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便民利民服务项目

2024-08-03

社区便民利民服务项目(共14篇)

社区便民利民服务项目 篇1

XX社区关于开展便民利民志愿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不断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深化“为民服务零距离”新理念,不断探索建立服务基层百姓的新模式,经社区两委研究决定,XX社区开展便民利民志愿服务工作,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服务宗旨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新形势下社区职能和工作重心的转变,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便民、以人为本,积极主动为居民提供各类政务服务和生活服务,更加有效地解决居民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服务宗旨:便民、为民、公平、公正。

二、服务范围

在社区服务大厅设立便民利民志愿服务窗口并在巴黎印象小区广场设立便民利民志愿服务点。本着“志愿服务,分工到人,为民着想,认真负责”工作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便民利民志愿服务作用。将民政残联、社会救助、劳动保障、劳动就业、计划生育、文教卫体、等多个部门以及社区志愿者与广大居民日常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信访、维稳、等部门进 1

行整合,实行一个窗口对外,集中办公,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服务内容:分公共服务和矛盾纠纷两大类。公共服务类包括计生服务、社会救助,就业保障、政策咨询、户籍迁移、医务诊疗、订餐、家政服务、家电维修、专业配锁、管道疏通等志愿者服务,采取“办理加代理”的服务方式,能办理的及时给予办理;属于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办理的事项,代为办理,限时办结。矛盾纠纷类包括有关邻舍关系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矛盾纠纷类问题,给予协调解决、处理答复或法律援助等。

社区便民服务窗口开通“3225866”专线电话,提供咨询、预约等服务。

三、工作制度

一、广泛宣传志愿精神,做好志愿者的登记、注册、管理等基础工作,不断增强社区凝聚力。

二、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社区志愿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和文化道德修养,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服务人民奉献社区”为宗旨想社区所想,急社区所急,尊老助残,扶贫济困,在服务中做到耐心、细致、周到、热情,自觉把爱心溶入到社区之中,培养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忑愿者参加社区服务时,必须严格遵守国的法律,法规以及社区相关性的公共行为准则,个人行为道德,廉洁自律,不准以任何理由和

方式向被服务对像收取钱物。要文明服务,切实维护好志愿者的社会形象。

三、了解社区居民生活情况和需求,关注社区孤、老、残等弱势群体,积极拓宽志愿服务渠道,丰富志愿服务内容。

四、根据社区居民和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五、及时做好志愿者服务的报到和认证工作,客观评价忑愿者服务水平,整理志愿服务活动档案资料,积极向上级志愿者组织推荐优秀志愿者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XX社区成立便民利民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使便民利民服务服务成为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阵地,成为诚信便民、真情服务的平台。

该项工作实行开放式的办理方式,公开接受群众监督。XX社区便民利民志愿服务窗口设立监督电话:3225875。定期从中抽取部分群众进行评议,评议结果作为对社区便民利民志愿服务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社区根据评议情况及时改进工作。

XX社区居委会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社区便民利民服务项目 篇2

关键词:智慧城市,数字社区,便民服务

围绕上海大力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 全面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 让市民共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上海齐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拟开发“社区便民服务系统”。通过智能化的便民服务终端系统, 居民可以足不出户看到最新通知、菜价发布、公交信息;进行优惠团购、医院预约挂号等, 为社区居民提供绿色便捷的信息服务通道。

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高新技术为支撑, 按照上海市信息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围绕智慧城市建设, 以三网融合为契机, 以生活资讯领域为切入点, 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现代化服务需求为目标, 着力搭建社区生活服务信息化平台, 以项目化服务为抓手, 创新理念, 整合资源, 统一管理, 分阶段地扎实推进“社区便民服务系统”工程建设, 全面提高社区信息服务水平, 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社区。

2 基本原则

2.1 民生导向。

“社区便民服务系统”的开发, 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 使服务终端延伸到各居民小区, 居民能够方便地查看当天新闻及市场菜价、公交信息等多种日常性、迫切性的生活需求, 充分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

2.2 提升服务。

通过“社区便民服务系统”形成的统一管理的社区终端市场, 收集各小区居民更广泛、更切实的生活信息服务需求, 汇总各社区创建智能小区的切实要求, 探索信息流的高效整合, 为下阶段拓展信息服务项目, 延伸信息服务业务提供硬件、技术的便利和可能。

2.3 信息拓展。

充分发挥“社区便民服务系统”的信息平台和媒体中枢作用, 积极开发各类服务信息资源, 努力实现各类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级各类服务资源在社区内共享, 实现各种服务资源和部门的公共服务与居民需求形成有效的对接, 为打造信息化社区、智能化社区拓宽渠道。

3 目标任务和时间规划

第一阶段:2013年, 在本区七个小区进行试点运行, 完成系统终端的安装到位、服务平台的运行调试、对试点小区中专职人员进行相关培训。通过对小区便民信息的关注及反应, 新闻及生活资讯的查阅等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促进小区居民信息素养的提高, 为服务平台第二阶段新功能的推广与使用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对试点小区通过民意调查进行服务反馈, 改善原有功能, 着手二期规划:与专业团购网站合作, 组织与居民需求相符的专题团购活动;与专业优惠类网站合作, 可打印小区附近或指定商户的优惠券, 促进便民消费。与本区医院协作, 为居民定制信息卡片, 在医院客观就诊状况允许的情况下, 服务平台提供读取居民信息卡后, 直接进行网络预约和挂号的功能。

4 主要服务功能

社区便民服务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4.1 便民服务功能。

方便居民查阅小区物业、村委会等机构的联系人、联系电话等信息;查询有关部门的联系信息。在二期规划中实现在小区即可完成预约挂号, 方便居民就诊。根据居民需求组织网络团购及获取商场优惠券等惠民服务。

4.2 信息传播功能。

通过社区便民服务系统终端——LED电子显示屏, 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即时将国际、国内要闻传递给居民。系统将自动按照设定日期从网络更新、汇总各大新闻网站的主要新闻并加以分类供读者阅读。而先进的多点触控手势可以方便流畅地缩放报纸每个版面, 帮助浏览每个细节。终端能保存一定时间段内的各期报纸, 方便居民回顾浏览。

