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保障管理制度

2024-08-19

服务保障管理制度(精选8篇)

服务保障管理制度 篇1

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和相关保障措施

1、为保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疗保障管理,医院健全医疗保障管理制度由医务科负责肩负制度落实。

2、医院应在显著位置公示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证书,对优质服务便民措施、常用药品及收费项目价格进行公示,为就医人员提供清洁舒适的就医环境。

3、医院加强医疗保险政策的学习和宣传,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准则,热心为参保人员服务,在诊疗过程中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因病施治的原则,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控制医疗费用。

4、医院在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时应认真核验就诊人员的医疗保险,离休干部、病历、社会保险卡及医疗保险证。为保证参保人员治疗的连续性和用药的安全性,接诊医师应查阅门诊病历上的前次就要配药记录,对本次患者的检查、治疗、用药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上明确记录。参保人员因行动不便委托他人代配药的,由被委托人在专用病历上签字。

5、医院严格遵守药品处方限量管理的规定,急性病3-5天,慢性病7-10天,需长期服药的慢性病30天,同类药品不超过2种,住院病人出院时不得带与本次住院病情无关的药品。

6、严格掌握参保人员出入院标准,及时办理出入院手续。不得将不符合住院标准者收治入院,严禁分解住院和挂床住院。

7、医护人员要核对参保病人诊疗手册,如发现住院者与所持证件不相符合时,应及时扣留证件并及时报告医务科,严禁冒名顶替住院,8、做好医保病人入院宣教和医保政策的宣传工作,按要求签定医保病人自费项目同意书,因自费药品或检查未签字造成病人的费用拒付,则由主管医师负责赔偿。

9、严格控制住院医疗总费用,各科室要按照医院制定的普通医保病人、肿瘤病人的人均费用指标严格控制好费用,超标费用按比例分摊到各临床科室,包括临床医技科室。

10、严格控制药品比例。各科室要按照医院制定各科药品比例指标进行严格控制,严格控制自费药品比例,原则不适用自费药品,超标药品比例也将纳入当月院考评。

11、严格内置材料及特检特治,包括价格在500元以上医用材料,审批工作,要求尽可能使用国产、进口价格低廉的产品。各一包中心包括外地医保要求医生填写内置材料审批表到医保审批后才能使用,急诊病人可以先使用后审批。

12、严格执行物价标准收费政策,不能分解收费、都收费、漏收费、套用收费。因乱收费造成的拒付费用由科室承担。、13、以下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疾病均不能纳入医保:美容、非功能障碍性整容及矫形术、交通事故、自杀、他杀、误服、职业病、性病等。

14、对参保病人实行先诊疗后结算,方便患者就医。

15、医务科对医保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医疗服务收费管理服务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强化医院管理人员和计费人员的责任意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1、医疗服务收费公示

(1)严格执行省物价政策规定及医药价格和医疗服务项目收费公示制度。

(2)利用电子屏幕、电脑查询系统、公示栏等多种形式公示常用医疗服务项目及常用药品价格,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3)医疗服务项目及常用药品公示时,必须公示项目名称(药品名称、规格、剂型)、计价单位及价格。

(4)药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变动时,应及时调整相应的公示项目价格,确保医院药品及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准确性。

2、医疗服务收费查询

(1)设立门诊、住院部价格信息查询触摸屏。

(2)在门诊大厅通过电子屏幕、公示板等形式,公示常用医疗服务及药品价格,以供患者查询。

(3)为满足病人需求,方便患者查询,收款处及临床科室均提供医疗费用查询服务,耐心解答患者咨询。

(4)医疗实行首问负责制,导诊护士有义务向患者提供药品、医疗服务价格、查询服务窗口及查询电脑位置;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须向患者告知医疗费用查询方式。(5)为方便、快捷地做好医疗费用查询工作,财务科等有关科室将努力为患者提供方便。

3、一日清单

(1)收款处必须设立医疗费用清单查询窗口,随时提供医疗费用查询服务。

(2)收款处每日定时为住院患者打印“一日清单”,各临床科室负责每天及时将日清单发到患者手中,便于医患双方共同核对和监督。

(3)患者出院时,收款处必须提供医疗费用总清单,经患者何时确认在出院结算单上签字后,住院处方可办理出院手续。(4)一日清单制,必须纳入患者入院介绍的内容之一,实施告知制。

4、医疗服务收费责任追究(1)适用的范围:

为本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药品、医用材料等医疗服务价格和行为。

(2)列入责任追究范围的行为: 1)自立服务项目或自定价格标准。2)擅自提高或降低医疗服务价格标准。3)重复收费、无医嘱记录收费。4)超医嘱内容、范围和时间收费。5)同一服务项目分解为若干项目收费。

6)超越四川省价格规定“除外内容”规定的范围,擅自增加卫材品种和服务内容并收费。

7)药品和药用消耗材料不按规定加价。8)可重复使用的医用材料按一次性材料收费。

9)属于自主选择的服务和相关医疗用品未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收费,或虽然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但相关收费不纳入医院财务同意管理的行为。

10)擅自提前或推迟执行有关医疗价格政策。

11)使用医用高值耗材(大于等于2000),未征得患者同意的收费。(3)责任追究

医院对相关科室的违规行为,按以下原则追究责任:

1)凡因科室收费核对不准确,造成多收、漏收、少收等现象,引发患者投诉的,科室应立即予以纠正,全额退回多收费用。2)凡因相关人员工作责任心、业务能力影响,以及科室自作主张而产生的串项收费、分解收费及降低标准收费等医疗收费违规行为,经查实认定后,应立即纠正并全额退回多收金额,原则上由科室承担相应费用,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3)由于网络信息系统的原因,造成误收费用,由网络中心立即整改,并作为月考核依据,按医院有关规定,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

5、医疗服务收费审核(1)医院收费审核小组

由审计物价科、护理部、医务科相关人员组成。(2)审核办法

医疗费用审核采取日常审核和定期审核相结合的办法。1)日常审核

以临床科室自行审核为主,科室在为住院患者提供“一日清单”时,计费人员应认真核对患者每天发生的各项医疗费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出院审核

