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策划

2024-10-14

“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策划(精选13篇)

“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策划 篇1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开展“关爱农民工子

女志愿服务活动”策划

为了深入的贯彻共青团中央有关精神和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关爱留守儿童并解决留守儿童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广泛动员青年志愿者为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提供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志愿服务,加强新格局下青年志愿者行动品牌建设,支持“两个全体青年”工作目标的实现,我院共青团委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活动

二、活动组织:

主办:共青团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委员会

承办: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同心”青年志愿者协会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

(一)活动开展时间:2010年11月18日

(二)活动地点: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嵩阳第二完全小学

四、活动内容:。

1、手牵手结对面向全校同学广泛宣传“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倡议志愿者与农民工子女结对,开展“争当知心姐姐、知心哥哥”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建立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者队伍,同时倡导更多的人参与到结对活动中来,使农民工子女得到结对帮助,同时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困难。

2、手牵手助成长给农民工子女讲授健康、卫生、安全、自护等知识,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提升心理素质、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3、手牵手做伙伴组织志愿者陪同留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做游戏、聊天交流、相关心理辅导、书信往来等,倾听他们的诉说心声和愿望,解答他们心中的疑惑,让他们能与父母、老师更好的进行交流和沟通,让他们能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培养健全的人格。

五、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工作:

1、面向协会全体志愿者征集志愿者。在活动开展前对选定的志愿者进行的相关心理辅导等方面的专项培训。

2、由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准备好与小学生互动时的小游戏(达到破冰的目的),以便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能够更好的与留守儿童进行顺利的的交流,更好地去了解他们的想法,内心世界。

3、提前准备好在做活动所需要的物品,以及给小学生的小奖品。

4、与校方做好前期的接洽工作,为活动顺利的开展做好准备。

(二)活动的开展

1、建立信任通过活动中的互动小游戏,建立起小学生对志愿者的信任,为接下来的交流做好铺垫。

2、深入交流为了更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引导结束后开展与留守儿童互动活动。在此阶段,志愿者将会陪同小朋

友们聊天、谈心。让小朋友把我们当成自己的一位知心朋友。(在此阶段要求每一位志愿者必须以朋友、同伴的身份倾听他们的心声,而且必须对留守儿童的隐私保密。)

3、长期联系在与小学生的交流活动结束时,结对的志愿者与小学生相互留好联系方式,以便于志愿者跟进后续的心理辅导,交流。

4、定期回访为了确保我们的辅导以及互帮工作的效果,由协会的负责人定期到学校进行回访,以便更好的改进志愿者的工作,让志愿者的工作更有效率和成效。

5、活动总结活动结束返校后,志愿者做活动总结,并在大会上与其他志愿者交流心得体会。

六、经费预算:活动用品,以及活动相关奖品的购买。

附则:

一、因此次活动为“同心”青年志愿者协会承办,故志愿者的招募以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为主;

二、在活动开展的当天要求志愿者穿着朴素,避免在里首儿童面前露出相机、手机、首饰等奢侈品;

三、在收到留守儿童的来信,来电时,志愿者须认真,积极并在第一时间予以回复。

四、此次活动的交通问题,将报学院团委申请予以帮助。

五、志愿者征集工作

(一)志愿者征集标准1、2、每批志愿者总数为30人。参选者需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组织、纪律性,服从安排。

3、参选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较强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耐心。

(二)志愿者征集时间安排

即日起,面向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同心”青年志愿者协会全体会员征集志愿者。于2010年11月12日前完成志愿者甄选工作,并将志愿者名单上报院团委。

(三)志愿者培训安排

首批志愿者培训工作将在甄选结束后,结合院团委安排,尽快开展活动,在2010年11月17日前结束。

六、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同心”青年志愿者协会

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五日

“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策划 篇2

一、调研背景

农民工及农民工子女问题一直以来受到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 是我们党领导的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工作领域、服务社会需求的一大创举。”关爱农民工子女不仅是共青团履行基本职能的重要举措, 同时也对体现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要围绕“抓结对、抓项目、抓活动、抓宣传”的工作思路, 进行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助活动, 广泛动员社会成员, 完善结对机制, 夯实工作基础, 努力做好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 确保活动的实效性, 使其成为覆盖广、信得过、可持续的品牌活动。

为进一步开展关爱农民子女志愿服务活动, 笔者所在单位和南通市崇川区文峰街道携手合作, 共同为社区农民工子女展开了一系列志愿服务工作,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情溢社区爱满通城”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队在文峰街道下的十个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并开展调查工作。通过“学业辅导”“亲情陪伴”“爱心捐赠”等方面志愿服务活动了解崇川区文峰街道农民工子女所在学校、学习环境、人际交往、课外活动及农民工收入等情况。

二、调研开展的基本情况

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 通过图书馆和期刊网络搜集关于农民工及子女的现状资料;其次采用调查访谈法, 研究文峰街道所辖地区农民工子女的现状, 并采用案例法, 深入部分农民工家庭, 了解其家庭、个体的情况;接着采用调查问卷、开展座谈会的方法进一步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为了真实有效地了解农民工子女的生活、行为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由调查员逐题讲解, 现场匿名填写, 当场回收问卷。共发放1000份调查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889份, 有效回收率为88.9%。

三、调查反映的城市农民工子女生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 我们可以发现农民工子女的现状:

(一) 人际交往能力存在缺陷

文峰街道所辖地区的农民工子女纷纷表示, 虽然他们对自己所在学校的环境总体满意, 但是对自己在学校的人际交往却不是很自信。这是因为随着学习环境的改变、周围人群的改变以及接触新奇事物的增多, 农民工子女会在产生兴趣的同时, 产生不自信的心理;当然, 这也与城市里存在的一些歧视因素有关。比如, 有的学生普通话不好或不会讲普通话, 往往一口乡音惹来同学们的嘲笑;有的学生由于性格内向、自卑, 很难和教师沟通交流, 从而学习跟不上进度, 学习成绩较为落后;有些学生会因为羞于表现而难融合于班级同学;父母的疏于照顾也会对一些学生的交际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二) 学习连贯性尚待加强

农民工工作的流动性决定了其子女学习的不连贯性, 他们被迫跟随父母辗转于各个城市。频繁的转学危害极大, 不仅使农民工子女无法获得连贯的学习指导, 也使他们很难定下心来学习。此外, 长期的颠簸导致他们很难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高涨的学习热情、良好的书写姿势、课前预习、按时完成作业、坚持课外阅读等。

(三) 家庭学习环境较差

研究表明, 农民工子女家庭学习环境较差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他们的父母大多从事体力劳动, 如装卸工、建筑工、家政人员等, 虽然另有不少人会做些小生意, 但他们中真正的业主很少。除此之外, 收入水平低、生存状况差及超负荷的工作量使绝大多数农民工没有精力来关心子女的学习和生活, 他们无法指导子女们的学习, 不能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也无法配合学校开展一些教育活动。并且, 农民工居住的地方多环境简陋、嘈杂, 难以保障子女较好的学习环境。而由于不少农民工收入微薄, 所以常常难以为孩子提供普通的文具、衣物等, 满足不了孩子基本的学习条件。

