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社好课标准

2024-06-19

品社好课标准(共6篇)

品社好课标准 篇1

品社课程标准解读

2013-10-08 10:04:28| 分类: 默认分类 |举报|字号 订阅

一、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思想。

1、品德培养回归生活;

2、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

3、积极引导儿童的发展;

4、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

5、倡导自主、探索性学习;

(一)品德培养回归生活。

1、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

2、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形成和发展人的德性;

3、品德培养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

4、品德课与生活课、社会课的综合为学生开辟了通向生活的渠道,有助于品德培养的加强;

(二)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

1、尊重儿童生活的教育意义:儿童只有在他自己的生活中才能接受教育的引导;

2、课程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而是它的锤炼和引导。童正在进行中的生活具有它自身的价值,它不只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课程必须充分重视这种价值。本课程所呈现的是一个儿童的生活世界。

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都力图从儿童的生活情景出发,课程营造的世界是用他们自己的眼睛所观察到的世界,是用他们的心灵感受到的世界。

课程文化力求成为一种儿童文化,富有童心、童趣。课程的实施不仅要促进儿童发展,而且要使它成为对儿童有乐趣的生活。

(三)积极引导儿童的发展

1、积极引导是儿童发展的需要。

2、尊重儿童与积极引导相结合,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品德培养之路。

3、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以此作为基本价值导向。

积极引导的必要:儿童作为发展中的人,有接受教育引导的需要。在多元价值的社会里,需要有正确的价值引导。

中国特色的品德培养之路:既不是传统教育的强行灌输、机械训练,也不是西方道德教育中的价值中立、道德相对主义,是在两者结合上下功夫。

(四)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统一。

1、儿童是具有完整生命表现的人:在生活中他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总是作为一个整体投入的。

2、课程标准力求使学习过程成为儿童整体生命投入的过程:(1)重视儿童的经验与体验。

(2)既学做人,又学知识学做事;在学知识、学做事中学做人;在学做人的关照下,学知识学做事。

(五)倡导自主、探索性学习。

1、教学过程是儿童参与的过程:

(1)课程标准所设计的主题与活动大多,需要儿童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索的。(2)教学的过程是引导儿童自己去感受、领悟、表达的过程。

2、自主探索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

3、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和传授性教学。

二、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基本思路

(一)品德与生活课的基本理念。

1、培养儿童热爱生活应当成为学校课程的重要追求;

2、学校教育应当有效地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

3、学校教育应当保护和培养儿童自身的学习活力;

4、参与是儿童的权利;

5、探究是儿童的天性;

6、低年级教育应与学前阶段相互衔接,构筑儿童后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7、学校教育应当尊重并适应儿童能力的多样性;

8、儿童的生活本身是学校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品德与生活课程设计思路。三条轴线是:

儿童自身、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

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有爱心、有责任感地生活;智慧地、有创意地生活。

(三)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基本理念

1.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具有参与和创造生活的积极态度和愿望;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奠定基础。

2.品德与社会课以社会生活为对象,通过学生与其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和他人的联系,从态度、能力、知识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3.品德与社会课立足于学生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依据多元线索以综合主题形式构建、组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

4.品德与社会课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习活动的实践性,通过体验、探究、解决问题等多种学习方式实施课程。

5.品德与社会课负有促进儿童人格形成的重要使命,是培养自信的、有抱负的社会主义新公民的重要途径,是义务教育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四)品德与社会设计思路。一条主线:儿童社会生活;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国家、世界。社会生活的主要因素(主题):社会环境、社会活动、会关系。

三、“课程标准”与教材建设。

1、“一个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

2、“两个支柱”,终身教育、全人经验。

3、“一个杠杆”,现代信息技术。

4、新教材的追求。

整合学生需求、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均衡性;淡化学科体系;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借助对生活世界的理解发挥作用;在强调基础的同时,强调方法比知识本身重要,能力比概念本身重要;强调实践性(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综合性和弹性(选择性和教材的非专业化);强调对课程的自主开发;强调时代性。

四、教学建议。

1、重视学生生活经验;

2、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3、丰富拓展教学过程;

