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特色汇报

2024-11-05

学校体育特色汇报(精选10篇)

学校体育特色汇报 篇1

体育特色学校汇报材料 小学“一校一品”体育特色活动汇报材料

上秦镇东王堡小学

“一校一品”体育特色活动汇报材料

我校自20XX年开始“一校一品”体育特色活动以来,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向全体师生进行了广泛宣传动员,将体育兴趣活动与“阳光体育大课间”建设相结合,创建“一校一品”体育特色,丰富校园文化。现将我校开展“一校一品,体艺特色”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分析

近几年,我校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校园整洁美观,建有标准的体育运动场、篮球场,体育教师师资培训、设施设备和器材不断完善和充实。阳光体育、运动会、艺术社团等活动如期开展。其中,我校的阳光体育成为了学校对外展示的窗口。近年来,综合分析学校实际情况、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这三方面的情况,坚持开设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兴趣班,结合其中篮球兴趣班是学校开办至今一直坚持开办的校本课程。我校确定20XX年9月至20XX年12月这个阶段,突出“快乐篮球”这一活动的开展作为学校“一校一品”建设的项目。

一、高度重视,师生共同创建“一校一品”体育特色活动。

1、建立健全“一校一品”体育特色活动组织机构:成立以各校校长任组长;具体负责体育工作的教师任副组长;成员由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组成的“一校一品”体育特色工作领导小组,大力推进此项工作。

2、坚持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相结合:为了推动“一校一品”体育特色活动的实施,我们把“一校一品”体育特色活动列入校本培训计划,通过培训,把“一校一品”体育特色活动的基础知识、创新的理念深入到学生、老师们的日常健身生活中,积极探索,创造出魅力、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3、坚持“一校一品”体育特色活动工作与学校师资队伍相结合:为了保证“一校一品”工程落到实处,不留于形式,真正发挥其特色带动作用。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体育特色两方面提升学校品位,发动全校教师参与“一校一品”体育特色活动建设,从而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适应现代化的教师队伍。

4、坚持“一校一品”体育特色活动建设兼顾全体与普及与个别提高的关系。我们学校的体育教育,在原有的校园文化氛围下,自创校本教材,在全体学生中进行普及教育,学校定期举办学生、教师相关项目及趣味运动会比赛,并组织有体育特色的学生进行训练,提高运动水平。

5、坚持“一校一品”体育特色活动工作与学校文化内涵建设和学生技能培养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我们在每周大课间活动课上,广泛激发学生的兴趣,分别开展体育项目活动,包括踢毽子、跳绳、摇呼啦圈等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师生积极投入,热情洋溢,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提早到操场进行练习,让我们老师刮目相看,这项活动持续健康开展,让“一校一品”体育特色活动成果不断得到提高巩固,陶冶师生情操,让师生感受到人人都有魅力,人人都在快乐中学习、工作、生活。这种精神拓宽着教育内涵,激励着学校形成富有文化底蕴的校园特色。

6、加强制度化管理,建立一系列的“一校一品”体育特色活动运

动管理制度,保证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的正常开展。要求活动组每年都认真制订相应的工作计划,每学期制订具体实施计划,并及时记录好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每学期、每做好总结回顾和反思。

三、提高质量,打造精品,进一步完善“一校一品”体育特色活动工作。

1、提高体育教学水平。通过平时体育课的教学和大课间活动、艺术社团活动,挖掘体育特长生,“定时间、定场地、定指导老师”,组织专项训练,为上级相关部门输送体育后备人才。

2、狠抓普及和基础项目活动。高年级(四、五、六年级)各班成立 6 — 10 人的相关运动小组,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参加活动。班主任老师做好分组、辅导和组织活动等工作。利用体育课、大课间活动等时间进行“一校一品”相关体育项目的基础教学活动。将大课间活动课的内容重新进行编排,让学生开展以一校一品”相关体育项目运动为主的体育活动,为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学校坚持开展体育课外活动。

四、存在的问题

1、缺少师资。我校现无专职体育教师,虽然“一校一品”相关体育项目能做到普及教育,但教学水平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难以提高师生的学习兴趣,组织更多的一校一品”相关体育项目比赛活动等。

2、体育活动场地和相应配套的教材。“一校一品”体育特色活动建设中,有的项目简单没创新,无法创出新理念、内容更丰富的特色,提高师生的一校一品”相关体育项目竞赛水平。

20XX年12月16日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

学校体育特色汇报 篇2

一、特色学校要有科学的办校理念

特色学校形成的全过程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来统领,学校的特色应该是由学校已有的优势转变过来的,不可能从外部移植。优势项目在形成学校富有创造性的整体办学风貌时,不应该只考虑到建设什么样的特色,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建设这特色,还应该思考为什么要建设这样的特色,为什么要用这些方法来建设等深层次的问题;只有既注重其特色的形式,又注重其特色的思想内涵,才可能把这种办特色学校的思想融化到学校的文化体系中去,通过有效的传播途径传播。

二、特色学校需要找准特色项目

从特色项目的确立,到学校特色的创立,直至特色学校的最终形成(即:由学校的特色项目蜕变成为特色学校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特色项目成为学校的特色,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她有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特色项目应体现出相对稳定性。创建特色学校,“特色”项目的选定十分重要,它既决定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学生的发展方向,也决定学校最后能否形成“特色”。确定特色项目要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1.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应分析本校教师哪些是有专长的,有些什么专长。学校将要形成的特色,与教师的兴趣爱好、专长取向一致或相近时,教师就容易接受,容易投入,工作进展就比较顺利,成绩也就比较明显。2.从本校的工作环境优势出发。在从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找出本校的工作环境、校舍、场地以及教学设施等硬件优势,开设特色项目。3.考虑学校的社会背景文化。社会文化、经济背景等是培养学校特色的肥沃土壤,我们应充分挖掘,合理利用,使它为建设特色学校服务。

