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儿童诗欣赏

2024-09-07

孩子儿童诗欣赏(通用13篇)

孩子儿童诗欣赏 篇1

我 想

作者 高洪波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带着一串花苞,牵着万缕阳光,悠呀,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 接在柳树根上。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长呀,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我想把眼睛 装在风筝上。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望呀,望—— 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变小草,绿得生辉,变小花,开得漂亮。成为柳絮和蒲公英,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呀,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高洪波笔名向川,1951年生,内蒙古开鲁人。有儿童诗集《鹅鹅鹅》《大象法官》《飞龙与神鸽》《喊泉的秘密》《少女和泡泡糖》《吃石头的鳄鱼》《种葡萄的狐狸》《我喜欢你,狐狸》。散文集《波斯猫》《文坛走笔》《人生趣谈》《司马台的砖》《高洪波散文选》《高洪波军旅散文选》。评论集《说给缪斯的情话》。诗歌《我想》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儿童诗是指适合儿童欣赏阅读的是诗歌作品,它既可以是成人写的,也可以是孩子自己写的。儿童诗不同于儿歌,儿歌以记事、状物、逗乐为主要内容,主要供学龄前孩子吟唱,儿歌主要来源是民间传承。儿童诗则主要是诗人创作,相对比较“雅致”。

诗歌具有音乐美感,儿童诗也不例外,甚至比成人诗更讲究押韵和节奏,因为儿童天生有对韵律和节奏的追求。

儿童诗中有丰富的想象,想象要奇特、新颖、有创意,才能吸引儿童。两件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往往因为想象而造成传神的诗意,也常因此而激发儿童的想象。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

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⑵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也非常讲究,“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

这是《我想》诗中的最后一节,从诗意上看,与第四节诗是紧密相关的。乍看起来,似乎有画蛇添足之嫌,把孩子的想象一下子拉到了现实,与前面的诗句有些不和谐,甚至格格不入。实际上,正是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我”是怎样地沉迷在想象之中,以至于把想象当成了现实,一想到要飞向遥远的地方,自己是快乐了,爸爸妈妈是不是放心呢?所以得和他们商量商量。这更增加了诗的情趣。

对《我想》一诗的朗读,要读出幻想的意味,边读边想象,才能入境;

可以写自己童年时的一些幻想,如幻想自己是个小勇士,去与恶魔战斗;幻想自己会魔法,变出好多好多的玩具、蛋糕;幻想自己有一双翅膀,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

儿童诗欣赏 《我想》续写

我想把小手 化作三秋桂子。飘香宇宙,连嫦娥也频频回望。画啊,画—— 画出原野丰收的金黄。

我想把脚丫 化作潺潺流水。让母亲河,永远载舟远航。流啊,流——奔向浩瀚的海洋。

我想把眼睛 化作中秋的月亮。看天空的湛蓝,欣赏人间的团圆。望啊,望 ——家家幸福是我的理想。我想把耳朵 高高地悬挂空中,时时提高警惕,让犯罪分子无处躲藏。帮助警察,给人民带来安康。

我想把身体 化作肥沃的土壤,让西北部的不毛之地,也有小麦的芳香。让原野上羊儿肥、马儿壮,处处洋溢着醉人的欢唱。

我想把鼻子 安在花苞中。闻着鲜花的气味,享受这美好的时光。闻啊,闻—— 香味把我带入了甜美的梦乡。

我想把眼睛 装在白云上。看天空美丽的云霞。看夕阳下通红的太阳。看啊!看—— 美景把我带入了奇妙的幻想!

我想把双腿 安在太阳上。让太阳学会走路,去照亮世界每一个角落。走啊!走—— 让地球充满了光亮!

我想把耳朵 装在鱼儿身上。听鱼儿窃窃私语,听大海怎么说话!听啊!听—— 大海是我温暖的湾港。

我想把眼睛,装在海草上,看金鱼吹泡泡。看章鱼捕食。看呀!看—— 海底是我的游乐广场。

孩子儿童诗欣赏 篇2

实施新课程以来,“音乐欣赏”被提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音乐欣赏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能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广、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所以,音乐教育必须建立在音乐欣赏的基础上,欣赏提供了动力,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好、更深的欣赏力。”这一理念被越来越多的音乐老师肯定和认可。基于此种理念,教师们更注重在课堂上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欣赏活动,通过让学生聆听音乐,激发情趣、愉悦身心、展开想象、拓展思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和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大家认识到:只有认真倾听音乐,才能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的提高,能进一步促使学生对倾听音乐更有兴趣,从而促进学生总体素质的提高,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关注学生对音乐的聆听,探究音乐欣赏的方法和过程,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结合教学实践,我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经验:

一、初听———在声响中感受音乐

音乐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对听赏者产生生理上、心理上的情感共鸣效应,使人受到感染,得到激励。年幼儿童对节奏有力和旋律优美的音乐有强烈的反应,他们可能根本不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但他们能没有偏见地接受音乐。在某种意义上说,人对于音乐有一种本能上的认同感,音乐对于人类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能在潜移默化中使人受到感染和熏陶,并因此而受益匪浅。

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由于音乐作品本身的旋律、节奏、速度和风格的不同,从而对学生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例如欣赏安徽民歌《划龙船》,听到那高亢、有力、嘹亮的歌声,学生就表现出异常的兴奋。一方面他们对音乐的风格比较新鲜,另外音乐快速激扬的旋律也很容易使他们情绪高涨。在学生本能反应的基础上,教师再因势利导,乐曲的情绪和情感就很容易被学生认同和理解了。再如倾听管弦乐《落日》,学生感受到的是庄严和宏大,他们就表现得比较安静和专注,内心的思考和想象伴随着音乐使他们的思绪飞得更远。有的音乐一响起,就能深深吸引学生,紧紧地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有的乐曲,一开始听起来感觉比较平淡,慢慢地就越听越有滋味。小学低年级学生一般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准确地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捕捉到音乐传递给他们的信息,并通过外显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能很专注地跟着音乐做动作。虽然有时他们表现的形式大相径庭,有的动作是无意识的,但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的表达,给他们提供自由表现的空间,让他们在音乐的声响中得到生理和心理的满足。

