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沪教版语文

2024-07-24

教学案例沪教版语文(精选10篇)

教学案例沪教版语文 篇1

沪教版语文二下:《春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3.了解春笋具有战胜重重障碍、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二、教学重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春笋节节向上、茁壮成长的情景,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读”、“悟”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和蓬勃向上的气势。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春天悄悄地来了,春天细细的雨叫--?春天柔柔的风叫---?春天嫩嫩的笋叫--?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读准平、翘舌音)

3.范读.春笋长什么样吗?它们怎么长大的呢?听老师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

(1)同桌识读生字表内的生字和绿线内的生字。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初读。

(1)出示词语。

(2)学生认读。A.自由读。B.指名认读,相机正音。C.小老师领读。

3.再读课文,逐句读通。

(1)再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随机纠错)

(3)学生三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小朋友边听边看这一段有几句话.(2)小朋友,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就是春笋,“轰隆隆“的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瞧!笋娃娃醒来了!你觉得怎么样?(开心舒服)

让我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3)春笋是怎样从泥土里冒出来的呢?读读第二句话

出示填空:它们泥土, 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出来.指名口头填空.覆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冲破了!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啊,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终于冒出了地面,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媒体演示春笋从地里钻出来的情景)

小春笋是怎样钻出来的?指导学生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

(4)指导朗读。A.教师范读。B.学生表演诵读。

2.细读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出示实物:春笋谁来说说它的样子?书上是怎么写的呢?

笋娃娃多可爱呀!(引导学生感知“裹”、“浅褐色”、嫩生生“)

(3)指导朗读:你看到这样一个白白胖胖的娃娃,你会感到怎样?读读看.(4)媒体演示.春笋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它们咧着嘴笑得多开心啊!它们仿佛在高兴地说什么?

指导朗读第二句(读出开心的语气)

(5)媒体演示:看,春笋是怎么长大的呢?

指导朗读第三句(注意标点,读出春笋使劲生长的劲头.)

(6)练读第二段

A.学生自由读。B.指名读,师生从语态、表情、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C.配乐齐读。

3.回归整体,指导诵读。

(1)配乐齐读。

(2)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小春笋吗?

(3)指导背诵。

A.媒体演示,教师范背,学生小声跟背。B.同桌互相演诵。C.指名试背。D.配乐齐背。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口头组词、扩词。

3.识记字形,认识新偏旁:

4.按笔顺描红。

五、教学结束:

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教学案例沪教版语文 篇2

关键词:语文教材,《宽容》,问题,修改建议

语文教材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源。语文教材编制的质量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以《宽容》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试图说明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修改建议。

一、问题

(一) 助读系统。

助读系统在语文教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利于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和学生预习过程中的自我探究意识的培养。因此, 教材编写者应该明确助读系统的概念, 重视助读系统的研究与编制。广义的助读系统是指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一切知识、提示、图像等材料, 它包括预习提示、插图、知识短文、附录等。为了便于评析, 笔者采用狭义的助读系统概念, “指的是教材帮助学生阅读课文, 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读能力而提供的一切材料, 包括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课文提示、注释、作者介绍, 等等”。[1]

《宽容》一文选入《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语文》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年1月第1版) 第二单元第8课, 其助读部分的预习提示在课文前并没有特别指出, 而在其单元导语“同学, 与美德为伴, 和文明同行, 会使你成为一个受人尊敬、受人欢迎的人。本单元的课文将引领你一同去体验被信任的喜悦、感受微笑的神奇力量;明白‘与人方便’即是‘与己方便’的道理……请你认真默读这些鲜活的故事, 注意不断加快默读的速度;边读边想这些生活中的小事给你带来什么启发, 想想作者这些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把你读懂的文章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中我们可以看出编写者的意图, 即简单地让学生读懂这些美德故事并在思想上得到启发, 仅此而已。此外, 选文除去第28页上的插图外再没有其他的助读内容, 需要学生掌握的生字词则出现在教材最后的“词语表”部分, 在文章中并无任何注释。可见, 此书在助读系统上过于简单, 虽然助读系统简单明了利于教师的自主发挥, 但是过于简单则不利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 选文系统。

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提出选文要求:“教材选文要有典范性, 文质兼美, 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 难易适度, 适合学生学习。”[2]这一建议概括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教科书选文的基本要求。对于《宽容》一文而言, 其特点可以概括为:课文通俗易懂, 贴近学生生活, 适切学生的心理发展。但是, 笔者认为该文不适合选入教材, 其理由如下。

1. 从“知识和能力”维度看。

文本所传达的信息基本均为陈述性知识, 且通俗易懂, 通篇语言平实, 但是缺乏语言特色, 并未达到“文质兼美”的要求, 对于真正有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发展的策略性知识及程序性知识却很少涉及, 不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提高。

2. 从“过程和方法”维度看。

该文内容简单明了, 不需学生多元解读, 课后练习的设计单一, 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学法指导得甚少。

3.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看。

该文的目标在于让学生懂得宽容他人。仅以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小故事为例来教育学生, 达到了道德教育的目标。而选文应该富于思想内涵和时代特色, 但是该文并不具备, 完全可以在道德教育课上给予学生思想教育, 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及好奇心, 对于学生思想意识提高的引导性不强。

(三) 练习系统。

练习系统, 也叫训练系统、作业系统, 也是语文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体现语文教材价值与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练习系统指的是语文教材有计划地、按照一定的目标而为学生提供的各种口头或书面的练习题、思考题和活动方案等。“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内部结构, 一般都包含着两条线索和四个系统。所谓两条线索, 一是知识的线索, 二是能力训练的线索。语文学科, 固然不是以系统讲授语文知识为主, 但它毕竟还是有自己必须讲授的知识, 其中包括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 听说读写的规律性知识, 以及各种文体知识、文学知识, 等等。编制语文教科书, 不能不考虑这一条线索。而语文学科的根本宗旨, 又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 讲授必要的知识, 其主要目的还在于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培养, 应该遵循一定的程序, 有一定的过程。这就构成了另一条线索, 即能力训练的线索”。[3]这一段论述所指的虽是中学语文教材的情况, 但其实也适用于小学语文教材。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靠写, 而且需要实践练习。语文教材中的练习是为了配合教学设计的, 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此外, 选文仅是给学生呈现了文本, 其深层次的内涵还需要练习设计来引导学生掌握、探究。可见, 练习设计在语文教材及教学过程中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就《宽容》一文而言, 其练习部分仅以“学习小建议”的形式标注:“初读课文,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再读课文, 找出描写‘我’对新护士‘宽容’的词句, 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联系课文内容或自己的生活经历, 说说你对‘宽容’的理解。”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其练习设计的特征:

