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故事

2024-09-10

家庭故事(精选8篇)

家庭故事 篇1

关于家庭教育的故事

每个小孩都会在其成长中,学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去做。而作为家长,除了给予孩子们必须的父爱母爱外,更多的却要学会如何正确引导好孩子,教育好孩子。

望子成龙,是任何一个父母希望想象中的。可是,对孩子从小到大的娇生惯养,平时对其违规行为的放纵,加上孩子自己身上的自以为是等。所谓,七岁定终生。子不教,父之过。这样的小孩人生成长轨道犹如种植在盆中的盆景,苗好但长不大,更成不了才。父母可怜,老师可惜。所以一个小孩的从小生活习惯,作休时间,学习态度,认知程度等,对其将来的成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一切都离不开家庭中父母的监督,学校里老师的引导。许多父母在小孩出生后到进学校上学,总以为自己的孩子是孩子中的战斗机,人中之龙,鸟中之凤。但,过去的爱迪生曾有蹲在鸡窝里孵小鸡的异举,今天,您的孩子有吗?如果没有,那么当天才,做伟大的科学家,就如北京紫禁城里的厕所,大概也就没您家孩子的粪了。要知道,矛盾,华罗庚,钱学森等天才科学家,都是用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浇灌着那看不见摸不着的百分之一天才。我国古代神童伤仲永的故事,也充分说明了一个人从神人雷者到凡人庸者的蜕变!

少壮不努力,老大图伤悲。尽自己的力量,正确引导我们的孩子,督促我们的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所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自己的孩子花开有果,上课认真听讲,功课认真完成,课外认真辅导,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培养个人兴趣,多看书,多思考。

这是必须的!世间之理想,想了就得尝试着去做,不动不做,理想就是妄想。三百六十行,只要不断努力,行行都能出状元!

家庭故事 篇2

大多数家长都知道给孩子讲故事有很多好处:提高语言能力;扩充对世界的认识:使孩子成为喜欢阅读的人……一项新的科学研究甚至表明, 阅读文学作品能够提高人对于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和孩子一起阅读绝对是个很棒的教育方法。和孩子一起钻研一本书的温馨景象, 可能对于一些家长和孩子并不是那么容易。限于文化、时间和精力的影响, 书籍并不是某些家长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对于另一部分家长来说, “阅读”本身可能会让他们想起自己不怎么愉快的学习生涯。对于好动的孩子来说, 坐下来读书是一种惩罚而非奖励。幸运的是, 有另一种好办法可以达到与读书同样好的效果———讲述家庭故事。

在过去的25年间, 一项对于讲述家庭故事的研究表明, 这项日常活动会给孩子和家长带来许多正面影响。例如, 研究发现, 在年幼时听过父母完整、详细讲述过家庭故事的孩子的表达能力, 会在成年后比同龄人更强。同时, 这样的孩子在对他人思想、情感的理解上表现出了更高的能力。这使得他们在学生时代拥有更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另一项研究表明, 青少年对于家族史的学习有助于塑造他们较强的自尊感。这样的孩子比起没有经历过家族史教育的孩子来说显得更加成熟, 在成年后抑郁、焦虑的概率也比较低。

最重要的是, 不像书本故事, 家庭故事总是免费的, 完全可移植的。你甚至都不需要开灯, 就可以完成你的故事分享。研究表明, 各种各样的家庭故事都对孩子有益。分享家庭故事还有一个极大的好处, 就是孩子长大到早已过了睡前故事的年龄, 家庭故事还可以继续成为父母与孩子日常交往的一部分。

无论文化水平和经济状况如何, 每个家庭都有故事可说。当然了, 并非所有这些故事都如同田园牧歌一般美妙。不要为此感到担心, 研究表明, 儿童和青少年能够从他们的长辈曾经历过的艰难时刻中学会应对挫折的办法———只要讲故事的方式适合孩子的理解能力。

故事的内容是百无禁忌的。你可以向孩子们讲述那棵由于接线错误而烧起来了的圣诞树, 也可以说说你是如何遇见一生的挚友的, 甚至讲讲你从前的旅行故事。

书籍中包含“叙述”, 但只有家庭故事包含着“家人”。而幸运的是, 听家族史长大的孩子能够二者兼得。他们听到的故事将使他们成为这个家庭、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从这些故事里, 他们了解他们是谁, 来自何处, 并将有怎样的未来。

正如美国女作家厄休拉·勒古恩所说:“伟大的时代未必有高科技, 但却不能没有‘故事’。”口传故事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人类从幼儿时期开始就能够讲简单的故事。更大一点的孩子则能够将想象力和过往的经验结合起来, 编织出一个相对理性的故事。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 这些故事的内涵也愈发宽广。人类中小部分具有天赋的个体, 选择执笔将它们记录下来, 流传给后世, 成为人类共同的记忆和“家族史”。

假期是向孩子们讲述家庭故事的黄金时间。伴随着圣诞树、节日大餐, 你可以把那些过去的事情向孩子们娓娓道来。当然, 保留那些幽默的、温暖的部分, 删去那些伤心的、血腥的情节。也许你的故事不如书上的故事文笔优美, 逻辑连贯, 但它们是最真实、最能打动人心的。

家庭的故事 篇3

亚华的不能振作,很快就被解释为甘妈对儿子的过分保护。甘妈对幼子的偏爱,却又明显地基于夫妇间的不和。父母不能相处,偏又产生一个忠于家庭的大儿子亚辉,支撑着整个家庭。人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亚华身上,反而不知道最最不胜负荷的,是长子亚辉!