学生在初听阶段,往往是被动地听,但是这种非自觉的、甚至是无意识的听,或者换句话说,也就是把音乐当作一种听觉背景去进行无意识或下意识地接受,往往也有它积极的一面:有助于调动一个人的乐感和音乐趣味性,并促进对这种音乐的喜爱。

二、再听———在聆听中理解音乐

音乐课堂上的音乐欣赏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初听这个阶段。在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印象之后,就要让学生再仔细地聆听,达到进一步理解音乐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这样几种:一是主要听乐曲的重点章节,并借助一些视觉材料,如图片、颜色、图谱、图解等,使音乐成为可见的形象或声音、动作、曲式结构图形,并结合一些动作的表达和语言的描述,使学生逐步理解音乐。二是听教师进行讲解,教师根据自己对作品的了解和理解,用语言向学生进行描述。内容包括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及曲作家的情况简介和名人佚事等等。学生通过听讲解并结合听音乐,对音乐作品逐渐由陌生到熟悉,教师如果在初听以后让学生进行一些讨论,如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创作风格和体裁特征等问题进行一些了解和交流,学生就会很乐意地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现在的学生知识面比较广,教师和学生很容易在相互的交流中达成一些共识,使各自的认识得到升华,从而对音乐作品产生更综合、全面、深入的感受和理解。

例如听赏乐曲《梅岭的早晨》,初听后,学生就被乐曲优美的旋律深深地打动了,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大家介绍《梅岭的早晨》诞生的背景,讲一些有关作曲家的故事,学生再听乐曲就倍感亲切,对乐曲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了。再例如听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学生在整体感受音乐欢腾热烈的情绪后,让他们着重听赏其中一个对答乐段,通过了解领奏与合奏,强弱、音色变化的对比手法,感受乐句长度的缩减,情绪却逐渐高涨的气氛,分析曲作者采用的“螺丝结顶”的创作手法,从而对民族音乐作品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

三、复听———在想象中表现音乐

其实,学生从最初接触音乐,就有不同形式和程度的表现音乐的欲望和行动,不同的是初听音乐的表现多为一种本能的律动,更多关注的是音乐的节奏和情绪;而复听阶段的表现趋向于理性,有更多的想象和创造的因素,也更加激发了学生参与表现音乐的兴趣。

如听描写风光的民乐合奏曲《花好月圆》、古筝曲《高山流水》,稍带情节表现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教师只需对这些作品略加描写提示或根据音乐情绪创编一个音乐小故事,孩子们便会随着音乐张开想象的翅膀,进入一个无比美妙的艺术境界。再如听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和管弦乐曲《火车波尔卡》、《玩具兵进行曲》、《动物狂欢节》等一些有故事情节的、有鲜明人物形象的音乐作品,孩子们能通过感受富有个性化的旋律线条和生动的音响效果,产生非常强烈的表演欲望。这时,如果给他们提供一些表现创造的空间,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就能得到充分的施展,课堂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情景出现。本人在听赏《狮王进行曲》时,就做了一些尝试。在浑厚有力的音乐声中,孩子们把狮王的威武雄壮表现得惟妙惟肖,课堂上一片欢声笑语。但教师并没有仅限于此,而是进一步启发大家:是否能通过表现其他动物的猥琐渺小来衬托狮王的高大?如可以通过表现狐狸的谄媚、小兔小猴的殷勤、猫头鹰的勤快、小鸟的快乐等生动的形象,从不同角度来衬托出狮王的形象。在此过程中,孩子们的想象空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每一位参与表演的小朋友,犹如身临其境,表演得更出色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通过“动”、“做”、“表演”、“参与”达到了听赏的目的。

生机盎然的听赏活动,可以使孩子们陶醉,但在课堂上也会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场面,导致听赏效果的不理想。这就需要教师在听赏过程中,根据课堂上出现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否则将不能达到预期的满意效果。如果教师置课堂教学的实际于不顾,勉强把教学进行下去,这样会使一些原本很有听赏价值的东西,因为没有学生的理解和配合,一带而过草草过场,从而浪费了大量的教学资源。欣赏音乐的目的是让学生对音乐形象作进一步的拓展想象,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但如果方法不得当,就会事与愿违,使学生在灵动的音乐面前表现出无所适从的麻木。

音乐是听觉艺术,注重强调听觉对于学习音乐、表演及创作等活动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时,必须坚信:“听比唱更重要”。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将会使他们一生受益无穷。

摘要:实施新课程以来,“音乐欣赏”被提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由于音乐作品本身的旋律、节奏、速度和风格的不同,从而对学生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因此,在课堂上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欣赏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在静静地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激发情趣、愉悦身心、展开想象、拓展思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审美能力。

怎样欣赏儿童诗 篇3

感受儿童诗的情感美

在儿童诗中,真挚的抒情,能引起小朋友强烈的共鸣,让小朋友有着出自内心深处的感动。母爱,是儿童文学中讴歌的主题之一,在抒情诗《雪、妈妈、我》中作者写到:

“我们回家的时候/天正下着大雪/风儿吹紫了你的脸蛋/脚步在雪地里/艰难地抒写着爱/一个孩子/就是一个火种/风雪中/你播种着希望

妈妈/那时冷吗/你微笑着说/有你在妈妈的身边/你就是妈妈的太阳。”

诗文回忆了小时候,妈妈抱着“我”在雪地里赶路的情景。“风儿吹紫了你的脸蛋”,多么寒冷的天气。而妈妈呢?“雪地里艰难地抒写着爱”“风雨中播种着希望.。”字里行间,流露着母亲对孩子最无私的关爱,同时也抒发了子女对母亲深深的爱,以及对这种伟大的爱的讴歌。

人间亲情令人感动,而大自然的美景又何尝不令人赞叹,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春日,如果在树林里走走,你会打心眼里感叹:春天真好,一棵树就是一个童话。

