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2024-09-24

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共8篇)

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篇1

在憧憬美好发展前景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一是经济总量小,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低,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很校二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比重依然偏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效益较低;工业基础薄弱,规模工业总产值小;第三产业层次低、发展慢。三是财政收支矛盾加剧,财政债务负担沉重,县乡机构运行困难。四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深层次矛盾将逐步凸现,特别是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社会保障任务相当艰巨等。五是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制约,引进高素质人才相对困难,县内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能否战胜这些困难,是我县今后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既要看到机遇和有利条件,更要看到挑战和不利因素,准确判断面临的形势,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历史机遇,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加压奋进,强势跨越,努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全面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加快工业化进程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全面实施“工业立县”战略,积极培育煤、电、果、药、酒五大工业支柱。

1、重点发展能源工业。依托县内丰富的资源优势,按照“统筹规划,整体开发,多元投资,分类实施”的原则,加快资源开发力度。

2、大力发展果品加工业。围绕果业生产,形成果品包装、贮藏、加工工业体系。依托通达果汁厂、咸阳果业集团等龙头企业,大力凑展果品加工业。加快纸箱厂、套袋厂、果品气调库等企业升等改造步伐,积极发展果品包装业,大力发展果品贮藏业,促进果品生产提效墖值。

3、积极壮大医药产业。大力发展优势原料药、现代新型中药和生物工程医药,着力开发国家一、二类新药和临床新药,实现药品品种多样化、生产现代化、经营规模化。抓好痰净片、芦丁等知名品牌药品的生产和销售工作,扩大市场占有率。扶持同康药业公司、惠丰公司发展壮大,做大做强医药产业。

4、不断做强白酒产业。积极支持金醇古酒业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严格内部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市场营销,扩大产品销量。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积极研制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

(二)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力争实现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按照“稳粮、优果、兴牧、保烟、增杂”的思路,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果、畜、烟、菜等主导产业,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一是稳定粮食生产。按照提高单产、稳定总产的思路,把推广种植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玉米作为重点,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产量。二是加快果业发展。以建设全省优质果品生产基地为目标,扩大规模、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增强果品市场竞争力。积极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组建果品集团公司,融生产、加工、储存、营销为一体,扩大市场份额,增加群众收入。三是做大畜牧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重点发展奶牛、肉牛养殖,积极发展生猪、肉羊、奶山羊和家禽养殖业力争实现“户均一头牛、两头猪、一只羊、十只鸡”的目标,把我县建设成为咸阳畜牧业生产基地。四是巩固烤烟种植规模,扩大蔬菜种植面积,积极发展特色种植,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篇2

一、银行理财产品业务发展及风险情况

(一)银行理财产品业务发展情况

农业银行嵩明县支行十分重视银行理财产品的营销和风险的管理,几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较好。从他们的统计数据看,2011年各类银行理财产品累计销售3.028亿元,2012年1至3月份销售理财产品1.5亿元,年化收益率在1.55%到4.5%之间。建设银行嵩明县支行近几年理财产品也得到快速发展,2011年各类银行理财产品累计销售2000万元,2012年1至4月份销售理财产品966万元。

(二)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管控情况

农业银行嵩明县支行和建设银行嵩明县支行在销售银行理财产品时,十分重视风险的管控。根据某一类理财产品的风险情况给客户进行提示,将理财产品可能存在的风险明白告知客户。如农业银行嵩明县支行销售的“金钥匙。汇利丰”2011年第42期人民币理财产品,此理财产品是245天保本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投资者可实现年化收益率3.6%。在产品说明书中,有产品风险提示、产品特别提示、产品风险等级图标及说明。风险提示的主要内容有:认购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息传递风险、募集失败风险、再投资/提前终止风险、不可抗力风险。明白告知投资人,理财产品存在各种风险,不被视为一般储蓄存款的替代产品,要求投资者认真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及相关文本,充分认识投资风险,谨慎投资。在产品特别提示中,银行理财产品销售人员必须做到,投资者在正式签署《协议》和产品说明书之前,仔细阅读理财产品风险提示和特别提示的内容,还要仔细阅读全面了解理财产品说明书的全部内容。投资者签署《协议》和理财产品说明书,并将资金委托给银行运作是投资者在进行独立、审慎判断之后所作出的符合本人意愿的决定。理财产品风险等级主要分为低、中低、中、中高、高,对某一个理财产品就用图标标示出具体的风险等级,便于投资者认识风险和作出判断。建设银行嵩明县支行在风险等级标示上主要是用灯盏来标示,“一盏灯”为风险等级最低,灯盏的数量越多风险等级就越高,这样标示风险等级更形象,更便于投资者理解和把握。调研中,两个行都有一个共同反映,到目前为止,所销售的各类银行理财产品还未出现过风险。

二、思考和建议

(一)管控风险,促进银行理财业务健康发展

管控好理财产品业务发展中的风险是银行的一项长期工作。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银行之所以热衷于发展理财产品,除拓展银行的中间业务收益等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挥“揽储”的功能。由于央行连续降息,并且还增大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浮的空间。正因为这样,银行在理财产品的发展上,注重短期、超短期且收益率不低的理财产品的发展。有专业人士认为,降息对银行理财市场的影响会逐渐显现,再者,质疑银行理财产品偏离了理财的本源,成为银行“揽储”的工具,这一方面反映出银行抓存款的紧迫性,同时也预示着存在风险的可能性。

在经济增长趋缓的背景下,相对于银行存贷款增长乏力,近年来银行利润新增长点大多放在发展中间业务上,尽管有专家预计,受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监管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银行的中间业务增长将面临着增速明显回落的境况,手续费收入对银行盈利增长的贡献度将会显著下降。但也有专家称,现阶段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质性的推进,直接融资加快发展,资产证券化试点,为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质推进,将显著提高中间业务在银行经营中的重要性,加速银行转型步伐。还有的专家认为,银行将会紧紧抓住中间业务发展的新机遇,预计未来银行中间业务整体上仍将呈平稳发展态势。同时,服从于转型,未来中间业务发展将更加依靠服务、创新和管理驱动,并将更加注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势必将改变银行业以往以坐吃存贷款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并迫使银行加大中间业务的拓展,尤其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会更加迅猛。

尽管我们调研的两家支行在销售银行理财产品过程中都未出现过风险。但随着银行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出现风险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影响银行业务稳健经营、影响区域金融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