4.3 社区管理功能。

发布小区最新的通知, 如停电通知、活动公告、社区动态、免费体检等;及时通知到户, 提高居民应对能力。

4.4 生活资讯服务。

系统即时获取新农网等权威网站发布的农贸市场最新价格信息。系统提供本区电子公交线路、公交时刻表、公交站点位置等信息, 通过电子地图指示, 方便居民出行。

5 运作方式

5.1 小区投入, 统一管理

社区之间差异性很大, 应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找准适合社区推进社区便民服务系统, 把智慧社区建设重点放在从社区居民身边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需求的事情入手, 务实推进。由试点小区负责投入, 政府部门提供扶持与支撑, 保证项目工程顺利落实到位。小区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本项目的运行与维护, 参加本公司组织的系统使用培训, 负责使用平台发布便民信息以及小区通知等日常工作, 及时与本公司反馈建意、沟通协作。上海齐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服务平台功能调试正常运行, 提供新闻报刊、生活资讯、公交信息等各类信息的自动查询功能。提供友好的便民信息发布界面, 及时解决运行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开发更丰富、更便民的服务功能。

5.2 体现公益, 促进服务

“社区便民服务系统”要按照“公益为先、民生为本”的原则, 将服务信息严格限定在便民服务、信息传播、社区管理和生活资讯等四个方面, 不作其他商业广告的宣传。

5.3 分工负责, 合力推进

“社区便民服务系统”项目涉及面广, 需相关单位各负其责。政府负责项目的总体规划、标准制订、监督管理和验收考核;上海齐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在确定的范围内进行项目运作。所在的街道、社区负责项目终端选址、日常监管及为服务平台的正常运行提供支持和保障。各部门紧密配合, 形成合力, 确保项目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6 保障措施

6.1“社区便民服务系统”项目是关注民生、关注基层的具体体现, 是深入开展社区智能服务管理创新的重大举措。结合本地社区信息化建设, 切实抓紧抓好。

6.2要对试点各社区基础设施和群众需求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摸底调查, 在此基础上, 对“社区便民服务系统”的布点进行分期合理规划, 逐年统筹推进。街道、社区要根据落点小区的实际情况, 科学确定信息终端位置。同时, 街道、社区要配合运营管理单位收集小区居民反馈信息, 以便二期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6.3在项目实施和运行过程中, 所在的街道、社区要积极主动地与运营管理单位进行配合, 在居民需求调查、卫生安全保洁、平台运行等方面给予支持和配合, 帮助运营管理单位解决项目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7 综述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 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建智慧城市, 智能化社区正走向我们的生活。社区便民服务平台通过对各类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信息的自动感知、及时传送、及时发布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 实现社区管理智能化、公共服务网络化、居民生活现代化、社区服务集成化, 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利、舒适、愉悦的生活环境, 让居民生活更幸福、更安全、更和谐、更文明。

参考文献

[1]梁志刚.用于智能小区的触摸屏控制系统[J].工业控制计算机.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邓育洲.健全信息服务体系打造新型数字社区[J].甘肃科技.2005. (5) .

[3]魏昆芹.浅谈对智能小区的认识[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C].2011.

社区便民利民服务项目 篇3

点,那么,社会建设则是后30年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作为社会的一个基本单元,社区建设工作日渐受到重视。近年来,广州市将社区信息化作为“信息广州”促进社会管理服务方式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先行先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效,也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

大胆尝试 直面问题

信息技术是社会管理服务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建设以人为本、精细化管理、贴心服务的新型社区管理服务模式的关键。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广州开始了一系列信息化建设工作。

首先,广州建设了统一的信息网络。这张联通市、区(县级市)、街(镇)、社区的电子政务信息网络,现已接入了80%的街镇和1182个社区,社区联网覆盖面约50%。其中市区之间实现了千兆互联。

紧接着,在统一网络的基础上,组织开发了统一的社区综合应用平台,制订了相应的介入标准规范,在十二个区、县级市128个街道进行了推广部署。

随后,着重抓基础数据和数据共享。建成了全市人口、法人数据库,越秀、海珠、番禺等区级基础数据库和数据交换共享平台,与45个市直部门和7个区、县级市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超过10亿条。

最后,一站式综合服务应用试点相继展开。先后在越秀、海珠、番禺、黄埔、天河、荔湾等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试点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越秀区通过整合计生、民政、劳动等9个部门18个业务系统,实现了91项服务事项一站式综合受理和80项网上办理事项,其中51项服务延伸到社区,实现了服务就在家门口,提高了办事效率30%,减少企业和市民“跑”证次数50%以上。

虽然,广州的社区信息化建设应用取得了较好成效,也获得了国家、省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但随着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入,困难和问题也开始频频出现了。

首当其冲的是“信息烟囱”、“信息孤岛”问题的普遍存在。社区的事项非常多,据不完全统计,社区的工作事项有100多项,非常繁杂。由于传统的规范和习惯,一些部门偏好于垂直管理服务,条块分割,到基层整合的协调难度大,未能形成统一规范的一站式综合管理服务模式。二是信息网络仍不通畅。有15个市直部门建有业务专网向基层延伸,未纳入全市统一网络,社区网络联通的覆盖面仅占一半左右,需要加快扩展完善。三是发展不平衡。部分基础条件好、重视程度高的街镇信息化推广应用显著,但仍有相当部分街镇缺乏基础的条件和人才,推广难度大,应用成效低。

创新完善 全面推进

今年7月,广州市提出,要努力让市民群众的各种需求和问题在街道社区得到接纳和解决,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幸福,实现“需求满足在社区,矛盾化解在社区,关系融洽在社区”。并对全面推进街道社区服务管理创新作出了具体要求。

根据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针对存在问题,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在认真总结分析近些年社区信息化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条块结合、整合资源、统一平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基本思路,即围绕社区管理服务的核心,以精细管理、高效协同和便捷服务为目标,以整合网络、信息、应用、队伍等为重点,建立条块结合的信息化综合服务体系,破解平台整合、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等难题,提高社区管理服务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打造贴心服务的智慧社区,为简政放权“放得下、接得住”提供有效支撑,促进社会管理服务创新。

广州的目标是:力争用三年时间,建成全市统一、有效连接政府和市民、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家庭服务于一体的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各部门延伸到街道社区的管理和服务事项,使居民不出社区即可享受“一站式”服务以及“足不出户”享受网上服务,为基层实现综合管理、精细化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支撑,社区管理从分散、被动、粗放向协同、主动、精细转变,形成覆盖全市、连接顺畅、信息互联、资源共享、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的社区信息化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实现五个全覆盖:

政务服务全覆盖。列入社区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的所有市级部门和区级部门的服务事项100%可在街道社区统一受理,为市民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和网上服务,市民办事不出街道。

