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规律(精选6篇)
形式规律 篇1
油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能充分表达人们的情感, 由于具有其特有的油画形式语言的规律而具有独特的表现力。油画形式语言含有所有油画的形式和技法的构成规律, 能够深刻分析、揭示了油画美的本质, 也是如今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人文社科的研究成果对油画的形式语言规律和形式美规律进行详细分析。
一、油画形式语言的发展演变史
1. 油画在西方的起源
根据史料的记载, 油画起源于十五世纪的欧洲。近年来人们发现十世纪的欧洲就有人用油类的颜料进行作画的史料, 虽然那时的颜料、技艺及作品并不成熟, 但足以证明油画的发展历史久远。
而油画的发展和更新换代很大程度上依赖了人们对材料的发现和绘画技艺的完善, 学术界上认为蜡画技术的“炽热画法”和“丹培拉”是油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其中的绘画技艺如用色、用光、罩染技术等为后来油画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后来尼德兰画家艾克兄弟不断革新油画技法, 详细对比分析前人所用的绘画颜料和画布等材料, 经过探索试验后发现利用亚麻油等快干油当作调和剂有着更好的效果, 并且凭借经验和反复比较试验得出一套较为完备的绘画技术, 是西方油画发展史上的伟大代表人物。
这些人对新材料和新画法进行不断挖掘, 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前的材料缺陷, 在材料上完成了由蜡质到胶质再到油质的伟大转变, 使做出的油画具备色彩明亮、速干、保存时间长且不褪色等优良特点, 这种革新也促使油画这种表现力很强的独立画种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
2. 古典主义油画
(1) 古典主义油画最为经典的创作时期当属文艺复兴时期, 在14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内, 人文主义思想盛行, 人们主张解放人类, 推崇尊严、人的力量以及人的价值, 并且艺术家借助油画这种媒介宣传这种思想, 将人类自由的情感和艺术作品完美的结合, 形成了油画发展的巅峰时期。
这时涌现出了大批的油画画家, 如达芬奇、拉斐尔、马萨齐等画家, 他们重视画面的整体效果, 注重利用光影、色彩来体现空间感, 代表作品有蒙娜丽莎等。另外一类的绘画语言是利用线条、形状以及细节来作画, 这类的代表画家有荷尔拜因等。
(2) 17、18世纪的油画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高度, 此时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绘画技艺, 如巴洛克艺术和洛可可艺术。
巴洛克艺术含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深刻反映了当时的时代大背景, 既具有宗教主义色彩, 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和创作力也充分体现在作品上, 熟悉运用色彩、阴影、明暗对比、朦胧的造型等绘画手法进行绘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巴洛克艺术, 这一艺术风格经后人总结为四个特色:光线、心理、写实、幻觉。体现在作品上是经常运用光线来营造一种浪漫的氛围, 绘画的对象不仅包括上层资产阶级, 也包括了下层人民, 其中饱含着浓郁的宗教特色;且巴洛克艺术手法中强调人们的心理感受, 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人的价值、人的思想这一特色, 使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完整的体现在作品上。
洛可可艺术更加追求自由和创新, 在艺术手法上注重细节的突出, 因此洛可可的作品作为17、18世纪的艺术主流同时具有着华丽、纤巧等特点。
3. 现代主义油画
现代主义油画在形式语言规律上是视觉、知觉以及语言的革新与进化。其中划分为几个重要流派。
(1) 印象派
印象主义起源于19世纪的六七十年代, 在光学理论和科学技术的启发下, 艺术家越来越注重光影艺术, 将反射、明暗、固有色、透视等重要的色光原理更好的与油画绘画相结合, 探索色彩的美。
印象派的油画语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自然界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线决定的, 光线能够影响到物体的色彩;物体的色彩是由于反射造成的, 因而物体并没有特定的固有色;物体由于光线的强弱而形成不同的明度, 阴部和暗部并不是黑色, 可以通过反射的光线表现出来;所有的物体都是有光影响的, 与此同时光也能造成体积和空间的变化, 因此可以利用光来体现立体感。
(2) 野兽派
野兽派是追求自由、追求创作的典型代表, 他们运用强烈的色彩对比和夸张的造型设计来实现色彩的解放。其中的代表画家有杜飞、马蒂斯、马尔凯等人。他们注重画面整体的和谐性, 在这基础上尽量运用纯度高的色彩进行拼接以制造动人的效果, 更加强调人们通过作品能够在心理感受上达到共鸣。
(3) 立体派
与与野兽派追求色彩解放的目标相辉映的是立体派, 他们强调从物体的形态中解放, 他们与野兽派相组合使油画语言从传统的绘画语言中解放出来, 都是十九世纪最为前卫的画派。野兽派认为传统画法中都是通过某一角度对物体进行描绘, 而描绘出的便是片面的形象, 不呢个体现物体的完整性, 因而立体主义者试图通过几何学将物体的各个面、各个形态组合起来, 从而构造“完整”的物体。
因此, 立体派的创作手法大概有以下特点:熟悉运用了几何学;模拟视觉的真实性进行拼接;将物体的各个面进行拼接, 或许发生重叠, 造就了“四次元主义”;运用抽象的创作手法将人或物抽象成了圆形、球形、四边形等几何图案。
4. 后现代主义油画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了西方的后现代主义。这是一场美学的革命, 人们对油画所孕育的语言表达开始重视, 并且强调油画中语言的创造力, 同时涌现出了新的绘画作品和流派, 包括意大利的超前卫派、发过的新表现主义等。
由于相隔时间较近, 且我们目前处于这个发展阶段中, 尚不可见它变革后的发展成效, 但它更加追求人文主义精神, 且在如今高科技技术的洪流下, 绘画艺术中融入了摄影艺术, 创作出了更加立体、层次更加分明的油画作品。它具有以下特点:具有折衷的多样化风格, 兼容以往艺术中的创作手法和世界各国的创作手段, 同时又将现代的摄影艺术和各种媒介、材料相结合, 油画语言没有鲜明的流派之分;具有巨大的信息量, 如今的画家熟悉了解传统绘画, 因此他们的潜意识中拥有着各个流派的影子, 再交织现代油画绘画的特色便创作出形形色色的作品;形象多样, 现代主义的绘画形象较多, 包括卡通、涂鸦、写实、抽象等形象进行绘制, 这种自由、多样的创作形象是对人的价值及尊严的极大肯定。
