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和平统一

2024-06-02

第8课和平统一(共8篇)

第8课和平统一 篇1

第8课秦的统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有雄才大略有突出历史贡献的帝王,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历代封建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的统一》也是历年中考的重要考点,只有认真专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秦始皇的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秦始皇的功过进行全面的评价,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说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目标: 本课基础知识: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的疆域。能力培养:通过对“秦朝的政策措施中,哪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这一问题的思考,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就所学秦始皇的主要史实。怎样评价秦始皇,以此培养学生初步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②教育目标:

秦灭六国是战国由诸候割据向统一的封建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进步意义。万里长城和灵渠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成就,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③说重,难点:

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本课讲秦的统一,主要的线索即“统一”这条线。即秦统一六国、巩固统一、统一疆域。秦的统一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进步的意义。秦的统一开创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都作出了积极贡献。专制集权统治的概念和作用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专制集权这个概念对于初一的同学较难理解。同时要指出这种制度是中央有效管理地方、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全而建立的中央对地方政区管辖的行政制度。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本着“目标让学生明确,知识让学生掌握,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的原则。同时选择一些历史材料进行辅助教学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

1、阅读法:在讲到秦始皇的统一功绩时,让学生阅读些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如吕不韦、李斯、荆柯、赵括、白起等,再现生动的历史场景,知道秦是如何采用离间计,远交近攻的军事谋略,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等六国的。

2、提问法:讲完秦巩固统一措施后,提问:秦始皇的巩固统一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学生回答后再行归纳。

3、图示法:讲述秦统一的疆域时利用课件《秦朝的疆域图》指出其疆域的“四至”让学生有一个较清晰的方位概念。

4、用课件:将秦始皇像、秦朝的疆域图做课件,通过动态的显示,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

三、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战国时期为什么秦国由弱变强了”启发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学生答案的基础上,逐步引入新课。

(二)讲述课文内容

1、讲述秦统一六国,讲明统一的意义。

2、讲清秦始皇为巩固统一而采取措施、意义,说明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讲明中央集权的概念。

3、修建长城和开发边疆

要指导学生看地图,了解长城的起止点。指导学生看灵渠图,让学生对这一工程的作用有一个了解,从而为这一工程产生自豪.4、讲完以上内容提问学生“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5、秦的疆域,展示课件在地图上指出“四至“。

(三)教学总结

在总结中要讲明秦统一的意义,统一的时间,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影响。

第8课和平统一 篇2

1. 课标要求:

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2.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展开。为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北美13州召开了制宪会议, 制定了1787年宪法。它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一分为三。通过三者间的分权、制衡, 以实现公共权力的平衡。这部宪法虽然也有局限, 但所建立的民主共和制后来成为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典型。它不仅是美利坚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法, 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

3. 学情及教学策略分析:

由于学生缺乏系统的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体系和相关的政治学科知识, 给本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 由于美国在当今世界特殊的政治、经济地位, 学生对美国的历史及现状都挺感兴趣。学生通过前一课的学习, 对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有了初步了解, 所以本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应充分利用其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 以突出重点, 达到以点代面的效果。在教学方法上, 应充分结合现实, 创设情境, 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并引导他们将之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比较, 将美国民主制度的建设置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的大背景下去理解。

4.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材料, 了解美国独立战争后的严峻形势, 认识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 通过角色扮演及绘画结构示意图, 理解1787年宪法的内容及体现的原则, 以激发学生的个性, 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从而感受1787年宪法中的“制约与平衡”原则这一人类的政治智慧。

(3) 通过提供材料评价1787年宪法, 培养学生多角度、辨证、发展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4) 通过列表比较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他们认识到民主制度发展的共性与多元性, 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

(5) 通过提供华盛顿的相关材料, 使学生感悟其人格魅力, 及其为民主发展贡献毕生心血的精神。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发展而奋斗。

5. 教学重点。

(1) 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与掌握

(2) 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

6. 教学难点。

(1) 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与掌握。

(2)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的民主共和制的比较。

(3) 感悟美国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人类的政治智慧。

7. 教学方法:

讲解, 讨论, 探究, 互动。

二、课堂系统

1. 导入新课:营造情境。

教师: (多媒体播放美国国歌且提供美国2008年总统大选图片。) 从图片中你能读出怎样的信息?

学生:欣赏、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过渡:两党制、总统制、联邦制等相关民主制度, 这些制度是如何确立的?让我们共同穿越时空隧道去寻找其历史源流!

(1) 设计意图:烘托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为后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2) 新课教授:问题探究。

【探究1】在独立之初, 美国面临怎样的形势?

教师:请学生阅读课本第40页“资料回放”及“教材引言”, 并思考华盛顿为什么说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你认为该如何解决?华盛顿等资产阶级领导人的思想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影响?有怎样的影响?

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点评: (多媒体显示1787年宪法颁布的必要性) (1) 政治:松散联盟 (邦联) ; (2) 经济:国内:互设关卡;国际:没有统一关税。

2.1787年宪法颁布的可能性: (1) 已经独立; (2) 启蒙思想影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及学会发挥想象、深入历史思考问题。

教师: (过渡) 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开得并不顺利。先是有人迟到, 后是有人早退, 最后又有3人拒绝签字, 罗德岛则始终不肯派代表参加。会议过程中充满了唇枪舌剑, 许多人最初的意见都被改得面目全非了。会议每天都在争吵中度过, 当时已经80高龄的富兰克林对此忧心忡忡, 专门请了个牧师, 每天开会之前让全体代表先做祷告, 企求全能的上帝保佑他们的会议能顺利进行。会议开了近4个月, 最终才形成了1787年的宪法草案。那么, 他们究竟围绕哪些问题展开激励的争论, 并最终达成妥协呢?

