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共10篇)
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 篇1
2015高考复习政治课时同步练习(二十六)我们的中华文化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13年10月11日,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上,舞台LED显示屏上应声飞出一只金色的小凤凰,小凤凰飞过前九届艺术节的举办地,穿越泰山之巅,飞到了济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剧院。整部动画全长48秒,采用水墨动画手法,造型写意、色彩艳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下列不属于对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的原因的是()
A.汉字的使用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B.史书典籍的传承 D.其特有的包容性
2013年10月11~14日,澳门第十一届妈祖文化旅游节在澳门隆重举办。据此回答2~3题。
2.澳门的旅游文化资源丰富: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几百年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
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 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①②
C.②③B.①④ D.②④
3.应主办方邀请,湖南省政府协助澳门举办了本届妈祖文化旅游节。协办妈祖文化旅游节,是弘扬“妈祖”同根文化、展示湖南地方文化和湖南人民精神风貌的难得契机。上述材料()
①有利于湖南和澳门地区的文化交流 ②体现了中华各民族文化从个性差异走向共性同一 ③反映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表明了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A.①③
C.①④B.②③ D.②④
4.2013年6月13日,第二届岭南民俗文化节在广州举行。岭南文化是指岭南地区的地域文化,它以本土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特点。岭南文化的形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不同地区的文化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5.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下列内容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的是()
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有口皆碑 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 ③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④不同区域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A.①②③
C.①③④B.①②④ D.②③④
6.中医形成的过程是中华优秀文化与人体生命现象结合在一起的过程。中医是医学科学,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天人相应、形神统一、动静结合„„的中医理念,与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这表明()
①中国医学技术始终处于世界前沿 ②中医理念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意识的完美结合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中医理念蕴含着实用性和整体性的思想
A.①②③
C.①②④B.②③④ D.①③④
2013年9月7日至10日,第二届中国西部民族文化博览会在甘肃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次博览会的主题为“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风采、增进民族团结、发展民族经济”。会展范围包含六大板块,包括:旅游类;民族工艺品、饰品、珠宝、收藏品类;茗茶、茶具类;民族特色食品、农产品、名酒、月饼;书画、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创意设计、动漫影视、出版。据此回答7~8题。
7.西部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C.①②④B.②③④ D.①③④
8.在本届博览会上展示的许多民族文化有的已经面临着失传的危险。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
9.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涉及诗歌、小说、书法、绘画、音乐、建筑、石窟等方方面面。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体现了()
①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③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④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A.①②
C.①④B.②③ D.③④
10.18世纪英国著名建筑师威廉·查布斯说:“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确实是无与伦比的。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对太阳一样尽量吸收它的光辉而已。”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
A.中华文化中的园林艺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C.中华文化对世界的贡献最大
D.中国园林艺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11.2013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64周年,两岸共同庆祝孔子文化节在厦门同安孔庙举行。开幕式后举行了近40分钟的“同宗同源”海峡两岸祭孔大典。这表明()
A.世界各国文化具有多样性
B.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C.海峡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D.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12.中华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限魅力,除其蕴含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
A.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源泉
B.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C.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D.比其他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20分)“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众多新词里特别闪亮的一个。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美丽中国”的愿景下,文化建设更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艺术素养,以高水平的“美丽”文化产品促进文化市场的规范化,不断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把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寄予每个自觉的个体,真正带来文化的多元和丰富生态,让中华文化的魅力绽放“美丽中国”。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如何发挥中华文化的魅力。
14.(20分)齐鲁文化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范围的地域文化,是山东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通过融汇各种思想,去芜存菁而形成的具有山东特色的地方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齐鲁文化具有明显的双重性;一方面,作为两千多年封建统治思想的儒家思想是在汲取齐鲁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多地打上了齐鲁文化的烙印;另一方面,齐鲁文化又是一种地域文化,齐鲁文化除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核外,更具有明显的山东特色。
(1)依据材料回答:齐鲁文化的双重性反映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12分)
(2)你认为新时期该如何推动齐鲁文化再创辉煌?(8分)
答案
1.选C A、B、D都是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的原因,只有C项不是,故本题选C。
2.选B 根据材料,澳门各种教派和睦相处,中西文化相映成趣,这表明澳门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也体现了澳门文化的多样性。同时说明澳门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①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③说法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
3.选A ②错误,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差异,又有共性。④不符合题意。
4.选B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回答本题容易被材料中的“岭南地区的地域文化”所迷惑而选A项,所以做题中要注意题干最终的指向性——岭南文化在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回扣教材则是包容性,选B。
5.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点中的独特性的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点中的独特性是从不同的文化形式上来看的,主要通过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表现出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点中的地域性是从不同地区上来看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点中的民族性是从不同民族的角度来看的。④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点中的地域性,故排除含④的选项。正确答案为A。