通过调研, 我们发现文峰街道所辖地区的农民工子女占地区青少年总人数的40%~50%。其中, 大多数农民工子女参与并喜欢开展的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也对志愿服务活动有一定的了解。而每周在社区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 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民工子女的课外生活, 也对他们交际能力和思想素养的提高有不少帮助。

另外, 通过心理访谈、心理讲座等其他形式, 我们发现在农民工子女身上的不少问题。大多数农民工子女因缺乏亲情和管教, 在自控能力、心理健康、学习生活及其他方面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问题。总结下来, 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较差、行为道德失范、心理畸形发展、容易遭受伤害及对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等。

四、进一步做好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的建议与对策

要想切实做好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 让志愿服务活动作用发挥到最大, 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一) 构建“农民工子女”关爱网络, 营造良好生活环境

在现今情况下, 单靠某一个志愿服务队的努力显然不能达到关爱农民工子女的真正效果。我们需要发挥各方力量, 在全社会形成一张监护到底、关爱到位的网络, 即: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 以政府机构为主体的关注管理网, 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 以群团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关爱网, 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五条辐射网络要紧密联系, 为每位农民工子女建立一个互助小组, 学习上予以解疑答难, 生活上给予爱护和尊重,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为他们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二) 广泛建立志愿服务小分队, 健全志愿服务机制

要想农民工子女充分参与到志愿服务的活动中, 要想让他们从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我们必须广泛建立志愿服务小分队, 扩大志愿服务队的规模, 增加志愿服务项目, 充实农民工子女的社区学校生活。要健全志愿服务机制, 建立农民工子女档案, 对他们的身体状况、学习成绩、经济情况、父母情况和监管人情况进行调查摸底, 逐一登记造册, 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家庭教育状况及环境清, 便于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法制教育和管理。并要与学生父母保持经常性联系, 以便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生活和学习情况。

(三) 完善志愿队伍结构, 确保队伍的实效性

志愿服务的良好开展与有效的志愿者管理和稳定的队伍建设息息相关。关爱农民工子女这一类型志愿服务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而做好这类志愿服务的关键在于“长期”和“稳定”。加强长期的志愿者队伍建设, 搭建稳固的志愿者队伍架构, 有利于有效管理志愿者, 使他们明确自身职责, 从而确保队伍的稳定性和服务的延续性。要开展特色志愿活动, 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站, 成立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协会采取“接力制”, 要不断增加队伍的新鲜血液, 确保志愿者协会始终充满活力、富有战斗力。要将志愿者服务工作常态化, 同时要在各大高校加大宣传, 开设专题栏目来宣传关爱农民工子女, 从而更好地从社会各方面动员大家关爱农民工子女, 使他们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怀与帮助。

(四) 开展持续性社团活动, 搭建交流平台

实施“同心圆”关爱计划, 以关爱农民工子女为核心, 学生社团、特色活动为载体, 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 深化志愿服务活力, 培养良好品德, 提升人格境界。以社区为载体平台, 吸引、凝聚农民工子女通过参与活动增加与人、与社会的接触, 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 主动适应社会。通过在各社区成立社团, 加强社团建设, 从而构建农民工子女活动交流的良好平台。例如, 成立“绿色教育社”教育青少年爱护环境, 保护地球;“法制教育社”将法制教育与安全教育、特殊学生教育转化工作、社区教育活动相结合, 这对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 增强法制观念,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推进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五) 深化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品德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 只有当他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体验并变成独立信念的时候, 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对农民工子女进行爱心帮扶, 引导他们始终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有机统一也是我们研究的核心。实施“青春领航工程”, 引领青年坚定理想信念,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年, 凝聚青年, 培养青少年朴素的爱国情感, 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18岁成人宣誓活动, 使学生明白18岁不仅意味着享受更多的权利, 也意味着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和责任, 争做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现代公民。鼓励大力开展“弘扬正文化, 传递正能量”主题教育活动, 开展“正文化”建设主题活动周, 用高尚的思想熏陶人, 用光辉的榜样引领人, 用美好的理想鼓舞人。

(六) 创立家校共建机制, 畅通关爱渠道

充分认识家校共建共育的重要性, 提高教师和农民工家长的合作共建关爱意识, 使关爱农民工子女的途径得以畅通。学校与家庭若在“农民工儿童”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 无疑会给学校的关心、教育和管理带来种种的困难, 降低学校教育的效率。建立多种家校沟通共建的渠道, 学校与农民工家长相互理解,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既是对学校负责, 也是对农民工子女的呵护。学校创建手机平台, 教师及时有效地将孩子的进步或其他信息通过校讯通和手机平台传递给农民工, 让无法抽空关心子女的农民工们也能分享孩子健康成长的快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教师也能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共同想办法关心好、教育好孩子。校讯通平台方便、快捷, 教师可及时与农民工家长进行电话沟通, 详细了解每个孩子的家庭学习情况和家长的个人素质情况, 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 通过电话沟通, 增加教师和农民工家长之间的感情及了解, 密切配合, 构建家校关爱一体化。

(七) 充分运用新媒体加强宣传, 呼吁社会大众爱心关注

新媒体是当下青年普遍乐于接受的传播方式, 应当积极运用新兴媒体来打造全方位的宣传模式。为进一步强化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效性, 各级志愿者服务团队可以充分利用报纸、杂志、书籍等传统大众媒体, 借助新闻媒体对项目活动进行报道, 同时运用微博、微信、微视等网络新媒介的宣传, 提高农民工子女关爱行动的影响力, 在全社会形成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做好有关农民工子女的专题调研工作, 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及早推动保护农民工子女群体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

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对农村留守儿童而言, 不仅找到了成才的榜样, 也觅到了倾诉的知音;对于高校而言, 则发挥了智力支持和物质资金等优势, 让青年学子在关爱留守儿童过程中体验自我的人生价值。通过参与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大学生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助人意识得到了增强, 同时提升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德育价值。总之, 该举措不仅实现了一项活动教育两代学生的目的, 更是取得了校地共建、互惠互融、一举双得的效果。

目前, 农民工子女的现状依旧不容乐观, 在全社会建立健全和谐的关爱留守儿童服务体系, 需要社会给予更多关注。所以, 志愿服务工作必须坚持开展, 必须坚持多元化内容, 切实加强与农民工子女的家庭、社区、学校的联系, 注重农民工子女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梦想实现的精彩, 这既是高校的教育职责, 也是社会的殷切期盼和现实选择。

摘要:农民工子女, 是农民工家庭的重要成员, 是我国青少年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我国下一代的未来和希望。因此, 做好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志愿服务工作, 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之一。笔者所在单位与当地街道就关爱农民工子女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在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智力支持。此次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为进一步做好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志愿服务工作打开了新的篇章。

关键词:街校共建,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周长奎同志在2011年全团青年志愿者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01-6-1.

