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大学和211的区别

2024-10-24

重点大学和211的区别(精选6篇)

重点大学和211的区别 篇1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流学科建设,211高校

大学要办出有特色高水平和建设一流学科, 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拥有一流的专家学者且人才梯队优化合理;具有高水平的学科、能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具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有社会担当, 提供一流的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 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智囊团、思想库;有雄厚的综合学科基础作支撑[1]。

在新的发展阶段, 欠发达省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要实现新的跨越、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 就必须在准确把握自身在全国所处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 突出特色、提升水平。

一、欠发达省份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现状

(一) 欠发达省份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排名概况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 从近年来各地区研究生教育综合竞争力的消长, 欠发达省份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水平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 排名最好的是江西2013年度排名位于第18名, 其次广西2013年度和江西2012年度排名位于第20名。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总是受到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育的投入。明显地, 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排名靠前的基本都是那些经济发达省市, 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而近年来江西省的GDP总量在全国的排名基本上在20位左右, 其他如山西等省的GDP总量也位于20名之后, 都是典型的穷省办教育, 决定了应该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 加快推动研究生教育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均衡推进向重点突破转变。

(二) 欠发达省份国家重点学科总量在全国的位次

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 国家教育部将取消重点学科的审批, 但从目前各省份国家重点学科总量可以看出当前各省份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水平。

北京、上海、江苏3个发达省市国家重点学科总量位居排行榜前三甲, 8个欠发达省份国家重点学科总量位居20名之后, 其排位与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排名相当, 即国家重点学科总量体现了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强弱。

8个欠发达省份中, 山西省拥有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和3个国家二级重点 (培育) 学科, 位居第一, 紧随其后的为云南, 仅比山西省少2个国家二级重点 (培育) 学科, 广西和江西各拥有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二级重点 (培育) 学科, 最弱的为贵州省仅有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三) 8所211高校省重点学科在全国同行中的位次

通过对8所211高校省重点学科在全国同行中的排位情况进行分析, 以了解其在全国同行的地位。8所211高校共127个省级重点学科 (一级) , 拥有1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和6个国家二级重点 (培育) 学科, 在全国同行中排名位于前10% (含) 学科数仅为6个, 占省重点学科总数的4.7%;排名位于同行前10%—20% (含) 学科数也只有23个, 两者共占省重点学科总数的22.8%。而排名位于同行前20%—50% (含) 的学科数达71个, 占省重点学科总数的大部分, 达55.9%。

从各211高校看, 云南大学拥有4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其排名位于同行前10% (含) 的学科数有3个, 占了8所高校此排位段的半壁江山, 占比达50%;南昌大学排名位于同行前10% (含) 的学科数有2个, 紧随其后。各211高校虽至少拥有1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 排名位于同行前10% (含) 的学科, 竟然有5所高校空缺, 如广西大学、青海大学、海南大学、贵州大学和宁夏大学, 比例占样本高校数的62.5%。

从入选各排位段的学科属性看, 入选全国同行中排位段前10% (含) 学科的6个学科, 均拥有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占比达100%;入选全国同行排位段前10%—20% (含) 的23个学科, 有8个学科拥有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或国家二级重点 (培育) 学科, 占比达34.8%;8所211高校中的1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和6个国家二级重点 (培育) 学科入选全国同行排位段前20% (含) 的学科共12个, 占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数的57.1%。

二、欠发达省份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 欠发达省份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

1.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转变:

高等教育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强调协调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对高校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2.“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

自2011年以来, 我国高校积极推动协同创新, 一些由高校牵头主导的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建设, 高校科技创新的范式正在悄然发生变革。在协同创新过程中, 尽管“协同”直接指向的是重大的科学技术问题, 但它的溢出效应则足以为高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供动力、资源和机遇。大力推进协同创新, 不仅是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机遇, 也是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

3. 国家一流大学和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计划的启动:

国家教育部将取消国家重点学科的审批, 对国家重点学科总量绝对落后的欠发达省份来说无疑是沉重打击。而2015年8月18日,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 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 即国家教育部将启动国家一流大学和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对这8省份而言, 个别学科可望冲击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计划, 但绝大多数学科可能与此无缘, 因此既是机遇, 又是挑战。