患者出院时,科室要认真审核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所有医疗费用,并由入院等级室提供总费用清单,经患者及家属签字确认后,方可办理出院手续。3)定期审核

医院审计物价科每月对门诊、出院或在医患者医疗费用进行审核抽查,审查病例医嘱记录与收费清单项目、次数及价格是否相符,记录备案,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各相关科室。

服务保障管理制度 篇2

一、社会老年保障服务现状

目前, 我国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的步伐加快,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 截止到2013年12月底, 全国的已经有超过50%的企业退休人员实行了社会化管理服务。另外, 在政策和资金支持方面, 我国也加大了对老年人的照顾, 对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进行了调整, 上涨了每个月对企业退休人员的资金补贴。除了政策和经济支持外, 对于老年人的服务内容及设施也逐渐增多。我国很多大中城市都开展了老年人社区服务, 大力兴办福利院和敬老院。虽然目前老年人保障有一定的进展, 但是仍然存在许多要解决的问题。

二、社会老年保障服务存在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社会老年保障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 老年保障对象不全面

老年人保障对象不全面是当前社会老年人保障服务的重要的缺陷。按照公平的原则, 应当将所有适龄老年人都纳入到社会保障中, 保障的对象应该是所有老年人。但是在目前只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在老年人保障服务的范围内。就当前我国的社会老年保障服务制度, 主要有三类人可以享受这种服务, 一是所有国有企业、集团企业、所有制企业已缴纳社会仰赖保险的, 可以享受养老金。二是部分的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继续沿用退休金制度。三是没有社会保险, 没有工作和没有退休金的三无老人。除此之外, 还有很多类别的老年对象没有被列为保障对象, 不容易享受到社会保障服务。

(二) 老年保障社会服务规范化程度较低

老年保障社会服务的规范化程度不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老年人保障社会服务水平不一致, 由于经费紧张, 不同的城市或者是社区的老年保障社会服务的水平以及提供的服务内容存在很大的差异, 而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也直接影响服务水平。二是当前服务模式发展不成熟, 目前我国有很多的养老机构和福利机构, 应用企业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 虽然有一定成效, 但是与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不适应。三是提供的服务项目较为单一, 当前我国一些社区提供的老年社会保障多是低层次的, 例如衣食住行等基础服务, 而对于老年人的心理辅导、娱乐、继续教育等方面的服务较少。

(三) 老年保障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不健全

由于经费紧张、技术水平较低等原因, 使得一些城市社区在进行老年保障服务管理工作仍然采取较为传统的方式管理。例如就离退休人员来讲, 有很多的社区仍然采用手工操作以及人工传递的方式对离退休人员档案、台帐、医药费报销等消息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制度早已落后, 耗费大量的了人力和物力。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现代化的老年保障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对老年人的相关信息进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三、完善社会老年保障管理服务的建议及对策

(一) 扩大保障服务对象的范畴

社会老年保障管理服务对象应包括社区内所有符合老年人口定义的老人, 既包括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所覆盖的离退休人员, 也包括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所覆盖范围外的没有工作的老人, 尤其是一些破产和倒闭企业的退休人员等。在此基础上, 将外资企业离退休人员、新建企业离退休人员、大中型企业的离退休人员、个体户退休人员、退职人员、失业期间退休的人员等都纳入到社会老年保障服务管理的范畴中来, 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保障对象的范围和数量, 要根据承受能力逐步扩大。最终使所有的老年人得到保障。

(二) 推行老年社会保障规范化服务

推行老年社会保障规范化服务主要是指为老年人尽可能的提供最为全面的服务。首先要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 实行特别辅助, 或者是号召社会力量进行辅助, 提高老年社会保障的服务水平。其次, 结合当前老年人的养老需要, 以及自身的发展情况, 确定社会保障机构的发展模式, 从而为老年人提供更为舒心的服务。最后, 增加服务项目, 尤其是一些心理健康辅导、老年大学教育、文艺辅导等方面的服务项目, 及时发现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问题, 并及时处理。

(三) 建立老年保障管理服务信息系统

为了加强社会老年保障管理服务工作更好进行, 需要结合现代化技术, 建立一个老年保障管理服务信息系统, 对与社会老年保障管理相关的工作进行统一化和数字化的管理。对老年保障管理服务相关的各种内容, 例如政策、养老保险、保健、医疗等信息进行数字化的管理。利用信息系统对老年人的具体的医疗信息、保健信息、身体状况信息进行及时的记录和分析。

四、结语

经过本文的分析可知, 实现老年保障社会管理服务的意义重大, 不仅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也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的老年保障社会管理服务发展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是还存在老年保障对象不全面、老年保障社会服务规范化程度低以及老年保障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在未来的老年保障社会管理服务中应当扩大保障服务对象的范畴、推行老年社会保障规范化服务和建立老年保障管理服务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单大圣.中国老年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研究[J].经济论坛, 2012.

[2]杜敏.我国城镇老年人口养老保障问题浅析[J].劳动保障世界 (理论版) , 2013.

国际服务贸易保障措施制度探究 篇3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保障措施;制度;研究

前言

常言道机遇往往与风险并存,随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逐渐发展壮大的国际贸易,我国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也面临着来自国际自由贸易的各种风险,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不断降低国际服务贸易带来的风险同时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其中最为根本也是最为基础的办法就是建立服务贸易保障措施机制,在这种方法下既能推进我国自由贸易的进程,同时也可以缓解我国服务产业落后的困境,总而言之保障措施机制是控制自由贸易风险的有效手段,是国际贸易的安全保障。

1、国际服务贸易保障措施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贸易内容的差异,服务贸易具有无形性,这就使得服务贸易的交易手段变得多种多样,这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无法像货物贸易那样统计贸易数量以及贸易规模,也就无法全面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以及基本信息,对于段时间内的外国服务贸易的迅猛提升无法察觉。由于服务贸易也没有边境概念,这就使得本国无法使用关税或者其他手段来遏制外国服务的进口。由此可见由于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差异决定了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经权威研究表明,服务贸易保障机制不会影响相互贸易国之间的贸易领域的承诺程度,这也就意味着也不会导致更大规模的贸易自由。但是相互贸易国都具有服务贸易保障机制,就会使的贸易国之间在进行谈判时更有信心,有利于贸易利益的最大化实现。这也就是国际贸易服务保障制度的价值体现。由此可见保障措施制度是国际贸易中必不可少的规章制度。除了上述的两个大方面以外,由于个别国家的最惠国待遇以及国际贸易中协定中的相关内容的影响,也使得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建立保障措施制度的建立是十分有必要的。