二、油画形式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
1. 点
点是绘画语言中最经常用到的视觉实体, 它构成了整个画面。它也是绘画中最经常用到的元素, 比如画家莫奈便用点彩来表现炽热的阳光, 梵高则用点来表现星空, 以他们为代表的印象派、新印象派以及后印象派十分注重点的使用。在画面中突出点具有丰富、活泼、布局生动的特点。
2. 线
线是绘画中反映自然形态最为直接的表现方式, 它对事物通过形态的描绘达到概括、组织的效果。而对线的色彩、虚实、曲直变化的运用则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画面的整体效果。在一些艺术家眼中也认为线是最为纯粹又最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重要元素。
3. 面
面在油画语言中相当于绘画作品的整体效果, 它是由点和线构成的整体, 无论面的造型是规则还是不规则, 它都有很强烈的形式感, 与之相关的构图结构、轮廓、整体的协调性都能影响到画面的效果, 给人强烈的视觉体验。
三、油画形式语言的规律
1. 光影变化
人们接受外界信息有百分之八十五是来自视觉的, 而视觉获取的信息都是有光线影响的。因此光线所造成的明暗变化、光影、以及色彩变化有效的区分出了平面绘画和立体绘画。光影的变化促使了写实主义的产生, 使画家看到了全新的世界, 从而创作出了更为逼真的作品。
光影的明暗变化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心理感情, 根据调查证实, 越是强烈的明暗对比越容易使人愤怒, 若是黑白对比则更容易使人惶恐不安。因此光影变化能有效表达心理感受。
光影明暗具有明确的象征意义。如人们用黑暗的色调代替人间, 画面中突出的蜡烛闪着光亮则象征了神明。
光影的明暗变化使画面更加逼真。画家们熟悉运用光影变化的规律和手法进行绘制, 使画面更加立体、逼真。
2. 色彩的作用
色彩能够给予人们视觉首要的冲击力, 也绘画作品中最具有感染力的语言。色彩具有极为重要的美学价值, 不仅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对物体有强烈的象征作用, 还能有效的表达心理情感。
如今人们对色彩学进行专门的研究, 将其大致的划分为冷暖、轻重、远近几个种类, 因为各种色彩能够引起不同的心理转变和情感变化。各个色彩所产生的心理体验如下。
(1) 黄色来源于太阳和向日葵等物, 象征着光明、高贵、希望等, 是典型的暖色系。
(2) 绿色代表着森林, 象征着生活、健康、安全、生意盎然等, 是典型的暖色系。
(3) 红色象征着积极、勇敢、热烈等, 属于暖色系。
(4) 黑色象征着死亡、寂静、神秘、深邃等, 是典型的冷色系。
(5) 白色象征着纯洁、朴素、干净、虚无等。
(6) 灰色象征着深邃、神秘、不安全、中庸等, 属于冷色系。
(7) 蓝色代表着天空, 象征着希望, 光明, 也常常象征着忧郁。
轻重感是由明度造成的, 明度较高的颜色给人轻飘的感觉如红色、黄色;明度低的颜色给人厚重感如灰色、黑色。
冷暖感是由色系造成的, 暖色给人温暖的感觉如红色、橙色;冷色则给人寂静、寒冷的感觉如灰色、紫色。
色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人们更多的受到新事物和新观念的影响, 脱离了曾经的地域限制, 比如绿色因时代发展的需要被赋予了和平的含义;黄色因农业的发展象征了收获。
3. 整体的和谐性
油画作品的整体关系有许多, 其中包括画面的比例关系、绘画构图关系、色彩关系以及造型变化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
(1) 比例关系。比例关系包括长短比例、明暗比例、冷暖比例、远近比例等, 而美术作品中最为经典的比例是黄金比例。
(2) 色彩关系。绘画中运用到了大量的色彩, 而色彩间的关系包括冷暖关系、纯度关系以及明暗关系, 色彩之间有效的组合能充分表达感情。
(3) 主次关系。绘画中要主次分明, 着重描绘主要内容, 营造出更好的整体效果。
4. 色彩结构
色彩搭配的和谐、统一才能使画面整体协调。色彩的结构营造分为色彩对比和色彩协调。其中色彩的对比包括纯度对比、明度对比、面积对比、冷暖对比;而色彩协调包括主色调调和、中性色调和、面积调和、光影调和等方法。
色彩搭配中根据各个色彩的特点进行搭配, 无论是运用对比的手法还是协调的手法都是为了营造整体的画面感和层次感, 使油画形式语言更加具有创造力。
5. 视点位置
视点位置是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欣赏者欣赏一副油画作品的着眼点便是视点位置, 也是能与画家产生共鸣的重要原因。视点位置的选择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平视构图。平视构图是最为常见的构图方式, 也是常规效果, 容易给人们形成身临其境的感觉。
(2) 俯视构图。仰视构图能够有效丰富画面的层次感, 给人产生盛大的心理体验。
(3) 仰视构图。能突出画面中人物的崇高感, 这种手法常常运用到宗教绘画中以突出圣母的形象。
6. 时空
时空是三维之外的第四维, 很难在油画作品中表达出来。但在油画作品中一旦表达出时空就会给人强烈的心理感受。比如《石工》中所呈现的静止画面能给人强烈的心理冲击;动态的过程是体现出人物正在运动的过程, 通过动态的造型体现出时间的变化。
7. 对比呼应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 也正是矛盾使油画作品具有生命力。对比的手法不仅运用在写作中, 同时也运用到了油画绘画中。对比呼应的手法能够形成强大的张力, 营造出强烈的感染效果, 同时也给人醒目的视觉冲击, 丰富画面的层次感。
油画中的对比呼应包括黑白对比、虚实对比、空间对比、肌理对比等情况, 在对比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呼应以求同。
呼应的方法包括绘画内容上的和谐呼应、色彩的协调呼应、线条与画面穿插的协调呼应等。
不管是对比的手法还是呼应的手法都是为了营造画面的和谐感, 也是为了使油画形式语言更加丰满, 更加具有表现力和张力。
8. 构图中心
构图中心是油画作品中的重要元素, 也是油画中线条、画面等所有要素的视线交合点, 同时达到了突出画面中心的重要作用。突出构图中心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位置突出。位置突出的手法常常运用在景色描绘中, 且位置突出时常常运用到“黄金分割点”的方法, 给人造就舒适的视觉体验和关注点。
