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两则》 教学设计

2024-06-20

《日记两则》 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日记两则》 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规范写日记的格式。

过程与方法

分小组阅读质疑,在阅读中探究、讨论、交流。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关心有困难的人;继续培养写日记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在地图上找贵州所在地,了解那的一些情况。

2、准备生字卡和相应的一些课件。

教学时间

本课教学需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认识生字。

(常规读文识字法)

四、流利读文,熟识生字。

五、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六、巩固生字,写字指导。

1、巩固13个生字。

2、指导书写8个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自读自悟,探究发现,朗读深悟。

1、自读自悟,自己有什么发现。

2、把自己的发现与感悟,与小组同学交流。

3、小组汇报,点播导思,感悟朗读。

(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汇报

1、我做了什么梦?梦想成真了吗?

2、我的梦没实现的心情读出来。

3、引导体会二则日记,我的心情并指导朗读,并相机出示课件,帮助感悟。)

4、朗读全文,体会感情。

三、延伸拓展

1、出示日记格式,规范日记写法。

2、指导学生按正确格式写日记。

3、组织学生准备展示自己的日记。

《日记两则》 教学设计 篇2

中日战争开始的1933年2月20日下午, 小林多喜二在东京筑地警察署被特高警察虐杀, 鲁迅先生代表中国文坛发去了以上的唁电。

小林多喜二的一生很短暂, 他被虐杀才刚刚29岁。这位以文学的方式, 为生活于贫穷之中的劳动者申诉, 号召提高劳动者地位的作家的死, 震动了当时日本的无产阶级文化界。全国各地的工会组织打破日本当局的阻挠和破坏, 举行了各种悼念活动和抗议集会。包括鲁迅以及罗曼罗兰在内的世界上有良知的文学家也纷纷声援。

为什么小林多喜二的死不仅震动了日本文坛, 也震动到了世界文坛特别是中国文坛呢?

仅仅是因为他是日本的优秀无产阶级作家吗, 我认为不是这样的。而是因为他的“人民的人道主义精神”深深的打动了世界无产者。

小林多喜二作为白桦派文学的代表之一, 他的人道主义和白桦派有什么不同呢。白桦派为代表的人道主义更多的是上流社会对贫苦大众的同情, 而小林多喜二是出生于贫苦阶层的劳动者, 他所表现出来的人道主义, 是与贫苦大众一起生活, 将大众之苦视为自身之苦, 从社会最底层激发出来的互相扶持, 自觉的寻找解放道路的人道主义。而这种人道主义又可以说是小林多喜二所特有的。那么为什么小林多喜二会具有这种特殊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情感呢?我们可以参照他的生活轨迹来探求。

明治36年 (1903) 出生于秋田叶秋田郡下川沿村的贫农家庭。

明治40 (1907) 4岁。一家人移居到北海道小樽的伯父家。

大正5 (1916) 14岁。进入小樽高商学习。一边在伯父的面包工场打工一边上学。

大正10 (1921) 19岁。可是学习文学。并倾倒于白桦派。

明治三六 (1903) 年, 小林多喜二出生在秋田县秋田郡的一个贫农家庭。从出身看, 我们可以了解到在伯父面包房打工的小林多喜二并不是上流社会的人。虽然, 小林多喜二文学作品受到白桦派思想的影响, 但是让他具有白桦派那样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可能性是很小的。白桦派的作家大多都是上层社会的知识青年, 虽然不屑于那些描写碌碌无为的日常生活的文学, 但他们也不可能具备如同多喜二的“人民的人道主义”精神。

小林多喜二在其进入社会之前, 把植根于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作为其毕业论文的论题。在其论文中引用到了, 皮克教授所说的“我非常欢迎那些从贫民窟走出来的, 了解劳苦大众的疾苦, 而且立志需求改变劳动者命运的学生”。而这也正是作为思想家的多喜二人民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基本要旨。

1924底, 小林多喜二到北海道拓殖银行小樽支行工作, 其间认识了处于不幸境地的田口タキ, 并爱上了她。小林多喜二第一次遇到田口タキ、是在叫做 (ヤマキ) 的妓院。当时、山口タキ十七岁。她是家中的长女, 下面还有五个妹妹、两个弟弟。因家里贫穷被卖到了妓院。

在其1924年8月24日的日记中写到:

