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的婉约词风的形成

2024-05-19

李清照诗词的婉约词风的形成(精选3篇)

李清照诗词的婉约词风的形成 篇1

李清照诗词的婉约词风的形成

在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女性作家中,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着“千古第一才女”、“婉约之宗”之誉。李清照的婉约之风的形成,与她丰富跌宕的人生际遇是分不开的,她把女性独特的柔美温婉和她饱受磨难的一生融合在一起,形成其独特的婉约词风。

一.良好的出身――幸福的少女时期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父亲李格非,是北宋“后四学士”之一,学士渊博,家中藏书丰富。其母亲王氏,是状元的孙女,知书达理、善文通音律。良好的家庭环境,特别是来自于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少女时期的李清照便工于诗词,这为其后期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未完全被封建社会所束缚、相对自由的少女时期,被记录在李清照早期清新空灵的创作中。

例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正是16岁的少女时期,清纯可爱的李清照用她还未被忧愁侵染的双眼,感受着大自然的绝妙景色,即使惜春也不伤春,此时的创作洋溢着青春与美好。

二.跌宕的人生――国难家愁带来的婉约词风

1.婚后的甜美与忧愁

从安逸美好和无忧无虑的少女时期、甜美幸福和琴棋书画的新婚时期过渡到丈夫外出后的离愁以及丈夫纳妾对李清照婚姻带来的打击,从“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叫郎比并看”到“惜别伤离方寸乱”,“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的词风从轻快甜美,到委婉曲折、缠绵惆怅。这个时期,典型的代表作就是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丈夫赵明诚远赴外地,李清照的词句也不再轻快,充满着离别的愁思。

2.丧夫之痛、亡国之恨

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家中房屋以及屋内所存古玩书画全被焚毁。1129年,在李清照45岁时,丈夫赵明诚病死。此时,国家破灭、家中败落再加上失去丈夫,接踵不断的痛苦和磨难折磨着孤苦飘零的李清照,国家的不幸、家庭的不幸,使这个曾经幸福无比的女人承受着难以负荷的悲切。从诗情画意到颠沛流离,从家族盛世到孤苦破败,安定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美满的婚姻随着国家的破败而破碎,无依无靠无权无贵的她只能用创作来表达自己无限的愁思。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七组叠词,动态的展现出此时精神恍惚的李清照凄苦难耐,本是借酒消愁,听到深秋的寂寞中传来大雁的哀鸣,想到曾与亡夫赵明诚一起设想用大雁传书,如今大雁还在,而赵明诚却不在了,黄昏点点滴滴的细雨更加重了此时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思念之情。

53岁时,李清照写下了沉重的《武陵春・春晚》:“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优美的语言抒写着内心的悲痛,对生命流逝的惋惜,对生活磨难的叹息。在封建社会中,这个曾经生活在书香门第、享受安逸生活的女人在她短短的`一生中又要经历丧失亲人、家族、国家的磨难,甚至在经历这些磨难的同时,还承受着被诬陷、入牢狱的多重痛苦,这样的境遇,不得不让李清照的创作中充满着愁绪与叹息。那温婉的一句“怎一个愁字了得”含蓄而真切的叹息了李清照的一生。

三.结语

良好的家庭背景,随着国家衰败而跌宕的一生,让这个才华横溢、精通音律而又善作书画的女人终其一生都沉浸在悲苦之情中。可以说,是良好的家庭背景和封建社会中开明的父母、曾经充满幸福美好的婚姻生活、国家衰败后家破人亡和颠沛流离的晚年,造就了女词人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李清照诗词的婉约词风的形成 篇2

爱是人类感情中最复杂且最重要的一部分。它难以界定, 却对我们的生命有着巨大而又神奇的支配力。它既有创造性又有毁灭性, 既美丽又令人望而却步。“诺亚方舟可以载我们到梦想的伊甸园, 也可以将我们搁浅在痛苦的浅滩上;当失去曾经拥有的感情时, 我们常常沉湎于悲伤之中而不能自拔”。 [1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因此无论是痛苦之爱、挫折之爱、毁灭之爱, 还是迷失之爱等, 都常是小说、诗歌、话剧、舞蹈和歌剧等的主题。

