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教学

2024-06-29

日记教学(精选12篇)

日记教学 篇1

现在有不少小学生都感到写作文特别难, 看着作文题目, 绞尽脑汁, 咬破笔头也不知道怎么写、写什么。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生活和语言的积累, 有时感到“无米下炊”, 没有东西可写, 有时却感到对于事物的形象、色彩写不具体, 辞不达意。要想解决这些困难, 最好的办法是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叶圣陶先生曾在《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指出:“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 其实就是综合的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作文材料的积累, 功夫不在作文课上, 而在平时, 语言的吸收, 主要靠阅读, 功夫也在平时。有了这样的积累, 写作文时才能水到渠成。“厚积薄发”是历代作家创作的经验之谈。所谓“积”, 指的是生活的积累、语言的积累。只有生活积累厚实, 作文才有素材;只有语言积累丰富, 才能文如泉涌。而要解决积累问题, 就要随时观察、记录, 养成仔细观察, 及时记录的习惯。因而鲁迅先生提倡要广泛阅读、广采博取, 如蜜蜂—样, 采得百花酿花蜜。我们写作文也应如此。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 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象中的事物, 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写日记既能积累生活经验, 又能锻炼观察、分析的能力, 还能锻炼文字表达的能力, 锻炼耐性, 培养集中注意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提高写作的水平。因此,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坚持不懈地写日记。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 应注意以下几点。

—、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写日记是—种“练笔”活动, 应该让学生“我口说我心, 我手写我口”, 让学生充分享受练笔的自由, 不要在字数或内容上作硬性的规定。学生有了“说话”的自由, 写作热情才能高涨。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凡是干的、玩的、想的, 觉得有意思的就记。—句两句也可以, 写几百个字也可以, 不勉强拉长, 也不硬要缩短, 总之要实事求是, 对自己负责。”学生的写作空间自由了, 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把他们自己内心真正的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东西尽可能地呈现出来。另外, 还可以开展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自己的得意之作, 或者开辟习作园地, 把学生的优秀作品展览出来, 满足学生的发表欲, 让他们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坚持写日记, 要求学生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们可以给学生讲名人坚持写日记的故事, 如鲁迅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 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留下了—笔丰厚的精神财富;果戈里常年坚持写日记, 积累了丰厚的创作素材, 笔记本成了他“手头的百科辞典”。

二、引导学生循序渐进, 拓展日记的内容

从一、二年级开始, 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写日记 (写不出的汉字, 可以写拼音) 。刚开始起步时, 可以让他们写自己最熟悉的内容, 如眼睛看到、鼻子闻到的、嘴里尝到的、亲手做过的、心里想到的等等, 可以只写一句话、两句话。随着年级的增高, 知识面的扩大, 可以引导学生扩展日记的内容, 逐渐从写一句话到写一段话,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写关于小动物的日记, 农村大多数家庭都习惯饲养小动物, 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和自己饲养的小动物朝夕相处, 观察小动物对他们来说是美的享受, 更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先从观察这些小动物的外貌着手, 先让他们写出自己看到的小动物的外貌是什么样。同学们可能写不了多长, 但是, 要让他们把句子写通顺, 然后就可以逐渐加深内容, 让他们了解这些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再把这些习性也记录下来, 与动物的外貌结合起来, 如果语句通顺, 就不失为一篇小小的作文。

三、经常检查批阅, 及时给予指点

对于学生所写的日记, 不应置之不理, 任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我们要经常检查批阅, 及时给予指点。日记的批阅不能像作文一样精批细改, 应多鼓励, 少批评, 多批少改。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学生日记中片面的认识, 不能横加指责或全盘否定, 否则学生就不敢说真话、说实话。应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 采取适当的方法, 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要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生活中自己身边的各种事物。在自然中, 可以说植物无处不在, 无奇不有, 在路边, 在田野, 甚至你的身边处处可见。只要你细心观察, 你就会感受到植物带给你的欢乐, 感到大自然的奥妙, 神奇伟大。让孩子们细心观察, 耐心记录是有一定收获的。小学生活泼好动, 有趣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他们活动时的欢声笑语, 使他们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写这方面的日记他们也觉得有意思。所以每次参加某项活动前, 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写下本次活动日记, 这样能促进他们有意识地捕捉碰到的一切事物, 锻炼观察的自觉性, 提高感受能力, 增加知识, 自然也能为作文提供写作的材料。

学生坚持写日记, 可以进行大量自由灵活的练笔, 可以积累写作素材, 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和毅力, 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那么写作文也将不再是令人头疼的事, 而会“下笔如有神”。

日记教学 篇2

在英语培训及留学服务业,机构和机构、教师和教师之间真可以说是千差万别。一些所谓的名师,干过的缺德事都在业内默默八卦遍了,教学内容有问题,坑学生,坑员工,和学生/员工怎样,简直都可以拍成肥皂剧了。我非常不赞同师生恋的一点就在于,老师因为职业缘故有着知识和经验上的优势,更容易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倾慕,二者之间是种信息和地位的不对称,并且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不公平。学生容易对老师产生好感其实挺正常,谁年少时没对某个老师有过一点点仰慕呢?但老师作为成年人,是应该足够清醒把握好这个界线的,不该给学生任何模糊的暗示。

对于教师这个职位,只要学生和家长叫我一天“老师”,我就要对他们负责任。很多家长都明确表示过,他们不在乎多花钱,最重要的是如果报了不合适的机构,遇到不负责的老师,孩子的这个暑假没学好,宝贵的时间就浪费掉了,尤其是要用考试成绩申请的孩子。现在虽然还是有很多学生去上大课,但很多家长都会选择小班私塾,或者是一对一授课来辅导孩子。作为这样的教师,其实是和学生以及学生的家庭联系很密切的。更是有脱产的学生,几个月、半年甚至一年都跟着老师或机构学习,这样密集的相处,如果老师不能很好地作为表率,的确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我曾在以前的文章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镜子。这个孩子的家长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家庭,跟孩子相处一阵就全了解了。有些家长在家打牌、说脏话、打骂孩子、自己不看书,却要求孩子学习优异,还要老师把孩子十几年的不良学习习惯在几个月纠正好,这不是开玩笑吗?但老师起好表率,规范学生的习惯,不管时间长短,至少要努力把好的事物呈现给学生。我的原则就是自己做不到的就不要求学生也做到,如果我现在比以前有了哪些进步,也该说是学生督促我变得更好了。

以前有几个家境很富足的学生和我们朝夕相处,他们的父母都有千万甚至上亿的身家,在本该陪伴孩子的阶段忙于事业,所以孩子留下了一堆糟糕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有个孩子吃饭吧唧嘴,说脏话,爱发脾气,不关心别人,吃饭后在桌上大声打嗝,让大家都很纠结。我刚开始真的对这个孩子印象不太好,尤其是他稍微有些不称意的地方就要发脾气,谁都不理,沟通起来太痛苦了。我们相处的几个月里,我天天纠正他吧唧嘴的毛病,带着他背单词,检查作业,不让他说脏话。后来发现这个孩子有很多闪光点,非常聪明,爱运动,爱技术,动手能力强,而且对小动物也很有爱心。相处几个月后,这个孩子学会了安静吃饭,不小心打了嗝没控制住声音会和我们道歉,也更多地会关心老师了,他回家之前,我们一起吃饭,都特别舍不得他走。有天老师们凑在一起喝酒聊天,说起了这个孩子的故事,我才知道他小的时候,家里亲戚知道他害怕鬼片还把他关在屋子里给他放鬼片,觉得他害怕是件很好玩的事情;他的父亲很少着家,对他母亲管得很严,而且也不认为读书有什么重要的,他能出国读书,完全是母亲拼尽全力争取的。我那天晚上回家后想起这个孩子,还是觉得很心疼。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每每想起都觉得这些孩子也不容易,家长真的不是什么人都适合当的。也有学生,是真的不爱学习,几个月下来几乎用了所有办法都收获甚微的。那种挫败感很强烈,但想到他们都还这么小,还有无限可能,就总觉得至少要坚持到最后一刻吧。

