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理念及服务目标

2024-05-10

服务理念及服务目标(共7篇)

服务理念及服务目标 篇1

第三章服务定位、理念及特色服务

第一节 服务定位及理念

根据对会东县第二期经济适用住房小区物业管理的分析,按照西昌华昌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管理程序化、服务标准化、待人亲情化、收费合理化”的经营宗旨,我们提出构建“会东县第二期经济适用住房小区文化区”的人居理想模式,强调由物化管理上升到文化管理,实现传统家居理念与现代生活方式高度融合的“文化社区”的管理目标。文化管理涉及两个层面,一是通过多种交流形式促进物业管理人与社区成员以及社区成员之间的正常沟通,使“睦邻亲善”的传统社区概念得以理性回归,并激发社区成员共同参与建设社区人文环境的积极性。二是通过多种宣传形式培养社区成员集体主义观念,进而深入到他们在使用物业尤其是在使用共用性较强的物业中,进行约束和引导,以降低管理难度,提升管理效果。我们的设想是:

一、倡导“天天让您满意”的服务理念

我们秉持“实施科学管理,持续改进服务,不断开拓创新,增强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对小区实行标准化、专业化的管理服务方式.每一项服务作业、每一个作业动作都有严格的操作标准,都经过大量的培训,足以达到省时、高效的服务准则.我们实施“管理报告制度”,每季度如实向业主报告物业管理服务费的收支使用情况,以及具体维修治安、保洁、绿化、社区文化等各专项工作的运作情况,真正做到

尊重业主权益。

二、营建“事业至真,生活至爱”的文化服务理念

社区文化是物业管理人与社区成员共同创造的、具有社区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的完美结合,社区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在居住区内建立一种“生活至爱”的文化氛围,以取代社区中正在漫延的“人情沙漠”。我们将以开展健康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为纽带,建立崭新的社区文化。我们将围绕“环境保护、科普家教、社区公益、物管宣教、健康家居”等五大主题来组织、策划社区活动,努力把小区创建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三、塑造“朴实无华,追求时尚”的审美理念

在新世纪里,业主更加关注居住区内的人文环境。物业管理人与业主一起参与环境文化的建设,将极大地满足业主愉悦身心、亲近自然的居住需要。在环境文化氛围营造上,我们将提供高品质的园艺维护,保持绿化的良好长势;以多种形式组织业主开展环境保护及美化家园活动,并不断完善居住区内的园林小品及自然景观,营造厚重的人文气息,建立人与环境和谐共融的“城市家园文化区”。

四、完善服务,注重细节,营造良好的商业、生活环境,树立高品位会东县第二期经济适用住房的形象

向物业使用人提供规范、严谨、细致、到位的服务,为会东县第二期经济适用住房的人们提供便捷,是体现“会东县第二期经济适用住房”管理服务品位,提升物业使用人形象的重要方面。在日常管理服务中,我们将从细处做起,按照物业使用人的需要,在各岗位、各

环节都精心安排,针对服务特点和要求修订各服务岗位的《作业指导书》。在人员出入管理、车辆和交通管理等方面要保持与业主和物业使用人的充分沟通。此外,根据会东县第二期经济适用住房的实际情况,我们还将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物资进出管理规范”等服务流程,为会东县第二期经济适用住房业主做好服务,以维护和提升会东县第二期经济适用住房的良好形象。

第二节 特色服务

一、结合自身优势,提升服务质量

西昌华昌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在西昌发展已有多年,自身经营管理不断完善,市场表现日益突出,并形成了一整套运作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我们认为对于企业而言,物业管理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将自身优势与标的物的管理要求有效结合。我们将充分运用西昌华昌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管理模式以及在西昌市场、成都市场成功运作的工作经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和精品服务,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前期预防,使推出的各项管理服务措施更加切合业主的需要及相关政策法规。

二、主抓治安、消防、交通管理

位于凉山州会东县城北三鑫大道旁,会东县第二期经济适用住房必然有较大的人流、车流并且人员进出复杂,因此治安管理任务较为

艰巨。商业形态各异、客人来访等,消防、车辆停放、交通疏导等更是管理的难点,因此,在本项目的物业管理中必须突出对治安、消防和交通方面的管理,将其视为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点。

三、建立素质优良的员工队伍

要实现我们在管理方案中的各项承诺,最关键的在于员工的整体素质,人的因素决定一切。日常运作中的一项工作重点就是保证西昌华昌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用人机制的有效推行,我们将通过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和各级岗位责任制来给予员工一定的工作和竞争压力,通过持续不断的培训和考核来保证队伍的素质。

在物业管理实施过程中,我们力求挑选一批“品德好、素质好、身体好”的有志之士充实到“西昌华昌物业管理人”的队伍中来,充分发挥员工的各项优势,同时对他们实施科学培训,规范管理,使其不断得到充电和提升,我们将为表现出色的员工不断提供培训、加薪、升职的机会,甚至介入高层管理。

四、建立“全方位式”的员工培训机制

由于提供服务产品的主体之间的个性差异,对于服务产品的提供,不能简单地制造一种“准则”,而是不断依据服务需求的变化而调整,也即服务的层次、内容和方向做出相应变化,其中一项关键问题就在于对员工持续不断的培训。在实践中,我们推出了“全方位式”的培训体系,做到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调岗培训,各层级员工均有

明确的培训达标标准,使每一层级员工保持服务知识、技能与服务需求达到动态平衡。

五、建立“数码社区”,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

纵观全球信息的浪潮,网络信息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向我们涌来。在当今各级组织对信息的通讯和共享有着迫切的需求。我们在物业管理中,力求管理手段现代化及信息网络化,形成一个可为业主提供多种信息,为管理提供方便的资源共享的信息网。

六、倡导“公开式” 的服务理念

物业管理人与居委会、业委会均涉及业主日常生活的不同侧面,三者关系若协调不好,必将演化为阻碍小区物业管理水平提高的一种阻力。为此,在我们倡导和强调开放式的管理服务,明确上述三者之间的分工及配合,即:物业管理人专业服务、业委会自治管理与居委会社区管理。我们通过要求按时公布财务账目、定期提交“管理报告”、组织“开放日”活动、公布主管人员的联系电话等措施,自觉接受业主的监督;对于业委会,我们将在小区入伙并达到规定的条件后依法成立,并从保护业主权益及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出发,不断增强业委会自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使之能真正代表全体业主行使监督和审核的权力。对于居委会,我们将尽力协助其搞好业主的宣传教育、民事纠纷调解、拥军优属、计划生育等工作,同时在管理信息资源上予以有 12