4、灵活充实教学内容。

五、在不断追问中提升教学的境界。追问一:教学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

1、回归现实生活世界。

回归与教学内容和任务相对应的现实世界(航标与旋涡。生活的简单罗列。忘记了教学目标而盲目回归,最终失去生活跑题,朋友)。

生活的锤炼与提升(如何看待城乡教育差异,通事故)

2、回归精神层面的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现实的、具体的;二是理想的、精神文化层面的生活。教学应当同时关注这两个层面。教学要帮助学生思考和认识生活的意义、目的、价值以及什么样的生活值得去过。回归可能的生活。(社会提倡的层面与社会允许的层面)追问

二、课堂教学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氛围? 学生需要安全、和谐、愉快、健康的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应当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

(教学是一个生命的过程,既是学生的也是教师的生命过程)

以为快节奏,高密度,大信息量就是教学的高效益(是否真的高效率?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知识点的计量标准、比广度、知识点除以课时单位时间,一节课不要太多。教学要有等待。学生生理、心理的能量守恒。)教学的表演化问题; 教学中评价表扬的异化;

此类问题的产生与评课导向有关。

追问三: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面对全体学生? 关怀而非冷漠; 理解而非说教; 尊重而非霸道;

教师需要处理课堂小麻烦小纠纷突法危机的技巧。追问四:如何实现教学形式的教育价值?

适宜、适当的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在教学中必须反复追问教学形式的教育价值。重视仅仅追求教学形式的负面影响。追问五:学生作业形式、功能如何拓展? 作业是学生延伸性的学习活动。

一堂好课的标准 篇2

教师是人不是神,对一堂课提出过多的要求是不切实际的完美的课是没有的,上好每一堂课是教师的永恒追求。教师做到一下任何一条,这样的课都要给予鼓励,都算得上好课。

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的课就是好课—高效 目标明确是指:这节课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学会哪些技能,通过哪些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课堂上的情感体验等;重点突出是指:这节课哪个知识点最重要,每节课只能有一到两个重点,其他知识可用“讲授式”或“学生阅读式”快速地完成,如果一节课的重点有三个以上,那就无所谓重点可言了。一些老师总认为,什么都要老师讲,讲了就心安理得,没有讲就不踏实。实际上,有些知识的巩固可以通过学生自学、练习、测试等形式来实现。如果一堂课什么都要讲得那么细,那么“清楚”,那学生就“不清楚”了。因为,老师所能占用的课堂时间是很有限的,更多的课堂时间应当还给学生去学习、去讨论、去思考。

二、课堂指令清晰、课堂气氛活跃的课就是好课—默契 一堂好课应当是课堂教学节奏明快、师生配合积极默契的课。如果一位老师无法发出明晰的课堂指令,那么师生默契的配合无从谈起。如果一堂课老师不断地发出模糊不清的众多指令,那么久而久之这位老师的“课堂指令”就慢慢变成“课堂纸令”——无人遵从的一纸空文了。如果一位老师的课堂指令“要求明确、时限清楚、落实到位”,那么这种老师所主持的课堂就一定是师生配合默契的课堂。在这种课堂上,师生的思维活动一定是活跃的,因此就可以算是真正活跃的课堂。

三、能够充分利用课堂资源的课就是好课-智慧

一位充满智慧的老师,一定具有所提倡的“把希望寄托于课堂,把希望寄托于学生”的思维。他一定会把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的希望寄托于课堂之内,寄托于学生身上。集体性是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势,也是班级授课制取代私塾的主要原因。课堂的第一资源就是学生的差异性,利用这一课堂第一资源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学科代表、建立灵活的学习小组(不要长期固化),让学习小组长帮助教师进行学习管理,让学科代表协助教师进行因材施教。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下,教师活得“很轻松、很潇洒、很有成就感”。因为,当你看到“学科代表”有模有样熟练的讲课技巧时,你会为所培养的学生中有人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沾沾自喜。

四、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课就是好课-难忘

让学生感到终身受益的课就是“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课”,这是众多教育家追求的最高的境界。如果一位教师能够在他的教学生涯中上一堂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课,那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啊。

