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单元复习检测卷(精选7篇)
第一二单元复习检测卷 篇1
六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二单元复习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数轴上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边,所有正数都在0的()边。
2、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复习卷:负数都比正数( );( )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3、在数轴上,从0点出发,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A点,A点表示的数是();再向左移动7个单位长度到B点,B点表示的数是()。
4、下午1时的气温是6℃,傍晚6时的气温比下午1时下降了4℃,凌晨5时的气温比下午1时低9℃。傍晚6时的气温是()℃,凌晨5时的气温是()℃。
5、沿着圆柱的一条高剪开,侧面展开得到一个(),它的一条边就等于圆柱的(),另一条边就等于圆柱的()
6、边长是6分米的正方形纸围成一个圆柱形纸筒(接头处不计),这个纸筒的侧面积是()
7、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15.5立方米,高是6米,它的底面积是()平方米。
8、把一个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3分米的圆柱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去()立方分米。
9.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如果圆柱的体积是27立方厘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厘米;如果圆锥的体积是27立方厘米,那么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10.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已知它们的体积相差16立方厘米。它们的体积之和是()立方厘米。
11、一个圆柱体,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与这个圆柱体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是()。
12、把一个圆锥体浸没在底面积是30平方厘米的圆柱形盛有水的容器里,水面升高4厘米,这个圆锥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13、一根长2米的圆木,截成两段后,表面积增加48平方厘米,这根圆木原来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二、判断题。(5分)
1、“做圆柱形通风管需要多少铁皮”是求这个圆柱的侧面积。()
2、长方体、正方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公式都可以用v=sh.()
3、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圆柱体的体积就扩大4倍。()
4、一个圆柱形的玻璃杯可盛水1立方分米,我们就说玻璃杯容积是1升。()
5、―8小于―4,最大的负数是-1。( )
三、选择题。(12分)
1、(1)做一节圆柱形通风管要用多少铁皮,是求通风管的()。
(2)做一只圆柱形的柴油桶,至少用多少铁皮,是求油桶的()。
(3)一只圆柱形水桶能装多少升水,是求水桶的()。
(4)一段圆柱形铁条有多少立方分米,是求这段铁条的()。
A表面积B侧面积C体积D容积
2.把一个圆柱体削去18立方厘米,得到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锥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A.27B.18C.9
3、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以后正好是一个正方形,那么圆柱的高等于它的底面()。
A.半径B.直径C.周长D.面积
4、压路机滚筒滚动一周能压多少路面是求滚筒的()
A、表面积B、侧面积C、体积
5、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体积是()立方分米。
A、50.24B、100.48C、64
6.如果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不变,它的体积扩大()倍。
A.2B.4C.8
7、一包盐上标有:净重(500±5)克,表示这包盐最重是()克,最轻有()克A、505B、550C、495D、545
8、数轴上,-在-的.()边。A、左B、右C、北D、无法确定
四、计算下面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9分)
五、求体积.(单位:分米)(3分)
六、操作题。(8分)
请你制作一个无盖圆柱形水桶,有以下几种型号的铁皮可供搭配选择。请根据实际情况认真思考后再选择。
(1)你选择的材料是()号和()号。(4分)
(1)号(2)号(3)号(4)号
(2)你选择的材料做成的水桶最多能装水多少千克水?(1升水重1千克)(4分
七.1、补充下面的图,使之成为一条标准的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
0、-1、-、1、1.5、-2.5。
2.解比例(每题3分,共12分)
(1)3∶8=24∶x(2)∶=x∶(3)=(4)=
八、应用题。(35分,每题5分)
1、一个圆锥形的沙堆,底面积是18平方米,高是1.5米。如果每立方米的沙重1600千克,这堆沙重多少吨?
2.挖一个圆柱形蓄水池,底面半径是5米,深是4米,这个蓄水池可蓄水多少立方米?
