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方案

2024-09-16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方案(通用9篇)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方案 篇1

中职艺校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声乐锻炼

1、中等艺术学校学前教育高职专业概述

中等艺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学历层次和专业化水平设置的。学前教育高职专业是为广大学前教育学生提供一个参加高考的机会,经过中学的学习以后,考入上一级的高职院校。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第一阶段,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幼儿教育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熟练掌握幼儿教育业务,师德高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以适应21世纪上半叶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2、中等艺术学校学前教育高职专业的声乐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综合能力很强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掌握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演唱、演奏、舞蹈、绘画等实践操作技能,歌唱能力的发展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声乐课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学前教育高职专业声乐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首先,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演唱能力,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歌曲演唱技巧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声乐的演唱水平,并强化演唱能力,为学生参加升学考试专业基础。其次,为学生将来从事幼教音乐活动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幼儿的音乐生活中启发、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声乐基础训练及声乐歌曲演唱教学

一方面,是声乐演唱基本功的练习。声乐基本功训练。

1(1)发声练习:主要是发音位置和音高要准确,意大利语的元音、辅音念法要标准,汉语的字头、字腹、字尾的吐字和咬字要规范。a、e、i、o、u五个元音一定要会唱会念而且要标准。这是最简单、最基础的工作,需要日常反复练习。声乐基础训练,就像修高楼打基脚,基础不打牢、不打扎实,是修不起来的。先从学生唱得最好的一个母音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其他母音的演唱,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即能“张口就来”。母音发声练习:a、e、i、o、u,初期训练时以五度以内级近的下行音阶为主如:4/45555|54321|aeiou---(2)共鸣腔体打开:共鸣器官的功能要不断加强练习,在平时一定要指导学生有步骤的反复练习以增强这些器官的能力,比如喉咙、口腔、鼻咽腔等腔体打开的练习一定要经常做。

(3)呼吸器官:主要是气息的控制与支持,不仅共鸣器官功能需要加强练习,呼吸器官的功能练习更需要加强,声乐演唱中采用的呼吸主要包括,扩胸运动、腹部运动,腹式呼吸练习及胸腹式呼吸练习在演唱中要通过正确的呼吸方式得到好的气息支持以控制音高、音色及音量。

在气息练习中,有的人喜欢专门教学生先找气再发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找到了气息,但气息疆硬、不灵活、唱歌呆板,我们不妨让学生在歌唱中找气。其实,歌唱气息是本能的,情绪有了,状态对了,激情来了,气息自然就有了,千万不可故意深呼吸。在训练中可以利用单个母音的保持音和跳音进行训练如:2/413|53|1-|e---另一方面,是声乐歌曲演唱训练。声乐歌曲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在进行基础训练时,千万不可光“练声”不“唱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声乐曲目还要掌握一定的儿歌曲目,这里只针对歌曲演唱部分谈一些经验和体会。声乐歌曲初期训练。训练初期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 力,选择曲目让学生唱,认真分析作品,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哪怕是很简单、很小的声乐作品,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初期训练时选择教材上的歌曲如熟练演唱,如歌曲《花非花》要熟练曲目。要背旋律、背歌词、被表情记号、肢体语言。首先,介绍作者:黄自(1904~1938)江苏人,早年留学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后任上海国立音专理论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尝试东西方音乐语言的融合,是我国最早谱写抗日歌曲的做作曲家之一。

代表作《玫瑰三愿》、《点绛唇》、《南乡子》等。其次,介绍作品《:花非花》是黄自于1933年以白居易的诗词谱写而成的艺术歌曲。在中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歌词中的意境有几种解释:一是以“花和雾“比作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以长久;二是用”花和雾“的。轻渺隐示着具有神秘色彩的美女。这正表达了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失了得美好的人与事物的追忆、惋惜之情。最后教学提示。(1)带学生逐句试唱作品,熟练掌握。(2)《花非花》4/4拍,全曲旋律紧紧相扣,形如流水,自然成曲。虽然只有8小节,其喻意耐人寻味。(3)演唱时全曲速度稍缓慢,要求声音连贯匀称,音色柔美抒情。(4)这首歌只有一段歌词,但演唱时可以反复唱两遍,可以根据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体会,根据歌曲的强弱记号,抒发情感,表达出艺术歌曲的意境。

学前教育高职专业的学生要进行升学考试,因此在声乐考试期间要进行强化训练,要求学生在原有的声乐演唱水平上演唱有一定难度声乐作品,因此对高职专业学生的后期训练要以有难度的声乐作品为主,如:《大森林的早晨》、《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沁园春雪》等。要求学生达到以下标准。情 3 感表达:理解歌曲内涵,情感真挚、富有意蕴、表现力强。发声方法:精神饱满、音色统一、气息流畅、有一定的技能技巧和唱功。

风格把握:歌曲选择适当,演唱完整。咬字吐字:歌词咬字吐字清晰。音准:准确把握歌曲旋律。节奏:无明显出入,与歌曲伴奏配合熟练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作品介绍《: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首歌颂祖国的歌曲。歌曲旋律流畅,层次清楚,跌宕起伏,歌词富于深情,真挚的情感把歌曲推向高潮。教学提示。《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首复三拍子圆舞曲风格的歌曲,它的旋律给人一种起伏、流动的感觉。歌唱时应力求做到声音优美、自然、亲切、深情、动听。要较准确的运用头腔共鸣,字要唱得舒展连贯,保持较深得气息支持,深而不僵。结尾处的五度大跳“心中的歌”要作准备,注意声音位置统一。

总结,以上是我通过日常声乐教学并结合教材总结出来的关于学前教育高职专业声乐歌曲演唱的些经验和看法,声乐教学要以基本功训练为主,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唱方法以后循序渐进的由浅入深的进行声乐歌曲的演唱训练,并逐步形成一套健全的教学体系,以适应学前教育高职专业学生的升学需要。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方案 篇2

