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体育教学方法

2024-10-21

特色体育教学方法(共12篇)

特色体育教学方法 篇1

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高, 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是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 体育教学工作做得好, 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就会好, 整个学校就会更加有活力, 所以中专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的意义重大。本人根据我的教学经验, 从中专院校的体育事业现状进行深入地分析, 并且提出自己的个人几点看法和见解。

1 职业中专体育教学的现状

中专院校的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内容上与其它学校的内容有所不同, 他们主要是接受与就业关系非常大的专业性质非常强的教育。老师的教学内容都是带很强的技术性的工作, 在学生的能力方面的要求就是独立的生活能力、独立的动手能力、独立的操作能力, 所以体育教学就要和这些专业性质非常强相配套, 相配合。

现在中专院校的学生的年龄特征大部分集中在17到19岁左右, 他们的性格特征相对而言具有稳定性, 兴趣、爱好都是不容易改变的, 同样也是活泼好动的人生季节, 所以他们对于体育的兴趣也是积极主动的, 而不是被动消极的, 态度上就非常和老师的体育教学相接近。但要真正地把学生的兴趣稳定在体育上面, 就需要体育老师动一点脑筋, 让体育课上得更加有特色, 更富有意义, 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进行。

而要想使得体育教学更加有特色, 就必须从根本上面加以改革, 加以创新, 不再是单一的教学方式, 而是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要针对学生刚刚脱离中考失利的阴影, 不断地通过体育课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培养他们的体育的兴趣爱好,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要在体育教学当中增加一些趣味性的东西, 不断地探索有特色性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来渗透进体育课的教学当中。

2 中职体育特色教学的改革建议

2.1 要想使体育教学富有特色, 必须有和专业内容有关系

在体育课上除了配备相应的教学和活动所需的体育器材以外, 更要有学生所学专业相配合的体育器材。例如, 航海专业就需要有浪桥、滚轮、软梯等优育器材;建筑专业需要的高架等。作为老师更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采用最新教学方法, 学习最新的体育知识, 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 根据职业中专学校专业多样性的特点, 除开展统一的体育基础教学外, 还应根据专业特点设置相应课时数的专业体育内容,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为学生今后就业面试和就业安排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

由于体育教师对原有体育教学大纲的依赖, 以致很难从以往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因此, 在新课标中不规定具体教学内容一时难以适应体育教学的实际状况。可以通过控制学习内容, 体现程度的差异, 根据学习内容的难度情况提出不同的掌握要求, 这样可以避免教师对教材理解上的差异而造成重复学习的局面。例如, 技巧、武术、体操等可编制不同水平的多种套路供选用, 由教师在此基础上自由发挥, 也可以提出套路中应有的动作、要素由教师自编组合, 这样可以充分保证不同水平目标的衔接, 避免重复, 也降低了教师制定教学方案时选择教材的难度。

2.3 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除球类和游戏内容外, 现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安排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形成了反差:学生比较喜欢的民族特色项目武术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内容, 教师选择和安排的比例却不高。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没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因此, 建议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从设计到选择和安排上应重视从不同学校的实际出发, 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 体育教师在上课前对学生有兴趣和比较喜爱的项目进行调查, 然后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本校的实际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同时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加大武术项目的开设比例, 努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内容, 尽力创造条件开设新兴运动项目。

2.4 在体育教学中有效渗透健康知识

虽然有较高比例的体育教师把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作为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但是学生对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内容的兴趣不高。分析其主要原因, 可能在于教师没有真正地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体育实践结合起来。因此, 建议在课程内容中增设与体育活动紧密结合的健康教育内容, 把体育活动与健康要求密切联系在一起, 揉合在一起, 而不是健康知识与体育活动内容的拼凑, 应强调从体育活动的行为习惯上培养和评估学生的健康素质, 达到体育与健康教育内容的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2.5 课堂中开展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与其他体育活动一样, 是以身体运动的形式进行的, 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又是预先设计好的, 因而它同样具有其他体育活动所具有的健身作用;另外, 由于体育游戏是一种综合想很强的体育手段, 因此它对身体具有比较全面的锻炼效果。还有, 学生参加体育游戏一般都是出于他们的直接动机, 为了体验有趣的游戏过程, 参加游戏是他们自觉自愿的行动, 这种自觉自愿的行动能发挥他们的最大的能动性, 因而在体育游戏中能达到最好的锻炼效果, 这是任何体育手段所不能比拟的。

2.6 确立科学合理的新课程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多样化是中职体育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从教育学角度讲, 没有评价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主要采取统一的评定方式给学生评分。这种评定方式没有充分兼顾到学生的先天体质差异、兴趣爱好等因素, 容易使学生丧失体育兴趣。因此, 为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学生体育课学习的评价一定要科学、合理, 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就要求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评价, 加大平时成绩和技能成绩考核的比重。在具体实践中, “教学过程考核”的内容应包括出勤、作业、课堂训练参与性、学习态度等多方面。考核的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 比如教师评定、学生评定、学生互评。阶段考核、个别考核、开卷考试、操作技能考试等等。考核的过程化、多样化和灵活化, 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实际, 从而做到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 以形成学生参加体育学习和活动的激励约束机制。

2.7 教师要转变角色, 成为“一专多能”的专业人才

中职体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是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目前我国中职体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体育教师数量不足, 业务水平不高, 结构不合理, 培养渠道也不顺畅, 严重影响了职业体育教育的质量。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很不适应。参考国外职业院校建设教师队伍的做法,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应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大量优秀大学毕业生”, “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在职教师”, “积极从社会上聘请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渠道,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观念的更新是中职体育教育改革不断进步的重要环节, 因此体育教师首先要从观念上根本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从以教师为主角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学生的差异性、主动性, 营造一种和谐、宽松、合作的课堂氛围, 采取多种教学手段, 因材施教,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专业方面, 教师要不断优化、更新教学知识, 尤其是多增加营养、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以适应新时期体育教学需要。在教学方法方面, 中职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 学会利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合作式教学、分层式教学、自主学习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除此之外, 中职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科研能力, 进行科研活动。科研活动是中职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在教学科研仍然是中职学校教学的薄弱环节。因此体育教师应多组织学术报告、讨论会等活动来进行体育科研。

总而言之, 随着职业中专学校体育特色教学的深入, 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与之相适应的体育教学方法也有较大的改进, 体育教学方法更加突出了师生双边协调活动。桥梁纽带作用更加明显, 它的内涵将更加丰富。信息的传导途径和方法也将不断增加, 对学生接受信息和传递信息也更为直接。通过体育特色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及运用, 从而保证了职业中专学校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体育锻炼产生了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之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 课堂教学效率有明显的提高, 达到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目的, 因此, 学生就业的面试通过率和就业率也大幅度提高。

摘要:体育教学在整个中专院校的教学工作体系当中, 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扮演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有利于改善整个学校的精神风气, 增加学生的活力, 而且可以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而且可以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能加以提高警惕。所以, 中专院校的体育教学就显得非常得要, 我个人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 本文分析中专院校学生的特点, 不断地在教学上加以创新, 从教学模式上特色上进行论述, 分析了创新的教学方法, 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 让学生的身体思想素质大大提高, 现把我的经验总结如下。

关键词:职业中专,体育特色,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出版社, 2009.

[2]梁子军.改革体育教学方法与内容的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 2010 (3) .

[3]崔伟.当代体育课程发展趋势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湖南社会科学, 2009 (3) .

[4]刘涛.怎样充分利用与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J].中国学校体育, 2003 (4) .

[5]许世岩.季浏怎样充分利用与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J].中国学校体育, 2003 (4) .

特色体育教学方法 篇2

-2006体育术科高考工作总结

体育科组:黄智洲2006.8.15

《东莞市厚街中学三年发展规划》确定了体艺教育、科技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为创特色项目。提出“通过校本教研和校本管理不断总结经验,丰富内涵,提升品位,把特色做大、做强、做优,使特色项目走向精品化”的总体目标。确定了体艺活动大众化,专项训练规范化,使体艺成果名优化具体目标。

当时科组教师接到这个任务后,普遍感到诚惶诚恐。首先我们自问体育科组有实力做我校的特色吗。我们科组能承担这个重任吗。其次普遍感到身上的压力增大了。随着王校长多次亲临我们的科组活动,给我们树立争创特色的信心。任校长亲自安排,带领全科组踏实的做好本职工作。科组教师也逐渐统一了认识。,把握机遇,做好本职工作,争取科组工作开创新局面。

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保证各训练队正常训练的基础上,更多的科组教师投入了术科高考的训练工作。争取把术科高考做大做强,作为增强我校体艺特色的突破口。确定了科组重点发展方向之后。围绕它科组教师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吴惠安老师03年高考体育术科7人上重点线。曾庆涛老师04年高考体育术科8人上本科线,梁锦棠、何庆宗同学术科全市第二、第三名。黄智洲和方炯华老师05年高考体育术科2人上重点线,8人上本科线,尹杰明和卢健阳同学名列东莞市第一和第二名,双双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周丽华老师连续两年获市论文评选一等奖,04年获省一等奖。宋启新老师带的校女子软排队连续获得市第一名等等。

成绩的取得和以下几方面密不可分,我们科组会继续这些好的做法,争取更大的成绩。

一、校领导的重视关怀

学校领导的重视关怀是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的重要保证。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和统一的要求,都把学校体育工作摆放到争创学校特色的高度。王校长多次亲临我们的科组活动,做重要指示。任副校长亲自布置体育工作,其他行政领导常常在百忙中过问体育工作,听取科组工作汇报,及时给予指导和

提出意见。校领导注重注重抓好体育教师的队伍建设挑选事业心强的教师担任科组领导者,同时认真挑选事业心强、业务过硬有朝气的教师充实科组力量。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学习活动,在各方面关心和帮助体育教师,责成学校各部门大力配合各项体育工作的开展。为科组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争取学校其他部门和级长、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大力协助