3.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桶,高是30厘米,底面半径是10厘米,做这个水桶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用进一法,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4、如图,先将甲容器注满水,再将水倒入乙容器,这时乙容器中的水有多高?(单位:厘米)
5.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6、一辆货车箱是一个长方体,它的长是4米,宽是1.5米,高是4米,装满一车沙,卸后沙堆成一个高是2米的圆锥形,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7、把一块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柱,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第一二单元复习检测卷 篇2
考查方式
由近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看,《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考查的内容涉及不多,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第二单元考查的知识点相对比较集中,主要考点有:规律的相关知识、意识的反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的特征、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等。命题者常把这些内容与唯物论、辩证法等有关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考查,试题主要以考查理解、运用能力为主,题型多种多样,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所以对这些知识必须熟练理解和掌握。
知识精讲
考点1哲学
解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是哲学不等于世界观。每个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都会自发地形成世界观,一般人的世界观都是零散的、朴素的、自发的、缺少论证的,而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觀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二者的区别:①研究范围和对象不同。哲学把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是关于整个世界一切领域的一般知识,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各种具体知识共性的抽象与概括。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世界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事物及其过程。②方法论不同。哲学告诉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根本方法、一般的方法。而具体科学则告诉人们应如何具体分析和处理人与外部世界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二者的联系:①都把现实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②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着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则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指导。
例1(2010·全国新课标卷,20)“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反映了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故②、④正确,选c。
考点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解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例2(2010·全国新课标卷·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理解。“形者,有生之本”是唯物主义观点,B、C、D项均属唯物主义观点,A项是唯心主义观点,故选A。
考点3哲学中的“两个对子”
解读:哲学中的“两个对子”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二者的区别表现在:它们所回答的是哲学中的两个不同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在于对谁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凡是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本原的,都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本原的,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根源在于对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的问题所作出的不同回答。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的,属于辩证法;采取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的,属于形而上学。
二者的联系表现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又受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影响和制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所以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因为:第一,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一般说来,首先需要解决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然后才能进一步解决这个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第二,如何解决世界的本质问题,规定了在解决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上的方向。第三,在哲学史上,没有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独立的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哲学派别。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因为客观事物本身既是物质的,又是联系的、发展的。正确地、如实地揭示世界的本质,不仅要坚持唯物的观点,而且要坚持辩证的观点。没有辩证的观点就不可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底,就不可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考点4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具备一定的经济、政治、科学的条件下产生的,是对人类哲学思想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批判地继承与创造性地发展。从哲学的研究对象来看,它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明确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普遍本质与普遍规律是哲学的研究对象。这样,它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对世界的普遍本质和普遍规律进行研究,才使哲学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高度统一起来。从使命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不仅要科学地解释世界,更强调要革命地改造世界,强调哲学要为实践服务,强调自己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在实践的基础上把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来看,它从不自封
为最终完成的知识体系,而把自己看做是一门创造性的科学,它随着实践与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
例3(2010·江苏卷·26)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
A.实践的观点
B.革命的观点
C.阶级的观点
D.历史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故A正确。
考点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解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考点6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解读:二者的区别:①含义不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认识工具。②科学性不同: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迄今为止最科学的哲学。③发展阶段上有差别:哲学有许多门类、派别,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许多发展阶段;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又包括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高度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高度统一的完整理论体系,代替了历史上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新阶段。
二者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上优秀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没有哲学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正是因为哲学发展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新阶段。才使其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使哲学重新焕发了生机,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考点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解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其哲学依据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考点8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解读: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这一哲理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例4(2010·北京卷·26)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
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
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