2、国际服务贸易保障措施制度类型以及实施介绍

2.1国际服务贸易保障措施制度类型介绍

国际货物贸易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相当成熟,同时保障措施也制定的很完善。相比之下国际服务贸易保障措施尚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多的地方可以借鉴货物贸易保障制度。货物贸易保障制度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关税,另一种是数量限制。这两种限制一般仅是海关采用的保障措施,然而由于服务贸易的无形性影响,使得关税这一保障性措施无法得到实际性结果。针对服务贸易的主要的性,我们可以将保障性措施分为市场准入限制以及国民待遇限制。

①市场准入限制

从广义上讲,市场准入限制是国际条约国之间通过制定法律以及一些规章制度来对其他成员国在其国内市场参与的宏观调控,并决定成员国参与本国市场的规模以及开放程度。《国际贸易协定》第十六条第一款中明确提出在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方面,各成员国给予其他的成员国的待遇以及开放程度不得低于会议承诺表中所规定的内容。《国际贸易协定》第十六条第二款中还规定成员国不但要严格遵循承诺表中的内容,同时相关部门不得采取不符合国际贸易协定的保障措施,其中包括:垄断、专营、配额等手段。

②国民待遇限制

市场准入限制是限制外国服务进入本国市场的限制条件,而国民待遇限制则是规定了进入市场之后的服务分配。这一制度是保障外国人基本待遇的重要手段制度,国民待遇限制规定了外国人在本国享有与本国国民相同的待遇。具体内容可以采用补贴国内服务者、增加国内服务、政府采购以及歧视性对待外国服务者等具体手段来实行国民待遇限制。

2.2国际服务贸易保证措施制度实施办法介绍

国际货物贸易的保障措施的实行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仅仅通过增加关税以及限制数量的方法就可以实行,但是由于服务贸易的无形性,导致服务贸易没有边界关税的概念,使得保障性措施实行起来相对繁琐困难。在《国际贸易协定》中规定四中具体的实施方法:跨界提供下的实施、境外消费下的实施、商业存在下的实施、人自然流动下的实施。

3、如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保障措施制度

3.1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现状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我国服务贸易有着以下的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我国对外贸易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迅猛。第二,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比重在逐年增加,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第三,我国服务多方面格局以及形成,贸易结构持续优化。第四,我国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地区问题逐步得到改善。除此之外,我国对外服务贸易依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从整体来看我国服务贸易水平较发达国家任然有着较大的差距,且我国对外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相比较有不平衡的现象,另外我国当前服务贸易发展水平结构不协调,高端服务相对滞后。

3.2国际服务贸易保障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制定

通过对我国国情的分析以及对我国服务贸易水平现状以及问题的研究,可以得出我国在以后的谈判中坚持建立多边体制下的国际服务贸易保障制度,同时也要完善我国的贸易立法,建立符合自身利益的保障措施制度。同时我国还要坚定地遵循以下两点原则:

1)坚持发展中国家立场

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际贸易数量来看,我国已然成为国际贸易组织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我国依旧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发达国家来看,保障措施的制定势必要影响到国家贸易的经济效益,因此多数的发达国家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赞成保障性措施制度的建立。因此我国在面对发达国家推迟国际服务贸易保障措施制度建立谈判的做法时,应该坚持建立保障措施制度建立的原则,并积极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谈判,推进保障措施制度的建立。除此之外,从我国的国情来看,我国现在比较有优势的服务产业依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在服务贸易进行中要严格要求贸易内容以及贸易规定,避免我国的优势产业在贸易中受到损失。

2)坚持“灵活性”和“严格性”

之所以我们要在国际贸易中坚持“灵活性”以及“严格性” 的立场,是因为我国即使服务贸易的出口大国也是服务贸易的进口大国。我国处在一个极其矛盾的困境中,如何在贸易过程中寻找到矛盾的平衡点,正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一方面讲我国是一个服务贸易出口的大国,希望各贸易国都要严格遵守承诺表的内容,但是如果我国滥用保障措施的制度内容,就会造成国际服务贸易活动的稳定性以及利益减小,从而影响到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从另一方面看,我国又是服务贸易的进口大国,我们就要在进行国际服务贸易的同时保障我国当地产业的市场占有率,这就要用到合适的保障措施制度,但是也不能使保证措施制度的制定过于严格,同样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应用保障措施制度中,我国要审时度势,要做到张弛有度。

4、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贸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同样,国际贸易关乎到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近年来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水平逐年增加,已然成为国际贸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与传统的货物贸易发展水平来看,缺乏科学完善的保障措施制度,由此可见本文论述国际服务服务贸易保证措施的制度是十分有意义的。从我国自身来看,随着我国是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我国面临着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局面,如何更大的减小风险,获取更大的利益,我相信不断完善保障措施制度是非常理想的方法。(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参考文献:

[1]文强. 试论服务贸易中的紧急保障措施制度[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2]李娟论WTO框架下保障措施的实施[J]山东社会科学2009(04)

[3]陶林. 国际服务贸易紧急保障措施制度的建构及中国的应对析论[J]. 河北法学. 2007(04)

优质护理服务保障制度及措施 篇4

优质护理服务保障制度及措施

“优质护理服务”是全院共同的工作目标,药房、护理部、药事管理处、检验科等处室部门,应树立为临床一线服务的意识,按照岗位职责做好服务,尽可能减少病房护士从事非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服务。确保“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顺利开展。

一、保障制度

1、各科室要协同配合确保我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顺利开展;

2、各科室要按照相应的职责及分工做好本科室人员的安排、制度的制定以及其他相应的工作准备;

3、各科室要定期收集整理各优质护理服务单元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并研究整改;

