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

2025-01-20

中国教育(共8篇)

中国教育 篇1

中国教育,关于中国教育的作文

篇一:一篇让中国式教育震撼的文章

一篇让中国式教育震撼的文章

黑格伯爵教育2014-12-26 14:36:27阅读(10428)评论(113)分享到

美国小学给10岁的儿子留的作业是写一篇论文,题目吓我一跳:《中国的昨天和今天》。环球网讯 10岁的孩子被送进了美国学校,上英文课,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写论文,题目居然大得冲天:《我怎么看人类文化》;上历史课,老师让孩子扮演总统顾问,给国家决策当高参;在中学的物理课上,作业竟然是一个市政研究项目城市照明系统的布局;而道德教育,居然是从让孩子们爱护小动物开始。

没有统一的教科书,没有统一的考试,没有对学生的三六九等的分类排位。这就是呈现在一个中国记者眼前的美国教育。面对与中国教育截然不同的西洋景,种种的疑虑、困惑接踵而至,美国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没有残疾的孩子,只有残疾的教育。这究竟是教育学者的危言耸听,还是对人与教育之间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 我们中国人是否认真反省过我们的教育?我们中国的教育有缺陷吗?如果有,在哪里?我们这样一个正在全面谋划自己未来前程的民族,应该怎样审视我们为孩子们提供的教育环境? 美国小学给10岁的儿子留的作业是写一篇论文,题目吓我一跳:《中国的昨天和今天》。学习二战史,美国老师竟然让10岁的孩子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种种不可思议的事情,种种躲闪不开的冲突与思考,我由此遭遇美国教育。

当我牵着10岁的儿子登上中国东方航空公司飞往美国洛杉矶的班机时,心中就充满了疑惑:我不知道在孩子这么小的年龄就把他带到美国去,是不是一个失策?一位朋友的劝告还响在耳边:最少应该让孩子在中国接受完基础教育再到美国,因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最完整、最系统的。多少专家也认为,美国的高等教育很出色,而基础教育绝对不如中国扎实。直到我把儿子送进了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的时候,内心的忧虑终于得到证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在学校最少让学生玩两个小时,下午不到3点就放学回家,最让我开眼的是儿子根本没有教科书!那个金发碧眼的女教师弗丝女士看了我儿子带去的中国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本后,温文尔雅地说:我可以告诉你,6年级以前,他的数学是不用再学了!面对她那双充满笑意的蓝眼睛,我就像挨了一闷棍。一时间,真是怀疑把儿子带到美国来是不是干了一生中最蠢的一件事。

日子一天天过去,看着儿子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兴高采烈地去上学,我的心就觉得沉甸甸的。在中国,他从一年级开始,书包就满满的、沉沉的,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他换了三个书包,一个比一个大,让人感到知识的重量在增加。而在美国,书包里没了负担,孩子精神上就更松快了,这能叫上学吗?一个学期过去了,把儿子叫到面前,问他美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笑着送给了我一个字正腔圆的答案:自由!这两个字像砖头一样拍在我的脑门上。此时,真是一片深情怀念中国的教育,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中国孩子老是能在国际上拿奥林匹克学习竞赛的金牌。不过,事已至此,总不能再把他送回国去呀?也只有听天由命了。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放学之后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图书馆,不时就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问他一次借这么多书干什么,他一边看着那些借来的书一边打着计算机,头也不抬地说:作业。

作业?我忍不住凑过去看,儿子打在计算机屏幕上的标题是:《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是一个小学生的作业?这样天大的题目,即便是博士,敢去做吗?于是严声厉色地问儿子这是谁的主意,儿子坦然相告: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微博)国家,让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

我一时语噎:真不知道让一个10岁的孩子去运作这样一个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干的工程,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偌大一个中国,它的地理和文化,它的历史和现状,一个10岁的孩子能说得清么?我只觉得一个10岁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弄这些大而无当的东西,以后恐怕是连吃饭的本事也没有了。

过了几天,儿子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打印出的是一本20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我没赞扬,也没评判,因为我自己有点发懵,一是我看到儿子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二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我想,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使用的写作论文的方式,那时,我30岁。

不久,儿子的另一个作业又来了。这次是《我怎么看人类文化》!如果说上次的作业还有边际可循,那这次真可谓是不着边际了。

儿子猛不丁地冒出一句:饺子是文化吗? 饺子?文化?我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答。为了不误后代,我只好和儿子一起查阅权威的工具书。真是没少下功夫,我们总算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的反反复复的折腾,儿子又是几个晚上坐在计算机前煞有介事地做文章。我看他那专心致志的样子,不禁心中苦笑,一个小学生,怎样去理解文化这个内涵无限丰富而外延又无法确定的概念呢?但愿我这个虎头虎脑、从来就对吃兴趣无穷的儿子,别只是在饺子、包子上大作文章。

在美国教育中已经变得无拘无束的儿子,很快就把文章做出来了,这次打印出来的是10页,又是自己设计的封面,文章后面又列着那一本一本的参考书。

他洋洋得意地对我说:你说什么是文化?其实特简单就是人创造出来让人享受的一切。那自信的样子,似乎他发现了别人没能发现的真理。后来,孩子把老师看过的作业带回来,上面有老师的批语:我布置本次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而读他们作业的结果,往往是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们进入的境界。

没有评价,既未说对,也没说不对。问儿子这批语是什么意思,儿子说,老师没为我们骄傲,但是她为我们震惊。是不是?儿子反问我。

我无言以对。心中始终疑疑惑惑:弗丝老师希望他们进入什么境界? 儿子6年级快结束的时候,老师留给他们的作业是一串关于二次大战的问题。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去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如果是两年前,见到这种问题,我肯定会抱怨:这哪是作业,这分明是竞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而此时,我开始对美国的小学教育方式有了一些理解。老师正是在是通过这些设问,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引导孩子们学习高屋建瓴地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寻索。

看着12岁的儿子为完成这些作业兴致勃勃地看书查资料的样子,我不禁想起当年我学二战史的情景:按照年代、事件死记硬背,书中的结论,有些明知迂腐也当成圣经去记,不然,怎么通过考试去奔光明前程呢?此时我在想,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

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缩微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像资料了。有一天我们俩为狮子和豹的觅食习性争论起来,第二天,他就从图书馆借来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的介绍这两种动物的录像带,拉着我一边看,一边讨论。孩子面对他不懂的东西,已经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答案了。

儿子的变化促使我重新去审视美国的小学教育。我发现,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

有一次,我问儿子的老师弗丝女士:你们怎么不让孩子们背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呢?我上小学时,可没少背课文,没少背教科书的要点。

弗丝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既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这就是我的观点。

我不禁想起我的一个好朋友和我的一次谈话。他学的是天文学,从走进美国大学研究生院的第一天起到拿下博士学位整整5年,一直以优异的成绩享受系里提供的优厚的奖学金。他曾对我说:我很奇怪,要是凭课堂上的学习成绩拿奖学金,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题目,中国学生往往没有美国学生那么机灵,那么富有创造性。我想,他感受的可能正是两种不同的基础教育体系所造成的人之间的差异。中国人太习惯于在一个划定的框子里去施展拳脚了,一旦失去了常规的参照,对不少中国人来说感到的可能往往并不是自由,而是惶恐和茫然。

我常常想到中国的小学教育,想到那些在课堂上双手背后坐得笔直的孩子们,想到那些沉重的课程、繁多的作业、严格的考试……它让人感到一种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与束缚,但是多少代人都顺从着它的意志,把它视为一种改变命运的出路,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它或许有着自身的辉煌,但是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代社会,面对明天的世界,我们又该怎样审视这种孕育了我们自身的文明? 1995年,我回国后,将自己对美国小学教育的观察与思考写成一篇小文章——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出乎我的意料,就是这样一篇小文章,发表后引起不小的反响。中国最火爆的周末报纸《南方周末》转载了这篇文章,中国教育部的机关报纸《中国教育报》转载了这篇文章,全国上百家报刊和网站转载了这篇文章,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文摘刊物《读者》与我签订了向他们终生授权转载我的文章的合同,一些学术研讨会的论文引用了这篇文章,一些探讨中国教育改革的书籍也收录了这篇文章。我当时还在想:这年头中国是怎么了,我写的那么多反映中国社会问题的深度报道都没有什么反响,一篇小小的文章居然这样引人注意。中国人可能还是需要看些轻松的东西吧!不过,我很快发现,那篇小文章之所以有点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是因为它恰恰触动了我们中国人心中最为沉重的事情。