也有人说老师应该“输出价值观”,这点我持保留态度。我回想了下对我影响特别深的老师们,与其说他们输出了什么价值观给我,更确切地应该说,他们引起了我学习某一个科目的兴趣,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思考方式和做事方法。我在学生时期,最喜欢的就是有趣又亲切的老师,所以我想,我也尽量做个有趣、亲切而且比较负责的老师就好了。说教这件事情,其实是最低效的,而且说了几次就会发现,有些事情,真的是到了年纪才会懂,说了也没什么用,不如以身作则更有力量。

当了老师之后,更是觉得教书是个无底洞。即使是讲考试课,也是要下足功夫的。官方指南、历年真题、考试趋势、各种相关考试和周边内容,都要了解。最初的几个月,基本每天都是在书桌前8-11个小时不等,每天躺下都眼冒金星。这个过程中,不断有人扛不住退出。我们有没完没了的考查,每年还有比赛,要驾着摄像机拍下比赛全程。讲完准备的内容之后还有随机环节,随机环节就是拿出一本空白的题集随便抽出几道当场讲出,这本书里文章上百。讲砸了,不熟?那就是在全场同事和摄像机面前现眼,大概没有人想要这样的结果吧。准备的不充分,平时上课连学生都讲不懂,挨了投诉,也会停课。阅读就是海洋,永远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永远有新单词,每个学生的问题都不一样,针对每个学生都要有不同层次的教学。上课前备课只是一部分,下课后还要根据学生的程度调整课程,所以备课和积累是个没有边际的事情。我有一次熬夜备课,第二天下午讲课状态很差,讲得不够清晰,还有一个单词讲得有问题。那天是给一个班的学生讲课,回家之后抑郁了很久,觉得自己功课没做足,挺对不起学生。第二天一位学生的老师给我打电话问一件事情,问完他突然说:“我的学生昨天回去后说您讲得很好,很多问题一点就通,特别欣赏您的讲课风格。”我沉默了一会儿说谢谢他告诉我,挂了电话直接哭了,感觉很愧疚。只能在之后的教学中更加努力吧,让这样的情况再也不出现。

集体日记写作教学尝试 篇3

然而,在许多语文教师眼里,写作教学历来是一项“精力投入多,产出效果少”的艰巨工程。尽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无数遍地讲过,尽管每篇习作都认真细致地批过(眉批、总批甚至面批等),至于读书笔记、美文摘抄、日记练笔等繁多的训练套式也操练过,但除了那些会写的不教也会写外,不会写的基本上还是不会写。就最终的效果而言,纸上谈兵式的“教”与依样画葫芦式的“学”都大打折扣。

在开学不久的一次作文评讲与指导课上,我唾沫横飞地讲评着前次作文中普遍存在着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可学生们面无表情,无动于衷,讲评的效果自然可想而知了。可就在我拿起一篇以班级同学给老师庆祝教师节为题材的作文准备讲评时,班上的多数学生一下来了神:因为文章所取的材料就发生在不久前,班级为此还举办了专题的联欢活动。看着学生们“如饥似渴”的神情与举动,我一转念,朗读的环节何不交给习作者本人来完成,而评议的环节何不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悟畅所欲言呢?这样一来,既避免了老师“唱独角戏”的尴尬,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很可能还能提高讲评的效率。

就在习作者读完自己的文章后,学生们互评互议的劲头顿时高涨起来,有评说结构布局的,有评说主题立意的,有评说材料取舍的等等,甚至有不少学生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见此情景,我趁热打铁,随意选择了某位习作者作文中写自己为活动组织能否成功而担忧的一段文字,输入电脑并投影在屏幕上:

……我担心极了,生怕明天的活动搞砸了。我真害怕老师因此而撤了我的职务……

紧接着,我让学习小组发挥集体智慧,对这短短的文字做“见仁见智”的修改,并要求说出修改的原因。几分钟后的小组交流中,我边聆听着学生们的发言,边迅速敲击键盘,将修改后的文字迅速整理到位。

组1:这本是一段描写自己心理活动的文字,但作者用词笼统、概括,没有展开。我们组认为可以这样修改……

组2:“极了”表示程度,但究竟是怎样的程度呢?文字太过抽象,不具体。再如“生怕”、“真害怕”这些词语都无法让人真切感受“我”的担心和害怕。我们组是这样修改的……

组3:我们认为,好的心理描写在于能细致真切地传达出作者内心的独特感受,而不是大众化的泛泛而写,一带而过。我们组帮他做了如下修改……

组4:……

在学生展示完集体修改的意见后,一段在几分钟内形成的修改稿呈现在学生们面前:……不过,我依旧不放心,反反复复思考着怎样把第一次的联欢会办得有声有色。我的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晚上即便是躲在被窝里也总是翻来覆去地嘟哝着“好紧张,好紧张”,连一向喜欢我的“瞌睡虫”都不愿光顾我了。我辗转反侧,总是睡不着,生怕因为“砸锅”而被撤职,到时那顶刚戴不久的乌纱帽会舍我而去的。

学生们品读着集体智慧的结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的同时,更是从先前集体讨论的环节中掌握了心理描写的技巧和要领,更是明白了细腻的描写对于表现人物的重要意义。

作文课结束以后,我对这节作文讲评课进行了反思,写作形式方面的训练究竟该如何进行呢?众所周知,写作强调个性化的表达,反对“千人一面”和“千篇一律”。但作为平常的训练,是否可以像“活动单导学模式”的课堂一样,将我们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融入其中呢?在强调个性写作的同时,是否可以将他人的智慧、小组集体的智慧汲取到写作中来呢?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想到了最常见的练笔形式——日记。传统的日记是自己写自己的,会写的学生洋洋洒洒而乐此不疲,而不会写的既为写什么发愁,又为写不好担忧。这是普遍的现实,是写作教学不得不正视的问题。与其让日记流于形式而毫无效果,何不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创新日记的方式呢?集体日记的设想便在头脑中形成了。

何为集体日记,就是以一定数量的人组成的学习小组为单位(必须考虑人员的适度并兼顾组员的基础等),或自定主题或给定话题,由全员参与完成的一种写作练笔方式。此方式之所以能成为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的路径,我想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集体日记,符合学生普遍爱说、爱动、爱思考的特性。写作需要静思、沉思,但百思不解困惑的情况下,通过集体日记的形式,能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唤醒,进而共同挖掘那些可以写进日记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素材,可以在共同探讨中学会写作的某些方法和技巧。现在的学生乐于交流、喜于参与,而集体写日记的方式,顺应了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的方式不仅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同时也是一个“积细流成江海”的写作积累过程,一个能够在集体的共同参与下汇聚每个人的见闻、经历与感知的过程,一个能够激起彼此写作热情、产生思想火花与共鸣的过程。