学校体育工作单靠体育科组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同心协力才能把各项体育工作开展好。学校一些大众体育活动,如校运会、上学期提高广播操质量的活动,少不了团委、学生会的参与,也少不了级长和正、副班主任的的配合。只有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互相配合,学校大众体育活动才能开展得有声有色。学校各个训练队队员的训练也少不了级长和班主任的大力支持:一是需要级长和班主任支持学生的训练,在各方面给与关心教育。二是需要级长、班主任和体育老师共同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支持其子女参与运动队的训练。体育术科高考就更需要班主任、级长和科任教师尽己所能,给文化成绩落后的术科考生额外的关心,提高考生的文化成绩,这些考生高考上线才有可能。学校体育工作还得到了学校后勤部门的大力支持,如饭堂和宿管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更好的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和训练。

三、继续发扬科组优良传统,重视学生思想工作

(一)继续发扬科组团结协作优良传统

团结协作是我们科组的优良传统,团结给科组带来了轻松上进的工作氛围,协作给科组带来了力量的提升。我们科组轻松上进的工作氛围给科组教师带来非常好的互相沟通交流、学习提高的机会。年轻教师从老教师学到很多大学学不到的教学、训练和带队比赛经验。成长很快,目前都能够独挡一面。我校参加东莞市的田径比赛,遇到的很多同行非常羡慕我校的集全科组之力参加比赛的做法。他们多是把任务分到一两个老师,就由他们负责完成。我们科组则是按各老师的特长,分项目训练,全体带队参加比赛,做到了既发挥老师的特长又发挥了团体的的力量。其他单项的竞赛,科组教师不用叫,只要有空的教师,都会自觉的去帮忙、加油鼓劲。真应了一句话:“团结一心,其利断金。”

(二)坚持高度敬业的精神和不断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体育教师是各训练队训练组织和运作的主导。因此,体育教师敬业精神和综合能力,直接影响到体育训练队训练目的的完成。带队体育教师要与训练队队员们风雨同舟,处处以身作则,注重身教重于言教,训练中要求学生遵守的自己先要做到。训练时间早出晚归,还要经常放弃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始终陪伴着学生训练和比赛。不具备高度敬业精神是是很难做到的。体育教师还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体育科组鼓励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增加与专家和先进学校交流沟通的机会。只有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各项体育竞赛和体育术科高考中争取更好的成绩。

(三)重视学生思想工作

在多年的体育竞赛和体育术科高考中,我们科组逐渐总结出学生思想工作的重要性。比如说我校参加的各项球类比赛,每当遇上厚专和莞中时,即使他们的训练水平比我们高,也就是当他们最终名次比我校高时,和我校比赛时也是负多胜少,更不用说名次比我校差的时候了。这时候的比赛比的似乎不是训练水平,比的是队员的意志品质,反映出我校运动队扎实过硬的比赛作风。我们科组长期注重学生思想工作的做法,在运动队和术科考生中着重培养他们的自觉自制、自主自信、顽强果断的意志品质,并始终如一的要求他们加强文化知识学习,提高文化成绩和智力水平。在运动队中形成纪律严明,刻苦训练,勇敢拼搏的良好队风。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对体育竞赛和术科高考的促进作用。

近两年科组增创特色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新问题:

一、术科高考面临新问题。

近两年参加体育术科高考的同学增多了,但上本科2A线人数增加不明显。如04年13人术科上线,其中8人文化上2A线。05年21人术科上线,其中8人文化上2A线,2人文化上重点线,06年21人术科上线,其中7人文化上2A线。主要原因是术科高考同学的文化成绩整体下移导致文化术科对号率持续下降,抵消了参考人数的增加。这种现象造成以下几种影响。

部分同学经过艰苦的训练,术科上线后因为文化成绩没能上线,非常让人惋惜。还会有一些同学因为术科训练影响学习,连文化3B线都上不了。这些同

学自己回过头来看,报考体育术科很难说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应该尽量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

我校争取把术科高考做大做强,作为增强我校体艺教学特色的突破口,加大了人力物力的投入。体育术科高考的考生队伍持续扩大,但做强的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上体育术科2A线的人数在东莞市还不够突出。

前几年东莞市其他中学带术科高考的老师对我校的报考人数是羡慕有加,这主要是由于我校体育术科高考抓得比较早,学生能够看到前一届的同学录取率持续增加,就吸引了更多的同学报考体育术科。这是一种良性循环造成的历史优势。近一两年情况却是这种势头有反转的迹象,因为近两年选报术科都提前到了高一第二学期,高三成绩影响的是同年的高一级术科选报,反转迹象的显现滞后了,表面上反转迹象还显现的不明显,等到真成了恶性循环再处理就为时晚亦。近两年术科选报很难动员到级部350名以前的同学选报考体育术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们科组认真分析后提出的应对办法是:学生选报体育术科时尽量多动员一些级部文化排名350以前的同学选报,这些同学将是冲击体育术科高考2A的主力军。为什么说350名以前的同学呢。见下表:

详细资料见附表,表中看出文化成绩的4总、4总排名要求不断提高,所以说级部排名350以前的同学才是有把握上术科文化2A分数线的。如能多动员一些排名350以前的同学选报,体育术科高考才能真正做大做强,才能真正成为我校高考新的增长点。

二、体育新课程实施力度还不够大。

我校体育新课程实施有两年了,新旧课程组织形式上最大的不同是开设选修课。我校的做法是级部教师负责本级部体育课,两个行政班混合按选项上课。一般开设四个项目供学生选择,教师一个人兼顾两个项目教学。这种方式存在一个弊端,教师一个人兼顾两个项目教学和课堂管理有一定难度,这种困难在这种组织方式下很难根本解决,只能尽量克服。东莞市一些大校采取的方式是教师跨级上课,一个年级四、五个行政班同时混合按项目授课,一个教师只管一个项目的教学和课堂管理。这种形式方便了体育课课堂管理,保证了良好的课堂秩序,但对体育教师的级部分配、下级安排、课表的编排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局

体育教研室李冰老师还有其他学校的同行们,基本上都肯定了后一种组织教学方式能更好的进行选项教学。希望在学校统一领导和支持下,加大体育新课程实施的力度,紧跟东莞市课程改革的步伐。

职高体育特色教学的有效措施 篇3

[关键词] 职高体育;特色教学;措施

对于职高学生来讲,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是他们学习的目的,正是基于这个出发点,很多职高学生对体育学习存在着一种无所谓的心理,认为体育课对于他们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其实,系统的体育学习、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身体机能,还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有健康的身心,受益终身。但是,职高目前的体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和职高体育课程死板、教学无特色有着很大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意识,促使其积极投身体育学习、增强身体素质,体育特色教育的开展就非常重要。

一、职高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体育教学职业特色不突出

从职高教学特点分析,职高各专业课程都是根据职业岗位教育以及社会岗位需求来设置的,专业课程的开展也是以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的。职高的学生在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后,能够迅速地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并胜任工作,他们的就业率是比较高的。职高不少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相对劳动量较大,因此对学生身体素质均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职高体育教育也需要按照“必须、够用”的原则展开教学和实际训练。但从目前国内职高体育教学的特点来看,可以发现体系不够科学完善,更不具备职业特色。

2.体育教学观念陈旧

职高大多是由中专和技术学校的升级与合并而来的,虽然学校规模和发展程度有所提升,但在体育教学方面并没有因为学校的提升发生太大的改变。同时,由于部分职高领导发展体育教学的意识不强,对其他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开展投入过多,导致体育教学被进一步边缘化,进而导致体育教师的引进比较滞后,体育课程的安排无实质性的变化。因此,在体育教师队伍新生力量的缺乏和体育课程改革涉及内容不多的情况下,职高体育教学的改革步伐就非常迟缓乃至停滞不前。

3.体育教材编写无针对性

就目前的职高体育教材而言,它们和其他类型学校的教材并无显著差异,围绕的内容依旧还是健美操、田径、篮球、足球等,缺乏一定的针对性。这些项目虽具有普遍性,也能达到一定的锻炼身体和提高学生体育水平的目的,但并不适应职高学生未来从事工作的需要。这些项目如果开展过多,对于职高学生来说,确实没有太大的意义和价值,尤其对学生未来职业病的预防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对于职高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帮助不大,要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也就无从谈起。

4.体育成绩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

职高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过分强调统一目标、统一要求、统一行动的规范和有序性的现象非常普遍,也因此导致职高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多采用绝对性的评价体系,过关考试依旧为主要形式。这和体育教学应促进学生主动参与锻炼、树立健康教育观念、培养锻炼习惯和意识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个体间有差异,因此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而现有的体育考核评价体系会让喜欢体育的学生也对体育产生害怕心理,更会挫伤考核成绩不佳的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自信。

二、职高体育特色教育的有效措施

1.突出职高特色,结合专业发展

和普通高中相比,职高教育更具专业性和实用性,因此,职高体育教学的开展,首先要立足职业教育特点,围绕专业性和实用性进行,为学生走上相应的工作岗位打好基础。同时还要注重挖掘学生的特长,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为未来的人生道路做好铺垫。和传统教育模式相比,现代教育理念更注重对学生潜质的挖掘,因此在职高体育教学中,要充分顾及专业特点和特长教育,一方面要科学设置体育课程,要与职业岗位能充分对接;一方面对于有体育天赋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将自己的体育天赋与所学的专业结合起来,以更好地适应将来职业的需求。对于那些体质较差的学生,体育教师给予更多关注,尽全力推动全体学生体育水平的发展,这样才能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更游刃有余。

2.引入情境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如今,情境教学模式在各专业课中应用普遍,职高体育课堂也需引入该模式。例如,在器械体操训练中,单杠练习是重要的内容,这时就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模式:体育教师可先让学生观看一些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体操单杠项目中获得金牌的视频,通过这种振奋人心和充满激励的视频,创造出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氛围。在这种情境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单杠的基本知识、单杠练习的技术动作和要领,介绍运动员的动作等,这就使得课堂变得生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被充分激发出来,并使他们能主动投身体育学习,从而更好地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和学习观。

3.结合专业发展,构建特色模式

职高体育教学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在具体的教学中可通过以下几种模式展开体育特色教学:一是师生合作教学模式。职高学生往往学习主动性不够强,教学效果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此时,教师就需要主动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相互配合,进而共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二是小组互动式合作教学模式。由教师事先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为宜),小组成员优、中、差结合,以便以优带差,大家相互帮助与学习,最后选出小组代表,将训练结果和其他小组的学生以及教师共同交流和分享。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分析,以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三是构建特色体育教学模式,借鉴其他职高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经验,从本校专业特色出发,尝试展开体育改革理论探索,逐渐形成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特色体育”模式。

4.秉承科学原则,改革评价体系

评价,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职高体育教学的评价而言,它需要和普通中学体育课堂评价体系有所区别,要依照职高体育教学特点构建一个更为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评价的内容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运动技能、运动表现、运动过程展开等,以便合理、全面、有效地实施教学监控。评价的主体,不应仅仅是教师,还应该有学生,学生可以评教师的教,评自己的学,或者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职高体育教学的有效进行,以及学生运动技能的养成和综合运动水平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职高体育特色教育尚需加强,并需要从职高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展开分析,从多个方面展开探索,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我国培养出技术专业、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睿睿.浅谈职高体育特色教学的有效对策[J].新课程(教研版),2012,(10).