文章发表后的几个月,我当年就读的北京师范大学(微博)实验小学举行40周年校庆,我的一个小学同学把她的女儿带来了,小姑娘眼睛里分明带着种种不情愿的神色,大概是被母亲强迫而来。我的这位同学这些年来让这个女儿折腾得苦不堪言,小姑娘就是喜欢英语,对别的课程没有兴趣。马上要中考了,当妈的急得茶饭无心,每天都与女儿较劲:你光是英语好,别的科目不好,不也是考不上好学校? 大概是作母亲的情急之下唠叨太过,弄得母女关系十分紧张。我安慰我的同学,让她换个思维方式,给孩子一些自由。我说到了我的儿子,说到了美国的小学教育。

这个小姑娘在一旁听着,突然睁大眼睛,惊异地看着我,问道:叔叔,你是不是写了一篇文章,说你的儿子在美国上小学的事情? 我说:写美国小学的文章可不少,你看的是哪一篇? 小姑娘说:文章有一段是这么写的: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是不是这篇文章? 我很吃惊,一个小姑娘怎么把这么长的一段话都背下来了?我告诉她,这篇文章是我写的。

小姑娘有些雀跃地说:叔叔,你知道吗?我把这段话用刀子刻在我的桌子上了。我是在《读者》上看到这篇文章的,看了很多遍,都快给背下来了。我想,我要是在美国的学校上学就好了!一个孩子,竟然用小刀把描述美国教育的一段话刻在桌子上,这是为什么?她究竟被什么所打动? 与孩子聊起来,方才知道,他们的课业太沉重了,以致没有时间做自己喜欢做或者想做的事。学校对她们的管理也太严格了,甚至不让女孩子留长头发,进校门有人专门检查。这个小姑娘无法想像,世界上居然有不用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的地方!有鼓励孩子们给总统决策提意见的地方!孩子太渴望在学习中能够自主、能够轻松、能够快乐了,他们太渴望呼吸自由的空气,太向往课堂外那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了!后来,我的小侄子的经历,也给我上了一课。

那年7月,小侄子从小学毕业,正赶上中国开始倡导素质教育,小学生升中学一律取消考试,就近分配。

按照地理位置,我的小侄子可能被分到他们住处附近的一个臭沟学校,这是全家都难以容忍的。于是,一家人动用各方关系,历经周折,才找到京城一所有名的寄宿中学,交了3万元赞助费,把小侄子送了进去。

大人们终于释然,似乎这3万元买来了小侄子的前途。我问我弟弟,这年头不是都开始素质教育了吗?你们还花这种钱,费这种精力干什么? 我弟弟一脸苦涩地说:什么素质教育啊,孩子高中毕业还不是要考大学?考大学还不是要看分数?你不给孩子找个好中学,不是耽误他一辈子? 我无言以对。

小侄子进了新中学,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原本聪明活泼的孩子,每个周末回家,都像霜打了的茄子秧似的,没精打采。到了星期天晚上送他回学校时,常常哭丧着一张小脸。以至于后来竟要父母做说服工作,就像当年送他上幼儿园一样。有几次孩子还掉下眼泪来。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受不了这个学校,纯粹是个集中营。把学校说成集中营?这太过分了!于是大人们开始教育孩子。

但小侄子倒振振有词地控诉起学校:晚自习从6点半到9点,做完作业只许看教科书,其它所有的书都不让看。小侄子撅着嘴说:教科书有什么可看的?前面的内容全知道,后面的内容都不懂。每周只有两节体育课,连玩的时间都没有!控诉完,小侄子还大放厥词:不让我们玩,就是剥夺儿童的人权!大人怕这孩子童言无忌惹恼了学校,于是教育他说:你懂什么是人权?让你上这么好的学校,你还觉得剥夺了你的人权!你没看电视上那些非洲孩子,饭都吃不饱。你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就欠把你送到那儿去过几天!篇二:谈中国教育问题英语作文

What’s wrong with the education in China? Problems When I was a little kid,I was very interested in English,history and math.And I learnt a lot of things from English cartoons and historical movies.Albert Einstein said,”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I like acquiring knowledge that I am concerned about by myself.This situation changed when I was in senior one.At that time my English grade was good but I don’t like English class because my teacher always talked about grammar and vocabulary.One day I was asked to write down some new words on the blackboard.I can’t finish it because I didn’t preview.After calss my teacher had a chat with me.I said I did’t like the way that teachers teached me.My teacher said,”I don’t like this way either but we teachers have to because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This is the thing that you can’t avoid.So you can’t do everything you like because you are a Chinese student.”

After listening to her words,I realized I had to give up my interests and fought for a good college.Luckily I changed my mind so I can be in SEU,but unluckily we lost our interests.Some students didn’t changed and they couldn’t enter a good college.However,can we said they are bad students?Of course not.To get better grade,I swam in the sea of physics instead of history because we didn’t learn it.We also had some things in science that don’t need to learn becaus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don’t check here.To be honest,I always fight for my grade,not interest.Reasons My purpose is not to attack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The reason that we have to lose our interests is eolment rate.Every senior high school aspires higher eolment rate so that they can get fame and earn more money.High schools compare with other schools.Also parents put pressure on teachers.If their children don’t get good grades,they will blame these on teachers.Our teachers have to make leaders and parents satisfied,so they put pressure on us.This situation that grade is everything is not someone’s fault.I don’t mean that we should cancel exams.Instead,I think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s the most fair way to compete.Now adults ask children,”How is your grades?”,not”What have you learnt?”.This reports that it’s a social problem.Solutions I think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pay more for children’s education and gradually eliminate education area differences.For example,Tsinghua University’s lowest criterion of examination in Beijing is much lower in Anhui.That means Anhui students have to pay much more effort to achieve the same goal.Also,parents need to know that grade is not everything and we should learn many things not only books.I believ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the education in China will become real “quality education”.篇三:关于教育的作文素材

关于教育的作文素材.txt18拥有诚实,就舍弃了虚伪;拥有诚实,就舍弃了无聊;拥有踏实,就舍弃了浮躁,不论是有意的丢弃,还是意外的失去,只要曾经真实拥有,在一些时候,大度舍弃也是一种境界。1779年的一天,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准备视察一所学校校方为此准备了隆重的仪式:选出全校最优秀的学生领唱欢迎颂歌。可惜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王后到来时,已没有兴致听一个小男孩唱难懂的六韵步诗。她告诉丈夫:我累了。于是路易十六传旨:班师回朝。那个领唱的小男孩已经为此准备了多天,他在人生中第一次穿如此华贵的衣服,第一次被委以如此风光的重任。可此时,他却捧着诗稿孤零零地站在雨中,委屈地望着远去的皇家车队。等待了多天的荣耀没得到,反倒成了小伙伴的笑料。小男孩永远忘不了这少年的耻辱。13年后,法国大革命爆发了,作为雅各宾派的领袖,他强烈主张且真的把那个傲慢的国王和王后送上了断头台。那个小男孩便是马克希姆·罗伯斯比尔。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是要进行7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三个班,对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对那18个班上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后来,人们把这种由他人(特别是像老师和家长这样的“权威”)的期望和热爱,而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的情况,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

45岁的相蓝欣是在瑞士任教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华裔教授之一,他还兼任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他发现中国小学生的费用比瑞士还要高出十几倍甚至20倍。在瑞士,每一个孩子上小学、中学,不仅不收学费和书本费,还给每个小孩一个月补贴200瑞士法郎,相当于1000元人民币。这里的公立大学也没有什么收费问题,一个学期也就500瑞士法郎左右

