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改论文

2024-06-26

英语教改论文(通用9篇)

英语教改论文 篇1

初一英语教改心得

“>

说教材:

现行的初一教科书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因为人教版的这套教材早在两年前就被采用和实施,不过随着其它科目的课改轰轰烈烈地进行着,我们英语组也不甘落后,作为第一批的实验老师们,我们谨小慎微而又饶有兴致地领悟着新课改精神,演绎着新课改风貌。积极尝试用新课程的理念,在保证一周只有四节课时、每位任课老师要授三个班级的情况下,做到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如今,我们的感触颇深,收获益丰。在此,我们谈谈实践中的所思所为所感:

谈教法:

应该说,初一英语教材是旧的,但我们的教法是新的。我们是“穿旧鞋、走

新路”。《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即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进行学习,学会用英语做事),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标准》以学生“能做事”的描述方式,给初中英语教学设定了三、四、五级的目标要求。根据《标准》要求,教师应避免单纯的语言教学模式,而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方式。我们经常采用的任务设计有两种:调查性任务设计(makingsurveystasks)和创造性任务设计(creativetasks),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bookilesson111是有关交通出行方式的,我们组里几位老师在进行集体备课后,达成共识:在课前复习后布置一个任务是让学生上台,进行调查howmanystudentsinourclasscometoschoolby/on…?并填表,然后要求学生用英语进

行汇报.(表格如下):

在课上到最后时,为了能让学生活用语言,又设计了任务型练习:假如你是中央电视台的一名记者(reporter),你要去采访本班某一位学生,可询问的内容包含有(姓名、年龄、职业、学校、爱好、交通出行方式及所需时间,也可询问他/她的家人和朋友),自找搭档,编造两人对话。在这节课里,学生的个别练习机会挺多的,从而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

论学生:

课堂上我们立足于课文内容,在学生的建议下,设计出了一些能激趣、导趣的活动形式,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学生与老师间的配合更密切了,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更趋明显:

一、听听、说说、做做。例如,在教完1-10的数字后,学生们可将事先准备好的篮球拿出来,如果老师发出的指令是:"ten."则学生边拍球边用英语数数,这样既玩了球,又复习了数字,一举两得。又如,在教学body时,我们让他们一起来做touch游戏,即老师发指令,学生边做动作,边重复身体部位名称。如,老师说:"touchyourmouth."学生边指自己的嘴巴,边说:"mouth,mouth,thisismymouth."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又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二、演演、说说、唱唱。表演是学习语言的有效途径,学生大多爱表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还发现他们很喜欢唱歌,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适时地教一些英语歌曲,既可以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又可以增强记忆,活跃气氛。如,在教学一星期七天的英语表达方式后,教唱"thedaysoftheweek.",学生能很快地记住sunday、monday等单词,取得事半功倍 的效果。同时喜闻乐见的chant也大受欢迎。

三、听听、说说、画画。这种方法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在头脑中将英文单词与相应的图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分辨、记忆单词的能力。如在教学myclothes时,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画出衬衫、毛衣、裤子、连衣裙等衣物,与此同时,我还让他们根据指令给这些衣服涂上不同的颜色,并把这些衣物画贴在桌子上、椅子上或挂在绳子上。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既巩固了新学的单词(衣服名称),同时又复习了已学过的知识(颜色、方位)。

言特色:

一年来,我们坚持开出学校课程,上学期由专门的老师负责音标教学和进行听力训练;下学期,专聘外籍教师进行口语和阅读训练,大部分学生接触到了地道的英语,不能说他们在老外的那节课上学到了多少东西;但至少学生的兴趣浓了,表演欲更强了。同时我们组改变平时的单元检测的听力由原任课老

师念为专人录音,然后在广播里播放,以尽快适应期中、期末的两次大考。值得一提的是,组里三位教师坚持集体备课、说课,并做到资源共享。

话评价:

本着体现“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目的,评价中强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学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等”,将这些有关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摆在首位。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每学期对学生进行的评价包含有(期中、期末、2次单元测试成绩、口试成绩及听力成绩)。成绩汇报单上分三块(口语、听力及阅读与写作)。如果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很满意,可与老师协商,暂不记录,学生在经过更充分的准备之后,可再次参加测试。

述活动:

在9月1日开学前,为了更好地获悉学生的英语水平及了解他们对英语在

教和学方面提出的要求,从而使教学更有的放矢,我们组里特设置了初一新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表,如下:

姓名班级毕业小学

1.你学过英语吗?

2.学了多久?

3.在哪儿学的?

4.你会背、默26个字母吗?

5.你会认读音标吗?会写吗?

6.你会简单的英语会话?

7.你喜欢英语吗?为什么?

8.你对初中英语学习有何建议和要求?

经过调查,我们知道今年的新生,英语学习起点参差不齐---有都未学过的,也有的学生已学完新概念bookii的。这样势必使初一英语两极分化提早到来。

上学期第2周的时候,市教研室对初一英语新教材作调研,组里4位老师均开出较高质量的公开课;第4周,组里的陈舜华、黄亚红老师向市直属中学

教师代表开了英语研讨课;第6周,市教研室为了了解初一学生两极分化情况,特意到我校听了不同层次班级的课:初一(5)捐资班与初一(9)平行班;第7周,汪雪洁、黄亚红老师对实验中学本校开出公开课,反映都不错。对学生,我们是狠抓学生的习惯养成,并开展了初一英语书写比赛,评选出30多位学生的优秀作品在学校的橱窗里展览。

这学期,汪雪洁老师在开学第3周,开出随堂调研课(lesson74);随着外籍教师---scott和kate的加盟,这学期的学校课程专由他们进行口语训练,但为便于外教能整体把握学生水平并能与新教材衔接,徐跃微老师特开出随堂展示课,我们整个英语大组的老师们轮流跟班学习口语并协助外籍教师搞好课堂教学。期中考之前,徐跃微老师向全市兄弟学校开出初一新课程研讨课(lesson87);黄亚红老师于第14周开出校内公开课(lesson102);第16周,汪雪洁老师开出校内公开课(lesson111),反映

都很好。组里的老师在课余时间不忘积累材料和撰写论文,其中,陈舜华老师写的论文《英语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2003年第4期《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组里其他老师撰写的多篇案例及论文也将在初一新课程汇编中刊出。这学期开展了初一段英语口语测试之后,每班挑选2-3名学生参加初一段朗读比赛,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口语水平让人赞不绝口。

议不足:

1.由于校本课程在第一学期刚开始实施时,音素教学相对过于集中,速度过快,学生掌握还不太扎实,也无具体的评价方案。期中之后,虽有作调整,但苦于第二学期改为外籍教师授课,所以并无继续进行音素教学的巩固和落实。

2.新教材要求课时是每周4节,故教学时间比较仓促,针对有些语法概念或现象,可能有时讲解不太透彻,笔头练习机会不多,以至学生掌握不够好,作业中出错率相对较高。

3.虽然我们在上学期狠抓英语的习惯养成,但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课前很少预习,课堂上小组口头编造对话,有时显得敷衍了事,课后也无良好地听读录音及复习的习惯。