效支持。我们深信:只要从服务业主的根本目标出发,三方的合作一定能成为推动小区管理水平提高的助力。

七、构建服务平台——客户服务中心

强大的服务平台和先进的服务组织是提供规范客户服务的前提,我们拟建立客户服务中心的运作体系。即将物业公司的内部管理和对外服务分为后台和前台操作,从而保证物业管理对外形象的统一化。客户服务中心是物业管理的指挥调度中心及信息枢纽,业主所有的服务需求申请及投诉建议都将汇总到客户服务中心,由中心负责分类处理;而物业管理公司所有需公布的管理服务信息亦通过该中心反馈到业主。通过管理服务中心的有效运作,第一,可保证物业管理公司对外信息传播的口径统一化,第二,建立首问责任制,所有业主的投诉和需求都有专人负责跟踪和落实直至业主满意为主。

八、致力于共用设施、设备的循环改进

小区物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共用设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共用设施、设备运行状态的良好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业主的日常起居和安全保障等问题。根据我们对小区物业多年的管理经验,我们将共用设施、设备的管理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即:以保证共用设施、设备处于受控状态、维持正常运行为目的的日常管理及维修;以消除各种运行隐患,保证设施设备性能得以充分发挥为目的的定期维修养护 13

(包括大、中修);以提升设备性能、增强设备自我保护功能从而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为目的的改良性维护(改造)。

服务理念及服务目标 篇2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 传统型图书馆正面临着向数字图书馆转型的挑战[1,2], 在新的形势下, 高校图书馆建设需要在信息技术发展、获取文献信息资源方式丰富及读者需求多样化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 以学习先进高校图书馆、指导新馆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为目的, 着重选“985”高校4所, 2012年排名位于北京物资学院前列的财经类院校20所, 因其为北京市属的财经类高校, 所以同时也选择15所北京市属高校图书馆作为调查研究对象。调查方式为网络信息搜索、专家咨询、电话咨询、实地调研、座谈与访谈、自我评价, 通过以上途径开展全面、系统的资料和数据收集工作, 力求掌握全面、详实的高校图书馆建设水平, 在此基础上描述其状态, 通过分析研究, 认清当前高校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的目标、内容和标准, 了解本馆概况、基础、特点和差距, 为制定本馆发展目标、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提供科学依据, 提高图书馆建设和管理的自觉性和规范性, 对提高图书馆效益, 促进北京物资学院图书馆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

1 调查结果的总体情况及分析

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指标体系由国标的五大指标拆分成七大指标: (1) 体制与管理; (2) 办馆条件; (3) 信息资源建设; (4) 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 (5) 读者服务; (6) 学术研究; (7) 特色与优势[3,4]。根据此指标体系, 通过自我评价分析北京物资学院图书馆现状, 同时也从办馆条件、资源建设、人员素质、经费情况、读者服务等方面对所调查的39所高校图书馆进行了分析研究。

1.1 建馆条件

根据所收集的数据, 本文对所选择的高校图书馆的建馆条件进行了统计, 主要从馆舍面积、读者数量、图书流通等方面考虑。如图1所示。

北京物资学院图书馆读者数量大概7000人, 而所选三类高校图书馆的平均值为2.15万人。在图2中, 显示了馆舍面积统计情况, 其平均值为2.7万平方米。从这两图不难看出, 北京物资学院在这两项指标中偏差。另据统计, 全国506所高校图书馆馆舍面积中位数是1.85万平米, 平均数为2.19万平米。

表1对三类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流通量及设备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流通量的平均值为44.8万册次/年, 而北京物资学院这两年流通量较少, 不到10万册次/年。从表中不难看出, 对于所选三类高校, 网络交换机接口数、服务器数、存储容量等方面是成正比的, 另外这些设备与电子资源建设、提供的信息化业务服务都存在正比的关系, 这将在下面内容进行介绍。

1.2 资源建设

表2从纸质文献和电子资源两方面对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对于纸质资源, 各类院校的生均馆藏都基本相当, 然而电子资源建设差别较大, 随着传统图书馆向新型数字图书馆转型, 近几年, 各院校图书馆经费向电子资源的倾斜, 据此次统计, 其购置电子资源经费与纸质资源经费比例达到1:1, 部分院校甚至更高。另外近几年除了购置数据资源外, 根据本校特色专业、特色馆藏进行了数据库建设。这不仅发挥了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职能, 同时也促进了各优势学科的互补。

1.3 图书馆职工情况

一流的图书馆需要有一流的馆员队伍, 图书馆现在处于服务模式交替时期, 如何搭建合理的馆员结构及职工自我价值实现平台, 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也是图书馆建设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通过与其他高校在职员工在年龄带、职称、工人编制、学历方面的对比, 及参照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指标体系, 分析北京物资学院图书馆馆员队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努力方向。

由于一些客观和历史原因, 使其具有如下特点: (1) 人员结构复杂, 由正式职工和合同工组成; (2) 老龄化严重, 50岁以上占52%; (3) 学历偏低、工人编制人员多, 占25.8%, 是所比较高校图书馆最高; (4) 本科以上比例45.2%, 在所比较高校图书馆中位居最低。研究生学历馆员学科背景并没有覆盖本校一级学科100%。

1.4 图书馆开展业务情况

图3给出了所选对比院校提供的读者服务, 并对每项服务进行了统计分析。就所列出的24项读者服务中, 北京物资学院只开展了其中5项。对于大部分图书馆现有的RFID技术及数字加工、智能图书馆、24小时图书馆等需要大批经费支持的业务启动的比例相对偏少[5], 需要专业性强的高素质馆员队伍的学科服务也开展较少[6]。而馆读服务例如网络联合参考咨询、荐购书等开展的比例较高。

2 对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2.1 全面分析实现新馆建设目标的要素

从上文中对馆舍条件、资源建设、经费支持、人员及开展的读者服务的统计对比分析, 本文得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图 (见图4) 。

简言之, 图书馆建设分为三大层:

第一层是目标层:图书馆的目标就是向读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 遵循“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随着读者多元化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 图书馆建设也正从只提供借阅纸质资源的传统业务, 向纸质与电子资源并重的业务转变, 向复合型图书馆转变。

第二层是条件层:完善影响读者服务质量的各要素, 主要为文献资源建设、设备设施建设、阅览环境、馆员队伍等。

第三层是保障层:是图书馆业务开展的必要条件, 既包括资金支持, 也需要科学管理理念与先进的管理机制作为有的力支撑。

总之, 图书馆的全面建设, 势必要通过科学的管理理念, 先进的管理机制, 在充分合理地运用经费, 集中力量建设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管理服务人员队伍的过程中, 不断加强文献资源建设, 先进设备的使用, 阅览条件的改善, 有机地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实现图书馆跨越发展的目标。