诗歌的浪漫气质尤为适合表达爱情、爱情诗可以是描写深受爱情之折磨的痛苦, 可以是诗人追忆美好爱情的过去, 可以是表达对爱产生的困惑, 可以是对爱淡淡的白描, 可以是宣告对爱之忠诚, 可以是表达对爱的渴望, 可以是赞颂海誓山盟、至死不渝的爱情, 更可以是朦胧的初恋之爱……爱情主题的诗歌格外受到心思细腻的女诗人的青睐, 她们常常结合自己的情感经历, 通过诗歌讲述动人的爱情故事, 流露真情实感。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身处特殊的历史时期、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 受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感情生活跌宕起伏, 因此她在爱情主题的宋词创作上独领风骚, 在思想根源、创作风格、写作手法等方面不拘一格。

一、李清照诗作与词作在主题上的界定

中国宋代以词闻名于世, 其发展繁荣之势已登峰造极, 并出现了一位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是一个善用诗词传情的高手。然而, 在诗的创作上颇有建树的她毕竟贵为中国著名的女词人, 所以她更善于用宋词传情达意, 尤其是当内容涉及个人情感和婚恋生活时, 她总是借词抒意, 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爱情词篇。纵观李清照的诗词作品不难发现:在诗词创作过程中, 她把诗和词界定得很严格———她的诗的内容多以政治为主, 有着明确的倾向性。她对时局的思考和分析远远超过了当时一介妇人所能企及的深度, 甚至高明得不逊于许多以国家政治为己任的大臣。她的诗是爱国言志诗, 她的词却是对自身的感怀, 对于身世, 对于家破国亡的痛苦无奈的切身描述。易安的词, 鲜明地表达她作为自己, 作为那个时代的一个女子, 在少女时期的娇羞, 青年时期的幸福和晚年时国破家亡的悲哀。综上, 李清照的爱情诗篇可称之为“李清照的爱情词”。

李清照的爱情词, 顾名思义, 主要以描写恋爱为主, 抒一己之情, 歌心中之爱, 一切均是自然流露, 感人至深。有别于同时代的封建礼教下的其他女性, 李清照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 勇敢而热烈地歌唱自己的爱情生活。她的词作早期清新健康, 具有封建的叛逆性;后期凄婉沉郁, 倾注了忧国忧民之情。然而不论是清丽明快还是沉重忧虑, 她的词总是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律、至情感性的感情代代流传, 带给人美的感染, 带给人至高的艺术氛围, 带给人难以忘怀的共鸣。同时, 李清照的词美还跟她本人丰富的情感经历密不可分。因此, 要想更好地理解李清照的爱情词, 首先需要把握她的情感脉络。

二、情窦初萌的李清照之婉约词表达

李清照出生于官宦之家, 书香门第。开明的家庭教育和良好的文化熏陶, 使她很早就拥有了出众的文学禀赋, 成了“自少便有诗名, 才力华瞻逼近前辈”的知识女性。李清照有着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她的少女时代非常欢快、闲适、幽雅, 从而培养了她开朗、活泼、好动的性格, 喜好结伴外出游玩, 再加上少年时期的不凡抱负和青春骚动, 使得她在这个时期创作的词都以表现自己作为青春少女的婉秀欢愉、幽雅闲适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之情。《点绛唇》则是早期一首描写少女初次萌动爱情的词。“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 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2]词中通过对少女荡秋千的情景的描写烘托出人物的娇美, 通过对少女乍看来客时所表现的惊诧、娇羞而又多情的表情, 表现出少女见到翩翩少年时情窦初开的心情。全词运用白描、造境的手法, 以及“花瘦”、“青梅”自喻青涩的少女情怀的意象, 将一幅少女初尝爱情滋味的画面展现出来。

