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歌欣赏(精选6篇)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歌欣赏 篇1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歌欣赏
一汀烟雨,满目思恋。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春风掠过枝头的那抹新绿,轻轻地吻在心间,留淡缕清香,绚烂最美年华。藏在岁月里的情深难却,凝一眸浅笑,明月夜,傅相祠。
穿越茫茫人海的行走,是为了淡忘,但有时也会脚下凌乱,轻意间,走的跌跌撞撞,所羁所绊,轻缠细绕,狼狈在你似水的目光里。
岁华摇落,思伊情切。千年回眸换来的`邂逅,千日尽散,嗟叹,有时终须有,无时莫强求。唯予墨以书,抚心安意,戒红颜。
似水漂泊,流年茫茫。那盛开的彼岸花,开开谢谢,还是花不见叶,叶不见花吗?那被思念折磨的曼珠和沙华,轮回里,还在忘却前世的自己吗?
十年沧桑,三生石碎,行渐陌路了无痕。惆怅难诉,思念哽咽,片片心语无处寄。不思量,自难忘。
曾期希,韶光相伴,缠绵缱绻,双眼满溢你的隽柔娇容,欢笑在每一个清晨,沉醉在每一个午后,就这样一路走下去,一路看你,最美的风景。
曾幻想,化成你最喜欢的文字,排成诗词,藏在你的心里,即使,只有在暴雨淋痛你的心情,冰雪冻疼你的笑容,你才会想起,才会念给自己听,才会有一丝温暖,足矣。
曾渴望,漫步在你身侧,十指相扣,吐诉柔情。凭栏依竹,携手共揽岁月,为你挽爱添香。拖起你甜美的梦,给生命温暖晨曦。
玫瑰妍,风铃曳,一曲情歌绕耳,一段倾世情缘。爱无尽,思忆深,一诺倾城之恋,一世柔情缠绵。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歌欣赏 篇2
一、“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唐代山水诗“自然”的审美风格
纵观唐代山水诗, 其最大的风格特点便是“自然”。在唐代山水诗“自然”之审美风格形成中, 更多的是渗透了老庄美学的因素。大自然全幅生动的山川草木, 云烟光色, 跟人类的生命绝不是不相干的存在, 任何一个真正在大自然中受到感动的人都在寻觅着生命的真谛。“致虚静, 守静笃;万物并作, 吾以观其复” (《老子》十六章) , 这种悟道方式对唐代山水诗自然之风格有很深远的影响, 正因为唐代诗人真正达到了庄子书中“无己”“忘己”“丧我”“坐忘”的状态, 他们才能将自己的心灵沉浸到大自然的韵律中去, 从而达到庄子所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时有明法而不言,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知北游》) 的理想境界。在这一点上, 王维的山水诗创作无疑是最好代表。
另一方面, 这种以自然为审美风格的山水诗也是唐代诗人对以谢灵运为山水诗鼻祖以来的山水诗创作的飞跃和成熟, 可以说, 山水诗由晋宋到盛唐, 由谢灵运到王孟一直处于从模山范水到神韵自然的变化之中。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致力于寻幽探胜, 达到了穷形尽相的水平, 但是其山水诗的诟病也是很明显的, 比如情景难以交融, 常常拖着玄言诗的尾巴, 失却了自然之于心灵的神韵美感。而孟浩然的山水诗借用或化用了谢灵运, 谢眺的一些清丽之句, 但能做到情景交融, 无我同一, 诗境更加深融完整, 超以象外, 诗人一生未出世, 而是徜徉于故乡襄阳的山水中, 忘情于大自然的怀抱, 不断的探索宇宙人生的奥妙, 在一花一鸟一丘一壑中获得了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的审美解悟。
二、“相看两不厌”——唐代山水诗多样化的审美趣味
唐代山水诗在“自然”统领的审美风格之下, 形成了多样化的审美趣味, 在这里, 笔者只是截取诗人最有代表性的诗篇来试图描绘出唐代山水诗多样化的审美趣味。
1、孟浩然的清美
孟浩然对“清”字似乎特别偏好, 比如“清晓因兴来, 乘柳越江岘” (《登陆门山怀古》) ,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之所以用“清”字来概括孟浩然诗的审美趣味, 不只是因为这个原因, 而是因为孟诗往往不加雕琢, 给人以平淡率直之感。如其长诗《寻香山湛上人》即为一例:
朝游访名山, 山远在空翠。
氛氲亘百里, 日入行始至。
杖策寻故人, 解鞭暂停骑。
石门殊豁险, 篁径转森邃。