[2]丁晨成, 郁佳敏.志愿者管理长效机制构建探析[J].经营管理者, 2011 (24) .

[3]陶康乐, 沈洁, 李玉芳.后世博时代我国青年志愿者服务的长效管理机制研究[J].才智, 2011 (17) .

[4]葛天博.规制与保护:基于法社会学视野下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思考[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2) .

[5]汪丽丽, 孟庆鹏.论基于角色理论的志愿者个体功效的基本内涵[J].学理论, 2011 (3) .

“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策划 篇3

关键词:来沪务工子女 志愿服务 牵手行动 帮扶模式

“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共青团和青年志愿者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农民工随迁子女及留守农村的农民工子女为主要服务对象,组织青年志愿者团队与农民工子女建立结对关系,进行教育帮扶,并建立接力机制,形成长期有效的教育帮扶。结合农民工子女的实际需求,高校重点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助”等五个方面,深入、持久、务实地开展农民工子女教育帮扶工作,解决农民工在城市的后顾之忧[1]。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校依据自身办学理念,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搭建了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广阔平台。学校志愿者队开展“创意之星,自信成长”来沪青少年创新发展能力培养计划,结合我校创新管理优势,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一个全面、专业的创新发展教育导向,以期通过对来沪务工子女视野的开阔,活跃思维,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要求,塑造青少年的创新发展能力;以思想引领为主线,切实增强来沪务工子女的理想信念教育。

帮扶学校选定了上海奉贤区蒲公英小学,该校是蒲公英教育服务有限公司投资创办民工子弟九年制义务教育机构。距上海应用技术学院15分钟的车程,两校的便利交通,为帮扶项目的推进实施提供了保障。

一.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开展“创意之星,自信成长”志愿服务活动的目的

1.落实“两个全体青年”,深入推进“融汇计划”

2010年共青团中央发出《关于开展“上海共青团牵手行动”的通知》,决定在全国实施“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广泛动员青年志愿者为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提供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志愿服务,加强新格局下青年志愿者行动品牌建设,支持“两个全体青年”工作目标的实现[1]。目前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在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问题上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而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则是其重中之重。服务活动以随父母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和留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为主要服务对象,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与农民工子女建立结对关系,并建立长效机制。

2.弘扬志愿精神,动员青年力量解决青年问题

学生志愿者活动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和塑造的关键年龄阶段,处于社会责任和完整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是社会未来主流意识形态的承载者,是志愿精神传承及建设的主力军。学生通过志愿活动亲身实践,将奉献精神内化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活动的开展在为青少年提供志愿服务的同时,青年大学生也在传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在志愿帮扶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通过思想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从中得到锻炼和帮助,进一步增强了生活、学习、工作的信心和力量。

3.培养创新意识,开拓国际视野,爱心牵手塑造都市新人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校依据自身办学理念,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搭建了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广阔平台。此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办学特色,以期通过对来沪农民工子女视野的开阔,活跃思维,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要求,塑造青少年的创新发展能力。以思想引领为主线,切实增强来沪子女的理想信念教育;以创新意识培养为目标,通过国际视野开阔,活跃思维,激发来沪子女创新发展的要求;以动手实验,秀出创意为平台,塑造来沪子女创新发展能力。

4.依托工作载体,整合优势资源,扩大社会效应

通过项目的推进与开展,不仅充分整合学校的优势资源,更要进行网络平台的建设,通过新媒体的宣传,为来沪农民工小学搭建与外交流的平台和纽带,扩大社会效应,集聚更多的社会资源。

二.“创意之星,自信成长”活动的主要做法

该活动旨在践行一种全新的帮扶理念,以上海市奉贤区蒲公英农民工子女小学为帮扶基地,在前期捐资捐物物质帮助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对青少年思想上的引领与理想信念的教育,发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的办学特色,以“创意之星,自信成长”为主题,制定了来沪青少年创新能力发展培养计划。以“思想引领与理想信念教育”,“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动手实验、秀出创意”三个主题教育为主线,将培养计划的开展分为三个阶段,切实加强来沪农民工子女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1.阶段一:创新营造梦想,爱让梦想起航——科技服务融入信念教育

本阶段活动旨在将志愿服务与创新创意、科技创新相结合,志愿者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将科技服务融入农民工子女的思想引领和信念教育中。活动项目涉及“思想引领,信念教育”;“视野开阔,活跃思维”;“动手实验,秀出创意”三个方面。分别开展了以绘出大世界——绘画大比拼,让爱同行——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趣味小游戏——感受团结的力量,创新改变未来——孩子也“做”机器人,大学精神与文化的传承——校园之旅暨快乐六一;神奇小实验——教你大智慧以及香水的魅力感悟等活动,重塑孩子们的创新梦想,开阔视野,激发孩子们积极的生活态度,感恩生活,感恩社会。

nlc202309010139

2.阶段二:快乐一暑假,爱绽蒲公英——亲情陪伴深入心灵交流

本阶段活动主要在暑期展开。旨在通过亲情陪伴、心理交流更加关注农民工子女的精神生活。志愿者们将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深入走访并了解农民工子女的家庭生活,并对其父母进行访谈,通过调研与访谈分析目前农民工子女的生活现状并提出改进建议;此外,志愿者们以暑期社会实践为载体,走进这些孩子们的家乡,为深入探究农民工子女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解决途径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志愿服务工作切实有效的开展提供的有利保障。活动内容涉及走进农民工子女家庭,支教伴读,上海市教育局交流座谈,短途郊游等活动。

3.阶段三:信息整合与交流——数据库建设构建接力机制

(1)网络平台搭建

结合此项目的开展情况,搭建网络交流与宣传平台,及时上传活动资讯与照片,以达到活动宣传的作用,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这个特殊的群体。活动得到了新华网和奉贤报报道,达到了广泛的社会宣传效力,以期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志愿者行列。

(2)数据库的建立

数据库的建立旨在解决志愿者流动性问题,减少对孩子不了解而增加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上的损失。每份档案由每次参与服务的志愿者撰写,内容包含孩子今日表现,孩子特点,以及偏好等。这对下一次志愿者接手服务提供了详细信息,做好相应的沟通方案,保证活动的实效性。

三.总结与展望

该项目自2011年12月起实施,从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建立、骨干队伍的培养到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及培训,再到帮扶对象的选定、跟踪调研,历时两年的时间。帮扶学校奉贤区蒲公英小学给予了学生志愿者极高的评价,并于2013年正式挂牌成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志愿者服务基地。项目开展期间,《新华网-上海频道》图片新闻首页报道了我校志愿者帮扶活动,主题为《无私的爱,感恩的心》。上海《奉贤报》报道了主题为《用爱心浇灌“蒲公英”》的文章。

但在总结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不足,在帮扶计划制定后,与蒲公英小学进行沟通对接时,因与小学的教学安排有部分冲突,因此只选定了一个班级开展本次项目,导致帮扶覆盖面不高,收益群体受限。且因学生志愿者的课程安排比较紧凑,因此部分活动的服务时长有待改善和提高。项目推进过程中,志愿者的管理、分配、激励与考核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国共青团.团中央部署实施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2010-05

-25http://zhuanti.gqt.org.cn/2010/ganmgz

n/xgzl/201005/t20100525_371585.htm.