【探究2】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教师: (多媒体显示) 第一条:第一款: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 全属合众国的国会……第十款:未经国会同意, ……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和军舰, 不得和另外一州或国缔结任何协定或契约, 除非实际遭受入侵, 或者遇到刻不容缓的危急情形时, 不得从事战争。

第四条:第三款:国会有权处置合众国之属地及其它产业, 并制定有关这些属地及产业的一切必要的法规和章则。

第六条: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合众国已经缔结及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 皆为全国之最高法律……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 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

——美国《1787年宪法》

学生:阅读材料及课本思考、回答。

教师: (归纳点评) 联邦拥有立法、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大权, 如国防、战争、外交、货币、征税和外贸等。国家有适用于全国的宪法和基本法律。美国通过确立联邦制, 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同时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 有一定的自治权, 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多媒体显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联邦制度)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体会集权与分权思想。

【探究3】:如何处理中央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教师:分角色任务。

学生:角色扮演 (总统、议长、法官) , 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结构示意图。

教师:演示三权分立图。

教师:巩固练习:面对金融危机, 奥巴马政府将如何通过救市方案?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点评: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问题及动手能力, 能自己表演及与他人合作, 感悟“分权与制衡”的政治智慧。

【探究4】如何处理地方各州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供材料: (1) 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出, 参议员每州两名。 (2) 5个黑人折合为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点评:协调各方、利益均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体会协调各方、利益均衡思想。

【探究5】美国民主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点?

教师: (多媒体显示表格)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

教师:归纳点评:从全球史观角度审视两国的这段历史, 我们应当认识到, 各国的国情固然不同, 具体的政治文明建设路径及方案也有差异, 但它们的政治文明建设更有相通与相同之处, 因为我们都是人类, 理应有普世的民主政治基本准则:如政府应当民有、民治、民享;如国家的权力应当分立并实现制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及归纳问题的能力, 使之能在全球视野看待问题, 并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

【探究6】谈谈你对1787年宪法的看法。

教师:请学生阅读第42页“历史纵横”, 且问:如何理解英国政治家说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为什么恩格斯认为“它最先承认了人权, 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

学生:讨论思考、作答。

教师:归纳点评, (多媒体显示) :进步性: (1) 它是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 (2) 它 (确立了联邦制) 强调加强国家权力, 避免了邦联制的松散, 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 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 防止独裁统治出现, 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3) 既把各州团结为一个国家, 又保留了地方一定程度的自治, 有利于州域地方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 (4) 西欧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结合, 在整个政治制度史中堪称典范, 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局限性: (1) 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 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 (2) 反映人民权益的法案是经过几年斗争后作为修正案补充进宪法的。

教师:演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及美国总统奥巴马大选图片, 然后提问:以奴隶制的解决为例, 美国人民为什么没有在当时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一重大问题?

学生:思考作答。

教师:归纳点评。 (多媒体显示) : (1) 这既是由当时的具体形势决定的, 也是由新生的美国已形成的利益格局决定的。要实现废奴, 仅凭“正义之剑”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 建国之父们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将一个随时可能瓦解的邦联改造成为一个民主宪政的、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联邦。因此, 需要维持一个强大的政权, 而不是将各类矛盾激化。 (2) 人类文明的演进是一个渐进曲折的过程, 也是一个注定要付出代价的过程。政治文明 (制度文明) 的建设也是如此, 不可能一步到位, 这就是所谓的历史局限性。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及修订正是这样一个过程。 (3) 从现代化史观角度看, 从无到有就是一个进步, 然后通过渐进式改良将它变得更好。审视“美国经验”, 其二百多年的历史进程, 正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全面发展、变得更好的过程。其中宪法至上的法政文明建设是关键之一。正因为如此, 有学者认为:对于真正的美国主流精英人士来说, 他们的国家最值得为之骄傲的不是其庞大的物质财富、领先世界的科技和教育、无与伦比的军事力量, 而是创造这一切的机制。这种机制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治国之道。

设计意图:学生能多角度、辩证、发展地评价1787年宪法, 感悟民主制度的时代性及发展性, 树立现代化的世界意识。

3. 课堂总结:

理清线索。师生共同演示板书: (1) 探源1787年宪法; (2) 探微1787年宪法; (3) 反思1787年宪法。

4. 巩固知识:课堂练习。

高考母题精析:美国华盛顿纪念塔有一块来自中国的石碑。碑文:“华盛顿, 异人也。 (1) 起事勇于胜广, 割据雄于曹刘, 既已提三尺剑, 开疆万里, (2) 乃不僭位号, 不传子孙, 而创为推举之法, (3) 几于天下为公, 骎骎乎三代之遗意。 (4) 其治国崇让善俗, 不尚武功, 亦迥于诸国异。……米利坚, 合众国以为国, 幅员万里, (5) 不设王侯之号, 不循世及之规, 公器付之公论, 创古今未有之局, 一何奇也!”

本材料画线的5部分, 有2部分直接描述了美国政治制度。请写出序号:________787年宪法谈谈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创古今未有之局”的?

