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和规律

2024-07-27

联系和规律(共4篇)

联系和规律 篇1

一、“美声唱法”的发展及产生语言基础和发声规律

( 一 ) 美声唱法的产生与特点

“美声”唱法, 意大利语“Bel Canto”。译成中文就是“美好美妙的声音”并兼有美丽的歌曲的含义。它不仅是一种发声方法, 还代表着一种演唱风格, 一种声乐学派, 因之通常又可译作美声唱法、美声学派。美声歌唱不同于其他歌唱方法的特点之一, 是它采用了比其他唱法的喉头位置较低的发声方法, 因而产生了一种明亮、丰满、松弛、圆润, 而又具有一种金属色彩的、富于共鸣的音质;其次是它注重句法连贯, 声音灵活, 刚柔兼备, 以柔为主的演唱风格。起源于17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 至今已有四百年多年的历史了, 意大利是美声唱法的发源地, 也是建立在意大利语发声规则基础上的。

(二) 传入我国后对我国声乐发展的影响和促进

五四运动后美声唱法传入我国, 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 同时中国民间唱法大胆吸收美声发声方法, 在音域宽广、声音圆润明亮、咬字发音、演唱风格淳朴优美等基础上逐步完善了本民族的唱法, 在声音观念上借鉴了美声唱法的训练风格, 在发声方法上要求气息、声带和共鸣灵活变化, 协调配合, 用嗓合理, 持久耐用, 在声音效果上要求音域宽广, 伸缩自如, 穿透力强, 在声音与其它歌唱手段的关系上, 则是先动情而后发声, 以情带声, 以声传情, 声情并茂, 声随字发, 声随腔行。所有这些标准的建立都源于语言上的基本自然的状态。那么建立在语言发音基础上的唱法, 该如何学习呢?

(三) 美声唱法建立的语言基础

歌唱语言是声乐训练中的重要部分。歌唱, 就是将音乐化的人声与语言相结合, 进一步表情达意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 歌唱语言能直接揭示歌曲的文学内容和思想内容, 能突出作品风格, 能直接按展示歌曲图像和意境。以美声唱法的基础语言意大利语为例, 意大利语是一门元音的艺术, 五个元音“a”“e”“i”“o”“u”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是声乐学习者必须要认清的, 关于演唱的吐字和语言, 在歌唱中要有良好的语言习惯。美声唱法要求语言中每个元音的发声是清晰准确的, 歌唱中的元音转换要圆润、流畅, 只有这样, “Legato” (连贯) 的原则才能在吐字和语言中得到真正的体现。没有系统学习意大利语的发音规则很难正确掌握发音技巧。意大利人在日常生活中说话发音轻巧、重音突出以及说话时声音的靠前都是美声唱法的产生基础, 使得这门语言本身就非常富有“乐感”。因此无论演唱哪个国家的作品, 都应进行细致的元音的训练, 以此提高对共鸣音色的调控。强化集中焦点的意识以及对面罩共鸣的感受, 使单个元音形成统一稳定的音色。

二、声乐发声规律的与语言发声规律的联系

对于没有系统学过意大利语发音的声乐爱好者来讲, 很难通过简单的模仿来正确的掌握发音规则和习惯, 往往通过所熟悉的语言规则来体会, 尤其是北方方言很多后鼻音易往后走, 声音虽浑厚却声音位置偏低, 如元音“o”, 在意大利语发音靠前, 与“i”“e”这些并无太大区别, 但在普通话中“o”易发出很多喉音, 导致声音位置靠后。学生用中文的习惯去发意大利语很多类似的元音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特别是方言区的声乐爱好者甚至还用他们习惯的方言来体会普通话的发音规则, 那么对这些学习者来说, 再用不熟悉的普通话发音规则去体会更加不熟悉的意大利语发音规则更是难上加难, 因为语言的不准确, 声乐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由这种语言建立的唱法, 在演唱过程中无法建立统一和良好的发声习惯。在声乐课的基础发声训练中, 学习者喜欢发“i”“e”“a”较为排斥“o”“u”这样很难发明亮的元音, 我们应该肯定的是元音的明亮与清楚是声乐爱好者的基本共识, 但我们也应该清楚看到, “a”“e”“i”“o”“u”这五个元音在美声唱法中甚至在意大利歌词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五个元音的发音位置的统一也是同等重要的。固定声音共鸣的位置, 使不同母音交换运用时位置不变, 但有准确的音色变化。如 : 元音“a”音质最柔和, 相对明亮的是“e”, 最明亮的是, “i”比较暗的是“o”, 最暗的是“u”。我们在发这五个元音时切忌把每个元音“咬死”。不要受到“闭口音”“开口音”这些名词表面意思的影响。