(2) 集中突出。构图中心不一定是某一个点, 可以是某个物体或是某个区域, 比如油画作品《勺子》中便突出了整个勺子, 使勺子成为了整幅画的构图中心, 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3) 相异性突出。相异性突出主要是利用对比的手法突出绘画的主题, 通过强烈的色彩或者形状的对比引起强烈的视觉刺激, 这种鲜明的对比能够有效的突出画面中心。
(4) 借助光线为中心的突出。在油画绘画中, 可以利用光和火来突出画面中心, 光和火的绘制通常伴随着色彩的明度, 这时便给人形成了视觉焦点, 增强整个画面的画面感。
四、结语
油画作为世界美术的重要分支在现代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 其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悠久的发展历史, 与此同时它凭借其较为完善的油画形式语言规律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媒介, 本文中笔者谨根据自己的一点见解对油画形式语言规律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积累形式语言规律的相关经验, 运用好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丰富油画这门艺术语言。
摘要:油画作为美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凭借其油画形式语言具有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和文化内涵。本文着眼于油画形式语言的发展史, 分析了从起源到后现代主义的油画发展历程, 随后从点、线、面三个构成要素, 以及光影变化、结构、视点位置、平面构成、色彩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探索油画形式语言的发展规律, 促进油画的发展。
关键词:油画,发展历史,形式语言规律
参考文献
[1]刘春蓉.消解与重构——油画静物的形式语言初探[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2013 (8) :16-17.
[2]张曦.东西方油画形式语言的融合与碰撞[J].美术教育研究, 2012 (15) :18-19.
[3]颜伟娜.油画艺术语言表达的三种方式管窥[J].文教资料, 2012 (12) :119-120.
形式规律 篇2
众所周知,任何文学样式都逃不出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这两样,诗词鉴赏当然也不例外。所谓思想内容就是指诗人所要表达的某种情感、思想、意趣、审美,赞成什么或批评什么,揭露什么或颂扬什么。而所谓艺术形式,就是指采用怎样的表达方式来体现思想内容。此二者,思想内容决定艺术形式,同时艺术形式也反过来制约思想内容,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数年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同学对思想内容的把握是比较准确的,但对艺术形式却有些手足无措,其实在我看来,对艺术形式的品评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不妨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叠字即两字相叠,用于诗词可谓俯拾即是,诗人利用它的音韵美、节奏强来增强艺术感染力。最为著名的恐怕要推李清照的《声声慢》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7组叠字归三类:第一类“寻寻觅觅”是动作描写,第二类“冷冷清清”是环境描写,第三类属心理描写。贯串读之,作者的形象便可映入读者的眼帘:在如此冷清的环境之下,词人似乎在苦苦寻觅着什么,结果却一无所获,所以心境凄惨、苦闷、彷徨。可谓合情合理,顺理成章,联想到李氏所处国破、家亡之苦境,就不难体味其词末句“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深刻悲恸了。
在一切表现艺术形式中,色彩的表现力是最强烈,最直接的。因为图画给人的艺术享受是无穷的。而在中国,诗与画往往是一对孪生兄弟。不信你瞧―――骆宾王一首《咏鹅》给人以多方面的艺术享受,这里选其后两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其中“白”的毛、“绿”的水、“红”的掌、“清”(青)的波,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白鹅戏水图,自然清新,栩栩如生。
先看小诗一首:“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寥寥数笔,将郊外美景交代得干净利落,情趣盎然,实巧用数字之功也!
被称为“半部文学史”的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一处写景妙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究竟好在哪里,我认为就是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落霞”是静物,而“孤鹜”却正在飞动,两者一旦摆到了一起,效果就出来了。一下子把“落霞”写活了,把“孤鹜”写灵了。
在这一艺术特色上,动词似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合了我们常讲的一句话“动词是一个句子的灵魂”。然而下一点的论述也许又会让你大吃一惊,不信你且看―――
所以冠名为意外者,因其手法迥异于前。诗句之中不用动词,却造出非凡意境。如名词铺排,是其一种。如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曲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多组名词的堆叠,画出了秋天苍凉迟暮的自然景物,巧妙地传送出天涯游子寂寞愁苦的情思。这里9个名词、9种景物的并列组合,不仅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且在语言上也显得工整凝练,读来累累如贯珠。
要悟出这一特色,我们必须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充分发挥想象、联想。唯有如此,才能体会这一手法的高妙之处。
白居易的名诗《琵琶行》中,我最欣赏其中这组比喻:“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读此比喻,我似乎首先听到了琵琶美妙变幻的声音,体会其扣人心弦的感情传递,从而更好地理解琵琶女的心境与作者的愁思。同时眼前当然呈现着一位多愁善感,“低眉信手续续弹”的女艺人和侧耳倾听、频频点头、深表同情的作者,可谓有声有色。
