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对工作

2024-09-10

执行力对工作(精选9篇)

执行力对工作 篇1

对班主任工作执行力的反思

盘县羊场乡中心校 曹丁元

学校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如何用德育促进智育是每个学校都不可回避的问题。然而工作中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与发展遇到了问题,受到了制约,有些工作不能有效地推行,受到了阻力。制约我校班主任队伍发展的问题就是执行力的问题,执行是目标与结果之间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决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执行力不是工具,而是工作态度。我校的班主任就人本身来讲无疑是勤恳的、优秀的,但对德育工作的态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其中执行力的偏差是最大的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四大方面:

第一、对存在的问题没有敏感性,不注重纠正小的偏差。

1、晨读和早读课,假如没有打铃、假如没有老师在,许多同学就不能自觉进入学习状态,早上大好时光白白的浪费,日复一日,损失到底有多大,而且形成了很不好的习惯。

2、宿舍就寝纪律,我们都知道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如果没有充足睡眠时间,谈什么都是空话,不但自己没有休息好,而且影响了他人。

3、班会课是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教育主题、精心准备等环节上班主任都能做得比较到位,但对于班会课学生的座姿、学生的专注程度,却未能引起班主任的足够重视,这些小小的偏差看起来无足轻重,但班会课的教育实效却打了很大的折扣,会给班主任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第二、不关注细节,不追求完美。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强调宏大的事业不要忽视微小的细节,所谓“细节决定成败”。然而我们周围,大而化之、差不多、马虎等毛病随处可见,这就造成了许多决策都停留在纸上,许多重点工作都落在了表面,导致制订的目标都成了海市蜃楼。如对于一些同学的不良现象,第一节课就睡觉,整天委靡不正,这些学生肯定存在问题,就应立即查找原因,及时纠正他们的问题,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远了,回头太难。

第三、不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处理问题。对学生的违纪情况进行调查和处理,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班主任必须具备的工作能力,也是班主任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任务,但这方面的执行力不少班主任是缺乏的。涉及到一些违纪学生的情况调查时,第一种情况:班主任不分青红皂白,就把学生痛斥一顿,造成的结果是:学生与老师心灵的隔阂;情况调查不全面、不真实;更糟糕的是还会产生冲撞。第二种情况:一有问题就把违纪学生直接送到政教处,自己仅充当一个通讯员的角色,不管调查的进程、不管学生调查时应做的思想教育。以上两种情况在工作实践中都时有发生,这表明了班主任不会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处理问题。

第四、不能把学校既定任务及时有效按标准落实。如本学期强化课间操,学校已详细地规划了如何操作,体育老师分片带操,值日老师分片监督等等。但部分班主任认识不到位,甚至有些班主任根本不到现场,或者在场不管理,导致不能按照学校规定的流程来操作;如长发、怪发问题,这是人生价值观的体现,如何引导学生要动脑子,而不是当任务来布臵,反而使学生反感,产生对立情绪。要达到预期目标,要讲道理,想办法,通过激励和约束学生行为才能实现。

执行力是所有管理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要想有效提高执行力,从根本上解决 “知易行难”的问题,就必须领会执行力的真正含义,做到赢在执行。首先要提高执行力意识,对于学校的德育队伍建设而言,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提高和班主任工作态度的改善都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达到。其次要关注细节,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而考虑到细节、关注细节的人,不仅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提高执行力就是要树立严谨再严谨、细致再细致的工作作风,细节到位,执行力就不成问题。为此,我和大家共勉一句话: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恪守责任,高效执行,就应该在自觉、自主、自发开展工作,我们的班主任也一定能做到更好!

2010年7月7日

执行力对工作 篇2

一、高校学生干部执行力存在的一些问题

1. 正确认知高校学生干部的执行力及发展方向

高校的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中各综合方面都较优秀的人才, 其学生身份以及干部身份在学校与学生群体之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 各种不同的思想以及新鲜事物扑面而来, 处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下, 大学生往往会陷入迷茫, 不知所措, 甚至误入歧途。因此, 学生的管理工作是很有必要开展的, 这些问题也给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学生干部在自身上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责任心不够。作为学生中的精英群体, 学生干部应当发挥其主导作用, 主动、有责任帮助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 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干部的责任心理。其次, 学生干部在工作时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功利思想, 严重影响了其执行力。所以需要在学生干部的思想方面做好工作。最后, 综合能力不足导致学生干部不能完全配合所有工作的开展, 所以还需加强学生干部综合技能的训练。

2. 加强学生干部执行力的培养

学生干部在学生群体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学生干部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他们的行为能够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 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朝着乐观积极地方向发展, 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4C理论模式来对学生干部的执行力进行培养, 能够有效地提升其知识技能并将之运用到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来, 在提升执政力的同时为打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奠定基础, 最终达到教育育人的的目的, 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高校学生干部执行力的建设是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也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进程, 有利于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需要在制定合理的方案, 从思想、文化等方面入手来提升学生干部的执行力, 大力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二、学生干部执行力的提升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体现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复杂、繁琐特性决定了其不仅需要学校来开展工作, 还需要家长和学生的共同配合。其中学生干部发挥了主要作用, 其对学生群体的引导作用为顺利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便。

1. 提升学生干部执行力, 有利于减轻学生管理者的负担

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群体中的精英人群, 在思想行为上都具有先进的特点, 能够起到带头的作用, 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学生干部在日常为学生的服务工作中得到了一致好评与鼓励, 因此在做其他工作时便更有热情和信心, 无形中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对于高校的辅导老师而言, 他们在负责学生教学工作的同时, 还需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生活管理, 处理他们的矛盾问题、学习问题、各种奖惩记录等等。这些繁多的工作使得辅导老师不可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 也不可能兼顾到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 所以就需要学生干部发挥其作用。辅导老师可以讲一定的工作分配给学生干部, 让学生干部来帮助其更好的对学生进行管理, 不仅能够减轻自身的负担, 也能提高管理质量,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2. 提升学生干部执行力, 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群体的带头人物, 在帮助学校进行管理工作时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是维系学校与学生之间的重要纽带。学生干部在本质上也是一名学生, 与其他同学相比, 他们在年龄、思想、行为上有着相似性, 因此他们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交流起来也更加轻松容易。在交流的过程中, 学生干部所表现出的思想行为能够影响到其他同学, 他们所提的建议也容易被其他学生接受采用。