[2]陈学勇.让中职体育教学凸显特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7).

[3]杜铁剑.如何让职高体育课更具特色[J].神州(上旬刊),2013,(12).

[4]郭卫新.强化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特色的有效措施分析[J].体育时空,2013,(08).

[5]石安琴.论新课程标准下职高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创新[J].速读(下旬),2014,(09).

特色体育教学方法 篇4

一、精心设计, 展现“以研促教”的高效风采

翻开本次特色项目教学研讨活动的会务手册, 回顾活动的整个过程, 可以感受到主办单位与承办单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活动的精心设计是整个活动井然有序、内容丰富、高质高效的基础。

在开幕式上领导讲话的内容是精炼的, 目标定位是精准的, 现场效果应该是精彩的, 体现出本次活动始终围绕着“特色体育项目”进行研讨的本质。团体操表演的内容是学生常玩的, 形式是常态的, 现场效果应该是不平常的, 应该给观摩者留下了许多值得推广的经验与拓展思考的空间。开幕式之后, 与会代表在竹行小学的田径场、篮球场、三门球场, 观看了该校各个项目社团活动的展示, 主要有:足球、三门球、小篮球、跆拳道等。

在室外体育实践课的教学中, 6位教师能够紧扣“三门球”这一个新兴球类项目的特点, 抓住三门球的基本技术特征, 以技术动作的学习为主线, 以发展学生的体能和基本运动能力为辅线, 通过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加以串联, 并设置相应的情境。6节课给观摩教师带来了不少值得学习的内容, 同样也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和有待完善的问题。在室内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 戴老师将“小小三门球”与“悠悠国学情”紧紧联系在一起, 国学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之中, 突出了体育与语文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 学生领略了本土体育的创新意蕴, 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深度评课, 凸显“以研促教”的研析风尚

本次研讨活动的评课教师是由江苏省特级教师、教研员和一线体育教师组成, 他们分别从各自的视角进行了别具匠心的课例评析。

江苏省特级教师、连云港市建宁小学校长吕恒莱对竹行小学的校园文化进行了评价。吕校长从情境教学切忌片段化、器材资源要充分运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需要示范等方面对相关的体育课进行了深度评析。

江苏省特级教师、泰州市襟江小学的郭建明老师从氛围、层次、预设与生成、价值观与规则四个方面点评了史燕老师执教的水平二 (四年级) 《三门球—单手肩上投准》一课, 提出当教学中达不到好的效果时, 应该即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 情境的创设要注意主题性, 运用逼真的情境进行教学等。

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樱花小学的魏伟老师则用了简短、精炼的打油诗表达出她对本次教学研讨活动的感悟和对室外体育课的评价, 这样的精心准备、精致简短的语言蕴含着独特的点评韵味, 其观点清晰明确、特色鲜明, 让与会代表一听即懂、一想就通。

江苏省江阴市体育教研员沈菁老师评价陆勇欢老师的课是朴实无华的, 能够做到精讲多练, 组织形式也实用。还指出陆老师要更加自信一点, 体现出体育教师的“精、气、神”;场地设计方面还需要改进, 因为队伍比较长、管理的战线也就比较长等。此外, 还有两位来自一线的体育教师从实践操作的角度提出了体育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细小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回顾整个评课过程与内容, 笔者感觉特级教师的点评是高屋建瓴, 是一个面;教研员的点评是全程把脉, 是一条线;一线体育教师则源于实践, 是一个又一个点。从这三个层面上讲, 本次研讨活动的评课具有一定的深度, 能给授课教师、观摩教师带来更多的思考和提升的空间, 有利于他们的教学水平的提升。这又体现了本次活动能够有效利用好教师这一资源, 让特级教师、教研员在特色教研中起到“排头兵”的作用, 去指导与帮助一线体育教师, 并与一线体育教师一起搭建一个互动交流、相互吸取、共同促进的平台, 在实践的操作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共建共享、和谐共生、共同发展, 提升了本次特色教研的层次和水平。

三、专家引领, 拓宽“以研促教”的本真风景

本次特色教研能够践行育人的理念, 从学校发展、教师发展的角度入手, 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为教师搭建一个较为宽广的学习与交流、提高与发展的高层次平台。

刘旻航博士从文化学的视野谈民俗体育文化, 深度解读三门球运动应用的意义, 可谓是站在高处去看“体育”。

刘成兵老师对中英两国学校体育教育进行了对比与思考, 可以说是跳出国度去析“体育”。

施建平副所长从关注学生的一生的角度谈情境教育的核心理念, 应该是跳出“体育”看教育。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孟文砚教授在总结报告中结合了江苏省开展的两次特色教研会议, 提出了对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创建的独到见解。孟教授从创建特色鲜明的校园环境、突出校本教研的模式构建、建设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开发富有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形成运行机制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度解读, 解读的同时更是一种引领, 一种生长。围绕着特色教研、特色学校、特色发展等关键词, 江苏省内外的专家采用了讲座、看评课、大会报告、个别交流等形式引领着学校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 拓宽了本次教研活动的长度、宽度、厚度与深度。

发挥体育特色,培养体育英才综述 篇5

——2014年省示范性高中督导评估奖申报材料

桂阳县三中

桂阳三中是享誉三湘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多年来,学校坚持走“从严管理,依法治校;强化教研,科研兴校;深化改革,特色立校;面向全体,质量强校”的内涵式发展之路,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倾力打造办学特色。根据学校发展规划,我校积极开展体艺特色教育,成绩斐然:近几年学生参加国际国内体育比赛摘金夺银、捷报频传;向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院、武汉体院、湖南大学、湖南师大等高校输送体育后备人才欧阳士杰、张宗平、雷柏友、房睿、曾丽婷、骆伟、黎萌伟芽等近百人,我校培养输送了举重项目世界冠军李萍,全国冠军黄丽,省赛冠军彭艳兰、侯志慧、欧阳丽萍、张旺丽等;田径项目全国冠军王勇、亚军刘慧兰,省赛冠军骆伟、廖义成等一大批杰出体育人才。体育英才辈出已经成为桂阳三中显著的办学特色之一,学校也因此获得“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湖南省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举重训练重点学校”、“湖南大学大学生田径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省第十届运动会三等功”等众多荣誉。

在发挥体育特色,培养体育人才方面,我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现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以先进办学理念为指导,确立体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在总结长期办学实践经验、客观分析办学现状,盱衡时代发展要求和学校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我校领导提炼、概括出“以人为本,全面育人,和谐发展”的先进办学理念,以之统揽学校工作全局。我校领导十分重视体育工作,重视体育人才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领先。学校领导站在“全面育人”的高度,不是简单地把“体育”只当作一门学科课程,而是从德、智、体、美诸育和谐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体育,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杜绝体育“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出现;高擎素质教育大旗,使体育成为师生增强体质、锤炼意志、陶冶情操、提高思维、充实精神、丰富生活的重要手段,把体育当作学校工作的大事抓实抓好。新形势下,学校提出抓好“三特生”(特优生、特长生、特困生)教育,因材施教,全面育人,育全面发展之人。特长生培养拓宽了学生的成才渠道,一大批体育特长生茁壮成长。

二是依法治教。《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是开展学校体育教育的法规文件。我校自觉对照《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及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等相关法规,全面贯彻《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和实施体育《新课程课标》,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明确了学校体育的地位、实施办法、安全保障、奖罚措施等内容。加大体育投入,配齐配强体育师资队伍,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绝不允许其他课程或活动占用学生体育时间。坚持体育锻炼与安全卫生相结合的原则,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确保师生健康平安。

三是亲自督促。学校成立了校长、书记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教务处主任为副组长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并明确分工与职责。把体育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之中,把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学年初要求教务处、体育教研组联合制订出体育工作计划及体育活动方案,并在校行政会议上予以审议;学期结束听取总结汇报;平时则共同探讨,解决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学校举行和参加的重大体育活动,统筹协调安排,给予人力、物力、时间上的保证。坚持“三维值日”制度,值日校领导检查全校“两操一课一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汇总、及时反馈通报。校领导率先垂范,和教工、学生一起参加健身运动。重要体育比赛,校领导还亲自带队并督战。在体育特长生招考过程中,校级领导亲自坐镇,严密组织,严格监管,严把招生质量关。

四是加大投入。体育教育工作的专业性较强,对设备设施的要求也较高,学校不断增加体育工作经费投入,根据教育部2004年印发的《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配齐体育器材设施,并加强器材管理,提高使用效益。近几年,学校多方筹措资金,投入1000余万元,修缮学校体艺馆,翻新学校400米塑胶田径场,新建2个风雨篮球场,完善了羽毛球馆、乒乓球场的设备设施,每年投入40余万元,保障体育老师课外训练补助、教学耗材及体育代表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的经费。