(2500多年前,孔子带着一群学生在凉亭歇息,看到一个老人拿着涂有树脂的竹竿在捉蝉,他的技巧非常好,百发百中,简直是出神入化。孩子禁不住问老人:“您捉蝉的本领真高明,有没有什么秘诀?”老人微笑说:“蝉是很机警的昆虫,一有动静就会飞走。因此要先练习拿竹竿时能闻风不动,甚至在竹竿上放两粒弹珠也不会掉下来,就可以开始捉蝉了。如果练到放五粒弹珠而不掉下来,捉蝉就象伸手拿东西一样容易。所以我捉蝉的时候,专心一意,天地万物都不能扰乱我的注意力,眼睛看的只有蝉的翅膀,能够练到这个地步,还怕捉不到蝉吗?”孔子听了频频点头,转身对学生说:“听明白了吗?只有锲而不舍,专心一意,才能把本领练到出神入化。”

对于孔子的学生来说,孔子的“这节课”只用了几秒钟,但这是一节让他的学生终身难忘的课。真可谓世界最短的“名课”。对于安南来说,黑人老师用“白纸与黑点”来让学生懂得做人道理的课让他终身受益。因此,每位教师都要争取上“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课”。这是众多教育家追求的最高的境界。如果一位教师能够在他的教学生涯中上一堂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课,那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啊。

五、思维量、信息量、延伸量大的课就是好课-欲望 信息量即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所有信息的总和。它包括文本

信息、师生的口语信息、老师的肢体信息等,内容不限于课本与练习,还应当是教材之外、校园之外的大自然与社会生活信息等。

思维量即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维的时间与深度,是大脑的活动总量。思维量决定于教师或同学所提出的问题的质量。过难的问题与太浅的问题都会让学生的思维量减少,教师有意无意的替代,无疑也会减少学生的思维量。

只要坚持倡导的两句话就可保证思维量的增加:一是凡是学生能够办到的事教师决不替代;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去“自由地”学习。

延伸量即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的量。通过课堂教学,当学生走出课堂时带着多少问题,带着什么问题,还有多少继续学习这门学科的欲望。如果能够有足够的、学生能够承受的延伸量,就能实现新课程所提出的“保持学生学习欲望”的目标。

六、提供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课就是好课-满足

我认为,判断一堂课是否好课,主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而非老师的课堂表演。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把“听课”改为“看课”。在新课程所强调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需要得到老师有意识的落实。实现课堂学生情感培养的最佳途径有两个:一是学生个体表现,二是学生成功体验。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要有意识地多安排部分学生个体表现的机会,尽量多地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要知道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一次课堂上个体表现的机会也许就会有助于树立孩子的学习信心;一次成功的课堂体验经历,就可能帮助孩子获得学习信心。如果一堂课上,能有一两位学生得到个性张扬的机会,并得到老师、同学发自内心的掌声与赞叹声,你能说比老师多讲一道题目效果差吗?让孩子的望得到满足的课就是好课。

七、多种媒体创设学习情景、问题情境的课就是好课-直观 这里所提到的多种媒体并非指“多媒体”,而是教学中老师所使用的多种多样的教学媒体。包括电脑多媒体、黑板、影音资料、文字资料、教具、挂图、图表、图片、实验器材、小黑板;还有教师的表情、姿态、服饰、手势;学生的大脑、手、口、耳等多种感官。凡是可以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东西都可称为媒

体。如果老师能够充分恰当地利用多种媒体,就可以把抽象、复杂的问题直观化、简单化,从而容易达成教学目标。

八、提供当堂训练当堂反馈的课就是好课-轻松 一节课如果还是老师从头讲到尾,这样的课只会把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希望寄托在课外练习上。这是最令学生讨厌的经典老课的普遍情形。改变的办法很简单:尽量压缩课堂授课时间,挤出时间让学生有当堂训练、当堂反馈的机会。“三分课堂论”——每堂课教师持续讲课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合作学习质疑释疑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学生当堂训练的时间保证15分钟。这并非机械的划分,而是一种课堂结构的大框架。只有保证课堂时间的大部分是学生学习用的,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才会减少,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

