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价值(精选12篇)
内容价值 篇1
从“有意义学习”的角度发掘教材内容的认知价值和情感价值, 进而以学生乐于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裁剪取舍和编排组织的再加工, 是教学方式从有利于“教”向有利于“学”转变的充分必要条件之一[1]。然而,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 教师们普遍反映:由于学界缺乏具体研究, 较之于认知价值, 教材内容的情感价值其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 大家意见不一、众说纷纭, 实际教学上很难切实把握。为此, 本文结合自身研究和实践, 论述教材内容的情感价值。
所谓教材内容的情感价值, 指教材内容在情感方面具有“动机—愉悦”性价值, 即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或学习期望, 帮助学生达到既定的或理想的发展性目标, 进而使学生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 愿意积极投入, 并因此不断有所收益、有所成就而对教学活动本身产生愉悦的体验。与之相应, 对教材内容的情感价值的发掘, 是指教师从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之间的积极关系角度, 对教材内容进行的揭示、加工、组织, 使之在教学过程中能触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 进而促成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绪活动之间的良性互动, 并能对学生的思想、情操和性格产生陶冶作用。这里, 我们借鉴情感目标分类理论、意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观, 主要从促进教学目标达成和学生主动发展的角度, 将教材内容的情感价值大致分为由低到高的三种水平或三个方面。
一、“趣味—接受”性价值
所谓教材内容的“趣味—接受”性价值, 是指教材中那些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并使之向有意注意转化, 进而促成学生的积极反应和主动参与的内容。
关于学习动机的大量研究表明, 对学生的初始学习意愿起主导作用的常常不是与教学目标相联系的终极性动机, 而往往是与情绪追求相联系的情境性动机;尽管情绪追求通常是无意识的, 但是其“趋乐避苦”特性对学生的初始学习意愿和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 它在相应程度上规定了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方向选择和行为倾向[2]。具体来说, 当学生接触某一课堂教学情境时, 其并非主要从课程性质及其最终结果的未来社会价值的认知性角度对之进行反应, 而是更多地从教学内容和形式当前是否“有趣”的情绪性角度对之进行评估, 并据以决定自己的学习行为。因此, 在教学过程的起始阶段, 为了提高教学的可接受性, 促成学生的积极反应和主动参与, 努力发掘教材内容中所蕴涵的显性情感因素, 并用“故事吸引”、“新旧对比”、“巧设悬念”、“情境描绘”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展现, 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例如, 物理教学在讲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时, 利用电影《刘三姐》里“抛绣球”的故事, 并准备好“绣球”进行实验, 以“绣球”外界环境氛围来激励学生学习情绪的发展, 这不仅是引人入胜、更使课堂妙趣横生。抛“绣球”时, 只有“绣球”和接球人的连线是“绣球”在该时刻的切线方向时, 才能够接到“绣球”, 这个方向就是“绣球”在该时刻的线速度方向。通过这个实验, 学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 而且也记得牢;直到几年后, 有些学生还说这个实验很有趣, 印象深刻。
*本研究得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02JAZJD880012) 资助。
二、“意义—建构”性价值
所谓教材内容的“意义—建构”性价值, 是指教材中那些有利于学生从积极意义上评价教学内容与自身发展的关系, 进而能主动以认知优化的方式改造、转换或重组原有的知识结构或经验系统的内容。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 知识及其学习既不是单纯来源于客体, 也不是单纯来源于主体, 而是来源于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活动;教学不是一个“教师传递———学生接受”的简单过程, 而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建构”的复杂过程: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 促成学生从积极意义上评价教学内容对于自己的主体意义, 从而主动地利用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与教学内容中的新知识、新观念进行相互作用, 生成自己的理解、体验和感悟, 进而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或经验系统得以优化重组、转换或改造。
当然, 这一建构过程的有效实现, 依赖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学生的主动建构。现实教学过程中大量存在的被动接受或消极应付的现象与问题表明,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并不必然主动建构教学内容。只有当学生感受到教学内容对自己具有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学有所悟、学有所长的价值时, 他们才会从积极的意义上评价教学内容对自己的主体意义, 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学习心向, 从而主动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教学内容产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二是教师的积极引导。尽管学生的主动建构产生于对教学内容的主体意义的积极评价,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教材内容本身所呈现的大多是特定学科知识与观念的客体意义或逻辑意义, 而缺乏对其与学生发展之间的主体意义或心理意义揭示, 以致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和学习心向。因此, 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发掘和加工, 使之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信念、价值观等发生现实的优化性关联作用, 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加以引导和展现, 促使学生从积极的意义上评价所学内容与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 进而在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同时产生主动建构的活动。
三、“陶冶—内化”性价值
所谓教材内容的“陶冶—内化”性价值, 是指教材中那些能对学生的情感产生感染、熏陶作用, 并能促成学习中的知情交融, 进而能对学生的态度、理想、信念和人格产生潜移默化作用的内容。
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由认知活动和情绪活动二者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心理过程, 其效果取决于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性质和水平;而且, 在通常的情况下, 激发相应的情绪体验是教与学获得实效的心理基础, 即只有先“动之以情”, 才能更好地“晓之以理”[3]。与之相应, 教学实践表明, 能给学生观念上以启迪、心灵上以震撼、价值上以引导、行为上以激励的, 大都是那些能给学生情绪上以感染、熏陶的教学内容, 如祖国的壮丽山河、民族的屈辱历史、志士的英雄壮举、科学的艰苦探索、人间的高尚情操、人类的严峻挑战等。尽管某一次课的情感陶冶后效是有限的, 但是一次次“润物细无声”的累积, 久而久之, 就会在学生的心底里默化为一种生活的态度, 凝聚成一种人生的追求, 积淀为一种价值的信奉, 进而孕育出一种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同样, 学生们也普遍反映, 最有兴趣的、理解得最深的、记忆得最牢的、用得最好的, 往往是那些受到感染最强的、学习时情绪最高的教学内容。
当然, 尽管教材内容作为人类求真、求善、求美的智慧结晶, 蕴含着大量的情感内涵, 但是它们往往不会自发地起作用, 需要教师去有意识地挖掘、提炼、再现和渲染。以数学为例。在某些教师的课堂上, 数学的教学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形同嚼蜡;但在另一些教师的课堂上, 数学的教学则令学生感到兴趣盎然, 犹如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可以感受到事物之间存在的简洁、和谐、永恒的关系, 可以体验到科学先驱在科学探究中特有的精神境界和崇高品质, 可以感悟到科学智慧与人生哲理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即便是具有大量显性情感蕴含的语文教材, 也需要教师去有意识地梳理、加工、再现和渲染, 才能有效地发挥其“文以载道”的功能。
参考文献
[1]乔建中.知情交融教学模式的理论探析[J].南京师大学报 (社科版) , 2006, (1) :89~95.
[2]乔建中.情绪追求:教学中值得重视的动机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 (8) :50~53.
[3]乔建中.情绪研究:理论与方法[M].南京:南京师大出版社, 2003.275.
内容价值 篇2
个人简历里面的内容价值,以下大学生个人简历网(www.YJSJL.ORG)为你推荐一份相关的个人简历中的内容必须真实为参考资料。个人简历时一定要真实与针对性写出你的专业水平,以写个人简历的要注意内容真实这编为写作技巧参考。
生活中任何事都会有其的一个重要性,很多人生活的环境都不是很理想,对于工作的寻求也需要一定的耐心,工作找寻工作也不能急于一时,对于很多人在现实中找寻工作都会书写个人简历,很多时候个人简历里面的内容就需要有相应的价值性,才能让招聘者通过建立对你产生浓厚的兴趣。
对于现代的招聘信息很多都是在网络上发布,然后求职者在网络中找寻到这些求职者的简历,在其中筛选适合的自己内部的人才。在招聘者筛选这些简历的.时候就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的需求去寻觅。现代很多企业形式的招聘信息在网络中出现,在收集了人们的简历的时候首先要通过自动筛选的系统筛选一番,系统大家也都能明白其没有任何人性化而言,只要是不符合企业招聘信息的直接就扔进垃圾箱中。
那么在看到一些招聘信息的时候要想去求职,在书写简历这个环节就需要引起重视,要针对性的书写符合招聘信息的简历,才能通过简历筛选,当然也不能说每一个企业都会有这样的步骤,但是很多网络招聘信息就会出现这样的环节,本文信息来源于wWW.yjSJl.ORg大学生个人简历网。转载请注明。这也是很多企业不愿意浪费太多的时间在简历选择工作上。在看清楚招聘信息的时候书写一份恰当有针对性的简历,让自己的求职工作更成功,更快捷。针对很多人在书写简历的时候也需要体现自己相关的价值性,这样更容易引起企业的重视,给你一个面试的机会。
书写简历不能掺假但是可以进行一些优化处理,也曾有过专家说,优化不等于掺假,你可以选择把自己的强项突出重点的书写在简历中,将自己的弱势进行忽略,就算你是学生,你也有自己的特长,在学校生活中你也会有相应的社会实践,志愿者或者是一些学生会的工作,这些也是你的工作经历。
职业信息的价值与内容 篇3
案例:心理咨询师真的热门吗?