4、将优质护理服务保障工作纳入每季度绩效考核中,对于保障不力的处室部门要进行处罚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5、加强各优质护理服务单位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进修、学习予以优先安排;

二、职责及分工

1、后勤保障:负责水、电、暖、被服的及时供应和维修,并将物品、常用办公室用品送至病房。增添相应的基础护理用具,为护士顺利开展生活护理提供便利和保障。负责病房的膳食,保证供应,必要时提供送饭到病房。

2、药事管理处:负责优质服务示范病区药品的领取及配送。

3.、检验科、放射科等:负责各种化验、检查报告单等应在规定时间内出具,并有专人及时送到病房。

4、医务处:加强对医技科室和医生的管理,争取临床医生支持配合。开展临床路径,规范病人护理级别下达及医嘱。

5、财务处:保证优质服务示范病区购买各种设备、物质的资金到位。

6、院办:负责所需各种公示牌及温馨提示牌的制作。

三、工作措施

(一)后勤保障

1.实行24小时保持电话通畅,随叫随到。

2.建立巡视机制,定时巡视病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3.保证水、电、暖的及时供应和维修。

4.根据医院计划增加和更新相关的护理用具设备,做好临床科室的物资配备,保证病区临床工作需求。

5.常用办公用品满足病房工作要求送至病房有记录。

6.加强保洁工的管理,保持病区临床工作需求。

7.做到“三下”(下送、下收、下修),为临床提供及时、便捷、高效服务;保证“三通”(水通、电通、气通),及时处理“三漏”(漏水、漏电、漏气)做到定期巡查,处理及时,保证安全使用,记录完善。

8.制定并落实基本膳食服务制定,开展订餐,提供营养配餐、基本膳食、治疗膳食,满足临床治疗工作需要。定期下病房征求病人的意见并及时改进。

9.提供送饭菜到病房服务

10.认真执行医疗设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根据科室需要采购合格的医疗用品,保障医疗安全。

(三)药事管理处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证配发药品质量合格安全有效。

2.严格执行处方调剂操作规程,发出药品准确无误。

3.落实基本药物使用制度,临床药师定期查房,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四)医技部门(检验、B超、放射科室等)

1.为临床各病区提供各种采集标本用物。

2.全天候提供抽血和接收标本,必要时提供床旁采血服务,以免延误病人的手术和治疗。

3.急症化验、医技检查,接到电话或报告单位应立即到床边采集标本和实施检查(如床边B超、床边X光、床边心电图等)

4.各种化验、检验报告应在规定时间内出具,并有专人及时送至病房。

5.开辟绿色通道,实行24小时值班制,及时有效地为患者提供就诊服务。

6.急诊和病危病人优先检查,检查结果立即电话通知临床医生。

7.住院患者检查诊断报告单及时送回病区。

8.为受检患者提供便民服务,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9.加强科室与临床科室之间的联系,树立“医技围着临床转”的中心服务思想,根据临床需求更好地改进科室工作。

(五)医务处

1.加强临床医生和医技科室的管理,规范医嘱行为。

2.加强医师培训,严格落实《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和陪护制度,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能力开具护理级别医嘱。

3.加强医护协作和有效沟通,特殊情况下保证医嘱正确执行。

(六)财务科

1.认真执行物价部门公布的医疗收费项目、标准,不分解收费、不自立项目收费、不超标准收费。

2.主动为患者提供每日收费清单和出院总清单。对患者由于不理解所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解释;若发现收错费用,应及时给予办理退费手续。

3.节假日照常办理出入院手续。

4.保证示范病房购买物品的资金供应。

(七)院办公室

负责示范病房所需各种公示牌及温馨提示牌的制作。

裴兴镇卫生院

服务保障管理制度 篇5

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苍溪县陵江镇回水小学校

安全后勤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保障服务。我校在安全后勤工作中全面贯彻“安全第一” 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原则,把为教育服务,为师生服务作为安全后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我校始终把安全后勤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通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努力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上下功夫。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安全责任

我校确定了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以树立安全意识为主线,以强化层层管理责任制为核心,以落实具体措施为重点,及时全面排查、整顿校园内安全隐患,努力创建一个管理有序、防控有力、整改迅速、环境安定、校风良好的安全文明校园。为确保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安全工作组织机构下设应急指挥组,现场处置组,现场救护组,后勤保障组,信息联络组五个应急小组,分别由各部门的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其次,细化了安全工作责任,我校把安全工作分解到二十个岗位,即校长、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法制副校长,安全后勤处主任,教导处主任,行政值周,值周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安全管理员,门卫、宿管等安全工作岗位,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安全教育和管理的职责,做到了职责分明。三是制定了完善的安全工作管理制度,根据我校实际制定了行政方面安全管理制度16项;教务方面安全管理制度9项;日常安全管理制度10项;做到了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四是落实了层层负责的安全工作责任制,学校校长与各处室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与教职工层层签订《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加强了全体教职 工的安全工作责任心。五是学校与学生、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协议,特别是学校与通食学生、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了学校、社会、家庭对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职责。对部分用车接送学生的家长发给温馨提示信。六是制定学校领导和班主任两种安全管理手册,每天记好安全日志。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带队,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的原则,将校园安全工作实绩与各处室、班级和教职工年终目标考核,评优评职称挂钩,实现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确保了各项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

安全工作的重点是及时消除隐患,加强全校师生的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为此,我们提出要树立六种意识、开展“六防”教育、克服四种心理、坚持“四不放过”、营造“四讲”氛围。六种意识:即“大于天”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第一”意识,“防范”意识、,“共管”意识;开展“六防”教育:即防盗、防火、防震、防溺水、防触电、防交通事故教育活动。确定每学期第一周为“安全教育宣传周”,并举行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如知识竞赛、演讲赛、作文比赛、安全教育讲座、召开安全主题班会,按课表上《生活·生命与安全》课。通过观看宣传挂图、教育图片展、应急疏散演练,学生掌握了防火、防震、逃生等常识。假期中我们也不放松学生的安全教育,每学期放假前夕,我们都印发致学生家长公开信,让家长注意配合学校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严防学生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克服四种心理:即“凑合”心理、侥幸心理、麻痹心理、粗疏心理;坚持“四不放过”:即问题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问题责任不明确不放过、问题处理无结果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甚至提出了对安全工作要小题大做、捕风捉影,保持对安全工作的高度敏感性;营造“四讲”氛围:即利用横幅标语、校园广播、班级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营造了一个“人人讲 安全,处处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浓厚氛围。