2.2 引入侧重考察服务效度的指标

目前, 我国对图书馆的考核指标侧重于投入, 如办馆条件、资源建设等方面, 服务质量和用户意见则很少涉及。

新形势下, 面对读者的信息需求更加多样化, 高校图书馆必须重新思考引入侧重考察服务质量的指标, 去营造一个读者欢迎的复合型的学习空间。

从图书馆使用情况, 可以从人均访问次数、人均流通次数、设备使用情况等方面来考察。然而随着图书馆业务的不断扩展及深入, 一些新的指标也应随之提出:

(1) “概念店”、“第三空间”的出现, 使得图书馆作为场所的价值发挥出来, 现在国内高校图书馆也都大力推出了“研讨室”等空间, 用于信息交流和共享。所以利用空间优势推出的“推广活动”成为图书馆一项重要衡量指标。

(2) 参考咨询是图书馆最重要业务之一, 因为其直接面对的就是读者, 最能解决读者问题的渠道。然而近年来由于各种社会媒体、网络社交网站等的出现[7,8], 使得图书馆的信息咨询可在网络上进行, 可通过手机进行。所以数字参考咨询的方式也是未来图书馆重要的衡量指标。

(3) 数字资源使用情况, 由于当前图书馆业务是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并重, 所以人均图书借阅量已经不能说明资源利用率了, 还需要考察电子资源使用情况。

2.3 图书馆员人力资源管理

建设一流图书馆, 从根本上还是离不开一流的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伴随信息与知识的传播手段不断创新, 读者的信息需求多层次、多样化, 那么图书馆能否在日新月异的环境下生存与发展, 从很大的程度上要看图书馆能否建设一支具有献身精神、创新意识、研究能力、服务热情的专业人才队伍。

围绕图书馆发展目标, 一方面积极引导年轻的职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加强培训与交流, 提升胜任岗位的能力, 使他们在工作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另一方面, 对老职工要给予工作的认可, 充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不断增强他们在图书馆工作的自豪感。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国内多所高校图书馆进行全面的数据采集、统计分析, 探讨了图书馆建设中各关键要素及其之间关系, 并同时指出新形势下图书馆需要考虑的服务质量的指标等。在充分详实地分析了本校图书馆现有状况的基础上, 对新馆建设提供了现实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 同时也对其他高校图书馆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摘要:北京物资学院是一所北京市属的财经类高校, 为了合理科学转变即将落成的新图书馆的建馆理念及创新服务职能, 本文选取2012年财经高校排名前33所高校图书馆及北京市属高校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环境建设、经费建设、人员结构、资源建设、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研究结果不但为北京物资学院新图书馆建设提供了充分及详实的依据, 同时也为高校图书馆建设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财经高校,调查分析,图书馆建设

参考文献

[1]Top ten trends in academic libraries:A review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J].College&Research Libraries News, 2010, 7 (6) .

[2]惠涓澈, 赵冰程, 宏利.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实证研究[J].当代图书馆, 2012 (4) .

[3]代根兴.《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的研制及其与《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 (征求意见稿) 》的区别[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6 (6) .

[4]胡越.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与图书馆可持续发展[EB/OL].[2005-11-23].http://www.chinalibs.net.

[5]孙伟伟, 王莲.高校图书馆自助式服务应用分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3, 31 (1) .

[6]王艳秀, 张志美.普通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3, 31 (1) .

[7]周群.图书馆外部营销YouTube平台的构建与实践[J].图书馆界, 2011 (4) .

服务理念及服务目标 篇3

【关键词】中职教育 四成教育 四个学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059-03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的实施,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也引起了社会和老百姓的关注。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基本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的深入推进,中职教育要大力发展,就必须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抓好学校的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要认真贯彻国家的中职教育方针,踏踏实实认真办学,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在教育教学活动全程渗透“立德成人”、“成才先成人”、“成事先成人”、“成功先成人”的“四成教育”教育理念,最终实现教会学生获取“四个学会”的能力的教育目标,为学生的发展和成功奠定基础。中职学校特别要注意提升以上“软实力”,注重育人质量和效果,才能提升学校的吸引力,才能继续生存和发展。

一、成人——教会学生“立德成人”,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学校要以“育人为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四大核心育人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全程渗透“成才先成人”、“成事先成人”的成人观念,教会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关系,成长为遵纪守法的现代合格公民。

(一)教会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以及学会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学校既要开足开齐德育课程,又要保证有充足的德育课时,还要安排有丰富教育管理经验的优质师资队伍担任《职业生涯规划》等德育课程的主讲。要通过每天20分钟的早集会及每周一下午的主题班会、每天晚自修坐班,还要通过“为谁读书”、“良好的心态教育”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长期、反复、耐心细致的“四成教育”思想教育,教会学生要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要培养良好职业素养意识,学会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二)教会学生纪在法前、纪比法严,要学会遵纪守法,明理诚信

由于中职学校的生源对象以中考成绩低分的学生为主,因此学校除了重视抓好教学教研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外,更要狠抓学校的校风、班风、学风建设。要狠抓良好行为规范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将爱国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防艾滋病禁毒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防暴恐”紧急避险教育、管制刀具排查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工作常态化,切实抓好质量抓出效果。要通过以上系列举措,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形成优良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让学生明理诚信,遵纪守法。

二、成才——教会学生“人人皆能成才”,是教育的内生动力

学校要更新人才观念,推行“人人皆是才,人人皆能成才”的成才观念。教会学生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有用于社会即是才;立志成才,发奋成才”的成才观念。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的关爱,不断激发学习热情和潜能,获得不断学习进步的内生动力。

(一)弘扬现代劳模精神,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学校要高度重视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及定期组织正能量的劳模精神宣讲活动,可组织学生定期观看弘扬劳模精神的教育视频(如2015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大国工匠》系列报道等),通过弘扬现代劳模精神,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使学生对中职教育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坚定中职教育的成才理想信念。

(二)宣传中职毕业生就业创业成功的榜样力量,让学生看到“人人皆能成才”的希望

学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要在校园公共场所、校园专题展版、教学及实训场室、社团活动中心(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心)的文化建设、班级学习园地制作中职毕业生就业创业成功的宣传标语和典型案例展示,特别是树立和宣传本校优秀毕业生成功就业创业的榜样,通过榜样的力量,让学生看到“人人皆能成才”的希望。

三、成事——教会学生“四个学会”,是教育的支柱目标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86年就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目标,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与发展。中职学校应紧紧围绕以实现“四个学会”目标为核心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取更新知识技能、获取专业实操技能、获取谋职和创业技能、关注意志、品质、生活态度的培养,最终能够在社会生存和发展。

