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十大缺陷

2024-08-02

教师的十大缺陷(精选6篇)

教师的十大缺陷 篇1

教师的十大缺陷

一、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由于老师习惯于教育学生,加上自己只是比较全面,似乎什么都懂,所以常常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总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对的。

二、墨守成规,难以接受新鲜事物。

做直销和保险的人体会最深刻,他们会发现老师是最不容易被说服的人。刚一开口宣传,老师便说:你是做传销的吧?然后任凭你风吹雨打,他兀自不听。老师对新鲜事物总有戒备心理,常常排斥新事物。

三、喜欢搞窝里斗,最不好领导。

一般的老师都会认为自己是个人才,一般的老师都喜欢认为自己的看法就是真理,然而老师的心胸却又不是十分开阔,所以常常嫉妒别人,爱搞窝里斗,不容易团结起来。

老师们爱认死理,又有些歪才,善于辩驳,不怕得罪人,所以行政领导们常常说:老师是最不好领导的人。

四、精于算计,小气节约。

因为是文人,所以老师被认作是善于算计的人。过日子精算细算,十分节约。商家最怕老师,因为老师讲价讲得你头发晕。曾有个商贩恶毒地说,老师针尖上削铁,抠鼻屎当盐吃--小气吧!

五、特别爱比待遇,见不得不公平。

老师喜欢把自己同别人相比,特别是爱比待遇,而且总是跟比教师职业强的职业相比。两个不同地方来的老师一见面,必谈工资报酬。待遇不同,老师必发牢骚,愤愤不平。

六、爱打麻将。

十个老师九个赌,最后一个是木偶。老师不仅爱打麻将,而且麻将打得精明。

七、女老师不懂得打扮,灰扑扑的拿不出手。

很多女老师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有休闲,没有业余生活。有的女老师甚至认为打扮会不受学生欢迎,所以总是穿着灰色的衣服,蓬头垢面。三十多岁的女教师,满脸色斑和皱纹者,比比皆是。

八、清高,死要面子活受罪。

范文网

大事做不来,小事看不起,自命清高。

九、安于现状,没有冒险精神。

思想保守,抱着铁饭碗不放,缺乏冒险精神。改革开放以来,下海经商者无数,但少有老师。

十、自己子女的教育一塌糊涂。

人们普遍认为老师善于教育孩子,然而恰恰相反,老师,特别是学段越高的老师,越不善于教育自己的子女。

上述情况仅限一般的老师,并非所有的老师都如此,请勿对号入座,特此声明。

咱校长说,恨也是爱,而且是更深刻的爱。所以斗胆写下此文,希望老师能逐渐改变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不过,由于职业关系,当老师没有上述特点后,人们可能又要批评老师“没有师德,不像个老师”了。

当老师确实挺难的。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几人能放开手脚呢?

教师的十大缺陷 篇2

这就是雷夫·艾斯奎斯。一起来看看他的教育理念,一定会给你带来震撼和收获。

语录一我知道自己并没有超越常人之处,做的工作和其他数千名认真奉献、希望世界变得更好的教师们是相同的。失败和睡眠不足都是家常便饭。我经常一大清早醒来,就开始为了一个无法被妥善照顾的孩子而烦恼不已。当老师有时候真是件痛苦的事。

语录二或许教育界多的是不懂装懂的人,这些人教过几年书,打出几个响亮的口号,架设专属网站,然后到处巡回演讲;也或许这个快餐社会总认为可以用简单的方案解决复杂的问题。但我希望读者们明白,真正的卓越是靠牺牲、错误以及大量的努力挣来的。毕竟,成功无快捷方式。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摘自《现代教育报》2012年10月25日)

语录三我们班孩子很沉静,而且文明、有礼到一个难以置信的程度。这里就像是块绿洲,但它少了某个东西。讽刺的是,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