带着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 李清照走进了婚姻生活。十八岁那年, 她嫁给了大学士赵明诚, 婚后两人志同道合, 经常烹茶猜书, 诗酒酬答, 生活十分恬适美满,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瑞鹧鸪》等多篇词作反映的都是甜蜜美满的婚后生活。《减字木兰花》作于李赵新婚不久。文中以欣喜盈盈的轻灵笔触, 精妙地刻画出一个初婚少女的美好情怀和细腻心理。上阕写买花及花的娇美, 这自然是女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透明心情的外露。下阕写自己的心理活动, 陡然翻出一泓波澜,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使短短小令顿生摇曳多姿的情致和曲折变化的妙趣。女性心理之细腻, 跃然纸上。紧接着就是少女自信心重占上风,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于自信之中透露出一种撒娇、俏皮、活泼, 极有人间情趣, 更显现了一种新进的思想意识。

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爱情是值得称道的, 他们志同道合, 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分离时, 他们则饱受相思之苦, 正如《一剪梅》这首词作于李赵二人婚后不久, 赵负任远游离别之后。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通过 对周围清 秋之景的 描写 , 烘托出作者的情怀。花开花落本是自然现象, 但同时是人们悲欢离合的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的触觉, 又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紧接下来的几句又继续描述了作者离别后一天的所作之事、所触之景和所生之情。下阕首句承上启下, 继而将全词推向高潮“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这是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 由自己推想到对方, 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 而是双方面的, 足见两心相印。最后, “此情无计可消除 , 才下眉头 , 却上心头”, 作者直抒胸臆 , 表达出真挚的情感。

李清照对夫君的思念化作了一首首词作:《凤凰台上忆吹箫》、《小重山》、《好事近》、《诉衷情》、《满庭芳》、《醉花阴》等无不奏出绵绵的别离之苦和对丈夫的一腔柔情蜜意。其中《醉花阴》这首词更是深情地拨动了丈夫的心弦 , 使身处异地的赵明诚感动不已, 闭门三天三夜, 废寝忘食地一气和了50首词作。

三、情路遇阻的李清照之豪放词表达

然而新婚后好景不长。靖康一年 (1127年) , 金人入侵北宋, 为了躲避战祸, 李清照从山东南下, 一路辗转, 到金陵与丈夫相聚, 可没过多久, 赵明诚又奉旨转往湖州赴任, 却不幸途中暴病身亡。南渡成了李清照情感变化的分水岭, 她在精神上还没来得及从亡国的沉重打击中挣脱出来, 就又经历了家庭变故的悲剧。自赵明诚被罢官以后, 一直与夫君厮守过着寂寞恬淡的乡居生活的李清照, 失去了身边唯一的亲人。赵明诚的撒手人寰顿时使她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她的一首《孤雁儿》, 不但在词牌名上和自己的处境相呼应, 在内容上更是表达了自己情场寸断的情感, 寄托哀思。词中描写了作者早上起床, 就有说不清道不尽的惆怅。“沉香断, 玉炉寒”, 巧妙地引出自己的情怀如水, 熨帖而又自然。再增加撕裂人心、惊扰春思的三弄笛声, 不仅妙在引出惊碎的心, 引出对青春将逝的感伤, 而且使缕缕凄厉欲绝的音响缠绕和笼罩着词境。上阕以人的笛声惊碎梅心作结。下阕则由大自然的悲声“小风疏雨萧萧地”领起, 渲染悲伤气氛。由苍天的叹息和垂泪 (小风、疏雨) , 很自然引出词人的“千行泪”。此时再点出“吹箫人去玉楼空”, 已经水到渠成, 方知女词人何以要“无佳思”、“情怀如水”, 泪下千行。“一枝折得, 人间天上, 没个人堪寄”, 结尾这三句, 出语清淡, 似痴痴地自言自语, 既点了梅这个花意象, 又抒发了孤独、茫然、空落的心情, 使词人与梅的形象融为一体,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悼亡之情。