三、声音位置统一来源于日常生活的放松状态

唱歌的咬字发音其实就是日常生活状态的总结, 在生活中说话聊天时并未去注意声音位置是否统一, 一切源于自然的放松状态, 这个时候我们发的如“o”“u”这些练习中很难发的元音位置都很靠前, 但声乐学习者并没有意识到这种以生俱来的自然状态和声乐演唱有什么关系, 就像我们只有走路走好才能跑的快一样, 所以很多声乐学习者区别对待声乐演唱状态, 认为既然在学一种唱法就应该是一种不同于平时的状态, 时刻都要用一种“声乐理论”去调整声乐学习, 试问用一种自己并不熟悉的状态并套用建立在这种状态上的“方法”能有什么体会和提高?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 要高于生活”但无论怎么高于生活绝对不能脱离生活, 对于声乐学习者更多的盯着“高于”而忽略了那最重要的“源于”。

声乐演唱中声音位置的统一, 就像舞台灯颜色的变化, 灯是白色的, 而颜色的变换是白色光通过彩色的纸产生的。我们只需要准备一盏灯还有几张不同颜色的纸即可, 而不需要准备很多盏颜色的灯。声音的统一位置就是灯, 而发出的不同音就是彩色纸。理解了这些我们可以看到正确的声音位置统一对艺术表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声乐学习者无论是学习声乐还是地方曲艺, 无一例外的都要先从语言上下手, 对于很多地方戏曲来说用普通话演唱并非首选, 因为任何戏曲都有其产生的背景和土壤。如以河南方言为基础的豫剧, 以东北方言为基础的二人转, 以陕西方言为基础的秦腔等等, 所以说掌握了其语言基本规律才能更好的学习和表现。尤其是外来的美声唱法, 我们学习的是其科学发声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来完善我们本来美的声音, 最终的目的是要提高演唱能力。而这种规律的基础就是意大利语的基础, 作为一个学习成熟学派的歌唱者应该多去想想这样或那样的练习到底是为了什么目的?究竟会对哪些方面有提高?该如何运用的歌唱中去?等等问题。真正做到“知其所以然”才能理解并做到学以致用。

四、结论

歌唱中的语言是建立在“说话”基础上的, 势必要延续自然的发音规律和声音位置的统一, 但歌唱中的语言与生活中的语言又有区别, 不同于简单的说话, 因为说话可以在任何呼吸状态下进行, 而歌唱时的“说话”是通过歌唱的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和呼吸器官的协调配合并加以控制达到音色优美动听、持久自如和通畅连贯的, 这些都是需要长期坚持训练才能掌握其中的要领 , 必须同歌唱的呼吸、发声、共鸣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 同灵活多变的呼吸、通畅的声音贯通的共鸣协调起来, 才能收到声情并茂、感人至深的效果。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声乐训练有很多方法都是源于日常生活, 生活中的基本的语言发声规律和状态是演唱方法的来源和基础, 由此看来掌握语言的基本发声规律是声乐学习的重中之重, 在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绝不要忽略这些来源于生活的细节, 因为最低的那根木条才决定木桶的容量!

“美声唱法”是笔者的专业方向, 在日常的学习和教学中发现因为不了解其根本发声规律而产生的问题比比皆是, 学习某种唱法只能作为对自身水平提高的辅助, 展示的是每个人特有的声音的自然美, 不能让自己的声音成为某种唱法的附属。通过以上对一些问题的简单分析也希望能引起声乐学习者的共鸣, 因为不了解才产生了追求真相的动力, 发现和提出问题也是声乐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学习中切忌“邯郸学步”“人云亦云”“自我安慰”“不求甚解”等等情况的出现, 这些都是学习声乐的大忌, 所谓的基础发声练习的前提是要清楚的认识基础的基础源自哪里, 而这种“根源”是不是构成发音的基本元素, 只有从“根源”上入手, 了解了基本的发音咬字的规律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不但是声乐学习者要学会的, 更是声乐教育工作者要遵守的, 在当今社会追求即时效应和实用主义等心理的影响下, 保持谨慎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个行业都应该恪守的准则, 只有这样传统的艺术才能够得到发扬, 尤其是对于声乐学习者, 我们更应该清楚的认识到, 应该得到真正练习的不是某个发声器官或某种唱法, 而是我们的大脑。敏锐的洞察力和生活的感悟力的提高才可以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更多的内在美, 更好的把我们的感受通过我们的歌声在“方法”的帮助下传递给我们的听众。

参考文献

[1]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M].上海音乐出版社.

