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4 湘教版

2024-10-15

[初中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4 湘教版(共10篇)

[初中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4 湘教版 篇1

三角形的内角和

目的要求:

1.认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2.认识并能够画出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3.理解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4.认识三角形的内外角和,并进行有关应用.重点:

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2.三角形的内外角和.准备:

作图工具、小黑板、幻灯 过程:

一、复习.(幻灯)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2.李村与王村同在一小河的一侧,如图,村上计划在小河边修建一个水站,同时供水给李村与王村.你能帮村上设计一条线路,使修建费用最少?

3.有一块三角形的废木料,如图,请你在这块木料中截取一个最大的圆.二、三角形的有关概念.1.请同学回顾小学所学的三角形是怎样下定义的?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三角形.(让学生自由发挥)

2.小结三角形的定义:

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用线段连结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所成的图形三角形.„

3.如图,三角形ABC简写记作△ABC.点A、B、C叫作三角形的顶点,由两条线段 组成的角∠ABC、∠BCA、∠BAC叫作 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一边把△ABC的一边AB延长,得到∠ACD,像这样三角形

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作三角形的外角.一个三角形有几个外角?(说明: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书本与题目中三角形的内角一般都说成角,外角仍说成外角.)

4、三角形中的三线.指名学生上台作过三角形顶点A的高.高: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三角形中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教师引导学生作画.)

如图:即,在△ABC 中,如果∠1=∠2,则AD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要求学生过顶点B、C分别作角平分线.中线: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中线.要求学生根据中线的定义自己试作三角形的中线.三、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1.动手操作.给你三条长为:2cm、3cm、6cm的线段,请动用所有的作图工具,并与同学进行探讨,画出一个三角形,且三角形的三边的长正好为2cm、3cm、6cm(要求画实际大小)让学生发现它的不可能性.给你2cm、3cm、5cm的线段行不行? 给你2cm、3cm、4cm的线段行不行? 2.小结得到: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的差小于第三边.3.用图形说明.如图:AB+BC>AC AB+AC>BC AC+BC>AB AC-BC<AB AC-AB<BC AB-BC<AC

4.快速判断下列给出的三边能否组成三角形?为什么?

⑴ 6cm、8cm、11cm(幻灯)

⑵ 5.5m、3.2m、2m ⑶、3cm、4cm、5cm ⑷、54cm、68cm、13dm

5、拓展.(小黑板)

⑴、现如果有4cm、8cm两根木棍,想再找一根木棍与已有的木棍拼成三角形.找的这根木棍多长符合要求?

⑵、现有4cm、5cm两根木棍,想再找一根木棍与已有的木棍拼成等腰三角形.找的这根木棍多长符合要求? 四、三角形的内外角和.1.动手操作.作任意△ABC,用量角器测量这个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再计算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与同学交流.(三个内角之和为180°)2.你能设法证明你的结论吗?

(让学生参考书本P131有关知识进行探讨,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证明.)如:

过外角顶点D作平行线

向内作三角形两边的平分线 交第三边于D

把三角形三个内角向一边上 的中点D折叠

3.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多边形的内角和.(小黑板)

四边形

五边形

六边形

由此得到:多边形内角和=180°(n-2)4.如图:从上面我们可以知:

∠ACD=∠A+∠B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置疑:哪么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和是多少?你能证明吗?(提示: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

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要求学生自己进行证明.教师小结:三角形外角和为360°.课后思考:一个n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 五、三角形的种类划分.1.小学我们学过哪些三角形?它们都是怎样下定义的? 2.在初中我们把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合称斜三角形.3.在初中直角三角形我们用“Rt△”来简写表示.直角所对边叫作斜边.夹直角的两边叫作直角边.如图:

在Rt△ABC中,∠C=90°,则AB为斜边.BC、AC这直角边.∵∠A+∠B=180°-∠C=90° ∴∠A与∠B互余.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为余角.4.两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叫等腰直角三角形.六、作业.1.P132 练习.2.P135 A组 T1 T2.七、小结.

[初中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4 湘教版 篇2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中《三角形的内角和》(书第67、68页)。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拓展性问题;

2、能力技能目标: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2)知道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能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3)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乐趣,通过教学中的活动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难点: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硬纸片制作的各种三角形、三角尺。

学具: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一个,量角器、两个三角板。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一)课件出示三角形争吵图

在数学王国里住着很多平面图形。一天三角形兄弟忽然吵了起来,直角三角形说我的个头最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最大,钝角三角形说我有一个钝角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的大,只有锐角三角形很没自信的说:难道只有我的内角和最小?

(二)猜想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他们三个在比什么呀?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课件演示三角形的内角(内角和)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一)猜想内角和的度数

师:同学们你当小裁判来评一评他们三个谁的内角和最大? 生:我认为他们的内角和一样大都是180度。生2:我也这认为他们的内角和一样大。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看来裁判们一致认为他们三个的内角和一样大都是180度可是他们三个听了咱们的话以后吵得更凶了,因为他们三个谁都不相信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同学们要想当好一个裁判除了要公平公正还要有足够的证据,怎样才能让他们三个心服口服?你有想办法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吗?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讨论验证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来想一想我们可以怎么样来验证? 小组活动后汇报

(三)动手验证 生活动师巡视

(四)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的验证方法和验证结论?刚才呼声最高的是度量的方法哪个小组用了度量的方法?

生回答。(回答可能不一样。)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汇报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发现内角和的度数不一样。师:是啊什么原因?

生:可能是量的时候出现了差错。

师:是的,在度量时由于测量的误差很容易导致最后的结果出现差错,同学们有没有更精确地验证方法?

组1:我们用的是撕的方法,把锐角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撕下来,然后拼在一起就拼成了一个钝角。结论是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师:这个小组很厉害,运用了平角的知识来验证的。哪个小组也用了这种撕拼的方法?

组2:我们也是用撕拼的方法验证了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组3:我们用这种撕拼的方法验证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度。

哪个小组的同学最想上来展示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看来用剪拼的方法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确实是180度。老师也用剪拼的方法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同学们想不想看?

(动画演示剪拼验证过程)边演示边解说。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还有不同的验证方法吗?

组:我们用的是折一折的方法,把锐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向里折,也拼成了一个平角,结论: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组::我们用的是折一折的方法,把钝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向里折,也拼成了一个平角,结论: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出示:普通折法 师:还有不同折法吗?

组:我们还可以这样折,把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向里折。把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转化成一个直角。这样验证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师:恩很独特的方法,不但验证除了内角和还知道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和是90度。课件演示独特折法

师:刚才有几个小组完成的很快所以老师又送了他们几个长方形。看到长方形你们想到了什么?你们能根据手里的长方形想出其他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吗?