这种纵横交错的家庭关系,可以说是每一个家庭的故事!

家庭的经脉

传统的心理治疗,往往只见带有病征的个人,但是家庭治疗的准则,却认为人是属于系统的,因此也不断地受四周环境及环境内的人物影响,除非你独居另一星球,这世界上并没有“个人”这一回事。

而最影响个人的,当然是这个人的家庭。

因此,当个人的精神或行为出了问题,这个人的家庭脉搏也必然出了阻滞。如果把家庭的经脉打通了,个人问题也会有新的起色。

最常见的一种家庭闭塞,就是父母不能随着子女的成长而成长。

甘家的两个儿子,一个28岁,一个26岁,但是父亲管教甚严,把他们当10岁或20岁的孩子看待。大儿子虽然忠心耿耿,承继父业,但是脾气却越来越大,随时等待爆炸。小儿子就索性停留在10岁的阶段,精神恍惚,毫无做人的信心。

甘妈知道丈夫过分,但是她处理的方式,就是从此不与他说话,自闭而去!

教子无方

甘爸活到60岁,才发觉家里出了这么多问题,真不知道从何着手改善。他越想抓住两个儿子,他们越生怨气,尤其是小儿子亚华,甘爸越教他要有朝气,他就越精神萎靡。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甘爸这套教儿子的方式,对10岁的孩子是适当的,但对20岁的成人就不适宜。亚华要不是反叛而逃,就只好永远做个10岁的孩子来配合父亲的管教!

因此,要亚华不做10岁的小孩子,就得要甘爸放弃他把儿子当10岁看待的说教方式。

父兄都怪母亲溺爱幼子,却不知道他们二人同样是造成亚华不能长大的因素!亚辉协助弟弟振作的方法,几乎全是由父亲处承继过来的。

我望着这个家庭,真的觉得自己像个针灸的人,东摸摸、西探探,各处打听这个家庭的脉搏,才能决定从哪个穴道入针。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20多岁的成人是不应该太听从父母亲的话的。甘爸要学习怎样放弃对儿子的控制,这个家庭才有成长的机会。

反叛!反叛!

因此,我决定制造机会,让两个儿子学习怎样反叛。

我问亚辉:“你父母不能相处,你打算为他们支撑到几时?”

亚辉说:“我想过离家很多次,但是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走得出去。”

我把夹在父母中间的亚辉邀请出来,面对父母而坐,让他直接与父母亲对话。

亚辉话头一起,才显出这个听话的儿子原来拥有无限恨意,他对父亲说:“你不知道我的中学有多难过,我的同学都叫我‘灰姑娘’,时间一到就紧跑回家,同学正常的社交,我大都不敢参加……”

甘爸反辩:“我现在都没有管你了,现在你脾气比我更大,你有没有想到我心中有多难受……”

亚辉:“你现在是放松了一点,但你仍然是要控制一切……我17岁时你当我12岁,我28岁时你就当我14岁!”

我笑着插口:“这样说,你要到80岁才可以娶老婆了!”

甘妈对儿子说:“你不知道你爸多想有媳妇!”

亚辉答:“想要媳妇的话就得让我长大!”

我问亚辉:“你以前对你父亲说过这些话吗?”

他说:“没有,这是第一次!”

甘爸答:“那我们以后就这样说话吧!”

纸球掷父

甘爸毕竟是个明理的人,这回他不断被妻儿数落,虽然不好受,但他似乎明白这种交谈的重要。亚辉越不相信他父亲会有改变的可能,甘爸就越要证明自己是可以改变的。

甘爸说:“我母亲自小就管得我很严,一步都不放松。我长大后,很自然地就用母亲管我的方式去管儿子。”

可见一个家庭的方式,是会一代传一代的。亚辉虽然埋怨父亲,他自己的体态与说话,几乎是父亲的翻版,他若打不开他与上一代的结,可能他自己有了儿子后,同样会变成一个甘爸!

亚华眼见哥哥第一次与父亲做这样坦诚的表达,也开始说出心中话。甘爸肯在大儿子面前示弱,却不能停止管教亚华,亚华每次说话,他就数落他的不

是之处。

我用报纸揉成一个球,递给亚华:“你父亲不知道,他每次用这种语气跟你说话,就会把你打回10岁去。你如果真的想成长,就得提醒你父亲要对你尊重。这个纸球你拿着,每次他这样待你,你就用球掷他!”