(一)学会求知,获取更新知识技能,适应激烈就业竞争

学会求知,即学校培养学生不仅要掌握学过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掌握获取更新知识的技能。知识的获取可以通过教师长期的教学而积累,而求知能力的获取则要通过教育学生掌握学习的正确方法才能够自主自动去更新知识。在目前知识经济爆炸的时代,具备有终生学习观念和能力的人才能够在社会立足和生存,因此学校必须要教会学生获取更新求知技能的能力,学生具备了自我求知能力才能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具备自我提高、自我发展,才能适应激烈残酷的就业竞争。因此,要重视专业实施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教学普及工作,要求学生人人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要学会运用手机、平板等现代移动终端设备,通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获取行业发展和需求,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潮流。

(二)学会做事,获取专业实操技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

学会做事,即学校要教会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从学习到适应,再到应用所学知识和职业技能做好工作。学校要推行“学中做,做中学”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将教学改革和探究活动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将校级专业技能大赛工作常态化。通过以上举措,在提高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了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做人的阶段自然过渡到学会做事的阶段。

1.重视教研教改,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校教学要重视教研教改,倡导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教法创新,通过定期举行校级技能大赛,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良好氛围,组织专业课教师到企业轮岗学习,定时举行技术能手、专家讲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2.重视岗前培训工作,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校认真扎实做好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顶岗实习活动,岗前培训,采用校企合作方式,让学生阶段性进入企业见习实习,工学结合,学以致用。学校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动员及岗前培训工作及过程管理工作,对学生学会做事能力培养不能够局限于某一具体工作或某种工作岗位操作能力进行技能训练,还应针对应急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职业道德与自我约束力进行重点培训,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

(三)学会共处,获取谋职和创业技能,团队协作谋发展

学会共处,就是培养人在学习、生活、生产、经营、交际等活动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执行能力。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交际能力、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获取谋职和创业技能等。其中获取谋职和创业技能是其中最重要的核心能力之一,具体包括创新意识、创业观念和态度,创造性和革新能力,寻求、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懂得对谋职和就业成本的风险评估和预计,懂得企业运营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元素,如人力成本、经营成本和盈亏预算等知识。

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具备现代技能人与他人共处的能力,要在重点及特色专业教学中融合“学会共处”思想,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牢固树立只有通过团队合力才能完成实训技能过关考核的意识。如在电子商务专业的理论教学要学习和借鉴“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室课桌创新采用长方形十人团队课桌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分组讨论、知识竞赛等形式巩固教学成果;在电子商务的实训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模拟小型电子商务的办公实训场景,充分利用学校搭建的电子商务创业平台,在班级创立多个电商、微商小团队,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风。从而培养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获得适应社会化生产需要的能力,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际能力、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四)学会生存与发展,关注意志、品质、生活态度的培养,适应和改变环境

学会生存和发展,即要学会适应和改变自己生存的环境,这也是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行业发展迅速,学生在校学习的技能很快会落后甚至面临淘汰,如何面对激烈的竞争、如何面对可能的失业、如何更好地生存,也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关注对学生意志、品质、生活态度的培养。

学校在学生管理的师资配备中,除了考虑正常的学校层面的教育管理人员、教学人员、班级管理人员、后勤人员外,还应根据班级数量及人数比例配备有足够数量的生活管理人员。这些生活管理人员(指导老师)除了担任学生日常宿舍管理工作外,还应配合班主任担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风纪教育工作,要配合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正能量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要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去分析和处理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逐步纠正中职学生的自卑心理,提高学生抗压和抗挫折的能力,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要教会学生珍惜劳动创造的价值,做一个实干的人。

四、成功——教会学生获得“争取成功”的能力,是教育的成功实践

学校要致力于以“成人”、“成才”、“成事”为核心要素的“成功教育”实践,以帮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为己任,开展“成功教育”,搭建成才路径。让学生在成人、成才、成事的努力与追求中,不断体验成功,不断获得成功,从而教会学生获得“争取成功”的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后的事业成功、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自上而下要重视教学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的科研,重视育人者自身素质和水平的培训和提高,致力于经验型师资向科研型师资的转型;教学方面要注重因材施教及使用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潜力开发,培训、鼓励、引导各层次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探究和创造性地去自觉主动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要采用以长扬长的策略,要善于发现和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自身的兴趣、特长、优点,鼓励学生尝试争取进步,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导向,通过肯定学生进步让学生认识自身价值,让学生鼓起实现梦想的勇气、激发起追求更大成功的愿望、热情,树立自信心;还要致力营造追求成功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创设追求成功的环境;加强优化班级和社团组织管理,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心,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各级各类的社团组织,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各类的教学教育活动、社团组织活动、校内外实训、校外见习、社会实践实习活动及顶岗实习活动,收获成功的喜悦。

总之,国家目前对职业教育予以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扶持和发展政策,并赋予了中职学校广阔的发展空间,中职学校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同样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中职学校也要切实认真抓好内涵建设,深化教育及管理改革,从招生、教学、教育、实习、就业全程抓好工作质量。通过苦练内功,努力创新,办出质量,办出特色,才能在社会上树立良好口碑,中职教育必将迎来建康、有序而充满生机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刘美灵,左小娟.“四个学会”: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核心内容[J].素质教育论坛,2008(1)

[2]谭国平.“四个学会”理念下的职业教育及人才培养模式——从“冰山模型”解构职教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C]//中国职协2013年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北京: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秘书处,2013

服务理念及服务目标 篇4

2015年9月,镇远县国税局、镇远县地税局凝聚合作共识,在省州局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办税服务厅实行“一人一窗双系统”的办税模式,试行人员同管,业务通办,半年多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6年3月,因为前期合作成效明显,镇远县被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共同确定为全省九个合作示范区之一。为充分发挥好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我县国税、地税两局根据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和合作规范2.0版的相关要求,结合前期合作工作的开展情况,不断总结合作经验,积极探索合作方式,提出了“厅同建、户同管、网同联、法同执、人同管、声同发”的“六同”合作思路。为保证“六同”合作目标能得到落地执行,我们又大胆提出“办税服务厅合署办公、税源及风险管理部门合署办公、行政后勤部门合署办公”的合作三部曲。在合作理念和合作事项确定后,国地税两局共同向州局作了汇报,得到了双方州局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州国税局、州地税局多次派人实地到镇远进行调研和指导,经过认真酝酿、仔细斟酌、反复提炼,最后确定了“厅同建、业同办、法同执、户同进、数同享、知同学、绩同考、人同管、税同宣、形同树”的国地税合作“十同”目标,并在黔东南州全力推广,力争将之打造成黔东南特色的国地税合作名片,实现合作再提速、服务再提升,此做法先后得到黔东南州委州政府、贵州省国地税和国家税务总局主要领导的支持肯定和批示鼓励。

