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风(沪教版) 教学设计

2024-07-23

2风(沪教版) 教学设计(精选12篇)

2风(沪教版) 教学设计 篇1

宣 桥 学 校 授 课 教 案

总第 课时

2、风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绳 装 裤 彼 绢 汗 擦 铁 环”9个生字,并结合语言环境正确认读生字。理解“彼此、好奇”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描写4个生字。

2、能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小节。

3、了解“风”像调皮的孩子这一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教室里可真热,不过突然吹来了一阵风,让我觉得很凉爽。原来,风能替我解暑!(板书课题:风)小朋友,你们知道风还能干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2、虽然有时候风发起脾气来,也会给我们带来灾害,但是它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有位叫谢武彰的诗人写了一篇关于风的诗歌,在他的笔下,风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边看这首小诗边听老师朗读,听完请你用一、二句话来介绍风。

3、学生自由介绍。

二、初读课文

1、这首诗和我们过去学习的不一样,请轻声读课文,自己找找能发现其中的秘密吗?(无标点)

2、自学要求(多媒体出示)(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不加字,不漏字。(2)自学部分生字,想想记字的好方法。

出示生字:绳 装 裤 彼 绢 汗 擦 铁 环(3)小老师带读生字组成的新词。

(多媒体出示:绳子 裤子 手绢 铁环 彼此 校服 西装 擦汗)(4)开小火车抽读。

(5)交流识字好方法.(多媒体出示生字)1(6)重点指导生字“彼”,观察生字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7)指名读课文.三、研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节。

自由读课文第一节,完成填空练习(多媒体出示)()、()和()看到()就走了。

2、学习第二节:

(1)师:他们都走了,可风却来了,他对妈妈洗的衣服可好奇了!读读第二小节。

(2)指导朗读,读出风的好奇.(悄悄,怪模样,喘不过气加重语气)

3、学习第三节.(1)师:风不仅有好奇心,还是个调皮的孩子呢!读读第三节,你从哪里可以看出”风”的调皮?(2)自由读,圈出表现风调皮的动词。

(3)交流讨论(多媒体出示),师板书:拿 擦 扔 滚(4)指导朗读:本来毫无生气的画面,由于风的到来,一下子欢快起来了,小作者是多么的乐在其中啊!(5)指名读,小组赛读,表演读.四、小结复习

1、抢读字词。生字宝宝被大风吹走了,快把他们叫回来(多媒体出示生字)

2、连一连,配对碰碰响

穿 手绢 滚 校服 扔 铁环 擦 汗水

3、选自己喜欢的小节背一背。

五、拓展作业

1、作业: 2(1)描写:裤 彼 汗 铁

(2)抄写词语:绳子、裤子、手绢、铁环、彼此。(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小节。

*

2、拓展:你喜欢风吗?你觉得它还像什么?请你向家人介绍一下。

[板书设计]

[教学随笔]

2风(沪教版) 教学设计 篇2

知识与技能:知道河水补给的主要类型;根据河流径流量变化判断主要补给类型;理解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读图分析、比较归纳、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不同地区的河流主要补给方式不同; 同一条河流不同河段、不同季节补给方式也可能不同。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2013年11月赣江水位下降的网页。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浏览赣江水位下降的网页, 河床裸露、干裂, 这还是江西第一大河, 长江重要支流赣江吗?赣江水位会持续下降吗?

呈现2013年上半年以来赣江水位变化的新闻标题:《赣江水位猛涨》《江西第一大河赣江水位持续上涨》《赣江水位持续走低》《“潭美”过后赣江水涨》《赣江提前进入枯水期河床现龟裂》。

师:赣江水位为何“起起伏伏”?河流流量的多少, 流量的季节变化是和河水的补给息息相关的。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河水的补给”。

二、新课教学

课件显示河水补给的概念和河水补给类型:以河水补给的河流流量变化受制于降水的变化, 以积雪融水、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流量则与温度变化有关。

(一) 补给类型不同, 河流的径流总量和季节分配也不同, 下面请各组同学抽签选择各组的河流, 根据课本的介绍以及河流流量的变化判断本组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学习任务一)

引导学生按照描述河流流量的变化、判断补给类型、分析原因的思路交流学习结果, 教师引导归纳出各条河流的分布地区。

问题1:地下水补给与湖泊水补给有何不同? (地下水补给比湖泊水补给更稳定;湖泊水与河水互为补给, 所以有季节性变化;外流区湖泊水河流源头是河水补给, 大多数情况下与河水互为补给, 内流区的湖泊往往是河流的归宿 )

问题2:冰川融水补给与积雪融水补给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积雪融水补给在西北地区不突出? (东北地区春季到来时, 积雪融化补给河流, 西北地区则是在夏季温度升高很多时, 冰川才会融化补给河流。西北地区积雪融水补给不突出, 是因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 降雪总量不够多, 并且由于风大也使降雪难以积累)

前四组的学习结果得出结论1:河水补给是河流水文特征之一, 直接影响河流径流量多少及径流变化。第五组的学习结果得出结论2:同一条河流不同季节主要补给往往不同。

(二) 同一条河流不同河段的补给类型是否可能不同呢?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资料“长江水系图”及文字介绍, 完成学习任务二。