其次,集体日记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多面、多点、多角度的思维。写作活动是一种思维的活动,而灵活的思维能够让笔下的文章灵动如水、飘逸如风,让作文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美感。这或许就是考场作文中相同命题情况下为什么能涌现出诸多不同风格、不同选材、不同主旨的美文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集体日记,恰恰给组内每一个成员搭建了一个“你方唱罢我登台”的思维平台:你怎么想怎么写,而我这样想这样写,他又是那样想那样写等等。不同的读者能够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不同的作者也能写出一千个哈姆雷特。小组成员在多角度、多思维的比较、筛选中,能做到“多”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选“精”。这样的“1+1”或“1+N”的智慧共享的过程,是思维品质提升的重要过程,这对于学生多角度思考文题、多渠道选择材料、多方面构思技巧等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最后,集体日记,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集体日记的最终落脚点是让学生在集体积极的合作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逐步从“拄着拐杖走”到“扔掉拐杖走”,从集体“抱团走”,到个人“独立行”。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容易使一些学生产生依赖思想,这就需要教师建立起关于集体日记的质量评价细则,必须把对组内集体日记的整体考评优化为对集体成员的个别考评,尤其是“量”与“质”的考评,这对于提高和激励那些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是很有裨益的。

写作是富于个性化表达的一种情感、思想方式,反映着人的言语与思维行为。但借助集体日记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独立自主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主动合作,并在合作的基础上努力探究写作时最佳材料、最佳剪裁、最佳立意、最佳表达等写作的最佳状态。

“集体日记”这样一种练笔形式,是在形式上对传统日记进行的一种创新。它对于开启学生思维大门、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等都具有积极而可行的实践意义。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本着有效以至高效的原则,深入探究集体日记的操作规则、评价指标等有关内容,必须深入思考集体日记时“集体”与“个体”、“共性”与“个性”的有机融合。

以上是我对写作教学做出的一点粗浅的尝试,也是在推进写作教学活动单导学模式过程中生成的一种认识,也是我在写作教学上的一点感触和收获。可以乐观地说,通过学习小组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组内成员的紧密合作,这种集体日记的教学模式大可促进学生在日记写作中的创造能力,学生的思维将更敏捷、言语会更生动、表达形式也会更灵活多样。借助小组活动的力量去进行集体日记的写作,对于作文教学来说既能够有效延伸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也是作文改革大潮中的一次极有意义的尝试。

我教学生写日记 篇4

一、激发兴趣, 说日记。

儿童对写话有了浓厚的兴趣, 才能爱写、会写。一年级的小朋友, 刚刚入学还没有写作能力, 但可以激发写的欲望和兴趣。我们可以采用“说日记”这一形式。新学期开学了, 总要让学生自我介绍, 为了让学生敢说, 我先示范:“我叫×××, 是一年级一班的班主任, 任教语文、数学。”然后让学生逐一介绍, 锻炼胆量。在此后的一个星期内, 让学生利用晨会课介绍自己的家庭、爱好、性格等等。再过一个星期, 让学生每天说一句话,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然后告诉学生, 这就是日记, 像大哥哥、大姐姐写日记一样。学生很兴奋。

二、精心指导, 写日记。

说日记进行几个星期后, 等到汉语拼音写完了, 开始学习写字了, 那么教师就可以准备让孩子写日记了。由于刚起步, 必须要精心地指导, 才能顺利进行。

首先, 告诉孩子们日记的格式, 要求是第一行写“月日”、“星期”、“天气”。天气情况让孩子们画上相应的图案就行了, 这样学生会觉得更有趣。接着, 就写上自己想说的话, 写什么都可以, 只要是你想说的, 真实的就行。我觉得“绘画日记”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因为现有生活中、动画片中的生动画面是学生最感兴趣的, 而儿童书籍中画与字的配合也是常用的一种方式。所以, 学生是易于接受, 愿意创造的。而且学生是有差异的, 对于不太会写的孩子, 画肯定是乐意接受的。一篇日记, 先写上一句话, 是“我想说的”, 然后是“我的画”。当然, 教师的要求不能高, 不能急功近利, 要贵在自由。“自由”是由着学生写, 由着学生画。教师如果过多地限制, 会让孩子不知所措, 无从下手。

三、家校激励, 坚持日记。

学生会写一句话日记了, 教师并不是万事大吉了, 其实这只是“序曲”而已。坚持写日记才有实效, 因为方法是次要的, 贵在坚持。这时, 教师的评价激励, 家长的帮助鼓励最关键。

孩子将自己的日记上交后, 教师再忙也必须当天批改完。孩子非常在意老师的评价, 如果教师漠然处之, 这无疑就是一盆冷水, 会浇灭孩子的星星之火。教师要用我们的耐心拿着放大镜去发现日记中的优点。写上激励性的评语, 贴上一朵小红花, 这样的评价会让学生激动很久。另外, 要开展日记交流活动。每星期设一节日记课, 这节课上, 读日记, 评日记, 有学生学到了些东西, 有学生找到了信心, 有时学生会激发更多的热情。

一年级写日记能坚持下去, 家长有一半功劳, 所以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非常重要。真正写日记了, 我要求日记后加一栏:“爸爸妈妈的话。”在每星期的日记课上, 我总是在表扬孩子的同时, 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该学生家长, 往往此时学生小脸红红的, 无比自豪, 回去肯定会告诉爸爸妈妈:“老师今天表扬你了!”要知道我们的家长也是需要我们不断地激励。

日记教学论文 篇5

日记教学的思考

作者/董峰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日记对加强学生练笔,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许多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工作中特别注重对学生写日记方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此,我也谈谈自己对日记教学的理解和思考。

写日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会经历许多快乐,也会遇到不少意想不到的烦恼,社会人生的千奇百怪、琳琅满目都会对他们的个性发展、健康成长产生不同的作用。碰到高兴的事情,孩子们会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告诉给同学、父母等身边亲近的人,与大家共同分享。但一旦遇到伤心悲痛、令人抑郁的事情,往往不会讲出来,而是积压在内心深处,如果不能及时疏导、排遣,天长日久,必然给孩子的学习生活、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如果孩子有记日记的习惯,他一定会把日记本作为自己最知心的朋友、最忠诚的伴侣,将一些成长的烦恼、人生的疑惑和心底不愿告人的秘密尽情地宣泄倾诉。说出来,心里一定会感到轻松舒畅。写下来,读着自己的作品或许还有些许“创作”的快乐。老师看了,家长读了,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也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日记是孩子成长的一面镜子,反映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日记是孩子栖息的心灵港湾,他们在短暂的休整、自我疗养之后,会整装进发,奔向更高更远的前方。

写日记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为进一步做好教育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可是我们的一些语文教师和多数家长却认为学生负担过重,以“减负”为由,忽视了学生记日记习惯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

其实,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写作能力又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在写日记时会对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进行回顾总结,分析自己成功的经验,反思自身失败的教训,制定改进的措施;会记下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学校热点焦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并陈述理由提炼出自己的不成熟的观点。犯了错误,他会在日记中剖析自己;()遇到困难,会及时鞭策激励自己;学习懈怠了,他又会“敲打”警醒自己……在坚持写日记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会渐渐通顺,表达能力逐步提高,观点日趋成熟,认识逐渐深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一步步增强,意志力会得到锻打和磨练,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改进,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在二十四年的从教过程中,我也发现:班级那些坚持写日记的同学,不仅在学校时成绩好,而且踏进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他们的发展也确实比较优秀。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师在繁忙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提倡、要求自己的学生坚持写日记,定会让他们一生受益无穷。

学生写日记需要教师精心的指导和培养

写一篇日记容易,只要有“心血来潮”的激情即可,但坚持写日记却很难,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做不到,常常半途而废。虽然写日记关键要有学生内心的觉醒、热情和个人的自愿,但教师的悉心指导、耐心培养和认真严格地督促也非常重要而必要。

《语文新课标》关于写作教学给我们提了很好的建议: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这对日记教学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性的意见,就是教育、帮助学生写日记时要做到“有胆有心有毅力”.