俗话说:“千难万难,领导重视就不难。”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校体育卫生工作扎实、高效地稳步开展。体育课开课率达到100%,学生每天参加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60分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及格率始终稳定在98%以上,并且优良率逐年提高。学校近十年无传染病流行,无食物药物中毒、重大意外伤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抓好体育教学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多年来,桂阳三中体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工作依据,深入推进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以“阳光体育运动”为主题,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培养更多体育后备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不断优化队伍素质。体育工作的优劣关键在师资。为此我校重视加强体育师资力量,把它作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来考虑。学校领导每年都会赴省内外著名师范院校、体育院校参加人才招聘活动,以优厚的条件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体育教学人才。广泛开展体育课说课、教学比武,体育老师相互听课、评课,体育校本教研,外出观摩等活动。组织体育老师参加各级业务培训,鼓励体育老师参加高层次的学历进修,加速专业成长。我们也注重改善体育老师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参照教育和劳动部门制定的相关标准,落实体育老师的劳保待遇,保障合法权益,体育老师评优晋级与其他文化课老师同等对待,训练补助纳入绩效工资按月及时发放。目前,我校共有体育教师17人,其中专职带队教练3人,体育教师整体业务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体育师资力量居郴州市高中学校一流。举重队教练李志平因为工作业绩特别突出,被破格晋级为中学一级教师,并入选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二)切实抓好教学常规。每学期初,每位体育教师能制订好教学计划,安排好教学进度,能做到认认真真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课堂上给学生传授技术动作和要领,做到练习密度和负荷量科学合理,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练。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登记工作,积累学生体质资料。严格体育成绩考核和教学效果评价,注意总结反思,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学校督查室和年级对体育课堂情况进行检查,教务处对体育老师的教学常规和其他文化课教师同时间、同标准检查,优秀者同样予以表彰。

(三)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学校加强了体育老师对新课标学习的要求。老师们积极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掌握新课标下体育教学新的规律,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树立“健康第一、兴趣为主、发展为中心、分层为保障”的体育教学思路,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形成了“自主学练、合作学练和探究学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练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喜欢体育课,重视健康,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我们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过程、习惯、特长、素质“四位一体”的课程评价。认真实施学业水平考试体育科目的考查;坚持把体育达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去抓,积极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训练和测试工作,并将学生日常体育成绩、体质健康状况和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积极开展体育科研。课改条件下,教育科研能力成为体育教师的必备素质。我们注重发挥体育教研组集体的力量,实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法、交流反思、总结成果,探索规律。积极开展汇报课、公开课、竞赛课、示范课活动,通过说课、听课、评课、外出观摩等形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业务水平。积极参加适合体育教师工作特点的教研课题。近五年,我校有34篇体育教学论文获得省、市级优秀论文奖励。申丽梅老师2004年11月参加湖南省第八届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评优活动获优秀课奖,2013年5月又在郴州市第二届体育教师基本功比武中获高中女子组一等奖;宋宏俊老师2008年9月报送的《障碍跑(高二)》一课获得“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课”高中组一等奖,是郴州市唯一获此奖项的优质课。

三、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建设体育文化,促进校园和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体,强体必须从青少年抓起。桂阳三中认真贯彻《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全民健身活动纲要》,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扩大了体育的参与面和普及度,增加了体育人才储备的厚度和选拔供给范围。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好“两操一活动”质量。我校“两操一活动”指的是课间操、眼保健操和课外体育活动。课间操由体育老师整队、喊口令,各班体育委员负责班级带操,班主任跟班组织。学生出操快,做操动作规范、整齐、美观。进入12月,天气寒冷,我们开展冬季跑操活动。眼保健操时间,规定老师不得拖堂占用,学生在教室座位上坐端正,找准穴位,随节拍静心做眼操。学校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自愿选择某项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竞争性、游戏性的活动;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使100%的学生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天锻炼一小时,掌握至少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现在,每到下午文体活动时间和假日,我校田径场、篮球场、乒乓球场上,到处是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

(二)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我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宗旨是“以竞赛促活动,以活动提素质”。学校每年五月份举行一次篮球比赛,十月份举行一次高水平的田径运动会,学生参加率90%以上。每次田径运动会,校领导统筹指挥,全体体育教师各司其职、团结协作,班主任跟班管理,工作人员各就各位,确保比赛安全、有序、顺利进行。很多学生也积极参与到比赛组织、宣传、安保、裁判工作之中,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锻炼。运动会比赛项目众多,部分项目师生共同参与。比赛成绩都有准确而详细的记录,并及时颁奖。除此之外,各年级每学期也组织开展一两次单项体育比赛,如三人篮球赛、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仅2014年下期,高一举行拔河比赛、广播体操比赛,高二举行了跳绳比赛,高三举行了“我们在一起、心心相印”课外体育竞赛。工会也组织教职工举行篮球比赛、登山比赛、趣味运动会、秋季远足活动等。

(三)推进体育文化建设。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是不断加大投入,建设和完善学校体育设施,加强科学管理,为体育活动开展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二是加强校园媒体的宣传力度,经常运用标语、墙刊、校园网站、广播等宣传媒体进行体育文化渗透,使师生真正认识到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三是积极开发校本体育课程资源,学校每年8月组织高一新生开展军事训练;邀请我校培养出的举重世界冠军李萍回校与师生座谈,邀请我校1995届毕业生、营养养生专家李鹏回校作题为“教师如何远离职业病”的讲座;组织师生观看奥运会、世界杯、郴州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等重大国际国内体育比赛、电视实况转播;校团委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在我县我校举行的体育赛会服务。2013年桂阳县承办郴州市第十九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我校高一300多名学生表演的大型团体操《金瓜舞》赢得现场所有观众的喝彩。四是成立各种体育类社团并经常开展活动,教师有老年门球队、山地车骑行队、女教工健美操队、象棋协会等;学生中有羽毛球社、足球社、魔术社等社团组织;学生会每年举办BFG篮球赛,“知心工作室”开展学生心理咨询,邓小燕老师负责开展女生生理心理健康教育。

群众性体育活动改变了以竞赛为主的单纯形式,使体育活动向大众化、娱乐化、健身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师生参与度达到100%,师生体质进一步提高,繁荣了校园文化,促进了校园和谐。

四、加强特长生培养与管理,搭建体育后备人才快速成长的平台。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桂阳三中一直有体艺特长生训练。进入新世纪以来,我校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学习借鉴他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因校制宜,打造体艺办学特色。学校长年坚持训练的有举重队、田径队、男女篮球队。体育特长生在各级各类比赛和高考中成绩斐然,极大地提高了我校的办学水平与社会声誉。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做好特长生的选拔工作。桂阳历史悠久(汉初设郡),物产丰饶,人文鼎盛,现有90万人口,民众特别能吃苦耐劳,在学校中、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蕴藏着大量具备良好运动天赋的体育苗子,像我校培养出来的举重世界冠军李萍、伦敦奥运会首金获得者射击名将易思玲等,就是在桂阳这片沃土上成长起来的体育精英。桂阳人民也很重视子女的教育,舍得投入,全县每所中心校、初中学校都有课余体育训练队,每届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上,都会有一大批体育尖子生冒出。这为我校选拔体育特长生提供了优良的社会条件和人才储备。每年三四月份,我校管理人员和体育老师,就会深入到县属和乡镇各初中学校调查摸底,进行多种形式的特长生招生宣传,发放报名表。五月初在我校举行特长生招生统一专业测试,严格纪律,规范操作,校领导对测试全程参与、实施监督,测试成绩当天统计出来,划线择优录取,其中专业成绩特别优异者确定为特招生,及时在校务公开栏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随后发放预录通知书。学校赋予体育老师很大的特长生招生决定权,基本上是教练说了算,同时实行目标管理,教练与学校签订责任状,谁招进来的由谁带,且必须带出成绩。特招生和预录生都要参加中考,但特招生确定录取,预录生按中考文化课成绩单独划线录取。学校每学期对体育拔尖人才表彰奖励。

(二)组建体育特长班并严格管理。体育特长生进入高一后,与文化生混合编班。进入高二,特长生及一些有体育专长愿报考体育专业的文化生组建一个体育特长班,主要目的是向高等体育院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学校安排优秀体育老师担任班主任,关爱每一个学生,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实行与文化生班有差异的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坚持体育训练和文化课学习“两条腿走路”,不允许出现为了体育训练而荒废文化课学习的情况。经常与文化课老师沟通,那些专业拔尖但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文化课老师还为他们“开小灶”个别辅导。我校王振兵老师所带的几届体育特长班尤其突出,无论寒暑,每天大清早他都带领全班学生在田径场长跑,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前都高声齐诵班级誓词,每个月的班级量化他带的班都是“优秀”,还经常排到全年级第一名,学生勤奋守纪的程度甚至超过不少文化生班级。2009届高三他当体育特长班班主任同时兼体育高考队训练工作,65人的高考队在专业高考中56人上本科线,其中上一本线就达26人之多,在最终的文化高考中,双上线人数达到了31人次,创造了学校新的纪录。

(三)科学开展特长生培养工作。我校安排专职教练,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进行特长生专业训练,训练常抓不懈,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训练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指导学生选好适合自己的专项进行训练,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和训练安排,循序渐进地提高训练量,形成了“科学训练、重点培养、梯队发展”的体育特长生培养机制。每天早晨和下午文体活动时间及双休日、假日,体育高考队都坚持训练,教务处安排专人对训练进行全程检查考评,每月一汇总,以检查考评情况核发相关补助。我校不断创新体育人才培养机制,尝试体教结合、联合培养、委托培养等模式。1999年,我校与桂阳县体育局合作共建桂阳三中举重队,迄今培养了百多名优秀举重运动员。永州市体育局一位官员在来我校考察后感叹:“你们一个学校的举重队比我们一个市的实力还强。”我们注意加强与兄弟学校、与体育强校的交流互动,如高考队与桂阳一中互评互测,邀请长郡中学女篮来我校进行暑期集训,我校女篮每天与她们打一场比赛,向她们学习取经。我校畅通体育拔尖人才输送管道,有不少我校学籍的体育特长生在其他体育强校、郴州市体校和湖南省体校参加集训,竞技水平提升很快。