(二)选好产品,竭诚为投资者服务

要有选择地发展银行理财产品。县域银行业要根据本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多作理财市场方面的调查研究,了解投资者的需求,有选择地发展银行理财产品业务。在选择理财产品时,既要考虑到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也要考虑到风险的防范。对于不满足于储蓄利率,又不愿承担本金损失风险的普通投资者,比较适合的理财产品应该是保本型的理财产品,而对于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较强且有一定经验的投资者,就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些非保本的结构型的获利高的理财产品供他们选择。银行在为投资者办理理财业务时,要注重为投资者设计个性化的资产配置方案,要根据科学的设计流程,为投资者提供专门的测试,了解掌握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根据测试的情况,结合投资者目前的财务状况和未来的资金需求,为投资者设计出个性化的资产配置方案。发展理财产品,银行既要考虑自身的利益,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投资者的利益,要努力实现银行理财产品业务的良性发展,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培训,提高银行理财人员专业素质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重视发展银行理财产品, 做好销售工作的同时, 一定要加强风险的防范和管控, 理财产品不是储蓄存款的替代品, 应该由专门的部门和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 要把好产品销售的每一道关口、每一个环节。管控好风险, 是发展银行理财产品的重要前提。做好这些工作的关键是有一支专业能力较强的银行理财人员队伍。需要采取多形式的培训模式, 切实提高理财人员的专业素质, 促进银行服务水平有大幅度的提升。理财人员除了专业素质的提高, 还要把金融职业道德的培育当作大事来抓, 并常抓不懈。在把好风险关的同时,尽可能多为投资者着想,特别是在向投资者介绍理财产品时,既要介绍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更要把存在的风险明白告知。必须坚持销售银行理财产品要充分尊重投资者个人的意愿,不能使用不正当的手段,诱导和欺骗投资者,“以贷款搭售理财产品”的做法也是有背金融职业道德的,同时也是违规的。银行销售理财产品的人员要与投资者保持沟通和联系,遇有情况及时沟通联系,预防和管控好可能发生的风险,切实保护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篇3

关键词:金融危机;县域经济;影响;建议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形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金融系统虽然没有受到严重冲击,但金融危机导致的实体经济下滑已经较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县域经济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类影响。笔者所在的安徽省明光市为欠发达地区,部分出口企业受到了直接冲击,订单下降,部分内贸企业受间接冲击,表现为产销不畅,对金融、税收、就业的影响均有一定的体现。

一、对企业的影响

1.对外贸企业的出口(尤其是对美国出口)影响严重。据外贸部门反映,以出口业务为主导的服装、水产等加工企业,出口产品量价齐跌。由于汇率波动,一方面造成企业汇兑损失,另一方面人民币持续升值降低了出口竞争力,内外需求双双疲软,订单萎缩,生产减缓。如某食品有限公司产品对美出口占其出口额的90%,因金融危机影响,现在每月对美出口产品只有一个柜,而去年有10几个柜。某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继电器,因原材料价格的巨大跌幅,空调市场的严重不景气,导致产品滞销,大量积压仓库,占用了大量的资金,严重影响企业资金的流动性,迫使企业减产和裁员以渡过难关。调查中还发现某出口企业12月份无订单,企业不得不暂时停止生产,仅保留部分管理人员为明年市场恢复时作相应准备。对欧洲出口企业表现主要表现为订单下降,但也有企业订单增长,如某香水企业表现为订单下降,而某食品企业对法国的出口还在扩大规模,其订单已订到明年。

2.部分内贸企业产销不畅。一是本地为粮食主产区,粮食加工购销企业销售减少。因受广东等地相继有部分企业关闭或暂停营业影响,销售到沿海各地的大米、面粉、油脂等粮食产品竞争残酷,销量变小、销价变低、利润空间减少。二是矿产品加工等资源型企业,由于受国际油价暴跌的影响,矿土、石英砂等价格下滑,且有效需求和市场景气度下降明显,库存明显增多,应收账款回笼较慢,企业流动资金较为困难。三是为大型企业配套的企业,受下游企业的经营状况影响,其经营困难正在逐步显现,如某企业其产品主要为大型钢铁企业钢炉做配套,目前大型钢铁企业处于限产状态,从而影响到其生产。部分企业未受金融危机影响。如某消防器材厂,近期生产的订单,都是去年上半年以前的订单,由于钢材大幅度降价,企业利润反而上升了。金融危机对内贸企业的影响主要是订单在不断减少,且价格下降,企业利润减少,企业对前景不乐观,特别是价格不稳定,企业不敢盲目生产。

3.对房地产企业影响严重。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一是体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明显不如预期值。房地产开发企业受冲击较大,开发企业的资金链吃紧,房地产业销售前景不容乐观,表现为几家较大房地产公司中仅有一家楼盘销售较好。二是从居民购房者看,由于受宏觀经济及房价下降预期的影响,居民购房数量大不如去年那么积极踊跃,商品房销售明显下滑,成交量萎缩,有意购房户持币观望。受沿海发达地区及中心城市房价下跌影响,居民认为房市会继续下跌,同时,利率下调仍将继续的心理预期,也进一步引导客户处于观望心理。受

土地价格的影响,当地房地产价格下调的空间不大,房市供需之间的博弈将持续下去。

二、对银行业的影响

1.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影响总体较小。国有商业银行对本地企业贷款较少,发放的主要是房地产贷款,因当地房价绝对值较低,所以降价空间不大,商业银行对于借款人资金来源、收入来源及稳定性和可靠性也都有明确的要求,客户还贷能力总体较高,目前资产质量较好。但由于受沿海中小企业倒闭及裁员影响,可能会有部分客户还款能力下降影响还贷,目前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属关注类贷款比例较少,控制在一定比例之内。

2.金融危机对农业发展银行的影响甚微。由于农发行贷款企业户数相对较少,仅有储备库及四家粮食加工企业,其中储备库承担国家储备、地方储备、代收调控粮、国家临时储备收购等任务,其执行的全部为政策性任务,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四家民营加工企业承担米面油加工销售等工作,他们的经营性质决定基本上都是采取以销定产,达不到盈利目的绝不轻易加工销售。所以金融危机对农发行贷款影响有限。

3.金融危机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影响较大。一是表现为信贷资金营销难。从信用社各项指标的发展情况分析,制约业务发展的主要瓶颈是千方百计组织用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没有市场,导致业务发展缓慢。即使按照2008年初核定的信贷规模,也还有近1个亿资金没有投放出去,金融危机导致企业发展缓慢,很难找到更多的符合信贷投放标准的企业。二是随着经济形势的进一步波动,企业经营困难程度加大,企业贷款风险隐患不容忽视,贷款风险有逐步显现的可能。

三、其他影响

1.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不明显

从明光市看,近三年财政收入高速增长,2008年全年财政收入3.2亿元,比上年增加20%。但与往年相比,增速下降,并且7月份和11月份单月同比去年同期收入下降。预计对2009年上半年影响较大。

2.对就业的影响不明显

一是因本地绝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大多数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正常,新增失业人员较少。二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较少,有零星人员返乡。

