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工作总结报告

2024-08-11

小学数学的工作总结报告(精选8篇)

小学数学的工作总结报告 篇1

一、课堂教学

听了四节数学课发现老师们对课程理念的理解把握比较准确。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不仅重结论,更重过程、重方法,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所听的四节课,执教教师既有从教多年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年教师,还有刚刚工作年数不长的青年新秀。总的感受是:课堂精彩纷呈,师生和谐共同成长,做到了教有所长,展示了不同风采。特别是xx办事处中心小学赵军老师的一年级数学课上,教师从常规教学入手,训练学生的日常规范,基本功扎实。安站贺庄小学的李建老师学生小组内分工明确,老师设计的问题浅显适当,学生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表达更加准确流畅,思维活跃。

建议:

1、教师要真正地做到关注全体学生,课堂上总是部分“活跃分子”主宰着课堂,其他孩子是否都在思考问题呢?

2、建立全方位的评价意识,课堂上赏识性与期待性的评价还是太少,评价的层次也较低。建议肯定学生的某种行为和做法或者回答的语言,越具体越好。

二、备课

大部分学校采用集体备课形式,做到了项目齐全,很好地体现了教学策略。过程设计大多条理比较清晰。教师个性化修改比较详细,都有不同程度的超前备课,格式规范,书写比较认真。老师们都加强了课后的反思与总结工作,以便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教学状况,进一步明确努力的方向,体现了教师强烈的教学积累意识。做得比较好的有:xx办事处中心小学、西付小学、安站中心小学。

建议:

1、有些教师的教后反思使用不合理,实效性差。课后反思不在于“多”,而在于“真”。建议教师不要写一些空泛的理论,而应着重记录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不仅包括成功的体验,更应包括对不足之处的反思,以及针对问题在今后教学中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2、备课中应适当增加学习方式与方法的指导,不能只注重知识的`梳理,教学小结、板书设计应有具体内容,不能省略。

三、作业设置与批改

学生作业的习惯良好。在所查看的作业中能看出: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卫生习惯。作业量与次数适中,教师批改及时认真。各种批改符号使用规范,给学生书写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演草次数多,学生正确率高。大多数学作业错后改比较好,且有老师的二次批阅。比较好的有:xx办事处中心小学、安站中心小学。特别是xx办事处的西付小学演草写的认真、规范。

建议:

1、有些教师的作文批阅过于简单,批改评语要努力实现针对性、鼓励性和示范性。。

2、演草每次的量要足,不要凑次数。

四、单元测试卷:

测试卷大多数教师批改详细,有激励性语言,学生有改错,且有补救练习。

建议:

加大课堂教学力度,制定学困生帮扶方案,提高学生的及格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听评课

所有听课记录都做到项目齐全,有时间、有地点、有姓名、有完整的过程记录、有评价、有建议。记录认真,评价全面。做得比较好的有:xx办事处中心小学、西付小学、安站中心小学、安庄贺庄小学。

建议:

1、评价还应在教法、学法、教材研究等方面的研讨。

2、听课节数偏少。多数老师听课节数不足,建议教师个人自觉主动听课。

六、教师业务学习

业务学习笔记:做得很好。学校教研活动组织的规范、次数较多。内容摘要纪录详细具体。

建议:学习体会被记录的摘要内容占据,真正自己反思的较少,口号空泛较多,缺少独特风格。

七、秋教秋学秋练活动

每个学校都有丰富的秋教秋学秋练活动,并结合教师大比武进行教师三字一画一话基本功、课堂大比武 等活动。

八、教师家访情况:

从资料上看每班家访人数较多,档案齐全,有家访纪实和跟踪,教师记载详实,有的学校还附有家访照片。比较好的有:xx办事处中心小学、西付小学、安站中心小学、安庄贺庄小学。

建议:

家访一定要使学生情况有所改变,不要走过场,敷衍了事。

九:网络教研

每个学校都能进行网上备课,实现网上交流。特别是通过远程研修教师们通过多种形式与专家研讨。

建议:

网络教研还要开通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小学数学的工作总结报告 篇2

对于我这样一个没有教学经历的学生来说, 这是我亟待想得到答案的问题。所以, 带着这两个问题, 我走进了南通市城乡结合部的一所小学, 走进真正的课堂。在这次观察记录中, 我主要采用结构式观察的方法记录了:课堂提问技巧分析;教师问题在学生座位中的分布情况;以及教师对学生所答问题的回应。本文就是在这三份报告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