6.选B ①错误,中国医学技术始终处于世界前沿的观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7.选C 材料选取了部分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并指出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可见,本题的关键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具体说来,本题考查的知识包括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等内容。中华文化的特征包括①②④,③违背文化多样性原则,排除含③的选项。
8.选C 许多民族文化有的已经面临着失传的危险。针对这一情况,急需我们做的是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以维护文化的多样性,C项正确。A项与现实状况不符;B项不能解决当前问题;D项与题意不符。
9.选B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等知识,考查考生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材料侧重讲的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而不是强调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②符合题意,排除①;材料中“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反映了中华文化能够兼收并蓄,即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③符合题意。④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不选。
10.选A “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确实是无与伦比的”说明了中华文化中的园林艺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故A项符合题意;题干并没有强调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故B项不
符合题意;C项说法错误;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1.选C 两岸有着割舍不断的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C正确。
12.选C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顽强生命力,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故C项符合题意。
13.(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我们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优秀文化塑造人、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中华文化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我们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文化具有多样性,建设“美丽中国”,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创新发展中华文化。(每点5分)
14.(1)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原因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儒家思想汲取了齐鲁文化的营养,才能历经几千年而不衰。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③中华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的共同体,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同性,又有各自的特征。(12分)
(2)①新时期推动齐鲁文化走向辉煌,必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
②弘扬齐鲁文化,必须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华文化的发展要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即保持民族性,又要体现时代性。
③弘扬齐鲁文化,更要立足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之长,推动齐鲁文化的发展与创新。(8分)
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 篇2
一、教材练习系统中的“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就是用整体直觉思维来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新课标对整体感知在阅读活动中贯通的重视, 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在阅读领域的回归, 显然会对阅读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肢解文章”的弊端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有着积极的意义。我们在这方面分析教材的练习系统时, 主要考察教材对整体感知这一概念的理解是否恰当, 以及教材对整体感知使用范围的把握是否恰当。
统观此套教材的练习系统, 主要通过运用朗读、表演等手段促进学生对文本的体悟来落实整体感知, 这种设计思路非常合适。如9年级下册第13课《威尼斯商人》 (片断) 的第二题: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诗剧, 语言既富于个性化又优美生动, 文采斐然。试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片断, 反复朗读, 细心体会。
9年级下册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的第三题为剧本编写 (之后学生可根据剧本表演课本剧) , 设计也非常好:
从本文的两则故事中选一则改编成课本剧, 可以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补充细节。 (注意要对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等有所提示)
但其中偏差也不少,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对整体感知的概念理解有误
试看8年级下册第13课《旅鼠之谜》第一题:
阅读课文, 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教师用书指出:设题意图是要求学生通过概括提要的方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9年级上册第2课《雨说》第一题的两个小题:
(1) 雨“说”的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2) 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教师用书指出:设题意图为让学生体会本诗的思想感情, 整体把握诗的内涵和特点。
究其实, 这里整体把握 (事实上就是整体感知,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这两个概念所指相同) 的意思是对选文全文意思作一宏观的、基础性的认识和理解, 与上升到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高度的真正整体感知风马牛不相及。因此, 该设计在消除肢解作品的弊端上实际上是很难发挥真正作用的。
2.对整体感知的适用范围把握有误
整体感知并非到处适用。上述的整体感知分别针对的是科技文和诗歌这两种差别极大的文体解读。如果说《雨说》这首诗歌运用整体感知的方式进行解读非常合适的话, 那么, 《旅鼠之谜》这篇科技文是很不适合用整体直觉思维来把握的, 而应主要用逻辑思维来分析。同样, 对于议论文的教学来说, 教师也要让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致的逻辑分析, 而非整体感知。另有一套语文教材要求学生整体把握《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这篇议论性文章的主要内容, 同样是剑走偏锋。王荣生教授指出:那些建筑在现代理性分析基础上的文本, 内涵地要求用现代“理性分析”的阅读方式去解读, 绝不可以、也不能够“整体感知” (把握) 。[1]
二、教材练习系统中的“对话”
在成功的阅读教学中, 教师、文本、教材编辑和学生这四个对话主体之间要有合适的对话与交流。但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下, “对话”只是一种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交替发生的简单重复的过程, 并无法真正发挥“对话”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2]。针对语文教学中只重对话形式、忽略对话精神的弊端, 我们对教材的练习系统中所使用的“对话”, 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首先, 教材编辑是否只让学生倾听而忘记了让他们言说, 或只让他们言说而忘记了让他们倾听。后一种倾向更值得注意。在阅读教学中, 学生一方面是在阅读文本, 另一方面也是在读自己, 自己也在被文本所读。通过自己与文本有效、反复的碰撞, 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 另一方面也重塑了自己的个性, 促进了自己人格的发展。这样的阅读效果并非异想天开、随心所欲的阐释所能达到的, 它需要辛勤的劳动和思考。如果学生过多地从自己原有的认知图式出发去解读文本, 并且得不到必要的反馈, 这样的阅读就会变得毫无意义。从阐释学角度来看, 放任学生去“说”, 实质上是在让文本无条件地去接近学生, 而非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主动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去适应文本。教材的练习设计应注意帮助学生在学会了“说”之后, 认真倾听反馈回来的声音, 以调整自己原有的认知, 然后更有效地去“说”。
其次, 我们还要考察教材的练习系统在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候, 着眼点是否只是放在了言语内容上而忽略了言语形式。
从对话理论视角对此套教材的练习设计进行考察之后我们发现, 有的设计很好地把握并落实了对话精神。如7年级上册第10课《论语十则》的第二题: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 对此, 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全班讨论:怎样看待“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更可贵的是, 编者还加了提示:孔子用这句话给“恕”字下定义, 其中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随意言说式解读文本的现象。
同时, 教材在此方面的设计也有不足之处, 表现有四:
第一, 教材编辑在练习系统中对选文的阐释, 尤其是对经典诗文的阐释过少, 学生倾听、吸取的少, 是不利于他们语文素养的提高的。考虑到学生语文知识和人生经验的不成熟性, 以及某些文本 (尤其是经典文学文化作品) 的特定要求, 教材编辑在练习系统中对文本作一些适当的讲授和分析, 引导学生去倾听、去发现, 提高他们与文本深入对话的能力, 仍是一种必要的、基本的对话方式。
如9年级上册第25课《词五首》的设计。该课选词共五首, 为《望江南》《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武陵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设题两道:
一、背诵这五首词, 回答下列问题。
1.《望江南》描写的是什么内容?