九、能解决学生个性化问题的课就是好课-自信 学校德育的最佳途径之一是: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困难,及时解决他们不会做的题目。在公开课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课堂中巡课,但是“真巡”的份量有多重呢?如果在巡课过程中没有发现任何一位学生的任何问题,这种巡课很有“假巡”之嫌。在课堂训练中,教师要设法利用“学科代表”的力量和教师个人的力量,来化解学生个性化的问题。也可以把学生的个体问题通过学习小组解决,通过教师的个别指导解决。如果教师能够做到这一点,这样的课就可以算是一堂好课。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篇3

新课改背景下,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课堂评价的尺度呈多元化——新课标的尺度,学生接受程度是尺度,动态生成的效果是尺度,听课教师的主观感受也是一个潜在的尺度。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课型标准也不尽相同。正所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现编述各家主要观点如下,寄望于从不同角度归纳出共识。

叶澜教授从课堂本身的性质判断,提出了“五实”的标准:①扎实(有意义、有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②充实(有效率,每个学生都有提高);③丰实(生成性,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有形成过程);④平实(常态课,对听课者做到旁若无人);⑤真实(有待完善,课后反思重建,正如于漪所言:“语文是有缺憾的课,任何课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朱永新教授从学生、师生关系、课堂内外几个角度观察,提出了“六度”的标准:①参与度(主动积极参与);②整合度(知识方法技能);③自由度(宽松和谐自然);④达成度(当堂落实达标);⑤练习度(发现体验实践);⑥延展度(关注社会生活)。

巢宗祺教授从课堂、教师、学生三个角度审视,提出“四点”意见:①这节课本身有意义,②这节课有效、真实,③师生情绪饱满,④师生才智得以充分展现。

崔允淳教授提出三点标准:教的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郑金洲教授提出“十化”标准:①课堂教学生活化,②学生学习主动化,③师生互动有效化,④学科教学整合化,⑤教学过程动态化,⑥教学资源优化,⑦教学内容结构化,⑧教学策略综合化,⑨教学对象个别化,⑩教学评价多元

化。

山东教育学院的周卫勇教授提出了三条标准:①学生不仅掌握了这节课的绝大部分内容,而且还能学到其他更多的内容;②学生上完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在研究这节课的内容;③学生的学习是主动探究,而不是被动、机械的。

一堂好课的标准,从教育美学的角度看:①教学结构(前因后果清楚);②过程流畅(过渡自然);③文化审美(内涵浓厚)。从教育科学角度看:①揭示科学真理(求真);②体验发现过程(研究);③鼓励创新思维(创造)。从教育技术角度看:知识信息丰富,①直观形象(电教教具);②优化学习(电化教学);③开放互动(信息技术)。从教育心理角度看:①重规范培养习惯;②重个性循循善诱;③鼓励经验自主归纳。

如何评价一堂课的优劣,有如下几点看法引入注目:一堂课是不是好课,是有发言权的是学生;一堂课是不是好课,既要看结果,又要看过程;一堂课是不是好课,从感觉上来说,可以用“累”与“不累”来区别;一堂课是不是好课,学生的面部表情是一张“晴雨表”;一堂课是不是好课,应看它是否体现了“实”“活”“新”的统一。

站在学生立场上思考,一节好课的标准有三条:①一节好课应该是学生难忘的课(一节难忘的课,一定是在学生的某种情感、某种兴趣、某种价值观中播下了能够发芽的种子,或是使学生的某种思想得到了提升);②一节好课谰言是学生富有激情的课(充满激情的课堂以和谐、动情、深思、生成为表征,做中学,读中懂,写中通);③一节好课应该是实现了有效互动的课(在教师引导和组织下,由全员共同参与的积极互动)。

课上得好不好,应由学生来评价,学生认为爱听或不听会后悔的课就是好课。要让学生对自己的课有好的评价,应把握三点:①关注学生间的差异;②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错误和获得成功的机会;③增强学生问题意识。