最近在给自己所写的《女招待》《不明白》《杀人的狗》《最后》等作品写评论, 其中写到要写出一些“味道”来。不是像志贺那样脱离生活, 而是植根于生活, 不只停留在抽象的思想层面的“味道”

1924年9月14日的日记:

读了叶山家树的《妓女》, 文章所表现出来的相对于中产阶级的无产阶级人道主义情感、作品的清新、以及对内容的正确的表述, 使我很吃惊。《妓女》这一作品到底对我来说是一个震撼。

首先, 从以上两则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 小林多喜二通过别人的作品了解到了日本的买春状况, 并且已经对这些妓女的怀有同情。妓女大多都是下层阶级的出身, 但是她们却常常被同为下层阶级出身的普通百姓所轻蔑, 而多喜二却表达出来了对妓女的尊重和同情, 而且还会爱上身为妓女的山田, 这不也正是其人民的人道主义的彻底性的体现吗?

而且两则日记前面的写于1924年8月24日, 后者是1924年9月14日, 全部都是1924年10月以前写的。而去到妓院的时间是1924年末。从时间顺序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来, 多喜二是对妓女有同情在先, 而后才去的妓院, 所以很多论文中谈到的, 多喜二是因为社会调查而去的妓院是成立的。更不可思议的是, 他不顾世俗的偏见, 用自己的全部的工资以及借高利贷的钱来帮山田赎身, 并且决定与之结婚。

以上是从小林多喜二前期的生活轨迹、出身、与白桦派的人道主义的比较以及与田口的爱情等方面来分析其所具有的人民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产生的背景和过程的。

参考文献

[1]《小林多喜二小说选》[日]小林多喜二著文洁若等译[1]《小林多喜二小说选》[日]小林多喜二著文洁若等译

[2]『いま中国によみがえる小林多喜二の文学-中国小林多喜二国际シンポジウム论文集』张如意监修[2]『いま中国によみがえる小林多喜二の文学-中国小林多喜二国际シンポジウム论文集』张如意监修

[3]《小林多喜二日记》 (1980年) [古书] (-) 小林多喜二 (著) , 小林三吾 (编集) [3]《小林多喜二日记》 (1980年) [古书] (-) 小林多喜二 (著) , 小林三吾 (编集)

生活日记两则 篇3

“第一本书”(FirSt B00k)创立于1992年,目标是让美国1200万名贫穷孩童,都能阅读和拥有新书。14年来,它向出版社和民众募得了4700万本书,送给各社区的贫童。

“Fjrst B00k”能持续14年,因为它能文能武。能谈理想,也会做生意。它集合1300个社区的购书量,集中和出版社谈判,说服他们以超低价卖书给贫穷社区,帮助出版社打开一个正常价格无法攻下的市场。

虽是公益团体,“First Book”借着商业机制让自己活下去。在网站www.firslbook.org上,专门成立一个购书平台(www.fbmarketplace.org),登记在案的公益组织可以用1/4的价格买到新书。平台赚取的利润,未来可让“First Book”不必求人、自给自足。

慈善的心,加上商业的技巧,让“第一本书”得以持续经营。

在台湾,“天下杂志教育基金会”在2006年的夏天推动了类似计划。他们号召企业与个人,认养了100所偏远小学约1万名孩童的阅读计划。 “天下”独特之处,在于他們不仅募款买书,还进一步招募大学和企业志工陪孩子们读书。给钱,加上给时间,使阅读计划意义非凡。给钱,只是时得起自己的良心;给时间去了解孩子们的故事,才能找到关心他们的热情。

“First Book”的品牌口号是:“还记得拥有第一本书的奇妙感觉吗?”朋友们对在台湾做公益慢慢灰心,我只想对他们说:“还记得第一次做善事的奇妙感觉吗?”

归 零

“0”,是上班族的噩梦,却是乐活族(Lohas,健康且可持久的生活方式——编者注)的天堂。因为上班族要不断累积,而乐活族要不断抵消。

所谓“抵消”,是指抵消自己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元凶,乐活族的第一步是减少二氧化碳,第二步是对已经排放出来的,想办法“抵消”。惟有双管齐下,才能减缓温室效应的速度。

今天,欧美的乐活公司和个人,正大力地推动二氧化碳“中立”运动。你排出多少,就要抵消多少。别把你的废气,留给别人清理。

戈尔的电影《来之不易的真相》,是“双管齐下”的例子。一方面,它减少排放。首映会的红地毯,贵宾搭油电混合车抵达。Party上的矿泉水,瓶子是用玉米做的;另一方面,他们捐钱给“Native Energy”公司,抵消影片制作过程排出的废气。Native Energy将捐款转给印第安人在阿拉斯加经营的风力发电厂,既减少了火力发电排放的二氧化碳,也改善了原住民的经济。