(一)大学声乐教学方法有待改善

一直以来,在大学的声乐教学中,各大高校都是采用传统的效仿艺术类院校的教学方法,同时高校教学中的声乐实践也是效仿艺术类教学的实践方法。然而,艺术类院校的声乐教育与普通大学中的声乐教育的发展要求与方向具有显著的差异,如果只是单纯地效仿艺术类院校的教学方式,大学声乐教学只会事倍功半。所以,各大院校应该对声乐教学的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进而更好地促进大学声乐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大学声乐教学内容不合理

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其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是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大学生在大学中不仅仅要学习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且应该得到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然而,如今大学还仍然运用传统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声乐教育的素质培养严重受阻。由于我国现代化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大学中的声乐教育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对教学内容的合理性进行完善,进而促进大学生综合发展。

(三)大学声乐教学关联性不足

由于现阶段普通大学的声乐教学模式仍然照搬艺术类院校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中过度重视对声乐专业的深度挖掘,却忽视了声乐与学校其他课程的关联性。而且在大学中教授声乐课的教师大多数都毕业于艺术院校的声乐专业,对于大声声乐的教学往往只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对于关联性课程的教学知识涉及较少。因此,在进行大学声乐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就很容易认为声乐是一门独立性的专业,教学课程枯燥无味,使得其对声乐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假如能够使声乐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就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声乐教学效果。

二、大学声乐教学的合理性教学方案

(一)确定科学的声乐教学目标

在大学中对于声乐教学目标的科学确定是决定声乐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教育者应该对教学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的定位。主要的教学目标不但要涉及对学生声乐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而且要以声乐素质的教育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因此,教育者应该确立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目标,应该把大学声乐教学与整体的教学体系进行合理的结合,在提高学生声乐欣赏与表演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对事物的审美能力。

(二)对声乐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在制定声乐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应该确保社会价值取向的合理性。同时应该结合多种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一对一教学、交流课、集体课等,进而创造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教学氛围。比如:教师在进行交流课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其进行交流学习,也可以将多样化的课程进行结合教学,使学生对声乐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记忆等。

(三)强化对声乐教师的培训

教师作为教学中的引导者,其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对声乐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各大高校声乐教师应该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院校应该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开展声乐交流活动,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学习的机会与平台。比如:统一院校的声乐教师可以互相听课,就彼此的教学方法与经验进行交流,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四)加强对声乐的实践教学

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声乐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其进行原创,促进其进行积极的声乐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与声乐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鼓励大学生去小学进行声乐教学,组织学生去敬老院以声乐表演的形式探望老人等。

三、结论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方案 篇3

【关键词】学前教育 声乐课堂 教学方案设计

学前教育声乐授课形式为集体授课,总课时为72小时,约有98%的学生在音乐方面没有训练基础。因此,当前各院校的声乐教师普遍认为存在于学前教育课堂中的三大难题是学生总数多、声乐零基础和声乐课时少。本次研究基于上述三大难题,旨在转变声乐教师课堂观念,设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并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方案设计使70%以上的学生具备基本声乐能力。

一、学前教育声乐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研究目的

(一)促进教师成长

当前各院校的声乐教师普遍认为存在于学前教育课堂中的三大难题是学生总数多、声乐零基础和声乐课时少。集体授课形式使教师每节课堂需要面对的学生数量较多,而且大部分學生都没有音乐基础,教学难度较大,有些教师不知如何面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教学,有限的课时也使得教师只能仓促追赶教学进度,无法真正实现声乐教学的音乐培养价值。声乐教学中需要大量的演唱教学,但是部分教师声乐技能有限,无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声乐指导,自己会唱但不知如何指导学生演唱,致使许多学前儿童错过了最佳的声乐训练时期。因此,教师培养能力对于提高学前教育教师声乐课堂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教学课堂恰好可以通过合理的方案设计帮助教师成长,培养教师正确、科学的教学方法。

(二)科研价值

本次课题研究能够为广大的青年教师提供可行性的教学参考方案,提高其总结、分析、表达问题的综合能力,促使其加快改进教学方法,为学前教学声乐课堂的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二、学前教育声乐课堂教学研究难点

当前学前教育声乐课堂的教学研究难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如何建立系统的成人演唱儿童歌曲方法基本理论框架,另一方面是如何实现声乐课堂教学的音乐文化价值。成人与儿童之间的自然生理特点决定了由成人演唱儿童歌曲必然会存在诸多障碍。声乐课堂教育目的不应局限于学生音乐素养培养,而应当注意如何在课堂教育中渗透当地音乐文化。

三、学前教育声乐课堂教学方案设计内容

(一)“儿童歌曲演唱法”设计

1.儿童歌曲演唱法现状

当前学前教育声乐课堂教师普遍采用的儿童歌曲演唱法就是模仿童声捏唱,也就是利用假声将喉头提起来模拟童声的一种唱法。在演唱时,教师的口腔呈一字型,音色不纯、造作,音量微弱,没有情感融入歌声里,也缺乏童声所固有的通透感。造成这种演唱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喉腔和咽腔肌肉过度收缩,导致声音堵塞,气息不畅,发声出现异常。捏唱式发声并不符合科学的发声要求,长期以往还会导致教师声带病变,给儿童带来不利影响,危害比较深。

