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经济指标

2024-10-21

中国主要经济指标(精选10篇)

中国主要经济指标 篇1

中国新型城镇化主要指标

——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群集聚经济、人口能力明显增强,东部地区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中西部地区城市群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极。城市规模结构更加完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中小城市数量增加,小城镇服务功能增强。

——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密度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导向的集约紧凑型开发模式成为主导,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建成区人口密度逐步提高。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成为城市经济生活的主流,节能节水产品、再生利用产品和绿色建筑比例大幅提高。城市地下管网覆盖率明显提高。

——城市生活和谐宜人。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消费环境更加便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逐步好转,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得到有效保护,城市发展个性化,城市管理人性化、智能化。

——城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财税金融、行政管理、生态环境等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阻碍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

专栏1 新型城镇化主要指标

农村劳动力在城乡间流动就业是长期现象,按照保障基本、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主要对本地户籍人口提供向对常住人口提供转变,逐步解决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问题。

第一节 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

建立健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学生学籍转接提供便捷服务。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各级政府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合理规划学校布局,科学核定教师编制,足额拨付教育经费,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以公办学校为主接受义务教育。对未能在公办学校就学的,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普惠性民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逐步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政策,推动各地建立健全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实施办法。

第二节 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整合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全面提供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强化企业开展农民工岗位技能培训责任,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鼓励高等学校、各类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推进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鼓励农民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并按规定给予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加大农民工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健全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机制。实现就业信息全国联网,为农民工提供免费的就业信息和政策咨询。

专栏2 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

第三节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保、连续参保。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允许灵活就业农民工参加当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强化企业缴费责任,扩大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比例。推进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衔接合作,开办各类补充性养老、医疗、健康保险。

第四节 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

根据常住人口配置城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将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妇幼保健、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农民工聚居地疾病监测、疫情处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纳入当地医疗救助范围。

第五节 拓宽住房保障渠道

采取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等多种方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完善商品房配建保障性住房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农民工集中的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可以建设单元型或宿舍型公共租赁住房,农民工数量较多的企业可以在符合规定标准的用地范围内建设农民工集体宿舍。审慎探索由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公共租赁住房。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中国主要经济指标 篇2

世界杯足球赛已打响, 中国经济则进入全年比赛的“下半场”。日前召开的8省市经济工作座谈会上, 李克强总理告诫与会者:一定要上下同心, 力争使今年“上半场”的成绩不俗, “下半场”再创佳绩。

踢过球的人都明白, 下半场的比赛往往更难踢。相对于开场时的高度亢奋和踌躇满志, 到了下半场时容易出现注意力下降、思想不统一, 或体力不济、情绪急躁等现象, 战术执行打了折扣, 丢球失败也就随之发生。历史上, 中国男足便屡屡在最后关头失球, 多次制造“黑色N分钟”。而反观世界强队, 之所以高人一筹, 除了高水平战术, 全场稳定发挥是重要原因。他们往往在下半场表现出强大的韧劲, 只等机会出现, 就将对手一击致命。

对“上半场”成绩不俗的中国经济而言, 继续打好“下半场”的关键, 同样是清晰的战术和强大的韧劲。并且, 在整体战术安排已较为明晰的情况下, 后者的作用将更为明显。也就是说, “场上队员”贯彻战术的恒心、战胜困难的信心、拿下比赛的决心, 将成为左右整个战局的决定性因素。

其一, 中国经济目前的“打法”更讲究“短传渗透”, 而非“长传冲吊”, 能否保持这种细腻的“打法”, 将成为“下半场”对“球员”毅力的首要考验。在我国经济持续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 政府保持定力, 坚决不推出“强刺激”措施, 不滥发货币, 而是更加注重精准发力、定向调控。事实证明, 这种思路十分有效, 不仅有利当前, 而且惠及长远。但这种新的宏观调控思路, 对调控时机、力度、技巧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套战术体系内, “球员”必须遵守严格的战术纪律, 不追求疾风骤雨式的短期进攻, 而要保持足够的定力耐心, 从而拿下整场比赛。因此, 中国经济在“下半场”既要根据形势变化, 及时对货币、外贸、投资等政策做好预调微调, 但更重要的还是保持战术纪律, 继续以改革为动力, 寻求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多重目标的达成。

其二, 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 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 能否让部分“球员”主动适应新阵容, 放弃部分“控球权”甚至“出场机会”, 将成为“下半场”对“教练员”毅力的又一考验。新一届政府自成立以来, 把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突破口, 把减少审批事项作为“当头炮”, 激发了社会活力和内生动力。但也有少数地方和部门囿于固有利益, 不愿放弃手中审批权力;或觉得无利可图, 在政策执行中推诿扯皮、敷衍了事, 影响到改革推进和调控成效。对这种在场上不听指挥、不拼不抢的球员, 必须严厉训诫, 防止懒散松垮的风气蔓延。若劝而不改, 则要果断调整、直接换人。国务院日前已派出督察组, 赴各地各部门督查政策落实情况。期待这次督查能够切实围绕上述问题, 下决心曝光一批典型, 确保改革推进、政令畅通。

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 篇3

展望2014年,内地经济增长或保持平稳,我们预计GDP增长7.6%,与2013年的7.7%相若。外需改善、消费增速回升及新型城镇化等经济改革全面实施,将是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动力。

尽管地方政府因庞大债务难以保持基础设施投资的高速增长,但在中央政府承诺加快铁路、节能环保及信息产业等基础设施建设下,我们预期2014年基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保持平稳。另外,商品房销售及保障房建设持续回升,可望带动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略为增加,但增加的速度或受到房价上涨放缓及信贷紧缩的影响。至于制造业投资增长,则可能继续放缓,因为外需虽然改善,但部分制造业如钢铁、水泥、造船和电解铝等要处理产能过剩问题。总体而言,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由2013年预计的20.0%,略微降至2014年的19.0%。