学生:思考作答。

三、课后系统

教师: (布置任务) 请学生课后阅读华盛顿传记并谈谈感想。

【教学点评】《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具有如下三个鲜明的特点:

1. 新的教材观。

本课教材共有三目:“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1787年宪法的颁布”、“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在传统的教材观和知识观下, 这三目内容是都要进行学习的, 但是在新课程背景下, “教材是学材”, 教学依据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教材, 因此, 选择哪些知识内容进行教学是本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笔者在处理本课教材内容时, 能够扣住本课的核心知识, 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这一核心内容组织教学, 删繁就简, 突出了重点, 很好地解决了新教材知识内容较多与教学时间有限的的矛盾。

2. 新的学生观。

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较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这是新课程区别于传统课程的重要一点。创设问题情境是实现这一目标比较的有效教学策略。为此, 本课创设了三个问题情境:一是以“宪法如何协调各方面关系”等三个问题为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二是以“角色扮演”为情境, 运用所学知识对议会、总统、法院的权力进行表演, 从而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体会加深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权力结构的理解;三是以“历史纵横”、“学思之窗”材料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为情境, 让学生谈谈对美国宪法的认识, 使他们在合作中加深理解, 受到教育。

3. 新的史观。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对美国1787年宪法及民主制度的评价可以有不同的结论, 本课用文明史观及现代史观审视了1787年宪法, 使学生感受到美国开国元勋的政治智慧和人类的创造活力。本课用全球化史观看待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使学生认识到政治民主化是历史潮流, 也使他们明白了民主政治的多样性。

第8课 随声附和与逆反心理 篇3

“思想健康”,是指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取向和感情倾向要健康、积极,是“真、善、美”的体现:它发自内心,不是矫揉造作;它符合社会进步的总趋势,扬善惩恶,表达对社会和人民的良好愿望,对自己和别人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它使人的心灵受到美的陶冶,给人以美的感受。

不符合“思想健康”基本要求的作文应视为不合格的作文,所以高考作文的立意还要达到“正”,即正确、正能量。应该排除不健康、不积极的思想内容,更不能有违法乱纪的思想观点,腐朽堕落的思想感情倾向。

【样题分析】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题材料有别于一般表现人生励志类的作文题目,关注的是社会生活类题材。这是就当前的社会现象有意设计的一种社会生活类的作文材料。前一段时间,发生在一些大学中的同学间加害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沉痛的反思,在大中学生的群体中,同学之间发生一些摩擦和争执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投毒和杀人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就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思考,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和人之间到底该有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应该如何学会和他人相处。

本材料由四个小段落构成。第一段先概说高中学习阶段同学间的关系——无论是帮助、激励还是争执,都会留给我们美好的回忆并促使我们成熟。第二段讲就同学关系进行的调查,满意的占绝大多数,但不满意的也占相当多的比例。第三段讲同学关系紧张的内外原因。第四段讲增进友好关系的方法。因此本材料话题应该是:如何处理好与其他同学的关系,进而将来走入社会,学会如何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

材料中的关键词筛选如下:高中阶段,美好时光,同学情谊,难忘记忆,争执,成熟,同学关系,满意,不满意,志趣性格,竞争,尊重,理解,包容,融洽。

由此可以看出,作文立意应该提倡“正能量”。结合第一、二段的关键词“美好时光”“深厚情谊”“难忘的记忆”“满意”等,可以立意为“珍重现实同学情谊,才能收获未来人生的美好回忆”。

结合第三段的关键词“自我意识强”“志趣不合”“激烈竞争”等,可以立意为“同学之间要有笃志信道、自强不息的正气,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气,知耻而后勇的勇气”。

结合第四段的关键词“营造和谐气氛”“互相理解、尊重、包容”“为他人着想”“融洽”等,可以立意为“一个融洽的同学关系能造就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

【高分捷径】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大都表现为三个面向:面向人生、面向社会、面向大自然。其中集中表现在人生励志和社会生活生活方面。对于人生话题,作文一般均可以从正反两反面解读,只要言之有理都不为错。但对于社会生活一类的材料作文题,立意一般应该是“扬善”与“惩恶”。“扬善”与“惩恶”,不是正反对立关系,因为两个不同的行为都朝向一个目的:给人一种正面的鼓舞力量。

1. 扬善。

就是解读材料时,发现其中存在的真、善、美的东西,作为我们写作的对象,并经过我们的诠释或演绎,使之发扬光大,使更多的读者得到启发和教育。

例如上文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一般朝着“营造和谐融洽”的同学关系这个角度来立意都是“扬善”。但材料里面也有可以展开的负面话题,如“4%的人觉得不满意”,为什么有人觉得不满意?后面有很多原因可以来解释,如“有人认为是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可以说,学校、班级是社会的缩影,里面也有不愉快的争执、恶意的竞争、打架,以至于同学之间发生加害事件。如果因此就立意為“现在的校园不存在和谐的同学关系,它和社会一样充斥着森林法则”,就不是“扬善”,而是扩大渲染生活“丑恶”的一面,使人心生恐惧。

2. 惩恶。

作文中要宣扬真、善、美的东西,不是说不能出现生活假、丑、恶的一面。对于社会生活中一些负面的思想不能掩盖,对他们大张旗鼓的揭穿,进行旗帜鲜明的批判,也是思想健康的表现。

例:(2013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英国作家戈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本题所给材料由三位作家的名言组成,三句话里面包含共同意义的词语分别是“孩子的眼光”“少男少女的心灵”“伟大的孩提王国”,我们暂且把这几个词语压缩概括为“童心”。丰子恺的话“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是说孩子用一颗童心观察世界,看到的都是这个世界天真无邪的一面;赫胥黎的话“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是说很多人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加,逐渐失去了少男少女一样的真心,变得世故、圆滑、消沉、冷漠等,“心灵硬化”只是一个比喻,是指少男少女真心消失的过程和状态。“提前”,暗示了一种焦虑;戈尔丁的话“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预示着人类社会失去童心的可怕后果。

正是人类社会“童心”的逐渐消失,才使得三位作家语重心长地谈论“童心”。如果我们联想到现代的人类社会就会发现,种种消极、圆滑、世故的现象时时都在上演着,现代社会物质上已经达到了高度发达的程度,但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人性中最美好的真诚也正在消失。材料中指出了童心消失的现状和后果,也是促使人们思考造成人性缺失的社会原因,呼唤人们回归童心和真诚。