“一棵树/一个绿色的童话/叶儿是可爱的手掌/染着阳光闪亮的光环/风的抚摸令叶儿陶醉/树叶儿/舞动着天真的梦幻

一棵树/一个会唱歌的童话/枝条儿是神奇的琴键/鸟儿一边弹奏一边歌唱/朵朵鲜花/是亮丽的铃铛/摇响着春天的欢乐。”

诗人以丰富的想象,生动活泼的语言,满怀激情地描绘着春天的树,“树是绿色的童话”“叶儿”“染着阳光闪亮的光环”“舞动天真的梦幻”;“树是会唱歌的童话”,“树枝”是“琴键”,“鸟儿”成了音乐家,“鲜花”是“铃铛”“摇响了春天的欢乐”。诗中洋溢着对春天浓浓的赞美之情。

体会儿童诗的情趣美

情趣美指的是儿童诗中所表现的天真烂漫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伙伴。瞧,溪边的一群孩子在干什么?哦,原来在戏水。

戏水

水真调皮/用脚踢它/竟跑到我们嘴里来了

水真调皮/用石头吓唬它/竟跑到我们的衣服上来了

水真调皮/低着头问它/它又欢笑着跑开了。

这是在写调皮的水吗?小朋友读了会说,不呢?这是在写一群活泼可爱的戏水的孩子。诗中从三个方面写了孩子的调皮、天真可爱。孩子用脚“踢水”,水溅到口里来了;孩子用石头击水,水飞到衣服上来了。特别是最后一节孩子们“低头问”,水“欢笑着跑开”,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写出了童年生活的烂漫,诗中饱含浓浓的童趣,令人回味悠长。

再来读一首童诗:

洗澡

洗澡巾/在身上拉琴/奏着凉爽爽的/歌。

诗很短,才四句,在这短短的四句诗中,诗人以新奇的比喻,写出了儿童生活特有的情趣。洗澡巾在身上拉来拉去,不像在拉琴吗?而洗了澡后凉爽舒畅,自然也就奏出了“凉爽爽的歌。”有生活内容,有儿童独特的感受。仔细品读,如同六月里品尝味美果冻,让人心旷神怡。

品味儿童诗的意境美

意境美是指儿童诗的含意丰富,给人无限的联想。

夏天来了,一切都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生机,在儿童诗中,作者怎样体现这一美的意境呢?

夏天来了

大地也怕热了/纷纷戴上绿色的草帽

小孩子是可爱的鱼/光着身子在清凉凉的世界里/游来游去

树枝是害羞的少女/扯片翠绿的裙裾/打扮自己

小伙子们的笑语惊醒了星星/悄悄派出萤火虫探个究竟

老汉在庭院中闲扯/一把蒲扇扇得月光/悠长悠长。

诗人以清新灵动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夏日胜景图:“大地怕热”戴上绿色草帽;“小孩儿是鱼”,“树枝用翠绿的裙裾打扮自己”,“小伙子们惊醒了星星”,“老汉闲扯”,故事有如“月光悠长悠长。”诗中既有现实,又有想象。想象与现实交织,现实与想象融合。此情此景令人联想翩翩。

夏天如此美好,晶莹的小溪也十分值得驻足观赏。

小溪

大山晶莹的/腰带/鱼儿在腰带上/打秋千。

想象奇特,“小溪”成大山的“腰带”,溪中畅游的鱼儿在“打秋千”。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你难道不羡慕大山有如此美丽的腰带?你难道不想变成小溪中的一条小鱼儿?在“腰带”上“打秋千”是件多么令人惬意的事。

诗之妙在于陶冶人的性情,启迪人的智慧,开拓人的想象空间。而儿童诗的“意境美”正给了孩子们以自由翱翔的空间。

感悟儿童诗的哲理美

哲理美即儿童诗中所体现的意味深长的道理,也就是说,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以儿童诗的形式表现,给孩子们以,启迪。

秋天的枫树

秋风采访/枫树夏天的动人/事迹

谦虚的枫树/抿着嘴/不肯发言。

树上的鸟儿/大场叫嚷/夏日里它承受烈日的曝晒/却把绿荫留给他人。

枫树急了/羞红的脸蛋/多么美丽!

在这道儿童诗中,诗人以“枫树”为主人公讲述了一个关于“谦虚”的故事,赞扬了默默奉献的精神。诗的结尾写道:“羞红的脸蛋,多么美丽!”既形象又富哲理,让人思索良多。

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 篇4

有句俗话:“庄稼总是别人的好,孩子总是自己的好。”可是,在现在大多数家长嘴里,这句话应该这么说:“庄稼总是自己的好,孩子总是别人的好。”因为总能听到:“你看人家xxx怎么那么好呀,你为什么不如他”之类的话。

我也有孩子了。作为一个老师,看到班里那么多优秀的孩子,有时也会把许多孩子身上的优点集中在一起跟自己的孩子比,总觉得自己的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也许在别人眼里,我的孩子已经是很不错的了。)有时也会反省自己:为什么对班里的学生很有耐心,而对自己的孩子却这样挑剔呢?辅导班里孩子的那份耐心哪去了?

曾看过一本书名字叫《赏识你的孩子》,很受启发。在序言中我看到了这样的话:“一般来说,父母没有不喜欢自己孩子的。对孩子的指责、不满主要是从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而有对自己的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开始的。

既然孩子是我们手心里的珍宝,就让我们学会欣赏他们吧,尊重他们的内心感受,尊重他们在成长路上遇到的种种问题。每一个孩子都会长大,但是你不同的态度一定会造就不同的孩子。

看到一篇很受感动的成功家教故事,忍不住要把它和大家分享。、。

有一位妈妈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住,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其他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这次数学考试,全班50名同学,你儿子排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总是在差生的行列中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时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后来,儿子从重点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大学。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天下的做父母的,请好好欣赏自己的孩子吧!威廉·詹姆斯曾经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事实也的确如此。试想,在现实生活中,有谁不希望得到对方的尊重呢?又有谁不希望自己应有的地位和荣誉得到巩固和肯定呢? 没有一只狗会在打骂中学会站立;没有一个孩子会在批评中懂得进步;没有一对情侣会在相互的指责中增加彼此的爱意;也没有一对朋友会在嘲笑中增进彼此的友谊。