“十同”理念坚持《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依法治税”、“便民办税”、“科学高效”、“协同共治”、“有序推进”的基本原则,根据“分好工”、“服好务”、“管好税”、“治好队”、“聚好力”、“合好作”的“六个好”基本要求,以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税务局 地方税务局合作工作规范(2.0版)》44项内容为基本规范,遵照贵州省、黔东南州关于国地税合作具体要求,结合县级税务机关实际工作职能,提出办税服务厅合署办公、税源及风险管理部门合署办公、行政后勤部门合署办公的“合署办公”三步走的具体步骤,形成国地税合作“厅共建、业同办、法同执、户同进、数同享、知同学、绩同考、人同管、税同宣、形同树”的“十同”理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国地税合作的基本内涵。

“十同”合作理念从提速便民办税、规范税收执法、聚合信息资源、激发队伍活力、提升税务形象五个方面,以五个“最大限度”对国地税合作工作目标进行了全方位的诠释。这五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厅同建、业同办”、“法同执、户同进”是便民办税的客观需要,“数同享、知同学” 是开展合作的先决条件,“绩同考、人同管” 是顺应发展的必然要求,“税同宣、形同树” 是合作成果的最终展现,五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合作体系。

一、“厅共建、业同办”:以最大限度提速便民办税为目标,通过改善硬件环境,互设系统用户、全面业务通办等举措,着力解决纳税人办税两头跑、纳税成本高的问题。一是按照国家税务局总局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要求,打造一体化办税服务厅,包括统一设立导税咨询区、办税服务区、休息等候区、自助办税区,共同建立办税服务厅培训中心、纳税人维权中心、减压室、会议室,打造功能齐全、标识清晰、办税便利的办税硬环境。二是结合晨会制度、值班长制度、领导值班制度、补正承诺制度,落实首问责任制、首办责任制、二级导税分流机制,营造反应快速、沟通高效、责任明确的服务软环境。三是通过国地税互设用户,以授权方式扩展办税窗口,统一办税流程和标准,全厅采用“一人一窗双系统”的办税模式,实现国地税业务通办,让纳税人享受到“进一个门、办两家事”的便捷服务,推动纳税人办税成本、税务机关服务成本实现“双降”,纳税人满意度和税务机关征管质效实现“双升”。

(二)“法同执、户同进”:以最大限度规范税收执法为目标,通过整合国地税执法资源、共同进户执法等举措,着力解决国地税执法力量不足和“两边进户、分头执法、重复检查”的问题。一是成立国地税规范进户执法工作协调小组,制定联合进户执法管理办法,按季对共同进户执法事项实行统筹安排,减少不必要的进户执法干扰,最大限度降低税收征管成本。二是共同做好日常税源管理及风险应对,联合核查纳税人基础信息,合作管理非正常户,联合开展“双定户”定额评定工作,共同追缴纳税人欠税,强化执法效果。三是以《黔东南州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办法》为依据,共同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限制取得政府供应土地”等15项联合惩戒措施,提升社会综合治税力度。

(三)“数同享、知同学”:以最大限度聚合信息资源为目标,通过国地税信息互享、知识互学、经验互教等举措,着力解决国地税信息交换不畅、经验交流不足、业务知识不通等问题。一是通过互设征管系统用户、相互授权及指定专门信息共享设备等形式实现涉税信息实时交换,便于双方及时开展涉税数据比对、分析、应用,完善征管措施。二是在国税、地税安装及时通讯软件助讯通,跨越国税地税系统内网即时交流遇到的问题和政策文件,经验交流和信息交换更便捷。三是共同推动政府出台加强协税护税、加强财税征管促进财政增收等一系列保障性文件,建立完善的综合治税机制。四是共同开展“税收业务大比拼”,促进双方互学税收业务、互比岗位技能的良好学习氛围。五是整合双方教育资源,成立国地税专业师资队伍,共同拟定国地税年度培训计划,抓好税务干部内部培训,并通过座谈会等形式不定期交流工作经验,达到国地税资源共享,经验互补。

(四)“绩同考、人同管”:为最大限度激发队伍活力目标,通过统一纪律制度、统一绩效考核、统一实施奖惩等举措,着力解决干部队伍中懒政怠政以及乱作为、慢作为、不作为等问题。一是通过合署办公,将国地税双方同类部门人员集中办公,通过遵守相同纪律,执行相同制度,在朝夕相处中培养合作意识。二是以联合办税厅为切入点,逐步扩大到税源及风险管理部门,最后扩大到全局干部职工,根据各自办理的业务数量、业务质量以及纳税人满意度等工作指标,统一进行绩效考核,共同实施绩效管理,体现个人收入差别,形成上下齐动、人人争先的竞争效应,推动工作质效大幅提升。三是共同深入开展“铸廉行动”和“铸勤行动”,整合廉政教育资源,通过公开监督举报电话、聘请特邀监察员、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实施明察暗访等方式,着力解决税务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以及慢作为问题,共同防范税收“两权”运行风险,力争队伍不出问题、最大限度少出问题。四是制定国地税干部交流制度,推进深层次学习交流,达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水乳交融的交流效果。

企业文化理念及释义 篇5

核心价值观:时不我待,责有所归,自强创新,孜孜无倦。释义:机遇总是转瞬即逝,XX人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全力以赴投身XX事业;责有所归一方面指XX人要以助推我国早日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为己任,另一方面指明我们在工作中要职责明确、规范管理,以强烈的责任感担当时代赋予的重任;自强创新、孜孜无倦指的是中国XX人为了实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产品的价值而在此过程中勤奋努力,不知疲倦,永不止步。

企业精神: XX报国,求索不止。

释义:XX企业精神表达了企业的社会价值和责任担当,以及XX人在追求事业的道路上上下求索、奋勇向前。使命:铸造强劲XX,助力制造强国。

释义: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大力发展制造业,对我国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百年强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使中国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大幅增长,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中国已然成为制造业大国。然而,快速增长的同时,大而不强仍然是中国制造业亟须突破的瓶颈。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制造业已经开始在全球视野下谋篇布局,踏上寻求质量增长、塑造中国品牌、迈向中国制造的新征程。中国XX必须抢抓机遇,干好本职,用实际成绩助推中国的制造强国梦。

愿景:打造具有国际一流竞争力的XX制造企业。释义:中国XX必须具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的格局和视野,持续推动中国XX事业在同一平台、同一机制上与国际一流企业同台竞技的能力。

企业作风:创新、专注、务实、奉献。

释义:只有在经营理念、企业管理和技术研发等各方面不断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不断增强,使企业始终抢占先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专注一是指中国XX专注于主业,为中国XX事业打造强劲心脏,又指XX人专注、坚定不移的工作作风;务实是指从企业实际出发,脚踏实地,按照既定战略和目标稳步前进,不好高骛远,脱离科研经营实际。务实既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态度,更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种经营策略;奉献精神是XX人薪火相传的优秀品质。几十年来,为了XX事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XX人不畏困难,转战南北,不图回报,奉献终生,用奉献精神铸就公司辉煌的历史。奉献精神是中国XX宝贵的企业品德,它培养和激励着一代代中国XX人。