所以本题的立意可以立足于批判社会现实,针对日趋物化的社会大声疾呼诗意心灵的回归:人失去了童年,不能失去童心;失去童心使人类真正的沉沦;拒绝心灵的硬化等。

【写作误区】

1. 思想健康就是表现“高”“大”“上”。

“思想健康”是通过高考作文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材的目的。它是一项“基础等级”要求,这个要求并不超越考生的思想实际和写作实际。同时,这项要求也并不是指要把作文的思想感情升华到很高的高度,所以不应把“思想健康”宽泛化或神圣化,好像一提到思想上的要求,就必须把作品的主题步步深化,调子定在“高”“大”“上”三点之上,四平八稳,不会跑题,不会被扣分,这实在是对“思想健康”要求的误解。须知,“扬善”不是随声附和,也不是歌功颂德。

例如: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是一个繁华的城市商业街区,这里广告林立,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2011年1月17号到2月14号期间,首部中国国家形象片在广场的大屏幕上持续滚動播放。中国各行各业的59位杰出代表,如袁隆平、杨利伟、马云、郎朗、姚明、邰丽华等人在片中展现了他们微笑、自信的形象。10月1日,时报广场户外显示屏上又出现了中国先哲孔子的形象,与熙来攘往的人群融为一体。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本题材料话题对象就是“首部中国国家形象片在广场的大屏幕上持续滚动播放”,又加上“袁隆平、杨利伟、马云、郎朗、姚明、邰丽华等人在片中展现了他们微笑、自信的形象”,以及“显示屏上又出现了中国先哲孔子的形象”,好像这些内容已经确定了作文只有正面立意。很多学生的立意就局限于赞美,如伟大祖国已经自豪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伟大的祖国而放声歌唱;中国的巅峰时刻等。

2. 思想健康不会反思。

很多考生习惯顺着材料的思路,竭力地附和材料,揣测材料里面能正面表达的东西。一旦提到反思,不敢越雷池一步,认为反思材料立意就是一种不正常的逆反心理,就是提出反动观点,是思想不健康的表现。须知,反思是并不是故意唱反调,而是一种冷静地思考,当然也是“思想健康”的表现。

上文的例题中,只是对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这样一个繁华的城市商业街区做国家形象广告的行为进行评论,这种行为的目的是给我们的国家形象做宣传,它有可能有用,也可能没有作用。反思一下就可以明白,我们的国家形象一定是被丑化或误解了,一个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怎么能靠几个人就能改变人们的认识呢?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只是一个繁华的城市商业街区,而树立国家形象不同于商业广告,我们自身做得好,就不需要广告。再联想一下,像美国、德国这些发达国家并没有做过类似广告,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因此反思就能够得出结论,而这样的结论并非是思想不健康,应该是给浪费公帑行为的一种警告。

【模拟练习】

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面对媒体各种动听诱人消息的轮番宣传,有些人欣然接受,有些人不为所动,还有人不仅自己不相信,还提醒别人“不要太天真”。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数十年来,放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的文艺作品(小说、戏剧、影视、音乐……)不胜枚举,这些作品令人震撼,或使人警醒,或启人深思……

请自选作品,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感悟、思考。

第8课和平统一 篇4

一、选择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外交目标的核心是()A.极力削弱德国实力

C.防止德国东山再起

B.维护法国国家安全 D.重新确立欧洲霸权

【解析】 一战后,法国外交目标是以维护法国的安全为核心。故B项正确。【答案】 B 2.法国联合比利时占领鲁尔地区的主要目的是()A.迫使德国及时赔款 C.帮助德国经济复苏

B.推行削弱德国的政策 D.掠夺鲁尔区的资源

【解析】 一战后法国执行强迫德国支付赔款,并以此削弱德国的政策,故B项是主要目的。

【答案】 B 3.道威斯计划规定:“任何外国组织均不得妨碍德国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A.法国单独占领鲁尔地区 B.德国可突破凡尔赛体系 C.国联无权干涉德国经济 D.法比两国从鲁尔地区撤军

【解析】 题干信息反映法国、比利时必须尽快结束对鲁尔区的占领。故D项正确。【答案】 D 4.1923年,法国联合比利时,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地区,使德国的经济形势严重恶化,政治局势动荡不安。鲁尔危机的发生,从实质上看是()A.英美与法国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B.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的产物 C.德国抵制《凡尔赛和约》的结果 D.道威斯计划姑息纵容德国的结果

【解析】 面对法国和比利时的军事行动,德国政府采取“消极抵抗”政策,停止支付赔款,鲁尔的矿山和企业全部停工,鲁尔危机的发生,从实质上看是德国对《凡尔赛和约》的抵制。

【答案】 C 5.《洛迦诺公约》的哪项内容说明德国是最大的赢家()A.德法、德比间的边界领土维持现状 B.德国分别与比、法、波、捷签订仲裁条约

C.法国和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签订相互保证条约 D.准许德国加入国际联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作为一个战败国,德国原先任人宰割,没有任何政治地位,《洛迦诺公约》准许德国加入国际联盟,这说明德国大国地位得到了承认,以后又可以与英、法等国平起平坐,故选D项。

【答案】 D 6.1925年10月,英、法、德等欧洲七国签订的《洛迦诺公约》()①违背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 ②暂时缓解了欧洲的安全问题 ③改善了法德两国之间的关系 ④有利于恢复德国的大国地位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洛迦诺公约》以正式承认德国是一个平等国家为前提,通过改善法德两国的关系,暂时缓解了欧洲安全问题,故D项符合题意;《洛伽诺公约》是对凡尔赛体系进行的又一次重大调整,但总体上没有突破凡尔赛体系,故排除含①的选项。