[2]李晋玮, 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华乐出版社.

联系和规律 篇2

什么是泛读法?

泛读法,通常是指为了概括地了解文章或片断的主要内容而进行的一种阅读方法,是一种广义上的快速阅读法。它与略读法一样,常常与精读法相对而言。它只要求从文章整体着眼,在跳跃式的阅读中把握表述中心思想的主要句子,不必依次去读每一个句子,更用不着咬文嚼字。一旦对文章或片断有了一个概括的认识之后,就可以进一步确定是否有必要、有兴趣仔细地阅读全篇。

一般而言,泛读又叫概览、粗读,因为它“只观其大意”,所以与“要—一探究”的精读有对立的意义。但泛读又往往成为精读的先期阶段,与精读有着密切的联系。

换句话说,泛读由于从整体上先把握了文章大意,有利于精读时的准确理解。有一种所谓“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方法。“局部”指对文章的分析性精读,后一个“整体”指对文章的综合性精读,而开头的“整体”,就是指概览,即从整体角度上进行的泛读。有泛读(梁启超所谓“鸟瞰”)作先导,精读时就能抓住重点,深入钻研。

在浩繁的参考书中查阅所需资料,可先运用泛读的方法了解有关材料的大意再作筛选。在学习、工作的间隙进行消遣性的阅读可用泛读,为了了解某些领域的动态,为了开阔眼界,丰富知识而进行涉猎性阅读也可采用泛读法。

运用泛读法,应注意两点:

(1)泛读时,注意力也应高度集中。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在大量的文字信息中捕捉到必要的信息。如果漫不经心、一扫而过,阅读后印象模糊,没有获得必要的信息,不能叫泛读。

(2)泛读时,要善于抓住关键,视觉范围要定,扫视速度要快。阅读完毕,最好能用简炼的语句概括材料的总体内容,小结自己的阅读所得。

泛读的具体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扫读法、跳读法,选择式阅读法、信息阅读法,掠读法等。

泛读作为一种阅读行为,有时也指广泛地阅读,即广读(鲁迅称为泛览)。广读法也是一种阅读学习和提高阅读能力的良好方法。

我们从以上的分析和介绍中可以看出,泛读虽然要讲究方法,但这些方法是每一个读书人都已经掌握了的,不需要从基础开始进行训练。

联系和规律 篇3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人们不断总结生活经验。这些生活经验的总结有的是可以与微观粒子满足的统计规律联系起来的。比如在如何理解“物体的温度升高时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微粒的运动速度都增大”的问题时, 可以把温度的升高与学校某个班级平均成绩的提高相类比。当某个班期考的平均分比段考的平均分高时应是这个班的大部分学生的期考成绩比段考高, 但也不排除有少数或个别学生因发挥不佳或其他原因, 成绩比段考还低的可能。这样一类比把微观问题宏观化, 对于学生理解温度升高时并不是每个分子速度都加快、动能都增加的结论是有益的。在理解微观粒子在热现象中满足的统计规律时, 这种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