(四)参与体育比赛不断锻炼打磨。我校每年举办一次篮球比赛和秋季田径运动会,体育特长生屡屡刷新校运会纪录。积极组织校运动队参加县级以上各种体育比赛,为体育特长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展示技艺的平台。我校体育特长生在各级比赛中频频获奖,名震三湘:1999年,学校足球队获郴州市中学生足球比赛第一名,2001年参加湖南省中学生“华晨杯”足球比赛获第六名。2001年,刘慧兰在全国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得女子4×100米接力银牌。2002年8月,举重健儿李萍、彭艳兰、李利军在省九运会上夺得两金一铜,实现了桂阳在省全运会上奖牌零的历史性突破。2005年5月,李萍参加韩国釜山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获得金牌,成为郴州市获世界冠军第一人,此后李萍在第十届全运会、多哈亚运会等重大国际国内赛事中,共夺得13金7银,为学校争得了极大的荣誉。2003年省青少年田径比赛我校代表队夺得团体总分第二名。2008年省青少年田径比赛中取得3金4银的好成绩,4人获得大学保送资格;在郴州市第十四届中小学运动会篮球赛中,我校女篮获得全市第一名,代表郴州市参加湖南省“明德杯”篮球赛获得第四名;校举重队黄丽夺得全国女子58公斤级挺举和总成绩两项全国冠军。2011年,在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上,骆伟获女子400米赛跑第一名和800米赛跑第三名,廖义成获男子800米赛跑第二名;在省第十三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锦标赛上,廖义成获高中男子800米赛跑第一名;在省第八届残运会上,王勇获3金1银,后又获全国第八届残运会男子4×400米接力赛金牌。2012年,在省青少年举重比赛中,我校举重队侯志慧、欧丽萍获得抓举、挺举和总成绩第一名,共夺得10金16银4铜。2013年桂阳县承办郴州市第十九届中小学生运动会,我校男篮、女篮双双夺得亚军,举重队获团体总分第一名,田径代表队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和省示范性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11月我校又成功承办了2013年湖南省中学生篮球赛,我校女篮获得第五名。2011-2013年,我校体育特长生考取二本以上体育院校61人。

特色体育教学方法 篇6

竹竿舞是黎族、佤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特有的一种舞蹈竹竿舞是黎族、苗族和广西京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动作优美,节奏活泼欢快,符合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我校决定让北方的孩子学习和感受海南的风情,加上竹竿舞充满青春的活力,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竹竿舞”对益智、缓解压力、塑造形体美和提高心肺功能等方面的积极性作用,盛赞为“世界罕见的健美操”。

下面是我在实施竹竿舞教学的一些做法和反思:

课前,请学生观看视频中黎族竹竿舞资料,领悟跳法、竹竿的敲法,让学生了解竹竿舞,了解黎族的民俗民风,了解竹竿舞的故事,激发学习竹竿舞的兴趣。

课中,我认为竹竿舞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在实践体验中获得一定的心理感受,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

1教法上:注重教师的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欣赏者。教师充分抓住教材,感知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共同探讨体验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

2学法上:学生是参与者、探究者、表演者。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讨论、观摩、尝试等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快乐的学习方式掌握跳多根平行竿的动作方法。

3教学组织手段:力求在新颖、趣味、独特上下功夫,利用竹竿进行有趣的游戏教学。在轻松气氛中体现“动”-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体验体育的乐趣;“情”-让学生尽情活动,尽情发挥,尽情展示;“全”-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全面发展。

4教学特点:利用结伴过竿,小组学习创编动作等活动形式,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学会合作、与同伴友好相处,感受运动的乐趣。

竹竿舞的教学一般可以分为学习基本技术,提高技术,合作创编三个阶段:

1基本技术:教师先示范,指导学生学习打竿的方法和节奏,打好竿是关健,学会进出竿的基本步伐是前提。

(1)击掌模仿练习打竿和原地练步伐。

(2)在地上画线练习和在不动竿上练习。

(3)分小组练习过两根到四根开合竿。

充分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边练习边喊节奏,“进出进出——进进出出,开合开合——开开合合,高兴高兴——高高兴兴”或节奏童谣,或向少数民族一样跳者与击竿者互相喊“嘿!嘿!”。

2提高技术:提高学生过竿的数量和熟练性,提高学生跳动节奏的持久性与稳定性。教学方法如:(1)设计“挑战”游戏:“挑战1”跳平行8根竿 ;“挑战2”跳平行16根竿 “挑战3”跳平行24根竿。通过“挑战”,提高学生跳动节奏的持久性与稳定性。(2)通过练习难度的逐层加深,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合作获得成功的乐趣。另外,在学生跳跃多根竿时提出钻洞、击掌、手拉手、转身变向、左右脚变换在前跳,手臂做舞蹈动作等要求提高难度。改变竹竿的摆放跳过由三层竹竿组成的方格形,从而提高学生跳动的熟练性。(3)结合音乐练习,强调跳竹竿的节奏韵律,跳竿时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增强跳竿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强化动作节奏,提高练习的积极性。

3合作创编:在学生熟练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想象,探索创编新的跳竿方法。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启发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竹竿的摆放,新的过竿方法和在尝试新的花样时的安全问题,组织小组或个人展示及评价等。教师启发学生,双脚一起过竿、不出竿来回跳、转身回来;每个小组编出不同的多人一起过竿的动作如:四人手拉手,两组从同时从两端跳,单个依次跳(多根平行竿)两人做交谊舞姿势跳,跳方格形时怎样转圈跳等等。

课后,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启发学生时一定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和创编时间。

学生是最有潜力的资源,是学习和锻炼的主体。他们思维敏捷、好奇心强,对事物的认识没有模式化的经验。教师应在教学时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目标,启发提示的程度要看学生的创造水平,让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进行各种方法的尝试。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本领,进一步提高运动能力,领悟跳竿运动的变化,培养学生创新探究意识。你会发现学生的创编水平会大大出乎你的想象。

特色体育教学方法 篇7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有效教学,内涵

一、中职特色体育与健康有效教学策略的提出

1.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即“蓝领”, 所以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是以职业岗位设置的, 学生毕业后大多数直接上岗, 学生的专业就业率高, 而岗位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比较高。这一点区别于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因此,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任务具有多重性:既要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促进学生健康;又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岗位所需要的关键身体素质, 提高学生对岗位的适应性, 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 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由于职校的学生毕业之后主要是到企业就业, 现在随着企业做大、做强, 企业文化也越来越浓, 相继开展一些体育比赛, 如, 我市的新时代药业、金锣集团等企业每年都举办趣味运动会、篮球赛、乒乓球比赛等来丰富企业员工的业余生活, 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因此, 中等职业学校既要让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 还必须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以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

3.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宗旨是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 但是学生的基本知识素养以及心理素质、能力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自己职业中的工作表现, 限制着学生真实水平和技能的发挥, 而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 正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磨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而开设的一门学科。在当前全国亿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天锻炼1小时, 健康工作50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下, 中职特色体育课有效教学对学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中职特色体育与健康有效教学策略的内涵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 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使学习者与传授者都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的教学, 以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 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有效教学的核心是通过教师切实有效地“教”, 使学生获得切实有效的进步和发展。

中职特色体育与健康的有效教学, 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 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这里的进步或发展不仅有健康知识和技能获得这一方面, 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三、中职特色体育与健康有效教学策略的构建

(一) 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职业学校的学生给人的印象就是不爱学习, 成绩差, 违纪现象司空见惯。这个群体, 在初中时期, 大部分文化课成绩不是很好, 甚至有的学生是个别教师“遗忘的角落”, 没有清晰的人生目标和顽强的意志, 他们好胜心强, 凡事都想争个第一, 处处都想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因此, 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来培养其学习兴趣,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课堂的教学活动。同时也要让学生及时地转变自己的思想, 正确看待体育学科的教学目的, 科学认识体育教学的意义, 从而高度重视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作为体育教师, 在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 多参加一些培训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并接受新的思想和理念, 创新的教学模式, 运用更加适宜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因此, 转变教学观念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二) 依据学生和专业特点, 注重因材施教

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并结合学生的审美特点和心理特点, 精心为他们挑选能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项目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 教师要清楚地分析和掌握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既要保留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 又要将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如滑板、轮滑、街球、街舞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引入课堂。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的欲望, 使整个体育课堂呈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情景,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其次要针对专业特点将课程标准的内容适当删减, 增加符合专业特点的内容。根据不同的专业, 确定和选择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如, 汽车运用与维修班的学生平时主要活动上肢, 下肢活动较少, 所以在传授课程标准内容如“快速跑”时要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学习。先让他们徒手沿直线跑, 然后再手中负重跑, 最后作迎面接力跑, 既增强活力, 激发了兴趣, 又调节了运动量。

(三) 以学生为主体,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实施分层教学

现在大部分中职学校实行地域招生, 招收的学生大多来自全市或全县。许多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时期接受的健康教育, 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体育课, 与目前所接受的健康教育存在根本上的理念差距。部分学生连完整的体育课都没有上过, 技能的差异导致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学生是教学主体, 要充分关注个体的差异。由于学生能力不同, 在教学中很容易出现能力强的“吃不饱”, 能力差的“吃不了”的现象, 导致基础好的“鹤立鸡群”, 基础差的“忘尖莫及”, 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整体提高。可根据学生的学情、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将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 既让运动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有机会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充分拓展自我的机会, 也能让那些运动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逐步建立自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每一学生都能“吃得饱”“吃得好”, 实现自己的目标。

(四) 注重培养团队精神,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 是一个追求个人价值与团队绩效双赢的时代, 也是一个越来越要求团队合作能力的时代。所以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既要有过硬的职业技能、健康的体魄, 更要培养学生的有效沟通能力,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为以后进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与人顺利交流、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在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的体育教学中, 面对学生不合作或者不配合、没有合作意识等问题, 老师应与其积极进行有效沟通, 找出原因, 耐心教导, 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 让他融入团体, 增强合作意识。同时, 让已经习惯以“我”为中心, 唯“我”独尊的现代中职生, 更好地了解自己, 了解他人, 在游戏或者比赛中互相宽容、互相理解, 换位思考, 有什么事要相互间积极进行有效沟通, 让学生在挥洒个性、表现特长的前提下完成任务目标, 有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 考虑团队的需要, 互相配合,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为以后进入社会和工作岗位与人顺利交流、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五) 加强趣味性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差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认真组织教学过程, 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和形式, 优化教学结构, 避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建立和形成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多元化学习方式, 以达到自主学习教学的目标。例如, 在中长跑教学中, 针对学生的耐力与意志力差, 学生怕吃苦怕受累的心理, 采用一课多练的教学模式, 以趣味性带动学生参与度, 增强学生的意志力, 发展学生的耐力。这样既增加了趣味性,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能完成教学目标, 增加了信心, 学生也会乐于参加。

(六) 构建以课外活动为主阵地、以比赛为动力的活动模式, 以此促进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提高学生的整体运动水平

课外活动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 与课堂教学、课余训练互为联系和互为补充。它的开展给校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它可以弥补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足, 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 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价值。为把课外活动落到实处, 我们每学期安排一次“班际”篮球竞赛、拔河比赛、羽毛球比赛, 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和其他课外活动, 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 学到别人的各种长处, 促进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主动地去参与学习;同时能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培养组织、判断、反应能力, 提高身体综合素质。

21世纪的体育与健康教育, 要求体育教师必须要积极探索对于成功教育的研究, 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对于职业学校, 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掌握一项或多项运动技能、确立终生体育思想、做一个合格的企业人将是目前我们职业学校体育教师艰巨而重要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郑益强.新课改下普通中学化学教学策略初探[J].中国市场, 2010 (15) .