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
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意识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过程,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故选c。
考点9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解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發、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考点10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解读: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注:①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②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的属性和存在方式,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
例5(2010·江苏卷·2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的特点。题中选项具有迷惑性。变化不等于发展,B表述不准确;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c错误;D与题意无关。故选A。
考点11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解读: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注:①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②静止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考点1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解读: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
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例6(2010·全国新课标卷·39)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
参考答案: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经济不景气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美、日、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规律是事物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律。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规律,是不严谨的。
考点1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原理
解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
考点1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解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的顺利进行,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科学理论对事物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立足实践,以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活动。
例7(2010·全国新课标卷·21)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而实践提供的新的认识工具促进了认识的发展,故②、③正确,选B。
考点15认识的来源、认识的获得途径、认识的目的、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对象、认识运动的规律
解读:①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基础和认识的目的都是实践。②认识的获得途径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从根本上讲都来源于实践。在我为间接经验而在别人仍为直接经验。要真正地消化和理解间接经验也必须通过实践。③认识的对象是客观事物,也是人们实践的对象。认识客观事物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实现认识的目的。④认识运动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次循环,都相对地上升到了较高一级的程度。
例8(2010·上海政治卷·17)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实践性是指()
A.正确阐明整个世界发展最普遍的规律
B.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
C.有效提供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
D.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实践的理解。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故B正确。
考点16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解读: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確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考点17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解读: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例9(2010·福建卷·39)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材料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吴兢《贞观政要·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日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
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结合材料,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解析:本题以两会提出的“人们生活有尊严”为素材,体现的是党和国家重视民生的民本思想。本题考查《生活与哲学》模块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为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题型为体现类,要结合材料、论据、论点对应作答。本题知识点非常明确,即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然后根据材料,从古代民本思想到党的“以人文本”思想的变化作答。
参考答案:①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到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②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③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考点18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解读: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遇到困境完全归诸客观、遇到顺境完全归诸主观是形而上学的做法,要注意克服。另外,这些条件并不是不可改变的,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从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巩固练习
1恩格斯说过:“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礎,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表明()
A.人的思维的本质是自然界的变化
B.人的智力随自然界的发展而自发的发展
C.意识是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D.人的思维和自然界本身关系不大
2达·芬奇说过:“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这表明()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理论是对实践的主观反映
D.实践是理论的归宿
3博克说过:“一个人只要肯深入到事物表面以下去探索,哪怕他自己也许看得不对,却为旁人扫清了道路,甚至能使他的错误也终于为真理的事业服务。”这是因为()
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与谬误没有界限
C.认识具有无限性
D.真理需要检验
第一二单元复习检测卷 篇3
一、看拼音写词语。(25分)
Xī shui fēn fāng piāo piāo yáo yáo
Hū huàn shì jiè wēi xiào yīng gāi
Dù juān huā gū duo tiān rán shui ta
二、读好下面的句子,然后再句子后面( )里写上合适的标点符号。(6分)
1.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 )
2.不,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 )
3.我们要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 )
三、照样子写词写句。(8+6+12=26分)
1.例:泥(泥 水) (泥 土)
浇( ) ( ) 展( ) ( )
商( ) ( ) 然( ) ( )
2.连线。
景色 清新 揉 玫瑰
空气 清脆 结 足迹
花香 美好 寻觅 辫子
歌声 扑鼻 种 眼睛
3.例:弯弯的(小路)
蒙蒙的.( ) 丁丁冬冬的( )
骄傲的( ) 娇嫩的( )
清脆的( ) 浓密的( )
四、把句子补充完整。(6分)
1.浓密的绿叶中有( )
2.老师,你为什么( )。
3.我打开门一看,原来( )?
五、阅读传真(一)(6+10=16分)
1.背一背古诗《草》,然后默写下来。
离离( ),
一岁( )。
( ),
( )。
2.想一想,读一读,连一连。
春天 春天的眉毛
小草 像 春天的眼睛
野花 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柳枝摆动 春天的琴声
小溪叮咚叮咚 像 春天在荡秋千
水很清很清 一面明亮的镜子
六、阅读传真(二)(2+3+2+6=13分)
泉水流过山间的平地,火红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泉水说:“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泉水流到山坡的果园里,果树大口大口地喝水。泉水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1.这两段话选自《 》这篇课文。(2分)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二年级语文
泉水流到山坡的果园里,果树大口大口地喝水。泉水说:“
。”
3.请你展开想像,把下面“泉水”的话补充完整。
泉水流过玫瑰花丛,玫瑰花跳起欢快的舞蹈,泉水说:“跳吧,跳吧!
。”
4.仿照例句,完成下面的句子,不要忘了写标点符号。
例:丁冬丁冬,是谁在山上弹琴?
沙沙,沙沙,是谁在( )
轰隆,轰隆,是谁在( )
叽叽,喳喳,是谁在( )
七、想想你该怎么做。(8分)
上课的时候看见同学生病了,你怎么做?