2.科学的儿童歌曲演唱法

建立科学的儿童歌曲演唱法需要经过三个步骤。(1)积极的演唱状态。唱歌辅导时,教师首先需要保持正确的歌唱姿势,确保各发声器官的协调配合。教师可以采用站立式、坐式这两种歌唱姿势。站立式需要两脚稍微分开一段距离,两眼平视前方,身体略向前倾,头部摆正,小腹自然微收,手臂自然垂放在身体两侧,面带微笑使身体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姿态。坐式中教师的上身姿势可以参考站立式,但需要注意的是,背部要挺直,两腿自然弯曲,不要交叉或叠起。摆好姿势之后,需要将喉咙半张,形成柱状通道,喉头位置略低于平常说话的位置,扩展咽腔基音管长度,形成管状通道。(2)呼吸流畅。歌曲动力由呼吸控制,歌唱呼吸不同于自然呼吸,需要胸腹联合呼吸,在吸气时降低横膈膜,小腹向外扩张,呼气时要平稳柔和,切忌发出声响。(3)共鸣良好。儿童歌曲最好的共鸣方式是头腔、口咽腔和胸腔组成的混合共鸣,在每首歌曲的演唱中,三部分的共鸣都需要密切配合,并注意不同音高的共鸣振动比例。

(二)声乐课堂音乐价值设计

声乐教学是学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声乐课堂教学除了需要学生掌握基本音乐技能,还应当做大量的歌曲筛选工作,选取当地有代表性的歌曲,通过课堂音乐欣赏、教师演唱、背景介绍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当地音乐文化魅力,使学生了解本地区的音乐文化特点,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爱乡之情和音乐情感态度。

四、结语

学前教学声乐教学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教材知识的传授,更需要设计出优秀的教学方案,针对学龄前儿童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龄前儿童的音乐能力需要适当的教学方法予以激发,而学生综合声乐能力的培养就需要课堂教学方法的彻底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前教学声乐教学队伍的良性健康发展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袁茂琼.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培养[J]. 当代职业教育,2013(10):54-56.

[2]郭建民. 高师音乐教育(声乐)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互动模式问题思考[J]. 歌唱世界,2014(06):16-20.

学前教育声乐大课教学模式探究 篇4

摘 要:学前教育声乐大课是一门集技术性、知识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可分为理论、演唱技能训练、歌曲练习、实践等环节,各环节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在不同的训练阶段侧重点不同,不能孤立某一环节。要灵活运用,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灵活多样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为学前教育事业培养更多的人才。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大课;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全民对孩子早期教育越来越重视,从而带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而此领域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且《幼儿园工作规定》中明确指出,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必须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诸多现状都促使学前教育声乐课的教学模式必然要有新的认识和改进,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声乐课学习中不能只注重歌唱技术,还要涉及更为广泛的艺术文化、关注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笔者通过多年的声乐大课教学实践,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获得了一些新的感受与经验。系统的理论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未来幼儿园教师,要实施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培养模式。在声乐大课上应凸现课程综合化,需要暂新的教学理念,储备广博的知识。不仅要有声乐教学的专业技能,还要有与声乐教学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

在声乐大课的教学中进行系统的理论教学,这是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首先是对声乐演唱基础知识的学习。演唱理论部分的学习可以安排在每节课技能训练之前,在学生完全理解发声原理及方法后,结合技能边学边练,便于学生及时掌握。其次是对优秀声乐作品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学习。声乐教学中每一首歌曲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调式、伴奏等都抒发着美好的情感,传递着崇高的精神,是对学生进行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不能只是单纯的唱会歌曲,还要对歌曲的题材、体裁、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和作品风格等相关音乐知识进行讲授。在理论学习中还可以将相关的学科知识融入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比如:歌词中的汉语言学和文学写作知识;创作背景中涉及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和当时的生活方式等。这样既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充实,又便于学生构建综合的知识体系。演唱技能训练

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能力是完整、自如、有表现力地自弹自唱歌曲,因此训练歌唱技能就成为声乐课最核心的内容。声乐大课技能训练部分的教学模式尤为重要,在演唱技能训练中,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训练时,学生发声出现的问题可以随时、有针对性地指出并提出指导性意见,而对于一个群体的声音老师却很难辨别和控制。因此在声乐大课中老师要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把握群体和个体的关系。

1、男、女生分开。男、女生歌唱器官的生理构造有所不同,在音色、音域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声音群体,不管在发声练习还是歌曲练习时会相互干扰。

2、嗓音条件好的与不好的分开。嗓音条件好的学生音域较宽,对练声曲和歌曲的选择余地很大,而嗓音条件不好的学生在选曲上要短小、音域多在中声区。在声乐大课发声训练中到了高声区时可以让嗓音条件不好的学生先停下来,歌曲练习可分开,各自选择难度不同的曲目。如此一来,嗓音条件好的不会有被拖后腿的现象,条件不好的也不会感到吃力而赶不上。

3、从嗓音条件好的学生中抽出领悟高并能较快掌握方法的,在大课中要及时进行重新分组。一方面对努力的学生是一种鼓励,使其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也是激发学生之间相互竞争、共同进步的有效途径。

4、个别检查与指导。声乐大课中技能训练离不开个别检查和指导,通过个体检查才能了解学生对发音技巧的掌握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指出问题。而对于其他学生来说,提高了他们对声音的比较和鉴别能力,进而在课外能彼此提出改进意见,能用老师所教的理论去评价。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提升歌唱能力,增加自己对发声技巧的理解。歌曲训练

演唱歌曲是声乐课最终的目的。之前的理论讲解、歌唱技能训练都是为歌曲演唱做铺垫。这三个环节在所授内容是环环相扣的,根据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点的不同,设计有针对性的练声曲,选择适当的歌曲进行练习;而理论讲解和技能训练环节又是为了更完整准确地表现歌曲。

首先,学生背熟歌词和旋律后,老师先把歌曲的难点部分找出来进行分析、示范、反复巩固练习,直至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然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参与伴奏。在课堂上准备一些简单的打击乐,比如:三角铁、木鱼、钢片琴等。把学生按照之前技能训练中的分组分成三组,三组轮流演唱、伴奏、当观众,扮演不同角色。这样既能营造人人参与的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歌曲演唱表演意识,亲身探索、领悟和体验,使学生的技能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在伴奏过程中学生对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和调式有了更深刻、更清晰的了解。而在做观众的过程又给学生提供了多听、多观摩、多总结的机会,让学生动脑筋思考、反复揣摩。艺术实践