新课程理念及教学设计 篇6

新课程理念及教学设计

作者:陈良金

工作单位:

光山县北向店中学

新课程理念及教学设计

摘要

我国的教学改革已经在朝着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许多学校在教育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对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等问题,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改革,为了追求更高水平的教育品质,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满足国家发展和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中国基础教育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教学改革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着。“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教材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操作平台;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新教材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然而,我们作为教师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好教材,改变过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国的教学改革已经在朝着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许多学校在教育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对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等问题,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改革,为了追求更高水平的教育品质,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满足国家发展和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中国基础教育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尤其是课堂教学(其中最基本的是必修课程的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改革因此成为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特别是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学改革日益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教学实践中涌现了一批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好的教改典型,有些理论经概括后形成新的教学模式。这是本次教学改革的起点和基础。

但从总的形势来看,由于应试教育观念和实践的深远影响,人才选拔机制的不完善,80年代以来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中有许多仍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新课程理念

教学设计 素质教育 缚,且以局部的、单项的改革和操作性的修修补补居多,局限性较大;尚未能构造出一种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新体系。这里,既有教学改革本身不够到位的原因,也有受课程制约的因素。因此。从总体上看,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够明显,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单

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医治;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这是本次教学改革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次教学改革,一方面因为有了80年代以来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效作为基础,因此可望在一个更高、更深、更全面的层次上展开;另一方面因为有了深刻的反思,有了对存在问题的检讨和共识,因此可有针对性地、实实在在地展开、更为重要的是,本次教学改革是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进行的,新课程、新教材既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又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学改革因此可望有实质性的、全方位的推进!当然课程改革的浪头来回于我们身边之际,广大教师,站在第一线,处于课程改革的风头浪尖,怎么响应课程改革的浪潮?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师又怎样依靠教师自身,来实践新课程、实施新课程、落实新课程。要使这次课程改革取得成效,课堂教学改革是关键。在贫困地区的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更为重要,他关系到我们的教育是否真正改变贫困地区教育的落后状况,能否缩短与发达地区教育的距离,能否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培养更多合格的后备人才。因此,笔者就贫困地区课堂教学改革谈几点认识: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如何实施,应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适当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

一、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从自己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赫尔巴特学派甚至将兴趣视为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他们都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2).要使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而且自己也独立学习。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许多教育事实也反映出,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发现、纠正自己的错误。如果我们把每种事情都教给学生或者规定他们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会妨碍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妨碍他们的发展。

(3).要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最容易忽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教师凭想象充分准备一堂课,并依此设计如何去讲授,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其结果往往也只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如果我们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堂上交给学生恰当的主动权,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教学的本质是教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教学思维活动。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1).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情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3).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

变式教学是对教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三、强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1).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

在教学的进行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合作与交流,这种小组的形式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间交往的机会,有利干小组内成员的交流和含作。

(2).小组学习任务的布置。

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主要以协同活动为中介实现的,因此我们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活动中,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我们不仅要指导组内交流,而且要引导组际交流;不仅要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方法。(3).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

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枝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问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四、适当进行开放题教学。

开放题是指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题目。由于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有其特定功能.开放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意识;开放题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需要适当控制问题的开放程度,必要时可先作一些铺垫。

五、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1)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当前中小学教学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而在应试教育观念尚未获得根本转变的情形下,学校所实施的教学改革也因此变得缺乏成效或事倍功半。我们一定要在本次课程改革中,组织学习与培训,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来一次教育观念的“启蒙运动”,把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教育观念的转变将会真正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2)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现出来,此外,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所以,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本次教学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难性就不言而喻了。从这个角度讲,教学改革是场攻坚战。就教与学关系而言,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学习方式转变因此被看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3)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在转变观念和方式的同时,重建制度,这同样是本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就学校教育内部而言,观念更新、方式转变的最大阻力来自落后的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用应试教育的模式来管理和评价教师,怎么可能让教师生发出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呢?对于本次课程和教学改革,教师反映最强烈的也就是教学管理和评价问题。他们盼望、呼吁与新课程、新教学相适应的新管理、新评价。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具有核心性的意义,它将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观念和行为问题。当然。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本身需要在进。

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问题远不止这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出现的问题还会很多,需要我们去认识、去思考、去解决。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效果如何,关系到新课程的命运,也关系到下一代学生的质量和发展。我们必须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既热情倾注,又冷静面对;既大胆前行,又稳妥探求,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参考文献: [1]教育学:新编本/王道俊 王汉澜主编--3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ISBN7-107-07070-3 P220-241页

[2]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皮连生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2008重印)ISBN978-7-04-008553-2 P185-202页

华为价值分配理念及工资制度 篇7

【导读】

《华为基本法》重新受到重视,和小米给中国营销带来的冲击一样。都是关乎企业转型的重大命题。原因是很多中国企业的成长都到了一个坎上,这使得中国企业同时面临转型与过坎爬坡双重课题。《管理智慧》近期发出的《包政:解读<华为基本法>,让管理着树立权威》,再次受到关注,读者会知道这里的“权威”其实是从个人自身权威到组织赋予权威的跨越。这正是华为后来接受IBM、HAY管理咨询走线国际化的伏笔。但是,为何当年任正非会说《华为基本法》完成之时,也是《华为基本法》作废之时呢?华为人是如何如何解读自己的《基本法》的呢?

《管理智慧》将满足读者强烈需求,切准企业成长的痛点,组织专家全方位系列解读。敬请关注。

【正文】华为《基本法》:在研究华为历史数据的时候,我们会注意到华为历史上有着关键的5年——1995年至2000年前后。在这5年中,华为将自己以往的经验教训悉心总结,并在吸收业界最佳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制定出《华为公司基本法》,以引导公司继续前进。

关于价值分配问题 价值链上的价值分配

人们经常用做馅饼来比喻公司事业的发展。如果说价值创造解决的是做馅饼的原料和如何将馅饼做大的问题,价值评价解决的是馅饼的切法问题,那么价值分配解决的就是切好的馅饼如何分配出去的问题。在华为公司的价值链上,价值分配体系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必然导致价值链的脱节,使价值创造理念和价值分配体系无法实现,激励机制、导向和牵引作用也无从谈起,反而会带来各种矛盾,把公司带入灾难性的境地。在企业中,各种矛盾与冲突说到底是由利益关系引发的。可以说,由价值创造到价值评价,基本上不涉及利害关系;而到价值分配阶段,利害关系则较为明显。