语录四我有问必答。你提出的问题以前有没有人问过不重要,我是否觉得疲累也不重要。我必须让孩子们看见我热切希望他们理解;就算他们听不懂,我也不以为意。在一次访问中,一位叫艾伦的学生告诉记者:“我去年问老师一个问题,结果她火冒三丈地对我说:‘我不是已经讲过了?你根本没在听!’可是我有听呀!就是听不懂嘛!雷夫老师会讲解五百遍,一直到我听懂为止。”

语录五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们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有担当,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这是老生常谈,但无可讳言地,身教确实重于言教。

语录六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别想愚弄小孩,他们很聪明,一定会识破的。

语录七最近我听到一位老师这么吹嘘:“我的学生只跟我看电影。他们说,要是我不在,电影就没意思了。”他忘了一件事:老师可以带班级,但决定这个班级优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学生。

语录八我是这么教学生的:规则固然有其必要性,然而在我们最景仰的英雄当中,有许多人之所以能成就伟业,正是因为他们不守规则。

语录九我们对孩子有很高的期许,并且尽力而为。正因为孩子们无法无天,所以我们需要提高期望,不能让无可救药的行为迫使我们降低标准。

语录十我要我的学生爱上阅读。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要让在现今这个世界长大的孩子相信这个事实往往是极为困难的,但不是不可能。从重要性来考虑,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思考、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放、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

娶教师做老婆的十大好处 篇3

一、假期多,能更好的照顾家 其实很多人都很羡慕教师这一职业,因为有两个让很多职场从业者嫉妒的寒暑假,她们可以用这些时间把家庭整理得井井有条,对于这样的女人,没有男人不喜欢。

二、接触的人群简单,思想单纯

一个人的好坏与接触的人群有着很大的关系,对于教师,他们每天接触的除了同事就是学生,所以他们的思想几乎不会被外部的一些环境印象,他们单纯的心会让男人有一种想保护的冲动。

三、帮孩子辅导功课能够省一大笔开支

在中国,孩子的教育开支将会是一个双职工家庭夫妻收入的一半,如果有一个教师老婆,这一大笔开支将会省下。这对一个家庭来说,将会在经济上得到很大程度的缓减。

四、收入稳定,不会拖累家庭财政

对于一个家庭,最主要的两大支柱:1)情感2)家庭财政。所以娶一个女教师就等于家庭融洽完成了一半。

五、职业高尚,让男人特有面子

混迹职场,很多女教师的老公在出席很重要场合的时,总会很得意的说出自己身边老婆的职业,因为会有很多潜意识里流露出敬仰的眼

光,这可让男人赚足了面子。

六、敢于指正丈夫的缺点,让丈夫更加优秀 因为职业原因,作为教师的老婆,不愿意看到丈夫的太多恶习,当男人身上出现缺点的时候,总会被一种爱的声音及时指正,对于男人来说,这将是很荣欣的一件事,因为这个年代,需要更多的优秀男人,我们决不选择堕落。

七、女教师相比较好沟通

做教师的领悟能力都很高,沟通起来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且她能够设身处地的为你着想,对于男人来说,不就希望一个善解人意的老婆吗?

八、做家务基本不用男人插手

上下班比较规律,做起家务来也是一把好手,在家庭方面虽然有的时候会表现出一种强势,但是多数都是刀子嘴豆腐心,对于家务她恨不得全部包揽下来。

九、基本不会闹离婚

教师的调动基本不大,所以她们更加看重家庭的完整,不到万不得已,一定不会轻易的对婚姻说“放弃”,但这绝不是男人肆虐的秘密武器,因为人最怕的就是“逼急了”。

十、心地善良、富有爱心 心地善良、富有爱心也许不是天生俱来的,但是他们的职业让她们在很

感动洪城十大教师 篇4

南昌市桃花学校 董振祥

“教诲如春风,师恩深似海。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从这些优秀老师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奉献精神。她们种李种桃种春风,花样年华别样红;她们用爱心孕育着希望,播撒春天的种子;她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千万学子插上飞翔的翅膀。正因为有了她们——辛勤园丁的关爱、教诲,我们才能健康茁壮成长。我们只有好好学习,才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将来,我们用学到知识去传承新的希望!

