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2024-10-05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精选8篇)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篇1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一 教学理念:

教育部于2000年颁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 计划中设置了综合实践课程,包括四方面内容: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其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在我国尚属首次(在国外许多国家,研究性学习早已是从幼儿园就开始的重要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课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通过教与学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为主动的探索性学习,并使这种新系新型的学习模式推广 到其他各科教学中去。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实践。

二 教材分析:

(一)课在全书的地位:本课是全书的重点课123 1第一课是全书的起点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是学习经济学的入门钥匙。2第一课的基础知识是全书教学的理论基础。

3学习本课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国家的经济政策,正确认识社会上的经济现 象。

(二)本课在第一课的地位:

学生生活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活中时时要和商品打交道,懂得了商品﹑货币﹑价值规律,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生活的需要,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学习有关货币的知识,使学生能对货币有正确认识,抵制拜金主义和“金钱万能“的腐朽思想。学好商品经济理论,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主观念﹑开放观念﹑平等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等,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成为国家需要的有用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我国正在发展市场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所以必须对价值规律有较深的理解,才能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有正确认识。这部 分是本课的重点。对价值规律要有正确认识的理解,应明确以下几点。

1价值规律是商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规律。它既不是人类社会所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存在价值规律。共有的规律,也不是某一个社会特有的规律,而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 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 量为基础,实行 等价交换。

3价值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人们必须遵循价值 规律,按价值规律办事,否则就受到惩罚。但是,人们也可以利用价值规律来发展商品经济,促进生产发展。

(三)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2着重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而在实际生活中价格和价值往往是不相符的,要使学生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必须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不管价格怎样变化,离不开商品的价值,从长远的整体的观点看,商品交换是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改革开放意识,并进行思想平的教育,使学生树立对待价值规律的正确态度 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经济建设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学好商品经济理论,有助于理解我国经济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克服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认识,帮助学生树立自主观念﹑开放观念﹑平等观念﹑效率观念等。三 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1)重点:价值规律的含义,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我国正在发展市场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所以必须对价值规律有较深的理解,才能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有正确认识。所以这部 分是本课的重点。

(2)难点:等价交换的原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等价交换的问题上,理论上讲商品交换应按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而现实生活中,真正按等价进行交换的商品很少,不等价交换到处都是。三 教学方法及学生分析

(一)采用“研究性”教学法。

思想政治课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在本节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新大纲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采用“研究性“教学法,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学理念,并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具体环节如下:

1、学生自学:布置阅读,指明阅读任务(导读提纲),指导学生归纳教材内容,并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知识结构图表。

2,组讨论:针对阅读中自己发现的问题,先在小组内部交流,集体讨论解决;小组讨论 不能解决,由组长作好记录,并总结发言。讨论期间,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及时了解讨论情况。

3、精讲释疑:根据组长发言,引导跨组交流,教师视情况精讲释疑,点明并突破本课重难点。实践巩固:通过练习、小测以及其他实践活动,实现知能转化

(二)采用“研究性”学习法及学生分析:

本课采用“研究性”教学法中实际上已包含了学法。根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学法指导侧重于阅读方法指导和讨论指导两个环节。

由于学生存在着智力和性格等差异,因此,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来组织相应的学法指导。对于独立性好、表现欲强的学生,在自学环节,可以提高要求,进行精读;在讨论环节,由其带动其他同学讨论。而性格内向、依赖性较强的学生则适当降低难度,多鼓励,指导得更细、更深入些,增强其自信。总之,“授之以渔”、分类指导才能终其一生,使学生各有所获,因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三)教学手段

1表格是科学性和标准化的结晶,也是现代信息处理的常用手段,通过对教材表格化处理,既直观地展现教材内容又培养学生的科学性与创造性。通过对教材的表格化处理,既直观展现教材内容,又培养学生思维的科学性与创造性。图片﹑多媒体课件﹑录像演示,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认识,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概念;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思维活动,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四 说教学设计:见下表

步骤 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手段 教师语言 时间 复习导入 货币的两大职能 上台演讲 背景音乐 有实力,当然有魅力!3分钟 自学导读 价值规律的含义 动手设计、上台展示结构图表 背景音乐 有创意,当然有潜力!5分钟 3 讨论质疑 等价交换的原则 讨论、记录并发言 背景音乐 课题――创造的先导!10分钟 精讲释疑 价格变化影响供求关系变化(1)发言(2)辩论 录像:中国彩电价格大战 价值规律,尽显英雄本色!15分钟 实践巩固 本框小结课堂练习上台表态做 练习结束曲 经济大潮中你准备好了吗? 11分钟 课外作业 课题:律现实生活中 1分组调查2撰写调查报告 我们一定能做到,我们做的会更好!1分钟 从上表可见,教学设计依据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这是“研究性”教学法的灵魂和生命。在时间安排上,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在教师语言上,引用电视广告语,极富鼓动性和渲染力,较好地处理了学与导的关系;在学生活动上,学生有多次上台机会。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1、复习导入环节:由学生完成,通过学生上台演讲,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学生说得出口,才能写得出手。同时,教师还能藉此检测上节课教与学的效果,及时补遗纠错。用于接班上课,以此形式导入,更能一下子打破僵局,拉近师生距离。

2、自学导读环节:让学生把自行设计的结构图表通过实物投影仪打上大屏幕,更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创造的愉悦。释疑环节:组织学生辩论是本课一个亮点。这是对“研究性”教学法的一个创新尝试。通过播放录像、展示图片及资料展示,让学生感受到价值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引导学生作理性思考,4:通过总结,动之以情,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趁热打铁,邀请学生上台作简短表态,落实本课觉悟目标,并形成高潮,进而自然过渡到本课小结部分。整个教学过程,有知识的碰撞,有情感的共鸣,有创造的愉悦,有神圣的使命感 ―― 知、情、意、行在和谐的背景音乐中悄然转化!