《用油膜法测分子的直径》是高中热学中唯一的学生实验。这个实验充分体现了热力学研究的特点, 对于学生理解热力学的统计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在指导学生做这个实验时, 应想方设法让学生理解这个实验的实质。做《用油膜法测分子的直径》实验时, 学生对为何要事先配制油酸酒精溶液不理解, 认为配制油酸酒精溶液很麻烦, 还会因为酒精的挥发对实验造成较大误差。因此, 认为配制该溶液是不必要的。这是学生对微观粒子的特点不了解而产生的错误认识。微观粒子的特点是“多和小”, 所谓多是指任何一个宏观物体内部分子的数量多, 所谓小是指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质量小、体积小、所占的空间小。基于这样的特点, 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直径实验》时, 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是能否在液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由于分子的体积非常小, 油酸是否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用眼睛是不能判断的。那么, 怎么才能保证油酸在水面上形成的一定是单分子油膜呢?唯一解决的办法是让油酸在水面上充分散开。而让油酸充分散开的措施有两种:一是滴到水面的油酸体积很大时, 要使水面的面积非常大。比如把一小瓶油酸倒在一个大型水库的水面上。这时油酸可以在水面上充分展开形成单分子油膜, 但这时油的面积太大又给油膜表面积的测量带来了困难。显然这样的实验学生在实验室是无法完成的。二是尽可能缩小油酸的体积使得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即可形成单分子油膜, 但是这样油酸分子的体积太小用量筒根本无法测量。在油酸体积的测量上又会存在很大误差, 使测量结果失去意义。为了解决这样的难题, 人们想到了配制油酸酒精溶液, 让体积很小但可测的油酸溶于一定体积的酒精中。配制体积比很小的油酸酒精溶液, 再用巧妙的方法测出一滴溶液的体积, 利用体积比计算出一滴溶液中油酸的体积。将这样的一滴溶液滴在水面上可形成单分子油膜。这时形成的油膜面积很小, 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即可测量。用简单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难题。用统计方法就解决了既可测油酸的体积, 又可测单分子油膜的面积这个难题。可见在用油膜法测定分子的直径的实验中, 配制油酸酒精溶液并不是为了增加实验的难度而添加的, 而是为了用宏观的方法测定微观量而必不可少的。学生只有在脑海中充分理解物理图景, 才能对实验有充分的认识, 在实验中自觉地实施, 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以上做法对于头脑中有微观物理图景的学生来说是容易理解的。但大多数中学生缺乏这样物理图景的构建, 理解起来还是有困难的。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这样的困难呢?最有效的办法是列举生活中宏观物体的类似例子让学生理解。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学生, 他们对农村生活比较熟悉, 可列举与他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例子说明。如在农村, 由于种子的价格昂贵, 农民往往购买少量的种子然后通过嫁接的方法获得很多幼苗。为了使少量的种子长出高质量的幼苗, 必须解决如何把少量种子均匀地撒在宽阔的地畦上的问题。如果认为种子少而选择把种子一颗颗地插在地畦上, 这样不仅费时费力, 而且达不到要求。农民想了一个简单方法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把少量的种子与一大盆细沙混合, 然后把沙子与种子一起撒到地畦上。由于在少量的种子中掺进了大量的沙子, 使得每相同的体积中种子的含量是相同的。把这样的混合物撒在地畦上, 长出来的幼苗一定是均匀的。我国南方农村的广大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 这些稻田在冬天是闲置的。这就导致春天开播时稻田中和田埂上处处会留下因干燥而产生的大小不一的裂缝和因蚯蚓、蝼蚁的挖掘而产生的孔洞, 不利于稻田的节水和灌溉。这些裂缝和孔洞很多, 难以发现, 要想找到它们并一一进行修补, 不仅费时费力, 而且效果不佳。这样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怎么才能用最短的时间和最低的成本堵住这些孔洞呢?农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又应用了统计的方法。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在犁第一次田的过程中, 先用犁把田土犁成一坯坯的土坯, 再把水放进农田中, 用耙反复搅拌, 把这些泥坯和成泥浆, 这些泥浆就跟着水流到各个裂缝和孔洞中, 这些泥浆在孔洞中沉淀就把这些裂缝与孔洞堵得严严实实了。这样用简单的方法达到了目的, 而且一举多得。这就是生活中的统计规律的应用。

知识是日常生活经验的概括、总结与升华, 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尤为紧密。在物理教学当中通过联系实际把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 通过类比把微观场景宏观化是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的有效途径。

摘要:热学知识是高中物理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但热学知识涉及物质的微观结构, 满足统计规律。而学生对物质的微观结构了解不够深刻, 在对热学规律的理解上存在较大的难度, 如何联系实际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热学规律是学生学好热学的关键。

关键词:统计规律,联系实际,高中物理教学

参考文献

[1]熊梅, 李红霞.主体性、人的发展与启发式教学观[J].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 2007.7.

[2]宋兵波.简论教师主体[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1.

[3]杨再铭.试论现代课堂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1.