刘敏从事质量工作五年了,她总觉得这个职业的发展前景不佳。最近很多电视,节目中都会出现心理咨询师的身影,她觉得这好像是份挺有趣的工作。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个职业,她上网查询了一些资料,看到很多文章都把心理咨询师列为热门职业。又想起小时候看过的美国电视连续剧《成长的烦恼》,剧中的父亲就是一名心理咨询师,靠着这份工作的收入养活了一家五口。这样看来,心理咨询师既有趣又赚钱,真是一份理想的工作。于是,刘敏马上去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书,接着辞职办了一个心理咨询工作室。然而,实际情况却和她获得的信息相差甚远,惨淡经营半年亏损了不少,她不得不关闭了这家公司。她又想着去应聘相关工作,但是她发现在国内,心理咨询师大部分都存在于医院和学校,而这些单位仅凭一张心理咨询师的证书是无法进入的。商业化运作的提供心理咨询业务的公司,多数规模不大,而且很多也只是聘请兼职的员工。一年之后,她只好又重新干起了质量方面的工作。
如果刘敏在决定行动之前,能够通过网络以外的渠道再多打听一些相关情况,同时加入自己的分析思考,完全可以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首先,心理咨询不是日常生活必需的,它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较高的生活水准,而中国缺乏这样的前提环境;其次,中国人对心理咨询有一定的误解与偏见,认为有精神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咨询服务;再次,在经济发达、对心理咨询没有偏见的美国,商业化运作的心理咨询服务能够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的心理咨询项目被纳入了医保体系,费用是可以报销的。如果缺乏这些条件,心理咨询师就很难成为热门的职业。
职场人士,无论职位的高低、年龄的大小、就业状态的差异,要避免像刘敏这样因为职业信息不全面而造成职业发展道路不顺利,必须学会搜集和分析职业信息,正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职业信息的内容很多,与职业规划相关的信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社会职业状况
包括职业分类、行业分类、就业制度与政策等基本情况。譬如你的专业是心理学,你想从事可以发挥专业优势的工作,如果你仅仅知道去学校当老师、做心理咨询两条路,就会限制你的就业范围,实际上还有以下领域可以考虑: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人才测评公司、市场调研公司等。
2.職业行业详情
包括典型职业的工作内容、任职要求、职业瓶颈及应对策略、职业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等。譬如作为一个财务人员,要了解哪些证书的含金量高?为什么要尽可能地有制造业的工作经验?
3.目标单位情况
你想加入、要应聘、要任职的单位的详细情况,包括性质、市场地位、发展阶段、收入、管理风格、企业文化、招聘要求与方法等。不同单位在这些方面会存在巨大差异,譬如企业文化。有些公司特别强调团队合作,如IBM。有人戏言,谈一个项目,客户只有3个人,可IBM会有15个人;但有些公司希望每个人要独当一面。了解目标公司的情况,有助于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这家公司。
4.招聘信息与应聘技巧
想获得心仪的工作,需要及时获得招聘信息;想要争取面试机会,需要学会制作求职信与简历;要想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需要掌握一定的面试技巧。
5.工作疑难解决方法
具体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譬如职场礼仪、如何取得出色的工作业绩、如何争取加薪晋升、如何与领导相处、如何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管理员工、创业的注意事项等,了解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对职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6.教育与培训信息
工作后,我们经常会参加外部机构的教育与培训,因此应该知道一些特定的教育与培训机构,并了解机构规模、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设施、费用等情况。
内容价值 篇4
在移动互联时代, 终端+应用的模式已经形成, 业务基本上都不由运营商控制, 运营商成为管道, 位于价值链的底部, 业务提供商和终端位于价值链的顶部。
笔者认为:运营商管道中传送的是内容, 提升管道价值必须在内容的访问控制、QoS保证等方面做文章, 提供基于内容的业务。智能管道应该连接网络和用户, 为用户提供终端浏览器, 为不同的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和针对用户开展营销工作, 同时影响用户对内容的选择。
基于内容的业务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业务:
(1) 内容的过滤。比如将广告过滤, 将悬浮式图片和弹窗过滤, 很多这种悬浮式图片和弹窗都是色情广告或者游戏广告。无论是企业还是家庭客户都有这种需求。
(2) 内容的屏蔽和访问控制。比如某些网址就是不允许访问, 或者只允许访问哪几个网站。很多企业为了防止员工上班时间上娱乐网站, 就会屏蔽掉一些网站。像ZTE就屏蔽了QQ、风行等网址, 从ZTE内网无法访问这些网站。
(3) 安全防护。为家庭和企业客户提供病毒防护服务。
(4) 应用的QoS保证。
(5) 信息安全业务。比如外发的邮件是否包含附件, 是否曾经上传文档到网络等。
(6) 内容服务的销售。
在内容控制的同时, 需要浏览器配合引导用户的行为, 收集用户的意见, 以使运营商可以极大程度地影响用户对内容的访问。
笔者整理了五类基于内容的业务, 以及对浏览器的定位和要求。希望这些业务配合浏览器能够有效提升管道价值, 使得终端+应用的模式变成终端+管道+应用的模式。如图1所示。
2 五类基于内容的业务
笔者根据适用的运营商类型、实用性、实现的难易程度、对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等方面对这五类业务做了对比。如表1。
表1五类业务的对比
下面按照实用性的顺序逐一介绍这五类业务。
2.1 渠道模式
以日本软银为例, 软银和互联网的企业成立联盟, 做到了内容、管道、终端的整合。这样的话, 软银的定位就是服务运营企业, 而不是单纯的通信服务企业, 通信服务只是服务中的一种。运营商就好像超市, 卖各种内容服务, 而通信服务是必选的。
软银的这种模式笔者称为渠道模式。其本质在于服务销售的套餐设计。笔者认为其原理是用户在综合考虑流量成本和常访问网站价值之间的平衡时, 运营商可以给出建议。和电商相比, 互联网的内容可以直接访问, 没有风险的问题, 可以不需要渠道;如果运营商做推荐的话, 好像也没有必要, 因为搜索引擎搜到的排名结果和相关评价肯定是比运营商更有权威的。运营商唯一可以做的, 就是在流量价格和内容价值的衡量之间做一个建议。这个建议的结果就是套餐设计, 套餐内容就是运营商推销的内容服务。哪些服务运营商认为比较好需要推荐引导的, 就可以直接开设套餐的方式推销给客户。
选择套餐中包含的服务内容的方法如下:
(1) 可以直接根据管道中网站点击数量、网站访问流量的绝对值和增长率等判断。这种方法的判断结果应该就和互联网上统计结果相同。比如新浪+起点的访问套餐是10元/月不限流量, PPS的访问套餐是2元/电影。
(2) 可以适当的考虑企业客户或者行业人士对行业网站的访问次数。行业网站虽然访问量比门户网站小, 但是同等地位的行业网站一般盈利比门户网站的好得多。
比如一些做生意的人, 年纪比较大, 文化水平高中以下, 思想也不新潮, 可能包流量都用不完流量, 使用数据业务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这种情况下可以推荐中国制造网+阿里巴巴的15元/月不限量套餐。又比如农民很多可能只看看和农业相关的内容, 这些内容可以网站或者是SP (Service Provider) 应用, 这些可以打包销售。
(3) 可以考虑用户自己指定比如5个网站或者应用作为套餐内容。
运营商如果作为一个渠道的话, 那么智能管道就要考虑类似超市的分析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商品销售分析、客户购买行为分析等。同时, 运营商需要重视内容的销售和管制。以SP为例, 实际上很多SP的内容都是很不错的, 但是早期的SP推广有如下问题:
(1) 用户了解SP的渠道少而且不方便。很多SP发送广告短信给自己做广告, 结果被视为骚扰。
(2) 有的SP存在收费陷阱。后来虽然集中清理了这种乱收费的SP, 但是SP已经给人留下容易有收费陷阱的印象。
对于第一个问题, 如果运营商通过浏览器控制住用户上网入口的话, 广告的问题可以很大程度得到解决。第二个问题要求运营商出面和用户签约套餐, 而且套餐收费方式应该尽量简单, 对用户提供SP业务的售后服务, 以渠道的方式和内容提供商合作。
渠道模式和应用商店的区别在于:应用商店只是根据内容的价值推荐内容本身。渠道模式结合考虑了内容的价值和使用内容的价格的均衡。应用商店对应用的售后没有监管, 但是渠道模式下要求运营商要作为用户的接口, 协调监管内容提供商的售后维护以及投诉处理。
渠道模式技术上类同PCC (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 , 比较适合无线运营商。
2.2 上网行为管理
上网行为管理主要是对用户上网行为的监控和管理。如图2所示。这种业务适合于无线和固网宽带运营商。
无论家庭还是企业都有上网行为管理的需求[4]。上网行为管理的业务举例如下:
(1) 用户上网记录管理。对于家庭用户而言, 可以为成人和孩子提供不同的帐号, 保证家庭绿色上网环境。可以提供根据关键字查询敏感网址访问记录, 访问的TOP10网站等业务。
(2) 搜索记录管理。可以提供根据关键字查询敏感关键字搜索记录, 搜索的TOP10关键字等业务。
(3) 上网时段和时长控制。比如工作时段不能上网;或者家庭用户的未成年人帐号每次最长使用1小时, 两次使用之间需要间隔至少5分钟。
(4) 对于企业, 可以提供信息安全服务。
上网行为管理的技术实现比较简单, 都是采用现有的技术。组网拓扑如图3。
方案说明:
(1) 内容控制和上网行为管理的功能由VPN Server提供。
(2) 对于家庭用户, 内容控制业务和上网行为管理的功能由运营商核心网侧的Operator VPN Server提供。可以通过区分成年人帐号和未成年人帐号, 为未成年人帐号提供内容控制的服务, 为成年人帐号提供上网行为管理服务。
(3) 对于企业用户, 内容控制业务和上网行为管理的功能由企业侧的Enterprise VPN Server提供。在图3中, Enterprise VPN Server被部署在企业侧, 实际上EEnntteerr--prise VPN Server也可以部署在运营商的核心网侧, 采用云计算的架构为企业提供虚拟的Enterprise VPN Server。
2.3 应用QoS保证
互联网的业务发展速度一定是大于运营商的管道投资速度的, 这样很容易造成应用之间争抢带宽的情况。运营商可以对应用的QoS做控制, 向应用提供商提供收费的QoS保证业务。技术原理同PCC, 如图4所示。该业务适合于无线宽带和固网宽带运营商。
当应用提供商购买QoS保证业务时, 应用的QoS等级可以优先于用户的QoS等级。比如, 如果有用户由于FUP (Fair Usage Policy) 策略的缘故导致速率下降到256Kbit/s, 但该用户看YouTube的时候, 仍然可以得到512Kbit/s的速率保证。