去年11月30日的《中国青年报》整版介绍了一位18岁青年:通过了MCSD和MCDBA的全部考试,成为亚洲地区最年轻的数据库专家之一。他仅有初中学历,曾经是一个成绩差得让老师失望、让母亲绝望的孩子。他说:“我很幸运地找到了一个适合我学习的互联网,很幸运地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得到了一种适合我的教育方法。”他的母亲说:“从才智上讲,儿子只能算是平平;从自制力来讲,他低于一般孩子。他之所以能走出一条新的路,只是因为他找到了适合他的教育环境和方法,让他在求知欲最旺盛阶段能自主地、随心所欲地学习。”

【摆正期望的天平】

一个从中国内地移民来到美国的学生家长,在家长会上掩面哭泣,她简直不敢相信,她儿子高中一年级得了一个杰出学生奖。她儿子移民美国刚一个学期,他在中国连职业高中都没考上。而来美国才半年,英语还跟不上,怎么就奇迹般地得了杰出学生奖呢?校长还有亲笔信祝贺她有这样的好儿子,信中说学校希望家长和学校保持联络,将这位极有前途的孩子造就成一个有用的人才。

其实这位中国女人不了解美国中学教育系统的体制和教育理念的运作。美国中学所有学生毕业全部获奖,只不过奖项、名目不同罢了,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学校设奖时已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发奖是校长、老师激励学生,调动他们潜能正面手段

本月中旬美国纽约州的地方法庭审理一场官司。这场官司的特别之处在于,一位29岁的单身母亲受到对自己现年9岁的儿子监护不当的指控,而她涉嫌违法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她把自己 的儿子“培养”成了神童。孩子的母亲伊丽莎白说,过去几年,为了让贾斯廷应付各种超常孩童的检测,她对孩子进行了近乎残酷的教育和培养,使孩子小小年纪承受了太大的压力。不过,伊丽莎白说,她这样做全是出于母爱。

迈克尔·乔丹的母亲说:“我认为不论是谁,如果把培养明星作为父母的奋斗目标,是父母幻想的悲剧性误导。实际上,我认为任何做父母的,如果把子女在任何领域的成就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那是在危险的道路上践踏子女的前途。父母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优秀品德和性格

苏洵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自小十分顽皮。在多次说服无效的情况下,苏洵决定改变教育方法。在这以后,每当孩子在玩耍时,他就有意躲在角落里读书,孩子一来,更是故意将书“藏”起来。苏轼和苏辙好生奇怪,以为父亲一定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书。两人出于强烈的好奇心,趁父亲不在家时,把书“偷”出来,认真地读起来,从此逐渐养成读书的习惯,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终成一代名家

在德国我亲眼见过许多德国“君子”愉快地从事各种体力活动,例如议员在家里爬到房顶修整瓦片,坐在梯子上粉刷墙壁;大公司老板在庭院里满头大汗推着剪草机来回奔忙;大学文科教授自己组装电脑,设计连接家庭电脑网络;学者修打火机、配钥匙、安装上下水管道等等?? 卡尔先生是研究欧洲古代哲学史的教授,他家的那幢三层小楼房除了设计和盖房是请人帮忙,余下的事情都是他自己干的。尽管德国人普遍富有,但在家庭室内装修上并不攀比豪华,他们觉得家庭装修用钱来堆那是愚蠢的。凡事自己动手干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以此来影响和培养下一代。卡尔说:“德国人重‘身教’轻‘言教’,要用父母的行动教育孩子,让他们懂得一切靠自己而不能坐享其成,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

老舍先生的教子方法有四:一是不必非考一百分不可,特别是不必门门都考一百分;二是不必非上大学不可;三是应多玩,不失儿童的天真烂漫;四是要有个健壮的体魄。老舍先生的这种顺其自然的教育法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方法,给孩于营造了一种宽松的发展空间,使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伸展,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以及适应社会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帮助。自然才是最美的。假如你的孩子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那就让他做一棵默默无闻的小草吧,他一样可以给你带来春天的美丽;假如你的孩子不能成为一片汪洋,那就让他做一朵最小的浪花吧,他同样可以带给你跳动的喜悦;假如你的孩子不能成为一位名人,那就让他做一个平凡的人,无论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或是普普通通的工人,也无论他是一名军人还是一名商人,只要他诚实、正直、善良、上进,为父母者都应为之骄傲,因为他们培养出来的孩子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足够了。

周国平提出,一个人是否成材,往往不取决于学历的高低和课堂知识的多少,而取决于是否善于自我教育。这种自我教育的能力和运用智力的乐趣、学习的乐趣关系极大。在这方面,东西方的教育是很不一样的。从源头上说,西方文化从希腊起,对智力运用本身的快乐已非常重视,常常把智力本身看成是一种目的,认为智力运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而实用是第二位的。而在中国传统中,文化的实用性就比较强烈。其实,西方的科学注重的是科学精神本身,具体的科学成果是这个过程中的副产品,在这样的氛围里,科学才会发达。

人的智力生活其实包括了智力生活和心灵生活,前者面向世界,后者面向人生,两者可以合称为心智生活。教育的意义正是通过那些使他品尝到智力快乐和心灵愉悦的学习,把人引导到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心智生活之中。用这个标准衡量,我们发现一个民族在文化上能否有

伟大的建树,归根到底取决于心智生活的总体水平。我始终认为,近代以来中国与西方在文化上的主要差距是在这里,而不是在别处。

不管是在人类的开端还是人类的目的地,诗都是人类的女教师.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陶行知

美国第威夫人:“时时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爱他们,大家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的品德,与他们的成绩单没有任何关系。”

授之以鱼,足解一日之饥;授之以渔,足食终身之鱼

著名画家张大千说:“人生在世,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地有选择地读书。”

明朝冯梦龙:“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

要散布阳光在别人心中,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如果把错误关在门外,真理也将关在门外”,印度文学泰斗泰戈尔如是说

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婴儿的情绪,是认识世界的反映 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来修剪

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研究、探索的对象

幼儿的学习是全方位,并不局限于读写算和各种技艺

教育上操之过急和缓慢滞后,都会摧残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

任何行业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对它产生兴趣,幼儿学习更是如此

教育必须从心理上探索儿童的兴趣和习惯开始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

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激发幼儿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有意义得多

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的一个人的成功=1%IQ(智商)+99%EQ(情商)

母爱是人世间最神圣的感情,应为这种感情最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

孩子在幼儿其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和引导

只要教师和家长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独立的意识 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之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极力、唤醒和鼓舞

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

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早启蒙老师

孩子的理性是不断成长的,不要喂养他们,而要引导他们 只要家长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可以用来教育孩子

在生活中学习,是幼儿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性格塑造始于婴儿时期

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该送他“出海经风浪”

想象与显示不分使孩子很容易融入到故事情景中,并从中受到教育 适时引导孩子讲故事,这是保持他们思想活跃的绝妙方法

结合童话寓意,引导孩子去思考、探索,比单纯说理要深刻

简单、凝练的童话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道理

丰富的想象力比书本知识更重要

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东西跟人一样,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 运动贵有恒,饮食贵有节

孩子自己动手制作小玩具,虽然粗糙,但远比得来现成的精美玩具快乐没有体谅和信任,便没有友谊

一切教育都是从我们对儿童天性的理解开始

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第一所学校

教育幼儿除了要有耐心之外,还要讲究方法和技巧

孩子的幽默是最自然、最坦率的人类语言,需要父母用心去发现和体会 育儿过程有艰辛,也有欢乐

没有一个朋友能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能比得上疾病

对症下药方可治愈疾病

家庭教育的任务,首先是父母教育、父母学习

《中国教育,关于中国教育的作文》

中国教育 篇2

“钱学森之问”不是问大学, 而是问社会

教育再好, 还需要社会提供发展的空间。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更多是要问社会, 而不要仅仅问大学。

中国现在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在全国各地媒体和我们日常言谈中, 教育是最容易受到批评的。这就出现了很奇怪的现象, 一方面大家都在讲素质教育, 但另一方面又觉得素质教育行不通。一方面减负讲了多少年, 甚至教育部也发了文, 但是负减得了吗?

