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的阅读理解

2024-09-28

醉翁亭记的阅读理解(精选12篇)

醉翁亭记的阅读理解 篇1

醉翁亭记的阅读理解以及答案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选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A.环滁/皆山也

B.而乐/亦无穷也

C.负者/歌于途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_______

(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晦:_______

(3)行者休于树于:_______

(4)临溪而渔 渔:_______

3.用现代汉浯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1)命名(2)暗(3)在(4)捕鱼

3.(1)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间啊。

(2)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意对即可)

4.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醉翁亭记的阅读理解 篇2

(选自《中国文学名作欣赏》, 谢昭新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0年)

《秋声赋》作于北宋嘉祐四年, 欧阳修时年53岁, 这是他继《醉翁亭记》后的又一名篇。《秋声赋》写秋, 以立意新颖著称。从题材上讲, “悲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永恒题材, 但欧阳修选择从新的角度入手, 虽然承袭了写秋天肃杀萧条的传统, 却烘托出“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这一主题, 从而使得文章在立意上有所创新。选段是《秋声赋》中的第三段, 正是全文的题旨所在。

[读有所思]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和《秋声赋》两篇文章中流露出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醉翁亭记》阅读题 篇3

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完成第1~4题。(12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云归而岩穴暝

(2)野芳发而幽香

(3)杂然而前陈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欲信大义于天下

B.而年又最高 而其主不能守

C.名之者谁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醒能述以文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欧阳修虽然被贬滁州,但仍然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南昆明市试题

阅读【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第1~5题。(12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选文略,见前文)

【乙】饶州路①大饥,米价翔踊②,总管王都中③以官仓之米定其价为三等,言于江浙行省,以为须粜④以下等价,民乃可得食。未报,辄于下等减价十之二,使民就籴。行省怒其专擅,都中日:“饶去杭几二千里,比⑤议定往还,非半月不可。人七日不食则死,安能忍死以待乎!”其民相与言日:“公为我辈减米价,公果得罪,我辈当鬻⑥妻子以代公偿。”行省方悟,都中乃得免。

(选自《续资治通鉴》,有改动)

[注]①路:元代行政区划单位。②翔踊:物价飞涨。③王都中:元代官员,曾做过两任行省参知政事。④粜:卖出粮食。⑤比:等到。 ⑥鬻(yǜ):卖。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杂然而前陈者() (2)宴酣之乐()

(3)射者中,弈者胜() (4)饶去杭几二千里()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行者休于树/苛政猛于虎也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

C.都中乃得免/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行省怒其专擅/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段【甲】中的句子。(2分)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请根据提示,找出选段【甲】中含有“乐”字的相应语句,填写在A处;在B、C处概括对应语句中“乐”的含义。(3分)

5.选段【甲】中欧阳修被贬官至滁州,爱民亲民;选段【乙】中王都中擅自降米价救灾,惹怒上司。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个选段中百姓对欧阳修、王都中的举动分别有什么反应,并说说这样写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西贵港市试题

阅读【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1~5题。(13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大道之行也》)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选文略,见前文)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云归而岩穴暝 男有分,女有归

B.醒能述以文者 蒙辞以军中多务

C.货恶其弃于地也 安陵君其许寡人

D.以为妙绝 往来而不绝者

2.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吾妻之美我者 B.故人不独亲其亲endprint

C.将军身被坚执锐

D.邑人奇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画线句子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乙】文画线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试题,突出了对考生文言文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第1、2题分别考查考生对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情况。第3题翻译句子,考查了考生对判断句、倒装句,以及“翼然”“意”“乎”等词语的掌握情况。第4题考查了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开放性较强。

云南昆明市试题,突出了对考生文言文记诵积累情况的考查。第1、2题分别考查考生对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情况。第3题考查考生对关键词语及判断句、倒装句的掌握情况。第4题抓住关键词“乐”设题,考查了考生提取文章关键句和概括主旨的能力。第5题以比较阅读的形式,考查考生对文章大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领悟能力,设题角度新颖,难度适宜。关于侧面描写对人物的衬托作用,考生在《口技》《陈涉世家》等文章中学过;关于以民为本的思想,考生在《曹刿论战》等文章中学过。