5,布置作业下课,是本课的堂外延伸部分,带着课题去调查研究,在接触生活,了解生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在大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概括分析出对价值规律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及协调配合的合作精神。同学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了研究:(1)我国彩电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彩电价格下降是好事还是坏事?(3)面对彩电价格下降,康佳等国内9大彩电骨干企业领导人聚集深圳,宣布成立彩电价格联盟,对彩电实行最低限价销售,甚至还打算进一步制定联合限产方案,那么彩电价格联盟的实质是什么?如果这种联盟得以形成,其后果又会怎样?(4)作为彩电生产厂家,如何面对当前的彩电价格战?在确定了课题研究方案后,同学们分头收集资料,进全市个大商场家电部抄录各彩电生产厂家不同型号彩电价格,了解哪些品牌﹑哪种型号彩电市场行情好,知晓各生产厂家最新决策动向,回来后共同讨论分析整理并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理论,撰写论文。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篇2

一、需要确定练习内容

1.以巩固新授课为主要目标

当一节课主要内容讲授完毕后, 应该围绕本节课的重点, 以巩固当堂知识为主要目标, 布置课内练习, 一般情况下, 课本中的练习可以直接采用, 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 有目的的改编或自编过渡题、练习题、延伸题等等, 从而达到循序渐进, 巩固和消化所学新知识的目的.

2.模式练习和变式练习相结合

新授的法则、公式、定义和定理的辨析和直接应用, 常规题的一般解法, 属于模式练习.这种练习有利于知识的及时巩固与消化, 有利于练好基本功, 但若局限于这种练习, 也会促使学生生搬硬套, 浅尝辄止, 宜辅以趣味性、多样性、灵活性、技巧性的变式练习, 如判断、改错、选择、填空、作图等等, 促使学生对概念、法则、定理等的理解深化, 并激发其兴趣, 发展其思维能力.

3.练习要有层次性, 深浅宜适宜

课内练习题的选用应慎重, 一般情况下它所涉及的知识面不要太宽, 运算量不能太大, 综合性不要很强, 在练习要求上不要搞一刀切.对优生可以提供比较难的题目, 对学困生可提供较浅显的题目,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增强信心, 对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提供难度稍大的练习, 从而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刺激他们的进取精神.例如在学习有理数乘法的时候, 我出了两组计算题① (-5) (-8) 、 (-17) 14、-9 (-14) , -10 (-16) .②-10 (-15) , -0.72 (-2) , -3/816/7, 1.38 (-0.14) .在两个班进行测试, 结果 (1) 组测试效果比较好, 而第 (2) 组在测试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会有差别?主要是 (1) 组中基本题占多数, 而 (2) 组中基本题占少数, 所以练习的内容还是要面向大多数, 抓中间, 兼顾两头, 立足于双基.

4.练习的量要适度

太多了学生不能完成, 教师不能充分得到反馈信息, 也没有机会纠正练习中的缺点错误, 太少了影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以及基本功的训练.通常情况下, 一节课要有约15分钟左右的时间安排课堂练习, 但可以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掌握, 一般地说, 多数学生完成练习任务, 并有时间进行总结和讲评是最理想的.

5.练习的安排要有计划性

在课内练习安排上可以灵活多样, 可以先讲后练, 先练后讲, 也可以边讲边练, 边练边讲, 将口答、笔练、板书等结合起来, 但需要精心策划, 要有意识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 合理安排, 做出符合认知规律的安排, 从而增强练习的效果.

二、课内练习的形式

讨论式练习.学生分组讨论或全班一起讨论, 各抒己见, 取长补短, 通过口头的阐述争辩, 活跃气氛, 激发兴趣, 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提高其思维的品质, 这是一种很好的练习形式, 可惜在实际操作的过程采用的教师不多或者即使采用了多半流于形式, 原因是怕失控造成混乱, 其实只要精心组织, 引导得法完全可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问答式练习.教师提问, 学生齐答或者抢答, 指定学生个别答.也可以由学生提问, 别的学生回答, 这种形式快速及时, 讲评方便, 但是也会造成部分学生滥竽充数, 不动脑筋.