3.对居民消费支出影响较大

因对金融危机影响的担心,且实际收入增加较慢,居民更加注重节约,不愿意轻易消费,导致消费不旺。重点显示耐用消费品支出减少,如保险公司反映,2008年8月份以后,个人新车保险的极少,往年恰恰是新车购车险旺季,表明现在购新车较少。

四、政策建议

在国家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方面首先要树立信心,清醒认识困难只是暂时的,通过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必将能战胜危机。各方面应积极创造和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增强区域经济活力,促进和保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引导当地产业升级,从而减轻和消除金融危机对当地财政、就业等方面的不利影响。

1.企业应加强对经济形势的研判,合理安排生产

从受影响较大的企业来看,企业不仅关注世界经济受影响情况,也关注企业所处行业的变化情况、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需求及应变手段安排,如某企业进行了相关产品加工销售。对于受影响较小或未受影响的企业也应积极关注行业情况,确保生产经营正常。出口企业可以利用国家提高出口税率的有利时机,合理安排产品外销。企业应避免采用停产等极端方式回避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保持人员相对稳定,确保在市场恢复时有相应的技术力量和劳动力。

2.利用当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银企合作,促进企业渡过难关

金融部门和企业应充分当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有利时机,加强银企沟通与协作,促进银行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了解,对企业经营中出现的暂时困难银行予以贷款支持。如银行可以对当地有竞争潜力特色产品进行资金支持,促进企业产品占领更多的市场。包括通过创新贷款担保、抵押方式,提前做好授信,积极关注企业经营状况,通过适当降低企业融资难度,减少贷款需要的时间等支持企业发展。企业经营良好,银行才能获得经营效益,资金安全性也能有保证。

3.利用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争取项目,促进当地经济增长

一是利用国家对基础设施投入政策,做好基础建设。如村村通工程、渡改桥、水利等各项新农村建设,要积极筹措安排配套资金,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做好规划、征地等工作,从而为当地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争取项目资金,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及省级各类建设项目,强化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对于已批和在建项目要做好项目管理、资金专款专用,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

4.积极招商,鼓励创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及产业升级

一是要以完善的设施条件、良好的发展环境做好招商工作,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努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二是鼓励居民创业,让外地返乡或本地人员利用自身的技术或管理等优势创办企业。如给与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有条件的地方规划为创业园,开发本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增加就业和资金积累。三是推动存量资产重组,促进乡镇企业向产业集聚区和小城镇集中,提高县域产业集中度,努力形成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分工协作的区域发展格局。四是合理开发资源,资源型和非资源型产业并举,引导规模企业不断健全和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壮大支柱产业,培育知名品牌,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篇4

民盟安庆市委员会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是是城乡兼容、功能完备的综合经济体。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于推进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民盟安庆市委成立课题组,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展开调查和分析,并提出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下,我市县域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2007年,实现GDP总量为273.4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46.06%,其中,县域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81.2亿元提高到2007年的131.3亿元,年均增长30.8%。其主要特征:

——产业集中集聚进程加快。突出表现在要素向优势企业和产业集中。桐城鸿润、枞阳海螺、怀宁稼仙米业、潜山精科机器等一大批生产要素集聚程度高的骨干企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桐城机械制造及印刷包装、枞阳建材及汽车零部件、望江纺织服装、潜山的旅游、岳西的生态农业等一批特色鲜明、富有活力并具一定辐射带动作用的优势产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各县(市)基本上建立了工业园区或工业集聚区,成为招商引资、推动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农业产业化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600多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27家、市级120家,2007年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营销收入118.5亿元,年利税8.8亿元,带动农户54.5万户。8个县(市)共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近300家,带动农户36万户。全市有11个企业12个产品已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2个企业获有机食品基地产品认证。3个产品获“中国名牌”称号;1个产品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37个产品获得“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

——开放型经济崭露头角。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并重的战略,县域经济的开放度得到很大提高。2007年,全市8个县(市)实际利用外资144.9亿元,同比增长60.6%,其中,境外资金6186.2万美元,同比增长36.4%;8个县(市)出口总额1.34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6.2%。县域经济外向度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望江县对应浙江等重点区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仅2007年就引进投资超亿元的工业项目18个。

二、问题分析

与经济发达地区、省内先进地市相比,无论整体水平、经济规模,还是人均发展水平,我市县域经济还存在很大差距:

1、经济规模水平低,发展不平衡。2007年,安庆市县域GDP398亿元,县域平均GDP为49.8亿元,在全省17个市中居第13位,比全省县域平均GDP57.2亿元低7.45亿元,比马鞍山市低15.1亿元、芜湖市低3.3亿元、滁州市低5亿元。由于受基础、区位、资源禀赋及发展力度等诸多因素影响,较长时间以来,全市八个县(市)之间发展不平衡较突出。2007年县域人均GDP最高的桐城为10160元,比最低的5674元高出4486元。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不仅表现在总量的差距上,而且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增长呈现质的差异。

2、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市县域经济的主体仍然体现为传统的“二元”结构特征,工业规模和比重小,工业化进程落后。2007年,安庆县域实现工业增加值131.2亿元,占县域生产总值32.9%,比马鞍山44.4%低11.5个百分点,比芜湖47.3%低14.4个百分点,比铜陵39.7%低6.8个百分点;县域人均工业增加值2444元,仅相当于

马鞍山6163元的39.7%,芜湖6022元的40.6%,铜陵4747元的51.5%。县域农业虽然资源丰富、品种繁多,但农产品加工链条短、档次低、效益差,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市场优势。

3、财政压力大,农民收入低。2007年安庆县域地方财政收入19.15亿元,人均363.25元,比马鞍山市低565.86元,比芜湖市低474.59元,比铜陵市低562.66元。2007年全市县域财政收支相抵财政赤字30.94亿元,8个县(市)没有一个县(市)财政收入大于支出。长期以来,由于县域经济结构处于低水平状态,我市多数县处在“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的困境,农村面貌得不到根本改善。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只有桐城市、怀宁县。其余各县都在3000元以下,远低全省十强县水平。

4、县域经济投资规模偏小。2007年安庆市县域人均固定资产投资4631元,分别比马鞍山市少5200元,比芜湖市少5649元,比铜陵市少13180元。县域贷款余额仅186.7亿元,占全市56%。2007年全市县均贷款余额23.34亿元,为全省十强县之首的宁国县47.3亿元的49.3%,十强县之尾的广德县33.2亿元的70.3%,2007年全市县域存、贷款差为97.9亿元,贷款余额占存款余额65%,低于银监会控制的75%——80%的存贷比例。金融机构贷款主要向城市、大行业和优势企业倾斜,县域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的支持。

5、县域经济发展束缚较大。相对于省、市级政府而言,县级政府管理经济更具有直接性,但由于金融、税务、工商、国土、电力等职能部门的权力不断上收,县级政府调控能力不断弱化,责和权的失衡,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手脚,影响了县域经济发展。