1. 语言缺乏亲切感。如“初读、再读”等词语带有命令的色彩, 让学生觉得这是一种任务, 而非循循善诱。

2. 问题缺乏挑战性和新颖性。

此问题再次重复了单元导语部分的部分内容。对于文章所叙述的小故事, 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读懂, 所以设计“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显得多此一举, 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提出, 不必在文本中再次呈现。

3. 提问就事论事, 缺乏拓展延伸。

文章练习部分总共提出三个小问题, 绝大部分是针对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仅“联系课文内容或自己的生活经历”一问涉及了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问题设计单调, 策略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均无涉及。

二、编写建议

(一) 选文需具有典范性, 文质兼美, 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选文是教材编写的关键环节, 选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选文要经典, 经典的文章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质兼美;选文还要富有时代气息, 陈旧的内容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教材设计需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材不仅应关注一些直接的成果与经验, 而且应适当增加探究发现知识过程方面的内容;不仅应注重陈述性知识方面的内容, 而且应重视策略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设计, 以便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素养。

(三) 助读系统和练习系统需精心设计, 多元文化相融, 从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出发进行设计。

助读和练习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 它们设计得好坏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 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程度的高低。因此, 教材编写者要十分重视助读系统与练习系统的设计。

参考文献

[1]阎力钦, 倪文锦.语文教育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88.

[2]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4.

教学案例沪教版语文 篇3

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

课程标准(2011版)对“水的净化”的要求:(1)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2)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3)初步学习使用过滤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教材设计了三个实验:蒸发水、鉴别硬水和软水、过滤,介绍了硬水的危害、过滤的操作流程和要领、活性炭的吸附功能、蒸馏水的制作原理。

学生对水很熟悉,对饮用水的来源也有耳闻,但对于“水的净化”具体方法、硬水和软水的区别等专业知识却并不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净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学会硬水与软水的简单鉴别方法,了解硬水对生活的影响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2)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初步了解过滤的原理,学会过滤。

(3)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水的净化过程,树立关心、爱护、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常见的水净化方法及原理,掌握过滤的操作方法。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一杯从大运河中取来的水。

自来水厂从大运河中取水经过处理后变成了我们能喝的自来水。其中处理的过程有哪些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水的净化”。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常识入手,激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亮标】

刚才“学习目标”中提到了一些净化水的名词,它们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49-51,了解几种常见净化水的操作和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教材,学生初步认识几种常见净化水的操作。学生能看懂的教师就不讲或少讲。)

【活动一】

小组合作:利用老师提供的仪器和材料,模仿教材中的操作把大运河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过滤掉。

对比每组得到的滤液,引导学生交流过滤时的操作心得,小结过滤要领“一贴、二低、三靠”(详见教材P50“方法与提示”)。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教材,自主完成实验,让学生体会过滤操作中一些注意事项的实际意义。学生先动手实践,再提醒规范,能加深对相关操作要领的理解。)

【活动二】

播放视频,了解明矾在净水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使用明矾进行化学沉降,所需时间较长,不利于课堂探究。用播放视频的方式,放大相关影像,现象明显,印象深刻。)

【活动三】

过滤得到的水中还有有色、有臭味的物质,该怎么办?

向装有活性炭的烧杯中倒入红墨水,振荡,倒出液体,与红墨水颜色比较。

介绍活性炭疏松多孔的结构:一汤勺活性炭的内表面积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

(设计意图:活性炭的吸附实验没有实验操作要领,所以采用教师演示实验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了解活性炭的吸附功能。)

思考:

自来水厂在生产自来水时还要通入氯气或其他消毒剂,目的是什么?

家中常常把自来水煮沸后再喝,目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氯气消毒,水煮沸软化、杀菌包含的知识比较深,不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两个问题,让学生知道这两个过程也是净化水的方法即可。通过煮沸水时产生的现象,引出硬水的概念。)

阅读教材:思考什么是硬水?怎样检验硬水?硬水有哪些危害?

介绍软水。提醒:软水是不含或少含含钙、镁的物质的水。

【活动四】

小组合作:利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提前给每组准备两瓶没有标签的液体(一瓶是氯化钙溶液,一瓶是氯化钠溶液),装有肥皂水的滴瓶,试管。

汇总每一组的实验结果,提醒实验时应注意控制变量。

(设计意图:关于硬水的概念、检验方法、危害,教材中已讲的很清楚。关键是学会操作,感知实验现象。)

【活动五】

小组合作:用玻璃棒蘸取活动四中检验出来的软水,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玻璃棒上的现象。

提醒学生:软水不等于纯水。自然界中没有完全纯净的水。可以采用蒸发的方法将溶于水的物质析出来。

如果把蒸发生成的水蒸气液化,就得到了蒸馏水。蒸馏装置如下:

蒸馏水是软水吗?