通过这些丰富多采的安全教育活动,师生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极大提高,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突出学生安全,抓好安全管理

学生的安全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因此,我校从学生周一早上到校至周五下午放假,做到时时、处处、事事对学生实行全方位的管理。

1.严格门卫管理。学生入校后,住校生出入校门必须凭班主任签批的假条、通食生凭出入证出校门,并做好登记;同时做好外来人员、车辆的询问、登记工作;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一律停放在指定位置。

2.加强课间管理。课间、中午及晚自习前由值周教师在校园内,到各班巡视,杜绝学生在课余时间滋生事端。

3.加强宿舍管理。一是学校修订完善了《住宿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遵守有标杆,老师管理有依据。二是把好三道关。即把好住宿生信息关,做到管理员手中有住宿生基本信息表、查宿人员手中有点名册;把好住宿查宿关,实行室长和值日生自查、管理员和值周教师细查、值周领导抽查的查宿制度;把好人员出入关,实行限时封闭式管理,杜绝学生随意外出,杜绝外来人员随意进入宿舍,杜绝学生不按时间进入或离开宿舍。

4.加强安全教育。一是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邀请法制副校长每期对学生进行法制及安全知识的教育。二是每期放假前请交通民警到学校进行交通安全常识讲座,教育全体学生注意交通安全。三是每期请医院的急控人员进行预防急病、健康知识培训。

5、定期联系家长,齐抓共管,不断提高家长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寒暑假学校都致家长一封信,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醒家长注意对子女的安全教育,以 保证子女假期中的安全,严防事故的发生。

6.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和特殊学生档案。对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学生,有心脏病、心理疾病的学生和行为不规的学生进行特别关注,建立跟踪档案,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7、坚持学生放假回家后给班主任打电话报平安。

四、采取切实措施,创建“平安校园”(这一部分能否融入第一、二部分?不单独成章)

开展创建安全班级、安全寝室、安全办公室、安全家庭活动,认真落实“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的防范措施,坚持“从细微处着眼,从最小处抓起”的原则,加大安全工作人力、物力的投入,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新购消防等器材20多具,安装了监控设备、整治了操场,对初中部教学楼进行了维修加固。此外,在以技术防范为主要手段的同时,加强人防安全,严格值班制度和夜间值班巡逻制度,完善各类事故应急预案和节假日领导带班制度。确保了学校师生财产和生命安全,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地发展。

五、落实后勤职责,改善营养膳食

学校后勤工作涉及面较广,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声誉的提高,关系学校的发展。因此,学校在每学期的开学初,都要召开行政会,专题研究后勤工作。我校后勤设立了报帐员、安全管理员、图书管理员、营养餐管理员、宿舍管理员、水电管理员、门卫、食堂工作等岗位,根据各岗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各岗位职责,考评办法的量化打分细则。使每一位职工明确自己职责范围和所要做的具体的工作,以及每一项工作所要达到的要求。(这一段建议融入在第一段中)

以下内容建议不面面俱到,主要谈一下:硬件投入、责任管理(含监督)、食谱制定与落实(营养计划包括普餐)、公示与资料整理等。原来篇幅太长了点,未突出你们的亮点。

1、加强宣传教育。一是召开家长会,宣传国家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政策,宣传我县目前实行“3+2”的模式,与家长一起研究食堂饭菜最高限价。二是通过橱窗、板报、宣传画、手抄报,召开主题班会,了解营养健康知识,加强食堂文化建设,加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勤俭节约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

2、加大设施投入。学校先后投入十余万元购置了消毒柜、冰箱、餐桌、收碗桶、餐盘、碗、筷等餐具、目前炊具数量充足,设备齐全,可满足全校学生同时就餐的需要。

3、夯实管理责任。成立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以及膳食委员会,由一名副校长分管,后勤处主抓,一名教师全程管理。完善落实“七员”队伍管理制度和职责,充分发挥“七员”队伍在营养改善计划中的监督作用。

4、严格管理制度。学校在上级相关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及时修订和完善了《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食堂工作管理制度》、《食物中毒报告制度》等制度并严格执行。对食堂操作流程中的每一个岗位,落实了专人管理,明确了各自的责任。

5、合理制定食谱。学校营养师根据学生营养状况,分春、夏、秋、冬四季,制定了一日三餐的食谱,在此基础上,又制定了周食谱,便于操作,食谱有详细的配料表,食堂工人根据食谱采购原材料。

6、流程规范操作。我校食堂所需大米、面粉、食用油由县教科局规定的中标企业配送;肉类、蔬菜、调味品实行定点采购,并签订有合同。食堂严格按照程序操作(定点采购-验货-储存-清库-监秤-出库-粗加工-精加工-烹调-熟食存放-试尝-留样-出售-餐具清洗-消毒-保洁-搞好卫生)。每一个 环节都有专人负责,规范操作。

7、及时核算公示。学校建立了学生实名制档案库,实行了动态管理,对享受营养餐的学生名单和营养餐的发放情况予以公示。执行了一日三餐成本核算,下料监管,做到了供餐日公示和月公示,及时报帐,经费实行专帐管理。

8、多方参与管理。学校建立了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对食堂供餐和营养餐实施情况予以监督,食堂原材料出库,坚持每天有教师、学生或家长代表监秤。

9、加强营养监测。学校对所有学生建有健康档案。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入学时,进行健康体检。每学年九月份对所有学生的身高、体重等进行检测。

10、规范档案资料。营养餐专管员及时做好食品验收、分发统计,学生食用情况统计,学生食用情况汇总;建立营养热餐原材料入库、出库建立台帐。以及其他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以上是我校在安全后勤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将虚心学习兄弟学校好的做法,按照教科局的要求,更加扎实努力做好学校安全后勤工作,为建设“平安校园”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为全面提升我校后勤规范化水平而努力。