三、对策建议

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形势下,发展我市县域经济更要抓住国家政策与安庆优势的结合点,找准发展的切入点,在增长方式、发展路径、产业选择、经济布局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推动我市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1、以工业强县战略构筑县域经济发展基石。一是要充分发挥县域比较优势,以新型工业化为目标,走出各具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在原有产业发展基础上,按照“扩大规模,形成集群”的思路,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着力培育2至3个特色主导产业群;二是要加快为产业集群服务的关联组织培育,积极引导不同产业组建行业商会,对内加强联合,对外广拓市场。三是要切实提高项目工作水平。当前,各县(市)、各有关部门都要认真研究国家“保增长、扩内需”政策,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自主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精心规划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工业项目,做好相关项目的论证、申报和储备工作,形成梯次推进、有效接续的项目工作格局。

2、以农业产业化战略优化县域经济结构。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着力在农产品深加工上下功夫。以市场为导向,继续组织实施农产品优质化工程,发展适销对路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和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品牌资源整合。启动河蟹、茶叶、粮食、油料、棉花和畜产品品牌整合方案,分年实施,整体推进。各县(市)根据本地的比较优势、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选好选准1-2个主导产业重点扶持,尽快做大做强。如太湖县的肉鸡开发、怀宁的油料加工、岳西县的茶叶开发等,都具有一定基础和规模,应尽快做大。

3、以城镇化战略固化县域经济发展平台。应着力抓好城镇功能定位,坚持城镇建设、市场建设、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形成城乡统筹、产业互动的格局。集中力量建一批旅游商贸型、工业带动型、资源加工型的小城镇群体,达到“形成一个产业,打造一个品牌,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如桐城、怀宁、枞阳等县可围绕新的城镇体系建设,加大对工业集聚区的整合扩容,提档升级,努力形成个私民营特色经济;潜山、岳西、太湖等县要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点多面广、生态农业特色鲜明的优势,打造旅游名乡名镇和发展特色小乡小镇。

4、以外向带动战略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中之

重,做大做强开放型经济。要抓住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换代的机遇,承接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积极引进长三角地区的民营资本;要围绕产业链招商,围绕培育支柱产业、骨干企业招商。按照园区聚集,错位发展的原则,科学编制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定位,构建以主导产业引领关联产业、支柱企业带动配套企业的发展格局。要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引凤还巢”工程,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5、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营造县域经济发展环境

——落实扩权强县政策。将省、市管理权限下放,赋予县(市)更大的决策权、自主权。加大市、县干部的交流,让精兵强将自愿奋斗在县、乡第一线。开展“经济特区乡镇”试点。选择几个经济强镇,成为安庆的“特区乡镇”,主要负责人进入县级领导班子或解决其政治待遇,赋予经济强镇相当于县一级的经济社会审批管理权限,支持经济强镇率先发展。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市委、市政府应在破解融资难题方面创新举措,协调资金供需矛盾。鼓励民营企业建立商业性或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力争建立覆盖全市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积极发展直接融资,引导支持县域优秀企业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支持有条件的县区组建农村商业银行。

——加快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网络经济和信息经济对于解决农产品难卖、技术难寻等矛盾意义重大。各县(市)要尽快制定出信息体系建设规划,所有的城镇和有条件的乡村都要尽快接通互联网。加大我市农网建设步伐,鼓励涉农企业自办网站或通过阿里巴巴等网上交易平台开展电子商务。

我国县域民营经济发展及政策建议 篇5

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从开始的资本积累,经过小规模办实业阶段,逐渐过渡到规模经营阶段,民营经济开始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其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也出现新的变化。

,全国县域经济的GDP总和约为5万亿元,占全国GDP的52%。其中县域民营经济更是逐渐取代原有的作为县域经济主体的国有及集体经济,占据主要的部分。20,全国县域民营经济的GDP总和为2.8万亿元,占全国GDP的33%,占到县域经济总量的56%(全国县域经济网)。

一、目前我国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民营经济是指产权明确到自然人。民间经营的经济,包括个体私营和城乡居民控股的股份制经济。而县域民营经济又将民营经济的范围限定在县域范围内。从改革开放开始到年,民营经济(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规模迅速扩大。近几年在县域范围内,原有的国企及集体经济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逐渐退出或经过改制转为股份制企业或个体私营企业,县域民营经济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一)目前我国的县域民营经济主要集中于传统行业,产业趋同特征明显

我国县域民营经济主要分布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简单的加工产业,如建筑装潢和房地产业、冶金机械及加工制造业、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纺织服装业、运输业、餐饮业。这些行业进入壁垒低,制造技术及工艺简单,因此初期有利于民营经济的进入和资本的积累,随着国内的市场由卖方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民营经济在传统行业的原始竞争优势开始面临来自其他方面的挑战。

(二)县域民营经济中,企业和个体户经营规模较小

近来中国私营企业平均注册资金由9.3万元增加到68.1万元,增加了6倍多,但是与国有企业及外资企业相比,增速较慢,资金规模依然相差很大。而个体户的注册资金平均只有1.4万元。在就业人数上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在底分别达到4760.3和2253.3万人。民营经济的就业中23是个体户,13是私营企业,可见个体户仍是目前县域民营经济的主体形态。近几年,个体工商户的增长速度已经放慢,私营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三)目前县域民营经济主要还是以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为主

由于特定的发展环境,因此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县域民营经济表现出很强的家族控制特色,“董事长兼总经理”是最普遍的老板身份,大部分企业是投资者与经营者一体化。某地区抽查(吕从坤:《欠发达地区私营企业存在问题与对策》,2001年7月10日)50家私营企业,企业厂长(经理)、营销副厂长(经理)、主管会计等主要管理人员是家庭夫妻关系的占调查总数的62%;是父子、母子、兄弟、姐妹等直系血缘关系的占调查总数的16%;是叔侄、表亲、姨亲等家庭非直系血缘关系的企业占调查企业总数的10%;而没有亲戚关系的只有6家,占调查总数的12%。

(四)以来,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县域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期,呈现出新的特点

1.各地的县域民营经济均以本地资源为基础,依托本地特色发展。

2.县域民营经济随着原始积累的初步完成,其发展模式和途径也出现新的变化,随之出现企业吸收就业能力弱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等现象。近10年来中国的私营企业平均注册资本金由9.3万元增加到68.1万元,增加了6倍多,但是每个企业的从业人数从18.1人减少到13.4人,减少了14多。“九五”以来,非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慢,增速大幅下降,年均增长11.2%,平均增幅比“八五”时期降低31.7个百分点。分年看,增幅从1995年的22.8%回落至的8.6%,19回落至6.8%,其中私营经济则由以前的25%以上的增长速度回落到9.2%以下。(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今年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及趋势简析”)。