2.《渔家傲》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在《武陵春》中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5.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 试结合作品加以理解。
二、“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 如“浊酒一杯家万里”、“酒酣胸胆尚开张”、“醉里挑灯看剑”等。请你再找出一些与“酒”有关的诗句, 把它们摘抄下来, 归纳一下, 诗人往往借“酒”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
从这个设计可以看出, 教材编辑引导学生“倾听”文本深处声音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 给学生充分言说的机会不够, 从而降低了对话的品质。
9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批判性阅读的专设单元。第15课《短文两篇》的第四题为:
把《谈读书》中的名言警句摘抄下来, 并选出你喜欢的一条作为论点, 试着给它配上几个论据, 写成一篇议论文。
实际上, 从与《谈读书》相关的所有题目设计来看, 编者仍是希望学生欣赏 (倾听) 选文而非批判性地解读选文 (言说) 。
8年级上册第17课《奇妙的克隆》第一题的第二小题为: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克隆实验”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
该节的说明顺序究竟合适与否, 很值得商榷。编者却未让学生用批判者的眼光去审视, 而是首先作了一个“好”的预设, 然后让学生去鉴赏 (倾听) 这种笔法之妙, 体会出“好”来。
第三, 教材有时给学生言说的机会又太多, 对他们的言说缺乏合理的节制和必要的辅助。这其中有不少“说”其实意义并不大, 仅可在形式上给人以还学生学习自主权的民主假象。这种无约束、无辅助的“说”, 极有可能演变成学生的“随意言说”。在教师用书中, 编者大量建议“不求统一答案, 可以各抒己见, 只要学生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这可能是编者要给学生以更大的文本自主解读空间而这个“度”又没有把握好的缘故。从本套教材的出题量上来看 (每篇选文平均配置约3道题) , 也不会产生太大的节制和辅助作用。
典型的例子如8年级上册第20课《你一定会听见的》的三道题:
1.课文写了多种“声音”, 你用心听过哪些?说说你的感受。
2.朗读课文。画出你喜欢的语句, 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课文结尾处写了几种声音的游戏, 选择其中一种, 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课文所属单元为科学知识单元, 是需要学生运用作者解读理论推知作者原意以获取科学知识、提高解读此类文章的能力的。从以上三题来看, 设题过于重视读者的感受这一面, 而忽略了解读过程中文本的主体地位。本来读者要向作者靠拢, 现在却成了相反。
8年级下册第17课《端午的鸭蛋》的第三题:
课文结尾, 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 这段话与课文内容无关, 是赘笔;也有人认为, 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 很自然, 很随意, 正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你看呢?
此题让学生批判性解读选文最后一段, 选取的解读姿态是正确的。但由于缺乏辅助, 学生的批判性解读很可能会在各抒已见的争论中成为随意言说, 怎样说都对。如果教材中加上一些“形散神也散”[3]的散文文体知识作指导, 批判性解读的落实就会容易一些。这里顺便插一句:编者在参考答案里的这样说也可以, 那样说也可以的“多元解读”, 在此并不科学, 因其对应该统一也可以统一的东西进行了“多元化”的不适当处理。并非所有文本都需要我们“多元解读”。
第四, 对于学生“听”和“说”的言语对象, 教材更多地着眼于文本的思想内容, 以及与文本的话题有些关联或不大有关联的生活空间, 对文本的形式方面则考虑太少。下面是9年级上册第9课《故乡》的练习设计:
1.这篇小说写故乡, 主要写故乡人的变化。作者主要写了哪些人的变化?他们有怎样的变化?作者从中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曾经是那样亲密无间的一对小伙伴, 现在却变得那样“隔膜”, “我”感到“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你认为这“可悲的厚障壁”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我”不愿宏儿和水生“如我的辛苦辗转而生活”, 也不愿他们“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 也不愿他们“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而希望他们有“新”的生活。展开想像, 说说“我”、“闰土”、“别人”这三类人的生活是怎样的, “新”生活又是怎样的。
4.作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结合课文内容, 以这句话为话题, 写片断作文。
语文课不同于别的课程。在诸如历史、化学等课程中, 学生与教材对话, 关注的应该是文本内容;而在语文课, 情况则非常复杂, 不可一概而论。但在此处, 文本内容和文本形式同样值得学生关注。对文本形式毫不理会, 绝对不合适。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2]林茹.“对话式”语文教学模式初探.语文月刊 (学术综合版) , 2009 (6) .
我们的成长练习 篇3
P:我们常常会说,女性成熟要早于男性,真的是这样的吗?