上源: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中下游:雨水补给为主。中游:湖水补给为主。

结论3:同一条河流不同河段补给类型也可能不同。

(三) 通过前面的学习, 我们知道河流径流总量以及季节变化深受河水补给类型的影响,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所学并结合上一篇《大气、天气与气候》旧知, 画出我国东北、华南地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曲线。

师:两个地区河流的径流总量不同, 通常情况下哪一地区河流流量大? (华南、东北) 为什么? (两个地区的河流补给方式都是以降水补给为主, 两个地区都属于季风气候, 受夏季风影响, 南方雨季长, 降水多, 所以受气候影响补给也更多)

师:为何两个地区的河流流量曲线都是双峰型的? (东北3、4月份春汛由于积雪融化, 华南地区4、5月份的流量峰值由于雨季来临;东北7、8月份夏汛雨季来临, 华南9、10月份再次受雨带影响使水位再次上升)

师:我国南、北方相比, 哪个地区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更大? (受夏季风和雨带移动影响, 北方雨季来得晚退得早, 雨季短, 降水更加集中, 所以季节变化更大) 我国大部分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 怎么应对? (保护湖泊等湿地, 增强湖泊的调蓄功能, 合理使用地下水, 河流枯水期时能得到其补给, 植树造林这是天然的绿色水库, 修建水库、水坝应对水旱灾害, 疏浚河道增强泄洪能力等)

例如:湖泊与河水有互为补给的关系 (展示课件) , 再看鄱阳湖面积的变化, 问如果鄱阳湖面积缩小, 会对长江产生哪些影响? (更容易洪水泛滥, 旱灾更加频繁)

三、课堂总结

附:分组合作学习任务书

学习任务1:判断本组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图中A、B、C表示三种补给形式, 其中A是补给, B是补给, C是补给。

学习任务2: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 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 注入东海。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 流域面积最大, 入海水量最多的河流, 从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 自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 湖口以下为下游。

2风(沪教版) 教学设计 篇3

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

课程标准(2011版)对“水的净化”的要求:(1)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2)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3)初步学习使用过滤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教材设计了三个实验:蒸发水、鉴别硬水和软水、过滤,介绍了硬水的危害、过滤的操作流程和要领、活性炭的吸附功能、蒸馏水的制作原理。

学生对水很熟悉,对饮用水的来源也有耳闻,但对于“水的净化”具体方法、硬水和软水的区别等专业知识却并不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净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学会硬水与软水的简单鉴别方法,了解硬水对生活的影响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2)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初步了解过滤的原理,学会过滤。

(3)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水的净化过程,树立关心、爱护、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常见的水净化方法及原理,掌握过滤的操作方法。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一杯从大运河中取来的水。

自来水厂从大运河中取水经过处理后变成了我们能喝的自来水。其中处理的过程有哪些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水的净化”。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常识入手,激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亮标】

刚才“学习目标”中提到了一些净化水的名词,它们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49-51,了解几种常见净化水的操作和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教材,学生初步认识几种常见净化水的操作。学生能看懂的教师就不讲或少讲。)

【活动一】

小组合作:利用老师提供的仪器和材料,模仿教材中的操作把大运河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过滤掉。

对比每组得到的滤液,引导学生交流过滤时的操作心得,小结过滤要领“一贴、二低、三靠”(详见教材P50“方法与提示”)。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教材,自主完成实验,让学生体会过滤操作中一些注意事项的实际意义。学生先动手实践,再提醒规范,能加深对相关操作要领的理解。)

【活动二】

播放视频,了解明矾在净水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使用明矾进行化学沉降,所需时间较长,不利于课堂探究。用播放视频的方式,放大相关影像,现象明显,印象深刻。)

【活动三】

过滤得到的水中还有有色、有臭味的物质,该怎么办?

向装有活性炭的烧杯中倒入红墨水,振荡,倒出液体,与红墨水颜色比较。

介绍活性炭疏松多孔的结构:一汤勺活性炭的内表面积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

(设计意图:活性炭的吸附实验没有实验操作要领,所以采用教师演示实验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了解活性炭的吸附功能。)

思考:

自来水厂在生产自来水时还要通入氯气或其他消毒剂,目的是什么?

家中常常把自来水煮沸后再喝,目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氯气消毒,水煮沸软化、杀菌包含的知识比较深,不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两个问题,让学生知道这两个过程也是净化水的方法即可。通过煮沸水时产生的现象,引出硬水的概念。)

阅读教材:思考什么是硬水?怎样检验硬水?硬水有哪些危害?

介绍软水。提醒:软水是不含或少含含钙、镁的物质的水。

【活动四】

小组合作:利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提前给每组准备两瓶没有标签的液体(一瓶是氯化钙溶液,一瓶是氯化钠溶液),装有肥皂水的滴瓶,试管。

汇总每一组的实验结果,提醒实验时应注意控制变量。

(设计意图:关于硬水的概念、检验方法、危害,教材中已讲的很清楚。关键是学会操作,感知实验现象。)

【活动五】

小组合作:用玻璃棒蘸取活动四中检验出来的软水,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玻璃棒上的现象。

提醒学生:软水不等于纯水。自然界中没有完全纯净的水。可以采用蒸发的方法将溶于水的物质析出来。

如果把蒸发生成的水蒸气液化,就得到了蒸馏水。蒸馏装置如下:

蒸馏水是软水吗?