组:我们认为一个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把他沿着对角线撕开就得到了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360除以2等于180度。结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是不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课件演示长方形推理法。

师:刚才我们用已知的长方形的内角和验证了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看来当我们遇见一个新问题时可以联想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这样新问题就会很快解决,这种转化法是学习数学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希望同学们以后大胆应用。那现在我们能不能用“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个结论来验证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呢?

在黑板上画任意一个锐角三角形。谁能把它分成2个直角三角形呢?

抽生上台分。能不能利用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来说明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一下。

哪个小组派代表上来说说你们是怎么研究的? 是不是所有锐角三角形都能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由此就得到什么结论?(所有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用刚才的方法研究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小结:通过咱们刚才量一量,折一折,撕一撕等方法的验证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结论,(全班小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师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师:现在你对这个结论还有丝毫的质疑吗?好就让我们用自信的骄傲的语调读出我们的验证结论。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同学们你们能用这个新知识来解决问题吗?那现在我们一同来闯关吧!

1、根据已知角的度数求出未知角的度数

(着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从而总结出内角和减去已知角的度数就等于未知角的度数)

2、求等边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

3、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40度求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提示两种方法,90度减去40度等于50度)

4、放风筝:

同学们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想去放风筝吗?在放风筝之前老师需要同学们进行一次挑战敢吗?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一个底角是70度,求顶角的度数?

5、挑战极限:

同学们的挑战精神老师分佩服,老师也进行了一次挑战可是失败了,你能帮助老师吗?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知识求出四、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案 篇3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钝角、锐角、直角、平角及三角形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来认识和学习的。

1.重视知识的探究与发现。

在教学中,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给出,而是整节课都是在引导学生的实验操作、活动探究中进行。在探究活动中,不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主动探究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归纳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2.重视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

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能在实践中感知、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量角器 直尺 三角尺

学生准备:量角器 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常识导入。(3分钟)

1.介绍帕斯卡:早在300多年前有一个科学家,他在12岁时验证了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他就是法国科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

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也来验证一下三角形的内角和。

1.倾听教师的介绍,了解帕斯卡。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空。

(1)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

(2)平角=( )°

直角=( )°

周角=( )°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8分钟)

(一)量算法。

1.探究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

(1)出示一副三角尺,引导学生说一说各个角的度数。

(2)引导学生算一算它们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3)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2.探究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

(1)引导学生猜一猜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组织学生验证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①引导学生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再计算三个内角的和。

②引导学生分工合作,把结果填入记录表中。

③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学生明确由于测量有误差,实际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二)剪拼法。

1.组织学生用剪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内角和。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

3.课件演示,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三)折拼法。

1.引导学生结合剪拼法尝试折拼法。

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3.课件演示折拼法。

(一)1.(1)说出每个三角尺中各个角的度数。

①90°;60°;30°。

②90°;45°;45°。

(2)独立算出每个三角尺的内角和。

(3)得出结论:这两个三角尺的内角和都是180°。

2.(1)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看法。

猜测:一种是内角和可能是180°,另一种是内角和一定是180°。

(2)小组合作进行探究,量一量,算一算,说一说。

三角形种类

 

每个内角

的度数

 

三个内

角的和

 

锐角三角形

 

65°

 

46°

 

68°

 

179°

 

钝角三角形

 

110°

 

25°

 

46°

 

181°

 

等腰三角形

 

70°

 

55°

 

55°

 

180°

 

等边三角形

 

60°

 

60°

 

60°

 

180°

 

通过观察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都在180°左右。

(3)听老师讲解,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二)1.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小组内拼合。在拼合过程中要注意:顶点重合,三个角拼合。

2.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正好拼成了一个平角,也就是180°。

3.观看课件演示,明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了一个平角,所以它的内角和是180°。

(三)1.动手折一折、拼一拼。

2.得出结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正好是一个平角,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观看课件演示,再次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算一算。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是35°,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

3.在能组成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后面画“√”。

(1)90°;20°;70°。 ( )

(2)100°;50°;50°。( )

(3)70°;70°;70°。( )

(4)80°;70°;30°。( )

4.猜一猜。

有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20°,它可能是什么三角形?

5.已知∠1、∠2、∠3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请你计算出每个三角形中∠1的度数。

(1)∠2=58° ∠3=48°

(2)∠2=∠3=70°

(3)∠1=∠2=∠3

三、巩固练习。(16分钟)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把两个小三角形合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

A.90° B.180° C.360°

2.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锐角,则第三个角( )。

A.也是锐角

B.一定是直角

C.一定是钝角

D.无法确定

小组合作,选一选,明确答案。

1.明确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

2.通过讨论,明确任何一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所以无法确定。

6.如下图,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2=30°,不计算,你知道∠1的度数吗?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3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

[初中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4 湘教版 篇4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2、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意义。教学重点:

1、弄清完全平方公式的来源及其结构特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公式及其特点;

2、会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教学难点:会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 教学方法:探索讨论、归纳总结。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怎样快速地计算(2xy)2呢?

2、我们已经会计算(ab)2a22abb2,对于上式,能否利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呢?

3、比较(ab)2a22abb2

(2xy)2(2x)22(2x)yy2

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公式中的2x、y相当于公式中的a、b。

4、利用公式也可计算(2xy)2(2x)22(2x)(y)(y)2

4x24xyy2

5、归纳完全平方公式:(ab)a2abb(ab)a2abb 两个公式合写成一个公式:(ab)a2abb

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的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6、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意义:

222222222

(ab)2a22abb2(ab)2a22abb2

7、范例分析 P104例

1、例2 例1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2(1)(3ab)(2)(x)

122(按教材讲解,并写出应用公式的步骤)例2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x1)(2)(2x3)

(按教材讲解,并写出应用公式的步骤,特别要注意符号,第1小题可以看作-x与1的和的平方,也可以看作是(1x)再进行计算。第2小题可以看作是-2x与-3的和的平方,也可以看作是-2x减去3的平方,同学们可任意选择使用的公式)

二、小结与练习

1、练习P105练习1、2

2、小结

三、布置作业 P108 A组第3题的1至3小题

后记:

222

4.4.2完全平方公式(2)教学目标:

1、较熟练地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2、了解三个数的和的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推理的能力。

3、能正确地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不同的乘法公式进行运算。教学重点:

1、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用。教学难点:正确选择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教学方法:探索讨论、归纳总结。教学过程:

一、乘法公式复习

1、平方差公式:ababa2b2

2、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方法。

4、说一说:(1)(ab)2 与(ba)2有什么关系?(2)(ab)2 与(ab)2有什么关系

二、乘法公式的运用

例1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1042(2)1982 分析:关键正确选择乘法公式 解:(1)1042=(1004)2 =10022100442 = 10000+800+16 =10816(2)1982=(2002)2 =20022200222 =40000-800+4 =39204

(ab)2a22abb

2例

2、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abc)

2(2)直接利用第(1)题的结论计算:(2x3yz)2 解:(1)(abc)2=[(ab)c]2 =(ab)22(ab)cc2 =a2abb2ac2bcc =abc2ab2ac2bc

启发学生认真观察上述公式,并能自己归纳它的特点。

(2)小题中的2x相当于公式中的a,3y相当于公式中的b,z相当于公式中的c。解:(2)(2x3yz)2=[2x(3y)z]2

=(2x)2(3y)2z22(2x)(3y)2(2x)z2(3y)z =4x29y2z212xy4xz6yz

一、小结与练习1、2、练习P105的练习第3题 小结 22222

2二、布置作业 运用乘法公式计算:

(1)9.98

(2)1002

(3)(xyz)

(4)(2ab3c)后记;

[初中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4 湘教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2).了解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是互逆的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运算关系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3).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2)通过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训练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性质,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教学难点:

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性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导入本章课题

很久以前在古希腊某个地方发生大旱,地里的庄家都干死了,人们找不到水喝,于是大家一起到庙里祈求,神说:我之所以不给你们降水,是因为你们给我做的这个祭坛太小了,如果你们做一个比它大一倍的祭坛放在我面前,我就会给你们降水,大家觉得这个办法好办,于是做了一个新的祭坛放到神那里,这个祭坛的边长是原来的两倍,可是神愈发恼怒,他说:“你们竟敢愚弄我!这个祭坛的体积不是原来的2倍,我要进一步的惩罚你们,”

想想,新祭坛的体积是原来的多少倍?要做一个体积是原来2倍的新祭坛,它的边长应该是原来的多少倍?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只需要学习---------第一章 实数 2介绍本章内容

这一章我们将学习习近平方根、立方根、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四个内容,这些内容都是以后学习代数的基础,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3 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这节课的我们先学习习近平方根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平方根的定义

动脑筋:(1)李老师家装修厨房,铺地砖10.8平方米,用去正方形的地砖120块,你能算出所用地砖的边长是多少米吗?

(2)上题中每块地砖的面积是0.09平方米,求得边长是0.3,如果面积改为400、121、144、169,正方形的边长又是多少呢?

(3)如果有一个数r的平方等于4,这个数r等于多少呢?把4改为9,16,r等于多少呢?

归纳:如果有一个数r,使得,那么我们把这个数r叫作a的一个平方根。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一个平方根吗?

0.04,64,81,2平方根的性质 探究:

(1)交流讨论:从上面问题我们知道4的平方根有两个,2和-2,除了这两个外还有吗?为什么?

归纳:如果数r是正数a的一个平方根,那么a的平方根有且只有两个:r与-r,我们把a的正的平方根叫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读作:“根号a”,把a的负平方根记作:-(2)0有平方根吗?如果有又等于多少?(3)负数有没有平方根?为什么? 3开平方运算与平方运算的关系

(1)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开平方。(2)求 与求 有什么不同?有什么联系? 三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

例1分别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36,1.21 2 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例2 分别求出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64,0.49,3平方根的定义

例3(1)某数的平方根是3a和5-2a,求这个数,(2)若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是a,求比该自然数大4的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4实践应用

例4自由下落的物体的高度h(米)与下落时间t(秒)的关系为h=4.9t2.有一铁球从19.6米高的建筑物上自由下落,到达地面需要多长时间? 5 冲刺奥赛

例5(1)求 的平方根。(2)如果 ,则 =____.四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 篇6

(2)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º这一知识求三角形中一个未知角的度数;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的意识,锻炼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重点: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º”这一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全过程。难点: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撕一撕等活动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º。

关键:组织学生按小组进行探究活动,讨论交流。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独立探究、合作交流与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

一、复习旧知识

师:最近我们一直在研究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谁能给我们讲一讲自己对三角形的了解呢?

生:请两到三为同学回答

师:对回答的同学进行鼓励表扬,今天我们将要继续研究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

师: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有几个内角?

生:就是三角形内的三个角,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

师:表扬鼓励回答的同学,三条线段在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我们把三角形内的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大小不一的三角形,问同学们这两个三角形哪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更大一些?

师:同学们的想法不一,那么到底谁说的对呢?这节可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师:拿出两副三角板,问同学们这两个三角板的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度?

生:一个是30º、60º、90º;另一个是45º、45º、90º。

师:要求同学们求一求他们的内角和,会得到这样两个算式:90º+30º+60º=180º,90º+45º+45º=180º。反问同学们其他的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º吗?请同学们想想办 法,通过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1)侧量的方法

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分别用量角器量出三个角的度数并求出内角之和,将所得的数据填写在表格中与小组的成员进行交流。

(2)拼合的方法

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

通过测量,拼合等方法验证了无论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º,这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四、例题讲解

学会了知识,我们就要懂得去运用,下面我们来看看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用处吧!例1 在ΔABC中,∠A=70º,∠B=30º,请问∠C是多少度?

解∠C=180º-70º-30º=80º

例2 在直角ΔABC中,∠A为直角,∠B=32.8º,∠C是多少度?

解∠C=180º-90º-32.8º=57.2º

五、巩固练习

练习1判断

1、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度数分别是80º、75º、24 º。(×)

2、三角形越大,他的内角和越大。(×)

3、钝角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和大于90 º。(×)

练习2 在ABC中,A=B=2C,则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

解∠A+∠B+∠C=180º

∠A=∠B=2∠C 则2∠C+2∠C+∠C=180º

∠C=36º∠A=∠B=72º

六、小结

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并运用它解决了相关的数学问题。

七、布置作业

1、阅读本节所学的内容。

新湘教版四下音乐教案1-4课 篇7

教学内容:演唱歌曲《彩色的中国》、听赏歌曲《歌唱祖国》、学习音乐知识---歌曲演唱形式

(一)以及学习竖笛的吐音吹奏法 教学目标:

1、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彩色的中国》。并与同学合作,学会演唱歌曲的二声部,注意声部之间的和谐统一。

2、能认真听赏《歌唱祖国》,并用简要的语言表述对独唱与齐唱两种演唱形式的表现力和特点的感受。

3、能用竖笛的吐音吹奏法吹一吹河北民歌《童谣》和《对鲜花》。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深情地演唱歌曲《彩色的中国》,在多种教学活动中激发爱国情感。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展示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被送入太空的画面,说说如果你在飞船上看地球,当你看到我们中国的版图时会有怎样的感受。

2、出示一幅空白的中国地图,请学生在图上标示出北京,台湾和自己所在的省份,画出长江,黄河的位置。(播放背景音乐《彩色的中国》)

二、引导掌握

1、聆听《彩色的中国》

2、学唱歌曲的齐唱部分。

1)大家看到的地图上碧绿的是什么?金黄的是什么?