一、提问技巧分析

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 也是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及时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 课堂提问有哪些技巧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为此, 我们利用下面的“课堂提问技巧分析表”对这堂课的所有问题进行了逐条记录与分析:

统计下来, 我们发现:教师的提问比较关注学生推理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养成, 这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学生的回答类型基本与教师的问题类型对应, 学生的推理能力相对较高, 说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 但在创新能力方面相对缺乏, 还不能灵活运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做到活学活用, 有部分同学仍然停留在机械记忆的阶段。

另外, 我发现这一堂课教师总共提问了41次, 其中重复之前提问的次数是24次, 也就是说, 教师提出的非重复性问题的次数是17次。那么, 教师重复之前提问的次数为何占如此大的比重呢?

经过与一些学生的交流, 我主要总结出以下几点:吸引学生注意力, 使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高度集中;教师要确认学生对教师刚才发出的信息是否已经理解;只有在学生理解、懂得的基础上, 教师才会作深一步的教学, 否则, 教师会重新分析, 直到学生都听懂了为止。这说明教师可以很好地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二、座位表分析

通过座位表记录每位学生与教师的语言沟通, 可以反映出一节课当中语言流动的分布情况和分布类型, 从中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出互动的频率、教师的偏好、学生的参与程度等课堂状态, 也是师生互动的有效途径之一。下面就是我这次见习过程中的座位表记录:

注:A.男生, B.女生;阿拉伯数字表示回答问题的次数

从表中可以看出, 全班总共有60位同学, 并且男女生比例相等。其中, 教师对男生的提问次数是20次, 对女生提问的次数是21次, 对男女生提问的比例也是比较均衡的。存在的问题是:教室相对拥挤, 再加上听课的人多, 教师的活动范围也就比较小, 只能在前面几排走动, 尤其是对最后一排和中间位置的学生关注得比较少。这很容易会引起他们上课听讲时精力不集中, 从而延误了接受新知识的时间。但总体来讲, 这堂课老师在座位的安排以及提问的分配上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在记录的同时, 我还发现一个现象:当教师提问:比较圆规画的圆和硬币画的圆有什么区别?同学之间可以讨论时, 学生们几乎一致选择的都是与同桌讨论, 与前后的同学基本上没什么交流。其中, 有的组可以讨论激烈, 很快举手回答。但有的组之间的交流比较少, 只是在听别的组怎么讲, 然后附和他们的答案, 而自己却并没有独立思考。对于这种现象, 教师并没有采取任何的措施使学生之间得到更好得交流。这很可能使班级两级分化的现象更加得严重, 不利于班级的整体发展。

三、教师对学生所答问题回应方式

在实际教学中, 不仅应着重考虑创设数学情境, 提出问题, 还应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的多样性, 并灵活运用之, 方可确保其教学改革实验的成功, 因为它从另一方面解决了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 确保学生至始至终参与课堂、参与思维。

注:V=口头回应 (verbal response) ;NV=非口头回应 (non-verbal response) +=积极回应 (indicated positive response) 0=不作任何回应 (indicated no response) -=消极回应 (indicated negative response)

根据表中的记录, 我们可以发现, 教师在这一堂数学课中基本上采用了口头回应和积极回应的方式, 仅有个别同学错得太离谱, 教师也用委婉的口吻告诉他们不足之处何在。因为小学生心理还是较稚嫩、欠成熟的, 心理承受能力还比较弱。所以, 教师针对他们这一心理结构特征, 在作出总结评价的时候, 若方法不当, 评价过激, 极可能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久而久之, 就会形成学生怕回答问题, 怕讲错的心理特点, 时间一长就会很少有人敢回答问题, 课堂气氛就会变得沉闷, 养成学生不爱思考问题的惰性。所以, 在总结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 要以激励为主, 适当指出不足为辅, 要经常用:“这位同学回答问题的思路还不错, 这很好, 但是某某地方还有一点小小的不足, 总体还是不错的”这类话来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四、教学效果综合评价

上面, 我们从提问、座位表和回应三个角度对这堂课进行了剖析, 那么, 这堂课的整体效果又如何呢?为此, 我们利用下面的“教学效果综合评价参照表”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

