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班级文化怎样营造

2024-10-16

何谓班级文化怎样营造(精选6篇)

何谓班级文化怎样营造 篇1

何谓“班级文化”,怎样营造?

班级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

一.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的画像;摆成马蹄形、矩形、椭圆形的桌椅;展示学生书画艺术的书画长廊;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科普长廊;表露爱心的“小小地球村”;悬挂在教室前面的班训、班风等醒目图案和标语等等。而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对班级“硬文化”环境建设的法则是:力求朴素、大方,适合学生,突出班级特点。

1、注重教室的卫生。

2、重视教室的布置。

3、讲究座位的排列。

二、“软文化”的建设

建设好班级“硬文化”环境,只是给这个班级做了一件好看的外衣,班级真正的精神体现还要看班级“软文化”环境的建设。班级“软文化”环境是班级文化环境的核心,是最能体现班级个性的,班级整体形象的优劣最终将取决于班级“软文化”环境是否健康。

1、班旗、班歌、班徽的设计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2、“班风”的建设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3、制度文化的建设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三.班级文化指的是一个班级的团结理念和凝聚力所在。

作为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1、定期组织主题班会,创造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的机会

2、民主选举班干部,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负责人,提高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

3、设立班级活动项目,例如组织班级外出活动、策划板报和创办班级刊物等

4、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与学生同心协力,共同进步

5、鼓励学生参与学校集体活动项目,增强班级凝聚力

何谓班级文化怎样营造 篇2

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能给学生创造一个优雅清新的学习环境。班级组建初期,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缺乏奋力拼搏的精神和刻苦学习的劲头, 在生活习惯上也表现较差。有几个学生在课桌上张贴了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歌星、影视明星、体坛明星等, 却没有科学家;自习课老师不在时, 有部分学生自由涣散, 随便说话、走动, 班里就成了俱乐部, 有唱歌的、听音乐的、吹口哨的、拍打篮球的应有尽有、五花八门。针对这种情况, 我除了在班级作正面引导提出要求外, 开始着手营造班级的文化氛围。第一步布置教室, 让它体现班级特色, 同学们积极响应, 还出谋划策。班级誓词最为抢眼, 温馨的水粉底色上书写着:我非常聪明, 我潜力无限, 我要在老师指导下, 自主、文明、争光、专心、细心、探究、创新, 以今日的精彩成就明天的辉煌!它指明了学生的努力方向, 也时时刻刻激励、督促着每个学生。我建议在墙壁上张贴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 学过书法的学生还书写“胸怀祖国, 放眼世界”在其上端, 意义更加深远。教室两侧立柱上张贴着火红的条幅“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教室后边黑板上方是菱形红字块“若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莫过一日暴十日寒”。天棚横梁上张贴“人生像跳动的音符”“让青春无悔”。高处窗户玻璃上贴有“勤奋、刻苦、团结、友爱、拼搏、创新”, 比窗花好看。还充分利用教室墙壁空间, 开辟了光荣榜、才艺展示、班级风采、评比栏等专栏, 后黑板上留出位置, 让学生轮流书写每天一句名言警句。通过让“墙壁说话”, 使班级的环境焕然一新, 同学们十分喜爱这个“家”。在学校轰轰烈烈开展的班级文化建设检查中, 我班受到了嘉奖, 全班同学都欢欣鼓舞、干劲倍增。恰逢学校德育处组织开展诵读《弟子规》活动, 我班同学个个达标、勇于争先, 在举办的背默比赛活动中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再次受到学校表彰。通过系列活动,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共同分享奋斗过程与成功快乐。学生的精神面貌、行为习惯大为改观, 主动学习的劲头也有了。

针对学生阶段性的特点, 班级文化要时时更新、创新。例如, 针对学生出现的浮躁情绪, 我组织学生召开“放飞梦想”主题班会, 让每个学生先谈谈自己的理想, 然后制订出为实现理想而采取的措施和学习计划。此举消除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浮躁情绪, 促进了心与心的交流, 增加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搞好班级文化建设, 是科学管理班级的有效方法。常言道:方法大似气力。就是重在强调方法的作用, 在班级的管理上也是如此。如果没有班级特色文化建设, 班集体也就没有凝聚力, 各项工作就无法顺利开展。实践证明, 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 能够起到鼓舞士气, 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也减少了班主任的通病:唠唠叨叨、婆婆妈妈, 事必躬亲的毛病。