苍岩:成熟需要分不同层面来观察,从生物层面,身体层面,心智层面,心理层面来看,从生物层面上来讲,当人类进入父系社会开始,男女分工不同,男性趋向外,打猎争夺地盘,女性趋向内,繁殖养育。因为分工不同,会导致男性和女性的心理储备不一致,心理成长的次序不同。如果男性过早地,在心理层面储备“关系”的成熟度,反而不利于他外向的发展。
通常说女性的比男性成熟,也许是指在“关系”这个层面上的成熟度,女性早于男性。而比如说在遭遇陌生环境,在方向感,或遇到突如其来的危险事件上,男性的心理成熟度是先于女性的。就如男人没办法要求女人马上就有方向感,不怕毛毛虫,遇到事情不大惊小怪。女人也没办法要求男人,可以马上就贴心,照顾到女人情绪的变化。女人需要敏感的触角来照顾家人。男人则需要不紧张,不敏感。才能一无反顾的向外,向往前冲。如果我们用一个女人心目中的成熟度,或者次序去要求男人,男人很自然在一开始是做不到的。
成熟 第二次反叛
P:那么,成熟的标准会是什么?
苍岩:无论男女,成熟的标准是一致的。成熟是指心智模式的成熟。生理成长是有几个时间段的,儿童期、青春期、成人期、父母期、老年期。心理成长也可以这么分,而生理特点就决定了人的心理特点。
儿童期,意识尚未发育,所有的需求,需要大人来满足,所以孩子没有办法对自己负责,我不好,原因都是你的,这时最多说的是“你”。同时孩子对世界充满着好奇,他的心扉是完全打开的。完全活在当下,接纳所有到来的东西,很少活在过去的影响里。
青春期,开始发育属于自己的意识,是生理和心理的成长期,表现出叛逆,跟父母,老师唱反调。用打破权威的方式,来建立自我,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但还不能真正为自己负责。这时最多说的是“我”。同时青春期内心是无惧的,充满激情,充满创造力,对未来是充满希望的,这个时候具有强大的生命动力。
成人期,这时意识成熟,心理成熟了,成人清楚知道今天所有的选擇,会决定以后的命运,会开始为这个选择而负责,去努力。不断对做新的选择,新的尝试,新的努力。不再会向其他人证明的存在感。而是为自己的价值而努力。不再为别人尊重而努力。完全拥有自由,拥有自信,拥有归属感,拥有自尊。这时候,将会不断的去打破过去,打破父母,他人,社会曾经给予的固化心智模式。真正的完成跟青春期不一样的,第二次反叛。青春期的反叛仅仅是打破,无法构建。而这时,不仅能打破,还可以重新构建,构建自己的心智模式,性格模式,情绪模式。这些模式,将构建成功,爱,关系,以及人生。这时不仅知道,我的内在需求,也知道你的,也知道我们的。
我们心里 住着个孩子?
P:是否真的有人的心智模式,就停留在青春期,儿童期呢?
苍岩: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按照既定生长程序,在生理年龄中,就完成了心理年龄的应有阶段,于是,我们看到了许多老男孩、老女孩。导致这样的结果的原因很多,比如说成长期经历创伤,人类为了保护自己,遇到创伤会对应出自我防御模式通过对抗,逃避,来规避生命中的危险。当对抗和逃避都无效时,自然就会切换到麻痹,我们称之为冻结,这时孩子的身心将冻结,情绪模式将冻结,神经系统将冻结,这样导致心理年龄可能就真的停留在这个年龄了。
其次原因是未完成。很多80后、90后的家长把孩子留在了爷爷奶奶家,外公外婆家。孩子一旦跟父母分离,感觉生命将不安全,那孩子就会启动防御模式,甚至将自己冻结住,也是心智成长过程的中断。
对于男孩来讲,跟母亲的关系过密。母亲可能对自己父亲某些需求没有完成,将愿望放到老公身上,试图通过改造老公来达成自己的未完成,老公也没改造成功,于是生了个儿子,孩子对父母的忠诚,潜意识会按父母的意愿成长,不用改造。结果妈妈跟儿子关系非常好,这个男孩长成男人了,他有了伴侣,可他的心灵空间的第一个人是妈妈,没有伴侣的位置,他的心理年龄还处于青春期,男孩是需要经历跟母亲真正分离才能成长。
除此之外男孩的成长还要通过青春期跟父亲对抗。但这跟中国传统的文化孩子需要听话相反。他越听话,就越没有办法独立,也就没有办法成长,于是对抗一直就延续,延续到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
当然对于女性来说反过来也是一样的。成长的人可以随时启动自我内在的父母,来管理自己内在的孩子,每个人内心都有内在的小孩,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成人。真正的成长是可以随时切换,而不是一个固化模式。
幸福关系 请放弃你的控制
P:80后,90后往往在进入家庭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怎么解释这样的现象?
苍岩:成长的过程中,人们最需要得到的,不一定是成功,幸福的关系至关重要,80后、90后在进入自己组织家庭的阶段,有很成功很幸福的,也有出现了种种的问题的家庭。其中因素很多。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看的,80后、90后的父母都做了些什么。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些原因是来自于原生家庭,可关键是,目前都已经成人了,成人之后的命运是自己选择的结果,自己面对自己的人生,而不再向外把这些都归于父母。
P:如果想要良好的关系,幸福的关系,该怎么做呢?