受惠于城镇化发展、居民住房需求增加及居民消费质量提高,我们预料2014年消费增长保持强劲。据中科院社会蓝皮书研究,到2013年底,城镇化水平超过54%,若以当前速度增长,到2018年城镇化比率有望达到60%。由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较高,城镇居民增加有助带动消费增长。社会零售增长,或由2013年估计的13.0%升至2014年的14.0%。随着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动力减弱,消费将成为未来内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外需方面,美国经济温和复苏及欧洲经济走出衰退,将为内地出口提供支持。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预测,美国经济增长由2013年预计的1.7%加快至2014年的2.9%,而欧元区经济则由收缩0.4%转为增长1.0%。虽然欧美经济增长加快有利内地出口增长,但内地生产成本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及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将令新兴市场需求疲软,均可能压抑内地出口的增长。整体而言,内地出口增幅或由2013年估计的8.0%,微升至2014年的10.0%。

物价方面, 我们预期2014年通胀较2013年加快,但仍然可控。消费物价通胀或由2013年预计的2.7%回升至2014年的3.0%。此外,我们预期2014年整体房地产市场在信贷紧缩、房地产调控及房产税出台下,将保持平稳发展。一线城市房价或略有上涨,二三线城市房价或保持稳定。

2014年主要挑战

我们预期总体债务水平上升、产能过剩问题及影子银行风险,将是今年内地经济面对的主要挑战。

国家审计署于2013年12月30日发布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截至2013年6月底,政府债务总额为30.3万亿元,相当于GDP的53.3%。其中,地方政府负债共17.9 万亿,包括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9 万亿。虽然中国目前政府负债率仍在安全边界之内,低于大多数国家的水平,也低于国际惯用的60%警戒线,但亦面临重大风险,因为地方政府债务增长过快及部分地方政府债台高筑、资不抵债。据统计,截至2013年6月底,省级地方政府债务比2010年底,增长62%至5.19万亿元,市级地方政府债务增长56%至7.29万亿元,县级地方政府债务增长77%至5.04万亿元。

另一值得警惕的是近年内地企业债务激增。根据社科院的估计,2012年底内地企业部门债务余额高达58.67万亿元,杠杆率达113%,高于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国家90%的临界点。与此同时,随着人口红利减少,内地劳动力成本已进入上升通道,企业亦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等外部成本压力,因此内地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经营面临不少挑战。

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亦比较突出,比如目前钢铁业年产能达9亿吨,但近年实际产量只有7亿吨,过剩2亿吨。水泥行业产能总体过剩7~8亿吨,电解铝、平板玻璃、造船等行业亦存在产能过剩,造成行业全线亏损。

虽然尚未有对影子银行规模的官方统计,但内地影子银行规模激增却是不争的事实。缺乏透明度、高杠杆率、高期限错配、高流动性错配和高风险错配等诸多问题,均令内地处理影子银行面临不少挑战。

宏观政策料维持稳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维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出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货币政策方面,鉴于经济增长回稳及房屋价格仍处于高位,以及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防范金融风险的压力加大,我们预期2014年货币政策将延续中性偏紧的方向,重点在“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目标利率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将维持不变,同时人行将采取措施,防止信贷增长过快及控制影子银行的贷款增长。我们预期,今年广义货币供应(M2)增长目标为13%,新增贷款目标为9.5万亿人民币。此外,当局或将于今年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以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另一方面,随着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贸易顺差跌至国内生产总值3%以下,以及外汇储备增长减慢,人民币币值似乎不再被严重低估。2013年底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0969,意味着人民币较2012年底升值2.9%。我们预计2014年底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微升至6.00,即较2013年底升值1.7%,但汇率“双向”浮动会更为频繁。此外,人民币兑美元的每日波幅,或由目前的1%扩大至2.0%甚至2.5%,央行将逐渐减少汇市干预,增强市场供求对汇率的作用。

财政政策方面,我们预期一方面将严格限制政府经费开支的增长,另一方面将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及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行业,预算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之目标,料将维持在2%,与2013年相同。

中国主要经济指标 篇4

目前全球经济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开始呈现全面复苏的态势。而我国也在全球率先战胜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回升向好,但基础依然薄弱.这场危机把我国经济运行中深层次的矛盾更清晰地暴露出来。无疑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对我国的经济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诸多挑战。

一.世界经济复苏缓慢.

就美国2009年的财政赤字,多达1.4万亿美元,而各国的基准利率也创历史新低;主要经济体失业率也在继续恶化,消费和投资自主增长难有明显起色,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受此影响,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需求短期内难以出现大幅回升。

二.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国出口面临压力加大。

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就有关统计数据,我国出口总额占GDP比重的35%,也就是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程度已处于高位。金融危机使我国外贸出口企业面临利润下降、流动性不足,失业率不断攀升的挑战。另外,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能源价格的向上调整和环境成本的加大等都有可能侵蚀企业利润。此外,由于我国产品出口主要是以美元结算,美元贬值意味着出口企业在用获得的美元收入转化为人民币时出现了利润缩水。出口企业面临巨大压力。

三.需求结构失衡

长期以来我国内需呈现“高投资,低消费”的局面。从拉动GDP增长的角度来看,2009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占5.37个百分点,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仅占3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已经明显超过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可见消费、投资比例失衡,经济增长的结构问题更加凸现。