一堂好课(特别是理科)应饱含以下几个方面:①问题驱动;②充满趣味;③难易恰当;④信息饱满;⑤语言得体(含肢体语言)。

以往评价关注教师,注重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现在评价关注学生,更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发现。因此,我们评价一堂课,要重点把握三个关键词:①真实(不作假作秀);②活跃(思想活跃);③科学(无知识性错误)。可以用三句话来衡量:看学生是否越学越爱学,是否越学越会学,是否越学越聪明。

一堂好课的标准看“新、趣、活、实”四个特点:

①新:A、理念新——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B、思路新——体现构思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C、手段新——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用。②趣:A、导入新课时激发兴趣;B、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C、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③活——表面上是内容活、经验活、生命活。意味着师生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个性的彰显、主体性的弘扬。A、教学方法灵活,B、把教材用活,C、把学生激活;④实:A、教学内容充实,B、课堂训练扎实,C、教学目标落实。

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学习活动的表现以及经过学习活动后得到的结果,势必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失败的关键要求。从这个角度看,一堂好课应有以下基本特征:①积极探索,主动参与;②有效互动,合作学习;③鼓励创新,体验成功;④尊重差异,促进发展;⑤发现问题,引发思考;⑥学习反思,总结提高。

一堂好课必然坚持“多快好省”的原则,“多”即:学生进步快,收获多;“快”即:时间短,张驰有度;“好”即:质量成绩好;“省”即:精力投入少。

一堂好课应遵循“实”“事”“求”“是”的标准:①实:朴实、扎实、真实。②事:师生双方有事做,有效率,有效益。③求:追求课堂上一种求索不止、思想飞扬的精神状态。④是:感悟、认识、理解、创造课堂目标。

评价一堂好课,除常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外,关键是处理好三个问题:①

给学生思考时间了吗?②教师“休息”了吗?③给听课者“享受”了吗?

一堂好课必然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一是依材施教,二是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

一堂好课具备四个特征:①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②教学内容——科学合理。③教学策略与方法——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充分体现“以学论教”。④教学能力——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一堂好课的定位:①教学目标要明确、恰当,②教学重难点要突出,③学生主体地位要得到尊重,④教学方法要得当,⑤教学效果要好。

借鉴国画技法,领悟到好课应当是理性与激情携手、个性与共性并存,更是自然天成的课。它具备以下特征:①预设是枝,生成是叶,相辅相成。②课堂构思,注重留白(留下空白就是多留时空给学生,留下期待,留下余韵,留下思维和创新)。③教师语言,疏密相间(学生说不上、说不准、不会说的教师应多讲,学生能说、或经思考能解决的坚决不说)。④学生表现,动静结合(“动”指讲解、朗读、讨论、表演等;“静”指默读、思考、想象等)。

一堂好课应做到“六要”:①教材把握要准,②题目选择要精,③教学方法要活,④课堂气氛要松,⑤学生活动要充分,⑥学生思维量要大。

一堂好课要达到五个词的标准:①实惠(知识积累、能力提高、情感体验积极),②高效,③鲜活(心灵对话,智慧碰撞),④本色(不为生计而教,不为功利而教,不为完成任务而教,不为应付检查而教,不为表演作秀而教,质朴无华,不刻意雕琢),⑤唯真(有些许缺憾和瑕疵)。

一堂好课遵循八项原则:①教学常规的示范性,②课型设计的创造性,③教学内容的准确性,④教学方法的启发性,⑤教学过程的教育性,⑥辅导练习的有效性,⑦能力培养的多样性,⑧师生活动的积极性。

一堂好课要具备六个元素:和谐、生成、发展、创新、反思、个性。任课教师必备的“六个好”:①上课带着好心情,②和学生建立好关系,③创设好的问题情景,④精心设计好点拨指导,⑤及时给予好评价(一张赏识的脸,一副专心倾听的神态,一缕赞许的目光,一声轻柔的称赞),⑥给学生留“好”作业(传统作业、内容多限于双基,范围多限于课本,着眼点多在于巩固,目的多在于应付考试,往往表现为一个内容、一个层次、一个水平、一种形式。好的作业,重在培养学生的别才别趣别志,开发学生的潜智潜能潜质。目的在于引发学生新疑问,激发新兴趣,引导新探索)。