三、特色学校要有特色人才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是构建特色学校的主要元素。只有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才是真正的教育活动,才有特色的发展。因此,创建特色学校,要有特色教育的师资群体。首先,需要有一个具有教育思想的特色校长。校长是这一理念的缔造者,是学校的组织者和决策者,校长自身的创新意识、特色意识和独特的办学思想对创建特色学校至关重要。其次,学校要有特色的教师群体。教师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特色主题,都必须依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去实施。蔡元培先生说:“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校长只有把先进的富有个性化的办学理念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实施,学校才能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最后,还要有这一特色项目方面特长的专家作引领,教师凭借兴趣学习及校本培训,对提高专项知识水平是有限的,需要更高层次的专家作指导,内涵才丰富,特色才突出。

四、特色学校要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是精神的圣地,是文明的守望者”,学校特色项目的开展,应与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发展一路同行。因此,要创建特色学校,必须注重学校文化建设。

首先,要根据学校特色创建目标和主题,努力建设校园物质文化环境,使人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其独具特色的魅力。同时,要根据学校特色创建主题,努力建设校园管理文化。如学校的规章制度的确立、组织活动的形式等都对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导向的作用,也对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强大的支持力和推动力。

其次,还要有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可以组织主题班会及各种形式的汇报演出等,让学生有尽情展示自己的机会,使校园文化通过这些活动加以体现。我们每年举行一次大型的校外“书法展”,每学期举行一次校内“书法展”,每周一次“校园书法作品选贴”,每日一次的书法室内优秀作品榜,通过系列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在学校为书法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五、积极争取社会的关心支持

特色学校不等于学校特色 篇3

时下,有许多学校被评上“××学校”,可到头来,一周五天,上课下课,按部就班,不见与其他学校有啥大不同。特色学校,不等于学校特色。学校特色指的是学校工作某个方面形成特色,是局部特色,可以称之为特色项目或优势项目,如写字教学、科技教育、艺术教育、文化教育、体育等。特色学校则要将特色渗透到学校的各个方面,融入教育整体之中,体现独特风貌。特色学校,不等于拥有一批特长学生。建立若干兴趣小组,让一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在各级竞赛中获奖,就称特色学校,是远远不够的。个性化的办学理念,特殊的办学模式,突出的学科设置,特色的活动等,都是特色学校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是,特色学校必须坚定素质教育方向,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特色学校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成的,也不是搞几次大型活动或上几个项目就能形成特色。聘请一位戏剧演员到校讲讲课,组织一些学生唱唱戏,就能称之为戏剧特色学校吗?创建特色学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周期长、见效慢,不可心急。

特色学校创建汇报 篇4

一、注重校风建设,打造最美的校园。

爱是最美丽的语言。该校从和谐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出发,立足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了明确校训和校风的内容,先后召开2次行政班子会和教师会进行讨论,最终确定校训为“大爱无疆”,校风为“团结,活泼,进步,求真”。利用校会、晨会、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讲话组织全校师生共同学习,使全校师生增强爱的情感,树立责任意识,达到凝聚人心,共谋发展的理想境界。该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一进大门,教学楼东墙上的橱窗里用秀丽、端庄的隶书抄写的《弟子规》全文格外引人。漫步每间教室外边的走廊,我们的目光总会被“学生作品展示栏”深深吸引,里面呈现的是学生抄写《弟子规》的硬笔、软笔书法、《弟子规》手抄报、学生绘画作品等。教室的经典阅读文化一样夺目,老师们把从《经典》摘录来的名言警句张贴在班级图书架上,营造了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学校书法教室内,四周悬挂着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与幸福,同时激发学生勤学苦练,在习字中修身养性,感悟人生。今年4月15日,该 1

校为楚州区教育教学第三协作片提供了三风建设现场,并作了专题发言,受到与会者一致好评。

二、开展师德教育,成就最美的教师。

雨果说:“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绝不只是一句挂在嘴边的话。在师德建设活动中,该校通过举行5月9日“践行师德,争做人民满意教师”承诺签名宣誓仪式、印发师德建设读书活动进度表、教学工作月查、评选“最美的教师”等形式让教师充分认识音、体、美、科学、信息技术课和语文、数学、英语课同样重要,自觉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把学校确立的“敬业、爱生、笃学、反思”的教风要求内化为实际行动努力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该校还结合地处郊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道德失范、学业失教、心理失衡、安全失保、感情缺失等现状,积极实施了“留守儿童亲情结对工程”。全体教师分别担任了114名留守儿童的亲情父母,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解决他们学习散漫、性格缺陷、心理无助等问题,教他们怎样学习和做人,使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产生学习的热情,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三、诵读经典读物,激励最美的学生。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心目中形成一个道德标尺,该校积极响应党的十七大号召,在全校学生中掀起了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一大批孩子成了“最美的学生”。该校制定了“读经典,写好字,做真人”实施方案,各班根据学校方案均制订了各班实施计划,计划分为校园篇,家庭篇,社会篇三篇,在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分别细化,做到按月突出主题、按周明确重点、按日细化内容,由班主任将每日习惯养成要求写进班级黑板上的“习惯培养专栏”。“读经典”主要指读《弟子规》,读《古诗》,读《论语》等。学校按不同年级安排不同诵读内容。在读的同时,努力让学生会讲相关方面的小故事,明白孝道,懂得礼仪,学会诚信,知道感恩,了解古人做人之道,倡导儒学仁爱情怀。为了强化教育效果,各班门前都设立了活动成果展示园地,即一个“展示板”和一块“学生作品展示栏”。“展示板”上设有班集体奋斗的口号、班主任寄语以及“四奖(思路最妙奖、发言最佳奖、进步最快奖、学法最巧奖)一模(“读经典、做真人”模范学生)一星(中队之星)”的照片,有效激励了学生读经典的热情,促进了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今年3月15日,该校这一做法曾被东方少年国学院网站“基层经验栏目”报道。

四、练习中华书法,谱写最美的未来。

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忽视了“写字”。近年来,该校注重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进而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把写字按硬笔和软笔分类,全校师生全面展开练字活动。一是提要求。

一、二年级学生,主要练习铅笔字,重视握笔,写字姿势的培养,让学生在田字格中认清每个汉字的间架结构,让学生认真练写描红《习字册》。力求把字写规范,写端正。三至五年级学生全部练写毛笔字,从毛笔字的基本笔画教起。强调笔顺,运笔要求。明确各年级写字教学目标。