作为一门技术性的课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学前教育声乐大课应注重艺术实践,营造浓厚的艺术文化环境。声乐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集技术性、知识性、艺术性为一体的艺术实践过程,若不亲身去探索、领悟和体验,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声乐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在声乐大课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机会。可以争取到社会上进行公益演出,或在学校举办声乐演唱音乐会,也可以为歌唱条件差的学生在课堂上举行小型的音乐演唱会,还可以将考试采用音乐会的形式进行考核。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上舞台锻炼,不断引导他们总结歌唱技能和表演经验。对学生的表演做出公开、公正的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学生的表演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表演心理。

声乐大课教学模式中的这四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处同等重要的地位,在不同的训练阶段对某些教学环节可以有所侧重,在训练初期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建立正确的歌唱观念,对理论教学和简单的发声练习要有所侧重;当学生能理性地用嗓并已建立歌唱的基本状态时,有伴奏的练声曲和歌曲练习就会成为本时期要侧重的教学环节;到了声乐学习的最后阶段也就是毕业前,就会侧重于艺术实践,从实践中巩固歌唱技能总结教学经验,为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方案 篇5

声乐技能是基础教育音乐教师很实用的教学手段,基础教育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主要取决于高校的声乐教学水平。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当今,民族地方高校作为培养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的一个基地,应该积极探究基础教育音乐新课程对音乐教师的声乐专业技能要求,培养适应基础教育的音乐师资人才。

关键词:基础教育 音乐师资 知识结构 声乐教学改革 培养基础教育音乐师资是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应该基于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围绕教师职业能力要求,明确基础音乐教育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教学作风。

一、概述及研究意义

1.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现状概述

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自从民族地方高校开设音乐专业以来,在教学上一直沿袭专业院校的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由于跟不上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无形中暴露出一些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在培养基础教育音乐师资方面,采用“一对一”的授课模式,按照培养声乐表演专业人才“精、尖”的规格和要求来培养基础教育音乐师资人才,以声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确定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声乐发展目标,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师范性,导致一些学生走上基础教育岗位后,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2.社会需要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概述 社会需要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是指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基础教育音乐师资应该具备的音乐专业知识的总称。略去其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修养不谈,其音乐专业知识结构应具备如下要求:基础教育音乐教师不仅要能够教授音乐课(包括乐理、视唱练耳、音乐常识和音乐欣赏等课程,在教学中要求能示范演唱、自弹自唱、指挥等),还要能够组织、领导课外音乐活动(包括组织合唱队、声乐小组、民乐队等全校性的音乐活动)。这些基础音乐教育活动体现了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要有一专多能的特点,一专多能是基础教育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

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与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的概念不同,但对基础教育音乐活动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重要意义,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做深入的剖析,阐明其内涵和本质,对促进民族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和优化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知识结构以及对提高基础音乐教育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二、二者比较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基础教育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扎实、丰富,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的基础音乐师资不仅能唱,还要能讲、能组织等,还要有教育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但是长期以来,一些民族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只注重声乐技能、技巧的传授,只教授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注重声乐的舞台表现力,出现了“重技巧、轻理论、轻实践、轻师范性”的现象,使得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效果不佳。一些学生毕业后走上基础音乐教育岗位,就会暴露出能力单

一、知识不够丰富的弊端。

应正确认识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是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而不是培养歌唱家,也不是培养登上舞台的表演人才。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不仅要强调声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该开发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更应该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突出“师范性”,体现师范教育的特点。通过声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职业能力,包括基础教育理论知识能力、声乐专业知识能力、声乐相关领域知识能力。

1.教育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音乐教师,应当懂得运用教育学原理和方法,有效达到教学目的。在声乐教学中融入教育理论知识,让学生全面掌握教育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踏入基础教

育岗位后,运用教育理论知识指导教学活动。在实际基础教育、教学中,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能力各异,因此必须因材施教。比如,有些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音乐教师就应该懂得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对这些学生循循善诱,逐步引导他们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声乐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

声乐专业知识是衡量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体现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能力的关键因素。声乐教学不仅应该向学生传授声乐专业知识,还应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就应该具备良好的声乐理论知识、歌曲分析处理能力、声乐示范演唱能力。第一,声乐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声乐理论知识是歌唱练习的科学依据,要让基础教育声乐专业学生系统地、有步骤地学习歌唱发声的原理和方法,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对发声器官进行生理机能的操作与控制,这对学生准确掌握歌唱的技巧、姿态、呼吸方法、发声机能及共鸣腔体的调节运用等非常重要,能使学生歌唱的声音更美妙、更动听,进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激情。第二,注重示范演唱能力的培养。示范演唱能力在基础音乐教育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是基础教育音乐教师的必备能力。教师在示范演唱时用正确的歌唱方法表现出音乐作品的节奏、节拍、高音及风格等,通过运用正确的声乐技能,表达真挚的情感,(转第112页)(接第81页)能够充分激发、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其受到美的陶冶。基础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是互相交流感情的活动。教师的示范演唱在学生心目中是最亲切的,容易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因此,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艺术视野要开阔,艺术感情要丰富,这样才能绘声绘色地完成示范演唱,激发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第三,要加强歌曲分析及处理能力的培养。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要有歌曲分析及处理能力,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分析歌曲的内容、风格、调式、结构、感情、速度的关系。通过歌曲分析及处理,把音乐分析理论、歌曲艺术处理、声乐技巧的掌握等融为一体,如歌曲的基本结构、曲式、调性、高潮的布局以及节奏、速度、节拍、风格等音乐组织方式与内容情绪之间的关系进行诠释。同时,根据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对声音色彩、技巧进行合理的布局和搭配,如音色的明暗、力度的大小等技巧,呼吸上的快慢疾缓以及换气等特殊技法的运用。通过正确的歌曲分析及处理,教师的示范演唱会更具有艺术表现力,这样能使学生喜爱音乐,积极主动学习音乐。