第一二单元复习检测卷 篇4
一、填空:
1、日晷(音同“轨”)是测定时间的仪器。 (音同“轨”)
2、日晷由晷针和晷面两部分组成。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规律是:位置自西向东(西→东),长度由长到短再到长(长→短→长)。
4、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5、人看太阳的视线与水平视线之间的角度叫做太阳高度。
6、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有公转和自传,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7、法国科学家傅科用实验的方法证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后来人们把傅科实验的装置叫做“傅科摆”。
8、球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不停地运动,这个假想轴叫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9、极圈以内的地区,每年总有一个时期太阳不落到地平线以下,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这种现象叫极昼,反之是极夜。
10、春耕秋收和四季的变化有关。
11、动物的行为和植物的形态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12、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自转一周的时间约是24小时。
13、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自西向东运动。地球公转一周需要一年的时间。
16、地球公转方向和自转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无论地球公转到什么位置,地轴的倾斜角度都不变。
18、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四季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形成的。
19、球在公转过程中,不同地点受到太阳光的照射情况不同。
20、春、夏、秋、冬称为四季。气候统计上,一般1月为最冷月,7月为最热月。公历3、4、5月份为春季。
21、制定观察计划我们必须有观察目的,观察对象,观察方法,并做好观察记录。
22、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形成的。
24、赤道没有四季变化,是因为阳光直射点一直在赤道附近移动,因而赤道温度没有太大的变化。
二、问答。
1、简述日晷的构造,说说日晷是怎样测定时间的?
日晷是由晷针和晷面两部分组成,晷面是石制的,刻有刻度,倾斜的固定在石柱上。晷针是铁或铜的,安在晷面中心与晷面垂直。晷针的影子投在晷面上,并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移动。人们根据晷针影子在晷面上的位置来确定时间。
2、在一天之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答:早晨,影子指向西方;正午,影子指向正北;傍晚,影子指向东方。一天中,正午的影子最短,早晚影子都比较长。
3、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与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度、气温的变化有啥关系?
答:早晨和傍晚太阳高度小,物体影子长,气温高;正午太阳高度大,物体影子短,气温低。
4、“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含义是什么?这句话适用于所有的生物吗?
答:这句话是说人们白天出来耕作劳动,夜晚回去休息。这句话不适合所有的生物,因为还有一些动物白天休息,晚上活动。如刺猬、猫头鹰等。
5、为什么地球上会有昼夜交替的现象?
答:由于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转,自转一周大约需24小时;又因为地球是个球体,所以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面就形成白昼,背着太阳的那面就形成黑夜,地球不停的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6、太阳东升西落是怎样形成的?
答:由于地球每时每刻都在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自转,自转一周大约需24小时,所以一天当中,我们会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7、四季变化时怎样形成的?
第一二单元复习检测卷 篇5
一、填一填,比一比。(每空0.5分,共19分。其中第9、10题每空1分。)
1、十万有()个万,一千万是()个万,一百亿有()个亿。一千万是()个一百万,()个一千万是一亿。一百亿是()个十亿,()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2、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位;第()位是百万位;亿位的右边一位是()位,左边一位是()位。
3、亿级的四个数位是位、位、位和位。
4、500505000是一个()位数,最高位上的“5”表示()个(),中间的.“5”表示()个(),最后的“5”表示()个(),这个数读作()。
5、全球森林从1990年的三十九亿六千万公顷下降到2000年的二十八亿七千万公顷。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万公顷。第一条横线上的数写作:();第二条横线上的数写作:()。
6、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舍面积是十七万平方米,居世界第二位;藏书二千一百六十万册,居世界第五位。第一条横线上的数写作:();第二条横线上的数写作:()。
7、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0850000=()万1300000=()万
8、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10000000000=()亿102000000000=()亿
9、在五位数57460后面添上数字“1”,它将比原数增加了(),如果在前面添上数字“1”,它将比原数增加了()。
10、早在14世纪,中国就发明了计算工具——。
11、40038000中,4在()位上,表示有()个(),8在
()位上,表示()个()。
12、3个亿、6个万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
二、判断对错。(每题1分,共5分。)
1、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2、85003000读作:八千五百万零三千。()
3、最小的自然数是0。()
4、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5、到2003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9227万人,这个数是近似数。()
三、选一选。(每题2分,共6分。)
1、下面哪个数的近似数是205万。()
①2054201②2055000③2044239
2、下面的做法哪个是错的。()
①2005444≈204万②800000=8万③900000000=9亿
3、6154000000这个数上的“5”表示()
①5个百万②5个亿③5个千万
四、写出下面各数。(每题2分,共12分。)
一百六十三万八千四百三千零五万六千七百三十五亿零四百万零三十
写作:写作:写作:
一亿八千万五千一百零三亿六千万四千八百五千零三十亿零四十万九千
写作:写作:写作:
七、将下列各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每题3分,共6分。)
606060666000660060606006
第一二单元复习检测卷 篇6
四年级
数学
上(BS)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32分)1.一个整数,从右边数起第四位是()位,第十位是()位。
2.20800000是由2个()和8个()组成的。