四、五年级适当增加字体、书体知识,围绕书法习惯的养成和某些书法技法的锤炼向学

生介绍历史上发生的书法小故事,引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六年级让学生自选硬软笔进行练习,激发学生把习字从校园练延伸到家庭练,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二是展成果。平时,学校把学生每天写的字定期装订成书法作业集,把写字进步快的学生作品放到书法走廊上展示,优秀作品进行装裱,挂到书法教室或挂在各班教室门前的墙壁上。学校在学生中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期末在学生中评选“成长中的书法家”,在班级中评选“优秀书法班”。三是练真功。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书写水平,学校聘请了参加中央美院进修的赵往青老师作为专职书法指导教师。定期对全校青年教师进行书法培训。从而让各班书法老师夯实书法底蕴,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今年五月份,该校将有300人参加省自考办、南京艺术学院共同组织的写字等级考试。该校将以此次学生参加省级写字考级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家校联系力度,召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颁发学生的写字等级证书,邀请家长们按班级依次到书法走廊、书法室参观。让家长把孩子的优秀作品装裱后带回家,挂在墙上,让左邻右舍、亲朋好友欣赏,使每一位家长分享到孩子成长进步的喜悦,激发家长关心此事,支持此事。

德育特色学校汇报材料 篇5

当你走进开封市金明小学时,也会被这座兼具北国壮美与南方秀美的花园式景观所吸引。新装修的“明润楼——主教学楼”高大挺拔,幽雅秀丽的校园景色错落有致,纯白的长廊与缠绕周围的紫藤、葡萄藤相映成趣,蜿蜒的七彩石小路在清雅的竹林间曲径通幽,“荷叶亭”、“三角亭”掩映在一片浓绿之中。融“三声”、“三乐”、“三省”为一体的三角亭,表达着金明学生“声声入耳,事事关心”的志趣,抒发着教师“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乐趣,陶冶师生着“每日三省吾身”的情趣。校内一处处宣传栏,无不向你传递着这所“开封市窗口”小学的现代文明气息,而更让人惊讶的是这里的学生身上散发着的文明礼貌的气息,校园里看不到喧哗吵闹,师生相见脸带微笑、摆手致意,学生进出校园自觉列队、文明有序,现代文明中蕴藏着传统文化的精华。

金明小学小学以特色的校园文化引领学生的思想;以深厚的国学经典陶冶学生的情操;以丰富的实践活动塑造学生的品格;以有效的教育网络促进学生的习惯养成;“着眼于大教育,践行在小细节”,将新时期的学校德育教育做得扎实有效,让每个孩子体验着成长的幸福。

一、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引领学生道德认识。

一直以来,金明小学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抓住“创建书香校园”这个中心主题将“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安全教育”、“文明礼貌教育”等形成系列,创造性地,富有特色地完成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逐渐形成了“以德立校、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和“规范管理、开放教育”的管理模式,努力把学

生培养成“志向高远、道德高尚、体魄健美、心理健康、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基础扎实、特长突出”的优秀学生。在常抓不懈的德育实践中,育人为核心,养成教育为主线,校园生活课程为载体,以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规校纪为抓手,抓基础,抓常规,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坚持从理论上进行指导、从思想上进行启迪、从情感上进行交流、从行为上进行训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种育人理念体现了新课改下学校对学生人格塑造和健康成长的关注,以人为本,促进了学生内在的道德取向和价值观的养成。

金明小学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校园文化氛围。教学楼内的走廊文化设计以鲜艳明快的色彩和独特的内容彰显出这个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育人特色。走廊墙壁上,有学校每位教师的“心语祝愿”,图文并茂,活泼新颖,将老师对学生的期盼,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展示在每位学生的面前。楼道间还设计了清新淡雅的温馨提示、格言警句,触动心灵,陶冶情操。校园围墙上,既有运动员飒爽的影子,又有“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期望,特别是学校西南的围墙上大幅的“清明上河图”,更是将金明小学的德育与开封这座古老的文化名城浓郁的历史厚重感融为一体。这样独特的校园氛围文化显示了金明小学在德育教育中发展创新的智慧与情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人格塑造更是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这个学校不仅仅让文化体现在墙壁上,更是要让这种文化精神深深植入学生的心灵,学校通过主题讲座、讨论研讨、交流感悟、践行活动等形式将有形的文化转化为无形的自我发展驱动力,从而达到特色的校园文化对学生道德认识的引领。

在大的校园文化引领下,这个学校在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上,也尽

显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改善班风班貌,形成班班有特色,人人有需求。这个学校共有62个班级,现在各个班级形成独有的班级发展特色。在特色班级创建上,班主任和学生以一种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精神来凝聚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学生的品行感染力,彰显魅力,启迪思维,使孩子的思想得以启迪,人格得以升华,情操得以陶冶。班主任以班级文化在每个月开展了以“感恩、明礼、守纪、励志”等主题活动,形成了文明有序、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班风。

二、吟诵国学经典精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营造书香校园”是金明小学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抓手。每月的“经典诵读”活动,则是实现这一目标主阵地。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主要诵记内容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及经典优秀选文为主。(其中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老子》、《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等经典的选萃;)分低、中、高三个阶段,6年完成。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在学校,以国学的博大精深让学生从思想上受到熏陶,同时将规范践行到生活实际中,同时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我校加强了家校联系,请家长当助手,召开家长会、讲清读诵经典的意义,要求家长在家每晚和孩子一起朗读。校方与家长互动,使这项教育开展得更实际,有效果。要求孩子每天落实“四个一”感恩行动: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倡导学生为父母端茶添饭,洗碗倒垃圾等一些日常生活小事。

使他们在家庭劳动中,体味着父母培育自己的艰辛;给妈妈捶一次背,给父母洗一次脚;用小行动表达对母亲的体贴关爱;与父母做一次交流,加深情感沟通;为了将践行活动落到实处,建立家长反馈卡,督促孩子持之以恒去为父母做事,按期进行评比,对于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评为“孝敬之星”,有效地促进了孩子道德行为的养成。把经典诵读教育穿插进节日中进行对学生教育,是很有感染力的。这个学校在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对家庭父母亲人的尊重热爱品质,劳动节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进行劳动能力的培养及自理能力的教育;国庆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系列活动,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学校还开展了以社会公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环保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十项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实践体验活动,通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了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主体意识、良好品质和能力,给学生以充分的成长空间,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特色,促进了孩子的健全人格形成。