(设计意图:在探究软水中可能含有其他可溶性物质的同时,了解蒸发操作。认识蒸发装置、蒸馏装置。)

【小结】

你学到了哪些净化水的方法?净化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学以致用】

展示课堂开始出示的运河水,用“生命吸管”直接饮用。出示生命吸管的构造,思考能直接饮用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生命吸管”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运用热情,引导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

2风(沪教版) 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本窗口的教材具有以下特点:素材选择富有童趣、口诀的设计与编排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以儿歌作为编制口诀的载体,降低了口诀编制的难度。因为学生刚刚接触乘法口诀表,所以在教授本窗口时要注意难度适中,避免造成学生的记忆困难。教学目标:

经历由加法推导乘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了解乘法口诀的产生,通过实践熟悉、掌握2的乘法口诀以及用于2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熟悉、掌握和应用2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

经历由加法推导乘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了解乘法口诀的产生 教学构想:

通过学生自己摆小棒,直观的观察到数的成倍变化,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再根据这一系列的过程,总结出乘法口诀。教具准备: 小棒学具盒

第 1 页 教学方法:

讨论法、自主探索、小组合作 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窗口

同学们,教师节--到了,同学们纷纷展示自己的本领。你们看,她们现在正在表演的节目是——爬竿。在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简练不罗嗦,培养孩子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

二、新课 预设一 生:有灯笼

师:对,有灯笼,一根线上有几个灯笼,分别是什么颜色? 生;一根线上有7个灯笼,2个红色的,5个黄色的。师:说得非常完整。谁还有? 生:一共有几个灯笼?

师:这是你的问题。你不光发现了数学信息,还提出了数学问题。谁还能继续提出数学问题。生1:竿上一共有几个人? 生2:一共有多少个人在顶竿?

第 2 页 生3:一共有多少个黄灯笼? 生4:一共有多少个红灯笼?

师:真不错,提了这么多数学问题。那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竿上一共有几人? 预设二

生:一根线上7个灯笼

师:都有什么颜色?分别有几个?

生:红色和黄色。黄色有5个,红色的有2个。师:很好。谁还能发现数学信息? 生:有5个人在顶竿

师:很好,他说有5个人在顶竿。谁还有? 生:一根竿上有2个人

师:哦,一根竿上有2个人,2根竿上有多少人呢? 生:4人。

师:3根呢?4根呢?5根呢?分别有多少人呢?如果一根小棒表示竿上的一个人,先摆一摆两根竿上的人数? 预设三

生:竿上一共有10个人。

师:竿上有10个人,那么一共有几根竿啊? 生:5根。

师:好,也就是说,5根竿上有10个人。那么4根竿上有多少个人呢?3根竿呢?2根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们手里

第 3 页 的小棒摆一摆,一个小棒代表竿上的一个人,咱们先来摆两根竿上的人数。

二、新课

学生摆,教师巡视,让学生1到台上来摆。预设(1)学生摆了1根竿,竿上2人,竿下1人。师:你表示的竿上的人在哪里,生1:上边的4根小棒

师:我们想知道出竿上的人一共有多少,就只表示用小棒表示上面的人数的就可以了,(教师去掉下面的表示竿以及顶竿人的小棒)

师:根据我们摆的,2根竿上一 有几人? 生:4人。

师:那现在仔细观察,教师指示小棒,这一组是一个2,这一组又是一个2,一共是几个2? 生:2个2 师:我们要知道2根竿上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让这2个2……相加。生:相加。

师:2个2相加,如果我们用加法来列算式,也就是把2个2合起来,该怎么列加法算式? 生:2+2=4

第 4 页 师:那用乘法该怎样列算式呢? 生:2×2=4 师:口诀是什么? 生:二二得四。

预设(2)学生正常摆的竿上的人数

学生摆,教师巡视,让一名学生到台上来摆。师: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摆的?

生:我数了两根竿上一共有4个人,我就摆了4根小棒。师:同学们你们跟他摆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同学们现在仔细观察小棒,教师指示小棒,这一组是一个2,这一组又是一个2,一共是几个2? 生:2个2 师:我们要知道2根竿上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让这2个2……相加。生:相加。

师:2个2相加,如果我们用加法来列算式,也就是把2个2合起来,该怎么列加法算式? 生:2+2=4 师:那用乘法该怎样列算式呢? 生:2×2=4 师:口诀是什么?

第 5 页 生:二二得四。

师:好,这是2根竿上的人数,下面,再摆一摆3根竿上一共有多少人呢?