操作式练习.包括使用工具的练习, 度量长度和角度的练习, 画平面或立体图形的练习, 画图表, 做模型等.这种练习一般在几何课上采用较多, 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高操作水平.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篇3

关键词:价值澄清理论;内容;形式;借鉴

中图分类号:G621

价值澄清学派作为美国最大的道德教育理论派别,对西方道德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道德教育也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对其有效地借鉴就必须从明晰其优点与不足着手,取其符合我国道德教育实际的内容加以运用,对有助于我国道德教育的教学方法加以学习。对价值澄清理论优点与不足的判别可以对价值澄清理论的内容与形式的解读为视角来明晰。

从价值澄清理论的内容来看,其不足之处体现在:其一,价值澄清理论是帮助人们澄清他们选择时所依据的内心的价值观。但往往人们在做出选择时不会考虑其内心的价值观是什么而是直接依据当时所处的情境进行选择。并且,世界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价值澄清的内容在空间上不能包罗万象,更不能在时间上包括未知的现在和将来。因此,价值澄清只能澄清人们已选择过的价值观而无法澄清人们在将来做出选择时的价值观。所以说,人们在遇到新的情况时依然要进行新的价值选择。这种选择可能依赖于已有价值观的影响,但更多则受其所处情境的影响。其二,价值澄清的过程是教师引导着选择、澄清的过程,但对于澄清的内容不告之以实质性的对与错,是个人自身理解、领悟与实践的过程,也没有检查与纠正的环节,那么就无法保证个体能澄清出相对正确的价值观。这一方面导致个体选择错误的价值观,做出错误的价值判断而付出惨痛的代价。另一方面,这呈现出了价值澄清理论的悖论:因为无法保证个体澄清出相对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就没有个体能够胜任价值澄清过程中起指导作用的教师的职位。其三,有学者认为,价值澄清理论中的价值即个人价值观,例如对某种事物的喜爱与否,对某种现象的赞同与否。因此,没有一种价值观体系适用于所有人,所以价值澄清理论也不强求人们形成一定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这使得社会中存在多元价值观,而失去了衡量的标准,这对于社会的治安,国家的统一与稳定无疑是无意的。粗略看来,价值澄清显得有根有据,但从价值的视角进行解读,这一理论存在的意义就显得有些牵强。

从价值澄清的形式来看,价值澄清理论有其优长之处,表现如下:价值澄清是一个由主体从外化(在尽可能的范围内自由选择,)到内化(喜爱做出的选择并感到满足,宣布自己的选择)再到外化(按选择行事,加以重复)的过程,主体身体力行充分参与澄清的过程中。“人们在做出选择时从理论上讲是依据人们已有的价值观,但实际上常常不清楚所持的价值观是什么就已做出选择了。”在认知方面使澄清的内容熟知于心;情感上对其选择的内容坚信不疑;行动上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重复选择。在这一澄清的过程中,主体完全将澄清的内容内化于心并作为一种习惯外化。这种理想的教育效果一直以来作为传统道德教育的奋斗目标,现阶段我国传统教育在这一方面所达到的教育实效是不能与其同日而与的。澄清的形式之所以能达到如此好的理想效果,我认为有如下原因:一方面,实践提供给对象认知的直接经验。个体在价值澄清的过程中都是由其作为主体来完成整个过程的,“耳听为实,眼见为真”比起书本的间接经验,个体更愿意相信其实践过的直接经验,亲身经历性比其他任何经验的传授、理论的说教有着更易让人接受与相信的优越性。另一方面,对于个体价值观的形成发展来说,个体必定要经历心理和实践的双重活动,才能形成完整的价值观,而价值澄清理论经过3部分7阶段就能做到这一点。个体在澄清的过程中的选择以及选择后对所选内容的赞赏是个体充分的心理活动的体现,而按做出的选择行事以及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都是个体行为实践活动的表现。澄清理论认为只有经历3部分7阶段,从选择到赞赏到行为中的7个阶段完全被经历之后才算真正澄清并获得了价值观。而这一过程也是个体心理和实践双重活动的运动结果。可见,价值澄清理论在形式上的表现是非常值得我们传统道德教育借鉴的。

对价值澄清理论的优缺点的充分认识在于对其更好的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我国道德教育理论更好地创新。这要求我们能够具备敏锐的眼光从其优点与不足中找到适合我国道德教育理论发展的方向,使传统道德教育能够在借鉴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综合价值澄清理论的内容及其形式,从其整体来看,价值澄清的内容必将依附于形式,通过形式来体现,良好的形式与存在问题的内容相结合也将导致不理想的结果。一方面,价值澄清理论的从选择到赞赏到行动的过程缺乏他人正确的理论引导,可能会使澄清者的错误选择一错再错而酿成不必要的后果。另一方面,澄清的过程从选择到赞赏到行动完全经历7个阶段后就获得了价值观,并且要求这种价值观在生活中的重复性。这就导致个体如果选择一种价值观,即使是错误的价值观都无法改正或重新选择,而一直循环其错误的价值观。鉴于此,我认为对价值澄清理论的优长之处及其不足之处进一步的解读,取其合理与精华的部分是非常必要的,使之与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理论有机结合,使二者相得益彰。首先,彻底“以往‘填鸭式’的灌输教学理念与方法,将其转变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的具有实效性、科学性的灌输。”其次,在灌输的基础上,一定要进行疏通和引导。疏通和引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疏通是引导的前提,没有疏通就无所谓引导;引导是疏通的目的,没有引導各种错误思想就会放任自流。因此,必须将疏通与引导有机结合。这作为灌输的后续工作,也是澄清的前提工作,为澄清的实现提供坚实的支撑。其三,澄清必须是一定具有引导性的指引过程,澄清过后必定是一个可循环过程,再次进行选择的过程,这样可以使错误的思想回归正道,使确定的思想不偏离轨道,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个体逐渐形成正确、完整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袁桂林.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篇4