首先是要鼓励学生写“放胆文”,教育学生不要对写日记有害怕、畏难思想,要大胆地“无所顾忌”地把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地写出来,我手写我心,只要写工整、写通顺就是好样的,鼓励学生自由地、有创意地表达,日积月累定有收获。第二要逐渐引导学生学写“小心文”.即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和技巧,(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让学生用这些知识指导、规范自己的文章,看语言是否准确规范、生动形象,层次结构是否条理清晰,主题是否鲜明,详略处理是否得当,内容是否积极向上……并不断地反思和修改,天长日久必有奇效。第三是帮助、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写日记,形成良好的习惯(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如果孩子能坚持21天,就会形成习惯;如果能坚持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习惯),这是日记教学的关键一环,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毅力和恒心。学生一旦养成记日记的良好习惯,将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另外,教师也要营造氛围,强化学生的“日记意识”;搭建平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坚持批阅学生日记,在日记本上与学生真诚交流,平等对话。既可以鼓励学生攻坚克难、积极向上,也可以坦诚地指出学生的不足,由衷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希望。在尊重学生隐私、征得本人同意的前提下,可以在全班朗读学生的“妙文佳作”,或将他的日记刊登在班级播客日志上,以示鼓励,带动全体。还可以推荐学生的日记在校报或更高一级的报刊上发表。学生看着自己的日记变成铅字,读者墨香扑鼻的文字,这种精神愉悦是任何物质享受都无法比拟的!它对学生的影响帮助也是深远巨大而不可估量的!

日记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催化剂和加油站,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和纽带,是记录学生成长的巨幅画卷和详实档案,是一架高清晰的文字摄像机记录着孩子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小小日记连着孩子未来的大发展。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坚定工作信念,静下心来,研究学生思想,研读学生的日记,持之以恒抓好日记教学,学生的写作能力、综合素质一定会明显提高,我们也一定会看到素质教育之花绽放的美好明天。

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通化联区

日记教学的探索与创新 篇6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建议每一位教师都要写日记,他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日记能教给我们思考。”

朱永新认为:写日记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道德长跑方式。通过日记,可以不断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可以使自己不断得到新的感悟。在《理想的校长》一文中又提出:“校长还应善于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反思就是对自己一天所做的事情进行回顾与思考,写教育日记就是反思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理想的教师》一文中强调:“我非常赞赏教师记教育日记,将自己的体会都记在本子上。”朱永新从理想中的“学生”说到理想中的“校长”“教师”,全部涉及到了日记教育。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日记与青少年成长研究”负责人刘加民先生提出:“日记,在中国文化史上早就有一席之地。中国日记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日记的典籍汗牛充栋,为世界各国所少见。日记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来研究才有20年左右的时间,日记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也逐步得到教育界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关注和认可。日记的教学功能、教育功能和其他社会功能也正在被我们所发现、利用和开掘。”

山东省教育厅张志勇副厅长认为:“教学日志的写作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它具有三个特点:主动性、批判性和持续性。“主动性”指教师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批判性”指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中自己察觉到的问题或经验进行批判性的分析;“持续性”指教师写教学日志并非一次性的行为,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我看来,教育日志是教育工作者留下的最鲜活、最具生命力、最可宝贵的经验和精神财富,是为自己的教育生命保鲜。自己的教育生命愈久,这些教育日志的价值愈大。

从我国的历史来看,儒家文化就特别注重个人的自我修养和道德自律,所谓“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我日三省吾身”,都特别强调个人的自觉修养。可以说,一个人的成长与进步、学习与工作、处世与立业,不仅取决于他的天赋、学识、能力,更取决于他的自省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等这些著名的教育家不仅提出了教育日记的理论而且亲身践行着教育日记,他们成长的经历说明了教育日记在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成长和学生进步方面的作用。所以我们倡导写日记,以此来延伸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并形成了“校长写管理日记、教师写反思日记、学生写成长日记、家长写陪伴日记”的“日记教育”的管理特色。

\校长写管理日记。

作为一所新建校,学校在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习惯养成等方面都还没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和模式,一切从零开始,一切都在磨合中生成,所以也不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校长,要将自己的管理理念传递给广大师生,不能仅靠几次会议、几个制度,通过日记的形式随时记录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期望,让老师们在阅读、补写、跟帖、反思的过程中将校长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意识行为,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老师们之间的交流也可以起到互通有无、互相学习的作用。

例如,《回头看,我是最后一个》是在开学初,崔仁波校长发现有些孩子如厕后不冲水、洗手后把水甩在地上、教室地面不整洁后写的文章,建议老师和学生注重细节,树立“回头看一看,我是最后一个”的责任意识,为自己负责,为大家负责,营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

《由最美试卷想到的》是崔校长发现学生答卷书写不够美观时写的文章,我和两位语文老师一起探讨,形成了我校“打造最美试卷”的有关要求和措施。

还有《个人是鱼,集体是水》《节约从我做起》《也谈起跑线》《我心中的教育和管理》《谈职业道德》《谈工作标准》等文章,都是崔校长和老师们将心比心似的交谈,老师们也在他的文章基础上,继续深化、补充,并且联系自己的工作实践进行反思,形成我校独具特色的领导和教师之间的思想交流平台。校长通过老师的补写,也能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及时吸收合理化建议,使民情、民意、民智得以畅通。教师发展中心整理这些材料的时候,将每位老师的补写文字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打印出来,让老师们不同的思想得以丰富多彩的呈现,得到很多来访者的赞赏。

同时崔校长也及时把自己的思考写在日记上。《校长思考日记》——校长对学校发展的整体思考,是校长治校之策略,是校长对学校德育工作、教育、教学、教研、安全法制、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校园环境建设、对外交往等学校发展事务的记录与反思。

\教师写反思日记

教育日志是教育工作者自我反思的基本方式。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了“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

教育日记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留下的最鲜活、最具生命力、最可宝贵的经验和精神财富,是为自己的教育生命保鲜。我们每位老师手中都有几个本子:与名家面对面、会议札记、工作日志、学思悟,这几个本子真实地记录着老师们一年来的教育历程和心理历程,记录着老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点点滴滴,这些文字成为我们每个育才人脑海中抹不掉的记忆。也有的老师在自己的博客上写网络日记,不光有文字的记录,还有图片的记录,让难忘的瞬间永远定格。不管形式如何,作为我校教师专业成长工程中的一项,坚持写日记已经成为老师们的自觉行为。

学生写成长日记

叶圣陶曾说:“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习惯。”而好习惯来自于平时的点滴培养。一个孩子从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那么他就会终身受益。在众多的好习惯中,写日记必不可少,其好处毋庸置疑。我们以日记教育为突破口,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练笔机会,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而且以练笔来育人,培养精神生活丰富、人格健全、具有良好素养的创造型人才。