3.声乐相关领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快速向前发展,社会迫切需要大批优秀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声乐专业能力,还要有

声乐相关领域知识和能力,如节奏感与听觉能力、多声部能力、读谱能力、音乐创造能力、音乐合作能力、儿童声乐训练能力等。要想很好地胜任基础音乐教育工作,就必须掌握这些知识结构。民族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声乐教学改革中,首先要认识到培养的人才是未来的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他们提早进入教师角色,让学生参与声乐教学改革,使学生感到自己既是学生又是未来的教师,引导学生向教师专业方向角色发展。其次,不仅让学生掌握声乐技能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和道德。设置的课程必须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各门课程、各类课程之间要形成最佳组合和系统化。声乐教学应该以演唱技能为基础,加强声乐理论课程的学习,同时还要开设声乐演唱与教学课程,内容可包括歌唱基础理论、发声知识、歌唱心理、嗓音保健、声乐表演与欣赏、中外声乐发展史,声乐教学法、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优秀课例评析等相关领域课程,增强学生声乐相关领域的知识和能力。

结语

基础音乐教育面向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要让每一个中、小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到开发,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所以,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要贴近基础音乐新课程,不要把目光放在单纯的声乐技能、技巧的教学上,而应放在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

上,放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上。

参考文献:

探索新型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模式 篇6

一、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改革方法

(一) 整改以往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 各大高校的在校生人数也是大幅提升, 学生人数增加了, 但是教师队伍却有减无增。教师严重缺乏的情况已经频频出现在在很多高校当中, 暂时可以用得到的办法也只有共享教师资源。根据现在教师与学生不能科学匹配的的状况, 不能再继续沿用以往的传统授课模式, 老师很难做到每个学生都照顾到。学生太多, 老师就像教学的复读机器, 至于研究课改和新内容、方法。这就要求声乐高等教育采取全新的教学模式去迎合时代对教师队伍的要求。目前, 我们高校一些学前教育专业在进行的声乐课教学的时候应多采用小组课与集体课的授课模式。

(二) 声乐小组课的特点

首先我们要量身定做出一套声乐课的小组。这种模式是基于声乐学生具备的不同音乐水平、本专业教师教学的标准和职业计划来具体安排出课程。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和充分地把在校时间较好地利用起来, 通过系统化、专业化、个性化的课程模式, 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打好实习基础。

(三) 声乐小组课的优势

声乐小组课的教学模式是在教育探索中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就其优势特点就行分析。这种小组课的优势表现在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声乐教师的人数缺乏现实状况, 也打破了死板教条的一对一的教学环境。另外, 学生和教师之间沟通交流的学习授课机会也不断增加, 同学们也能够互相借鉴和学习, 取长补短, 营造出大家齐进步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声乐教师把同样的问题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统一的讲解, 大大夸大了声乐教学的内容范围, 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 重视教学中的实践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学习声乐的演唱当然也不是一天两天的努力就能成才的, 老师的教学更是“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师之传单授业解惑也———老师用心教授, 负责把学生领进大门,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今后, 还是需要学生亲自去挖掘和领悟学习, 去刻苦练习, 要求声乐的教师具备较强的适应一线教学的能力, 学生首先要对声乐教育教学工作具备浓厚的兴趣, 把滋生打造成为专业化的人才, 学校要尽可能提供给学生们良好的学习氛围和, 教学资源, 培养学生们自我探索的一种习惯和素质。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

幼儿歌曲教学也要毫不例外地遵循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的办法能够根据学习阶段的不同突显和采用不同的教学重点。就拿学生在学习最初, 毫无疑问地训练声音基础, 采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练习, 关注学生的常犯的一些典型性错误, 并纠正其错误的声乐习惯, 摆正学习声乐技巧的正确学习态度。教师在声乐教学中, 一直存在一个大的难点也是重点———“真假声混合的技巧”。对于初学者来讲, 完美融洽地做到连贯性和统一性也是需要努力的训练和把握发音技巧的。往往有许多的初学者在歌唱过程中用假声唱高音, 低音时却用真声演唱, 听者会有在听两个人演唱的感觉。不妨将混声的技巧运用其中, 使声区完美统一。

三、了解幼儿歌曲的教学方法

如何把幼儿的声乐课上好?首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引导学生对所教声乐内容感兴趣。这不仅能调动孩子们学习声乐的极大积极性和主动性, 就比如说借用一些艺术手法, 可以把歌曲内容充分表现, 孩子们会更加感兴趣, 通过理解歌曲内容进行舞蹈的编排。

四、培养学生具有幼儿艺术教育的能力

今天还在高校里学习的这群学前教育专业的孩子们, 毕业后的他们就将走上教育第一线成为明天讲台上的声乐教师。所以, 对于这些孩子们的声乐教育方面的能力提升更显得重要了, 学习内容更是要夯实。走上工作岗位, 在教育的第一线就要学会有意识地组织一些小的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正常安排的课程之外安排额外的一些时间, 不断增强小朋友们主动讨论的兴趣, 舒缓紧张的心理情绪, 也可以在互动交流中自由发问, 不断拓宽和扩展学习空间, 大大挖掘并激发小朋友的浓厚兴趣, 在可把控的高效学习的时间里互动和交流学习内容及组织利用一些类似于趣味性故事、谈话、小组讨论或启发性的一些典型话题加强互动, 能够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语

幼儿的教育不容忽视, 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是学前教育的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一定杳然他们深入到幼儿园活动中去, 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状态以及他们所做的一些活动的内容, 可以安排学生去幼儿园实习, 并要做好充分的实习准备。

摘要:目前, 我国的学前教育正经历着发展阶段, 这当中存在许多发展问题。声乐课程已经成为幼儿园的小朋友的一门必修课程, 声乐教师必须与时俱进, 拓宽教学思路, 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教学革新, 为师范专业的声乐教学铺出一条光明之路。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拾景林.谈谈音乐教学中的几个规律性问题[J].人民音乐, 2011, 10.