价值分配体系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两个层面: 在内部微观层面,价值分配体系要进行一种转化,即把公司创造的价值转化为可以分配的价值,任何一家公司都不能将其创造的全部价值完全分配给员工,在这些企业内部,实际上也存在着价值的分配和再分配问题。否则,价值分配就会像打家劫舍者们分赃一样,偷多少分多少。

公司创造的价值应有三个方面的分配去向: 分配给社会——承担社会责任;

分配给公司员工——为自己和家人的幸福;

分配给未来,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资本——进一步做大事业。

所以说,价值分配不是被动的分配过程,而是资源的重新配置过程,它既是价值链循环的终点,又是价值链循环的新的起点。

在这一层面上,价值分配体系的关键不是提出分配方式,而在于首先确立其理念,即与价值创造和价值评价理念相一致的价值分配理念。

其后的工作才是将理念演化为具体的工资报酬制度。具体来讲,这一理念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分配的目的 2.价值分配的对象 3.价值分配的依据

4.价值分配的表现形式和实现形式 5.价值分配的原则 6.价值分配的标准 7.价值分配的工具 8.价值分配界限与水平9.价值分配的重点 10.价值分配的制度

在外部宏观层面,价值分配体系要进行建构,即对价值分配的结果进行重新梳理、重新配置和再次转化。

它涉及的是价值创造要素的重新集聚、组合和增值问题,这是价值链循环的转折点,这一层面涉及的具体问题包括: 企业全部资本的所有权问题(是否归属于最初出资者);

价值创造源泉(劳动、知识以及企业家的管理和风险的贡献)如何转化为资本问题;

内外部风险资本及转化问题。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公司的产权制度问题,也就是公司的所有制形式问题。

价值分配的核心形式——工资制度

1、为什么是核心

价值分配理念和价值分配体系必须通过工资制度来规范,使之成为可操作性的现实;

工资制度与员工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因为由此实现的价值分配,员工可以直接和经常地支配,是满足员工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重要经济基础;

它能够直接和经常地产生价值分配的激励作用和刺激作用;

在全部价值分配上,工资制度分配部分的绝对值和相对值理论上是最大的; 它是一种例常性的分配,分配周期基本是以月为单位,而其他形式基本上是以年或季度为单位。

2、可选择的工资制度

一家企业究竟可以选择什么样的工资制度,取决于多种因素。从世界各国企业工资制度的演变过程来看,大致有四种类型的工资制度曾经或正在成为主导型的工资制度。

(1)职务工资制度

其特点是:根据职务(岗位)的性质、地位和责任大小确定工资。它是围绕职务价值和职务价值评价运转的。实质上,它是把价值创造因素具体化为职务(岗位)的价值。

其优点是:能够保证在同等岗位或拥有同等职务的人得到同等的报酬,即产生同工同酬。

其缺点是:价值分配的官本位,容易造成机构膨胀。要想涨工资,先提升职务。晋升集中于职务这一狭窄的通道。

其制度条件是:组织结构趋于稳定,职务权限明确。目前,大多数国内企业都以这种工资制度为主,欧美国家也很流行,美国约有50%以上的企业都采用这种工资制度。

(2)年资工资制度

又称为“年功序列工资”,其特点是:根据员工的实际年龄和在公司的连续工龄确定工资。这种工资制度实质上是将价值创造要素具体化为工作时间,并认为个人的能力与工作熟练程度及个人连续的工作时间和年龄相对应。

其优点是:不需要复杂的价值评价体系,能够比较容易地实现定期升薪,具有一种稳定机制和安全机制。有利于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其缺点是:工资所生成的激励机制作用不明显,不利于员工的自我开发。其制度条件是:产业处于高速增长期,而外部劳动力市场供求紧张。它是与终身雇佣制度相配套的工资制度。

(3)职能工资制度

又称“职能资格工资”或“职能资格等级工资”。

其特点是:根据职工的职务执行能力、按资格等级确定工资。它实际上综合了职务工资和年资工资的合理内核,把价值创造因素具体化为不同等级水平的职务执行能力,按照每个人的实际职务能力来确定工资。

其优点是:倡导能力主义,强调个人能力与自我开发。

其缺点是:需要科学的价值评价体系,对某些年龄层员工和某些部门员工的工资水平有抑制作用。

(4)年薪制

它是在每年年初通过职务期望评价或目标业绩评价来确定一年的收入额,并按月度分别发放的工资制度。严格地讲,年薪制只是一种变相的工资制度。

其特点是:将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的时间扩展到一年。员工的收入基本由两部分组成:

①基准年薪,分12个月等额发放; ②奖金,为3~6个月的月薪; ③业绩奖励,根据公司业绩确定。目前,世界上有两种年薪制,一种是欧美型年薪制,称为“完全型或纯粹型年薪制”,收入全部表现为年薪。一种是日本型年薪制,称为“部分型或结构型年薪制”,将月工资部分年薪化,并辅助奖金和津贴。前者中看不中用,后者中用不中看。

其优点是:激活人才,弘扬挑战精神,有利于控制工资增长,加强工资总额管理。

其缺点是:需要科学的人事考核评价制度,可能导致员工在收入上两极分化,影响士气。需要指出的是,一些业绩部门划分不明显的企业或部门不适用年薪制。

在现实中,工资制度是处于不断演变过程中的,世界上不存在最完善的工资制度。以日本为例,其主体工资制度15年一变:前5 年为导入期,中间5年为成熟期,后5年为衰退期。其大致过程为:①1945~1960年以生活费工资制为主(按照生活保障原则,发放工资);②1960~1975年以年功序列工资制为主;③1975~1990年以职能资格工资制为主;④1990 年至今,进入年薪制工资制为主阶段。

3、华为选择的工资制度

《基本法》明确规定,工资分配实行基于能力主义的职能工资制”第六十九条)。

那么,如何理解这短短的一句话呢?换句话说,华为公司为什么钟情于职能工资制度?它所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第一,工资制度必须与华为公司的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理念相契合。

在价值创造方面,公司认为,在多种价值创造因素创造了公司的全部价值的基础上,更重视知识和高智力劳动、技术和企业家管理及风险累积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并要求通过一定的分配制度给予其合理的回报。

在价值评价方面,公司要求对价值创造的过程和结果予以科学的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进行价值分配。工资制度的运作必须同考核评价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价值分配方面,公司要求有一套完整的价值分配体系,并以制度的方式予以规范并实现较高透明度,做到公正与公平,达到充分的合理性。在总体上,公司要求工资制度能够充分吸纳其独特的价值理念,植入华为的精神之魂。可以说,这是选择工资制度的重要标准。

第二,工资制度的选择必须考虑华为公司的人事管理制度特点。

公司主张实行自由雇佣制(第五十六条),而且工龄、年龄等个人的自然因素在华为公司的价值创造源泉中没有得到承认。我们不能选择与终身雇佣制相配套的年功序列制度。

公司同时也反对官本位,主张能上能下,把“最重要的职务交给最有责任心和最有才能的人”,“把职务看成一种责任”,把“工作作为工作的报酬”,这使得我们不可能选择以职务价值为核心的职务工资制度。