2)聆听歌曲的齐唱部分,边听边指导学生用声势动作来感受三拍子的节奏。3)跟唱齐唱部分的四句。

3、学唱歌曲的合唱部分。

1)了解台湾,出示日月潭,阿里山的图片。台湾就像一艘小船漂浮在大海上,那里住着台湾同胞,我们希望两岸早日统一。2)聆听合唱部分

3)下面我们分别扮演大陆的小朋友和台湾的小朋友,一起合唱。

4)用la音视唱合唱部分的旋律。要求准确地表现出休止符,声音要优美和谐。

4、歌曲处理。

三、情感升华

彩色的中国,强大的中国。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歌唱祖国》

1、听赏《歌唱祖国》

2、你能用几个词来表达你听赏后的感受吗?

3、你能跟着唱一唱《歌唱祖国》吗?

4、想一想,如果用独唱的形式演唱这首歌曲还会有气势磅礴的感受吗》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希望我们伟大的祖国越来越富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彩色的中国》和竖笛吹奏。教学过程:

一、巩固《彩色的中国》

1、齐唱《彩色的中国》

2、体会打开地图册时的深切的爱国之情,声音要圆润轻柔。唱好前面三乐句,第四句唱出激动的情绪,力度略强。

3、练习双声部合唱部分

先分高低声部练习3遍,再轻声合唱两个声部,注意声音的和谐统一。

4、完整地演唱《彩色的中国》。

二、吹奏竖笛

1、对比吐音和连音吹法的不同。

2、视唱两条旋律。反复练习几次。

3、试着吹一吹乐曲。

4、分组比赛,看哪组吹得最准,音色最好听。三,总结课堂情况和一节课所学,结束课时。

第二课

教学内容:蒙古民歌《达古拉》《可爱的羊群》以及管弦乐曲《森吉德玛》,音乐知识常见的速度用语以及乐句的概念。教学目标:

1、能在演唱、听赏、舞蹈等音乐活动中,喜爱少数民族音乐,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

2、能用优美、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达古拉》,感受歌曲的民族风格和韵味,并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3、能用读谱的方式学习歌曲《可爱的羊群》,能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表现歌曲。

4、能认真听赏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感受乐曲优美的旋律并记住音乐主题,能了解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演唱《达古拉》 教学重难点:

一、学唱歌曲,了解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二、唱好附点节奏及一音多词的小节。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节奏卡片、节奏乐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训练。

三、学唱歌曲《达古拉》:

1、播放课件导入新课:老师今天给大家介绍几位小朋友,看看哪位同学认识她们,知道他们的家在哪儿?

播放《草原英雄小姐妹》课件或相关课件。启发学生进行有创意地自由回答。

2、了解蒙古族人居住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特色。

3、听歌曲范唱《达古拉》,提问:通过歌曲我们听到他们都唱了什么呢?请学生说说歌曲内容。

4、学唱歌曲,师生合作,教师弹伴奏,学生装跟唱。

5、处理歌曲的难点,重点练唱歌曲的附点节奏,和一音多词的地方

6、表演:学蒙古舞的扭肩膀、挤奶、骑马等动作,配合歌曲音乐进行表演。请舞蹈队的同学上来表演,其他同学拍手唱歌。

7、游戏:拼节奏卡片,一部分同学表演,一部分同学选择敲击小乐器为歌曲伴奏,8、加入乐器,为歌曲伴奏

9、完整表现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读谱歌唱《可爱的羊群》 教学重难点:

通过各种旋律的创编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情景。通过节奏、速度、力度等要素来表现音乐。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可爱的羊群》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师:同学们,听了刚才这首《可爱的羊群》,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那么请你找一找在这首歌曲旋律中,哪些音出现得较多?

三、音乐创作:

1、师:就让我们随着羊群一起向青青的草地出发吧!小羊来到草地上,吃饱了青草,玩起了跨栏的游戏,可是没有音乐,它们越跨越没劲,怎么办呢?同学们,我们一起来为它们编个《小羊运动曲》,好吗?

编旋律必须先排列出节奏框架,咱们一起来看这四种节奏:×× ×、×·× ×、×·× ××、×× ××你会读吗?(集体、抽生)

生边读,师将这四张卡片贴在黑板上,然后生齐读这条节奏。师:你有没有更好的组合方法,抽生。

你还能用其它不同方式来表现这条节奏,比如拍肩、跺脚。

2、同学们的节奏编得真棒,如果再加上音符,变成好听的旋律,小羊们听了肯定会跨得更起劲,你能把这些音符按照它的顺序填写到我们组合好的节奏中去吗?

下面我们进行小组讨论,前后二排同学为一小组,每小组的其中一个抽屉中有三张卡片,待会请你拿出一张的空的节奏卡片,(师示范)把编好的旋律直接写到卡片中去,这是,一小节几拍? 编完后,一起唱一唱。(挑两小组作品贴上)

3、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两小组的作品,师弹一遍,生视唱。同学们可真行。这几条优美动听的旋律连老师都没想到,你看,小羊们听着同学们创作的旋律越跨越高兴,可是其中一只小羊因为贪玩,离开了羊群,找不到伙伴,它多着急呀。× — × ×× ××

×××× ×××× ×××× ××

你觉得这四种节奏中哪几种适合表现小羊这时着急的心情。(×××× ××××、×××× ××),你会读吗?有了节奏,下面我们就来编一段能表现小羊着急心情的旋律,请你待会拿出的另一张卡片,把黑板上这些音符编到这两种节奏中去,老师已经把前二小节旋律编好了,请小组进行讨论,完成后二小节的编写,并一起唱一唱。

4、展示作品。

5、正当小羊着急的时候,羊妈妈找来了,你看它们在一起多开心呀!太阳渐渐下山了,月亮爬上来了,羊儿们也休息,就让我们为羊儿编一段《摇篮曲》吧,你觉得哪条节奏最适合编摇篮曲?(×—×)