我知道此时甘家的气氛逐渐开朗,因此也就教亚华与父亲开开玩笑。亚华真的依我所示,对父亲说:“你不能再把我当做10岁的小孩!”他说着,把纸球掷向甘爸。

这个疗程长达2小时,倒是打通了一些家庭的经脉。1周后,甘家要请我吃饭,据说亚华开始放松自己,重新振作。甘爸则说,多年不理睬他的妻子,开始与他说话。亚辉不见了踪影,大概是找女朋友去了。

婚姻家庭故事:我和婆婆的故事 篇4

自进入这个家门,我就怕她。那怕让我在她面前从来不敢有任何要求,还要看她的脸色是晴是阴。只要她干活我就给她快点打小工,怎奈从小没接触过农活的我,总是干不到她心里去。婆婆只能改造我,自小在娘家大院被邻里称为手巧的我,在婆婆眼前,笨拙得不能再笨拙。

第一次在婆家烧火,偌大的八人锅稳稳地坐在灶台上,并没有吓倒我,不就烧火吗?没吃过猪蹄还没见过猪跑吗?!婆婆拿过一捆柴说:“你烧火吧。”简简单单一丢就走了。

还记得当时年少的自己心里还在问“怎么不给我生起来啊?不生怎么烧啊。”到现在一想起自己当时的想法,恨不得给自己一脚。

没办法,我也是顶要强的。拿一把柴,底下放一团纸,纸点着了又灭了,再放一团纸点着又灭了,柴没见一点火花反而冒出一股股烟,猛吹一口气,结果眼被呛得睁不开了,赶紧喊老公来帮忙,两人倒腾半天终于点着了。本来挺旺的火一经我手就要奄奄一息,老公也不敢走了,俩人也乐呵在一起一边烧火一边砸牙。

婆婆看到了,过来接过去打发我俩上一边去,估计当时婆婆心里肯定凄凉的要命。后来有了小叔媳妇,一般婆婆是不用我来烧火的,都是小叔媳妇烧。

不知为什么,在婆婆面前我总是犯怵。每次我们一起逛街买菜啥的,我总是体力不支,总是婆婆大包小包的拎着在前面走着,我偶尔拎着小包也是大喘小喘的在后面跑着。

我跟婆婆一天比一天生分,随着女儿的出生,当我发现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观相差太远时,我开始回避婆婆,逐渐减少与她相处的时间。我们在城里本来就有自己的小家,所以总以工作忙为理由来减少回去探望她的次数,要说交流,近乎是零。

信主以前,我也寻找过答案。从小接受的教育里“百事孝为先”,我总认为自己是孝顺的,对公婆也是尽心尽力的。每次回家总是帮着做这做那,老人住院也是床前床后照顾,经济上更不用说,从不计较,可为什么没有那份亲情的感觉,反而忐忑不安呢?

无论我怎么寻找还是一无所获,一提“婆媳关系”内心总有一肚子委屈,婆婆让我刻画的越来越刚硬,而对自己的外在行为越来越美化,对自己的怜悯也不断增加。

信主以后我也在不断寻找这困扰我二十年的问题的答案。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还是没有找到。我只有对神呼求,问通晓天地的主,为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我的神并没有回复我,我以为祂把我忘了。

诗篇里说:“主啊,你本为良善,乐意饶恕人,有丰盛的慈爱赐给凡求告你的人。”上帝没有忘记我,祂只是在让我经历。

直到有一天,我翻开《约翰一书》,四章十八节这样记载: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

“爱里没有惧怕”这句话像针一样扎在了我心上,婆婆的身影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我不得不重新审视我自己。所有面子上的事我都做了,可扪心自问,我爱婆婆吗?没有。那我是做给别人看吗?也不是。那为什么?更多的可能是我把自己往仁义道德的标准上套,这份孝没有从心底油然而生,它是一份在内心深处有条件的孝,因为没有爱。

我跪在床前痛哭,罪在我内心显现,我恐惧害怕,害怕真实存在的自己。

是的,我不得不面对,自己是瞧不起婆婆的。她没读过几年书,认不得几个字,被我认定没文化;她身板硬朗,有力气干庄稼活,却不会整理家务,被我认定粗俗;她节俭不舍得花钱,十几年前的衣服穿到现在,我们给买的衣服却束之高阁,被我认定不懂得生活……

我越想越是不寒而栗,论断、邪恶、诡诈、傲慢、虚伪……我不敢再继续下去,上帝看重的是你的动机,而不是你外在美好的表现。我只有向上帝忏悔痛哭,父啊,饶恕我,帮助软弱的我,让您的爱注入我心底,流淌满溢……

去年公公身体不好,我主动邀请公婆一起来北京。说实在的,这二十多年里,我一直是在自己小家或是娘家呆着,与婆婆朝夕相处的日子也就过年过节的。后来婆婆住到城里,我们才每周末聚一次,再后来,我们来到了北京,几个月回趟家,见面的时间数都数得过来。

