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十七届年会主要观点简述
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十七届年会主要观点简述 篇1
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十七届年会主要观点简述
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十七届年会于2007年12月1日在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创新、发展、和谐。会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现将会上讨论提出的主要观点简述如下。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杨圣明研究员认为,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中国经济研究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探索和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规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要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探索和揭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观时,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特别要关注两个“没有变”和六个“新”。两个“没有变”指“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面临的六个“新”,即“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二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出发。首先要深入研究我国基本社会经济制度内在的运行规律,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产权规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规律;先富带动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规律;人的全面发展规律;区域经济梯度协调发展规律。除以上五条规律外,还要对长期以来经济学界关注的五大经济规律,即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按劳分配规律和价值规律在当代中国发生作用的形势和特点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和研究。三要兼收并蓄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虽然西方经济学一般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永存或不变为前提,但其在研究经济运行不同层次的规律方面,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成果。四要以反映经济规律的新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服务。让这些新理论回到实践中,为各级决策机关服务,为亿万人民服务,为千万企业服务,为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胡钧教授提出,科学发展必须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社会生产必须按比例进行。整个国民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它是多种比例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关系网,各种生产关系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只有协调好各种主要比例关系,才能有健康的经济发展。在许多比例关系中,最根本的是生产与需求、生产与消费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条件下,正确安排好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是实现科学发展、落实以人为本的生产目的和贯彻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关系。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看,要处理好工业与农业的比例关系,认真贯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的方针;还要处理好生产发展与资源供应间的比例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降耗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
二、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顾钰民教授认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经济利益关系和谐。但市场经济的固有规律与特征决定了在社会范围内不能自发形成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要化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只有运用市场以外的政府力量来实现,政府通过制定再分配政策和理顺分配体制,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经济利益关系中的主体地位。政府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再分配政策的调节功能:一是把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作为再分配政策的重要内容;二是把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作为再分配政策的重中之重,通过减免税收和增加补贴来实现:三是把调节高收入者的收入作为再分配政策关注的重要问题,除要出台更加科学合理的个人所得税政策,更好地体现不同收入群体在税负上的差别外,还要在其他环节采取措施调节高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长春税务学院经济系主任刘建华教授指出,用“更加注重公平”取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意义在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是我国“十一五”时期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侧重点。必须充分发挥分配的激励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政府应以税收的形式强制性地把高收入者的一部份收入集中起来,再通过转移支付分配给低收入者,形成个人的社会保障收入和福利收入。在收入分配结果的监管上,当前尤其要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健全个人收入监测办法,强化对个人所得税的监管。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李广信副教授认为,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政府应在实现和保护劳动者经济权益方面做出努力。首先,逐渐明晰和确立劳动力产权制度。从法律和制度层面确立劳动力产权的归属、确认劳动者作为劳动力产权主体应有哪方面的权利和权益、确认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使用权,使社会进一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激发劳动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其次,加强法制建设,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劳动契约制度。在充实和修改劳动法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和出台调节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大力充实劳动监察力量,建立有效的劳动监察制度,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再次,转变政府执政理念和政绩考核方式,保证让全体劳动者共享发展成果。各级地方政府应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落实劳动者权益作为重要的执政理念,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政绩观,把社会和谐进步、全面协调发展、劳动者利益满足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不单纯以GDP增长速度来考核政绩,更应把劳动关系的协调、公共产品的提供、自然环境的保护等指标统筹起来考核政府工作。最后,加大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的力度,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财力支持。