迷路的孩子诗歌欣赏 篇5

孩子,请勇敢地飞驰,不要停滞,

每一个追梦的人都得学会面对现实,

现实是命运对人生的凝炼不屑的藐视,

陌生的风景,孤独的城市,

垂落一地的心事在夜空的沉默中单薄地那么自私,

霓虹摇曳的街市,

安静的孩子在灵魂飘没的角落里看着烟火点点消逝,

他只是笑笑,

却在转身时看见自己隐匿在喧嚣中落魄的影子,

而此时的影子会不会也是另一种,高傲的`身姿;

孩子,请勇敢地飞驰,不要停滞,

每个有梦的人都是尘世间美丽的天使,

不妥协于浮华同化的压制,

不迁就于浮躁对梦的稀释,

他终于学会了坚持,

静默的萤火虫总在黑色的夜晚,

负起黑夜须臾的光明而被折断双翅,

它们依旧顽固地出现,晕化成孩子心中的信念最美的诗,

而那点点光晕却是孩子的信仰中最神圣的层次;

孩子,请勇敢地飞驰,不要停滞,

当明天的朝阳从东方升起时,

人生就会焕发出新的绚烂的生命本质,

每一段结束都是明天新的开始,

飘零在季节里伤感的桃花其实也是另一种美,旷世,幻世,

写在水上的字迷幻了水面存在与虚空的交织,

正如锁放在人心的意念于无形中构建了一座城池,

展翅或停滞,都只是对成长一种自我的诠释,

当流星划过时,我闭上眼,

看见自己的人生弧线坦然地那般安适,

迷路的孩子安静地向前,凝思,

他知道前方一定有自己的天空和梦中的街市,

让音乐欣赏与孩子一起成长 篇6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课,意义,教法,效果,体会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音乐教学的任务, 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 而应当面向全体学生, 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 特别是通过音乐欣赏教学, 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 在潜移默化中建立对亲人、对他人、对社会、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 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小学的音乐欣赏课往往是最难上好的, 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丰富, 抽象思维能力不强, 因此对作品的内容难以理解, 难以产生共鸣。怎样才能上好音乐欣赏课呢?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

一、采用直观情境教学

音乐是通过节奏、旋律、节拍、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手段, 塑造形象, 表达思想情绪, 抒发内心情感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美术也是情感的艺术, 一幅生动的画面, 一连串完整有趣的动画、优美的影视画面都能激起学生丰富的联想, 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中, 我采用音画结合的方法, 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景图:一片翠绿的草地, 远处羊群如珍珠般散落, 牧羊人骑着马, 甩着鞭子, 在牧放羊群。近处有几个蒙古包, 两个蒙古族少年正在尽情地舞蹈。同时播放乐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创设出草原的情境, 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草原。接着, 师生共同跳了一段简单的蒙古族舞蹈, 使学生从情绪和情感上产生共鸣, 进而对本课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达到聆听这首曲子的预期效果。

二、欣赏教学与学生参与活动

在欣赏教学中, 有些教师往往不注重参与活动的设计, 只是给学生听听音乐, 对作品进行简单分析, 便算完成任务, 这样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学生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可接受性以及教学条件, 设计出生动有趣的参与活动来:

1. 随音乐律动。

即根据乐曲的内容进行律动或动作表演。如:欣赏《玩具乐进行曲》时, 教师可启发学生模仿木偶的动作参与表演。

2. 指出乐曲所表现的情绪。

欣赏几首作品, 请学生用线条画出或用色彩绘出每首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如:活泼的、优美的、抒情的、雄壮有力的、悲伤的、欢快的等。乐曲若是活泼欢快的, 线条就用“”表示, 色彩用鲜艳、明亮的颜色表示:乐曲若是悲伤的, 线条用“———”表示, 色彩便是用暗淡的黑色、灰色表示。

3. 听辨乐器。

给学生播放几首乐曲的片断, 指出各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并要求学生用动作表示出来。如: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时, 教师不说出乐曲名称, 让学生听乐曲片断, 并用动作表示出乐曲使用的乐器“唢呐吹奏”姿势。这样, 既增添了学生的兴趣, 又能培养他们的听辨能力。

三、乐曲与舞蹈

在课堂上用舞蹈来体现音乐意境和民族风格, 使欣赏课既增添了新的升华, 又为乐曲增色。在欣赏《丰收锣鼓》时, 我先教给学生几个基本动作和舞步, 让他们听着音乐尽情发挥。有的同学坐在座位上, 双手舞着手帕, 身体随着音乐左右扭动;有的站起来喜洋洋地跳着秧歌步;还有的扮演老爷爷和老奶奶一同喜庆丰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舞蹈动作, 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创编表演动作的能力, 增强了课堂气氛, 加强了对乐曲的理解。

四、听、议、说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欣赏音乐, 必须强调听。要使学生养成静听的习惯, 要动脑、有比较、动情地听。在听的过程中, 按照教师的引导, 对音乐作品从头至尾完整地去聆听, 并领略它的意境, 形成一种充满和谐愉快、活跃热烈的气氛。当学生听完后, 让他们积极大胆地发言, 各抒己见。这样, 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审美能力。

五、用短文写出乐曲所描绘的情景

音乐是富有生命的,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充满着情感。怎样去指导学生更深一步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而使其更牢固地掌握呢?所以, 我就与作文联系上了。以音乐为基础, 让学生用简短的文字, 写出乐曲所描绘的情景, 或者根据乐曲表现的内容, 编一个简短的故事讲述出来。在欣赏《小白菜》后, 我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有一位学生这样写:“旧社会, 有一位农家女, 她天真可爱却孤苦无依。三岁失去亲娘, 跟着爹爹过日子。后娘生了弟弟, 农家女的日子更难熬。”他把全曲的内容用几句话就描述了。这样, 使他更加了解了作品, 而且还发挥了他的写作能力。学生们能描绘出乐曲的情景, 这说明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欣赏音乐的能力。

