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结论性语句111条汇总

2024-09-14

高考生物结论性语句111条汇总(通用3篇)

高考生物结论性语句111条汇总 篇1

高中生物结论性语句 111条专家归纳总结

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 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6.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7.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8.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9.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0.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1.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2.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3.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4.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5. 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6. 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17. 核糖体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18.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19.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0.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1.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2.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3.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二章 新陈代谢

24.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25.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26.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27. 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要能量的直接来源。

28.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29.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0.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2.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33.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34. 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35.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精(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

36.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条染色体移向哪极是随机的,不同源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7.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38.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一种基因型)。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两种基因型)。

39.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40. 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41.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如豆科植物、花生、油菜、荠菜等),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子叶吸收了,营养贮藏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单子叶植物有胚乳(如水稻、小麦、玉米等)

42. 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43.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胚的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内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并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44.胚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三个胚层分化→组织、器官、系统的形成→动物幼体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45.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的快。

46.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7.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48.垂体除了分泌生长激素促进动物体的生长外,还能分泌一类促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

49.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50.(多细胞)动物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即: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5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2.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53.高等动物生命活动是在神经系统-体液共同调节下完成的。

第五章 遗传和变异

54.生物的遗传特性,使生物物种保持相对稳定。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物种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致形成新的物种,向前进化发展。

55.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在前后代之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从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56.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7.在真核细胞中,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而DNA又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58.在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对某种特定的DNA分子来说,它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却是特定的,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59.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从亲代DNA传到子代DNA,从亲代个体传到子代个体。

60.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1.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6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上也有基因存在)。

63. 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64. 遗传密码是指信使RNA上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65.密码子是指信使RNA上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信使RNA上四种碱基的组合方式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有61种,3种是终止密码子。

66.反密码子是指转运RNA上能够和它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配对的三个碱基,由于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所以,反密码子也有61种。

67.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68.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69. 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70.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在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71.生物个体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是: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内在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72.在杂种体内,等位基因虽然共同存在于一个细胞中,但是它们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离规律。

73.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发病率是很高的,一般表现为代代遗传。

74.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他们有可能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而使其后代出现病症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近亲结婚应该禁止。

75.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则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也叫独立分配规律。

76.据统计,我国的男性色盲发病率为7%,而女性发病率仅为0.49%。

77.一般地说,色盲这种遗传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他的外甥的(交叉遗传)。

78. 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79.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也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产生新性状。

80.基因突变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生物内部因素作用下,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基因突变是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的结果。

81.自然界中的多倍体植物,主要是受外界条件剧烈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人工形成的多倍体植物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有丝分裂前期不能形成纺锤体。

82. 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

83.所谓的利用单倍体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得到纯合体,这里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这个单倍体必须是针对二倍体而言,即是由二倍体的配子培育而成的单倍体。

第六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84.生命的起源经历了四个化学进化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85.进化论者认为,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变而来的,因此各种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86.自然选择学说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87.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称为自然选择。

88.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89.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90.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以知道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则是定向的(定在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方向上)。当生物产生了变异以后,由自然选择来决定其生存或淘汰。

91.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存斗争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它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92.种内斗争,对于失败的个体来说是有害的,甚至会造成死亡,但是,对于整个种群的生存是有利的。

第七章 生物与环境

93. 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94.生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是:适应环境,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在改变环境。

9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

9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

97.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98.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99.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100.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既有大量的生物,还有赖以生存的无机环境,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10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10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食物关系而构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渠道。

103.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顶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过生物富集作用,体内的有害成分却越多。

104.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05.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10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的关系是相反的,即抵抗力稳定性大,则恢复力稳定性就小,反之亦是。

107.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由传统的“原料-产品-废料”改变为现代的“原料-产品-原料-产品”。

108.我们应当采取措施,保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这样才能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稳定的产量,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09.保持生态平衡,并不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原始稳定状态。人类还可以在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的前提下,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110.我们强调自然保护,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反对无计划地开发和利用。

111.只有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从长远观点和整体观点出发来综合考虑问题,才能有效地保护自然,才能使自然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高考生物结论性语句111条汇总 篇2