四.产业结构失衡

虽说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但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仍然落后。而我国的基础产业—农业,基础也很薄弱,离现代农业还有一定差距。第二产业—工业还不强大,还未能与发达国家抗衡。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需要尽量改善农业的经济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城市的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增长速度的现状。适度摒弃传统制造业,走高科技产业路线迫在眉睫。近年来第三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服务业比重过低,这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因此在后金融危机中,我国需要对第三产业投入更多的关注度,这也有利于增加就业、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

五.收入分配结构失衡

先举个例子,中国房价一路飙升,也创造了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奇迹。从2009年6月。全国房屋销售价格同比恢复正增长

以来,房价已经连续五个月保持同比正增长,涨幅连续扩大:从6月份同比涨幅为0.2%,到 10月份同比涨幅更是达到年内最高3.9%,特别是新建住房销售价格更是同比上涨了4.0%。房价的连续增长,加剧了财富的集聚效应。然而多省在职工工资增长的指导意见中却要求下调工资增长幅度。房地产带来的财富的集聚效应和职工工资增长幅度的下降,使本来就已经过分悬殊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因此我认为在金融危机过后,政府政策的价值取向应该向更加注重公平的取向转换,公平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调节器。2000年之后,我国基尼系数基本上在0.4以上,目前已经接近0.5,超过了国际警戒线0.4的水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导致消费结构出现两极分化,居民购买能力与消费意愿出现错位,这可以用来解释社会整体消费倾向难以提高的原因。

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篇5

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截至6月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9311万元,同比增长7.7%,高出全市7.3%的平均速度0.4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八。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7678万元,同比增长7.7%;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9424万元,同比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42209万元,同比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2590万元,同比增长16%,全市排名第八,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528万元,同比增长35.2%,高出全市24.3%的平均速度10.9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完成10508万元,同比增长35.73%,提前16天完成任务,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958万元,同比增长62.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8845元,同比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40278.5万元,同比增长1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完成1400元,同比增长17%。完成了上半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为全年经济目标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主要经济指标 篇6

固安县人民政府

(2012年9月18日)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继续坚持京南“卫星城”发展定位,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创新机制、更新方法,不断加快园区发展步伐,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开展企业服务活动,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与协调,全力保障企业生产要素供给,工业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一、全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平稳。截至9月18日,我县财政收入完成%,提前年财政收入任务。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占全年任务的%。两项增速均位居全市前列。

二是工业运行质量持续改善。1至9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实现利润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利税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其中技改投资亿元,同比增长%。

三是项目招引再创新高。1至9月份,全县共签约项目亿元,同比增长。其中,亿元以上-1-

项目10亿元以上项目个,同比增加亿元,同比增加元。目前,已有个项目被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数量居全市第位。

四是工业用电量快速增长。1—9月份,全县总用电量,其中工业用电量时,同比增长济运行呈现平稳较快发展的后劲,这与全县工业生产的高速增长相印证。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尽管我县工业经济整体形势良好,但制约发展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是企业规模小,尚未形成集群效应。我县规模企业、科技企业比重小,高附加值产品少,科技含量低,缺乏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截止2012年9月,我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占全市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同时企业之间缺少产业链接和分工,产品的配套性和互补性不强,产业离散度大,尚未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二是企业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虽然国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加大了扶持力度,但我县由于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投资机制不完善,融资渠道少,企业融资难度越来越大。我县有近70%企业无缘银行贷款,而我县仅有两家担保公司,注册资金分别为3000万和500万,根本无法为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融资主要还是依靠自筹资金,致使大部分企业流动资金和技扩改资金短缺。

三是成本价格上涨,企业压力加大。受经济大环境影响,以及原辅材料、融资、劳动力等生产成本快速上升,直接导致了经营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逐步缩小。尤其是我县大部分都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科技含量低,缺乏自主创新,附加值不高,企业难以维持原有的低成本优势,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四是用地指标紧张,企业扩能受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壮大和国家对工业用地的严格控制,我县在土地和环保等方面的问题也日渐显现出来。尤其是我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工业用地存量少,土地征用手续繁琐、难度大,与周边地区相比不能形成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从而影响了一些新建项目的落地,甚至导致部分项目无法顺利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工业经济的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为扭转当前工业经济发展的不利形势,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努力推动固安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在“抓大”上出成效。扶持发展重点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产业抓支柱,产品抓名牌的原则,组织产需对接,帮扶提升重点产业,发展壮大骨干企业。加大对产业带动能力强、投入产出高、规模大、效益好的工业企业和工业项目的扶持力度,加大协调调度力度,加快膨胀企业规模,加速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延伸延展产业链条,促进高端产业集聚发展。

(二)在“政策”上扶持。加大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和分析研判,认真落实国家、省和市出台的结构性减税和税收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一是加快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固安仅有一家注册资金5000万元的小额贷款公司,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三家。二是借鉴三河、霸州等地经验,筹建财政注资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三是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目前正在协调有关部门,加快固安信通铁路信号器材有限公司上市步伐。

(三)在“结构”上做文章。以实现产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以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为重点,积极争取省市专项资金支持和县级配套资金扶持,加速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全年力争完成工业技改投资40亿元。对依法取得备案的技改项目,督促国土、规划、建设、税务、安全生产等部门尽快为其办理土地使用、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和安全生产等有关手续。认真组织我县战略性新兴产项目申报,不断加快我县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四)在“环境”上有作为。一方面,依托现有园区在要素配臵、人才聚集、产业培育等方面的吸附力、潜在力和增长力,发挥园区在产业布局、产业分工及重大项目摆放等作用,形成错位发展、衔接互补的发展格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的硬环境,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构筑良好的平台。另一方面,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对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的服务力度,建立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健全项目跟踪推进服务机制和审批“绿色通道”、“一站式服务”、企业投诉受理反馈等制度,优化发展软环境,为工业企业生产营造良好氛围。