从表中可以看到, 这堂课的综合效果还是不错的。如教师的讲授过程条理清楚, 重点突出, 积极引导, 善于分析, 循序渐进, 及时反馈等。存在的问题是:难度偏易, 学生主动探究不够等。

五、结束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互动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基本的形式, 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完成的。经过以上的记录我们可以发现, 该教师在一堂课上总共提问41次, 平均一分钟一次提问, 节奏适中, 且师生互动的频率密度也适中, 能让大多数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的叫教学活动中来, 因此教学也收到了比较良好的结果。可见, 教师在课堂上若只是一味地提问, 学生被动地回答只能是一种形式上的交互, 有时尽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频繁发生, 但由于缺乏对问题方式、节奏良好的设计, 这样就会大大降低提问的有效性, 反而造成了低效率。因此, 教师提问的频率不宜过密, 对于需要重复的知识点,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问, 这样可以不断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 我们可以发现, 教师提出的有效问题, 可以使学生回答问题时所使用的语言更加复杂, 回答的兴趣和积极性都有很大提高, 回答也会更有创意。因此, 教师在课前设计问题时要考虑通过提问让学生得到什么, 思考和认识什么, 形成何种能力或品质。好的问题必须与教学目的相适应, 必须明确、规范、具体。学生接到信息后才能积极投入到捕捉正确答案的思维活动中去, 最终作出正确的答案。同时, 教师还要把握问题类型的比例。如果着重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 教师可以提一些事实性的问题, 如果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运用能力, 那么提一些综合性的抽象问题就更合适。所以, 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真实问题, 减少呈现性问题, 把学习活动置于一个模拟或真实情境中, 使学生自主地从情境中和互动中形成知识, 运用知识。

以上是笔者对一堂小学数学课的观察报告, 虽然我最终没有给出文章开头的两个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 但至少我明白了, 教师要上好一堂课需要考虑的因素真的非常多, 对任何一方面的忽视, 都有可能造成教学的失误。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 更多的是对学生的一种责任。

摘要:高效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才是高效的数学课堂?通过对小学数学课的具体数据的分析, 从提问技巧、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三个维度进行观察和分析, 以期进一步增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有效性,提问技巧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2]David Hopkins.教师课堂研究指南 (第三版) [M].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范铭.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新探——《课堂观察记录表》的设计与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 2012, (04) .

[4]田甜.基于课堂观察审视“互动”的有效性[J].语数外学习, 2012, (03) .

[5]吴伟华.简约的技术, 有效的提升——利用课堂观察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谈[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 (05) .

[6]邓亚东, 丁邦平.概念卡通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外国教育研究, 2008, (08) .

[7]吴肖, 王笑君.概念卡通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物理教育探讨, 2006, (10) .

小学数学的工作总结报告 篇3

一、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样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学要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那如何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愿望呢?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出示一个已知输出数、输入数未知的计算盒,请学生尝试用学过的本领将输入数经过计算盒的变化过程表示出来。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状算图和算法流程图表示出输入数的变化过程;紧接着,又让学生动脑算算怎样求出输入数,并在小组内说一说思考过程,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的讨论交流中去,求输入数的方法就迎刃而解了。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密切联系学过的知识,为得出输入数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使学生主动学、主动探究,教师只是适时地进行点评,学生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

二、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对象,以便进行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给他们分好工显得十分重要。如: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3~6人为宜,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调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这次担任小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几个角色都了解,都能胜任,并明白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三、科学运用评价机制,维持长久的小组合作激情

新课标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热情是否高涨,思维是否活跃,交流是否投入,气氛是否融洽。教师要进行巡视,了解学生合作是否有一定的广度,合作学习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比如说: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教师就应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为了培养学生友好合作的精神,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安排一些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进行讨论,让表现好的小组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做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坚持只有小组团体成功,才能代表小组成员的个人成功,充分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维持长久的小组合作激情。

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学习中学生总是以“问题中心”心理参与探究的过程。没有问题就不能为学生探究知识提供自主参与的目标,难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学中应营造合适的问题情境,这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认知对象的不同,创设适宜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从而使问题蕴含在情境中,让学生感到新颖、困惑,使学生处于思维 的境界,以便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从而使学生产生出期盼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为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注入活力。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营造一种探究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习知识的乐趣。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