(设计意图:在探究软水中可能含有其他可溶性物质的同时,了解蒸发操作。认识蒸发装置、蒸馏装置。)

【小结】

你学到了哪些净化水的方法?净化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学以致用】

展示课堂开始出示的运河水,用“生命吸管”直接饮用。出示生命吸管的构造,思考能直接饮用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生命吸管”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运用热情,引导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

沪教版四年级下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篇4

孙贤树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教导处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为指导,本着务实、勤奋、真诚、虚心、互助、团结的思想,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转走

人,转来

人。

通过一个学期的接触,我对这些学生基本上有了一些了解,从班级总体情况来看,学生个体间差异大。成绩参差不齐,思想及行为表现优劣悬殊大。有些同学学习态度端正,作业按时完成,成绩良好,像陈楠楠、陈悦榕、肖文俊等。有些学生学习基础差,经过老师的辅导、同学的帮助各科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要他们坚持下去老师还要不断辅导和鼓励,像倪羊羊、敖珍珍等。也有个别差生,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基础特别差、上课思想不集中,如张瑞、张明明、司文豪等,从学生自觉性上看,部分学生学习太被动。写作方面来,班中学生可以分成三类。一类学生能写出相当不错的作文,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一类学生基本能将一件事表述清楚,语句通顺,但是欠生动;还有一类学生,则词不达意,语句欠通顺,错别字连篇,无从下笔。从上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情况看:基础知识部分,学生总体完成不错。个别学生写字习惯较差,字迹潦草,错别字多。阅读理解一块失分较多,个别好生审题不清,导致失分。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4个部分:

1、课文 8个单元 40篇课文

2、古诗诵读 8次 16首古诗

3、综合练习8次

4、作文 14次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自主确定学习的生字,用掌握的识字工具和识字方法识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继续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熟练地运用部首和音序查字法,提高查字典速度。辨析同音字、音近字和形近字。

2、继续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熟练地拼读音节,培养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的习惯。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回答问题,进行口语交际。

3、按要求积累课内外词语,不断增加词汇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运用中辨别词语的不同意思,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的作用,并能学习运用。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学习本册教材中的常用句式,能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作用,部分句式能学习运用,学习把句子写具体。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学习顿号、冒号、引号、破折号和省略号的一般用法。

5、专心听人说话、认真思考、不随便插话和打断别人。能抓住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转述,用普通话交谈。交谈中听清别人的意思,对不明白的地方提问。

6、清楚地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说一段连贯的话,完整复述一件事,具体讲述故事,简要转述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经历和见闻。

7、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读出不同的语气。提高默读能力,借助资料解决阅读中的一些疑问。复述课文大意,正确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能熟目标记教材中的名句,背诵文中的全部古诗,背诵指定的课文,积累课文中 的优美词语和精彩段落。

8、学习观察生活、选择材料、清楚明白地写出自己的见闻,表达自己的 真情实感。学写小故事、游戏、活动、观察日记、读书笔记、看图作文和想像作文。做到有顺序,语句通顺,能使用标点符号,养成文必加点、边写边点的习惯。

9、积极参加课内外的语言实践活动。主动参加收集资料、出专栏、讨论会、读书会、朗诵会、故事会等活动。提高人际交流、口头表达和书面 表达能力。

10、练习用钢笔写字,要求写正确、端正、整洁。学习在双线格里写字,要求书写认真,字要大小均匀,字与字的间隔要适当。继续练习用毛笔 仿影,做到写字姿势正确。巩固正确的执笔、运笔方法,培养使用、爱 惜写字用具的习惯。

11、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自觉进行课外阅读,有自主选书的兴趣和能力。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写读书笔记或阅读日记。阅读量不低于课标的规定。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帮助学生学会阅读,逐步提高他们的独立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自己确定学习内容,明确阅读要求,认真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在阅读中发现问题,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自寻答案,主动拓展学习内容。

2、加强词句训练,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3、创造多种表达机会,提高学生说话和作文能力。组织学生参加感兴趣的语文实践 活动。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训练,提高他们收集材料,筛选材料,整理材料的能力。

五、具 体 措 施

1、认真研读文本和新课程标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2、根据教学实际,充分运用媒体资源,把语文和信息技术的整合落到实处。

3、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技能,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兴趣,鼓励学生拓宽视野,增大阅读量,特别是对名家名篇的阅读量。

4、创设条件和机会帮助学生学以致用,鼓励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学会表达真实的情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5、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质疑能力,鼓励学生互动合作、积极回答问题。

6、培优补差培优补差(1)、培优重在拔尖,补差重在提高。(2)、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3)、课外辅导,利用每天中午的饭后时间,或者自习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4)、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差生,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5)、对于差生主要引导他们多学习,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推理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

教学案例沪教版语文 篇5

1、认识本课5个生字,正确书写5个生字。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初步学习词语之间的搭配:的苹果、()的山楂、()的葡萄,并能连起来说段话。

3、正确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出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第3小节。

4、了解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热爱秋天。

5、能够用几句话从形状、颜色、味道简单对一种水果进行描写。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由于学生所掌握的形容词有限,所以词语的搭配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帮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一些词语进行练习。

2、水果的`写话练习,必须基于学生口头表达熟练的基础上,否则很难达到预设效果。教师应当适当的加以引导。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师:你们还记的第四课是什么课文吗?《四个愿望》对了,课文里的小米佳好贪心哦,四个季节全都喜欢。那你们喜欢什么季节呢?

2、师:我最喜欢秋天,因为秋天不冷也不热,气候宜人。而且秋天到处都是金色的,金色的庄稼,金色的落叶,好美!不信你们看(连续播放秋天景色的图片)

3、师:美不美?难怪我们的作者要用“迷人”来形容秋天的景色。迷人:使人陶醉,使人迷恋那就让我们看着这美景大声地朗读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二、体会课题,了解第一小节: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思考:作者分别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春天和秋天的。

(1)自由读(2)指名读(3)(学习生字)灿烂:(1)注意字形(2)理解词义(3)搭配灿烂的(笑容、阳光、星光、春天)固然:1虽然2确实选择义项。

2、师:你觉得作者更喜欢哪个季节呢?(秋天)为什么?(“更加”)。

3、难怪作者要大声赞叹:哦!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呀!指名读齐读。

4、过渡:作者写一派迷人的秋色到底写什么迷人?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来概括呢?(板书:瓜果遍地)完成练习:()的春天()的秋天。

5、接下来,老师就带你们到秋天的果园里去感受一下,请看大屏幕。(显示图片:瓜果遍地的秋景图)。

6、这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非常美丽,非常迷人)喜欢吗?