【答案】 D 7.1928年,法国参与签署《非战公约》的主要目的是()A.避免卷入欧洲的纠纷 B.与美国建立军事同盟 C.寻求自身的安全保障 D.从军事方面严惩德国

【解析】 道威斯计划与《洛迦诺公约》提高了德国的地位,为寻求自身安全保障,法国希望通过签署《非战公约》来保障自身的安全。

【答案】 C 8.“凡尔赛体系,由于它内在的不合理性,一直存在着对它的反对意见,对它进行调整也是势所必然的。”20世纪20年代,在对凡尔赛体系进行的“调整”中,不包括()A.协约国集团与土耳其凯末尔政府另订《洛桑条约》 B.中日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件 C.欧洲主要国家缔结《洛迦诺公约》 D.德国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解析】 D项是《凡尔赛和约》的内容。【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曾多次出任法国总理和外长的白里安在一战后极力主张法德合作和“欧洲联 邦”计划,他认为只有在一个组织起来的欧洲范围内才能确保法国安全,欧洲和平才可望实现。他认为实现法德和解是欧洲联邦的基础。他从20年代初开始就一直“坚决主张法国和德国和解”,以外长施特莱斯曼为代表的德国一些重要政治家对此做出了热烈响应。在施特莱斯曼的支持下,白里安积极领导和推动西欧国家建立起彼此间紧密的合作关系,他取得最大的成就便是1925年正式签署的《洛迦诺公约》,到1926年德法的接近达到高潮。1930年6月,白里安向国际联盟中的26个欧洲国家提交了关于在国际联盟的帮助下建立欧洲联邦具体计划的备忘录。这一计划也受到了欧洲国家的普遍欢迎,使欧洲统一问题开始引起广泛的国际关注。

——邢来顺《德法关系的历史发展与欧洲联合》

(1)根据材料,指出白里安主张法德和解及欧洲联合的主要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主张在当时受到支持和欢迎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欧洲联邦”计划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未能实现的原因。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才能确保法国安全,欧洲和平才可望实现”归纳作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从一战后和平主义盛行、法国主张对社会秩序稳定以及欧洲共同文化传统的角度概括说明。第(2)问依据所学20世纪30年代世界历史局势变化的知识,从帝国主义之间矛盾重重、经济危机爆发、法西斯国家扩军备战以及和平主张基础缺乏等角度说明。

【答案】(1)目的:保证法国安全,推动欧洲和平。

原因:一战给欧洲带来巨大灾难,战后和平主义思想盛行;其主张顺应了战后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秩序以及重建欧洲和平的形势需要;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传统,易于达成共识。

(2)凡尔赛体系下英、法、德、意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各国以邻为壑,各自为政,各国间纷纷提高关税,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德、意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积极扩张,挑起世界大战;计划在当时缺乏必要的政治、经济和民众基础。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参议员约翰逊在参议院就《非战公约》进行辩论时,说它是“无舵之船,无屋宇之街衢,无字之书,无剑之鞘,无指针之钟表,无花朵之花冠„„无菜肴之餐桌”。

——王明中《评凯洛格非战公约》

材料二 “昔日处境坎坷,被人视为鸡肋的《非战公约》却主导了整个(纽伦堡)审判过程„„在审判过程中,四大国的起诉人无论如何旁征博引,他们都无一例外的求助于《非战公约》„„《非战公约》所倡导的原则与和平运动所秉持的理念找到了契合”。

——王立柱《<非战公约>历史定位的转变》

请回答:(1)据材料一,美国参议员约翰逊做出上述评价的依据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人们对《非战公约》的态度有何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析】 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非战公约》局限性。第(2)问态度从材料可以看出由轻视到认可。根据材料“《非战公约》所倡导的原则与和平运动所秉持的理念”以及和平思想不断增强的角度思考。

【答案】(1)《非战公约》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没有规定明确的责任;也未制定实施公约的办法和制裁违约国的措施。

第8课和平统一 篇5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教材内容】

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三部分内容是密切联系的,共同围绕秦统一中国这一主题。秦灭六国,完成了初步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统一的措施都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对于一些专业术语难以理解,需要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让学生理解“专制”“中央集权”“统一”这些术语;学生对历史课非常感兴趣,尤其有表演的欲望,可以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调动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让课堂变得更加灵动。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探讨秦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过程与方法】

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汉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个概念以及秦始皇的统一措施产生的深远影响。教学方法

讲授法、互动法、启发教学法等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途径查找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设计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有条件的可以课外阅读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在上新课之前,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上一单元我们所学的内容。(和学生一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接着就是商朝和周朝,周分为西周和东周,而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问学生)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一共存在了多少年呢?(学生答: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549年)但是现存的文献和文物却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762次国家间的战争。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列国的纷争就成为阻碍统一的最大的力量。所以为了统一就必须结束当时诸侯国彼此之间的战争,这种战乱的局面什么时候结束的呢?又是谁结束了这种局面呢?带着问题我们共同来学习《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板书:第9课 秦统一中国)授新课

一、秦灭六国

通过课名大家就能知道是谁结束战乱局面实现统一啊?(学生答:秦国)。战国七雄并立,为什么是秦国脱颖而出兼并六国实现统一呢?大家结合我给出的材料(课件展示)和课本的内容,思考一下秦灭六国有哪些条件呢?