[2]傅岩.文化部召开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学报工作会议[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0, 2.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研究 篇7

【基金项目】此课题系2014年浙江省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协会立项课题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12-01

一、幼儿歌唱的生理、心理特点

从生理学上讲,幼儿唱歌的器官构成和发声原理与成年人是一样的,都是有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组成。但是幼儿的发声器官正处于发育初级阶段,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都很娇嫩,比如声带短小,声道短,口腔内上颚、硬颚浅窄,喉肌调节声带活动的能力还不强等。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歌唱生理情况选择适合的歌唱方法和曲目,才能既保护幼儿的嗓音,又能培养他们的唱歌能力和审美能力。儿童心理学已经发现在儿童早期,特别是4—6岁的孩子对声音和音调特别敏感,儿童从三岁到六、七岁这阶段,是正式进入学校以前的一个时期,叫学前期,进入学前期的儿童,开始产生了一些初步的参加社会生活的愿望,许多东西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孩子们。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通过游戏活动让孩子自觉集中注意力来听从教师的指挥。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课教学现状

1.教學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目前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仍然在教学中唱主角,上课开始教师便带领学生进行了十分钟的发声练习,音域从小字一组的c到小字二组的g,一些学生在唱高音时已经相当吃力了,有的学生干脆闭嘴不唱,可教师还在反复的强调软腭抬起、喉头放松、气息支持,并努力为学生示范,课还没进入正题,学生就已经很疲惫了,这必然会影响下面的学习。而在学唱歌曲旋律时,教师范唱后,就带领学生一遍一遍的演唱曲谱,为了完成上课任务,音乐教师最后不得不将就着填词演唱了几遍,教学效果很不理想。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确实普遍存在,教学中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真正需要,也没有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机会,长期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很难提起音乐学习的兴趣。

2.教材的运用与把握不符合学生实际

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发展历史还很短,其声乐教材还没有形成体系,既没有一定的课程标准,也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各校根据不同的情况自行决定教学内容和进程,我们的教育对象是自考生而不是音乐学院的学生,我们的培养目标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面对的是3到6岁的幼儿,所以我们的声乐教师应该学会去分析和研究教材,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的教学内容,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会唱但不识谱,会弹琴但不会伴奏。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课教学策略

正确认识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是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而不是培养歌唱家,也不是培养舞台的表演人才。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不仅要强调声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该开发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更应该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突出“师范性”,体现师范教育的特点。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育大纲中的内容进行大胆的改良,略去那些生硬、晦涩、应用范围小,甚至根本不会用到的理论性、技巧性知识点,将教学重点设在与师范相关的范围内,以培养幼儿教师为首要目地来展开教学工作,目地是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由浅入深,从简单到深刻,从书本到现实。适当地留出相关知识的空白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在幼儿歌唱教学设计中可采取以下策略:

策略一:教给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防止和纠正大声喊叫的唱法。

幼儿唱歌教学要重视正确的歌唱发声方法的训练,要防止和纠正孩子们大声喊叫的习惯,让孩子们在歌唱是保持喉部自然、放松,追求完美、自然、动听的歌声。英国著名的儿童歌唱发声权威哈蒂曾经在他著作中强调:“一般儿童在他们未受到相当好的训练之前,绝不允许他们大声歌唱,否则美的音质就会消失”。

策略二:注重学科交叉教学,实现综合创新教育

由于艺术教育在各个学科教学领域内容的相互渗透中发挥着桥梁作用,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尽量展现歌唱与其它教学领域的联系,让学生们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能提高综合素质。

策略三:多媒体进课堂

在世纪音乐课堂教学中,由于准备时间精力有限,多媒体教学条件常常被忽略。致使一节课下来从练声曲、学唱到结束都是一抬钢琴应付,平平淡淡。殊不知,如果加入多媒体,效果可能会像从黑白电视机到彩电的转换。幼儿的一大心理特征就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可以最直观的给孩子们展示大千世界,其效果就像从黑白电视到彩电的转换。而在世纪歌唱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条件常常被忽略。

歌唱是音乐艺术表现中最通俗、最普及、最容易为人们所理解的喜爱的、最富有感染力的一种音乐活动。让孩子们在科学的歌唱学习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每一位幼儿音乐教师的期望。作为一名即将成为幼师的大学生应该懂得和了解幼儿的身心特点,作为学前教育的教师更应该懂得如何让学前专业的学生更多的学习到今后在工作中需要的教学技能。

参考文献:

[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许卓娅

[2]《音乐教学论》湖南文艺出版社,郭声健

浅谈中职教育声乐教学的差生转化 篇8

【摘要】声乐学科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拥有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学生具备足够坚定的恒心,因为声乐学习需要经历漫长而枯燥的过程,才能获得一定进步。声乐专业的学生中存在一部分差生,即学习能力较为落后的学生群体,如何提升他们的声乐知识水平,需要教师给予更多关心和指导,以提升其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才能使差生群体获得更为理想的进步。本文主要对声乐教学中,转化差生学习态度的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职教育;声乐教学;差生群体;转化方式 前言

在职专幼教专业学生的声乐教学课程中,需要对差生转化教学方式引起足够重视,教幼师专业声乐课更多倾向于职业技能的培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为学生设定相应的教学情境,以增强学生对声乐课程教学的体验;由于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声乐课专业班级中的差生群体比重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课程的正常开展,甚至会对整体的教学氛围产生负面影响

[1-2]

。基于此,转化差生的学习状态,促进其主动参与学习和教学活动,从而提升教师教学有效性是当前声乐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1.幼师专业声乐课中的差生特征分析

