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浅析我国产业结构优化(通用8篇)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浅析我国产业结构优化 篇1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浅析我国产业结构优化
王小菡
(政府管理学院091060086)
摘要:可持续发展要求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形成能够发挥资源凛赋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和发展环保产业。但是我国目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产业技术水平低、第三产业生展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和环保产业发展滞后等情况,极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努力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过剩的生产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环保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优化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唯一选择。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经济总量大幅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为我国在21世纪中叶达到和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其中非常突出的一点是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和低层次,这极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现在必须深入探讨产业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 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一.可持续发展对产业结构的要求
产业结构反映了国民经济中产业的构成及相互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经济增长、结构改善和水平提高。产业结构的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又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 ;产业结构的变迁,既是社会经 济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动因。优化的产业结构能够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高效快速的发展,不合理的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则严重妨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对产业结构的状况有更高更新的要求。只有具备相应的产业结构,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可持续发展对产业结构有些什么样的要求呢?
1.1可持续发展要求产业结构合理化
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稳定性、持久性,要求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协调,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基本一致、经济总量大致平衡,能够避免严重的过剩和短缺,防止大起大落、畸形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意味着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协调,社会再生产能够顺利进行,供求基本平衡、资源能够合理有效配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能得到较好的满足。显而易见,产业结构合理化是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只有比例协调的产业结构,才不存在严重的瓶颈产业的制约,才不会有明显的长线和短线产业,才能更好地实现总量平衡,满足市场需求,保证社会经济在总体上协调、稳定、持续地发展。1.2可持续发展要求产业结构高度化
可持续发展注重的不是数量的增长,而是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主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的科学化。科学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可持续发展要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生产的技术密集化、知识化、信息化、软性化是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中的生产要素将主要是科学技术(包括软科学)、无形资产、信息网络,软件比硬件的作用更大。绝大多数的自然资源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消耗一部分就减少一部分,因此主要依靠自然资源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知识具有丰富性、可再生性,能够无限创造和开发,会越积越多,越使用价值越大,而且运用知识能够高效利用现有的稀缺的物质资源,开发新的富有的物质资源,所以只有在知识经济时代,主要依靠科学、技术、信息、管理等智力资源,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高度化也称高级化,是产业结构按自身发展规律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演进的过程,也就是第三产业比重逐步增大、知识技术密型产业日益上升、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出现、朝阳产业逐渐取代夕阳产业的过程。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内容,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技术密集化、高加工度化、高附加值化、产品知识化。在高度化的产业结构中,产品的加工度高、科技含量大、自然资源消耗少、附加值多,生产主要靠知识、技术、知识密集型 产品和无形产品的比重不断增长。由此可见,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1.3可持续发展要求能够发挥资源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
可持续发展不仅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稳定性的特点和技术密集化、知识化、信息化、软性化的趋势,而且还具有高效性的本质特征,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是高效率的发展,要求优化资源配置、节约并高效利用资源。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都能够减少资源消耗,避免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 置。除此之外,高效利用资源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是发挥本国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发挥资源的比较优势,能够充分利用本国丰富价廉的生产要,减少资源闲置,降低生产成本,获得国际分工的比较利益,增加收益和积累,实现经济的高效发展。能否发挥资源的比较优势,又与产业结构的类型紧密相关。资本和技术占优势的国家,就应主要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力占优势的国家,则主要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并且,资源的比较优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优势会随着经济发展而发生转化。比如,劳动力充足低廉、资本短缺昂贵的资源禀赋状况,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收入和积累的增加、工资水平的上升而发生变化,资源优势会由劳动力转换为资本。随着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的变化,产业结构的类型也应该相应发生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资源的比较优势,提高经济效 益,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上说明,可持续发展要求建能够发挥资源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1.4可持续发展要求发展环保产业
可持续发展追求经济增长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强调生产和生活必须与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要求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鼓励清洁生产,提倡绿色消费。保护环境,防止和治理污染,杜绝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需要有相应的技术和物质条件比如,防尘要有除尘器,清除噪音需要消音器,治理水污染必须有水处理技术和设备,防治空气污染需要空气净化技术和设备,减少垃圾危害需要有垃圾处理和再利用的技术和设备。环保产业正是提供保护环境和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维持和恢复生态平衡的产品和服务的部门。可持续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这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必须建立开发先进环境科学技术的研究机构,兴办制造环保设备和回收利用废弃物的企业,发展环保产品和绿色产品的生产,设置提供环保指导、监测、咨询、服务、宣传、教育的机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二.中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1重复建设,加工工业过剩,造成产业结构趋同,产业比例不协调