学校结合重大节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三月五日开展“学雷锋”活动;清明节组织“缅怀先烈,做革命接班人”入队仪式;五一假期开展“我劳动我快乐”家庭实践活动;6·5世界环境日组织开展“湿地考察”“变废为宝”科技小制作活动;“国庆六十周年”开展绘画、手抄报、征文活动,了解祖国的发展增强民族责任感;邀请交警、消防队员到学校介绍交通法规、防火知识;每年组织学生走进老年公寓开展“关爱老人送快乐”活动,组织学生走进“雅歌”学校,去关爱聋哑儿童。为汶川、玉树灾区捐款捐水。更是显示了金明小学学生的浓浓爱心。每年的毕业典礼,学校都会为毕业的学生组织“感恩母校

感恩父母”主题活动,为每一位学生送上精美的纪念册。今年学校为了加强学生挫折教育,让他们学会坚强,还组织春游、秋游活动,既饱览家乡的优美风景,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四、构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形成。为了有效地挖掘和整合学校德育工作力量,形成全员育人的“大德育”体系,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组员包括副校长、各职能部门主任、大队辅导员、年级段长,并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分工,将学校德育工作细化为每个人的职责,形成“校长―大队部―年级―班主任”的管理网络和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参与实施德育的格局。在注重德育领导机构力量配备的同时,学校十分重视德育队伍的建设。重点加强了“二支队伍”建设:即教师队伍和班主任队伍。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是学校加强学生养成教育的必要前提,也是关键,正所谓“正人先正己,教人先自教”。教师的行为表率是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养成教育的有效方式。教师的模范行为是推进学生进行道德实践和行为仿效的榜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爱好,他们必然在教师中寻找自己的榜样。各学科教师的群体形象及教师平时的一言一行,本身就是养成教育丰富的资源和最形象、最生动、最富有感召力的教育。因此,学校在狠抓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同时,重点强调了师德建设,大力提倡“爱学生、爱学校、爱事业”的三爱教育,力求以优良的师德师风去感染、教育学生。在师德教育中,做到治本为先,抓起点、抓风气,对教师高要求、严要求,大力倡导“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的育人观念,从教师的自我养成,自我完善着手。特别

是在仪容仪表、言谈举止、遵纪守法、爱护学生等方面,教师要做到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学校实施养成教育的关键,班主任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养成教育的目标能否落实到实处。为此,学校加强了对班主任队伍的培训工作,做到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学校每两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会例会,通过例会组织班主任进行理论学习,向班主任传递最新的德育信息与方法。请优秀班主任作班级管理和教育学生的经验介绍,外请教育专家举办讲座,从而提高了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班级管理和育人工作。学校还安排青年教师承担副班主任和教导处义务德育教导员的工作,使青年教师在实际工作得到锻炼,培养了大批的班主任后备力量,为青年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辛小学特色学校汇报 篇6

1、学生情况

我校有12个教学班,527名学生,387名学生是务工人员的子女,占全校学生的73.4%。以我们六年级一班为例。家里有电脑的只占10%,有自己独立学习空间的大约占45%,有兄弟姊妹的接近50%,以有弟妹的居多。父母的工做比较稳定的大约占50%。离异家庭大约占10。作为一所外来务工学校为主的学校,学生更多的收到了家庭和社会对它的影响。普通学校出现的问题我们都出现过,但是我们遇到的问题他们可能永远也遇不到。

2、教师情况

我们有一支非常年青、非常敬业的教师队伍。平均年龄不到30岁。唯一可惜的就是流动性大点。年青教师最害怕的屡次遇到挫折,可是,我们的学生就是我们这些青年教师的磨刀石。

任何学校都有两个最主要的目标,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我们也不例外。基于以上这些情况,我们以“家园教育”为核心教育理解,努力打造富有我们自己特色的学校。

我们前期主要做了理论探索和构建家园文化两大工作。

我们的家园教育理论已经比较成熟,我们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爱在最深处,严在规范处。” 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了我们的七大体系。

1、家园理念。

2、家园教育

3、家园活动

4、家园德育

5、家园

在家园文化构建上,我们和家园理论研究几乎是同步,用理论在支撑我们的家园文化建设。打造了比较完善、比较鲜明的家园文化。

前期,我们已经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利用我区校长讲堂和烟台举办的全国好习惯讲堂做了汇报和展示。

围绕家园教育,我们准备继续打造我校的学校特色。我们近期的工作重点是“两个突破,一个打造。”

第一个突破是家园活动的突破,家园活动的载体是我们学校特色项目,第二突破是家园教育的突破,家园教育的载体是我们家园教育的研究课题。怎样让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业发展,一直是我们在关注的课题。我们的学生情况又特殊,我们必须立足我校实际,走我们自己的特色教学之路。在前期的学生自主探究之上,我们在思考,春燕育婴似的教育,对我们的学生是否是最好的教育。

以艺术特色课程创建特色学校 篇7

关键词:特色办学,特色教育,兴校之路

在新课改形势下,经济落后、师资短缺的乡村小学,将如何适应和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如何摆脱生源不足、设备短缺、面临并校窘境?这是每一位农村基层教育工作者最头痛的事。我校坚持特色教育,为学校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教育教学工作主线。加大课程改革力度,以特色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艺术教育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艺术教育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通过艺术教育成果提高学校在社会的声誉和影响力,以此达到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创建特色学校的办学之路。

一、拓宽了学校的发展空间

教育思想是办学的灵魂,只有从传统办学思想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才能使学校教育工作紧跟时代潮流,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经过反复的论证,最终我们决定采用特色办学。经过不懈努力,艺术教育特色课程在我校开展得有声有色,“文化教育同根并蒂”的办学理念已结出了累累硕果。