广西贵港市试题,要求考生对两篇相关联的课内文言文进行比较阅读。第1、2题分别考查考生对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的掌握情况,涉及《醉翁亭记》《大道之行也》《孙权劝学》等8篇课内文言文,考查面广。第3题要求考生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考查了考生对“是故…‘兴…‘作”“乐”等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意动用法的掌握情况。第4题设题新颖,第一问考查了考生对【甲】文文章主旨的把握及概括情况;【乙】文中滁人游乐图正印证了“大同”社会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第二问既考查了考生理解、想象、描绘画面的能力,又对考生的情感、杰度、价值观起到了良好的熏陶作用。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篇4

(甲)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乙)醉翁亭记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蜀之鄙有二僧

②贫者语于富者曰()

③树林阴翳()

④游人去而禽鸟乐()

(2)下列句中的而与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舍身而取义

B.面山而居

C.登轼而望之

D.人不知而不愠

参考答案:

(1)①边境

②告诉(对说)

③遮蔽(遮盖)

④离开(离去)

《醉翁亭记》阅读和答案 篇5

阅读《醉翁亭记》选文,完成问题。

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讶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名之者谁 有仙则名

B.其西南诸峰 诸郡县苦秦吏者

C.醉翁之意不在酒 宾客意少舒

D.故自号日醉翁也 公问其故

2.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编号:068

字词意思例句译句

蔚然茂盛的样子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玡山。

翼然

参考答案:

1.B

2.

环 环绕,围绕 环滁皆山也。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滁州城四面环山)。

醉翁亭记 阅读训练附答案 篇6

(1)故事发生在美国西部的一个小镇上。那天,狂风夹带着雪花,提前送来了寒冷的夜晚。鲁兹太太开始费力地关店门。

(2)自从丈夫鲁兹走后,她独自经营着这个零售店已经十多年了,只要她想,她总能在这屋子里看到鲁兹熟悉的身影,仿佛他从没有离开过这里一样,她实在是舍不得把这个小店盘兑出去,尽管她已经是70岁的老人了。

(3)有个年轻人急促地闯进来,递上50美元,说要一份热狗和一杯牛奶。在接过那张钞票的一瞬间,凭经验鲁兹太太断定那是张假钞,在黑市用5美元就可以搞到。她瞟了年轻人一眼,他低垂着头,神情怠倦,衣着单薄,一副穷困潦倒的模样。那该是一个失业的流浪汉,鲁兹太太在心里暗自思忖着。能换一张吗?或者给我零钱?鲁兹太太不动声色地问道。年轻人开始紧张慌乱起来,脸上泛起了红晕,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头垂得很低,窘迫、羞愧得不知所措,他犹豫了半天说:没有,太太,我只有几美分,我我很想要一份热狗,我一整天没有吃东西了。这是一个还没有丧失羞耻感的孩子,鲁兹太太在心里这样评判着眼前的年轻人。能害羞,说明他知荣明耻,才会内心不安于心不忍,或许是失意让他暂时迷失了自己,对这样的孩子也许一块面包的温暖远比一声顿喝更有震撼力。想到这儿,鲁兹太太不再迟疑,马上找零钱。

(4)在年轻人转身离开的当口,鲁兹太太忽然大叫一声,手捂着胸口踉跄了几下。年轻人吓坏了,赶紧上前扶着老人。快!鲁兹太太把那50元的假钞塞到年轻人手里:到盛大诊所买药,就说鲁兹太太病了。年轻人走后,鲁兹太太麻利地抓起电话,打到那个诊所,那是她弟弟开办的。鲁兹太太在电话里说:如果有个年轻人来给我买药,给他几美分的药好了,另外,他手里有一张50美元的假钞。如果他是个善良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孩子,他就一定能回来。鲁兹太太默默地祷告着,她真的不希望他走得太远。一会儿,诊所的电话打过来了,告诉鲁兹太太年轻人已经拿着药走了,没有用假钞。鲁兹太太长吁了一口气,庆幸自己没有看走眼,她禁不住喜形于色。那个夜晚,年轻人不离左右地陪伴着病中的鲁兹太太。天亮后,鲁兹太太感激年轻人救了自己,竭力挽留要离开的年轻人,恳求他帮她照看几天零售店。几天过去了,几年也过去了,那个小零售店变成了小超市,小超市又有了子超市,而年轻人也一直陪伴着鲁兹太太走完了她生命的最后一程。随着小超市星罗棋布地展开,那个年轻人的名字也渐渐地被人所熟知,他就是在美国靠零售发迹的怀特。