1、条件(板书)

(1)民心所向。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也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因此结束战争实现国家统一是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2)秦国实力雄厚。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经过长平之战,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的进攻。

(3)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秦王嬴政在用人上不以出身高低取人,不拘一格,广招人才;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能;敢于向部下承认错误。这些人才文能治国安邦、武能克敌制胜,对秦统一大业的完成做出重大贡献。

2、过程

公元前230年,“秦王扫六合”,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按照由近及远,远交近攻的战略各个击破,用了9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3、秦统一的意义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从此,统一始终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过渡: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国经历了漫长的一百多年的兼并战争,最终在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面对空前广阔的疆土,各地交流困难,思想混乱,边患严重等等这些问题,秦王嬴政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统一呢?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国疆域很大,为了更好的治理,在政治上要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制度。

1、政治上: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制度创新)(1)皇帝制

嬴政分别取“三皇”、“五帝”中“皇”与“帝”字组成皇帝二字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有避讳。(2)三公制

皇帝之下设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中央政权机构。丞相掌行政,相当于今天中国的国务院总理;太尉掌军事,相当于军委主席;御史大夫掌监察,相当于纪委书记。但最后的决断权都是由皇帝掌控。(3)郡县制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防止地方政权割据,秦始皇没有实施西周的分封制,而是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在今天和省差不多;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影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对后世影响深远。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把权力集中到自己一人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就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帝是权利的中心,这套封建官僚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过渡: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统一,但经济和文化上还存在很多不变,影响统一的巩固。

2、文化上:统一文字

战国时期七国文字的书写各有差异,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使颁布的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为了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秦始皇统一文字,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后来又流行一种更加简易的隶书。文字的统一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过渡:六国新灭,遗民未曾心服,为了使人民不反抗,最根本的,莫过于统一人民的心思。

3、思想上:焚书坑儒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将全国的历史、医药、占卜和植树以外的书下令焚毁;把在背后议论他的相关儒生全部活埋。

过渡:战国时期币制非常混乱,像是齐国、燕国使用刀币,楚国使用蚁鼻钱,魏国、赵国使用布币,不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4、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为了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这都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过渡:当时在咸阳,你坐马车到其他地方是非常不方便的,因为之前各个诸侯国的车辆和道路的宽窄是不一样的,秦国马车较大,在其他地方行驶不了。为了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

5、交通上:车同轨、修驰道;开灵渠 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从都城咸阳到达各地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又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长江水系)和漓江(珠江水系),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道路不通时,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并开凿灵渠;文字不同时,统一文字,将小篆颁行全国;钱币不同时,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度量衡不同时,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这都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巩固了中央集权。

过渡:当时北方的匈奴虎视眈眈,不时南下侵扰

6、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南统越族开灵渠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征讨匈奴,收取了河套地区,并且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了万里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开凿的灵渠也便利了秦朝南下统一越族。过渡:秦的北进南下,使得秦朝的疆域不断拓展,最终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三、本课感悟

秦的统一不仅是地域的统一,而且是文化和精神上的统一。从此以后,虽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统一成为主流,而分裂、战争仅仅是历史上简短的小插曲。

四、本课小结

五、随堂练习

精英演讲第8课 篇6

今天我们要开始演讲内容的设计,前天在讲设计演讲稿时,已经告诉你,演讲就是讲故事,那么到底讲什么故事呢?我一共总结了五种演讲需要用到的故事,哲理故事、共鸣故事、情感故事、感恩故事、爱国故事。几乎每一次演讲都可能同时需要用到这几种故事,后面几天我将分别和你介绍这几种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哲理故事。

在我们演讲的过程中,经常为了说明一个道理,或者证明一件事情,需要运用一个案例来论证,从而得出这个论证结论,叫哲理故事。哲理故事可以是名人的故事、可以是企业案例,可以是身边的故事,可以是生活中的故事、可以是自己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来证明一个观点,比如,成功需要坚持到底、企业需要用心服务、细节决定成败等。这一类故事是在我们演讲当中运用最多的。

关于如何讲故事的公式,参考第六天演讲稿设计技巧的第三部分。我先举个例子: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成功最重要的一个关键,在分享这个关键之前,要给大家分享一个小小的故事。有一个人,他非常非常的成功,拿了很多很多的世界第一名的奖杯,在他70多岁即将退休的时候,他决定举办一场1万人的演讲会,把他成为世界第一名的秘诀分享给整个世界。然后这个演讲会开始了,会场的舞台非常非常的大,舞台上有一个很大很大的一个钟,这个世界第一名走上舞台以后,说:“有哪个年轻人,能走上这个舞台,去敲这个钟,把他敲动吗?这个时候,上来了很多很多的年轻人,他们拿着一个很大的铁锤去敲这个钟,这个钟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响声,各位,你们猜一下这钟动了没有?(没有)然后这个世界第一名走到这个钟前,伸出他的小拇指在钟上“咚”敲了一下,各位,猜一下,钟动了没有?当然是没有,然后这个世界第一名每隔五秒钟,“咚”敲一下这个钟,每隔五秒钟,“咚”敲一下这个钟,这样大慨过来20分钟,各位,这个钟动了没有?答案是没有,这个时候,会场开始骚动,有人开始喊,骗子、骗子,难道你成为世界第一名就是这样骗来的吗?这个世界第一名不管台下有多少人骂他,依然每隔五秒钟敲一下这个钟,每隔五秒钟敲一下这个钟,大约过了40分钟,这个世界第一名小手指的皮已经划破,已经流出了鲜红的血,各位猜一下,这个时候,这个钟动了没有?答案依然是没有的。这个时候台下开始很大的骚动,开始有人拿矿泉水瓶子砸这个世界第一名,拿易拉罐扔这个世界第一名。这时候,这个舞台已满是矿泉水瓶、满是易拉罐瓶,这个世界第一名的身上满是矿泉水。但是这个世界第一名依然不管台下有多少人骂他,不管有多少人拿矿泉水瓶砸他,他依然每隔五秒钟“咚”敲一下这个钟,每隔五秒钟“咚”敲一下这个钟,这样大慨过了1个小时的时间,这个世界第一名手指的骨头已经露了出来,鲜血已经染红了整个舞台。各位猜一下,这个时候,这个钟动了没有?答案依然是没有的。这个时候会场很多人站了起来,开始慢慢的离开了这个会场,只有还有三分之一的人继续在看这个世界第一名表演。这个世界第一名依然每五秒钟“咚”敲一下这个钟,每五秒“咚”敲一下这个钟,这样大约过了2个小时的时候,各位猜一下,这个钟动了没有,这个时候,钟终于开始很大摆弧的摆了起来。会场想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个时候,世界第一名开始包扎伤口,然后说:“有那个年轻人,能走上舞台,去让这个钟停止下来吗”?这个时候,又上来了很多很多年轻人,他们去抱这个钟期望让他停止下来,可是各位,你们猜一下,这个钟停下来没有?(没有)答案是没有的,这个时候,这个世界第一名又开始说话了,他说“成功的秘诀,就是不管多少人打击你,不管多少人泼你冷水,不管多少人拿矿泉水瓶砸你。你当作没有听见,你坚持到底,当成功来临的时候,别人挡都档不住。”