苍岩:在进入父母期的年轻人,需要以成人的心智去面对伴侣关系,不能以孩子的心态去面对伴侣,我的一切就托付给你了,一切都是因为你造成的,一切是因为你没有给我安全感。或者不能以父母的心态去面对伴侣,我得教育你,改变你。这样的方式,都不能发展成良好的伴侣关系。就像《北京遇上西雅图》里面有一句话,说,爱情是什么,爱情是我们成长之后又努力地找到对方。“我们各自成长了之后”,所以成长的命题是属于自己的。想要营造良好的伴侣关系,那就放弃你的控制吧,因为控制不但改变不了对方,只能让对方远离你。你的伴侣关系将变得痛苦,纠结。真正良好的伴侣关系,只能把对方当成一个普通的男人,或者普通的女人来爱。所有成长的功课都交还给自己,只有这样才可能有长久的爱情,爱情是成人游戏,心智未成年者玩不起。
成长路上 学会接纳
P:成长是我们一个人生课题,那对在路上的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建议了?
苍岩:在成长的路上,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学的,往往遇到事情,我们不是对抗就是逃避,不是责怪别人,就是责备自己。其实我们更应该学习去“接纳”。要知道这个世界所有的能量都是对偶性的。有负向的情绪,就一定有正向的动机。有负能量就一定能转化成正能量。其次是等同性,正向和负向的能量是一致的,只是你没看到而已。如果你站高一个层次,如果你相信,你看到的世界仅仅是一面。你愿意去看多面的话,你会发现另一面,他们是一体的。当你完全理解一个事情的时候,你就能完全感受到、理解到、你就能发现成长的资源。就能发现让你往前走的动力。这时候,你真的接纳了。只有不外责,不自责,才能接纳;只有接纳了,转化才能发生;只有转化了,疗愈和成长才到来。
多年来,一个有效的方法,我一直用,也建议大家试试,就是一直保持对自己的觉知,觉知自己的思维,觉知自己的感受,觉知自己的情绪,觉知自己的身体,觉知自己的内在动力,同时要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知道自己的限制性的信念在哪里。接下来可能你就能慢慢知道自己的固有模式是怎么样子的。不需要在觉知的当下去试图改变什么,仅仅看着,不外责,不自责,不改变,直到有一天,你在当下就觉察到了事情或者情绪背后正向的动机。发现这件事情能让我成长,能让我进步,能让我获得我内在需求的某些东西。那时候,你是真的接纳了。影响你的事情也将不在控制你了,这才是真正的改变,成长才到来。
苍岩
多年在国有、外企等大型企业的领导岗位上践行,通过各种事业,关系,生活和生命中的挫折,来接纳,转化,療愈,成长。热爱在户外旅行,在大自然中直接体验和感悟;将管理理论和心理理论付诸实践。一位爱者,一位行者,一位探索者,一段心的旅程,用这样的方式:完整、平衡、反补、归零。
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 篇4
一、组词
顿( )期( )室( )拔( )
吨( )旗( )屋( )拨( )
蔽( )茁( )笋( )岭( )
避( )出( )伊( )领(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们的学校,坐落在_________,一半在_________,一半在_________。
2、当_________响起,同学们像喜鹊似的_________。
三、用适当的词语填空
( )的竹子
( )的孩子
( )竹林
( )的红领巾
看( )
听( )
四、联系全文
让我们荡起双桨同步练习答案 篇5
一、
伙伴 波浪 倒映 飘荡 悄悄 环绕
二、
dào倒影 jǐn尽管 xīnɡ兴奋 dǎo倒下 jìn尽力 xìnɡ高兴
三、
美丽的白塔 真心地祝愿
凉爽的风儿 认真地朗读
亲爱的伙伴 明媚的阳光
幸福的生活 晴朗的早晨
四、
1. 倒影 2. 倒映 3. 轻轻 4. 悄悄 5. 飘扬 6. 飘荡
五、
1.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2. 迎着 洒在 望着 地听
歌唱 少先队员 欢快
【拓展提高】
七、
1. , : “ ! 。 ”
2. 7 外形 颜色
3. 长圆 扁圆 像五角星 嫩青 鲜黄 褐色
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 篇6
一、我能看拼音写汉字。
wèi lán hǎi ōu xún yì xī yì pín fán lǜ yīn yīn qí pàn zhàn jiàn
( )( )( )( )( )( )( )( )
二、我能根据诗歌内容来填空。
( )的大海 ( )的教室 ( )的草地 ( )的课桌
( )的沙漠 ( )的脚步 ( )的战舰 ( )的坦克
( )的导弹 ( )的地雷碎片
三、我会加量词而且不重复。
一( )课桌 一( )教室 一( )鲜花 一( )坦克
一( )草地 一( )星星 一( )海鸥 一( )家园
四、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或近义词。
近义词: 巡弋( ) 阻挡 ( ) 祈盼( ) 反义词: 洁白( )
梦幻( ) 欢乐 ( )平稳( )
五、我理解了课文内容,我能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本文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 的.视角,揭示了
,发出了
2.诗歌的前四节序数结构形似,将 与 加以对比,表达的意思是
,最后,作者发出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诗人
公共文化建设与我们的责任 篇7
一、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尤其是大众媒体的发展, 推动了多种多样的文化艺术形态的发展, 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此外, 也不免有些人会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 败坏了社会风气, 那么作为文化馆的一名工作人员, 该如何抑制这些不良之风呢?这是一名文化工作人员的责任, 同时也对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始终秉着社会效益为先的思想准备, 充分带领当地的人民进行适当的文化生活, 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精神文明, 成为人们生活中精神文明的阵地。
二、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十七大”提出的“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方针, 各级政府都充分认识到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也开始采取一些措施促进文化繁荣的传播。最主要体现在公共文化建设的完善、人们公共文化的蓬勃发展等方面。但是对于基层公共文化建设还是有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 街镇文化服务中心的发展不平衡