小学数学学科业务工作报告 篇4

下面我就将我自己的这一学期数学学科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备好课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备好电子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二、知识技能方面

在实际的情景中能正确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记数单位个、十,知道2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学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培养从生活情景中抽象出20以内的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认识立体图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操作的能力,形成了初步的空间概念。

三、重视对后进生的辅导

有教无类,使本学期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知识、技能,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总结做题方法、给学生提出有效设问、帮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以及总结解题技巧。对于后进生单独辅导,因材施教,抓紧零散时间,尽自己所能。能够分层次布置作业有一定效果。

四、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在现实的生活中能与同伴交流,发现并能提出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到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初步学会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的能力。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的数学产生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很强,而小学生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为此,我在教学新知时尽量利用生活中的感情材料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

五、认真批改作业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六、存在的不足

1、期末依然存在个别学生在校上课听讲习惯不好注意力容易分散,家庭作业偶尔不能完成的现象。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由于工作忙不能及时和老师积极配合,没有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生在家无人辅导等。

3、对于老师教给的做题、审题方法,学生没有全部落实,导致失分。没有做到全体学生掌握审清题目重点,标记准确无误,甚至有学生因为没有标记而看错题目要求而失分。

4、课堂教学的管理和组织能力较弱,经常急于完成教学进的而忽略某些学生不良的课堂行为习惯而没有加以及时的制止,容易导致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七、改进措施及努力方向

针对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针对个别学生,耐心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督促和引导后进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生对本学科的信心,从而提高成绩。

2、运用各种评价手段,培养学生各方面学习习惯。设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并利用班中的小干部的带头和监督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到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当中来。

3、细心钻研教材,多看,多听,认真思考。虚心接受意见,不对的地方及时改正。精心备课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抓牢基础知识。

4、针对自身弱点,对于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和思考。反思自己课堂中的行为,及时改正。结合自身特点和本班学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数学的工作总结报告 篇5

尤溪县第二实验小学数学课题组

自2012年10月本课题被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在课题负责人韩章海校长的带领下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开展课题研究活动。2012年12月20日举行开题仪式,2013年11月8日举行课题中期交流活动,进修学校詹祖权老师到场指导。课题实施以来,学校投入资金3000余元,用于教师外出学习、听课以及开展县校级教研活动等。现将课题实施1年来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实施过程

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自课题开题以来,我们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理念的基础上,围绕本课题精选材料,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有效教学》、《新课程下的创新备课》、《教师如何做研究》等专著。此外,我们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平时要主动从有关报刊杂志和网上收集一些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以进一步指导和充实我们的课题研究。

2、以活动促提高

活动,既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促进教师提高课题研究水平的有力措施。首先,积极参加县、校组织的各级各类活动,更新了教师的观念,开阔了教师的眼界。其次,立足课堂,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教研”促“科研”。

课题研究课体现着我们课题研究组的思想和研究活动的进展,因此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主阵地,在上好研究课上下功夫。每学期我们都安排了每月一次的课题研究研讨活动,我们采取的研究方法是:全体成员以年级组为单位,对教材先进行梳理,进行个人备课,再在教研组内进行讨论修改,然后立足课堂进行实践,集体评议时,执教老师要按照课题思想,说明为什么这样上,一名老师作中心评课,其他老师再集体评议,使每次研讨课都能让课题组的所有教师得到收获和提高。

第三,“请进来、走出去”活动。

每学期我校都要选派一定数量的老师到省、市、县学习、取经,尤其是优先安排课题组的老师参加,这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组老师的一种激励吧。另一方面积极与兄弟学校加强沟通,增进校际间的交流。我们分别与溪尾、光明中心小学进行了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同时每学期我校总会安排至少一次的讲座。每一次聆听专家的讲座,都会让老师们了解到许多先进的理念,都会让老师们更深入地反思自己!

第四,课题组沙龙活动。为了进一步探讨数学练习活动材料的选择和开发研究,使我们的研究工作更加切实有效,我们除了每学期一次的研讨会、每月一次的研究课和理论学习外,这学期还举行了一次课题沙龙活动。每一位课题组成员都交流了自己研究的重点和收获,同时也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和困惑,并对本课题的研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研究的成效分析

1、学生方面

(1)、学生“问题意识”逐步得到培养。你在课堂上或生活中给别人提出过数学问题吗?