现代文化服务业发展的制度保障 篇6

我国理论界的通说认识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这一界定相对其他国家的界定,相对更为宽泛,也与我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基本分类相一致。根据国家《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中规定,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文化传播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用品生产和销售活动、文化设备生产和销售活动、相关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其中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文化传播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是主体。

现代服务业是与传统服务业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信息

化意义上的服务业,是伴随工业化进程并依托信息技术和现

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它

既包括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型服务业.如网络通信、数字影视、网络传媒、信息服务、现代物流、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等;

也包括以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和提升的传统服务业如通信业、信息咨询、金融服务业等。现代服

务业的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而其核心则是发展技术、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传统服务业一般具有增加值低、乘数效应小和劳动力素

质较差等方面的特点。它和现代服务业所具备的三高(高人

服务保障管理制度 篇7

1 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3种模式

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模式与医疗保障制度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一个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模式可以根据不同标准归入不同的类别,按照最主流的归类方式,即根据筹资和服务提供的组织形式,医疗保障制度模式可归为以下3大类:政府优先,市场适度补充型,又称国家卫生服务型,如北欧国家、英国等;社会优先,政府保底型,又称社会医疗保险型,如德国、法国等;市场优先,政府补充型,如美国。

无论采用何种医疗保障制度模式,从医疗保障制度在平衡三大核心要素(保障基金、医疗服务提供和医疗服务监管)时的选择上看,其管理体制不外乎落入以下3种模式:分离模式、半统筹模式和全统筹模式。在分离模式中,政府制定法律框架,进行宏观调控,社会保障部门管理医疗保障,卫生部门管理医疗服务。在半统筹模式中,社会保障部门自办医疗机构,或者从社会上收购一部分医疗机构进入自身系统,统筹管理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在形式上实现保障基金和医疗服务提供的统一管理。在全统筹模式中,卫生部门使用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向医疗保障制度的参保人提供服务,并结合卫生资源配置、医疗质量监管等职能实现实质意义上的统筹管理;这些国家的卫生部门有的采用大部制,职能整合了卫生、药品监管、食品监管、劳动与就业及社会保障等,有的是职能较为单一的卫生部。

2 国际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总体情况

国际社会保障协会(ISSA)和美国社会保障管理局(SSA)合作,自2002年开始每两年按照亚太、欧洲、非洲和美洲4大区域对全球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常规梳理,并出版《全球社会保障制度一览》系列丛书(《Social Security Programs Throughout the World》)。结合2007—2009年丛书和各国医疗保障管理机构官方网站所得的情况,本研究对112个建立了法定医疗保障制度的国家/地区(分别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有31个国家/地区,占所研究国家/地区总数的27.68%;欧洲地区有44个国家/地区,占39.28%;非洲地区有3个国家,占2.68%;美洲地区有34个国家/地区,占30.36%。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人类发展报告2009》中依据人类发展指数将这些国家进行排序,极高和较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地区都是35个,分别占所研究国家/地区总数的31.25%;中等人类发展指数国家/地区是34个,占30.36%;此外有8个国家/地区未进入分类,占7.14%;所研究国家/地区中无低等人类发展指数国家/地区。)的医疗保障管理体制进行研究,发现统筹管理尤其是全统筹管理已是大势所趋。

在这些国家/地区中,采取统筹管理模式的有76个,占三分之二还多;在这76个实行统筹管理的国家/地区中,有62个采用全统筹管理模式,具有压倒性优势(表1)。

其中,在金砖五国中,印度、俄罗斯、巴西和我国的新农合制度是全统筹模式,南非和我国的两项医疗保障制度是分离模式,二者之比为3.5∶1.5。在发达国家,例如全球经济最发达、制度最成熟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30个成员国中,有26个采用统筹管理模式(除希腊、墨西哥、土耳其是半统筹管理,剩余23个是全统筹管理),仅有4个采用分离管理模式,二者之比为6.5∶1,其中的“七国集团”更是全部采用全统筹管理模式。可见,全统筹模式是全球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

3 国际上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统筹管理的4个趋势

纵观各国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变迁,可以发现4个向全统筹模式发展的趋势。

一是政府优先市场适度补充型医疗保障制度在传统上就倾向于采用全统筹模式。建立在税收筹资基础上的政府优先市场适度补充型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卫生服务体制)由于以一般性税收为主,医疗保障管理部门没有筹资的责任,即使有,规模也不大,管理功能较单一,适合作为卫生部门的下属职能之一,因而在传统上就倾向于采用全统筹管理模式。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典以及前苏联和转型前的东欧国家。虽然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英国为代表的福利国家进行了内部市场化改革,但其实质是从操作层面加强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竞争,并没有在管理体制上分离医疗服务管理和医疗保障管理[1]。

二是社会优先政府保底型医疗保障制度的管理体制有从分离管理向全统筹管理转化的趋势。在实行社会优先政府保底型医疗保障制度(社会医疗保险体制)的国家,尤其是因医疗市场发达而实行社会医疗保险体制的国家,有的在传统上就采用分离管理模式,但现阶段出现了明显的由分离管理向全统筹管理转化的趋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德国和法国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的发源地,曾经是实践分离管理模式的典型国家,但德国于2002年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社会医疗保险管理职能从劳动和社会政策部剥离,与原卫生部的职能进行合并,组建成新的卫生和社会保障部,统一管理医疗保障政策制定、医疗保险基金和医疗服务。日本曾是社会医疗保险实践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但该国于2001年将厚生省(相当于卫生部)和劳动省(相当于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合并为厚生劳动省,统一管理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务,也实现了对保障和服务的统一管理。该国随后在有效控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同时,保障了医疗服务质量,成为发达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绩效最好的国家。法国于2009年推行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国家层面整合了相当于我国卫生、劳动与社会保障、民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职能的“劳动、就业和卫生部”,在地方层面合并了卫生与社会事务局、医疗保险局和医院管理局,成立了新的卫生局。其背后的原因在于,之前卫生行政、医疗保险和医院管理由3个政府部门管理,医疗和医保分治,卫生体系行政管理权分散,决策与协调程序复杂,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矛盾日积月累,导致推行区域卫生规划、支付制度改革和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管理阻力重重,不得不进行改革[2]。