或许这才是我们在一起的开始。

二十多年的婚姻磨练,工作家务陪伴孩子,让我的小姐态早已烟消云散,孩子也到了我当年的年龄,我也到了婆婆当年的年龄。

婆婆老了,年轻时的过度劳累使她患了腿疾,虽做过手术,效果甚微。昨天我们一起去超市买了一堆的水果蔬菜,我拎着两大包在前面走,婆婆拎着一包在后面跟着,不自觉地就把婆婆落在了后面,走一段我就停下等等她,放慢速度走一段还是要等等她,看出了她的吃力。家里简简单单的蓄水池都会让她一筹莫展,我第一次感觉到婆婆老了。

婆婆开始跟我学着泡茶,刚开始婆婆一直叨叨不喜欢喝茶,没几天就学会了泡茶,还喜欢上了喝下午茶。我们一起喝着茶,聊着天,婆婆讲着她的故事:小时候家里穷,父母身体不好,不得不女孩当男孩用,跟男孩子干一样的体力活,老来这腿就不听使唤了;给我讲老公小时候有多淘气,夏天总爱往河里跑,她那个又担心又气啊……

再细细打量她,以前我从没仔细看过婆婆的模样,白发已渐满,染过的黑发也掩盖不住岁月的痕迹。细碎的皱纹布满整个脸庞,一双手非常粗糙,跟人打招呼憨憨地笑着,晚饭后我们一起在街头溜达,我挽起她的胳膊,刚开始明显感觉她的不自在,又明显感受到她的喜欢,我们开始聊天,竟然有些事情有些观点还是类似的。

家庭美德故事 篇5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陆陇其 孝行感少年

陆陇其,原名龙其,字稼书,清浙江平湖人;曾担任过嘉定、灵寿的知县。

陆陇其素以孝闻名。据说,他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正在京城考试,一听说父亲去世了,立刻赤足步行往家赶。到了家里,日夜哭泣,每天也不入内室,只是席地而卧。

他在灵寿当知县的时候,为政清简,深得人民爱戴。有一天,一位老妇人来告她的儿子不孝,那是一个20岁左右的青年。陆陇其对老妇人说:“我还没有小仆人,你的儿子可以暂时来帮忙,如果我找到合适人选了,我就给他施用杖刑然后遣送回家。”从此以后,这位青年每天侍奉在陆陇其左右。每天早晨,陆陇其都恭候在自己老母的门外,等母亲起来了,就照应着母亲洗漱、吃早饭。午饭的时候,他在旁边服侍着,时常逗母亲开心;母亲吃完了,他才吃剩下的东西。晚饭也是这样。如果有点空余时间,就陪母亲说笑,讲些故事让母亲高兴。母亲稍有不适之感,立刻找医生,买药煎药,几夜不睡也不知道累。这样过了几个月,这个青年跪在陆陇其面前,请求回家看望母亲,陆陇其问:“你不是和母亲不和,为什么还要看她呢?”这位年轻人哭着说:“过去我不懂事,对母亲不好,现在好后悔啊!”于是陆陇其让他们母子相见,两人抱头痛哭。青年和母亲回家后,与以前判若两人,后来因为孝顺在乡里闻名。

家庭美德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陆陇其 孝行感少年

陆陇其,原名龙其,字稼书,清浙江平湖人;曾担任过嘉定、灵寿的知县。

陆陇其素以孝闻名。据说,他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正在京城考试,一听说父亲去世了,立刻赤足步行往家赶。到了家里,日夜哭泣,每天也不入内室,只是席地而卧。

他在灵寿当知县的时候,为政清简,深得人民爱戴。有一天,一位老妇人来告她的儿子不孝,那是一个20岁左右的青年。陆陇其对老妇人说:“我还没有小仆人,你的儿子可以暂时来帮忙,如果我找到合适人选了,我就给他施用杖刑然后遣送回家。”从此以后,这位青年每天侍奉在陆陇其左右。每天早晨,陆陇其都恭候在自己老母的门外,等母亲起来了,就照应着母亲洗漱、吃早饭。午饭的时候,他在旁边服侍着,时常逗母亲开心;母亲吃完了,他才吃剩下的东西。晚饭也是这样。如果有点空余时间,就陪母亲说笑,讲些故事让母亲高兴。母亲稍有不适之感,立刻找医生,买药煎药,几夜不睡也不知道累。这样过了几个月,这个青年跪在陆陇其面前,请求回家看望母亲,陆陇其问:“你不是和母亲不和,为什么还要看她呢?”这位年轻人哭着说:“过去我不懂事,对母亲不好,现在好后悔啊!”于是陆陇其让他们母子相见,两人抱头痛哭。青年和母亲回家后,与以前判若两人,后来因为孝顺在乡里闻名。

诚实守信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去卖布,为了使儿子不惹麻烦,所以她对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卖布,我回来后让你吃猪肉。”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闹着去了。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很舍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而曾子却坚定地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肉,就不应该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所以我今天要为儿子做个榜样。”于是曾子把猪杀了。他的儿子长大后也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故事

(二)传统美德——大公无私

春秋时,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羊说:“南阳县缺个县长,你看,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

祁黄羊毫不迟疑 地回答说:“叫解狐去,最合适了。他一定能够胜任的!”