我们用排除法,间接地缩小了可选择的范围。

第三,工资制度的选择必须考虑到华为的现实。任何一套制度都不能脱离现实。

从华为以往的工资制度来看,尽管它不太透明、不太规范,也没有做出明确的定义,但从理念上和具体操作上,不难看出,它带有非常明显的职能工资的特点。选择和制定工资制度时,我们必须注重其连续性,以避免价值分配形式的变动对公司整体经营管理带来的震动和冲击。

第四,工资制度的选择还必须考虑到我们现有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目前,年薪制在国内外大行其道,我们是否可以选择它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的人事考核评价真正实行还不到一年(有些部门尚未实行),部门业绩评价制度没有推行,项目管理与评价还处于探索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年薪制,必将使之流于形式。而且我们的人事管理责任者对年薪制还没有心理上和理论上的准备,还不具有年薪管理的能力。日本年薪制专家告诫业界:“在职务工资、年资工资或不成熟的职能工资制度内,引入年薪制是危险的。”

但是,我们不排除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对高层管理者或一些特殊部门实行年薪制。而且职能工资在理念和运作形式上都与年薪制是相通的。当职能工资制运作得比较成熟时,向年薪制转化还是比较容易的。

所以,华为选择了职能工资制,职能工资制也选择了华为,这是合理的双向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

4、职能工资制度 职能工资制度的理念

在职能工资制度的大旗上,写着4个大字:“能力主义”,即依据每个人的能力、业绩,给予其公正的待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它:

·尊重个人·弹性的个人主义·实绩主义·构筑紧张感·实力主义·势力主义·业绩主义·成果主义·挑战精神

职能工资的特点

·它内含激励机制,促使每个人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做好工作,并以此得到更好的人事待遇。

·工资的分配依据不再是年龄、工龄和学历等个人自然因素,而是依据个人的职务执行能力(特别是潜在的能力)和实际的贡献。

·它使企业对员工的工资支出不再表现为一种人工成本支出,而是因激励机制的存在成为人力资本投资。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其回报率比任何物质资本的投资更高。

·它适应了现今企业重视知识、重视个人能力、强调员工不断进行自我开发的需要。

·它保持了很高的透明度,能够保证价值分配的公开、公正和公平。·其工资结构是呈阶梯式的,其特点是小步慢跑。提升频率快、提升幅度小,并以薪点值方法控制整体工资水平。

·在同一职能类别内可以充分拉开档次,使职能类别之间保持连续性,消除收入分配中的拐点。

·虽然它不考虑职务,但职务晋升必须达到一定的职能资格等级。·它对特殊能力者和特殊贡献者留有特殊的提升余地。

·它留有足够的接口,可以与人事考核制度和人事待遇制度相衔接。·在国内保持先进性。

职能工资制度的基本框架与运作 ①任职资格类别划分

任职资格,是指承担职务(岗位)的资格与能力,其构成内容包括: ·基本素质:知识、技能与体能 ·专业技能:经验、熟练程度 ·个人品质:职业道德、修养 ·企业自身的性质与目标

任职资格划分,是指对承担职务(岗位)资格与能力的制度性区分,它包括: ·分层:按资格能力的高低,分出不同的高低层次,是纵向划分。

·分类:按承担职务(岗位)的性质,分出不同内容的资格能力,是横向划分。②任职资格等级的划分

它是按任职资格构成要素与评定基准,对职能资格能力进行的制度性区分,是类别划分中的细分。目的是为任职资格能力的提高预设晋升阶梯,资格晋升可以是横向上升(晋级),也可以是纵向上升(升等)。

③职能等级上下限的确定

个人能力有大有小,不能设置统一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企业要对各层员工的任职资格划分出等级下限和上限,下限是能力起点,上限是目标。

④职能等级进入

任职资格能力被分层、分类、分等、分级后,就形成一个框架,意味着有了起跑点、比赛路线、终点和年龄组,但问题是,运动员如何对号入座地进入起跑点。实质上,这是如何将现行工资制度与职能工资制度衔接起来的问题。

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一定的标准,将每一位员工带入任职资格等级,这样员工的工资评判就有了三个标准:处于多少等、多少级,该等级对应的薪点值是多少。

⑤职能工资的运作

·依据人事考核结果,实现任职资格等级晋升(降),从而对应的薪点值也会提高,达到提薪(降薪)的目的。这是将考核结果与工资晋升直接联系起来。

·当满足一定的规定条件(滞留年限和人事考核结果)后,表现好的员工可以升到更高的职能等级,进而取得更高的报酬(按级差与等差由低到高逐步提升)。·公司依据上年的业绩、本年的目标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每年调整一次薪点值。薪点值是等级薪点的共同含金量。员工职能工资根据薪点数与薪点值可以推算出来。

至于你如何去消费它,公司就不管了。你要做的就是在下个月努力工作,提高能力,提升业绩,以后得到更高的人事考核评价,进而争取到更高的人事报酬待遇。

当然,这套制度还对新进入公司者的任职资格等级进行了界定,也对特殊升等、特殊升级、降等降级等做了具体规定。而且,职能等级不仅用于确定工资,还可以作为确定其他价值分配的依据,如医疗保险、股金等。

⑥其他工资制度

职能工资制度是华为的主体工资制度,适用于大多数职工,但对于特殊的部门和岗位,可采用特殊的工资制度,如对可计量类工种,如打印、复印、厨师、司机、保安、营销人员,可采用能力绩效制工资。对于高层管理者,也可以年薪制作为补充。但具体的理念、操作方式和管理都与职能工资有很多共同性和衔接性。

5、职能工资离我们还有多远

《基本法》所提出的这套职能工资制度离我们并不遥远,换句话讲,《基本法》的规定有现实依据。可以说,职能工资制度呼之欲出。

任正非在1996年2月11日听取职能工资制度汇报时就曾说:“职能工资好!”随后,这套制度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认可。这为职能工资制度的引进和实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公司先在市场部试点规范的人事考核制度,随后在公司绝大多数部门推行这种制度,已有57%以上的员工接受了新的人事考核制度,这为职能工资的推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实际上它是作为有计划地推行职能工资的一环实施的。

公司对人事管理的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为职能工资制度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证。

公司已经在组织力量方面对职能工资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实际上已初步形成了职能工资制度方案。可以说,职能工资制度的实行,只是个时间问题。如果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话,《基本法》的公布则如强劲的东风,将加快其职能工资制度的实施。

上一篇:竞选文艺部部长宣言下一篇:班主任老师述职报告优秀高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