三是市场优先政府补充型医疗保障制度的全统筹倾向。美国是市场优先政府补充型医疗保障制度的典型国家,政府负责的Medicare和Medicaid是全统筹管理,由卫生和人类服务部制定医保政策,进行基金监管。国内商业医疗保险机构众多,其管理模式随着保险的发展出现了统筹倾向。各商业保险机构出于利润最大化、遏制费用飞涨和加强竞争力的需要,自发推进“管理型医疗(managed care)”组织创新,使得医疗保险公司与医疗服务提供者结盟或合并,以较为低廉的价格为参保人提供全方位的基本医疗服务[3]。有管理的医疗保健组织,如最有代表性的“健康维持组织(HMO)”就既是一个保险公司,又是一个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组织(常常是医院和医生构成的网络)。20世纪90年代,美国管理型医疗迅速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在管理型医疗组织投保的人数已超过了总投保人数的75%。统一管理保险基金和医疗服务提供是管理型医疗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四是半统筹模式下社会保障部门管理医疗保障的做法在现阶段有被颠覆的趋势。在仅占所研究国家/地区总数1/10的这14个采取半统筹管理模式的国家中,有9个是以墨西哥为代表的拉美国家,其医疗保障管理体制一度被称为“拉美模式”,一般做法是国家的医疗卫生机构由社会保障项目负责开发、设立,直接为参保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卫生部门仅负责医学科学和技术的宏观指导。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曾经是“拉美模式”典型国家的墨西哥,在2001年试点覆盖全国半数人口的非正式就业和无业人群的“大众医疗保险”项目时,正式打破了“拉美模式”,不再由社会保障部门作为制度的主管部门,而是由卫生部门主管,从社会保障系统的医疗机构那里购买服务,3年结束试点,于2004年正式在全国推行该项目,与覆盖公务员和正式就业人群的保障项目并存。据考察,该制度之所以由卫生部门主管,其背后的原因是其他政府部门因管理难度大而推诿,卫生部门不得不临危受命。可见,其他政府部门可以不履行群众健康风险保护的职责,但卫生部门作为群众健康的终极责任主体,为国民提供医疗保障是该部门内在的、不可推诿的重要责任。

4 启示

我国的职工医保、居民医保由人社部主管,新农合由卫生部主管,救助制度由民政部主管,但4项保障制度下的医疗服务提供皆由卫生部主管,换言之,其余3个制度均采用分离模式,新农合制度采用全统筹模式。半统筹模式在我国不存在,因为这种模式需要社会保障部门自办医疗机构,或者从社会上收购一部分医疗机构作为系统内机构,向参保人直接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因此,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模式选择仅在全统筹模式与分离模式之间展开。国际经验对我国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模式选择的启示如下:

4.1 国际医疗保障管理体制出现全统筹趋势的原因

从国际经验看,卫生部门全统筹管理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的模式已是全球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也将成为其最终归宿。之所以出现这么明朗的趋势,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两点:一是从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从分离管理到统筹管理的趋势看,可以发现医疗保障制度确实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特殊性,如待遇支付的复杂性、对医药卫生体制的依赖性等,其管理职能需要并入同时管理着医疗服务的政府部门,以实现协调成本的内部化,以及通过医疗保障与医药卫生体制其他组成部分协调发展实现多赢。二是从墨西哥的经验看,卫生部门才是群众健康保护的终极责任主体。这与我国推行新农合制度时,卫生部门临危受命的情形如出一辙,说明医疗保障管理职能的确是卫生部门的内在职能之一。

4.2 全统筹模式应是我国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最佳选择

遵循国际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发展规律,全统筹模式应是我国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最佳选择。应尽快建立起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统一管理的卫生行政管理体制,在卫生部下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与现有的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形成一部三局的卫生行政管理新体制。新建的国家医疗保障局将分两步整合三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第一步是守住新农合,吸纳居民医保,将二者统一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第二步是吸纳职工医保,完成城乡居民医保与职工医保的制度整合。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城乡二元结构在近期内尚不能消解,所以必须正视城乡收入差距的现实,在设计医疗保险制度筹资与补偿方案时,应尽量避免支付能力较高的参保人挤占弱势群体的卫生资源,因支付能力的差异造成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公平。当前,在天津、成都等城乡统筹地区,人社部门主管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采取分档筹资、分档补偿的方式,从制度运行数据看,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公平性已经显现出来。而卫生部门主管医疗保障制度时,基金安全只是其中的一个考虑因素,还需统筹考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参保人的健康需求和满意度以及服务质量等因素,真正让城乡居民享有公平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

4.3 整合基本医疗保险经办资源,强化监管职能

与当前几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管理部门一脉相承,我国实际存在三套经办队伍,一是隶属人社部门的社保中心负责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事务的人员;二是隶属卫生部门的新农合经办机构及人员;三是在一些整合了三项制度的地区,出现隶属地方政府或医疗保险局、卫生局等部门,但实质上都是受卫生部门约束的医疗保险结算中心的人员。随着卫生部门统一管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程的推进,应借鉴镇江模式,成立新的基本医疗保险经办中心,隶属当地医保局(隶属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强化经办机构对于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参保人服务利用和基金使用等情况的监管职能,而不是仅进行简单的保险理赔和待遇支付。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可以将部分理赔职能委托给商业保险机构完成,但因后者无法完成制度筹资、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等核心职能,完全由其经办基本医疗保险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摘要:本文从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三种模式出发,研究了国际上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总体情况,分析了不同医疗保障制度模式在统筹管理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方面所呈现的四个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的走向及实现路径。

关键词:医疗保障,医疗服务,统筹管理,国际经验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人事司,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卫生部“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课题总报告——建立统一高效的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整体推进医药卫生改革与发展[R].内部资料,2007.

[2]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法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我国医改的启示[R].内部资料,2010.