平公惊奇地又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

祁黄羊说:“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

过了一些日子,平公又问祁黄羊说:“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

祁黄羊说:“祁午能够胜任的。”

平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怎么推荐你的儿子,不怕别人讲闲话吗?”

祁黄羊说:“你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所以我推荐了他;你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

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当上了法官,替人们办了许多好事,很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

孔子听到这两件事,十分称赞祁黄羊。孔子说:“祁黄羊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见,便不推荐他;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便不推荐。像黄祁羊这样的人,才够得上说“大公无私”啦!”

故事

(三)传统美德故事——负荆请罪

战国时候3,有七个大国,它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先封他为“大夫”,后封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自己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以后,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故事

(四)传统美德故事——林则徐禁烟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

林则徐面对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危害。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门硝烟的壮会计毕业论文下载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故事

(五)传统美德故事——

毛泽东尊师美德故事

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

&毕业论文格式下载nbsp;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故事

(六)传统美德故事——七岁之师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 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故事

(七)传统美德故事——苏武牧羊 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春天,一位汉使在经历了19个不平凡的年头后,又重新站在了大汉的大殿之上,他悲喜交加。这位就是“留胡节不辱”的苏武。下面就让我们听听他的故事吧。

汉武帝晚年,汉和匈奴间在经历多年战争后,正在酝酿重归和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但就在完成任务准备回国之际,因为意外受到了一次刺杀单于行动的牵连,苏武一行被扣留了。面对单于的威逼利诱,苏武始终保持汉使的尊严,不辱使命。最后单于无可奈何,就把苏武流放到北海??今苏联贝加尔湖,给了一群公羊,说什么要等公羊生下羊羔,才放苏武回去。

北海,人迹罕至,荒原千里。为了要生存下去,回汉朝复命,苏武经常从野鼠穴内掘取“草实”充饥。汉节??汉武帝赐予的杖子,代表汉民族身份 是他唯一的伙伴。白天,苏武依它为杖,屹立在风雪中牧羊;晚上,又与它同床而卧,度过了一个个漫漫长夜。经年累月,汉节上的毛全都脱落了。一天,他在长安的一位老朋友李陵,突然来到北海。原来,李陵在苏武出使的第二年因兵败投降了匈奴。这次奉了单于的命令来劝苏武投降。他对苏武说:“自打你出使以后,你的母亲和一兄一弟都已相继死去。后来听说你妻子也改嫁了。两个妹妹和三个孩子又不知存亡。你还留恋什么??人生短促,你何必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罪,愿你听我的话,不要再固执了。”李陵的投降,使苏武非常气愤,他说:“我早已把自己当作死在这里了,如果你一定要我投降,我今天就死在你面前。”李陵只好叹息而去。在北海,苏武度过了十九个年头。风沙撕破了他的衣服,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冻饿练就了他一副硬骨头。苏武崇高的气节,受到了匈奴族广大人民的 尊敬。

昭帝初年,汉朝与匈奴和亲,汉朝遣使要求接回苏武,单于诈言苏武已死。后来,汉使按苏武随员常惠的计策对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皇帝射猎的宫苑 射下一只雁,雁足系有帛书,说苏武现在北海。”单于大惊,才不得不允许苏武等九人随汉使一道归来。苏武保持汉节,不屈服于匈奴贵族的任何威胁与利诱,代表了汉族和匈奴族人民要求平等联合,反对民族压迫的共同愿望。因此,苏武牧羊北海的事迹被人们编成歌、剧、故事,广为流传。

故事

(八)传统美德故事——铁杵磨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终于成为有名的大诗人。

故事

(九)传统美德故事——完璧归赵战国时,赵惠文王得到了世间罕见的美玉——和氏璧。秦昭王听说后,想把美玉占为己有,便派人送信给赵王,骗他说秦国愿以十五座城池换取这块宝玉。

赵王想将宝玉送给秦国,却担心秦国不履行诺言;想不给,又怕得罪秦国。同大臣们也商量不出一个结果来,想找一个适当的人出使秦国,一时又找不到。这时,一个叫缪贤的大臣推荐自己的门客,说他可以担当出使秦国的任务。这个门客就是蔺相如。他见到赵王后,主动提出拿着宝玉出使秦国,并表示:秦国把城池割让给赵国,我就把玉留在秦国;秦若不给城,我一定把宝玉完整无缺地带回赵国。“臣请完璧归赵。”赵王点头同意了。