另一种抵消方法,是捐钱给种树的团体。但这种方法近年来争议不断,原因是树木死亡或被盗砍后.常用来做成生火的木材,反而增加了二氧化碳。另外。凿土撒种的过程,还会释放出土壤中的温室气体。

不管用何种方法抵消,乐活族的目标,就是达到“0”的境界。除了戈尔,还有很多团体与个人,自愿性地开始抵消自己制造的废气。在欧美火红的“Dave Matthews摇滚乐团”,甚至溯及既往,算出成立75年来所有演唱会排出的废气,然后捐钱抵消。汇丰银行,甚至不假他人之手,自己成立专职部门来抵消公司的废气。

个人当然也可以 “归零”。你可以到GoCarbonZero.org,花5分钟,算出你衣食住行娱乐等活动,制造了多少二氧化碳;然后借由捐献,请公益团体帮你抵消。个人7年约排放72700公斤的二氧化碳,需要种77棵树才能中和,花费约55美元。

二年级语文《日记两则》教学设计 篇4

一,设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人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插入表演,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爱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安排绘画,增添课堂情趣。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在<秋天的图画>这一课中,我先自已展示一幅很好看的秋图,让学生通过看图,先了解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对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要不然单从课文上简单的文字来理解,他们对此还是茫然,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沟通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学科的联系,把语文学习中的读与唱,画,演等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培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根据对成熟经验的学习及各个人在教学工作中所得,我认为自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这些都不亚于播洒,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二、是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

三、是要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展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无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能问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这时评价就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另外,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因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评价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励创新。

四、是要善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心理学家通过实践证明,人们的思维有一种套用习惯的定式倾向,这种倾向愈强,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越单调,思路就越狭隘、呆板、就不能进行灵活的创造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当学生一时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响,老师就要看准时机,巧妙地加以引导,挑起争论,激起波澜,让他们从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开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乐趣无穷。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重点:认识9个生字。

难点: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具:多媒体

第一课时

一、导趣

1、复习生字词

2、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吗?指名说(用上假如说一说。)

二、导疑与导思

1、但生活中并不是都处处美好,还有许多悲惨的事情。

出示图:风中的小树,渴望鸟妈妈的小鸟,坐在轮椅上的孩子看了这些你想说些什么?

2、出示图和诗句:自读,读出感情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他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默默流泪。

指名读,齐读,再自读。

3、看了这些,你们的心情好不好,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们?

老师送给你们一支马良的神笔。有了它你就能实现你的愿望。

三、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朗读课文。

二、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给小树画什么?

指名说出示句子: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个红红的太阳。红红的太阳给人的感觉怎么样?

再出示句子: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能不能快乐地把节读一读。

出示小鸟图和小孩图,你会给他们画些什么?自选一节读给同桌听。

出示句子:我要给小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让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齐读句子。

说一说你会给不幸的西西画什么?

出示句子: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齐读句子。

说说西西有了好腿后他会怎么样?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2、3节。指名背。

三、说一说我们身边都有哪些不幸的事?说一说你怎样去关爱他们?

四、把你美好的愿望写下来:

出示句子: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笔,我要给

后记:教师把学生当成小鸟、小树和西西,同学们很容易进

入角色,回答时充满感情,朗读时感情更丰富。

板书假如有一枝神笔红太阳

关爱环境

谷粒关

爱他人

一双好腿

24《日记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规范写日记的格式。

重难点:懂得关心有困难的人;继续培养写日记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在地图上找贵州所在地,了解那的一些情况。

2、准备生字卡和相应的一些课件。

教学时间

本课教学需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认识生字。

(常规读文识字法)

四、流利读文,熟识生字。

五、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六、巩固生字,写字指导。

1、巩固13个生字。

2、指导书写8个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自读自悟,探究发现,朗读深悟。

1、自读自悟,自己有什么发现。

2、把自己的发现与感悟,与小组同学交流。

3、小组汇报,点播导思,感悟朗读。

(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汇报1、“我”做了什么梦?梦想成真了吗?2、“我”的梦没实现的心情读出来。3、引导体会二则日记,“我”的心情并指导朗读,并相机出示课件,帮助感悟。)