3.目前县域民营经济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的发展特征。发达地区县域民营经济在资本积累完成后,已步入产业升级和扩大产品外销比例的阶段,虽然中西部地区也正在着力培养后发优势,但是

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篇6

对策建议

摘要:2008年,海南省县域邮政储蓄银行相继揭牌成立。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海南省县域邮政储蓄银行业务产品不断丰富,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在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省县域邮政储蓄银行应抓住契机,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扩大人才储备,丰富产品种类,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国际旅游岛;邮政储蓄银行;发展

2008年5月24日,海南省各市县邮政储蓄银行全部完成了内部揭牌,这标志着海南省邮政储蓄银行进入了实质性发展的阶段。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海南邮政储蓄银行不断发展壮大,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省县域邮政储蓄银行如何抓住发展契机,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摆在海南省县域邮政储蓄银行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发展现状

2008年5 月 15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正式挂牌成立。按照改革方案和上级审批,原有的15个对外营业网点中,有两个被规划改革为邮政银行二级支行,另外13个网点由于不具备专业经营的条件暂按原来模式运作、管理。成立后的邮政储蓄银行彻底改变了过去只存不贷的历史,信贷产品不断丰富,从成立伊始仅有的邮政储蓄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逐步发展成为以小额信用贷款、商务贷款、二手房按揭贷款等为主渠道的信贷业务体系。随着海南省邮政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不断探索开发中间业务,形成了以代发工资,理财产品,代理保险及基金等为主的中间业务体系。在业务产品不断丰富的基础上,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始终坚持邮政储蓄百姓银行的品牌定位,致力于建设沟通城乡的金融服务网络,并依托其网络优势积极开展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工作,努力为城乡居民提供专业、优质、高效的基础金融服务,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建设。

二、存在问题

1.金融服务专业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以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为例:目前,支行以外的13个网点仅办理储蓄业务和代收话费等中间业务,客户如果需要办理贷款、理财等其他业务,则需到支行网点办理,这样的运作模式不但给乡镇用户办理贷款等业务造成不便,也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在这种运作模式下普遍存在的混岗作业、频繁换岗,业务人员的业务专业化水平不高以及观念滞后等问题,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邮政储蓄银行企业管理、人员管理的效率,也给金融安全带来隐患,成为当前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2.金融人才结构不合理,缺乏高层次人才。以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为例:该支行共有从业人员105 人,人才队伍规模较小,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各种新的金融业务产品逐步面世,邮政储蓄银行业务体系也日渐丰富,这需要大量的金融人才。然而,目前邮政储蓄银行的人员配备显然难以满足国际旅游岛和自身金融建设的要求。据调查显示,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现有人员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缺乏高层次人才的现象较为突出。目前,该支行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主导,占总人数的78 %,本科学历人员占总人数的20%,硕士研究生以上人员仅占总人数的2%,博士研究生人数为0人;一线业务人员和行政人员数量较大,高中级管理人员缺乏,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仅占总人数的4 %。①

3.信贷产品仍缺乏市场竞争力。以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为例,该支行成立之初,仅有邮政储蓄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一种信贷产品,经过两年多的发展,邮政储蓄信贷业务逐步拓展,增加了小额贷款、房贷以及个人商业贷款等三种信贷业务。目前,邮政储蓄银行海口支行已经开始试点企业贷款业务,正逐步向各县市支行推广。截至2010年12月末,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各项贷款余额为2 138万元,而同期屯昌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87 206万元,仅占2.5%。由此可见,其贷款市场份额较小,缺乏市场竞争力。小额农业贷款业务是邮政储蓄银行的特色项目,2010年末,该项业务的余额为1 400万元,而同期屯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农业贷款余额为13 723万元,① 基本不具备可比性。究其原因:(1)质押物范围狭小,仅限于房产。(2)贷款额度小,审批难。(3)营销宣传不到位,大多数农民并不清楚此项业务。

4.中间业务有待进一步发展。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的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代发工资(包括养老金)、理财产品、代理基金及保险方面,基本没有开发、创新与营销高技术型、高附加值型的中间业务,市场占有率也较低。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屯昌县支行的中间业务收入由代理基金收入、代理保险收入、理财产品收入三部分构成,中间业务收入来源范围狭窄。2010年,该支行中间业务收入共计25万,其中,代理基金收入4万元,代理保险收入19万元、理财产品收入2万元。而2010年,全县金融机构中间业务收入共计567万元,其中农行、中行、建行年中间业务收入均突破百万元,邮政储蓄代理中间业务收入只占辖区金融机构的4%,② 由此可见,中间业务仍有较大的开拓空间,有待进一步发展。

三、对策建议

1.推进网点改革,加快标准化网点建设,提升专业化经营水平。专业化经营是邮政储蓄银行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也是邮政储蓄银行向全功能商业银行转型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针对经营网点布局不合理、标准化网点少、安全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首先,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尽快完善基层网点硬件设施的配备,增加存折打印机、自助补登折等设备,不断改善服务条件,同时要扩大投放和合理布局ATM、POS、商务通等自助设备,方便客户,提高效益;其次,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的制约,邮政储蓄银行要在短期内实现邮政业务与金融服务业务的完全分离也不太现实,在当前形势下,邮政储蓄银行要加快标准化网点建设,实现专业化经营,积极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金融需求;最后,要在加强标准化网点建设的同时,发挥邮银结合的优势发展特色业务,加强对前台业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不断提升其专业化服务水平。

2.加快引进和培养金融、外语、营销等专业人才。一是针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制定专门的金融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多渠道、多层次引进高素质、金融业务能力强的金融专业人才;二是要主动适应国际旅游岛的金融需求,积极储备包括外语、营销等在内其他专业人才;三是要不断改善人才成长环境,为其提供良好的就业配套措施,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和内部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快乐工作;四是要整合培训资源,不断拓宽员工培训渠道,丰富培训方式,支持员工自主学习和提升;五是要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客户经理、风险经理等中高层的业务和管理水平,逐步培养各个业务战线的领军人物。

3.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加快发展公司业务,提高国际业务经营能力,加大邮政储蓄银行对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第一,要紧跟国际旅游岛发展步伐,充分发挥县域邮政储蓄银行的网络优势,重点抓住大型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资金归集类重点客户,大力推广POS收单等业务;第二,要抓住国际旅游岛建设大中企业落户的契机,加快县域邮政储蓄银行公司业务的发展,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尽快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强化市场营销,真正面向客户,做好公司业务产品的开发工作[1];第三,结合国际旅游岛国际金融业务的需求,发展专业网点,丰富币种和产品种类,开展多币种国际汇款、外币储蓄、外币理财、外币兑换等业务,不断提高国际业务经营水平;第四,发挥邮政储蓄银行放贷周期长、灵活、方便、阳光等优势,开发新的信贷业务产品,加强风险控制管理,以信贷资金支持“国际旅游岛建设工程”;第五,特色农业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邮政储蓄银行要高度重视农户信贷业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形象,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切实了解和掌握农户准确信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从而提高贷款办理效率和营销贷款的针对性,逐步拓宽信贷业务和信贷领域[2]。