管理对象全覆盖。管理对象全覆盖,建成社区管理服务对象基础信息库,街道社区所有人口、企业、个体户、房屋、城市部件等社区管理服务对象100%入库,为社区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平台应用全覆盖。市区两级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在12个区(县级市)全部推广实施,100%的街道和社区使用平台开展管理和服务工作。

电子监察全覆盖。延伸到街道社区的服务事项100%纳入电子监察,监察结果网上公开。

信息网络全覆盖。100%的街道社区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网,满足社区管理服务应用的需要。

围绕这些目标,具体的工作措施相继制定实施:

一是建设、部署和应用统一的广州市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以下简称“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承接、支撑和整合下放到街道的业务和街道、社区的自有业务,统一开发业务表单,统一采集数据,实行统一、综合受理,支撑 “三中心、一队伍”开展业务的支撑系统。“试点先行,全面推开”的原则推广应用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利用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实现跨部门协同和市区、区、街、居四级联动,方便社区各类主体反映通过电话、自助式终端、互联网等反映社区问题、参与社区决策、监管社区事务,实现政民对社区的共管共治,破解城市管理难题。

二是大力推进政府管理服务网上办理。依托市政府门户网站和各区政府网站,建设网上办事大厅,集成市、区、街和社区的网上办事资源,大力推广市民网页应用,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政府服务。

三是加强自助式办事终端在全市的部署和应用。整合利用市及各部门和各区、街道、社区和移动、电信、银行、图书馆等公共服务机构在各类场所设置的自助终端设备,实现大范围、高密度部署政府服务网络,为公众提供便捷的自助服务。

四是推行代办业务模式。鼓励引入社会组织利用网办资源和自助终端等设施,为不具备上网条件和上网技能的弱势群体提供代办服务。

五是推进各部门办事系统接入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开展业务服务流程的规范和优化工作,统一办事条件和办事流程。市政务办牵头,各部门、各区县负责。以“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为标准,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将本部门办事系统接入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确保连接顺畅、信息互联、资源共享。

六是加快统一的市区两级管理对象信息库的建设。按照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共享目录和数据标准,通过市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共享信息。以街道户册、人口信息、企业信息、房屋信息为基础,整合人社、民政、教育、卫生、残联、税务、流动办(出租屋办)、规划、城管等部门的相关信息资源,完善社区管理对象信息资源库,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服务好。市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向各区返还信息。

七是广泛开展各类社区民生服务。引导和支持各类公共服务部门在交通违章、社会保险、公积金、物业管理费、水费、燃气费、通信费等多个民生领域开展综合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服务。

八是加强社区信息化顶层设计。按照“平台统一、资源整合、集约共享、安全便利”的原则,加快社区信息化领域的规划、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制订。市科信局牵头,各区县电子政务主管部门参加。制定社区就近服务规范、社区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明确街道社区管理与职能部门管理的职责,规范市区两级部门延伸到街道社区的政务服务。修订完善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接入标准、政务服务信息共享目录和数据标准,管理对象信息库数据标准等,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规范政务信息数据采集、维护、更新、管理、共享和使用。

九是完善覆盖全市的信息网络。以建设“无线城市、智慧广州”为契机,完善覆盖市、区(县级市)、镇(街)、社区四级的信息通信专用光纤网络,打造信息政府。

社区便民服务标语 篇4

2、乐帮,生活百事我来帮。

3、乐帮,让生活更便利。

4、服务羸天下,乐帮进万家。

5、乐在完美,一帮到底。

6、乐生活,百姓帮。

7、乐于帮助才会更便捷。

8、乐帮,快乐便捷,无所不帮。

9、乐·相伴,帮·相随。

10、快乐一个帮,生活新主张。

11、乐帮,帮您畅享生活。

12、乐帮电商服务平台,社区便捷精彩未来。

13、乐帮互助,便民服务。

14、乐帮一点不远,服务E路领先。

15、购物有价,乐帮无价。

16、乐帮一出手,方便处处有。

17、完美生活,因为乐帮服务。

18、乐帮同城,便捷永恒。

19、社区服务新地带,乐帮快捷人人爱。

20、乐帮一网通,便民又省心。

21、快乐助人,帮达民生。

22、乐享生活,帮你选择。

23、让科技更具价值,让生活更有品味。

24、生活便民找哪里,乐帮公司帮助你。

25、乐帮服务,快乐生活。

26、便民利生活,乐帮我信赖。

27、乐帮服务,便民一路。

28、离他们最近,给您们更多。

29、足不出户,对话全城。

30、e家人的乐帮,全社区的亮点。

31、要方便,找乐帮。

32、吃喝玩乐购,乐帮惠更好。

33、乐帮生活,真正畅享。

34、日常生活大小事,乐帮公司全搞定。

35、快乐生活,联邦共和。

36、服务无限,真诚永恒。

37、生活有乐帮,便民又时尚。

38、乐帮电商,为居民服务。

39、乐帮进社区,便民到家里。

40、乐帮在线,利民千万。

41、乐帮你我他,心系千万家。

42、乐帮帮乐,便民利民。

43、乐帮科技,家家受益。

44、服务无极限,乐帮长相伴。

45、幸福生活,乐帮相伴。

46、便捷为民,必属乐帮。

47、乐帮——轻松掌握社区生活。

48、方便你我,快乐成果。

49、科技新梦想,社区新生活。

50、乐帮+社区=便民+满意。

51、乐在其中,帮助之道。

52、世界看东方,服务选乐帮。

53、助您为乐,手有余香;琐事无恼,只找“乐帮”。

54、不以乐帮自居,只想服务第一。

55、乐帮生活更精彩。

56、乐享大资源,帮您到社区。

57、乐帮千万家,社区好管家。

社区便民服务策划方案 篇5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新形势下社区职能和工作重心的转变,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积极主动为居民提供各类政务服务和生活服务,更加有效地解决居民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2.服务宗旨:便民、为民、公平、公正。

二、服务范围

在社区服务大厅设立便民服务窗口,本着“一窗受理,便民服务。将民政残联、社会救助、劳动保障、劳动就业、计划生育、科教文卫、等多个部门以及与广大居民日常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信访、维稳、司法等部门进行整合,实行一窗口对外,集中办公,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服务内容:行政、党务管理和矛盾纠纷两大类。行政、党务管理包括上交党费和党关系转移、计生服务、社会救助,就业保障、政策1