六、初步效果

以上音乐欣赏教学, 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表现在: (1) 知觉感受敏锐。学生通过听各种歌 (乐) 曲, 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 而且从小锻炼了他们的听觉能力。 (2) 记忆能力明显提高。以前班上的学生听过一首歌曲后, 一会儿就淡忘了。而现在当他们听过一首乐曲后, 不但没忘, 还能哼唱出乐曲的旋律, 说出使用的一些乐器、歌 (乐) 曲的情绪和速度。 (3) 注意力大有提高。过去一上欣赏课, 有不少学生注意力分散, 爱做小动作, 把欣赏的乐曲当作催眠曲呼呼大睡, 现在大大培养了他们静心听、用心看、细心想的习惯。每次上课, 学生们都能做到注意力集中, 并且集中的时间将持续一节课。学生们始终都坐姿端正, 积极抢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堂上不再有说话、做小动作、睡大觉的现象了。正如朱珂莹同学所说:“老师, 我感觉这节课过得真快!”

七、认识与体会

从初步效果看, 能取得这样的效果, 我认为是各种教学手段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它包括:一是明确欣赏目的, 扩大儿童视野, 提高学生的鉴赏、表现、创造美的能力。二是采用直观情境教学, 看、听、画三结合, 增加了音乐欣赏课的活力。三是学生参与活动, 大大提高了他们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四是听乐配舞方面, 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创编表演动作的能力, 进一步加强了对乐曲的理解。

请欣赏孩子的“小书” 篇7

那是一个有点激动小男孩,课堂上他不停地举手,口中还叫着:“我、我、老师,我……”可是当老师让他发言时,他却又说不出话来。刚让他坐下,他又举起了手,说:“老师,我想起来了。”这时,周老师温柔地对他说了一句:“我很欣赏你的冲动,请你来说吧。”

是的,正是这句“我很欣赏你的冲动”勾起了我心中的涟漪——它让我想起一个故事:

这是美国的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了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的第一课。

一位幼儿园图书馆的老师微笑着走上来,他的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图书。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

“好!”孩子们答道。

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位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声音在厅中回荡。

然后,老师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

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了一个“爸爸”,又画了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接过来,附在那一页纸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说:“孩子们,瞧,这是他俩合作写的第一本书。其实,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

是啊!孩子们年龄虽小,但是他们并不缺乏创造的热情。他们一直在以敏锐的好奇心去探索着这个世界,用单纯而智慧的头脑思考,用稚嫩而灵巧的双手去创作。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首先,我们不能漠视学生们的创造。陶行知先生曾说:“你不可忽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你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天,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一样的踌躇……”其次,我们还要学会欣赏学生们的“小书”。一位哲人说:“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是可贵的自知;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是可赞的聪明;坦然地让别人的优秀尽情地施展,则是令人敬佩不已的胸襟与智慧。”

让我们再回到周老师的课堂上来,领略一下周老师的智慧:

师:同学们,我想请一位最会读书的同学来读一读这一段,你们可以推荐一下吗?

生:(齐)××

师:好,请这位同学来读一下。(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怪不得同学们都推荐你。同学们,你们能说一说他哪些词语读得最好吗?

生:连连、感激。

生:永远、终身。

师:这些同学听得真仔细,你们能把这些词语也读好吗?

生:(齐)能。

师:谁来读一读?(生读课文)

师:你读得也很棒,马上就可以赶上那位读书最好的同学了。看来,只要我们找准了关键词,大家都能把书读好。谁愿意再来试试?(生读课文)

师:真是太棒了!我们一起来。(生齐读课文)

在这一案例中,周老师先是请一位读书最好的学生来给同学们示范,为学生们树立一个学习榜样;然后,引导学生找到读书的方法和技巧并进行练习;最后,在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学习效果也十分喜人。听课时,我与最后一排的两个学生坐在一起。上课不久,我就发现他们认识的字很少,课文都读不成句。然而,就是这两个孩子,也深切地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鼓舞,尽力地大声地把自己认识的每个字都读好,积极参与到齐读的活动中来……

罗丹说:“世界上缺少的并不是美,而是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老师们,让我们学会欣赏孩子的“小书”,“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

童诗欣赏与创作教学 篇8

教學設計/葉惠貞(台灣)

一、教學理念

童詩以兒童觀點寫作,是精簡的語言,是專為小朋友量身訂做的兒童文學作品。在低年級語文教學,我喜歡讓小朋友多讀童詩,幾句詩就能讓孩子乘著想像的飛毯,進入多采多姿的童詩花園探訪。

教科書是語文教學的主軸,若能配合課文教學,讓學生多讀熟悉的兒童文學名家的作品,則是加深加廣的學習。方素珍老師是國內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其作品亦常出現於低年級課文選文,學生對「方素珍」耳熟能詳。因此,我常挑選方老師的童詩讓學生讀賞,學生也頗有興致。

童詩的形式多精短,內容特色強調注入童趣及創意,是適合低年級學生讀寫練習的體例。欣賞童詩的同時,如果能就童詩的內容、形式加以分析引導,再延伸到童詩的仿作或創作,則學生的角色將從「讀者」提升到「創作者」,是一個更高學習層次的提升。這首<不敢認錯>,口語化的文字搭配生活化的意象,容易引起學生共鳴。

二、教材分析

<不敢認錯>

鏘--------

茶杯破了

真糟糕

拜託你不要告訴媽媽

我的橡皮筋給你

我的一塊錢給你

這枝粉蠟筆給你

這台小跑車給你

這些玻璃珠給你

妹妹

我的東西都給你了

為什麼你還告訴媽媽呢相信大家讀了這一首詩都會莞爾一笑,我們都有「不敢認錯」的時候哩!尤其是小孩,做錯事或惹了小麻煩,總是想掩蓋事情真相,就怕被責罰。

這首詩開門見山便以摹聲------「鏘」-------茶杯破了表現立體音效,令人印象深刻,俐落的切入重點,表現哥哥緊張的心情。接著發展的是哥哥想粉飾太平,把平日珍藏的東西一樣一樣拿出來賄賂妹妹,希望能堵住妹妹的口。送的東西夠多了,心想應該可以安全過關了吧!人算不如天算,沒想到妹妹還是告訴了媽媽,這下哥哥可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我們可以從詩中想像妹妹和哥哥大異其趣的表情,也能感受哥哥心情高低轉折的表現,這是本詩最大的趣味性。