三、如何提高学生干部执行力

1. 加强学生干部的素质教育, 培养其执行责任意识

通过各项培训达到素质教育的效果。目前高校的学生干部在素质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如责任心不够做事不够仔细等等, 所以需要通过各项培训来帮助他们制定目标, 在提升自身素养的同时更好的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服务。培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如知识讲座、学生干部工作经验交流大会、先进工作表彰会、户外素质拓展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手段, 让学生干部明确其工作目标, 工作方向并制定一系列的方案来最终达到工作效果。

2.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实行奖惩措施

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 明确工作内容, 工作职责以及工作中需要遵守的规章准则, 并根据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断调整完善。其次, 采取相应的奖罚措施。对于工作认真负责, 并作出贡献的学生干部, 学校应该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 鼓励其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负责;对于态度散漫不负责任的学生干部, 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罚, 在对其他学生干部起到警示作用的同时迫使其端正工作态度, 明确工作目标。这种赏罚分明的机制, 对学生干部的工作评价更加公平公正, 能够充分的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 更好的参与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来。

参考文献

[1]贝自燕.高校学生干部政策执行偏差原因与对策[J].高教论坛, 2011 (11) .

[2]田育进, 黄龙银.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执行力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14) .

对提高学校工作执行力的几点思考 篇3

一、责任是提高工作执行力的关键

责任重于泰山,责任大于青天,责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责任是对所负使命的忠诚及信守,责任是对自己要去做的事情的一种爱的表现。以前总觉得一个单位工作上不去,是人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问题,其实责任才是关键。因为责任心不强就不可能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尽心尽职,就不可能很好地贯彻上层领导的工作意图,而使得一些“粗制滥造”的细节组合成了一个“劣质”的整体,造成工作局面打不开,工作思路一团糟,根本谈不上创新意识。当然,责任心也可以通过外部的作用来强化,如树立工作典型,引领员工积极向上;制定长短期工作目标,培养员工团队精神;制定制度,培养员工参与意识,最终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进行捆绑,产生共鸣共振,通过增加责任意识,使得对制度的执行变成一种养成行为和自觉行动。

二、务实是提高工作执行力的保证

务实就是实事求是,讲究实际。务实就是要脚踏实地工作,真抓实干,少说空话、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我们要将务实体现到各项工作及工作各个环节中。如果没有务实的工作态度,就会做而不实,再好的蓝图也是空中楼阁,只有抓好落实,我们的事业发展才充满生机。因此,务实是衡量一个人工作态度、事业心、责任感等方面的综合指标。一个坚持团队利益至上的人,工作必定是务实的,我们只有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真抓实干工作的重点,才能推动执行力的提升,我们的教育事业才有希望。北京十四中学校长王建宗,在他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操作》主题报告中提到,执行——来自务实的智慧。只有务实,才能带来工作的成功。

三、协调是提高工作执行力的润滑剂

协调就是要尊重客观规律,强调事物间的联系,在工作中主要是指为实现管理目标的手段和过程,是对各种管理要素的综合考虑。沟通、协调是工作制度执行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沟通是协调的前提,工作中观点上的分歧、意见上的不同都是难免的,这就需要通过沟通、协调解决。可以说,协调就是充分沟通,协调的水平就是管理的水平,领导的艺术就是协调的艺术。通过协调可以处理各种矛盾关系,部门之间、同事之间、师生之间等出现问题时,都需要进行协调和沟通。通过沟通,可以互相理解,解决工作中的矛盾,更好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创造性开展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协调,可以深入基层,增加相互了解的机会,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特别是作为干部,必须提高自身的协调、沟通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服务意识,掌握沟通、协调技巧,为学校这台大机器增加润滑剂。

四、团结是提高工作执行力的基础

团结是由多种情感聚集在一起而产生的一种精神,团结就是合作,团结就是和谐,团结就是要求全体员工通力协作、沟通配合,形成执行的合力机制,团结就是力量,团结产生效益。高尔基说,个人如果单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每个人只有依靠集体,才能实现个人的愿望和理想,而一个单位的整体目标,又是与每个人的工作相关联的,任何一个人的工作失误都会给集体造成一定的损失,如果在一个单位中,所有的工作关系都很和谐、团结,相信每个人一定会发挥最大的潜能,团结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正所谓团结协作抓落实,和谐友爱铸辉煌。

五、服务是提高工作执行力的助推器

服务是不以实物形式而满足他人某种需要的特殊劳动,并使他人从中受益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活动。在学校,虽然各个部门工作职责不同,个人分工不同、责任不同,但是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工作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每个部门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别相关部门的配合,每个人都在为其他人提供一定的服务,同时也接受别人的服务,服务是双向的。任何一个环节服务不到位、不及时、不顺畅,都会影响到正常工作的运转。只有相互提供有效服务,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工作效率。ISO质量体系标准将学校的产品定位于服务,明确了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思想,树立起一种教育服务新理念,学校的产品是服务,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学校的服务质量。按照质量体系,将学校的教育服务过程认定为招生、教学、德育教育、学生管理、后勤服务、就业推荐等六个方面。每一种服务都与学生有关,就是说将学生作为服务对象,在工作中要求每个人要有服务意识,将服务理念贯穿于工作之中,提高工作执行力。

六、奉献是提高工作执行力的催化剂

奉献指满怀感情地为他人服务,是不计回报的无偿服务,是服务的更高层次。具有奉献精神的职工,一定可以提高工作执行力;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一定会遵守职业操守,为了学生不计报酬地备好课、上好课;具有奉献精神的管理者,一定会为了学校建设和发展拼命工作。奉献精神具有示范效应和感召作用,如果一个学校大力倡导奉献精神,提倡以奉献为荣,每个人一定会自觉地为学校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如果一所学校的领导本身就是奉献精神的楷模,上班“早出晚归”,心系学校,以校为家,和教师融入一体并深入教学一线,及时了解学校各种现状,为教师排忧解难,在教职工中自然会形成为学校发展奉献的氛围。《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倡导了一种精神——忠诚、奉献,这是一种非凡的执行力,书中罗文——一个美国军人接受任务不讲“价钱”,遇到困难想尽办法,完成工作不图回报,这种精神值得当今社会每个人学习。执行在于奉献,就是要求每个人要胸怀大志,处事大气,发扬奉献精神,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真正提高工作执行力。