2009年, 上海参加了每三年一次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 (PISA) , 结果排名全球第一, 引起了很多国家的震惊。2012年第二次的测试结果出来, 上海又是第一名。如果说第一次测试有一定的偶然性, 第二次总不能再说是偶然的吧!这个测试不是上海自己搞的, 是国际组织派人到上海来做的, 而且测试的对象是随机抽样, 包括最差的学校, 是一个全面的测试。测试的标准是公开的, 至今没有听到多少批评。我们一直在赞扬人家的教育怎么好, 但奥巴马在美国说中国的教育搞得好, 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差?为什么我们培养的人在国内发挥不了作用, 但到了国外很快就发展起来了?

杨振宁、李政道在西南联大读本科, 在美国读研究生和从事研究, 得诺贝尔奖主要归功于在美国受的教育。同样在西南联大打好了基础, 留在国内读研究生并继续从事研究的人为什么得不了诺贝尔奖, 而且到现在还没有突破呢?这也要问大学吗?我不是为大学推卸责任, 但说明这绝对不是简单的大学里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所谓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不是问大学, 而是问社会, 我想钱学森本人心里也很明白。他是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的, 但他公开发表的言论中并没有什么具体地肯定他在交大受的教育与他所取得成就的关系。他很幸运, 当初中美关系非常好, 所以他可以进入美国最尖端的军用部门。不管他是否加入了或者加入过美国国籍, 却享受着美国的国民待遇。如果是在1950年代的麦卡锡时代或者中美对抗的时代, 他能有这样的机会吗?根本不可能。钱学森回国之后, 国家也为他创造了最好的条件。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期间, 他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都得到了保证。与钱学森差不多同时回国的科学家中, 有的同样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 是“两弹一箭功臣”。但也有人受到迫害打击。还有像邓稼先, 才华不在杨振宁、李政道之下, 起点也不低, 为国家的贡献足以与钱学森相提并论, 却因保密需要长期不为外界所知, 又没有能像钱学森那样安享天年。可见教育再好, 还需要社会提供发展的空间。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更多是要问社会, 而不要仅仅问大学。

社会不能过度干涉教育

片面要求社会公正一定要由学校来体现, 根本不尊重教学的规律, 让教育承担不应该承担的任务, 那么中国的教育是办不好的。

教学是人对人的艺术, 是因人而异、因校而异的。世界上的一些名校, 往往有一些奇奇怪怪的规矩, 社会用不着去干涉, 学校如果什么都被社会干涉, 那这个学校是办不好的。现在我们校长规定学生不许带手机, 马上报纸就要讨论。实际上只要家长、学生签字同意, 不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的教育方针, 学校就可以做, 形成自己的传统。

韩国到现在为止, 还允许老师体罚学生, 一般是打到初中, 高中就不打了。日本规定, 幼儿园、小学、初中, 哪怕是冬天, 女孩子一律穿短裙, 男孩子穿短裤。到高中, 才可以穿长裙、长裤。我看小孩子的小腿都冻得发紫, 规规矩矩还站在那里, 这些都是有规定的。当然, 国情不同, 我们不应也不必生搬硬套, 但至少要尊重教育规律, 允许学校、教师在不违背法律和教育方针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而现在, 学校禁用手机, 马上会引发轩然大波, 引起媒体的普遍批评。学生考试作弊被学校开除, 法院却判学校违法。北京某大学一年当了8次被告, 全部输掉, 因为法院认为原告都是学生或家长, 属弱势群体。中学不敢组织学生春游, 除非家长签下免责承诺。小学教师下课后会看着学生, 不许奔跑嬉闹, 怕万一引起伤害事故担不了责任。甚至连社会上的人跑到大学自杀, 学校也脱不了干系。

片面要求社会公正一定要由学校来体现, 根本不尊重教学的规律, 让教育承担不应该承担的任务, 那么中国的教育是办不好的。

义务教育需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如果我们的义务制教育是一流的, 那么绝大多数家庭的孩子就能处在基本相同的起跑线上

首先, 学校的公正要靠政府。义务制教育是强制的, 孩子到了规定的年龄, 家长或者监护人就必须要送孩子上学, 在美国, 如果孩子不上学是要申请的。义务制教育对政府也是强制的, 政府必须要保证孩子有这样的机会, 比如说这个孩子家离学校很远, 那么就要提供交通工具或者住宿。

教育部早就宣布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了, 我说应该公布国家义务教育最低标准, 多少孩子要配一个教师, 餐厅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公布之后让我们看有没有做到。像美国、日本, 穷乡僻壤的学校和城市的没有多大的差别, 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 但是基本设施都是有的。2001年初我在中国南极长城站时, 参观了毗邻的智利弗雷总统考察站的小学。这所小学只有十几位学生, 但有两位由国家派来的专职教师, 配了好几台电脑, 还开通了互联网, 学生们每年还能回国参加活动。当时得知, 有两位学生即将升中学了, 政府已决定再派一名老师, 同时确定由一位有专业学位的考察队员兼任物理教师。

我们说要办世界一流大学, 这是中国梦的一部分, 但是如果说要办成世界一流的义务制教育, 绝对可以做到。像上海那样, 义务教育的质量已经是世界一流了, 只要在硬件设施上都能达到先进, 在地区、城乡之间做到均衡, 那就是世界一流的义务制教育。即使是现在最贫穷落后的地区, 只要中央下决心调动全国的力量, 也不难使每一座小学、中学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师资数量或质量不够, 既可在本地培训, 也可以从外地招聘或从发达地区派教师轮流服务。如果我们的义务制教育是一流的, 那么绝大多数家庭的孩子就处在基本相同的起跑线上, 今后能不能上大学、如何选择职业, 就靠你自己了。

任何国家的国民素质的提高, 任何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 前提都是从小的家庭教育。根据我个人的体会, 很多规矩、规范, 涉及信仰的某种行为, 最关键的是从小灌输, 习惯成自然。到了大学甚至是高中就来不及了, 或者已经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例如一个人不能撒谎, 就是一种习惯, 一种自觉的行为规范, 不需要讲太多的道理。而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养成了撒谎的习惯, 长大了是很难纠正的。你告诉他不能撒谎, 他会说撒谎的人很多, 为什么我不能, 甚至根本不相信世界上还有不撒谎的人。

现在的家庭教育为什么出现那么多的问题?根子就是他们的父母甚至是祖父母从小就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 将一些全人类都普遍认同的美德当作工具和手段。“文革”期间我当中学教师, 眼看我的学生变得开口国骂闭口“沪骂”, 老师处于被批判斗争的处境而无能为力, 还得昧着良心赞扬“革命 (下转第17页) (上接第12页) 小将造反有理”。我们私下感叹:将来等到这些学生为人父母, 成为国家栋梁, 他们如何教育子女, 管理国家?

教师的作用能否发挥, 结果也不同。以往中国人普遍崇拜“天地君亲师”, 老师的地位很高。“文革”前, 我当教师时不满20岁, 到学生家去访问, 有的家长还以为是他哥哥的同学。但一旦知道我是老师, 立即非常客气, 有的家长年龄可当我父母, 但对我十分尊重。如果家长的说法、要求与教师不同, 学生就会理直气壮予以拒绝:“是老师说的。”家长就会让步:“当然听老师的。”但现在, 老师在家长心目中处于什么地位呢?一方面有些老师放弃了自己的尊严和地位, 从教幼儿园开始就接受家长送的购物卡和礼物, 千方百计利用家长资源;另一方面, 不少家长以为只要有钱有势就要左右老师, 他们怎么会将老师当作孩子的行为楷模和灵魂导师?

其次, 义务教育要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如果做到这一点, 就能纠正家庭教育的一些问题。现在强调不输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不是将责任交给每一个家庭, 因为家庭做不到, 但是至少进入学校, 孩子们要在同一起跑线上。输在起跑线上, 往往就在义务制教育阶段, 所以大家拼命地往名校挤。国家要做的最基本的事情, 不是创造一个一个所谓的教育奇迹, 我很奇怪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为什么要跑到人大附中这样的学校去, 为什么不能到一般的学校, 或者是比较贫困的学校?难道还要花更多的钱制造一个个远远脱离中国实际的超级学校吗?如果一个国家不从基础教育开始, 不是通过政府做到教育资源的相对均衡, 不是使孩子从小就得到良好的教育, 那么今后我们怎么保证这个国家稳定的发展?