对于学生日记,我们在尝试探索一些做法,尚不成熟,还请各位专家、领导多加指导。

1.对“日记”的定义要宽泛,少一点框框条条,多一点自由和随意,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2.日记的形式不拘一格:在固定日记本上,写记事日记、观察日记、诗歌日记等,另外让学生用A4纸写读报日记、照片日记、漫画日记、专题日记等,我们让学生自主选择日记形式,给学生以最大的写作自由度,循环日记。

3.在班级展示墙上,开辟日记专栏,展示学生的优秀日记,定期更换,及时反馈鼓励,并进行表彰。

4.定期开展日记促我成长心得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拓展思维、端正认识。

家长写陪伴日记

我们认为,要改变学生,首先要改变家长,帮助孩子的最佳途径是帮助父母。我们的目标是不仅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更要为社会培养称职的父母。坚持写教育日记,记录孩子的成长轨迹,记录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也记录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每一种思想,每一个实践,写下自己对教育的感悟和理解,确实是父母们提升自身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有效途径。为了促进全校家长认真撰写家教日记,搭建亲子沟通、家校沟通的桥梁,我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通过专家讲座、家长会、家长沙龙等,引导家长有效地运用家教日记,有效地和孩子沟通。如:用日记表达对孩子的爱、用日记来表现自己的教育思想、用日记来教育“问题”孩子、记教育日记要有耐心、要细心等。

2.学校引领陪伴日记思考的方向。除了鼓励家长记录自己家庭教育中发现的问题和思考外,我校每星期都会有一至两个限定的家教日记题目,启发家长引起思考,参与讨论。如:如何改变自己,再改变孩子;如何打造书香家庭;“孩子当一天家”有感等。

3.陪伴日记的管理与使用。班主任每周收集、批阅家教日记,及时了解家长的心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班级、学校定期评比表彰优秀家教陪伴日记,并精选优秀文章在家委会杂志《心桥》展示,使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并认真进行家教陪伴日记的写作。

一名家长说,每天坚持写教育日记,它首先提醒了自己,教育好孩子是应尽的职责;其次也约束了自己的言行,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各种修养;再次,使孩子和自己的心理沟通有了一个极好的平台,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日记教育的成效

经过一年的探索尝试,日记教育实现了我校管理的细化和优化,达到了“五个管理”的效果。

1.实现了全员管理、民主管理。实施日记教育管理模式以后,我校上从校长,下到学生,人人都是教育者、管理者,强化了管理者的主人翁意识。学校管理不再是校长和领导的事,而是学校每一名成员的共同责任。

2.实现了自主管理。由于“日记式”管理措施使学校的每个人都成了学校管理者和自我教育者,因而调动了每个人的管理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管理者的主人翁责任感。特别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明显加强。魏书生把记日记称为“道德长跑”,足以说明日记的自我教育功能。这样,使学校管理由他管向自管转变。

3.实现了管理资料积累。日记式管理为学校管理留下了轨迹,积累了宝贵的管理资料,特别是一些典型的管理案例和管理心得为学校管理工作的总结和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因此,建校一年来,我校的管理工作井然有序,教学质量在全区名列前茅,家长的满意度达到100%,应该说,这一切与我们成功实施日记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日记教育的思考

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并不断完善:

1.要增强师生的管理意识。此项管理带有全员性,不少老师和学生还处在被管理的角色定位上,参与管理、自主管理的意识不强。因此,需要增强师生的主人翁责任感,调动师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人人都是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2.要力戒形式主义。由于此项管理采用日记形式,容易导致“上上下下记日记,记过以后就没事”的形式主义,使学校管理浮在水面,落不到实处。因此,要提高和强化师生的责任意识,既要记事,又要管事,更要及时反馈和解决问题。

如何教学生写日记 篇7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作文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第一学段 (一二年级) 要求“对写话有兴趣, 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象中的事物, 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 (三四年级) 要求“留心周围事物, 乐于书面表达,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学段 (五六年级) 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 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从课程标准的表述来看, 各个学段的习作要求都无一例外地把学生的习作指向了生活, 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 这个源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抓住这个关键, 也就找到了指导学生写作的钥匙。

生活的资源是丰富的, 如何引导学生打开生活的大门, 为他们的习作提供鲜活的素材, 我认为教学生写日记是一条通往学生作文成功之路的捷径。下面就结合我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谈谈怎样指导学生通过写日记来提高作文水平。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记录生活的点滴精彩瞬间

我们生活的世界多姿多彩, 学生周围有意思的人、事、物层出不穷。要指导学生运用自身的眼、耳、鼻、口、手去看, 去听, 去闻, 去尝, 去感觉, 让他们获得亲身的感受, 增强他们的直接经验。我经常让学生注意观察, 比如上学放学的路上遇到的事情、晚上回家听到的事情、在学校里遇到的事情, 都可以写到日记里来。可以记叙事情的经过, 也可以写自己的一些想法体会, 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不要有什么拘束。当出现学生写日记的好题材时, 我会马上提醒学生去观察, 去动笔写下来, 有时即使在上课我也会把课停下来让学生先写日记。记得有一次, 班里飞来一只小麻雀, 学生都好奇地盯着麻雀看, 我灵机一动, 这不是让学生写观察日记的最佳时机吗?于是我中止上课, 也跟着学生一起观察起小麻雀来。然后我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和自己想到的以《飞进教室的小麻雀》为题目写下来。早晨如果有大雾, 我也会提醒学生去观察, 然后晚上回家写成日记。时间长了, 学生也逐渐有了写日记的欲望, 他们往往会提醒我说:“老师, 这个事情让我们写篇日记吧!”有话想说, 有话想写, 这就迈出了习作的第一步, 学生不再觉得写日记是一种负担, 而觉得是一种乐趣。

如果我们平时能及时发现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并指导他们用心观察、思考, 那么学生的写作素材就会越来越丰富, 写起来便会文思涌动, 下笔如行云流水, 一会儿便会有一“佳作”问世, 那学生自己也会觉得作文是一种乐趣, 而不是一种折磨。

所以平时坚持写日记, 正是为将来临场作文积累素材。

二、结合学段目标, 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写好日记

小学阶段的习作重点是让小学生留心周围生活, 注意观察, 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我在指导学生写日记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日记写具体, 不但要记叙事情的本身, 更要注意融入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日记即作文, 一篇好的日记其实就是一篇好的作文。

(一) 指导学生把日记写具体。

开始写日记的时候, 学生的日记篇幅少得可怜, 有的只是了了数行。往往只能把事情的大概写下来, 读起来显得干巴巴的。怎样让学生把日记写具体?我每天到校第一件事情就是读学生的日记, 一边读一边找出写得好的日记, 上课有时请学生自己来读, 有时我亲自读, 边读边进行点评, 让学生知道写得好在哪里, 差在哪里, 应该怎么写。学生本子上的日记批改采用五星制, 学生从一星开始, 到升级的时候有的学生达到了九星。还没发日记本, 他们便围在我身边问:“老师, 我得了几星?”如果自己的日记得的星星比上次多, 他们便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因此, 他们的日记篇幅也越来越长, 内容也越来越精彩。尤其是一些差生也渐渐喜欢上了写日记, 喜欢用日记来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

(二) 以自命题日记为主, 兼之以教师的命题日记, 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写日记, 首先得让学生自命题, 想写什么写什么。当学生写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头脑里已积累了一定的素材, 同时有的学生似乎难找话题来写了, 教师便可间插为学生统一命题。统一命题可以是某段时间比较热门的话题, 如竞选班干部、拔河比赛等, 也可以是教材中的小练笔, 由学生向教师推荐命题, 教师择优录用。总之, 命题与自命题相结合, 让学生从自由命题向半自由命题最后向不自由命题 (即命题作文) 跨进, 一步步地提高难度, 一步步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教师的命题最好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并结合语文作文训练组的要求去进行。比如可根据比较特殊的天气组织学生写一篇同题的观察日记, 比如在一场激烈的体育比赛后可以组织学生写一写有关这次比赛的日记, 再比如结合最近发生的事情写一篇《难忘的一件事》等。