制度是规范学校管理的依据,是学校发展的机制保障,是构成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成分,制度在于执行,执行最终要落实到人身上,只要我们增强责任意识、提升服务理念、发扬奉献精神、保持务实态度、注重协调、增进团结,坚持以制度约束行为,就一定能推动学校不断进步,取得科学发展新成效,开创教育事业新局面。

执行力对工作 篇4

建设部关于对建设系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的工作方案

(建法[2005]87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部机关各单位,部有关直属单位:

按照监察部印发的《关于监察机关对行政许可法贯彻执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的意见》通知(监发[2005]2号)要求,建设部和监察部驻部监察局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对建设系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的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做好有关工作。

附件:

1、关于对建设系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的工作方案

2、监察部关于印发《关于监察机关对行政许可法贯彻执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的意见》的通知(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五年五月三十一日

关于对建设系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的工作方案

2005年3月监察部印发了《关于监察机关对行政许可法贯彻执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监察部派驻各部门的监察局认真履行职责,把对行政许可法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并将建设部门列为2005年监督检查的重点部门。按照《意见》的要求,现对建设系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监督检查的目的和工作目标

(一)监督检查目的 促进行政许可法全面正确地贯彻与实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建立起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建设行政管理体制。

(二)监督检查工作目标

通过监督检查,督促各级建设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依法实施行政许可,公开透明,高效便民,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二、监督检查的范围和内容

监督检查的范围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对建设部机关及有关单位直接实施的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二是对建设系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的监督检查。

(一)对建设部机关及有关单位直接实施行政许可监督检查的内容1、2004年7月1日以后由建设部机关及有关单位直接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着重检查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是否合法,以及行政许可的收费情况。

2、对国务院明令取消的行政许可事项,建立后续监管制度的情况。有哪些取消的行政许可事项(包括国务院第一、二、三批宣布取消的建设行政许可事项)必须建立后续监管制度;目前有多少建立了后续监管制度,还有多少应该建立后续监管制度而还未建立,说明原因和今后工作的具体意见。

3、国务院决定调整管理方式的行政许可事项的落实情况。国务院决定调整管理方式的行政许可事项(包括国务院第一、二、三批宣布调整管理方式的建设行政许可事项)是否已及时转交给有关行业组织、中介机构,目前这些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是如何实施管理的。

4、清理涉及行政许可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情况。部门规章清理、修订情况,修订的时间安排;2004年7月1日前(行政许可法实施前)规范性文件清理、修订情况以及7月1日后(行政许可法实施后)发布的规章、规范性文件有否与许可法相抵触的情况。

5、2004年7月1日以后各业务司直接实施的行政许可项目。提出行政许可申请的数量,受理的行政许可项目数量,不予受理数量及准予行政许可的数量;不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或者不予行政许可的原因,不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或不予行政许可时是否依法书面说明理由。

6、办理行政许可事项是定期受理还是随时受理;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的期限,是否存在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在法定的期限内做出准予许可的决定的情况。

7、依法应当听证的行政许可事项,是否依法举行了听证;依法应当根据招标、拍卖结果和考试成绩择优做出行政许可决定的事项,是否根据招标、拍卖结果或考试成绩择优做出准予或不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

8、是否在办公场所公示了依法应当公示的材料,是否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了法定告知义务;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时,是否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必须补正的全部内容。

9、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是否公开,公众是否可以查阅。

10、是否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或超越法定职权做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是否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做出不予行政许可的决定。

11、有无索取或收受他人财物,谋取其他利益的问题。

12、行政许可事项收费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中,有哪些项目收费,收费的依据和标准;申请人如何获取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申请人是否可以无偿索取有关申请表格,查阅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是否收费。

13、有无擅自收费或不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的行政许可事项。

14、有无截留、挪用、私分或变相私分实施行政许可依法收取的费用的情况。

(二)对建设系统实施的行政许可监督检查的内容

1、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相关配套制度建立情况。包括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和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的制度;受理、审查、听取行政许可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意见、听证、招标、拍卖、考试、检验检测等实施行政许可的具体工作程序和有关制度;对被许可人的监督检查制度;实施行政许可的责任追究制度;实施行政许可的绩效评估制度。

2、实施行政许可的主体、程序是否合法。

3、对国务院明令取消的行政许可事项,是否还在进行审批。

4、行政许可事项的设定依据是否合法。

5、是否严格规范了备案、核准的范围和程序。已取消和下放的许可事项,是否还在通过备案的方式变相实施审批。

6、行政许可事项的收费情况,有无擅自收费或不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的行政许可事项。

7、清理行政许可事项所涉及的规范性文件的情况。

三、监督检查的方式

(一)自查和检查相结合。实施行政许可的单位按照监督检查的内容进行自查,提交自查报告。驻部监察局会同建设部政策法规司对建设部机关及有关单位全面检查,对地方建设部门重点抽查。

(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

(三)结合行政许可电子政务建设,通过网络进行调查,征求建设系统行政管理部门、被许可人以及关注建设行政许可的各方人士的意见,或委托专业调查机构对建设行政许可事项实施情况进行调查。

四、监督检查的工作分工

(一)行政许可法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由监察部驻部监察局会同建设部政策法规司进行,建设部有关司局配合。

(二)监察部驻部监察局会同建设部综合财务司,对有关司局及有关单位行政许可收费的自查情况进行检查,提出处理意见。

(三)建设部政策法规司负责提出清理、修改部门规章的处理意见。

(四)建设部有关司局对清理修改规范性文件提出处理意见。

五、监督检查要求

(一)不按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和要求,对行政许可事项做出规定的规范性文件,要予以纠正。清理设定行政许可的依据文件,对已取消或调整的行政许可事项,要及时废止或修订相关依据文件。