各个街镇的领导对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的支持存在很大的差异, 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差异, 也受地理等条件的限制, 街镇公共文化建设发展也不平衡。对于地域比较偏, 经济比较落后的街镇, 当地的领导不太注重公共文化的建设, 街镇公共文化建设则相对比较落后, 公共文化则成为了一种口号, 开展的活动也不太常见, 这些公共文化的领导也沦为了一种名存实亡的职称, 这种现象十分不利于公共文化的开展。
(二) 投入经费的不足
在很多街镇领导的思想中, 只有发展经济才能使人们真正丰富起来, 对于人们的文化生活则不在意, 有的甚至认为文化建设是没有用的, 投入得多, 浪费得就多, 这样的思想则导致部分地区的公共文化生活缺乏活动经费, 文化建设基本属于空置状态, 各街镇文化服务中心的人员配备也不到位, 没有太多的积极作用。另外, 由于经费的不足, 文化活动场所也不多, 街镇的公共文化设施被大肆占用, 文化活动也无法开展, 很多街镇也没有建设自己的文化广场, 这样也严重制约了群众文化生活的开展和普及, 各个街镇文化服务中心虽有相应的阅览室和图书馆, 但真正的使用价值并不高, 当地的人民群众也不能受到良好文化的沐浴。而且大部分街镇都有属于自己的文艺团队, 但是这些文艺团队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 这需要我们文化中心的文化专干帮助人们建立更好的文化生活, 对于一些文化方针、文化传播等工作也很难发挥到实处。由于经费的不足, 很多街镇文艺团队的演出体裁比较少, 数量也不多, 这样也导致了公共文化活动难以得到发展, 人们不愿意融入公共文化的活动中来, 对于文化生活没有起到一个良好的作用。
三、我们的责任
对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 应该带头做好一些工作, 能够让公共文化建设更加完善, 也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体会到公共文化生活的美好, 享受到当代的精神文明。
(一) 掌握群众文化生活信息
在公共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应该掌握好人民文化生活的信息, 做好文化服务的定位。当文化馆给人们提供相应的文化服务时, 应当根据人们的需要, 提供多姿多彩的文化形式和项目, 而不是单一的文化项目。所以, 当地的文化馆在开展活动的时候, 一定要根据人们年龄的不同, 行业的不同来设置相应的文化活动, 以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文化需求。那么这样就需要我们作为文化工作人员, 及时了解和掌握人们文化生活的有关信息, 制定出相应的服务计划, 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群众的各种需求。
(二) 提高公共文化免费开放质量
在文化方式的展开过程中, 要能够改善服务的方式, 相应地提高服务的质量, 对于各街镇文化中心开展的文化活动, 不能仅局限于自身的一些阵地和设施, 而要尽可能地延伸到社会空间中的一些行业, 能够最大限度地覆盖到耕读生活的人群, 让文化馆的服务能够有益于更多的人民群众, 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文化活动带来的好处。同时, 在基层的各个环节也应该设立相应的文化活动点, 有效地引导更多的人民群众建立文化活动的网络, 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
另外, 对于各街镇本地的文化特色更好的发展文化馆的工作, 尤其是一些文化底蕴比较丰厚的街镇, 对开展文化活动是很有利的条件。在文化活动的开展中, 要能够充分地结合当地的特色, 充分展现当地特有的文化特色, 打造出属于本地的文化娱乐活动, 在推广的过程中, 不断完善, 最终形成属于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品牌,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当地的文化做了宣传, 弘扬了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 完善活动机制
要想使文化活动能够长期有效地进行下去, 就要健全文化活动机制。在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 群众文化活动多种多样, 有的是借助各种节日、庆典等活动展现出来, 让人们能够观赏到不同样的文化活动。但是这种机会不是很多, 更不是多数群众都能加入的, 这样常常会受到时间、地点和场地的限制。这种文化活动往往是比较轰动, 也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对社会的影响也比较大, 但是由于时间、地点的限制, 一旦过了当时的时间, 这种文化活动的娱乐性也就随之消散, 难以持续甚至保留下来, 形成文化氛围。所以这时候就需要一种能够长期有效的连续性机制, 才能够真正激起文化领导和骨干们的积极性, 不断更新活动的内容和活动形式。培养出真正让人民群众喜欢的文化活动, 被大众所接受。与此同时, 也要能够坚持统筹规划, 加强各街镇公共文化的顶层设计, 有效地解决人员短缺、队伍规模偏小的问题, 落实从事有关公共文化工作的人员编制。坚持以用为本, 完善公共文化建设人才的有效培养机制, 建立合理、科学和灵活的招纳人才机制, 注重人才的引进和智力引进共同发展。坚持高端引领, 优化公共文化的队伍发展, 培养有正确方向、能够深入反映群众生活、深受群众爱戴的文化工作者。这样可以让公共文化建设更加完善, 更有利于人们开展文化生活, 让更多的人民群众都加入文化的宣传过程中。
总而言之, 公共文化生活是人们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也是实现人民精神生活的条件, 公共文化生活要能够不断发展实际, 能够带领人民群众与时俱进。虽然现在的文化馆在人民的生活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需要文化工作者能够不断完善和改进。文化馆的工作推进不仅需要政府的全力支持, 也需要社会各界力量为公共文化建设的发展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来确保人民文化建设能够蓬勃的发展, 提高现代的文明建设。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不仅要注重身体上的修养, 更要注重精神上的修养, 现代公共文化建设塑造了现代的服务精神, 也弘扬了我国的核心价值观。保证最基本的民众服务, 以文化体制改革为驱动力, 努力建立以政府为主导, 要求社会各界多元参与的发展格局。在个各街镇地方上, 文化馆是现代人们生活中公共文化体系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 弘扬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也成为推动我国成为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公共文化,建设,责任
参考文献
[1]王丛丛.南泉中心社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5.