(三) 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促进学生日记水平的快速提高。

教师的鼓励和评价是学生前进的指挥棒和提供不尽动力的加油站。

1.指挥棒作用。哪篇日记写得好, 值得大家去学习, 教师除在日记评语中进行鼓励外, 还要在班里讲评本次日记, 进行有针对性地赏析。学生通过欣赏优秀日记, 就会不自觉地向优秀日记看齐, 而被表扬的同学也会更加努力地写好每一次日记。

2.师生思想交流的平台。学生的日记是学生展示内心世界的一扇窗户, 透过这扇窗户, 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 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我每次读学生的日记总是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给学生写上评语, 跟他们就日记里写到的事情进行沟通交流。从不写套话。一来二去, 学生有什么想对教师说的话也愿意写在日记里。

在写评语时我尽量注意多给予学生以鼓励,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较差的学生, 要在日记中找到他的闪光点, 哪怕是写得相对较好的一句话, 或者是字写得比以前好了, 语句写得通顺多了, 错别字少了等, 都要给他以鼓励。同时指出一点需要改进的地方, 等到下一篇日记时, 如果有进步, 要及时给予肯定, 这样学生便会慢慢地爱上写日记, 甚至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

每一学期结束, 我都把学生的优秀日记打印下来, 一来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成果, 受到莫大的鼓舞, 他们会继续努力, 一次比一次写得更好。二来, 看到学生的学习成果, 自己心里也有一种成功的感觉。

(四) 持之以恒。

日记教学 篇8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学日记, 写随笔和记录, 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 是无价之宝, 是你搞教育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可见, 进行教学反思写教学日记的重要作用。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 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 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 发现问题则深思, 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 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 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 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 属于“个人奋斗”。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 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反思的方法

1. 从怀疑处反思。

从怀疑处寻求问题, 至少产生两个角度以上的思考。如: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科学。从“是”与“否”两个角度, 还可以衍生出怎么“更科学”, 怎么才能避免“不科学”等举一反三的思考。

2. 从转换立场处反思。

一个教学细节, 从教师, 学生, 家长的角度来看也会不同, 细研究, 从学生的不同层次来看也是如此。因此, 反思中, 要有机地寻求转换立场, 多角度来“包围”反思主题, 才能增强反思的深度与客观性。

3. 从转换知识系统, 学科领域处反思。

综合实践, 跨学科教学实践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 反思有时也应从转换知识系统, 学科领域来寻求不同的答案。

4. 从假设问题处反思。

注重思维的设计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要点。假设是逻辑思考的重要方式。一种假设就代表一种新思维, 新概念, 甚至能产生与已有的问题相悖的结果。反思中提出一个假设, 就可能是在发现问题后寻找到的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5. 从联系对比处反思。

对比体现差异, 联系体现衔接, 通过横向, 纵向的联系, 对比, 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新的问题。

6. 从事物本质处反思。

哲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 心理学, 教育学时教育科学的基础。要学会更深层次的反思, 就必须掌握哲学原理, 学习教育学, 心理学知识, 才能使反思更全面, 更科学, 更客观, 才能提高反思的含金量。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 需要跳出自我, 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 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通过学习比较, 找出理念上的差距, 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 从而提升自己理论水平, 达到“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三、反思日记的写法

因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教学活动和教学情境为认知对象, 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的分析、批判、再认识的过程, 所以写教学日记来反思教学是对自己当天教学成功的体会、问题的回顾、行为的检验, 到合理的教学过程的追求。做到这些, 需要写以下几方面内容。

1. 写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 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 详细的记录下来, 供以后教学中参考使用, 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 完善, 推陈出新, 达到光辉顶点。

2. 写教学过程中的感受。

一次课结束之后, 随着教学内容的呈现,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维发展与情境交合, 往往会由于一些突发事件而产生许多感受:有痛苦的经历、愉快的体验、深刻的启发、还有高价值的良策等。所谓“心有所感, 言之为快”。教师应该将这些情感的结晶、思维的碰撞, 智慧的释放即时捕捉并记录下来。

3. 写教学中学生的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 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 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 好思路得以推广, 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 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提高教学水平。因此, 将其记录下来, 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4. 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 静心沉思, 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 教学上有哪些创新, 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 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 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 启迪是否得当, 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 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 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 写出再教设计, 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 精益求精,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语文教学日记——引发智慧火花 篇9

一、记成功做法

我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的目的、取得良好效果的做法记录下 来, 有时记下 的可能仅 仅是一个 小问题, 但它却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最直接的参考。

例如, 下面就是我在教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后写下的一篇教学日记《示范、点拨、激励———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好办法》

《春》一文语言准确生动, 清新明快, 可是我发 现初一学生年龄小, 阅读能力不是很强, 特别是对写景抒情的散文往往缺乏深刻的体会, 理解不到作者的感情, 这时教师的示范、点拨和激励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在示范朗读时, 非常注重自身的感情表达, 我以读为旋律, 融表情、姿态、手势为一体, 创设浓烈的情感氛围作用于学生的行为,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 产生课堂情感效应, 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我范读后, 学生纷纷效仿, 不断矫正自己的误处, 还自告奋勇地把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或自我感觉读得好的语段读给大家听, 让大家一起分享他阅读的快乐。我抓住时机适时点拨, 让他们各抒 己见, 谈谈自己喜欢这段文字的原因, 对回答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巧妙地把诵 读、品读、赏析有 机地结合 起来。就这样, 学生们在我的示范、点拨、激励下, 通过自己 主动的学习, 自觉的训练, 对这篇作品的理解能力潜滋暗长。

二、记失败之处

我将教学实践中的失误之处, 处理不当 的教学点, 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记录下来, 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所应吸取的教训。如, 教学日记《教〈苏州 园林〉一文留 下的思考》记下这样一个片段:

今天我给学生们上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这一课, 课前我围绕教案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 内容包括1学习目标2作者及写作背景3拼音词语4园林建筑图片5文章结构6表格 (说明对象, 及说明方法) 等共34张ppt。上课时我先让学生们了解了本课的学习目标、作者及写作背景, 然后学习了字词。接着就匆匆地让学生们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随后我就按部就班地把一幅幅精美的园林建筑图片放给学生们看, 自己还充当起导游, 不厌其烦地给他们作讲解。起先学生们兴趣很高, 把自己在初读 课文时对 建筑物的 零星记忆 叫嚷出来, 可课堂越往下进行, 学生参与率却越低, 最后只有我一人在那儿唱独角戏了。最后画面还没介绍完, 就下课了。这堂课我充其量当了一名导游和放映员, 而学生们却被闲置在那里, 成了无所事事的看客, 这堂课是失败的。课后我仔细分析原因, 主要是: (1) 在这堂课上我没有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对教材进行诵读, 只满足于学生的粗读便浅尝辄止。学生对内容不甚了解, 根本无法推进阅读思维和情感活动, 无法对老师的教学活动予以配合, 其结果是“读如不读”。 (2) 课件设计不合理, 课前没有精心设计并选择课件, 把课件变成“教案搬家”, 我变成了“放映员”, 把师生之间在特定情境中的富有情感的交流, 变成了人与冰冷的机器之间毫无情趣的信息交换, 所以劳而无功。针对这节课出现的问题, 我认识到:一方面在语文课堂上只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 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充分的阅读, 他们才会获得自己的独特感受……另一方面要精选课件, 该用的插图宜少而 精, 可用可不用的坚决不用, 要增加知识密度, 提高教学效率。