咨询、户籍迁移、医务诊疗、家政服务、家电维修、专业配锁、管道疏通、志愿者服务等多项服务,采取“办理加代理”的服务方式,能办理的及时给予办理;属于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办理的事项,代为办理,限时办结。矛盾纠纷类包括有关邻舍关系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矛盾纠纷类问题,给予协调解决、处理答复或法律援助等。社区便民服务窗口开通专线电话,提供咨询、预约等服务。

三、工作制度

1、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应遵循公开、公平、依法、高效和自愿的原则。在服务中,要掌握政策、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廉洁高效、业务熟练、热情礼貌、全心全意为居民群众服务

2、严格按照受理事项的分类和社区单位内部的运行程序办理。

3、凡符合法规、政策规定的申办事项,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及时

受理,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受理、刁难办理人员。

4、负责制就是谁代理谁负责,不能敷衍或扯皮

5、社区代办人员对代办事项一定要做好台帐登记

6、代办工作人员严禁接受办理人员任何形式的吃请、礼物,不

接受有价证券、礼金。

四、工作流程

社区便民服务窗口按照受理登记、交办、承办(代办)、反馈、批示、办结回复、备案的工作程序为群众提供服务。对群众因特殊原因没有时间或因年迈及行动不便的,由社区派遣网格员登门受理需办事项。

1、登记。凡到便民服务窗口申办事项的,均需在服务窗口登记;

2、交办。窗口根据居民申办事项内容立即交办至相关工作人员;

3、承办。各岗位工作人员根据窗口的交办单进行承办。对经审查符合办理条件的,予以受理。能当场办理的简易事项可即受即办,不能即办的,承诺办理期限;对于申请材料不齐的,一次性告知所需材料,待申请人补齐材料后受理;对于不能办理的申请事项,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对不属于受理范围的事项,告知申请人向有关单位申请办理;

4、批示。社区办公主任对当天申办事项办理情况进行批示。对当天不能办结的需要申报审办事项,负责全程督办,直至办结;

5、反馈。承办岗位或承办人将办理结果回复当事人的同时,当天给窗口反馈办理情况;

6、归档。窗口同意办结的事项转办结、归档,以便查阅。

五、组织领导

开西社区便民服务制度 篇6

一次性告知制度

1、社区工作人员应对来办事(电话咨询)的居民实行一次性告知。即一次性清楚地告知咨询事项的办理程序、办理手续、办理时限;不属于社区的业务范围的,要清楚地告知应找哪个部门办理。

2、对社区居民诉求的办理事项,经办人应当场审核其有关手续和材料,能够即时办理的,应当场办理,并为服务对象明确办结时限、告知领取时间和地点;手续、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场为服务对象一次性告知,防止多次退件。

3、如遇社区居民诉求事项涉及多个部门,或不了解需要办理哪些手续、材料,或对相关法律、法规不明确等特殊情况,经办人应及时告之、解答或帮助咨询,使其知悉有关情况,不能一推了之。

限时办结制度

1、限时办结制度是指居民向社区咨询、办理事项时,社区应按照有关规定标准,在承诺时限内办结或予以答复。

2、所有办理事项必须在公开承诺时限内办结。

3、各窗口办理事项的法定条件、程序等依法变更时,应及时向社会公布。

4、即办件和承诺件受理时间的确定。属即办件的,受理时间从录入电脑之时计算,当日办结。属承诺件的,受理时间为录入电脑并开具受理通知书的当日;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程序的,其受理时间为申请人补齐材料的当日。承诺件的办理期限不超过五个工作日;特殊情况根据相关规定计算。

首问责任制度

1、群众来社区办事时,第一个被接受询问的工作人员即为首问责任人。

2、属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的事务,要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不能当场办理的要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

3、不属于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的事务,首问责任人要负责引导来办事的群众到承办的领导或经办人员处办理。

4、业务不明确或首问责任人不清楚承办部门的,首问责任人要及时请示领导,协助、协调有关单位一同解决。

5、属电话咨询或举报的,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为首问责任人,首问责任人应将来电反映的事项、来电人的姓名、联系电话等登记在册,并及时转告相关同志办理。

社区AB岗服务制度

1、社区公共服务岗位设AB岗,当A岗责任人因休假、学习、公出等原因离岗时,由B岗责任人顶岗,及时办理一般性事务和紧急公务。

2、B岗责任人在顶岗期间,应同时做好本岗和A岗主要工作,并兼有A岗的职责权利,对执行A岗工作结果负有相应责任。

3、社区根据AB岗设置情况,进一步明确相应职责,并对备岗责任人进行业务培训,使每位工作人员做到一专多能,工作互补。

4、AB岗责任人不得以经办人不在为由,拒绝为服务对象提供咨询和受理服务,若因AB岗责任人推诿扯皮等原因造成工作失误的,将追究责任,并与考核奖惩挂钩。

社区公开制度

一、公开内容:(1)社区办公人员的身份;(2)社区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3)社区办事流程、办事依据、办事要求、办事承诺、办事结果;(4)审批内容、程序、时限、所需申报材料、办理结果。

二、公开办法:(1)在社区政务公开栏、服务中心进行公示;(2)公示内容上墙;(3)印制公示材料;

三、处理办法

社区便民利民服务项目 篇7

社区菜店伴随着社区商业的兴起, 开始衍生新模式。近日, 永清清源 (北京) 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宣布, 深入京城社区开设众多社区菜店后, 企业将借全面更名“佰佳”的契机, 打造社区商业体。与传统超市不同, 佰佳商业综合体除了以菜店为核心外, 还将加入众多服务业态。如缴费、医疗挂号、租车、家政服务等。社区服务综合体系的主要盈利点也在于此。社区服务体系的经营模式仍然以直营菜店为基础, 由于相关部门针对5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综合店有优惠政策, 店内至少要包含30%的蔬果销售区, 其他区域可以销售其他品类。

让法律服务惠民便民 篇8

在法律体系日臻完善的今天,加快推进法律惠民,不仅是我国法律自身特性所决定的本质要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现实需要。

法律惠民推进成效显著

我国历来都十分注重通过法律来保障和维护人民的利益,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提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来,在推进法律惠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显著。

法律惠民推进了民主法制建设。我国法律是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法定程序将广大人民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结果,是人民意志的直接体现。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历来是法制建设的重中之重,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意见一直都是法律规范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主导下,涉及公民权益保护方面的社会、民生立法更是成为了立法工作的重中之重。仅2012年,就制定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精神卫生法》,修正了《刑事诉讼法》、《劳动合同法》等。一批涉及民权保障和民利维护法律制度的相继修改和制定,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民主法制建设。