蔺相如来到秦国谒见了秦王,并献上和氏璧。秦王手捧美玉,满心欢喜,爱不释手,传给大臣和妃嫔们观看,压根儿不提划给赵国十五座城池的事。

蔺相如等了很久,看出秦王并无诚意,便心生一计,上前说道:“这块美玉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信以为真,便命侍臣将璧传给蔺相如。蔺相如拿到和氏璧,后退几步,背靠柱子,愤怒使得他的头发竖起将帽子顶起。他说:“大王只顾观赏宝玉,根本不提交城之事,可见您并无诚意,所以我将璧收回。大王要是逼迫我,我就撞死在这根柱子上,这块宝玉也一块儿撞碎。”秦王怕宝玉真的撞碎,赶紧道歉,并派人将地图拿来,装模作样地将准备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池的位置指给蔺相如看,还答应过几日举行盛典,正式迎接蔺相如。

蔺相如知道,秦王又在设骗局了。当天夜里,便叫手下人穿着破衣服,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在正殿里隆重地接待了蔺相如。蔺相如对秦王说:“我看大王并无诚意,因此早将和氏璧送回赵国了。我并不是想违约,秦国比赵国强大,如果大王您做出高姿态,先交出十五座城池,赵国一定不敢不将宝玉拱手相送。我知道这样做是欺骗了您,请您把我煮死吧!不过,也请您先好好考虑一下该怎么做。”

秦王恼怒万分,但又无可奈何,心想,杀了他不但得不到宝玉,还把秦、赵的关系弄僵了。只得放他回去了。

“完璧归赵”比喻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故事

(十)传统美德故事——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家庭节约小故事 篇6

二(1)班 朱秦锐

节约小故事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拥有的家。现在我们国家正大力提倡节约资源,我们小学生也要懂得节约,而且还应该从小事做起呢。夏天,频繁地开关冰箱门也是一种浪费的行为。因为经常打开门,冰箱里面的灯就会自动亮起,冷气也会跑出来,耗电量非常大。减少开冰箱门的次数就也是一种节约用电的好方法。

妈妈用洗衣机洗少量衣服时,把水位定得和衣服差不多高。这样,衣服与衣服之间的摩擦力大,洗得干净,又节约水。这真是两全其美啊!

家里用空调时,空调常常会漏水,妈妈就把盆子放空调下,一个晚上过后,盆子里满满的水可以浇花、洗抹布、洗拖把……家里用电风扇时,经常使用中档或慢档,因为慢档比快档省电三分之一。刷牙也是,许多人习惯边放自来水边刷牙,这样不断地放水30秒,用水量约6升。而用杯子接水,3杯水足以刷一次牙,用水量仅0.6升,多省水啊!

我在洗澡时,用了很多的水。妈妈见了,就让我把水放到盆子里,用完一盆水,再放一盆水。我又在网上查了一些节约用水、电的小窍门。比如说:

1、在一个房间内,把窗户关严,在风扇前放一盘冰块,绝对像在空调房间里面一样凉爽。2淘米水和煮过面条的水可以用来洗碗、洗筷子,去油又节省水。

家庭气氛与家庭教育探析 篇7

家庭的气氛是多种多样的, 有幽默的、欢乐的、和谐的, 也有沉闷的、冷淡的、抑郁的, 等等。在一般家庭中, 纯粹属于某种单一气氛的, 是极少见的, 常常是相近的几种气氛的综合表现。孩子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气氛中, 他的心理状态就会很自然地接受环境的那种潜移默化。在一个家庭里, 成员之间互相尊重、爱护, 为人处事通情达理, 生活在这样安定和睦, 宽松友好的家庭中, 就会使孩子性情安宁, 活泼开朗, 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个性。如果父母长期分歧、敌对, 争吵不休、言行粗鲁, 对长辈缺少孝敬甚至虐待, 孩子生活在这种紧张冲突的家庭气氛中, 就会感到压抑不安, 自责或自卑, 严重的还会使聪明的孩子变得性格古怪, 反映迟钝以至痴呆。心理学家海尔特研究发现, 双亲不和比双亲不全对儿童的消极影响更大。所以, 我们说有什么样的家庭气氛就会带来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效果, 孩子的表现是家庭气氛的晴雨表。

家庭气氛作为家庭教育中一种带有主观性质的因素, 是由家长人为地进行调节的, 因此, 家长有责任、有义务为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氛围。