[2]蔡佩珍.大学生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活动的途径与提升——以“暖春行动”为例.浙江师范大学[D].2013-9-30.

本文系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资助培养计划项目《社会转型条件下大学生农民工子女帮扶模式及效果评估研究》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许丽,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基层党组织建设)

关爱农民工子女服务活动总结 篇4

一、校领导高度重视,志愿者积极参加

按照团委下发关于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精神,根据团区委文件要求,我校高度重视,校领导亲自布置安排,团支部积极组织。全校志愿者教师以实际行动响应,以六一活动为契机,利用学生空闲时间,定期开展关注农民工子女活动。按照团组织文件要求,确定丰富的活动内容。

1.学业辅导。组织青年教师与农民工子女结对子,利用课余时间对农民工子女进行学习和功课辅导,举办音乐、美术、体育等活动,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2.亲情陪伴。组织教师志愿者陪同农民工子女做游戏、聊天交流等,和他们交朋友、做伙伴,倾听他们的诉说、心声和愿望,帮助他们与父母进行电话、视频等沟通,促进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健全的人格。

3.爱心捐赠。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们自己集资购买了一些图书、文体用品、生活用品等,给他们带来教师的自己准备的小礼物,为农民工子女更好的学习、生活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志愿服务活动。

(一)广泛开展农民工子女帮扶活动,在平时的社会实践中,我校成立了“爱心园丁”关爱农民工子女为主题的服务队,以各种形式开展关爱活动。,在平时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基础上,于2011年5月31日下午,青年教师志愿者在校长和少先大队辅导员的组织领导下,和我校位农民工子女们相互交流,气氛相当融洽。活动最后队员们向孩子们赠送纪念品,送上六一祝福,并合影留念。短短的时间,师生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其次,青年教师与农民工子女结对子,二帮一对他们开展义务辅导,同时对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咨询活动。随后两天的校园艺术节中,还特别为农民工子女准备了《让世界充满爱》、《快乐天使》等文艺节目,大家欢聚一堂,共度六一愉快的时光。

(二)我校利用六一校园艺术节为机会,教师志愿者组织学生精心准备了手语节目《感恩的心》。同时向留守儿童学生代表送出了爱心书包和文具。让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感到一些爱心与关注,以此祝愿他们度过快乐的六一,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针对当前农民工子女缺乏课外阅读书籍,我们组织教师志愿者开展爱心捐献课外书籍,组织农民工子女多开展读书活动,引导农民工子女学会读书,乐于读书,以书为友,健康成长。

二是积极探索社会资源资助,进一步加大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的资金投入,切实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多的帮助。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我校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的总

结宣传工作,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探索新的活动方式和途径。树立典型,及时宣传在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扩大影响力。

“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策划 篇5

启动仪式方案

一、活动背景

关注农民工,关爱农民工,为其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和指导,是贯彻以人为本原则,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农民工群体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同时,他们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农民工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爱护和帮助。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农民工及农民工子女的成长问题。共青团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是团组织履行基本职能、体现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载体。2010年5月4日,“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在全国各地全面启动。各级团组织按照团中央的部署,统一行动,动员广大团员青年、青年志愿者与农民工子女建立长期结对帮扶关系,深入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

二、活动目的、意义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子女作为一个日益增长的群体,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安全失保、感情缺失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深入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是共青团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党分忧、为农民工解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共青团组织履行基本职能、体现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对于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引领社会风尚,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关心、爱护农民工及其子女的良好氛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活动主题

“心手相牵、快乐成长”

四、活动目标

希望通过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对农民工子女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给予及时的关心和支持。不断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力,能吸引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关

爱农民工子女的行动中来。希望广大农民工朋友的子女们能珍惜时光,刻苦学习,发奋图强,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汲取营养,在温暖的社会大家庭中成长成才,将来为建设海西作出积极贡献!

五、活动时间

启动仪式 — 2010年5月28日

结对服务 — 2010年6月1日-2011年6月1日

六、活动地点

莆田市**小学

七、活动流程

1.主持人入场,并邀请嘉宾入场。

2.主持人介绍本次“六一关爱农民子女志愿服务”,以及今天活动流程。

3.邀请**致辞。

4.邀请**致辞。

5.邀请**致辞。

6.邀请**志愿者代表发言。

7.**小学的校长宣布启动仪式开始。

8.青年志愿者与农民工子女结队,志愿者赠送农民工子女学习文具用品。

9.宣布启动仪式结束,志愿服务开始。

八、活动开展

1.启动仪式准备(5月21日-27日)

(1)21日 联系**小学,询问农民工子女情况。

(2)25日 把活动方案送到**小学,讨论启动仪式和长期的结对志愿服务方案。并确定需要帮扶的农民工子女人数。

(3)25日-27日 根据小学提出的建议以及农民工子女的实际情况,在我院公开招募一批有品学兼优且有家教特长的志愿者。并邀请志愿者参加28日的启动仪式。

(4)26日 邀请**校长、教务处主任、班主任等老师参加启动仪式。

邀请小学部分农民工子女家长一起参加我们的启动仪式,并给他们交代我们“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的具体内容。

**小学要准备好结对时赠送给学生的文具等学习用品,同时提供启动仪式的活动场所,音响等设备。(农民工子女及家长由小学教务处及班主任邀请)

(5)27日 参加结对仪式的志愿者准备各自的材料(包括与各自服务的农民工子女结对的资料、志愿者证明等)。

27日晚,召开志愿者会议,把召集的志愿者按小组分配好,交代好启动仪式和志愿服务中各自的任务。

联系青年志愿者中心志愿者以及校报和通讯社记者参加我们启动仪式,联系**晚报和**日报以及莆田电视台记者前来报到。

2.启动仪式开展(5月28日)

(1)14:00 志愿者在宿舍楼下集合,清点志愿者人数、统一乘公交车到**小学。

(2)14:30 志愿者到达小学,由小学批准入校后进入启动仪式举办地点。

(3)14:30-15:15 志愿者与小学工作人员布置会场,准备活动所需材料和设备。

(4)15:15-15:25 参加活动的老师、学生、家长、志愿者入场。

(5)15:30-16:10 “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启动仪式正式开始。(具体方案参照前面第七点的“活动流程”)