(二)加强对行政许可实施后的监督检查,认真受理和处理涉及行政许可的有关投诉。对违反行政许可法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三)认真查找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具体整改措施。

(四)及时总结推广实施行政许可法的好经验和做法,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六、监督检查时间安排

(一)自查阶段(6-7月)。各单位对本单位贯彻实施行政许可的情况进行自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部门及机关各司局和有关单位7月底前向监察部驻部监察局提交自查报告(一式三份)。

(二)检查阶段(8-9月)。监察部驻部监察局会同建设部有关司对建设部部内实施行政许可的单位进行检查,对部分省(区、市)建设部门进行重点抽查。

(三)整改和处理阶段(10-11月中旬)。对存在的问题,各地、各单位要提出整改措施,并认真落实。对发现的有悖行政许可法的行为,要及时纠正,严肃处理。11月15日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部门及机关各司局和有关单位提交整改情况报告。

(四)总结验收阶段(11月中旬―12月)。监察部驻部监察局对监督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和验收,12月底前向监察部提交专题报告。

为加强对建设系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监察部驻部监察局会同建设部有关司局组成工作组,具体负责落实。

联系人:

靳世文(监察部驻部监察局)电话:(010)58934030

电子邮箱:jinshw@mail.cin.gov.cn

宋长明(建设部政策法规司)电话:(010)58933263

电子邮箱:songchm@mail.cin.gov.cn

对加强执行力建设的认识 篇5

执行力是一种办事的能力,强化执行力重在解放思想。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形成又好又快的工作局面,要依靠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贯彻政策法规,落实上级工作部署,解放思想始终贯穿于执行的全过程。各级领导班子应带头解放思想,科学决策、创新发展机制;中层干部应勇于解放思想,创新举措、创优发展环境;一线干部应扎实解放思想,强化落实,推进职能到位,这三个层次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就能很好地破除制约发展的思想障碍。同时,要时刻更新理念,树立 “勤政、廉政、善政”的行政理念,保持 “提质、提效、提神”的精神状态,增强创新意识,不断提升执行能力。

增强执行力重在提高效能。正确的决策贵在执行,执行的效果体现在效能上。提高执行的效能应突出 “率”、“准”、“快”、“敢”、“和”五个字。用 “率”字来推动执行的进度。领导班子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坚决摒弃 “稳”的思想、“守”的观念、“怕”的心理,牢固树立“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率先垂范,带头执行。用“准”字来把握执行的尺度。“差之毫厘,缪以千里”。必须要准确理解、正确把握上级决策的精神实质,吃透政策,把握好执行的尺度,遵循科学发展观,着眼大局,不做干扰中心的事,不做阻碍发展的事,不做影响稳定的事。要克服敷衍塞责、被动应付的消极执行现象,勤而无效、劳而无果的低效执行现象,缺乏创新、求稳怕乱的机械执行现象,树立好字当头,快字当先,言必行、行必果的工作作风。用 “敢”字来增强执行的力度。敢想敢干,是一种创新精神和干事激情。对上级的部署和要求,既要敢于创新,开放地去谋划工作,又要主动、认真、细致、扎实地干工作;既要保质按量完成,又要创造性地超额出色完成。用 “和”字来提升执行的强度。只有团结和谐才有凝聚力,才有执行力,才有创造力。保持团结和谐的局面是保证干成事的第一要素。要切实做到 “四个统一”:统一领导、组织有力,统一思想、信心坚定,统一行动、言行一致,统一步调、排除杂音。

加强执行力建设重在完善机制。建立长效机制是加强执行力建设的制度保障。建立学教机制,增强干部队伍的责任意识和素质。建立制度机制,规范领导干部执行力的行为和程序。按民主集中制办事,对执行上级决定、决议和指示精神以及重点工作安排,进行认真调研、集体讨论、科学决策,用民主集中制规范领导班子执行力的程序。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李建锋)用过硬的作风提高政府行政执行力

在奋力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刻,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执行能力”动员大会。这次会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战略高度,对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执行能力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深刻领会、认真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对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将产生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如何实现科学发展,我们有不少好的政策和思路,但再好的政策和思路,不落实、不执行就等于一纸空文;再好的政策和思路,落实不力、执行不力,实效也会大打折扣。应当说,在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执行能力上,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不少办法,采取了不少措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作风不优、执行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落实,制约了十堰发展的步伐。我们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正视问题,进一步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全面提高执行力,努力推进十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

提高执行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许多深层次因素,需要标本兼治,更需要长抓不懈。开展“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执行能力”活动,就是要从转变干部作风入手抓落实,既要解决精神层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制度层面的问题。振奋精神是基础,强化责任是关键,健全机制是核心,提高效能是根本。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着力解决影响执行力提高的一些突出问题,切实把市委、市政府“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执行能力”的各项工作部署不折不扣地推进到位。

提高执行力,就要求真务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一心一意谋发展。提高执行力,就要埋头苦干,以实干检验干部、以实绩评价干部,使十堰新一轮的发展在实干中求突破、在实干中谋跨越。提高执行力,就要敢于负责,培养责任意识,加强责任建设,使各级领导干部对工作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提高执行力,就要科学决策,重大问题、重要政策和重要部署,决策之前,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鼓励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决策之后,要统一声音、统一步调、统一行动、坚决执行。提高执行力,就要狠抓落实,建立健全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和严格执行责任制度、督察制度、考核制度,使工作的目标任务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对不落实的事,要依法督办;对不落实的人,要严肃追责。

对提高员工执行力的一些思考 篇6

一、执行力在企业发展中的定位

企业执行力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它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把战略、规划转化为效益、成果的关键。即执行力作为企业的主体实力,反映了企业人力资本的总体状况,它对企业的兴衰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因。

1、执行力的内涵

①从执行力的含义看,指的是一种实施能力。这种质的规定性,赋予了执行力两个内容,一是思想方面,即所谓德,表现为精神风貌;二是能力方面,即所谓才,表现为创造力。这两个内容,决定了执行力的差别性,而表现在思想和能力上的差别,反映了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效能,并由此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前景。