(5)鲁兹太太临终时说:善良让我们彼此都找到了灵魂的归宿,互惠共生。其实怀特知道,不仅是善良更是鲁兹太太富有智慧的爱,牵引了他的心,让他感恩至今。那个风雪之夜,鲁兹太太用心智营造了一个美丽的契机,用善意的谎言让他体面而又不失自尊地接受了她的帮助,她用善良给予了他生活上的温暖。

(6)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爱也总是无痕的,因为它蕴涵了智慧的灵光,不彰显,也不哗然,却高尚持久,如润地无声的涓涓细流,如吹面不寒的杨柳和风,给人贴切的关怀,却不留任何痕迹。

12、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13、结合文章揣摩并用第一人称写出文中画线句中那个年轻人的心理活动。(3分)

14.文中说对这样的孩子也许一块面包的`温暖远比一声顿喝更有震撼力,请根据你的生活经历,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给以说明。(3分)

15.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善良让我们彼此都找到了灵魂的归宿,互惠共生的含义。(4分)

16.鲁兹太太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加以归纳。(4分)

17.仔细研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相关内容,探究文章标题挚爱无痕的含义。(3分)

材料一:一个男孩拿一美元到处购买上帝,一位老人问他购买上帝干嘛,他告诉老人说父母去世,叔叔抚养他,但叔叔病了,医生说只有上帝能救他。老人卖给了他一瓶上帝之吻的饮料,并告诉他叔叔喝了这瓶饮料就没事了。后来老人请来了世界上最好的大夫治好了小男孩叔叔的病。

(材料来源《购买上帝的男孩》)

材料二:2月新学期开学之日,长沙市近10万贫困生拿到了中央和地方提供的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材。教育部门在这些免费课本上盖上了一个本书由国家免费提供的印章,这种做法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持反对态度的网友认为,人穷志不能短,为了获得政府的照顾而以贫困身份示众为代价,对于同样具有人格尊严的学生及其家长来说是一种伤害。那些同学有可能因此产生自卑感,最终影响其健康成长。(材料来源《扬子晚报》209月)

参考答案:

12.不设统一答案。参考:鲁兹太太以突然生病假借买药为由试出用假钞买食物的失业流浪汉怀特只是一念之差,于是决定帮助他,用感谢他照顾的方式留下了怀特,最终成就了他的事业。(2分,内容概括准确,语言简洁即可)

13.不设统一答案。参考:难道这位太太认出这是假钞了吗?不会的,不会的,我真的是找不到活干啊,只能用这张假钞买点吃的了,我实在是没有一点办法啊,我还从来没有干过这种丢人的事啊,我该怎么办呢?唉,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和太太说我没有别的钱了,而且实在需要一点吃的东西。(3分,只要能抓住抓住怀特慌乱、窘迫、羞愧、犹豫的神态来写,并能具体地写出其心理变化的过程,写出慌乱、羞愧、犹豫各得1分)

14.不设统一答案。只要是生活中的例子,能反映出教师或家长对待孩子的错误能用关怀而不是打骂的方式,使孩子自己认识到错误并改正。(3分,视内容和表达分3、2、1给分)

15.参考:善良让怀特生存了下来并取得了鲁兹太太的信任,最终成为美国零售业的知名人物;善良让鲁兹太太成功地挽救了一个有可能走上邪路的失业流浪汉,晚年有靠,自己的事业也有了很好的帮手和接班人。(4分,分别从两个人物来谈,每个人物2分,意对即可)

16.参考:鲁兹太太是一个善良的人。(1分)明知是假钞还是买食品给流浪汉,自始至终不需要他的任何回报。(1分)她也是一个有智慧的人。(1分)对于怀特,她巧妙地照顾他的自尊心并且用买药试探他的本性,不留下任何痕迹,然后假借需要照顾让怀特心安理得地接受她的帮助。(1分)

醉翁亭记的阅读理解 篇7

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12~15题。(12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①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②,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③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④可乐也。

(节选自《兰亭集序》)