20上海高考考过的赵师秀的《约客》诗亦有此艺术手法。首句写观感,“家家雨”说明雨域之广。次句写听觉,“处处蛙”说明蛙声之喧闹,“青草池塘”则是由蛙声而产生的联想,最后这些感觉都为了揭示人物内心焦急、失望而服务的,因为“有约不来过夜半”。古人是最重信义的,约客未至,实令人担忧。
好的诗词曲不可能只借助一种表现手法,它必然是个综合体,融合种种手法而自出新法,出类拔萃。所以希望大家能够融会贯通,灵活机动,多侧面多角度地用好上面这些理论。不然,生搬硬套,机械摹仿,势必弄巧成拙。请看上海高考语文卷中的诗词鉴赏题:望海楼米芾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众小题中一题:“这首诗的颈联多角度写景,请具体说明其中两点。”所谓“颈联”即“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答案要点为(1)色彩(红、白)(2)声音(画角)(3)动态(催、起)(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形式规律 篇3
一、“线”的构成与规律
在人们创造的各种艺术形式中, 其中都有“线”的痕迹。比如:中国的书法艺术中的线条, 时而奔放洒脱, 时而谨慎内敛。字如其人, 正因为书法中对“线”的运用与表达, 人们才能在其中体会并感受作字人的内心情感及其性格特点, 因此, “线”的艺术形式能够传达相应的信息。再如舞蹈艺术, 其中也具有着“线”感, 舞蹈者舞动的姿态, 无不是动态的线条。如果用计算机跟踪并记载一个舞蹈者舞蹈时的踪迹的话, 便可以直观地看出一条充满韵律且变化莫测的线条, 舞蹈者的弯腰顿足之间, 又无不是各种肢体语言所画出的优美线条。因此, “线”的表达也是包含着创造者的思想和情绪的[1]。“线”的艺术形式存在于各种艺术门类之中, 而不同艺术门类之间也是相通的, 建筑也好, 绘画也好, 在古今中外的各种艺术形式中我们都能找到“线”的踪迹, 其中“线”的构成形式是既丰富又有规律的。
建筑艺术中的“线”的形式及其构成规律也是值得研究的。其中建筑设计中的“线”一般是指建筑实体的形状和轮廓线, 即不同界面的交接处或建筑本身结构的表现。建筑艺术形式中的“线”的构成方式是极为丰富的, 建筑形式中的“线”可以是建筑的大体轮廓线, 也可以是单体形式的边缘线, 也可以是建筑构件的形式, 也可以是建筑内部的空间形态。在建筑艺术中, 设计师通过对建筑功能与造型的设计而产生的各种“线”的形式, 其中无论是建筑内部空间形式还是建筑形体的轮廓线, 它们在担负着其功能作用的同时, 其构成形式也能起到审美作用, 它们的功能与形式特点都在影响着人们对建筑的总体感受。
二、“线”构成形式及其特点
在几何学定义里, 线是只具有位置、长度而不具宽度和厚度的, 它是点进行移动的轨迹, 并且是一切面的边缘和面与面的交界。从造型上的含义来说, “线”本身是有体积的, 是可以用眼睛看到的, “线”的形式相对来说是具有“线”的感觉的造型, 其具有位置、长度和一定的宽度[2]。但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 “线”的形式是千变万化的, 并且其形式组合也有一定的规律。如果按照“线”的形式组合特点将“线”的形式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 严谨直线。
例如现代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建筑因为社会功用和经济效益的要求, 不得不采取一种方盒子的几何形式, 这种建筑形式大都是由严谨的直线构成。例如密斯·凡德罗的建筑设计都体现了他的“少就是多”的设计理念, 他所设计的建筑都是简单的方盒子形式, 也基本上都是低层的, 并且都按照自己制定的建筑模式来设计, 因此, 他设计的建筑虽具有其严谨的特点外, 但形式也十分单调。密斯对现代建筑的影响达到最高峰的时期是1947年到1985年, 以至国际主义时期的建筑设计基本上都体现了他的设计思想, 并且至今影响着世界的建筑发展[3]。他设计的建筑“范斯沃斯住宅”非常典型地体现了他的风格特点, 其中“线”的形式构成是规则而理性的, 基本上全是几何直线 (如图1) 。从密斯所在的历史时期不难看出, 这种建筑形式的出现是十分必要的, 当时二战结束后, 人们居无定所, 百废待兴, 人们迫切地需要满足居住需求, 由此而诞生了一种既能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又具有经济效益的理性、科学的建筑形式。可以说, 在那个历史时期甚至包括现在的某些国家和地区, 具有严谨直线特点的几何形式建筑的存在也是十分合理的。
(二) 自由曲线。
这类“线”的形式在后现代的一些建筑艺术作品中比较常见。后现代的建筑形式其中的一个特点是它的无规律性, 形式显得比较自由, 无论是其建筑外部整体造型, 或是内部空间与界面的设计大都采用自由的曲线形式。这种形式使得建筑整体造型和其内部空间结构灵活多变, 其功能性也变得多样并更具潜质。这些运用曲线的特点在解构主义建筑中也有很好的体现。例如后现代主义大师弗兰克·盖里位于西班牙毕堡市的建筑代表作所罗门·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的形式超离任何习惯的建筑经验之外, 完全在挑战传统的审美法则。[4]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中的“线”是自由的曲线, 其形式抽象, 又具流动性 (如图2) 。
(三) “线”的节奏与秩序。
秩序与韵律是传统形式美法则之一, 这个美的法则在设计艺术中被普遍地应用, 比如在绘画、建筑艺术、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等不同的艺术与设计领域中, 具有节奏与秩序的形式都大量地存在, 设计师大都通过不同的“线”的形式语言来营造节奏与秩序美。例如弗兰克·莱特设计的纽约古根汉姆博物馆, 其位于纽约第五号大街上, 它的主体是一个很大的螺旋形结构[5]。莱特是用“曲线”和“直线”这两种线的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来营造一种赋有节奏和秩序的美感。他在大体运用曲线造型的基础上, 又在局部贯穿直线的造型, 使得整体的造型更为丰富, 更具视觉张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曲线与直线”结合使用, 容易营造出赋有节奏与秩序的美感, 有利于设计师创造出功能丰富和充满审美趣味的空间。有关“秩序美”方面的理论研究, 著名的史论家贡布里希在其《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一书中主要就“秩序美”的诞生与设计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充分地说明了“秩序感”的营造对于设计形式美的表现的重要性, 他认为节奏与秩序美的存在就像人类自身具有呼吸的节奏一样[6]。那么设计师在了解了营造秩序感的重要性而进行设计实践的时候, 可以更好地采用“线”的语言来表达秩序感, 可以借鉴诸如上述设计作品中论述过的直线、曲线, 直线与曲线相结合的“线”的构成方式等。 (如图3)