一、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

这种气氛自由、轻松, 充满着爱, 对形成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 认识自我价值, 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一方面, 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表现在父母之间的关系上。父母之间能够互相尊重, 配合默契, 而且都重视孩子的教育。当意见不和时, 不是在孩子面前争吵或数落对方, 而是互相理解互相谅解, 求大同存小异, 经常在孩子面前讲对方的长处和优点。这样, 家庭教育就容易受到良好的效果, 孩子就会表现出尊重父母, 与人友好、善解人意等亲社会行为。另一方面, 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也表现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上。首先, 父母要善于为孩子创设一个“小天地”供孩子游戏。居住条件好的可利用客厅、卧室一角或阳台一边, 做个富有童趣, 又便于孩子伸手可及的壁柜, 供孩子放置玩具和图书。若与孩子的小床连为一体的儿童组合家具则更好。居住条件不宽敞的家庭, 也可以因陋就简。如让出几只抽屉, 在椅子背后做些彩色小布袋供孩子放置物品;或挤出一块墙面, 用纸贴上一些饰品, 让孩子涂鸦。允许孩子布置自己的“小天地”, 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其次, 要让孩子在家中能够享有平等的地位。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应既是长辈又是朋友, 所以, 要常抽时间和孩子同玩同乐, 同活动同探索。要经常听取孩子的意见和要求, 不要随意简单地否定。当孩子做错了事, 不要当众训斥, 要循循善诱, 以理服人。当孩子遇到了挫折, 不要挖苦嘲弄, 要正面引导, 帮助他树立信心, 克服困难。当孩子有了出色的表现, 不要漠视, 要由衷地表扬赞赏。对于家庭事务和活动, 如参观、旅游、访亲问友或购买大件物品等问题都要注意征求、考虑孩子的意见, 给孩子平等参与的机会。只有平等地对待孩子, 尊重孩子, 才能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 发挥这种家庭气氛应有的教育作用。

二、求知进取的家庭气氛

这种气氛主要表现在家庭成员在学习上不断进取, 在事业上不断开拓的精神状态上。父母的精神状态对孩子有直接的感染力, 是开启孩子心扉的一把有效的钥匙。父母对自己事业的高度责任感、荣誉感;对工作认真负责, 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对真理的探索、热爱和维护, 对偏见和谬论的鄙弃和厌恶;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艺术的审美观都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一位学生这样回忆道:“我的父母都是大学教师, 他们每天晚上不是备课, 就是钻研学问, 节假日也很少休息。在他们的长期的影响下, 我从小就养成了看书阅读的好习惯。”相反, 如果父母终日沉溺于喝酒、打牌、玩麻将, 其子女也不可能有奋发进取的求知欲望。所以, 父母要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子女的爱结合起来, 才能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 发挥家庭教育的威力。

三、情感沟通的气氛

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沟通对于每个成员的心理调适, 尤其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父母和孩子经常对话, 进行双向思想交流, 可以达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这是与孩子情感沟通的着眼点。父母经常耐心地听听孩子天真烂漫, 甚至是幼稚荒唐的想法, 了解他周围发生的事情、他对老师和小朋友的看法等, 可以把握孩子的思想脉搏, 帮助孩子弄清是非, 引导孩子积极向上。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可以在饭桌上进行, 也可以是茶余饭后、看电视, 或一同外出等活动中进行, 在活动中孩子会不知不觉地畅所欲言, 心情放松地交谈, 会使感情更亲密起来。在这种气氛中, 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殷殷之情和深切爱意, 从而对家庭产生依恋之情, 对父母更加尊重爱戴, 父母的教诲更容易为他们所接受。同时, 父母也可以向孩子传递大量的知识和信息, 因势利导地启迪孩子的思想, 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为孩子快乐成长增添动力。

总之, 家庭气氛在家庭教育这项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中, 既是一种隐形的教育力量, 更是陶冶情操的“天然熔炉”。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 只有良好的家庭氛围, 才可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因此, 每个为人父母者应懂得, 要想取得良好的家庭教育的效果, 就一定要给孩子营造一个适宜的家庭气氛。

摘要:家庭气氛是家庭教育中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 对于每个家庭成员都起着无形的作用, 特别是对身心都处于迅速发展的孩子来说更具影响力。家庭气氛主要是由家长人为地进行调节的, 因此, 家长有责任、有义务为孩子营造民主和谐、求知进取、情感沟通等良好的家庭气氛, 发挥家庭气氛的隐形教育作用, 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庭气氛,家庭教育,民主和谐

参考文献

[1]晓秋.家庭氛围影响孩子的一生.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1.

一个红色革命家庭的故事 篇8

在那个年代,虽然胡日先带领其子孙,长年累月勤耕苦作,但由于地主豪绅横征暴敛,欺榨剥削,结果还是债台高筑,家贫如洗。

1925年五华农民运动浪潮席卷全县。上级党组织派遣胡焕寰等到念目石村,开展宣传组织农会。胡日先带领全家首先响应,报名参加了农会。在他家的带动下,念目石、碰塘、琴江下的农民纷纷加入农会,随即成立了琴江乡农民协会,选举胡日先为会长。胡日先当上农会会长后,便带领农民积极实行“二五”减租,取消送租送田信鸡等勒索农民的苛捐杂税。穷人抬起了头,挺起了腰,扬眉吐气,但地主豪绅却恨得破口大骂,誓要把胡日先“农会头”除掉。

