方面的思想辅导,形成学校与企业资源的优势互补。

5第五,“职业资格与学历”双证机制。校企双方通过人才培养的合作,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与训练,在毕业前完成相应专业对应的岗位技能认证,获取学历证明的同时,还获得行业/企业相关岗位能力准入资质,增强了就业的竞争力,拓宽了自身的职业发展。

3.3 校企人才培养与培训的课程体系共接

从个人职业发展生命周期维度看,每个技术人才的职业生涯都经历了从学生阶段的职业教育→新员工→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技术专家的历程,学生职业教育和企业员工学习与发展是个人职业成长的两个阶段,而且职业教育是个人迈入社会和企业的起点,个人职业素养的养成往往就形成于职业教育阶段,因此职业教育阶段的培养对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至关重要。

校企双方需要进一步打破校企间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边界,通过人才战略和人才标准的对接,在企业培训与学校教育课程体系规划和开发领域形成资源拉通、课程体系统一规划与开发、师资的共享,建立基于个人职业发展生命周期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真正实现终生学习的目标,如图8所示。

3.4 校企“双师型”师资标准与培养模式共创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还需要有丰富的现代企业新型知识和实践能力,既能讲授知识型课程又能指导企业实践类的项目化实训,“教师像师傅”“教室企业化”。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1)“双师型”师资的定义

在介绍“双师型”教师定义前,我们先介绍一下现代职业教育对于教师角色认知定义,如图9所示。

从上述的四个者的角色认知上,分别从教师与学生关系;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教学与研究的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等四个维度阐述了教师在职业教育工作中应该承担的角色定位以及赋予的重大培养职责。

培养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的最大特色在于“双师型”培养。目前职业教育界对于“双师型”教师定义:一是“双职称型”,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专业技术职称;二是“双素质型”,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2]。但目前总体上我们对于“双师型”教师概念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义,但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核心能力以及培养模式方面还处于探索与实践的阶段。

(2)“双师型”师资的核心能力定义

联想基于企业大学讲师核心能力培养的积累与实践,并结合自身在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对于现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核心能力的定义如图10所示。

1企业实践到教学成果转化能力:基于企业研发、生产、制造、服务等项目/业务实践的经验,转化为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包括项目化课程的设计与开发,项目化课程的教学等。

2企业文化导入、分享与传播能力:对于优秀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导入到学校,与学校的校园育人文化进行融合,并转化为相应的教学成果,包括企业文化课程、职业素养课程、职业规划与职业发展课程等,在学校开展文化育人。

3应用型科研能力:在教学与文化育人的基础上,“双师型”教师通过企业项目的实践和锻炼,依托校企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承担应用型产品与服务的设计与研发等科研项目,提升学校与相关专业在服务社会方面的职能。

(3)联想实践的“双师型”师资的培养与实践模式

联想“双师型”师资培养解决方案如图11所示。

1培养目标:“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除了传统意义上教师+工程师以外,增加了“企业讲师”的第三个角色,也是培养的终极目标。因为只有达到了企业讲师的能力要求,才能确保把企业的“真金白银”转化为学校需要的教学成果。

2培养对象:从传统单一的专业课程教师,扩展到班主任以及德育教师,形成知识/技能育人与文化育人的协调发展。

3培养模式:采用“双导师制”模式,全程导师负责“双师型”教师学习与实践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与协助;项目导师负责提供分阶段项目与业务的辅导,两者相辅相成,确保全程培养的效果。

3.5 校企工业化实训/实践标准和环境共生

校企合作专业共建的人才培养方案落地的基础在于工业化的实训与实践装备与场地,职业教育的核心是技能与实践的教育,只有具备了工业化的实训条件与实训的环境,才能真正实施按照企业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

(1)工业化实训/实践标准与环境的定义

1硬件定义:需要具备与企业真实研发、生产、制造、服务等环节基本一致的硬件标准,包括工业化设备与装置、工作环境要求等。

2软件定义:需要具备保证工业化设备在企业真实业务场景下的工作流程、工作规范,能够按照企业业务流程管理下开展真实或者模拟的企业经营业务。

从目前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看,硬件条件比较容易达成,软件方面远没有真正达到工业化实训/实践标准与环境的要求。这也是未来一段时间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深化的一个关键环节。

(2)校企工业化实训/实践标准与环境共生模式

联想集团通过与部分院校在一体化人才培养项目中的合作,持续探索如何加强校企在工业化实训/实践标准与环境建设方面的深度合作,初步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总结了工业化实训/实践基地的运作模式,如图12所示。

1校企双方需明确工业化实训基地投入与产出。特别企业的投入,不仅限于硬件设备等投入,更应该在企业业务、企业师资、企业真实工作场景下的业务流程、生产工具、知识管理平台等生产作业平台的投入,只有软件部分的完全融入,才能真正发挥实训基地按照企业真实场景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优势。

2实训基地运营与运作升级。因为有了企业真实业务的注入,并按照企业研发、生产、制造、服务等业务流程开展学生实训与企业经营性运营的混合模式,让学生培养与企业经营融为一体,实现了“校中企”创新型实训基地运营与运作模式,实现了校企双方的双赢。

3实训基地效益与评价体系更新。校中企模式下的实训基地效益与评价体系除了传统的考核人才的输出以外,还需要考虑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与质量的提升以及校企双方在研发、生产、制造、服务等生产性合作中价值创造,后者也是回应了校企合作中校方社会服务的需求。

3.6 企业精神/文化与校园文化共融

职业教育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引领文化的重要力量、创新文化的重要源泉,因此职业院校的目标是建设成为文化育人的高地。

从另一方面,职业院校是学生转型为职业人的一个关键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学校与企业双方应开展企业文化与校园育人文化共通共融的合作,通过引入优秀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与校园育人的传统文化相融合,营造适合于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成长、转型的新型职业教育育人文化[3]。

对于任何社会,任何企业来说,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育人文化,是支撑培养出德才兼备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长效机制。

联想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与校园文化共融的解决方案如图13所示。

4 结论(Conclusion)

二篇章范文 篇4

1、开场白——介绍嘉宾入场。引领来宾鼓掌热场,投影播放

九盛动漫提示。

2、司仪入场——司仪开场引出新郎,真情表白,感召新娘(干冰起云雾新娘从贝壳中款款走出)(婚礼第一高潮点)

3、新郎迎亲——新郎手持鲜花走到舞台中央向新娘献花,来

宾掌声祝福新人。

4、问誓行礼——新人在庄重神圣的氛围中向对方行礼。

5、交换信物——新郎新娘注入生命结合的彩砂并从沙中取出爱的信物。相向而站,新郎先给新娘佩戴并亲吻新娘手背,新娘再给新郎佩戴戒指.新人行亲吻礼(4支红心礼炮)(婚

礼第二高潮点)

6、嘉宾致辞——在大家的掌声中主、证婚分别走上舞台为一

对新人致辞。

7、真情感恩——感谢父母恩情。突出亲情部分。改口,敬茶

(新郎母亲送给新娘金项链)

8、感谢来宾——新人和父母手携手走上舞台合影并向所有来宾深鞠躬,感谢来宾。(新郎父亲向来宾致答谢词)。

9、感恩长辈——新人依次向亲人长辈改口,鞠躬行礼。

10、合卺交杯——督导为新人呈上合卺酒,新人来到舞台中央交臂,随着激昂的音乐,在来宾的欢呼中共饮美酒,新人

向来宾举杯示意。

上一篇:校外教育资源下一篇:幼儿古诗学习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