综上所述, 建筑设计中“线”的造型所传达的信息与“线”的长度、宽度、方向、角度或者是弯曲的弧度有关, 不同“线”的构成形式会赋予建筑不同的性格和功用。“直线”是建筑造型设计中出现的较多的形式, 有直线感的形式一般易于加工与识别, 具有严谨的特点, 因此多用于建筑形体和结构的设计上和窗、梁、栏杆等一些功能性强的构造中。“直线”一般在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以及国际主义建筑设计中比较常见, 这个时期的建筑设计多受建筑结构与材料的限制, 使得建筑形体多由直线构成, 这类建筑有着严谨抽象的外观和具有经济适用性, 因此被社会普遍应用。但由此产生的千篇一律的建筑形式而使得人们在审美上产生厌倦。例如:后现代主义著名建筑师文丘里就以自己的“少则厌烦”的设计理论来表示对密斯的“少即是多”的理论的挑战, 他的设计理念强烈的反映了他想要在建筑上寻找更丰富的审美趣味的想法。因此, 应运而生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要比国际主义建筑的形式内容更为丰富, 它们多采用古典建筑的典型符号来表达特定的建筑语意, 其更多的关注了建筑对人文寓意的传达与建筑形式能给予人们的审美趣味。由于后现代主义建筑多提取传统建筑的典型符号, 因此, 在这个时期的建筑上具有“曲线与直线”相结合的丰富的造型形式。其中曲线造型能使建筑造型显得更为丰富, 虽然曲线造型形式在加工制作时多受材料和技术方面的制约, 但伴随着新型建筑材料与技术的发展, 当代设计师更多地采用曲线形式来进一步地解放建筑的空间与形式, 使之更能突出表现设计师的主观设计意向。
三、结语
建筑造型设计形式中“线”的构成有三种不同“线”的形式特点与其运用方法, 其分别是“直线”、“曲线”、“直线与曲线”这三种不同的线型组合方式。上文通过对建筑造型设计中“线”的形式规律的解析, 研究和总结出不同的线型的形式与规律对特定的设计条件的适用性, 有助于设计师进行设计实践参考。
注释
1[1]陈龙海.中国线性艺术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200-220页
2[2]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15-20页
3[3][4][5]参见: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142页, 243页, 251页
形式规律 篇4
货币出现后“等价交换”原则有什么要求?
表现形式
货币出现以前的商品交换:商品 ――商品 价值 交换价值
基础
表现形式
货币出现以后的商品交换:商品――货币――商品 价值 价格
基础
货币出现以前的物物交换是等价交换。因为只有等价交换,才能使商品交换成为互利的事情。 货币出现以后,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等换交换原则要求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现实经济生活中,商品的价格是否与价值相一致?
列举了很多价格与价值不一致的经济现象。这些不一致是客观存在的,但
这些是现象,我们研究问题必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生阅读 P 25 最后一个自然段至 P26 第一自然段并结合以下材料思考:商品的价格与价值为什么不一致?
材料一:前几年,富士苹果供不应求,价格很高,农民竞相种植苹果。进几年苹果供过于求,价格下降,部分农民砍树改种其他经济作物。
材料二:由于国际原油市场供大于求,欧佩克原油在今年年初曾下跌到每桶不足 22 美 元。欧佩克组织大幅减产,到 年 5 月每桶石油价格超过 25 美元。
商品价格与价值不一致是由于供应关系不平衡引起的。
供求变化与价格变动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 1 ) 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一方面:供求关系变动会影响价格
一方面:价格的变动会影响供求关系
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使价格是波浪式曲折运动,即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这种运动变化是否违背价值规律,价格运动曲线有什么特点?
( 2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因为:
⒈ 价格总是围绕价值这个轴心上下波动的。
价格的波动不会距离价值太远,总是围绕价值这个轴心进行的。
例:一辆单车的价格再涨也不会比一辆汽车的价格高;一辆汽车的价格也不会跌至一辆自行车的价格。这说明,价格虽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但商品的价格仍由价值决定。
⒉ 从较长的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符。
教师:从单个交换过程看,价格时涨时落,与价值不相符,但从一个较长的时间看,商 品的价格与价值时相符的。因为价格上涨的部分和下跌部分可以相互抵消。这说明,价值决定价格始终作为一种趋势、作为一个规律在起作用。
讨论:一些稀有的东西,包括文物、名人字画、珍贵邮票等,它们的价格却很高,也不围绕价值波动,为什么?
因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 波动有一个条件,就是价格波动会影响供求,价格上涨会
使生产扩大。而 文物、名人字画、珍贵邮票的数量却不能因为价格上涨就会增加,即使价格上涨到惊人的地步。也就是说,价格上涨不会 促使这些商品的生产 扩大,增加生产量,因而不能反过来抑制价格上涨。这里,能抑制它们价格上涨的因素,是人们的购买力。
这是商品交换存在的特殊现象,我们不能因为某些特殊现象就否定价值规律的存在。人们在研究价值规律时,必须以大量的普遍存在的事实为依据。
请看材料三、四
材料三:近年来,在国内啤酒市场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珠啤集团致力于技术创新,围绕 市场研究开发新科技、新工艺,不断创造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 抢占市场的制高点,实现了效益的超常增长。
材料四: 80 年代,彩电是我国市场上的紧俏商品,价格昂贵,利润丰厚。 80 年代以来,我国彩电生产线迅速增加,达 100 多条。 1992 年,我国彩电库存量就达 200 万 台。 年开始,市场上的彩电行业每年都进行价格大战。进入 年,价格 更是“跳水”、“蹦极”。 2000 年 6 月,几大彩电巨头聚集聚会深圳,签定“限 价联盟”,但彩电价格还是不断地跌, 21 英寸彩电已跌破 1000 元大关。
思考:珠啤的成功和彩电价格联盟的失败给我们什么启示?