总之,我们组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每一位老师可说是忙得不亦乐乎,也非常充实。应该说,我们的教学教改成绩是显著的,在一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也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撰写了数篇论文。同时,也不断地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至于不足之处,我们寄希望于来年,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英语教改论文 篇2

关键词:传统教法,课程目标,教法改革,观念转变

高校英语专业写作课程一直以来都肩负着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四个基本能力中“写”的能力的重任。写作能力可以看做是“听说读”能力综合的产物, 因此对学生的英语素养要求高, 对教师的授课水平也是一种考验。跟其他专业课相比较, 写作课容易出现教师教学任务量大, 学生课上练习量大, 教学效果不明显和学生厌学现象严重等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写作技巧为主, 学生练习的内容多是命题作文。讲多练少以及练习内容的局限性往往不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导致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将英语作为一门工具而熟练使用。随着社会的发展, 用人单位越来越强调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要求高职学生能够做到用人单位“零培训”, 工作岗位“零过渡”。因此,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培养理念迫在眉睫。如何做到课堂和岗位的衔接, 知识和能力的统一是每个教育实践者应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英语写作课教改探究

1.以培养学生文字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的一大特色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英语写作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文写作能力为目标, 培养学生用英文熟练处理各种公务商务文件的能力。因此, 教师在授课时应加强应用文的训练, 尤其是加强对公务性质和商务性质的应用文案例讲解,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 做到有的放矢。

2.以学生技能训练和课程实训为教学内容。高职写作课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要侧重实训, 在教师讲授写作技巧和应用文写作规范后安排大量的课时进行训练。选择相关的公务文件和商务文件进行模拟强化, 制作实训专题, 借鉴案例教学的模式进行授课。下表是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为例整理的专题教学内容。

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根据实训内容设置情境, 给学生以图片或实物的形式展示任务原型, 让学生在任务原型的基础上结合教师设置的情景进行模拟写作练习。这些案例紧紧贴近社会生活, 与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岗位相关性强, 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调动, 学习效果明显加强。

3.以学生为中心, 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 高职英语教学“学不致用”的问题越来越凸显。教育工作者对英语教学理论的研究也从如何教转换为如何学。以学生为中心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根据高职英语教育的实用性原则, 教师应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从对知识的传授过渡到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来, 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性和重要性。

(1) 情景教学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 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进课堂, 采用Jean Vience的“模仿真实情景法” (real-life-like assignment) 。以涉外旅行社专题为例, 将班级分组, 每组成员同属一个旅行社, 每组下设旅行社经理, 宣传, 前台接待, 导游, 游客等职位和身份, 学生根据身份设定自行安排情景, 用简短对话的方式明确自己的职责后开始相关应用文的写作练习。如:

1) A旅行社的前台接待一名游客咨询, 前台需要写一份简介介绍旅行社情况使游客满意。游客可以咨询多家旅行社择优选择, 这就需要各小组成员通力合作使自己所在小组的简介脱颖而出。

2) B旅行社遭到了游客投诉, 小组需商讨解决对策, 针对游客的投诉信进行答复。

3) 优秀导游评选, A, B两家旅行社进行竞争。两个小组组员需要各自组内通力合作写出一篇导游词。

因为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在写作中更能全面理解应用文产生的原因和写作的目的, 写起来更得心应手。

(2) 讨论式教学。学生经过分组和角色扮演后进行写作练习,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同类文体的讨论。以旅游英语写作导游词为例。扮演导游角色的学生在充分认识到导游在涉外旅行社的作用后根据自创情景开始编写导游词。任务完成后各组编写导游词的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参照教师给出的导游词模板进行自测和讨论, 也可以请教师加入组内讨论。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修改并在班级开展模拟导游讲解, 最后评出优秀导游。讨论式教学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课堂教学, 增进学生和教师间的沟通, 达到寓学于乐的目的。

(3) 优秀纪录片, 专题片进课堂。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写作课上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方式会让教师和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学习效果欠佳。在现代教学技术的帮助下, 教师可以使写作课堂变得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多部优秀的纪录片和专题片, 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在讲旅游英语导游词写作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英文原版的旅游专题片, 伴着美丽的风景和优美的画面, 学生可以一边欣赏世界各地的奇异景观, 一边学习英文导游词的写作方法。教师也可以截取难易适中的片段, 让学生学习背诵片中的导游词, 另外在班级里进行配音比赛和模拟讲解。高科技多媒体的使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感官, 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 同时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实际教学中效果非常显著。

4.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英语写作课是一门结合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课程, 对教师有着极高的能力要求。高质量的外语教学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 而高水平的教师不但指教育教学技能水平高, 其教育观念也应与时俱进。教师的自我发展是教学理论学习、社会实践、教学实践 (并在实践中尝试教改) 、教学研究这几方面交织进行的过程。没有先进的教育观念做支撑, 教师在教学中最终会陷入“固步自封”的境地。每一个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多去进行社会实践, 了解社会需求, 去其他高校其他国家地区进行学术交流, 改变教师主导的教学观念, 有效开展教学内容和课堂组织形式的改革, 对教学改革的结果作出科学的研究分析和总结用于指导课堂教学。

二、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高技能复合型英语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 高职英语专业英语写作的教学和改革迫在眉睫。如何转变教师观念, 转变课堂授课形式,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是摆在高职英语教师面前的新课题。在教学和改革的过程中, 高职英语写作课教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 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 深入到社会和企业中来, 为用人单位培养合格的毕业生, 使学生在社会竞争中成为有用之人, 可造之材。

参考文献

[1]樊建荣.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调查与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2010 (22) .

[2]邢琰.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文应用文写作错误分析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9.

[3]Campbell C.Teaching Second Language Writing:Interacting with Text[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何晔.同伴反馈对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2 (02) .

高职英语教改小议 篇3

【关键词】需求分析高职英语改革模式

一、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近些年来,高职英语教学在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和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然而,高职院校的高职英语课程设置与职业教育特点以及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英语能力需求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单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英语的开设是课程设置的需要。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把工作重心放在专业建设与教学上,高职英语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高职英语的开设只是课程设置的需要,是考证考级的需要,是高职院校通过教学水平评估的需要,几乎不考虑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和社会对英语的需求,不重视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

2.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全国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以此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英语水平的标准,很多学校学生通过了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以后就不再开设英语,学校的目标变得相当功利,这样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就是过级,拿毕业文凭。学生持有这样的学习目的,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另外,以过级考试作为评价机制,导致教师为了追求过级率,课堂教学只关注单纯的语言知识的输入,而忽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单一造成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不尽人意,也就不能适应未来职业岗位对英语能力的需求。