联系帮扶乡镇计划和总结 篇4

县民政局一直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为民政工作宗旨,根据县委的会议精神,把服务社区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利用专门力量狠抓落实“十联十促两发挥”活动的具体活动,扎实开展了一系列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改善社区民生、加快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等活动。并且各项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召开“十联十促两发挥”活动之民生实施联办活动启动会议。于2012年8月17日上午在县民政局召集所有民生实事联办的联办单位和宗堆等三个社区党支部书记召开了民生实事联办活动启动会议,通过此次启动会议,根据各社区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民生方面的需求,整合各联建单位的资源并各联建单位对本单位的任务进行分解细化,制定了详细的分解计划。

二.积极开展医疗救助。为了切实解决贫困户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县民政局组织民政工作人员专门走村入户,实地调查了江孜真各社区。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对困难家庭进行医疗救助和医药费预借工作。截至目前,对各社区进行了医疗救助17.22万元、98人次。对4名得了严重疾病需到区外就医又无能力支付医药费的病人进行医药费预借,共4.8万元。

三.广泛开展教育救助。为了更多寒门学子能够顺利接受高等教育,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使整个家庭脱贫致富。县民政局以“十联十促两发挥”活动为契机,针对江孜县各社区,狂翻开展教育救助。一是2012年8月中旬向10位2011年考上区外高校的社区特困生发放了“2011年高校特困生一次性教育救助”金4.9万元;二是完成了48位社区特困应届高三生“2012年高校特困生一次性教育救助”申报工作;三是县民政局救助22名2012年考上区外高中、大学的社区特困生,共2.5万元。

四.医疗救助实行“零起付”,实现住院出院零缴费。我局以“十联十促”两发挥为契机,切实为群众谋利益,解难题,提供便利的福利。医疗救助是民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群众没钱看病,看病难的重要惠民政策,我局切实从群众实际困难出发,联合我县人民医院,县民政局和人民医院签订了《江孜县民政局和人民医院关于特困群众医疗救助“零起付”的协议》,使我县享受城乡低保人员、寿星老人(80周岁以上老人)、烈士家属和癌症、尿毒症、白血病等绝症的病人,住院到县人民医院住院、出院无需缴任何医疗费用,除去合作医疗报销部分,病人自己承担医疗费通过县民政局医疗救助,县民政局直接和县人民医院进行核销,病人无需经过繁琐的审批进行医疗救助,从2014年4月1日开始实现了住院、出院零缴费。

五.开展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宣讲活动。于2012年10月11日 县民政局联合县人设局召集拉则、宗堆、加日郊三个社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开展了一次宣传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的活动,活动一方面宣传了城乡低保、城乡养老保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各项政策,另一方面引导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利用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给自己输血,同时利用好各项惠民政策,并且通过自己的劳动以及聪敏才智不断给自己造血,从而能够早日脱贫,走上致富之路。参加活动的群众达343人,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六.城镇低保资金发放实行卡式化,给城镇低保对象提供便利的服务。城镇低保是针对城镇困难家庭的重要惠民政策,资金涉及量大,而江孜县银行业发展迅速,群众使用银行业务的范围广,且方便,鉴于此情况,我局联合县农行,从2014年第一季度开始我县城镇低保资金发放卡式化,通过县农行以卡的形式发放城镇低保,一方面减少我局业务量,另一方面给广大城镇低保对象提供便利,能够及时从任何银行取款器领取低保资金。切实践行“十联十促两发挥”活动,给百姓办实事,谋福利,解难忧。

五.全面完成社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扩面工作。鉴于,社区不少农民失地、无经济来源、家里上学的孩子多等情况。农村低保扩面政策向社区农民倾斜。江孜镇三个社区今年农村低保扩面了205人。现已完成宣传发动、调查摸底、群众评议、审批和数据收集、足额兑现2012年低保金和2013年“三大节日一次性物价补贴”,保障了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

六.救助管理社区流浪乞讨人员。为创造和谐、稳定、美好的社区环境,坚持依法救助,创新救助形式,我局近一年来共救助社区流浪乞讨人员45人。同时,向上级部门争取36万元,解决流浪乞讨在江孜镇各社区的藏改籍6户流浪乞讨人员的住房问题。给每户新建一所建筑面积为87平方米的藏式独家独院房。同时,发放了口粮以及相关家具,从此结束了流浪乞讨的生活。

七.申请了江孜镇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和拉则社区便民服务站项目。我局已向上级部门申请了江孜镇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和拉则社区便民服务站项目并且项目前臵手续已完毕。

上一篇:群体的时代下一篇:社会化质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