三、记学生见解

在教学中, 我把学生的一些独特见 解也记录 下来, 为今后的教学补充新鲜血液, 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例如, 我在《桃花源记》这篇教学日记中记下这样的故事:

今天我在教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 班里有两名学生提出一个相同的问题:本文是否体现了作者陶渊明消极避世的思想?他们认为陶渊明应该利用县令这一官职, 把自己所管辖的地方治理得像“桃花源”一样, 实在不能的话, 也应该为之作出最大的努力, 但他没有这样做, 却宁肯选择了归隐田园, 这不是消极避世又是什么?不管学生的想法对不对, 我对他们这种有独立的阅读见解和感悟的思维方式都非常欣赏, 为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独特的见解而激动不已。我要把他们这些问题记录下来, 进一步研究教研, 丰富自己的教学。

另外, 我平时非常注重对学生言行 举止的观 察, 有时学生中发生一 些事情, 往往也会 触及学生 或我的心灵, 我也把它们记下来。

小学日记教学方式的研究论述 篇10

一、拓展学生的习作空间, 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能够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有效的培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把扫清学生的心理障碍作为首要任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感知为依托, 积极为学生创建宽松、民主、和谐的作文教学环境, 而不是仅仅依靠作文训练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 通过情境的创设,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写作体验空间, 这是尊重作文教学规律的表现, 更充分结合学生的身心、认知特点, 是保证日记习作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础。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拓展教育教学领域

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领域进行拓展, 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鼓励学生将真实情感诉诸笔端。 首先, 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 提高他们分析和观察的能力。 教师应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为入手点, 因为观察兴趣是增强观察效果的前提, 小学生对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事物更感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对观察活动进行设计, 有效指导学生对自然现象、生活中的事物及社会生活进行观察。 其次, 应明确观察目的,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观察对象身上。 在开展观察教学以前, 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这次观察活动的目的、任务, 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最后, 教师应对观察方法进行指导,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非常弱, 因此, 他们的观察能力有限, 教师应教会学生基本的观察方法, 具体表现在:观察有序, 比如写景可以是从整体到局部。 同时, 观察应重点抓住事物的特点, 引导学生对不同事物进行观察和比较。 此外, 在观察的基础上应展开联想, 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知。

三、提供给学生良好的阅读平台, 实现写作素质的积累

虽然小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经验, 但是不代表他们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 因此, 教师应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这是锻炼他们表达能力的有效路径, 教师应将阅读延伸到课堂之外, 通过大量课外阅读的引入,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会、优秀读物和报会的形式,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让他们更广泛地获取知识。 由此不难看出, 课外阅读对日记写作的教学意义。 比如在讲到《春雨的色彩》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多读一些和四季有关的文章, 并将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 从而达到积累写作素材的目的, 提高他们的日记习作水平。

四、采用差异分层的指标方法, 建立宽松的评价机制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他们采用分层制定方法, 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目标, 而学生也能通过努力而实现这些目标。 分层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横向分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 如学习水平、表达能力等因素制定标准, 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 可以每周布置两篇日记, 对于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 可以每周布置三篇, 而对于表达能力非常强的学生, 可以是随写随交。另一种是纵向分层, 这一分层方法主要是以年龄段为划分标准, 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 可以要求他们简单地进行日记写作, 而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 应按照日记的格式要求进行写作, 并且要做到语言表达清晰, 情节的叙述也要完整。 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 应通过日记和教师进行交流, 内容也不受到限制, 而字数也可以灵活缩减。

总而言之, 通过上述的阐述, 不难发现小学日记教学虽然不难, 但是其功能却是非常丰富的。 小学日记教学质量的提升, 是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 这不仅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还能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培养, 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小学日记因其独有的优势, 使语文作文魅力真正体现出来, 并为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所看重, 由此可见, 小学语文日记教学方式有非常大的应用空间。

摘要:写作能力作为评价一个人文学素养的重要指标, 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 作文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 日记教学作为作文教学内容之一, 不仅教学模式落后, 教学观念也有待更新, 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基于此种情况, 作者对小学日记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希望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日记,教学方式,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桂珍.小学生日记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格素养的途径探析[J].赤子 (中旬) , 2014, (04) :45-46.

[2]朱雪玲.论如何利用日记教学提高作文教学效率[J].亚太教育, 2015, (05) :23-24.

中学作文教学应重视日记写作 篇11

什么是日记呢?《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道:“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有的兼记对这些事情的感受。”可以说,日记本身就是一种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日记能够成为好文章、好作品,中学作文教学应重视日记。

首先,写日记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语言表达水平高,则语文水平就高,反之,语文水平就低。因为语文教材一般都包含语言,文学和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无论是文学的,还是文化的,都要通过语言表达来显现的。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很多学生都没有能突破语言表达这一大关。而高中语文新《课标》则要求学生“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生动”。试想,如果学生每天都来积累一点,锤炼一点,何愁这一目标不能实现?

其次,写日记可以积累写作素材。积累情感。能够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務种思维能力,从而开发智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目前,学生作文中存在着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普通感到无话可说,或者说了也没有什么新意。仿作、套作,矫揉造作,临高训人,情感浮泛,内容空洞。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没有情感积累和素材积累,认识水平低下,缺乏对社会、人生和自然的观察与思考。为此,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坚持写日记,可以促使学生对周围世界进行观察和思考,筛选素材,提炼观点,或分析、或综合、或有所感、或有所悟。所有这些活动,都是人的情感和智力活动。而长期的积累,长期的磨炼,必将导致认知水平的提高。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写日记是充分开发现实生活中语文资源的一种有效策略和方法,写日记本身就是在开发,人的智力。

第三,写日记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提升人生质量,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主成长”的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如上所述,写日记首先培养的就是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对周围世界观察之后,有所感悟、评价、或者联系自己的言行进行比较、反思。这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变得更为丰富,提升了人生的境界,同时形诸语言,表达心声,这实质上是一种心理宣泄和心理疏导,它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或者潜在的矛盾和危险,从而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主成长”的教育目的。中学阶段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这种“自我教育”、“自主成长的方式”比任何时候都要显得更为深刻和更为重要。

第四,坚持写日记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从而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为他们的健康成长铺平道路。我们知道,敏锐的洞察力首先来源于集中的注意力,而长期坚持则需要有坚强的钢铁般的意志;心理疏导或心理宣泄对,人的情感有丰富和稳定的作用等等。事实上,我们有很多文化成绩差的学生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缺陷,而只是由于某一个或某几个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上网、失学、犯罪等行为也不能完全归因于智力因素,而往往都是情绪,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支配者居多。因此,培养这些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其他各科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人生成长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既然坚持写月记对学习、对人生都有那么多的帮助,我们为什么不要求学生去写呢?