法律惠民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近些年来,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保障民众的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如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有9部法律的制定公开征求了民意,收到意见80多万条,其中仅劳动合同法就收到意见近56万条。一些群众的意见被吸收到了法律条文中,奠定了法律起点公平的基础。在法律的实施上,各级审判机关,始终坚持以法律为依据,以事实为准绳,依法公正裁判案件;各级检察机关,始终保持对诉讼活动的有力监督,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努力维护司法的公平正义。

法律惠民维护了人民的权益。各级司法机关认真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依法履职履责,有力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2008—2012年,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5610.5万件,审结、执结5525.9万件,结案标的额8.17万亿元,审限内结案率98.8%,审结国家赔偿案件8684件,决定赔偿金额2.18亿元。各级检察机关将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加大了对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的等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司法保护。同时,还加大了司法救济的力度。2008—2012年,全国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61万余件,各级法院为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减免诉讼费7.69亿元。

法律惠民推进阻碍

近些年来,尽管法律惠民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现实生活中,但仍然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权益保护并不充分。尽管加快了民生立法的进程,但法制建设的步伐,仍然与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有较大的差距,有许多权利的保障还是法律空白。比如,在劳动收入保障方面,没有建立健全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样化收入分配法律体系,导致在国民收入大幅提升的同时,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又比如,在社会保障方面,对老百姓反映比较强烈的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等问题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措施。

司法存在不公正行为。司法机关是人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寻求公正的地方,公正是司法机关的生命力所在。但近些年来,一些司法机关把法律赋予的权力部门化、利益化、个人化,甚至凌驾于法律之上,把法律嬗变为侵害群众利益的工具。一些公权力实施者不是严格依法办事,而是超越法定职权范围,办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谋取个人私利,损害他人利益,亵渎了法律的公正性与权威性。

法治秩序比较混乱。在立法上,由于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作祟,导致法律的普遍性和平等性价值缺失,一些法律成为了部门和地方谋取利益的工具。如养老保险金在全国的自由流转难以实现。在司法上,由于权力干扰太大,司法独立性难以保持,法律对民众利益的保护难以全部实现。在监督上,由于法律的制定不严密,导致法律监督缺乏有力的手段,成为摆设。如煤炭生产安全的管理,由于监管手段不多,违法成本过低,导致安全事故层出不穷,生产者的基本人身权利难以得到法律的保护。

救济渠道受到限制。由于法律宣传的形式老套、范围有限,宣传的效果并不理想,社会公众的法制意识还比较淡薄;很多群众不知法、不懂法、不用法,不懂得利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同时,法律援助由于专业人员不足、经费投入不够、援助范围不广,使得不少符合援助条件的群众无法得到实质性法律援助。据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统计,我国每年实际得到援助案件仅为社会需求的四分之一。另外,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民事诉讼等司法救济途径还不畅通,社会公众普遍感到,打官司举证难、判决难、执行难,赢了官司输了钱。如,社会上存在的农民工集体下跪讨薪、大量的涉法涉诉上访等问题,都是因为司法救济渠道不畅通引起的。

“以人为本”推进法律惠民

民生无小事,民生工作面多线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法制观念的普遍增强,社会公众对法律的需求会越来越多的,对法律惠民的期望会越来越高。因此,当前推进法律惠民最主要的是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立法、司法、行政执法等各个环节,加快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加强法制教育。法制宣传教育是推进法律惠民的基础,必须强力推进。要坚持在法制宣传教育中服务人民,以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重提升全民守法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要创新法制宣传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将法制宣传教育融入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

完善法律制度。完善法律制度是推进法律惠民的前提,一方面要适应推进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要,扩大民生立法覆盖面;另一方面要坚持立改废并重,及时清理修正一些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法律法规,进一步保障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坚持“问法于民” 的民主立法理念,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的意见。

规范司法行为。司法公正是法律惠民的核心。维护司法公正,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大力推行阳光执法、阳光司法,坚持立案公开、庭审公开、执行公开、听证公开、文书公开、审务公开等,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明。

拓展法律服务。法律服务是法律惠民的保障,要加强司法便民窗口建设,建立和健全首访制、登记制、限时答复制等便民措施,为群众提起诉讼、申请再审以及反映社情民意开辟畅通渠道,切实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在诉诸司法救济时“门难进、事难办”的问题。建立健全案件审判流程管理制度及审理期限的跟踪、监督和通报制度,不断完善诉讼效率机制,对案件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实行动态跟踪监管。积极开展司法救助,细化司法救助机制,充分满足贫困群体的司法需求。

玉壶镇社区便民服务情况汇报 篇9

(2012年3月)

去年以来,我镇的社区便民服务建设在框架搭建、典型示范等方面积极探索,走在了市、县前列,东溪社区便民服务窗口作为全市唯一申报的农村新型社区,顺利通过省里验收,被命名为省级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窗口单位)。近一年来,我们在工作中坚持树立“大社区”理念,围绕“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多元化参与、信息化支撑”要求,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寓管理于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参与感。

——创新服务模式,切合农村实际。根据“九山半水半分田”,面积广、村庄数量多、人口分布不均衡这一山区实际,切实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在率先推行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的基础上,推进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按照“农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代办服务站”的模式,在社区中心建立1个便民服务大厅,在每个行政村建立1个代办式的便民服务站,实现社区便民服务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完成便民服务示范点的创建工作。同时,通过推行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志愿服务三大服务体系,进一步弥补了政府职能对群众养老、托幼、保健、娱乐、保洁、绿化等方面的服务缺位,满足社区群众的需要。

——创新服务方式,注重便民利民。一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明确4大类服务内容。通过调查问卷和深入调研,以“利民、便民”为着力点,确定民政社保、计生服务、党员服务、涉农服务等4大类服务内容。二是加强协调,明确下放事权。按照“能放则放”的原则,实行审批、服务、管理权限“上提下授”,凡是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和服务事项,党建、计生、社会保障、综治、卫生、农林等,全部纳入社区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办理,目前可在社区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受理的办理事项从13项增至29项。三是网络审批,同城办理。着力构建社区信息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依托统一数据中心、统一用户管理、CA数字证书认证、统一工作流管理、统一短信平台,有效实现资源共享、网上办公、网络审批。将部门、乡镇、社区三级基础信息对接共享,保障群众代办事件在便民服务一个窗口完成递交、审核、通过;通过网络平台实施流程监管,代办事项在哪一个环节停滞一目了然,倒逼干部进一步深化即办、待办、协办理念,自系统实施以来,将计生、民政、社保等办理时限缩短近40%。同时,建立群众办事短信查询系统,办事群众只要发短信即可查询所办事项所需材料,也可查询所受理事项的当前办理进度。