李清照的晚年是在南方度过的, 这一时期的词作主要表达了她国破家亡夫死的落寞情感, 同时记录了晚年的乡愁和对国事的关切。《永遇乐》则是代表作之一, 该词流露出作者去国怀乡、思念亡人的寂寞心情。此词在艺术上已经炉火纯青, 通过今昔的对比, 既是对个人遭遇的感伤, 又是对国家盛衰的慨叹, 有人乐我悲、人醉我醒、老无所归的心境, 更有词人经过人生的悲欢离合之后渐趋于平静无奈的意境。凄清幽绝之感, 一层层细腻地展现出来。

总而言之, 李清照以自己的爱情生活作为素材, 将自己少女时代的欢快活泼, 新婚燕尔的甜蜜幸福, 别后的柔情相思, 乡居岁月的恬淡自信, 遭遇丧夫的悲痛欲绝, 晚年的乡愁和对国事的关切, 都一笔笔描进词里, 一幕幕再现给读者。

四、李清照爱情词的创作特点

李清照在诗和词的创作中都有所造诣, 但以婚恋情感为主题的作品均以词的形式表达, 在爱情词的创作中体现出深刻的思想根源, 她敢于冲破思想束缚, 虽然没有完全逃避当时社会意识形态或宗教的影响, 但是在作品中有了相当大的突破:打破封建的思想束缚的李清照, 以个人的情感为主线, 根据不同时期的感情波折, 赋予诗歌不同的主题和风格。李曾失去过自己心爱的人, 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她对情感和生死的态度, 从而在诗的主题上都因情感出现了转折点:李清照在丈夫死后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国家和人民身上。

李清照的词风以婉约为主, 但又不失豪放, 其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善于抒情造境。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 创造出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 显示出感人的意境。

在写作手法上, 她提出“词别是一家”[4], 主张词要典雅, 强调词的音律性, 李词的音节和谐, 流转如珠, 富有音乐美。她的词用典不多, 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 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语言既浅显自然, 又新奇魂丽, 富于表现力, 并善用白描手法和意象, 李清照的意象群多是由花、草、鸟兽和她身边的日常用品构成, 其中最喜欢的当属梅、菊和雁。此乃“以寻常语”创新意。

在创作内容上, 她以知识女性特有的艺术感受, 展示种种人生境况和生活情趣, 婉约道出内心的情感, 更营造出深化细腻的意境, 成就词的凄美, 给后人无与伦比的享受, 把两宋婉约雅词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峰。

结语

爱情是个莫名其妙的东西, 它既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又能给人带来伤感与痛苦。爱情又是个美丽的话题, 它的浪漫与神奇赋予了无数诗人以灵感。李清照用诗篇抒写了自己的爱情感言, 她细腻的笔触不但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还同读者产生了共鸣。爱情像潺潺的流水, 其玄妙之处也许只有用婉约的方式表达才好, 因此, 以婉约著称的李清照采用了婉约的方式对爱情进行勾勒。同时从个人的情感经历入手, 加上丰富的想象和创造, 把首首爱情诗篇展现得熠熠生辉。读者只有通过对李清照本人和作品的理解, 才可以真正体味到期待爱情、感受爱情和创造爱情全过程。

摘要:爱情以其神奇的力量赋予了众多诗人灵感, 成为人们永恒传诵的主题。女诗人以其特有的敏感与细腻, 将爱情之种种表达得更是淋漓尽致:词风同以婉约和豪放著称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以个人情感经历为主要创作源泉表达情感艺术。受情感波折的影响, 在宋词创作中体现了不一样的词风——时而婉约, 时而豪放。文章以李清照的情感经历为线索, 例析两种词风的情诗作品, 有的放矢地探析李氏情歌在思想根源、创作风格和写作手法等方面的特点。

关键词:爱情主题,婉约,豪放,花意象,情感艺术

参考文献

[1]梅根·特莱西德.爱情世界的语言[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1.