首先,我们要鼓起学生写日记的勇气,将一些要求和细节提出来,比如要准备一个像样的价格适中的日记本,写日记的格式,书写的字数及要求等等。

其次,教师要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是引发学生兴趣,督促形成习惯的有效机制。开始时,教师务必要言而有信,检查频率高一些,可以每周两次,以后就可以少一些,但至少要每周一次,说明他们观察的粗糙,反应的迟钝,认识的肤浅,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可能确实很单调,不够丰富多彩。我们说,日记不仅可以写自己,还可以写他人;既可以写生活,也可以写学习;可以写自然,也可以写社会。周学关系,师生关系、家庭与社会关系,百态万象、错综复杂;所见与所闻,所忆与所感,过去与未来,现实与虚拟,琳琅满目,变幻无穷。创作是写,摘抄也是写,文章是语文,音乐、绘画就不是语文?有笔墨的是写日记,没有笔墨的同样也是在写日记,一时再没空,早晚空上一两篇又有何妨?每周写作篇数能不少于四篇就行了。做作业、看电视、读小说是学习、做家务、搞社交、去旅游同样也是在学习。生活是语文的源泉,同样也是写作的源泉。而生活需要去开发,需要去创造,写日记作为开发智力的一种手段,它在描述生活的同时,也必将对生活的开拓起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最后,如果条件允许,起始阶段可以建立一套奖励机制,对书写较好,能长期坚持,或者太有进步等类型的学生进行奖励。还可以就日记写作举行学期纪念日,周年纪念月等活动,从而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兴趣与感怀。相信经过一两年的坚持之后,学生必定会养成习惯,拥有成就感,从而一发不可再收。

当然,重视日记写作,并不是不要其他写作形式的教学。恰恰相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写日记正是为了促进其他写作形式水平的提高。

让日记为作文教学开源导航 篇12

其实, 日记是一种最自由最灵巧, 题材最宽广的文章体裁。叙事抒情, 写景状物, 手法多样, 题材更是广阔无垠。要想写好日记, 丰富写作素材, 我试着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写身边的风景

在我们身边, 只要你留心, 就会发现, 风景也会独好。这些全凭我们去感知。关键在于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不仅要观察记录, 还要发掘它内在的深刻含义, 渗透自己的观点, 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结合我们生活的现状, 我提醒学生可以关注学校里的一事一物、一花一草, 同学们经过细心观察写出了很多好的作品、好的句子。

(例文一) 金秋十月, 校园里的绿意更加浓烈了, 香樟树是墨绿的, 桂花树是浅绿的, 新生的竹子是翠绿的, 刚冒尖的小草是黄绿的, 还有那些老树的苍绿, 以及藤萝植物的嫩绿, 熙熙攘攘地挤满了校园。我走在校园里, 桂花的清香扑鼻而来, 如啜香茗, 如饮醇醴, 性情得以怡悦, 一天的疲惫顿时烟消云散了。

(例文二) 桂花开了, 整个校园都沉浸在金黄色的芬芳里。桂子, 桂子, 你真像从九重天阙飘然而下的仙子, 尽情徜徉在人间十月的乾坤里。桂花是被人呵护从来不受亵渎的花呢!人们总是偏爱素雅的东西, 锋芒毕露的人是容易受排挤的, 性感妖娆的女明星是很快会坠落的……桂花的香味浓郁, 但浓郁得高雅, 毫无媚俗之嫌, 这是她的智慧啊!

在这些文字中, 我们可以感觉到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了, 同时他们也发现了生活中的美, 这些都让他们觉得生活也变得充实了。

二、写读书游历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这是人尽皆知的名言。但我们却未必能认真记取、实行, 尤其是现在, 由于高考升学的压力, 不少同学、家长把正当的课外阅读和游览视为歧途, 至于节假日的外出游览更视为无益的时间与精力的浪费。作为老师, 我们也要不断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并且给学生提供亲身实践的机会、开阔眼界的条件。尤其要让学生多读书。平时, 我每周安排一节课用于课外阅读, 每月向他们推荐一本好书。但仅仅读书还不够, 我们也有必要游览山川胜景, 只有这样才能开阔视野, 增长见识, 唤起写作的灵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缺少诗意的、美感的涌流, 孩子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智力发展。一位学生在寒假出游回来后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例文三) 眼前连绵十里的青山, 让我想象着大兴安岭现在必定白雪飞扬, 素裹银装映着亘古苍穹, 而黑龙江不再奔腾, 天地苍茫, 隐约可见守在冰洞边捕鱼的农夫及狗。抬头仰望, 满天繁星闪烁, 踮脚远眺, 远处万家灯火隐约可见, 城市褪了白天的喧哗浮躁, 在夜里给了难眠的人清静的空间。静默中, 我开始端详这被我长久刻意忽视的青山城市, 心中竟莫名多了点温暖的情愫, 毕竟这里并不雄伟的山、并不婉约的城市生养了我和我的祖辈, 这里的时光载着我的天真烂漫伴着我撒下的欢声笑语渐行渐远, 被渐渐长大而踌躇满志的我刻意遗忘。

三、写心灵的成长

进入高中以后, 我们的学生在不断地成长, 稚气渐渐褪去, 心智也日渐成熟, 在这段对生活充满想象的特殊时期, 所有的一切都被他们染上了粉红色的印记。他们的内心有一个不愿被别人窥见的角落需要保留, 而这个角落里的内容是他们不愿意与别人分享的, 他们有了个人的秘密。这时候日记就成为他们最贴心的朋友, 永远不会背叛他们, 可以给他们一种安全感, 也可以让他们奔涌的青春在此宣泄。

曾试着和学生做了一次《我和学生谈恋爱》的作文辅导, 把教材中与爱情相关的篇目整理出来和学生复习了一遍, 然后让他们写写自己心目中的爱情, 本是为复习, 却有了意外的收获。看看他们的爱情宣言:

(例文四) 曾以为, 爱情是干净得透明的橱窗里璀璨的钻, 第一眼便吸住你的眼球, 即使海枯石烂, 它也依旧, 流光溢彩。而今, 了解到, 爱情啊, 是块天然的玉, 平凡得出奇, 质朴得出奇, 需要你自己细细地雕琢, 刻上你俩的心情, 你俩的品位, 你俩的经营, 挂在颈上, 温温的, 恰似你的呼吸。

谁说他们不懂爱, 其实他们对爱的理解也可以同成人一样深刻。

四、写人生思考

随着心智的日益成熟, 这些年轻的学子也慢慢地会去考虑自己的人生目标及生命的意义。人为什么活着, 人该怎么活着, 人该如何看待生死……这许许多多的人生问题会萦绕在他们的脑海。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与生命人生相关的素材。例如《我为什么而活着》《我的五样》等。我就借助这些教材, 在教学的过程中, 给学生一个思考人生的机会, 通过对作品的解读, 让学生对人生和生命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例如有学生这样写道:

(例文五) 今夜我又被迫飞上天, 忽听到一声叹息, 低沉直刺得我心疼, 那只是一个本该青春飞扬的孩子, 却发出如此苍凉世故的长叹。我不由得注意到她, 一盏灯亮在案前, 一撂书堆在身旁, 一支笔沙沙地来回游移, 神情专注执著。一个高三学生吧, 我想, 她在为梦想拼搏, 不断地填充自己, 却忘记了青春的羽翼承载不了那么多的重负, 灵魂也会哭泣。绽放城市上空, 霓虹灯光影更为绚丽, 但没有给清静的房间带来温暖与欢乐, 只有台灯一次次在墙壁上用光线描绘出渐渐长高的身影。

从文字中, 我们可以知道90后的孩子并不是不会思考, 只要你给他们机会, 他们同样也会认真地思考自己的人生。

上一篇:中职机械类教材下一篇:企业财务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