6、请拿出最后一张 卡片,一小节几拍?咱们也用刚才的方法,把黑板上的音符编到这种节奏中去,完后后二小节旋律的编写。唱一唱

7、展示作品

四、创作加工

1、同学们刚才创作的几个小曲子,把它们连起来就是《可爱的羊群》组曲,小羊们听了可真高兴,它们想和我们一起开个联欢会好吗?(课件出示):可爱的羊群

(1)小羊运动曲(2)受惊的小羊(3)羊儿摇篮曲

下面,我们进行小组彩排节目,请你选择其中一片断进行表演,请导演,就是我们的小组长负责安排,比如说,哪些同学唱旋律,哪些同学用人体乐器伴奏,可以捏指,弹舌等。(按片断顺序指挥)

五、小结 小羊们听着同学们创编的摇篮曲躺在他*的怀里睡得更香味了,老师希望你们以后能创编出更优美更动听的旋律,好,那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跟羊儿说再见吧!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听赏《森吉德玛》 教学目标:

欣赏《森吉德玛》的主题音乐,体验由于音乐速度的改变,音乐性格的变化。教学重难点:

欣赏音乐体验音乐速度变化带来的音乐性格变化 教具准备:录音机、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看画创编故事,请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两幅画创编故事并选代表讲给大家听。

二、听听、唱唱,播放课件管弦乐曲《森吉德玛》主题,感受蒙古民歌风格并跟随录音学唱音乐主题。

(提示:第一次是慢速,反映牧民温馨幸福美满的生活;第二次快速表现牧民热情奔放的情感。)

三、分析感受音乐:

1、两幅画:第一幅是描绘美丽辽阔大草原的景象;第二幅是表现蒙古族人民欢天喜地载歌载舞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画面。反复播放《森吉德玛》主题,感受音乐中不同形象的两段音乐,它们的旋律是不是相同?如果旋律相同,作曲家又是采用什么方法创造出两种不同形象的音乐的呢?

2、教师总结:作曲家是用了速度的变化,第一段慢,第二段快,所以,音乐中的速度非常重要,它能改变音乐形象的性格。

3、讲故事:介绍“森吉德玛”的故事,这个故事随着歌曲传唱至今。

4、听歌曲,注意歌曲的旋律与刚才听到的音乐主题有没有联系?

5、歌曲与管弦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一样的,只是速度有点不太一样,管弦乐曲就是根据这首民歌创作而来的。

6、简介作者:贺绿汀,人民音乐家,作品有《游击队歌》,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摇篮曲》等。

四、再次欣赏《森吉德玛》全曲。

第三课

教学内容:演唱歌曲《春晓》,听赏小提琴协奏曲《春》第一乐章,演唱三部轮唱《杜鹃》 教学目标:

1、能与同学合作,用自然 圆润的声音、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春晓》。

2、在演唱活动中认识连音线,并能正确运用于音乐活动中。

3、在听赏小提琴协奏曲《春》第一乐章的活动中,认识小提琴,熟悉主题音乐,感受和表现乐曲所描述的情境。

4、能用和谐,轻巧的声音合作演唱三部轮唱《杜鹃》,并在轮唱中感受、体验美妙的和声,从而唤起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热情。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能够学会歌曲《春晓》,寻找古诗中的音乐美。引导学生用声音去表现古诗中的音乐意境。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找春天 同学们,在这节课的一开始老师要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学生答:春季)

那春天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在《春天在哪里》的歌声中去寻找春天,看看是不是和大家想象的春天一样呢。(出示图片,播放音乐)学生用词语,句子来描述春天。

教师小结:刚才大家说的都非常好,用大家的话概括春天就是: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到处都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2、引导学生对古诗新唱的认识

刚才大家一起跟着演唱了歌曲《春天在哪里》,而且还欣赏了春天的照片,那大家想不想用另外的方式来赞美春天的美呢?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唱法:(出示古诗新唱)。同学们可以想想,在以往的学习中有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歌唱形式?对,以前学过的《咏鹅》《游子吟》都是这种诗与歌的完美结合。那好,既然今天这节课的主题是“春”,那大家先回顾下以前学过的哪些古诗是赞美春天的呢?学生举例。让学生分别朗诵学过的古诗

现在就让我们来学唱这首根据家喻户晓的唐诗改编的歌曲——《春晓》 二.古诗新唱《春晓》

(一)1、初次欣赏童声合唱《春晓》(播放音乐)提出欣赏要求:在这首歌曲里面,你觉得与平常学过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呢?学生回答:(出现了二部合唱和古诗朗诵)回答给予小星星奖励 再提出问题:为什么作曲家要把合唱与古诗朗诵融合在一起呢?这样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

2、带着问题再次听赏《春晓》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 学生回答上一个问题:加入古诗朗诵后,整个歌曲更加地优美动听,很有诗意。很有画面感,把春天的美表现的更加生动形象。回答给予小星星奖励

(二)按节奏朗诵古诗 ∕4 X X ︳ XX X ∣ XX XX ∣ X 0 ∣

春 眠 不觉 晓,处处 闻啼 鸟,X X ︳ XX X ∣ XX XX ∣ X 0 ‖

夜 来 风雨 声,花落 知多 少。教师领读,学生模仿。小组练习,给予小星星鼓励

(三)1、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学生可用“呜”哼唱旋律。

(要求:随节奏晃动身体,感受节奏的平稳,速度要徐缓,曲调要流畅、柔美)

2、难点解决:

a.感受歌曲第二乐段音乐,引导学生感受旋律如春风轻轻吹拂。发“呜”哼唱旋律。学生模仿,教师示范。b.(加入古诗朗诵)

c、结尾句的学习,自由延长,声音越来越弱,切分节奏表现回味无穷,意犹未尽的感觉,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3、歌曲中加入动作丰富表演。加入动作:听、摇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听)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摇头)共同演唱歌曲《春晓》并加入动作。

4、合伴奏演唱,加动作,分配演唱角色。给予小星星奖励

(四)、古诗新唱(举一反三)

任选一首符合该旋律意境的五言绝句进行演唱练习。小组比赛,回答给予小星星奖励

例如: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总结归纳:

1、小结

这节课通过古诗新唱这种新颖的歌唱方式,让我们一起感受了春天如诗如画般的美。更让我们知道音乐不仅是一首歌,它还是一首诗,一幅画。现在让我们闭上双眼,聆听这优美的歌声,感受这诗情画意般的春之美,尽情地把心中对春天的那份热爱之情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表现出来。(听歌加舞蹈)