中国教育 篇3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中国好教育”,历时两个多月,通过百万网友网上投票和专家评审,共同推选出为中国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机构和个人。盛典现场发布了2012中国教育年度数字,并揭晓中国好校长、中国好教师、年度教育风云人物、影响力媒体等近20个年度大奖。

教育从来不是抽象的,它代表着民生、希望和责任,它有突破,有创新,有质疑,也有大刀阔斧的变革。2012年,有太多的数字见证了中国教育的改革,反映了中国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这些数字背后涌动的力量推动着中国教育大步向前。本届教育盛典活动现场,中国网特邀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发布了2012中国教育年度数字,带领我们共同展望中国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据悉,“4%——今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首次实现4%”“480万——农村中职生免费惠及480万学生”等十大数字入选2012年中国教育年度数字。

据悉,本次“中国好教育”盛典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相信对于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必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中国教育 篇4

2013年9月机考

《现代控制理论》模拟题

一、判断题 要使得观测器估计的状态尽可能快地逼近系统的实际状态,观测器的极点应该比系统极点快10倍以上。√ 2 状态反馈系统的瞬态性能主要是由极点决定的。

√ 3平衡状态渐近稳定包含了BIBO稳定。

√ 对于初始松弛系统,任何有界输入,其输出也是有界的,称为BIBO系统。√ 5 若线性系统是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稳定的,则它是大范围渐近稳定的。√ 6 若传递函数存在零极对消,则对应状态空间模型描述的系统是不能控的。╳ 工程中较为复杂的系统,通常是由若干个子系统按某种方式连接而成的。这样的系统称为组合系统。√ 8 状态空间表达式既可以描述初始松弛(即:初始条件为零)系统,也可以描述非初始松弛系统。

√ 9 具有对角型状态矩阵的状态空间模型描述的系统可以看成是由多个一阶环节串联组成的系统。╳ 10 通过适当选择状态变量,可将线性定常微分方程描述其输入输出关系的系统,表达为状态空间描述。√ 11 若系统状态完全能控,则对非渐近稳定系统通过引入状态反馈实现渐近稳定,称为镇定问题。√ 12 状态反馈不改变系统的能控性。

√ 13 一个系统BIBO稳定,一定是平衡状态

处渐近稳定。

╳ 若一个系统是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稳定的,则该系统在任意平衡状态处都是稳定的。╳ 15 如果线性离散化后系统不能控,则离散化前的连续系统必不能控。╳ 若传递函数存在零极相消,则对应的状态空间模型描述的系统是不能控不能观的。╳ 17 传递函数只能给出系统的输出信息;而状态空间表达式不仅给出输出信息,还能够提供系统内部状态信息。√ 18 由状态转移矩阵可以决定系统状态方程的状态矩阵,进而决定系统的动态特性。√ 19 传递函数是系统初始松弛(即:初始条件为零)条件下,输出时间变量与输入时间变量之比。

╳ 20 对一个系统,只能选取一组状态变量╳ 极点配置实际上是系统镇定问题的一个特殊情况。

╳ 22 李亚普诺夫第二法也可以研究非线性时变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对系统 X=AX,其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的渐近稳定性和矩阵A的特征值都具有负实部是一致的。

√ 24 系统的状态观测器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能观测,或者系统虽然不能观测,但是其不能观测的子系统的特征值具有负实部。

√ 25 一个系统的平衡状态可能有多个,因此系统的李亚普诺夫稳定性与系统受干扰前所处得

第1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2013年9月机考

平衡位置无关。╳ 线性定常系统为状态完全能控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能控性矩阵Qc满秩。

√ 27 若一个对象的连续时间状态空间模型是能控的,则其离散化状态空间模型也一定是能控的。

╳ 28 传递函数G(s)的所有极点都是系统矩阵A 的特征值,系统矩阵A 的特征值也一定都是传递函数G(s)的极点。╳ 29 由一个状态空间模型可以确定惟一一个传递函数。√ 30 状态变量的选取具有非惟一性。√

31.相比于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显著优点是可以用时域法直接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32.状态变量是用于完全描述系统动态行为的一组变量,因此都是具有物理意义。╳ 33.传递函数的状态空间实现不唯一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状态变量选取不唯一。√ 34.传递函数仅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而状态空间表达式可以在定常系统中应用,也可以在时变系统中应用。

35.等价的状态空间模型具有相同的传递函数。√ 36.判别系统能控性的判据可用来判别系统的能达性。√ 37.互为对偶的状态空间模型具有相同的能控性。╳ 38. 一个系统的平衡状态可能有多个,因此系统的李亚普诺夫稳定性与系统受扰前所处的平衡位置无关。╳ 39.对于线性定常系统,平衡状态xe0处的渐近稳定性由系统矩阵A 的特征值决定。而BIBO的稳定性是由传递函数的极点决定的。

╳ 40.反馈控制可改变系统的稳定性、动态性能,但不改变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 41.系统状态变量的个数不是唯一的,可任意选取。

42.传递函数虽是系统在初始松弛(即:初始条件为零)的假定下输入-输出间的关系描述,但非初始松弛系统也可应用这种描述。╳ 43.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表达式均可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描述。╳ 44.如果n阶方阵A有重特征值,并且独立特征向量的个数小于n ,则只能化为模态阵。╳ 45.线性定常系统在初始松弛(即:初始条件为零)情况下脉冲响应矩阵的拉普拉斯变换就是系统传递函数矩阵。√ 46.依据对偶原理,一个系统的能控性问题可以通过它的对偶系统的能观测性问题的解决而解决;而系统的能观测性问题可以通过它的对偶系统的能控性问题的解决而解决。√ 47. SISO线性定常系统既能控又能观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传递函数G(s)不存在零、极点对消。√ 48.若一线性定常系统的平衡状态是渐近稳定的,则从系统的任意一个状态出发的状态轨迹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将收敛到该平衡状态。

49.如果一个系统的李亚普诺夫函数确实不存在,那么我们就可断定该系统是不稳定的。╳ 50.对于一个不能控的系统,不能采用状态反馈实现系统镇定。╳

教育学考试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篇5

孔子:

孔子很重视品德的培养,把品德教育放在首要的地位。他认为品德是根本的,甚至认为品德好,其他方面也就会好。他还建立德行科,对学生进行专门教育和训练。根据孔子的一些言论并结合其知与行的哲学观点来看,可以把品德形成的过程分为四个环节(阶段),即品德的认识环节、品德的情感环节、品德的意志环节、品德的实践环节。这四个环节是密切联系的。在培养品德方面,孔子实际上已涉及到这么一些原则和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以身作则、改过迁善、表扬批评、主观努力等。这些原则和方法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孟子:

孟子同孔子一样,其教育心理思想也是颇为丰富的。首先,他肯定不仅是人的心理活动存在个别差异,甚至宇宙的万事万物也存在个别差异。如他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正是在此种认识的基础上,孟子考察了因材施教的方法问题。

关于德育心理思想,孟子提倡仁义,并对这两个道德概念作了考察。他也注意到了道德教育中的情欲与志意问题,特别强调“养吾浩然之气”。更值得重视的是,孟子提出了一系列德育的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以身作则、尽心知性、扩而充之、求其放心、反求诸己、知耻改过、自我锻炼等等,其中有些对我们仍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在学习心理思想方面,孟子在肯定“自求自得”的前提下,也积极地主张向外物去求取知识、获得智力。正因为如此,他提出了一系列的学习原则和方法,加深造自得、打下基础、渐进有恒、积极思维、专心致志、博约结合等等,很值得我们注意。

孟子的教师心理思想相当贫乏,与此直接有关的仅有两条资料。庄子;

在学习心理方面,庄子提出了“知有所困”,以及用已知“养其所不知”的思想。他又认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天涯,殆已!”这涉及到了知识无限与生命有限的矛盾。在智能方面,庄子通过庖丁解牛和痀偻承蜩等事例,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动作技能的形成同练习的关系,以及技能的运用同注意、心智的关系。在差异心理方面,庄子指出“人有人疵,事有四患”,并据此而归纳出十二种人所具有的某些性格特征。他还首次提出用“九征”的方法来鉴别人的才性,对后世影响颇深。