三、初读感知

我们的课文又选择了哪几种水果来写呢?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去自由地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书中画出这些水果的名称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不加字,不漏字,读通句子。

(3).思考:课文介绍了几种水果?用“﹏﹏”划出。

2、自由读

3、借助拼音读好词语

4、交流:柿子苹果山楂葡萄

四、品读感悟抓住比较,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在作者笔下,这些水果到底是什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走进课文慢慢欣赏。让我们先去西面山洼看一看。

1、师:说到秋天,我们不得不提到枫叶。唐朝的杜牧就曾经在《山行》中留下了著名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可在作者眼中,它和柿树比就逊色了不少。

2、理解“逊色”。

3、看,这就是柿子。大声朗读第2小节,你能用文中最美的一句话来夸夸柿子吗?指名读。

4、(学习生字):“简”的写法。

5、评读渗透比喻句齐读:让我们一齐去夸夸它吧。

6、出示练习

五、深入重点,学习第三小节:

1、过渡:红得火一样的柿子固然让人着迷,可迷人的水果不止它呢。

2、自由读第3小节,想想自己最喜欢哪种水果,为什么?

3、解决词语问题:著名的近义词什么是一串。

4、依次分析:红香蕉苹果、大金帅苹果、山楂、葡萄。

(1)红香蕉苹果:那么那么那么(读出三个“那么”不同的语气)。

(2)大金帅苹果:金光闪闪、黄澄澄(复习ABCC、ABB式的词语)。

(3)山楂:比喻句。出示玛瑙(强调“缀”字,表示果实累累,沉甸甸的)比较句子:一颗颗强调多和沉。

(4)葡萄:自己大声朗读,把形容葡萄的词语用()表示。“水晶”葡萄: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红玫瑰”葡萄:紫中带亮、圆润可爱。

小结:

同学们,当我们走出葡萄园,回头望去,你发现作者是抓住了这些水果的什么来写的呢?(颜色样子)是呀,这些水果的颜色多美,它们红得像火,黄得耀眼,绿得像玉石,紫得发亮。样子也美,有的像玛瑙,有的像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还有的像珍珠。

原来,不止春天有着鲜艳的色彩,秋天的色彩也那么明艳动人,怪不得作者不是以迷人的秋天为题,而是以迷人的秋色为题。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迷人的秋色吧。

5、全班齐读课文第三小节。

6、小结文章的结构。

六、复习巩固,说说练练:

1、读词语。

2、用学过的词语说一说:()的苹果()的山楂()的葡萄,

3、小组合作说一说:瓜果遍地的秋色真令人欣喜啊!果园里有_____,有______,还有______。哦!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啊!

教学案例沪教版语文 篇6

教学内容:写一次游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仔细观察吹泡泡的过程;

2、会用“先„„然后„„再„„”和“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说一段连贯的话;

3、能用积累的好词佳句把游戏过程写清楚。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指导,学会观察和写作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表达、想象、写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游戏活动,感受游戏的快乐,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享受写作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教学重点:能说清楚吹泡泡的动作和泡泡的特征,能把游戏过程记叙清楚。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的写作。

课前准备:

1、每位学生准备一瓶泡泡水。

2、课前收集有关人物动作、神态以及事物颜色、形状、数量的词语,并思考如何将自己积累的词句运用到作文中。教学过程:

活动1:泡泡飞入,创设情境(窗外飞过很多泡泡。)

1、孩子们,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许多泡泡)

2、对呀!你们喜欢泡泡吗?(喜欢)

3、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来玩这个有趣的游戏——吹泡泡,好不好?希望大家不但要会玩、会说、还要会写,你们行吗?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活动2:观察吹泡泡的动作

1、孩子们吹过泡泡吗?(拿出泡泡水),泡泡是怎样吹出来的呢?

2、老师请两个小朋友上来吹泡泡。,其他孩子要仔细看他们吹的动作。用“先„„然后„„再„„”把这个过程说出来。

3、谁看清楚了他是怎么吹的?把这个过程说一说。(生答,教师引导补充。)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能全方位观察到两位同学吹泡泡的动作(手上、嘴上等),并能清楚地说出来,为写作打下基础。]

活动3:观察泡泡的样子

1、师引:孩子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可真好,你们知道吗?不同的吹法可以吹出不同花样的泡泡来呢!

2、谁来试试,看看能吹出什么花样的泡泡来。

(引导学生可以轻轻地吹,用力地吹,慢慢地吹,连续地吹„多请几位同学在教室里的不同地方表演吹泡泡)

3、你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明白从形状、颜色、数量、大小等方面来观察。)

4、谁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近距离观察吹出的泡泡的外形。(从泡泡的颜色、形状、数量、大小等方面来观察)引导学生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式说一段话。] 活动

4、营造气氛,让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

1、师引:看到他们几个吹泡泡,你们想不想吹?现在,老师就满足你们,咱们四人小组一起来玩个吹泡泡,好不好?先听清要求(出示):比一比,谁吹的泡泡大,谁吹的泡泡多,谁吹的泡泡最漂亮,请你边玩边用“我吹出来的泡泡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和同学说一说。咱们来比比,看谁不但能吹,而且还能说,好吗?

2、学生在音乐声中吹泡泡。

3、同学们,刚才吹泡泡时,你们心情怎样呢?你会怎么赞美它们呢?

4、都特别高兴,是吧?这么多漂亮的泡泡,它们是怎么飘的?会飘到哪里去?干什么呢?说一说你还有什么更美的想法?