当你面对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你会想到学过的数学知识吗?解决过的数学问题吗?

调查结果表明,有90%以上的同学不会主动向别人提出数学问题,也没有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经历,他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在一年的课题研究中,我校数学组教师组织了学生写数学日记、编数学小报,同时要求学生根据在校外收集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等活动,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就促进学生主动的去观察生活,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2)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促进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课堂教学的目的,绝不是要消除差异性,而是为了给每个同学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条件,促使他们更好地发展。“解决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依据各自的数学现实,调动各自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有个性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虽然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同,思维水平的高低不同,但只要教师能创设好平台,做到人人参与,亲身经历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就能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有利于拓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空间。

课题的实施,使学生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还会用 “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现,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学得更加有滋有味。在这两年多来,笔者带领学生共同研究了“购物中的数学问题”、“旅游中的数学问题”、“拉面中的数学问题”、“汽车里的数学问题”、“报刊中的数学问题”、“菜场上的实际问题”等问题,使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充分挖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资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数学问题比以前更感兴趣、更主动、更有热情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去。

课题的实施,促使学生学习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地加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是人们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自参与尝试、体验、亲自去做。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教学时,通过让每个学生制作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礼品盒,在制作前的材料准备、制作的过程中就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概念,理解到位,不仅体验深刻、而且学得扎实。又如:学生在学完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回家对客厅、厨房、卧室等动手实践操作进行了测量,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仅会计算规则的图形,碰到障碍物时会想办法进行线段的平移,得以顺利地解决,同时当碰到有些不规则的客厅,会利用解决组合图形的分、割等方法灵活转化,特别是类似扇形一样比较复杂的图形,有学生采取大量地分割近似地看成若干个长方形计算求得;有人请家人帮助,知道扇形的面积;有人„„

2、教师方面

(1)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实现了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是“应试教育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即根据不同的问题,教师一开始就像一只“领头雁”,教师“讲”,学生“听”以这样单一的方式传递问题的答案。通过课题的实施,我们积极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我们的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真正的引导者。在课堂上,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插手,遇到难处,教师只是合理,适当地加以点拨、引导,决不以教代学;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独特观点时,教师认真地倾听,适时的点拨、评析,时时刻刻注意尊重学习的主体——学生,即使是与自己的观点相悖,也不一棍子打死。那怕学生的观点实在不可取,教师也是委婉地否定,时刻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与教师之间在合作的课堂学习中建立了融洽的朋友关系,教师的主宰者。

(2)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相长”学生由于问题意识的能力加强,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而且学生自己享受体验的课堂教学往往要比那些单向灌输的课堂更难以驾驭,教师就要不断地学习,使自己的教学适应现在的课堂,这样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就应该做到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怎样有效地学”为主要思考坐标,重点解决学生“学什么” “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方式学”等问题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长此以往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就不断地在提高,教学过程也不断地得到优化。

三、存在的问题

(1)老师自身的理论功底还不够扎实。

(2)课堂教学时学生的质疑能力还是有待培养。(3)学生虽然敢问,善问了一点,但离“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尚有一段距离。

四、今后研究方向

1、课题组也发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能局限于课堂,应向课前和课后拓展和延伸,因为课前和课后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为此,下学期计划建立一个以“问题”为中心,融课前、课内、课后于一体,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交替运用的综合学习操作策略,努力呈现“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理想效果。

2、努力克服教师的自身因素对意识培养的阻滞作用,加强自身学习。随着课堂预设项目的减少、“意外” 因素的增多,以及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全面,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拥有更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更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和学的重点,对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成竹在胸。下一步实验教师要加大自身业务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五、阶段性成果

1、在教育理念引导下,在实验教师的大胆探索中,全体教师努力为学生营造“想问”的氛围,为学生争取了自由发展的机会、条件和情境,学生会积极思考,敢于提出各种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由起初的肤浅的、未经思考的问题,变成了现在有价值的问题。教给了学生“会问”的方法

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乐于提问,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了提供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展示,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质疑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让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评价,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开始以鼓励评价为主,随着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要求也不断提高,努力使学生能提出一个个高质量,有创意的问题。教师作出了“乐问”的评价

2、经过较长时间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在汲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课题组逐步构建起一个有利于“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课堂教学具体操作模式。