重复建设和加工工业过剩是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日前面临的重大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消除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的瓶颈制约,我国加大了对这些产业的投资力度,瓶颈制约有所缓解,但并未从根本上消除。基础产业与加工工业之间的发展仍存在明显的断层,主要表现为加工工业发展过快。尤其是一般水平的加工业重复建设,加剧地区产业结构的趋同,造成了严重的生产能力过剩。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全国9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生产能力利用率在60%。以下的达半数以上。83种主要工业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利用率为66%。高水平的加工能力严重缺乏。作为国经济装备行业的机械工业发展缓慢,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仅为82%,尚不及全部工业增长水平的一半。重复建设的问题还突出表现在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上,在水泥、化肥、钢材、玻璃、机床等行业全国各省份的趋同度都超出了90%。重复建设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延缓了生产的集中程度,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另一方面造成了产业比例不协调,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降低了经济的整体发展能力,使产业的发展在低水平上重复,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2技术水平低,生产设备落后,产业整体素质不高,限制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的整体素质还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主要表现在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全部大中制企业中,技术设备达到国际水平的仅占26.1%,应该淘汰的设备占12.8%,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约占27.7%而一般水平的占33.4%。主要专业生产设备虽然较新,但设备技术水平偏低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同时,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八五”期间我国申报国家级科研成果16万项,但实际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仅占20%,目前,我国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在10%以上。设备技术水平的低下直接导致了我国劳动生产率低、产业层次低、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步伐慢,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2.3 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低下的技术水平和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严重。据统计,我国的能源利用率只有32%(其中煤炭只有6%),比发达国家低十多个百分点。中国火力发电每千瓦时耗煤417t,比美国、日本高20%-30%。我国一些工业品能耗比发达国家高4倍多,主要产品能耗比发达国家高30%-80%。而我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牦.为日本的6倍、美国的3倍、韩国的4.5倍。与此相关联,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也相当严重。目前,全国500多个设区的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全面合格的不到1%。由于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失衡,酸雨增多,气候变化异常,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不仅如此.我国的环保产业也相当落后。据有关资料,西方发达国家环保产值占GNP的2 5%左右,中国1997年全国环保产值仅占GNP的0.7%、资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4第三产业落后,不能吸纳更多劳动力,制约消费需求的扩大,影响经济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一直面临着结构失衡的困扰。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是“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农业落后”。80年代我国产业结构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以轻纺、家电生产为主的加工工业迅速增长,第三产业和农业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产业结构 又出现了新的失衡.主要表现在加工工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缓慢。1998年第二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为49.2%,而第三产业为32.8%,第二产业比第三产业高16.4个百分点。与1990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7.6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只上升了5个百分点。这一比例不但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比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低10-2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特别是加工工业比重过高,造成一般工业品相对过剩和生产能力闲置。第三产业不少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第三产业比重过低,一方面影响消费需求扩大,限制了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不利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发挥。
三.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可持续发展对策
3.l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设备.压缩过剩生产能力
日前我国产业结构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矛盾,产业结构调整不仅是一种适应性调整,更是一种升级性调整。在买方市场已全面形成的情况下,淘汰落后,过 剩生产能力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手段。就淘汰落后设备而言.要坚决淘汰落后陈旧的生产设备,通过技术改造,加大设备的更新,提高设备的技术水平,提高生产率。同时,要对过剩生产能力如纺织、煤炭、冶金、建材等行业进行压缩和调整,使之适应市场的需求,以提高效益。总的来说,产业结构调整应该按照市场消费结构和需求结构的要求.在“质量、品种、效益”的总的指导思想下,既要淘汰落后,又要更新换代,既要压缩过剩,又要提高效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益和增长质量,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目标才能实现。
3.2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高新技术产业是未来的支柱产业,是未来国际竞争的主要决定力量。我国目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足,主要表现为科技创新缺乏力度,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缓慢。今后我国要大力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①增加对高新技术的投资力度,提高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水平。在一些关键的高新技术领域如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取得突破性进展,力争达到世界领先水平。②制定合理的人力政策,完善用人 环境。高新技术产业不同于一般的产业,它是科技、人才高度密集性的产业。目前我国的用人制度很不合理,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在市场 经济中,我国要根据市场规律,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形成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开发转化。这是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③加大 对各类开发区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增强辐射和带动功能,这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途径。④进一步健全融资机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规模大,风险性强,传统的融资方式满足不了其要求。国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证明,风险投资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催化和推动的作用。健全融资机制关键 是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和完善的股票市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根本途径是,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为了改变我国目前产业结构层次低、技术落后的状况,必须加快制度创新,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武装传统产业,全面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
3.3合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发挥资源比较优势
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产业结构优化的根本标志,为了发挥我国目前劳动力资源丰富价廉的总体优势和各地特点不同的资源优势,应该采取以下主要措施:①重 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尽可能多地使用劳动力,少使用资本,主要采用节省资本而不是节约劳动的技术。②大力扶植优势产业,促进经济优势的发挥。优势产 业的选择要立足本地资源状况,选择那些市场占有率大、具有规模生产优势和生产率高的产业。⑧合理确定主导产业,选择那些具有动态发展比较优势、开发潜 力大、能够带动和形成整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既发挥资源优势.又带动整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