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设计意图:用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注意观察吹的动作、泡泡的形状、比赛的场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活动

5、学生独立写作

同学们刚才玩得高兴吧?为了留住这份快乐,我们把它写出来好不好?出示写作内容,播放视频,相机出现词句,引导学生写作。

写作内容:

1、吹泡泡的动作。

2、泡泡的样子。

3、刚才怎么比赛的。

4、泡泡在空中怎么飘的,最后到哪儿去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写作能力。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活动

6、小组交流学习

请同学们写好后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大家评一评谁写得好。学生小组内交流,师适时指导。

[设计意图: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欣赏。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活动

7、全班交流 教师讲评

刚才同学们在小组交流了,现在请同学把写的片断读给大家听,好吗?

小组内推举一人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欣赏] 活动

8、归纳总结,享受成功的喜悦

孩子们,今天我们吹了泡泡,说了泡泡,还写了泡泡,大家开心吧?我们把刚才的片断组合起来,加上开头和结尾,就是一篇精彩的作文。这个作业请同学们课后完成。

孩子们,当你们开始了快乐的小学生活之后,作文的世界就向你们敞开了大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宝在里面闪闪发光。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去观察、去发现、去体验、去收获,作文就会像我们的呼吸一样顺畅,像游戏一样的轻松。让我们在作文的世界里漫游吧!老师相信:每个孩子都会采撷到最美的花瓣!今天,老师谢谢孩子们的出色表现,祝愿你们的生活像游戏一样:天天精彩!

[设计意图:引导同学们品尝成功的喜悦,享受学习的快乐,激发热爱科学的热情。作业要求同学们连段成篇。]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吹泡泡

吹的动作 拿 沾 吹 泡泡的样子 形状 颜色 大小 数量 比赛吹泡泡 大 多 美

教学反思:“作文难,难作文”,这可以说是农村小学生的普遍感受,也是我在面对作文指导时常叹的一句话。经过分析其“难”后,我发现主要的一大难题是:下笔无物,一片茫然,没什么可写。

“课标”提出:“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 很明显,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掌握技巧,促进学生尽情地倾吐。只有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文章才会最生动、最真实、最感人。

我构思这节吹泡泡活动作文教学课,一节课下来,得到较好的效果。当时教室里充满了五彩缤纷的泡泡,孩子们和飞舞的泡泡构成了欢乐的海洋,我的情绪也随之而飞扬。

一、在“活动”中得感受

吹泡泡这节活动作文教学使我真正体会到了活动作文的真谛,即创设更为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最真切的感受,让学生走进大语文的教材——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现实生活,放眼大地宇宙、山水花木、飞禽鸟兽及生活中的人和事。只要老师能点燃他们心中的烟火,一篇篇动人的文章就会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二、在“活动”中抒真情

为了学生作文要写得“活”,教师就应大胆地“放”。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乐写的文章。

在这节吹泡泡作文指导课中,首先我请一组学生到前面吹泡泡,其他同学观察。教室里不断发出“哇,泡泡太多太美了”,这时活动已达到高潮,我让他们谈谈自己当时的感受,多数孩子都说太高兴了。我让他们立下自己认为可写的作文题目,没想到他们的作文题目五花八门,有写吹泡泡的、有写五颜六色的泡泡的、有写我喜欢吹泡泡等等。然后让学生到太阳下自由的吹泡泡,要求仔细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接下来,我让他们自由交流泡泡的形状,这时孩子们的情绪又一次达到高潮,争先恐后地说起来,我吹出的泡泡是五彩缤纷的; 我吹出了一个透明的薄如蝉翼的小泡泡 ;我吹出许多泡泡,有的像一串串的葡萄,有的像又肥又大的熊猫脑袋,有的像许多毛毛虫,还有的像一面大镜子!美丽的泡泡在空中飞,就像可爱的小鸟在天空中飞翔;我吹出的许多的小泡泡就像一颗颗珍珠;我把吹管放在嘴边小心翼翼地往空中轻轻地吹了一口气,只见,一只只泡泡从吹管里钻了出来;我吹出的泡泡的形状千姿百态,有一串串连在一起的,像珍珠项链;有的叠在一起,像水晶葡萄;还有的又圆又大,像水晶球。没想到,孩子们的想象力如此丰富。可见,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任其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敢思、敢想、敢说、敢写是非常重要的。

照理说,老师给学生创设了情意后,应有情可抒,有景可记,有事可叙了,但实际上,在一些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当中,如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形象,仍是一个不可小视的问题。不少学生在作文活动课中玩起来积极主动,参与性强,场面热热闹闹,可写起来学生还是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字数廖廖无几。这可是我的“指导作文”方法有关。平时,我总是让学生在写文章之前有一条线索,再和学生共同思索如何完善这条线索,以致当我不再规定题目时,不再讲解时,学生觉得难下笔的最大原因。多让学生写他们想写的,让他们在“活动”中开放自己想象的翅膀。

“活动作文教学”给了我作文教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学生们人人爱写作文,爱上活动作文课。在他们心中,作文不再是“苦”,而是从“活动”中得到了作文教学中的“甜”。

习作目标:

1、学生通过富有趣味的吹泡泡活动,学习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2、指导学生写好场景要注意点面结合,要善于抓住场面特点,要把主要的部分写具体。指导学生在习作中要善于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3、通过学生的习作交流,让学生分享习作成功的快乐。习作重点、难点: 目标2习作准备:

1、每位学生准备一瓶泡泡水。

2、课前收集有关人物动作、神态以及事物颜色、形状、数量的词语,并思考如何将自己积累的词句运用到作文中。课前活动:吹泡泡(5分钟)

1、出示课题:吹泡泡

2、师:喜欢吹泡泡吗?现在我们就进行吹泡泡活动。吹之前,听清要求。观察要求:

(1)一边吹一边留心观察整个教室的场面: ①、整个场面给你的感受;

②、全班同学吹泡泡的动作、神态等; ③、吹出泡泡的特点以及产生的想象。

(2)有重点地观察周围的几名同学,看看他(他们)是怎样吹的?吹出的泡泡有什么特点?

(3)自己是怎样吹的?你是用什么办法让自己吹出的泡泡有特点的(吹得最大、吹得最多、飞得最高、颜色丰富、形态各异等)?