学生摆,巡视之后,让一名学生到台上来摆,其他学生认真看。

师: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生:我数了3根竿上一共有6人,所以摆了6根小棒。师:同学们你们跟他摆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根据我们摆的,3根竿上一共有多少人? 生:6人。

师:仔细观察,这一共是几个2? 生:3个2。

师:我们要知道3根竿上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让这3个2……相加? 生:相加。

师:3个2相加,该怎么列? 生:2+2+2=6 师:用乘法该怎样列算式呢? 生:3×2=6

师:刚才老师还听见,有的同学说2×3=6,其实这也是对的。师:那现在老师问你,这里的2和3分别表示什么?

第 6 页 生:2表示每个竿上的人数,3表示有3个竿。师:恩,说得真好。谁能像他一样说的完整? 生:2表示每个竿上的人数,3表示有3个竿 师:你也说的很好。那口诀是什么? 生:二三得六。

师:真棒,二三得六,三二得六行不行? 学生众说纷纭。

师:我们在说口诀的时候,一般习惯上上把小的数放在前面,所以习惯上说二三得六,而不是三二得六,其他的口诀也是一样的。

师:好,现在我们知道了2根竿上、3根竿上的人数,那4根竿上、5根竿上有分别有多少人?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摆小棒,一人填表格。好,现在开始吧!竿上人数 2的个数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口诀

4根竿上有____人 ____个2相加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第 7 页 二四得___ 5根竿上有____人

____个2相加________________ 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对同桌愿意到台上来做小老师,跟大家一起交流你们的想法。

学生上台展示交流。

师:你们跟他们的想法一样吗? 有不同的意见进行表达。

师:同学们真棒,把2的口诀都总结出来了。现在大家齐读这些口诀,如果已经背过的可以不看黑板进行背诵。学生读。

师:同学们的声音真洪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2的乘法口诀(板书)。现在同学们观察这些乘法算式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每一个都比前一个大2。

师:大家看这些结果,是不是后边一个都比前一个大2? 生:是。

师:为什么师大2? 生:因为每次多了2个人。

师:说得真好啊。每次多两个人,所以乘法算式结果也大2.你们发现了吗?

第 8 页 生:发现了。

师:现在口诀的秘密都被你们发现了,现在我们就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吧!看谁最有办法!

四、巩固

教师出示图片,仔细观察,图中一共有多少个红色的灯笼? 师:我们看到一根线上有几个红色灯笼? 生:2个。

师:那一共有几根线? 生:一共有4根线。

师:怎样列算式?快在你的练习本上列一列。师:好,都列完了,说一说你是怎样列的? 生:2×4=8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还有其他列法吗? 生:4×2=8 师:是不是这两种列法都是可以的?

生:是。但是口诀只有一个,一起说,口诀是……? 生:二四得八。

五、1×1的教学

师:那我现在再考考你,1×1等于多少? 生:一一得一,1×1=1

第 9 页 师:同学们真棒,把口诀都说出来了,我们昨天学了1×5=5,表示1个5;1×2=2表示一个2,那1×1=1是不是就表示1个1,1个1时多少? 生:1.师:看来同学们掌握的不错,现在老师出题考考大家。

六、练习

1,幻灯片出示自主练习1,学生先自己在课本上做。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解决。

2,幻灯片出示兔子图片,学生先自己在课本上写。教师做成表格,之后学生依次回答,不过速度要放慢。表示乘法算式口诀

1只兔子2只耳朵1个21×2=2一二得二 2只兔子__只耳朵2个22×2=4二二得___ 3只兔子__只耳朵_________ 4只兔子__只耳朵_________ 5只兔子____只耳朵_________ 3,同桌2人配合,一人说口诀,一人说乘法算式。教师巡视,之后找一对同桌到台上演示。

4,1个人用2只筷子,我家有4个人用几只筷子? 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2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一对同桌有2人,5对同桌有几人? 一间教室2个门,3个教室几个门?

第 10 页 一个人2只眼睛,4个人几只眼睛?……

七、谈收获

同学们过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师:说得真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2风(沪教版) 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正确书写5个汉字;积累7个词语。

2.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动词,体会动词“托、藏、捧”在语境中的表达作用。3.有感情地读课文,了解父母生气的原因,理解妈妈的话的含义。4.通过学习,懂得做人要诚实的道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拿。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动词,体会动词“托、藏、捧”在语境中的表达作用,读课文,了解父母生气的原因,理解妈妈的话的含义。

2、从母亲的责骂中懂得做人要诚实、知错就改的道理。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我和哥哥看见院子的芭蕉开花了——我们欢喜极了。

2. 想到芭蕉花能治母亲的头晕病,我们决定——翻进窗子去摘那朵芭蕉花。窗子不过三四尺高,我人矮,是哥哥把我托进去的。

3. 摘到了花,我们如获至宝——我们摘下花,把它藏在衣袖里带回家。我捧着花跑到母亲床前。

二、继续研读课文

1. 我们当时之所以那样兴奋,那样喜出望外,是因为我们的心中满溢着对母亲的爱。

2. 在俩兄弟看来,自己所做的都是为了治好妈妈的病。因而,当妈妈询问芭蕉花哪来时,“我”便照实说了。(1)学习生字:便 理解词语:照实。

“照”就是“按照”,“实”就是“实情、事实”。“照实”的意思就是“按照实情”。

(2)媒体出示填空:

母亲问我芭蕉花是哪儿来的,我便照实说:“。”(3)现在,你就是文中的“我”,请你参照课文内容或根据板书提示“照实”说一说。(4)自由练习,交流。

3.然而,孩子的一番苦心和孝心不但没有得到父母的赞赏,反而遭到了责骂,这又是为什么呢?