一、说教材

1.本框的地位:本书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是经济常识的起点课,是学习经济学的入门钥匙,共分三节。第三节阐述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是全书教学的理论基础。第一框围绕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展开论述,为学习下一框“价值规律的作用”奠定基础。因此,学好本课至关重要。

2.目标设置:

(1)知识与能力:识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掌握价格与供求的相互关系,着重理解为什么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能力。

(2)过程和方法: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思考,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去分析相关知识,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教育学生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按价值规律办事;

3.重点难点:

第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我国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所以,本课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另外,从本章体系上来看,价值规律也是一个重点内容。

第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本课难点。首先:现实生活中,同种商品价格常常偏离其价值,不等价交换似乎到处都是。这里,理论和现实似乎出现了矛盾,给学生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其次:对于这一内容的理解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又是一个难点。

4.教材处理:在基本遵循教材编排顺序的.基础上,个别地方做了调整,对教材的部分内容进行再加工;同时选取部分课外资料,活化教学内容,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探究。

5.学情分析:我的教学受众是高一年级新生,普遍缺乏理论功底。一方面对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缺乏兴趣;另一方面他们的思维又较为活跃,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鲜活的事例又怀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取其“长”,而补其“短”是我这堂课的重要任务。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角色的定位发生转变,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坚持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

在本课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图片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解决认知发展的不平衡,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现象引导学生抽象出一般道理 , 尽量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 , 很好地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 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 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

三、说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学实际,主要采取设疑提问的方式,把教学内容变成一个个问题,制造悬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悟出道理;本课教学时间为45分钟,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小结、当堂反馈、课后作业五个环节。)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材料一:视频资料《长阳火烧坪蔬菜热销》。

多媒体出示材料二:三峡晚报新闻《蔬菜遗弃带接近2公里》。

提出问题:同地、同样的蔬菜,为什么会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销售局面?蔬菜为什么会下降?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此问题就发生在学生的身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去思考问题。)

屏幕显示课题: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新课教学: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对这一重点的教学,主要由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为这些内容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只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反思、回味、归纳,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进一步分析指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并引导学生认识到价值规律两方面的内容分别存在于两个不同的领域(生产、交换),但二者不可分割。并请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1只羊可以换2把斧头的原因(加深对价值规律内容的理解)

过渡:由前面事例可以看出,货币出现以前的商品交换是等价交换。

提出问题:货币出现后“等价交换”原则是如何贯彻的?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采取层层分析的方法,把问题细化,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突破这一难点。)

反思旧知识:货币出现以后,等价交换就是要求商品的价格应该与价值相符合。

提出新问题:现实经济生活中,商品的价格是否总是与价值相符合?请举例。

反思回味已有知识,同时启发学生联系实际,产生认知冲突,达到设置悬念,引发探究的目的。

问题: 价格为什么会涨跌?(通过具体问题降低难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①供求影响价格(引导学生去分析前些年火烧坪蔬菜价格上升,近两年价格下降的原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问题B:反过来价格会不会影响供求?(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所见到的现象分析)

②价格影响供求 (引导学生分析近几年农村生猪价格时高时低,你家周围的乡亲们会怎么办?突出分析价格对供求是怎样影响的)

通过已有分析,归纳的出结论:

(1)价格和供求相互影响(表现形式之一)

分析总结:供求与价格的相互关系(同时画出图示),并指出正是由于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才形成了价格上下波动的运动。

问题:价格为什么不能无限制的上升或者下降?(让学生分析:市场上自行车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但无论如何它的价格也不会比飞机价格高,这是为什么?)

得出结论:

(2)价格由价值决定(表现形式之二)

正是因为价值决定价格,才使得价格在受到供求关系影响时不会离开价值太远,而是以价值为轴心上下波动。(给出图示)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等价交换在商品交换过程中怎样贯彻(是不是每次价格与价值相吻合?→为什么叫等价交换呢?)(层层设问、诱导学生思考)

结论:从一个长期过程来看,价格高于价值部分和低于价值部分相互抵消,平均起来与价值相符(不是完全相等)

分析引导,得出结论:

价格的波动并没有违反价值规律,相反它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问题分解,降低理解难度,师生和谐互动,合作探究现象的本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综合前面分析得出结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联系实际:现实生活中,是否应遵循价值规律?(学生自己试着分析一些经济现象,看是否遵循价值规律,并分析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去利用价值规律,过渡到下一个问题)

三、价值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变,只要存在着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就必然起作用;同时也可以认识和利用

(学生分析)提炼归纳:课前多媒体演示的火烧坪蔬菜滞销问题的实质是没有正确认识和利用价值规律的结果。所以我们必须认识价值规律,才能利用价值规律,在市场竞争中赢利。

课堂小结: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与表现形式(高考要求简析)

对于这一考点应注意以下几点 :

①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②价值规律内容的两个方面分别是商品生产过程中和流通过程中的作用。

③等价交换原则的涵义。

④理解等价交换原则的实现。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 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 而恰恰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⑤明确价格和供求双方相互影响 , 相互制约的关系。离开价格涨落与供求关系变化的相互影响和制约 , 价值规律就无从发挥作用。

板书设计:(多媒体展示,略)

课堂练习:(针对本课难点设置练习,巩固相关知识,略)