如果应用提供商不购买QoS保证业务, 那么应用的QoS等级按照默认的PCC策略。比如P2P业务的QoS就不能超过128Kbit/s。
2.4 基于流量的营销
基于流量的营销是指以无线流量为虚拟货币来做结算的各种营销活动[1]。如图5所示。该业务适合于无线宽带运营商, 技术实现参见参考文献[1]。
对于用户而言, 不同业务产生的流量应该是相同性质的。使用网上银行产生的流量和看网页看电影的流量没有什么不同。不同业务产生的流量性质相同, 使得我们可以把流量当作一种虚拟货币的方式来使用。流量的成本极低, 所以完全可以作为一种类似积分的虚拟货币来使用。
无线流量本身代表着一种合法且是移动互联业务所必需的服务, 在使用上天然合乎政策要求[2,3], 且价值评估更容易为用户所接受。无线流量如果作为虚拟货币使用的话, 比市面上的其他虚拟货币更有竞争力。关于无线流量的货币竞争力分析, 另外撰文描述。
基于流量的营销措施举例如下:
(1) 点击网站广告获取赠送流量。这样的话, 网站的广告有更多的点击率, 用户可以得到上网流量, 运营商可以和网站分成。
(2) 购买实体商品时赠送流量。很多实体商店都有送小礼物或者满多少积分抵用多少现金的促销方法。但是这些促销手段都是有一定条件的, 用户如果消费金额不足的话可能就得不到任何好处。对于小额消费可以有小额赠送促销手段。无线流量就可以作为一种小额赠送促销的商品。
基于流量的营销对流量赠送和结算的自动化程度有要求。目前市面上都有购买无线网卡赠送流量的例子, 但是都是手工操作。自动化程度太低的话会使得流量结算的方式无法推广, 无法成为商业模式。参考文献1只是分析了和互联网企业合作的技术要求。和实体企业合作的技术要求主要得在终端上下功夫。比如提供一个应用, 分别设定购物20元、50元的流量赠送额, 用户购物完成后, 商家只需要选择购物额和输入用户号码就可以完成流量赠送操作。
2.5 OOCM (Operator Optimizing Content Mode)
运营商内容优化模式是指运营商根据用户的意愿, 对网页的广告等内容进行过滤, 并插入运营商自己的广告[5]。如图6所示。这种业务适合于无线和固网宽带运营商, 技术实现参见参考文献[5]。
OOCM的好处在于:
(1) 广告过滤节省用户的流量, 提供清爽浏览体验。一定会得到用户的支持。
(2) 减少网络压力。这一点对无线宽带运营商而言尤其重要。
(3) 可以插入运营商的广告。使得运营商的管道更具有广告价值。
2.6 渠道模式、OOCM和基于流量的营销对商业模式的影响
渠道模式中运营商是作为渠道, 是内容提供商的合作伙伴关系, 大家互相依赖, 形成角色互补。这种合作是运营商、内容提供商、用户多赢的。
基于流量的营销业务中, 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实体企业、广告商、用户也是多赢的。但是运营商在推销无线流量这种虚拟货币的时候, 对互联网企业的虚拟货币有直接竞争关系, 而流量促销方式对互联网企业的广告收入可能影响不大。这会降低互联网企业与运营商的合作意愿。
OOCM意味着运营商开始和互联网企业争抢广告收入, 而且可以从互联网的广告中向互联网企业收取流量费用。OOCM是运营商和用户的双赢模式, 但是损害了互联网企业的利益。中国互联网的3大盈利模式是广告、小说和游戏、电子商务, 而且网页是游戏广告的主要投放途径之一。OOCM可能会导致门户网站的商业模式改为收费模式。我们以新浪为例。如果中国三大运营商都上了OOCM方案, 那么新浪的广告收入会大受损失。为了避免这些损失, 新浪可能如下处理:
(1) 网页内容加密, 无法识别哪些是广告哪些不是。这个方法可行性不高。这需要浏览器的支持, 而且加密算法需要各网站统一。一旦形成标准, 实际上就是可以破解的。
(2) 新浪为广告流量付费, 而不是用户为广告流量付费。
(3) 新浪必须通过其他手段获得收入。比如通过流量赠送吸引用户点击广告来增加广告收入;或者将一部分服务改为收费服务, 如果下载广告的话则无需付费 (比如首页广告下载产生的赠送价格大于等于首页内容的浏览费用) , 否则的话就付费。
笔者的建议是
(1) 先上渠道模式, 将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绑定在一起。
(2) 然后说服互联网企业将无线流量作为结算的虚拟货币, 彻底地统一虚拟服务的交易平台。关于这一条, 运营商需要形成联盟。
(3) 需要部署OOCM获取谈判地位, 同时探索互联网收费模式。因为以渠道模式的角度看待包流量的套餐, 比如200MB/50元/月的套餐, 运营商需要对流量中的内容作价值分析, 最后和被访问的网站统一结算。这种结算是基于内容收费的基础上的。
3 对浏览器的定位和要求
浏览器的定位是用户行为引导。管道控制和推荐内容, 浏览器引导用户选择内容。比如, 浏览器可以:
(1) 通过统计信息报告引导。比如
(1) 访问次数TOP N的网站, 流量TOP N的网站, 电影下载TOP N等, 用户可以直接在浏览器的起始页访问访问次数TOP N的网站;
(2) 广告过滤流量TOP N的网站。能让用户加强对这些广告过滤的意愿。
(2) 按行业统计信息报告。行业网站和行业用户需要专门对待。统计哪些行业可以从收集到的用户意见数据得到;也可以由运营商选择主推的行业。比较热门的行业最好提供相关论坛链接。
(3) 用户意见收集。比如哪些统计信息需要提供等, 尤其是网站、应用相关的信息。
TOP N列表和搜索引擎的区别在于:谷歌搜索的排序没有什么必然的顺序, 百度竞价排序。搜索引擎的结果不能体现网站和应用的热度。而流量和点击率排序完全可以体现网站和应用的受欢迎程度。也就是说, 运营商的排序意义和搜索引擎的不一样, 对用户选择内容访问的时候具有更大的参考价值。
考虑用户上网的过程, 一般都是从主页开始, 然后是搜索引擎或者收藏的网址。用户收藏的网址也绝大多数情况是通过主页引导或者搜索引擎了解到的。运营商可以自研浏览器或者和浏览器厂商合作,
(1) 将上文描述的各种引导信息推送到浏览器的主页。
(2) 在用户搜索信息时推送自己销售的内容业务。以360浏览器为例, 当用户在百度中的搜索关键词包含“快递”的时候, 360浏览器会向用户推荐快递应用盒子。这种场景下完全可以提示用户查看运营商对快递应用的排序报告。
4 总结
在移动互联时代, 终端+应用的模式已经形成, 运营商成为管道, 位于价值链的底部。为了挖掘管道的价值, 业界都在思考智能管道的策略。笔者认为智能管道必须连接网络和用户, 配合终端浏览器, 向用户提供基于内容的服务和针对用户开展营销工作。本文列举了五类业务来提升运营商的管道价值, 以期将商业模式改为终端+管道+应用的模式。
摘要:移动互联时代下, 运营商的管道处于价值链底端。文章提出通过基于内容的业务和内容访问引导提升管道的价值。文章整理出了5类基于内容的业务, 并对浏览器的定位和要求做了描述。
关键词:基于内容的业务,内容访问引导,管道价值,浏览器
参考文献
[1]刘平.论基于流量的营销和对运营商管道的要求.http://www.zte.com.cn/cndata/magazine/zte_technologies/2012/5_2012/magazine/201205/t20120510_305502.html
[2]张磊.网络虚拟货币本质及其监管.商业时代, 2007, 4:56-57
[3]网游虚拟货币新规出台:不得支付购买实物.http://tech.sina.com.cn/i/2009-06-26/15193215278.shtml
[4]请帮忙避免员工们上班时间上网偷菜.http://www.ciweek.com/article/2010/0112/A20100112549354.shtml
博客营销的价值与推广内容的创作 篇5
博客从2000年开始进入中国,往后的几年里大大获得网民们的推崇,至今这个词依旧炙手可热。一开始人们只是通过博客的写作,来营销自己,为自己的博客带来人气。后来随着博客用户和人气的提升,企业开始把它作为一种营销工具,由此衍生出了博客营销。
博客营销既然可以成为一种营销策略,必定有它的营销价值。而博客的营销价值主要包括:
博客开辟了新的品牌传播和网络推广渠道,增加了新的推广手段;
通过博客内容可以增加搜索引擎的可见性,使企业的品牌和产品信息更容易被消费者搜索到; 推行得力的博客营销将分担部分广告投入,可以有效地控制营销成本;
通过博客可以加强与客户、用户、目标受众群体、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
可以加入众多博客圈子,与高价值的网友互动、认识,增加品牌信息的覆盖面与了解的深度; 可以领先对手实施新的营销策略,增加竞争优势,减少被竞争者超越的潜在损失等。
体现一个博客的价值有主要几个判断指标:
流量:博客的访问量,是用来描述一个博客的浏览用户数量的指标,比如新浪博客。流量能反应一个博客的热门程度和受欢迎程度,是衡量一个博客价值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回复数:指的是一篇博客评论的数量。回复数越高,说明人们对此博客的热情度高,也有可能是争议比较大,但总的来说,是一个反应博客活跃度的重要指标。
RSS订阅数:指通过RSS在线阅读器订阅一个博客的用户数。订阅数越高,说明博客忠实用户越多,也说明博客文章质量程度高,因为只有一个博客的博文质量程度高,人们才会想订阅这个博客的内容。
更新频率:指一个博客更新文章的时间间隔。这个指标不能正确的评价一个博客的价值,但至少他能说明作者的用心程度。
此外还有PR值,搜索引擎收录量,反链数量等指标,但因为这些指标容易受SEO控制影响,常常不能正确反应一个博客的价值,故不做介绍,只做参考。
博客营销简单说来就是通过博客这种网络平台开展网络营销。博客的人气越高,说明喜欢你文章的人越多,能创造的营销效果越明显。因此博客营销的推广内容同样值得我们探讨,同样需要在营销策划中明确方向。
一、博文的标题要设计的有吸引力。往往有吸引力的标题,容易吸引更多的用户点击,同时也能吸引到博客编辑的注意。
博客标题通常的写法有以下几种:
1.正常的标题:即简单的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以此确定文章的标题。使阅读者能够从标题上了解到文章的主题,使阅读者能够快速的分辨自己感兴趣的文章。
2.带有特定目标受众的标题。例如:一起来谈谈80后,大家觉得射手座男生优点是什么?这类标题能够引起目标受众的兴趣,一般因为文章谈论的话题都与受众群体有关系,所以容易引起受众群体的共鸣,提高文章阅读量。
3.带数据的文章标题。例如:一生必去的100地方,世界上最大的十个瀑布。阅读者们都非常喜欢排行榜一类的文章,这类标题用具体的数字突出文章的内容,使文章读起来非常轻松,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4.反问或疑问的标题。例如:婚姻里到底是金钱重要还是感情重要?因为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特别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更能引起人们的热烈讨论。
5.噱头标题。网络上又叫标题党,指的是用一个叙述非常夸张的标题来吸引访客浏览,但实际文章的内容并不如标题那样富有震撼力。例如:投资1块钱,收获100万!这类标题做得好有时候能够起来非常好的效果,但也要注意控制得当,不然容易引起读者的反感。
6.互相攀比型标题。例如:范冰冰最喜欢的包包,赵雅芝容颜不老之术。这种类型的标题用在女性读
者身上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7.时间限制类型。例如:最后1小时,mp3一折限时抢购!这类标题利用了人们爱打折商品的心里,又加上了时间限制,使得读者产生紧迫感,增加点击欲望。
8.包含热门事件标题。例如:XX品牌严正声明:钓鱼岛属于中国!因为与时事或者热门事件挂钩,使读者新鲜感大增,具有很好的吸引力。
9.吊人胃口标题。比如:让13亿人感动的一张图片,康熙临死前说了一句震惊所有人的话。此标题与标题党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利用读者好奇心里,吸引阅读。
另外还有威逼利诱型标题,se情擦边球标题,破口大骂型标题,这几类标题容易引起别人反感情绪,就不介绍了。