(1)呈现问题:导入新课后,学生汇报自学中的发现问题,教师从中归纳整理,形成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合作探究。围绕上述主要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充分交流、讨论,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达成基本共识。

(3)集体交流。根据组内合作的收获和未解之处,进行组间的广泛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教师充分参与其中,帮助解决一些难题,使学生认识趋于统一,正确掌握所学的知识。

(4)组织检测。教师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相应的检测。一方面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给予肯定,另一方面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点拨。(5)课堂反馈。教师及时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通过教师批阅、学生互查、集体评订等方式当堂反馈。做到当堂任务当堂完成,不留尾巴。

(6)课堂小结。回顾刚进行的学习,让学生说说:独立学习时有什么所得,在组内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方法,合作、探索时学习又有了什么新收获,对本节课的学习是否满意„„教师对学生的小结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成绩,给予及时激励,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为后继学习增进动力。

小学数学的工作总结报告 篇6

半年工作总结报告

时间过得真快,《提高小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已经进入了课题实施的第二阶段,转眼本学期又接近尾声,回顾本学期的工作,在课题研究方面,还是做出了不少的的成绩。下面就此课题的研究中做简单的小结。

一、制订计划,加强落实:

本学期开学初,制定了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并在工作中围绕自己定的课题积极落实。并取得很好的成绩,本学期是课题研究以见成果,已经初见成效。

二、提高认识,加强学习:

本期来,我们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的途径和方法。首先加强课题的理论学习,本学期我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4次,每月保证学习一次。通过理论学习,使自己的课题研究有知识支柱,使自己在研究的过程中,明确研究方向。

三、本学期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组研究教师通过这一学期的努力与课堂实践,全校各年段学生的口算能力有很大提高,口算习惯有也有明显的变化。看到这喜人的研究效果,也更加坚定了本课题成员继续深入研究的信心。在研究中课题组成员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 1.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认真审题是正确计算的前提。其次,要大力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列竖式的习惯。再次,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独立验算的习惯。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愉快学习的氛围。

(1)提倡口算的多样性。例如开展计算竞赛活动。往往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计算的兴趣,达到提高计算准确率的目的。

(2)热情鼓励学生,加强愉快学习的体验。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我们要热情鼓励。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切的希望,促其改正缺点。

3.对比分析,反复练习,形成口算技能。

(1)对于较为普遍或易混淆的口算问题,利用课堂最佳时间,通过典型错例的对比分析,使个别同学的教训转化为全班学生的共识,从而明晰学生的口算思维。

(2)对于学生易口算错误的口算题,建立错题档案卡片,反复巩固练习,切实克服常犯的计算毛病,提高计算的准确率。(3)每天的教学保证一定的口算量,使学生的口算能力由量变到质变,逐步形成口算技能,不断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率,为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4.运算定律的熟练掌握

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其中乘法分配律用途广形式多,有正,与反用两方面内容,有整数、小数、分数的形式出现。5.重视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教师应该做好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工作,对一些学困生在口算中出现的问题,更要及时解决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四、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课题研究,是教师走向成功的开始。研究中的过程性资料,研究经验成果都要及时的收集与整理。本学期,课题组成员的每月的案例与反思、教学设计、论文,集体备课过程资料、听课记录、听课反思、各年级口算竞赛题及试卷、各年段口算练习题、各年段易错题都已及时收集与整理,为后续的研究做好理论基础。

五、存在的问题:

1.由于课题中教师既要对学生每天进行口算训练,还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有时感到时间很紧张。

2、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导致很多成果无法提炼为论文与同行交流、切磋。

本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也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在今后的研究中也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更多的艰辛,但我们课题组坚信,凭着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执着精神,在以后的研究中定会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成绩。

小学数学的工作总结报告 篇7

关键词:数学校外教育,动手能力,兴趣,小学数学工作坊

一、研究背景

(一)国外情况

在外国,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在教育制度上与我们国家不一样,它们在校外教育这一方面比较有经验。在美国,儿童校外教育场所不仅仅可以是社区活动中心,还可以是博物馆、游乐园。1899年,安娜·比林斯·盖洛普女士在美国创立了第一家儿童博物馆——布鲁克林。除此之外,洛杉矶迪斯尼乐园、华盛顿的首都儿童博物馆都是专门为儿童设计的校外教育中心。除了美国以外,英国的青少年中心可以供学生学习乐器演奏和计算机技能;韩国的青少年修炼院为孩子提供了科学探索、艺术体验等活动。可以看出,国外的校外教育是立足于本国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在于让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我国在发展校外教育时可以参考其中的开展方式。