3、吹泡泡。(师加入活动)习作过程:

一、生自主描述(10分钟)

1、引入

师:同学们刚才玩得真开心,心理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请根据刚才的要求(观察要求),有重点地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话题在组内交流交流,比如吹泡泡的整个场面、同学是怎样吹的、自己是怎样吹的、吹出的泡泡有什么特点„„尽量抓住特点说得具体些。

2、组内描述。师巡视并相机指导(用上平常积累的词汇)。

3、全班交流。

导入点(按观察要求依次进行导入):(1)场面的特点;

提示:①刚才的场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具体说说。参考:场面热闹(欢乐„„);空中泡泡飞舞。写出了大家吹的动作、语言、神态等;

写出了空中泡泡的特点:数量、形状、颜色、大小、动起来的样子、产生的变化等。(2)有重点地观察;

提示:①想想,刚才谁给你留下的印象很深?具体描述一下? ②听了刚才的描述,你认为哪些地方你很欣赏?

参考:写出了他人吹的动作、神情以及自己产生的联想等; 写出了吹出泡泡的特点。

提示:①你是用什么办法让自己吹出的泡泡有特点的?吹出的泡泡有怎样的特点(高、大、多、颜色丰富、形态各异)?

(3)(针对描述不具体的同学)给他(她)出出主意,怎样让他(她)的描述更具体?(注:在评中引,应善于找、寻)

二、梳理作文内容(5分钟)(1)描述活动起因。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也会欣赏,既抓住了场面的特点,又描述得很具体。现在有谁愿用简练的语言说说整个活动的起因?用上时间、地点等要素。板书:起因(时间、地点)(2)说说活动过程。

师:在这次活动中,你认为有哪些内容值得写? 板书:经过(场面、自己、他人)(3)说活动感受。

师:在这次活动中,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板书:感受

三、生自主习作(20——25分钟)

1、过渡。

师:现在我们就开始写作吧,请看习作要求。习作要求:(1)、要写清事件的过程;(2)、重点内容要写具体(场面、自己、他人);(3)、注意记叙有顺序,语句通顺,有一定感受;(4)、尽可能在20分钟内完成。

师:根据刚才的观察、描述,写一篇作文,你认为有价值的,对你启发的,可用在作文中,也可动动脑筋,写出更美的语言。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快又好。最先写好的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

2、生按不同层次进行习作,师巡视。

四、习作展评(4分钟)

1、按不同层次欣赏习作。

基础目标:用较通顺的句子把整个活动写下来。

中等目标: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有顺序地记叙活动,能抓住场面特点进行一定的描述,做到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感受。

较高目标: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有顺序地记叙活动,并围绕特点进行具体描述,做到有主有次,有面有点,同时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1)生朗读习作。

(2)一边朗读一边赏析。(对问题提修改意见,对优点谈感受)

五、学习活动小结(1分钟)

师:在今天的作文课中有哪些收获?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下课后把这些体会和同学再交流交流。

六、板书

吹泡泡

起因:时间、地点

教学案例沪教版语文 篇7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以来的调查表明,“用教材教”和“教教材”仍然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传统课程重视“教教材”,教师的创造力受教科书限制。新课程则提倡“用教材教”,即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假如课程和学科专家及出版单位编制教材是教材的一次开发,那么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就是教材的二次开发。正如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坦豪斯所说:“课程本质上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一种探究,那么教材的开发和使用也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是具有探究的精神、创新的精神,教材的开发和使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的一个艺术作品,而不是专家们给予的仅供教师忠实执行的范本。”

二、初中化学沪教版教材的二次开发

1. 基本含义

初中化学沪教版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指师生在实施初中化学课程中,依据《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对沪教版化学九个章节的教科书进行适当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化学教学材料,从而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和初中生的学习需求。

2. 基本方法

初中化学沪教版教材的二次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以上、下两册教科书为依托,基于教科书又超越教科书,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对教科书灵活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二是对其他教学资源的选择、整合和优化;三是自主地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它立足于教师自己的课程理论和实践知识,也立足于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的需求,存在于教师的日常生活中,这显然与教材的一次开发是不同的。

3. 基本目标

初中化学沪教版教材的二次开发,一方面服务于教师本人个性化的教学需求,体现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诠释,另一方面也使原有的教材更适合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服务于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将教材内容转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因此,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加工,不仅是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改造,而且基于《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和实际教育情景下的动态生成,寻求生动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初中化学沪教版教材的二次开发应注意的基本属性

1. 重构性

沪教版化学教材是一种正式的课程文本,由于它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因此教师和学生需要对它进行解释,以建构其中的课程意义;由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因此对同一文本的解释和建构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例如,初中化学沪教版上册第二章中“催化剂”的特性: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改变。书本对此没有做更多的解释,也没有实验。在二次开发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二氧化锰在做双氧水的催化剂时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呢?然后通过查找资料,用实验对比、实验后回收药品称量、称量的药品能否再次用作催化剂等一系列开放性活动对知识进行重构,使学生体验动脑动手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因此,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是对课程进行重构或二次加工的过程。

2. 对话性

教师对化学教材的二次开发实际上是教师与教材文本、学生之间通过对话而实现融合的过程,是通过对教材文本的解读而达成对课程意义的一致性理解的过程。教师与教材的文本对话主要指教师与教材编写者的对话,因为任何教材都隐性或显性地反映教材编制者所秉持的理论和观念。教师一方面要解读文本预设的目的、内容、方法等,另一方面也要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认识以及具体的教育情景对教材加以调整、改变或加工,赋予新的意义。就像读者和文本的对话一样,读者不仅要理解文本,而且要对它作出反应,而这种理解和反应是主观的,是带有创造性的。例如,化学沪教版下册第九章“化学与环境”中“在你周围能见到的固体废弃物有哪些?请你提出关于回收和处理这些固体废弃物的建议。”等对话活动,促使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