3 、认识和利用价值规律
彩电价格联盟的失败告诉我们:商品经济条件,只有遵循价值规律,竞争才能获得成功;反之违背价值规律,就会在竞争中失败。商品经济条件下,认识了价值规律,就可以利用价值规律为我们服务。
课堂小结:
论唐卡艺术中的形式美规律 篇5
关键词:唐卡,西藏,审美,形式美
唐卡也称为唐嘎, 是西藏地方绘画的主要形式之一。唐卡在《藏汉大字典》中解释为“卷轴画, 有图像的布或纸, 可用卷轴成一束者。”根据文献记载, 它的起源最早可以上溯到公元七世纪, 也就是吐蕃松赞干布时代, 而真正得到发展则是在明清时期。西藏与喜马拉雅山各国接壤, 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唐卡种类繁多、艺术形式丰富多变的特点。除了有西藏的本地文化和汉文化之外, 它还融入了印度文化、中亚文化, 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研究价值。
一、唐卡的创作特点和审美价值
唐卡作为藏族特有的艺术形式, 主要以宗教文化为题材, 因此绘画风格主要以庄严性, 肃穆性及神圣性为主。唐卡的特殊背景也决定了它的绘制过程不同于其它的绘画形式, 要求绘制过程以及选择材料都需要有严格要求。画师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必须慎重和讲究, 一般为矿物、植物颜料和纯金纯银加工制成。绘制过程要严格按照仪规要求进行。起稿时必须严格依据《造像度量经》的尺度, 不得有任何僭越, 绘制者不能在唐卡上署名。
二、形式美的构成因素
形式美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 (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 及其组合规律 (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 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形式美的构成因素一般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 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之间的组合规律, 或称构成规律、形式美法则。
三、唐卡感性材料中的形式美1、色彩
唐卡绘画的色彩整体上给人以华美艳丽、色彩浓烈、富丽堂皇、灿烂夺目的印象。非常注重色彩的运用, 并赋予色彩以象征意义。雪域高原特有的自然环境使藏族人民对纯度高的色彩有所偏爱。因此, 唐卡中多见红、黄、蓝、绿、白等鲜亮的色彩。
2、形状和线条
唐卡以线描作为造型骨架, 细致入微给人以精神享受, 在疏密有致的组织中、刚柔相济的变化中, 创造了和谐的韵律和装饰性效果。唐卡中高超的构思、精绝的画面效果, 往往是在线条的奇妙变幻组合, 动、静对比中感受、探究、扩展、延伸而产生的。
四、唐卡构成规律中的形式美法则
(一) 联想与意境
各种视觉形象及其要素都会产生不同的联想与意境, 由此而产生的图形的象征意义作为一种视觉语义的表达方法被广泛地运用在绘画中。唐卡的画面通过色、线、形与画面内涵的组合而产生联想, 达到某种意境。联想是思维的延伸, 它由一种事物延伸到另外一种事物上。例如释迦牟尼佛像中的日月垫, 以白色代表月亮, 设为月垫, 以金色代表太阳设为月垫下的日垫。
(二) 节奏与韵律
绘画艺术中的节奏和韵律是指视觉运动感和形象或色群间的排列关系。唐卡绘画中的构图主次分明, 并可以巧妙的利用变形的山石、祥云、花卉等构成连续图案, 错落有秩。
(三) 视觉重心
绘画作品中, 形体的重心位置则关系到视觉的安定感。唐卡的布局受到宗教题材的限制, 结构一般可分三个部分:中央为本尊, 上方为空界, 下方为地界, 亦称凡界。中心构图法是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以人物为中心, 上下左右展开故事情节, 以达到画面重心平衡, 主次分明、饱满均匀的效果。
(四) 比例
由于唐卡主要是佛教绘画, 其绘制过程受到宗教因素的影响, 因而画面佛像或神灵等主像都有自身的造像尺度。进行绘画时必须严格依据《造像度量经》的尺度。例如:转轮王身长“用其自身手指量, 共有一百零八指, 他人手指用不上。”佛像“面部四角要方形, 丰满光泽具美像”。
(五) 均衡
绘画中的均衡是指根据形象的大小、轻重、色彩及其它视觉要素的分布作用于视觉判断的平衡。唐卡中的“之”字构图最能体现均衡的形式美法则。如表现松赞干布、赤德松赞和赤热巴巾的《三代法王像》, 这幅唐卡是以松赞干布居中, 赤德松赞、赤热巴巾左右对称而坐, 成横幅构图。
总之, 唐卡中所展现的是经过历史积淀的形式美, 是一种植根于人类社会实践的“有意味的形式”。它富于表现性、装饰性、抽象性、单纯性和象征性, 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从艺术构思、艺术形式到艺术表现, 具有雪域高原所特有的质朴与浑厚。唐卡作为西藏宗教、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集中反映, 融合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 记载着西藏的文明、历史和发展, 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绮丽瑰宝。
参考文献
[1]尹俊燕:《绘画唐卡艺术的审美价值》, 西藏.西藏艺术研究, 2009年1月。
[2]丹巴饶旦:《西藏绘画》 (汉) , 中国藏学出版社, 1996年。
形式规律 篇6
设计中经分解、重组而形成的新形态, 其组合方式存在着各要素不同的编排组合形式, 可以是规律的、也可以是随意的, 不论是哪一类组合都存在着形式美的关系问题。形式美涉及平衡对称、比例、节奏与韵律, 对比和谐等。从形态美的原理出发, 任何一个整体都包括点、线、面、体、色彩、材质、光等基本元素。从形式美的特征来看, 首先具有独创性:在满足实用功能前提下, 产生出个性化、独特的形式, 体现出设计美的价值。其次具有统一性:将造型要素中的诸多因素调和起来, 在整体关系的意义上着重解决局部与整体、局部与局部的协调。最后具有愉悦性:能引起人的视觉秩序, 具有形式局部变化与整体统一的快感。
对于学生而言, 在纷繁复杂的室内装饰手法中理清思绪, 提高设计能力需要理解、总结一些形式规律和塑造方法。形式美的规律与塑造隶属于构成艺术, 其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担负着启迪学生设计思维的重要任务。通过对既有形态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 认识其中的基本造型规律, 从而构筑一种理想的形态组合形式, 开拓学生的视觉语言及创作能力和想像力。
二、室内设计中的形式美分析
室内, 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 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人为的空间范畴。这种空间环境, 一方面要满足人们一定的功能使用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满足人们精神感受上的要求。为此, 不仅要赋予它以实用的属性, 而且还应当赋予它以美的属性。因此, 室内设计的内容包括空间形态、功能分析、绿化陈设、界面设计等。其中, 美的空间形式塑造, 需要设计师遵循美的法则来构思、设计、塑造。
室内空间形式塑造是实在的形体, 不同于平面形象, 具有通过视觉与触觉获得最终的共同感觉的三维特征。如:空间感, 空间形式的实体占据实际三次元的空间, 它可以随着角度的转换感受到多变的空间形态。室内空间形式构成依赖于材料实现, 包含视觉效果和触觉效果共同体现材料加工的质感。室内空间的量感包括虚实感、均衡感、体积感、空灵感、序列感。立体造型具有动势, 多向性的秩序感, 具有视觉效果的扩张性、广延性。因此, 室内空间形式具有情态、姿态的意义所在。室内空间的形式感是指形态造型各部分与空间整体关系的综合感觉, 它是实现整体的和谐统一效果。从室内空间的秩序形式来看, 平衡对称、比例、节奏与韵律, 对比和谐等因素组合的共同目标就是追求多样统一的形式美感。