(二)国内情况

1.校外数学教育

中国校外教育这60 多年来建立了以少年宫为主体的校外教育机构模式,并形成了有中国现代特色的校外教育体制。我们以数学这一学科来看,目前,中小学生接受校外数学教育主要形式是少年宫或者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而少年宫也开始发展成课外补习、学科培训的形式。

同时在国内专门为儿童设计的数学活动区少之又少,只有上海儿童博物馆和互动探宫、北京豆豆科技馆等。上海互动儿童探索宫是由美国留学、工作多年的王宁宁女士归国后创办的。但由于六年经营维护经费不足,王宁宁女士不得不带着没有实现初衷的遗憾离开。这说明儿童数学校外教育发展在国内遇到非常大的阻碍。

2.小学生数学动手操作能力弱

实施新课改以来,学校老师开始注重学生动手和实际运用能力。在教学设计中不断给予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机会,但是因为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使得教学中动手操作只是书本实验的重复演示,没有涉及过多的人文素养熏陶,学生觉得课堂无趣。

3.国内的小学数学工作坊

国内的小学上学工作坊大多为某地区优秀骨干老师或者特级教师组织起来的教学间交流,如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国内的数学工作坊都是以教师活动为主,没有涉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

二、调研情况

(一)调研内容

1.调研对象

问卷发放对象: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学校的小学生。

2.调研内容

(1)广州地区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广州地区小学生的课堂动手操作问题。

(3)广州地区小学生期待的小学数学工作坊。

(二)调研方法

1.分层抽样法

通过对来自广州市不同小学以及不同年级的学生群体进行分层抽样调查,了解不同小学的学生的数学兴趣、个人的动手能力以及期待的数学课堂。

2.调查问卷法

根据调研内容和调研人群心理特点设计调查问卷,对抽取到的人群发放问卷。

(三)问卷情况

1.问卷设计

在设计问卷时,问卷的开头设计了甄别题,了解学生是否为广州学生和年级。这样能更好地对不同小学不同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进行分析。同时可以比较不同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不同。

问卷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问题,了解学生喜爱数学的原因。在问题设计时专门设计是否因为缺乏动手机会导致学习数学的热情减弱。

问卷的第二部分主要是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弱。设计问题时,想了解学生期待的课堂与动手操作能力是否有关,并了解广州地区数学课堂是否真正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

问卷的第三部分主要是了解学生心中期待的小学数学工作坊。通过多选题,更多地知道学生感兴趣的数学课程有哪些,以便日后更好地开展小学数学工作坊。

2.确定样本量

样本量的基本公式:

(n=样本量Z=置信区间Z统计量d=抽样误差范围 σ=标准差,一般取0.5)

根据这个可以确定标准,这个公式运用的前提是样本规模足够大。因此,根据样本量基本公式的计算,我们确定本次随机抽取样本量为315。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数据统计与分析:

在问卷数据分析时,我们选择有代表性的数据进行分析。

1.在“你觉得缺乏动手操作的数学活动是否减少你学习数学的热情?”这一题中,49%的学生表示有可能。19%的学生认为有一定影响。但在这一题的前面我们还设计了“你是否参与过数学探究、数学活动”这一问题,仅有30 多位学生参加过。那么缺乏动手操作的数学活动与减少学习数学热情是否有关系,大多数选择有可能已经同意是会影响学习数学的热情。所以,有68%的学生认为有可能减少学习数学的热情。

2.在“如果在课后增加数学动手探究活动,你觉得对你的学习有没有帮助?”这一题中,只有3%的学生认为动手探究活动对学习没有帮助,甚至还有9%的学生认为对学习有负担。但剩下的88%的学生都认为数学探究活动对学习有帮助。

3.为了解学生期待的数学工作坊,我们设计了“如果小学数学工作坊成立,你会感兴趣且参加吗?”这一问题。66%的学生会感兴趣且参加。仍有24%的学生是感兴趣的,则有90%的学生对此感兴趣,仅有10%的学生不感兴趣。