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第三产业的资源优势。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低,不仅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发挥,必须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即:①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打破服务行业中的垄断经营,放宽市场准人,引进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这既是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的需要,也是服务业得以发展的根本保证。②调整服务业的结构,拓宽 服务的领域,加快企事业、机关单位服务的社会化,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行业,提高服务业的水平。③加强服务业的技术改造,改善经营方式,提高服务的质量和经营效益。
3.4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目前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还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环保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在发展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同时,环保产业又作为幼稚性产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特别需要政府的保护。主要的措施有:①政府要对环保企业,产业的发展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对污染严重的企业。政府要加强治理整顿,实施“关、停、并、转”,限制其发展。而对环保性企业和产业,政府要在政策、资金和管理上引导、鼓励其发展。②加大环保产业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科研成果的适用性。环保产业的技术要求高,资金投人大,一些企业受到资金、科研开发能力等限制,自主开发的能力又不够,同时一些环保技术也因为市场适应性差、产品价格高等原因不能应用到生产中。因此,在环保科研开发和生产上政府要采取各种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提高其科研自主研发能力;调动企业、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生产实用型、市场型环保产品。③加强对环保产品市场的规范和引导。日前环保产品市场尚处在发育、成长阶段,环保产品市场缺乏引导和管理。环保产品没有统一的标准,市场运作不规范。政府要加强对环保产品市场的引导和管理,制定环保产品质量标准、技术规范等,加强对环保产业的市场监督和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军《可持续发展》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7 [2]姚愉芳《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3]李京史,汪同三主编《中国经济增长理论与政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杜,1998 [4]张军立《结构凋整——中国经济的发展主题》北京:企业管理出版杜.1998 [5]刘志彪,安同良《现代产业经济分析》.2011 [6]刘成瑞主编《解剖中国经济》北京:中国经济出版杜,1999 [7]李金昌《展望新世纪的环保产业》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3)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浅析我国产业结构优化 篇2
中国的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同促进社会和谐、科学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主要表现为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这些问题与我国动画片的数量、质量、 体制机制及产业化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很大的相似性, 同时动画产业的发展又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只要动画产业发展良好势必会给中国的文化产业带来跨越式发展,还可以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所以,动画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去探讨。
一、我国与其他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
(一)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美国称文化产业为版权产业,美国是世界上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影视业、印刷与出版业、音乐唱片业和娱乐业等多个领域在国际文化市场上处于领导地位。[1](P89)
美国是一个不设防的国家,美国人的观念总是处于一种激进的变革之中,各种观念和文化都可以找到其存在的零星碎影。美国又是一个文化的大杂烩国家,各国文化都可以在美国融合成新的美国文化,而后又可以被美国影视作品稍加处理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这也是美国的影视作品可以在世界各国占有重大影响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国际知识产权联盟发布的《美国经济中的版权业:2012年报告》:2012年美国全部版权产业增加值为16980.7亿美元,占美国GDP的11.25%。其中版权产业是美国最重要的出口创汇产业,版权相关产品出口额为1420亿美元,仅次于军工产业,远远超过同时期航空航天、农业、食品、药品等其他行业。
美国的影视业和娱乐业在世界范围内有着绝对的优势。美国的影视公司规模庞大、资金雄厚,影片数量、 质量更是高于一般国家,因此票房收入高达全球的60% 以上。美国很重视对于文化产业链的多方发展。就动画片而言,美国瞄准的是国际市场,本着为世界观众制作动画片的理念来创作,这就使他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和开阔的视野。美国动画片的取材相当广泛,《阿拉丁》取材于阿拉伯故事《一千零一夜》,《白雪公主》选自德国童话,《花木兰》选取是中国的民间故事及《木兰辞》, 《功夫熊猫》更是把中国特有的“功夫”和“熊猫”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功夫熊猫》在2008年上映,随后被中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引进,在北美票房2.5亿, 在中国上映三周累计票房超过1.35亿,更是国内第一部票房过亿的动画片。[2]美国动画产业链的经营之道大致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前期会高成本投入、高科技运用、 明星加盟,中期是动画片的外包加工和出版发行,后期就是一些外延产品的开发,最出名的就是迪士尼乐园, 每年都可以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创下高额收入。动画产业的良好发展是美国版权业持续高速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
日本传统经济的发展也呈现出下滑趋势,他们把目光逐渐投向文化市场。日本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也使它成为日本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报告显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增长,2011年日本文化产业增加值为70.3万亿日元(约合8804.25亿美元),占GDP的比重的14.99%,1995年至2011年日本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增长率达到5.8%。[1](P92)
说起日本的文化产业就不能忽略掉日本的动漫业,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特别是网络的发展更使得日本的动漫业占据世界动漫的三分之一左右。 日本是一个特别爱看漫画的国家,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这说明日本有一个相对成熟的漫画市场,这就解决了日本动画片的题材来源问题。将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的漫画改编成动画片,加上电视的叙事技巧和电脑绚烂的表现手法,大大丰富了漫画的故事性和冲击力。
日本动画大师手冢治虫被称为“日本动漫大师”, 他创作的《铁臂阿童木》把日本的动画带向了世界。另一个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在全球动画界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迪斯尼称其为“动画界的黑泽明”,获奖无数, 他把日本的动画片提到一个可以和美国的迪士尼、梦工厂相媲美的高度。他是第一位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将梦想、环保、人生、生存这些令人反思的主题融合其中,不仅得到全球人产生共鸣,更是受到全世界的重视。这也是为什么日本的动画片不仅世界各地的少年儿童钟爱,许多成年人也喜欢的原因。宫崎骏在2001年创作的《千与千寻》,获得第7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第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304亿日元的本土票房收入。里面的河神那么肮脏,浑身充满垃圾, 最后却是千寻这个小女孩净化了他。这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对江河的污染;而要千寻去净化他,也是说明人类所造成的结果,需要人类自己来解决。环境问题已经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的问题,表现环境问题的影视作品很多,相比美国的一系列灾难片,日本动画片的形式更能被绝大多数人甚至包括儿童更好的接受和理解。 日本的其他文化产业,如游戏软件、旅游文化、电影业等, 最近几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趋势,而动画产业是其文化产业中的龙头老大,一直保持上升趋势。