②从执行力的实践角度看,执行力是把企业规划变为客观现实的重要载体。

③从执行力的作用看,主要表现在:执行力是企业员工素质的综合反映。执行力,说到底是由人的因素决定的。就是说,是由人的精神状态、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实践经验以及协调能力等诸要素构成的。这些构成要素的质量,决定了执行力的强弱。

2、执行力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执行力是企业精神的重要体现。

企业精神体现了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的灵魂。它由发展过程中凝炼而成。

企业精神源于通过执行力的实践活动,又反过来对执行力产生深刻影响。

(2)执行力是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二、在执行力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随意性。主要表现在对待执行问题上的患得患失,即符合自己意愿或单位利益的就积极执行,反之,就拖延或不认真执行。

二是简单化。单纯地认为不做“顶门杠”就是执行。在对待执行的问题上,既要不讲条件地坚决服从,又要结合实际认真而又创造性地做好,这才是一种完美的执行。

三是片面性。即把执行力两个方面的含义割裂开来,反映在人才观上,不能把德与才、引进与培养、扬长与避短很好地结合起来,顾此失彼,影响员工队伍素质的整体发挥。特别在关于能力问题的认识上,当前有把能力等同于学历的倾向。

四是找借口。找借口的实质就是把自己游离于责任之外,是缺乏事业心、使命感和敬业精神的表现。

三、决定企业“执行力”的五个因素

1、目标

执行力需要一个明确目标。只有当目标明确后,执行力才有了前进的方向。

对目标进行细分使其更具有可执行性,同时把共同目标和实际执行有效的衔接起来。

切忌一些企业对目标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自己制订了企业的共同目标后,就等同于所有员工和部门的执行力目标,没有确定每位员工、每个部门的执行目标。

2、管理者

执行力是领导者意志的体现,倘若领导者自身的管理能力本身较差,后面有关执行力的所有事情将无从谈起。一些企业执行力薄弱的根源恰恰是在老总身上。

管理者决定了整个团队的执行力强弱,一个企业的领导决定着一个企业的执行力,一个部门的领导决定着一个部门的执行力。

执行力的实施就是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示范来推动的。

3、协作

现代社会是一个讲究协作的社会,企业内部对协作的有求更加严格,一个部门和员工的任务完不成,就会影响整个目标。

木桶原理:一个团队的执行力不仅取决于每一名成员的能力,也取决于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

(1)树立团结协作的企业文化。

需要企业创造核心价值观去营造团结协作的企业文化,培养一种团结协作的环境。

(2)培养忠诚的员工。

(3)培养团队精神。

4、员工

(1)提供一个员工发展机遇的平台。把执行力与每个人的进步联系起来,在机会上创造平等,营造一种机会公平的环境。

(2)有效提高员工的素质。

(3)明确工作的方向性、工作步骤、工作要求,让员工对各项专业技能熟练掌握和了解,在执行中避免政策的变形。

(4)进行有效评价和引导。

5、制度

一些企业缺乏执行力根源正是在于制度。保持和提高执行力,企业就必须借助于系统的作用,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而非通过个人的努力,因为后者有太多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1)用制度规范执行力的标准。

(2)用制度统一员工与组织的执行力。

(3)用制度建立一个执行力激励机制。执行力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体系、考核机制、奖惩制度、压力制度,等等。

执行力对工作 篇7

企业执行力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执行力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手段,而激励机制是企业执行力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执行能力,更加影响企业文化氛围的塑造。然而企业的现有激励机制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1,2,3]。

(1)奖金越发越多,福利待遇越来越丰厚,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并没有明显提高,相反他们更关心与工作无关的问题,如薪资福利、奖金、工作时间、加班加点及休假等。反之,奖金福利待遇稍有减少,企业员工马上会怨声载道。

(2)企业按计划分配下去的工作,总是在企业员工执行中走样,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还会摆出种种理由,根本得不到预期的效果,管理起来很恼火。

(3)企业就像一潭死水没有活力,企业员工在里面浸久了早已经丧失了工作热情,存在混日子的心理,这种不良习惯也严重影响了新进厂的员工,不用多久也被感染,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的趋势。

2 企业激励机制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1)激励机制变更太快。激励机制的建立缺乏长远的规划,朝令夕改的现象相当严重,有时针对同一种事情,应用的激励方法却是不相同的,特别是领导的调换,激励方式也会随着领导的意志而改变。并不是说,建立制度就要一成不变,但是太快节奏的变化,会使人难以把握尺度和方向,不利于激励机制的有效执行。

(2)执行的力度不够。虽然企业很重视执行力文化,但是并没有真正领悟到怎样去提高执行能力,执行力严重不足,将执行激励机制写在纸上、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在真正执行中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绕道行之,使实际的执行也大打折扣,甚至不了了之。

(3)执行中缺乏洞察力。企业在执行中没有抓住企业员工的需求心理,不能判断出不同阶段员工的需求心理,导致不能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适时有效的激励方式。找不到病因,当然也就不能够对症下药。

(4)执行中思想保守。一提到激励方法,多数企业很自然地会和奖金、福利等物质激励挂钩,认为多给奖金,提高优厚的福利待遇,员工的积极性就会大大的提高,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其实激励方式很多,还存在很多非物质激励的方法,如精神激励、目标激励、荣誉激励、尊重激励等等,当然物质激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它并不是最持久有效的方法。

3 需求激励模型

每个人都有需求的心理和需求的欲望,但是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个体需求又会存在很大的差异,下面就在“激励的实用人性内因模型”[4]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需求激励模型,进而来分析激励方法对员工需求本能的改变。

模型是从人最基本的需求本能出发,就是说人是有需求本能的,只要有了需求,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获得或占有需求的欲望,但是不管哪种欲望,如果实现不了就会产生心理的压抑感,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这是一个很重要阶段,如有适时的引导这种压抑心理就会转化为执行动机,一种获得需求的激情。在动机和为需求去执行之间有一个激励区域,这个激励区域是本激励模型关注的焦点,如果有动机又受到激励,员工就会去执行,达到需求目的,当需求得到满足后,压抑心理消除,心情舒畅,工作热情高涨;随着旧需求被满足,新的需求就会出来,又形成一轮新的循环。这就是需求激励模型。