荀子:

苟子对学习心理作了很好的分析研究。他认为学习的意义很大,即可以使人获得知识、均长才能、养成品德,也就是使人作到“知明而行无过”。他把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人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也就是感知、思维和运用。在学习方法上,他提出的“积”、“锲”、“壹”“精“思”“行”等,有颇大的现实意义。

在德育心理方面,荀于对“君子”应当具备的心理品质所作的分析,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他很强调环境、教育在培养道德行为中的重大作用,因而主张“居必择乡,游必就士”。他还提出了一系列有一定价值的德育方法,如“治养”、诱导、自察、自省、言行一致等等。

在差异心理方面,荀子对君子与小人的心理差异作了分;他根据勇的种种表现,把勇划分为三种或四种。他的所谓“通士”、“公士”、“直士”、“悫士”、“小人”云云,可以说是划分的几种不同的性格类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教师心理方面,荀子很重视教师的作用。他师法并提,认为“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他甚至认为师比礼还重要。他对教师应当具备的品质提出了四条,即“尊严而惮”,要有尊严威望,受人敬重;“耆艾而信”,要有丰富经验,崇高信仰;“不陵不犯”,要循序渐进,学不躐等,“知微而论”,要洞察细微,善于发挥。这四条也是颇有现实意义的。

韩非:

韩非的教育心理思想很不系统,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一)以教歌为例,强调教者首先必须掌握学生的素质与能力水平。

(二)以学驾驭车马为例,指出学习过程中应该集中注意力,才能协调动作。

(三)以教子为例,说明惩罚产生的恐惧心理,较“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更为有效。

(四)以西门豹佩皮带等为例,论述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意义。

(五)以迷路者为例,认为“问知而听能”是一个取得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礼记》:

在德育心理思想方面,《大学》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德育三大纲领,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个程序。格物、致知包含有道德认识过程的意义;诚意、正心、修身是通过自我教育形成道德品质的过程;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把自己高尚的品德付诸道德实践的过程。《中庸》提出了“慎独”、无过与不及的自我修养原则和方法。

在学习心理思想方面,《中庸》归纳出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等五个阶段的学习过程。《学记》则提出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和心理发展水平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强调学习要循序渐进,要善于“比物丑类”和重视劳逸结合。

在教师心理思想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博喻”,即善于对学生启发诱导,善于掌握提问和答疑的技巧,具有独立思维的能力和广博的知识。指出“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吕氏春秋》:

在教育心理思想方面,作者强调环境、教育对人性发展的影响,认为不可能有生而知之的人,明确指出“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造就优秀人才,除了学生良好的素质以外,还必须“疾学”和“师达”。作者还初步认识到师生间的心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习心理方面主张尊师好学,精而熟之,取长补短,学贤问智,专心致志,不徙不止。

《淮南子》:

《淮南子》很重视人性与教育,认为大多数人(甚至也包括帝王)都是需要学习的,对大多数人本性的涤荡和教化持乐观的态度。提出要“因性养性”或“因性导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人性发展的内部规律,表明人性的培养不是简单地由外因决定的。它也不否定外部条件的重要性,因此在考察品德教育问题时,提出了“正风俗,重教化”的主张。它更重视教育本身的榜样作用,强调“身教”的威力,特别是教育者的“至诚”精神对被教育者的影响。在品德修养上强调要“巡小慎微”,这不是叫人作事时要束手束脚,胆小谨慎,而是强调不可忽视小节,因为小不防终成大锅。在人性修养方面,作者们看到了“积”的规律,即认为人性的善恶并非一日形成,而是天长日久逐渐积累成的,因此要求人们懂得“积羽沉舟,群经折轴”的道理。而对于怎样防患于未然,怎样对待自己的过错,怎样对待世俗的议论等问题,它都作了较好的论述。

《淮南子》对学习心理也作了比较有价值的探讨。它不仅认为通过学习可以改变人性,培养品德,还肯定可以发展智能。因而相应地提出了“务学习”的主张,并专门写了《修条》篇。在学习方法方面,它所提出的专精、练习、好问、勤治、乐学等,至今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魏晋玄学家:

玄学家对于教育心理论述不多,但涉及到学习心理、差异心理、德育心理、教师心理诸方面。在学习心理思想方面,认为学习有益于增进智能、形成性格,反对人云亦云、人学亦学以及厌倦的学习态度,但也注重“不知而中”的神秘方法。在差异心理思想方同,指出人的心理与形体一样存在着差异,不可能完全相同。在德育心理思想方面,主张通过所谓“道”和“无”来保持人的先天的道往品质,尽“德”之用。在教师心理思想方面,认为教师有“强梁”与“非强梁”两种教育风格,主张采取“非强梁”的风格,顺乎学生的本性进行教育。

程颢、程颐:

二程的教育心理思想主要有:提倡幼教幼习,认为婴儿除“饮乳”等本能之外,“其他皆诱之也”。主张要教以“格言至伦”,使其盈耳充腹,则不至被邪言所惑。提出教师要精于义理,“记问文章不足以为人师”;教学要由近及远,应有趣味性。在学习心理方面,指出学习者应知自己的不足,不应为了名利;学习里专心致志、有勇才能前进;要有自信、自求、“卓然之独见”,不应人云亦云;强调要通过深思以求自得,并能“见乎行”。

朱熹:

朱熹的教育心理思想是其整个心理思想体系中最为丰富、最有价值的组成部分。关于学习心理,他分析了学习的意义,指出学习的过程乃是“积累”和“贯通”相结合的过程。还提出了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等学习原则与方法。关于德育心理,他的主要观点是有德无才,不能为用;过而能改,复手无过;诗歌养性,荡涤邪秽,改善辅仁,德业回进;慎独愧耻,所系甚大等。关于差异心理,他主张对于狂、狷等不同类型的人要“因其志节,激后我抑”,并明确提出了“圣贤施教,各因其材”的命题。这是“因材施教”一词的由来。关于教师心理,他继承孟子“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思想,赋予教师崇高的责任,并提出了举一反

三、启发诱导等富有心理学意义的教学方法。

陆九渊:

陆九渊从事多年的教育工作,教育心理思想较为丰富。在德育心理方面,以封建伦理道德为核心,提出了自省、改过、自知之明等品德修养的方法。在学习心理方面,则总结出立志、切磨、疑思辨、虚心涵泳、先易后难等学习原和方法。但是,他所提倡的学习,指的是“正学”--读圣贤书,其目的是为了去外物之蔽,明“本心”之“理”。

吴澄:

吴澄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气质之用小,学问之功大。”注意到了教育的关键期,指出“教之当于可以受教之时。”他肯定择师的重要,并对教提出了心理上的要求:“开导其志而不尽言,使人思而绎之,而继续其志。”“激励其志,使之自能。”他更提出了一套读书法,强调“必究竟其理而有实悟,非徒诵习文句而已。必敦谨其行而有实践,非徒出人口耳而已。”要求“进之以浙,待之以久”,并且“就身上实学”。他还继承孔子乐学的思想,认为“知之必好,好之必乐”,重视兴趣、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

陈献章:

陈献章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习端而俗正,教立而风行”,“人之贤否存乎教”。主张为学务求“自得”,认为“学无难易,在人自觉”。重视思维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读书不应“徒诵其言而忘味。”强调为学要“循次而进”,并持之以恒,“不可一日而不修焉”。

王守仁:

王守仁的德育心理思想,首先体现在他的“致良知”的思想中。在他看来,“良知”既是宇宙的本体,也是认识的本体,同时还是道德的本体。“致良知”既是认识的途径,也是道德修养的方法。但“良知”一词并非王守仁所首创,而是孟子“良知”的直接继承和发挥。其次,在“致良知”思想的基础上,他对粮有心理作了一系列的考察。他非常重视德育,认为“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他把德育过程明确地规定为“开其知觉”、“调理性增”、‘发其志意”和“导之习礼”等四个环节,这与今之所谓知、情、意、行相当。关于德育的原则和方法,他很重视启发诱导、循序渐进,还特别强调规章制度、礼仪、诗歌、音乐等在德育中的作用。

陈确:

陈确主张对此重要严教,不护短,才能“日过于德”;否则,必将“长傲养恶而不肖以终其身”。德育心理方面,强调改过,能“改之又改,即是圣贤功夫”。学习心理方面,提出要先立志,要志于道,并立定主意“必为圣人”,指出“天下之理无穷,一人之心有限”,因此,学要虚心、切问,不可“傲然自信”,提倡学要养病于辨别是非、真伪,有所创新,一味模仿必将“格于古而巴之才性不出”,强调学里和家庭日用相结合,“不能身体力行,便是不曾读书”。当然,陈确所主张的学、行,是以领会和躬行封建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的。

王夫之:

王夫之首先把人性与教育结合起来考察,认为“教者皆性,性必有教”,表达了一种把学习视为人的潜能开发的思想。他还区别了学与教的不同,但认为学与习则不可分为两事。他着重论述了学习心理过程,把学习分为“学”(博学、审问、笃行)与“思”(慎思、明辨),并强调学思并进、学必兼行。他还认为学习的五个环节没有孰轻孰重之分,对于具体的人、事而言,哪一个环节薄弱,这一个环节就成为主要环节、他也说明了学习的意义,涉及了一些关于练习的思想。他还专门论述了学习的一些心理条件,如正心、立志、无意、持疑等。

颜元、李塨:

关于教育的美文:论中国式教育 篇6

中国给外国人的感觉是高科技大国,民主也不含任何偏见的好国家,可中国的教育却并非如此,这种教育令中国学生抓狂不已。我看过一篇文章,是一位美国人写的,她的文中有这样的话:“我真正惊讶的,不是那些可怕的战争,而是中国的教育。我不敢想象,中国人是在比谁的孩子最先被逼疯!我的妻子是中国人,她天天逼着孩子学这学那,我不大理解,毕竟我们美国的教育是让孩子有个美好的童年,但是她咄咄逼人:‘那孩子未来怎么办?我想让他出人头地啊!照你们那种做法,孩子以后能有用才怪!’我没想到,中国的孩子居然有这么痛苦的童年回忆。”

我读到这里有些心酸,猛然想起我妈妈逼着我写的英语阅读里有这样一句话“A recent report from Jiefang daily says about 18% of Shanghai teenagers have mental problems.”仔细想想,上海是大城市,学业相比江苏省要轻松得多,可是呢?却也有18%的青少年有精神问题。那么江苏省有精神问题的青少年岂不是更多?好像是的,光我们班就绝不止一两个。

记得我以前的一个前桌,下课时他突然转过身,朝我鬼魅地一笑,说道:“哥们,你想过自残或者自杀吗?”

我呵呵一笑:“废话,当然有过!自残不止一次,自杀也想过,毕竟啊,才活了十几年却像个一百多岁的人般,日子一尘不变,天天逼着学习,写作业,呵呵,想想都嫌烦。”

他缓缓将右手举起,手臂上正滴着血。

“你……”我吃惊地望着他正在流着血的手臂,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嗯,我用刀刚才划的。”他说的那么轻描淡写。我忙找出纸巾递给他让他止血,他接过去了,但没有立刻用,而是笑着对我说:“哥们,我有抑郁症。”

我沉默了,因为其实我也有。

中国式教育给学生的压力太大了,如山的作业,如潮水般源源不断的来自家长的,老师的,学校的乃至社会的,国家的期待。压力是动力,可是有没有想过,压力过大会是什么?会使人崩溃!学生还小,心理承受还没有那么大,所以很多学生就会选择逃避。逃避的方法就是,自杀。

中国式教育,我已然不知该怎么说了,因为,答案都是一样的,其余一切和标准答案不同的,全盘否认。我一直不解的,就是题目说:“按照自己的想法作答。”我当时就兴高采烈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了,写的那叫个洋洋洒洒。不过呢,得了0分。然后再一瞅别人的答案,都是和标准答案一样的。于是,他们满分。

再一瞅作文,大家都一样的——写的自己生病,父母咋地照顾的。

我就纳闷了,为什么我们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为什么我们就要都一样?为什么标准答案只有一个?为什么要按照出题老师的想法来?

现在再想想,我们也只能这样,中国的教育再怎么令学生不满又怎样?我们生在江苏省,我们就要适应这里,我们不能改变出生,也不能改变教育,我们不能改变这一切,就只能改变自己。记住,要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你。学习的路很长也很艰辛。我们也不能抱怨“地区偏见,北京录取线那么低,凭什么我们这儿这么高!”没有凭什么,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真正的公平。

有人抱怨作业多,没有时间看书,没有时间玩乐,但是大家都这样,我们只有提高效率才有时间挤出来玩,挤出来看书,挤出来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不然,只会被淘汰,成为这个社会竞争的牺牲品。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如果你不学习,你不努力,你怎么在这14亿人口中脱颖而出?现在的社会已经机械化,科技化,如果你不努力,那么你的职业迟早一天会被人工智能代替。

也有人和我说:“现在学的,以后基本用不到,那学了有什么用?”这句话确实,我们所学的,将来确实几乎用不到,但是,艺多不压身,说不定有朝一日会用到呢。

不要总提倡外国式教育,其实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一切都有利有弊,就是看弊端多与

作者:阿莫

公众号:初中生作文选萃

★ 中国式关系观后感

★ 中国式团队读后感

★ 小学生假期教育的思考

★ 理性思考教育科技论文

★ 对教育的学分制的思考

★ 中小学心理教育的若干思考

★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思考

★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 中国式过马路作文

中国教育 篇7

《中国数学教育》是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 2003年1月正式创刊,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 从2007年1月起正式更名为《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高中版均为月刊, 国际流行大16开本, 48页。会刊由中国数学教育杂志社编辑出版, 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学数学教师、教研员、教育工作者、师范生。会刊的编辑工作遵照“推进中学数学教育改革, 探索中学数学教育规律, 为提高中学数学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基础教育质量服务”的办刊宗旨, 密切配合基础教育的中心工作和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的研究课题, 交流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经验, 帮助广大中学数学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掌握《数学课程标准》, 转变教学观念, 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 探索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切实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效率, 全面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 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会刊为广大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进行学术交流的园地。

主要栏目:

教育直播引发的中国教育形态变革 篇8

关键词:教育直播;在线教育;教育形态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3-0028-03

21世纪以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在线教育模式,犹如一股清流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给校内、校外教育的发展模式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这场由教育直播引发的教育变革中,中国的教育形态因此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教育直播补齐中国教育短板的同时,真的会有颠覆中国教育形态、撬动教育行业之势吗?

一、教育直播的概述和特征

直播是一种新兴的、互动性很强的方式,是由主播通过视频录制工具,在互联网直播平台上,直播唱歌、玩游戏或教学等活动,直播观众可以通过弹幕与主播互动,也可以通过虚拟道具给主播打赏。在线教育,或称远程教育,指的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学习行为,其本质就是在师生分离的情况下,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有效实施教学和学习活动的教育形式。所谓教育直播,就是指在互联网平台上直播教学的行为。

历数我国在线教育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代变迁:第一代以简单的文字和图片为主;第二代以录播为核心;第三代则是直播。第一代在线教育发展受限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家用电脑的使用等;而第二代在线教育录播模式虽具有后期可编辑性强、课程效果优质、内容连贯、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离线下载观看、可复制传播性强等优点,但同时也具有课程完成率低、学习互动性差、教学视频录制篇幅过长、教学形式太过单一等各类缺点;第三代直播不仅具有录播的优点(直播在课程结束以后也可以进行回放,具有录播的功能),还具有以下几点录播不具备的优势。第一,直播可以实现双向交流,它像真实课堂教学一样还原线下教学场景,虽然隔着屏幕,但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學生可以通过弹幕等方式进行及时便捷的互动,问题可以得到实时的反馈和解答。第二,教师在直播过程中或更具责任感。在直播过程中,学生可以实时地反馈对教师的评价,教师这种情况下会更有压力,高度集中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第三,直播模式让人人教学成为可能。随着手机性能、资费、带宽、摄像头等硬件条件的获得越来越便利,各阶层的人们都能在网络上以低廉的成本现场实时进行移动直播教学,越来越多的观众也可以应用直播平台实时观看教学。最后,直播具有很强的即时性,直播课程没有滞后学习的情况发生,会对学生有一定的约束力,所以学生的参与感、课程完成度更高。