自身HR谈简历的内容和形式 篇5

建议在这里不必出现的内容是:婚姻状况、户籍、身高、体重、照片、对自己相貌的描述这些属于个人隐私的内容,另外对待遇的要求和地址也不用出现。(招聘启示有要求的例外)可能很多人会注意到做为招聘方,我希望了解求职者的地址,但是又不建议大家写出来。

这是因为对一些工作时间长、强度大的初级岗位,我希望能找住得近的求职者来担任,这样相对比较稳定。有的求职者一开始觉得什么都不是问题,但可能上了两个星期班就因为距离的问题而辞职。其它几项都是不重要,或风险大于收益的项目,所以建议不要出现。

在内容上,以下内容请不要出现,否则有可能丢分:政治面貌、家庭出身、中学教育(除非是最高学历)、学校情况、导师情况、所服务过的公司介绍(但应说明行业与性质)。

对自己的概述是很重要的,应该包括必要信息,以客观事实为主,主观的内容不宜太多,而且用词要中性平实。对于一目了然的东西不必写出来。什么重点大学/名牌大学,英语听说读写佳等等都不需要。这些虽然是不错的亮点,但是,哪些哪些学校是好学校谁都知道,特意点出来就有自卖自夸的味道,如果只是一般的一类大学,这样写就更让人觉得可笑。其实在大部分公司和大部分岗位,外语水平并不重要,不会因为你只是四级或不会说英语而丢分,但如果英文只是四级,却说自己英文如何好,会让人很反感。

如果是应届毕业生,奖学金是要写的,这少能反应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是应届生的一个亮点所在?!

对于应届毕业生,我喜欢那些经常参加活动、组织活动的人,却不喜欢那些列举学生会头衔的人,也不喜欢说什么自己综合评价排多少的人。应届生的简历一般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这时候形式就很重要了:整洁美观的排版,诚恳的表达,流畅的语言,干净的文字(绝对不能有错别字!!)其实对应届毕业生,我会建议不必准备简历,好的应聘信更合适。

最让人讨厌的应聘者就是不发自己的个人简历,却要求了解更多公司和职位的情况,甚至说:“请把资料发给我看看”。或是列出问题清单,要求招聘方回答。对这种人,我的做法是直接删掉也不会去回答相关的问题的,我们的网站上很多你需要了解的问题都列的很清楚,自己不可以去看看了解一下么?

关于是否可以打电话跟进或是直接上门。各公司的情况不一样,对于开拓性的职位,我欣赏这样的应聘者,但对于其它职位,我觉得他们是不尊重规则的人。我见过的最讨厌的做法是先打电话询问,假称是为朋友问,后来又直接上门,勉强争取到了面试机会,却不带简历,说什么觉得面谈更能反映实际情况。这个人有两个问题,第一假装帮朋友问,但是被发现了;第二,不准备简历还理直气壮。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篇6

一、安全检查的目的

1.了解安全生产的状态,为分析研究、加强安全管理提供信息依据。

2..发现问题、暴露隐患,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隐患,保障安全生产。3.发现、总结及交流安全生产的成功经验,推动地区乃至行业和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4..利用检查,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5..增强领导和群众安全意识,制止违章指挥,纠正违章作业,提高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安全检查是主动性的安全防范。

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检查主要是以查安全思想、查安全责任、查安全制度、查安全措施、查安全防护、查设备设施、查教育培训、查操作行为、查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和查伤亡事故处理等为主要内容。.安全检查要根据施工生产特点,具体确定检查的项目和检查的标准。

(1)查安全思想主要是检查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全体员工(包括分包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

(2)查安全责任主要是检查现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建立;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的分解与考核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与责任目标是否已落实到了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人员,并得到了确认。(3)查安全制度主要是检查现场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4)查安全措施主要是检查现场安全措施计划及各项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核、审批及实施情况;重点检查方案的内容是否全面、措施是否具体并有针对性,现场的实施运行是否与方案规定的内容相符。

(5)查安全防护主要是检查现场临边、洞口等各项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到位,有无安全隐患。(6)查设备设施主要是检查现场投入使用的设备设施的购置、租赁、安装、验收、使用、过程维护保养等各个环节是否符合要求;设备设施的安全装置是否齐全、灵敏、可靠,有无安全隐患。

(7)查教育培训主要是检查现场教育培训岗位、教育培训人员、教育培训内容是否明确、具体、有针对性;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的落实情况是否到位;教育培训档案资料是否真实、齐全。

(8)查操作行为主要是检查现场施工作业过程中有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发生

(9)查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主要是检查现场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购置、产品质量、配备数量和使用情况是否符合安全与职业卫生的要求。(10)查伤亡事故处理主要是检查现场是否发生伤亡事故,对发生的伤亡事故是否已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了调查处理,是否已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纠正与预防措施;制定的纠正与预防措施是否已得到落实并取得实效。

三、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检查的主要形式

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检查的主要形式一般可分为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定期安全检查、经常性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节假日安全检查、开工、复工安全检查、专业性安全检查和设备设施安全验收检查等。

2.安全检查的组织形式应根据检查的目的、内容而定,因此参加检查的组成人员也就不完全相同。

(l)定期安全检查。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定期分级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安全检查属全面性和考核性的检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应至少每旬开展一次安全检查工作,施工现场的定期安全检查应由项目经理亲自组织。