中国主要经济指标 篇7

一、中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 尽管中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探索, 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还仅仅是个开始。与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 还面临一系列亟待破解的问题。

1. 思想认识不到位。

对当前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这主要表现在: (1) 对中国资源和环境的严峻形势认识不够, 乱开乱采乱排乱放等现象还普遍存在; (2) 对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间的矛盾关系认识不够, 重项目建设、轻资源环境保护, 存在着只追求经济增长而不问其他的片面性; (3) 对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着机械理解和片面认识, 从而导致理论认识上的误区和实践上的盲目性。

2. 宏观规划和指导不够。

总的看来, 目前中国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还处在初始阶段, 国家还没有制定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 对循环经济发展指导和引导不够。由于资源利用效率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 制定综合反映循环经济发展的资源生产率等指标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 统筹规划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环保产业的规划和发展等各方面工作, 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的任务还十分迫切。

3. 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尽管近年来中国陆续出台了一些与发展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 但总的看来, 还没有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较完善的法律框架体系。中国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立法思路尚需进一步理顺, 已出台的一些规定制度还比较笼统, 缺乏可操作性;相关法律之间的协调性不够, 相关配套措施落实不到位, 缺乏必要的强制性标准等技术规范。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 缺乏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机制, 还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实施的后效评估机制。现行有关的环境保护法律中的一些制度, 大多着眼于是末端治理, 不适应新形势下对污染的源头预防和过程控制的要求, 不适应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的需要。

4. 激励机制不健全。

发展循环经济在推动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方面的一个重要基础, 是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再生资源分类回收、建立不易回收的废旧物资回收处理费用机制等, 这些都属于市场失灵的领域, 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激励。但中国还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和回收处理体系和费用机制。政策可操作性差, 与相关法规衔接不够、执行成本高、缺乏执行基础。一些政策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着执行不力甚至扭曲的问题。

5. 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共性和关键技术供给不足。

目前, 中国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某些技术上取得了一些突破, 但总体上看, 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仍明显滞后, 多数企业还没有能力开发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共性和关键技术, 同时也缺乏了解相关技术信息的畅通渠道。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以大量的科学研究作基础, 包括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中国废旧物质的回收利用虽然已经具有了一定基础, 但由于技术水平低, 废旧物资的利用还相当不充分, 远未发挥出循环经济的最佳效应。

6. 政府推动、市场驱动、公众行动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各地方各部门的协调一致。目前, 在这方面国家有关部门之间分工和管理职能还不明确, 管理缺位、越位、错位现象并存, 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推力不足;市场机制不完善, 特别是缺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 市场的驱动作用尚未有效发挥出来;由于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都发挥不充分, 因此, 发展循环经济也就很难落实到广大公众的行动上。

总之, 尽管中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 但从总体上看,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障碍, 需要开展研究, 为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提供具体思路、方案设计和制度保障。

二、加快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 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 强化节约意识, 加强法制建设, 完善政策措施, 建立长效机制, 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1. 强化政府的组织领导和推动作用。

要充分调动企业和居民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政府的推动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各地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 明确责任, 细化措施, 抓好落实。要把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与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区域开发时, 都要充分考虑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和要求。要加强发展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研究, 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指标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 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 列入任期目标责任制, 并加强考核监督检查的力度, 切实形成政府推动、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

2.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

通过立法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成为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借鉴国际经验,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上应坚持立法先行, 把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规体系和规划标准体系摆在重要位置。为此, 一是加大已有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在严格贯彻和落实已经出台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法律法规的同时, 还要加强资源节约的监督检查工作, 依法查处浪费资源等违法行为, 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法制氛围;二是尽快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法规和政策, 逐步建立起推动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法规体系;三是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标准体系。比如, 制定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行业的准入条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三废”污染控制标准、再生资源有关技术标准等标准体系、循环经济型企业、园区、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等, 并且通过不断加大标准执行力度和扩大标准执行范围, 逐步把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标准体系扩展到循环经济的各个方面, 推进中国循环经济工作的全面深入展开。

3. 强化政策引导, 不断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扶持力度。

为了使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企业和居民自觉追求的目标, 还应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引导和扶持循环经济发展。这也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就中国而言, 要重点制定和实施好以下政策: (1) 资金支持政策。发挥信贷政策作用, 不断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2) 税收政策。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 税收政策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主要包括:一是征收新鲜材料税, 促使人们少用原生材料, 多用再循环产品;二是征收生态税, 强制消费者少用汽油、电能等不可再生资源, 鼓励发展和使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三是征收垃圾填埋和焚烧税, 鼓励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尽量少产生垃圾。 (3) 政府采购政策。通过干预各级政府的购买行为, 促进有再生成分的产品在政府采购中占据优先地位。 (4) 收费政策。通过对不利于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行为的收费,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这些收费主要包括:一是废旧物资商品化收费;二是倒垃圾收费;三是污水治理费。 (5) 产品回收政策。建立制造商和进口商回收利用负责制, 制造或进口家用电器的厂商有回收义务, 并需按照再商品化率标准对其实施再商品化。 (6) 产业政策。通过产业政策, 引导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4. 开发共性和实用技术, 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