(二) 欠发达省份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面临的挑战

1. 现有学科建设基础薄弱:

无论是8省份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在全国的排名, 还是8省份国家重点学科的总量, 或是8所211高校省重点学科在全国同行中的位次, 8省份 (8所211高校) 都处于绝对的薄弱地位。尤其周边各省都在实施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 给8省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以及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带来更大的压力。

2. 多省份在如火如荼进行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项目建设:

福建在2014年初启动了高水平大学建设, 首批有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3所大学入围, 每年投入2.8亿元。从福建农林大学入选后2014年到2015年3月底的数据看, 短短一年时间高端人才迅速增长: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 (双聘) 1名, 新增“千人计划”1名, 新增“青年千人计划”1名, 新增“外专千人计划”1名, 新增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10个;“十二五”以来首获国家三大主体计划项目等。一年时间就已现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初步成果。

安徽省也在2014年启动了地方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计划, 将省属重点大学分成三类即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进行建设, 安徽省地方高水平大学共分两批入选, 入选8所院校。

2015年4月7日, 浙江省也公布了第一批重点建设高校名单, 其中, 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榜上有名。

广东省则设立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 2015—2017年下拨50亿元, 主要用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产学研合作、人才队伍建设、科研服务与条件支撑平台建设等。共有中山大学等7所高校和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等18个学科分别入选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由上, 广东省作为经济大省, 3年投入50亿进行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 当然其建设的高校和项目也多;而福建省每年投2.8亿对首批3所高校进行建设, 其他2省未公布明确建设金额, 但预计建设资金并不短缺。而作为经济基础薄弱的欠发达省份, 要安排巨额资金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显得有较大难度和较大压力。

三、欠发达省份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策略

从上述分析可知, 或由于建设基础的薄弱, 或由于建设资金的短缺, 或由于建设时间的短暂, 或由于办学观念的滞后, 虽然国家对8所211高校的1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和6个国家二级重点 (培育) 学科进行了重点打造和建设, 但依然只有12个学科入选全国同行排位段前20% (含) , 入选全国同行排位段前10% (含) 的则只有6个学科, 入选的比例明显偏低。

由此可见, 欠发达省份的“一流学科”数与国内其他省份“一流学科”数的差距正在拉大, 在现有条件下, 要迎头赶上甚至反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能实现的充其量也只有个别学科, 如入选全国同行排位段前10% (含) 的几个学科。因此, 除入选全国同行排位段前10% (含) 的6个学科发展定位比较明晰, 跨入并保持在国家队行列。8所211高校剩余的121个省级重点学科如何建设和发展, 是摆在各省面前一个急待迫切解决的难题。从已有分析看, 提出欠发达省份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策略如下:

(一) 科学的建设思路

1. 坚持重点突破。

高校和学科的发展要实现重点突破, 这是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成功经验, 也是我国发展较好大学的成功经验。重点突破, 越来越成为高校开展学科建设的共识。坚持重点突破, 也就是在学科资源的配置上, 确定学科建设的分类体系与优先次序, 分清轻重缓急,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所多为、有所少为, 有所先为、有所后为”的思想, 实施重点突破, 将有限的资源, 重点投资能迅速提升高校声誉、彰显高校影响力的顶尖学科, 务必使重点学科得到充分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的保障。

相比发达省份, 欠发达省份明显财力不足。因而在欠发达省份的一流学科建设中, 更要集中省里有限的财力, 继续重点扶持那些已取得较大学术成就和较高学术声望的前10% (含) 的学科。

2. 坚持分类推进。

一流学科的比较性特征决定了其层级类别的特性, 即并不是所有学科都能进入一流水平的行列, 或者说并不是所有学科都能进入某一层级类别的一流学科行列。就地域而言, 一流学科有世界级、国家和省级之分, 就职能而言, 一流学科有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之分等, 且相互间可交叉重叠。故一流学科建设须依据学科的发展特点、发展水平、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整体推进, 形成分级、分层的建设模式。通过分层建设, 形成相互支撑滚动发展的国家级、省级和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体系;通过分类建设, 形成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学科体系。

