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大学生

2024-10-26

一带一路与大学生(精选9篇)

一带一路与大学生 篇1

当今世界局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它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符合各国利益,它的提出表明中国作为一个爱好和平、负责任的大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

三年来,中国正以十足的诚意和坚定的行动践行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截至底,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为东道国增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有力地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政治互信与经贸合作,“一带一路”成为中国提供给世界的最重要公共产品。这张实实在在的“成绩单”,记录了各国携手前行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一带一路”让中国梦与世界梦相互融通,激发出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

和平崛起的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他指出,“一带一路”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是对当下全球治理进行的最大的一个探索之笔,是一种大智慧――中国改革开放数十年积累的探索经验给了世人坚定的信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赞赏中国挺身而出的担当之举,“一带一路”必将取得大成果,赢得全球点赞。

“一带一路”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弥补历史和现实的三大短板,第一大短板是原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没有实现互联互通;第二是补世界经济短板,尤其是实体经济的短板;第三是补全球化短板,打造包容性全球化。这样才能使“一带一路”在世界上受欢迎,这解决了世界上重要的发展难题、发展瓶颈。中国人不从意识形态出发,实事求是,主张将自身利益与别国利益结合,如此才形成了全球大合唱。

一带一路与大学生 篇2

一、新疆丝绸之路的发展

2013年9月7日上午, 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丝绸之路是中国经中亚通往欧洲各国的陆上贸易通道,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的腹地, 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战略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 给新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疆在2014年就出行了“先行先试”的政策, 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步伐:加快推进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 阿拉山口、喀什综合保税区建设等, 打造新疆对外开放的前沿。已经初步建成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国际商贸物流体系, 大大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此外, 新疆也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立足“一带一路”战略、谋求新疆大发展的规划。2015年, 新疆将会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 围绕着其战略目标, 开展“三通道”、“三基地”、“五大中心”以及“十大进出口”的建设, 努力促进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发展, 加快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新疆发展“一带一路”的优势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 到2014年底, 该合作倡议已经得到沿线5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新疆不仅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 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里具有明显的优势。

1.新疆地缘优势突出。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心, 行政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6.7%, 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 占中国陆地边境线的25%, 是我国边境线最长的省区。新疆同时地处我国西部边缘地区, 周边与俄罗斯、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印度等八个国家接壤或毗邻, 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地和中国向中南亚各国开放的重要门户, 更是中国通向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大陆最主要也是距离最近的新亚欧大陆大通道的枢纽。新疆对外开放口岸有29个, 这些口岸将我国市场与外国市场连接起来, 是我国经济发展与国外经济发展的交通中心, 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2.文化上的优势。新疆一直都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通过多年的发展, 形成了多种文化的汇聚之地, 而且新疆本就是多民族的汇聚地, 因此, 造就了新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新疆的很多民族都是跨界而居的, 因此与周边国家语言相通, 风俗相似, 文化也相互融合, 建立了良好的友谊, 所以新疆独特的文化优势是我国其他省份不可比拟的。

3.自然资源优势。新疆生物资源种类非常多, 而且品质优良, 开发和发展的潜力更是非常大, 不仅以瓜果之乡而著名, 更是世界久负盛名的果品资源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干鲜果基地, 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优质产棉基地。新疆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 矿产资源不仅储量大, 种类繁多, 开发前景更是广阔。

4.政策优势。新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 所以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受到了国家各项政策的倾斜, 在财税、金融、产业、投资等方面拥有较多的优惠政策。

三、“一带一路”给新疆带来的机遇

1.交通更加便利。新疆提出的丝绸之路核心区“五大中心”建设, 其中之一就是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老百姓最先体验到的就是2014年12月26日开通的兰新高速铁路带来的便利, 这条高铁将兰州到达乌鲁木齐的运行时间从20小时缩短到12小时。而乌鲁木齐到北京实现全程高铁后, 两地之间的旅行时间将由40多个小时缩短到20小时以内。将来的兰新三线会成为亚欧高速铁路的重要部分, 新疆人在家门口坐上高铁到中亚和欧洲各国旅行将不再是问题。此外, 在航空方面, 海南的航空公司在新疆已经和正在开辟一条条新的空中航线, 增加了新疆通往各地的航线, 改变了新疆航线“一票难求”的现象。为了新疆“空中丝绸之路”发展, 2014年8月28日, 由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及乌鲁木齐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的乌鲁木齐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接受了民航新疆管理局颁发的运行合格证, 这标志着乌鲁木齐首家本土航空公司诞生, 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腾飞的助推器。

2.扩大了市场。正如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2014年中国-亚欧博览会开幕辞中所说。“丝绸之路首先是贸易之路。”新疆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 这就为企业西进带来更多助力。新疆拥有很好的土地资源和无污染的农产品, 但此前由于物流、贸易不够便利等因素, 很多产品都不能做大做好。但随着新疆与中亚各国交通的便利化, 新疆的农产品会更多地进入到内地市场和国外市场。除了能买到中亚国家物美价廉的产品外,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也将会为新疆产品走向更大的市场创造更多的机会。“一带一路”政策的出台, 也直接刺激了新疆地区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 有利于继续巩固和扩大对中亚和俄罗斯市场的传统外贸业务,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 地处亚欧大陆地理中心的新疆企业就有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理优势。