2、课外延伸

任选一首符合该旋律意境的五言绝句进行演唱练习。感受音乐与古诗结合的魅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听赏小提琴协奏曲《春》第一乐章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品

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美丽,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夏天热情澎湃,欣欣向荣。秋天云淡风轻,落叶纷飞,冬天雪花飞舞,澄净美好。有一位作曲家也是小提琴演奏家,用小提琴演奏的优美旋律描绘了他心中四季的美妙,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的第一乐章《春》。

二、听赏《春》

1、说一说,你眼中的春天都有什么美妙景色。

学生描绘春天美景。可以具体到事物:春雨、春雷、小鸟、柳树等。

2、播放音乐主题,想一想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3、再次播放音乐主题,出示小提琴图片,让学生在视听中认识了解小提琴。请你模仿一下演奏小提琴的姿势动作,边试着哼唱主题。

4、聆听《春》第一乐章,听一听主题音调的旋律。用一个你喜欢的手势或图示表示音乐主题。

5、再次聆听第一乐章,乐曲主题前三次出现后都插入了一段风格不同的音乐,请同学们根据聆听的感觉选择合适的画面。(鸟儿欢唱、涓涓细流、电闪雷鸣)。

6、完整聆听第一乐章,当主题移调出现时,用自己喜欢的手势示意,当差部音乐出现时,请学生根据画面进行表现。(随乐自由创作表演)。

7、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春天的哪些景象,用画笔画出来。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同随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感受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听到了春雨滴答,春雷滚滚的交响乐,快乐的度过了这节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三部轮唱《杜鹃》,音乐知识连线 教学重难点:背唱歌曲,进行三部轮唱。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教科书后发声练习第一、二条。

二、学习习轮唱:

同学们还记得轮唱的方法吗?谁来说一说。

1、听录音范唱,感受轮唱的美。

2、学唱乐谱,注意唱准音,拖音时值要饱满。

多唱几遍旋律,再加入歌词,这样让学生在唱准的基础上能够背唱。第一、二乐句节奏完全相同,旋律也采用三度模进的方式。学唱时让学生先进行模唱。唱好第一,二乐句后模仿小杜鹃的叫声,学唱好第三乐句。最后完整演唱。

3、全班分成三个组,先进行二部轮唱练习,再进行三部轮唱练习。演唱时注意控制音量、两声部相互倾听,声音和谐统一。

三、认识连线

结合《杜鹃》乐谱,提出连线。介绍连线的两种类别:连音线和圆滑线。请在乐谱中找到连线,想一想那个是连线中的连音线,哪个是圆滑线,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四、小结下课。

第四课

教学内容:

山东民歌《花蛤蟆》,乐曲《顶嘴》、河北民歌《对花》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有表情地演唱《花蛤蟆》。

2、能认真聆听笛子二重奏《顶嘴》,感知笛子的音色,用语言描述感受到的顶嘴。

3、能分角色演唱歌曲《对花》,表现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并为对花即兴创编歌词。

4、掌握对唱和表演唱两种演唱形式,通过实践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山东民歌《花蛤蟆》,听赏河北民歌《顶嘴》 教学重难点:

唱好歌曲中的倚音,积极主动的表现歌曲是重点;声音造型是难点。教具准备: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

1、发声练习:山谷回声。

2、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回声吗?听到过吗?今天就假设你们都站在这个山谷里,我们表演一下回声好吗?老师演原声,你们表演回声,注意,应该是轻盈的,美妙的,让人萦绕耳旁的。

发声训练:

4/4 12 3 4 5|(师)山 谷 你 好 吗?(生)山 谷 你 好 吗? 5 i i 5 6 5 5| 春 天 来 了!春 天 来 了!3 4 5 6 5| 6 7 i 6 5-| 啊 „„!啊 „„!

一、引入。

谜语: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尾巴。(青蛙)[课件演示]

二、学习歌曲《花蛤蟆》。

1、老师这里有首歌也是表现夏夜荷塘欢腾的景象的,请听。[播放课件:花蛤蟆]

2、这时一首流传于山东地区的歌曲,生动形象,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格与儿童情趣,而且轻快诙谐。请你根据歌词唱的内容描述花蛤蟆有趣的样子。

3、[播放课件:考考你] 这首歌有几处花蛤蟆的叫声?请找出来。这些模仿蛤蟆的叫声都用了哪种装饰音?(倚音、下滑音)

复习下滑音,学习倚音(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演唱的时值通常是短促的,在我国民间音乐中倚音的使用甚多,对音乐风格,特点的表现起到重要作用。)

4、跟琴学唱这四个乐句。

5、再听歌曲,找出你已经听会的乐句教大家唱一唱。

6、师生交流:你还有哪几句不会唱,请大家来帮帮你。跟琴唱不熟悉的乐句。

7、齐唱全曲。

四、表现歌曲《花蛤蟆》。

蛤蟆是各地农村最常见的一种小动物,它能帮农民捉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它。刚才大家唱得真好,但我觉得如果变换一下演唱形式会更有意思,你们有什么办法

(轮唱、对唱、伴唱)(1)全体同学与录音轮唱(2)师生或生生对唱

(3)用固定低音或长音伴唱: 5 0 5 0 5 0 5 0 5— 1 呱 呱 呱 呱 呱

五、听赏河北民间乐曲《顶嘴》

1、初听全曲,回答问题。

你听出这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笛子)这首乐曲名叫《顶嘴》,你有没有过顶嘴的经历,想想乐曲是怎样表现出顶嘴的情境的。

2、再听全曲,随乐自由表现顶嘴时的动作,神态。也可以两人一组,表现顶嘴时的情景。

五、结束。

大家表现得真不错,我们听着音乐,学花蛤蟆的样子跳出教室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演唱河北民歌《对花》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富有河北地方特色的音调演唱歌曲《对花》。2.知识点:上滑音、倚音的实际演唱效果。(其中倚音不作学习要求。)3.引导学生自主地运用手绢舞这种形式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电子琴、教学配套光盘、三用机、手绢、绶带等。教学过程:

一、课前律动:师生在《对花》的音乐声中舞手绢。

二、激趣导课:

1、师边转手巾花边与生问好。

2、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我手上的这块手绢与生活中的手绢有什么不同吗?生:略。

三、感受与体验:

1、看

师:是的,这种手绢是用来跳舞的。知道吗?河北的民间舞蹈是以秧歌为主,主要的道具就是这种手绢。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手绢舞,请同学们随着音乐拍一拍、动一动,为我鼓鼓劲。好吗?(播放《对花》伴奏乐,师边舞边唱。)

2、听

1)听赏《对花》:

师:喜欢这个舞蹈吗?生:略。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具有浓郁河北音调的歌曲《对花》。请同学们翻开书本40页,静静地聆听,听完后告诉我你觉得这首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播放录音,板书课题:

九、对花)2)复听《对花》:

师:谁来说说你觉得这首歌带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生:略。师:是的,这是一首很轻快、热闹、喜庆的歌曲。下面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轻轻地拍腿,感受一下它带给你的快乐吧!