(6)16:10-16:20 志愿者组织参与人员有序退场,启动仪式结束,部分志愿者留在会场清理现场。

3.志愿服务安排(5月28日)

(1)16:30 启动仪式结束后,由小学各班班主任将学生和参加长期结对的小组志愿者带回教室做简短的志愿者自我介绍。并让小学生了解自己以后的志愿服务工作有哪些。

(2)16:40 志愿者了解学生的需要,包括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了解。并和小学生沟通交流,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17:00 与农民工子女面对面交流结束,散会之后,和班主任讨论接下来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重点了解一些家境困难、学习成绩有待提高、心理问题

突出的学生,重点帮助他们。

(4)17:30 讨论结束,志愿者集合,清点人数,统一带回学校。

4.志愿服务开展

(1)“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预期开展时间为一年(2010年6月1日-2011年6月1日,如果服务效果好,能得到学校和家长好评,能让农民工子女满意,能提高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成绩,能让他们体会到成长的快乐,我们将继续行动下去,继续结对帮助他们。

(2)按照**小学的建议和农民工子女的实际情况,参加结对的志愿者分成14组,每一组分配3-4名志愿者(可以按小学主修课程:语文、数学、英语安排)到每个班级去与农民工子女结对。利用每周二下午(定期)以及其他课余时间(和小学商量后安排)到小学去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并根据班主任的要求开展各类活动。

(3)按照团中央的指导以及福建省委的要求,开展的服务活动要结合各地实际,重点组织基层青年志愿者协会、服务队、小组等与农民工子女建立结对关系,进一步扩大结对规模,深化结对内容,规范结对要求;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五项重点内容,采取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形式,帮助农民工子女快乐成长。

九、安全预案

1.参加活动人员注意安全,要有团队意识,不可擅自单独行动,听从统一安排调动,如果没有请示擅自离队的将不得继续参加本次活动。

2.特别注意所有出席人员的安全问题,尤其是我们邀请的小学生。学校在活动当天必须加强安保力度,志愿者也要时刻注意,保护好小学生。

3.志愿者在进出小学校园时需出示**学院青年志愿者证,学生证等有效证件,防止校外闲杂人员进入小学。

4.志愿者要佩戴好校徽,志愿者帽和“文明天使”绶带,时刻铭记自己的志愿者形象。

5.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应妥善处理服务队内的分歧,遇意外事件及时采措施,保证服务队的团结和服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6.保障现场秩序,做好入场退场秩序,按照活动开展的流程办事。

7.对待农民工家长们要注意礼貌,对待农民工子女要注意用语。

8.志愿者未经学校老师、活动负责人允许,不得将学生擅自带出校园。任何有关学生的问题都应当及时与班主任老师取得联系,妥善解决,不可一意孤行。

9.注意天气变化,做好应急措施。

十、经费预算

1.横幅数量:1条金额50元

2.文具盒数量:14份金额140元

3.文具数量:14份金额70 元

4.笔记本数量:28本金额84 元

合计:344元

十一、活动负责人及参与者

举办单位:**学院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莆田市**小学

负 责 人:****

****

参与人员:**街道办事处,**学院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小学老师、学生、学生家长

**学院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策划 篇6

2013年以来,为进一步落实团中央、团省委和团市委的有关精神,为我乡农民工子女营造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扎实推进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乡团委决定在(时间)组织各团支部、联合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现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手拉手—关爱农民工子女

二、活动主要内容

组织乡团干部、各团支部干部在(时间)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爱心捐助”等内容的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

三、活动安排

举办洋墩乡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手拉手—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

1、时间、地点:2013年 月 日上午9:00,洋墩乡中心小学校园。

2、主办单位:洋墩乡团委、乡各团支部;

3、参加人员:洋墩乡团委及各村团支部干部,洋墩乡农民工子女代表。

4、活动内容:

(1)志愿者与农民工子女开展文艺互动演出活动(志愿者成员负责2个节目、农民工子女代表负责2个节目);

(2)志愿者指导农民工子女开展“我的爸爸妈妈”绘画比赛;(3)志愿者与农民工子女开展游戏互动(发放学习用具等小礼物);(4)向困难农民工子女捐赠慰问品。

四、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是洋墩乡共青团组织落实省委、市委党代会精神、关爱农民工子女群体的一项重要举措。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制定方案,落实专人负责,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二)大力宣传,积极筹资。要积极争取媒体的支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活动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活动,奉献爱心,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做好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工作。

(三)统一行动,掀起高潮。要围绕“手拉手—关爱农民工子女”主题,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共同形成团组织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强大声势,在社会上掀起关心爱护农民工子女的热潮。

(四)培养骨干,健全组织。要把开展活动与加强返乡大学生志愿者联谊会等志愿者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主动与农民工子女较集中学校联系对接,在培养骨干、健全网络、加强管理、增强活力上下功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青年志愿服务工作队伍,增强凝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策划 篇7

【关键词】民工子女 文明礼仪 志愿者 实践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我校现有学生1300多名学生,其中900多名是外来民工子女,家长大都忙于生计,无闲管理孩子。这些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普遍较差,需要合理创设活动载体,搭建孩子文明礼仪表现舞台,让这些祖国流动的花朵更加绚丽绽放。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民工子女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不高,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种种缺乏基本道德素质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经常是天天讲,一天不讲马上就恢复常态,开展“文明标兵”活动,从而提出了开展“文明礼仪志愿者”活动。

一、实践活动的提出背景

对学生良好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本学期中,学校在全校范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文明标兵”活动,为什么学校会提出这样一项活动呢?我们认为应该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学生平时日常行为的不规范

在我们的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不符合学生身份的行为习惯:吃了食物把包装袋随手一丢,而垃圾桶就在附近不远;看到老师迎面走来,学生把头一歪,当作看不到走过去……类似这种不规范的行为习惯在我们学校的学生中间是非常普遍的,学生都觉得是理所当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过错。

2.学校“自上而下”行政手段的无效性

为了使我们的学生能较好地养成良好的行为礼仪习惯,学校也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习惯的养成却是收效不大。往往是学校抓了,班主任重视了,学生的行为习惯也相对来讲好一点,如果学校和班主任稍一松懈,学生的行为马上就又是“涛声依旧”了。这种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在短时间里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在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收效甚微。

3.学生“自下而上”自我教育的有效性

学生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是处于主体位置的,只有当受教育者不是靠外在的力量而是靠内在的力量,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个人的需要,主动地调适、充实和丰富自己时,才是教育的最大成功。只有让学生成为行为习惯养成活动的主体,具有形成良好行为礼仪习惯的需要,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才能得到真正效果。