二、博客文章要坚持时常更新,这是博客营销成功的关键。搜索引擎通常喜欢新的内容,网站越常更新,搜索引擎便越常造访。这些创作的内容可以是企业相关的内容,例如企业文化、企业新闻、企业活动等,可以是与客户相关的故事,可以是公司员工的内容,也可以是针对发生的热门事件发表的评论,也可以针对一些知名企业、知名人物发表的看法,还可以是一些独家消息。另外可以在文章中植入企业或产品的信息,最好保持在一定的限度,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
1.博文内容应该注意排版。该分段分段,标点符号要正确使用。特别重要的信息点要加粗突出显示,使整篇文章看起来井然有序,清新自然,提高读者阅读积极性。即使内容不是很好,好的排版也能为文章加分不少。
2.不要有大的逻辑错误和错别字。少量的错误可能不会影响阅读,但多少会影响博客的专业度。大量的错误则会引起读者反感。使读者对博客产生非常差的印象。直接影响读者的忠诚度和浏览数。
3.博文内容一定要充实有料。一篇份量高有料的博文,能极大的提升博客的专业性,提高读者忠诚度。一篇毫无内容空洞的博文,读起来如同嚼蜡,写得再多字也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与其写一大段空洞的文章,不如用心写好一篇文章。
职工文化的管理价值及其主要内容 篇6
职工文化的管理价值
自1911年美国管理学家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产生以来,多数管理理论关注的都是管理的一个方面的问题——管理者的行为,而管理的另一个方面的问题——被管理者的行为,则被忽略掉。主流管理学的知识一般也是从管理者的角度考虑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讲的是管理者的职能,而被管理者在管理者的职能下只能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在现代管理学百年历史长河中,各种管理理论可以说是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美国管理学家孔茨将它们概括为“管理理论丛林”,既形象又贴切。
但是,这些管理理论关心的问题一般都离不开管理者的两类行為:一类是“物本”的管理者行为;另一类是“人本”的管理者行为。有的管理理论侧重于研究“物本”的管理者行为,也就是管理者采用管理机器的方式管理被管理者,对被管理者进行物质利益刺激是管理者的主要手段。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是这种管理理论的代表。有的管理理论注重研究“人本”的管理者行为,管理者把被管理者当人来管,满足被管理者的心理需求是管理者的常用手段之一。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是这种管理理论的代表。
所谓“人本”的管理者行为,实质上也属于“物本”的管理者行为。从企业角度讲,他们尽管重视被管理者心理需求的满足,但管理的最高目标都是为了企业的成功。也就是说,实现企业的成功是管理者行为的最高目标。其中,“物本”的管理者行为通过满足被管理者的物质需求来实现,“人本”的管理者行为通过满足被管理者的心理需求来实现。而这两类管理者的行为都是以企业为本,其实质都是一种“物本”管理。但是,任何管理行为,既包含管理者的行为,也包含被管理者的行为。对于管理而言,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二者缺一不可。否则,管理就无法存在。从这种意义上讲,现有的多数管理理论都是片面的。
作为当代先进的管理理论之一,企业文化管理也不例外。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手段就是让被管理者认同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文化所谓的“落地”。企业文化是管理者经营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企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现实很多情况是,企业文化要得到被管理者的认同,实现所谓的企业文化“落地”,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阻力重重。究其原因之一就是,企业文化管理延续了主流管理理论的做法,只关注管理者的思想,而忽略了被管理者的思想。如果说管理者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企业文化的话,那么被管理者思想的集中体现则是职工文化。因此,职工文化管理的产生,对于弥补包括企业文化管理在内的主流管理理论的不足,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职工文化的主要内容
职工文化在一般意义上讲可理解为与职工有关的文化。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职工的含义。
职工的含义。在企业管理活动中,职工是必不可少的管理要素之一。200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六条明确提出:“国有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2014年实施的新《公司法》第十八条进一步强调:“公司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可见,职工的管理属性是《宪法》和《公司法》所赋予的。
200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是这样界定“职工”含义的:职工是指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把职工的含义界定为:职工是指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也包括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向企业所提供服务与职工所提供服务类似的人员,也属于职工的范畴,包括通过企业与劳务中介公司签订用工合同而向企业提供服务的人员。
可见,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界定职工的含义。职工文化主要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界定职工的含义。我们认为:职工是指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依法与企业确立劳动关系并具有管理属性的劳动者。
首先,职工是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一个企业中,职工一般是与干部或者管理者尤其高层管理者相对应的一种称呼,有时也称作职工群众或者员工。职工与干部,或者职工群众与管理者群体,是企业管理的关系要素,职工或者职工群众是管理的客体,干部或者管理者群体是管理的主体。双方彼此依靠对方而存在,管理活动离开其中任何一方都无法进行。
其次,职工是合法劳动关系中的当事人之一,另一个当事人是企业。
劳动关系就是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新《公司法》第一条提出,“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第十七条强调,“公司必须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职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都有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双方也应尽到保护对方合法权益的义务。职工是其合法权益的当然受益者,而企业合法权益的受益者往往是企业的管理者群体尤其是股东、债权人及其代表——企业高层管理者及其法人代表。
最后,职工是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管理要素之一,具有鲜明的管理属性。
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活动,听取职工对企业管理的建议,在企业中实行民主管理,实现职工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不仅是宪法和新《公司法》赋予职工的合法权利,而且符合未来企业管理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新时代的企业不能再将职工仅看作被动的管理客体,而是要全面提升职工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创造活力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nlc202309081421
职工文化的含义。有人认为,职工文化是多数职工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有人认为,职工文化是某组织内部职工在长期劳动实践中所形成、积淀并传承的一种意识形态,包括全体职工所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共同意识、精神风貌、行为规范及与此相适应的各种活动。有人认为,职工文化是指职工所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有人认为,职工文化是大多数员工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行为规范及其所表现的物质形态和其他意识形态的文化。有人认为,职工文化是以表现职工共同信仰、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与行为方式并展示职工精神风貌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还有人认为,职工文化是指以劳模为代表的企业基层先进职工群体,在长期的成功实践中形成的,被绝大多数企业基层职工群众认为有效而共享的,并得到以企业家为代表的企业管理者群体的认同和支持,在企业基层职工群众中倡导、践行和展示的职工价值理念、职工行为规范和职工精神风貌。
这些关于职工文化内涵的界定,表现出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强调职工文化的“文化”内涵。他们认为应该将职工文化回歸“文化”本位加以认识,强调职工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和意识形态,展现的是职工群众的精神风貌,最重要的是表现了职工群众的共同信仰、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等文化范畴。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将职工文化定义为:职工文化是企业先进职工群体在长期的成功实践中创造的,被广大职工群众认为有效而共享的,并得到企业管理者群体的认同和支持,在职工群众中倡导、践行和展示的职工价值理念、职工行为规范和职工精神风貌。
职工文化体系。企业文化体系一般包括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与之相对应,职工文化体系一般包括职工责任、职工理想、职工信念、职工精神和职工形象。
职工责任。职工责任是关于“为什么”的问题,即使命问题,包括:职工群众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他们对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态度是什么?他们工作生活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什么?