1927年5月,地主豪绅勾结国民党宋世科团进剿念目石,他们一到村里,见物就抢,见屋就烧,见人就杀,并派重兵包围胡日先家。由于敌人突然袭击,胡日先躲避不及,不幸被捕,被押进安流东灵寺。敌人对他施用惨绝人寰的酷刑,但他坚贞不屈,与敌人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曾被胡日先清理过家产的地主黄柱臣,认为斩除“农会头”机会已到,便得意洋洋地对胡日先说:“你这个共产党农会头,今日你有三头六臂,插翅也难飞,快送你上西天了!”遍体鳞伤的胡日先,忍着巨痛,厉声呵斥:“我胡日先敢食三斤姜,敢顶三下枪,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我死了,有我儿子、孙子,革命自有后来人,你们莫高兴太早,你们的末日快要到了!”辞严气正,弄得地主黄柱臣丧魂落魄,灰溜溜地走开了。几天后,海丰农军总指挥吴振民率领农军打败了国民党宋世科团,攻陷安流,把胡日先从狱中解救了出来。

其妻张五妹目睹自己丈夫身上伤痕累累,青一块紫一块,火从心头起,谆谆告诫儿女:“牢记血海深仇,听党的话,跟共产党走,打倒这批狐群狗党,为你爹报仇。”她带领一家大小节衣缩食,勤俭持家,搞好生产,多打粮食,支援农军。她家是革命据点,体弱多病的张五妹经常起早摸黑接待同志,护理伤病员,累得她腰酸背痛。但她从未有过怨言。一次,红军四十六团100多人路过,她组织全家老幼,热情地为红军战士煮茶做饭,问寒问暖。红军战士都称她为“革命的好妈妈”。

在父母的影响带动下,孩子们也纷纷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叛变革命,肆无忌惮地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人民。在这血腥的白色恐怖中,胡荣、胡问欧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的教导、父母亲的支持,激励着他们与敌人血战到底。

1928年2月6日,古大存、魏远明率领革命军100余人,攻打横陂魏汉周、魏灼寰的封建堡垒——华阁西门。激战两小时后,因水寨李瑞屏等地反武装增援,敌人向革命军疯狂反扑。这时,战士胡运娘等人被敌包围,在这危急时刻,胡荣不顾个人安危,当机立断,带领几名赤卫队员冲上山头,端起机枪,紧扣扳机,向敌人开枪扫射,掩护胡运娘等同志杀出重围,安全转移。

1928年2月17日,国民党黄旭初师兵分三路进剿安流。他们到安流后,就和当地反动武装互相勾结,成立剿共委员会。提出“宁可错杀三千,不能放过一个共产党员”口号,所到之处,实行“三光”政策。革命活动一度转入了低潮。

1929年4月,八乡山第一仗后,念目石的革命火种又燃烧起来。胡荣首先在念目石组织起“救党会”,他任组长,胡亚四、胡亚涛为组员。胡问欧将分散隐蔽的共产党员集中起来,恢复了洑溪乡党支部,他任书记,后任中共八区区委委员。在他们兄弟积极串联发动下,洑溪乡苏维埃政府成立,胡荣任主席;洑溪乡妇女会主任由胡问欧的妻子曾友妹担任,儿童团团长由胡日先的孙女胡木英担任。1930年初,区、乡苏维埃政府都设在胡日先家里。为了保卫新生政权,胡荣兄弟率领念目石人民,在村的四面高山上日以继夜筑起了4个大寮(即碉堡),准备与反动武装展开顽强的斗争。他们依靠原始工事,用粉枪、刀、矛等武器,先后打败了敌人多次的进攻。

胡日先13岁的孙女胡木英也不甘落后,率领儿童团员到永和寺、水口宫、转水宫,废掉神坛,捣毁神像。胡日先一家,成为封建地主豪绅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把胡日先一家当作首先要剿杀的对象。自1928年至1930年,胡日先家先后遭受敌人几十次围剿。不但房屋被烧毁,墙脚被挖掉,果木被砍光,连屎缸板、风车、砻、碓、磨等都被抢光,房屋被夷为平地,片瓦无存。敌人烧、杀、抢、掠、悬赏通缉,迫使他家三年断了炊烟。在艰苦的年月里,胡日先携老带幼,上山蹲石洞,挖野菜草根充饥,以蓑衣稻草御寒,后流落到陆丰上砂讨饭,4岁的孙子胡毕香被迫卖掉,13岁孙女胡木英也被地痞抢走。

由于敌人连续不断围剿,1930年7月,胡荣、胡问欧为了寻找组织,途经汕头时,被叛徒出卖而遭敌逮捕。就义时,胡荣兄弟大义凛然,昂首挺胸走向刑场,慷慨激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儿子牺牲了,但60多岁的胡日先夫妇并没为此流下一滴泪,而是化悲痛为力量。同年8月,胡日先带领一家老幼回到念目石窑斗里,继续串联发动,恢复组织,准备战斗。不料被地反张阿金发觉,深夜率领地反武装包围窑斗。胡日先夫妇奋起搏斗,寡不敌众,胡日先壮烈牺牲,张五妹身负重伤,后流血过多身亡。

胡日先一家,在革命斗争中,被杀3人,被抢走2人,失散7人,被迫卖2人,全家18口人,仅剩下4人。他们英勇不屈、前赴后继的革命事迹,为五华人所传颂。

上一篇:河南公务员行测备考专项练习下一篇:微型课题结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