3.加快新疆边境贸易。“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投资贸易合作, 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建立自由贸易区和产业园, 这对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无疑是一个大好的机会。“一带一路”涵盖了60多个国家, 总人口有40多亿, 构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市场, 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 因此, 各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合作的潜力也异常巨大。近两年来, 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 新疆民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对外贸易增长的速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之后, “一带一路”将发挥投资引领合作并带动贸易发展的作用, 充实合作内容, 提升合作水平, 促进共同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总体规划和设计, 有利于稳固新疆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促进新疆和中亚国家外交关系和谐健康发展, 有利于推动新疆与中亚各国贸易投资便利化, 有利于建立一体化的最终产品市场, 扩大对外贸易, 优化贸易结构和进出口市场结构, 最终实现新疆与中亚经济贸易优势互补, 促进区域经贸协同发展。

四、“一带一路”新疆发展的未来任务

1.社会安定的维护是重中之重。近年来, 新疆暴恐事件频发, 除了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外, 还影响了内地乃至国外对新疆的投资, 严重阻碍了新疆经济的发展。新疆只有维持了安定, 经济才可能有所发展。因此, 相关部门应严厉打击恐怖分子, 做好相应的安全防卫措施, 全力维护社会的安定。

2.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 深化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 推动西部自贸区建设, 促进国家全面向西开放, 打开中国西大门。同时, 抓住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的战略机会, 通过工业园区的建设, 以点盖面, 加快东部地区产业向新疆转移, 加速新疆地区产业集聚, 缩短东西方经济差异, 并通过中亚地区的矿产资源和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形成区域性的工业加工体系, 推动新疆的工业腾飞。

3.要加快新疆边境贸易的转型升级, 与“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相适应。过去, 新疆的边境贸易只是单纯依靠边境的小通道做转口贸易, 今后, 应转向充分利用现有对外经济贸易平台形成丝路产业, 依托产业发挥边境优势, 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4.要不断优化环境, 大胆创新。如果想要加快新疆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发展, 就要不断地区探索新的道路和进行改革创新, 并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为新疆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要用世界的发展眼光来看待新疆的发展, 而不仅仅局限于西北五省的经济发展, 甚至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我们应该建立具有新疆特色的创新合作经济发展模式, 将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融合到一起, 提高新疆发展的效率, 并进一步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五、总结

一带一路与大学生 篇3

关键词:“一带一路”;开放大学;国际化;战略联盟

一、一流开放大学与高水平国际化

(一)国际化之于一流开放大学的重要性

国际化是当今世界大学发展的一大重要特征,存在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地域、不同宗旨的大多数大学中。对于一流开放大学的建设与发展而言,国际化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

首先,一流的开放大学应该国际化。国际化发展道路是符合大学国际化发展趋势、全面提高办学水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要手段。作为大学中的一种特定类型,开放大学因其开放的办学理念和实践,应该将国际化作为自身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其次,一流的开放大学需要国际化。国际化能够为开放大学提供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吸收别家之长,在学生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资源共享、学分互认、技术应用等方面更加开放、融通。通过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开放大学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和服务水平,增强自身的能力建设,在国际舞台上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和良好的声誉。

(二)世界知名开放大学国际化建设的努力

纵观世界知名开放大学,均将国际化作为重要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战略。对当今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Open and Distance Education)的六大执委所在开放大学①进行调查后发现,这些开放大学均将国际化作为重要的办学理念。其中有一些制定了专门的国际化政策,采取积极的国际化行动(设立专门的国际交流机构、招收留学生、招聘外国教师、组织师生国际交流活动、推动教学与课程的国际化、开展国际合作研究、进行国际合作办学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英国开放大学为例。建立于1969年的英国开放大学,从成立之初就将国际化作为其发展理念和主要任务之一。其在1977年就设立了专门的国际部,制定了国际化政策,开发海外教育市场;在1982年开始向海外提供课程,并在海外建立学习中心;至1988年,其国外学生注册数量就达到了2.5万名,学生来自欧洲、亚洲、非洲等多个地区的国家[1]。截至2014年12月,共有8353名海外学生在英国开放大学学习;80万名教师受益于其培训项目[2]。英国开放大学拥有很多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开展了大量的国际合作研究,加入了诸多专业性国际组织,其网站FutureLearn具有在欧洲范围内共享开放教育资源的重要枢纽作用。

二、我国开放大学国际化发展目标与现状

以我国国家开放大学为例,国际化是国家开放大学自2012年揭牌成立后明确的五大办学理念之一。在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方案中,明确指出了国际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实现路径。总体目标是“世界开放大学体系中富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开放大学”[3],强调借鉴国际经验,积极拓展国际空间,与相关国际组织、大学和机构开展具有针对性、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吸引力,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其中,尤其重视办学模式的国际化改革,致力于拓展国际发展空间,加入相关国际组织,共同面向全球开展远程开放教育活动;与相关国家的开放大学进行实质性合作,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通过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平台,实施双边境外招生和远程学习支持服务项目;与世界各国的孔子学院合作办学,利用国家开放大学的海量数字化学习资源,支持中国文化传播和汉语推广,促进海外孔子学院的发展壮大。[4]