职工理想。职工理想是关于“是什么”的问题,即方向问题,包括:职工群众的人生追求和目标定位是什么?他们在工作生活中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什么?他们的人生定位是怎样的?
职工信念。职工信念是关于“怎么做”的问题,即动力问题,也就是职工群众履行职工责任和实现职工理想的最基本价值理念和信条。
职工精神。职工精神反映职工群众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态度、心理、意志、修养和思想境界,是职工责任、职工理想和职工信念的集中体现。
职工形象。职工形象一般是指职工群众的身心素质、思想水平、道德修养、精神风貌和行为风格给社会的总体印象。
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要我做”的文化,职工文化是“我要做”的文化。职工文化集中反映职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意识,能够激发职工群众的内在潜力和主体意识。离开了企业文化,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就很难确定。这必然会影响职工的精神状态。忽视了职工文化,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也很难发挥,反过来也会对企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谓之道。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也符合阴阳之道。企业之道就在于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替变化。职工文化包含企业文化的内容,企业文化也包含职工文化的内容。企业之道不仅要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更要满足职工发展的需要。平衡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就是平衡职工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关系。这才是企业之道的精髓。
帮职工立魂,为企业立心。职工文化在于帮职工立魂,体现他们的人生追求和展现他们的精神风貌,学会先做人再做事。企业文化在于为企业立心,描绘企业蓝图和统一思想观念,通过心的一致实现行的一致。职工文化的核心是职工魂,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心。职工魂是指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理想、人生信仰和精神状态等内容。它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企业心是指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企业精神等内容。它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职工魂需要企业心的引领,企业心需要职工魂的支撑。
“长寿企业”基因中的“基”与“因”。“长寿企业”的“长寿”基因不仅在于企业文化,还有职工文化。如果从字面上理解,职工文化是基,是企业“长寿”的基石,企业文化是因,是企业“长寿”的动因。如果从DNA图谱看,DNA呈现双螺旋线结构,两条线相互盘旋、彼此交融在一起,展示了“生命之谜”。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是“长寿企业”DNA双螺旋图中的两条线,揭示了“企业长寿之谜”。职工文化助职工成功,企业文化促企业成功,只有职工与企业的共同成功,才是“大成功”,企业“长寿”才有了可能。
大树理论。大树旺盛的生命力来源于树叶与树根。树叶通过筛管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自上而下传输,直至树根。树根通过导管自下而上传输水分和无机盐,直至树叶。如果把一个企业比作一棵大树,管理者思想的集中体现——企业文化就是“树叶”。企业文化的“光合作用”是管理者对人财物的整合作用以及对企业的引领作用,从而为企业成功指明方向。被管理者思想的集中体现——职工文化就是“树根”。职工文化的作用是被管理者对自身潜能的激发以及对企业的支撑作用,从而为职工成功提供原动力。
企业文化可以铸就成功的企业,但要成为基业长青的持续成功企业,就必须重视职工文化的作用。企业文化可以让企业走得快,职工文化可以让企业走得远。企业文化展示的是以企业家为代表的管理者群体的智慧,职工文化体现的是以先进职工群体为代表的职工群众的活力。企业文化是“方向盘”文化,职工文化是“发动机文化”,对于企业发展来讲,发展方向与发展动力同等重要。
(责任编辑:陈海峰)
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内容和意义 篇7
一、什么是档案价值鉴定工作
“鉴”字, 最早是铜镜子的意思, 后又引申为仔细查看、鉴别的意思。广义上的鉴定, 是运用专门知识或技能对某事物进行鉴别和判断的一种活动, 而在不同行业, 它又有不同的含义。我们应该区别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 即“档案鉴定”与“档案价值鉴定”。档案鉴定一般是指区别于判定档案真伪和档案价值的鉴定, 通常所说的档案业务工作是指后者 (即档案价值鉴定) , 这里所说的价值是指因档案具有凭证作用与情报作用, 表现出对机关和社会的有用性和有用程度。档案鉴定是对价值的评价和预测。
档案价值鉴定工作, 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从整个社会当前和长远利用档案的需要出发, 根据统一的鉴定原则和标准, 来判定档案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从而确定不同的保管期限, 把需要长远保存的档案妥善保存起来, 选出不需要保存和已过保管期限的档案予以销毁。从这个意义上讲, 档案鉴定工作, 就是“去粗取精”, 决定档案存毁的工作。档案鉴定工作的主要目的, 在于正确地发挥档案的作用。在档案鉴定工作中, 剔除并销毁不需保存的档案虽是工作内容之一, 但不是档案鉴定工作的主要目的。因此, 在进行鉴定工作的时候, 着眼点应首先放在哪些档案应当妥善保存下来, 其次才是确定哪些档案失去保存价值需要销毁。只有分清主次, 才能做好鉴定工作。
档案是党和国家活动的原始记录, 是宝贵的文化财富, 这是从整体上说的。具体到每一份文件、每个案卷, 是否都是重要的, 是否具有凭证和参考作用, 它们之间就会有区别了。有的档案价值可能大一些, 有的小一些, 甚至有一些档案可能没有什么价值, 有的过去有价值而现在已失去保存价值。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还一视同仁, “玉石不分”地都保存下来, 不利于对档案的提供利用和科学管理。此外, 随着社会的发展, 档案的数量与日俱增, 一个中等机关, 一年可以形成几百卷档案材料。一个大机关, 每年可以形成上千卷档案材料。日积月累下去, 如果全部都保存下来, 将会给安全保管和提供利用带来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档案本身始终存在着精练下庞杂、有用与无用的矛盾, 促使档案由庞杂向精练转化, 以利于档案工作的开展。
二、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基本内容
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制定档案鉴定的有关标准, 包括单位行规定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等。
2.具体判定档案材料的价值——有用性及有用程度, 确定其保管期限。
3.剔除无保存价值和保管期限的档案, 按规定进行销毁或做相应的处理。
三、档案价值鉴定的意义
(一) 便于发挥档案的作用
我们保管档案, 进行各项业务工作, 其主要目的是便于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利用, 把档案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如果不鉴定, 把大量已失去保存价值和本来就没有什么保存价值的档案, 同有价值或有重要价值的档案混杂在一起, 臃肿庞杂, 真正有价值的重要档案被大量无价值的档案所淹没。有时查找一份档案文件, 犹如“沙里淘金”, 给提供利用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反之, 我们通过鉴定工作, 去其糟粕, 留其精华, 剔除无价值的档案, 把有价值的档案管好, 利用时就可以按照利用者的需求及时查找出来, 发挥档案应有的作用。
(二) 便于档案的安全保管
如果不鉴定, 把大量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和有价值的档案一起保管, 不仅在人力、物力上造成浪费, 而且妨碍有价值档案的保管条件得到改善, 影响档案的安全保管。通过鉴定工作, 分清主次, 对价值大的档案, 给予良好的保管条件, 尽可能延长档案的寿命, 维护它的安全。对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剔除销毁, 能腾出库房和装具来妥善保管有价值的档案。
(三) 便于应付突然事变
所谓“突然事变”, 主要是指战争、火灾、水灾、地震等天灾人祸。如果不搞好鉴定工作, 档案材料主次不清, 数量庞大, 遇到突然事变时由于心中无数, 就会束手无策, 不易及时抢救和转移档案材料。只有经过鉴定, 区分了档案材料的主次, 一遇突然事件, 才能及时、迅速地将重要档案抢救和转移。
(四) 档案价值鉴定是决定档案生死存亡的基本手段
档案价值鉴定不同于档案管理中的其他业务环节, 其他业务环节往往只是档案的移位或保管体系的变化, 而鉴定却是决定档案的命运, 涉及“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档案多为孤本, 有的十分珍贵, 如果错误销毁了有价值的档案, 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因为档案价值鉴定工作担当的特殊使命, 使其成为现代档案管理的核心, 直接关系到档案工作其他各环节的开展, 而且这项工作又存在于立卷、收集、整理、保管等环节之中, 所以它也是一项难度最大的工作。
摘要:档案价值鉴定工作, 是判定档案价值、决定档案存毁 (生死存亡) 的工作。它是档案工作的业务内容之一, 是档案馆 (室) 的一项专门业务, 对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发展内容和现实价值 篇8
社会发展观,是在20世纪最后20年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在深刻总结建国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深入思考世界发展潮流,科学分析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必然结果[1]。
1.1 现代社会发展的制度性
在改革开放之后,就“左”与“右”两个方面的扰乱,对这一时期的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问题进行了反复论证。邓小平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可以救中国、发展中国。“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这是以中国的特殊国情为立足点而给出的一个定位。过去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现在也是一样。即便中国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然而在国际对资本进行垄断的形式中,“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就中国而言,社会主义是价值与工具理性的统一:在工具理性角度说,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要想实现现代化就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在价值理性的方面来说,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社会主义的意义不仅仅是使中国能占据独立自主的政治地位以及取得经济迅速增长的方式,它的意思更在于能够提供了一种能够对人民发展要求有所反映的价值范导,从而确定出中国社会发展目标。
1.2 现代社会发展的稳定性
现代一般认为,首先,在宏观方面来讲,必须对改革、稳定与发展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并且能够正确的进行处理。发展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党与国家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发展是目的,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的动力与途径就是改革,把发展当做目标,保持稳定,以此为前提,统一起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及社会能够承受的程度,促进社会的发展稳步进行。其次,社会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协调社会内部每个组成部分,使其相互发生作用,于动态之中取得和谐发展的一个过程。以该思想为指导,在1978年,中央又指出,“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相应领域改革。”[1]对于不适应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上层建筑与生产关系我们要进行改革。中央反复强调指出:“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现代化的实现。”[3]在改革开放之后有一些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的现象如“一手硬、一手软”等就出现了,针对这类问题,中央制订了方针,如“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该方针能够作为指针来对实际生活中不协调的现象做处理。
1.3 现代社会发展的时代性