(三)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我国对于文化产业的研究和美国日本相比有很大差距,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经济结构的转型加快,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开发度不够的新型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十年前,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 我国的文化消费量存在多于3000亿元的结构性缺口,随着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国民收入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的文教娱乐等文化消费支出比重会一路上扬,这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机遇和空间。[3]文化产业日后的跨越式发展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中国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存在一些问题,还没有形成像美国电影、日本动漫那样独具特色的模式。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地球村”的形成,国家之间的距离被拉进,文化方面也存在激烈的碰撞和融合。同时也产生了“文化侵蚀”现象,弱势民族原有的文化受到威胁, 就像中国的动画业由于创作人才严重不足,产量甚少, 技术相对落后,这就为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片占领中国动画市场提供了大好机会。长期以往,中国少年也不可避免的会接受一些美国或日本的文化熏陶,影响青少年的审美,甚至出现对美国和日本的认同高于本国文化的现象,同时也不利于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从而不利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就动画片这一方面而言,中国动画片的早期发展曾无比辉煌,甚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说明中国的动画片是相当有实力的。早在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白雪公主》影响,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 标志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1960年创造了水墨动画片,把典雅的中国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形成了最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两部水墨动画获得极大成功,当年的《哪吒闹海》曾被英国公司购买了十五年的世界发行权。“中国学派”足以看到外国动画专家对中国动画的高度认同。 自文革后,中国的电视电影一直呈持续发展态势,而动画片的创作停滞不前。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很多制作人对于动画片认识不足,“小儿科”、“利润少”等, 一部分创作人员转向电视电影的制作。
中国的经典动画角色:孙悟空、黑猫警长、葫芦娃、 哪吒、海尔兄弟、舒克和贝塔等等都是中国的经典动画片的代表。但是由于思想方面的原因、管理体制的落后、 技术制作的粗糙、营销机制的不完善等等一系列原因, 没有形成像美国迪士尼乐园那样的产业链的充分运用和发展。
最近几年,电视上出现两部具有影响力的动画作品: 《喜洋洋与灰太狼》和《熊出没》,不仅在质量上有所提高还注重衍生品的开发。《熊出没》在2012年初首次亮相央视,其更是一度创下3.85的收视率,其动画衍生品的销售节节攀升。2012年9月1日,深圳华强数字动漫有限公司正式与北京华图宏阳图书有限公司签订独家授权协议,《熊出没》、《熊出没之环球大冒险》系列动画片由北京华图宏阳图书有限公司印制纸质图书出版物。截至2013年1月底,已出版5套相关图书。2014年1月17影片《熊出没之夺宝奇兵》是熊出没第一部贺岁电影同时也是国内首部3D动画大电影,更是创下接近3亿的电影票房。《熊出没之雪岭熊风》是《熊出没》 的第二部大电影,于2015年1月30日上映。《熊出没》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也取得了优秀的销售成绩。早在国内发行启动之前,该片就已经收获了来自俄罗斯、意大利、 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的订单,已经出口至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华强动漫有关负责人介绍,《熊出没》的国际市场表现,是中国动画“走出去”的一个缩影,已经发行至美国、意大利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数量超过十万分钟。业内人士认为,从电视动画片到动画电影的品牌延伸,已经成为国产动画电影赢得市场、 确立品牌及发展动画产业的重要途径。[4]《熊出没之夺宝奇兵》取得的巨大成功,原因之一就是“合家欢”市场的开拓,“老少通吃”。从这个意义上说,《熊出没之夺宝奇兵》的成功为国产影片走出低幼定位、拓宽潜在市场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所以,中国的动画产业是有能力再现辉煌的。
二、中国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中国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可以从动画产业方面加大力度。就中国的影视作品角度来看,动画片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毕竟中国的动画片仅在国内就有接近4亿的少年儿童, 这是巨大的动画片及其形象相关产品的消费群体。中国动画片从一开始就努力在流动的影像背后透出深刻的民族性,民族文化内涵与风格形式(剪纸、木偶、水墨等) 的运用使中国有着独特的话语表达系统。中国动画业的发展首先要开拓市场、加大投资、扩展企业规模,还应吸纳社会资金,增强国际合作,提高国产动画片的质量, 同时着力开发外延产品。就像美国和日本的动画作品之所以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除了技术及外延片外最重要的是有着强大的民族文化背景作支撑。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以中国传统文化来创造文化产业品牌。文化产业发展最根本的是进行精神产品的生产。无论是产品的生产还是宣传,都必须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曾经批判孔子,而很多国外的学者来中国,一定要去看曲阜,凡是与孔子有关的东西,他们就感兴趣。现在曲阜成了中国第一旅游品牌,也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一旦中国的文化产业纳入了正轨,就会形成巨大的竞争力和品牌效应。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浅析我国产业结构优化 篇3
关键词:产业结构失衡 信息不对称 低度化 博弈
Looks at our country industrial structure from the information not assymetrical angle“low” the adjustment
Wang Lin
Abstract:The realistic trading market is the fill not assymetrical information market,between benefit main body gambling faces “the reversion choice” because of parameter non-determinism and “the moral risk” the behavior choice,the final market balanced is not necessarily Pareto is most superior,the resources disposition will appear the non-efficiency,thus will caus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be unbalanced,“low”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lso was serious has restricted the national economy fast,the healthy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has related in detail this a series of chain-like relations,analyzed the current high technology and new technology to develop and to promote hot topics and so on 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and proposed some solution measure,this article was for the purpose of from the information angle opening a leaf of window for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promoted our country econom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Keywords:Industrial structure unbalancedInformation not assymetricalLow Gambling
【中图分类号】F2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16-02
1.我国产业结构失衡及其表现
产业结构失衡(Disproportion of the industry structure)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化的表现。是指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出现扭曲或断裂的情况。即从静态的角度来看,产业在选择与分布上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出现重复或空缺产业;从动态的角度来看,产业的演进出现停止、落后或超前的趋向,资源的利用未能实现优化配置。
1.1 我国产业结构失衡的形成。
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由来已久,主要形成于改革开放以前,后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产业结构又受到许多新的因数的影响使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状况更加错综复杂。
1.1.1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到前苏联“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理论的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重型化趋势十分明显,全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就区域分工来看,由于当时的主要交通运输设施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所以国家在东部重点发展加工工业,生产的工业产品供应全国需要,在广大中西部发展原材料、能源工业以满足东部工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中西部地区几乎没有形成现代工业。