欠发达省份211高校的学科进入国家一流学科行列的数量毕竟有限。因此可将8所211高校中排名位于同行前10%—20% (含) 的23个学科定位为省内一流学科加以重点建设, 经过若干年的建设, 可望冲击并进入国家队行列。将排名位于同行前20%—50% (含) 的71个学科根据学科的发展和性质或定位为省内一流培育学科, 或定位为省内一流教学研究型学科, 或定位为省内一流应用型学科加以建设。

3. 坚持特色发展。

任何一所大学, 即使是世界上最顶尖的一流大学, 也并不是在所有的学科和知识领域都达到领先水平, 而是在具有独特的个性和特色上有自己的优势学科。学科“特色”的形成是经过不断的发掘、培育、强化形成, 要进行特色学科建设, 就要从“特”上入手, 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重大需求和战略要点, 准确定位, 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 注重产、学、研结合, 通过挖掘高校自身的优势来选择“特色”、以培育“特色”形成学科优势和强化“特色”, 不断累积学科优势, 将自身的特色学科做大做强, 打造学科亮点。

当然, 学科的特色发展与学科分类分层推进两者并不矛盾。在分类分层推进排名位于同行前20%—50% (含) 的71个学科同时, 可审时度势推进学科的特色发展, 为学科的发展争得时间和空间。

(二) 积极的政策引导

从省级层面来看, 省委省政府要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出发, 高度重视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在国民经济与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及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特殊作用。

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 “引导高校合理定位, 克服同质化倾向”, “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 避免千校一面”。正确处理好“区域特色”与“高水平”之间的关系, 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 在贡献中发展”的办学理念, 在提高质量与追求特色的过程中找准“错位”的“坐标”。同时, 对建设高校不以招生规模尤其是本科招生规模支付财政拨款, 促使建设高校在规模上“瘦身”, 把人财物集中到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上, 实现真正从规模增长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

加快建立高等教育政策补偿机制, 确保高校发展的相关利益。要将高水平大学和省一流学科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规划, 从事关全省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和支持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

(三) 明确的机制保障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由于惯性的力量, 高校习惯于依赖教育管理部门政策, 因此, 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导向举足轻重。鼓励特色发展、创新发展, 建立分门别类的学科评价机制是引导高校一流学科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评价指标体系应分门别类, 区别对待, 不能实行一刀切、搞整齐划一的评审标准。积极发挥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作用, 无论学科评审、评估还是学科中期检查, 都由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直接参与, 避免形式化和过场化。

建立学科动态调整机制。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 对部分发展态势欠佳的学科予以调整设置;对建设学科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中期评估检查, 未达标者限期整改直至取消建设, 将名额重新分配给那些建设状况优良的学科。

参考文献

重点大学和211的区别 篇2

借助他山之石的视角,我们来看一看是不是有必要废除985和211工程,或是说,高校改革应该向哪个方向走。把目光转向我熟悉的美国,在大家反复谈论美国的教育如何如何之际,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从来没有人提到过美国的“重点大学”,美国有的只是私立大学和公立/州立大学的分别而已。因为公立大学依靠政府拨款,在经费划拨和监管方面跟中国的大学才具有可对比性。不过有意思的是,即使在对比公立大学的时候,还是要把美国的私立大学扯进来,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才能够看得清楚。

美国的传统是私立大学,由个人或团体出资兴办,运行基本依赖于收来的学费。州立大学是后来兴起的,比如我的母校UCLA(洛杉矶加州大学)是在1919年成立的,那才不过是中国的“五四运动”的时代,跟哈佛(创办于1636年)近4百年的历史根本没法比。现在,美国的每一个州,至少有一套州立大学系统,而加州不但有举世闻名的加州大学系统(10所UC),还另外有一套加州州立大学系统(23所CSU),以及全美国在效仿的社区大学系统。美国的联邦政府也有若干大学,主要是军事学院,向为国效力的军人、退伍军人、打算参军的人和他们的家属服务的。