(1)自由朗读第三节,用直线划出母亲和父亲的表现。(2)媒体出示句子:

母亲非常生气,连连叹气:“唉!我生下了你们这两个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

父亲知道了,把我们拉到客厅里,狠狠地训了一顿。(3)学习:厅

(4)读读母亲的话,想想母亲为什么说我们是两个“不争气的孩子”?(4)为了一小朵花,父亲竟把我俩狠狠训了一顿,你认为这值得吗? 4.一开始,我和哥哥并不明白父母这么做的原因。(1)媒体出示句子:

母亲病了要吃芭蕉花,我们好不容易掐来一朵,这有什么不对呢?

学习:容 理解:好不容易(2)指名读句,读好疑问语气。

5.想象说话:父亲会语重心长地和我俩说些什么?

6.小结:诚实善良是做人的根本,为了个人的利益损害他人,不可取。(1)出示句子:勿以恶小而为之。

(2)父母其实是明白哥俩的一番孝心的,但为了教育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他们还是狠狠教训了我们,这也是用心良苦啊!7.齐读第四节。

(1)事后,母亲没有吃我们摘来的芭蕉花,哥哥最终把花送去还了,但芭蕉花还是干枯了。哥哥这样做有必要吗?课文就这样结尾了?似乎没写完呢!你明白作者的用意吗?

(2)小结:知错就改,这也是做人的根本。板书:知错就改 诚实(3)出示句子:勿以善小而不为。

课后小结

三、小结复习

师小结:一朵普通的芭蕉花,一对活泼天真的孩子,两位严厉的父母,构成了一个小故事,给人以深刻的启迪。病中的母亲盼花心切,但没有忘记育子的重任,父亲也能体察到孩子的孝心,但他坚守“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信条,责罚了心爱的孩子。他们把孩子的品德看得比治病还重要,比生命还可贵,他们对孩子的爱才是真爱,爱得有价值。

课后习题

四、巩固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句子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第1节中的“托”和第2节中的“托”意思是一样的。()

(2)“我”和哥哥心里欢喜极了,是因为私塾院子里的那簇芭蕉花很漂亮。()

(3)“我们把芭蕉花藏在衣袖里带回家。到家后,我捧着花跑到母亲床前。”这句话中带点的动词说明我们把芭蕉花当作宝贝。()(4)妈妈很生气,爸爸狠狠地训了我们一顿,是因为他们希望我们做一个诚实的人,这也是爱护我们的表现。()2.练一练 :

A :读一读母亲说的话。B :复述《芭蕉花》的故事。

2风(沪教版) 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多位数的算理。

2、能正确进行两位数除多数位的除法竖式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进行两位数除多数位的竖式计算。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复习:132÷31=

(请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前二位。

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二、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动物运动会上的足球比赛结束了,小熊队获得了“公平竞赛奖”,现在要为他们颁发奖品了,132支铅笔分给小熊队11名队员,每人能得到几支?

谁能列式?

师:132÷11怎样计算?

今天我们来研究两位数除多位数。

三、新课探索

探究一

横式分拆计算

师:这里有132支铅笔,从图中你还得到了什么信息?

生:10支铅笔为一捆,有这样的13捆还多2支。

师:又有捆又有单独的两支,如果是你,你会先怎么分?

生:一捆一捆的分,每人先分一捆,得到了10支。

师:说的很对!一捆10支,分了11捆也就是110支铅笔。(圈走11捆)

所以,每人先得到了110÷11=10(支)

(出示算式)

师:那还剩多少支铅笔?你怎么知道的?

生:132-110=22支,还剩22支铅笔。

师:再怎么分呢?

生:一支一支的分,余下的22支平均分给11位队员,每人再分两支。22÷11=2(支)。(出示算式)

师:说的真好,所以,我们132支铅笔平均分给11名队员,每人一共可以得到12支。132÷11=12(支)(出示算式)

师:谁能把我们分的步骤再说一遍?

生汇报。

师:原来我们可以先整十整十的分,再分零碎的!

师:那么,132里有13个整十,怎么只拿出11个整十来分呢?

生:因为13个十不能正好分给11个人,只能拿11个十出来分。

师:是呀,看来我们在分的时候还要注意除数是几,要正好拿出与除数相同或者倍数关系的整十来!

探究二

竖式计算

师:除了横式分拆的方法,我们还可以选择用竖式的方法计算。

用竖式自己尝试

:132÷11=

出示完整的计算过程。

师:和屏幕上做得一样的小朋友举个手。(请学生试着说说计算过程,师引导并板书)重点解决:为什么在十位商1。

计算过程:除数是两位数,看被除数前两位,前两位够除,十位商1。十位上的1乘11得到11个十,13个十减11个十等于2个十,个位上的2落下,22÷11,个位商2,2×11=22,22-22=0,0小于11,所以132÷11=12。

师:谁能完整的再来说一说计算过程?