一名教师能得到学生的尊重、认可、热爱和怀念,自身的价值就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这就是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其实人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心态决定状态,有了好心态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传递的。教师是爱的事业,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对生活,就能爱每一个学生,就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接受情感的洗礼、引导和激励。况且,有了好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少些狭隘多些豁达,就会视教育为一种艺术,在忙碌之中、创造之中收获更多的幸福,乐此不疲虽苦犹甜。正如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学得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不仅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还促进学生在各方面得到成长,教师的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而这种幸福感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得了的,也只有教师才能专门享受得到的,这一点是让其他行业人员羡慕不已的。当我们教师的劳动被他人、社会认可时,必然会无比的快乐,会被幸福紧紧“包裹”。

因此,如果你想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就应该在每一天的工作中,尽量奉献你的爱,让你的爱悄悄地润泽孩子的心田;尽量奉献你的微笑,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爱,鼓起孩子向上的勇气。因为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

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的主动的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助推力,是后进生转变的催化剂;这种爱是博大无私的爱,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当我们用“真爱”、“宽容”、“尊重”、“信任”赢得了学生的爱戴,我们就成了学生真正的朋友,望着快乐的学生,我们的心中就洋溢着幸福。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赠人以玫瑰则手留余香,教师这个职业是时时给予爱、收获爱的职业。将爱的种子无私地播撒于学生的心田,收获的必定是几倍于此的爱的果实。当看到已毕业的学生结伴回到母校来看望曾经的老师时,当收到学生的节日贺卡时,当接到学生打来祝福的电话时,当在大街上有一个似曾相识又不太认识了的大孩子在叫你的时候„„那一刻的幸福感又怎能用笔墨来形容。

做幸福的教师,是目标;幸福地做教师,是践行;尝到教师的幸福,便是成功。追寻教育人生的幸福,便是寻求教师生命的意义。其实幸福并没有什么特定的标准,关键在于我们自身的自我体验和感受。曾经看过一个寓言:小猪问妈妈:“妈妈,幸福在哪里啊?”妈妈说:“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于是,小猪试着咬自己的尾巴。过了几天,小猪又问:“妈妈,为什么我抓不住幸福呢?” 妈妈笑着说:“孩子,只要你往前走,幸福就会一直跟着你的„„”让我们一起做那只追求幸福的小猪吧!因为,只有那些一直往前走的教师才能跟上教育幸福的脚步;只有那些勇于付出的教师才能抓住教育幸福的尾巴。学生用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陪伴你,这本身就是非常的幸福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国自古注重尊师重教,乃礼仪之邦。能为师者,幸事也。桃李满天下,师者自豪幸福感油然而生。每当路上偶遇所教学生,他们总是相隔很远就和你亲切地打招呼;每当得意门生事业有成时,自己总会自豪地对人讲,这是我教的学生;每当教师节来临时,都能收到来自四面八方学子温馨的祝福,此时此刻,为师者沉浸于幸福中。

历史教师十大基本素养 篇5

(一)在治(“讲”、“编”、“写”、“演”、“研”)史的过程中,史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治史的动机,二是对待历史的态度。历史教师出于教育的动机讲授历史,教师的史德主要体现在对待历史的态度以及由此决定的教学方式方法上。

首先,对历史要怀敬畏之心和尊重之情。其次,要尽量展示历史的真实。第三,要充分展现历史的魅力。

如何在教学中展现历史的魅力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概括起来就是要体现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逻辑性和教育性。

史德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个实事求是的问题。

(二)作为中学教师,对“史才”的水平要求可能不会像历史研究者那么高,但中学教师的“史才”内涵却更丰富。

历史教师不同于纯粹的史学研究者,历史教师必须考虑教育对象的特点和学习状况,从而选择恰当的讲授方式,即解释历史的方式;必须考虑“传道授业”的教育诉求,在解释历史时,不能只是“一家之言”;必须善于变通,让几十上百名听众经常有新鲜感。