4.加大中间业务宣传力度,适时按需开发新的中间业务。一是要加大中间业务的宣传力度,正确引导客户,转变其投资理财观念,将理财产品、基金代理等中间业务做大做强;二是要吸取其他行开展中间业务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增强总体竞争力;三是要紧跟国际旅游岛发展建设的步伐,结合地区特点,及时准确把握市场需求,适时扩展业务范围,促进中间业务向高技术型、高附加值型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篇7

一、经济发展要素分析

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 既有经济方面的因素, 又有非经济方面的因素, 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 国内外经济形势。

从世界范围来看, 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复杂, 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蔓延,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全球经济增长疲软, 世界经济复苏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从国内看,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和物价上行压力并存, 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 影响经济稳定增长的风险不少。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 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和廉价劳动力推动产业低水平扩张的粗放式发展模式的县域经济, 面临着加快发展和加快转型的双重任务和压力。另一方面,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加快向内陆转移, 这也为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

(二) 经济政策

1、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施扩大内需政策, 以及大力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是县域经济的内生因素和持久动力。

2、区域经济政策。

在我国这个经济转型国家, 区域经济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改革开放之初, 国家优先发展东南沿海, 设立经济特区, 以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迅速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中央开发、开放浦东, 使上海迅速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 带动了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腾飞。为了改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统筹区域发展的思想, 2004年提出中部崛起战略, 在国家产业政策、国家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中部地区以更多的政策支持。2010年国家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鼓励先行先试, 从项目投资、体制改革、开放政策、产业布局等方面给予明确的政策支持。根据国家规划, 安徽省在和县设立江北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 以满足产业大规模、集群式转移的需要, 为皖江城市带多层次的区域合作提供平台, 促进了皖江南北板块功能整合、优势互补、联动发展。2011年9月区划调整后, 马鞍山市党代会提出一江两岸协调发展战略, 要求按照“规划引领、产业主导、基础先行、项目带动”的思路, 调整完善各类规划, 加快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 优化生产力布局, 整合开发两岸资源, 大力承接产业转移, 不断提升城市的集聚力、承载力、辐射力和核心竞争力。所有这些给和县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最好的政策机遇。

(三) 自然资源。

特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现代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自然资源丰富的区域, 不一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自然资源贫乏的区域, 通过有效利用、合理配置、优化产业结构等, 仍然能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如我国的浙江省自然资源很贫乏, 其经济发展水平却位于各省前列。相反, 包括安徽省在内的一些地区, 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但往往出现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 缺乏创新进取的发展意识, 因而始终未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

和县的自然资源极其丰富, 有丰富的煤、磷、白云石、石灰石等十多种矿产资源, 但这些资源比较分散, 品位不高, 可开采量小, 缺乏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矿产资源, 因而不能像一些资源性城市那样完全依靠资源来发展经济。值得重视的是和县54公里的长江岸线资源和丰富的温泉资源, 这是和县经济发展的独特的潜在优势。

(四) 区域位置。

优越的区域位置如交通便利、接近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 不仅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还直接受益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和经济辐射。如上世纪九十年代浦东开发以后, 苏州地区利用毗邻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 通江达海的优势, 主动融入上海, 接受上海的资金、技术、经验和产业转移, 利用上海庞大的消费市场, 以及以上海为平台, 积极引进外资, 发展出口加工业, 从而推动苏州经济的发展。

当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现代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区位对经济的影响也在缩小。温州地处长三角的边缘, 位置偏僻, 远离大中城市, 且有浙南山区天然阻隔, 交通落后, 但温州人敢为天下先, 其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成为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典范。

和县隶属马鞍山市, 与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南京和本省最具经济活力的芜湖山水相连, 南京长江三桥、芜湖长江大桥和正在建设的马鞍山长江大桥以及规划中的更多过江通道, 使和县与上述城市主城区联系更加紧密。和县距省会城市合肥也只有120公里, 是南京都市圈、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群的交叠之地, 淮南铁路, 合芜高速公路、合马高速、巢宁公路、滁芜公路以及规划中的沿江铁路和高速公路, 长江宁芜高速航道等穿越境内, 区位十分优越。但由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区划对经济的强力影响, 周边的大中城市对和县经济发展的辐射力有限;相反, 和县的人才、资金、技术、消费与购买等却向大中城市集聚, 行政界线成为经济梯度界线, 形成发展“洼地”, 使区位优势弱化, 始终落后于周边发达地区。

(五) 旅游资源。

和县历史悠久、山水秀丽、名人辈出、古迹甚多, 文化旅游资源特别是温泉资源非常丰富, 有天门山、如山湖、香泉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达20余处, 和县猿人、陋室、乌江霸王祠、天门山等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县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生态示范县、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安徽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以和睦诚信、和气生财、和衷共济、和谐美满为基本内涵的“和文化”, 彰显着和县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 和县旅游资源分布较散, 规模和档次不高;开发滞缓, 基础设施落后, 缺乏整体规划和推介。

(六)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指出:“经济发展取决于人的质量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存量的多寡”。现代经济发展证明, 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可以发挥倍数效应。据美国经济学家测算, 1900~1957年物质资本投资增加4.5倍, 利润只增加3.55倍;人力资本投资增加3.5倍, 利润却增加17.55倍。

截至2011年底, 全县户籍人口544, 495人。其中, 农业人口459, 315人, 非农业人口85, 180人, 农业人口占全部人口的84.4%。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 大量的农业人口需要转移到非农产业。从年龄结构看, 和县人口中18~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62.9%, 因而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 和县有剩余劳动力近20万人, 有近14万人常年在外务工经商。和县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低于周边发达地区, 劳动力成本低, 但和县劳动力受教育、培训的年限少, 素质不高, 缺乏中高级专业人才, 特别是缺少企业家人才。据第五次人口普查, 全县常住人口中, 接受高中以上教育的只占全部人口的5.96%。

和县人民勤劳、智慧, 改革开放之初, 在全国最早探索大棚蔬菜的规模生产, 改变传统的农业结构, 不少人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但随着经济的发展, 农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 作为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日益突出, 表现为:本土观念严重, 风险意识不强, 小富即安, 漠视市场和竞争, 重农轻商, 重义轻利, 崇尚做官, 均贫仇富等。同时, 由于毗邻大中城市而形成的“等”、“靠”思想, 特别是区划调整后, 幻想依靠加入马鞍山迅速发展起来的思想有一定范围的存在。