在发展目标确立后,历经四年多的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的国际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家开放大学在拓展国际空间、加入国际组织、开展国际活动、与孔子学院合作办学、教师交流与培训、合作研究、对外汉语推广等方面均有所涉及,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拥有较好的国际声誉,逐步推进国际化发展目标的实现②。但在国际化理念的贯彻与落实、国际化战略的顶层设计、国际化策略的可持续性和丰富性、国际化的水平和程度、国际化的支持与保障等方面,我国开放大学仍有许多进步空间。

三、新背景与新机遇

国家在“十三五”期间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重大发展战略予以制定和部署。在众多的战略规划中,“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开放大学国际化加速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条件和机遇。

为更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体系化的对外战略支持必不可少。“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之后被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上升为国家战略。该战略强调与相关各国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2015年3月,国家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的根基,需要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等,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5]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2015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升教育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要增强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自觉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6]。这对新时期我国教育机构,尤其是大学的国际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我国已有许多大学积极响应,召开研讨会、助推人才培养[7]。例如,建立高校联盟,开展全方位交流与合作。2015年10月,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俄罗斯乌拉尔国立经济大学、韩国釜庆大学等46所中外高校在甘肃敦煌成立了“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探索跨国培养与跨境流动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46所高校当日达成了《敦煌共识》,联合建设“一带一路”高校国际联盟智库,共同打造“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大学之间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全面交流与合作,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12月,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了“‘一带一路’战略与大型企业 ‘走出去’国际工程人才培养”研讨会,助力“走出去”国际工程人才培养。[8]

2016年7月,教育部下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文件,要求学校要发挥主体作用,活跃教育合作局面,丰富教育交流内涵,秉承“己欲立而立人”的中国传统,有序与沿线各国学校扩大合作交流,整合优质资源走出去,选择优质资源引进来,兼容并包、互学互鉴,共同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能力。其中,高等学校要立足各自发展战略和本地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规划,与沿线各国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交流,重点做好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来华留学质量、优化境外合作办学、助推企业成长等各项工作的协同发展。[9]

四、我国开放大学国际化建设与发展的新战略

(一)新战略的可能性

1.“一带一路”倡议和教育对外开放行动对开放大学建设的助推可能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着眼于建设经济带,也着眼于建设文化带与教育带,强调要加强交流、扩大交往,建成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这为开放大学的国际化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并创设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与政治条件,教育对外开放行动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鼓励我国大学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这有利于开放大学国际化新项目和业务的规划与创新。

2.开放大学对“一带一路”建设和教育对外开放的贡献可能

开放大学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教育对外开放具有一定优势。首先,开放大学以“开放”为核心办学理念,符合“一带一路”建设与教育对外开放行动所强调的共享、开放、共同体的理念。其次,开放大学是一类以基于网络开展教育教学为典型特征的大学,与传统大学相比,实体办学阻碍较少,更容易形成跨国、跨地区的教育联盟,教育交流合作的形式和组织方式也可以更加灵活和多样化。最后,我国开放大学已具有一定的“一带一路”建设相关基础。以国家开放大学为例,第一,国际化是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五大理念之一。第二,国家开放大学在世界开放大学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和一定的影响力,是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理事会执委所在单位和亚洲开放大学协会执委所在单位。第三,国家开放大学已经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沿线国家的开放大学开展了一些国际合作,如与巴基斯坦阿拉玛·伊克巴尔开放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致力于在汉语教学、科学研究、期刊出版和学术作品交流等多方面开展合作;与韩国国立开放大学、日本放送大学保持密切联系,开展中日韩三方远程教育研讨会,组织学者交流;与印度国立开放大学开展合作研究;与印度尼西亚TRAMPIL基金会就汉语语言和汉语教学培训等领域达成合作意向等。

(二)新战略的目标、内容与实施

从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开放大学的目标出发,基于开放大学的性质特点与国际化办学理念,可制定提升开放大学国际化水平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战略。

1.战略目标

经过10年努力,建成“一带一路”开放大学战略联盟,实现与沿线开放大学的广泛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开放大学国际化的能力与水平,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2.战略内容

在办学体系合作方面,联盟内能够实现互设实体或虚拟的办学点(或考试点),互相依托各自办学力量,不断提升国际化的办学能力和水平;在人才培养合作方面,开发新的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新的非学历教育项目,合作培养人才,合作颁发证书,合作共建网上孔子学院;在课程项目合作方面,合作开发新课程或教材、共享在线学习资源、设立师生交流项目、实现网络平台和门户网站的互联互通等;在学分认证合作方面,通过校际协议,实现联盟内开放大学学历课程与非学历课程的学分互认;在研究合作方面,联盟内开放大学可就开放大学发展的重要主题开展集体的或个人的跨国合作研究,定期举办研究论坛和会议,建立开放大学研究合作联盟。