①专业基础较差:部分声乐学生在入学前具备的声乐水平较低,加上接受的声乐知识及训练不够完整,导致学生出现乐理知识不充足,演唱方法不科学等情况,还有个别学生盲目模仿他人唱法,扰乱了完整的学习系统。②入学前声乐学习条件较差,学生自身具备的声乐知识远不及专业水准,有些学生还表现出明显的自卑情况。③心理素质不高:学生正式入学后,逐渐接触到正统的专业声乐教学,因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初期学习进步不大,加上心理素质不高,学生常常出现不自信,并产生放弃学习的消极心理;部分学生则表现出紧张或者焦虑等状态,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学习的主动性,从而降低学习效率。2.幼师专业声乐课上转化差生对策 2.1通过鼓励和引导,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离不开教师善意的指导和鼓励,尤其是声乐差生的转化教学对策上。由于中职学生逐渐形成自我认识和自我提升的思维,但局限于社会经验较少,导致学生很难对自身形成准确定位,因此,教师的首先任务是做好思想的引导和启发。善意地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我,勇于承认错误,同时还要学会真诚的对待他[3]人。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该主动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学习症结所在,并选择合理的方式实行针对性辅导和鼓励;其次,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有必要暗示或者明示学生具备学习声乐的潜力,通过优秀导学案的设定,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适当开展实践训练活动,包括课内外的文艺汇演等,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找到声乐学习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2通过多种声乐技巧的训练,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声乐差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常见的形式包括:发音不准或者喉音明显、高低音切换不自然,仍为大白嗓唱歌、咬字不够清楚或者口音严重等,所以在正式的学习训练中,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选择相应的声乐技巧开展教学和训练,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以轻声唱法教学为例:对比教学,教师请学生以大白嗓形式唱歌,而教师则采用轻声唱法,让学生对比哪一种方式表达更好,并作出相应的调整,进而让学生认识到轻声唱的重要性;通过唱法特点的讲解,如保持良好的气息平稳性,找准头腔共鸣不稳等内容,让学生通过感悟和实践体会增强自身的声乐水平。2.3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促进班级均衡发展

大部分声乐教学课程教学多选择大班教学,班级人数多,如何掌握教学节奏,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需要教师对教学环节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设定与选择,进而提升全体学生的均衡发展。如培优补差的教学方法解析,对于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纠正和检验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效果,并作出相对应的评价;而对于差生,教师则需要适当增加辅导时间,采用生动的表达方式来引导学生敢于突破自我;同时,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优生带动差生学习,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还能帮助差生逐渐转变自身学习态度,与优生共同学习与进步。3.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教育声乐课堂的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对差生群体的转化教学引起足够重视,即通过差生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如声乐基础不高,且心理素质较差等情况,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转化对策,即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还有实践活动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等;同时,还有必要联合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以进一步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方案 篇9

【摘要】高师声乐教学一直采用音乐学院声乐表演专业个别课的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为学生学习声乐演唱方法和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条件,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声乐课程的要求,将声乐教学个别课的授课方式改为小组课的授课的方式,并科学地组织实施小组课,使学生达到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教学要求。本文从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及课时安排等几个方面对个别课与小组课作了比较。

【关键词】音乐教育专业; 声乐教学; 个别课; 小组课; 比较

高师声乐教学一直采用音乐学院声乐表演专业个别课的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为学生学习声乐演唱方法和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条件,但对音乐教育专业,这种教学方法有其局限性,针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声乐课程的要求,将声乐教学个别课的授课方式改为小组课的授课的方式,并科学地组织实施小组课,使学生达到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教学要求。

1声乐教学的个别课与小组课

声乐教学个别课的授课方式是指教师在一节课内单独给一个学生授课、辅导。一般由教师指导练声、学生演唱作品、教师对学生演唱作品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纠正(范唱)、作品的艺术处理等几个环节构成。

声乐教学小组课的授课方式是指教师在一节课内给多个学生(四个~十个)授课、辅导。一般由教师带领集体练声、学生个别示范、检查学生演唱作品并对难点片段进行讲解(范唱)、作品的艺术处理等几个环节构成。

2从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要求看“个别课”与“小组课”

音乐教育专业由于其师范性的特点,对声乐课程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1)通过声乐课程的学习,掌握呼吸、共鸣、咬字、吐字、腔体的运用等声乐演唱的基本技术,具有一定的声乐表演水平并能演唱一定数量的中外优秀声乐作品。(2)通过声乐课程的学习,掌握呼吸器官的构造、发声器官的发声原理、共鸣器官的共鸣原理、歌唱发声的心理活动、中小学声乐教学的方法等基础理论知识。对于第一个方面,采用个别课的授课方式,由于其一对一的特点,教学及训练的时间长,教师容易发现学生声乐技术方面和表演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纠正,对学生演唱的作品进行细致的艺术处理,具有针对性。而小组课的授课方式,学生人数较多,个别指导和训练的时间少,教师只能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示范。对学生演唱的作品进行粗线条的艺术处理,很多问题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给同组的其他同学的示范、指导,自己去体会、揣摩。因此,在这个方面个别课有利于学生学习声乐演唱技术和提高声乐演唱水平,整体教学效果比小组课好。对于第二个方面,采用个别课的授课方式,教师对同一内容要重复讲授很多次,好时多不易操作,且缺乏理论课教学的氛围。采用小组课的授课方式,教师可以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讲授理论知识,节省时间,具有理论课教学的氛围,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集体学习。教师对声乐技术学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因此,在这个方面小组课优于个别课,整体教学效果比个别课好。

3从学生来源看“个别课”与“小组课”