几年前的漂洋小学教室低矮潮湿,主墙开裂,教学设备简陋,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学校已到了濒临撤并的边缘。为了挽救学校,全校教师分析原因,献计献策。最终,确定了以“特色兴校、特色兴师”促学校教育教学全面发展的战略。

为了改变教学设施陈旧落后的状况,我们大力宣传学校办学理念、特色和发展规划,吸引社会各界参与办学。利用引进资金修建了2 100m2的现代化教学楼,修建了供学生开展文化活动的六室一厅(图书室、微机室、舞蹈室、美术室、电教室、排练室、演出厅)和学生宿舍食堂。同时,学校还加强了绿化、美化工作,修建花坛,种植树木,班班有花盆,把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有机结合,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愉悦的心境,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教学效率得到提高。特色课程的设置,使我们在短短的几年间走出了困境,发展成为农村九年制学校。

几年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怀指导下,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工作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2000年被中央教科所授予“书法艺术教育师资的培养与培训研究实验学校”,1998年被吉林省教育委员会授予“吉林省艺术教育特色校”,1999年被吉林市教育局授予“吉林市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校”,被吉林市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吉林市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授予“吉林市音乐教育科研示范学校”,“吉林市艺术教育科研工作示范学校”,连续多年被区委、区政府授予“教书育人先进单位”,2000年学校成为国家级儿童文化园,2006年加入吉林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

二、调整了课程设置

坚持特色办学,改变学校的办学思路和办学条件。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首推民族器乐教学,把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力争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品德、丰富的知识、科学的头脑、健康的身心、文明的行为、艺术的修养,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自理能力、抗挫折能力。因此,我们在市、区教科所、进修学校等业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开设了以民族器乐教学为主的艺术教育特色课程。

特色课程的开发,关键在于管理。学校从一开始就成立了以校长、教导主任、大队辅导员、专职教师组成的艺术特色教育领导组,拟定特色课程的开发计划,制定长远目标。坚持常抓不懈,建立了考核、培训、奖惩等制度,做到了组织机构健全、岗位制度齐全、学生管理制度完善,形成了齐抓共管互相监督的良好机制。

遵照课改理念,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大胆调整课时计划。一至六年全部开设艺术课,以民族器乐教学为主要内容,以此带动美术等其他学科,并通过“三定”、“二课”、“一全”的措施,保证艺术教育实践。“三定”是制定音乐教育教学计划、制定音乐教学制度、制定对艺术教育中有贡献人员的奖励机制,保证艺术教育宗旨的落实;“二课”是以音乐课堂教学为学习音乐知识的基础,以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的演练基地,开展艺术教育;“一全”是全校每一位教师至少会一种器乐演奏。课前教师为学生演奏优美乐曲,并通过唱歌、打节奏、律动等形式带领学生进入一种和谐的境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间和午休时间播放学生喜爱的音乐,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进入各科学习。学校以音乐教学、各种音乐活动为重点,全员参与艺术教育,在完成国家教学计划的前提下,由单一的竖笛口琴教学向综合器乐教学转向,从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向各种高难乐器演奏转向。专任教师要学会多种乐器演奏,能演唱,能指导。全校学生都要学会演奏1~2种乐器。拓宽课外活动领域,组建声乐组、舞蹈组、器乐组、书法组、绘画组和“新蕾艺术团”。除了在专门的艺术课上让学生受到艺术教育外,还把艺术教育贯穿在各个学科的教育中,每一学科我们都提倡教师能运用某些教学规律,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艺术氛围,使学生在审美享受中接受知识。语文课让学生通过诗词、文学名著的诵读体会语言艺术;美术课让学生领会艺术创作中所蕴含的美;体育课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性,体会形体艺术。

三、促进点面结合,形成塔式发展

点面结合是指在艺术特色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以音乐课与第二课堂活动构成音乐教育整体,以音乐课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审美情趣为“点”,以第二课堂实践操作为“面”,形成“点”打基础,“面”上深入,互为服务、互为促进的施教形式。实践证明,学生在音乐课中学到的有关乐理知识,凭着他们浓厚的兴趣,都能自觉地在第二课堂中加以体会、演练并熟练地掌握,大大提高了音乐教学的质量。

塔式发展是指我们的音乐教育宝塔式结构,即基础型(塔基)、发展型(塔身)、综合特长型(塔顶)。以班为单位的统一器乐都是普及式的基础型,如口琴、手风琴、竖笛。由学校在基础型中选拔而组建的各活动组是发展型,如声乐组、京剧组、舞蹈组、器乐组。从发展型的各组中选拔出优秀人才而组建的“新蕾艺术团”是综合特长型。基础型、发展型、综合特长型三型的关系和人才流向是:基础型→发展型→综合特长型。

为完善塔式结构构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在选拔人才进入上一层次时,我们制定标准严格把关,在培养方法上坚持因材施教,采用教、导、陪三字方针。“教”是教师教会学生演奏各种乐器和演唱;“导”是通过教师指导使学生对某些乐器的演奏达到精的程度;“陪”是教师甘当陪练,达到学生成才目的。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办学特色,并积淀成一种文化,成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动力。

四、打造了适应特色教育的教师队伍

特色教育教学工作要由具备特色教学技能的教师来完成,学校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制定了教师培养计划,由校长亲自主抓此项工作。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学校支持教师外出学习,更新理念,提高能力,开阔视野。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培养了一支适应我校、适应农村中小学教学的师资队伍,多名教师获各级各类殊荣。刘义教师荣获1999年陈香梅教育基金首届优秀教师奖,董志和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师德先进工作者,王薇、于文顺在吉林省首届艺术教育科研课评选中荣获艺术教育科研教学奖,董思非、王薇在吉林省第二届艺术教育科研课中荣获“艺术教育科研实验教学二等奖”,王亚杰参加昌邑区第五届育才杯教学大赛获二等奖,魏丹、郭秀丽老师在区“希望之光”教育科研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教师,安志胜、殷广洲老师在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研究课题实验中被评为优秀实验教师。