政府出钱办大学,首要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国人习惯了大中小学都是政府在办,可能根本就不会去想这个问题。答案竟然简单得出奇,就是要让符合大学入学条件、而又付不起学费的孩子有一个上大学的机会。加州大学系统(UC),就有7万5千名学生来自低收入家庭,这个数字是美国最高的,而且全部加大有一半的学生完全不付学费。就学术要求而言,UC的入学要求,是加州高中生最优秀的前八分之一,加州州立则是第二个八分之一,如果再加上没有入学门坎、学费比加大还要低很多的社区大学,有一个问题应该不需要多说了,就是为什么有这么多关于美国的负面报道,却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一个美国孩子因为贫困而不能上大学的。其实,帮助社会里的大多数人、或是需要帮助的群体,这才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

既然开门办学,就希望把学校办好,这样才能吸引优秀学生、学校的声誉和水平才能上去。加州大学在这个问题上,采用的是集中资金火力的策略。比财力,私立学校怎么都比不过政府的。于是加大把钱投在最昂贵的方面,就是科研。所以凭着加大这短短的历史,已经先后有50多名诺贝尔获奖者了。这样的实力,谁也不会小看。所以这些关键的UC,现在排名都很靠前。

反观中国大学的资金投入,国家是有一个美好愿望,就是希望重点投入,让985和211这样的学校能够脱颖而出。可是,这里缺乏了一个关键的前提,就是我们的大学系统本身是没有竞争的,不存在生存危机。985和211跟过去的委属、部属重点大学的性质一样,就是大锅饭体制的产物,反正是国家单位,等着拨款就好了。就生源而言,反正是基于高考分数去“切”学生,越是重点、越得到投资,就越能吸引考生。这样没有竞争和生存意识的状态,自然会制约学校的发展。国家在反思这个情况,在考虑资金的重新安排,但是却没有想到任何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不过是新瓶装旧酒,不会有多大起色的。

美国的州立大学面临竞争,所以就有2个部门是中国的大学完全没有的:商业运行和市场推广。为什么要有商业运行部门呢?就是要决定怎么花钱,要报预算,要根据经费数额决定做哪些事情、不做哪些。比如,州立大学也收一些学费,而这些学费主要的用途是给贫困学生发资助,在过去几年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商业运行部门就会特别对学校提出,要多招全额付学费的学生。道理很简单,如果招来的学生需要资助,学校“净”收入就减少了。商业部门就是看钱,其他的决定权才在行政。而在中国,商业运行这一块总是和行政搅在一起的,钱的事情自然就被权力制约了,所以钱花不出效率来。

至于市场推广就更重要了,这是生存和竞争的关键所在。这一点,政府又是用经费的宏观杠杆在管理学校。美国最初是学生只要出很少的学费就可以上州立,市场部就是要去和那些历史悠久的私立学校竞争。那时,政府的拨款是按人头给的,招来的学生越多,学校获得的拨款就越多。慢慢地美国开始推一个平权法案,就是学校的人种比例和当地人口比例一致,否则一些专门的经费就不能得到。这样,就会出现学校拼命去抢拉丁裔和非洲裔的好学生,因为他们够条件的不多。而亚裔呢,现在加大的亚裔在往40%走,而人口中的亚裔比例才10%左右,这样美国被迫放弃了大学入学的平权法案,而很多不明情况的亚裔,还在喊受歧视了呢。至于到了最近,美国财政吃紧,对大学的拨款要和学生表现联系起来,毕业率、按时毕业率、受处分的比例等都换算成拨款系数,这样做市场推广和招生的部门就更辛苦了,还必须得招“好学生”才能确保学校的经费到位。

就在写这一篇文章的时候,加州州立的北岭校园爆发了抗议,抗议最近提出的加大和加州州立学费上涨的一个提案。州立大学经费不够了,唯一能打的主意就是学费了。反正有私立大学在做对比,目前像伯克利和UCLA这样一流的加大,本州居民一年的学费才1万3左右,对照同在加州的南加大USC(一年4万7)和斯坦福(一年4万4),加大还是有很大的“涨价”空间的。其实,中国的大学在经费改革方面,多收一些学费也是有益的。不要急着骂人,任何人或家庭交学费只是短暂的几年,而纳税却是一辈子的事情。打破大锅饭,不但学生更珍惜上学的机会,广大纳税人实际上还省了钱了。