1.1.2 “一五”、“二五”时期,国家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区域分工,开始不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基建投资,力图在中西部地区建立新的工业基地,由于投资向内地的不断倾斜,布点的不断分散,萌发了全国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趋同化。
1.1.3 “三五”、“四五”时期,由于国家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失误,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从备战的角度出发,中央确立了全国按一、二、三线进行整体战略布局,集中力量建设“三线”战略大后方的方针,工业建设和经济布局进一步向中西部倾斜。这次兴建大多安排在落后的山区,完全忽视了资源的禀赋状况,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新的工业基地对东部沿海的工业产生了替代效应,严重阻碍了东部沿海地区的长远发展。
1.1.4 “五五”时期,在国内政局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各地区开始竟相发展地区工业,各地区完全不顾自身条件的限制,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机械设备发展加工业。一时间,全国出现了“五小”工业即小钢铁、小机械、小化肥、小煤窑、小水电等毫无规模效益的企业,同构化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强。
1.1.5 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引入市场经济体制,国家进一步让利放权,扩大了地方的自主权,在地方利益的驱使下,地方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地区关起门搞“大而全”、“小而全”的工业体系,彩电、冰箱、洗衣机等项目遍地开花。产生了新一轮的产业结构的趋同。近年来,各地区又开始盲目投资高利润、高附加值的新兴工业,使我国产业结构失衡的局面进一步恶化。
1.2 我国产业结构失衡的表现。
产业结构低度化(the low-level structure)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升级转化的动态过程处于较低状态。产业结构低度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构成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处于较低水平,即农业和传统工业、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大,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小;第二是三大产业的内部比例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处于较低水平,农业中高科技农业所占比重小,工业中新兴工业所占比重小,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保险、通讯等处于不完善阶段所占比重小:第三是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处于产业链末端的深加工制成品产业所占比重较小。产业结构低度化是抑制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它关系着产业结构的升级,缺少高度化,产业发展永远在低水平徘徊。我国的产业结构,由于在结构变动、技术的创新、制度创新上还严重不足,许多行业在产业发展上还不具备优势,产业低度化现象很普遍。
1.2.1 传统产业发展缺乏高度——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困境。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体系建立起来的,它的建立是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的。为中国经济的建立了工业基础地位。20多年来的改革发展,这些传统工业对经济发展贡献出了巨大力量。然而由于缺乏创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东北老工业基地不仅背负着国有企业的沉重包袱,而且面临着机器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制度创新不足、管理不善的困境。企业连年亏损,企业发展缺乏活力,造成企业经营困难和国家财政负担。这也是许多传统工业的共同弊病,在初建當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有较强的盈利能力。行业的发展具有高度化。可这种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动态的、相对的,如果未能利用科技先进成果,行业的发展犹如一潭死水。缺乏发展潜力,最终将失去高度化的优势地位。
1.2.2 高科技企业发展缺乏机制——科技化孵化尚未完善。从1987年起,国家为发展科技企业开始兴建科技孵化器,以此作为培育新兴企业的摇篮,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探索,我国孵化器数量迅速增多,质量不断提高,至2000年全国拥有各类孵化器465个在数量上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为培育科技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转化科技成果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一项最有特色的工作然而我国孵化器的主要功能并未发挥,仅仅能为初创企业提供办公地、厂址,结果新兴企业未能获得国家许多优惠条件,从中获益的盲目建设的孵化器却越来越多,具体表现在:孵化器未能发挥其投资融资功能,使新兴企业发展缺乏资金支持和技术辅助;孵化器未具特色,鱼龙混杂,不能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孵化器的数量和质量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创业需求,而且分布极不平衡,东部和沿海地区发展较快,西部12省区只占全国的15%。科技孵化器为了节约服务成本,减少投资融资风险,变相借孵化器之名享受政府的减免税,严重制约了我国新兴企业的发展。
1.2.3 产业结构的虚高度化。虚高度化(false heightening)是指在基础产业发展状况不好、经济效益降低的情况下加工工业比重提高,它是区域产业结构高度缺乏稳定基础的表现。一方面,产业发展盲目引进先进科技成果,发展知识密集型企业,而未考虑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状况。另一方面,行业的发展能力不足以承担发展高级产业的条件,这样仅凭所有资金及设施引进和发展先进产业将缺乏保障,高度化发展起来了但不能持续,企业各种缺乏潜力和后劲动力支持。虚高度化只是暂时存在的,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低度化的本质,是国民经济扭曲发展的一种表现。
2.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对我国产业结构失衡的解释
2.1 对传统产业的困境分析。
在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博奕中,信息不对称既表现为双方拥有信息的差距,有时也表现为单方面对信息的欠缺,虽然严格意义上的单方面劣势信息也是属于存在比较的结果。传统产业大多属于国有企业,缺乏激励相容(incentivecompatible)或自选择(self-selection)条件,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从而欠缺新技术的信息和新产品需求的信息。同样,在管理方面,由于存在制度的软约束,道德风险便起了作用,企业的经营行为存在目标的多元化,有的私化为个人目的经营者的业绩不与其利益挂钩,而且业绩因信息不对称难以被真实识别,企业经营者在管理方面缺乏科学性。无论在技术创新方面还是管理的科学性方面,最终会体现在同行业产品的竞争力上,传统产业缺乏竞争力,技术创新方面和管理的科学性欠缺不能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产业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向着高级化转化,这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困境所在。
2.2 政府与企业的博奕——高科技产业发展缺乏保护。
此处企业主要是指各科技园区、科技孵化楼产业中的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奕。这种博奕也存在于信息非对称条件下,主要表现在:企业对有限土地的占有,使创新园区的竞争威胁减少,国家为扶持和发展新兴产业,在博奕中处于被动地位,即对园区的创建环境存在让步,这就纵容了“地攤式”的低水平新建和低水平竞争,形成一个次品陷阱;政府在对企业资格审查和经营行为约束上表现无力,企业为谋取私利,往往隐藏自己的:“真实信息”,甚至在同被孵企业一起串谋欺骗政府,政府只得默认不合理的存在,政府对企业的监督作用也就消失了;政府对新兴企业的成长性判断上存在信息不对称,政府无法弄清新兴企业在成长中园区所起的贡献比,往往会被误导和夸张的信息所迷惑,从而夸大了孵化园区的贡献值,这是一种政绩光环的炫耀性在起作用。这也使政府的态度由许可,默认,扩大为鼓励。高科技企业并为得到很好发展,高科技行业在经济发展中引导企业高级化方向转化的作用降低,这既是高科技企业成长中机制不完善的悲剧又是行业发展低度化的症结。
2.3 产业结构的虚高度化分析。
地区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主导产业的选择。而主导产业的选择又依赖于地方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状况,诚然,由于交通运输的发达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资源禀赋的优越性。但市场需求却因各区域文化、收入等影响存在着很大差异,主导产业的选择必须考虑这些因素,还因为这是一个供给结构性过剩的时代,滞销是企业发展的主要难题。之所以会存在产业结构的虚高度化就是因为企业对拥有市场需求和未来预期信息的不完全所致,盲目投资高利润性行业,并不能有很好的辅助设施保障,从产业关联的角度可知这种超越现实的主导产业和其他产业不能相辅相成,而是一种恶性影响循环。
参考文献
[1] 张维迎.《博奕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2004.11
[2] 江世银.《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2004.4
[3] 胡荣涛.《产业结构与地区利益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北京,2001.7
[4] 罗德明.《经济转型与经济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2.2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浅析我国产业结构优化 篇4