3.战略实施

2016-2017年,充分论证,完成“一带一路”开放大学战略联盟的顶层设计;确立战略联盟的框架与内容,制定为期10年的战略行动计划。

2018-2020年,与“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的10所开放大学确立联盟关系;通过举办论坛、召开会议、开发交流项目等推动盟内成员交流和合作。

2021-2023年,将联盟成员数量增加至20个左右;探索多元化合作方式,如跨国人才培养、孔子学院合作、课程资源合作、科学研究合作、网络平台建设合作、学分互认、办学体系合作等;联盟取得一定成效,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2024-2026年,互利共赢,机制灵活,运转有序,覆盖“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基于网络的“一带一路”开放大学战略联盟全面建成。

4.战略保障

第一,组织领导。在政府主导下,成立“一带一路”开放大学战略联盟建设指导小组,下设若干工作小组,统筹协调和推进该战略联盟的各项建设工作。成立联盟顾问委员会,聘请国内外知名开放大学国际化战略专家担任顾问。成立联盟理事会,聘请“一带一路”沿线开放大学校长担任常务理事,负责联盟整体战略的制定和重大事务决策。成立联盟工作委员会,聘请“一带一路”沿线开放大学国际化事务负责人担任委员会成员。

第二,经费投入。加大对开放大学国际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前期师生项目交流、办学项目合作等由开放大学自筹经费解决。同时,教育部明确开放大学作为一类高校,纳入“一带一路”教育与文化交流建设的整体战略,予以一定经费支持。

第三,政策支持。在教育部、外交部、文化部等出台的“一带一路”与教育文化发展相关政策或项目中,应赋予开放大学在高校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的特定重要作用,并给予特定的项目和政策支持。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将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欧洲南部以及非洲东部的广大地区联系在一起,沿线有64个国家、100多个城市,这是我国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机遇,也是加速我国开放大学国际化发展的机遇。在互联网时代下,开放大学凸显的开放办学理念,打破空间局限、基于网络随时随地学习的办学特色,丰富的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强大的公共服务平台等,能够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助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现作出更多的贡献。

注释:

①该六大执委的所在单位或机构分别为英国开放大学(2位)、南非大学(1位)、中国国家开放大学(1位)、英联邦学习共同体(1位)、加拿大远程教育服务机构Contact North | Contact Nord(1位)。

②详见国家开放大学网站国际合作栏目(http://www.ouchn.edu.cn/Portal/Category/CategoryList.aspx?CategoryId=7aea9085-9a40-4ec3-8776-4af3c31538d9)。

参考文献:

[1]陈东.开放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269-275.

[2]Open University.Facts and Figures 2014/2015[M]. OU Press,2015:2-5.

[3][4]国家开放大学. 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Z].北京:国家开放大学,2011.

[5]新华社.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328/c1002-26764633.html,2015-03-28.

[6]新华社.习近平: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EB/OL]. http://www.sdedu.gov.cn/sdjy/_jyyw/749366/index.html,2015-12-10.

[7]中国经济网.“一带一路”战略与大型企业“走出去”研讨会在京举办[EB/OL].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51203/194023925100.shtml,2015-12-20.

[8]中国经济网.中外46所高校成立“一带一路”高校联盟[EB/OL].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510/17/t20151017_6731737.shtml,2015-10-17.

[9]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0/s7068/201608/t20160811_274679.html,2016-07-15.

大学生党员一带一路学习心得 篇4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中国将秉承丝路精神,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建设将以政策沟通为重要保障。我们将本着求同存异理念,积极推动沿线各国构建多层面的政策交流机制和联动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协商研究确定有利于深化区域合作的制度安排,探索建立“一带一路”双多边合作机制,推动共同编制合作规划或签署合作备忘录,促进政治互信,深化利益融合,努力形成合作“最大公约数”。

“一带一路”建设将以设施联通为优先领域。我们将在尊重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推动沿线各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对接,共同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等国际骨干通道建设,突出抓好区域间互联互通,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提升通达水平,努力为沿线各国合作交往提供多元优质、便捷畅通、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普通公民,在思想上,我时刻通过各种途径关注国家和国际的动态。在学习上,我认真学习每一科专业课课程和选修课程,取长补短,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课业,我还广泛涉猎其他专业知识,不断开拓视野,为日后迈向工作岗位做准备。 生活中,我朴素节俭,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尊敬师长,平时积极与老师、同学交流沟通、融洽和睦地相处,尽自己所能来帮助与需要帮助的人。课余时间,我积极参加学校、院系组织的社团活动,积极锻炼身体,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注意克服本身的缺点和不足,争取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大学生一带一路学习心得相关优选 篇5

一、源于深邃的历史眼光

丝绸之路是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连接地中海的陆上通道。在这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上,五彩丝绸、中国瓷皿和香料络绎于途,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早期版本。这条贸易通道被誉为全球重要的商贸大动脉,19世纪末法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1至公元127年间,从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命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采用。其后,法国历史家都尔曼在20世纪初出版的《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两岸和小亚细亚。直到19法国东方学家沙畹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讨,对中国的丝绸之路的划分大概归为两条比较重要的线路;一条是东方航线,也叫“东方海上线路”,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在胶东半岛开辟的循海岸水行直通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直至东南亚的黄金通道。另一条是南海航线,也称“南海线路”是两汉时期始于广东徐闻到东南亚各国后延续到西亚直至欧洲的海上黄金通道。