口才,是做好教师的基本条件。教师口才可分为两类:华贵靓丽和质朴温润型。

华贵靓丽型。教师的语言辞藻华丽,富于变化,善于运用语言来制造学习的氛围,营造一种特殊的情感磁场,产生强大的感染力,从而把学生带入一种历史场景,达到“神入”历史的效果。质朴温润型。教师的语言比较生活化,注重启发,善于寻找学生理解问题的起点,喜欢用疑问句,循循善诱,深入浅出。老师擅长变换语序和讲述角度,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文才,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成长渠道。文才即历史教师的书面表达能力,它以探索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写作是一种心智训练。它要求有严密的逻辑、准确的语言,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会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加深我们对问题的认识。

帅才,是做好教师的必要条件。这里借用“帅才”一词,其意有两层:一是指教师要做学生的精神成长的引领者,一是指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历史教师的“帅才”简言之,就是精神之帅、课堂之帅、学习之帅。

专才,就是教师的史学研究之才。首先要能搜集、鉴别、组织和运用有效史料于教学之中。其次,要求教师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对史料的组织富于逻辑性和生动性,即能分析,又能综合。

(三)“史学”是特指历史教师的学养。掌握系统的、渊博的、扎实的学科知识,积累丰富的历史教学资源,是一名优秀历史教师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基本需求。就教学的必需来说,历史教师应该从四个层面来丰富学养。首先,要有比较完备的通史知识。其次,要学习有关典章制度、重要历史事件、相关文史专题以及经济史等方面的专门著作,阅读一些比较权威的人物传记和述评,及时了解最新出版的历史类书籍。第三,要积累一定的地方史知识。第四,历史教师应该有一点自己的研究专长,也就是所谓的研究方向。第一,有计划地阅读经典著作。第二,广泛涉猎各类书报刊物。第三,要有问题探究意识。第四,要求历史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四)“知识渊博,见解独到”是对一名优秀历史教师特点的精要概括,也是学生的期望和要求。史识,就是识见、义理和判断力,就是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表述等能力,就是对历史问题的真知灼见,具体表现为在一定“史观”的指导下,通过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中处处充满着对教师“史识”的要求。如“解读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诱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整合运用知识”、“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等。

教学中,中学历史教师的“史识”主要表现为对历史资料的理解、对历史现象的辨识、对历史规律的觉悟和对历史与现实认识等方面。

首先应该是在教学中能够于平淡之中见神奇,平常之中看风景。其次,要能读出文本和材料隐含的知识,即所谓的“隐性知识”。还有,要善于发挥历史材料的光彩和育人价值。要提高,我们只有抓住我们的工作本身。读书是根本之途。史观的运用、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史识的孕育,无不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如果没有足够的历史事实,再好的理论也无用武之地。掌握了足够的历史事实,即使理论薄弱一些,只要勤于思考,也会获得有益的认识。” 思维训练是应有之义。“史识”是艰苦的历史思维的成果,“史识”水平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没有思维难度的课堂,就无法实现受教育者内心精神的主动生长,更无益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人生是“史识”之源。史学的价值和史识的重要都是针对人生的需要而言的,即“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的人理解历史的媒质是现实中获得的人生经验。

(五)“所谓历史感,指的是在历史教学中,要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认识,来培养学生的时空立体感,而不能把当代的观念和自己的兴趣、喜好置于历史的观念之中。”

“历史感”首先是一种对于“时间”的生存感受——在特定历史时间中生活过的感受;“历史感”是一种对记忆的感受;历史感包括历史时空感,历史敬畏感,历史眷恋感,历史认同感,历史使命感。

“史感”是历史老师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流程、精彩讲解主干知识、深化学生历史理解、启迪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历史教师“史感”可以具体地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教师“史感”的“表现力”,就是要通过各种历史教育教学手段和过程,充分而准确地向学生展现教师学习、理解、研究历史的方法和成果,为学生提供历史学习和历史理解的范例。从这个角度上说,历史教师的“史感”应有这样几个特点:

历史感是人对历史的一种敬畏。历史感是人对历史的一种眷念历史感是人对历史的一种认同。历史感是人对历史意境的理解。

二、历史教师“史感”的“传导力”就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和教师在历史的理解、眷念和认同等方面相互促进和提升的效力。具体说来,历史感具有普遍性、亲历性、渐近性、民族性等特点。历史感的普遍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史学家,每个人都有历史感,不同人在历史感上只有强弱之分或厚重浅薄之别,不存在有无的问题;二是人的历史感不仅表现在人的言行举止方面,更主要体现在人的作品中,包括历史上留下来的实物古迹或人们现时的文化艺术作品。

历史感的亲历性指的是历史感的获得必须是通过主体自身对历史客体进行能动感受。教学实践中,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引起学生对具体历史内容的浓厚兴趣和情感投入,帮助学生“神入”历史,从而对历史产生深层理解。

历史感的渐近性是指获得和形成历史感是现代战争渐进的过程,甚至需要专门的思维训练。作为历史教师,要在学生有限的历史学习时间里,对学生历史感的形成和培养有所规划和计划。

历史感的民族性是指它的形成要受到民族、文化、宗教、意识形态等影响。教学中我们要在重视本民族的历史的基础上,重点强调具有普世意义的历史感。

三、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感”,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讲出“历史的现实感”和“现实的历史感”。

历史的“现实感”重在深刻关照现实。通过历史学习正确地理解现实,要通过现实认识历史的价值,通过历史分析现实的发展趋势。

现实的“历史感”重在深入分析现实。正如马基雅维利曾说的那样:“假如说学习古代史可以激发开明为头脑进行仿效,那么,了解近代这些事(指15世纪意大利各城邦的那些君主、武士及共和国领导者的活动——引者)却可以使我们懂得应当避免和反对什么。”

(六)“史论”包括历史哲学、史学理论及其与历史教学的关系。历史哲学就是关于史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范围的界定,是对各种历史知识形态本质特征的揭示。

探究历史学价值的途径和视角却是多样的,诸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等。这些不同的史学理论是认识历史和解释历史的不同方法和手段,各有所长。

1、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2、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3、文明史观。

4、现代化史观。

(七)“史法”一词,就我所见,至少有三层意思:一是按照一定体例编撰史书的传统。二是分析、阐释历史事物的具体方法。三是历史教学法,即“以历史教学全过程为研究对象的教育科学,是以教学原理为指导,根据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研究历史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 对中学历史教师而言,掌握“分析、阐释历史事物的具体方法”和历史教学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想教授得法,就要在进修和提高中学习与研究历史教学法。具体说,要注意考虑三方面的问题:一是钻研历史教科书,领会它的编写原则、叙述方法、重点难点、目的要求,从而考虑怎样才能讲得科学而生动,使学生易于接受,能够理解。二是怎样把教育学中的教学原则、教学规律、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等一般原理,应用于历史课年具体实践。三是在历史教学中,怎样传授历史基本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能力,进行“人”的教育。第一,熟悉并掌握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常用教学方法。目前,中学历史课堂里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研究法、纲要图示法等。第二,认真学习研究在实践中形成的比较成功的教学方法的组合和教学模式。由于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和特点不同,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类型多样的教学方法组合。概括起来,主要有四大流派。一是传统讲述派。二是情感交流派。三是纲要图表派。四是教具制作派。下面简要介绍几种重要的教学模式

一是历史问题(探讨)教学。二是读、讲、问三结合教学法。三是历史情境创意教学法。

(八)“史功”特指历史教学基本功。所谓教学基本功即指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所必需的条件性的技能和技巧。要上好历史课,以下教学基本功是必须具备的。

1、教学准备(备课)的基本功

第一,建构教学的灵魂。第二,解读教材内容。第三,搜集和有效使用各类课程资源。第四,优化教学设计。总之,“备课”中首先要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据此决定“怎么教”然后根据 “为什么教”和“教什么”来判断“教得怎么样”。