(二)高职英语课程设置过分注重基础,不利于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大多数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设置单一,基本上是开设两个学期的基础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约130学时左右,内容侧重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语言知识教学,应试倾向严重,主要为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服务,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和职业性,无法满足学生对提高英语技能和职业英语能力的需要,无法满足学生专业发展和未来职业岗位的需求,不利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需求分析理论探源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NA)应用于外语教学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了,它最早被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领域,随着外语教学的关注点从学习者的语言需求转变到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后,需求分析开始被应用到普通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EGP)的教学领域中,成为外语课程设置不可或缺的步骤。

Berwick(1989)定义需求为 “discrepancy between a current state of affairs and a desired future state”(目前的局势和期待的未来状态之间的差距),并将它细分为察觉需求(perceived needs)和意识需求(felt needs),察觉需求指的是教育者以学习者的学习经历为依据而设定的需求,而意识需求指的是学习者必须达到的需求。

三、基于需求分析的“分层、分流、分模块”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需求分析是语言课程设计和实施不可或缺的启动步骤,这种分析既可在课程开始前、课程进行中进行,也可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对外语学习进行需求分析至少有四大重要作用:为制定外语教育政策和设置外语课程提供依据;为外语课程的内容、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为外语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的确定提供依据;为现有外语课程的检查和评估提供参考”。高职英语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其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和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满足不同专业对它的不同要求。在对我院分层教学实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参考其他高职院校的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经验及分析外语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结合目前高职英语教学对象—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需求的多样性以及社会对人才外语能力的多元化与专业化这种大背景,改革高职英语课程结构,建立“分层”、“分流”、“分模块”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模式,有利于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具体构思

第一、二学期开设基础英语课程,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确定在第二学期实施分层教学,授以不同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自第三学期开始实施分流和分模块教学,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融英语学习与素质教育于一体、专业需求与个人需求选择相结合的模块课程,在第三学期开始的分流教学阶段,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专业要求、就业趋向选择不同类别的课程,这样可最大程度满足学生英语学习个性化的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具体模块课程设置

1.为培养和训练专业领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开设专门用途英语模块:《商务英语交际》、《商务英语写作》等,通过学习与行业相关或与专业岗位群相关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锻炼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用英语了解行业知识,并能在相关行业内运用英语;

2.为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培养和拓展学生在实际交流与生活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开设语言应用模块:《英语视听说》、《实用英语口语》、《交际英语口语》、《翻译与写作》、《英语应用能力突破》等等,通过这个模块的学习,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有所提高,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扩展他们的英语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并把考证考级内容融合起来,有效的推进课证融合。

四、结束语

英语教改论文 篇4

英语教研组帮助班上的同学组成小组学习,尽量多讲一些关于英美国家的文化,生活本学期我校的英语教研教改工作以新课标的学习和讨论为主题,通过“思--疑--释--练”教学模式,转变观念,把新课标的思想理念、方法、手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通过研讨,互相学习,提高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学质量,解决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问题。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探究思--疑--释--练”教学模式。

丢掉陈旧的教育观念,对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反思自我,思索并找出差距。加强教学全过程的理论研讨,逐渐磨合教材与教师、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断改进教法和学法,重视学生情感的调控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探索符合新目标要求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思--疑--释--练”教学模式。

二、认真学习常规教学要求,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落实周前备课要求,按年级统一进度。备课时要动心思,备学生、备教材,挖掘重点、难点、考点,设计突破重点、难点、考点的方法。注重双基训练,贴近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培养目标,力求把语言知识落实到实践活动中。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思--疑--释--练”。

三、开展教研、教改活动,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安排设计好复习、讲授、操练、表演、归纳、总结,把好各环节的时间度,一节课的大半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让学生节节有

所得,当堂掌握新语言。教学中要创设情景集中学生注意力,设问讨论,激发兴趣,巧设悬念,激发求知欲。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提供富有感召力的现代教育媒体,使复杂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情趣化。

四、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上虞市小学英语学科教改项目指南 篇5

1.小学英语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

2.教学目标的描述与目标达成之间的关系研究

3.如何激发学生参与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

4.如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5.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6.如何利用身边的英语进行拓展教学

7.如何合理运用教材

8.多种教材的相关教学内容的整合探索

9.如何解决主题情景不足的问题

10.如何发挥课堂练习册的作用

11.如何发挥学生卡片辅助学习的作用

12.教材图片的再利用研究

13.各年级如何渗透语音教学

14.如何提高学生运用读音规律拼读生词的意识

15.如何指导学生有情感地朗读

16.学生课堂表演中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17.如何提高学生整句输出的意识

18.如何提高学生在句中认读单词的能力

19.如何培养学生倾听同学发言的习惯

20.如何让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开口

21.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作业上交率

22.学生不交作业现象的个案分析

23.如何让学生保持规范的书写

24.如何在课堂上进行书写指导与点评

25.课堂提问的对象选择与最佳序次的探索

26.Chant/ song教学中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27.常见课堂导入的利弊与改进方法

28.课堂导入有效性的个案分析

29.对学生发言的评价与引领方法的有效性探索

30.英语复习课词汇复习策略探索

英语教改论文 篇6

——镇头中学教导处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是宝鸡市教育局目前正在强力推进的教改实验项目,该项目自2009年10月启动,前期在三县五校进行试点,后期逐步扩大至全市整个基础教育学段。目前,教改项目正在向纵深化发展。现对作为后起实验校的我校在教改项目实施情况做一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校自2010年9月起,通过有效教学理论学习,在教改中注入新鲜血液,把握由点到面,逐步深化的教改思路。从新入学的初一级学生中进行先期实验,涉及10个班级570余名学生,参与实验教师为语、数、外学科教师共16名,经过一年的实验和学习,探索出了比较适合我校教情、学情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也积累了一定经验。自2011年9月起,进一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吸收市、县级实验推导员经验,在初

一、初二级20个教学班中全面推行,目前,两个年级15个学科53名文化课实验教师均采用“一案三单”(导学案、问题导读生成单、问题解决训练单、问题拓展评价单)组织教学,114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特别是2012年2月以来,更是狠抓理论学习,从领导到教师改变观念,提升理论,明确教改的必要性,可行性,通过“大讨论、大学习、大实践”,教师认为实验的可行性由30%-60%-100%逐步提高,使学校教改活动开展如火如荼。

二、教改实验开展情况

(一)具体做法

1.培训学习:

在教改项目刚刚启动的2009年,为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市县研究在 1

确定重点实验校时,有意避开了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相对较好的部分学校,因而我校未能成为市县重点实验校。即便如此,学校对教改项目的实施依然高度关注,未雨绸缪,提前介入。一是在教工会上集中学习宣传相关文件,编印了韩立福教授的“有效教学行动策略”辅导资料并下发各教研组进行学习;二是组织教师30多人次分批赴宝一中、岐山、凤翔、丈八中学、招贤中学、职业中学和西街小学进行听课、研讨;三是邀请市县重点实验校教师来我校作课两次;四是对教师进行课改理论知识测试等,从而使全体教师认识到实施教改势在必行,增强了教师参与实验的自觉性。

2.分层推进,全面实施:

在2009年3月,我校在30个教学班中组建小组合作双元管理学习体系,对学生进行分组,按学科设置学校学科助理和学科长,搭建起了小组学习的平台。在后期实施阶段,学校能分层推进,促使教改实验不断向纵深发展。

2010年9月,我校在初一级10个班级中推行项目实验,教导处下发了《高效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有效教学实施方案》、《有效教学分层布置作业制度》、《有效教学集体备课制度》等用于规范实验过程。首先在教室布置学生编排形式和课堂结构上符合了实验要求,并力求通过集体备课,促使实验教师教学相长,尽快熟悉课堂教学流程能按要求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展示。经过实验教师一年的学习及摸索,初步掌握了实验课堂教学的相关流程,积累了一定经验。

自2011年9月起,我校将实验范围扩大到两个年级20个教学班,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围绕“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高效的好课堂”的设问思路,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并将其作为促进实验向纵深发展的一个抓手,力求将传统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使评价体系发挥其导向和

指引作用。评价指标从学生的结构化预习到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自主状态、合作状态等方面予以量化,以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过程贯穿整个课堂,而教师的导学过程也按导学案的构思预设、组织课堂及个人素养予以量化,促使教师思考:如何做到“因学定导”、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

3.充分利用资源,建一支骨干实验教师队伍:

为进一步深化教改实验,积极搭建教师成长平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通过专家示范、引领,教师自我探索、交流,尝试探究,创符合我校教情、学情的有效教学模式。抓年级备课组,合理设计“三单”:狠抓问题导读评价单设计,促学生预习,实现预习“六字诀”,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注重课堂训练评价单(课堂测评单)设计,及时掌握学生课堂学习情况,通过评价,确保教学高效;完善教学流程,实现课堂高效。为使我校有一支骨干实验教师队伍,在完善评价体系下,在教师中积极组织进行“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和“中青年教师‘高效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并继续做好教师专业素质成长“八个一”活动和备课组导学案研讨与反思活动,使教师在专家示范引领,同伴互助的带动下,进行自主研修,尽快提升业务素质,进而打造一支教改实验的骨干教师队伍,使之成为整体深入推进项目实验的生力军。

(二)财力保障:

在2010年我校实施实验伊始,学校购置桌牌60个,悬挂相关实验制度牌、标语牌70个,购置小黑板60块;2011年9月,我校又新装置了20个班的相应设施,并新购速印一体机一台,为实验教师办公室添置电脑10台,方便教师研发“三单”,同时给各处室配备电脑和打印机,为“三单”的印制让路,学校每月的“三单”印制,印刷纸张量都在15令以上。截止目前,学校

共为项目的实施投入资金约15万余元。经费和设备的投入,为项目实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取得的成绩:

教改项目在我校实施已有一年半,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实验中,实验教师经过不断学习和探索,不仅更新了教育理念,也在困惑和挫折的磨练之中积累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不断改进课堂组织形式,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为今后教改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实验实施以来,学生自学能力得以提高,自主探究、尝试思维习惯得以养成,探究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学习信心和整体素质得以明显提高,集体荣誉感剧增,组织能力、合作意识增强。同时,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也逐渐深入到全校师生之中,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在实验中,我校也涌现出了一批教改实验的排头兵,在县局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中,我校教师王瑞仙、王鹤楼、张江凤、马晓燕、郑海鹏等同志先后多次赴兄弟学校示教,教师张江凤被授予麟游县“高效课堂”教改实验优秀教师,张江凤,马晓燕经过逐层竞争,成为省级教学能手,我校语文教研组被授予麟游县“高效课堂”教改实验优秀教研组。在2011年麟游县基础教育优秀教研成果展中,我校29名教师撰写的教研论文、教学设计、教育叙事及课件、课堂实录等获奖,还有部分教师的教研论文还在省市刊物得以发表、交流。我校2010-2012三年的中考总评成绩逐步上升,2012年名列全县第一,语、数、外、理化单科名列第一;高中上线率也逐年上升,2012比2010年上升了22.42个百分点;特别语数外三科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呈螺旋式上升。2013年全县第一,语、数、外、理化单科名列第一,宝中正录一人,定向一人。

四、存在的问题:

在市、县教研行政部门的支持,引导下,我校的教改实验缺德了可喜的成绩,但教改实验还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亟待在今后实验中加以重点研讨和解决:

1、学科特点的不同,对“三单”研发、发放;

2、教师对课堂流程的掌控;

3、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4、课堂展示“六字诀”的实现,注重了展、演、论,忽略了思、记;

5、教改实验经费投入捉襟见肘等等。

英语教改要落到实处 篇7

1) 教材内容多, 课时少的矛盾。

2) 教材缺乏系统性。

3) 教材中的漏误。

4) 配套材料不够完善。

5) 缺乏系统配套的泛读材料。

6) 语言不严密。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教学达标。根据以上问题, 现行教材亟待改革。

1、改革教法

英语教学法是执教者根据英语教育的基本规律所采用的一种语言教学的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确定的。采用了科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可有效。回顾我国英语教学法的演变过程, 真可谓步履艰难。自从中国开始大规模的英语教学以来近百年, 英语教学法经历了五个时期, 即:对比法——直接法——翻译法——结构法和功能法。而这五种教学法又是交替使用, 从来没有被单独使用过, 其中翻译法沿用的时间最长。这一方法主要针对英语知识的教学, 它至今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而现在的新教材是功能法和结构法的产物, 是实用主义哲学的体现。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 要求培养学生能在国际交往中直接使用英语的能力。改革教法的目的就是要把过去的知识传授型的方法和不适合新教材的教学法改为功能交际法, 以便达到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

2、改革教学手段

新教材突出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新教材容量大, 课时有限, 因此如果在教学中还一味地使用过去的“三个一” (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 的教学手段, 那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 更不用说达到教学目标了。鉴于此, 各学校应该尽力去改善英语教学的手段。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给学生提供现代化的视听仪器和教学辅助设施, 增大课堂容量,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改革评估检测

检测是评估教学效果的惯用手段。尽管新教材已经使用了六年多了, 但至今还没有一套完全适合新教材的评估检测手段。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考、教脱节。新教材以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 而现在的考试, 评估仍然是以考试语法为主, 这严重影响着教学。众所周知, 考什么教什么, 尽管近年来对能力的考查有所侧重, 但事实上现在的考试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语法考试的影响。故导致在复习备考阶段, 大部分时间还是花在了语法复习上。因此这种评估检测手段亟待改革。

4、改革师资现状

目前, 全国各地中学英语师资水平很不均衡。越是贫困的地区, 师资水平越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七十年代, 由于师资缺乏, 全国各地举办了不少的短训班。短训班里培训出的教师解决了当时教师缺乏的问题, 而这部分人的英语素质不高。

2) 现在的中学教师中大多数属于八十年代中专或大专毕业生, 虽然他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努力, 自修, 拿到了大本函授文凭, 但实际上, 大多数的水平提高幅度不大。

3) 函授不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因为英语作为一种语言, 在学习过程中, 须进行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训练, 而函授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4) 由于工作环境和时间的推移, 教师们的听、说能力不断地退化。