充满朝气的班级文化氛围, 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心态得到改善, 情操得到陶冶, 视野得到拓宽, 品位得到提升。班级文化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 贵在有特色, 有针对性, 应力求做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我班教室后面的墙壁上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树干”是“健康、快乐、向上”, “树叶”是学生的心里话、理想、目标等, 树上还有两只鸟儿在歌唱。我希望我班这棵“大树”,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健康、茁壮成长。

怎样营造和谐的班级管理 篇3

一、在班级管理中要求师生讲民主平等。

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充当班级的主人,让他们在“当家作主”中获取成功,增强自信心,学会自主,实现其自身价值。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来源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同学间的互相学习、帮助、关心,学会爱他人等对良好的人际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态度也会在学生身上产生不同的心理效益。因此,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把学生看成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像朋友一般去尊重、信任、关心、理解他们,使他们在受尊重的环境氛围里,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里,自主地参与班集体的管理。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学生人人不同,个个千差万别,教师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他们。班主任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身体状况及学习情况等对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这体现了对不同层次教育对象的尊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一个班有着良好的班风,学生在此生活学习,健康成长,乐在其中;教师上课兴趣盎然,乐在其中;班主任管理得心应手,乐在其中。作为一名班主任,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去营造良好的班风,是行之有效的。

二、在班级管理中要求学生自我管理。

所谓学生自我管理,实际上是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是在班主任指导下,班级主体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学生自我管理,单班主任或几个学生干部的努力,是绝对做不好的,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动员全体学生参与班级日常事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播下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蕴藏着极大的潜能,但由于初中生年龄较小,处于被“管”的地位。班主任要帮助他们建立自行运转的且符合班级实际的管理机制,将他们从“被管”的位置上解放出来,交给他们自主的权力,使他们在班集体中明确义务,承担责任,学会管理,从而提高主人翁意识。这不仅要求班主任逐步完成由教师主管——师生共管——学生自管的班级自行运转机制,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能力帮助他们选择施展才能的场所,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成功”的机会,让班级的每一个成员“人人有岗、人人有位”。如建立学习互助岗、生活处理岗、信息交流岗、时事政治岗、板报宣传岗、图书管理岗、助人为乐岗、环境保护岗、文体活动岗等,使学生能在班集体管理中找到自身满意的位置,各尽其能,各显其长。

让学生在“当家作主”中学会自治。建立班级自行运转的机制,班主任不仅要注意设置多种管理岗位,还要不断扩展班级管理空间。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不是指个别的、局部的,应该注重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关注每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人。如设置“班级自主管理信箱”,班级中的每个成员对班集体工作的构思、设想、建议,对班、团干部工作的意见,同学中的问题、对班主任、科任教师的意见、建议,对学校的管理、伙食团的生活等都可以用小纸条的形式投入信箱。

实行班级学生自我管理,使每一个学生从单一的被管理者成为管理者,他们既是被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都处于管理和被管理体系之中。这样,民主意识得到增强,因而焕发出管理的积极性和对班级的责任感。事实证明,学生的自我管理体现得越充分,积极性就越高,班风学风就越好。

三、在班级活动中要求学生自主设计。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班主任不仅要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要全力创设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班级活动情境,由学生自己出主意,自主制定活动的目的,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自主组织实施、自主进行活动成果评价。

如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文明礼仪伴我行”等主题班会课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找素材,结合身边人讲身边事,让学生家长及教师参与活动,通过谈体会,小品、情景剧表演及媒体展示等,对学生进行教育,避免了空洞说教,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又如让学生独立编撰“班级小报”,小报的报名、版面设计、插图、内容、打印或誊写,均由学生自己承担、自己决定、自己动手。他们将自己画的画、写的作文等登载在小报上,供同学们阅读。一学期下来,对小报进行量化评比,看谁办得更好。也可让学生独立组织劳动技能、讲故事、科技小报告、影视评论、书画、摄影、“五小”制作、歌咏比赛及篮球、乒乓球比赛等,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体魄,增强了学生毅力,使学生主体能力得到充分展示。

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篇4

滨河路小学:朱素清

教育家指出,优秀的班级文化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文化的形成关系到班级的稳定和谐,关系着学校教育的成败,关系着学生人品的形成,更关系着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前途,甚至关系着将来我国整体国民素养的提高。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造就健全的人格,具备健全人格的人,必定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如果人格不健全,所学知识越多,对社会的危害也就越大。为此必须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气氛,我班做法如下:

一、抓好环境美化,给学生一个温馨的家---教室

二、抓好班级制度建设,给学生一个和谐的学习空间

三、抓教师及班主任自身素质建设,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友爱合作的师生关系。

四、抓好班级活动,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五、抓班干部队伍建设,增强班级向心力。

两个外表一样的透明玻璃瓶里分别装了两种性质不同但颜色一样的液体。如果我们不去品尝,那么一定会认为这两种液体是同样的。只有我们品尝后方可知道这两种液体的浓 度是不一样的。浓度不一样就决定了物体的性质不一样。同样地,不同程度的班级文化,造就了不一样的班风。大部分中学都会在学期末评选“标兵班”,“文明班”,这些都直接反映了一个班集体的文化建设的好与坏。教育家指出:优秀的班级文化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文化的形成关系到班级的稳定和谐,关系着学校教育的成败,关系着学生人品的形成,更关系着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前途,甚至关系着将来我国整体国民素养的提高。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造就健全的人格,具备健全人格的人,必定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所学知识越多,对社会的危害也就越大。

什么是班级文化呢?在我看来,它是指班级所有成员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朝着班级共同目标不断迈进的过程中,班级内部形成的共同思想、精神风貌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是班级的灵魂,是校园文化的基石。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学校创造一个安全、文明、和谐和人文的外部环境,更需要班级师生的共同参与,遵循基本的原理,按照一般的程序,采取各种方法,突出重点,提升亮点,形成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积极良好的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促进一个班级快速健康地发展。因此,如何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是我们每一个班主任所要思考及迫切解决的问题。

可以说,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班级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为,教室环境、人际关系、学生精神状态等。班级文化建设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和以人为本为精神基础,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为目标,通过学传统美德,名人、名言伴我行,系列主题月等活动,建学生说话交流平台,设评比

激励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使班级风貌健康向上,蓬勃发展。达到促进了学生的良好人格形成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初步营造出班级文化建设的模式,使班级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石。

一、抓好环境美化,给学生一个温馨的家——教室

教室环境对学生的教育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因此,我们应该改变那种有环境而无环境文化的状况,赋予班级环境一定文化色彩和教育意识,增强环境育人的功能,借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一旦我们使班级的各种物化的东西,都能体现班级的个性和精神,都能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那么班级文化也就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一样起着无声的教育作用。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室墙壁上张贴名人名言来引导学生创立自己的座右铭,时刻学习并发扬优秀前辈们的各种优良作风和崇高精神。

其次,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同学、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例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每一期的主题黑板报给学生们增添课外知识;利用班级宣传栏表扬班级内各种先进事迹,促进同学间互相学习、互勉互励。每次月考和期末考试我班利用板报表扬进步生和优秀生,在学生中形成一种竞争意识和团结拼搏意识。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室布置不能千篇一律,一成不变,我们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期、学年的教育目标而作相应的调整。

二、抓好班级制度建设,给学生一个和谐的学习空间。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规章制度是班集体为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规则,是由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遵守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行为准则等形成的文化形态,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约束机制,是形成班级良好风貌的必要条件,它是班级的准绳,对于一个班级的秩序化、法制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我班在班级制度的制订方面,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大背景下,结合班级实际情况,通过班级民主决议而产生,并由全体学生监督实施,这样才可以使每个学生信服并自觉遵守。

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抓住这项工作:

1、注意好开端,使学生一进校门,就有行为规范。并且,在班级出现不良行为的最开始,就要立即制止不良行为的发展,严格规范学生行为,对其进行深刻地思想教育。

2、要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落实到位。学生去讨论,集思广益,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主人翁精神,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有生命力、实效性。

3、贯彻制度要持之以恒,经常性地有组织对《中学生守则》、《宝坻一中日常行为规范》法规的学习活动。这样班级制度的确立过程,就成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过程。

三、抓教师及班主任自身素质建设,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友爱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心理行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能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气氛中获得高效的学习效果。我们教师要做到:坚持“爱”字当头,关心学生;坚持“情”字相融,细雨润物;坚持“诚”字相伴,家校互通。通过 “爱”的传递,“情”的交流,“诚”的沟通,给孩子建立一种心灵相通、互相关爱、彼此接纳的人际关系,促进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俗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所以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才能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比如教师要说一不二,说过的话要算数,教育孩子讲究诚信;对学生不吝于说“谢谢”;当发生错误被学生指出时,不要恼火,要勇于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一般都比较娇生惯养,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除了不知道关心别人以外,劳动观念差,自己动手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也差,一旦和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就会出现很任性、谁也不肯让步的局面,不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想一想,那么这样的情况首先需要老师来调解、分析利弊原因,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也需要老师在平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引导,做一个善良、宽容、大度、说话做事有分寸的人。