(2)经常性安全检查。建筑工程施工应经常开展预防性的安全检查工作,以便于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进行。施工现场经常性的安全检查方式主要有: 1)现场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安全值班人员每天例行开展的安全巡视、巡查。2)现场项目经理、责任工程师及相关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在检查生产工作的同时进行的安全检查。

3)作业班组在班前、班中、班后进行的安全检查

(3)季节性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主要是针对气候特点(如:暑季、雨季、风季、冬季等)可能给安全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或带来的危害而组织的安全检查。

(4)节假日安全检查。在节假日、特别是重大或传统节假日(如:“五一”、“十一”、元旦、春节等)前后和节日期间,为防止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思想麻痹、纪律松懈等进行的安全检查。节假日加班,更要认真检查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5)开工、复工安全检查。针对工程项目开工、复工之前进行的安全检查,主要是检查现场是否具备保障安全生产的条件。

(6)专业性安全检查。由有关专业人员对现场某项专业安全问题或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比较系统性的安全问题进行的单项检查。这类检查专业性强,主要应由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参加。

(7)设备设施安全验收检查。针对现场塔吊等起重设备、外用施工电梯、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电气设备、脚手架、现浇混凝土模板支撑系统等设备设施在安装、搭设过程中或完成后进行的安全验收、检查。

四、安全检查的要求

1.根据检查内容配备力量,抽调专业人员,确定检查负责人,明确分工。

2.应有明确的检查目的和检查项目、内容及检查标准、重点、关键部位。对大面积或数量多的项目可采取系统的观感和一定数量的测点相结合的检查方法。检查时尽量采用检测工具,用数据说话。

3.对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不仅要检查是否有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行为,还应进行“应知应会”的抽查,以便了解管理人员及操作工人的安全素质。对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行为,检查人员可以当场指出、进行纠正。

4.认真、详细进行检查记录,特别是对隐患的记录必须具体,如隐患的部位、危险性程度及处理意见等。采用安全检查评分表的,应记录每项扣分的原因。

5.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应该进行登记,并发出隐患整改通知书,引起整改单位的重视,并作为整改的备查依据。对凡是有即发型事故危险的隐患,检察人员应责令其停工,被查单位必须立即整改。

6.尽可能系统、定量地做出检查结论,进行安全评价。以利受检单位根据安全评价研究对策、进行整改、加强管理。

7.检查后应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复查,查被检单位是否按“三定”原则(定人、定期限、定措施)落实整改,经复查整改合格后,进行销案。

五、建筑工程安全检查方法

建筑工程安全检查在正确使用安全检查表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听”“问”“看”“量”测“运转试验”等方法进行。

1、“听”。听取基层管理人员或施工现场安全员汇报安全生产情况,介绍现场安全工作经验、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发展方向。

2、“问”。主要是指通过询问、提问,对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进行的应知应会抽查,以便了解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3、“看”。主要是指查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资料和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例如:查看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的持证上岗情况;现场安全标志设置情况;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现场安全防护情况;现场安全设施及机械设备安全装置配置情况等。

4、“量”。主要是指使用测量工具对施工现场的一些设施、装置进行实测实量。例如:对脚手架各种杆件间距的测量;对现场安全防护栏杆高度的测量;对电气开关箱安装高度的测量;对在建工程与外电边线安全距离的测量等。

5、“测”。主要是指使用专用仪器、仪表等监测器具对特定对象关键特性技术参数的测试。例如:使用漏电保护器测试仪对漏电保护器漏电动作电流、漏电动作时间的测试;使用地阻仪对现场各种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测试;使用兆欧表对电机绝缘电阻的测试;使用经纬仪对塔吊、外用电梯安装垂直度的测试等。

浅析舞蹈作品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篇7

舞蹈美是舞蹈作品应该具备的审美属性。它是舞蹈家从自己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出发,在对社会生活和自然景物进行艺术表现时,以人体为工具,在一定的时空内,在按规律、合目的的运动过程中,创造出的一种具体可感的饱含诗情、富于乐感的动态艺术美。如果说生活美、自然美是美的客观存在形态,那么,舞蹈美则是对这种客观存在的主观评价和情感反映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活美,自然美是第一性的,舞蹈美是第二性的,它是生活和自然的美化,是舞蹈家内心激情的外化,是舞蹈形象思维的物化。不管舞蹈家的美学思想如何,一旦他的舞蹈思维物化凝定为具体的舞蹈形象,那它们就再也不是舞蹈家审美意识和内在精神的虚幻投影,而已成为能为审美主体感知的客观物象,当这种客观的具体的物象一旦在舞台上被展示出来,就成为一种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物态形象。