基于以上三个原因,学校提出了开展“文明礼仪志愿者”活动,这一活动是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自我教育。通过部分行为习惯良好同学的标兵活动,对于其他同学不仅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而且也在值岗过程中,对其他同学的行为习惯起到了一个监督的作用。

二、实践活动的概况

在本学期,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文明礼仪志愿者”活动,具体的操作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的:

为了更好地开展“文明礼仪志愿者”活动,学校专门成立了文明礼仪志愿者活动领导小组,聘请专门的礼仪老师担任学生行为礼仪习惯培训老师。

三、实践活动的行为分析

“文明礼仪志愿者”活动开展一段时间以来,其良好的效果让学校、学生、家长都大吃一惊。从两个实际的例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次活动的成功所在。

四、实践活动的成效分析

“文明礼仪志愿者”活动将过去的单纯监督检查学生的仪表仪容,转为以身作则,对学生礼仪规范做出示范,带动全体同学,遵守礼仪规范,加大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力度。

1、提高學生自我管理水平

参加“文明礼仪志愿者”活动的同学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以身作则,正己正人,这对他们来讲是一种自我管理。对于参加这一活动的同学本身来讲,他们是真正改善了自己的行为礼仪习惯,培养了自律意识。学生实现了自主管理,让他们觉得自己成为了教育的主体,参与了班级、学校的纪律、卫生、文明礼仪的检查管理工作,实现了自我管理。

2、做好学生良好习惯示范

把原来严肃刻板的检查监督转变为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的示范,表率学生的文明礼貌言行,带动全体学生一起来讲文明、守礼貌、遵规范。让普通同学觉得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也能像自己的同学那样,成为示范的对象,成为文明礼仪的标兵,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这其实也是一种激励教育,对于普通同学来说,标兵的同学就是一种激励,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动因,挖掘自身潜能,形成积极主动的心理,促进自己良好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3.发挥“文明标兵”监督功能

有时候对于他们的监督提醒是必不可少的,“文明礼仪志愿者”同学的行为如果不能自觉的转化为其他同学的自觉行为时,适当的监督也可以起到促进的作用,随时注意纠正其他同学的不良习惯,在长久以往下去也会让不良的习惯转变,从而使良好的习惯养成。

民工子女学校开展“文明礼仪志愿者”活动,创设“最美”学生行为习惯表现的舞台,将过去的单纯监督检查学生的仪表仪容,转为以身作则,对学生礼仪规范做出示范,带动全体同学,遵守礼仪规范。加大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力度,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礼仪习惯。我们坚信,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和长期的坚持,一定可以为学生培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奠基。

[参考文献]

[1]金文.校园礼仪宝典 [M] .四川出版社,2009.1.1

[2]吴松.浦东新区社区教育丛书·文化涵养系列:日常生活礼仪[M]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11.

[3]赵金金.学生礼仪知识手册[M] .太白文艺出版社,2010.3.1

“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策划 篇8

为给我校留守儿童搭建一个培养能力,展现才华的舞台。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校园的情感;让留守儿童开阔视野,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学会自学、自护、自爱、自强、自律,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我校在“六一”儿童节期间开展了以下活动:

活动一:开展师生结对“学业辅导”活动 时间:2012年5月30日 地点:石角小学

内容:13位任课教师结对13位留守儿童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

活动二:组织留守儿童开展“自护教育”活动 时间:2012年5月30日 地点:石角小学

活动内容:全体学生听了“防溺水安全常识”专题讲座,了解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溺水安全事故。在老师们手把手的指导下,每个孩子都学会了防溺水自救及救助方法。

活动三:共度欢乐“六一”文艺汇演及新队员入队仪式 时间:5月31日 地点:石角小学

内容: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各班积极组织,学生们踊跃参加,表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我校各班学生表演了《感恩的心》、《爱的盛宴》、《学习雷锋好榜样》等文艺节目。并举行了少先队新队员入队仪式。

活动四:开展慰问活动 时间:2012年5月31日下午 地点:石角小学

内容: 5月31日,石角居委会、石角村委会、桐木山村委会、县政府给我校留守儿童及学生送来了节日的礼物。在老师及当地各级政府领导的关心、关爱下,我校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附:活动图片

文艺汇演开幕式

老队员给新队员授红领巾

新队员宣誓

女生独唱

集体朗诵

师生游戏互动

舞蹈表演

颁奖仪式

石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 篇9

“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

系列活动简报

第一期

共青团石阡县委 2011年9月25日石阡县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青年团员

志愿者行动

近日,共青团石阡县委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青年团员志愿者行动,本次活动旨在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和成长,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党的温暖、社会的关爱和成长的快乐,同时也号召并动员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走进贫困山区,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用真挚的爱心倾情关爱“农民工子女”,为他们提供各种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助学等志愿帮扶服务。

这次活动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组织心理关爱活动,每周定期给农民工子女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关注他们的成长与未来;二是探访慰问农民工子女学生,感受他们的艰辛与坚强,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三是对农民工进行深度调研,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及生活需求,组织团员青年志愿者进行每周定期的“一对一”、“一对多”结队帮扶”;四是查缺补漏形成“关爱农民工子女”的长效机制,并寻找典型案例,收集感人素材,发动宣传报道,营造良好氛围。

目前,我县已结对23学校,达成“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34名农民工子女,充分体现了共青团石阡县委对农民工子女的关爱,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团县委向亮)

“爱心奶奶” 造福农民工子女 篇10

办农民工子女学校

缘于年幼悲惨生活

走进李玉英的房间,她正给围在床前的初三学生们上心理辅导课。尽管缠绵病榻,可老人依旧执着地坚持教书育人。

谈及创立这所学校的缘由,李奶奶说这源于自己的成长际遇。

2岁的时候,李玉英的父亲不幸去世,患有严重风湿病的母亲带着她挨家乞讨,几度差点丧命。娘俩漂泊到武汉,偶遇武汉十七中一位陈老师搭救才在武汉落下脚,正是这一人生际遇让她懂得了报恩社会。

1995年的一天,李玉英退休刚一个月,她到一所小学办事,见有个衣衫破旧的农村妇女带着3个女儿来求学,由于没有武汉户口,又没钱,农妇最终还是无奈地带着孩子离开了学校。“这不就是小时候的自己吗?”李奶奶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从那时起,让进城农民工的孩子能读书,就成了我退休后的人生目标。”当年,她东拼西凑50万元,在汉口堤角一中学校园内挂牌成立了“武汉市精英文武学校”。 16年来,她七迁校址,竭尽全力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全部住宿就读的环境。

刷墙电焊全是自己做

省钱置办教学设备

2010年11月,李玉英确诊为腰部骨折,每天吃中药,经常夜间痛得睡不着觉。因为舍不得12万元的手术费,她一直在家保守治疗。李玉英说:“12万元能为孩子们做多少事啊,丢在手术台上就太可惜了。”