5) 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教师流动较大。这样就使得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教师师资水平越来越高, 落后地区的师资水平越来越低, 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 很不利于英语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鉴于以上原因, 我们必须设法改革英语师资的现状。为了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 国家教委计划将在近三年内培养一万名能教会研的教师, 这对英语教师来说是一件难得的好事, 除此之外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应该为教师们创造条件, 鼓励进修。

英语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1、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该遵循“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与能力;有利于思想情感教育;有利于智力智能的培养。凡是不符合这“三个有利于”的作法, 都应该改。

2、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该注意英语教育的多元性原则。

教育现代化的特点之一也正是教学内容和教材的个性化的特点之一。根据这一特点, 同时根据我国的地域差别, 各地对英语的需求程度不同。实践证明, 单一的课程设置是行不通的, 所以在修订大纲、教材、考试时, 应充分注意这一实际。

3、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改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或本校的实际, 根据客观条件, 因地制宜, 只要能在原有基础上, 改革后能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原则, 就应该大胆去改。

4、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该遵循科学化的原则。

在教改中, 首先我们要对英语教学的历史进行反思, 客观地分析, 肯定成功的经验, 吸取失败的教训, 以便在教改中方向明确, 少走弯路。

其次, 在教改中, 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功作法, 为我所用。

再次, 在教改路上, 要不时地注意回头望, 遇到问题要多做辩证的分析, 少点主观臆断, 要实事求是。

浅谈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改 篇8

关键词:英语教学 高等职业院校 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掌握英语这种重要的交际语言显得日趋重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对英语教学理应有比较高的要求。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各大专院校的学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专科院校及高等职业院校的生源,出现了许多新情况,这就要求英语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以适应这种变化和发展。

一、英语教学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的对象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经过了正规的高考和录取,具

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但整体水平不高。二是从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升入高职高专的学生,这部分学生英语基础非常差,对英语不感兴趣。面对这种多层次、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我们原有的教学方法已完全不能适应,教学内容也偏深,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和内容。因此,加强高职英语教学的研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英语教学的模式与目标相左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侧重于有关专业技术的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但是现在高职英语教学一直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一味地依赖于教材和老师,缺乏思考,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效果,并且局限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二)硬件和软件建设的不足

当今,有很多高职院校是由中专、中技或其他中等院校升格的,英语教学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另外,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师资队伍出现不足,无法完成现有的英语教学任务,而且许多英语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存在偏差,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特征及特殊性认识不足,难以适应高职英语教学。

(三)过于强调手段,而忽视学生基础

对于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中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教师在上课时过多地重视手段而忽视基础,可能一开始学生会因为新鲜,产生一定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不可能持久,只有当学生能基本

听得懂,说得出,写得对的时候,才会真正喜欢英语,对英語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

二、对策研究

(一)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要不断引进既有实践能力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素质教学人才来充实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定期到基层实习锻炼,熟悉其运作环节,了解最新的专业信息。同时,各院校应鼓励英语教师去争取做导游、翻译等来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适应学校教学要求。另外,严格教师队伍管理,制定相应教师管理条例,采取激励机制,奖罚分明,同时,学校应该提供教师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不断培养高素质英语教学人才。

(二)改革教学模式

教师应树立标新立异的创新观念;把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断进行新的教学实践,重点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还可以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教与学变得生动有趣,为学生提供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培养和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

(三)完善教学内容

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英语课程体系,改革英语课的教学内容,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一个在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到底要学什么内容的英语,只有到有代表性的职业岗位(群),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得出确切的答案。

(四)改进教学方法

目前的英语教学应该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改革的重点,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强化作业的设计性、连续性和复杂性。在考试方法上,改变一统天下的闭卷考试为开闭卷相结合。目前就英语教法而言基本达成共识,即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来取代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学习者使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

(五)合理选择教材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好的教材可以起到鼓励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首先应注意语言的交际功能,作为职业英语,高职院校的专业英语教材应该在考虑到其专业特色的基础上,突出其岗位特点;教材的设计上,可以增加大量的学生毕业后将接触到的素材,并辅以相应的课堂活动安排。

高等职业院校的英语教改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更需要学校管理者的支持,教育政策的鼓励,当然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满意,只有学生满意、社会认可,我们的教育效果才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周燕.英语教师培养亟待加强.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教研教改总结 篇9

一、实验措施

1、领导身先士卒,参与课改实验。

开学初,我校就成立了以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为核心成员的课改实验领导小组,研究并制定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实验计划,建立了领导干部听课、研讨制度。在平时的工作中,他们身先士卒,深入课堂,与实验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与研讨,指导教师领会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材的编写特色,共同研究教学改革问题,在校领导积极参与、具体指导和耐心帮助下,广大实验教师焕发了极大的改革和创新的热情,使课改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1)精心选拔,做好岗前培训。

暑假期间,我们精心挑选一些有教学经验、善于研究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一、二、三年级各个学科课改实验任务,并派他们参加区级课改实验教师教材培训,做到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使教师们对新教材、新课标、新理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促进了实验教师运用新理念,使好新教材,研究新策略,为课改的顺利进行起到了抛砖引玉的导向作用。

(2)重视外出参观、学习机会,及时了解课改最新研究动态。

本,学校先后派出55名教师参加省、市、区新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的培训与交流研讨活动,及时掌握课改的最新信息与方法,及时向全体实验教师传达,同时,还带回来许多有关新课程的理论专著,教师们相互传看,相互交流,共同切磋,有效地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另外,我们还按时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市、区级的各种培训、听课活动,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秀教学经验,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改革意识和教学水平。

(3)积极聘请专家来校讲座,提供理论支柱。

今年4月、11月份聘请《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语文综合性教学创新研究》课题组的XXX老师结合我校实验开展情况,对实验教师及其他教师进行新课程教改理论、新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进行理论培训。12月份,聘请区教育局XXX局长来我校现场指导课改工作,帮助教师解决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3、积极开展教改课题实验研究工作。

教育科研是能否成为现代教师的重要标尺。一年来,我们重视抓教改课题实验研究,促使教师成为科研型人才,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省级子课题《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综合性教学创新研究》,开展了现场研讨,扩大了参与面,心育课题《培养教师心育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发展》送材料接受市、区教研所的结题验收,已顺利通过,电教课题《“绿苑”环保专题学习网站建设》正筹备向上级申报立项,这些课题的研究对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育改革,推进课程改革,都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4、举办形式多样的教学评优和研讨活动。

开展群众性的教学评优及研讨活动,有利于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扩大教研工作的参与面,推进教学研究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一年来,我们针对本校的实际,结合省、市、区的评优活动,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教学评优和研讨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其中,娄星区教研室四月份组织的“新课程、新教材”教学比武活动,我校参赛的六堂课:语、数、品、科、英、美六堂课全获一等奖,罗巧玲老师主教的美术课《蹦蹦跳跳》获湖南省“美术新课程”比武一等奖,李元淑老师主教的《玩磁铁》也获市级电教课比武一等奖。此外,还多次组织教师开展汇报课、展示课、带课下乡等教学活动,定期召开教师的经验交流会,让每位老师都有展示自己成功的机会。