四、了解与认识:

1、熟悉旋律:

1)师:看得出同学们拍得都很开心,现在就让我们也带着这种欢乐的感觉,用“lu”把歌曲的旋律哼唱一遍。生:略。

2)师:你觉得哪些地方比较难唱?(生自评演唱情况,分析难点。)师: 真是个细心的孩子啊!同学们注意到了吗?歌曲中出现了许多切分节奏(板书: “X X X”)和附点音符(板书:“X.X”),只有把它们的时值唱准(指难点处),才能把歌曲唱得更好,先听老师把节奏读一读。再听一遍。看看,哪些地方有它们的身影?生:略。

3)师:接下来我们再用“lai”把歌曲的旋律哼唱一遍, 唱的时候要带着快乐的心情,面带微笑,还要注意老师刚才说的节奏,我要听到你们最美妙的声音。(提醒声音位置和坐姿)

2、学习歌词:

1)师生问答第一段歌词:

师:这一次唱得好听多了!现在我来考考大家,比比看谁的脑子最灵,在听歌的时候已经把第一段歌词记住了。2)学唱第一段歌词:

①师:你的记性真好!下面我们把第一段歌词轻声地唱一唱。

② 师:唱得不错,只是歌曲中出现的倚音我们没有唱出来,它在哪呢?生:略。(师范奏倚音,生练唱此乐句。)③上滑音的教学:

a.师:同学们,歌曲中还藏着个向上的箭号呢,你们找到它了吗?这个小记号是“上滑音”,有了它能让我们的歌声更有特色呢!听一听。(师范唱)b.师:你们也试试?生模仿唱此乐句。④师:现在我们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要把这种迎接英雄回来的快乐心情唱出来,好吗?生:略。3)知识技能: ①师:现在熟练多了!可是同学们发现没有?平时我们唱的歌曲的演唱形式大部分是齐唱,而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生:略。

②师:为什么说是“对唱”?生:略。师:你听得可真仔细啊!那么老师刚才边表演边唱的演唱形式叫什么?生:略。③课件出示“小博士”知识点:

师:让我们来看看“小博士”是怎么说的? 4)师生对唱:

①师:现在让我们来玩个游戏,也用对歌的方式唱唱第一段歌词!我唱甲,你们唱乙,谁接不上来就算输了哦!(师提醒生坐姿、气息以及“的”字唱法等。)② 师:好,现在你们来考考我,咱们再来一遍,要注意有“齐”字的地方表示我们要一起唱。

③ 生自评演唱情况:

师:谁来说说你觉得自己的演唱怎么样?(教唱生觉得不足之处。)④ 师:你觉得在演唱这首歌时,哪一句最有趣?或者说让你印象深刻的是哪句?生:略。师:(指着“七拨弄东„„”)哦,是这句。(师范唱此乐句)这句歌词让你想到了什么情景?它模仿的是什么声音?生:略。师:是的,像人们在敲锣打鼓地欢迎我们的英雄回来呢!你能模仿一下敲锣打鼓时的动作和表情吗?生:略。

⑤ 师:好,现在我们就用动作模仿敲锣打鼓,唱唱这句歌词,要把当时激动的心情唱出来哦!生:略。⑥ 师(引导):同学们,鼓声是用来伴奏的,能敲得那么响,把我们的歌声都淹没了吗?生:略。师:把动作做出来就行了,别那么使劲敲。5)学唱第二段歌词:

师:第二段也能唱吗?生:略。师:好,接下来我们把第二段的歌词也唱一唱。你们来问,我来答。(师生对唱第二段歌词)6)结束句学习:

①师:同学们注意到没有?第二段的结尾和第一段的不一样,多了一个结束句,这个“哎”字要唱几拍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生:略。师:有8拍哦,同学们要在心里默默地数。②师:最后有两个声部,今天我们先学习第一声部,听一听。(师范奏第一声部)师:它的旋律走向是高还是低?(以手势提示生试唱)③师:好,现在我们把结束句唱一唱。

④师:我们把前面一句和这一句接起来唱一唱。7)完整对唱两段歌词:

师:现在老师想当听众,听你们把两段歌词连起来唱一唱。好吗?生:略。师:男生唱甲部分,女生唱乙部分。

五、巩固学习: 1)表演唱

①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对唱,而河北人更喜欢边扭秧歌边唱,谁能学学他们扭秧歌的样子?学老师刚才的手绢舞,做

一、两个动作也可以。(请个别生表演手绢舞基本动作)②学习舞蹈基本动作:

手部动作:抓住手绢的一角,掌心向上,然后迅速地翻腕、压腕。(师示范,生模仿。)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秧歌的舞步有什么特点?(师示范)生:略。师:下面我们也来学学这十字步。(师生扭秧歌,请个别生上来扭秧歌。)脚步动作:前进两步,后退两步,称为“十字步”。

六、总结:

教案三角形内角和 篇8

1、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规律。

2、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3.使学生有科学实验态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这一规律的过程,并归纳总结出规律。

教学难点:对不同探究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对规律的灵活应用。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生准备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各一个,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猜谜语:(课件)

形状似山,稳定性坚。

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

(打一图形名称)三角形(板书)

2、观察三角形(三角板)

师:老师这有个三角形,大家观察一下,你发现这三角形有几个角?

师:三角形的三个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你们接下来还想了解什

么有关三角形教的知识?

(引导学生开始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进行思索。)

3、引出课题。

师:看来三角形里角一定藏有一些奥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三角形角的知识“三角形内角和”。(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三角形的内角、内角和

(1)什么是三角形内角(课件)

三角形里面的三个角都是三角形的内角。为了方便研究,我们把每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分别标上∠

1、∠

2、∠3。

(2)三角形内角和

师:内角和指的是什么?