社区便民利民服务项目 篇10

-----兴关街道沙冲北路社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阶段情况汇报

我社区作为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单位以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了“三提高”、“三为民”、“三促进”的目标,紧紧围绕打造“亲民、爱民、助民”型社区这一主线和载体,从“深、实、广”三个方面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切实落在服务群众上,使社区真正成为党员、群众“政治、心理、感情”上的“家”。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一个“深”

抓好理论学习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关键,我社区始终把提高理论修养作为当前的一个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强调灵活多样把学习活动做深、做透、做全。

(一)领导干部带头学,把学习活动做深。活动前,我支部要求两委班子按照学习、思考、交流、行动“四在先”的标准带头学,以自身学习成果引导党员、群众学习,以座谈会、交心会的形式与党员、群众面对面交流,分析问题、剖解难题。

(二)社区支部示范学,把学习活动做透。活动中,我社区以支部学习为示范引导全体党员自觉学习,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契机促进全体党员主动学习,有条不紊的查找出自身的问题和不足,讨论出适合本社区发展的路子。

(三)广大党员分类学,把学习活动做全。活动上,我支部按照“区别情况,分类指导”的原则,提出了“找准学教重点,因人施教”的学习计划:对时间充裕的党员实施集中学,再配合观看电教片、交流讨论等,加强学习成果的交流;对时间较紧的党员实施督导学,社区采取打电话、送资料、征求意见的方式,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无形的帮助。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一个“实”

学习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究其根源就是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好、做实、做全。首先,我社区成立了残疾人协会,设置了残疾人专用基金,并利用每年12月的第一周发起“5元爱心捐款”活动,这样既可以为有困难的残疾人提供帮助,又确保残疾人基金的有效运转。其次,组建了老年服务队,为生活上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提供服务。如夏云、张建明老人,他们是社区的“空巢户”,支部派去了两支服务队为他们打扫屋子、料理家务、买菜做饭、清洗衣物,使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加惬意。此外,我们坚持对群众的来信来电做到“有求必应”。如,群众反应31号巷道偏僻狭窄、环境差,社会治安隐患较大的情况,社区闻讯后一方面组织人员对该巷的环境进行治理,另一方面安排低保巡逻队加大对该巷的治安巡逻,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一个“广” 学习实践活动的根本是把学习实践的成果落实到群众的身上,突出实用和实效两个方面,直接、快速的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

畅通沟通渠道,建立民情“上传流程”,实现阳光办公:我社区在人居密集处设置了10个民情信箱,邀请21名关心社区发展的社区居民担任民情联络员和民情速递员,定人定岗,分片包干,及时收集、上报分管楼栋的社情民意,印制便民服务卡千余张发放到群众手中,同时,开通一门民情热线,24小时接受群众的咨询、投诉,对收集到的问题做到“日产日销”,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每周利用民情“回声版”通报民情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切实增强了民情服务的透明度和公信度。

研究处理措施,建立民情“处理中枢”,实现透明办公:我社区成立了以党员、群众、公共户单位代表为成员的民情联席会,配套出台了相应的“民情联席会制度”,研究本地区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的问题,协调公共户单位参与社区共建活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还出台了“民情责任制度”督促各成员单位自觉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此外,我社区还建立了民情回访制度,对处理过的问题进行跟踪服务。

社区便民利民服务项目 篇11

记者:日前淮南市委、市政府决定,把全市所有审批项目划进中心办理,在中心办结, 请问,政务中心如何进行项目调整?

张建华: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中心的服务功能,建成以招商引资为主体、以便民利民为主 要内容的行政审批服务体系。在全市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完毕的基础上,对各部门保留的所有 行政审批、证照、收费和年检年审类项目,除法律法规明文规定不能在中心办理的外,其余 “一刀切”进入中心办理,各职能部门不再保留和办理。今后凡上级公布取消的审批、收费 项目,在中心也相应取消;法律法规新出台增设的项目,由中心负责及时组织进入窗口办理 ;已进中心有名目无业务的项目和纯属企业行为的经营性项目,原则上退出“中心”。通过 调整之后,坚决做到全市所有行政性审批、证照、收费、年检年审项目“进中心办理,‘一 站式’办好,在中心内办结”。

记者:对精简行政审批程序,缩短办理时限,提高行政效率有何打算?

张建华:要在组织全市行政审批项目进中心的同时,会同有关职能部门本着合法、快捷 的原则,重新审定并大力精简繁琐的前置条件和审批环节,进一步压缩办件时限、收费数量 和标准。对政策法规无明文规定,属于部门自行设定的前置条件、研究讨论、审批核准、签 字盖章等环节,应一律取消。对只有一般要求而无明文规定必须进行的各类评估、踏勘、公 告等办件环节,原则上也要取消。对招商引资和兴办实业项目所涉及的各种行政性审批、收 费和证照办理环节,可以打破前置条件界限,实行交叉并联办理,材料不全的可以先办后补 。

记者:要采取什么措施建立协调便捷、规范高效的办件机制,确保项目在中心内办成?

张建华:建立职能部门领导在中心常驻窗口值班制度。凡是必需经由职能部门领导审核 签字的项目,该部门每周一由主要领导、其余时间由部门副职轮流全日在中心窗口值班,一 律实行现场办公,杜绝项目出中心回原单位办理。

凡进入中心办理的项目,承办该项目的科室负责人以及项目办理中主要环节的具体经办 人必须随项目进入中心,常驻窗口办公。

要向窗口充分授权。审批项目的签字盖章、现场踏勘、批复文件的起草、证照制作颁发 、经费缴交结算必须在中心内完成。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原单位或转移到中心之外进行。政策 法规有明文规定需经部门有关会议集体研究审核和需要现场踏勘评估的项目,要严格按承诺 件办理,在承诺日办结。

协调内部关系,实行窗口服务统一对外。各职能部门确定领导分工和内设机构职能界定 ,可将单位的审批项目相对集中,或直接授权窗口负责统一对外办理。协调好内部关系和办 事流程,搞好工作的衔接,职能部门和窗口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中断中心业务的办理,更不 准人员轮换时将项目带走。

中心统一刻制行政审批专用章,专门用于窗口行政审批和证照办理事项,与所在部门公 章具有同等效力。

凡是在中心开设窗口办理项目的部门和单位,都必须在中心内设置的金融结算机构开设 账户并同时撤销中心之外的银行账户,并按正常财政渠道划拨转移,杜绝办件、收费分离和 窗口收取现金后直接带出中心。

各职能部门要严格执行中心有关窗口工作人员选派、管理、轮换、考核、奖惩的各项规 定。要把政治强、思想好、业务精、善服务的业务骨干派进中心,切实加强对窗口工作人员 的教育和监督。

记者:如何建立中心与职能部门的工作协调制度?