(七) 资本要素。

资本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大量资本的投入可以迅速提高产出水平, 促进区域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从理论上说, 资本的主要来源是储蓄, 但对某个区域来说, 除了本地储蓄外, 外地资本的流入也是个重要来源。历史上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 主要得益于美国、日本大量资本的涌入和本地居民的高储蓄率。例如, 从1949年到1980年,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台湾地区的经援、贷款和流入的直接投资总额达120多亿美元, 对韩国提供的援助、贷款和投资的总额在260亿美元左右。同样, 南美的巴西、阿根廷, 我国的苏州等地也都是因外资的涌入而快速发展的。

和县作为经济不发达地区, 本地企业效益和成长性不强, 再加上濒临大中城市, 资本外流非常严重。2011年和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相差很大,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21.19亿元, 贷款余额61.71亿元, 贷款与存款比为51%, 大量的资本外流, 严重削弱了和县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除了上述七个方面的因素以外, 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水平、消费状况、区际贸易、国际政治形势以及各要素之间的有效配置等都对县域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二、和县县域经济发展政策建议

和县县域经济发展要在学习发达地区经验的同时, 根据和县县域特点, 探索适合和县发展的战略路径。

(一) 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经济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和周期性。历史经验证明, 每次经济危机过后都有一个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过程,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正确认识世界经济形势, 树立全球战略眼光, 超前谋划发展思路, 做好承接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转移的准备;另一方面抓住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扩大内需的政策和国家、省、市对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机遇, 发挥后发优势, 创新体制机制, 实现跨越发展。

(二) 发挥区位优势, 加强区域合作

1、融入南京都市圈。

以交通一体化为基础, 以互利互惠为原则, 加强与南京市的合作, 把和县建成南京的以绿色蔬菜为主的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居住、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现代加工制造配套基地。把南京当作和县引进资金、技术、人才、产业基地, 宣传推介和县, 融入长三角, 面向世界的最好平台。

2、努力融入合肥经济圈。

加快推进郑蒲港及其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 着力成为合肥经济圈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区、通江达海的门户。

3、积极寻求与芜湖、江北集中区的一体化发展。

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和障碍, 建立健全地区协作机制, 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 实现跨江联动, 两岸协调, 发挥区域经济的集群效应。

4、积极寻求跨江发展。

以区划调整为契机, 以全域马鞍山的理念编制规划, 主动与马鞍山市江南地区联系合作, 全面推进跨江发展, 形成滨江城市特色和个性, 实现一江两岸协调发展。

5、加强对外合作。

以双赢为目标, 探索尝试通过合作、租赁、股份经营等方式在市、县示范区内设立“区中区”、“园中园”, 托管园和共管园, 发展“飞地”经济。

(三) 发挥资源优势, 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1、发展主导产业, 强化工业基础。

第一, 积极发展主导产业。目前, 和县生产要素中劳动力充裕, 相对低廉, 资本、技术相对稀缺, 比较优势是劳动力密集的产业和其他类型产业中的劳动力密集段。所以, 必须结合和县的实际, 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 与周边大中城市错位发展, 围绕机械制造业、化工业、建材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等, 培育产业龙头, 促进工业经济规模化发展, 实现和县的工业化;第二, 加强工业园区建设, 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强对工业园区的规划修订和升级, 从立足错位发展, 提升特色产业优势考虑, 以培育大产业、做大做强产业链为目标,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同时, 加快制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建立产业集群发展和升级的机制, 着力培养扶持具有和县县域特色的民营企业的集群发展, 以提高地区产业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

2、继续发展特色农业,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

第一, 加快蔬菜特色产业发展, 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 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档次、提高效益;坚持以绿色、有机为方向, 进一步完善蔬菜技术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建设, 推进蔬菜生产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提高蔬菜生产水平;第二, 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助协作、联动发展的原则, 建立产供销各环节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通过中介组织架起农户与企业、市场之间的桥梁, 探索多渠道、多区域的联合,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第一, 优先发展旅游业。首先, 树立大旅游的理念、构建大旅游产业体系, 充分利用龙头品牌效应, 延伸产业链, 开发出系列旅游产品, 带动交通运输、宾馆餐饮的市场繁荣, 进而促进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其次, 围绕打造长三角地区最佳休闲旅游度假基地的目标, 整合旅游资源。和县旅游资源虽然丰富, 但布局分散, 犹如散落的珍珠, 就单个景点而言, 不足以支撑和县旅游业的发展。因此, 要对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 把全县作为一个景区来打造, 加快旅游景点道路联网和配套设施建设, 建立快速通达各景点的县域旅游集散中心, 实行各景点一票制, 形成便捷舒适的立体旅游交通网, 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培育旅游产业;最后, 要以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生态示范县、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安徽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等为金字招牌, 利用各种媒体和会展, 实行整体宣传促销战略, 做好和县旅游整体形象的设计包装与宣传推介, 不断提高旅游景区知名度。

第二, 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业。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 推进资源整合和资产重组, 建设大市场, 建设物流园, 发展现代化物流企业, 以大物流市场为主体, 形成集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于一体的现代化物流体系, 形成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第三, 不断拓展服务业范围。坚持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发展方向, 不断扩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举, 在提升酒店、餐饮、商品买卖等传统服务业的同时, 加快培育和完善生产要素市场, 不断发展金融、传媒、电子信息、中介服务、咨询培训、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全面提高县域经济整体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

(四) 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1、积极发展教育事业。

提高教育经费支出, 调整教育结构, 重点发展基础教育, 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生产技能。

2、防止人才的大量外流。

不断地为本地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把科技人员的贡献与利益分配结合起来, 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 创造全社会关心人才、重视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 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重要作用, 从而留住人才。

3、积极引进人才。

一般来说, 人才总是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所以落后地区必须创新观念, 拿出比发达地区更加优惠、更加灵活的政策才能把人才吸引过来。传统的引进人才观认为, “引进就是拥有”, 引进人才, 就要把人才的户口、档案、工作关系等统统“引”过来, 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而为我服务, 这属于刚性引进, 其难度和成本很大。当今时代, 社会流动性不断加大、知识共享程度不断提高, 我们要在制定优惠政策, 吸引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前来创业的同时, 更多地采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进。鼓励创新人才通过兼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引进、技术入股、科技咨询等方式, 在不改变人事关系的前提下, 获得智力服务。

(五) 重视资本集聚和运作

1、争取项目资金, 扎实推进重大项目的实施和储备。

资金跟着项目走, 和县在县域经济工业化的过程中, 要重视重大项目的编制和规划。善于谋划, 大胆谋划, 不仅要考虑即期项目, 还应该考虑今后若干年的接续项目, 努力提出一些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 具有带动力的重大项目;做好项目储备, 随时争取国家项目投资, 实行项目带动战略, 以大投资促大发展。