1.细菌不含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不谈等位基因。(有该选项的首先排除)。

2.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发生的是基因重组。

3.抗体的产生需要淋巴因子的参与。

4.血钙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无力。

5.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并不都能表现出全能性,如筛管细胞(无核)。

6.基因工程是定向改变基因频率。

7.提取色素用丙酮,分离用层析液。

8.T细胞,效应T细胞都能产生淋巴因子。

9.呼吸作用为零,细胞死亡。

10.棉蚜吸食棉花汁液,种间关系为寄生,非捕食。

11.所用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都离不开水。

12.成熟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无法进行有氧呼吸。

13.C4植物光反应在叶肉细胞中进行,暗反应在维管束鞘细胞中进行(这里会有分歧,以当地教材为准)

14.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形式是电信号和化学信号。

15.大气中的N2必须经过生物或非生物的固氮过程才能被生物体利用。

16.代谢速率相干因素:线粒体数目,膜面积,温度。

17.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蔗糖作用,提供营养,调节渗透压(后者极易忽视)

18.体细胞离体培养用到CO2培养箱,维持PH。

19.根尖分生区不出现质壁分离的原因是无中央大液泡。

20.顶芽生长不需要其它部位提供生长素。

21.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幼嫩细胞大于成熟细胞。

22.盛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的小培养皿要加盖:避免水蒸发影响浓度。

23.严重缺铁的病人可能出现乳酸中毒。(Fe2+对于血红蛋白携带O2的过程影响很大,缺铁导致血红蛋白运氧能力下降,身体因缺氧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积累,积累至一定量就能导致乳酸中毒。)

24.各种细胞器的复制发生在间期。

25.细胞膜吸收钾离子至少要两种蛋白质。(钾离子的运输需要通过钠钾泵,钠钾泵由疏水离子通道蛋白和蛋白磷酸酶构成,吸收K+时,K+先接触离子通道蛋白,而后蛋白磷酸酶将ATP上的一个磷酸基水解掉,释放能量,使离子通道结构产生变化,使K+通过离子通道,因而说至少要两种蛋白质。)

26.原代培养,传代培养都要用胰蛋白酶处理。

27.动物细胞吸水膨胀,磷脂双分子层厚度要变小:膜的流动性。

28.制备单克隆抗体:体外培养法,动物体内培养法。

29.ATP连续两次水解得到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30.从光合作用到呼吸作用H2O中的O的循环过程:H2O→O2→H2O。

31.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ATP。

32.ATP并非生物大分子物质。(生物大分子的特点是分子量多达上万甚至更多。ATP分子量不大,因此不是生物大分子。)

33.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的共性。

34.能量不能转化为物质即不能说“什么能转化为ATP”。

35.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产量。(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可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加有机物积累,夜晚适当降低温度,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36.真核细胞通常只有一个细胞核,但有的细胞会含有多个细胞核。(举些例子吧,多核的真核细胞如肌细胞,肝细胞等。)

37.植物细胞在形成中央大叶泡后主要靠渗透作用吸收水分。(渗透吸水:植物细胞在形成中央液泡以后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吸胀吸水:未成熟的植物细胞内还未形成中央液泡,主要靠细胞内的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等亲水性物质吸收水分,也叫做吸胀作用。)

38.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末梢和他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这点尤为重要)

39.神经调节反应迅速准确,比较局限,时间短暂。

40.体液调节反应比较缓慢,比较广泛,时间较长。

41.中央前回的顶部管理下肢;中央前回的下部管理头部。

42.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种子的形成与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43运动中能量的供应:ATP→磷酸肌酸→无氧呼吸→有氧呼吸。这条指的是能量的供应顺序,即ATP无法储存,大家都知道,但体内一定有ATP,即短暂时间内,首先消耗,ATP,但由于总量太少,随即消耗磷酸肌酸。以跑步为例子,短跑以这两种方式为主,但路程过长时,便会有无氧呼吸,肌肉会酸胀,即有乳酸的生成,在长一点,就有氧呼吸,即所谓的有氧运动。记住,长短是相对的,具体题目会给出是百米竞技,还是马拉松慢跑。从而判断主要的耗能形式。

44.靠近珠孔的是基细胞,分裂成胚柄,另一个是顶细胞,成球状胚体。

45.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46.组成酶木有酶合成的调节。

47.温度过高,发酵周期缩短,产量降低。

48.菌体生长和产物的合成所需的最适温度不一定相同。

49.适宜条件下,酵母菌主要进行出芽生殖。

高考生物结论性语句111条汇总 篇3

任培勇

一、对比结果

与2015年相比较,2016年全国《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在考试的能力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时间、分值(含选修比例)、题型示例与题量等方面都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根据所附的样题分析,历年重点考查的信息提取能力、结果数据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会延续并加强,生物高考的难度不会出现明显下降。