躺在病床上,李玉英满脑子想的是工作。前几天,她把学校老师叫到身边说:“找几个刷墙的师傅学一下手艺,咱们把教室的墙都刷一下。能干的我们就自己干,争取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孩子们身上。”

为了节约用钱,教室窗户的防护网是老师们自己买来钢筋,一根根焊接上的。李玉英发动学校师生,在校园内自己种菜,节省食堂开支。就连铺设在学校操场上的橡胶跑道,也是李玉英和学校老师们寻找废弃运动场,一块一块割回来粘贴而成的。省下的钱,她全部用于置办教学设备。

“特招”37岁男子读初中

圆大龄青年求学梦

谈及学生,李玉英给我们讲了一个37岁大龄学生的故事。

2008年3月,精英文武学校来了位大龄青年,见到李奶奶便双膝跪地,李奶奶见他年纪不小,还以为是学生家长,细问才知他是来求学的。

男子介绍,他名叫李永军,37岁,19年前,因厌学而主动退学,没有拿到任何学历证明。走上社会后找工作处处碰壁,受人歧视。后来,他在一家乡镇企业找到工作,可是一直无法走出自卑的阴影,想重新回到学校完成学业。几年间,他找了多家中学,均遭拒绝。

面对慕名前来求学的李永军,李玉英决定“特招”他重读初三,圆一位大龄青年的求学梦。

李永军学习刻苦,顺利读完初三,可是因为年龄问题,他的毕业证却迟迟办不下来。为了帮李永军拿到毕业证,李奶奶三番五次到教育局及李永军母校办手续,当她把崭新的初中毕业证放在了李永军的手里时,37岁的李永军泪流满面。

16年来,累计有1万名农民工子女学生在她的学校读书毕业。其中,还收养过37名孤贫儿童,全都免费提供食宿、读书,学校还先后替500多名困难农民工子女减免了学杂费。

16年助孤助贫

渴望爱心事业后继有人

16年来,李奶奶收养过37名孤贫儿童,全都免费吃住、读书,给他们母亲般地关爱,还为500多名学生减免了学费。她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在都市打工的农民工子女能顺利、平等地接受教育。

至今她所创办的学校因为爱心回报社会,被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学校”,个人也被东西湖区教育局评为“师德先进个人”。

关爱农民工子女策划 篇11

一、活动目的:通过开展本次活动,增强同学们学习雷锋精神的意识,激发同学们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情,提升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境界,同时,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认知能力,用心关爱农民工子女,少一分歧视,多一份关爱。让农民工子女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注。

二、活动主题:弘扬雷锋精神、播撒爱心阳光,关爱农民工子女

三、活动时间:2012年3月23日下午14:00——16:00

四、活动地点:东红小学

五、活动参与单位:医专公共卫生药学系团总支

汽车与交通学院车辆学生党支部

六、活动对象:柳州农民工子女

七、活动主办单位:公共卫生药学系、汽车与交通学院车辆学生第1党支部

八、活动流程:

<1>、前期宣传:

1、在党支部发出“弘扬雷锋精神、播撒爱心阳光,关爱农民工子女

”的倡议;

2、张挂横幅宣传

<2>、活动具体内容:

活动前期在支部内开展“捐一份零花钱,献一份爱心”的募捐活动;

活动当天将募捐款买文具,体育用品等送给农民工子女学校;

合计:298 元

十、注意事项:

1、不准做有损学校名誉和形象的事;

2、不准向农民工子女探询其家事;

3、活动参加者要听从安排,不可一意孤行或中途离开活动会场;

4、参加者要佩戴党牌。

汽车与交通学院车辆学生第一党支部公共卫生药学系团总支

2012年3月19日

横幅:祝医专药理系团总支、汽车与交通学院学生党支部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策划书 篇12

一、活动主题

你我同行——“大手牵小手,关爱农民工子女”

二、活动目的

为了给广大农民工子女带去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引导他们从小养好的思想道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热爱学习的好品质。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作为大学生的自豪,倾听他们的理想,促进他们从小好好学习,树立远大理想。

三、活动背景

近年来,广大农民工离开家庭外出务工的情况十分普遍此种情况许多农民工子女在家中没有父母陪伴学习生活。为了给广大农民工子女带去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将关爱活动慢慢展开。组织学院青年志愿者与孩子们进行“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赠送衣物、文具、图书等爱心礼物,让他们对生活充满爱和希望。

四、活动单位

主办单位: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团委

承办单位: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团委青年志愿服务团 协办单位: 媒体单位:

六、活动时间:2012年6月1日

七、活动地点:

八、活动安排:

(一)前期准备

1、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青年志愿者进行会议协商,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确定活动方案,撰写活动策划书。

2、活动前期节目筹备、编排、联系、彩排及活动相关事宜的安排。

3、对参加此次关爱活动的青年志愿者进行培训

4、保证校车与客运站的交通联系

(二)活动期间

(三)后期工作

1、确保爱心赞助全部发送完毕

2、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吸取各方面的教训。争取在以后举办类似的活动会做的更好

九、具体工作安排

十、活动注意事项

1、志愿者在活动期间不得离开活动地点,不得随意赠送孩子礼物,且不得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小朋友。

2、志愿者必须注意着装,如:女生不得穿高跟鞋,吊带等。且头发不要散开。

3、各志愿者要谦虚待人,要有礼貌。

4、做活动期间各成员如时间安排上有冲突,在保证顺利完成此次活动的前提下可灵活调整。

5、志愿者要保证孩子们的人身安全

6、出去必须有组织,有纪律,听从组织安排。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共青团委员会 青年志愿者服务团

农民工子女家庭生活分析 篇13

关键词 农民工 农民工子女 家庭生活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已进入了人口流动迁移最为活跃的时期,由于特殊国情,农民工成了现阶段流动人口的主体,这个群体不但规模庞大而且逐渐成为常住人口。这一现象的出现使得我们要思考农民工子女在的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在孩子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民工子女在陌生的城市,在父母艰难辛苦工作而经济条件却有限的条件下,家庭生活与城市子女相比存在着许多困难,致使其对城市的适应不良,陷入辍学、打工、低收入生活的恶性循环的发展圈内。本文对跟随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家长打工地学习、生活的年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6-14岁)的农民工子女的家庭生活进行分析。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生理、心理的成长都需要保护和引导,但由于农民工绝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从事一些工作时间长、工资较低的低层次工作,子女的家庭生活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不能得到保障,致使孩子常常会产生自闭心理、焦虑心理、自我封闭心理、憎恨心理、厌学心理等。