从这一新闻格局上可以看出,我们目前缺乏的是综合性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栏目。我个人认为深度报道从形式讲接近专题片,在内容上也有交叉,但却并不等同于专题片。它的内涵比专题要小,只有有关社会热点与新闻热点的深入报道才属彼列。而它同时也就分为社会主题的深度报道与新闻主题的深度报道两种。前者侧重于社会意义而与具体新闻可近可远;后者则是与新闻报道紧密相连的,是对重要新闻事件的展开报道。从时间安排上看,前者可一周一次,单篇篇幅可较长;而后者宜多,最好一两天一次,每篇篇幅可稍短。在报道上,后者应比前者较少主观因素。这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报道格局。
只有长短搭配才能使迅速与深入相得益彰,使得新闻对生活的反应更全面、完整、更有利与观众的接收理解,保证靠电视获得新闻的人的信息结构合理,详略得当。我国受众对信息高度系统化的深入报道的需求,左翼从《话说长江》、《话说运河》以及后来的其他政论片播出后引起的轰动中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从电视新闻采编机构来说,只作动态报道,也对采编人员构成很多限制,使他们常有无法施展的感觉。而目前我们的专题片,虽然也不乏长篇大作,有些也受到欢迎,但是总的来说内容形式与现实生活都还有一定的距离,因而使它们的接收率受到影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我国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社会与受众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受众增多,接触媒介时间增加。电视机的社会拥有量已达到两亿多台,即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家庭拥有有接收机,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大市场;受众接触电视媒介的时间在逐天增加。2.社会变动速度加快、幅度加大、新事物不断涌现,新观念层出不穷,社会信息量骤增。3.群众的社会参与程度提高。他们走出原先的狭小天地,走向社会,投身改革,建立起越来越广泛的社会交往,给予政治、经济生活以越来越深入的影响。4.社会管理方法改变,舆论监督地位上升,群众实施的对方方面的监督越来越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电视要适时转换功能,反应社会要求并予以恰当引导;否则就会降低舆论作用的力度,从而降低社会控制能力,甚至会给改革带来麻烦。
社会变革对于媒介发展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和70年代末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孕育成熟了报纸的深度报道。我们也应该抓住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时机,使我国的电视新闻早日成熟。
从世界范围来看,电视文化具有很强的国际化倾向。报刊很难走出国门,而国际间电视市场的争夺却异常激烈。现在竞争的热点已从美洲、欧洲渐渐转向了亚洲。这个大北京对我国电视形成了内外夹击之势:一方面是受众的“饥渴”;另一方面是发达国家电视节目的大量涌入,这些节目的精湛技法及表现力更强化了国人的要求。
对此,我们电视界要有清醒的认识、有危机意识,并要下决心背水一战。我们要拿出高水平的作品满足国人的要求,并投入国际电视竞争,在世界电视市场上争得我们的一席之地。这里面既包括戏剧,文艺作品也要有新闻节目。以此振兴民族文化,引导社会舆论,在变革中引导全国人民健康地走向小康生活。这是历史赋予电视界的重任。而电视新闻发展的重点应是深度报道,时代在呼唤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浅析我国产业结构优化 篇5
紧固件是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应用范围最广、使用数量最多的机械基础件。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中国紧固件行业依然“大而不强”。
目前,我国紧固件产业调整步伐加快,从片面追求产值产量,向提高品质和品牌效应上的转变,从片面追求大而全,向专、精、特的方向转变,从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使紧固件产业的集中度明显凸现出来。初步形成了长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环渤海湾三大紧固件产业集聚区,建成了嘉兴、宁波、温州、东莞、河北邢台、永年等若干个紧固件产业基地。
这些区域紧固件企业占全国的75%以上,涌现出了如浙江晋亿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常熟标准件厂、上海标五高强度紧固件有限公司为代表,销售收入超十亿元的龙头企业和年销收入超亿元的200家重点企业。这些企业年销售收入达350多亿元,占全国销售收入的53%以上,全行业规模以上的企业有4000多家,占全国紧固件销售收入的85%,全国年出口创汇达千万美元以上企业达40多家,占全国出口创汇的60%以上。
进入二十一世纪,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为了保持紧固件行业持续稳定地发展,我们提出了“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提升”的新思路,坚持以市场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为抓手,推进企业重组和产业集聚,促进全行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过过去的不断努力,我国紧固件产业保持着稳健的增长,产业调整步伐加快,重组和产业集中有新的突破,其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产业集中度初步显现成效
目前,我国紧固件产业调整步伐加快,从片面追求产值产量,向提高品质和品牌效应上的转变,从片面追求大而全,向专、精、特的方向转变,从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使紧固件产业的集中度明显凸现出来。初步形成了长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环渤海湾三大紧固件产业集聚区,建成了嘉兴、宁波、温州、东莞、河北邢台、永年等若干个紧固件产业基地。这些区域紧固件企业占全国的75%以上,涌现出了如浙江晋亿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常熟标准件厂、上海标五高强度紧固件有限公司为代表,销售收入超十亿元的龙头企业和年销收入超亿元的200家重点企业。这些企业年销售收入达350多亿元,占全国销售收入的53%以上,全行业规模以上的企业有4000多家,占全国紧固件销售收入的85%,全国年出口创汇达千万美元以上企业达40多家,占全国出口创汇的60%以上。
龙头企业发挥主导作用
从法律角度浅析网络谣言 篇6
背景
近年来,网络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网络讨论的队伍之中。然而,加之网络“治安”的缺失,一切信息的交互都是“凭良心”在进行。很显然,随着网民基数的激增,道德已经无法起到维护作用。很多不安好心之人在网络上发布一些虚假、造谣,有些甚至是带有攻击性和反动性的信息。
此般信息的流入使得网络之河泛起污浊。应对此种情况,各大通讯网站公司纷纷扩展实名注册的管理。时至今日,基本可以实现信息来源可查。但是,这并不能杜绝谣言。依然有人铤而走险,或者是不明就里地胡乱发送。
既然有人做错了事,而责任人又可以查到,法律就可以发挥其作用,那么,法律在新世纪会拿出怎样的姿态?是不是散布了谣言就会受到处罚?
事例
我们不妨先看看几个被媒体报道的谣言及其处理的消息。5 月31 日,“站在墙头等红杏”在温州某网上论坛转贴“抢劫不如去炒股——市公安局宣”的横幅图片,并自称是自己开车经过瑞安塘下罗凤花园时所见,被温州警方治安拘留。
太湖蓝藻污染期间,无锡市民丁某自5月31日起向130余人散发“太湖水致癌物超标200 倍”的手机短信,受到无锡警方治安拘留。
黄、萧、蔡三人将今年3月19日至5月31日广东信宜市共发生的6宗歹徒强拉妇女上车抢劫强奸的案件“制作”成“奸杀女生、盗卖器官、凌迟同胞”等谣言在网上传播,受到治安处罚。
7月5日,四川广安3名男子在汽车站附近闲谈,捏造“公交车翻到渠江大桥河里”的事实并被他人广为传播,导致市民争先恐后到渠江大桥观看,被广安警方处以治安拘留。月18 日济南暴雨之后,网名为“红钻帝国”的某婚纱影楼员工李某在某网络论坛大量跟贴称济南银座购物广场淹死了人,被济南警方治安拘留。
„„
法律
从上面的事例中,我们看到警方对于谣言传播者采取了拘留等治安处罚措施。法律上有那些规定呢?
关于应受处罚的谣言,我国法律有两处规定:一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一是“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第一款“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近期,相关部门又发布了一条针对网络谣言的处罚规定。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
思考
现在我们回到前面我提到的一个问题:谣言与处罚。从上面的法律相关规定中可以看出,法律相关处罚所针对的对象并非所有谣言,也并非所有参与谣言传播的人。
“故意扰乱公共秩序”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就要受处罚,不一定以散布谣言为手段;而谣言如果不足以“故意扰乱公共秩序”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则不应该受到治安或刑事处罚。是否已经或足以扰乱公共秩序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而不是所散布的信息的真伪,才是处理谣言案件的出发点。
对于网络谣言,又有人会问:有时这只是一个玩笑话或者玩笑帖子,然而被他人断章取义或者简单当真了,并加以转发传播。而后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这样造成的后果也并非发起者的本来目的,而且推动的主力明明是传播者,此时的责任人又该如何裁判?
前文提到的条例中已经清楚表明,警方采取措施的对象也只是谣言的源头发起者,而并非所有的传播者。诚然,很多情况下,发起者的一些随心之语,被围观者误以为真,而后才造成了影响。但是,我提几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发起者的确是谣言的源头;
第二、如果他的确使用一种正常、可以被理解的方式开了一个玩笑,这个信息不会被扩散。比如他讲完后做出了合理的解释。既然被他人散布了信息,那么至少发起者在当时阐述时使用了不合理的方式。
第三、如果是被人断章取义理解,而后他人去传播,那么那个错误理解并传播的人才应该算是发起者。
所以,谣言的传播凡是造成了不良后果的都要负起法律责任,警方也有相应的强硬措施来保证法律的有效执行。
另一方面,我们不妨从宪法的角度再看看谣言问题。对于谣言诽谤的问题,有人提出:“按宪法规定,我们拥有自由,我们可以自由地言论。” 这句话没错,但是,我认为禁止谣言也是宪法的意志体现。每个人都有自由,那么我们就不能去侵犯他人的自由。言论自由没错,但是,倘若我们所言是虚假、攻击性的,那必将对他们应该被保护的权利造成损害。那么,我们的自由又何从谈起。
所以,我们解读法律不能简单从个体的角度出发,更应该站在相互关系甚至全民利益的角度去解读,这也正是法律最初的意义——人民意志的体现。
新时代青年人该有的意识和行为
最后,我们抛开法律,再看看这些例子。
在诸多例子中,我们都发现,强势围观并且主动转发的群众才是主要推动力,那么作为21世纪先进知识分子的我们应该做出怎样的表率作用呢?