四、结论和建议

目前,国内外没有一个小学数学工作坊。国外的儿童科技中心、博物馆都是糅合了科学、人文、风俗等其他学科内容。这样学生不能系统地学习数学。再综合调研到的结果,我们团队想出一种校外数学教育的新设想,即属于孩子的小学数学工作坊。工作坊旨在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

工作坊可分为展览区和体验区,展览区主要展示国内外小学数学教材、趣味数学书籍、数学史视频和心算视频等,而体验区则为数学实验、数学模型、数学艺术等动手操作区,主要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根据我们对广州市少年宫调研的结果,对工作坊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将对各个区域进行功能展示,做好精确的定位,避免内容上的交叉,为了实现各区域的功能,我们要有功能支撑,功能支撑分为软件支撑和硬件支撑,软件支撑即与各个区域配套的教材和微课视频,硬件支撑即需要的环境设备。

参考文献

[1]周婧景.博物馆儿童教育实践模式初探[J].博物馆研究,2011(1).

小学数学的工作总结报告 篇8

1.现状和问题。

复习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对学生来说课堂上认真听课很重要,但课后的复习也同样重要。复习是掌握知识、提高水平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老师由于没有过多的经验借鉴,使老师的复习方法单一机械,对于复习,老师的概念就是把所学的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导致复习课以老师说、学生听为主,形成“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复习方法。久而久之更形成老师不喜欢上复习课,学生厌烦复习课,老师很辛苦收效却甚微。鉴于此,我们把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课后复习”提出来作为研究课题,旨在“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课后复习方法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有一个实质性突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原来我校数学老师对课后复习的方法对7位老师作了一次问卷调查。

复习以老师为主,全程老师讲学生听,枯燥乏味,会造成听觉疲劳,导致学生缺乏兴趣,结果“事倍功半”。而“学生为主,老师为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兴趣有了,身心轻松,学习愉快,知识接受也快并记得也深刻,老师只需要在疑难处点拨一下,嘴也不酸了,工作轻松还“事半功倍”,为何老师却不为之呢?

2.意义及价值。

小学生正处于好玩的阶段,很容易把所学知识忘记,所有教会学生课后复习非常重要。国内外的小学生学习方法很多,但是,不一定适合到每个学生,特别是乡村小学生。因此,整合传统的学习方法,深入探究创新小学生数学课后复习方法,寻找适合小学生个体的复习方法,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师生共同探究的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通过研究,总结出针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功的复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热爱学习,高效学习。

3.通过研究,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课题目标,结合本校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围绕学生对数学科课后复习的方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地开展下列活动:

1.组织学生开展复习方法经验介绍交流活动,让学生展示现有的成功的复习方法,综合归纳成功的学习方法。

2.组织学生开展学优生与学困生学习方法现状对比,查找成功的复习方法和失败的复习方法的原因。

3.组织学生结合实验资料,通过经验介绍、网络媒体等渠道,探索成功的复习方法,推广成功的学习方法。

4.和其他实验学校之间互相推广成功的学习方法。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效率。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14年9月25日-2014年10月25日。

搜集资料,学习文献,分析数学学习课后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初步确定课后复习基本模式,拟定课题研究方案。

2.探索阶段:2014年10月30日-2015年9月。

第一阶段: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学生对“老师为主,学生为辅”及“学生为主,老师为辅”课后复习方法的接受程度和原因。

两种复习方法哪种更受学生欢迎呢?我们对我校二年级36名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与表1对比,老师常用的方法学生却不喜欢,并且喜欢“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6位学生学习成绩较差,较懒。由此可见,“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复习方法更科学,更切合实际,更被学生接受。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

课题组利用长时间对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研究比较“老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为主,老师为辅”两种复习方法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及作用。

二年级36位学生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8人,用两个单元进行教学实验。两种方法交换实验。

第一单元测试后,我们把两种复习方法与学习组交换,过一个月后再次对学生进行测试。

通过反复实验两种复习方法在课堂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复习方法完胜。

五、研究的结论

1.实验结论:“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复习方法是小学数学学习方法中课后复习最有效的方法。

2.理由陈述:

(1)“老师为主,学生为辅”方法是由老师把所学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只关注课本,不关注学生,课堂气氛沉闷,方法单一,容易造成学生厌学情绪。

(2)“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复习方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使学生爱学、会学。

上一篇:什么是政治面貌怎么填下一篇:申请书格式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