特色体育教学方法 篇8

近年来,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已经迈开了改革的步伐, 但仍然在理论与实践上存在着欠缺。如何将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突出职业特色, 不仅关系到学生在校园期间的成长, 更对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产生影响, 是教育改革需要着力探索之处。

1 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进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早已迈开步伐,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包括教材体系的构建、课程内容的丰富以及教学器材及资源的增加等, 这些都将高职院校体育改革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但美中不足之处却恰好是职业特色的不突出。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仍然停留在以基础体育教学为主的阶段, 能够关注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以及审美需求等方面的发展, 但是与职业教育的融合程度反而不足, 这就导致体育教学始终停留在基础学科地位, 并且与学生的整体教育相分离, 不能以实践支援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为教育工作者带来了诸多困惑[1]。

在具体方面, 则有一些相应的方向上的不足。首先体现在教材体系上, 高职院校所采用的体育教材, 仍然与普通高效的教材相一致, 具有普及性却缺乏特别性, 不能突出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特色。在教学体系构建上,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已经逐渐开设基础课程、选修课程以及专项课程等完整的教学体系, 但对于学生的课程选择没有明确的指导, 使学生除了兴趣使然外没有其它选择参考;在教学评价中, 高职体育教学仍然采用最终的考核评价法, 未关注到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使学生在“一刀切”的评价模式下只能看到分数, 却不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及不足[2]。

2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如何体现职业特色

2.1 构建新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体系

当前职业院校选用教材与普通高等院校相同, 内容主要为体育学科基础内容, 并不能体现出职业院校特色, 这种状况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根本上的转变, 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组织中要加强自身教学体系建设, 形成与职业院校相适应的体育教学理念。在教学目标上, 除了体育教学应当承担的学生身心健康维护, 还要承担起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 除了教材中一些基本内容的保留, 还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 探索与专业相适应的教学内容, 包括所学专业的对某些身体素质的要求, 体育精神与专业素质相适应之处, 并进行有效开发, 使体育教学中突出职业特色。在教学评价体系中, 从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征以及课堂学习效果、技能性评价等综合进行评价, 打破传统上以单纯的某次考试作为评价的唯一依据[3]。

2.2 体育教学改革注重以人为本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强调职业特色, 需要教学中更加关注到学生, 关注到学生的发展。因为职业化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将体育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相结合的过程, 也许体育教学与学生相伴的时间是有限的, 而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的影响却是无限的。体育素养、体育精神, 以及在教学中探索出的体育对职业的影响, 都将在不自觉中伴随学生整个职业生涯, 而这种精神的养成是一段内化的过程, 需要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培养。在传统体育教学中, 由于体育学科对身体素质, 包括体能与协调性等方面的关注, 反而忽视了对学生个体特征的关注。在未来体育教学改革中, 教师要更加关注到学生心理的发展变化, 使体育教学不局限于外化的体育技能的训练——并将这一点毫无质疑的传递给学生。

2.3 设置一些专业课程

在高职院校教学中, 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课程设置, 形成层级教学体系。通常情况下, 体育教学已经包括基础课、选修课等, 可以将这些课程内容更为细化, 分化出一些专项课。专项课是指从某项体育项目, 或者是某种体育课应当承担的素养入手, 为学生提供专门的课程。在内容种类上, 除了专门的篮球、排球、乒乓球等课程设置, 还应该逐渐扩展领域, 增加一些如网球、体育舞蹈等非常规项目, 这些项目的融入, 不仅是给学生的兴趣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丰富体育教学, 更在于能够扩展学生视野, 帮助学生选择与自己未来职业相适应的体育科目。例如在舞蹈专业对形体以及美感要求较高, 还有一些服务业对于形象气质等要求, 就可以选择体育舞蹈。一些与商业相关密切的专业学生, 就可以选择网球等运动。在学生选择专项课程时, 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提示学生哪些课程能够对未来的职业有所帮助, 但这种指导并不是强制, 否则专项课与选修课就失去了本来的价值。

2.4 增强体育教师职业特色的传递

体育教学改革向着职业化方向发展, 突出职业特色, 不仅要对教学体系加以完善, 更要通过对教师的培训实现。现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多数都是专业体育院校或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生, 具备较高的体育专业知识, 并且了解新课改的动态, 但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的融合的经验。职业院校要想突出体育教学的职业性, 就要帮助教师进行这方面的转变, 在思想上认可并主动探索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融合的路径。定期的教学培训, 是实现体育教师转变的重要方式。加之增强职业院校凝聚力, 引导各学科教师向着实现“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的培养”方向努力, 形成职业院校特有的氛围。

3 结论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融合职业素养, 这是职业院校体育发展的方向, 需要从院校及教学工作者入手进行转变, 进而在实践中探索与完善职业素养渗入体育教学的实践。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在探索中不断积累的, 职业教育各学科的发展, 除了帮助学生建立专业素养外, 也要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增强自身竞争力。

摘要:体育教学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基础课程。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 如何将职业特色溶于体育教学, 使体育教学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院校教育已经成为改革的趋势, 需要教学工作者进行探讨。

关键词:体育教学,高职院校,职业特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房庆华.基于职业体能特色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1, 10 (01) :67—69.

[2]刘琼, 杜雪玲.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以北京市高等职业院校为例[J].中国学校教育 (高等教育) , 2014, 17 (11) :36-39.

特色体育教学方法 篇9

一、烹饪专业特点

中等职业教育烹饪专业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 并且在毕业后能迅速上岗的中等技术人才为目标。烹饪专业的学生首先要有健康的体质、良好的体能。其次, 烹饪专业的学生还要有良好的技能。烹饪专业的毕业生必须熟练掌握:原料加工、禽鱼宰杀、刀工切配、搪锅抛锅、烹调技术等操作技能, 这些操作技能是烹饪职业的基本功, 是菜式不断创新的基石。另外, 烹饪专业的学生还要有良好职业素养。

因此, 健康的身体状况、良好的身体素质, 是学习烹饪所必须的前提条件。在保证体育与健康基本课程内容的前提下, 加强与烹饪专业相关技能素质的教学和练习, 将会大大促进专业课技能教学, 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体育与烹饪专业学生的体能相结合

烹饪专业的学生首先要有健康的体质。他们的工作很辛苦, 不仅工作量大, 而且较为繁重。无论是加工切配, 还是临灶烹调, 都是在站立姿势下完成的, 都需要消耗大量体力。所以, 任何一项技能的学习都要求学生, 下肢能够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站立, 并且上肢还要反复地进行技术训练。不少的学生刚开始都是因为体能跟不上, 而无法完成一定量的训练, 因而达不到训练的要求。因此在体育课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能训练尤为重要。

根据烹饪需要长时间站立的专业特点, 我们可以进行耐力项目的练习, 来提高学生的体能。通常我们可以进行有氧运动训练, 提高学生的有氧运动能力, 如增加每次上课前准备活动的慢跑距离。这个练习是可以作为每次课固定的训练内容。

此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改变一些教学策略。首先, 变中长跑的教学内容为长距离快走。这样不仅可以达到了提高学生体能增强耐力素质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心理上缓解学生畏惧长跑心理, 增强学生锻炼的信心。其次, 加强腿部练习, 提高学生的下肢力量, 做一些负重练习, 例如, 负重站立练习、负重弓箭步走、杠铃深 (半) 蹲练习等。这些练习动作既可以在每次课后半程作为学生素质练习的内容, 也可以单独安排一节专门针对腿部的训练课程进行练习。 (练习时要注意保护, 防止运动损伤, 特别是杠铃深 (半) 蹲练习, 一定选择适宜重量) 另外, 在体能训练的同时要加强考核制度。我们可以以一个月为单位对学生进行体能考核, 以便及时了解学生体能锻炼的效果, 调动学生体能训练的热情和积极性, 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能训练必须坚持经常性、长期性和效率性, 强化自觉训练的意识。

三、体育与烹饪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相结合

烹饪专业的基本技能包括原料加工、禽鱼宰杀、刀工切配、搪锅抛锅、烹调技术等操作技能。把这些技能细化我们不难发现, 根据岗位不同, 可分成切、宰、烹等, 其中切又分为直刀切, 推、拉切, 跳刀切, 斜刀切、平推刀、平拉刀, 斩、劈、剁、起、片、撬、改、雕, 等等;根据学生初步接触烹饪的情况, 我们可以在体育课中设计与之相适应的练习内容, 例如, “铁锅抛沙”、“哑铃”、“直臂卷绳”、“指卧撑”等专项技能素质的练习。在专项技能素质练习中, 我们可以利用阶段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