《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的一致性,预示着2016年高考生物会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仍然重视学科素养的考查,体现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实验探究能力、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拓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基础: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是高考不变的定律。2.情境实新:命题情境贴近生活、生产实际,材料较新。3.突出信息:突出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4.实验探究:重视对课本实验及教材实验拓展的考查。

5.逆向思维:为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打破平时的思维定式,注重逆向思维的考查。

6.语言表述:个别非选择题注重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二.近三年全国高考试题命题特点

经过统计发现全国卷的文字、图表和空格都在变化,但变化幅度不大。Ⅰ卷和Ⅱ卷总体相差不大:考生需具备一定的阅读速度和获取信息、语言组织表达等能力;图表信息几乎每年都有,但量少,并非“无图不成题”。

经统计可以看出必修3在全国卷的考查中权重最大。近三年全国Ⅰ卷对该模块的考查呈递增趋势。在前两年的基础上全国Ⅱ卷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大幅加大对必修3模块的考查(4道必做题有3道是有关必修3模块)。必修1模块的权重有降低趋势,而必修2模块的权重有加大的趋势。在考查选修教材时,注重与必修教材的综合考查(尤其是选修三模块)。

(一)近三年全国高考试题命题总体特点

近三年全国卷(Ⅰ卷和Ⅱ卷)高考试题命题总体平稳: 1.坚持“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立足教材考基础。

2.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均是考试大纲中要求的,且层次要求比例合适,覆盖面广。3.试题题干简洁精炼,突出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考查。4.试题取材立意新颖,突出回归教材和与生活现象联系。

5.试题以模块内综合为主,以模块间综合为辅。必做题中无选修内容,选做题呈现与必修综合考查的趋势。

6.主干知识主要考,重点知识重点考、年年考。

7.学科特点突出,必有实验题、图表曲线题,但数量不多。

(二)选择题特点

1.总数量:共6道试题,全为单项选择,每题6分,共36分。2.题干短、选项文字少,突出核心概念和学科能力的考查。3.图形图表数量少,不复杂,但信息容纳量较多。4.考查的知识点均为必修模块,不涉及选修模块。

5.注重插图旁的文字、概念图、旁注资料和楷体字的考查。6.一题涉及到不同知识内容或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角度。

7.常考知识点:核酸和蛋白质、(非)跨膜运输、细胞结构、酶、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细胞增殖、遗传变异、教材实验、植物激素调节、稳态、免疫调节、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等。

(三)非选择题特点

1.总数量:共6道试题,其中4道题为必做题(共39分),2道为选做题(必选其一,15分)。2.设有图形图表曲线题,一般数量为1~2个。

3.必做题中有1道考查必修1,1道考查必修2,2道考查必修3。

4.必修内容常考点: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激素调节、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遗传定律。

5.选修一主要考查: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选修三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6.试题情境设置新颖,来自教材和生活现象的居多。7.试题及答案设置:

每道试题均设置有2~3个小问,3~6个空。平均每套试题设置27个空。

每道试题问题设计有明确的主线,设问层次分明,巧妙有序,层层递进。

每套试题均设有数量不等的超长问题。整套试卷要求作答的字数在220个左右,字符数在230个左右。

每套试题均有不少可以直接在教材上找到答案的设问。尤其是选做题。

三、2016年全国高考试题命题热点预测 命题热点1——细胞代谢

细胞代谢是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

细胞代谢中参与代谢的重要物质——酶和ATP。选择题趋向于与其他章节的知识进行对比综合考查。非选择题趋向于考查与酶有关实验的结果分析和评价。

细胞代谢的核心——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常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场所、过程(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影响因素及相互联系。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出现的概率都很大,选择题趋向于与其他章节知识综合渗透考查。

从近三年全国高考试题考点分布看,“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和“细胞代谢”是考试 重点,仍需引起特别注意。全国Ⅰ卷需关注“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全国Ⅱ卷需关注“细胞增殖”。

命题热点2——遗传的基本规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涉及高中生物学科的一项重要能力——“假说-演绎”推理能力,是历年高考必考考点。

遗传定律趋向于考查考生推断基因的来源、性状的显隐性关系、遗传方式、亲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概率、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前提条件、结合遗传系谱图分析推断某个体的基因组成及亲子代之间基因的关系等理性思维。注意该考点与变异、育种、基因的表达和进化的综合。