2、教学实施(上课)的基本功

第一,学习情绪的调动和调控。第二,组织和管理学习。第三,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功用。

3、教学评价(考试测量分析)的基本功

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两个方面。

(九)历史教师的教学技能简称为“史技”,其主要内容应包括这样几个方面:教学表达技能、启发引导技能、组织调控技能、阐释分析技能、研究写作技能、命题评鉴技能。

1、教学表达技能

这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技能之一,主要包括语言表达技能、板书表达技能和体态表达技能。

2、启发引导技能

戾发引导技能对于一堂课的成功十分关键。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各种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动机和思维冲动,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主要从教学启动、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束三个角度简要说明。

3、组织调控技能

课堂讲授主要是教师的活动,但不能忽视讲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调动作用,即要为学习而讲授,不要自说自话。

讲授中的情感也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效因素。

4、阐释分析技能

历史课堂教学不是在教历史,而是在解释历史,学生是在学习如何解释历史。第一层次,历史教师要有解释历史的意识并通过努力逐步具备这种能力。第二层次,要能合理解释学生的疑问和产生的困惑。

第三层次,教师讲课本身就是对所学内容做出了比教材更高、更全面、更有说服力的解释。

5、研究写作技能

通过写作,可以提升思想,加深认识,凸显成果、扩大影响。写文章就得思考说理的角度、主次、结构,相对于说话,写文章要求更严格的逻辑、更严密的分析、更准确的语言,因此,写作能有效提高我们的思维的缜密性和效率。

6、命题评鉴技能

即按照历史教育目标的要求,运用一切可行的科学方法系统地收集信息,对中学历史教学所引直怕学生在认知行为上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命题考试并根据其结果进行教学决策的能力。

(十)教学艺术是知识、情感、智慧、技能与方法等的综合作用的产物和反映。对历史教师而言,“史艺”就是指历史教育的艺术。充满历史教育艺术的课堂就是成功的课堂,就是有效的历史教学。

1、教学充盈着触手可及的智慧。从艺术角度看,历史课堂上的智慧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历史教学传递智慧。教师首先要能从纷繁复杂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中找到历史的智慧,再通过教学活动展示给学生。二是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生成智慧。真正能激发学生智慧生成的历史课堂,应该是充满质疑、探究、解疑的,应该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

2、课堂弥漫着师生交流的情感。

3、学习绽放着思维开启的异彩。一是在教学内容的讲授处理上,能放宽视野、另辟蹊径,善于制造思维落差,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兴趣,在学习中使学生悟得思考的方法,感受思考的力量,享受思考的乐趣。二是师生交流的思辨性。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间的交流活动,主要表现为语言交流。学生需要的是和老师进行富有意义的课堂对话,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应该充满思辨性、启发性,体现出“教学相长”的特点来。

4、活动渗透着自然现实的气息

课堂活动要适应学习的需要,本着提升学习的目的,呈现自然现实的气息。教学中老师要在两个方向上继续努力:一是要特别注意对课堂活动的准备和设计。设计时一切从学生需要出发,从整堂课结构考虑,从教育目标的达成做准备。二是日常教学中要坚持训练,不要平时满堂灌,“做课”时又搞“大场面”,结果事与愿违,教育的效果也会很不好。