第一、明辨是非。在一些信息的灌输,尤其是在一些语言激烈的评论的灌输之下,很多人都会选择相信。但是,倘若我们就这样相信了别人,大学也白读了。你如何能确定对方所言非虚?我们应该做的是去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相关信息,在做出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后,再去加以评论。而如果我们无法获得必须的信息,那就不评论嘛。
第二、小者不予理会,大者引导旁人。在正确认识的前提下,我们再来看看参与评论的意义。其实有很多事情虽然传得沸沸扬扬,但实际意义并不大,比如说传XXX的坏毛病。这些东西并不值得你去议论,那就让他随风飘去即可。
而倘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信息,比如很多人都说蒋介石这不好那不好,但倘若我们真正去了解了他,则会发现其实蒋介石不仅爱国而且刚毅。这个问题很有纠正的意义,作为大学生我们不妨对身边的人述说蒋介石。
总之,我们大学生一定不能急躁冒进,虽然不可避免但也要加以克制,我们要依据事实,正确判断,就像浙大的校训一般:求是!
参考文献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浅析我国产业结构优化 篇7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含义和特点
所谓的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是指, 在会计人员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以后, 定期不定期的对于会计人员组织培训, 培训的内容主要是相关职业领域的法律法规, 准则的变化, 以及对于新变化的具体应用。对于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在我国属于强制执行的一种措施, 如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办法》,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会计法》中均有对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规范。这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第一个特点, 另外,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形式还有灵活性的特点, 既可以在网上自主学习, 也可以到制定的地点接受培训;最后一个特点是适应性, 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适应新的法律法规, 新的准则措施的规定, 因此, 教育的内容表现出适应性的特点。
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的必要性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 进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提升会计行业素质的需要。当今中国, 普遍存在着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做假账, 虚报利润等现象, 因此, 通过对于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可以大力改善这个问题。第二, 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中国飞速发展, 各方面的技术的进步可谓是日新月异, 对于会计领域的电算化的运用就是很好的证明, 因此, 为了赶上时代的脚步, 顺应时代的发展, 会计人员必须不断的进行知识的更新, 掌握最新的知识, 使得会计行业对于社会经济的进步贡献出更多的力量。
三、会计人员中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当前我国的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得到了很多部门的认可和支持, 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阻碍了基层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 需要社会各界给予足够的重视, 具体问题如下:
1. 我国财政部门对于继续教育重视不够。
目前, 虽然《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办法》,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会计法》中都有对于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相关的规定, 但是, 实质上, 在执行的过程中, 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往往是流于形式。目前来说, 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网络上的自主学习, 一种是到财政部门指定的地点接受面授培训。就第一种继续教育的方式, 要求会计人员需要在线自主学习24个小时的课时, 往往会计人员只是为了应付相关的规定而被动的在线24个小时, 究竟有没有真正的学习, 学习的效果怎么样不得而知。另外一种面授的培训主要是财政部门制定给相关的培训机构代理, 但是这些机构往往是只要交钱, 就可以让会计人员通过继续教育考试。因此,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 当前的继续教育往往流于形式, 监管的力度不足, 重视程度也不够。
2. 企业对于继续教育重视不够。
企业中对于会计人员的教育, 往往是通过为会计人员组织一定的专门的培训达到的, 比如近期国家要求企业实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 企业可能会聘请相关的专家为企业的相关人员做有关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的讲解。但是, 现实生活中, 大多数的企业并不愿意去花钱聘请专家为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 认为浪费企业的金钱, 会计人员的知识只要能够应付企业日常的需要就可以, 如果额外的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 可能会耽误会计人员原本的工作, 因此, 不愿意予以支持。这对于我国基层会计人员的素质的提高也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3. 会计人员自身对于继续教育重视不够。
目前, 会计人员自己对于继续教育就不够重视, 认为基层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就是为了应付财政部门制定的政策, 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 甚至有不少人对其有抵触情绪。这都是因为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会计行业知识更新的重要性, 认为其现有的知识已经足以去应付其日常的工作需要, 没有必要再去关注更多地东西。因此, 对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这一措施在执行时, 会计人员要么不去培训, 要么去培训也是走个形式, 根本没有去听, 最后将导致基层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仅仅是流于形式。
四、针对继续教育角度的会计人员优化的建议
我国现阶段基层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中寻在的问题, 实质上是对于基层会计人员的能力的提升的最大的阻碍, 使得我国的基层会计人员的能力普遍偏低, 不利于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因此, 要想优化基层会计人员的整体能力, 必须从改善继续教育上入手, 具体的措施如下:
1. 我国财政部门加强对继续教育的重视。
财政部门除了制定出来规范, 要求进行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同时还应当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保障其顺利有效的实施。比如会计人员在接受面授培训时, 负责培训的机构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对于没有按时去培训的人员一律上报, 财政部门采取严厉的措施予以处罚, 比如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另外, 对于会计领域的资格考试, 比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初级会计师, 高级会计师, 可设置证书的有效时间, 比如十年是一个有效期, 十年后, 需要重新考试取得相应的资格, 听过这样一种强制措施, 使得会计人员不得不对于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更行。另外, 在培训的内容上, 可以在现有的内容框架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领域的内容, 就如香港的继续教育中就开设了很多专题, 比如审计, 税务, 管理, 财务, 会计等专题, 会计人员不能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特点自行选择培训的内容, 可以调动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2. 企业加强对于继续教育的重视。
企业必须认识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会计人员, 可能企业的财务信息会存在错报, 搂抱, 虚报等风险, 直接威胁者一个企业的生存, 同时, 管理层依据这些错误的信息做出的决策, 也会存在决策失误的风险。因此, 企业必须加强对于基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具体可通过定期不定期的组织相关的内部培训, 针对与企业有关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变更内容进行讲解, 为会计人员的知识的更新提供平台。另外, 为了彰显企业对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 可在章程中规定, 凡是国家财政部门的继续教育考试没有通过, 或者企业为员工组织的财务培训的结业考试没有通过, 均要受到相关的惩罚甚至离职等措施。
3. 会计人员自身加强对于继续教育重视。
会计人员必须自身清醒的认识到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只有最新的知识, 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 才能提供最有用的财务信息。同时, 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还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拓宽自身的职业道路。比如现如今我国税法方面就特定的行业进行了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 假设说某会计人员所任职的企业就属于该范围内, 那么, 如果该财务人员能够迅速的把握营改增的具体的内涵及处理方法, 为企业的管理层出谋划策, 那么该会计人员在该企业中的作用肯定会显得尤为重要, 很可能得到老总的赏识从而升值加薪。因此, 会计人员必须自身清楚地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五、结论
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已经在我国实行和很多年,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比如为会计行业素质的提高和知识的更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 基层会计人员的继续与教育工作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包括但不限于我国财政部门对于继续教育重视不够, 企业对于继续教育重视不够, 会计人员自身对于继续教育重视不够。针对这些现存的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些优化的措施, 如我国财政部门加强对继续教育的重视, 企业加强对于继续教育的重视, 会计人员自身加强对于继续教育重视。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 可以为我国的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钟雷, 吴静.试论新形势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新要求[J].国际商务财会.2011 (4) :94-97.