四、抓好班级活动,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团结向上、共同进步是全体班级成员的共同愿望,我们评价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搞得好不好,主要看这个班级有没有这个愿望,有没有团结向上的班风和正确的舆论,有没有集体荣誉感,有没有凝聚力、向心力。班集体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主心骨,没有班主任的引领,班集体建设就是一句空话;而班集体一旦形成又会反过来影响班主任和学生,显示出强大的教育功能。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的那样,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客体,而且还是教育的主体。人的认识能力是在活动中获得的,丰富的班级活动是进行集体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如军训、运动会、体育达标竞赛、科技节、艺术节等,这类活动规模大,影响深,对于形成健康向上、团结进取、自尊自信的班级团队精神能起很大的作用,也是树立班主任威信,塑造班级形象的大好时机。所以,活动前,班主任要精心组织,认真辅导,活动后要及时总结,表彰先进。另一类是班级内部的活动,如主题班会、学习经验交流会、辩论会、演讲会、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这类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如细水长流,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积极鼓励学生多参与学校班级活动,更能促进学生全面展。

五、抓班干部队伍建设,增强班级向心力

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还有一个需要重视的环节,那就是建设一支工作能力强、有威信的班干部队伍。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对于建设班级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班干部的选择中,教师不能一味强调从成绩出发,做班干部最重要的是有责任心、有为同学服务的精神,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班干部,在同学中也才能有威信。班干部的任命应该本着

何谓班级文化怎样营造 篇5

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投身文化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基础和条件。落实《决定》要求,可在以下3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努力构建鼓励文化创造的政策环境。鼓励文化创造需要靠政策来引路、来激励、来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及主管主办部门要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心全意为鼓励文化创造、多出优秀文化产品、多出优秀文化人才提供政策环境支持。要坚持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积极创新,鼓励各类文化人才焕发创造激情、增强创造能力,努力使一切创造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造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形成各类文化人才文化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优秀文化创造成果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对《决定》确定的鼓励文化创造的各项政策措施,要吃透精神,用好、用活、用足,千方百计抓落实,一项一项见成效。对鼓励文化创造中遇到的新的政策问题,要从实际出发,打破思维定式,找准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出新的政策措施和办法。

第二,努力构建鼓励文化创造的人才工作机制。文化创造离不开高层次领军人物、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基层文化人才基础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强有力支撑。要按照《决定》要求,完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优秀创造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创造有利制度环境。要继续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加强专业文化工作队伍、文化企业家队伍建设,抓紧培养各类善于开拓的创新人才,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鼓励和引导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发挥作用。重视发现和培养社会文化人才,对非公有制文化单位人员评定职称、参与培训、申报项目、表彰奖励同等对待。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多渠道吸引海外优秀文化人才。表彰奖励成就卓著的文化工作者。知识分子是文化创造的中坚力量,要深入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充分尊重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劳动,努力把广大知识分子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聪明才智和力量。

何谓班级文化怎样营造 篇6

一、创设高雅的教室环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 还是悬挂图片标语, 或是利用墙报, 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 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 是教师授业、育人的阵地, 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 学生一天所有的学习时间都是在此度过的, 这个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 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 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如何发挥好这个作用, 每当担任一个新的班级班主任,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在提出些建设性意见的基础上将班级的环境布置交给学生, 教室里张贴的班规、班训、名人名言由学生集体完成, 使之时刻鼓励和鞭策同学们的行为。墙壁上的班训, 课桌上的座右铭, 成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 学生很自然地自我勉励、自我约束, 认真学习。教室前面的一块较大的墙壁上则是“优秀作业展”, 用以展示学生的作业和试卷。教室卫生洁具整齐的排放, 另外在教室的讲台和窗台上适当摆放盆花和绿色植物, 既给教室增加温馨感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当然教室的布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随着时间的变化、事件的变化可以及时变化环境布置。例如, 三月份“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 学生带来和父母的合影贴在墙上, 主题:“无论我到哪里去, 我的心依着你”, 在升华母爱的同时也让学生感觉教室就是自己的家。四月份, 春光明媚, 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 搜索春的气息, 编制手抄报《春风·春雨·春花》, 提升学生鉴赏美的品味, 并锻炼了他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期中考试后, 对成绩优秀和进步明显的同学进行表彰, 推出“群星闪烁”, 下面贴上学生的照片, 对学生起到鼓励、鞭笞和积极的导向作用, 学生在学习上更认真了。学生天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无形之中会让自己感受到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二、建立民主公平的班级制度