五、促进了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学校以特色课程的研发为出发点,以艺术教育为载体,文化教育同根并蒂,把艺术教育有机融入学科教学之中,实现了艺术教育与各学科的无痕整合。艺术教育具有益智、辅德、健体的特点,推广艺术教育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知识性、趣味性,还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更推动了素质教育进程。

学习乐器的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有益于左右脑协调开发,提高了学生智能水平,学校教学水平从过去的倒数第一,一跃进入全镇的前三名。音乐教育开启了学生们的智慧,以前学校很多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随着音乐水平的提高,他们学习兴趣也浓厚起来,学生多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我校三年前的初中毕业生迟顺利同学今年以优异的成绩一举考入北京大学,已从我校毕业的艺术特长生韩笑同学现在深圳歌舞团工作,张天宇在省歌舞团工作,张继国同学在大庆歌舞团工作。

特色课程的“特”字体现在个性化学习上,所有特色课程具有同一个共性,即师生共同成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选择,我乐学”,教师由“让我教”变为“我选择,我乐教”。我们在开展艺术特色课程时绝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普通课程的补充,而是力争促进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拓宽艺术教育领域。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展示能力、展示自我提供了舞台。我们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艺术教育的开展,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为少年儿童增添了理想的羽翼,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了体现,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六、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学校艺术教育的开展,有利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带动学生,学生带动家长,不但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而且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精神风貌,学校以特有的、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熏陶了学生,熏陶了家长,家长纷纷放下麻将,学习乐器,辅导孩子。如今琴声取代了麻将声,有很多原本打算让孩子弃学打工的家长也把孩子重新送回了学校。学校也从原来的学生数不足百人,发展到今天的近六百人,学校的办学特色得到了乡村父老的认可,为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巩固普九成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校特色的核心是课程特色 篇8

在调查其他学校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后,我们发现其中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有的盲目跟风,目的不明确;有的重表演形式轻精神内涵,具有形式主义倾向;有的不注重系统性,显得比较随意;有的重“读”轻“导”,忽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实效性差。经过广泛论证,竹园小学选择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导读课程的角度切入,就是为了克服盲目性,增强针对性、系统性、整体性和实效性。经过近十年的实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导读课程实现了一系列预设目标。

让学生认识、了解和吸收祖国灿烂的文化,从小培养热爱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了国家的历史,了解了民族的文化,从小扎下了中华民族的根。

让学生从小练好童子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打下语文的底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阅读与积累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发展了学生的右脑,培养了学生的记忆力。13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做诵读训练,可以使儿童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脑力得到舒解,平衡身心发展,提升自制力和自觉性。背书,如练字、习武,熟能生巧。好文章背诵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便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陶冶学生的性情,健全学生的人格,提升其人文素养。少年儿童学习经典文化,重在开通达天地人之博大智慧,养平和且威猛之浩然正气。播下最好的种子,撒下最好的养料,从小培养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

促进了学生的精神发育。学生中,知书达理的多了,文明守纪的多了,热爱劳动的多了,乐于助人的多了,还出现了以身残志坚的学生张琪慧为代表的先进典型。教师和家长惊喜地发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让越来越多的孩子逐渐远离了不良行为习惯。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精神普遍得到提升,教育视野普遍得到拓宽,文化底蕴普遍得到增强。近几年来参与探索和实践的语文教师撰写的论文和案例公开发表或获奖近300篇,执教的优质课在全国、省、市获奖25节,多名教师被评为省、市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学校特色建设汇报材料 篇9

一、学校发展的背景分析

1、学校概况。西区第四小学位于大亚湾西区塘布村,创建于1947年,校园占地面积745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384平方米。现有专用课室6个,教学辅助功能室6间。现有专任教师10人,7个教学班(包括学前班),学生390人。

2、学校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学生逐年增加,班额过大;二是学校教师严重缺编,师资力量较薄弱,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较为落后;三是生源大多是流动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存在不稳定性,学习的动机不明确,家长大多比较放任,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四是现代化教学设施老化严重;五是学校的文化特色不鲜明。

3、学校办学优势。学校有一支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团结合作、乐于奉献的教职工队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学校特色建设发展基本思路

学校定位:通过“田园教育,绿色成长”特色建设,为新农村孩子建造发展的精神家园,培养快乐生活、勇于探索的梦想少年。培养“有梦想,会探究;能生存,会合作”新农村娃,实现生态育人、素质育人、眼界育人。以“田园教育” 1

理念,促进新农村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打造一所特色鲜明的新农村优质学校。

办学理念:良好习惯

美好人生

办学目标:建特色学校、塑新型教师、育健全人才

三、学校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学校管理

依靠全体教职员工,不断健全完善学校管理制度,突出“服务意识”,以服务教育教学为宗旨,重视精细化管理,激发全体教师的学校主人翁精神,齐心协力创建和谐校园。

(二)办学条件完善

1、校舍改造

(1)对学校进行整体绿化美化,使校园到处都能洋溢着浓郁的田园文化氛围。

(2)整体创设校园文化艺术设施,使学生随时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环境文化

新校建成后,结合学校养成教育的主题,做好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教室文化: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牌、寄语牌、班训、班风、班级特长等教室文化;

墙廊文化:具有学校特色的楼梯、走廊、围墙、栏杆、宣传窗等艺术设计;

网络文化:展示学校特色、宣传学校形象的学校网站、吸引家长社会关注;

3、行为文化

(1)课堂行为文化:展示课堂教学风采,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课堂行为准则。

(2)教师行为文化:通过责任教育、创先争优等方式提升教师道德素质,形成教师个人修养特质;通过校本培训、组内研修等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教师教学艺术特质。

(3)学生行为文化:搭建校园社会实践、兴趣爱好引领、体艺特长培养等平台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技能水平;凭借田园育人的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书香校园活动、阳光体育、规范学生行为。

(三)德育工作

总体目标:推进学生阅读习惯、劳动习惯、体育运动习惯、不扔能捡的习惯、主动大声打招呼的习惯。五大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校综合实践课的优势,以“田园育人”为总主题,设置各年级的小活动主题,强化养成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养成教育逐渐形成学校特色。