一、舞蹈作品的内容美

构成舞蹈作品内容美的要素是真与善,是真与善的统一。舞蹈家要创造舞蹈美,首先必须以人体动作为主要手段,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发展规律,所以,真实性是唯物主义美学对舞蹈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没有真实性,没有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作品是没有生命的,也是不美的。作为表演艺术的舞蹈,不仅要求编导创造的形象有真情实感,同时也要求演员的表演要真挚而富有激情,舞蹈是人们思想感情在高度激动时的形象表现,作为表演艺术的舞蹈,其主要特征就是凭借人体在有节律而富有美感的运动中所产生的强烈情绪和情感的直接动觉传感,使观众获得审美感受并引起情感共鸣,因此舞蹈表演家必须情动于衷——注情入舞——以舞蹈传情,求得情与舞合、神与形合。舞蹈艺术作品是生活美、自然美的本质属性和舞蹈家审美感情的结合物,不论舞蹈作品是以一种写实的手法以妙肖的模仿反映生活,还是一种虚拟的、远离生活原型的形态来表现生活,但究其实质都是舞蹈家以其独特的审美感受、审美评价、审美理想去透视、照耀、检寻了那纷纭复杂的生活现象之后,对其提炼、美化、典型化的结果,归根到底是一种特殊的形象化的意识形态。这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一旦通过形象化的手段表现出来之后,那么,舞蹈家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理解,又会通过舞蹈形象给欣赏者以一定的影响,进而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所以,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自己崇高职责的舞蹈家,就应当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一种健康向上的感情,进步的社会思想和强烈的时代精神,给欣赏者以积极的影响。对社会生活作高度概括,对英雄人物予以热情的颂扬,固然可以表现出舞蹈家的审美理想,对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凡人小事作深刻的揭露,同样也能反映出创作主体的审美态度。如胡嘉禄的三人舞《绳波》,通过由表演者舞动的一根绳子所展示出的不同线条、图案的变化、不同节奏的颤动,巧妙地表现出了一对青年由萌发爱情、组织家庭、生育后代、直到情感破裂,各自另寻新欢,却置自己亲骨肉于不顾的一个悲剧过程,从而向社会、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值得警惕、发人深的社会问题。批判了不忠实的爱情,就是对坚贞爱情的歌颂,进而表现出了值得肯定的人生态度。所以,舞蹈的内容是美的。著名舞蹈家吴晓邦在论述舞蹈美时是很重视舞蹈思想——既舞蹈的内容美。他认为:“我们舞蹈创作都是为了反映和表现我们的社会中生动的人物和内容……在舞蹈家的创作下人物必须栩栩如生。通过作品要人们去认识出什么是可敬的、可爱的,什么是可笑的、可怜的和可憎的种种人物形象和思想。”否则,“文艺的女神——美,是不会被发掘出来的。”以上是这位老舞蹈家数十年艺术经验的总结,深刻而精辟地论述了舞蹈的内容美在整体舞蹈美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二、舞蹈作品的形式美

我们说舞蹈的内容美是非常重要不容忽视的,不过,舞蹈作品中美的内容只有和与之相匹配的美的形式溶为一体之后,才能成为观众具体可感知的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舞蹈作品中美的形式,也只有准确恰当地表现了与之相适应的内容,它才能被称作是美的。舞蹈形式美历来为舞蹈家们所重视,首先是由舞蹈艺术特征所决定的。我们知道舞蹈艺术是通过直观的可具体感知的、动态的、美化的人体语言来传情达意、状物抒情的,如果这些动态形象不新颖、不生动、无变化、无美感,平淡无奇甚至晦涩丑陋,那也就失去了这门艺术独立存在的价值。所以有人说舞蹈的第一要素是美——形体的、动作的、节奏的、情调的美,事实上,古往今来许多舞蹈家和学者都十分重视舞蹈的形式美。《乐记》中指出:“舞主形,乐之文也。”明代音乐家朱载堉在《乐律全书·书律》中也强调“乐舞之纱,在乎进退屈伸,离合变态,若非变态,则舞不神。不神,而欲感动鬼神难矣。”舞蹈艺术如果失去了动作、技巧,缺少表达感情的舞蹈美的形式和手段,就等于没有舞蹈艺术。其次,舞蹈艺术十分重视形式美的另一个原因,是由观众的审美要求所决定的,千百年来,人们在对众多艺术品种的欣赏品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对不同艺术品种有不同侧重的审美要求的欣赏心理。构成舞蹈形式美的基础和创造舞蹈形式的物质材料是人体。这是舞蹈与其他艺术形式最重要的区别所在。对舞蹈艺术而言,舞蹈者既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作和表演的创造者,又是展现创作意图、担负艺术传达职能的表现工具,同时又是使审美者直接欣赏到的审美对象。人体是创造舞蹈形象的物质基础,但人体美并非就是舞蹈形式美,舞蹈形式美远比人体美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它是在具备了人体美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体各部的表现功能,并按照艺术规律在运动中创造并展现的。一位美国学者认为:“动作必须具备下列诸要素,才能称为‘舞蹈’:图形、舞步、手势、力度和技术,跳舞还需要音乐和服装这些与之密切有关的要素未来配合,才能达到更大的效果。”这也就是说,并非任何动作都可谓之舞蹈,只有那些经过提炼、美化、节奏化乃至技艺化的动作才能称得上是舞蹈动作。我们说舞蹈的形式美是一种直观可感的动态美。因此,创造舞蹈的形式美,除了必须具备作为物质材料的人体外,还要使人体按照艺术规律活动起来,创造出美的感性形态。整齐一律,这是最简单的形式美。对比变化是当代舞蹈家经常使用的手法,特别在矛盾冲突尖锐的舞剧和舞蹈中更为多见。艺术表现要新颖独特,也是舞蹈形式美的一个基本要求,多样统一就是和谐,是形式美的高级形式。从单纯齐一、对称均衡,对比变化到多样统一,体现了社会生活和自然界、人生宇宙之所以呈现出千姿百态、万象纷呈的原因所在。以上所述,只是从一般意义上简略地概括了现实中,舞蹈创作中的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但这些规律绝非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美的事物、随着舞蹈艺术的发展,不断丰富,不断嬗变。美的形式是美的具体感性形象,构成舞蹈美的外在特征,它极大地影响美的内容的表达,只是适合美的内容的形式就有助于内容的表达,美的形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因为舞蹈艺术是一门形式感很强的视觉艺术,所以形式美在舞蹈美的创造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