1.阶段教学法

阶段教学法中, 我们首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 讲解一些专业技能的动作要领, 同时要求学生在准备运动时注重有关关节和韧带活动, 预防肌肉拉伤和关节损伤。其次, 我们可以在专业教师的帮助下, 根据行业的要求作“抛锅”的动作示范, 突出该动作的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动作样板, 建立起动作执行的定向印象。接着学生先徒手进行“抛锅”模仿练习, 然后以“空锅”持械练习, 注意动作要标准到位。熟练后再加入一定重量的“原料”——“沙”进行仿真练习。最后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 分别找一些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对比, 分析和总结其练习的优缺点, 并要求学生将个别不到位的动作通过反复练习、联系、协调、完善起来, 并达到自动化阶段。本阶段要强调反思, 避免训练的盲目性。

2.分组教学法

在分组教学法中, 我们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选定一位组长负责 (挑选动作相对标准的学生) , 并在分组练习的时候, 由同学相互监督和纠正, 既提高了他们练习的积极性, 了解动作的技术要领, 又促进了同学间的联系。

3.分层教学法

在分层教学法中, 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 例如, 有些学生手腕力量较差, 我们则注重“哑铃”、“直臂卷绳”练习, 手指力量较差的实行“指卧撑”练习等。在教学中还需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 向学生阐明用力的技巧和方法。

四、体育与烹饪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相结合

与普通工作不同, 烹饪专业学生的工作往往是上班在人前, 下班在人后;做在人前, 吃在人后, 甚至有时业务忙起来, 连一顿完整的饭都吃不上, 加上还要经受炉前高温、油烟的熏考, 等等。这些烹调职业的劳动特点, 要求他们的身心有较强的耐受力。另外, 厨房工作一旦开始, 就呈现出高度紧张的状态。特别是业务量大的时候, 尤其不同。

当客人点菜或订购筵席之后, 他们就要立即做出反应, 配菜烹调。此外, 在生产过程中, 有些菜需要急火烹制, 如炒菜类。这些菜点往往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的操作程序, 这又要求厨师具有敏捷的思维、熟练的动作和充沛的精力。所以我们在体育课中, 还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忍耐力和意志力。

在体育课中我们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进行体育运动要有吃苦耐劳精神, 要经得起反复磨练。而一项劳动技能的掌握, 同样也需要多次实践的过程, 进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劳动, 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 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 敬业爱岗, 不要好高骛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的穿插一些体育比赛, 例如篮球、足球、接力跑等, 通过适当的竞争来建立学生的规则意识, 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助人为乐的品质, 团队合作精神, 坚强的意志品质。使他们懂得关心集体, 热爱集体, 为集体争荣誉, 明白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 尊重人, 理解人, 善于与他人友好相处。让学生清楚, 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 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当团队遇到困难时要有一定的受挫力, 要有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另外, 在体育教学中, 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设计准备专项活动内容, 如编排徒手操, 制作体育器材, 设计场地等。让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的组织中来,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 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如动作的象形比喻, 动作要领的科学性, 动作衔接的必然性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使其能更好地适应岗位变化需求。

总之,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 使学生能够尽快地适应职业市场需要,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因此, 我们在选择体育课程内容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专业, 我们除了要为学生打好一定的基本身体素质外, 还要给他们打好专门身体素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将来职业的相关性, 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职业学校学生在完成一般身体发展的同时, 还能适应专业的特点和需要, 提高了对职业环境和条件的适应能力, 达到职业教育岗前培训的目的。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 应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根本, 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从专业和职业需要出发, 探索符合职业要求的、可操作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策略。结合烹饪专业的职业特点, 从从业人员的身体素质、专业技能、忍耐力和意志力入手, 探索学生在增强身体素质, 提高体育技能, 锻炼意志力的同时, 又能促进学生烹饪专业技能学习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体育健康,烹饪,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

[2]司世明.关于军人体能训练考核的几点思考.军事体育进修学院院报, 2008, (2) .

[3]张会超.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与教学管理.素质教育研究, 2007, (2) .

[4]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中式烹饪.

[5]中等职业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分析[J].职业教育网, 2005.

特色体育教学方法 篇10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主导性、全局性作用, 从现代新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而言, 它不但体现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弘扬民族体育精神, 培养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而且也体现民族文化的纵向继承和横向融合。它象征一种文化活动, 其活动形式和内容纯朴自然, 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展示, 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随着阳光体育运动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实施, 要充分认识和发挥民族传统体育在校园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优势与作用, 改革民族传统体育的形式、内容, 使其更加具有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摒弃封建的文化糟柏, 集竞技性、健身性、艺术性、欣赏性为一体, 开展丰富多彩的不同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 促进民族地区文化的发展。进一步增强和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健身化等程度。促使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地走向世界, 面向未来, 面向现代化, 真正为增强民族体质, 进一步促进各民族的团结进步与和谐发展。

2 高校体育教育与民族体育特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2002年教育部下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要“弘扬我国民族传族性和中国特色”。其中提到做好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和对新兴传统体育项目的利用, 开发运动项目资源。高校是当今实施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一支强大的生力军。应站在时代的高度上高瞻远瞩,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大胆改革, 立足创新, 科学合理地对民族体育进行挖掘, 整理和应用, 对民族体育特色教学资源进行各种形色的培育, 使之符合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积极的开发和利用民族体育特色教学资源, 将是丰富和完善学校体育课程, 因此, 在体育课中融入民族体育教育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 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情感, 增强学生的民族使命感, 更进一步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播, 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所以我校的体育课程建设结合新《纲要》的课程内容以及社会学新研究的热点, 根据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把适合高师院校体育教育的民俗、民族体育、主要包括各类导引、养生, 各类益智活动, 武术、剑、太极拳、保健、球类等以及各类民间传统活动, 如:抛绣球、壮族“板鞋竞技”、京族“跳竹杠”、土家族“竹铃球”;等等项目。融于体育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开发的建设中, 改变现有的竞技体育教学模式。也给体育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教学内容, 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学生通过参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可以了解民族传统体育丰富的文化内涵, 把学生带入广阔的民族传统体育天地。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情感, 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同时缓解学校场地、经费不足的压力。对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传承与开发, 体现了我校在体育教育中强化了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弘扬、传承与发展的新理念, 对增进师范生民族间团结交流、友谊、合作, 拓宽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宣传发展途径, 促进我国体育学科多元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体现了我校公共体育课在获得广西区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同时, 有效的开发和利用高校体育课程资源, 为打造现代体育教育与民族体育相结合特色课程将会起到很好的互动作用。

高校体育教育和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进程中, 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作用。因此,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与民族体育教育有机结合, 促进两者和谐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更需要吸收现代竞技体育的现代化、科学化的方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将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对大学生进行民族优秀体育文化教育的重要手段, 有针对性、选择性地开设民族体育项目, 是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重要方面。如何在体育课中将民族特色优质教学资源与学校体育有机结合开发应用, 使其更加具有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我校根据本校的器材条件和物质条件的可能, 通过走访调查研究;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文化有了充分的了解, 挖掘优选适合高校体育课程的、尤其是学生感兴趣和喜爱的项目。经过科学地整合, 力求课程设置符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 形成校本特色的体育课程, 以下是民族体育特色课程资源整合开发与应用的主要流程示意图:

3 打造高校体育教育与民族体育相结合的特色课程

(1) 高校体育教育与民族特色教学资源的整合应用。我校通过这两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从体育课程设置着手打造特色, 形成独特的校本体育课程的佳径, 从学校的教育资源、教学环境以及体育教师和学生的特点等具体状况出发, 开发具有民族体育特色的教学资源, 以国家教育部制订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对择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按照体育课所要求的健身性、安全性、趣味性等进行目标设计、组织、实施与评价, 在整合运用的过程中不断规范、改进, 渐进形成体育课程的校本特色。在选择内容上既考虑到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又要结合民族传统体育特点, 更有利于学生自我健身锻炼, 还兼顾到有益于今后终生强身健体的实用价值、开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体育项目融合到体育课中, 如各类导引、养生, 各类益智活动, 武术、 (太极拳) 养身保健、等项目进入体育课堂。见下 (表1)

(2) 教学实施与对策。首先把以上部分民族体育代表项目结合学校体育教育课程, 设置融合到体育课中。制定详细的课时教学计划, 选择以学生自选课的班级, 养身保健班、太极拳等班级进行教学实践。运用表演、游戏、比赛的形式进行教学, 有效地了提高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兴趣爱好。其次, 需要教师组织教学要灵活多样,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所需, 如接受能力、身体条件的差异, 施于组织分层个性化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特别在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时, 向学生讲述产生这些民族体育形态的时代文化背景、民族行为及文化体验, 沟通传统与现代的体育文化主体意识。通过系统全面地向学生介绍各个民族、各种风格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把学生带入广阔的民族传统体育天地。再次, 不断在教学与实践中去分析调整, 从而更加发挥了民族体育项目利用价值。如在课上, 教师可根据学生需求设置双人板鞋竞技、三人板鞋及多人板鞋竞技项目的练习;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民族体育项目的兴趣和练习的积极性。可见, 民族传统体育其锻炼价值、效果有些是现代体育所达不到的。但仅靠平时上课的安排是不够的, 还须课内外一体化, 即课内传授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 课外培养、提高学生自练、自评、互教的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引起的学习兴趣能在课外继续得到延伸和发展, 从而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的运动水平。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多元性, 更有效的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3) 教学效果的评价。通过教学实践的反馈与问卷调查表明, 有95%以上的学生认为非常能感受运动的乐趣, 也体验到学好民族传统体育将会终生受益。同时学生对体育课的喜好程度有了明显的变化, 有93%学生认为通过民族传统体育学习, 变得更加喜欢体育课。从教学实践的反馈信息来看, 绝大多数女生对体育课喜欢程度变化非常大, 这对女生原来较少参加体育锻炼的弱势群体来说, 能起到调动女生练习的积极性, 也能大大的提高了锻炼的实效性。通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 有91%的学生自愿自己去积极参与体育锻练活动, 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练的兴趣加大, 有90%的学生认为能够使同学之间更加融洽,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能够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精神。有94%的学生认为非常能够增加自己对民族传统体育及其文化知识、内涵的了解。经过了一学期的教学实践, 期末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统计, 学生身体素质、机能合格率都达到98%以上。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并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结构体系, 体现了高校体育教育与民族体育相结合的特色课程的多样性, 灵活性和实效性。

4 结语

高校体育教育课程与民族体育特色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充分体现了民族体育与现代体育相结合的教学特色, 优化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突破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局限性, 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适应当代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多元性需求, 为大学生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 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对高校体育教育学科的建设和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教育课程, 不仅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注入新内容和活力。而且对传承、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通过高校体育教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特色优质教学资源整合, 教学实验与课程评价的实践研究, 论证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优势作用, 适合大学生体育锻炼多元化的需求, 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符合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 打造具有现代体育文化与民族体育文化相结合的体育健康特色课程, 为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繁荣和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之路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民族传统体育,特色课程,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刘德琼.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0) .