[2]周汝昌, 夏承焘, 等编.宋词鉴赏辞典 (上册) [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

[3]苏建新.从李清照的词看她一生的情感历程[J].孝感学院学报, 2001 (21) :88-90.

李清照的婉约词风的形成 篇3

关键词:李清照 婉约之风 形成

一.良好的出身——幸福的少女时期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父亲李格非,是北宋“后四学士”之一,学士渊博,家中藏书丰富。其母亲王氏,是状元的孙女,知书达理、善文通音律。良好的家庭环境,特别是来自于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少女时期的李清照便工于诗词,这为其后期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未完全被封建社会所束缚、相对自由的少女时期,被记录在李清照早期清新空灵的创作中。

例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正是16岁的少女时期,清纯可爱的李清照用她还未被忧愁侵染的双眼,感受着大自然的绝妙景色,即使惜春也不伤春,此时的创作洋溢着青春与美好。

二.跌宕的人生——国难家愁带来的婉约词风

1.婚后的甜美与忧愁

从安逸美好和无忧无虑的少女时期、甜美幸福和琴棋书画的新婚时期过渡到丈夫外出后的离愁以及丈夫纳妾对李清照婚姻带来的打击,从“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叫郎比并看”到“惜别伤离方寸乱”,“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的词风从轻快甜美,到委婉曲折、缠绵惆怅。这个时期,典型的代表作就是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丈夫赵明诚远赴外地,李清照的词句也不再轻快,充满着离别的愁思。

2.丧夫之痛、亡国之恨

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家中房屋以及屋内所存古玩书画全被焚毁。1129年,在李清照45岁时,丈夫赵明诚病死。此时,国家破灭、家中败落再加上失去丈夫,接踵不断的痛苦和磨难折磨着孤苦飘零的李清照,国家的不幸、家庭的不幸,使这个曾经幸福无比的女人承受着难以负荷的悲切。从诗情画意到颠沛流离,从家族盛世到孤苦破败,安定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美满的婚姻随着国家的破败而破碎,无依无靠无权无贵的她只能用创作来表达自己无限的愁思。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七组叠词,动态的展现出此时精神恍惚的李清照凄苦难耐,本是借酒消愁,听到深秋的寂寞中传来大雁的哀鸣,想到曾与亡夫赵明诚一起设想用大雁传书,如今大雁还在,而赵明诚却不在了,黄昏点点滴滴的细雨更加重了此时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思念之情。

53岁时,李清照写下了沉重的《武陵春·春晚》:“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优美的语言抒写着内心的悲痛,对生命流逝的惋惜,对生活磨难的叹息。在封建社会中,这个曾经生活在书香门第、享受安逸生活的女人在她短短的一生中又要经历丧失亲人、家族、国家的磨难,甚至在经历这些磨难的同时,还承受着被诬陷、入牢狱的多重痛苦,这样的境遇,不得不让李清照的创作中充满着愁绪与叹息。那温婉的一句“怎一个愁字了得”含蓄而真切的叹息了李清照的一生。

三.结语

良好的家庭背景,随着国家衰败而跌宕的一生,让这个才华横溢、精通音律而又善作书画的女人终其一生都沉浸在悲苦之情中。可以说,是良好的家庭背景和封建社会中开明的父母、曾经充满幸福美好的婚姻生活、国家衰败后家破人亡和颠沛流离的晚年,造就了女词人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参考文献

[1]孟敏.婉约中见真率_温柔中透刚强_论李清照婉约词中的疏朗气[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

[2]赵阳.约词之比较——以秦观词和李清照词为例[A].湖文学评论·古典文学,2016(21).

上一篇:挂面车间制度下一篇:对目前存在的社会问题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