这也是今天我送给大家学习演讲的关键,凡事坚持到底绝不放弃!学演讲开始可能真的很累,其实我没学任何东西,无论是舞蹈、武术、外语,最大的障碍就是不能坚持。这是我深有体会的,2006年11月,我在上海,除了每周去参加世界大师的培训,我每天早上都去公园练习演讲,这样坚持两三个月。期间我想过放弃,也很想放弃。但是我想到,我要到全国去演讲,想到我要成为演说家,想到我一定要拥有一流的演讲口才。我最后坚持下来了。

从2007年3月我开始全国巡回演讲,到2008年6月,一年半的时间在公益演讲,没有赚钱。很多人反对,很多人泼我的冷水。我坚持下来了。到现在,我终于可以每天演讲出场费2万,3天收费5万。这个成就和陈安之老师比,有些差距。但是能够在短短3年的时间,在全国做到这样的影响力,做到这样的结果,真的是不容易的。有很多和我一样,希望成为演说家的朋友,在坚持半年、一年后就选择了放弃。而我现在还能在北京开这样一家公司,这是坚持的结果。

所以,希望能够看到这份信的所有朋友,无论是学习演讲,还是创业,还是追求成功。希望你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再坚持一下。

无论你是否走进今日英才的课堂,无论你是如何看待今日英才,无论你是否关注与支持今日英才。我真的希望能用我所有的热情和语言,去帮助和鼓励我结识的每一朋友。尽管我不认识你,尽管我们可能从来没有见过面,尽管只是在茫茫的网络之中不经意间留下了一个邮箱从此我们结缘。

我很珍惜这次机会!也许,我现在能给你的,只有关于演讲的一些建议和生活的激励。可是,我的热情,我的真诚,我的珍惜!我想你是第一次遇到!能够用这样朴实、真挚的语言和你交流,并且一直坚持不懈,也许你是第一次遇到。即使是你追求你的伴侣或者你的伴侣追求你的时候,我想也没有这么认真抒发内心的那份执着的热情,并且连续30天。

sunjt,你是幸运的,你应该为我的这份付出鼓掌一下!好了,朋友!坚持吧!

今天的学习任务是:自己写1-3篇关于哲理故事的演讲稿,然后加以练习。如果你现在还没有的话,可以先背《30天精英演讲速成》上的故事案例。等您背的多了,慢慢的脑海的东西多了,自己也就会讲了。如果你已经订购今日英才《30天精英演讲速成》DVD套装,里面的辅助教材一故事全集有各种演讲故事,你可以背几个。

今天就到这里,改天见!

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和平统一 篇7

2006年5月,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新加坡演讲时,重申两岸关系要回到“九二共识”,重提“五不五要”,强调两岸最紧迫的问题是投资、直航和共同市场。

2006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大力弘扬西安事变所体现的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追求统一、爱好和平的精神,号召全体中华儿女为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007年4月28日,国共两党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合作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此次论坛进一步推动国共关系和两岸关系向前发展。

【知识链接】

1.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5年华北事变以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涨的推动下,在”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强大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国民党内部发生分化,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及其东北军主张与红军和解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事变发生以后,国内各派政治势力作出不同的反应:国民党内部亲日派主张讨伐张杨,置蒋于死地。亲英美派为和平营救蒋介石而积极奔走。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派周恩来等赴西安参加谈判,经过多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从此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曾两度携手并肩,又两次分道扬镳,呈现出“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发展历程,这种复杂的关系深刻影响着中国近代后期的政局和历史发展,乃至当今大陆与台湾的关系状况。

3.国共两党关系的认识

(1)国共两党的斗争有其必然性,“道不同,不相为谋”,阶级立场的不同是双方分歧与矛盾斗争的根本原因,但只要两党都能从民族利益出发,就能合作,不断推动中国革命向前发展。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就充分说明了国家民族利益高于党派和阶级利益。

(2)两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而是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打倒列强,除军阀”和“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是保证中华民族独立和生存的根本条件,是两党共同的根本利益。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和推动的结果。

(3)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损,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促成了中国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反帝反封建国民大革命,两党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得到了发展壮大。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则谱写了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历史篇章,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两党的威望。相反,国共两党第一次分裂后,双方形成了长达十年的对峙局面,彼此受到了严重的创伤,也给外敌入侵造成了可乘之机;而两党第二次分裂的结果则是三年内战不仅给两党、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伤害,还遗留了至今没有解决的台湾问题。

【能力训练】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采取的政策先后为()

①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②逼蒋抗日③反蒋抗日 ④联蒋抗日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①③④②D.①③②④

2.下列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次合作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在中共的倡导和推动下实现 ②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③都采用党内合作的形式 ④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A.①②B.①④

C.②④D.②③

3.电影《红日》中讲述了国民党整编74师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歼灭的故事。这一故事发生的时间应该为()

A.1946年B.1947年

C.1948年 D.1949年

4.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幅用黄铜铸成的台历,上面写有“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为永恒。其包含的正确寓意为()

A.清王朝统治的彻底结束

B.人民解放军取得渡江作战的胜利

C.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D.南京解放,人民解放战争完全结束

5.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国民党主席连战的历史性握手,不仅开启两党间的平等对话,也促进了两岸的全面交流与和平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这次历史性握手与对话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

(2)新时期党和政府为改善两岸关系,实现祖国统一,做了哪些努力?