4、朗读全文,体会感情。

三、延伸拓展

1、出示日记格式,规范日记写法。

2、指导学生按正确格式写日记。

3、组织学生准备展示自己的日记。

四、板书设计

24日记两则

梦想白纱裙—妈妈不给买—不让妈妈买(喜欢)(生气)(高兴)

后记:妈妈小不小气?这个问题同学们很难理解,同学们也不知道妈妈资助啊英妹妹,通过多读课文才知道。

2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认识个生字词,会写6个生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懂得热爱家乡,珍惜友情。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两则观察日记 篇5

放晚学时,我们忍不住又去看小蟒抖,发现有几只小蟒鲜 沉在水底,一动也不动。就有人说:“小蟒蚌是不是没东西吃饿死了呢?”我用手摇了摇瓶子,小蟒蚌好像受了惊吓似地,一下子乱窜乱跳起来。原来小蟒蚁没有死,是沉在水底休息呢!

我们都高兴地跳起来。

xx月xx日星期x 雨 今天,老师又去换了一瓶水,还放了一些新的水草。小蟒蚁们以为又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很害怕,在下面你推我挤的,谁也不敢上来。后来有一只勇敢的小蟒蚌首先游到了水草上,好 像还在说:“瞧我,多自在,多舒服!”啊。它们多有趣,我好 喜欢它们呀!

观察日记两则 篇6

今天我和妈妈旅游刚回到家,爸爸说楼下车棚奶奶家的“妞妞”生了七个狗宝宝。我的眼睛睁得老大老大的,太不可思议了!我顾不上吃饭,立刻跑下去看。狗宝宝真小哇!还没有老鼠大,挤挤挨挨的睡在一个大纸箱里,特别香甜。我真想抱抱它们呀!可不忍心打扰它们。

8月15日星期一 晴

今天我和妈妈路过车棚,正好碰上七只狗宝宝躺在路边晒太阳,我立马走不动了,蹲下来仔细观察着狗宝宝:它们比三天前大了不少,眼睛也能睁开了。现在它们主要的任务就是吃了睡,睡了吃。狗宝宝总是喜欢互相依靠,有三只特别爱枕在自己的同胞身上,呼呼大睡。这时狗妈妈来喂狗宝宝吃奶,它很温顺的躺着,不动也不叫,生怕压着自己的宝宝了,七只狗宝宝中属老大最沾光,它吃的最多,总是吃完一个“咪咪”又去找另一个,多吃多占,长的也最胖,毛色也最亮。另一只已经吃饱的狗宝宝闭着眼睛想要躺在老大背上,可老大不愿意被压下在下面,于是这只狗宝宝一会儿被甩到地上,刚爬上背,又被弄到地上。看着它们那可爱的样子,我们都忍不住笑了。

观察豆芽日记两则 篇7

(一)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

前几天的语文课上,老师布置一项让我们亲自培育观察豆芽的日记。

我一到家,拿出一袋绿豆,从里面挑出来了品质优良的绿豆。我把豆子放在一个塑料杯子里浸泡。

第二天,豆子就有了变化。昨天还是一颗颗绿色小不点,今天已经变成了胖乎乎的大块头。然后我又拿了一个塑料杯,下面钻了几个小孔,我把豆子放在杯子里,然后拿了一块湿毛巾,盖在塑料杯上面,用过滤的自来水冲洗。

第三天早晨,我匆匆忙忙地跑到阳台去看绿豆,想给它冲洗一下。听奶奶说,豆芽培育一定要勤冲洗,至少一天一次。豆子已经脱去了身上的绿衣裳,像一个个胖小子脱去了绿大衣,露出了大肚皮。而且每颗豆子都冒出了一根又细又白又嫩的芽。

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我的实验成功了

作者:濮院翔云小学404班

陈天乐

观察豆芽日记两则

(二)2016年10月15日

星期六

今天,我又给豆芽去冲洗,发现绿豆的芽越来越长,估计有五六厘米长了。有的豆芽长得弯弯的,像一个小姑娘扎了一条马尾辫,有的豆芽长得直直的,像是老爷爷白花花的胡须。看着豆芽们你压我、我挤你的模样,我非常开心,一种成就感涌上心头。

第二天,我带着一把尺子给绿豆的芽“量身高”。长的已经有八厘米,短的也有五厘米了。而且大部分长出了小绿芽叶子,叶子很小,但很娇嫩。可爱极了!