所以,不论985和211是否延续,也不论有关教育不平等的批评怎么说,政府对于高校的经费管理,更应该是杠杆式的,也更应该去照顾经济上需要援助的贫困学生。大学要有自主权,更应该有生存危机,要打破上面拨款、下面学生拼考试分数的不上进现状。而中国教育的改革,最大的症结就是高考。高考这个“八股”式的人才遴选制度,是高校吃大锅饭的基础。这个制度不从根本改变,经费怎么划拨,都是换汤不换药,反正各个学校都不会有生存危机,就是等着上面拨钱好了。

治本,才是关键。中国的高校需要的是生存竞争。

什么是211和985大学 篇3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上海(9所)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大学

天津(3所)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重庆(2所)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河北(1所)河北工业大学 山西(1所)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1所)内蒙古大学

辽宁(4所)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吉林(3所)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延边大学

黑龙江(4所)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江苏(11所)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浙江(1所)浙江大学

安徽(3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福建(2所)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 江西(1所)南昌大学

山东(3所)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石油大学 河南(1所)郑州大学

湖北(7所)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南(3所)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广东(5所)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西(1所)广西大学

四川(5所)四川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云南(1所)云南大学 贵州(1所)贵州大学

陕西(6所)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长安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甘肃(1所)兰州大学 新疆(1所)新疆大学 军事系统(3所)第二军医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985工程”简介

1998 年 5 月 4 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大建校百年大会上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从此,一个面向 21 世纪振兴中国高等教育的“行动计划”——“ 985 工程”拉开帷幕,国家决定从有限的财政中投入极大的资金重点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 985 工程”。“ 985 工程”是党和国家继“ 211 工程”之后推出的科教兴国又一重大举措。

(注: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 1921年创办,素有“南方之强”之称,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也是目前中国经济特区中唯一的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985工程”名单(截至2007年4月)

湖北有哪几所985和211大学 篇4

2、华中科技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高校,国家首批“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入选高校。

3、中国地质大学(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简称地大,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国土资源部共建的一所以地球系统科学为主体,应用科学、前沿科学,以及新兴交叉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系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列入“111计划”和“卓越计划”。

211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武汉理工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理工类全国重点大学,由国家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海洋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等重点建设的`中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2、华中农业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经、管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863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是武汉七校联合办学成员,是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农业现代化建设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3、华中师范大学(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华中师大”,位于湖北省会武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涵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院校;

重点大学和211的区别 篇5

根据东北师范大学招生办最新公布的信息可知:

东北师范大学在吉林是第一批次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说东北师范大学是一本大学。

重点大学和211的区别 篇6

如果我们从项目管理的专业角度,用项目进度管理的视角重新审视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进度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分析特点,并运用项目进度管理的思想去实施项目管理,可以有效规避此类问题,有助于规范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管理工作,提高计划及项目管理的效率,使“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化、现代化、高效化。

1 目前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项目组人员大部分没有接受过专门的项目管理培训,他们在制定项目进度计划的过程中,又没有一种科学、可靠、固定的流程可以遵循,所以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分析他们的进度计划,存在如下问题:

(1)对项目活动的定义不够明确。活动定义[1]指确定为产生项目各种可交付成果而必须进行的具体计划活动,即确定完成项目所必需进行的所有项目活动。如果没有对项目活动的充分定义,自然也就谈不上对项目活动进行必要的细化,进度计划编制就有困难。

(2)项目组织结构不够明确。组织结构与成员责任不够明确,项目负责人一人承担过重任务,多学科交叉项目,人员协调较难等情况,影响了项目进度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3)资源估算合理性不足,制定出的计划执行力不够。项目组在制定项目进度计划的过程中,常常会对设备、资源的购置与配备持过分乐观的态度。结果,当项目组不能及时得到所需设备和资源时,整个项目的进度就会受到影响。

(4)时间估算合理性不足,制定出的计划执行力不够。项目组过多地依靠以往经验对项目建设时间进行简单估算,有的持过分乐观的态度,并据此制定进度计划,导致进度计划编制困难,计划执行不够有效。