三、室内设计基础教学中形式美规律及塑造方法的思考
1. 以单纯的几何结构求统一
单纯化原理, 可理解为用最简单的结构去分析、创造形态。单纯化设计是把物象的形色要素通过主观意识予以简化, 把握形态构成的本质特征, 将其复杂的次要的部分做删减, 用简化的方法去表现。室内空间中的单纯化形态特征, 可以有三种表达形式: (1) 线形:用直线、曲线来塑造空间形象; (2) 几何抽象:将观察的物态利用几何形给予概括, 使其空间形态具有抽象规则的构成秩序, 这里的抽象是指对物象的本质概括; (3) 自由抽象形, 在空间形态中用相对不规则的形, 用直线或曲线来分割, 构成自由的抽象的组合形象。室内空间中的单纯化构成设计中应仔细观察, 在观察中分析空间中的形态要素, 把握其结构本质特征;解析空间中形态各要素, 探讨其与整体的位置、大小、材质等关联性;最后把握空间形态的主要特征, 加以简化, 寻找其结构形式规律, 再加以利用实践。
2. 对称与平衡中求统一
在视觉上达到某种力的平衡状态称之为平衡。在造型设计中最容易达到统一效果的是对称的平衡;还有与之相对的富有动感的非对称平衡, 是通过视觉感觉来达到某种部分与部分关系的均衡。对称平衡是以造型为同形、同量的关系, 体现排列规律的秩序性。在室内空间设计中被广泛应用, 给人以庄重、严肃、有序的空间印象。对称的形式显得设计的规律性较强, 比较容易求得统一的效果;但对称的平衡处理不当容易给人呆板、平淡的感觉, 使室内设计显得单调。不对称平衡是以对称平衡为基础, 稍作变化使设计富有变化和动感。在室内设计领域, 通过直觉来处理平衡关系, 能起到很好的空间形式的调节作用。不对称的平衡设计, 使得空间形式具有活泼、自然、生动感, 但若处理不当易显杂乱, 产生不稳定感。
3. 对比与调和中求多样统一
在整体设计中, 既要对比又要调和, 才能使造型和谐, 对比是求差异, 调和是求相似。通过对比使彼此差异的地方明朗, 使相似的地方加强。其中, 对比即是把事物的质或量反差甚大的两个构成元素组合在一起, 使人具有强烈的反差、对比感觉。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对比因素包括形状、大小、色彩、肌理、方向、位置、空间、数量等。通过室内空间中点的形状大小, 线的粗细, 面的方圆、大小, 画面的虚实、黑白等对比处理手法设计出独特的空间形式。
调和的目的是在对比中求和谐。通过某一元素相似或相同来取得调和, 如形、色、纹等。这种手法最容易达到统一调和, 但也会因元素相同容易显得单调, 缺少变化。也可以利用中间阶段的形象取得调和, 使对比得到缓和, 起到调和作用。这种手法取得的是近似调和共因素的关系形成对比的调和。使人在享受到变化的同时也找到协调的因素。统一感的获得也取决于基本形之间以及各基本形和设计整体之间的关系, 是一种求得统一感的有效手法。
4. 韵律与节奏中求统一
造型设计的节奏内容如同音乐、舞蹈、诗歌一样, 节奏有起伏, 有时快、有时慢、有时流畅、有时断连、有时渐进等变化无穷。其基本性质可归属为美的秩序形式。节奏在造型中还具有其特定的视觉作用, 重复的骨骼和基本形的连续编排, 数量众多, 间隔均匀, 会产生单一的秩序感;在设计中基本形的移位、增减、变形、大小、色彩、肌理、方向、位置等诸因素也都能引起节奏的变化,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室内空间形式中, 单纯的某一元素的重复有时过于单调, 往往采用一些类似、相近的形象或色彩之间的明度、纯度等进行有续的组合, 使空间形式产生旋律感。有韵律的室内空间产生舒缓、流畅、婉转等视觉感觉。
5. 比例与尺度中求统一
所谓比例是指造型物的部分与整体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存在某种数的关系。如果比例体现为尺度的和谐关系, 即为美的比例。比例涉及到造型整体以及局部的长短、高低、宽窄相对关系, 涉及到具体尺寸, 比例和尺度、模数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可表现为空间的分隔、用材的尺度、结构关系、装饰纹样的大小等相互的关系。尺度相对于比例, 涉及更具体的数字内容, 在空间造型设计中应考虑到如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正确得反映其空间大小, 避免脱离功能尺度关系。对室内空间来说尺
我国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体系改革初探
李剑 (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钢琴教学存在着一些不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得情况, 这样不利于音乐教育乃至素质教育的实施, 因此必须对我国传统的钢琴教育体系进行改革。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我国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然后从完善钢琴教学内容和教学技巧和改革钢琴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两个方提出对我国钢琴教学体系进行改革的具体措施, 期望对我国的钢琴教学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音乐教育;钢琴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 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音乐教育在我国的各级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钢琴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进行改革以适应当前的教育改革, 对音乐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目前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 钢琴教学对音乐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战略的提出, 传统的钢琴教学已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 其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的凸显出来。
1.缺乏优秀的钢琴教育人才。随着钢琴教学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 以及学习钢琴人数的不断增加, 一个高水平的钢琴教师队伍显得尤为重要。但是, 由于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国目前的专业钢琴教师的数量和水平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于钢琴教师的需要。
2.学生对钢琴教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存在问题。由于受到传统教育制度的影响, 学生往往比较重视对专业技能的培养, 从而忽略的对相关理论知识以及文化背景的学习。这样往往造成了学生只能对音乐作品进行机械的演奏, 而不能更加深入的从本质去理解作品, 这对于学生水平的提高造成很大的影响。
3.教学课程体系急需改革。随着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 》的实行, 以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的提出,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摆在了突出位置, 而传统的音乐教学体系已经不适应新时期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完善钢琴教学内容和教学技巧