一节好课(特别是理科)应具备以下特征:①预见性(备课前充分预见学生将会出现的问题),②探索性(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③实用性(学而有用),④趣味性(激发兴趣)。

评价一堂好课的“八问”:①教学过程能否反映课标理念,②教学设计是否有创新,③课堂气氛是否民主而有利于学生思考与创造性发挥,④课堂有无幽默、轻松的环境,⑤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随时知道全班学生学习情况,⑥对学生不同的意见或错误回答,教师能否加以利用,⑦应用学到的知识,有无做到让学生出来解决身边的现实问题,⑧每节课有无较多时间给学生发表意见。

一堂好课的十条标准:①目标明确,②重点突出,③以生为本,④流程科学,⑤注重内化,⑥体现沟通,⑦启迪创造,⑧媒体得当,⑨讲求实效,⑩多元评价。

一堂好课的“六简”设计观:①教学目标简明,②教学内容简约,③教学环节简化,④教学方法简便,⑤教学媒介简单,⑥教学用语简要。

一堂好课达到让学生满意而又显现成绩的目标,需经三个境界:①有效教学(底线);②高效教学(最大效益,信息量大,思维度高);③魅力教学(人格、学识的综合,包括课堂凝聚力、向心力、创新力、发展力)。

一堂好课在教学内容上注意培养和传授学生五种技能:①学科知识,②学科能力,③学科思想,④学科学习方法,⑤学科意识。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遵循以下标准:①从学科性质上看,既重“语”也重“文”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②从课堂形态上看,要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③从学生发展上看,应能反映出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由不喜欢到喜欢的发展过程。④从学习氛围上看,应是教与学的互动与对话。

高中英语写作课好课标准 篇4

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写作的教学效果,而提高写作教学效果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和参与度,让各类学生都能亲身经历合作学习和知识建构的过程。(2)更新写作教学观念,优化写作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

在写作前(Pre-writing)阶段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选好话题,话题选择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选好话题则需要教师平时多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对什么样的话题感兴趣,如果选择了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学生们就有千言万语要倾诉,而这些吐不尽诉不完的话语就成为学生潜在的能量库。这样一来,主动权从一开始就掌握在学生手中,学生的积极性自然地被充分调动起来,实现了学生真正走进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体。

写作前阶段对于写作学习过程做了良好的铺垫之后,教学过程可以顺利进入到写作中(While-writing)的环节,该阶段分作范文引路、写作、修改完善,互评。汉语言思维习惯的影响造成句型语序错误,作文条理不清,衔接生硬,内容安排欠合理,段落之间的过渡欠流畅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此类现象,可以在写作课教学中设计范文引路这一环节,范 文引路的重要性无形就要求教师非常有必要查阅大量相关文章,进行对比,为学生选择优秀的范文,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借助范文引导写作的同时还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把文中的好词句勾画下来学习,目的是充分利用机会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有了优秀的范文作为指引,学生写作时便如鱼得水,相反地,如果不给范文,让学生直接进行写作,后果就是学生浪费很多时间冥思苦想,东拼西凑出一篇不成形的作文,所以,范文学习在突破写作难关中作用和功效是不容忽视的。有了初步的范文学习还不够,还需要对范文进行深入的分析,学生作文杂乱而没有条理其实是安排文章内容能力欠佳所致,所以此环节目的是为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该篇范文的写作结构而设计。范文分析可以从文章结构上着手,分析文章的段落大意,分析段落之间的关系等。

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地教学生写什么,而是教学生怎么写。写作课教学设计范文引路中的范文学习、范文分析的目的就是对学生写作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训练。归纳完文章之后,整篇文章的来龙去脉就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基于对范文有了充分深入的学习分析,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讨论,完成写作大纲的设计。写作大纲的设计对写作效果影响至关重要,文章结构是否合理,内容安排是否恰当,文章过渡衔接是否自然、流畅都依赖于大纲的拟定。

高中英语英语听说课好课标准 篇5

(一)是否紧密结合现行教材

采用听说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自觉开口参与练习。通过这样的听说训练,学生有了自己练习的机会,逐渐就会获得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技能。