(3)台湾回归祖国有武力解放与和平统一两种方案,你觉得哪种方案更可行并陈述理由。

(4)你认为目前妨碍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的政治因素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

1.D2.B3.B4.C

第8课 影片剪辑动画 篇8

教学目的

与要 求 1.知识目标

(1)理解影片剪辑动画的属性;(2)掌握影片剪辑元件的制作过程;

(3)认识flash中“元件”与“场景”的联系

2.能力目标

(1)学会制作“影片剪辑元件”的方法(2)掌握“元件”与“场景”的切换方法

3.情感目标

(1)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创作设计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审美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教学重点 “影片剪辑元件”的制作与使用

教学难点 难点:flash中“元件”与“场景”的联系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教学方法有“实例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巩固教学”等。通过情境导入,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

教 具 课本、计算机、课件、教案、各种素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吗? 师:下面我们观察同学们的作品。1.学生作品展示

生:展示上节课制作的作品。

作品:“文字遮罩动画”请观看的学生做出评价。师:这是我们上节课所学的文字遮罩动画。师:同学们制作的文字遮罩动画很漂亮。师:下面观察老师带来的作品。2.老师作品展示 师:播放本节课要讲授的flash动画示例,请学生认真观察。作品: “以百叶窗的形式一张张地显示一系列图片。师:与上节课学习的动画有何不同? 师:用flash制作动画时,可以将动画片断做成影片剪辑,需要时再把影片剪辑插入适当的场景中。

二、新课讲授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制作“影片剪辑动画”。

师:下面我们制作一个动画示例,以百叶窗的形式一张张地显示一系列图片。

一、制作“百叶窗”动画示例。

师:先制作“窗页”影片剪辑元件,然后再利用这个元件制作“百叶窗”动画。师:教师演示操作。

★动手做:制作“窗页”影片剪辑元件。

第1步:启动flash,打开一个空白文档,设置文档大小为600Px X 450Px,然后以“百叶窗.fla”为文件名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

第2步:执行“插入→新建元件”命令,“创建新元件”对话框中,输入元件名“窗页”,把行为设成“影片剪辑”,单击“确定”。

第3步:在舞台中画出一个无线框的长条矩形,把它的宽度设为40(舞台宽度1∕15),高度设为450(舞台高度)。

第4步:执行“窗口→对齐”命令,打开“对齐”面板,把编辑区中的矩形居中对齐。

第5步:第30帧处插入关键帧(F6),将矩形的宽度改为1,然后把它居中对齐。

第6步:单击第1帧,然后打开“属性”面板,补间类型设为“形状”。

第7步:敲回车键,可以看到矩形从宽变窄的效果。

师:下面我们利用这个元件制作“百叶窗”动画。

★动手做:制作“百叶窗”动画。师:教师演示操作。第1步:准备4张鲜花图片,大小设置为600 × 450像素。

第2步:执行“文件→导入到库”命令,把这4幅鲜花图导入到库中。在“库”面板中图片名称改为“花儿1” “花儿2” “花儿3” “花儿4”。

第3步:返回场景编辑状态,把“图层1”的名字改为“花儿1234”,在第1帧把“花儿1”图片拖入舞台,并适当调整位置,使它完全覆盖舞台。

第4步:在第20帧插入空白关键帧,把“花儿2”图片拖入舞台,也使它完全覆盖舞台。第5步:在第40、60帧分别插入“花儿3” 和“花儿4”。然后敲F5键延长到第80帧。第6步:再新建一个图层,改名为“花儿2341”,在第1、20、40、60帧分别插入花儿2、3、4、1。

第7步:在“花儿2341”上再新建一个图层,改名为“百叶窗”。

第8步:把库中的“窗页”影片剪辑拖到舞台最左侧,按住Ctrl键向右拖动,复制出14个,(加上原来的“窗页”一共15个)。

第9步:敲Ctrl+A键将15个“窗页”全部选中,敲Ctrl+K键打开“对齐”面板,选中相对于舞台¤按钮,单击分布栏下的垂直中间分布按钮与水平中间分布按钮,使所有的窗页中心分布。

第10步:执行“插入→转换为元件”命令,把这些窗页转换成名为“百叶窗”的影片剪辑元件。

第11步:右击“百叶窗”图层,在快捷菜单中选择“遮罩层”命令。

第12步:执行“控制→测试影片”命令,在“测试影片”窗口中可以看到图片以百叶窗的形式显示出来。

三、课堂操作

1、教师布置任务。

以百叶窗的形式一张张地显示一系列图片动画实例。

2、学生上机操作,可以充分思维,拓展想象力。

3、教师巡回辅导,解决在操作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加以指导和纠正。

4、学生作品展示。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简单影片剪辑动画的制作,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成为一名出色的“闪客”。

板书设计

第8课 影片剪辑动画

一、制作“百叶窗”动画。

1、制作“窗页”影片剪辑元件。

2、制作“百叶窗”动画。

布置作业

制作一个雪花飘落的动画。

年 月 日

课后反思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由于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完成本节课的内容,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不费力,教学效果较好,积极性也很高,课堂气氛也很好。

上一篇:云行演讲部门章程下一篇:记事作文:微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