3.6000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左边的6表示(),右边的6表示()。
4.比最大的四位数多1的数是(),比最小的六位数少1的数是()。
5.5000000=()万
998300≈()万
8000000000=()亿
1249990000≈()亿
6.一个八位数,千万位、万位、千位上的数字都是9,其他数位上的数字都是0,这
个数写作(),读作(),精确到万位约是()。
7.51453502是()位数,最高位是()位,从左到右其中的三个5分别表示()、()、()。
8.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7005万
75000
7006万
7050万
()<
()
()
()
9.把下面各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89000000=()万
785000≈()万
509000≈()万
10.把下面各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500000000=()亿
9958200000≈()亿
7421305678≈()亿
二、判断题。
(每题1分,共5分)1.最小的六位数是111111。
()
2.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是个级的计数单位。
()
3.四千零六十万零四百零一写作:4060041。
()
4.20000=20万,3076000≈308万。
()
5.把5098000千克改写成用“万千克”作单位约是510万千克。
()
三、选择题。
(每题2分,共18分)1.下面各数中,最小的数是()。
A.408065
B.408056
C.400856
2.下面的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数是()。
A.500600
B.5060000
C.5006000
3.19□789≈19万,方框里最大可填()。
A.5
B.4
C.9
4.一千万一千万地数,数十次是()。
A.一百万
B.一亿
C.十亿
5.把1000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A.1
B.1亿
C.10亿
6.个、十、百、千、万……是()。
A.计数法
B.数位名称
C.计数单位
7.在49□438≈50万的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A.0-4
B.0-5
C.5-9
8.在5和6中间添()个0,这个数读作五亿零六。
A.6
B.7
C.8
9.用三个7和三个0组成的六位数,读数时,一个“零”也不读出来,这个数是()。
A.777000
B.700077
C.707070
四、读一读,写一写。
(每空2分,共20分)24005600
读作:;
4578000000
读作:;
1443800
读作:;
708500
读作:;
70000508
读作:;
九百六十万
写作:;
三百二十万一千零三
写作:;
六亿六千万六千七百
写作:;
五十六万零五十六
写作:;
七亿七千零一万零八百
写作:;
五、求下表中的近似数。
(每空1分,共5分)产品名称
数量
精确到万位
自行车
42599800辆
彩色电视机
60795900台
洗衣机
17984900台
收音机
47628700部
电饭锅
3121300个
六、解决问题。
(20分)1.把100张纸叠在一起,高度大约是1厘米。
(1)把200张纸叠在一起,高度大约是多少厘米?(2分)
(2)把10000张纸叠在一起,高度大约是多少厘米?(2分)
(3)把100000张纸叠在一起,高度大约是多少米?(2分)
(4)请你举例说明,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高度和100000张纸叠在一起的高度差不多?(2分)
2.(4分)
(1)这个密码是六位数。
(2)有四个0,并且一个“零”也不读。
(3)其余两个数位上的数相同,并且它们的和是10。
你设计的密码是()。
3.一个数在省略万后面位数之后是6万,那么这个数在省略之前,最大只能是多少?最小只能是多少?(4分)
第一二单元复习检测卷 篇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4年入冬以来,雾霾覆盖中国中东部地区,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这次强雾霾事件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解决十面“霾”伏的困境,我们()①应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规律办事 ②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规律 ③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④要利用规律,治理污染造福人类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②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出来。] 2.近年来,我国沙尘暴发源地之一的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大力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有力地保障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上述做法的哲学依据是()A.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B.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C.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界 D.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不可分
【答案】A [材料中的做法是尊重自然的表现,其哲学依据是自然界的客观性。] 3.针对当前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雷同”现象,新华社撰文指出,城镇化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区分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科学制定规划。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B.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 C.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
D.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并形成了社会关系
【答案】A [城镇化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区分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等说明必须做到从实际出发,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即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客观性,A正确。B、C、D与题干无关。] 4.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写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A.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答案】C [苏东坡的观点体现了动与静的辩证关系,C正确。A、B、D与题意不符。] 5.6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表明()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答案】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保持不变,体现出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正确。A、B、D与题意无关。] 6.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可以将一个生物的遗传物质定向地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从而获得人类希望的遗传性状,创造出新物种。这说明()A.物质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B.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C.一切物质都是“为我之物”