(5)项目进度控制措施力度不够。项目进度计划只是根据预测而对未来作出的简要的、粗略的时间安排。由于在编制进度计划时事先难以预测的问题很多,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偏差,这就要求项目组及其他管理人员对计划做出调整,消除与计划不符的偏差,以使预定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和预算范围内得以完成。

存在以上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进度管理的复杂性特点所决定的,如果不能充分估计进度管理的特点与重要性,项目进度实施必然出现问题。

2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进度管理的复杂性特点分析

2.1 系统性

重点学科项目的建设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人力系统、材料设备系统、信息系统、实施方法系统、环境系统等构成,是这些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对于进度管理工作,应该着眼全局,把握细节。

2.2 特殊性

由于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特殊性,无法像建筑工程项目一样顺应项目进度计划的时间过程来管理,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进度管理系统中各工序环节交互作用的复杂性非常突出,项目进度计划的调整必须及时有效。

2.3 自学习性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进度管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复杂适应系统。项目进度管理的总目标是确保项目的目标在建设期内实现。而进度管理是在经确认的进度计划安排基础上实施各项具体工作,在一定的控制期内检查实际进度完成情况,并将其与进度计划相比较,若出现偏差,分析产生的原因和对项目建设期的影响程度,找出必要的调整措施,修改原计划,不断循环,直至项目验收,因此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进度管理也是一个自我调节的管理过程。

3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进度管理思路

3.1 确定项目组织结构,建立进度管理模型

学科建设项目一般按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要求,根据各高校具体情况申报后进行立项,各高校应根据各校实际和不同项目的要求分别有项目组织机构,实施“学校项目法人—项目负责人—子项目负责人”的三级责任制,保障项目的有效实施。组织结构确定后,要对每个机构及组成部分赋予相应的资源,以保证机构的正常运转。在项目组织结构建立的基础上构建进度管理模型,针对项目的各主要环节,建立影响这些环节进度的相关关系,指出相应的责任单位。组织结构的确定是建立进度管理模型的前提,建立进度管理模型是进行进度管理的基础。

3.2 编制项目三级进度计划[2]

项目组织结构确定后,根据合同计划(即二级计划)的时间要求,编制详细可行的项目三级进度计划。“三级进度计划”是基于“三级责任制”下的进度管理有效手段,一般情况下项目法人(即项目申请学校)的项目总进度计划为一级进度计划,项目负责人的项目进度计划为二级进度计划,子项目进度计划为三级进度计划。三级进度计划是项目相关方用于协调项目设备、项目人员、项目指标实施等进展的计划,需定期向项目学校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是项目子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进行进度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整个项目进度管理中最关键的工作之一,是一切行动的指南。

3.3 编制项目里程碑计划[3]、周进度计划和专项进度计划

三级进度计划发布后,依据三级进度计划的时间要求,需编制进行进度量化考核的里程碑计划,以及用于项目执行中见证点通知和资源占用具体安排的周进度计划,对于关键资源、瓶颈工序可根据具体情况编制详细的资源专项进度计划,以明确思路,指导关键设备、瓶颈工序的工作任务安排。

3.4 进行进度跟踪和阶段进度检查分析,建立有效的进度控制体系

项目启动后,应该密切跟踪设备的购买、制造进度、项目实施进度,并定期对三级进度计划实施跟踪,一般按合同要求的时间间隔跟踪三级进度计划,对当期的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进行对比分析,确定进度是否在计划控制范围内,对于较大的进度偏差要提出解决方案。进度控制体系,包括进度检查和记录、阶段进度分析报告、进度会议制度等内容。进度控制体系的建立是为了保证项目进度在可控制的范围内,是日常进度管理的载体。

4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进度管理关键工作

4.1 项目进度计划体系的建立和运作

进度计划是进度管理的核心,一切活动将沿着进度计划来展开,因此,对于项目管理而言,进度计划十分关键,一份细致、可行的进度计划是减小项目风险、实现项目预期目标的关键。没有可行的项目进度计划,就不可能有成功的项目管理。对于“211工程”学科建设项目而言,由于项目技术性强、可预知能力弱、周期性不明显、影响项目进度的外部因素和内部环节很多,因此,进度管理必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3]。针对学科建设项目特点,进度计划系统可由项目总体进度计划、里程碑计划、年(季度)进度计划和专项项目进度计划组成,同时根据他们之间的关系,建立“211工程”学科建设项目进度计划体系(如图1所示)。