从近三年全国高考试题考点分布看,“基因的表达”、“遗传的基本规律” 是考试重点,其中“遗传的基本规律” 是每年必考考点,需引起特别注意。

命题热点3——稳态和调节

稳态和调节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因此也是全国卷重点考查的知识点,而且该考点的比重呈现递增趋势。稳态:试题侧重于创设与人体健康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分析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变化(物质交换的关系)和理化性质(渗透压——水平衡)的相对稳定机理。注重关注内环境中的成分和与稳态的调节相关的激素在调节过程中的变化及引起的疾病。

调节:试题趋向于创设一定的情景,考查胰岛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等激素调节,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主要考查调节的过程和特点。植物的激素调节则主要考查相关激素的来源、运输、作用、激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近三年全国高考试题考点分布看,“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种群和群落”和“生态系统及稳定性”是考试重点,仍需引起特别注意。全国Ⅰ卷需关注“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全国Ⅰ卷和Ⅱ卷都十分重视对“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考查,今后应多关注“植物激素调节”。

命题热点4——种群和群落

该热点的命题主要集中考查对概念和特征的准确理解和灵活应用。考查形式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的判断、种群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演替类型的判断。

在2015年“十三五”规划中,我国全面放开二胎生育,因此十分有必要关注种群的种群密度及调查方法、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问题。

命题热点5——生态系统

该热点常以创设某一营养级某种生物不同年龄的个体数、或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能量为背景,考查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绘制、种间关系和生态系统的组成判断、功能类型的特点、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分析等等。

关注食物链、食物网的分析和计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和计算,物质循环,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等知识。

命题热点6——实验探究

实验设计类试题趋向多元化,但仍以设计对照实验为主,其次也会出现观察类、模拟类、调查类实验设计。其中自变量如何操纵、因变量如何检测、无关变量如何控制,仍是实验设计考查的核心。近几年的实验题常结合考纲中重要的知识点,从多个角度命制。在考查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考查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分析等能力,多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试题难度有所降低,但实验题仍然是年年必考的内容。

命题热点7——新情景新材料

1.关注人体健康。如干细胞及克隆器官的研究、遗传病与癌症研究、基因组计划的研究、SARS、禽流感、艾滋病与疫苗生产、生物芯片开发等。

2.重点关注与农业生产实际有关的知识。如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相关知识,光合作用及植物激素相关知识等。

3.关注生态建设。如污水处理、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臭氧层空洞、空气质量报告分析、白色污染、清洁能源、生态农业、雾霾天气的治理研究等。

4.关注食品生产与安全。如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转基因大豆、黄金大米等。5.选修模块《生物技术实践》酶的应用技术、发酵食品加工技术、PCR技术等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尤其可与科学发展前沿相联系,常被创编成背景知识新颖的题目。

近三年全国高考试题情景素材:人类猫叫综合征、番茄中的相关基因对其果实成熟的影响、新生儿出生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女孩基因的来源推断、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调查某河流的水质、转基因抗旱植株、清晨静脉取血测血糖浓度、临床试用抗生素做细菌耐药性实验、动物感染HIV实验、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制作泡菜、稻田与稻飞虱和青蛙、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给正常小鼠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农作物育种、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杂交瘤细胞、四种常见遗传病、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参与兔血压的调节、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等等。

四、2016年全国高考试题命题趋势预测

1.试题题型结构及分值在各模块中保持相对稳定。必修3的比重仍将最大,其次是必修1。2.主干核心知识年年考。如细胞结构与代谢、遗传的基本规律、内环境与稳态、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关注: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的特征及变异、进化、生态环境的保护。

3.凸显实验能力的考查。如对实验方法、实验思路、实验原理和变量的确定,物质分离方法等考查。一是重视对教材实验的基础考查; 二是以生物实验为背景命制题目;三是提供新实验情景材料,让学生完成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或分析实验结果的成因及对实验进行评价。

4.命题材料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有些题目的题干从实验过程入手,背景新颖,重在考查学生的推理、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

5.试题的呈现注重图文结合,进一步考查学生的识图及图文转换能力。加强对学生准确获取图文信息及图文转换能力的考查,也是今后高考命题的趋势。

6.注重能力考查的同时,回归教材注重基础,是高考命题的大趋势。尤其是教材中的概念图、楷体字、黑体和蓝体加粗字体、插图旁的文字、课题背景和资料分析等。

上一篇:胡小闹系列《我将来是个有钱人》读后感下一篇:乡村治理法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