张建华:要建立职能部门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建立中心窗口办 件情况通报制度,中心每月书面向职能部门通报一次窗口运行情况,并针对突出问题以建议 书形式对窗口办件提出改进意见;要建立优质服务检查评比制度,做到奖罚严明;要建立群 众举报投诉和查处反馈制度,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保证中心健康运行。

记者:为强化中心管理职能,怎样加强项目办理的监管力度?

张建华:为保证依法行政和规范行政,在中心办理的各类项目,中心有组织联办、确定 时限、检查指导、协调关系、跟踪督办、违纪追究的权力;窗口与服务对象或职能部门之间 因办件发生意见分歧协调不成时,由中心依据政策法规进行裁决,窗口和部门对中心做出的 裁决必须执行;对由中心直接代办的各类招商引资项目,各窗口必须按照中心规定的时限高 效办结;对各部门设定的不适应窗口办件要求的工作方式、运作程序和传统做法,中心有权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各窗口和部门必须服从;对各类契税和行政性收费减免, 中心要加强检查监督。

鄄城:“农机便民服务卡”受青睐 篇12

近日, 拿到“便民服务卡”的鄄城县机手时培秀高兴地说:“以后在田间作业中遇到什么困难再也不用犯愁了, 一个电话啥问题都解决了, 农机便民服务卡真贴心!”

为更好地服务“三农”, 鄄城县农机局统一制作了精美的“农机便民服务卡”, 服务卡涵盖了办理农机注册登记、年审、过户, 驾驶员办证、换证、补证等项目所需证件、手续流程及服务热线、农机补贴等方面的内容。

一卡在手, 办事不愁。有了这张卡, 农民遇到生产技术难题和其它困难时都可以随时按照卡片内容拨打相关电话咨询, 使广大农民少跑腿或不跑腿, 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疑难问题, 并及时反馈农机安全隐患信息。同时也增强了工作人员为民服务意识, 提高了工作效率。截至目前, “农机便民服务卡”已发放400多张, 受理业务咨询电话30多起, 深受农民群众青睐。

社区便民利民服务项目 篇13

情 况 简 介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社区服务进小区的要求,本着“便民利民、高效便捷”的原则,于2013年3月在盛德拉菲庄园小区成立了城北社区便民服务站。该小区座落于城北社区西,西北支线(新中医院)西侧,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现有楼房48栋,其中高层4栋、别墅13栋、平层31栋;现有住户856户,满荷入住将达到1400户。

服务宗旨:服务项目多样化;服务效率便捷化;服务理念人性化;服务手段信息化;服务水平标准化。

运行模式:实行社区+物业的服务模式,城北社区派驻2名工作人员常年驻站集中开发式办公。通过“自办、加盟、连锁、招租”等方式建立便民服务实体。在社区便民服务站设立三个服务窗口,即:代办服务窗口、预约服务窗口和上门服务窗口,并在每个服务窗口设立便民服务电话,24小时服务。

服务内容:主要开展代办服务、预约服务和上门服务。

1、代办服务。开展重大疾病援助和医疗救助服务;办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办理残疾人证及开展救助、康复、维权服务;办理老年优待证,兑现高龄老人补助服务;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理《出生婴儿入户通知》;党员管理及党组织关系接转服务;居民水电气热等日常缴费服务。

2、预约服务。开展保洁、保姆、钟点工、维修、搬家、保健、按摩、静点、法律援助、心理咨询、党员义工等预约服务。

社区便民利民服务项目 篇14

为进一步转变镇(乡)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创新服务方式,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建立规范、优质、高效的镇乡、村(社区)便民服务平台,按照中央编办《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行政效能机制建设的意见》等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制

定镇(乡)、村(社区)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职能、优化服务、方便群众为目标,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核心,以标准化、信息化服务为手段,以依法行政和健全规章制度为保障,建立“一站式”镇乡、村(社区)便民服务模式,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营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

(二)工作原则

1.公开原则。结合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制度,向群众公开办理项目、申报条件、办事程序、责任单位、代办责任人、承诺时限和收费标准等内容,保障群众对政府审批和服务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2.便民原则。结合首接首问责任制,基层干部是为民办事的责任人,为群众全程免费代办申请事项。

3.依法原则。依法建章立制,依法规范办事程序,依法规范服务行为。

4.高效原则。按服务承诺制,工作时间在服务窗口能受理,在承诺期内能办结,努力提高当场办结率。

二、组织体系及其职能职责

(一)镇(乡)组织体系及职责

12个区域镇建立政务服务中心(另定实施方案),其余镇乡建立便民服务中心,统一命名为“××镇(乡)便民服务中心”。镇乡便民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能职责是:按照上级政府的授权和本级政府的职责,接受群众的咨询,受理、办理、转报村级代办员和群众的申请事项;做好群众来访、来信、来电的记录、答复、转办、督办、反馈和归档;及时向镇乡领导汇报群众反映的重大问题和信息。配合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做好联办件的现场踏勘工作,按时向县级政务服务中心上报统计资料。镇乡便民服务中心设党政服务、社会事务、劳动保障、农业服务、建设国土服务、企业服务、公安服务以及司法信访服务等服务窗口。原镇乡政府机关的办、站、所等部门职能、人员整合后整体入驻窗口办公。中心工作归镇乡政府管理,业务受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及其业务窗口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镇乡便民服务中心设主任1名,由政府分管副职兼任。纪检书记为监督检查责任人。在整合镇乡政府职能、人员、岗位的前提下,服务窗口岗位可一岗多职。窗口岗位实行a、b岗制度,即窗口岗位人员实行定岗与轮岗相结合的方式,保证窗口岗位在工作时间始终有人受理和办理。同时,强化镇乡(来源:好范文 http:///)干部下基层办公制度,党委书记、镇乡长每周至少一次、中层干部至少每周三次到村(社区),到现场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村(社区)组织体系及职责