实施措施:(1)切实重视晨会课、班队课的教育作用,制定完善的制度,保证教育质量。

(2)开设《礼仪》课程,对学生进行晓之以理的内化教育,大多数学生能做到文明礼貌、尊师守纪

(3)抓好少先队大队(中队)活动,建立相应的活动制度,保证大队(中队)活动正常化,真正使队员在大队(中队)活动中有乐趣,增才干。健全大队工作机制,成立各种部门,对小干部进行培养,使之能独立工作。

(4)把学校“五大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落到实处,并有机地深入到家庭、社会,开展父母孩子同养成活动。

(5)以“绿色田园”为主题,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以绿色植物种植为主题,各自在综合实践教师的带领下,开辟各班的综合实践基地。让爱劳动成为习惯。

(6)开展“好书天天读,好诗日日诵”活动。可以写心得、记笔记、写“博客”,坚持读书笔记的展评活动。

(四)师资队伍

总体目标:

通过不断加强师德教风建设、教学业务学习和校本培训等形式,突出“成长意识”,按照“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勤于钻研、乐于奉献”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觉悟、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化水平,造就一支学习型、智慧型、科研型、复合型、具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的教师队伍。

(五)教学工作

1、建章立制,依法治教

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体制。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副校长主管教学,教导处实施教科管理,教研组落实教学任务,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体制。

2、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课程改革,树立全新的质量观和人才观,以课程改革为抓手,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结合农村学校的特点,以“田园育人”为主题,积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期制订学校活动计划,加强活动过程管理、落实活动评价管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质量。

(2)树立新的育人目标、探索科学的教和学的方法。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师角色转换,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一致的教学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方式。

(3)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

(4)搭建课外活动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树立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理念,积极搭建课外活动平台,给

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积极组织师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5)建立促进教师,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一是制订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树立评价不是为了甄别和选拔,主要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处理好三维目标之关系;关注学生发展的阶段性,不同年龄,不同学段有所侧重;关注评价主体多元化,采取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和家长评价,在互动评价中求发展;评价方式多样化、贴星星互赏评价、喜报互动评价、表扬信激励评价和档案袋评价。

二是完善“教师考核评价表”,体现评价的全面性,即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文化素养、参与共事能力,计划与反思能力。致力于对教师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教研水平的提高。

(六)教科研工作

学校特色项目汇报材料 篇10

---------学校特色项目简介

2009年学校针对自身生源杂、基础差,教师专业化程度参差不齐等情况,集中教师多次研讨,在借鉴杜郎口学习模式的基础逐步形成了“导学六步”自主学习模式。经过三年多的实践,这一模式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日益加强,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也随之不断上升。课题从草根教研逐步向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对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成为我校创建的特色项目,我们力争在强化特色中谋求新的发展。

一、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选定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一课堂起步环节深入研究,为课堂改革创设条件,奠定基础,以学生主动发展,教师自主发展,学校内涵发展的整体发展思路,构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目标体系和以学生习惯养成为目的的教学体系,引领教师从基础性的环节做起,进行具体化、深层次和系统性的研究,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教学起始点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启动点,课程改革的切入点,让教师从“起跑线”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

二“导学六步”自主学习模式课题研究的顶层设计

1.课题研究的出发点是用学案取代教案,而且学案要起到“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2、学案导学的六个环节是:明确学习目标、课前三到五分钟能力训练、复习旧知、探索新知、目标检测、小结提升。

学习目标------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作用就是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

能力训练-------课前三到五分钟能力训练: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能力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课的课前三分钟能力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快速口算、听算的能力;英语课的课前三分钟能力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复习旧知--------复习学过的知识,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找准新旧知识的链接点,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探索新知---------教师把新授的内容按程序设计好,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一边思考、一边演练、一边小组内展开讨论、汇报、展示、评价反馈来完成教学任务。

目标检测--------教师在学案上设计一些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做一做以便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反馈信息。

小结提升---------最后各学习小组的成员可以根据组内同学的学习情况进行简单的小结,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课改的基本目标是: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课改的基本要求是:从2009年9月开始,3—6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大力推广学案教学,为进一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科任教师都要实现教案向学案教学的实质性过渡,加大集体备课的力度,让学案取代教案。

5、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对象和时间

1、研究方法:学案教学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2、研究对象:2---6年级

3、课题申报的研究时间是: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自2009年9月我校把《“导学六步”自主学习模式》这一课题确定并进行深入研究以来,一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外地经验与本土经验相结合,全面推广学案教学,使我校全面转入素质教育良性发展轨道。

第一阶段: 2009年9月---2010年1月为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也是课题研究教育理论学习讨论的初级阶段,学校首先组建了课改组织机构,又依据《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指南》将课题《“导学六步”自主学习模式》在内教科学规划办申请立项并制定了课改实施方案,学校又投资经费三万多更新了打印室的设施设备。同时教导处利用教研业务的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杜郎口经验并统一印发了有关学案教学的相关资料,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自主学习、自主讨论、自主交流并开始学案编制初探,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课堂上开始尝试使用学案教学,学期中基本完成教案向学案的过渡,学期末大部分的学科教师基本掌握了学案编制的结构和模式。第二阶段:2010年3月----2010年7月正式开始《“导学六步”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操作,学校投资经费十五万元增设了多媒体教室和电脑室,给每个教研组办公室配备了两台电脑,给每个学科教师配备了U盘,学校还制定了相应的教育教学奖励制度和督查制度,充分的调动了教师教改科研的积极性,教师们主动学习有关学案设计的内容,通过课题组成员多次的讨论交流很快就确定了学案编制的结构和模式。

第三阶段:2010年9月----2011年1月为《“导学六步”自主学习模式》的进一步完善阶段,学校为加快教改科研的步伐尽快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2010年的暑假学校投资约七千元派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去山东的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一个星期,课题组的教师通过认真学习、研究,很快就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2010年的9月加大课堂教学模式重要环节的检查和调控力度,全面推开小组合作学习的局面。

为丰富这一模式的内涵,我们反复研讨,不断实践,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工作,使课题实现精细化,体现其更好的效果。