当然,之前在线教育也有过直播模式,但当时的直播受限于客户端,无法满足学生直观快捷地观看和学习需求,而且还存在直播教学空间封闭、设备老化或更新过慢等问题,从而最终走向衰落。

二、教育直播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2016年被誉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截至目前,直播平台呈现井喷式发展,这种新型的“在线互动”正席卷着体育、娱乐、科普等多个领域。和体育、娱乐行业一样,直播的热风也吹到了在线教育领域,教育直播这一新兴领域顺应教育行业发展趋势受到校内、校外的青睐。

在校内,北京市密云区教委、四中、交大附中、西师附小、天津和平区中小学、沈阳电教馆等已率先对教育直播这一互联网发展下的新型产物做出了探索和尝试。密云区教委为实现教育资源贡献,在全区学校范围内选拔各科优秀教师在固定时间通过教育直播平台授课,全区学生在这个时间段通过电脑、手机等客户端收看课程、答疑解问,学习质量和效率获得了家长和学生的大力肯定;为在雾霾天停课不停学,北京四中、交大附中、北京西师附小等多所中小学借助北京四中网校的平台,利用直播技术实现了让学生在家学习网络直播课程;天津和平区全体中小学积极组织教研员参加“教研直播平台的建设和使用”培训,学习网络直播、在线交流、上传资源、网络调查等教研新方法,积极探索网络教研新流程,提升教研工作水平;沈阳市沈河区电教馆采用网络直播的形式在实验学校小学一部举行“智慧教室”教学观摩培训,这种直播形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扩大了参训人员范围,让更多的教师受益。

在校外,众多教育培训机构已开始发力教育直播,从网易云课堂、腾讯企鹅辅导、淘宝同学、新东方、学而思、度学堂这类巨头,到学霸君、跟谁学、老师好、猿辅导、沪江网、三好网、叮当课堂等创业公司,还有YY、斗鱼综合直播平台,都争相推出在线教育直播平台。这些教育直播平台都各具优势,如淘宝推出的课程平台“淘宝同学”,面向培训机构和个人教师提供视频直播;学而思网校将直播放在核心位置,主打“直播+录播+辅导老师”模式,未来会持续在多场景直播、大数据教研、个性化服务三大内核深耕细作;沪江网推出的CCtalk直播工具,具有实时公屏互动、即时课堂答题以及鲜花送名师等互动功能;斗鱼直播开设“鱼教鱼乐”教育板块则旨在真正地做到寓教于乐,打造全新教育形式让每个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三、教育直播对推动我国教育形态变革的意义

1.教育直播可以促进教育公平

我国教育的发展历来受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呈现出东西部之间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的态势,学生享受公平的教育成为空谈。旨在解决教育公平等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相继应用而生的传统在线教育却受到技术和学习效果的限制,在促进教育公平中收效甚微。而具有灵活和便捷的教育直播模式,可以不受地区和时间的限制,仅仅需要一个客户端和直播平台就能够将一二线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在线直播的方式输送到全国教育资源稀缺的地区,让这些欠发达地区可以享受到优质师资的教育和指导,从而可以改善中国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教育公平。

2.教育直播可以促进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的转变

教师不同于网红,不是靠颜值就可以在直播中走红的秀场达人。教育直播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工具,要求课程教授者的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和信息技术知识,还要求他们像主持人一样既具感染力又不乏风趣地引导全程直播,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直播的学习中去。这种新的模式会给教师带来良性的竞争压力,会“倒逼”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不断地探索新知识,提升教学能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将技术融入教学的水平,不断地反思自己来更好地抓住学生兴趣点,大胆探索直播学习的效果评估方法,从以前单纯地传道授业解惑转向了多个维度发展。

3.教育直播更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比之前单纯无反馈并提前录完课程的录播在线教育,教育直播更贴近传统课堂,像是将线下的传统课堂搬到线上。虽然隔着屏幕,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文字评论、语音等方式进行实时沟通,使学生好似身临真实课堂,教师能很快了解学生的想法,还可以根据直播期间学生的反馈,同步调整教学计划;学生可以及时提出疑问并得到很快很好的解答;甚至学生与学生在直播期间通过问题交流和协作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也就是说,教育直播相比之前的录播模式,既具传统教育的互动性,又具有在线教育的灵活性。这种互动性、场景化和现场感的特点和优势,使学习氛围更为强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孤独感,从而更能激发和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

4.教育直播能更好地实现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学习型社会。直播的颠覆性在于,人人都可以成为直播的主角,随时随地可以直播,如果说直播平台丰富了娱乐生活,那教育直播的兴起则给学习带来了极大便捷,在有网有客户端的情况下,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够进行学习。教育直播的这种便捷性、灵活性和开发性让教育从相对封闭走向开放,不同年龄层次的人都能够随时随地、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来创造知识、共享知识、获取和使用知识,知识获取的效率大大地提高,获取成本大幅地降低,从而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奠定了堅实的基础。

四、教育直播在推动我国教育形态变革中面临的挑战及其解决对策

1.挑战

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教育直播在为教育形态变革中带来前所未有机遇的同时,也如约而至地面临诸多挑战。对于校内教育,首先,学校推广跨地区直播教育可能存在困难。因为不同地区的学生在学习习惯、教材、教学进度和学生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用一线地区的教师教三四线学生,存在一定的障碍。其次,学校引入教育直播平台可能会带来新的教育不公平。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和学校,教育信息化投入总量大,当地政府和学校有能力引入运营商量身定做的、稳定的教育直播平台。而在农村或偏远、贫困落后的地区和学校,或会因为短缺使用经费、网络经费或后期维护升级经费而导致无法引入或很好地使用教育直播平台,久而久之,这种差距越来越大,会带来新的教育不公平。

对于校外培训机构,首先,教育直播的资源尚未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和规范标准。在人人都可以直播知识的大背景下,就会形成海量的网络学习资源,虽然使终身学习成为可能,但鱼龙混杂的资源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监管和规范,会导致学生在面对众多信息时要花费大量时间选择适合的优质资源,甚至会导致被动接受垃圾信息。其次,校外教育直播的商业模式还不够清晰,过分地依赖资本,直播平台需要一边大力投资名师,一边购买直播中所需的网络带宽,还需要在推广上花费成本,但收入方式目前还比较单一,缺乏明显的盈利模式与变现手段。所以校外教育直播必须找到成熟的商业模式,让教育直播更好地成为教育培训行业改革的新生力量。

2.对策

对于校内教育,首先,学校在引入跨地区直播教学前,要实地进行大量调研,认真分析跨地区直播教学的可行性,保证直播教师充分了解当地学校的教学进度,深入掌握当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其次,加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中西部等落后地区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力度,在财政拨款、学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向落后地区倾斜,保证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均衡性发展。

对于校外培训机构,首先,要依据法律和政策明确在线直播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归口,避免出现多头管理或管理死角,加强行业自律,进一步规范在线教育培训机构依法办学,从而确保优质的教育直播资源。其次,教育直播正处于发展初期,各大教育培训机构要积极探索变现方式,不仅要提升教育直播的内容质量,更要打造个人品牌,着力打造“优质教师+内容+传播渠道”模式,巩固教育直播平台自身的优势。

虽然目前教育直播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与直播越来越紧密的结合和扬长避短,教育直播一定会有着无限广阔的未来,我们应当抢抓机遇,顺势而上,让教育直播更好、更深刻地助力教育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玉霞,朱云东,刘洁,朱培达,袁悉程.同步直播课堂解决教育均衡问题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3):52-57.

[2]陈向国.浅论远程直播教学模式的利与弊——以成都七中网校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6(4):51-51.

[3]赵梦媛.网络直播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其特征分析[J].西部学刊,2016(16).

[4]管佳,李奇涛.中国在线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经验借鉴[J].中国电化教育, 2014(8):62-66.

[5]武晓琼,邢艳芳.在线教育发展路径探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1):87-90.

上一篇:送领导的生日祝福短信下一篇:大学第八天军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