3. 情境性

作为初中化学课程的载体,教材承载着编制者的课程理念,但无论一次开发如何尽善尽美,其千篇一律的内容和格式所蕴含的整齐划一的教育要求,是无法满足教育教学情境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的,教材内容和具体情景或学生的学习需求之间很少是完全匹配的。由于地区经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学生的兴趣、特点、需求和水平等呈现多样性和差异性,特别是沪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每一个教育教学情境多半是独特的。因此,教师必定要充当教材与教育情境之间的协调者,以提高教材对具体教育情境的适应性。例如沪教版化学教科书上册“石灰石高温分解实验”就可以根据本地的特点进行二次开发,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石灰窑,并配合讲解。这比只是在课堂上做实验更直观、更生动,学生印象也更深刻。

四、初中化学沪教版教材二次开发的注意点

1. 教材二次开发的主体是教师

教师要转变自己对教材的观念,也许我们早该注意到教师的教材观对教师教学的重要影响。作为对教材的价值、作用、评价标准和处置方式的基本看法,教材观从根本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一个对教材抱神秘主义态度的教师,不仅不敢增删教材内容,甚至迷信教材上的教学方法;一个持开放式教材观的教师则往往以怀疑的精神对待教材,对“教什么”和“如何教”都试图找到自己的独到见解。不同的教材观将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完全不同的教学生活,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

2. 教材二次开发的关键是延伸

教材的二次开发关键是延伸开发,而不是抛开教材另搞一套。必须看到,教材仍然是最核心的课程资源。那么,要能二次开发好教材,就应抓住两点:其一,教师要理解和领会教材的设计理念及教学思想,了解各章节教材的基本结构,深刻分析揭示不同教材中化学核心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把握教材的特点,使教材所潜藏的资源得到较好的挖掘;其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材单元的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删除新教科书中某些不适应学生的知识内容,并适当增加新的化学学习素材,改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多种手段,以更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要。也就是说,教材只是为教学活动提供一般的思路或设计,不可能完全符合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这就需要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

3. 教材二次开发的方式是合作

教师之间要精诚合作。大多数教师在通常情况下,表现出一种“个人主义”,这种开发和使用方式使他们缺乏合作的愿望和冲动。对更好地二次开发教材也是不利的。所以,教师作为教材开发的主体,就必须加强与各方面的合作。在合作开发的场景中,不仅教师,而且学生家长都可参与,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可进行广泛合作与交流,与他人共享开发资源。

教学案例沪教版语文 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沪教版教材;书后习题;实验真实性

一、习题的实验真实性问题

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g石灰石样品,把20g稀盐酸(氯化氢水溶液)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

(1)可知,这四次实验中,第 次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已完全反应。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试题中数据的有效数字不准确,如果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均应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实验中称量得到的各种物质有效数字不统一,不是很严谨。

下面我们再探讨一下具体的实验操作问题,为了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需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和称量操作,在题干中缺少“洗涤”操作,这样得到的剩余固体表面会附有可溶性的无机盐,导致滤渣质量偏大,使测出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小。

其次一次并行实验中,需进行4次过滤、洗涤、干燥和称量操作,如果再进行三次并行实验,那就需要进行12次过滤、洗涤、干燥和称量,是不是太麻烦了?实验操作是不是相当复杂,难道不能简化吗?

所以此试题编制中没有体现实验的可操作性,编制出的试题是虚假的,不真实的。那么如何修改才能保证化学试题具有真实性,且操作简便呢?笔者建议做如下修改:

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5.0g石灰石样品加入锥形瓶中,再通过分液漏斗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过量。

(1)可知,此次实验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多少?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如果实验中HCl气体或水蒸气随CO2气体排出,从而导致所测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改编后试题实验操作简单,是真实的化学,实验中稀盐酸过量,而且溶液体积仅30mL左右,可以不考虑CO2气体与水反应和溶解于水。当然为了使测量的二氧化碳质量更精确,可以边反应边缓慢滴加稀盐酸,不需要将稀盐酸一次性加入,以减小稀盐酸中氯化氢的挥发。

二、习题的数据真实性问题

还有沪教版上册书本第136页第3题。如下:

黄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是铜和锌的合金,可以用于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常用品。为了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取得10g该黄铜样品粉末加入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0.1g。试求:

(1)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

(2)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金属与酸反应采用差量法测出金属的质量分数,因实验时金属与酸反应放出较多热量,逸出的氢气中有较多水蒸气,实验中水蒸气质量对氢气质量测定有很大影响,必须要加上干燥装置。因为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小,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太小,用托盘天平称量时误差大,试题中氢气质量0.1g,氢气的真实值在

0.05~0.14之间,锌的质量在1.625~4.55克之间,真实测量中一定会用可调式滴定管测氢气的体积,这样实验装置就很麻烦了,在初中化学中不宜考查。

此题中“恰好完全反应”也存在问题,不纯金属和酸反应,要做到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这种可能性很小,而且金属与硫酸反应时,如果硫酸浓度很小时,反应速率极小甚至不反应,在硫酸亚铁溶液中还原铁粉就能与稀硫酸共存很长时间,实际实验中为了较短时间内使金属完全反应,硫酸浓度不能太小,且一定过量,所以试题中应改成“加入过量稀硫酸,使锌完全反应”。

所以笔者建议题干作如下修改:

黄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是铜和锌的合金,可以用于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常用品。为了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取10.0g该黄铜样品粉末在坩埚中不断搅拌加热到质量不变,称量固体质量变为12.4g。试求:(已知:2Zn+O2=2ZnO,2Cu+O2=2CuO)

修改方案后,固体的差量较大,使得称量误差较小,结论具有真实性。

当然,瑕不掩瑜,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的习题越来越体现了新课程发展的方向,试题编制有问题情境,源于教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能在一些细节上认真处理,注意有效数字问题,强化实验操作的直实性,那就更完美了。笔者真诚希望沪教版初三化学课后习题能不断完善、不断发展、不断超越。

参考文献:

[1]毕华林.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及其教学价值[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11-13.