(二)是否充分体现教师的认识水平和自身素质

教师在备课、上课时想方设法调动一切教学手段,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听说训练与读写训练同步进行。在教师中大力提倡进修学习,尤其是听说能力方面的进修。

(三)教学气氛是否轻松、愉悦,适宜学生学习

听说训练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多听敢说。因此,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潜在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首先从降低学生焦虑感入手,充分理解学生作为外语初学者的学习困难,尊重他们的自尊心,激发其学习兴趣,避免动辄指责批评。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应及时给予充分肯定,以增强其学习自信心。

(四)是否潜移默化传授解题方法

1.听前预览。指导学生在做题前首先预览选项,预测要听的对话或短文,指导他们特别注意人名、地名、人物之间的关系等。

2.注意所提问题。做听力题时,搞清问题能抓住关键。平时训练时让学生熟悉尽可能多的提问形式。

3.理解内涵。要求学生听时理解说话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隐含内容等。要求学生能体会说话者的口气,并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

4.边听边记。测试题往往不是一句话,而是一段对话或一篇小短文,学生要记住每一个细节肯定有难度,所以平时就应要求学生养成边听边记的好习惯。特别要记数字类信息,并要懂得根据信息数据进行推算。

(五)是否充分利用现行教材进行听说整合多听多说是搞好听说训练的首要条件。那么充分挖掘、利用现行教材的听说因素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

品社好课标准 篇6

适合的,才是合适的――一节好课的标准

江苏 张家港 ●周小琴

随着新的课程观的确立,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也将发生改变。那到底什么样的课才称得上好课呢?我认为,只要是学生喜欢、爱上的课就是好课,教师不必去为了迎合某些规定,而刻意地追随一些俗套而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教案的设计要做到实用、好用、有创意,让学生能够喜欢。对于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用具等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灵活决定。

一、简单扎实的课堂

贾老师的课――《卖鱼的人》。贾老师用最原始的语文课堂呈现了最精湛的课堂教学。一枝粉笔、一纸课文、一块黑板,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语文课的真谛。教学活动由“人”开始,也由“人”结束,可谓意味深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甚至从读题开始,贾老师就要求学生从语调、语速和重音方面让学生读好课题,而为了纠正学生“拖调”的习惯,贾老师以身示范,让学生一下子就领悟了。贾老师对字词的学习很实在。比如对“挨家挨户、疑惑、迟疑、屋檐”四个词语的教学活动中,贾老师分别采用了模拟情境、换词、板画的方法让学生简洁、明了的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而精练、明了的课文条理的梳理更是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卖鱼人的诚信。学生的写话让学生彻底剖析了诚信为人的基本。九十分钟的课,让听者感觉只有九分钟。如此本色的课给了我强劲的冲击。一堂课下来收益匪浅。简单扎实的课堂,幽默、激励的话语,正是我们年轻教师需要学习的。贾老师的一句“我们语文教师要做好八个字: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将一直伴着我。

二、生动活跃的课堂

青年教师林莘的课――《鲸》有着另一种独特风格。让我领略了充满激情的课堂。这是一篇说明文。在听了林老师的课后,我才知道,原来说明文也可以上得如此生动、活跃。整堂课中,林老师可谓是激情四射。她那充满灵气的话语、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学生、老师。课堂刚开始老师设计了版画鲸,用图帮助学生掌握了重点字词:“腭”“肚”“胎”“肺”,学生在游戏中完成了字词的学习。最为精彩的当数那一场激烈的争辩赛。“我是齿鲸,我最猛,耶!”“我是须鲸,我最牛,耶!”口号一响,立刻让学生为之兴奋。气氛一下就活跃了。再加上老师的肢体语言,可谓是锦上添花。整堂课就在一场争辩赛中对齿鲸和须鲸有了更深地认知。