没有规矩, 无以成方圆。学生没有严格的行为规范, 就不可能有好的班风, 学生在思想品德、文化、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和提高就没有准则。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证。建立大家都能认同的公约, 才能使班集体得到更好的发展。

公开竞选班干部

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 班干部上任采取竞争上岗, 通过自荐、推荐、民主评议产生, 让学生民主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榜样, 并设置多种岗位。创设机会尽量使多数学生以各种角色活跃于班集体管理的位置上, 并定期对班干部考核。在多元多向的竞争中, 给每位学生带来机遇与挑战, 他们在积极进取中更有活力了。

完善奖惩制度, 激励学生竞争

对于每位学生的点滴进步, 都加以肯定, 并予以班内表扬, 购买奖品给予奖励。奖励是按照公平、公开、全面的原则, 不以成绩的好坏为惟一标准, 而是综合地评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表现。每当领奖的学生庄严、珍惜地拿过奖品, 其它学生积极地鼓掌, 班级的正气以及和谐的班级氛围都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在奖励的同时, 也采取一些处罚措施, 加以强制性纠正, 即当学生犯了不同程度的错误时, 可以用不同方法来解决, 比如写表态书 (或保证书) 、或通过做一件好事来弥补自己的过失等, 但一定要避免体罚与变相体罚。班级奖惩制度注重人性化, 可操作性, 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使学生真正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开展各种常规的评比

各种常规分为:一日常规、一周常规、每月常规、学期常规、学年常规。这些常规工作也是大家共同讨论出来的, 完全交给学生去做, 公开评比结果。常规管理要保持连贯性, 要常抓不懈。例如, 学校要求学生在校内要佩带胸卡、对仪容仪表和跑操、体育活动等都有应有的规范, 不能抓一时、放一阵, 时紧时宽, 不能仅仅靠学校政教处、年级组的突击检查来解决问题, 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地抓常规教育, 靠常规管理的连贯性来促进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搞好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时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多彩的班级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绝好途径。中学生活动量大, 求知欲强, 多数学生不满足学校单调的甚至有些枯燥的课堂生活, 他们向往和追求多层次和多色彩的立体生活。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满足了他们的求知、发展和实践的需求, 开发他们创造发展的潜能。设计和组织班级活动主要依据三个原则:一是教育性, 使活动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 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例如, 集体活动需要团队合作、友爱和尊重, 演讲要有激情, 阅读能使人深刻、博大, 体育比赛能使人勇敢、顽强, 文艺活动能使人大方、活跃, 科学研究需要周密和耐心。二是多样性, 课外活动的形式要生动活泼, 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多彩, 使学生的生活呈现多样化。通过形式与内容的变化让学生产生新鲜感, 进而激发参与和尝试的欲望。三是自主性, 发挥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主体作用, 通过动脑、动手、动口, 通过体验, 通过活动去丰富自己, 培养某一方面能力。如果仅仅以为课外活动就是玩玩跳跳, 将课外活动降低到游戏的水平, 那就会犯认识上和操作上的错误, 甚至对学生的教育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例如, 通过开展观赏“走进春天”的摄影展览活动, 增强了学生健康的审美观, 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开展“我对尝试教学感想的研究性小论文活动”, 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探究问题。“迎世博, 争做文明好少年”, 让学生关注社会, 尝试参与社会活动。再如, 通过举办《珍爱生命, 阳光生活》主题班会, 使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 认识生命的价值, 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实现人生的价值。通过举办《规范在我心中》主题班会, 问答、辩论、小品、故事, 寓教育于活动中, 为学生提供了自我教育的有利时机, 学生积极良好的个性得到发挥和发展, 而消极的不良的个性受到抑制和排斥, 使自我形象不断完善和成熟。因此,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主要形式, 对于增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和全面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对于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和集体教育以及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也都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幼儿园冬季活动开展方案下一篇:高考满分作文:遗失的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