要解决目前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的理念, 力求使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关于钢琴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局限于教学内容曲目范围过于狭窄。曲目选择过于集中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 很少有其他类型的音乐作品, 使学生很难掌握不同风格、不同音乐技能技法的曲目, 这样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因此在实践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是拓展钢琴教学作品的选曲范围。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拓展教学作品范围, 一方面丰富和充实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除经常选取个别作曲家以外的作品, 如亨德尔、巴赫、斯卡拉蒂等作曲家的作品;另一方面, 应该充分增加除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以外的作品, 拓展音乐风格。例如可以适当增加20世纪以来, 尤其是近些年流行的音乐作品, 如拉格泰姆、布鲁斯、爵士乐等相关的音乐作品, 当然其中也可包括中国一些优秀作曲家的音乐作品。这样才能保证钢琴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以及教学过程的度的判断的唯一标准是人, 空间的大小与人体大小的相对关系, 这里探讨尺度就是空间, 设计师正是根据尺度实用原理, 创造出不同室内空间形态。
构成艺术中的形式美法则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设计师们的思维方式。形式美的界入为室内空间形态设计提供了丰厚的理论支持, 使其具有超强的视觉表现力和冲击力。通过分析室内空间的形态特征, 学习形式美规律与塑造, 解剖其中趣味性。
二是培养学生合作性的弹奏技巧。可以说钢琴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独奏性乐器, 但是为了培养和训练学生们的合作演奏能力, 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增加一些合作演奏的曲目是非常必要的。在具体的钢琴教学实践中, 可以增加诸如双钢琴曲目、钢琴四手联弹曲目、钢琴与其他乐器的重奏曲目等来增加学生的合作性的弹奏能力, 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乐感、伴奏能力以及交流沟通能力。
三是扩充钢琴艺术鉴赏的相关内容。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 以往的钢琴教学内容设计只注重对学生演奏的技能技法进行训练, 从而忽视了对学生音乐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钢琴教学内容设计时, 可以增加钢琴艺术发展的历史, 以及一些与钢琴曲目作品背后的相关的历史、地理、社会和作曲家所处的时代环境及作曲风格进行讲授, 这样才能使学生们更加准确的掌握钢琴曲目以及其背后所想表达的音乐本质思想和具体内容, 从而更加准确的把握作品所表达的音乐情感。
三、改革钢琴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一方面丰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根据钢琴教学的特点, 我国的钢琴课堂教学模式多使用个别指导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弹奏技巧进行掌握, 丰富的各种风格弹奏练习, 然而, 也经常会造成学生机械的模仿教师的演奏形式甚至动作表情, 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因为缺少同学间的交流和竞争, 失去学习兴趣, 从而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这种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一种由几人后者十几人采取一种交互式小组教学模式来培养钢琴的基础知识、基本弹奏要求和弹奏方法, 解决一些学生出现的较普遍的问题非常具有效率。对于一些需要集体进行讲授的钢琴艺术史、钢琴赏析课以及一些钢琴教学理论等主要内容采用大班授课的授课形式, 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手段以及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通过采取这种个别授课、小组授课与大班授课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取长补短, 能够有效的提高钢琴教学的教学效率, 丰富教学内容,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
另一方面丰富传统课堂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定期的开设一些钢琴系列讲座和公开课、座谈会或者论坛活动来有效的辅助钢琴课堂教学方法。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和欣赏一些音乐会,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组织学生个人或者以小组协同的方式举办各种音乐会, 这样不但是学生自身有一个有效地提升, 也会增加教师和学生间以及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这样快速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通过以上的钢琴教学内容以及课程体系的改革有利于提高钢琴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蕾.高师音乐专业钢琴课教学及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7, (8)
2.窦青.对高师音乐系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各元素的形式组合规律, 使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设计思维方式。
摘要:文章从室内空间形式美的规律与塑造两方面谈一些基本方法、设计体会。举例说明形式美在室内空间形态设计中的普遍应用性和其审美法则, 为室内设计的基础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规律,塑造,设计
参考文献
[1]《设计原理基础教程》[美]舍尔.伯林纳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年.
[2]《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年10月.
【形式规律】推荐阅读: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10-05
积的变化规律规律10-17
《找规律》小学一年级教案找规律07-12
规律分析07-15
含水规律07-18
找矿规律07-19
参数规律07-22
遵循规律10-15
专业规律10-15
沉积规律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