5、大力倡导反思,不断积累体会、经验和材料。

反思如同前行路上的驿站,休整再出发才能精神百倍,方向正确。积极撰写反思型教学案例,不断地记载和积累实验工作中的体会、经验和资料,有利于实验工作的深入进行,有利于不断提升从事实验教学者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全体实验教师每周撰写一篇教学案例,尤其要认真写好课后小结。看成功之处,记下创新“亮点”;找不足之处,写出改进之法;想应做之法,留下瞬间感悟。并把好的教学案例进行汇编,(已经编辑出版四本案例集锦)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

近一年来,我校通过以上这些行之有效的实验措施,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课改实验,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努力下,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实验成效

1、教学观念上有所转变。

经过一年的探索,通过与实验教师交流、沟通,与学生座谈,并通过大量的研究课、跟踪调查等反馈的信息,我们感觉到参与实验的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正在发生变化。树立了“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认识到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宽松条件;注意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角色地位的转换,教师更多是成为学生学习的观察者、设计者、帮助者,师生更多成为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的朋友关系;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能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开展多种实践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成功;注意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开始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随着新课程教材实验的稳步推进,新课程倡导的素质教育观念,不仅被教师们接受,并且开始融入课堂教学改革之中,正在影响并引导着教师行为与教学实践发生深刻的变化。

2、教材的使用上有所创新。

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立足于“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将学科内容与儿童、生活、社会有机地联系、整合,教材内容变得综合化、情趣化、活动化、情境化、生活化。教材的编写为教师对教材的再创造留有很大的空间。我校教师能根据教学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增加、延伸,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时能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能对于教材中学生难于理解或离学生实际生活比较遥远的的内容,老师们能进行更换。对于不同学科的相同内容老师们能进行有机整合,放到一起来学习。

3、学习方式的研究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新世纪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力求使学生在责任感、自主学习与生活能力、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等方面有卓越的表现,努力追求创造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构建开放的基础教育体系,倡导学生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尝试中学会负责,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强调教育教学与生活及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主动、更自觉、更活泼、更多样地学习,把课堂与社会,把课堂与家庭结合起来,在更大更广的天地中获得发展,全面尝试新的学习方式。许多实验教师在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充分的自主性,以我要学的状态投入学习。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老师们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4、教育资源的利用上树立新的资源观。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课堂也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要树立全新的、大的课程资源观。

(1)积极开发利用学校设施资源。

学校的图书室、专用教室、教学设施、设备、计算机房、壁画、校园内的各种花草树木等都是我们进行课程教材开发的重要资源,我们采取有效的管理,让这些资源真正“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如: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关于课外阅读和背诵优秀古诗文的“量”,为了达到这个“量”,我们利用图书室,分班按周进行借阅,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同时,通过讲故事、演讲、征文、读书知识竞赛、口头作文比赛等形式使学生养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善于学会发现、利用学生资源。

新课改强调教师要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而有些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关键是我们要学会发现和利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一种可贵的课程资源。实验教师善于把学生已经掌握的和能够发现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有效利用课上瞬时即逝的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等不利因素、学生的奇思妙想、教师的口误、笔误等教学失误等都是极有价值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实验教师能把师生双方面“教”与“学”中困难、问题、经验等当作课堂教学的生长点,有效利用和开发。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优生发展与扶持学困生的关系。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量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质疑、讨论、交流、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合作交流的互助性,探究未知的开拓性得到有效发展。然而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与个性品质。优生具备这一条件和要求,质疑时,他们是发现者;合作讨论时,他们是组织者;发言交流时,他们是代表者,他们的潜能得到良好发挥。而学困生因为基础的薄弱,参与性、主动性的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生半步,常常是问题刚想到一半,结果已被他人得出,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教学中应充分认识、研究这一现象,格外注意呵护学困生,想方设法为其提供学习的机会,扶持他们的发展。

2、个体与全员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关注个性,在语文教学中的表现之一就是强调个别朗读。的确,个别朗读能照顾学生朗读个性、朗读水平、朗读速度等长处。然而,一味地进行个别朗读,其表现往往是:一人读,众人听。虽然老师也布置听的任务,但相当部分的学生感觉自己与朗读关系不大。个别朗读的时间越长,多数学生读书的实践就越少,被动听读的学生越多,单位时间内的朗读效率就越低。实际上,齐读不仅为全体学生的朗读实践提供机会,还具有扶优携差、共同提高的作用。我们都有经验,一首新歌,跟着哼能唱下去,跟几遍也就会了。若一开始就让你单独唱,不是唱不下去,就是常走调。可见,适当的齐读不仅不会扼杀个性,而且利于全员训练,利于促进优生和学困生各自的水平更上一层楼。

3、鼓励肯定、保护自信与客观求是、坚持科学的关系。

新的理念要求课堂教学是民主平等的对话过程,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励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加强积极的强化,要形成乐学的氛围;要设法利用学生的注意力,要舍得夸奖学生。老师们为此很尽心,课堂风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也发现有的课堂上“你真棒”、“好聪明”不绝于耳;画笑脸、奖红旗不厌其烦;抚脑袋、牵握手甚是入情。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wm338.com网。可老师的热情并不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原因何在呢?其实表扬、鼓励作为教育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并非一用即灵,凡用皆灵。表扬要适度,要因人而异,要讲究方式,要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微笑、点头、赞许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奖赏,要做到该表扬的决不吝啬,该高歌的决不低调,该委婉的切忌过露。新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提倡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我们既要注重人文性,关注人的情感个性,又要坚持科学性,实事求是,揭示真理,做到科学与人文的整合。

4、关于期末评价与考试。

评价与考试改革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于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目前对于评价与考试还存在着一定错误认识: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其改进与激励功能;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将期末评价等同于一次书面考试,忽视平时成绩和非学业内容;考试内容以片断的知识和技能为主,忽视综合与创新;考试形式主要是纸笔测验,忽视对实践和探究能力的考察;考试结果的反馈不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时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今后的想法

1、进一步加强学习,从根本上转变观念。

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重中之重的问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但教育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条布满艰辛和汗水的道路,是一项长期的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因此,我们将进一步组织教师对课程标准、新的课程理念的再学习,使干部教师尽快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

2、加强考试与期末评价的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考试与期末评价的内容上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要关注学生的探究、实践和创新能力,表达、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在形式上,除了纸笔测验,要增加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内容,可以采取活动与任务的形式,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知识与技能、能力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在结果的反馈上,要以激励、表扬为主,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并给予鼓励和表彰;要以关怀的态度指出学生的不足和缺点,并对学生的改进提出合理的建议。