服务保障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机关后勤;后勤改革;机关事务管理

机关后勤服务改革是后勤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适应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从我国提出机关后勤服务化以来,机关后勤的服务保障工作不断有序推进,从局面向全面、系统化发展,初步建立了后勤保障体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改革步伐加快,机关后勤保障服务中的弊端开始凸显,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需要。加大改革速度,提高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高机关事务管理的规范性十分必要。

一、机关后勤保障服务

机关事务是机关政务的辅助工作,主要是事务性管理和服务工作,目的是保证机关正常运行。机关事务包括两方面的工作,生活事务和文书事务。生活事务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后勤保障服务事务、通信工作以及安全保卫工作等。文书事务主要是文书上面的工作,有文书的起草、发放、整理以及存档等工作,也包括机关单位内部活动的组织等。机关后勤保障服务是机关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机关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有重要意义,是机关职能正常运转的基础。机关后勤保障服务的对象是机关的职能活动,包括相关的从事职能活动的工作人员。但是很多人对机关事务和机关后勤保障服务的认识存在误区,经常对它们的工作认识混淆,使机关事务工作的地位有所下降,不利于机关事务工作的开展。

机关后勤保障服务工作与机关事务工作有实质的区别。机关后勤服务工作,是后勤人员用自己的知识技能,通过利用一定的设施,为机关的工作以及职工的生活,提供劳务方式的服务。机关后勤工作不仅是一项服务工作,也是一项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原则。通过管理,达到后勤工作的目标,组织协调后勤的工作。机关后勤保障服务的职责核心是资产管理,通过提供物质保障,使机关单位的工作能够实现有序运转。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机关后勤保障服务工作要随之进行改革,使其更好地发挥职能。机关事务工作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部分,关系着政府的自身建设。机关事务工作的行政管理职能目标明确,不能进行社会化改革。随着国家改革的深化,政府职能的转变,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直接提供后勤服务保障的职能会逐渐减弱。

二、机关后勤保障服务工作现状

1.内在机制不完善

我国的机关单位后勤体制,形成于早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经过长期发展,机关后勤有充足的人员、资金和设备,基本要素并不缺乏,真正缺乏的是先进的管理体制。在机关后勤的内在体制上并不完善,没有科学的竞争机制、管理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等。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和建立,机关后勤单位需要参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科学改革。

2.平均主义思想严重

目前,在部分机关单位后勤的内部,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仍然存在,没有建立现代的劳动分配体制,即按劳分配的要求。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尤其是计划经济体制观念的残余,机关后勤部门在管理上和服务上的职能没有分清,过多使用行政手段,管理过死,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由于缺少竞争机制,有充足的资金和人员,服务的对象是面向机关,没有竞争者,没有经营的风险,再加上权力和责任脱节,工作人员的贡献与经济利益的联系不大,大锅饭的状态严重影响机关后期保障部门的劳动效率和服务的质量。

3.机构庞大重叠,效益低下

机关后勤保障部门的人力物力过多,机构庞大,资源浪费严重。部分机关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占机关人数的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左右。每个机关的体系不一样,各有机构体制,只强调服务的保障,出现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过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严重浪费资源,使政府的财政负担加重。由于不能统一集中管理,后勤的资产流动很难,许多机关后勤保障部门的设备利用率很低,大量积压而放坏。

4.观念陈旧,以被动服务为主

很多机关后勤部门的工作,仍然是传统的封闭式服务管理,观念陈旧,经营粗放。并且不重视专业人员的配置,许多机关后勤部门的人员老龄化严重,文化水平不高,没有专业的服务和管理技能。机关后勤部门的要、等、靠思想严重,没有竞争的压力,没有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也没有成本收益的意识,再加上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机关后勤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不高。

三、促进机关后勤保障服务改革的策略

1.完善内部机制

应当明确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的地位,以及机构的设置和职能,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机制。机关后勤部门管理工作的核心是资产管理,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合理配置后勤的资源。后勤管理机制的制定要既能协调运转,又要能够相互制衡,避免权责脱节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大对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制度等的改革,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监督机制,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改变传统观念,优化后勤队伍

要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束缚,建立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要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消除平均主义的思想,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机关后勤部门要按照实际需要精简机构,节约人力资源和财力,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合理分配利用资源。在机关后勤人员的选拔上要选择专业化和技能化的人才,年龄结构要年轻化,使用文化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满足后勤现代化和科学化的发展要求。

3.转变职能,改进服务

机关后勤保障服务要沿着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方向进行改革,在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下转变运行机制,改进服务。机关后勤的劳动方式要专业化,细化社会分工,实现专业化的服务能够促进机关其他工作的开展。机关后勤保障服务要与竞争性的社会市场紧密相连,向市场经济靠拢,避免大锅饭的现象,实现自主经营,自我发展,接受市场的考验,促进后勤工作质量的提高。加快机关后勤保障服务的改革,要注意服务职能的分离,使其成为独立的服务产品的管理者,以社会需求为目的。

4.引入市场机制,增强后勤保障活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机关要牢固树立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用优质服务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去占领后勤保障市场。机关要大力发展后勤经济实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规模经营,打破部门界限,整合分散资源,将有条件的后勤服务经营单位改组跨部门的经营实体或企业集团,实现分工协作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利用庞大的后勤资源来创造更高的效益,迸一步提高后勤保障能力,从科学管理中谋求效益,不断提高机关后勤产业的科技含量,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机关后勤产业的发展。

四、小结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政治、经济各项改革的逐步推进,社会服务业不断对外开放,原有的后勤体制的各种弊端和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加大了财政的负担,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党政机关政务工作的保障要求,这就对我国加强行政机关后勤保障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因此,要加大机关后勤保障服务的改革速度,提高机关事务管理的规范性,充分认识到机关后勤保障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法,终而提高机关后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苏岩. 转变观念改革创新增强机关后勤服务保障活力[J]. 中国机关后勤, 2014(2):31-32.

[2]国家工商总局机关服务局. 加强科学管理深化后勤建设[J]. 中国机关后勤, 2016(3).

[3]张娜. 论新时期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保障措施[J]. 西江月, 2014.

上一篇:美术《漂亮的小钟表》教学反思下一篇:夏天的四字成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