[2]张志华.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理论学习, 2013 (6) :29-32.
我们的匆忙文化 篇8
从醒来的那一刻起,时钟就操纵着我们一整天的节奏。当我们在一个接一个地约会和安排以及一个接一个地截止期之间奔忙不休时,一天的时间就这样流逝。每一个时刻都编入了安排计划,我们眼睛所及之处——床头柜、单位的食堂、电脑屏幕的一角以及我们的手腕,等等等等——时钟无时无刻不在滴答作响,记录着我们每一刻的进展,激励我们不要落后。
在这个快速变化着的现代世界里,时间的列车似乎总是刚到站又处于待发的状态。无论我们如何加快速度,无论我们的日程安排多么巧妙,每天的时间还是总不够用。
今天,我们感到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多的压力。为何如此?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有别于我们的祖先?假如我们要放慢节奏,我们首先必须明白为什么要加快节奏,为什么这个世界变得如此快速,日程安排如此紧张?
人类一直处于时间的奴役下,感受着时间的存在与威力,却从来无法确定如何给时间下定义。生存是人类测算时间的一种动力,但从一开始,测算时间就被证明是一把双刃剑。从好的方面说,制定计划有助于提高每一个人的效率。然而,一旦日程表开始转动,时间占据上风,我们就沦为时间的奴隶。时间安排限定了我们的期限,给我们一个匆忙的理由。正如意大利谚语所言:人测算时间,时间测算人。
由于时间安排严格,而新技术又使加快速度做一切事情成为可能,于是,匆忙便渗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们被期待以更快的速度思考、工作、说话、阅读、写作、进餐、移动。
19世纪,“匆忙文化”加快步伐再上了一个层次,弗雷德里克·泰勒的“安排第一,人第二”信条在西方人心理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如今,时间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像钱,我们更常见的提法是:“缺时间。”
无论喜欢与否,人的大脑是被速度所固化的。我们从危险、忙碌、激动、悸動中获得乐趣。从快速中获得的强烈的感官刺激。我们不仅享受速度带来的乐趣,也习惯了速度,成了加速器。我们跟时间的关系变得愈加令人担忧,愈加紊乱。任何一本医学教科书都会告诉你,对细节过分敏感的困扰是神经质的经典症状。将时间变成更小的单位的无情驱动——使我们更加强烈意识到时间的流逝,更加渴望充分利用时间,也更加神经质。
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 篇9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2、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其原因是:
A.大钟的回声;
B.大钟在继续振动;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缘故;
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3、用手按在自行车的铜铃上,无论怎样用力敲打,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 A.手按在铃上,声音传不出来;B.手按在铃上,铃根本不振动;C.手按在铃上,影响了铃的正常振动;D.手按在铃上,周围没有介质。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5、将一直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再把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如图1所示,声音逐渐变小,但始终能听到声音。原因是:()。
A、瓶内已被抽成真空,真空亦能传声; B、手机发声太强,换用发声较弱的手机;
C、离实验瓶远一点,就可以听不到声音; D、瓶内仍有少量空气,悬挂手机的固体亦能传声。
6、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7、吹笛子时,人听到美妙的笛声是由于: A、气柱的振动产生了声音;
B、竹笛的振动产生了声音;C、人声带的振动产生了声音;
D、竹笛周围的空气振动产生了声音.8、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9、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
大于17m
B.大于34m
C.小于17m
D.小于34m
10、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不能直接进行交谈,这是因为()A.月球上尘埃太多
B.月球上温度太低 C.月球表面凹凸不平
D.月球上没有空气
11、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鱼,声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A.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岸――空气――鱼
D.岸――水――鱼
12、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14、甲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一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乙同学听到的声音次数是()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15、据报道,“神舟七号”的宇航员将走出太空舱,在舱外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用电子通信设备;其原因是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C.太空中噪声太大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二、填空题
16、人在游泳时,会引起水的 而发声,鱼会被吓跑,这主要是因为
能传播声音。
17、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_______产生的,它是通过_______传入我们耳中的.我们能分辨出不同老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各人发出声音的_______不同.
18、雷雨交加的夜里,林雨同学看到闪电后约5s听到雷声,林雨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
m。(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19、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__________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__________.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m/s.
20、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在雷雨天,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如果看到闪电3s后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__________m.