D.人们掌握科学就能改变规律的客观性
【答案】B [本题主要考查规律的有关知识。题干说明人类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选B。A、C、D说法均错误。] 7.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在给莫言致授奖词中说:“莫言的想象力超越了人类存在本身,他是一位卓越的自然雕刻者。”对于想象力,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从根本上推动着社会进步 B.想象力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往往是凭空生发的 C.想象力不拘泥于客观实际,具有主动创造性 D.想象力凸显了人类的本质能力,具有直接现实性 【答案】C [A、B、D观点错误。] 8.漫画《妙笔生花》反映了某些领导()2
①没有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②没有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 ③没有认识到事物运动的规律 ④不顾客观实际,主观臆造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答案】C [漫画《妙笔生花》反映的是某些领导干部将事故美化,进行虚假汇报,这是没有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顾客观实际、主观臆造的表现,①④符合题意。] 9.著名经济学家罗默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创造财富的新机会。比尔·盖茨宣称:“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利益、商业奇迹。”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正确的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C.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答案】C [“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利益、商业奇迹”说明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故选C。] 10.“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这几句诗,说明()A.人们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型实现诗歌的创作 B.正确的意识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诗人的实践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和社会历史性特征 D.意识活动在诗歌创作中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答案】D [作者用笙箫的响声、夏虫的沉默表达自己的离情别绪,体现了意识活动在诗歌创作中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故答案选D。无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客观存在的反映,A错误。B、C材料未体现。] 11.漫画中的做法()3
①是为了营造干实事、求实效的工作氛围 ②有利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是坚持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表现 ④是为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提倡领导干部下基层是为了让干部了解实际、体察民情,做到从实际出发,提高工作实效。④与题目主旨不符。①②③符合题意。] 12.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作出预言后,由于你相信事情会如同你所预料的情况发展,因而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这更促成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常常会如同你所预言的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说明()①预言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②开发人的精神资源能有力地推动人自身的进步 ③人们对自身的期许是自我实现的决定因素 ④预言对人们达成愿望必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答案】A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材料说明了预言对事情的积极作用,①②符合题意;③犯了唯心主义错误;④错在“必将”“促进”,忽视了意识反作用的两重性。] 13.2014年6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以大量事实和数据介绍了“一国两制”政策在香港取得的成就,说明“一国两制”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这表明()①科学构想源自实践,根本目的在于获得真理 ②实践高于认识,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真理是发展的,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真理是客观的,真理能够精准预测现实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科学构想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故排除①。真理是客观的,同时也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只能适应于特定的过程,所以真理能够精准预测现实的发展,其观点错误。] 14.《菜根谭》里面有一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意识可以决定一切
C.物质世界的运动是遵循规律的 D.事物是不可认识的
【答案】A [题干中的句子主要说明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C与题干无关,B、D说法错误。] 15.荒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有专家根据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可以采用“人退”的方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实现“沙退”的目的。这种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 ②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 ③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 ④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
A.①② C.①④
B.③④ D.②③
【答案】C [材料中的“人退”治理荒漠化,说明人的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④正确。这是尊重规律的表现,①正确。这一做法并不是放弃发挥主观能动性,相反是在正确发挥,②说法错误。人的活动与自然的矛盾是可以解决的,③说法错误。] 16.下列名言古语蕴含的哲理与漫画的哲学启示一致的是()