在村(社区)委会建村(社区)便民服务室,统一命名为“××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归镇乡便民服务中心管理。其工作职责:统一受理、代办该服务区域内服务对象的申请,加强与镇乡便民服务中心的联系、转报、催办,配合镇乡便民服务中心做好审批项目的现场踏勘等工作;负责一般性政策、法律、法规的咨询解答;按要求报送统计资料。村(社区)代办员可由村(社区)干部或驻村大学生兼任,由县财政按5元/件支付代办交通通讯补贴费,作为基层政权建设、保持稳定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支出。

三、运行机制及主要服务项目

(一)运行机制

实行“大厅办理”、“一条龙服务”,建立由村(社区)便民服务室、镇乡便民服务中心和县级政务服务中心三级协同的便民服务运行机制。代办事项由村(社区)便民服务室统一受理,按承办、转报、回复程序处理。

1.镇乡便民服务中心的运行程序

(1)受理。对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代办事项或群众的申请,只要申请材料齐全,应当场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单,有上网条件的尽可能在网上进行审核登记。对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的,要一次性告知申报要求,补正材料后受理。

(2)办理。属当场办理件应当场办结;属承诺办理件,尽可能在网上向县级政务服务中心或相关服务窗口报送,在承诺期内办结。

(3)回复。承诺件办结后,由镇乡便民服务中心以电话或网络方式通知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

员或群众。如按规定退回不能办理的申请事项,要说明原因,做好解释工作。

2.村(社区)便民服务室运行程序

(1)受理。对群众提出的办事申请,由代办员负责受理、登记和台账管理,并按规定办理。对村(社区)不能办理的转报事项应及时报送,有条件上网传输的可在网上传给镇乡便民服务中心相关服务窗口,同时向申请人出具《

转报联系单》。

(2)协办。对受理转报的申请事项,由村(社区)干部负责调查核实,限期内办理有关的协办手续。

(3)报送。在限期内向镇乡便民服务中心上报《转报联系单》。

(4)回复。按照镇乡便民服务中心和县级有关部门的承诺期限,代办员向申请人以电话、网上等方式回复办理情况或办理结果。

(二)镇乡便民服务中心的主要服务项目

县级政府要清理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和服务事项,如社保医保、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外出人员务工证、农民村镇房屋产权证、零星树木砍伐证、老年优待证等证照的初审受理权下放镇乡政府,并赋予镇乡相应的管理、监督、服务、咨询和解答职能。同时,镇乡政府对所有办、站、所面向社会服务的事项进行清理。县级和镇乡两级清理后再确定镇乡便民服务中心的主要服务项目,由县级政府统一公布。

(三)村(社区)便民服务室的主要服务项目

按镇乡便民服务中心的主要服务项目,确定授权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代办的项目,以及村(社区)本级职责范围内的项目。如,劳动和社会保障类:灵活就业人员申请社保补贴;求职登记;申领失业证等。民政类:申请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五保户供养;代办殡葬等。计生类:申请免费避孕节育技术服务;申领农村及城市低保人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等。建设类:村镇房屋分家析产办证;新建、改建房屋办证等。残联类:申请白内障复明手术;申请特困残疾人家庭专项补贴等。公安类:户籍迁入迁出;申请临时身份证;代发新身份证等。党政类:须党委、政府盖章的各种证照等。农业类:发放农业直补等。其他类:代收农村合作医疗费用;代办电话及有线电视线路维修、代收代发农村邮件报刊等。

四、管理、监督和考核工作机制

县、镇(乡)、村(社区)三级服务机构都要建立健全便民服务规章制度,设立并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和举报箱,成立便民服务监督检查组,落实监督检查员和投诉受理、处理责任人,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整改便民服务工作,及时受理和处理群众的投诉。

(一)建立健全便民服务规章制度

在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度、限时办结制度、集中公开办事制度、全程代办制度、延时服务制度、预约服务制度、特事特办制度、上门服务制度、信息查询制度、咨询服务制度等优质服务制度,建立健全日查月评年考核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行为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管理制度。

(二)建立健全群众投诉受理和处理机制

1.投诉受理。由县级纪委、监察局在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和镇乡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的投诉窗口受理群众的投诉,也可向县级纪委、监察局直接投诉。

2.投诉方式。分别在村(社区)便民服务室、镇乡便民服务中心和县级政务服务中心的醒目位置公开投诉电话,群众可通过电话、来人、来信、网络等多种形式提出投诉申请。

3.投诉处理。县级由监察局行政效能监察机关负责处理,镇乡由纪委书记负责处理。

(三)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考核机制

由县级政府目标督查办公室牵头制定对镇乡政府的便民服务考核目标,镇乡政府制定对村(社区)的便民服务考核目标,考核分值应占同级行政效能考核分值的80%。将考核内容分解落实到月度考核,以月度考核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实行主要考核项目单项否决方式。

五、镇(乡)、村(社区)便民服务设施标准化

(一)平台标准化

实行前台窗口柜台式服务,后台开放式办公,按照“实事求是、规模适当、满足需求、便民惠民”的原则。灾后重建的镇乡政府要整合重建的项目、土地、资金等资源,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确定政府的服务功能,布局重建镇乡政府的综合服务楼,面积不低于1500平方米,各办、站、所不再单独修建办公楼。其余镇乡主要是整合、改造现有办公场地、设施等资源,便民服务中心办事大厅约100平方米左右,原则上不进行土建施工。镇乡机关各办、站、所的办公设备全部进行整合使用。实行公开内容、视觉标识、窗口设置“三统一”。镇乡为维护整体工作秩序,信访接待窗口可与其他服务窗口和机关开放式办公区分设。

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以村委会或社区办公室为依托,公开村社干部或驻村大学生的代办电话和监督投诉电话。

(二)窗口服务标识标准化

镇乡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证二图三卡四告知”制度:“一证”即窗口工作人员佩证上岗;“二图”即在集中办公区设置“群众办事引导图”和“工作人员外出告知图”;“三卡”即工作人员岗位卡、代办事项明示卡和便民服务联系卡;“四告知”即当场告知办事程序、条件、时限和收费。

六、镇(乡)、村(社区)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的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县级政府成立镇乡、村(社区)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市、区)长任组长,负责领导全县(市、区)镇乡、村(社区)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问题。

(二)分工协作

县级规划建设局和政务服务中心共同负责建设的指导和验收等工作,县级目标督查办负责建设进度的督查。

(三)资金安排

镇乡、村(社区)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资金原则上由镇乡政府承担,个别困难的镇乡由县级财政适当补贴。

(四)监督考核

上一篇: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推荐阅读书目下一篇:帮扶基金捐款倡议书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