5、教室耀动着人性舒展的光芒

教师的十大缺陷 篇6

一、变革传统的备课模式, 简化备课内容, 节约时间, 增加教师业务自修机会

之所以有这个想法, 并不是否认备课的重要性, 而是因为在日常教学当中确实存在着这样的困惑。老师们都有这样的看法, 就是随着教龄的增加和对某一门课频繁的接触, 这门课的相关内容基本上在大脑当中全都存在, 甚至有些有能力的老师认为即便是没有教材, 也可以完成教学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 备课, 特别是照抄照搬的备课几乎没有任何意义。这时, 他们欠缺的已经不是书本知识, 而是对书本知识的扩展和完善, 对自己某一方面不足的弥补, 这就需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翻阅大量的课外书籍, 然而那些无数次重复和作用微乎其微的备课占据了这些宝贵的时间, 使他们不得疲于奔疲命地去写去应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我想可以这样做: (1) 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 打破以往对教材和教师参考书的搬、抄, 变为电子备课或目录式备课。这样做既可以节约时间, 又可以借鉴教育同行业中比较有成就的经验和做法。 (2) 简化备课内容, 做到详略得当中、难点突出。以往备课的弊端之一就是以量取胜, 认为只要写的字数多, 篇幅长的就是好, 殊不知这是大多数老师为了应付检查才不得不这样做, 含金量高的东西并不多, 而真正有用的东西几句话就可以概括完成。既然这样, 我们完全可以简化备课内容, 只要详略得当、突出重、难点就行。

二、改变传统的作业批改做法, 对作业批改次数和要求不做死的规定

以前曾经和别的学校的教师就作业的有关情况进行过交流, 埋怨现在学生作业太多, 批改量过大, 并对作业在学生实际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提出质疑。谁知他听到我的抱怨以后简单地说了一句:“我一学期作业只批改过两次。”我忙问:“你这样做学校能行吗?”他说:“这就是学校规定的。”我很怀疑教学质量那么好的学校, 对学生作业的要求和教师的批改竟是这样规定的。那么他在课余之际到底在干什么呢?他说, 到图书馆、上网查查资料等。他们的这些做法和要求与我们这里的做法和要求有天壤之别。因为不管走进我们学校的那一个办公室, 首先映入眼帘就是一沓沓学生的作业本, 看到的情况绝大多数是老师们在批改作业。之所以这样, 不仅是因为担心教学质量的问题, 上边也有硬性指标, 每年要检查的。如果谁的作业没有批改或者批改数量少, 会影响到年终考核, 所以不得不这样做。其实私下当中, 教师们对作业的有关情况亦颇有微词, 一个是作业批改量太大, 另外一个就是对作业的作用有质疑。因为作业太多, 批改的话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所以有些老师就没有撕学生同步练上的答案, 学生只要抄上的答案, 老师打上对钩就行。这样批改作业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这种情况, 我也有同感。那么如何去改变这种情况?第一, 现在同步练上把作业简单分为两种, 即主观和客观题, 对客观题没有必要批改, 教师抽时间讲解一下就行, 重点批改主观题。第二, 我认为没有必要每一课的作业都批改, 因为个别教师在上课期间, 有的时候已经将有关的题间接讲解完了, 面对这种情况, 再批改的话其实已经没有多大意义。第三就是分组交作业, 每次可以收20%的作业批改, 将作业中有代表性的错题集中讲解, 解决大家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以上三种做法虽说内容各异, 但反映的实际问题只有一个, 就是节省了时间, 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对传统的听课方式进行改革

让教师在适当的时间参加一些听课, 的确可以起到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的作用, 但是如果就听课的数量等一些做出硬性规定, 其实际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一种情况是受听课区域范围的限制。常在一个学校内部听课, 时间长了, 其他教师的讲课风格, 早已经印在大脑当中没有新意, 从而缺少吸引力, 老师们的听课, 也就变成了应付差事。另一种情况就是如果对听课数量做出太多的规定, 教师的听课就变成了为了完成任务而听课, 从而没有任何实际意义。那么如何解决上述情况?第一, 拓宽交流区域, 实施引进来战略。即和兄弟学校搞好关系, 邀请他们学校的教学能手和教学骨干到我校交流。交流的内容不作限制, 既可以是教学内容, 也可以是教学方法, 也可以是心得体会, 也可以是管理经验, 当然有条件的话也可以邀请有关教育专家到学校讲座, 就目前的教育发展趋势和教学改革和与大家进行相互交流, 这样的话效果更好。第二, 坚持以质量为标准, 尽量不要规定听课数量。听课的最终目的, 就是对听课的双方有所启发, 有所促进。那么, 我认为, 对老师有很大借鉴作用的课可以多听, 没有作用的话少听。

上一篇:立体几何起始课教学设计下一篇:日常办公行政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