一、农民工子女的家庭生活分析

(一)物质生活方面。

1.居住空间狭窄、环境差。家庭首先是以一种空间的形式出现的,没有一定的居住空间,就不存在着牢不可破的家庭,居住空间是家庭存在的前提。对于农民工来说在城市有一定的居住空间才能立足,但受经济条件限制,农民工家庭在城中买房的少之又少,绝大部分是租房居住。农民工租房的条件差,人均住房面积少,孩子几乎没有独立空间,通常和父母或姐妹兄弟睡在一起,即吃住一间房。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心中有自己秘密,有自己的想法,想在自己的空间里展示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房间布置的漂亮、干静,在一个舒适洁净明亮的空间里学习,但是这对于农民工子女来说是一种奢求。家庭生活空间的狭窄、拥挤,容易使孩子形成自我封闭、自卑等心理疾病,加之农民工大多居住在流动人口聚集地或是城中的老社区及偏僻地方,社区环境杂、脏、乱、差,这会对子女的身心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2.饮食单调、卫生状况差。人们通过饮食获得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和能量,维护自身健康。合理的饮食,充足的营养,能提高人的健康水平,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但饮食单调,缺乏营养,可导致贫血,多种元素、维生素缺乏,影响儿童智力生长发育,人体抗病能力及劳动、工作、学习能力下降。饮食的卫生状况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食物上带有的细菌、霉菌及毒素和有毒化学物质,随食物进入人体,会危害到健康。农民工子女跟随父母来到打工地,面对周围陌生的环境,心理充满着压力,这个年龄段正直身体的生长发育时期,需要卫生营养的饮食,但是父母忙于生计以及沉重的经济负担,对于孩子的饮食不会花心思去考虑,孩子跟着大人吃,不管吃什么能吃饱就行了。由于居住空间、居住环境的脏乱,从而饮食卫生得不到保证。营养的缺乏,不良的饮食卫生,长期影响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及身体健康,影响孩子的外观形象,进而使孩子在其他孩子面前缺乏自信。

3.衣服脏乱,形象不佳。良好的外在形象可以为自我带来自信,赢得别人的喜欢。穿衣干净整洁,会反映出家庭和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但对于农民工子女来说,因为自己年龄相对比较小,有一些事情做不了,父母长时间在外工作,身心俱疲,往往没有心思顾及孩子的穿衣,所以孩子的衣服相对来说会比较脏、乱。本身农民工子女就穿不起“名牌”,会和城市孩子有一定的差距,心理有落差,再加上自己衣服的脏、乱,影响了自身的形象,心中的自卑感会更强,因此往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不喜欢在公众面前表现自己,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二)精神生活方面。

1.父母闲暇时间少,交流成问题。美国学者查尔曼认为低阶层亲子间缺少互动、交流沟通在于他们缺乏交流的时间和交流的语境。农民工大多从事劳动密集型低报酬的工作,上班时间较长,劳动强度大,下班后需要好好休息,因此与子女沟通机会较少;农民工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对子女的教养方式简单粗暴,影响了亲子之间的亲密度,而且农民工的交往仅限于同乡,人际交往的狭窄不能给农民工子女营造交流氛围。子女跟随父母远离熟悉的生活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对他们而言,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文化风俗,心理承受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这时期的孩子是最无助的,最需要父母给予关心和精神支持的,但父母忙于养家,就很少会和孩子沟通交流,忽视了孩子成长中的烦恼、困惑,忽视了孩子在这个特殊环境中的独特精神需要。

2.父母文化水平低,指导学习少。家庭是孩子生长的最重要环境,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但是农民工子女的父母文化水平低,很少有能力能指导孩子的学习。当子女家庭作业遇到困难时,父母常束手无策,常令孩子没法对课业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当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时,父母不懂得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而大多数是运用粗暴简单的方式督促孩子要好好学习;父母不知道孩子需要看什么样的课外读物,几乎把指导孩子学习的希望全寄托在教师身上。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孩子相比,学习基础和知识量上本身就有很大的差距,加之父母的教育支持少,长此以往会令他们陷入“厌学”的恶性发展中。

3.父母经济收入低,文化投资少。家庭的文化投资直接决定着家庭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引起了家长的“骚动”,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长忙着让孩子学舞蹈、钢琴、小提琴、美术、英语等,家里的课外书、电脑、钢琴等文化资源和教育设施是一应俱全。但是农民工受文化水平和经济水平的限制,极少有文化投资行为,而其子女对这些城市孩子“反感”的“教育”,却只能有着一份羡慕的心理,他们也想充实自己的生活,读课外书,看动漫,弹钢琴,展现自己优美的舞姿等。农民工家庭教育资源的严重缺失,制约着孩子的可持续全面发展,造成孩子的发展单一,没有社会竞争力。

农民工子女的家庭生活普遍不理想,他们大多数生活在家庭收入偏低,居住条件拥挤,环境脏乱,文化生活单调,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都比较贫瘠的家庭中。这种艰苦的生活,直接影响着其城市适应,这对于处于生理和心理正在快速发育的孩子来说其学习、心理等方面比城市同龄孩子承受着更多压力和挑战,如果这些压力和挑战,不能很好的化解,则会导致孩子产生一些心理疾病。例如,自卑心理、自我封闭心理、焦虑心理、憎恨心理、厌学心理等。

二、改善农民工子女家庭生活的建议

农民工子女家庭生活中的不利因素容易造孩子陷入辍学、低层次工作、艰苦生活的恶性循环的发展圈中,改善这一状况需要政府、社区和家长三方面的通力合作。

首先,政府要根据农民工所在地的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相应的方法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和不合理限制,提供一定的就业信息,做好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收入水平,确保家庭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从而为子女的教育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其次,农民工所在社区有意识地整合社区公共资源,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和硬件设施服务农民工子女;社区组织建设一支高素质社区志愿者队伍,为农民工及其子女提供服务,是提高社区农民工的家庭生活质量;针对农民工家庭特点,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为其提供家庭成员良好互动的机会,减少矛盾冲突,提高家庭环境的娱乐性。

最后,农民工家庭成员要共同努力,使自己慢慢地融入城市生活,创造一片快乐幸福的小天地。因此,家长自身要不断学习,更新家庭生活理念,改变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努力丰富家庭生活,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农民工子女要勇于面对生活的艰辛,体谅父母的不易,以坚强的意志来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主动地和父母、老师等长辈交流,转化内心的不健康想法,积极地学习,实现自己的价值。

影响农民工子女家庭生活的因素不仅仅是本文所陈述的,还存在诸多待于发现的因素,而且其家庭生活的改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社会及其个人的长久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敏.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缺失成因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2).

[2]邓远平,林赞歌.流动人口家庭环境特点及其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

[3]王守恒.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心理状况研究文献综述[J].基础教育研究,2011,(01).

[4]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北京市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城市生活适应性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7.(06).

[5]金江.农民工子女社区教育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0,(07).

上一篇:公证处房屋委托书下一篇:蜘蛛的启示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