這一首詩是生活詩也是敘事詩,從小朋友的生活經驗和趣味出發,口語淺顯,但簡短濃縮的文字表現豐富的想像和情意,小朋友很快就能融入欣賞,並竊竊私語:「我也曾經這樣呢!」

三、教學活動設計(1)「不敢認錯」童詩美讀與賞析:細品詩味和詩意。(2)彩繪童詩:詩的圖文轉譯。

(3)童詩改編成四格漫畫:表現文學另一種創作形式。

(4)童詩創作及發表:激發學生生活經驗,觸動寫作靈感,進行詩的創作。

四、教學過程

<1>「不敢認錯」童詩美讀與欣賞

1.詩的預測

教師先揭示題目「不敢認錯」,接著提問:「從這個題目你猜想這首詩在敘述些什麼?」預測會來思考與專注,也提起小朋友對教學內容的興趣。2.揭示童詩內容,美讀及欣賞

教師示範美讀全首詩,學生跟著美讀。「用好聽的聲音讀詩」,要能讀出詩味和詩意。3.詩的小小討論會

教師問:「讀完這首詩,你覺得這首詩帶給你什麼感覺?」教師將小朋友的 發表記錄下來。

4.詩的段落評選

教師提問:「從自然段跟意義段來看,這首詩分成幾段?你最喜歡哪一段?」

目的在於了解學生對詩的感受及喜好,並讓學生具體說明理由,以了解學生的想法。

5.改寫詩名

教師提問:「你覺得還可以為這首詩下什麼標題?」目的是訓練學生抓取主 旨,同時也是閱讀理解的策略。可以看出學生以不同觀點解讀,便會產生不同的名稱,其實敘述的都是同一件事情。

<2>彩繪童詩

請小朋友再次朗讀童詩,並請小朋友畫下詩所表現的意境。學生有不同的學習類型,其中之ㄧ是「視覺型」,這類學生擅長以圖像思考理解。讓學生用圖畫表現文章傳達的意思,也是閱讀理解策略的運用。低年級的小朋友喜歡畫圖,彩繪童詩的目的,一方面讓他們享受塗鴉的樂趣,二方面可以檢視學生是否理解文意,以圖釋文,更有「圖文並茂」的感覺。

五、童詩創作前的準備

1.事件聯想與小組分享

讀童詩若能從欣賞的角度切入,再到引發讀者的共鳴,繼而創作,則學習框架拉大。低年級學生對文字的御駕能力還不是很精準,可以先引起他們的類似經驗的情境聯想,醞釀寫詩的素材,再一步步進階到童詩的創作。

2.「不敢認錯」事件的聯想

「想一想,你有沒有『不敢認錯』的經驗?」這麼一問,學生開始哇啦哇啦說不停,因為呼應了他們的生活經驗。原本我想扣合在「自己不敢認錯的經驗」之上,但有些學生聯想到的是家人及朋友發生的事。如此觀之,學生有兩種角色可以選擇,其一是自己是主角,寫作方法上將以第一人稱呈現;其二是旁觀者,寫作方法上可能以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呈現。角色不同,觀察不同、感覺亦不同,那麼就以開放的說寫環境讓學生盡情揮灑吧!

3.我來說一說,請你聽一聽

一件事情總有「開始」、「經過」和「結束」,學生在小組中發表自己「不敢認錯」的相關經驗,只要就事情的經過情形,以順序法說清楚即可。若有說不清楚的地方,小組夥伴可以提問,以釐清事情真相。

「說是寫的準備」,學生先透過「說」,重新將事件組織整理,說到飽足了,再將口頭語轉換成書面語就容易多了。

孩子儿童诗欣赏 篇9

楚江二完小

向志兰

教学课题:培养孩子欣赏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家长们明白家庭审美教育的作用,及如何培养孩子欣赏美和发展孩子创造美的能力。教学重点:如何培养孩子欣赏与创造美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爱美是人的天性,审美是美好情趣的升华。审美教育是实施家庭素质驾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要充分认识家庭美育是重要作用,给孩子一双审美的眼睛,培养孩子孩子欣赏与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成为适合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

二、了解家庭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

1、促进美好道德情操的形成。

生活中的善恶是一种客观的是非标准,它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审美的眼光与能力却是内在的。美育就是激发和净化人的情感,以美导真,以美导善。

2、启迪智能开发。

出示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他的父亲懂数学,就用数学打通他的思路,他的母亲懂音乐就用音乐来开掘他的智能。

3、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出示名言: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

三、怎样给孩子一双审美的眼睛。

过渡: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1、2、3、四、1、发现、认识自然美。发现、认识社会美。发现、认识艺术美。

怎样培养孩子欣赏美的情趣。欣赏音乐的情趣。

途径有以下几点:一是听。二是唱。三是奏。

2、欣赏美术美的情趣。

途径有以下几点:一是认识色彩。二是看懂线条。三是培养立体感。3、4、5、欣赏体育运动美的情趣。欣赏文字美的情趣。欣赏自然美的情趣。

五、发展孩子创造美的能力。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发展孩子的创造美的能力要进行度方面的指导。怎样指导呢?家长们讨论交流。

1.美化家庭环境的指导:避免杂乱无章,颜色宜明快淡雅。2.形体、着装美的指导。3.举止、言谈美的指导。

4.写日记,游记的指导。

六、欣赏家教故事。

《达尔文的故事》和作家苏杭教育孩子的故事。

七、课堂小结:

让我们用心去欣赏孩子 篇10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用欣赏的目光去注视身边的孩子