循环经济的发展, 最终要靠技术进步。要加大创新力度, 着力研究和开发一批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平台性和共性技术, 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要把技术进步作为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措施, 切实依靠科技进步突破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具体而言, 一是积极开发循环经济新技术、新工艺。重点支持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研发, 组织对重大的关键性技术进行“产学研”联合攻关。二是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 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循环经济设备和技术。三是向全社会大力推广应用循环经济的成熟技术和工艺。积极组织和支持建立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 向社会发布有关政策、技术等方面的信息, 加强信息交流。鼓励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和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开发与推广、信息咨询、宣传培训等服务。

5. 重视宣传教育, 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

循环经济发展实际上所涉及的是全体公民的利益, 因此公众应当是进行资源综合利用的中坚力量。积极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教育, 努力提高社会公众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在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各种社团扮演了十分活跃的角色, 发挥了政府和企业难以发挥的功能, 成为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特别是像覆盖全德国的非盈利的DSD回收系统、瑞典五大包装废品回收组织、美国加州地毯回收组织等专门从事废物回收的中介组织, 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摘要: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要求的必然选择, 是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 中国在发展循环经济上还存在着思想认识、政策措施不到位等问题, 我们必须按照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完善政策措施, 加紧构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中国主要经济指标 篇8

一个傻瓜的问题,十个聪明人也解释不了。有某高学历兄台追问我到底用什么指标衡量通货膨胀,我实在没心情给他做培训,只是说不告诉他……

我相信投资领域里有无数的人也是这样,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纠结于各种各样的、各种来源的数据、指标等,其记忆数字的能力一般超乎常人,甚至5 年的经济数据可以倒背如流,开研讨会时,往往自满于和对方比试记忆能力,挑对方的记忆错误。而令人奇怪的是,5年的数据在他们眼中,往往只是点的数据,却看不到这些点连起来所预计的趋势,这真是令人惊奇。

上面我提到的那位就是这样,认为每个研究机构的指标或数据都有问题,整日电话指责其错误,从中获得快感。我为了避免被指责,只好不回答问题。其实对于他的问题,我的答案是,他提出了错误的问题。其实真正的问题不是用什么衡量通货膨胀,而是什么时候通胀才是个问题,什么时候不是。当它是个问题时,什么指标都能说明问题。当它不是个问题时,用一万个指标也毫无意义。

举个例子来说,一件事情的结果往往只有一个,但是造成这个结果的因素却往往非常复杂,而这些因素与结果往往都有一定程度的指向性,并且非常多的因素的指向性相当之高,比如一只尽职的鸡的叫声,可以与太阳升起有接近百分之百的指向性,但我们的常识却告诉我们,太阳不是鸡叫起来的,否则哪天鸡挂了就惨了。但是我们在进行分析时却往往犯这种常识性的错误,既是经常性的错误的选择主要矛盾。而更低级的经常性的错误则是,在分析已经错误的主要矛盾时,使用了错误的主要指标,比如纠结于每天鸡叫的次数、声音的大小,用以预测和解释太阳升起的早晚。这样的问题,就是上文我提到的那位兄台的问题所在了。

所以看资本市场,首先要判断什么是当前的主要矛盾,然后用主要指标数据去分析,看看什么时候处于什么状态,开始还是结束,底部还是顶部,进行时还是转折点。这是关于主要矛盾与主要指标的辩证法。比如太阳升起,主要矛盾是地球自转与公转,然后计算相关指标去预计明天太阳何时升起。而主要矛盾与主要指标,又由于各自的适当与否形成不同组合,导致不同的判断结果。正确的主要矛盾与正确的主要指标引致的结论当然是最完美的,伤害最大的两个组合是错误的主要矛盾与正确的主要指标或正确的主要矛盾与错误的主要指标,而前者所造成的结果或许可能好一些,因为错误的主要矛盾经过与市场的验证,较为容易发现其对错,纠偏也比较容易,因为逻辑的错误是最容易发现的,甚至可能歪打正着,与市场趋势相一致。而后者伤害可能更大一些,因为其判断符合市场逻辑,但主要指标错误导致方向相反,损伤必然最大。至于错误的主要矛盾与错误的主要指标组合,天知道会怎么样。

还有一个问题是需要阐述的,即这里的所谓主要指标,并不仅仅包含数据指标,而还要包含很多政治、情绪等等方面的因素,这是因为资本市场的背后毕竟是人,而只要是人就会有情绪,而有很多很多的人,必然就会有政治,而中国资本市场,更适用的必然是政治经济学,而不是单纯的西方经济学。比如目前的市场,通货膨胀是主要矛盾,但如果我们只是紧盯食品、CPI、货币投放等数据指标可能就有失偏颇了,进而扩大到去看旱灾、埃及动乱等则是走的更远了,不是说这些因素没有影响,而是说它们不是主要矛盾,也不是解释主要矛盾的合适的主要指标。其实,这时我们还应该关注政府官员表态,比如现在温总理每会必谈通货膨胀,统计局连修改权重这种招数都用出来了,这是为什么?一是说明通货膨胀很严重,至少比数字体现的严重;二是说明政府下了决心,通胀问题一定要解决。而修改权重之后的通胀数字低于预期,却使投资者情绪有所缓和,致使有了一波小小的反弹,这说明市场对于主要矛盾的解读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使我们猜到了开头,却没猜到结局,所以情绪应是主要指标之一。当然,这里的最大价值在于,我们会发现投资者的解读与我们所认为的问题实质产生偏差,即问题比解读还要严重,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没有理由去追高,而能够淡定的等待市场自己再走下来,而不用焦虑的去看、去猜、去回忆今天的鸡叫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资本市场的主要矛盾与主要指标,是一组辩证法,我们的常识性错误总是来自于,要么错误的选择了主要矛盾或者主要指标,要么就是混淆了这两者的界限,比如把CPI 而不是通胀当做资本市场的主要矛盾,其实按常识来思考,如果是前者,那统计局不就可以承担解决通胀的重任么?