音乐教育专业招收的学生大多来自基层,只经过几个月或一年的声乐学习,没有经过系统的声乐学习和训练,这些学生声乐基本功较差,对发声的原理缺乏认识,对声音的好坏没有辨别能力,有的学生还带有不良的发声习惯(部分非声乐专长招收的学生情况更糟)。而音乐学院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大都经过较长时间的专业声乐学习和训练,有的甚至是专业院团的声乐演员,这些学生有扎实的声乐功底和演唱能力。因此,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无论是发声技术或音乐素养与音乐学院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都无法相比。由于起点不同,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前者要从声乐的基本技术开始学习,共性的问题较多。后者则是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学习大作品的处理方法和演唱技巧,积累更多声乐作品处理的方法。因此,把音乐学院声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个别课的教学方法用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不是十分合理的。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采用小组课进行声乐教学,把程度相近、问题类似的学生作为一组进行教学,用一到二年的时间,使学生在声乐基本技术、演唱能力、音乐素养方面得到系统的学习、训练和培养,是能够达到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基本要求的。对在声乐演唱方面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可以在三、四年级通过声乐选修课,采用“个别课”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使这些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4从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看“个别课”与“小组课”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在中小学(高等学校)从事音乐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从事音乐表演的专业演员和从事文化宣传的音乐工作者。这一目标明确了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对声乐学科的要求不仅仅是声乐演唱能力,还包括声乐教学、中小学生课外音乐活动组织、社会音乐活动中各种演唱形式的组织排练等。声乐教学个别课的教学方法因其“一对一”,训练时间长、针对性强的特点,对学生声乐演唱能力的提高优于小组课,而小组课在以下几个方面比个别课有明显的优势。

4.1对学生教学素养的形成:

在小组课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自己如何学的,同时也亲眼目睹了老师的教学过程。由于每个人的生理及心理条件各异,演唱时存在的问题还须单独纠正,比如同样的问题,对于不同的人,纠正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在小组课上,旁观的学生能够把教师的讲解、范唱、同学的改错过程看得清清楚楚,听得真真切切,并有充分的“回味”余地。日积月累,学生在逐步提高自己演唱能力的同时,也学到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老师能有意识地把某一位学生的问题交给大家讨论,并加以引导,把学与教融合在一起,学生的教学素养将得以提高。

4.2对学生演唱心态的调整:

歌唱是由人的呼吸、发声、共鸣等系统共同配合完成的,人的神经系统将它们协调起来,而这种整体的协调关系只有在健康的心理调节下才能得以实现。不少人由于缺少演出经验,常会出现“怯场”现象,表现为:在舞台上心神慌乱、发抖、忘词,甚至意识停滞。歌唱艺术又是瞬间表现的艺术,如果演唱者“怯场”,往往会失去气息支持,严重影响演唱效果。现今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是高中毕业生直接报考的,他们在中学阶段不可能有太多的舞台表演或其它锻炼机会,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感觉良好,一旦面对观众就难免紧张。小组课是几个人同时上课,每个学生既是“演员”又是“听众”。通过小组课学生能够得到在公众面前表演锻炼的机会,“怯场”现象就可以克服了。所以,小组课可以帮助一些学生克服紧张心理,放松地歌唱。这对于提高技能也是大有裨益的。

4.3对学生掌握多种歌唱形式:

独唱是声乐演唱形式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然而齐唱、合唱、小合唱、重唱等歌唱形式在社会音乐活动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不可缺少的歌唱表演形式。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齐唱、对唱、合唱、小合唱、重唱也是必须熟练掌握的专业技能。但传统的声乐课没有也不可能把这些多样化的歌唱形式作为教学内容来教授。一则时间不够,二则人数受限。小组课在这些方面能发挥其特点。教师在进行集体歌唱练习的时间里指导学生进行齐唱、重唱、小合唱的训练,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学生独唱水平逐步提高的同时,也熟练了解了其他演唱形式,为将来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4对学生了解多样的声乐作品:

声乐小组课能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积累尽可能多的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声乐作品。教师在给学生选择和处理声乐作品的时候,会根据学生各自的声音特点和声部属性来取舍和决定其演唱风格。民族和美声在曲目上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即使在同一种歌唱方法中,因为声部类型的不同,曲目差异也是很大的。像戏剧女高音和花腔女高音之间,不论从音乐上还是音域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曲目的选择自然也各不相同。在个别课课上,学生只接触与自己声音特点和声部属性相同的作品,对不同风格的其他声乐作品较少了解。在小组课上,学生不仅可以熟悉符合自己特点的作品,而且能够接触到其他同学的声乐学习曲目,这就使他们熟悉的声乐曲目不仅数量上大大增加,而且风格范围方面更加广泛。

5从课时安排等因素看“个别课”与“小组课”

声乐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主干课之一(开设时间为六学期至八学期)。另外,专业课还开设有钢琴、民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史、欧洲音乐史、和声、复调、曲式与作品分析、视唱练耳、合唱指挥、音乐美学、中小学音乐教学法、表演等专业技能课和理论课。再加上英语、教育学、心理学、政治理论课、教育实习等公共课,共有二十多门课程。声乐教学个别课的授课方式,按一名教师带十五个学生,每级一个班,每班三十名学生,全系一百二十名学生(扩招前)计算,需要八名专业声乐教师,把其它专业课和公共课的教师(每学期五名)计算在内,生师比为9.23∶1,占用了相当的教育资源。同时要使课时安排不冲突,排课是相当困难的。随着音乐教育专业扩招,学生人数成倍或几倍的增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采用声乐教学小组课的授课方式,由于每节课的授课人数增加(四个~十个),因此,在保证课时量又不增加教师数量及工作量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总之,音乐教育专业用声乐小组课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声乐基本技术、演唱能力、音乐素养方面的学习、训练和培养上,可以达到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基本要求,克服了个别课单一性的缺点,从内容到形式符合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特点的要求,简便易行,作用显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声乐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俞子正.田小宝.张晓钟编著.声乐教学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6:1-3.60-71.166-171

上一篇:单位节约能源倡议书下一篇:《环保在我心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