岁月长河有大气磅礴,也有蜿蜒曲折。丝绸之路见证熙熙攘攘,也曾尘封荒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主席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摆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可谓“当惊出界殊”。

二、秉持和平发展理念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呼吁各国积极参运“一带一路”建设。随后,中国政府发布《推动共建丝绸指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了“一带一路”的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3年来,蓝图由革创到一步步展开,一笔笔绘就。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我国同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合作协议,同20多个国家开展了国际产能合作,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表态积极以亚投行、线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习近平主席说:“‘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树立全球视野,更要自觉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面谋划、全方位对外开放大战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

回首以往,人类经历了血腥的战争,冷战的对峙,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巨大的进步。进入20世纪,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取代丛林法则,成为世界潮流。与此同时“逆全球化”的思潮抬头,局部冲突此起彼伏,非传统安全和全球性挑战不断增多。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不稳定、不确定成为常态。习近平主席从历史和哲学的高度为世界释疑解惑。在今年五月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秉持和平发展的理念,绘制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

三、展现开放包容的东方智慧

当今世界经济仍未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复苏脆弱乏力,增长基础不稳,保护主义上升,“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开放与保守变革,与守旧,经济一体化与“碎片化”的矛盾凸出、但另一方面,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双边和多边,区域和全球的合作势头渐起,各国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重视发展制造业,推进工业化,经济多元化。

鉴古知今。习近平主席从历史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智慧,多年前,丝绸之路上驼铃声声舟楫相望,各国打破籓篱互通有无,友好交往,书写了人类历史的辉煌篇章。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搞封闭、排他的安排没有前途。只有开门搞合作,大家都受益,才是光明正道。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一带一路”倡议植根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利共赢是其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强大生命力所在。

美国推行的“两洋战略”区域均没有把中国大多数亚洲国家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包括在内。更不用说非洲国家了。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除亚洲国家外,还有近邻亚洲的非洲国家和欧洲国家,甚至欧盟国家,相邻的这么多国家通过互利合作,共谋和平发展。“一带一路”包容性强,欢迎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国家参与。这样做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各个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深化市场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形成政治经互信、经济融合、文化互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无疑,这将是一项造福各国人民的伟业。

2015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论文 篇6

班级: 网络1413 论文摘要:“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作为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福建自贸区应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在各个层面的经济合作。关键词:“一带一路”;自贸区。

正文:

一、“一带一路”概念由来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欧洲时表示,要把中欧合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洲际合作倡议结合起来,以构建亚欧大市场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做主旨发言时指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2014年11月8日举行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二、“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这一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1、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我们亟需资本、技术和管理模式。因此,当初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主。有数据显示,1979至2012年,中国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763278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2761.08亿美元。不可否认,这些外资企业和外国资本对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说,这是一次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性产业大转移。而今,尽管国内仍然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和技术改造升级,但我们已经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据统计,2014年末,中国对外投资已经突破了千亿美元,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一带一路”建设恰好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2、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

中国早期的对外开放可以说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今,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的重任。长期建设形成的一些产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许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却面临着当初中国同样的难题。因此,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比如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他们发展一些产业比如纺织服装、家电、甚至汽车制造、钢铁、电力等,提高他们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产能力,就顺应了中国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1]

3、推动多边合作

一带一路战略将是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中日韩自贸区等国际合作的整合升级,也是我国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多边跨境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三、福建自贸区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和独特作用

1、特殊地位

(1)历史上福建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

我省的泉州、福州和漳州,都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其中,泉州港是“海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即宋元时期的主港之一,被誉为当时的“东方第一大港”,曾与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有密切往来,海外贸易的繁盛给泉州带来丰富的多元宗教、民族、文化,并与当地宗教、民族、文化相融合共发展。福州港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通商口岸,唐、五代时达到全盛,与广州、扬州、明州并列为唐代四大贸易港口,明代随着郑和船队在此驻泊与扬航,福州港的商贸地位不断提升。以月港为中心的漳州是明代中后期至清代前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海外交通贸易的中心,是这一时期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城市。

2、独特作用

(1)发挥海西的先行先试作用。福建一直是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可以用好用足用活中央赋予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优惠政策,发挥平潭综合实验区、厦门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和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等先行先试优势,积极作为,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区。

(2)发挥闽籍华侨华人深厚的人脉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核心要靠人。综观历史上的“一带一路”建设就是靠人走出来的、靠人干出来的,其中华侨华人是当之无愧的先行者、见证者和实践者。目前华侨华人已经融入到“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发挥好他们的人脉作用,既是我国实现与周边地区全面融合的关键,也是福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最重要特色。据统计,东南亚2000多万华侨华人中有1000多万祖籍福建,2012年福布斯亿万富豪榜中,东南亚华商有30位,24位是闽籍。加上与东盟关系紧密的两岸三地闽籍人脉资源,“海外福建”人的总数不比现有福建人口少,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和最大的优势,可以成为促进“一带一路”社会、文化和人文的深度融合的重要纽带。