在现代化社会理论中,中国的基本国情是立足点。中国具有特殊的文化与历史传统,在中国的社会发展中,它的出发点必须是中国的客观现实。若不以中国国情为依据,不把中国发展的特殊性考虑进来,则不管是哪种理论或实践到最后都会是失败的。在中国近代历史中,资本主义制度的失败、新民主主义制度的成功、社会主义的胜利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这些在正反两方面验证了该结论。这一个半世纪中,中国人对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进行探求,我们深刻的总结了这些经验教训,对中国现代化的立足点做了郑重选择。“中国特色”这是我们国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贴上的特有标签,它表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性质。
1.4 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在现在一般来看,十亿人口所处的状态均比较落后,由于该基本国情,就决定了贫困与发展的问题是我们所要去解决的,不可以走资本主义道路。原因是该发展道路造成部分人很富裕,大部分人将长期处于贫困甚至温饱问题都得不到解决的一种状态。该结果本身已背离了社会发展的目标。同时还会引发逆向的叠加效应的产生。由于大部分人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不但不能把大部分人的劳动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调动起来,使得经济难以发展,同时还会引发对社会的不满及很严重的阶级斗争,发生闹革命[4]。不能够把精力集中到搞建设,谋发展上来;不发展大部分人的温饱问题就得不到解决,就难以脱离落后贫困的局面,逐步实现现代化。即便现在中国搞资本主义,十亿人的贫困与发展问题也不可能得到解决;而要从根本上脱离贫困,就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原因就是社会主义的主体是公有制,社会主义以共同富裕为发展目标,大部分人长期贫困的问题不会出现。
2 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
2.1 对人的全面发展当代价值
第一,人的发展要具有整体性。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有个性充分、丰富和谐、全面自由等规定性的内涵。中国共产党人把人的全面发展当做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提出来,这个目标的提出以该阶段的实际为出发点。人的发展应作为一个整体,它包括人的物质、精神及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等层面的发展[4]。提高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是推动人身体、健康、精神文化、技能等多种素质的整体发展。第二,人的发展要具有和谐性。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及人与外部条件的和谐发展是人的和谐发展所包含的两个方面。人自身的和谐发展指的是人自身各方面构成要素及各方面之间的紧密联系及相互适合、协调、促进的一种发展模式;人与外部条件的和谐发展指的是人与人、人与文化、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有机、适合的发展模式。
2.2 对综合发展的当代价值
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领域与子系统的突进,均会导致旧有的系统失衡。社会是系统的发展,该系统的发展应是全面的综合。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它们的内在是相关的,两者是互相促进的,社会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与前提的,同时经济发展又以社会发展作为精神动力及社会保障。只追求经济增长是很难取得成功的,要想得到真正的发展就必须让经济和社会协调互动。
2.3 对可持续发展的当代价值
社会发展的构建是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一种长远发展战略。对此,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要求。这里需要特别注意:一方面因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涉及的领域众多,所以需要对经济、行政、法制等手段加以综合运用规划,从而形成综合决策和协调管理的机制。另一方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让全体公众都参与进来,这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与否、和谐社会建成与否的关键。尽管国外的经验证明,公众参与度和人均收入密切相关,但通过加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通过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公平度的提高、人均收入的提高,可以逐渐增强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和参与力度[5]。
总之,现代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内涵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得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应具有人民本位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全面性及综合平衡性的科学结论。很明显,这些探索是以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伟大贡献,对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本质性层次的进一步深入探讨,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所以对该理论认真学习与研究,有助于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康庄大道上认真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努力进行理论、制度、科技和各方面的创新,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摘要: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从社会发展的运行层面上系统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是具有中国特色东方社会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社会发展理论,是面对世纪之交的国内外形势,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具有借鉴意义和现实价值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当代价值
参考文献
[1]石仲泉.邓小平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形态[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5):3。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论节目资料到内容资产的价值转换 篇9
何谓内容资产?电台、电视台通过对媒体节目内容的深入挖掘, 即二度开发, 使节目内容具备新的使用价值, 得以再利用, 并形成一种资产。
渠道扩张的前提要义——节目至上, 内容为王
在全球化、数字化、市场化和媒介产业环境急剧变迁的大背景下, 广播电视急剧扩张, 省一级的电台、电视台都由过去的一套节目频道发展到十几套节目频道, 由过去一天播出几小时、十几小时, 再到全天二十四小时。这么多套频道如此长时段的播出, 需要的是播出内容。没有内容就没有节目, 没有节目就没有播出。正可谓“节目至上, 内容为王”。西方媒体一家公司就可以同时开办成百上千个细分受众的频道, 依靠的就是占有强大的内容资源。美国清晰频道 (CLEAR CHANNEL) 拥有1184套节目, 美国直播卫星电视公司拥有250多个电台, 定位有音乐、体育、家庭、妇女、儿童、电影等, 音乐台又分为严肃音乐、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等, 体育细分为篮球、高尔夫球、橄榄球等, 电影台分为言情剧、动作片、惊悚片等专业频道, 每天不停地播出, 全靠内容支撑, 可见广播电视内容资产的开发已经越来越重要。倘若内容资产不够发达, 这么多播出频道“没米下锅”, 必然导致内容短缺, 渠道过剩。
内容资产的构成和资产形态
内容构成节目, 节目是产品, 是产品就有投入, 就有成本核算, 有投入而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是资产。内容资产的来源无外乎以下几个途径:自己生产的、外购的、交流交换的、节目资料 (保存已播出的节目或未播出的节目素材) 。在这四种主要的来源渠道中, 投入成本依次递减, 内容价值却以最终形成资料形态最为珍贵。因为有投入, 以上四者均为资产。对前三者进行整理保存并实现开发利用, 前三者最终成为第四者的内容资产形态。
内容资产已经和正在成为广播电视媒体的重要增长方式, 这得益于内容资产必将走向社会化、市场化、有偿服务化, 因而内容资产也必将成为广播电视新的增长点。
节目资料到内容资产, 事业到产业的深刻变革
过去说节目生产五大环节“采、编、播、管、存”, “管、存”状况下的资料被束之高阁。新形势下, 节目生产流程发展为“采、编、播、管、存、用”。这里的“用”就是把资料的内容价值进行再开发、再利用。由此, 长期沉睡资料库的节目资料的定位和管理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成为广播电视媒体的核心战略资源。
“用”的功能能否很好实现, 取决于资料的价值, 即内容价值。在独家新闻日益成为稀缺资源的今天, 所谓独家已经不能再拘泥于只有你一家对某一新闻的最先发现、最早报道, 更深层面指的是媒体如何在第一时间对同一新闻事件发现更独特的视角, 思辨更深刻, 开掘更深入, 占有素材更权威更全面。新闻报道已经进入动态即时报道加深度全面报道时期, 一个能引发受众兴奋点的动态能做出几版、十几版的相关报道。“链接、背景、追踪”等词汇频繁使用, 也正是全方位多视角的背景新闻成为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形式的必然体现。完成这样一个有独家创意的报道, 全靠记者在新闻现场完成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特别是以声音图像为传播符号的电子传媒, 受到的制约更多。积累自身节目资源, 并依靠这些内容资源进行节目再生产, 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
电视传媒的要求就更迫切。因此, 他们率先通过建立内容资产库来实现内容价值共享和再利用。中央电视台、中央电台从现实的挫折中曾经付出代价。在制作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时, 其中邓小平出访法国的一个镜头, 中央台花3万美金从法国方面买到影像资料。相同的事例远不止于此。为此, 中央电视台深切体会到资料内容价值的紧迫性, 投资上亿元, 建立了中央音像资料馆。之后, 中央电视台出台强制措施和奖励办法, 统一回收散在从业人员个人手中的影像资料。对采制者个人来说, 由于设备的更新换代, 许多珍贵的资料像废品一样, 没有用武之地, 被堆放在暖气片上、椅子下边、角落里……尽管珍贵资料都是记者个人采录到的, 但记者采访报道这一行为是代表媒体从业者的职务行为, 所以资料的所有权是媒体的, 而不是个人的。他们把回收资料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下发文件, 分解任务, 每周通报, 进行奖罚。有意义的事业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干成的。8个月他们收回48万盘资料带, 并以每天300小时的生产速度将这些收回的资料与中央电视台各频道每天正在播出的节目一起, 整理成节目资产库中的数字音像资料, 资料内容已达到上千万条。大量记录时代、见证历史的珍贵资料得以抢救整理开发, 重见天日, 这一举措对人类的文化传承可谓功德无量、不可估价。同时使资料的功能和作用发生了质的变化, 节目资料由磁带保管实现内容资产价值管理的嬗变, 体现了从事业到产业管理的变革。
科学管理, 合理配置, 实现内容价值向内容资产的增值
内容资产作为媒体重要的战略资源, 必须加以科学管理, 合理配置, 使其产生必要的效益。很多成功的国际媒体, 对节目资料的开发收益已占到总收入的20%甚至40%, 而我国这方面的开发效益还不到1%。这预示着广播电视资料的内容价值开发和内容资产管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内容资产管理的根本目标是为了使节目资料效益最大化, 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建台近60年积累的资料浩如烟海, 近年来, 随着渠道的扩张, 目前有8个频率10套节目每天不断播出又产生大量新的节目资料。资料保护责任重大, 内容价值开发任重道远。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历时5年对库存资料进行抢救开发, 如今这些珍贵资料成为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永久性的一笔巨大财富;另外, 这些资料为现有八套节目播出提供共享素材。目前靠资料素材作为播出支撑的, 有的频率达70%以上, 节目成本远远低于新闻、专题、文艺各种类型的原创节目。新节目征订也是如此, 一次投入, 全台各频率受益, 并成为永久性资产, 避免了各频率多头重复投入、各自为战造成的不必要浪费。通过卓有成效的内容价值开发, 使看似消耗型的资料部门, 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即对内共享, 无偿使用, 下一步要尝试对内部及面向社会的有偿使用, 这需要观念的转变。节目资料的有偿使用才能真正使内容资产实现增值。
内容资产形成产业势在必行, 呼之欲出。中央电视台内容资产管理已经实现了四次飞跃, 中央电视台计划再经过几年的努力, 要实现全域式大媒体资产的管理模式, 横向是将视频、音频、图书、图片等多媒体资料统统纳入内容资产管理的范畴;纵向是从节目的制作开始, 在资料产生的源头就实行内容资产工作的嵌入式管理, 保证节目资料的齐全完整收集、快捷利用, 最大限度地实现节目资源共享。
榜样教育资源内容构成及价值探究 篇10
一、榜样教育资源的内容构成
按照榜样教育资源的内容在榜样教育活动中起到的不同作用,我们认为,其内容构成可以划分为如下两个部分。
1.榜样教育资源的指导性内容