【注释】①修禊(xì)事:为了做禊事。禊事,一种祭礼,到水边洗濯,嬉游,并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②流觞:把盛酒的杯子浮在水面上,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曲水:引水环曲状成为水渠。③品类:指万物。④信:实在。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泉香而酒洌: (2)树林阴翳:

(3)少长咸集: (4)茂林修竹:

1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l)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14、【乙】文中与【甲】文画线句子描写的情景相似的是哪一句?(2分)

15、甲】【乙】两文均体现了 “ 乐”,两文之“乐”有什么不同?(2分)

参考答案:

12、(1)水(酒)清(2)遮蔽(3)全,都(4)长,高(每小题1分)

13、(1)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2)这一天,天空晴朗,空气清新,春风和煦,舒心畅快。(每句2分,大意正确即得分)

14、虽 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2分)

醉翁亭记的阅读理解 篇8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云归而岩穴暝 暝: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

1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答:

14.本文以一个“乐”字贯穿全文,最后一段中所写的 “乐”有哪些?(3分)

答:

参考答案:

12.①昏暗;②寄托;(2分,每个1分)

13.①它的西南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幽美,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②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写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评分:共4分,每句2分)

醉翁亭记的阅读理解 篇9

十一、文言文阅读地毯式训练·《醉翁亭记》

一、文学常识

2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二.语音环滁(chù)林壑(hè)琅琊(láng yá)饮少辄醉(zhé)三.一词多义。

归:①云归而岩穴暝聚拢,归集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③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乐:①山水之乐乐趣,名词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动词

③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为“以„„为乐”;后为“乐趣”

秀:①蔚然而深秀者秀丽,形容词②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动词谓:①太守自谓称谓②太守谓谁是,为

而:①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而”表示递进关系,而且。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而”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③朝而往,暮而归“而”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④溪深而鱼肥“而”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

⑤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而”表示转折关系,却。四.重点词语解释

1、环滁: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234

567、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8 觥,酒杯。筹,酒筹。

91011、醉翁之意不在酒:

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意:情趣。121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117

岩穴瞑(míng)伛偻(yǔ lǚ)酒洌(liè)山肴yáo

野蔌(sù)觥筹(gōng chóu)射者中(zhòng)弈者胜(yì)

颓然(tuí)阴翳(yì)蔚wèi潺chán霏fēi

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14芳,香花。发,开放。

15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伛偻,驼背,这里指老人。

16、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暝,昏暗。

171819、太守谓谁:20、2122、23

2425相大白。

六.重点语句翻译

1、醉能同 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7、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8、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9、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译

1011、翻译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1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七.课文内容理解

1.归纳段意: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2.主题探访:文章极其生动的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

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3.问题探讨:

第一段:

A.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

B.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远景?*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近景?*

D.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哪句话?

E.文中借释亭名来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这个千古名句是什么?

F.“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G.太守在文中的自号是什么?*

H.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第二段:

A

B

C.本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再说说它现在的意思。

D.“乐亦无穷”的原因是什么?*山间朝暮、四时之景不同。

第三段:

A.文中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有哪些?请用一个字概括出他们共有的心情。

*(12B.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其余三幅俱是陪衬,为了突出“太守醉”,“醉”在与民同乐,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旨意。

C.从文中找出描写“众宾欢” 的语句。*

D.“宴酣之乐”体现在哪里?*

E.本文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联系?

* 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F.“太守醉”中的“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第四段:

A.“醉能同其乐”句中的“其”指的是谁?*B.“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什么?*C.文中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是哪句话?

D.文中哪句话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文章的主旨?*E.这段话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衬托太守之乐。

F.“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G.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八.理解性默写

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3、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4、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答: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

6、概括本文的主旨。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乐统一的句子)

7、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910111213、14、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1516、文中描写“山间四时”的句子是: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分清春夏秋冬)

1718、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九.开放性试题。

1.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仔细找一找,画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2.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

3.依据文章内容,请对出下联。

上联: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下联:醉翁亭下欧阳修借景抒情(或醉翁亭里欧阳修与民同乐。)

4.本文语言形式优美,尤其是对偶句充分体现了汉语言的美感。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一个下联。宽对即可,例如:“范仲淹以天下为忧”或“范仲淹先天下而忧”等。

5.《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6. 醉翁亭现已成为安微省著名古迹之一,结合课文的阅读,假如让你当一名解说员,你该如何解说。(写要点即可)7.与《醉翁亭记》一样,《桃花源记》也是一篇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以寄托作者政治理想和美好情感的文章,请写出《桃花源记》中反映桃源人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的句子。