浅析“一带一路”与中国向西开放 篇7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 是由习近平主席在2013 年访问中亚和东盟期间先后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李克强总理2014 年3 月5 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当前,“一带一路”的倡议已从理论设计、总体框架到完成战略规划,开始进入务实合作阶段。

2015 年10 月15 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出席亚洲政党丝绸一路专题会议的外方主要代表,习近平强调中国将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区域合作,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实现共同发展。习近平说稳步推进一带一路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中国将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区域合作。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向西开放,具有稳定中国的西部边疆,加强民族团结,打通中国与亚欧邻国贸易的快捷通道,实现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共同发展,对保障中国的能源通道的畅通具有现实意义。其将主要影响铁路、公路、通信、金融、农业、商贸流通、油气进出口等多个行业,对中国十三五计划目标的实现具有促进作用。

二、“一带一路”亚欧贸易快捷通道

2014 年12 月17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贝尔格莱德访问时指出,欧盟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欧之间的贸易投资合作潜力巨大,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大力推动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是抵御经济下行压力的一剂良药。中方希望在中欧之间多建设几条快捷通道。

目前中国至欧洲的货物98%通过海运运输,在欧亚大陆的版图上,欧洲和亚洲通过天然的陆地相连接,陆路运输距离远小于海运距离,只是长期以来缺乏统一快捷的贸易通道。向西开放,就是要打通中国至欧洲的陆路快捷通道,沿着新疆一路向西,西北方向途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最终可以到达发达的西欧,向西南方向通过中亚、伊朗、土耳其最终也可以到达欧洲。

“一带一路”贸易大通道提速大有可为,根据世界银行2015 年的统计,“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中新加坡的进口效率最高,进口一个集装箱仅需4 天,但其他几个贸易大国中国、印度、俄罗斯,中国21 天、印度21.1 天、俄罗斯19.4 天,而中亚国家乌兹别克斯坦则需要104 天,“一带一路”国家平均通关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

连接欧亚大陆最便捷的陆路交通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而决定运输时效的主要客观因素还包括沿途各国的通关效率和欧亚邻国与独联体国家铁轨轨距不统一和运营管理问题。

“渝新欧”国际铁路和双西公路作为“一带一路”的早期工程,正在为将来的贸易通道建设提供了经验参照。2011 年3 月19 日“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正式运行。“渝新欧”班列的常态运行解决了六大问题:其一,成功解决了沿途各国的通关问题,实现了一次报关、一次查验、全线放行的便捷通关模式。其二,成功解决了宽轨、准轨之间转换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沿线各国铁路部门的责权利。其三,成功自主研发了电子锁,实现了“渝新欧”班列电子产品全程安全监控,在提高安全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运输价格。其四,成立了有德铁、俄铁、哈铁、中铁和重庆市政府共同组建的四国五方“渝新欧”(重庆)物流公司,建立了各国铁路的信息沟通机制和快速处理突发事故机制。其五,实现了全程统一运单,进一步节约了运行时间、简化了程序。其六,探索开行冬季运输集装箱全程测试班列的道路。

2009 年中俄哈三国决定,打造一条全新的西欧-中国西部国际运输走廊,简称“双西公路”,这条运输走廊东起中国的连云港,从新疆霍尔多斯出境,西至俄罗斯圣彼得堡最终将连接到西欧,途径中哈俄三国十多座大城市主要保障中国-哈萨克斯坦、中国-中亚、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西欧三条走向的公路运输。这条国际大通道建成后,将把中国西部到西欧的广阔地域连为一体,大大提高货运流转速度和降低运输成本。

三、“一带一路”区域合作投资便利化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促进“两个市场”的协调发展。《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指出,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宜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激发释放合作潜力,做大做好“蛋糕”。

2015 年10 月中国商务部合作司司长周柳军指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对外投资合作依然持续向好,原因是“一带一路”引领作用突出,国际产能合作加快推进。中国已经在47 个国家加快了对外直接投资,有57 个国家有我们的承包工程项目。当前世界各国对自身经济发展提升产业水平、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需求强烈,而中国在铁路、电力、通讯、基础设施等众多领域具有优势,中国的产业优势、技术优势正好与相关国家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形成充分互补,在对外交往中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与中国发展产能合作充满期待,前三季度,中国产能合作增幅强劲,大型成套设备出口额同比增加10%,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91 亿美元,同比增长85.7%,占同期对外投资额的10.4%。

从发展历程看,“一带一路”沿线辐射国家主要是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资本的稀缺程度较高,因此他们对外国直接投资的依赖比较强。“一带一路”旨在通过帮助沿线国家实现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形成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形成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进一步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

四、“一带一路”区域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这就意味着通过努力达成沿线国家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最终会整合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贸区,这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大战略。

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进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区域经济一体化通过贸易、要素流动以及技术扩散等途径对成员国的经济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014 年中国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超过6000 亿美元。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成自由贸易区后,参与“一带一路”各国的GDP增长率、进出口总额均将不同程度提高。参与“一带一路”各国的贸易趋于平衡而中国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中国福利、贸易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

五、“一带一路”上能源的流动

近年来随着中国石油天然气需求的不断增加,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促进能源供给的多元化是中国扩大向西开放的重要目标。