1以公正的态度欣赏孩子

孩子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赞赏,教师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就如同一场知时节的好雨,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如果教师把欣赏的目光、成功的机会只投向个别几个孩子的身上,那么,作为“陪衬品”的其他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侮,必然会受到重创,对老师对班级的情感也会随之淡化。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给每个孩子以发展的机会。

2以发现的眼光欣赏孩子

俗话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孩子间的禀赋品性也是各不相同,要使孩子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就应以发现“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当孩子缺乏自信时,我们教师要鼓励其点滴进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而且,对于不同的孩子,也需妻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去挖掘他们身上微小的闪光点。

3以宽广的胸襟欣赏孩子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自控力十分有限的幼儿而言,有缺点、有过失是在所难免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看到孩子的可爱之处。还要接纳孩子的不足,更要宽容孩子的“破坏”行动。例如。在区域活动中,有一天,我们班的小宇小朋友,把发现区里的几个电动玩具和发条玩具拆得四分五裂,弄得乱七八糟。当时,我真有点生气,这么好的十多个玩具,被他拆成了碎片。一问原因,原来他是想弄明白,电池和发条是怎么使玩具动起来的。他还高兴地告诉我发条玩具的一个小秘密;“只要抓住发条向一个方向拧,里面的铁皮就会卷得很紧,玩具就会动起来。”看到他那副兴奋的样子,他是想让我和他一起来分享他的快乐,我真庆幸自己没有对他枉加批评,也许我的一句话,就会抹杀孩子的探索欲望。

二、及时提供支持,促进幼儿的发展

如果说,欣赏的眼光能够使我们真正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世界,那么,当孩子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出现问题、需要帮助时,作为教师,我们又应该怎样支持他们,以引发其更有价值的学习行为呢?

1我们要学会倾听

要倾听幼儿心声,及时捕捉教育的契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深入地了解他们。在与孩子日常接触和交往中,我们教师要时时做个有心人。注意倾听孩子们说什么;耐心观看孩子们做什么;适时询问孩子们想什么,及时体察和探明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创造条件满足需要。

2我们要学会等待

就是当孩子在活动中出现问题时,我们不要急于把知识呈现给他们或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给孩子充分提供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寻找资料,获取信息,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3我们要学会适当的回应

在探索性活动中,由于幼儿缺乏知识经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借助特定的情景、材料,借助开放式的问题,适时地对幼儿进行点拨,引导他们发现新疑问,产生新主题,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活动向纵深发展。

孩子儿童诗欣赏 篇11

一、实施音乐欣赏式教学方法的益处

我们应当承认并应当清醒认识到,在小学开展音乐教学的目的,并不能仅认为是将每个孩子向音乐家的方向培养,这样的思维是片面和狭隘的,不仅不利于音乐教学发展,甚至将影响到音乐文化的传承。从音乐发展的历史角度来看,在人类还没有学会用语言进行交流之前,人们就已经掌握了用音量的变化来表达情感的变化,即使发展到现在,在我们各民族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音乐来表达意思和情感,音乐是人们之间相互沟通的最好的工具之一。从音乐创作的角度来看,音乐能够把作者的情感表露出来并展现于世人,在作者的创作中起到与生活交融和自然沟通最好帮手的作用。从每个人来复读音乐作品的角度来看,不仅能够在“二次创作”中,来与作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更能衍生出一些新的认识,这就是音乐所特有的激发想象效能,等等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音乐的宽泛性、包容性的载体魅力,使我们更加清醒认识到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音乐,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掌握所学的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知识,更能够激活我们头脑中思维的活性细泡,使孩子们在音乐课中得到放飞思想的机会,从而起到启迪孩子们智慧的积极作用。

二、实施音乐欣赏式教学的有效途径

我们虽然不能从更为专业的角度来帮助孩子们来欣赏音乐作品,但是我们能够帮助孩子们用欣赏的眼光努力成为音乐的朋友。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当摒弃以讲、唱、学为主的灌输性讲课方式,要努力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交流的沟通方式。

其一,“听”与“讲”的有机结合。“听”就是让学生们不仅能够听到老师的示范,更应当听到原作的原滋原味,甚至是他人的演绎,在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使学生们在广泛听的基础上,能够更为准确了解音乐作品中所希望传递出的音乐元素。“讲”就是以老师为主角,以作品为依托,应当详细讲解歌词的意义。这里的意义既有表面的更应当有引申的,就是要把歌词讲深讲透,使学生们能够真正理解歌词所要表达出来的意思。比如说,在开展《妈妈的心》的教学中,听到关于五星红旗方面的歌词后,老师就应当帮助学生们了解五星红旗的内涵,像五星红旗是怎样产生的,五星象征着什么意义,我们要如何爱护我们的国旗。我们应当通过歌曲向学生们传授需掌握的乐理知识。比如说,仍以《妈妈的心》为例,其中的调号、拍号、小节线、连音线是什么,在作品中是怎样应用这样的知识的。总的来说,做好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就会使乏味的音乐教学变得活跃起来。

其二,“谈”与“评”的有机结合。“谈”就是在听和讲的基础上,让学生们自己来谈感受和认识,使学生们能够跟上老师的思维,跟上教学的步伐。要鼓励学生们多谈,而且越具体越好,特别是不要怕学生们的奇思妙想,只要是有想法的都应当给予正面的表扬。“评”应当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学生们之间的评论,一方面是老师给予的正确评价。

其三,适时开展情景剧。应当追求即兴式的表演,让学生们在音乐作品的感召下,在听、讲、谈、评的激发后,即兴用表演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希望通过这种即兴式的情景剧,来激发学生们思维的灵动。

其四,发挥音乐社团作用。小学生音乐社团是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组建的,要积极培养社团干部,秉持以尊重个性、张扬个性、提倡个性、发展个性为中心,围绕“让艺术走进校园,走进班级,走进每一个学生”的主题活动,打造丰富的校园音乐文化环境,让音乐欣赏与小学生的校园生活结成密切的伙伴关系。

参考文献

[1]左小玲.音乐——启迪智慧的金钥匙[J].教育教学论坛,2010,24.