生: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的和,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2、猜一猜。

师: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你能肯定吗? 预设1师:大家意见不统一,我们得想个办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3操作验证:小组合作。

选1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选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老师首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研究材料,如三种类型的三角形若

干个(小组之间的三角形大小都不相同),剪刀,量角器,白纸,直尺等,以及充裕的时间,保证学生能真正地试验,操作和探索,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画一画等方式去探究问题。)

4学生汇报。

(1)教师:汇报的测量结果,有的是180°,有的不是180°,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师:有没有别的方法验证。

A、请大家小组合作,用他的方法验证其它三角形。

B、展示学生作品。

(2)剪切

(3)折拼

C、教师展示。

师:看老师在大屏幕上用的什么方法啊,请同学们看一看他是怎么剪得(课件演示)。

(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从不同途径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断让每个学生自己参与,而且注重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像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能力。)

5、巩固知识。

(1)师:你对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还有疑问吗?现在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

(2)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几个锐角?

(3)一个三角形中如果已知两个角的度数,你能求第三个角吗?说一说怎样求?(学生先说说想法再动手计算)

(4)师:我们对三角形的认识已经非常清晰,]

三、解决相关问题

师:接下来,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我们来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吧!1我是小判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一个三角形最多有1个钝角(或1个直角),最少有两个锐角。()

2、钝角三角形有内角和大于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3、把一个等腰三角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小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90度。()

4、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和是90度。()

5、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2、看图课件,求未知角的度数

3、书上课后练一练。

教师:刚才,我们利用了三角形的什么?

求出下面三角形各角的度数。

(1)我三边相等。

(2)我是等腰三角形,我的顶角是96°。

(3)我有一个锐角是40°。

师:你会求吗?你有什么发现?

(我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去求解多边形的内角和,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2+∠3=180°

度量

剪拼

多边形的内角和初中数学教案范文 篇9

(1)知识结构:

(2)重点和难点分析:

重点: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内角和定理.因为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内角和定理是本章的基础知识,对后继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难点:四边形的概念及四边形不稳定性的理解和应用.在前面讲解三角形的概念时,因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确定一个平面,所以三个顶点总是共面的,也就是说,三角形肯定是平面图形,而四边形就不是这样,它的四个顶点有不共面的情况,又限于我们现在研究的是平面图形,所以在四边形的定义中加上“在同一平面内”这个条件,这几个字的意思学生不好理解,所以是难点。

2.教法建议

(1)本节的引入最好使用我们提供的多媒体课件,通过这个课件,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四边形都是常见图形,研究它们具有实际应用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本节的教学,要以三角形为基础,可以仿照三角形,通过类比的方法建立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如四边形的边、顶点、内角、外角、内角和、外角和、周长等都可同三角形类比,要结合三角形、四边形的图形,对比着指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确这些概念。

(3)因为在三角形中没有对角线,所以四边形的对角线是一个新概念,它是解决四边形问题时常用的辅助线,通过它可以把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结合图形,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并观察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它分成几个三角形?两条对角线呢?使学生加深对对角线的作用的认识。

(4)本节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化归转化的思想和类比的思想,教师在讲解本节知识时要渗透这两种思想方法,并且在本节小结中对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白碰到复杂的、未知的问题要转化为简单的、已知的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气象站的实例,培养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能力;

3.通过推导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对学生渗透化归转化的数学思想;

4.讲解四边形的有关概念时,联系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向学生渗透类比思想.教学重点:

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教学难点:

四边形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在小学里,我们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些图形的概念.找学生说出四种几何图形的概念,教师作评价.(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利用这些图形的定义,你能在下图中找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吗?教师说完就打开多媒体课件.(先看画面一)

问题:你能类比三角形的概念,说出四边形的概念吗?

(三)理解概念

1.四边形:在平面内,由不在同一条直线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在定义中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这个条件,或为学生稍微说明一下.其次,要给学生讲清楚“首尾”和“顺次”的含义.2.类比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外角的概念,找学生答出四边形的边、顶点、内角、外交的概念.3.四边形的记法:对照图形向学生讲明四边形的记法与三角形不同,表示四边形必须按顶点的顺序书写,可以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顺序.练习:课本124页1、2题.4.四边形的分类:凸四边形、凹四边形(不必向学生讲它的概念),只要学生会辨认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凸四边形就可以了.5.四边形的对角线:

(四)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

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注意:在研究四边形时,常常通过作它的对角线,把关于四边形的问题化成关于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五)应用、反思

例1 已知:如图,直线,垂足为b, 直线 , 垂足为c.求证:(1);(2)

证明:(1)(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

.练习:

1.课本124页3题.2.如果四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另外三个角之比是1:3:6,那么这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小结: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说课稿 篇10

说:教学目标

⑴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利用这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⑵学生在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动手动脑及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⑶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独特的魅力,获得成功体验,并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说:教学重点:检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出示谜语,指明学生回答。

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

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

打一平面图形。(谜底三角形)

2、复习三角形分类的知识。

师:三角形可以按什么分类?生1:安边,或按角分。生2:按边可以分成等腰、等边和普通三角形。生3:按角可以分为锐角、钝角、和直角。

3、提问:任何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和几个角组成? 生1:三条边和三个角。师:课件演示。

4、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

我们通常所说的角就是三角形的内角。为了便于称呼,我们习惯用∠A、∠B、∠C来表示。

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用一个含有∠A、∠B、∠C的式子来表示应该如何写?∠A+∠B+∠C。

5、出示三个任意三角形让学生大胆猜想,它的内角之和是多少? 1

3 2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很多知识,今天这节课啊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揭题:三角形的内角和)说: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学生测量(四人一小组,讨论)

2、汇报的测量结果(指明学生上黑板展示)

3、师:除了量一量之外,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生1:折一折。<1+ < 2+<3=180° 生2:拼一拼:<1+ < 2+<3=180°

师:为什么我们在度量角的时候会有错误? 生1:看量角器,里外度数不分.师:通过折一折,拼一拼.得出三角形的三个角之和是一平角,一平角是180°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说:

三、巩固知识。判断.(指明学生回答,并分析原因).一个三角形中可以有两个直角。(x)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是80度,75度,24(x)

三角形不分大小,内角和都是180度(√)

2、做一做。在一个三角形中,∠1=1300 ∠3=200,求∠2的度数。

3、已知角1 =40度,角2=48度,猜猜角3=?度

生1:角1+角2=88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180度-88度=92度。

4、趣味题。

爸爸带小明去放风筝,聪明的小明发现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0°,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师:这是一个什么形状的风筝? 生:等腰三角形。师:等腰三角形什么特征? 生: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生: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出。顶角是40度。说: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

师总结:三角形不分大小,内角和都是180度。说: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

量一量:<1+ < 2+<3=180° 折一折:<1+ < 2+<3=180° 拼一拼:<1+ < 2+<3=180°

上一篇:如何预防或者处理学生打架的事件?下一篇:三年级劳技教案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