3、努力加强教师的自身素质的建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数量不仅要满足教学的要求,重要的是教师的素质。一是教师要有广博而又精深的专业知识,新课程教材的综合性特征决定,以往分科教学形成固定单一的知识结构,已不适应教育的需要,要创新,要改革,教师就要博闻强识,具有丰富文化底蕴,才能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举一反三;二是教师要有研究能力,新课程教材的创造性和开放性特征给了教师创新发展的空间,教师必须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有效地发挥教材的优势特征,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三是教师要形成反思习惯,反思如同前行路上的驿站,休整再出发才能精神百倍。方向正确,只有善于反思,才能不断提高。

总之,经过近一年来的实验,在上级领导和有关专家教授的指导下,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点滴的经验,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将加强领导,扎实实验,及时反思,认真总结,在课程教材改革的征途上创造出新的成绩。

学校教研教改工作总结

本学期,学校的各项教研工作,在领导关怀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根据学期初的教研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全面提高教研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的教研工作回顾如下,以备日后教研工作能更好更快地发挥应起的作用。

一.坚持理论学习,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我们深深认识到,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本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立足校本,有计划、有步骤进行校本培训,措施得力,目标明确,形式多样。

1、要求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质量评价标准》等有关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杂志刊物,并组织教师集中观看优秀课堂教学实录,提高了教研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教学中的热点和冷点的教学问题,从而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认识教学新策略,让教师从经验型向专业型、科研型转变。

2、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组织教师利用每周星期二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教师进行教研活动,学习各年段的教材特点,了解教研课改信息,“研教合一”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同时,我们还组织教师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

二、健全教研制度,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1、教研组都在每月设定一个检查重点,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强化教学法规意识,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做到“开齐、开足、教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教研工作做细、做实。

2、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管理,特别是学生的作业布置与批改,以及教师的教案编写。本开展教案、作业月评检查,并及时总结讲评。对写得较好的教师给予表扬鼓励,对马虎应付的老师及时给予反馈,从而达到做好下阶段的工作的目的。

3、加强集体备课,开展“听、评、说课”教研活动,且把这项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本,我校每位老师都能在学期初向教研组长报送组内上课的课题和时间,认真按照“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分头做课、共同评议——反思总结、内化吸收”的步骤进行,听课后认真评课,及时反馈,经过努力,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4、坚持重视教师撰写课后反思和教学随笔。加强教学反思和案例分析,教师要从教材、教法选择、学情等方面进行分析反思一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把加强教学反思和案例分析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内容。每个月撰写一篇案例或教学反思。

三、开展教研活动,提高转载自百分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教师教学能力

1.开展课堂教学大练兵活动,本学期,采取推门听课的形式,对学区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诊断、评比,指出教师们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及时作出改进、调整,教师的受益面达到80%以上。课堂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我学区在10月份还开展了“构建生本课堂展示课”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讲课教师展示了最新的教学理念,不仅听课教师获益匪浅,而且学生也有很多的收获。课后的研讨活动,老师们各抒己见、讨论激烈,把本次活动推向***。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而且使本学区的教研氛围更加浓厚,为下一步的教研教改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教师教学能力亟待提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本学期我校外派刘进峰、赵艳、杨有志、马冬青、马灿翔五位骨干教师到外地学校取经,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回来后,教师们感触很大,学校相机组织教师进行经验介绍,并分别作课,引导教师们学习观摩,共同探讨,总结出了各年段教学的模式,通过系列活动,提高了教师的认识,教学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3.开展各种竞赛活动,促师生共同发展

(1).举行师生写字比赛

(2).师生普通话竞赛

(3).英语课本剧比赛

(4).教师演讲比赛

(5).学生计算比赛

(6).教师写作比赛

四、加强学科质量监控,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本学期,为了提高教师们的竞争意识,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进一步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协调发展。对于成绩较差的班级,及时督促,帮助他们寻找原因,并进行有效调整,优化组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认真的质量分析,分析错题原因,针对学生的知识薄弱点,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寻找补救措施,为今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矗

五、存在的不足:

1、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把握还不够准确。少数教师对教研的成果没有很好地运用于平时的教学之中。

2、由于教师教学任务重,教研活动的计划还有得进一步落实,有时计划好安排被临时的任务或外出等工作耽误。

3、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教师的学习仍显得不足,经验无法上升为理论,学习跑皮面,学习不深入。

4、教学经验不足,学生第一手资料掌握不够等。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学校教研组在过去的一年中,精诚团结,在教育教学及学校其他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仍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必须继续努力,发扬优点,正视不足,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努力把教学教研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

今年,我校的教研工作依据《陈埭镇教委办2009年教研工作计划》,借助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强劲东风,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就一学期来我校的一些作如下回顾:

一、建构学习的平台,促进教学实践

1、加大教育理论学习,促进专业成长。强学习、转变观念、理清思路,以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教材开展课程改革。在开学后及时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等有关的教育理论,并按时参加新教材的学习,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得,做到有笔记、有心得。

2、以课改为突破口,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五个一”教师校本培训活动。本学期建立了切实可行的活动制度,确保活动高效、有序、扎实地开展,教导处深入到教学第一线检查、督导,对教学和教研实际中凸现出的具体问题 和教师的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和分析,避免了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保证每一位教师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去,做到了有计划、有检查、有记载,切实把工作落到了实处。、通过校际联谊活动加强对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

积极参加兄弟学校开展的专题讲座或现场指导活动。同时还将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种培训。在这一学期里,我校曾多次选派教师参加其他兄弟学校的教研活动,向外学经验,向内促自学,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

二、严格遵守制度,依据计划行事

1、我校根据期初制定好的教研工作计划,根据学科特点,深入开展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做到少而精,专题化,研训一体原则,既有教研课的观摩研讨,又有专题性的理论学习。使每一次的活动都对大家有一定的触动

2、积极参与校际交流通研讨活动,通过区内的片教研活动,增强学校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学习、互利共赢。我校的教师曾多次参加校际的研讨,与其他校的同行共同提高。

三、抓住重点,构筑平台抓好实务

1、本学期按照期初工作计划,开展人人上一节公开课活动。而且做到课前有说课,有设计,课上有记录,课后有反思,课后有评议,有评价,并做好材料的收集工作。

2、依据教研工作计划,做到业务学习人人皆参与。有主题,有学习,有交流,有感悟,有实践,有思考。

3、参加同在课改路研讨,我校六月份开展校际联谊研讨活动,赖碧璇老师的英语课、程美云老师的音乐课,深受兄弟学校教师的好评,有的引用率极高,可见教师们教研功底之扎实。

四、参加比赛,激励成长

1、我校曾多次派学生参加各项比赛,并在比赛中屡屡获奖,这一切和学生们的努力练习,教师们的倾力指导是分不开的。

2、我校也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举行的一些比赛,部分教师获奖,既体现的教师的才艺,也提高了教师的水平,这一切也同教师们的努力分不开的。成绩属于过去,回头一看短暂的半年又过去了。展望未来,新的一年我们又将做些什么?我们将继续自己的成功做法,结对帮扶等是我们即将探索的教研之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等问题又一次摆到我们的面前,我们将继续为之而努力,而求索。