中国主要经济指标 篇9

总资产(亿元)净资产(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亿元)预售收入(亿元)预售面积(万平米)

利润总额(亿元)净利润(亿元)土地储备(万平米)利润总额(亿元)净利润(亿元)

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上年总资产(亿元)上年净资产(亿元)

主营业务成本(亿元)毛利率(%)现金及等价物(亿元)现金占总资产比(%)

回款速度(%)经营现金净流量(亿元)暂估本年回收资金(亿元)本年预收账款(亿元)

上年预收账款(亿元)土地储备(万平米)土地储备率(M2/万元)发展中产品(亿元)

发展中产品土地储备率(元/元)拟开发产品(亿元)拟开发产品土地储备率(元/元)

营业收入增长(%)预售收入增长(%)净利润增长率(%)在建产品(亿元)

上年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上年预售收入(亿元)上年净利润(亿元)资产负债率(%)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总负债(亿元)修正后流动资产(亿元)

流动负债(亿元)存货(亿元)地产收入占比(%)投资物业占比(%)地产收入(亿元)

投资物业(亿元)重点区域收入占比(%)重点区域利润占比(%)进入城市(个)

新增土地储备(万M2)新增土地储备率(M2/万元)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

预售面积增长率(%)预售收入增长率(%)上年预售面积(万M2)回款速度(%)

存货周转率 管理费用(亿元)管理费用(元/万元)预售均价(万元/M2)

主要指标解释和填报说明 篇10

一、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清查情况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指按照《国务院关于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33号)规定,由赋码主管部门给每一个法人单位和其他组织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终身不变的法定身份识别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由18位的阿拉伯数字或大写英文字母(不使用I、O、Z、S、V)组成,第1位为登记管理部门代码、第2位为机构类别代码、第3—8位为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第9—17位为组织机构代码、第18位为校验码。

第1位:登记管理部门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分为1机构编制;2外交;3司法行政;4文化;5民政;6旅游;7宗教;8工会;9工商;A中央军委改革和编制办公室;N农业;Y其他。

第2位:机构类别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分为:

1机构编制:1机关,2事业单位,3中央编办直接管理机构编制的群众团体,9其他;

2外交:1外国常住新闻机构,9其他;

3司法行政:1律师执业机构,2公证处,3基层法律服务所,4司法鉴定机构,5仲裁委员会,9其他;

4文化:1外国在华文化中心,9其他;

5民政:1社会团体,2民办非企业单位,3基金会,9其他;

6旅游:1外国旅游部门常驻代表机构,2港澳台地区旅游部门常驻内地(大陆)代表机构,9其他;

7宗教:1宗教活动场所,2宗教院校,9其他; 8工会:1基层工会,9其他;

9工商:1企业,2个体工商户,3农民专业合作社; A中央军委改革和编制办公室:1军队事业单位,9其他; N农业:1组级集体经济组织,2村级集体经济组织,3乡镇级集体经济组织,9其他;

Y其他:不再具体划分机构类别,统一用1表示。

第3—8位: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

第9—17位:主体标识码(组织机构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参照《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 11714—1997〕)。

第18位:校验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

已经领取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单位必须填写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在填写时,要按照《营业执照》(证书)上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填写,未领取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照的,免填本项。

尚未领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单位,如有原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可填写组织机构代码证书上的代码;没有证书的,由统计部门赋予统计用临时代码,其中本部产业活动单位,可使用法人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第9-16位,加“B”组成,或使用法人单位原组织机构代码号第1-8位,加“B”组成。

单位详细名称指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单位全称。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

企业的详细名称按工商部门登记的名称填写;机关、事业单位的详细名称按编制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详细名称按民政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其他单位按相关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填写时要求使用规范化汉字填写,并与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一致,不得使用简称、缩写等。

凡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或批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的单位,要求填写一个单位名称,同时用括号注明其余的单位名称。

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法定代表人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分别按照《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新版《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基金会法人登记证书》、《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或新版《营业执照》)填写,机关法定代表人填写单位主要负责人。产业活动单位填写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单位所在地及区划指单位实际所处的详细地址及区划代码等。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本项分三部分填写:

第一部分:单位实际所在地的详细地址。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要求写明单位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乡(镇)以及具体街(村)的名称和详细的门牌号码,不能填写通讯号码或通讯信箱号码。

第二部分:单位所在地位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单位所在地位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填写本项。

第三部分:普查机构填写区划代码、普查小区代码和建筑物编码,填报单位免填。区划代码指单位所在地区的区划代码,按2018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填写12位代码,必须与单位详细地址相对应。普查小区代码和建筑物编码由PAD采集软件自动编写。

单位注册地及区划指单位在审批登记部门登记注册的地址及区划代码。建筑业单位需填写本项,其他行业单位的注册地与单位所在地一致的,免填本项。本项分三部分填写:

第一部分:单位注册的详细地址。要求写明单位注册地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乡(镇)以及具体街(村)的名称和详细的门牌号码,不能填写通讯号码或通讯信箱号码。

第二部分:单位注册地位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建筑业单位的注册地位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填写本项。

第三部分:普查机构填写注册地区划代码,填报单位免填。注册地区划代码指单位注册地的区划代码,按2018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填写,必须与单位注册地址相对应。行业类别指根据其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性质对各类单位进行的分类。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本项分两部分填写:

第一部分:核实后主要业务活动,具体填写单位的一至三种主要业务活动名称,并按其重要程度或增加值(营业收入)所占比重,从大到小顺序排列,最主要的或占增加值(营业收入)最大的业务活动,填写在“核实后主要业务活动1”当中,以此类推。

筹建单位按建成投产(营业)后活动性质填写核实后主要业务活动。第二部分:核实后行业代码,填报单位免填。由所在地普查机构根据单位填写的核实后主要业务活动,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填写4位行业小类代码。行业名称由数据处理平台根据行业代码计算赋值。

机构类型 分为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居委会、村委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组织机构。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

(1)企业:包括①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新版《营业执照》)的各类企业法人;②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③领取《营业执照》的企业法人分支机构或经营单位,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分支机构;④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但实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且符合产业活动单位条件的企业法人的组成部分。

(2)事业单位:包括①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成立和登记或备案,领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取得法人资格的单位;②事业法人单位的本部及分支机构或派出机构。

(3)机关:包括①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监察机关、司法机关、政党机关、政协组织和其他机关法人;②机关法人单位的本部,以及国家权力机关分支机构、国家行政机关分支或派出机构、监察机关分支机构、人民法院分支机构、人民检察院分支机构等。

①国家权力机关: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办事机构。

②国家行政机关:指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以及地区行政行署。

③国家监察机关:指行使监察职能的机关。④国家司法机关:指国家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⑤政党机关:指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和所属办事机构、各民主党派各级机关和办事机构。

⑥政协组织: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

(4)社会团体: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包括①经各级民政部门核准登记,领取《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的各类社会团体;②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直接管理其机构编制的群众团体;③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免于登记的社会团体。

(5)民办非企业单位:指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的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法人指经各级民政部门核准登记,领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6)基金会:指民政部、省级、地级或市级民政部门核准登记的,颁发《基金会法人登记证书》的基金会。

(7)居民委员会: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决定设立的社区(居委会)。

(8)村民委员会: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提出,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村民委员会。

(9)农民专业合作社:指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提供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来实现成员互助目的的组织。包括①经各级工商部门核准登记,领取《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或新版《营业执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领取新版《营业执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法人;②经各级工商部门核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分支机构。(10)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指在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下,耕地、河道、灌溉设施等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合作经营、民主管理、服务村民的经济组织,主要是由原人民公社(现乡、镇)、生产大队(现村)、生产队(现村民组)建制经过改革、改造、改组形成的合作经济组织,包括经济联合总社、经济联合社、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经济联合总社、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股份合作社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设立需经县级及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颁发登记证书或证明书。

(11)其他组织机构:指除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其他符合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条件的机构。包括:律师事务所、各类寺庙等。

登记注册类型 企业法人的登记注册类型,依据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类型填写。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的登记注册类型,依据主要经费来源和管理方式,根据实际情况,比照《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确定。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工商部门对企业(单位)登记注册的类型分为以下几种:

(1)国有企业: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不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公司。

(2)集体企业:指企业资产归集体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经济组织。

(3)股份合作企业:指以合作制为基础,由企业职工共同出资入股,吸收一定比例的社会资产投资组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共同劳动,民主管理,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的一种集体经济组织。

(4)联营企业: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法人或事业单位法人,按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共同投资组成的经济组织。联营企业包括国有联营企业、集体联营企业、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和其他联营企业。

国有联营企业:指所有联营单位均为国有。集体联营企业:指所有联营单位均为集体。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指联营单位既有国有也有集体。

其他联营企业:指上述三种联营企业之外的其他联营形式的企业。(5)有限责任公司: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由两个以上,五十个以下的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经济组织。有限责任公司包括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国有独资公司:指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单独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指国有独资公司以外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6)股份有限公司: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其全部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经济组织。

(7)私营企业: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包括按照《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以及《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登记注册的私营独资企业、私营合伙企业、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和个人独资企业。

私营独资企业:由一名自然人投资经营,以雇佣劳动为基础,投资者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

私营合伙企业:由两个以上自然人按照协议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以雇佣劳动为基础,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

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由两个以上自然人投资或由单个自然人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

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由五个以上自然人投资,或由单个自然人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

个人独资企业: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个人独资企业填表时归入私营独资企业。

(8)其他内资企业:指上述第(1)条至第(7)条之外的其他内资经济组织。

(9)与港澳台商合资经营企业:指港澳台地区投资者与内地的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按合同规定的比例投资设立,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的企业。

(10)与港澳台商合作经营企业:指港澳台地区投资者与内地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依照合作合同的约定进行投资或提供条件设立,分配利润、分担风险和亏损的企业。

(11)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在内地由港澳台地区投资者全额投资设立的企业。

(12)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商务部(原外经贸部)批准设立,并且其中港、澳、台商的股本占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达25%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凡其中港、澳、台商的股本占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小于25%的,属于内资中的股份有限公司。

(13)其他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指在中国境内参照《外国企业或个人在中国境内设立合伙企业管理办法》和《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登记管理规定》,依法设立的港、澳、台商投资合伙企业等。

(14)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指外国企业或外国人与中国内地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按合同规定的比例投资设立,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的企业。

(15)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指外国企业或外国人与中国内地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依照合作合同的约定进行投资或提供条件设立,分配利润、分担风险和亏损的企业。

(16)外资企业: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内地由外国投资者全额投资设立的企业。

(17)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商务部(原外经贸部)批准设立,并且其中外资的股本占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达25%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凡其中外资股本占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小于25%的,属于内资中的股份有限公司。

(18)其他外商投资企业:指在中国境内依照《外国企业或个人在中国境内设立合伙企业管理办法》和《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登记管理规定》,依法设立的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等。