在榜样教育资源的内容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起着指导作用的是其指导性内容。指导性资源内容是榜样教育活动的重要理论资源,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榜样教育的论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榜样教育思想,榜样教育基础理论中的基本范式、基本原则、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等。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开展榜样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保证榜样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榜样教育,将榜样教育视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党的几代领导人结合当时的实际提出了很多关于榜样教育的重要思想。新时期,党和国家又通过制定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强调榜样教育之于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这些指导性的资源内容引领着榜样教育活动的开展,也是其他榜样教育资源内容来源的支撑和佐证。因此,值得榜样教育认真对待。
2.榜样教育资源的主导性内容
所谓榜样教育的主导性资源内容,是指为榜样教育所特有的,能够在榜样教育中发挥特殊作用的资源,是榜样教育资源的核心内容。具体说,榜样教育资源的主导性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 榜样事迹。榜样事迹在榜样教育资源主导性内容中处于基础地位,榜样的崇高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不是凭空产生的, 而是要通过榜样的生动事迹体现出来。榜样事迹既包括平凡的事迹,也包括伟大的事迹。平凡的事迹来源于人们日常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 如:各行各业草根英雄的事迹,全国道德模范在各自平凡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孕育出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默默奉献、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的先进事迹等。伟大的事迹是相对于平凡的事迹而言的,是发生在特殊岗位、行业或者发生在特殊情境中的行为,如:国家利益重于一切的科学泰斗钱伟长的事迹,在5·12 汶川地震中彰显的“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抗震救灾的事迹等。榜样事迹是榜样人格、榜样精神形成的依据,对于榜样教育而言,各类的榜样事迹成为其理所当然的资源宝库。因此,要结合不同的榜样教育实践活动,开发利用合适的榜样事迹资源。
(2)榜样人格。人格作为人的特质和属性,体现人特有的精神风貌和品格特征。榜样人格具有崇高的品行,它涵盖了理想人格和现实人格两个层面,同时其品行代表着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的道德理想和现实的基本道德规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每个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都有自己特有的榜样人格,不同的社会价值追求总是彰显不同的榜样人格,涵盖广泛,包罗万象,既有中国古代社会以仁义礼智信为信条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为代表的君子圣贤,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既有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抗日英雄杨靖宇等,也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私奉献的雷锋,人民公仆郑培民,忠于事业、甘于奉献的罗阳,“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正是这些拥有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的榜样人格促进着社会往前发展。不同的榜样人格,对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尤其在榜样教育过程中,榜样人格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发挥强烈的感召力,使人们产生钦佩感、亲切感,进而使其自觉效仿和学习榜样人格。因此,榜样教育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就必须深入挖掘榜样人格这一资源内容,使其能够围绕榜样教育的目标为我所用。
(3)榜样精神。榜样精神是榜样事迹和榜样人格的承载体,既包括民族精神、集体精神和个人精神,也包括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其中就包括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发展和进步的精神支撑和内在动力,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因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1]。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出了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的高贵品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等为内容的优秀传统美德和伟大民族精神。而时代精神则是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发展性,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高尚的精神力量,如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团结拼搏的奥运精神等。集体精神指的是特定集体所呈现出的集体信念、意识和情感,如神舟精神、志愿者精神等。个人精神是指先进人物所体现出的崇高品质和高尚情操。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榜样教育精神资源内容的最高层次,对于推动集体精神和个人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集体精神和个人精神也是这两种精神来源的不竭动力。因此,开发利用好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资源内容对于榜样教育尤其重要。
(4) 榜样文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榜样教育与文化密切相关,任何榜样教育活动都不可避免地传递或包含着文化信息和文化基因,镌刻着文化印痕。所谓榜样文化,是指服务于榜样教育活动的文化形式或形态。一般来说,人们通常将体现文化特征、具有人文价值和思想启发价值的资源,如风俗、习惯、人文环境、传统道德等视作榜样教育的文化资源。榜样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对榜样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都有重要作用:首先,文化资源可以为榜样教育的发展提供肥沃土壤。作为与人类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的一项实践活动,榜样教育如果不洞悉文化的价值和内涵,不遵循文化的发展方向,就很难实现自身的价值。其次,文化资源影响榜样教育的成效。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环境,良好的文化环境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3]而且榜样教育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和表现形式,并且文化本身也承载着大量榜样教育的内容。因此,在文化资源的运用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与此相联系的价值判断体系,它对榜样教育过程起着深刻的影响作用。必须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文化内容都可以成为榜样教育的文化资源,这就需要我们对各类文化资源加以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需要说明的是,榜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式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所需要的一般资源内容与通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所需要的资源内容并无差异,诸如共同需要的物质资源基础和共同分享的环境等等。
二、榜样教育资源的价值
1.是榜样教育的基础和源泉
从实践上来说,榜样教育资源是榜样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任何一项社会实践活动都必须拥有一定的客观存在或要素,即资源,才能顺利推进,榜样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同样如此。榜样教育资源自身结构和内在特征决定了其必然是榜样教育的基础和源泉。榜样教育资源是由那些满足榜样教育主体开发利用需要并有助于其目标实现的各种客观存在或要素构成的统一体,这一统一体的构成要素决定其应当为榜样教育提供支撑。对于榜样教育这一实践过程来说,榜样教育资源是整个过程中始终伴随的开发利用对象、条件和环境,无论是作为榜样教育的开发利用对象、榜样教育所需要的资料,还是作为榜样教育的环境,都在整个榜样教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榜样教育资源中的人,是榜样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榜样教育资源中的对象、物、环境是开展榜样教育活动的基础、条件和保障。榜样教育过程始终离不开榜样教育资源,而榜样教育目标的实现,同样受榜样教育资源的制约。因此,没有榜样教育资源,榜样教育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为榜样教育提供动力
榜样教育资源为榜样教育活动的运行和发展提供动力,这是由榜样教育资源的正面性、典型性、反复使用性的属性特征决定的。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榜样教育资源正是具有上述特征,才能产生能量,发挥其在榜样教育中的动力作用。榜样教育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物质、信息、能量实现着转换,这种转换就需要相应的客观存在作为动力进行推动,榜样教育资源作为榜样教育体系中重要的能量来源,理所应当地成为其动力源泉,若动力供应不足,榜样教育就不能稳定运行。就内容来看,榜样教育资源为榜样教育提供的既有物质方面的动力,也有精神方面的动力。物质方面的资源显然是为榜样教育的发动与运行提供必要的驱动力,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4]。我们知道,榜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结合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选择相应的榜样,以榜样的行为、思想、品质、能力等影响他人,使之发自内心地效仿, 努力形成与榜样相一致的高尚品质的过程[5]。这些都是与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密切相关,无论是教育者对待榜样教育的态度、知识和能力,还是教育对象接受榜样教育获得的思想、观念和意识,这些都是榜样教育精神资源动力具体的应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榜样教育精神资源决定着人们在榜样教育过程中获得的效益,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会产生物质资源无法达到的效果。因此,在榜样教育推进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对物质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另一方面也应积极主动适应社会新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发利用精神资源,以促进其有效开展。
3.能够发挥凝聚和整合榜样教育力量的作用
榜样教育活动涉及各种因素,如榜样教育目标、榜样教育主体、榜样教育环境、榜样教育方法、榜样教育运行等等,榜样教育资源与榜样教育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可以说,榜样教育目标是对榜样教育主导性资源的一种反映和转化;榜样教育主体和榜样教育环境是榜样教育资源的一种表现形式;榜样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利用各种形式的榜样教育资源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的过程;榜样教育运行是榜样教育资源在教育过程中的运行。正是因为榜样教育资源有与榜样教育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性,才使得榜样教育资源能够发挥凝聚和整合榜样教育力量的作用。长久以来,我们开展榜样教育活动时,忽视了榜样教育资源这种凝聚整合作用的发挥。我们仅仅从环境、方法、主体等类似这样的单一因素对榜样教育效果进行分析。这些因素因为只是某一方面在起作用,所以并不能从整体上真正发挥作用。榜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综合工程,在这项工程中,必须要以全局的视野,凝聚整合所有资源发挥作用,才能真正推进榜样教育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3).