孩子儿童诗欣赏 篇12

一、有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

在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接触到不同历史年代和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是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的材料,也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了解历史事件、社会生活、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人类复杂情感的材料。它有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帮助儿童积累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

如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法国的拉斯科洞穴壁画都是世界著名的史前洞穴壁画。原始人所描绘的野牛、野马、野猪、麋鹿等动物,有的在追逐奔跑,有的则带伤挣扎。在欣赏这些壁画之前,教师曾与儿童简单讨论有关原始人和原始社会生活的问题,如原始人生活的时代、原始人的样子、原始人的生活情形等,既开阔了儿童的视野,也为儿童理解壁画打下了基础。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动物的各种姿态和作品生动有力的线条,讨论画面及画面以外的种种问题。如在欣赏“拉斯科洞穴的马头”时,孩子们提出了不少疑问:“马头上有一根根像刺一样的线条,这是动物的鬃毛还是射中它的利箭?原始人为什么用弯曲的线条画了一匹行将倒地的马?为什么只刻画动物而不太画别的东西?他们为什么要在幽深黑暗的洞穴里画画?”通过讨论,孩子们了解到这一切都与原始人以狩猎为主的生活有关,是原始人重视食物的反映。原始人认为,画出被击中或被捕获的动物形象,就等于是击中或捕获了它所描绘的那种动物本身,而且描绘得越逼真,显现的魔力就越大。通过欣赏,儿童不仅获得了丰富的审美体验,而且加深了对原始人和原始社会生活的了解。

二、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艺术欣赏是艺术作品本身、艺术家的生活和社会背景等与欣赏者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情绪情感等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艺术欣赏过程实际上是欣赏者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艺术作品就象一台发动机,它把欣赏者潜在的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而欣赏者则动员自身所有知识经验和个性情感来进行创造,使艺术欣赏对象带上独特的个性和创造色彩。在当代接受美学理论看来,艺术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个人提供同样信息的客体,而是一个有待读者、听者或观者参与并与之对话的特定的、开放的文本。艺术文本中有许多“空白”和“空缺”,它使文本产生极大的不确定性,它们呼唤和等待欣赏者运用想象力来补充和完成。因此,一件作品可以有许多接受方式,欣赏者融入作品的任何东西都合法地成为意义。这一理论在儿童欣赏现代派大师的抽象作品时体现得尤为突出。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儿童对抽象作品作出反应的热烈程度,对线条、形状和色彩的感受水平,围绕作品的意象和情感所展开的想象能力,是绝大多数成人所不及的。抽象作品为儿童提供了一个不受拘束、自由想象、创造的广阔空间。如西班牙著名画家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是一幅富有想象的抽象作品,儿童在欣赏时创造习惯地表述了自己对这幅作品的理解。有的孩子说:“这幅画说的是沙滩上有个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看到一只小鸟叽叽喳喳叫,就投了一颗石子。”有的说:“我感觉是一个人在变魔术,他把自己的一只眼睛、一只脚变没了,把沙滩变成了一条直线。”还有的还说:“我闭上眼睛感觉自己在左右、上下、前后摇晃,因为这个人的身体是歪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自己设计和创作“变形的脸”,他们对脸庞、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头发等进行了夸张和变形,变成了正方形、月牙形、五角星形、螺旋形、爱心、水滴、花、火箭、葫芦、蝴蝶、字母和各种水果的形状,有的还把五官移位或改变其距离。这种变形、挂帐联系充分调动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儿童语言表达能力。

对艺术作品的欣赏需要通过对话的方式进行,它包括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对话,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等几个方面。无论是哪种对话,都要借助语言这一中介来实现。对于儿童来说,这几种对话是互相交织的。一方面,作品通过色彩、线条、形状、构图以及所描绘的事物或情节等因素向儿童发出信息,儿童则靠敏锐的直觉和审美经验,不断地获取这些信息,并作出情感上的回应。另一方面,儿童通过与教师、同伴的对话、讨论乃至争论,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倾听别人的感受。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儿童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心感受,并希望将其表述出来。通过这种发自内心的、言之有物的表达,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表述的流畅、长句子的经常出现、各种词语特别是与情绪情感有关的词语的大量运用上,还表现在儿童乐于表达,并能自然地将这种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活动和日常交往之中。

四、有利于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态度。

孩子儿童诗欣赏 篇13

我们班有个比较调皮的男生名叫宋宇航,上课不听讲、捣乱,下课又爱疯打,整天的惹事生非,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坏小子”,老师们都拿他没有办法,家长更是无可奈何。但是我发现这个孩子特别聪明,他还用左手写字,而且他的朗读水平和表达能力都很强。某日早读课,我走进教室,发现许多同学在领读员的带领下正认真地读着课文,而他呢?到这个位置上走走,到那个同学那看看,当时,我看得眉头直皱,恨不得马上走到他面前狠批一顿。但回头一想,这孩子一向来都是被人看不起,回到家中也得不到半点鼓励,光靠我骂一顿就有用吗?于是,我就装作没看见,在巡逻的过程中,我来到他的身边,摸着他的头,微笑着说:“老师真想听你。”起初,他那倔强的性格还显得有些难为情,但当他看到我和蔼可亲的笑容后,就毫不犹豫地端起书开始读,那声音是多么得清脆、悦耳。当我转了一圈,再回到他的面前,他已经完全投入到学习中了,还向我认真地请教了两个字,都是课外书上的,我先告诉他怎样读,然后说:“如果从今天起你都能这样用心读书,那么你就能认识更多的生字朋友,信不信?”他点点头,非常用心地接着读下去。在那天的早读课上,我认真地总结了读书情况,表扬了同学们的学习习惯,并对这个特别的男孩子——宋宇航说:“明天,你还能这样读书给老师听吗?”他使劲地点点头。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他的变化越来越大了,不仅能积极思考,把手举得高高地踊跃发言,还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

上一篇:健康教育的着眼点下一篇: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