社会:其中往来耕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而文中又多次提到“醉”字,这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尚节亭记》阅读答案 篇10

A、坐右之器以欹 欹:倾斜

B、或以之比德而自励 比: 比拟

C、信乎,有诸中,形于外 信:的确

D、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 宜:似乎,大概

答案:D适宜

5、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特卉木也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B、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樊哙侧其盾以撞

D、岂徒为玩好而已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答案A(A特:只,不过; B而:连词,不译;连词,表转折 C以:介词,凭借;连词,相当于“而” D徒:副词,只是;名词,类,一班人)

6、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的人种植花草树木都是为了取其所蕴涵的精神,并不是只为了好玩、喜好。同样别的一些物什也能反映人的精神追求。

B、会稽的黄中立,就是因为竹子有节而喜欢种植竹子,并在竹林中修了一座“尚节亭”。作者刘基看到了以后很喜欢。

C、作者认为,花草树木的节,体现出阴阳寒暑的中和之道;而作为人的大节,则体现为极难做到的中庸之道。

D、文中,作者认为,尽管世风衰败,道德沦丧,但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还是比较多的,而黄中立异于常人的地方即为崇尚节操因此早早地立下志向。

《醒心亭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篇11

23.表现醒心亭四周环境的优美,借景抒情,凸显了欧阳修及友人在山水间的乐趣。(2分)

24.C(作者认为欧阳修的乐并不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而在于国泰民安,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达士之乐。)(2分)

25.欧阳公寄意于醒心亭者,是更远大宏阔的政治抱负:“吾君优游而无不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天下,天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背得其宜”。(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3分)

26.(1)交代醒心亭命名的由来。(2)赞颂欧阳修忧国忧民的儒家仁政理想,以醒世人。

冷泉亭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冷泉亭记

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亭,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我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我爱其泉渟渟①,风泠泠②,可以蠲烦折酲③,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④足于床下,卧而狎⑤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彻⑥,粹冷柔滑,若俗士⑦,若道人,眼耳之尘,心尘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域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铺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玙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⑧。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①渟渟(tínɡ):水停止不动的样子。②泠泠(línɡ):形容清凉。③蠲(juān)烦析酲(chénɡ):除去烦劳,解除酒醉,蠲:消除,除去。酲:酒醉不清醒。④濯(zhuó):洗。⑤狎(xiá):亲近而态度不庄重。⑥矧(shěn):况且。潺湲(chányuán):水流的样子。彻:同“澈”。⑦俗士:与出家人相对而言,指未出家的人。⑧述而不作:只阐述前人的观点。此语出自《论语o述而》。这里是指自己不再建造新亭。

1.下面对词语分析不妥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句中的“最”“尤”“甲”是同义词。

B.“导和纳粹”,是指引导人心平气和地接纳最精美的东西。

C.“床下”“枕上”在这儿是比喻义,指随处、自由的意思。

D.“可胜言哉”中“胜”是壮大的意思,这儿有名传千里之意。

2.对下面语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撮奇得要”——集中了最奇特的要点。

C.“潜利阴益”——在不知不觉之中得到好处。

D.“佳境殚矣”——所有的美好境界,全都达到极点。

B.“物无遁形”——物体的形态全都显露了出来。

3.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冷泉亭是余杭众多美景中最好的一处。

B.与冷泉亭互相遥望的还有虚白亭、候仙亭、观风亭和见山亭。

C.仆射、给事、右司郎中是官职,相里君、韩皋、裴棠棣、卢元铺、元玙是人名。

D.“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中“长庆”是白居易的号。

4.认真阅读文章,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文字。请写出三组描写冷泉亭景色的整句: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抓住冷泉亭春天的_______和_______;夏天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景物,简练而生动地写出了此泉四时的美景和人物的心情。

6.作者不再建造亭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A

3.D

4.A.高不倍寻,广不累丈。

B.山树为盖,岩石为屏。

C.佳境殚矣,能事毕矣。

或:A.草熏熏,木欣欣。B.泉渟渟,风泠泠。C.若俗士,若道人。

5.草 木 泉 风

上一篇:如何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下一篇:关于时间的高中记叙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