教学案例沪教版语文 篇9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借助拼音认读“猪、迷、今、爷、认、知、关、急”8个生字;学习新部首“反犬旁”,会描写“猪、今、认、关”,并积累7个词语。

2、能借助拼音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能体会小猪、乌龟、象在问路情境中的不同感受,并读好句子。

4、通过学习课文,理解不能光凭外表大小来称呼对方、判断年龄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会文中小猪、乌龟、象的不同感受和心情,从而悟出不能光凭外表大小来称呼对方、判断年龄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这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小动物,它是——小猪。媒体出示小猪图。

2、学习生字:猪(1)(2)(3)认识部首“反犬旁”。

说说带有反犬旁的字,知道大部分反犬旁的字和动物有关。指导书写:“猪” ①媒体出示:猪

②引导学生观察“反犬旁”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反犬旁”的笔顺。③学生描摹,教师巡视指导。

(说明:在写字的时候要时刻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姿势,所以我用朗朗上口的写字歌提醒学生要写字了应该怎么坐。写字歌:小朋友,写字啦!身坐正,肩放平,一尺一拳一寸记在心。)

3、师述:一天,小猪要到小兔家去玩,走到十字路口却迷了路,他只能向别人问路。(说明:媒体出示:十字路口,帮助学生形象感知。)(1)出示课文第一小节(2)学习生字:迷

迷:区分形近字。媒体出示:比一比,再组词:谜()迷()

4、过渡:迷路的小猪向谁问了路?他是怎么样问路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44课。

5、板书课题:

44、小猪问路(指名读、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思考:小猪向谁问路?

2、指名交流,媒体出示:乌龟、象

3、打开书自读课文,要求:把预习时已经圈出的生字多读两遍。

4、小组合作,自学字词。

媒体出示:今、爷、认、知、关、急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今、认:读准前鼻音。

爷爷:读好轻声,并复习其他读轻声的称呼。(妹妹、哥哥┅┅)知:读准翘舌音。(开火车读)关:注意三拼音(分组拼读)急:复习心字底,与心情有关系。(2)小组合作,巧记生字、词语。

(说明:为了避免小组合作留于形式,我给每组发了一张小卡片,卡片上罗列着每个字的侧重点,比如:“今”让学生选选是前鼻音还是后鼻音;“关”的音节上划三段线提醒学生是三拼音。让学生通过合作比较这样的实际操作更好地记住这些生字。)

三、研读课文

1、师:小猪又是怎样问路的?请大家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反馈,指导读句。

(1)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相关句子。

①小河里爬出一只乌龟。小猪大声问:“乌龟弟弟,到蘑菇村该走哪条路?” ②小猪恭恭敬敬地问:“象爷爷,您认识到蘑菇村去的路吗?”

(2)师:这问路的小猪还挺懂礼貌,叫小个子的为乌龟弟弟,叫大个子的为象爷爷,你能模仿着小猪的样子,来读读他的话吗?选择一句试一试。

(3)指名读、小组读。(注意读出“大声”、“ 恭恭敬敬”的语气,媒体在这两个词语下加点。)

3、师:听了小猪的话,乌龟和象又是如何回答他的呢?快速阅读课文,用曲线画出有关句子。

(1)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相关句子。

①“你叫我弟弟?”乌龟很不高兴,“我今年98岁了,比你爷爷年纪还大呢!” ②“哈哈!”象笑着说,“我还不满1岁呢,怎么叫我爷爷呢!”(2)引导思考:小猪这样称呼乌龟和象,对吗?(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不能光看乌龟的个子小,就称他为弟弟。不能光看象的个子大,就称他为爷爷。

(4)指导朗读:如果你是乌龟或象,听到小猪这样称呼你,你会怎么样?谁能试着读一读?

(引导学生体会,读出乌龟心里觉得不高兴,象心里觉得可笑的语气,媒体在“很不高兴”、“笑着说”下面加点。)

4、与好朋友合作,选择其中的一组对话读一读。

5、教师引读第6小节,解决问题:小猪问到路了吗?

四、复习巩固

1、复习生字新词——游戏:“和猪宝宝交朋友” 媒体出示:

小猪 大象 弟弟 高兴 迷路 爷爷 站起来 关心 十字路口 着急 知道 今年

五、拓展练习

1、课后拓展

(1)师:那么小猪该怎么问路呢?小朋友你能帮助他吗?(2)小组讨论:小猪究竟该怎么问路?

(3)交流反馈:小组合作,进行表演。(戴上头饰)(3)教师小结:对于不同的动物,不能光凭外形的大小来称呼对方。

2、作业(1)熟读课文。

(2)续编“小猪问路”的故事。(可以选做)

附:

教学案例沪教版语文 篇10

1、继续加强养成教育,良好的学习和行归习惯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2、研读教材,认真备课,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育,重视提优补差工作。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4、做好家校联系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大环境。

一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供参考)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12/18—2/22 读课文识字1、*2、3、古诗诵读、4、

22/25—2/29 5、6、语文快乐宫1、听说活动1

33/3—3/7 7、8、*9、古诗诵读、10

43/1—3/14*11、12、语文快乐宫2、听说活动2

53/1—3/2113、14、15、古诗诵读、16

63/2—3/28*17、18、语文快乐宫3、19、

73/31—4/420、21、古诗诵读、22、*23

84/7—4/1124、语文快乐宫4、期中复习、

94/1—4/18期中复习

10 4/2—4/2525、26、27、古诗诵读、28

11 4/28—5/2*29、语文快乐宫5、30、31 五一节

12 5/5—5/9 32、古诗诵读、*33、34、听说活动3、语文快乐宫6

13 5/12—5/16 35、36、37、古诗诵读、38、

14 5/19—5/23 39、*40、听说活动4、语文快乐宫7

15 5/2—5/3041、42、43、古诗诵读、*44、45、

16 6/2—6/6 语文快乐宫8、听说活动5、期末复习、综合练习

17 6/9—6/13期末复习、综合练习

18 6/16—6/20 期末复习、综合练习

上一篇:清洁能源知识产权培训班简报下一篇:深入人心的励志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