2、大力招商引资。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改善投资环境,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形成大招商招大商的浓厚氛围。同时, 在招商引资中, 一定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注重引资的质量和效益, 引导外资植根于本地经济之中, 符合本地的产业规划和发展要求, 鼓励外资与本地企业合作, 优势互补, 带动本地企业升级优化, 配套发展;二是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去做, 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由市场去配置资源, 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3、激活民间资本投资热情。

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严重缺少资本, 另一方面蕴藏在民间的富裕资本又缺少投资的热情, 造成资本的闲置和浪费, 也容易造成流动性过剩, 因此激活民间资本也是融资的重要渠道。温州模式成功的原因之一, 就是大量地下钱庄的存在, 把分散的民间资本有效地聚集起来, 对当地企业, 特别是民营企业进行投资和支持。作为资本缺乏的和县, 在县域经济发展中, 不断深化完善投融资管理体制, 构建融资平台, 不断地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资, 并在资金、政策、技术、人才、信息等多方面给予扶持。

4、激发银行贷款热情。

和县县域储蓄中只有51%在本地贷款, 更多的储蓄流出域外, 不能形成本地投资。银行在本地贷款热情不高, 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了体制方面的原因以外,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地区金融体系不完善, 服务意识不强;二是本地企业的效益和诚信度不能满足商业银行的贷款要求。第一, 必须加大地区金融体系建设, 加强金融监管, 增加金融机构和网点, 改善金融服务;第二, 完善融资担保、行业担保等担保机制, 加强地区诚信制度建设, 融洽银企关系, 减少贷款风险;第三, 帮助本地企业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5、鼓励企业积极上市融资。

企业上市可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 广泛吸纳社会资金, 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和知名度,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江阴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主要得益于“江阴板块”的崛起。到2011年底, 江阴有30家企业在境内外公开上市, 融资超过1, 000亿元。因此, 和县县域经济的发展要不断培育上市后备资源, 推进资产重组, 指导企业做好上市的准备, 面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六) 加快县域城镇化进程。

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加快推进城镇化, 并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逐步打破城乡二元格局,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1、发展滨江城市。

随着行政区划调整、宁马一体化和马芜同城化趋势的增强, 马鞍山长江大桥和更多过江通道的建成, 作为马鞍山市主城区定位的和城事实上已经与马鞍山市区融为一体了。因此, 和县要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 高起点、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大手笔地对和城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发展、交通发展、生活服务设施等进行总体规划。同时, 积极发展乌江、历阳、西埠、姥桥、香泉等中心镇, 使其成为经济增长极和生活聚居地, 加速地区的城市化步伐。

2、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坚持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发展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第三产业, 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 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全面提高和县的县域城镇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殿廷.区域经济学[M].科学出版社, 2003.

[2]周天勇.发展经济学[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4.

对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 篇8

关键词:县域经济 发展 结构优化 城乡差距

1 延吉市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1.1 经济总体实力增强,有利推动经济增长 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8.1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23%。全口径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实现3.8亿元,增长19.2%,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2.6亿元,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亿元,增长3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3亿元,增长17%。截至三季度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名全州第一。

1.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增加值持续提升 201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88亿元,增长5.8%,占全州的7.2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6.63亿元,增长14.2%,占全州的4.2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6.56亿元,增长10.9%,占全州的5.4%。三大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2.8:39.9:47.3调整为12.8:43.7:43.5。一产业上升1个百分点,二产业下降20个百分点,三产业上升2.2个百分点。

1.3 固定资产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88亿元,同比增长30.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57亿元。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澳乐·江山墅和达沃斯小镇完成投资5.95亿元,二是龙延公路和边防公路完成投资6.9亿元,现已全线通车;三是吉珲高铁龙井段工程已完成投资4.2亿元,现已完成路基、桥墩和部分隧道工程(除鸡冠山隧道),架梁工程在年内完成。

1.4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争取农机化补贴资金1396万元,新增各类农机具1807台(套),机耕率达到72%;专业农场发展到53家,经营面积达到3100公顷。州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6家,各类畜禽养殖基地达到207个。农民人均收入4513.6万元,增长12%。

2 延吉市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经济整体实力不强 目前延吉市的经济在省州各县市中仍然处于垫底的位置,属于国家级重点贫困县之一。从2011年GDP总量来看,在全州八县市排名中,延吉市仍处于下游位置。从人均GDP看,人均生产总值只有全州的58.1%,低于全州12489元。

2.2 工业发展质量不高 工业企业数量少,产业结构不合理,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竞争力不强,集聚度不高,意向性项目储备不足。龙头企业没有足够的力量带动全市经济发展,且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新兴企业正处在培育阶段,实现带动发展任重而道远。

2.3 城乡收入差距较大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州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扶农政策,农民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但总体收入仍然偏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2,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2.4 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 城镇建设用地面临的矛盾和压力不断增大,征地难已成为制约延吉市发展的瓶颈。由于市本级财力薄弱,虽然加大了投入力度,但城市功能不完善,新建绿地、公园无人管护,严重受损现象凸显。

2.5 财政的脆弱性更加突显 延吉市的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依靠房地产开发,进而支持延吉市的经济建设,一旦房地产开发形势变化,将会对延吉市财力造成紧张的局面。

3 加快延吉市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 坚持投资拉动,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增加经济总量是当前延吉市加快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而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靠投资拉动和项目带动,特别是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的增长点、城建的增长点、税收的增长点、就业的增长点,精心“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容量高、产品质量高的项目,以此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3.2 做大民营企业,提升民营经济实力 要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从现阶段发展形势看,民营经济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机制灵活,生命力旺盛,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极大的竞争力。因此,要想加快经济发展,就要深入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走活民营经济发展之路。

3.3 主攻工业,提升经济整体水平 要充分发挥园区的“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优势,支持园区现有企业做大做强,进而延伸产品产业链条,朝着深加工、精加工的发展方向转型升级。要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促进全市工业整体水平提升,逐步形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辐射带动力强的支柱产业或龙头企业。

3.4 打好生态牌,推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 一定要加快发展速度,抢占制高点,以实施好西部生态文明示范工程和长白山林区生态保护为突破口,努力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和人才支持,全面抓好农村环境、土地、林区、河流整治等方面工作,以生态文明带动相关项目发展的格局,推动县域经济实现突破。

3.5 保障民生,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 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大力开展全民创业活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多方式创造就业岗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参考文献:

[1]尹义坤,刘国斌,胡胜德.日本旅游休闲农业经验对吉林省的借鉴[J].现代日本经济,2008(02).

[2]田士超.上海市的收入差距:基于泰尔指数分解的分析[J].世界经济情况,2007(10).

上一篇:春节后生开工管理规定下一篇:机关单位的介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