4 激励员工原则

(1)抓住员工的需求心理。人人都有需求的欲望,需求也有多种,按低级、中级、高级来分。最低级的是物质需求、生理需求;处于中间的是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和尊重需求;最高级的是自我需求。在某个阶段上,人的多种需求并存,但只有一种需求是主导地位。要想有效激励员工,就必须抓住员工的主导需求,进而激励他才最有效。

(2)注重个体差异。不同的员工需求也不同,新进厂的员工对薪酬较为看重;有一定物质基础的骨干员工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元老级的员工看重的多是自己的价值和受尊重程度。从性别方面看,女性员工对薪酬和工作环境较为看重;男性员工更注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前景。这些个体的差异都会导致相同的激励措施对不同的个体起到的激励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确定激励方法之前一定要对员工的需求做细致入微的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员工的需求心理。

(3)把握最佳激励时机。俗话说“好钢要用到刀刃上”,激励也是如此,要讲求最佳的激励时机,特别是对于临时组建的团队,在下达任务之前或者在完成任务之后(临时团队解散之前),企业要及时兑现自己的承诺,运用适时的激励政策,增加员工对激励机制的肯定和对企业的信任度,使员工的工作热情达到最高状态,一旦激励过期就失去了意义和效果,就算过后弥补也不会达到当时激励的效果,员工的积极性也将会受到损伤。

(4)多种方法适当使用而不是经常使用。注意多种激励方法的适当运用,而不是经常使用某一个或几个激励方式,经常用红包维持激励,一两次还可以,经常就不适合了。在选择激励方法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员工的主导需求,进而确定有针对性的激励方法。方法可以是某一种或某几种的有效组合,但要注重多种激励方法的合理搭配。

5 最大限度激励员工的方法

(1)沟通激励。这里的沟通主要是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其实沟通方式很多,如: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单向沟通、双向沟通等等。无论用什么方式,最终要达到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要启发下属认识到自己角色存在的意义和重要性;让下属知道你对他的期望,及时告诉下属他做的如何。这种激励方式适合于各个企业既有效又长久。

(2)精神激励。金钱对于员工的工作具有激励作用,但是这种物质激励的作用是有限的,特别是对于企业的核心人才而言,他们有稳定的物质来源,金钱已不是具有太大的意义了。有时,他们不会被别的企业丰厚的物质薪酬所打动,反而更愿意待在原来薪酬和福利相对较低的企业里,这是因为他们已经融入了企业的文化之中,他们同企业执行力文化有着相同的价值观,换句话说他们被企业的文化氛围所感染,所同化。此种激励方法适合于文化底蕴深厚的企业。

(3)个人发展激励(培训激励)。把对员工的个人发展做为一种激励方式,对业绩突出和表现优秀的企业员工,采取等级证书学习、进高校深造、出国培训等激励措施,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实企业员工的知识,培养企业员工的能力,给企业员工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满足企业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人发展的机会是最大限度激励企业员工的方法之一,这种激励方式最长久、最有效。

(4)团队的整体激励。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是靠一两个人的力量来完成的,企业讲求的是团队合作精神,团队是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它也代表着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在进行团队激励时也要根据成员的需要来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对做出突出性贡献的团队,要及时的进行表扬和鼓励,并对团队中突出个体进行适当奖励。团队的整体激励可以促进成员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打造团队个体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团队的整体激励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5)压力激励。在企业里建立优胜劣汰的生存机制,员工会因为担心失业而有意识地更加努力工作,做得更多,效率更高。当员工感到有压力时,他们为了保住工作,会改掉一些毛病,努力去工作。这种激励在短时期内会产生积极作用,也会增加企业的绩效。但它的效果不能持久,容易导致敌意和怨恨,从而影响沟通和协作。该方法适用于个体或外资企业,对于国有型企业,压力激励并不是很奏效,但不妨借鉴该方法,对表现不好的员工可以进行降级,转换工作岗位等处罚。

(6)目标激励[5]。确定适当的目标能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可以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引,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一个人只有不断启发对高目标的追求,才能启发其奋而向上的内在动力。每个人实际上除了金钱目标外,还有如权力目标或成就目标等。企业就是要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这种或隐或现的目标挖掘出来,并协助企业员工制定详细的实施步骤,在随后的工作中引导和帮助企业员工努力实现目标。当每个人的目标强烈和迫切地需要实现时,企业员工就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热切的关注,对工作产生强大的责任感,平时不用别人监督就能自觉地把工作搞好。这种目标激励会产生强大的效果。

(7)情感激励。情感激励对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人际关系等具有重要的影响。企业要关注员工情感上的细微变化,施以恰当的感情诱导,积极满足员工的情感需求,努力增强企业的亲和力,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情感激励是一种最经济、最有效的员工激励方法。

(8)尊重激励[6]。企业应该随时重视员工感受,尊重企业员工的行为,不要把尊重企业员工作为一种口号。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尊重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企业员工之间的和谐,有助于企业团队的精神和凝聚力的形成。尊重是加速企业员工自信力和爆发力的催化剂,尊重激励是一种基本的、长久的激励方式。

(9)荣誉激励[7]。荣誉是企业对个人或全体的崇高评价,是满足企业员工的自尊和激发企业员工奋力进取的重要手段。从人的动机看,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光荣、争取荣誉的需要。对于一些工作表现比较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先进企业员工,给予必要的荣誉奖励,是很好的精神激励方法。荣誉激励成本低廉,而且效果很好。

6 需求激励模型的运用

(1)追求舒适者。这类人一般年龄较大,收入较高,多是企业的核心员工。他们的需要一般是工作安全、成就感和尊严,发挥他们的权威;对这类人要采取以下激励方式:目标激励、情感激励、精神激励、沟通激励和尊重激励。为其分配挑战性任务,让其参与目标的设置,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和权威,经常与其沟通,这样这些人就会觉得受到了尊重,就能发挥更大的干劲。