在“一带一路”沿线上,石油储量的82%集中在中东九国,煤炭的60%集中在中俄两国,中亚、中东、俄罗斯储藏了这个区域91%的天然气,然而这个区域80%的人口,却恰巧躲开了这些富庶的能量之源,需求和供给之间勾勒出的是“一带一路”上能量的流动。

2013 年5 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巴基斯坦时提出打造“中巴经济走廊”,这是一条连接新疆喀什和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重要经济带,全长2000 多公里。

2015 年4 月19 日,在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双方要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为中心,瓜达尔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作为四大重点,形成“1+4”合作布局,带动巴基斯坦各地区发展,让巴基斯坦广大民众得到实惠。

作为“一带一路”的旗舰工程,“中巴经济走廊”正在推进,建设重心是印度洋沿岸的瓜达尔港,因为临近霍尔木兹海峡,地理上靠近中东,未来将有配套油气码头和油气管道和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将会贯通瓜达尔港到新疆喀什,将西亚北非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油气资源输送到中国,这将大大缩短中国与油气输出国之间的海上运输距离。将来,中巴油气管道与中俄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中哈原油管道、中缅油气管道共同担负保障中国的能源战略安全的使命。

六、“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与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2015 年3 月28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明确了“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基础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畅通信息丝绸之路。推动新兴产业合作,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促进沿线国家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等深入合作,推动建立创业投资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是劳动力比较密集的地区,也是资源比较密集的地区,区域合作首先是产能合作。“一带一路”沿线是经济正在增长的地区,基础设施有很庞大的需求、基础设施投资量大,中国的高铁和工程承包,这都是优势产业。与此同时,这些庞大的工程需要钢铁、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而这些都是中国的富余产能,在当地建厂,实现优势产能合作。

过去10 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业不论在产量还是出口方面,都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产品升级也处于良好的态势。但是这一产业趋于进口高价中间品,出口相对低价中间品,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仍然偏低。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呈现不断改进趋势,与2002 年相比,2011 年地位指数提高了约43%装备制造业正在经历结构性变化,装备制造业的生产和出口更加依赖从国内采购中间品。

摘要:向西开放,对打通中国与亚欧邻国贸易的快捷通道、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实现跨国产能合作与装备制造业升级、保障中国的能源通道的畅通具有现实意义。推进一带一路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中国将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区域合作,努力达成沿线国家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最终会整合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贸区,这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大战略。

亚欧会议与“一带一路” 篇8

亚欧会议创立于1996年,首脑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在亚洲成员和欧洲成员之间轮番举办。中国作为亚欧会议的创始会员国,一贯重视和支持亚欧会议,不仅是各成员中首倡部长级会议最多的国家,而且每届首脑会议均由总理出席。这次亚欧会议是李克强担任总理以来首次出席。

外界注意到,亚欧会议是当今世界少数的由发达与新兴经济体参加而没有美国参与的国际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亚洲新兴经济体与欧洲发达国家之间可以更加坦率地就一些共同面临的问题加强磋商。例如,美国能不顾欧洲国家央行行长、财长、外长甚至总统的“请托”,依据其国内法而对欧洲等地银行进行制裁,反映的是美元霸权的不容置喙。对这种金融治外法权如何合理限制,是欧亚国家的共同关切。

当然,亚欧会议不是以应对外部风险为主旨。其重要性在于,如何通过这个平台开展亚洲与欧洲的大合作,分享发展经验、理念与规划,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欧洲是经济一体化的先行者,很长时间内,也是包括亚洲在内的世界其他地区开展经济一体化所学习的关注和借鉴的对象。但其强调趋同的货币、劳工等经济政策与财政标准,以便最大限度发掘竞争潜力,这样的制度安排对经济差异性大和文化多样性强的地区来说,很难实现。而亚洲,特别是东亚,从自身实践出发,走出了一条合作导向的经济一体化,以互补的生产销售网络将成员联通起来,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展示出令人期待的前景。

中国积极倡导和推动的“一带一路”构想,正是一项立足亚洲一体化经验,同时汲取欧洲一体化制度养分的战略设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所涉及的广袤地域,汇集了多个世界文明的发祥地,又贯穿着地缘风险和战略利益集中的热点地区,差异性和多样性明显,有分歧,但更有合作的潜力。这样的区域,需要一些具有包容性和制度弹性的安排,来凝聚共识、动员资源、实现发展。

欧洲作为“一带一路”重要且发达的一端,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有能力也有动力为地区发展分享经验、作出贡献。实际上,欧洲国家尤其是部分东欧国家,已经对“一带一路”构想表示出极大兴趣。

更重要的是,从亚洲到欧洲,中亚、中东、北非、欧亚、中东欧等“一带一路”之关键组成部分,已经形成了为数不少的区域性合作机制,如何整合这些碎片化的合作机制,形成一个可以充分对接各区域机制的跨区域大合作平台,需要中国和欧洲主要发达国家紧密合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带一路”与全球法律地图绘制 篇9