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本人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教研、教改之路,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让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来指导教研、教改。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主动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参加新教材培训学习,并参加学校组织的研究性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使自己的教研教改工作有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地指导自己的教研教改工作的开展。

二、教研走进课堂教学,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做为数学教师,我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撰写教案,根据本班学生情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试讲,请同课头的教师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理想的教案。实践表明,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学生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优势的发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综合起来看教研走进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教师自己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研讨 反思 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 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向教研要教学的高质量,用教改实现课堂的高效率。

三、用教改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实现教改的深入发展。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我这个学期教改的一个主攻方向。引一个三年级评语例子:“这几天我们学习了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王力新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记录较远的路程,知道如何推测、估计较远的距离,在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希继续努力。等级评定,优。”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本学期我们在作业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做法是日评、周评、月评一条龙,老师评、学生评、小组评,家长评一条龙,老师对一日作业做出评价,学生自查后对评价结果登记在作业情况扉页栏中,周五下午学生以小组评定等级后带回家,有时把班里同学好的作业带回家,双休日家长对孩子一周的学习、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对比后对孩子的学习提出要求,周始老师综合激励换星,学生每周都为自己树立一个新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又转化为每天的学习行为,使他们日复一日,周复一周,不断地吸取经验,经常进行弥补,月末进行争星活动,学生在一个月内品尝自己学习成功的喜悦,或向他人学习,每一个月是一个新起点,学生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将学生的学习距离缩短,五星级作业评定,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看到学习的进步,又有了学习的动力,并树立起学习的目标,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中开展教研教改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高坎小学教研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校教研工作在学校教导处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下,紧 紧围绕本的教研工作计划,坚持教研为新课改服务的宗旨,不断 规范常规教研,寻求专题教研的突破点,实现了全校教研从局部到整 体都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现将本教研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1、常规教研工作: 常规教研的成败直接关系着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能否得到 提升。

1、具体做法:

(1)、每学期开校之初即详实地制定好学期教研工作计划,让每 一位教师都事先明白一学期以来的教研任务和目标,从而可以提前做 好讲课、听课和评课的各项准备,保证了教研工作得以井然有序地持 续开展。

(2)、教研课的开展遵循了“以老带新”的原则,用“一对一” 的指导方式,借助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充分地激发新教师的教育 教学热情,使他们得以尽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教师。

(3)、为了保证教研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我们规定了教师的听 课节数,同时实行了听课、评课签到制度。

(4)、教研实践还需要教研理论的指导,为了让每一位教师不致 于在教研活动中迷失方向,每学期开校之初,我们都会给每一位教师 准备一些教研方面的学习资料。

2、小结:

(1)、做得比较好的方面:

①、绝大多数教师都比较慎重地对待每一堂教研课,无论是讲课、听课,还是评课,都认真地做好了准备或做好了记录。

②、在评课环节中,许多教师都本着从探讨不同的课堂教学方式 方法的目的出发,“对事不对人”,大胆地提出自己鲜明的看法,为推 动学校的教研教改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2)、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①、部分教师教研听课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只要完成了任务,决 不肯再多听 1 节课,听课记录和评课记录也都相应较少。有了听课的 形式,缺少听课时的真实体验和感悟,个别教师有心不在焉的感觉。

②、部分教师主动参与听、评课的意识不强,即便有空闲时间也 不愿意积极参与不是同类学科的听课或评课,尤其是评课。③、评课时有个别教师有敷衍塞责的现象,评课太过随意和简单,有些对不起那些准备了很久又认真讲了课的教师。另外,评课时有个 别教师空着手来,空着手去,没有认真地做好评课记录。

二、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健全机制,完善制度,落实责任。

2、进一步加强对教研理论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努力探索高效的 教研方式方法。

高坎小学教研工作总结

一学期以来,我校学区领导的正确指导以及老师们的互相协作下,顺利地完成了学校的教研计划各项任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教研效果。为了搞好学校校本教研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提高校本教研实效。

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要走上正轨,首先必须要有好的制度作为保障。多年来,我们的校本教研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并且随着教学情况的变化逐步完善。我们建立了中心校——学校——学科三级教研网络,做到每月开展两次校本教研活动,并做到教师每学期上一节校级或校级以上公开课,并做到课课有目标,次次有记录,学校领导带头参加教研活动,切实融入其中,不走过场。以制度作保障,使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二、不断学习新理念,努力提高教师素质。不断学习新理念,努力提高教师素质。科研是源头活水,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从职业的疲惫感、倦怠感中脱离出来,继续前进;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同时教师也只有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才能在不断的研究中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平时我们经常以校组织全体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新的课程标准,利用一切机会给自己充电,以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提高教学技能。我们欣喜地看到新课程给学校带来了活力,给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给师生带来了新的体验。教师的理念新了,我们的课堂活了,我们的学生乐了,教学实效高了。老师们在使学生得到发展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发展。

三、开展形式多样、实效性的校本教研活动

教育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涉及到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中实现新的“脱变”,新的跨越,这些新的变数迫切要求我们从原本的“传授型”教师转化为“专家型”教师,由“经验型”教师转化为“科研型”教师。只有把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进行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才能顺利地转化。

1、在每学期的课题研究课中,以课题组形式开展研讨课,采取几位教师同上一堂课,共同研究出最好的教学方法的方式。为教育科研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

2、改革学校教研课形式,从以前的教师自选内容,独立备课的形式改革为集体备课、说课的形式。即语文学科教师上示范课,说课。教师们分成小组备课、讨论、研究,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所教年级、班级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在进行自我的二次备课,最后教师们在进行研究课的展示。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师们更加认真、投入、积极地进行教研,展示了不同个性的教学风采,而且教师们都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尝试运用了许多新的教学策略,采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效果出色。教师们在这样一种新型的教研活动中受益匪浅,收获颇多。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充分体现团队备课、组内磨课、共同提高。

3、认真贯彻课程改革,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做到从严治教,在教学中做到七抓。抓好计划、备 课,反思(必须做到四点:好的方面;存在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 改进措施。)上课,作业批改、辅导,素质测评。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扎实有效,稳步提高。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教师们不仅较圆满地完成了 各自教育教学工作,而且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由此更加坚定了我们搞好教研教改的决心。展望明天,我们将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好 校本教研活动。

三、工作反思:困难重重,任重道远

1、在教科研工作实施中,老师普遍感到压力重,困难大,原因很多,有知识缺陷方面的,有时间及精力不支的,还有思想认识不够的。许多教师在工作不会以科研的眼光去审视教学中的现象和问题,埋头苦干的教师多,科学研究的教师不多,变“苦干型”为“科研型”还未成气候。

2、教师科研能力还有待培养,在具体工作中许多教师不会以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对变量因数的控制有效度不够,研究的成果中教师的主观成份偏多。

3、各组研究中存在着组长单枪匹马,组员参与度不高;重视两头(订方案,写报告)轻过程;材料的积累不够等许多问题。

上一篇:关于召开中共XX县XXX党员大会的请示下一篇:上海立功竞赛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