在任何一部舞蹈作品中内容美和形式美都是密不可分的结合在一起的,它们相互依存、互为表里形成一个整体。而一部分优秀的舞蹈作品则更是这两者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即以比较完美的舞蹈形式创造出生动鲜明舞蹈形象,进而表现出舞蹈家对社会生活肯定美好的、否定丑恶的事物的情感、思想、意志和愿望。不同艺术形式有不同的物质载体和不同的物质手段,我们研究舞蹈创作,必须对舞蹈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要反映繁复、多样的生活内容,要塑造各种思想、性格人物,要表现丰富、细腻的情感,就要舞蹈作者掌握丰富的舞蹈艺术表现手段,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它的艺术生命力还在于它的高质量,只有深入生活中去提高艺术素养,才能达到提高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的冲击力,并在不断的演出实践中,得到人民群众的赏识。

摘要:舞蹈的内容美是舞蹈作品所反映和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的真与善的统一,是舞蹈作者审美理想的形象体现,舞蹈的形式美是一种直观可感的舞蹈动态美,是按照舞蹈艺术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发展所创造出来的能够传情达意、状物抒情的人体动作舞蹈语言的美。

关键词:舞蹈内容美,舞蹈形式美,舞蹈艺术

参考文献

[1]顾小英.磨砺出精品[M].舞蹈杂志社,2004.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篇8

[关键词]内容 形式 文字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0-079

语文教学中,关于语言文字表达的“密码”,学生并未有机会接触和领悟。以《我和祖父的园子》(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一文来说,学生其实极易被课文内容所呈现的一个个场景所感染,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做的是引导他们体悟作者极富个性的语言背后所隐藏的言语应用范例及构成方式。从语文的角度看,这种对语言表达特色的把握及习得才是阅读教学的要意。

一、感受充满儿童趣味的文风魅力

作为萧红代表作中的文字,《我和祖父的园子》的语言特色主要表现在作者孩子气的、稚拙纯朴而又清新自然的行文上。

例如:“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对园子里这些小昆虫最感兴趣的,当然是孩子,但在对这些昆虫进行描写时,作者却并未刻意使用形容词。这当然不是作者词汇的匮乏,而是一种故意的简单。这种简单,把儿童知识和经验的有限恰当地表现了出来,也让我们看到景物背后孩子的目光。目光中,是儿童单纯的喜悦,从字里行间一点点露出来。

再如:“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这样的句式,借用了儿童语言简短朴素的特点,不讲究句法和语气的错综,不假雕饰,有一种“据事以闲,在用实巧”的意味。

二、破解文字背后的语言表达密码

《我和祖父的园子》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表面上作者是在分门别类地描述园子中的各种景象,实际上这里表达的是儿童视觉的活跃,透漏着一种孩子气的对自由的欢呼和礼赞。在孩子眼里,园中的一切都是快乐的、无拘无束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这种自由,如果直说出来,是不能打动人的,它需要通过特殊的语言形式来加以传递。萧红的成功之处,就在于通过看似信手拈来的随意铺陈,为我们提供一系列微妙的感受。这段文字,用特有的方式告诉我们——为文之道,在于发现自己的感觉,深化自己的感觉,并把这种感觉独特地语词化。

三、实现从内容到形式的同构共生

语文教学要在理解语言、内容的基础上,品味、推敲语言表达的形式,领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方法,实现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同构共生。在《我和祖父的园子》中,我安排了练笔环节:“萧红表面上是在写花、鸟、倭瓜、玉米、蝴蝶……说它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其实她也在说自己。结合课文前面的内容,谁能仿照作者的句式来写一写小时候的萧红?想象一下,在园子里,在祖父的宠爱下,她都会做些什么,闹些什么?请围绕‘在园子里,我也是自由快乐的’来写一段话。”

一个学生这样写道:

“在园子里,我也是自由快乐的。我愿意爬上树捉蝉,就爬上树捉蝉;愿意扑蚂蚱,就扑蚂蚱;想捉蝴蝶,就捉蝴蝶;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乱跑就乱跑;想对毛毛虫说话,就对毛毛虫说话,即使它慢腾腾地爬着,不理我,也没有人笑我傻。只是风缓缓的,又轻又软。”

上述教学环节,关注了文本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教师聚焦于作者的行文风格,从文本的语言特色入手,着重引导学生领会语言文字是怎样把人的情和意表达出来的,并在课堂上让学生对文章中这种新鲜独到、极为个性化的语言进行训练迁移。课堂实践中,学生也极易发现作者特别喜欢用“要……就……”“愿意……就……”这样的句式,在表达中也很自然地模仿运用。这种运用,是一种语言纳入后的表达,是一种情意领会后的倾吐。

从内容到形式,在“言”与“意”的关系拆解中,学生真正学到了“据意择言、选言达意”的方法。

上一篇: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化学竞赛总结下一篇:朱镕基与清华校友谈话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