第三天,我妈妈把豆芽与肉丝炒了个菜,虽然我很舍不得,但看着全家人一起分享我的劳动成果。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我劳动,所以我快乐!

这次种豆芽让我明白了:只有细心观察的人,才能发现生活中的奥秘。

作者:濮院翔云小学404班

小学生元旦趣事日记200字两则 篇8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游玩。一早,爸爸妈妈先带我去寒山寺。进了寒山寺爸爸拿出香帮我烧香,爸爸把烧好的香递给我,让我敬香。敬完香爸爸带我游览寒山寺。我发现寒山寺里供奉着很多菩萨,很多人在敬佛。在闻钟楼的外面立着一块碑,上面刻着唐朝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这首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逛完寒山寺爸爸妈妈又带我去留园游玩。留园里有很多花草树木和假山,爸爸妈妈带我在假山里走了很久才走了出来。花园里有蜡梅,蜡梅的香味闻起来非常迷人。

今天我很开心,因为爸爸妈妈带我出去游玩了。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掌握结合注释及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出示一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

2、教师引导学生:低、中年级时,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都有哪些?寓言就是以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与以往的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么呢?打开书,快速浏览,你发现什么?------是两则文言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古诗,怎样才能将文言文读准确,有什么方法吗?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断句。

2、指名读生字、词语。“矛、盾、锐利、坚固、祠、遂、弗”,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第一则寓言的题目。教师强调“矛盾”二字书写并字面解题。

3、教师范读课文。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指名读文章,讲一讲故事大意。

2、故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学生读第一句。

教师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卖矛和盾。”“鬻”的理解学生是通过书下的注释了解的。在此提示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善于运用书下注释帮助理解。

3、他是如何叫卖的?你知道了什么?

①分别请学生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学生解释句子大意。②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③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会想什么?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周围的人听会又会有哪些表现呢?出示填空:自主思考,集体交流,四人小组内可以演一演。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讲一讲小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指名读,谈理解。楚国人的反映怎样?------“应”:回答。“弗能应”:不能够回答。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吗?-----无言以对、哑口无言。

5、为什么“弗能应也”?------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话相互抵触的情景。

6、那么,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呢?------比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

四、生活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时候呢?或者你觉得这个成语用在什么情况下合适呢?想一想、交流。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尝试背诵。用现代汉语讲一讲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韩非子·难势》里的一则小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这次带给大家的是《战国策·齐策》里的故事,听一听、猜一猜。(放录音——讲故事——看幻灯片——猜成语)

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听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图画猜出这个故事的题目呢?(引出课题——《画蛇添足》)

二、读悟探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二)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断句。)

(三)说一说小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是怎样发生?怎样发展?结果怎样呢?

(四)发生:学生读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大意。(教师注意引导结实“足、余、之、成”等词语,并鼓励学生用上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五)教师:而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谁来读读?

用自己的话说大意。(教师注意引导关键词语的理解)

“一人蛇先成”,他是这样说?怎样做的?读一读你感受到什么?

“吾能为之足”指导学生用十分傲慢的语气去读,摆出那幅洋洋自得的神态来。(个别读)

(六)教师:他很得意!可是最后却没有喝到酒,为什么呢?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① 解这句话。

②指导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将质疑、不屑的神情表现出来。(个别读、分组读。)

出示: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①故事的结果怎样?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个人“终亡其酒”呢?------他自作聪明,违背事物本来的面目,弄巧成拙,办糟了事情。②带着理解读一读。

三、学以致用:

1、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过“画蛇添足”的时候,用这个成语造句。

教师点拨:比如同学们写作文,本来结构完整,可常常添上一些废话凑数,这可以说是什么?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并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寓意是什么?

2、你能将文言文讲给别人听吗?选择一篇试背。(教师可以提供课文留白或成语故事的图片)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分小组选择一个故事演一演。可以在学习“百花园一”时交流展示。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篇10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入题

1、上学期我们学过一则寓言叫做《刻舟求剑》,讲了个什么故事,谁能说说!

2、这位刻舟求剑的人在上岸后能不能找到他丢失的剑?这个故事讽刺了──

3、像这样用一个短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是讽刺一些人,说是寓言。

4、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第九课《寓言两则》

二、题意

1、寓就是寄托、包含的意思。言则是讲道理。

2、则的意思是?(篇)

3、这两则寓言又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或是讽刺了哪种人。先来研究第一篇,跟着我一起写课题──亡羊补牢。

三、初读课文

1、让我们先来看看这篇故事讲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讲课文,了解故事。

2、谁能不看书,用自己的话将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3、听了同学讲的故事,课题中的亡是什么意思?能从课中文找出一个词来解释牢吗?