[2]曹丹.民族传统体育引入高校体育教学可行性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 2008 (8) :82-83.

[3]黄家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体育课中的传承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08 (8) 83-86

[4]龚群.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之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6 (11) :213-216.

特色体育教学方法 篇11

体育健康 烹饪 职业技能

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促进学生体育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效果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所培养人才的健康状况和劳动者的素质,进而影响着人才质量。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也在发生着变革,专业特色与体育健康教学相结合在实际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把专业特色融入体育健康教学中,既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又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培养了学生职业能力。

一、烹饪专业特点

中等职业教育烹饪专业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并且在毕业后能迅速上岗的中等技术人才为目标。烹饪专业的学生首先要有健康的体质、良好的体能。其次,烹饪专业的学生还要有良好的技能。烹饪专业的毕业生必须熟练掌握:原料加工、禽鱼宰杀、刀工切配、搪锅抛锅、烹调技术等操作技能,这些操作技能是烹饪职业的基本功,是菜式不断创新的基石。另外,烹饪专业的学生还要有良好职业素养。

因此,健康的身体状况、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习烹饪所必须的前提条件。在保证体育与健康基本课程内容的前提下,加强与烹饪专业相关技能素质的教学和练习,将会大大促进专业课技能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体育与烹饪专业学生的体能相结合

烹饪专业的学生首先要有健康的体质。他们的工作很辛苦,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较为繁重。无论是加工切配,还是临灶烹调,都是在站立姿势下完成的,都需要消耗大量体力。所以,任何一项技能的学习都要求学生,下肢能够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站立,并且上肢还要反复地进行技术训练。不少的学生刚开始都是因为体能跟不上,而无法完成一定量的训练,因而达不到训练的要求。因此在体育课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能训练尤为重要。

根据烹饪需要长时间站立的专业特点,我们可以进行耐力项目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体能。通常我们可以进行有氧运动训练,提高学生的有氧运动能力,如增加每次上课前准备活动的慢跑距离。这个练习是可以作为每次课固定的训练内容。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改变一些教学策略。首先,变中长跑的教学内容为长距离快走。这样不仅可以达到了提高学生体能增强耐力素质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心理上缓解学生畏惧长跑心理,增强学生锻炼的信心。其次,加强腿部练习,提高学生的下肢力量,做一些负重练习,例如,负重站立练习、负重弓箭步走、杠铃深(半)蹲练习等。这些练习动作既可以在每次课后半程作为学生素质练习的内容,也可以单独安排一节专门针对腿部的训练课程进行练习。(练习时要注意保护,防止运动损伤,特别是杠铃深(半)蹲练习,一定选择适宜重量)另外,在体能训练的同时要加强考核制度。我们可以以一个月为单位对学生进行体能考核,以便及时了解学生体能锻炼的效果,调动学生体能训练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能训练必须坚持经常性、长期性和效率性,强化自觉训练的意识。

三、体育与烹饪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相结合

烹饪专业的基本技能包括原料加工、禽鱼宰杀、刀工切配、搪锅抛锅、烹调技术等操作技能。把这些技能细化我们不难发现,根据岗位不同,可分成切、宰、烹等,其中切又分为直刀切,推、拉切,跳刀切,斜刀切、平推刀、平拉刀,斩、劈、剁、起、片、撬、改、雕,等等;根据学生初步接触烹饪的情况,我们可以在体育课中设计与之相适应的练习内容,例如,“铁锅抛沙”、“哑铃”、“直臂卷绳”、“指卧撑”等专项技能素质的练习。在专项技能素质练习中,我们可以利用阶段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

1.阶段教学法

阶段教学法中,我们首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讲解一些专业技能的动作要领,同时要求学生在准备运动时注重有关关节和韧带活动,预防肌肉拉伤和关节损伤。其次,我们可以在专业教师的帮助下,根据行业的要求作“抛锅”的动作示范,突出该动作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动作样板,建立起动作执行的定向印象。接着学生先徒手进行“抛锅”模仿练习,然后以“空锅”持械练习,注意动作要标准到位。熟练后再加入一定重量的“原料”——“沙”进行仿真练习。最后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分别找一些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其练习的优缺点,并要求学生将个别不到位的动作通过反复练习、联系、协调、完善起来,并达到自动化阶段。本阶段要强调反思,避免训练的盲目性。

2.分组教学法

在分组教学法中,我们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选定一位组长负责(挑选动作相对标准的学生),并在分组练习的时候,由同学相互监督和纠正,既提高了他们练习的积极性,了解动作的技术要领,又促进了同学间的联系。

3.分层教学法

在分层教学法中,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例如,有些学生手腕力量较差,我们则注重“哑铃”、“直臂卷绳”练习,手指力量较差的实行“指卧撑”练习等。在教学中还需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向学生阐明用力的技巧和方法。

四、体育与烹饪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相结合

特色体育教学方法 篇12

1.1职业实用性体育

职业实用性体育是在原传统体育课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育功能和综合身体素质训练的基础上,结合职业工作特点开设的, 与职业岗位知识、素质及劳动技能相对应的,突出职业实用性需求的特色体育教学或专门的职业运动训练。重视“职业实用性”原则, 锻炼职业需要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技能、训练相应的职业体能; 传授消除职业身心疲劳,防治职业病,增进身心健康的体育知识与预防方法;培养勇敢顽强、不畏艰苦的意志品质以及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精神。

1 . 2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分工愈加精细,职业种类也越来越多,社会对高素质从业人员的需求逐渐迫切,因此也大大推动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是学生在校接受就业前教育的最后阶段,从体育教育上而言,这个阶段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性体育、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阶段,高职体育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要为加快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这一当今高职院校教育的时代目标服务,为建设现代化人才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2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选取原则

2 . 1“健康第一”原则

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因此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认识到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而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不仅仅要身体的健康,还要心理的健康和社会交往的健康,可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和心理保持健康的状态,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2 . 2终身体育的导项性原则

体育活动是个人一辈子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终身体育理念随之深入学校教学,在这理念的指导下,通过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为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和能力。从高等教育毕业到退休前这几十年,是从事职业生活时期,是创造人生价值的重要时期,这时期的体育是密切与职业相联系,学校体育教育应该延伸到整个职业生涯期,服务于职工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和谐发展。在职业实用性体育项目选择时应注重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要易于组织、场地简易、器材易购,能使参加体育活动成为每天必做的事情。

2 . 3针对服务职业生涯的原则

职业实用体育教学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其对象是未来的广大从业职工人员。其开展的目的是提高广大职工的健康水平、调节劳动情绪、消除劳作疲劳,因此在内容的选取上侧重职业体能训练 (包括综合体能、局部力量),预防职业疾病(如生活习惯不良症、颈肩腕综合征、“老头腰”、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等),娱乐休闲活动(趣味活动、登山、钓鱼等)。总而言之,能增强从业人员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和预防职业病水平,能促进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使身体全面协凋发展。

3专业特色与相关体育

现代社会职业岗位分工越来越精细化,职业岗位分类众多,各具特色。高职院校根据社会、企业或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设置了相应专业,高职体育就不同工作岗位劳动形式及活动形态探索相关的职业实用性体育。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分类情况为例,探讨与之相适应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见表1)。

专业类别专业名称从事职业或岗位工作形式与特点相关职业实用性体育。

土建类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经济管理、建筑工程监理、装潢艺术设计、园林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木雕设计与制作、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物业管理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员、造价员、建造师工 作形式不具固定性,往往为流动型,需经常来回行走,或需要简单而轻的体力活动,下肢负担重,重点发展下肢肌肉力量练习(如健身走、跑交替活动);加强上肢的锻炼(如乒乓球、羽毛球),以求上下肢协调发展;学习消除下肢疲劳的方法,避免膝关节、踝关节的负重损伤。

制造类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操作工、电脑设计员、技师长时间站立或躬身操作, 手眼不停操作,精神紧张重点发展下肢力量(慢跑、台阶跳、连续蹲起练习);加强躯干肌肉力量(发展腰腹力量,预防“老头腰”:仰卧起坐、两头起);加强下肢、胯关节柔韧性练习(压腿、踢腿)。

电子信息类、财经类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资产评估与管理、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软件设计师、动画制作;经济师、会计、跟单员、营销员长期伏案坐姿脑力劳动为主,要是腕、指持续工作,身体活动范围小,常处于静止状态等重点发展腰部力量,预防腰椎间盘突出(仰卧起坐、两头起、俯卧背起);加强综合性练习(健身走、健身跑、自行车远骑、郊游、各种球类运动、跳绳),身体全面发展。

旅游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商务英语导游、餐饮服务、翻译工作特色服务性、交往型,主要有接待访谈、社会交往、书写、内勤、电脑等工作,体力活动少重点发展下肢肌肉力量练习(如健身走、跑交替活动);形体训练、强化职业姿态训练、健美锻炼;再加体育舞蹈、交谊舞。

4结论与建议

4 . 1树立正确体育观念,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是高职院校体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主要落脚点,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坚持终身体育活动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师作为传教者,应加强高职体育课程改革意识,加大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实践探索力度,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终身体育和职业体育的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提高学生对职业实用性体育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4 . 2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

能否开展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取决于体育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一切以学生的现在和未来终身受益目的出发,树立改革创新意识,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拓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范围,选编一些交际型体育活动、结合体能训练、预防职业病等内容并传授有关知识,使学生在校爱体育、恋体育,到将来练体育、用体育,使体育活动贯穿职业生涯,使学生真正得到终身受益。

4.3积极探索,不断完善

上一篇:人体极限下一篇:多维分析形式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