一般情况下,机关的登记注册类型填“110国有”,居委会、村委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的登记注册类型填“190其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登记注册类型填“120集体”。

开业(成立)时间指单位开业或成立的具体年月,企业填写实际开业时间,其他单位填写批准成立的时间。除筹建单位外,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分以下几种情况填报:

(1)改制企业的开业时间按原开业时间填写。

(2)企业分立、合并分二种情况:一种是因合并或分立而新设的企业,其开业时间按工商部门重新登记后,正式开始运营的开业时间填写;另一种是合并或分立后继续存在的企业,填写原企业开业时间。

(3)机关、事业单位的成立时间分三种情况:①新设立的单位,成立时间填新设立时间;②恢复设立的单位(指中间因某种原因停顿,后又恢复的单位)成立时间填以前设立的时间;③机构改革中,有些单位虽然名称有变化,但其基本职能未变,成立时间要填写最早成立时间。

(4)乡镇、街道、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如管辖区域基本未改变,其成立时间按原成立时间填写;否则,按新成立时间填写。

运营状态指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状态。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1)正常运营:指正常运转的单位,全年正常开业的企业(单位)和季节性生产开工三个月以上的企业(单位)。包括部分投产的新建企业(单位),临时性停产和季节性停产的企业(单位)。

(2)停业(歇业):指由于某种原因已处于停止经营或活动的状态,待条件改变后将恢复经营或活动的企业(单位)。

(3)筹建:指已经在行政登记管理部门注册登记,正在进行经营或活动前筹建工作的企业(单位)。如研究和论证建设、投产或经营方案,办理征地拆迁,订购设备材料,进行基建等。有些行业的企业,由于行业管理或其他政策性管理的需要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试营业才能正式开业,这些处于试营业状态的单位也属于筹建。

(4)当年关闭:指当年因某种原因终止经营或活动的企业(单位)。(5)当年破产:指当年依照《破产法》或相关法律、法规宣布破产的企业(单位)。

(6)当年注销:指当年因歇业、被撤销、宣告破产、自行解散或因其他原因终止活动,在行政登记管理部门主动申请退出的企业(单位)。

(7)当年吊销:指当年被行政登记管理部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吊销营业执照(证书)行政处罚的企业(单位)。

(8)其他:指上述情况以外的其他企业(单位),需具体说明情况。单位类型具体分为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按照《普查单位划分具体处理规定》进行填报,统计上视同法人单位选填1法人单位。普查机构要对视同法人单位做出标记。

执行会计标准类别分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其他五种情况。所有法人单位均填写本项。

(1)企业会计制度: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选填此项。包括实行企业化管理、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其他单位。

(2)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事业会计制度的各类事业单位选填此项。包括执行特殊行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如执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小学校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测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但不包括实行企业化管理、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

(3)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执行行政会计制度的单位选填此项。包括各类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政党机关等。(4)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单位选填此项。包括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等。

(5)其他:不执行以上四类会计制度的单位选填此项,需具体说明情况。是否生产能源产品、是否经销能源商品是否生产能源产品,指是否生产煤、煤制品、焦炭、石油及石油制品、天然气、电力或热力等产品;是否经销能源商品,指经销煤、煤制品、焦炭、石油及石油制品、液化天然气等商品。所有法人单位均填写本项。

下属产业活动单位情况反映法人单位和下属产业活动单位的关系。所有法人单位均填写本项。是否有下属产业活动单位选择1是,需要继续填写本部和其他产业活动单位情况,主要包括法人单位本部和其他产业活动单位的个数、产业活动单位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单位详细名称、详细地址、区划代码(6位)、联系电话、主要业务活动、行业代码等。

归属法人单位情况反映产业活动单位与其归属法人单位的关系。所有产业活动单位均填写本项。主要包括产业活动单位类别、归属法人单位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单位详细名称、详细地址、区划代码(6位)等。

二、个体经营户清查情况

顺序号 由普查机构统一填写4位顺序号。

有无工商营业证照 有工商部门发放的营业执照填写“1”,没有的填写“0”。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已领取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按照《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或新版《营业执照》上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代码开头一般为92)填写,未领取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执照的,免填本项。

工商注册号未领取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按照《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或新版《营业执照》上的注册号填写。无照经营的个体经营户免填本项。

个体经营户名称按工商部门登记的名称填写或据实填写。对于无照经营、无正式名称的个体经营户可以采用“户主+经营性质”的方式命名。个体经营户户主姓名填写领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经营者姓名或据实填写。

单位所在地及区划指个体经营户实际所处的详细地址及区划代码。本项分三部分填写:

第一部分:单位实际所在地的详细地址,填报单位填写。要求写明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乡(镇)以及具体街(村)的名称和详细的门牌号码,不能填写通讯号码或通讯信箱号码。

第二部分:单位所在地位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单位所在地位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填写本项。

第三部分:普查机构填写区划代码、普查小区代码和建筑物编码,填报单位免填。区划代码指单位所在地区的区划代码,按2018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填写12位代码,必须与单位详细地址相对应。普查小区代码和建筑物编码由PAD采集软件自动编写。

行业类别指根据其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性质对个体经营户进行的分类。本项分两部分填写:

第一部分:主要业务活动,具体填写个体经营户所从事的主要业务活动名称。第二部分:行业代码,由普查机构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中的3位行业中类填写。

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指报告期末最后一日(2018年6月30日)在本单位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从业人员不包括:

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 2.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

上一篇:乙酰螺旋霉素片(哈药)说明书下一篇:我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学生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