(2)追求机会者。此类人不具备实践经验,多是刚毕业到岗的新员工,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的需求点是早日获得发展的机会,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其次他们看重的才是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对于这些血气方刚的知识人才,应该采用精神激励、情感激励、金钱激励、个人发展激励、目标激励等方法。让其充分了解企业执行力文化,并有针对性的安排他们去较艰苦的岗位进行实践,有意识的提高薪金待遇,正确的引导他们建立实战性目标,充分给予他们展现能力的机会。使其尽快融入企业的文化氛围中。

(3)追求发展者。这类人一般年纪较轻,受过良好教育,有适当的收入,是企业的年轻骨干力量,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职业生涯能不能尽快发展,所以他们的激励因素第一位的往往不是钱,而是良好的培训及事业发展。对这些人企业可运用荣誉激励、个人发展激励、精神激励、目标激励、沟通激励等方法。委以重任,给予最大的发展空间,尽其所能,激发他们最大的工作热情。

(4)追求薪酬者。这些人主要是指企业雇佣的临时工,他们一般收入较低,工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他们追求的并不是稳定的工作,他们的需求点是适当的收入,对于这些人的激励因素,第一位的是薪金,其次才是工作的认可和工作的安全性。因此,企业对这些临时员工运用最基本的物质激励,压力激励就够了。

运用需求激励模型抓住企业员工的主导需求,并正确运用各种有效的激励方法诱导企业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企业员工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企业员工的满意度,谋求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从而使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进而提升企业的综合活力,使企业达到最佳的状态。

参考文献

[1]魏雪琴.关于国有企业建立员工激励机制的探讨[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121-125.

[2]蒋伟权.论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激励机制建设[J].消费导刊,2007(12):108-109.

[3]罗彦玲,付正芸.浅论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建立的原则和途径[J].科技广场,2007(12):125-127.

[4]张锡民.中层执行力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王小艳.如何进行员工激励[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吕军伟.完美执行之最佳激励[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对强化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探讨 篇8

【关键词】电力企业;执行能力;电力安全管理

引言:电力企业的各工作部门和部门内的企业相关人员针对电力安全管理职业中进行工作的能力,就被称为是电力安全管理的执行力,这也是电力安全企业在安全管理这方面的重要环节。由于最近这些年来我国的电力事业发展迅速,电力企业也迅速壮大,电力企业就受到了足够的关注,但是电力行业被称为高危行业,是因为一旦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危险,所以需要对整个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进行严格的监控,提高执行力,才能尽可能的避免事故的发生。

1 对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影响的主要因素

首先就是相关的电力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合格,制度存在漏洞会使危险直接发生。一套成熟系统的管理制度会影响整个电力系统朝着更安全的方向前进,也会为企业员工提供安全的操作环境;但是,有相关一部分的企业都没有正确认识到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也就没有对员工进行过多的约束和评定,甚至根本没有成形的评定标准和制度,就算有些企业有相关的约束员工的制度,也没有定期进行严格的考核。这样松懈的态度会使员工的工作环境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也会使员工持有松懈的工作态度,容易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纰漏,埋下安全隐患。

管理制度的实施力度有待加强。目前,已有一部分的企业和厂商构建起了安全管理制度,但却没有真正的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管理制度在实施这方面力度不够,也就造成了安全管理制度虽然合用但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内部的员工对制度重要性也认识不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制度的收效甚微。另外一点,有些企业没有系统化的安全管理条列,也没有相关的安全培训制度,对安全方面的培训不到位。

对于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最近这些年,我国逐渐有了相对完善的安全管理规范,但是,对于规定的执行和理解却成为这之中的短板环节,相关的技术规范以及执行力度不够,或者说不够有力,一些企业工作人员在安全管理方面没有足够的素养和認识,距离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也就致使事故发生率升高。

2 强化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有效方法

2.1强化安全管理制度

在执行岗位制度的时候要做到严格,这是提高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最基本的一点。只要将违章违规行为、失职失责行为整顿到位,就能够做到将员工的自身利益和岗位要求融合在一起,也为员工自身提供多一份的保障,同时促进规章制度的有效实施。另外,还可以将员工的工作行为与奖惩制度联系起来。足够强硬的管理制度一旦形成,对企业的管理和安全氛围的形成有大益处。企业及时奖励业绩突出、乐于奉献的员工,适当的对安全措施做得不到位的员工做出相应的惩罚,以此树立积极的典型代表,引导员工向规范化操做,安全化操做靠拢。同时,企业内部还应该建立相关完善的监督体系,相关机制,将事故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有效的监督能够发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漏洞,并针对这些不足及时提出解决方案,相关人员配合解决在工作过程中种种不足和较为薄弱的地方,提高对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的执行力。

2.2提高电力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执行力度

构建较为全面的人员执行力的基本保障关键在于完善相关方面的制度体系。所以,电力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构建和执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责任体制,准确清晰的注明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并加大监督的力度。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应选出一名主要负责人,根据不同的岗位划分的不同的职责分出相应的责任制度,避免发生事故相互推脱责任,在平常的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规范准则。依照国家的相关文件指示,安全责任由企业内部的各部门依据自身所起的作用将承担的责任层层分解,确保责任的划分清晰明确,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安全生产职责,做到责任到人,层层有责任,由此来提高每名员工的责任意识,使整体员工的责任意识都达到一个高度,也能够体现每名员工在整体中的作用,进而增强员工的主动性。

2.3强化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对于自身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其一,构建良好的氛围,这种氛围是指对执行力进行强化,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文化建设。企业文化,说的就是在这个企业运营发展的过程中,渐渐形成的可以代表这个企业本身的一些特征,员工能够认同接受并自觉遵守的工作准则和行为规范,甚至包括成形的思想。而今,大多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重视企业效益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文化发展之路缺乏助力,不能形成成熟的企业文化产品,这也会使企业员工对安全管理方面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思想松懈,最终造成管理工作的软化、出现纰漏,安全程度降低,然后导致事故的发生。其二,电力企业要定期接受上级组织的安全培训课程。通过课程和培训,也能够达到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做好安全防预工作。定期在员工内部举行知识技能大赛,及时发现存在员工中的普遍问题并进行解决,也可以达到鼓励员工对安全管理方面的重视以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深刻意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最终促进电力安全管理的执行力的显著提高。