师:这边的11表示什么?

——11×2=22,表示22个一

——11×10=110,表示11个十

生:这里的11表示的是11个十。

师:这边的22表示什么?

生:这里的22表示22个一

师:为什么十位商1?不写在个位呢?

生:前两位够除,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师:这个竖式和横式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32支铅笔平均分给11位队员,每个人先分到一捆,也就是10支,一共分了110支(出示箭头),还剩下这样的2捆多2支,也就是余下的22支平均分给11位队员,每位队员又得到了2支(出示箭头),这下,正好全部分完。所以132支铅笔平均分给11位队员,每人得到12支。

师小结:除数是两位数,先除被除数前二位,除到哪一位,商写在哪一位上面。(ppt出示小结语)

四、巩固练习

练习一、填空

师:说一说,商是几位数,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

做一做,竖式计算

(1)528÷22

(2)300÷25

(3)3808÷34

生回答。

师小结: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练习二、选择1、52÷55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C)

A、1

B、4

C、52、364÷3,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B)

A、5

B、6

C、93、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可能是(A)位数

A、一或两

B、两或三

C、不能确定

练习三、应用

师:海狮先生是采访动物运动会的记者,它正在打一篇576字的新闻稿,如果它每分钟打24个字,多少分钟可以打完?如果它每分钟多打12个字呢?

师:这道题有两个小问题,请你先完成第一小问。

生完成。

师:那么如何解决第二小问呢?

生:问题说如果每分钟多打12个字,所以实际它每分钟打的字是24+12个。

师:说的很对!请你列式计算。

五、拓展练习

1、小胖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63看成了36,结果得到的商是17余18,那么正确的商应该是()。

六、小结

1、除数是两位数,先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

2风(沪教版) 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推理能力、概括能力,感悟转化思想。

3.积极参与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体验主动学习的乐趣,增进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发现小数乘小数的算理与算法。

教学过程:

一、以旧带新,激趣引入 1、选择一道题作为复习题,并说出理由。

(1)9×4.7(2)0.24×42(3)1.15×12 2、交流汇报,独立练习3、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二、转化迁移,主动建模 1、出示例题,提出问题 小巧家的平面图,根据题中的数据,你能提什么问题? 出示例题:小巧的房间长4.1米,宽3.1米,面积有多大? 2、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① 估一估 估一估:小巧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② 算一算,画一画 借助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在学习单上,算一算,画一画,求出小巧房间面积。

③ 交流算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④ 观察比较不同算法,发现共性 3、运用模型,解决问题 试一试:2.43×2.1= 5.05×4.6= 4、回顾反思,总结归纳 小数乘小数时,先把小数看成整数,按整数乘法计算;

再看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积中从右往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练习,灵活应用 1、给下面各题的积点小数点 7 2.9 1.6 3 3.7 6 × 0.4 × 0.6 × 0.5 2 9 1 6 9 7 8 1 8 8 0 2、竖式计算 2.1×1.53= 4.8×2.5= 3、填空 根据56×34=190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算式成立,看谁写得又对又多。

()×()=19.04 4、应用 四、提炼方法,总结全课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 4.1×3.1= 12.71 2.43×2.1=5.103 5.05×4.6=23.23 4.1(×10)2.4 3(×100)5.0 5(×100)× 3.1(×10)× 2.1(×10)× 4.6(×10)4 1 2 4 3 3 0 3 0 1 2 3 4 8 6 2 0 2 0 1 2.7 1(÷100)5.1 0 3(÷1000)2 3.2 3 0(÷1000)先把小数看成整数,按整数乘法计算;

沪教版《野兔》优秀教学反思 篇8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沪教版《野兔》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沪教版《野兔》教学反思本篇课文在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中。本单元训练要求之一就是教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根据要求圈划词句。本篇课文是一篇老教材,描写的是作者看到的一个奇异景象:在野地里,一只弱小的野兔踢死了凶猛的老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老教材上出新意,同时又能让学生学得扎实?这是我在本课备课之初就想有所突破的问题。

弱小的野兔能战胜凶悍的老鹰,不可思议的故事本身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把重点放在第三、四小节的学习上,以读代讲、少讲多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积累语言材料。

1、以读代讲。本堂课,为了让每个学生有读课文的机会,我安排了各种形式的读,如: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在理解课文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同桌互助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会课文的内容。反复的朗读,使学生基本达到了熟读成诵的要求。

2、少讲多练。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因素,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如: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练习:( )的野兔用( )战胜了( )的老鹰。理解课文时,让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找找句子:课文中哪些是描写老鹰向野兔进攻的句子?用~~~~~划下来,哪些是描写野兔对付老鹰的句子?用划下来。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动物之间搏斗的惊险,体会野兔以弱胜强的计谋。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野兔是怎样用巧计战胜老鹰的,使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了老师对教材的讲解分析。