(1)、完善小组的组建、分工及评价。加大班内学习小组的调控力度。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学情和学生的性格特点,把学生分成若干个6人小组,组内设组长、副组长,成员都有具体的分工。各班级设立小组评价专栏,对学生的学习、卫生、纪律情况进行量化细化的评价,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严格控制教师发问的次数和讲解的时间。一节课要求教师讲解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5分钟,将更多的时间留着学生去思考、去交流、去表达。(3)、丰富课堂练习的形式。让原本枯燥单一的课堂形式富于变化。提问、对话、复述、争辩、阅读、默写、摘抄、作业、实验、设计、小结、表演、游戏等。促使学生做到六行并举,即“真听、实读、勤思、善问、能议、能评”。

(4)、加大交流展示的调控力度。充分地让学生展示,激发学生比、学、赶、帮、超的兴趣和愿望。交流展示要更多地关注中下游学生。

(5)、加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调控力度。树立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的观念。

(6)、加大检查落实的力度。教师要为学生的预习提供目标设计,把学生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想好想全,能应对学生思维的多种可能和各种突发问题。加大对学生作业、随堂练习、随堂笔记、单元检测的力度。

(7)、课题组经常围绕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组织教师集中讨论、研究对策,探讨最佳解决办法。

(8)、建立具体完善、实践性较强的各部门分工合作、上下联动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各种评价机制,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学校投资约三千元用于“三课竞赛”奖励,投资两千元用于月考核奖励,投资约一万元用于六年级水平测试奖励。

(9)、充分优化组合,挖掘利用校内教育资源,不断深化特色发展研究,围绕特色主题,逐步探讨更深更广的文化内涵,把“特色项目”做实做精,做强做大,使“特色项目”向“特色学校”升华。自2009年9月我校把《“导学六步”自主学习模式》这一课题确定并进行深入研究以来,学校约投资两万多元用于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 和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及校本课本的编写。

(10)学校教导处、德育处和队部经常组团参加校外、社区、社会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相关活动或竞赛,参与的师生表现突出并受到表彰奖励或好评。

第四阶段:2011年3月---2012年7月为“导学六步”自主学习模式小结验收并深入推广阶段,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撰写总结报告,对实验的经验和不足以及实验操作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总结报告。

2、对实验成果进行汇总。对三年来的教学研究活动中所积累的学生、教师的作品、资料等进行收集整理,对各类资料归类。将实验研究的论文、反思、实验报告等编成《实验论文集》、《实验反思集》《实验报告单集》。

3、实验成果的鉴定。请自治区专家验收小组,对我们所进行的“导学六步”自主学习模式进行通讯鉴定。

4、在全校全体师生中推广实验成果,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课题组在“导学六步”自主学习模式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向科学化、精细化方向推进,语文学科确立了“充分利用展示平台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数学学科确立了“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英语学科确立了“以导学案为载体落实对学生的评价”。鼓励教师从问题入手、从需求出发、注重实效,深入开展子课题研究,课题组打算于2012年9月申报自治区重点课题。

四、课题研究成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大家对“导学六步”自主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并逐步运用到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并取得了如下效果:

1、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由于有意义的真实任务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以及争当学习主人的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实验班级的部分学生能积极利用生活环境、音像、电视、书刊、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优化课堂效率

通过在课堂中有效地实施学案导学自主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实验班的学生由原来不会发现、不会利用身边现有的教学资源,到乐于搜集身边的点点滴滴,敢于动手制作学具、读书小报、等学习内容,在课堂内充分利用好所能利用的一切资源,大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3、开放式的教学推动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质量明显上升。

丰富多样的教学情景,把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了起来,为学生创造了运用知识的机会,营造出了浓郁温馨的学习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了学习的动机、交流的欲望,学得轻松,用得自如,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步提高。同时,开展此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也稳步提升。2010届六年级学生在全临河区水平测试中获得全区第五名的好成绩,2011届六年级学生在全临河区水平测试中获得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2011年,王伟同学在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三等奖。

4、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也显著提高,教学教研相得益彰。

(1)、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较快。如,语文教师冯云、张爱华、梁利华、王美丽、扈娜,数学教师达秀兰、李富领、任美琴、刘婕、英语教师任雅玲、吴进一等。

(2)、教师们积极撰写论文、反思、课例、制作课件等。2010年12月张俊敏老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获自治区优秀论文一等奖。

2010年12月陈杰老师的《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健康成长》获自治区优秀论文一等奖。

2010年12月李永文老师的课件《数学广角》获自治区二等奖。2010年12月张俊敏老师的课件《七颗钻石》获自治区三等奖。2010年12月赵伟老师的课件《搭石》获自治区三等奖。2010年12月贺慧茹老师的课件《分数的意义》获临河区二等奖。2011年6月达秀兰老师获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奖。

(3)、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提高了。如冯云、郝军、贺慧茹、王美丽、张爱华、任雅玲等多次在市区各种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0年3月冯云在临河区小学教师创新课比赛中获优秀能手奖。

2010年3月贺慧茹、张爱华、王春慧在临河区小学教师创新课比赛中获能手奖。

2010年10月任雅玲在巴市小学英语教师电化课教学比赛中获得能手奖。

2010年10月达秀兰、王美丽、韩俊梅在临河区小学教师电化课教学比赛中获得能手奖。

2011年5月冯云在巴市第十一届小语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得优秀能手并取得参加自治区小语课堂教学竞赛的资格。

2011年10月张爱华、任雅玲在临河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比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2012年5月冯云在巴市小学教师基本功素养大赛中获特等奖,其中课堂教学获全盟第一名。

五、课题研究后的反思:

(一)、客观存在的问题:由于实验经费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验深入研究。比如,无法在每一节课都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更好地研究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对开放式教学模式的作用与影响;还有就是教师队伍不稳定,无法在同一起点培训教师。

(二)、实验中教师主观上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2、同伴互助活动开展不多,通过与其他教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对话反思法”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专家引领不够。

4、针对教学实践中某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执行力度不大。

5、极个别教师在用新课程理念实施教学行为时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痕迹,研究课题时走过场。

综上所述教改的经验是宝贵的,教训也是值得总结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不断的探索,力争使我校的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中山学校特色项目简介

李萍

上一篇:学生假期日记600字下一篇:沟通游戏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