3 结语

电力飞速发展的脚步已经达到了无人可阻的地步,电力企业的发展速度也同样惊人。电力作为一个高危行业,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也同样受人关注。对电力安全管理,一直以来都有着争议的声音,却都在表明电力安全的问题不可忽视。但现如今却有许多企业不把电力安全管理当回事,本文强调了安全管理过程中执行力的重要性,并提出几个提高执行力的方法,意在强调安全管理的执行力至关重要,也为电力企业的执行力的提升提供借鉴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忠东.论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管理的研究[J].管理锦囊.2013.02

对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问题的思考 篇9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要的是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执行力,这对于解决一些地方政令不畅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今年三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执行力”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政令畅通,标志着中央对执行力的高度重视。反观当前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的工作,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在执行力方面还存在不良表现:一是囫囵吞枣的盲目执行。有些同志贯彻执行上级政策墨守成规,不能很好地把上级精神与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而是教条式地执行,工作中缺乏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错失发展良机。二是敷衍塞责的消极执行。有的同志在其位不能很好地谋其政,缺乏事业心责任感,既不吃透上级精神,又掌握不了下级情况,导致工作思路不清,轻重缓急不分,无所用心,办事不力。三是缺乏创新的呆板执行。有的同志习惯于“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靠讲话落实讲话”的办法抓工作,不善于用法律和市场调控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特别是在处理法律性、政策性、专业性较强的诸如计划生育、征地拆迁、换届选举、污染整治等事务上,由于重结果、轻程序,导致遗留问题较多。四是缺乏合力的无效执行。有的同志民主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权利独揽,以致班子成员“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难以形成工作合力。以上“执而不谋、谋而不行、行而无果”现象,严重影响组织决策和目标的实现。要克服这些现象,必须提高执行的自觉性,加大执行力度,提高执行效率,这对于推动一方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一、科学决策是提高执行力的前提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紧抓的一项中心工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求我们订决策、作部署必须科学、正确。而正确的决策无疑是正确执行的基础,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提高执行力首先要提高决策能力。对此需要着重把握以下环节:

(一)调查研究要“透”,必须以全面准确的事实和信息为依据。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首先在“调研”风气上要正,坚决摒弃“以文媚官”现象的发生,直接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搞透,为决策提供可靠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二)确定目标要“实”,必须着眼全局、把握重点进行价值定位。如对于我市创建“平安龙岩”、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等重大活动中的目标要有长远打算,把建立长效机制的目标任务加以分解,把握好科学定位,不能搞群众厌恶的一阵风,特别是在为民办实事目标上,必须区分主次和轻重缓急,防止求全求快,损伤群众利益。

(三)方案选择要“优”,善于借助集体智慧。方案确定是集体智慧的体现,方案选择直接反映领导者的决策艺术和水平。要对备选方案采取专家评估、民意测验、模拟预测等方法进行评估,最终选择最优方案。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用科学的发展观统一思想,防止单纯为上项目而不惜破坏环境、资源,要避免“拾到篮子都是菜”的短视作为。

(四)实施过程要“调”,在动态发展中正向纠偏,以求贯彻。受决策信息和领导者主观决策能力的制约,既定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暴露出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和不足,甚至可能被证明是偏向的、错误的,倘若放任自流,听之任之,势必会偏离决策的价值目标。因此,实施中还需要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使之更加科学,从而提高执行效力。如,龙岩发展定位的问题,从市第一次党代会提出“增创优势,立体开放,综合开发,迅速崛起”的闽西开放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到市委二届七次全会提出“建设闽粤赣边联结沿海、拓展腹地的生态型经济枢纽,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增长极”,就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

二、落实责任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

提高执行力的关键在于落实责任。只有在执行中明确任务、分清责任,各级组织才能各尽其责、各司其职;只有明确任务、分清责任,才能提高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是落实领导责任。“十一五”是我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快闽西发展,必须按照市委市政府

提出的决策部署,狠抓各个时期中心工作的落实。在当前推进闽西新一轮大发展过程中,特别要对关系全局的项目带动战略、“10+3”产业发展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重大项目提出落实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明确完成时限,逐一落实到相关责任单位和牵头领导。遇到职能交叉,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现象的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按照“重心下移、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科学界定职能,明确领导责任,及时协调解决好相关问题。二是落实全员责任。领导的作用在于“出主意、用干部”。而决策的实施最重要的在于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必须把每一时期的工作重点和工作任务进行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到每位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身上,建立健全覆盖全体工作人员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在解决我市项目推进中的瓶颈制约问题上,我市对“三个一百”和重点项目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强化领导挂钩责任制、分级管理制、业主负责制和督查联动机制,实现质量、进度、投资、安全、廉政“五同步”,就是落实责任很好的做法。

三、加强督导是提高执行力的手段

督导就是督促指导。一个优秀领导者,应是一个高度关注执行过程、切实指导执行方法的“指导者”。指导力决定执行力,指导力比执行力更重要。提高执行效率,很重要的方面是要健全督导机制。

一是领导带头督查。领导者既是决策的主体,又是决策执行的直接责任者和推动者,要带头承担责任,带头勇挑重担,带头真抓实干,切实把工作抓到位、抓到底、抓出成效。二是建立定期汇报制度。通过建立定期报告制度,及时了解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指导下属去寻找执行的规律、深化执行的方法、接近执行的目标,促进工作落实。特别是要防止有的领导干部为了达到既定目标而不惜采取强迫命令、违反群众意愿、不依法执政等不良行为的发生。三是组织现场观摩。对安全责任防范、环境污染整治、征地拆迁、发展民营经济等方面做出突出成效的进行定期观摩,现场检阅工作成果,并将观摩评比结果与目标考评结合起来。通过开展观摩评比和竞赛活动,树立典型,交流工作经验,营造你追我赶、大干快上的良好氛围,提高执行绩效。

四、制度建设是提高执行力的保证

上一篇:田园风光无限好小学六年级作文下一篇:育儿心得大总结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