沪教版《小读者》优秀教学反思 篇9

沪教版《小读者》优秀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和“我”的心理活动,成为文章的发展线索。看到突然出现的不速之客——“一个扎着蝴蝶结的小姑娘”,“我”是很“诧异”,听了小姑娘提的意见“我”又“将信将疑”。等小姑娘解释清楚,“我”非常“尴尬”,“脸上火辣辣的”。后来了解了小姑娘的“认真”的思想和行为,“我”十分感动,“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的感情起伏,使得这个原本简单的故事并不显得单调乏味。文章对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衬托出小姑娘的思想品质。在理解这些词语时,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不同理解。如:诧异,把两个字拆开,那么整个词语的意思也就理解了。

又如:将信将疑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还有的词语,可以通过 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办法来理解如“尴尬”。所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有举一反三的本领,这比简单的传授知识更有意义。

沪教版《秦陵兵马俑》教学反思 篇10

沪教版《秦陵兵马俑》教学反思

教学中如果想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还有点难度。因为,秦陵兵马俑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太远,这除了给秦陵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因此,我不但在前一个案例中让学生欣赏了秦陵兵马俑的全景视频录像,还上网搜集了大量的秦陵兵马俑图片,多次进行筛选。在教学中,我巧用媒体或单幅,或整组地出示图片:面对气势恢弘的一号坑俯瞰图,学生惊讶其规模宏大;面对用广角镜头拍摄的“鸟瞰”兵马俑的图片,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这个词语,并马上想到了它的近义词“俯视”;而最后一组图片似乎一下子拉近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让秦陵兵马俑似乎一下子处在触手可及的地方。面对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学生不禁啧啧赞叹古代雕刻家的精湛工艺……无疑,这一切逐步让学生体会到秦陵兵马俑之伟大,中华民族之伟大。

2风(沪教版) 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家作品,感受海外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

2、学习朴实的语言饱含深情,了解巧设悬念、以小见大等写法的综合运用。

过程与方法:

1、抓住线索梳理内容,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咬文嚼字,揣摩人物内心世界,品味简洁质朴却饱含深情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游子的思乡情结,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教学重点】

1、理解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2、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3、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月之故乡》录音。(要求:认真听录音,用原诗中的一个短语概括诗的主题)

提问。回答。(答:思故乡)

讲述:同学们,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中许多优秀子孙因各种原因被远离故土、飘零海外。在离开祖国的日子里,他们魂牵梦绕的是故乡,挥之不去的是回乡;正像一首歌中唱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他们身在海外,眷顾的是祖国这个“家”,依恋的是乡音乡韵,醉心的是一草一木……比如一棵枣树--请读文章《枣核》。

二、整体感知

(一)、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学生分散读课文,同桌之间隔段读,并结合注解,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2、讲述:文章叙事朴实,不加修饰,却真切的反映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思考:(1)构成文章主体部分是什么内容?(2)反映了海外赤子怎样的情怀?

独立思考解答问题。

教师提问,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主要内容是美籍华人朋友领“我”踏访后花园的谈话。反映了海外赤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二)、精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解读题目。

请同学们大声读一遍题目--

讲述: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灵魂所在,同学们不免要问:“枣核”与“思乡”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思考:“枣核”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同桌之间讨论解答问题。

教师提问,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枣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索枣核--用途蹊跷;见枣核--如获至宝;说枣核--为解乡愁;议枣核--民族之情)

讲述:枣核,把相距万里的人连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土连在一起。读罢全文,谁都能看出,在美籍华人朋友的心目中,这几枚枣核的分量简直等于故乡故土。枣核,是一条叙事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过渡:作者对这种思乡之情作了高度的概括,请在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2、概括中心。

(结尾:“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集体读本段两遍。

三、品读体味

过渡:这里讲的“依恋故土”、“民族之情”实际上就是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这种情是那么真挚、浓烈,如一杯醇酒,芳香四溢,感染着我们。

3、请同学们默读全文,画出文中集中表达感情的句子--品味美酒之浓烈

步骤一: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步骤二:指名朗读基础较好的学生读,注意语速要缓慢。

评价:(1)朗读内容的正确与否;(2)朗读中的优点缺点。

步骤三:学生同桌之间对读。

步骤四:指名朗读基础一般的学生读,并评价。

(“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的那棵枣树。”)

4、讲述:同学们,照理说,这位美籍华人朋友生活富足,完全可以过无忧无虑的生活,为什么有“缺点什么的感觉”?

(提示:这种缺乏是物质上的吗?)