“一带一路”与全球法律地图绘制

一般认为,比较法学诞生于1900年的巴黎比较法大会,它是世界体系进入民族国家时代的产物。为了更好掌握现代世界法律体系,在充分了解各国法律制度差异性的基础上谋求协调,100多年来,比较法学绘制了种种世界法律地图,其中有三种法律地图至今仍发挥作用。传统比较法学绘制三种法律地图在全球化时代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传统比较法学所绘制的地图暴露出不同缺陷。第一,国别地图,即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绘制的世界法律地图。国别地图的假设是:(1)现代法律以民族国家法为代表,超国家法、次国家法和非国家法处于边缘地位;(2)国家法以官方法为主要代表,民间法居边缘地位;(3)现代法是民族国家主权者意志的体现,法律实证主义是主导思想;(4)国际法是主权者意志之间协议的产物,是民族国家法的延伸。根据以上假设,以国家领土为边界、以国家成员为对象、以国家主权为概念核心,形成了一幅与民族国家格局高度重合的世界法律地图。这一法律地图的优势在于精细、明确、实用,劣势在于琐碎、僵化和层次单一;它可帮助了解沿线国家法律的基本状况,但由于无法体现掩藏在民族国家内部的非实证主义法律因素,无法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新变化。第二,法系地图,即以各国法律体系的“历史传统与源流关系”为标准绘制的世界法律地图。自威格摩尔以来,先后形成了种种不同的法系地图,其中影响较大的绘制者有法国比较法学家勒内·达维和德国比较法学家茨威格特和克茨等。法系地图的假设是:(1)以历史与文化为深层标准,而非仅着眼于民族国家;(2)强调不同国家法律制度间的共通因素;(3)一般采取功能比较方法,认为不同法系制度安排之间具有功能可比性;(4)突破传统概念比较及背后的法实证主义方法论,受社会法范式影响较大。这种法律地图绘制模式的问题在于:(1)传统法系地图过于偏重英美、欧陆两大法系,对印度、伊斯兰和中国等非西方法系研究不足,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多是非西方国家;(2)传统法系的划分标准多样,法技术、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等尺度混合在一起,使法系地图实际上是多重地图的叠加;(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混合了多种法系的法律制度,即混合法系。第三,“霸权”地图,即依据现代世界体系所形成的经济分工和权力格局,将世界分为中心—边缘而形成法律地图。这种世界法律地图将世界分为中心区、半边缘区和边缘区三部分。中心区是指在世界体系中居霸权或主导地位的国家和地区,边缘区则是指处于边缘的国家和地区,半边缘区处于以上两者之间。中心区国家往往法律体系较为完备,法律输出较为频繁,注重在金融、知识产权等国际分工前沿领域的法律布局,是法律学术和法学教育的中心。与此相应,半边缘区和边缘区国家的法律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相应递减。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重绘世界法律地图据统计,目前“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达60余个,跨越世界大部分地区,穿越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犹太教、儒家等多种文明传统。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回到比较法研究的起点,结合国家的实际需要,着手寻找重绘世界法律地图的途径。第一,在总体上,应充分发挥法系地图的优势,在克服其缺陷的基础上用于“一带一路”法律地图的绘制。为了更好发挥法系地图的长处,应采取乌戈·马太等比较法学家推荐的复分法,从三个维度来对“一带一路”上的法系进行划分。第一个维度是文化传统,可分为西方法系、伊斯兰法系、印度法系和中华法系;第二个维度是法律渊源、分类和推理技巧,可突出强调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第三个维度为经济基础、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可分为社会主义法系与资本主义法系。在具体操作中,根据研究角度不同,可采取不同的法系划分方式。第二,在部门法方面,可根据部门法的各自特点,兼采法系地图与国别地图。一般来讲,法系地图和国别地图仅仅提供了一个国家和地区法律制度的总体面貌,但具体到部门法问题上,则情况千差万别。有的部门法,如商法现代化程度较高,趋同趋势明显,可简单划分;有的部门法,如婚姻家庭法,则可能与各国各地的风俗习惯关系密切,故而差异较大,需要精细归类;有的部门法,如知识产权法,受国际化影响较大,其分类乃依据所加入的不同公约而定。在这方面,菲利普·伍德的“金融法的世界地图”是可供参照的实例,可依据各部门法的实际情况,绘制出切实、可用的法律地图。第三,法律地图绘制应考虑全球化发展趋势。全球化进程正在给1648年以来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造成越来越巨大的冲击,传统以民族国家为核心的法律地图绘制模式已不敷使用。英国比较法学家威廉·推宁建议,将世界法律分为全球、国际、区域、跨国、社区间、地区性国家、亚国家和非国家七个层级,并从这些层级法律的交互性影响中讨论法律的发展变化。这一意见可以为我们所用。第四,法律地图绘制应兼容静态结构和动态变迁。意大利比较法学家萨科提出的法律共振峰理论借鉴语音学的隐喻,认为法律体系是不同法律构成因素之间共振的混响,提出了兼容静态比较与动态观察的一种方案。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必然面对目标国家内外部多种法律构成因素之间的互动,如何注意到这些问题,是中国比较法学理论和实践面临的重要任务。(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法学院)

上一篇:应知应会考试下一篇:以父亲开头的句子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