4、牢的愿意是指关性口的圈,而课文中指的是羊圈!

5、了解了课意,再去读课文,用一句话完整的句来概括课题的意思。

四、精读课文

1、亡羊就是丢失了羊,故事中,这位养羊人,共丢了几头羊,都是怎么丢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第一次: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⑴这羊少的原因是什么?

⑵窟窿:注意窿读轻声;记字写字;理解字义──洞。

⑶因为__________所以养羊的人少了一只羊。

第二次: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⑴这回丢的原因是什么?

⑵依然是那个窟窿惹的祸。你想对养羊人说些什么?

2、街坊也像你们一样的热心,当他在第一次丢羊的时候,就在劝他了,找出来读读。

3、对着街坊(解释:邻居)的好言相劝,养羊人却是那么地怎样?(说出他的不在意,无所谓)

4、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心情大不一样,他非常地──后悔!此时,他又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5、是啊,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用你的话来说说看吧。

6、以后,羊圈里的羊再也不丢了!

五、体会寓意

1、试想,当然劝过他的街坊正在好路过这儿,他会说些什么?

2、丢了两次羊了,如果再不修羊圈的话,后果会?

3、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的错误,只要,就()。

4、所以在亡羊补牢后面还有一句话,就是──未为迟也(为时不晚)。

5、在生活学习中,我们一定也有类似的现象,联系生活的实际,四人一小组说说看。(环境污染、防眼近视)

六、认读生字

1、本文还有几个需要识字的生字:

寓、街坊、窟窿

2、书写提醒。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第一次第二次

丢丢

不补赶快堵

又少再没丢

未为迟也

第二课时

南辕北辙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寓言《亡羊补牢》的寓意,知道只要(),就()。

2、本节课,我们将一起研究另一则寓言,板书:南辕北辙

3、有知道这个故事的吗?来说说看(师适量补充)

二、了解故事

1、听了故事,你想说什么?

2、这位要去楚国去的人,能到到他的目的地吗?

3、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呢?(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三、精读故事

1、楚国在南边,这个人却要往北走,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他的朋友也在苦苦地相劝。找出他与朋友的对话,同学一起来读读。

2、分角色读。点评(读出了朋友的不解、诚恳,读出了他的固执)

3、用上虽然但这个名式来解释一下,这个人到不了楚国的原因。

(虽然他的马跑得很快,但离楚国越来越远)

4、朋友一连串的问题也没有让这位固执的人方向,只能看着他越走越远,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5、看着越走越远的车夫,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四、课外延伸

1、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魏策四》,是发生在战国后期的一个故事。想听听吗?

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可是国君魏安厘王仍想出兵攻伐赵国。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安厘王,劝阻伐赵。季梁对安厘王说:今天我在太行道上,遇见一个人坐车朝北而行,但他告诉我要到楚国去。楚国在南方,我问他为什么去南方反而朝北走?那人说:不要紧,我的马好,跑得快。我提醒他,马好也不顶用,朝北不是到楚国该走的方向。那人指着车上的大口袋说:不要紧,我的路费多着呢。我又给他指明,路费多也不济事,这样到不了楚国。那人还是说:不要紧,我的马夫最会赶车。这人真是糊涂到家了,他的方向不对,即使马跑得特别快,路费带得特别多,马夫特别会赶车,这些条件越好,也只能使他离开目的地越远。说到这儿,季梁把话头引上本题:而今,大王要成就霸业,一举一动都要取信于天下,方能树立权威,众望所归;如果仗着自已国家大、兵力强,动不动进攻人家,这就不能建立威信,恰恰就像那个要去南方的人反而朝北走一样,只能离成就霸业的目标越来越远!魏安厘王听了这一席话,深感季梁给他点明了重要的道理,便决心停止伐赵。

2、古人还用文字记录下这个故事:

出示: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3、读这篇古文,感知古文的不同。几千年前的故事,你来品味品味,看能不能理解。

五、寓言故事

1、说说你收集到的寓言,看看大家能不能领会你所说的故事说,含着一个怎样的道理。

上一篇:《谎言与真相——新疆教培纪实》观后感下一篇:安装监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