步骤一:学生前后四人为一组讨论解决。教师巡视讨论情况。

步骤二:师生活动,共同解决问题。

(因为:身处异国他乡,缺少故乡的风土人情,缺少乡情乡韵;这里不是心的归宿,虽然有丰厚的物质享受,却无法替代故乡的温暖,无法弥补远离故土的缺憾。)

过渡:正因为如此,这位美籍华人朋友才想办法来弥补这缺憾--

5、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划出寄托思乡之情的行动的有关短语。

举手回答,评点。

(栽垂杨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北海泛舟、试种家乡的枣树)

6、讲述:如何理解“游子的心境”?补充所给的短语

提示:分解问题----什么是游子?怎样的心境?分别用短语概括。

(身在异国,心系故土)

7、品读用词的精妙。口头回答下列句子中黑体字词语的好处。

(1)、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2)、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3)、他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首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之间讨论,使答案趋于完善。

教师提问,师生一起辨析正误。

(“托”用动作写出珍惜的态度,“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把“贵重”的程度具体化了,生动表达了美籍华人朋友的枣核如获至宝的激动心情;“一……就……”这个句式起强调作用,“一”过圣诞,“就”自然而然想旧历年,把游子思乡之情表达的自然、深沉;“劈头”有直截了当、单刀直入的意思,领“我”踏访后花园,别的什么都不问,“劈头”就问“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表达出朋友急于向“我”倾诉思乡之苦的情态。)

四、感悟升华

师朗读《害怕回乡》节选

……故乡,是生命的根,在抚摸生命之数的根须时,如果没有丰厚的果实来回报,那么你可曾以自己树冠的绿荫,给故乡送来一丝一缕的清凉?

你会想到自己没有做官,不是荣归故里,你不很富有,不是衣锦还乡。你也不是明星,不为故乡增色。也许,这并不重要,故乡无意苛求于你。只是你对脚下的这片生你养你的土地,可曾有过应有的付出?

想到此,你会明白前人为什么会有“近乡情更怯”的感喟了。

……

所以回乡,不只是回到往昔,回到记忆,而是回到生活的始发站,去审读自己的生命行程。

回乡,面对养育你的土地,你想到故乡的厚恩,未有寸功的回报,你会悚然心惊。

所以,我害怕回乡。

评析:作者因“未有寸功的回报”而“悚然心惊”可见作者对故乡的深爱;“害怕回乡”更曲折的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限深情。

同学们,我们对祖国的爱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依恋故土是炎黄子孙不变的情怀。不久的某一天,在座的同学有很多将远离故土,到异国、到他乡去开创自己的事业,祖国、故乡将离你越来越远。我相信同学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把生我养我的“家”永存心灵深处,时刻准备回报故乡的厚恩。

附:

月之故乡

彭邦桢

天上一个月亮

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

抬头看天上

看月亮

思故乡

一个在水里

一个在天上

板书

枣核

萧乾

训练目标

一、理解人物“身在异国,心系故土”的真挚的思乡之情。

二、学习美籍华人热爱祖国、依恋故土的神圣民族感情。

线索:

索枣核--用途蹊跷

见枣核--如获至宝

说枣核--为解乡愁

议枣核--民族之情

游子心境:身在异国,心系故土

侯晓旭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我》教案设计 篇12

课前:自我介绍。我姓谭,至于我的名字呢,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就猜出来了。(出生的故事:姗姗来迟)你们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呀,谁来介绍一下?今天这节课就让大家用文字来介绍自己的故事。

一、导入

今天这节作文课的题目是《我》,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呢?

外貌、特点,比如说女汉子、爱好、

你们刚才说的这些是不是全都要写到文章里去呢?关键要写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我。

要写出自己与别人的不一样,就是自己的特点。

二、写作指导

1、老师朗读四年级学生的一篇范文。

这段作者写的是自己的`什么特点呀?想象力丰富。

这部分作者又写了自己什么特点呢?她的爱好,她会干吗?写校园小说。

2、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就来找一找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你们瞧,这是谭老师以前的学生写的,开火车读(我是个胖墩、我有一对小酒窝、我的性子急、我是一个开心果……)

外貌、性格、兴趣、习惯等各个方面,也可以写其他的方面,你有什么和不一样的地方,写下来,每个同学写两个,每个都用一个小短句来写。

3、交流。

4、刚才听了这三位同学的特点,再仔细看看你写的,划掉一个,保留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

5、找八个同学汇报交流你保留的那一个。

6、你那与别人不一样的特点,一定给你带来了不一样的经历或者感受。

出示例文:一个学生根据自己调皮的特点写出的小短文《我》,指名读。

围绕着他的调皮,他有没有写得不清楚的地方?

引导学生找出例文里面的一些问题,并讨论怎么来写(把怎么做的,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写具体)。

7、出示修改后的作文《我》,指名读。

这个事例经小作者的一修改,把怎么做的,怎么想的,怎么说的都写清楚了。

三、屏幕出示要求,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要求:1、围绕特点,用一件具体的事例表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2、150字左右。

四、请两名同学上台展示,集体交流。

1、学生读自己的文章,哪些地方特别能突出她贪吃的特点?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如果能把你心里的想法写进去是不是更好了?

2、第二位同学朗读自己的文章。我们先评这部分的内容,有没有写出她的恐高?哪些地方写出了她的恐高,哪些地方还需要补充。

五、看着板书总结写法,布置作业。

回家后再写自己的一个特点,跟今天写的连起来,加上开头和结尾,就让大家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你。

(四)总结,布置回家作业

板书设计:

(不一样) 做

特点―――经历(感受) 想

上一篇:母亲八十大寿贺词下一篇:企业总务部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