(1)项目总体进度计划用于总体协调各项目和各项目组内部工作的进度文件,同时项目总体进度计划也是进行项目管理的核心进度计划,是一切计划的根据。项目总体进度计划反映项目的进展和完工时间,涉及资源的总体使用趋势。

(2)里程碑计划[4]是在总体进度计划的基础上,根据各项目组自身资源情况,选择一些瓶颈环节和关键工序的完成或开始时间作为进度控制的阶段性目标,以作为进度控制和考核的目标。

(3)专项进度计划是针对项目的关键工序、资源及特定目标,根据总体进度计划的思路而做的专项计划,是进度管理中进度计划的补充,能清晰地反映关键工序、资源的使用趋势,以及资源的临时调配,以有效地控制进度。

(4)由于“211工程”学科建设项目总体进度计划执行的过程中不可控因素很多,基本不可能会长期按部就班地沿总体进度计划进展,总会出现一些提前或延误。在坚持三级进度计划以及专项计划项目进度思路的前提下,根据最新的进展情况编制下一年度(季度)进度计划,该计划是项目进度管理不可缺少的计划,是最基本的执行计划。

进度计划体系的建立是进行进度控制的依据,没有进度计划就无所谓进度控制,有效的维护进度计划体系,关键在于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进度控制。

4.2 项目进度控制模型建立与运行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进度控制是实施进度管理的关键,是落实项目进度计划的关键。在“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要进行有效的进度控制,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进度控制模型,形成进度控制体系,保障项目按进度计划体系要求执行。模型建立主要从进度检查和记录、阶段进度分析报告、进度会议制度等方面考虑(如图2所示)。此模型是及时采取PDCA(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措施)循环模式,在可执行的进度计划,即项目年(季)度进度计划执行过程中,针对出现的偏差,采取一系列措施调整后,仍满足项目进度计划体系要求后继续执行。

(1)进度检查和记录。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跟踪项目的进度情况,检查三级进度计划完成情况,做好进度记录[5]。其目的一方面是检查项目进度是否在计划控制范围之内,另一方面是为三级进度计划的定期跟踪收集资料。三级进度计划应按周期要求定期提交,一方面是检查阶段进度,另一方面是明确后期安排,同时每天进行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实际进度与计划的偏差,及时协调有关人员进行解决,以保证进度按计划进行。

(2)阶段进度分析报告。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根据对总体进度计划的跟踪情况,定期编制进度报告,说明项目进度是否在总体进度计划控制范围内,是否存在偏差,分析进度偏差及原因,制定相应的纠偏措施和建议,以此为制订后期计划做准备。

(3)进度会议制度。

定期召集项目负责人和子项目负责人,就项目最新进度进行汇报,同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发布下一期项目进度计划。同时,项目法人说明总体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里程碑完成情况、项目进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等,如果进度存在较大的进度偏差,提出纠偏方案。

5 结语

在“211工程”重点学科项目建设管理中,应注重进度管理工作以保证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在实施进度管理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工作的执行:注重三级责任制管理人员进度管理意识的提高与三级进度计划体系的建立;在工作分解与计划制定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科建设项目的实际与实践经验尽可能详细可行;在进度控制过程中,在进度控制模型建立的基础上,采用多种进度控制手段和方法调整计划,使计划执行更符合项目实施实际;同时,还要不断积累项目资料,为今后的重点学科项目的建设提供历史数据,使项目计划制定更加严密和科学。

参考文献

[1]朱萍,姜润生,周梅.从项目管理的视角剖析医学科研项目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5):340-341.

[2]聂淑萍,高建民.项目进度管理在国防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国防技术基础,2008(7):51-56.

[3]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M],3版.卢有杰,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06.

[4]中国(双法)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40.

上一篇:地理:关于节约能源调查报告下一篇:点亮孝心的火把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