21、电影《铁道游击队》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游击队员将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及早听到远处火车的轰鸣声,这是因为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 _____(快/慢)的缘故
22、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他用一根棒来听取钢琴的演奏,他把棒的一端触在钢琴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当琴弦发出声音时,振动就经__________传至内耳
23、在一次实践活动课上,小明、小红两位同学用纸杯和细线制成了“土电话”(如图11所示),并进行了通话。这种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也能传播声音。
24、在屋子里说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声音响亮,这是因为________和________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的缘故.
25、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侧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则侧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
秒才能接收到信号.
三、实验,探究题
26、如图所示,将一只小门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可清楚地听到铃声
(1)若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则铃声将会_________;(2)若将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能否听到铃声? _________;(3)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坡璃罩内,将会_________;(4)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法。
A.推理
B.类比
C.控制变量
D.转化(2)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3)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4)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
弹起(填”会”或”不会”),乙实验乒乓球 弹起(填”会”或”不会”)。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3、C4、D5、D
6、B
7、A8、C
9、A.
10、D
11、D
12、D
13、B
14、C
15、B
二、填空题
16、振动、水(液体)
17、振动
空气(或介质)音色 18、1700
19、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专题:声现象.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解答:
解: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士兵利用声音在固体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快的特点,可以提前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做好准备;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故答案为:固体;快;340.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的掌握情况,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 20、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计算题.[来源:Zxxk.Com] 分析:解答此题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分析: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闪电传播速度快,雷声比闪电传播的时间慢了3s,也可以说雷声传播了3s,根据公式S=Vt可求闪电发生处的距离.
解答:
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气温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闪电发生处的距离S=Vt=340m/s×3s=1020m.
故答案为:不同;1020.
点评:本题考查距离的计算,关键是速度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还要知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而不是先打闪后打雷这些生活常识.
21、快
22、棒和牙齿
23、固体(或线、纸杯)
24、回声,原声$原声,回声
25、【分析】(1)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2)知道海的深度,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然后可知需经过几秒才能接收到信号.
【解答】解:(1)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超声测位仪”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
(2)超声波传播的距离s=2×6.75×103m=1.35×104m,由v=可得接受到超声波所用的时间:
t===9s.
故答案为:液体;9.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一是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二是知道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三、实验,探究题
26、(1)逐渐减小(2)否(3)重又听到铃声
(4)声音可以在空气(或填介质)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 篇10
件教案练习题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我们家的男子汉
教学目标、积累文中的生字词语,理解文中颇有哲理的语句。
2、通过阅读概括小男孩的性格特点,说出小男孩的形象,及给我们的启示。
3、理解男子汉的含义,培养同学争做男子汉的信心和勇气、敢于面对挑战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教学方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导入新课:
.想成为男子汉吗?生答。老师刚提出这个问题就觉得是不是有点不妥,女同学要说了,那我们怎么办,与男子汉对应的就是女强人嘛!下面我给大家每人100元钱用1~2分钟时间去挑选要成为男子汉的必需“商品”。然后说说你最先选择什么?依次选择什么?为什么要这样选择?
2.出示投影:朝阳中学男子汉超市(赶快选购,数量有限)
3.生谈,教师认真倾听,共同交流。
4.大家几乎挑空了超市里商品,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看一篇,一个几岁小孩,他已被女作家王安忆认为是男子汉了,今天我们倒要来看看他真的具备男子汉的条件了吗?
二,阅读--理解 ,请同学们采用跳读迅速提取信息的方法,把文中集中刻画小男孩性格特点的语句划下来,并在旁边作好批注,说出作者用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小男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师生交流,老师板书:天真幼稚可爱沉着勇敢刚强
三,合作--探究
同学思考一下,我们所概括的小男孩的这些性格特点中都能证明他是男子汉吗?如果不,我们把的题目该为《我们家的小男孩》好不好?为什么?
四,体会--感悟
文中作者对待小男孩的言行给我们哪些启发?能用结合具体的内容谈谈吗?
五,延伸--拓展、文中的小男孩很容易勾起我们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回忆一下你小时侯堪称男子汉或女强人的事情,说出来跟我们一起分享。
2、对我们中学生来讲哪些行为可称得上是男子汉的行为呢?
大家看下列人物的行为是否属于男子汉的行为,你是否对男子汉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
★南京有一位叫汪侠的老人七十多岁了还连续两年参加高考。
★赖宁为了公共财产不惜牺牲年轻的生命。
★航天英雄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太空人。
★掏粪工人时传祥曾接受过刘少奇的接见。
★清洁工人每天起早摸黑维护我们这个城市的卫生。
……学生谈看法,老师总结:其实不论年龄长幼、地位尊卑、事业大小只要在勇敢地乐观的拼搏、追求积极的人生都应当被视为男子汉或女强人。
老师总结本节课
作业自助餐:
▲一类:
.摘抄词语及寓意深刻的句子在积累本上。
2.谈谈本节课的感想。
▲二类:
.把你小时侯称得上是男子汉的壮举用生动、幽默的话写出来。
2.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写写班里男子汉和非男子汉的行为。
▲三类:
.以“男子汉”为话题写一段话发表你的看法
2.比较阅读贾平凹的《我的老师》,谈谈你更喜欢哪篇和中的男子汉。
【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推荐阅读:
读懂我们的文化10-10
法律伴我们成长练习07-28
“我们”文化08-10
我们如何理解文化自信07-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练习题20107-06
我们不能预见我们的人生,唯有不停的努力07-08
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的中国梦 演讲稿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