[2]刘晓波.浅析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 (2) :14-16.
[3]周国秀.简述如何强化会计人员继续教育[J].中国经贸.2010 (20) :34-36.
[4]叶宝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现存问题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 (20) :55-56.
[5]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浅析我国产业结构优化 篇8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 贸易战略 制定
一、引言
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整体对外开放情况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也因此实现了进一步的完善。在国际竞争中,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对对外贸易的影响也逐步加大,可以说其在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我国对外贸易面临更多新挑战。
二、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特点分析
(一)整体增长速度快,但波动大
结合相关数据可知整体上国际经济贸易是增长的趋势,且增长的速度很快,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在2000年达到最高点,统计发现当时的国际经济贸易总额为64560亿美元,增长率高达12.5%,但到了2001年,在“911”事件后,国际经济贸易数额快速下降,相比2000年,整体上减少2650亿美元。“911”事件淡化之后,国际经济贸易又出现了迅速增长的趋势,直至2004年又到达最高点,此时的国际经济贸易总额为92181亿元,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又出现了大波动,在2009年下降后又出现了增长的趋势。
(二)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缓慢,新兴经济体逐渐发展
在国际经济总量中,美、日、欧大概占整体经济总量的66.7%,但自从进入21世纪,美国经济增长率就变得越来越慢,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率是1.3%,美国是3.5%,欧洲是2.2%;在21世纪的前十几年,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率变为1.5%,美国为2.5%,欧洲为2%。显然到21世纪,国际经济主体增长率变慢。上述三个国家都属于发达国家经济体,因为经济发展起点高,国际经济贸易出现金融化、人口老龄化等情况,进而使得经济发展缓慢,但与此同时某些新兴经济体逐渐开始发展,如中国、印度等,统计数据显示这些新兴经济体的经济总量大概占据国际经济总量的35%左右。
(三)多边贸易发展比较缓慢
当代社会,国际经济贸易开始向着自由化的方向发展,但以往传统的贸易形势还留有保护贸易与自由贸易这样的政策,结合上述分析可知进入21世纪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很慢,进而使得贸易政策冲突加剧,这样就出现了很多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最终使多边贸易谈判出现问题。尽管多边贸易谈判发展比较慢,但不可否认的是贸易全球化还在发展,世界贸易组织仍在努力寻找合适的方法协调各国立场。目前,很多国家都参与了区域经济组织,且数量还在逐年增长,合作形式与深度也逐步扩展。
(四)服务贸易发展迅猛
在20世纪60年代服务贸易就有了很好的发展,直到20世纪90年代,服务贸易增长率可达7%,此时的商品贸易增长率只有5.9%。特别是在21世纪以后,其年增长率高达9.5%,因而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基于国际经济贸易角度下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制定策略
(一)改善出口贸易的结构与方式
整体上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经过了多次的调整,但是结合政策导向不难发现主要的贸易战略依然还是以出口贸易为主。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的发展中出口贸易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出口贸易的获胜在于规模,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市场比较单一,竞争力不高。所以,国家应该进一步调整出口贸易战略,增加对重要出口部门的技术改造,改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使对外贸易产品实现从数量增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引进技术外溢效能比较的项目,进而实现提升国内企业技术水平的目的。
(二)加强对进口贸易的重视
同出口贸易一样,进口贸易也是对外贸易的关键部分,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进口贸易是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措施,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进口贸易不但能满足市场需要,最重要的是还能对出口业务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应该加强对进口业务的重视。要加强对进口贸易的重视,就需要进一步扩大进口业务,同时调整进口结构,使用先进的技术,健全相关政策及设备等,重点强化对稀有资源的利用,以此实现进口资源的多元化发展,最终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三)实施战略贸易政策
国家应该大力扶持竞争力较弱的产业的,比如,钢铁及汽车等产业。整体上而言,现阶段这些产业的发展比较薄弱,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且核心技术源于进口。因为上述产业对国家工业体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加强对这类产业的保护。另外,众所周知在当代社会要想提高经济技术水平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但目前这类产业的发展比较薄弱,不过近些年我国的科学技术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还有一些公司的竞争力实力也是很强的。对此,国家要大力扶持科研机构等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转化机构,培养有实力的高科技产业。
(四)加快发展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也是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内容,服务贸易能体现国家经济的现代化水平。现阶段我国服务贸易中的主要问题是发展滞后、竞争力不高等。因此在,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应该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加强传统服务业发展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以此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同时为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对此,首先,政府应为强化对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加强人力及技术投入,这样就能为服务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健全服务贸易立法。开放我国的服务贸易市场,以此吸引更多的外商进行投资。最后,服务企业应该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传统服务行业应该加大人力资源开发,提高职工素质,提升服务质量。比如电信行业可以实施对外投资,进行跨国运营;计算机企业可以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在实例,以此提升服务水平。金融保险行业应该配合国家政策,进行有效的行业重组,借助联合兼并等方式拓展自身规模,以此避免出现恶性竞争,还要积极改革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重视和外资服务业的合作,借鉴外资企业的服务方式,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背景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积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非常重要,所以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明确国际贸易的发展特点,然后以此为依据完善对外贸易战略,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我国对外贸易实力,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董涛.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的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3,10:209-210.
[2]陈曦.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J].财经界(学术版),2014,21:15+122.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浅析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推荐阅读:
从工作分析的角度浅析如何当好总监论文07-14
从饮食角度浅析中西文化05-13
从发展角度看我国经济形势10-01
从企业角度分析我国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06-02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的三农问题06-06
从社会保障角度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07-14
从安全角度看核电发展11-13
从水土保持角度优化和控制水电工程设计09-25
从财政投融资角度看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发展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