三、幽默风趣的课堂

戴老师执教的《咏雪》独具匠心。课堂上,老师幽默风趣,深深吸引了每一个人。戴老师的导入颇有新意。戴老师没有直接就让学生学习《咏雪》,而是先从学字开始。先教学“雪”字,老师先出示甲骨文的雪字,让学生根据其图形来判断,甲骨文的雪上半部分是雨,下半部分是羽毛,像雨点一样飘来飘去那就是雪了,相信学生以后对这个“雪”字肯定会铭记于心。(范文网 )教学完“雪”字后,老师又进行拓展,带有雨字头的字有哪些?带有雪字的成语又有哪些?最后才到《咏雪》这首诗。朗读是这堂课另一个亮点。戴老师的朗读指导到位。他指导了学生怎么把雪读大、怎么把雪读小。在读的时候不仅在自己的音调上要改变,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比如在指导“燕山雪花大如席”这句时,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当读到哪个字时音调应该变高,而是先做出了动作,让学生跟着老师的动作来读,学生看着老师的动作和手势,把“大如席”的场面给读出来了。真是水到渠成!

四、一堂好课具备的特点

1. 设计匠心独具

教师要想提高专业素养就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只按照一套现成的教案去教学的方法,一堂好课要创建凸显个人特色的鲜活教学设计,让学生耳目一新,整堂课都兴致勃勃。

戴建荣老师执教的《咏雪》让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戴老师领着学生“舞雪”一环节――在学生“读词聊雪”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可以有感情地读诗了,但这似乎还不能表达诗的韵味,戴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老师也想读一读这首诗,同学们注意听,认真看,用心想,看看老师读诗和你们有什么不一样?接下来戴老师的“舞雪”堪称经典,“一片一片又一片”他边读边高兴地、神秘地用手指在空中数着雪花,“两片三片四五片”更加兴奋,“七片八片九十片”,急切,惊喜,“飞入芦花――都不见。”眼神跟着雪花从空中飞舞到芦花丛中……随着他动情的吟诵,身体也跟着“舞动”起来,那一个手势,一个眼神,感动了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2. 学生主动参与

现在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是,首先要看在课堂中是不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堂好课,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全身心投入的状态,学生的发言应是积极、踊跃的,教师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使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议论纷纷。使每位学生都有参与其中的机会,都有参与的迫切愿望,这样的课堂教学使每位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获得了心智发展。

在四至十自然段的教学中,林老师创设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的平台,以“须鲸队”与“虎鲸队”的辩论为学习形式,这是高标准的口语实践活动,这种辩论,不是死读课文,而是将自己重构包装后的语言展示出来,此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3. 教师语言生动

讲课中对语言有三点基本要求:清楚、得当、艺术。做到用词准确,用语恰当,讲话的速度不快不慢,声音不高不低,情绪不急不缓,既在关键时刻有激情,又注意讲课的大部分时间心平气和。要求语言简捷、生动、自然、有哲理。下面是贾志敏老师在教学《卖鱼的人》中的几句话:大家词语理解了,生字会读了,咱们把课文读一读。请9个小朋友读。读得好的小朋友老师奖励一下,奖励他给大家再示范读一下。(这时有学生纠正范读的学生读得不正确的地方。)对,她读得很好,就是有些粗心,读错了好几个地方,老师发现了,给他留面子,你一点也不给他留面子,全给他指出来了。谢谢你,坏人你做了。

教育最需要的是幽默,幽默使人愉快、轻松,使气氛融洽。贾老师风趣幽默生动的语言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主动地学习,使课堂生花,为教学增色。

4. 师生教学相长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它不应该遵循原有的固定线路,这个旅程应该是学生和教师一边欣赏图景,一边探寻那个未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满激情与幻想,对未知的旅程有一探究竟的愿意。这样的课堂,老师、学生都会有不同感悟。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将看到这样的`景象:即使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也融入了师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也充满了美丽的想象。因此,这样的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这样的课堂师生都有所获。

五、好课意义深远

好课会让学生终生受益。在当前素质教育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更需要的是对学生完整的人生的教育。它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更是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人生观,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好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这是一堂好课的真正价值所在。很多人也许就是因为一堂好的课,从而改变了他学生的方向和动力,更激发了他一生的追求。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一节好课的标准,那么就是:适合的,才是合适的――只要能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就是理想的课堂。

上一篇:6高头沟小学党支部晋位升级方案下一篇:读守望新教育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