A.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
B.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C.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D.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答案】B [漫画的寓意在于不实事求是,而画饼充饥则是讽刺人们不实事求是,自己欺骗自己、掩耳盗铃。] 17.“世界无车日”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转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时,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③④
【答案】B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故①③符合题意。②强调主观决定客观,属于唯心主义。④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18.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占大气中PM 10总量的2/3,是形成灰霾的主因。当人们为公开PM 2.5数据而振奋时,对于科学家们而言,现实的困难正横亘在眼前——最显而易见的问题是,目前人们还找不到一种能够实时准确测量 PM 2.5质量浓度的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而得到准确并且被广泛认可的观测数据。这也是人们对部分城市观测数据差异产生质疑的原因所在。这进一步佐证了()①就个人而言,认识的每一次实现是有限的 ②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往往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异 ④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A.①② C.②④
B.①④ D.②③
【答案】B [根据材料中的“最显而易见的问题是,目前人们还找不到一种能够实时准确测量 PM 2.5质量浓度的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而得到准确并且被广泛认可的观测数据”可以判断①④正确;②③与题意无关,故排除;答案选B。] 19.从哲学角度看,下面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有()6
①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 ③要坚持真理的客观性 ④要投身社会变革的行动
A.①② C.③④
B.①③ D.②③
【答案】D [本题以漫画为载体,考查获取与解读信息、灵活调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审读漫画可知,漫画中左边那个人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捍卫真理的勇气,②③符合题意,D当选。①④与漫画寓意无关。] 20.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后来又认识到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内容。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作出了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从哲学上看,这表明()①每一次认识的实现都是有限的,但人类认识前进的趋势是无限的 ②认识的发展总是一个由正确认识代替错误认识的过程 ③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④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人们的认识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和斗争,但并不是说认识的发展总是一个由正确认识代替错误认识的过程,排除②。] 21.(2013·浙江文综)十年前,科学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三千左右的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这是因为()①认识总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①④ C.②④
B.②③ D.①③
【答案】D [科学家对基因突变与疾病关系的认识过程,反映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在一定时期内对事物的认识是有限的,故 7
选①③;②④说法正确,但材料中并未涉及实践活动。] 22.一个女孩在一望无际的沼泽里迷路了。聪明的女孩没有慌乱,而是沿着自己一路留下的脚印回到出发的地方,开始试走新的路线,最终,她离开了茫茫无际的大沼泽。犯下错误后,只要能从中找到失误和欠缺之处,并及时改正,总能看清成功之路。由此可见()①谬误可以从反面不断推动真理的发展 ②个人犯的错误与获得的真理成正比 ③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真理 ④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本题考查的是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问题。从谬误到真理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②的说法忽视了二者转化的条件,错误。①③④正确表述了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故选C。] 23.“是否自主招生”一直是我国教育界争论的焦点,专家、教师、家长等各持己见,莫衷一是。从认识论角度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①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A.①② C.②④
B.②③ D.③④
【答案】D [①②说法太绝对,故排除。对“是否自主招生”的看法各持己见,莫衷一是,说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故选③④。] 24.维生素C被发现250多年来,最为大家所熟知的是“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的功效。然而,近期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显示,维生素C可以将原先每1万至10万个成体细胞才能有一个细胞转化为多能干细胞的低效率提高到10%的高效率。这表明()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在扩展的 B.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改变自然物的属性与规律 C.只有科学家才能对客观事物做出正确的反映 D.正确的认识会对客观事物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答案】A [自然物的属性与规律是客观的,人只能改变其具体形态,B说法错误。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并不只限于科学家,普通人也能对客观事物做出正确的反映,C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52分。
25.(20分)材料一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中国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历史,是一部先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后总结出规律上升为政策法律和进行顶层设计的历史。