[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5-5(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融媒价值提升:从复制到内容再造 篇11
为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一个重要原因是内容的再造,形成有别于报纸的个性。报纸早上出,他们有一个上午版的手机报,下午又根据新发生的新闻出下午版。更为重要的是,还有随时上去的突发新闻版,我把它称为即时版。这就及时满足了读者对信息的需求。
由此,我想到传统媒体融合到新媒体之后,价值的提升:摆脱简单的复制,实现内容的再造。
报纸等传统媒体受到新兴媒体的激烈挑战,过去几年一直都在尝试着利用新的传播技术,通过与新兴媒体的整合和互动来提升自身的价值。报纸最初对网络等新媒体的态度是参与,因为担心被替代就搞起了网站,从报业内开了一个与网络对接的端口。这时的报业网站,是报纸下面的附设机构,采编人员并不认为它对报纸盈利有任何作用。随着一些门户网站的崛起,报业自办网络生存能力日益显得薄弱,报业就开始简单地利用起外部的强势新兴媒体增强影响力。比如《温州日报》的海外读者买不到报纸但能在网上读到文章,他们记住的往往不是哪个网站而是《温州日报》本身。这对报纸品牌影响力的贡献,是传统的发行手段达不到、创造不来的。事实上所有的报业集团和知名的报刊社,都已经拥有自己的网站,有的还办起手机报,努力探索报业新闻信息移动传播的最有效方式。
但是,从利用到运用、从参与到掌握,都需要一个过程。作为报业要真正赢得媒体竞争优势,报业就要把核心业务从版面的制作、报纸的出版,提升到适时、互动、个性化的新闻和相关信息内容的创造上来。报业如果把核心业务放到新闻内容和新闻相关信息的创造上,那么网络和移动传播就不是报纸的替代品,而是新闻传播价值链的下游。针对同一新闻事件做出不同形式、不同侧重点的内容,就是内容创造。抢在报纸前面,对突发事件不断的追踪报道,也是内容再造。如果给网络和手机报提供的内容,都是在报纸上已经采用的新闻信息,这些内容是否完全适合网络和手机上传播,只有观众、网民和手机用户才知道。我个人认为,没有专业创造的内容,是没有竞争力的。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手机报的竞争力的提升,正是与下午版和即时版的内容再造有关。
网络和手机传播,要有别于报纸的内容创造,就要进行报道业务流程再造,改革原来采访写稿的习惯,现场发稿、滚动发稿是报业记者必须具备的生存技巧。而报业要获得内容创造的优势,就必须构建统一的新闻信息数字化处理平台,将优势的内容资源进行整合,将原来仅供报纸版面的新闻内容编辑延伸成为多种传播形态的新闻产品。这个平台国外有的叫“超级编辑部”,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新闻数码港”。从报纸的采编、出版机构转变为专业的新闻和相关信息内容的提供机构,我们就不再单纯为报纸的版面而采集、编制新闻信息。报业传媒功能的扩大,将发挥其除了能更好满足自己的需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之外,还能为别的网络和移动传播等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新闻内容,在讨价还价中获得更高的回报。
内容价值 篇12
一、价值澄清模式的基本理论
(一) 三个阶段
价值澄清模式认为, 价值是通过选择、珍视和行动获得的, 不通过这三个阶段就不能获得价值, 不通过这三个阶段获得的也不能称为价值。同时, 他把这三个阶段系细化为7个步骤分别是: (1) 自由地选择; (2) 从各种可能选择中进行选择; (3) 对每一种可能选择的后果进行审慎思考后作出的选择; (4) 珍视与珍爱, 对选择感到满意; (5) 乐于向别人公开自己的选择; (6) 根据选择行动; (7) 重复这种行动并使之成为个人的生活方式。其中, 前3个步骤属于选择阶段, 中间两个步骤属于珍视阶段, 最后两个步骤属于行动阶段。以下介绍的每一种澄清方法都要经历这三个阶段7个步骤, 可以说, 这是价值澄清模式的核心思想。
(二) 三个基本方法
一是澄清反应法。澄清反应法被拉思斯誉为“最灵活的价值澄清策略”, “它是指教师针对学生所说的话或所做的事而作出的反应, 旨在鼓励学生进行特别的思考”。其运用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注意双方交谈之短暂, 长时间的交流或许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再被盘问, 可能会产生戒备心理;要注意问题的刺激程度, 最好是和婉的刺激, 这样会使有所准备的学生思考自己的选择, 澄清自己的价值观;要避免道德说教、批评或经行评价。可见, 通过澄清反应来进行价值观教育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一方面, 需要教师对工作要有足够的责任心及价值敏感性, “教师要专门注意那些价值观似乎特别不明确的学生, 尤其要留意那些看起来态度冷淡, 或者优柔寡断或喜欢幻想, 或随波逐流的学生”, 从而能及时抓住对话的机遇进行澄清反应。另一方面, 又要求教师较高的对话技巧, 必须少说多听, 避免使用“正确的”或是“错误的”这样的判断词, 所提出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也要认识到澄清反应是在“交谈中自然形成的, 因人、因讨论话题的不同而灵活应对, 不要机械刻板”。
二是价值单填写法。价值单填写法, 是一种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深层次的价值观思考, 主要用于那些不大适合于口头交换意见的场景和问题。价值单填写法是由教师选择“某一发人深思的陈述和一系列相关问题, 它们复制在一张纸上并被分发给学生”。先由学生独立完成价值单, 并将答案写在纸上, 然后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可以就这些答案进行交流, 或者将答案当成大规模或小规模讨论的基础。价值单填写法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择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素材, 并指向多数学生, 这些素材是有价值意义并容易出现价值冲突的社会问题, 教师要巧妙地设计问题, 激发学生思考上述问题, 从而帮助学生澄清价值观;二是要求学生必须独立并谨慎地回答问题, 并把自己思索的结果写在价值单上, 这可以理解为澄清过程中的“选择”阶段;三是当学生独立完成价值单后, 教师要鼓励学生公开自己的答案, 并与同学或教师进行小范围的交流, 这相当于澄清过程中的“珍视”阶段。当然, 如果问题涉及到学生道德行为问题, 教师要鼓励学生践行自己的选择, 这就相当于澄清过程中的“行动”阶段。价值单填写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比澄清反应法还要高, 从价值单的设计到讨论的进行, 涉及到教师和学生读写说等多方面的能力, 应用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但其效果是相当好的, 拉思斯的实证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三是价值连续体法。价值连续体法“是一种极为有用的价值澄清方法”, 对于一些带普遍意义的问题, 为了在更大范围内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各抒己见, 就需要运用价值连续体法。这种方法运作过程如下:全班学生或教师确定将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的问题;确认两种极端的态度, 并写在一条直线的两端, 于是产生连续体;在两种极端的态度之间确定于这一问题有关的其他态度, 并把他们写在连续体上。通过这种澄清方法, 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大多数问题蕴含着各种可能的选择, 其中的每一种选择又可能有其特定的后果, 其实质就是鼓励学生审慎思考各种选择。这一方法是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和填写的综合过程, 这种自主的参与过程, 无疑是对灌输的强有力的批判, 使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就澄清了其价值观。
二、价值澄清模式的特点
“价值澄清理论形成之后, 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不同的反响, 褒贬不一, 但总的说来, 人们对该理论的评价还是褒多于贬”。笔者认为该模式有以下特点:
第一, 价值澄清德育模式提倡尊重儿童的个性, 从教育目标的设立到教育过程的组织无不突出了学生的个性特征。正是这种对儿童尊重理念的确立, 才使得价值澄清德育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各种各样的具体教育方法更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价值澄清模式极力强调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发展过程, 注重对学生开展道德思维训练,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中心, 而教师在整个教育活动中主要辅助作用, 通过暗示、询问、激励、提供资料等,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评价, 认真做出合理的选择, 并付诸实践, 使学生最终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它改变了传统道德教育的直接灌输法, 改变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被动地位, 促进了学生品德的发展。
第二, 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价值澄清模式非常注意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 引导他们对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发现的现实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这种对儿童现实道德生活的关注既可以激发儿童的兴趣、提高其参与性, 也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 形成和谐的道德教育环境, 当然最主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现实的社会生活, 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判断与选择, 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可以说, 这种对儿童现实生活的关注是价值澄清模式的突出特点之一, 也是价值澄清模式对传统道德灌输方法最为显著的区别之一。如果没有对儿童现实生活的关注, 道德教育无疑会变成单向、封闭、抽象的直接灌输。
第三, 价值澄清模式所提出的策略方法比较具体,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价值澄清法是根据当代西方社会道德教育的实际状况提出来的具体而详实的策略和方法。因此, 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摘要:价值澄清学派, 是西方著名德育流派, 其提出的价值澄清理论, 反对强制灌输, 关注学生现实的生活, 可操作性较强等特点, 对我国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价值澄清模式,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特点
参考文献
[1][美]路易斯·拉思斯著.谭松贤译.价值与教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52.89-91.219.
[2]冯文全.论拉斯的价值澄清德育思想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 2005, (1) :56.
[3]邹绍清, 方开学.论价值澄清模式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J].道德与文明, 2006, (6) :52.
【内容价值】推荐阅读:
价值取向内容05-22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10-0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06-26
生活价值≠数学价值10-12
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07-10
价值分析与价值工程08-22
文本价值与教学价值10-08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论文06-03
乔春洋:品牌价值体系和最高价值05-19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