关于建设和谐农村的问题,有多位专家学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徐佩华教授指出,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不仅要在流通、加工环节进行合作,而且在生产环节也要联合起来组建公司,从事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加工,这有利于农业的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和企业化经营。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公司可集聚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资源,不断壮大实力。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农民联合起来,可扩大生产规模,促进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机械化生产经营;从事农产品加工业的,可通过专业分工进行多环节、多层次的精深加工,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农民还可联合起来从事农用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业机械的租赁、农产品的贮藏和销售及农业技术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另外,还可发展多功能农业,使现代农业由单一的农产品生产向以生物产品生产为基础,农产品加工、医药、生物化工、能
源、环保和观光休闲等领域拓展。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张士杰副教授认为,发展粮食合作社是新农村建设中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现实选择,发展粮食合作社不仅解决了粮食产业链条的连接问题、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问题,还通过粮食分散生产、集中销售和农用生产资料集中购买、分散消费减少了农民的支出,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提高了农民抵御自然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在财政、税收和信贷资金等方面相继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韦镇坤通过数据分析,揭示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他提出,为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坚持权利和义务对等原则、坚持公平与效率一致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在资金筹集和管理方面的职责分工,把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制定机构与社保资金运作机构分开;多渠道筹集社保资金,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社会保障的积极性,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并加大国家对农村社保的资金投入力度。
三、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
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与调控问题,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丁任重教授指出,房价持续上涨和越调越涨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国现阶段房地产供求的严重失衡,表现为住宅需求旺盛和住宅供应相对不足。房地产调控要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在立足于市场的供求关系,明确政府的调控职能,调整政府的调控政策。一是要增加楼市的有效供给。降低二手交易环节的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以增加二手房上市量和交易量,从而增加商品房的供给总量。二是要完善住房发展模式。一方面建立市场化住房体制,扩大居民的居住需求;另一方面,加快建立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三是要转变住房理念。让大家理解福利分房制度不能一直存在,实现政策支持与市场调节的有机协调,才是完善住房制度和住房模式的基本取向,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
关于外资过度并购对我国企业的影响问题,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李炳炎教授认为,外资并购已对我国产业安全构成隐患。外资并购着力于控制整个行业,我国部分产业已出现被外资垄断的倾向,外资并购使民族品牌大量流失,本土企业的生存空间缩小,外资并购削弱了企业的研发能力,增强了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依赖,国内企业被外资并购后,失去了原有的技术、品牌和市场,未来企业的技术路线和技术研发都取决于跨国公司的战略安排,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受到制约,导致中国在国际分工和国际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要采取措施来维护我国的产业安全。第一,吸引外资的政策应由以激励为主向以规制为主转变。取消一些给予外资的不合理的优惠政策;规范各地的招商引资行为,取消对外资占用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那些资源消耗大、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的外资项目,应拒之于国门之外。第二,制定合理、明确、适度的外资并购的产业导向政策。将外资并购产业政策法律化,明确规定外资并购进入的产业领域、程度以及违反政策的法律责任。具体来说。可将产业划分为禁止类、限制类和鼓励类。第三,完善我国外资并购的审批制度。建议在商务部下设外资并购司,作为专门审批外资并购的机构。同时,取消各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对外资并购的审批权。实行外资并购审批机构由复合制向单一制转变。第四,加强对民族品牌的保护。政府要支持民族品牌的发展,一方面将政府采购向本国产品倾斜,另一方面制定相关法律,规定在民族品牌受损害时,政府有权进行适当的干预。第五,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政府要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创新体制,加快科技产业化和科技成果转化。
关于加强对垄断行业过高收入的调控问题,江苏省兴化市委党校朱妙宽认为,鉴于垄断行业与其他行业职工收入差距持续扩大、难以缩小的现状,对垄断行业过高收入的调控要有新思路、新政策、新举措。这种新思路是:国有垄断企业不仅是垄断企业,而且也是国有企业,是由全民投资、归全民所有、为全民谋利的企业。因此,有理由、有必要也有可能采取果断措施,坚决打破垄断企业的内部人控制和垄断。真正落实全民的所有权、管理权和受益权。对国有垄断企业的职工工资和福利、产品成本和价格、财务、劳动人事等方面,社会公众都应该有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和决策权。一切国有垄断企业都应实行全民监督,体现全民利益和意志,从而切实加强对国有垄断企业职工过高收入的调控,使之回归到合理水平。
(责任编辑:闫春英)
【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十七届年会主要观点简述】推荐阅读:
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06-27
中国经济年会06-02
中国经济发展基本规律05-29
产业经济发展规律研究08-12
中国主要经济指标10-21
微观经济主要研究06-28
实证经济学主要研究11-08
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