材料二 在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上,总书记提出,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1)结合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对“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关系的探索历程,说明人类求索真理的特点。(10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分析我国应如何全面深化改革。(10分)【答案】(1)①求索真理以实践为基础。加强顶层设计要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3分)②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求索真理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人们对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的真理性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的。(3分)③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前进的和上升的,求索真理没有止境。中国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历史,是一部先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后总结出规律上升为政策法律和进行顶层设计的历史,说明真理性认识要不断扩展和深化。(4分)(2)①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3分)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立足整体。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3分)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全面深化改革要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2分)④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以实现系统的更大功能。全面深化改革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2分)26.(32分)材料一 “乔布斯是美国最伟大的创新家之一。他创造了我们的科技神话,带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法。”乔布斯的一生都与“创新”一词紧密相连。史蒂夫·乔布斯的逝世,再次引发人们对苹果公司成功经验的探讨。
经验一:产品设计专注于顾客的想法和需求。苹果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一切以满足消费的核心需求为出发点。把原来纯粹以技术为导向的创新转变为以客户为导向的创新,让复杂的技术变得为大众所理解,让产品的操作更简单、设计更有品位。比如在设计iPad的时候,用户或许会表示“我需要更轻薄、一键开机,待机时间长、操作更方便的笔记本电脑”。事实上,在一些技术产品方面,苹果公司都是后来者,但苹果公司敢于、善于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产品+内容”的组合,创造出全新的产品。苹果的秘诀在于通过整合资源,引领改变,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竞争优势。
经验二:每周两次匹配的设计会议。每周,工程师和设计人员都要在一起开两个不同的会议。一个是“头脑风暴会议”,大家把各种疯狂的想法说出,完全不受限制,不管是新产品特性还是对已有产品的改进,大家都畅所欲言。另一个会议是“生产会议”,与头脑风暴截然相反,这个会议要把选定的疯狂想法尽可能细化,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这两种会议在整个产品研发的过程中就是这样反复切换着。最后按“从10-3-1”的流程选出一个最终产品。“乔布斯在位时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否决大家想出的绝大部分创意,而使公司集中力量专注于其中两三个创意并将之变成现实。”
经验三:苹果卖的不是产品,是体验,是梦想。“销售圣经”里最重要的一条是——你推销的是煎牛排时的嗞嗞声,而不是牛排本身,因为是嗞嗞声让人流口水。苹果专卖店提供的也是这样的嗞嗞声:城市中心的繁华位置,极简完美风格的专卖店里,了解和享受各种创
新的产品和服务,激发了人们对苹果产品的期待,也激发了人们内在的天赋、梦想和野心,由此赢得了消费者的心和对苹果产品的追捧。
材料二 企业的领导者们都在寻找新的、创造性的途径来推动他们各自的品牌成长。有人认为,苹果公司的成功经验无疑是最好的借鉴,我们应该学到很多。也有人认为,这个商业天才的一生,我们难以复制,世上不可能再有第二个乔布斯。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苹果的成功经验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12分)(2)结合材料一,分析“乔布斯的一生都与‘创新’一词紧密相连”的唯物辩证法依据。(10分)(3)结合材料
一、材料二,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观点的看法。(10分)【答案】(1)①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2分)苹果公司关注并了解和掌握消费的核心需求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2分)头脑风暴会议体现意识的主动创造性,生产会议体现了意识的自觉选择性和计划性。(2分)②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2分)苹果创造了一代代产品,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能通过实践把意识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2分)苹果的体验营销激发了人们对苹果产品的期待和对生命的激情,体现了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2分)(2)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树立创新意识,积极促使新事物成长。乔布斯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创新,在电脑、手机通信等领域不断开发新产品,不断开创先河。(4分)②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乔布斯敢于打破常规,寻找新思路,敢于、善于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产品+内容”的组合,创造出全新的产品(3分)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苹果把原来纯粹以技术为导向的创新转变为以客户为导向的创新,由头脑风暴会议到生产会议,乔布斯以他极具批判性革命性和创新性的工作推动了苹果产品的一代代革命。(3分)(3)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苹果的成功经验源自他的成功实践,在实践检验和发展成熟起来的,值得借鉴和学习。(4分)②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2分)真理是具体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11
【第一二单元复习检测卷】推荐阅读:
五年级语文下册一二单元复习教案10-25
语文一二单元词语11-05
一二单元综合测试题08-21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一二单元综合测试卷05-24
第二单元综合检测卷05-16
第5单元达标检测卷08-30
八册第六单元检测卷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