法侣欣相逢, 清谈晓不寐。
平生慕真隐, 累日探奇异。
野老朝入田, 山僧暮归寺。
松泉多逸响, 苔壁饶古意。
谷口闻钟声, 林端识香气。
愿言投此山, 身世两相弃。
整首诗可说是一次览景访隐经历的记录不似谢灵运诗中插入庄老名言, 而是插入叙事, 不但让我们目睹他观赏的山水之美, 也让我们接触到了他的悠闲自适的心境。
2、王维的“幽”美
王维的山水诗, 受庄学的熏染, 表现为抒情上的“非拟人化”或“拟物化”, 诗人“拟物化”的方式就是诗人放弃了人的自我境界, 将自己化为大自然中的一部分。试看下面几首诗: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
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山中》)
每一首都是一幅绝妙的山水画, 由于诗人捕捉的是自然现象在变化中的生命美感, 并且由于诗人能将自我恰到好处的融入山色景物中, 使得笔下的景象都是清静幽美且空寂灵动的, 这些由毫无修饰的语言连缀而成的诗篇, 反映了诗人隐居山林, 复归自然的生活态度。
3、李白的“动”美
李白以其无以复制的诗之禀赋和豪放不羁的人之性情, 将山水诗写的流动飘逸, 神采飞动。如《春日游罗敷潭》、《东鲁门泛舟》、《早发白帝城》等篇, 写得极具流动之美。
再如《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诗:
楚山秦山皆白云, 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 君入楚山里, 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 女萝衣, 白云堪卧君早归。
此一曲短歌, 借云的流动, 写出了山水的飞动飘逸, 写出山水云的飞动, 同时也写出了山水云与人的深情, 由于诗人不是从固定角度欣赏山水, 而是诗人化身于自然韵律之中与之徘徊而发现的山水美, 所以是自然而然, 摇曳着无限生机气韵的飞动之美。
4、杜甫的“壮”美
杜甫的一生漂泊, 居无定所, 在颠沛流离之中也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也留下了不少山水名篇, 最能体现杜诗壮美趣味的是青年时期写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孟子《尽心》载:“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子这种“泰山之志”深刻影响了中国山水诗。在孔子死后一千多年, 青年诗人杜甫来到泰山, 写下这首有名的望岳。“岱宗夫如何”这一句发端, 足见青年杜甫的生命健力, “齐鲁青未了”所展示的空间, 无限延伸, 广大山川中绵延不绝的生机亦是青年诗人心中无限勃发的生机。中四句, 更将天地宇宙摄入望, 表现出诗人力登津要的决心和勇气。整首诗, 包孕着诗人一生致君尧舜, 生命不息, 理想不灭的强大精神动源, 以至晚年诗人还曾在夔州追忆青春时的心胸:“昔我游山东, 忆戏东岳阳, 穷秋立日观, 矫首望八荒”。
5、李贺之“惊”美
清人姚文燮说:“唐才人皆诗, 而白与贺独骚。白, 近乎骚者也;贺则幽深诡谲, 较骚为尤甚”, 李贺这种“幽深诡谲”的诗风, 使得其诗常有一种惊异的美感, 给人一种惊奇的审美感受。如《感讽五首》之三:
南山何其悲, 鬼雨洒空草。
长安夜半秋, 风前几人老。
低迷黄昏径, 袅袅青栎道。
月午树立影, 一山惟白晓,
漆炬迎新人, 幽壙萤扰扰。
李贺喜欢黑夜的美丽, 美得惊心动魄, 摄人魂魄。在中国诗歌史上, 很少有像这首诗的境界, 把月夜写的如此鬼气森严, 那一片惨白的世界中, 一帧树影, 一座坟, 一盏萤火, 都是黑色灰色的, 这与其说是经验世界的月境, 不如说是心灵体验中的幻景。
以上所列举唐代山水诗人诗作的审美趣味不能囊括整个唐代山水诗的审美风貌, 但是已经让我们领略到了唐代山水诗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唐代山水诗的繁荣, 既改变了前代山水诗过于追求机灵、纤弱、秀婉的风气, 又直接影响了宋代借山水诗抒发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1]王国璎.中国山水诗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 2007.
[2]陶文鹏.唐宋诗美学与艺术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篇3
我的小屋是温暖的,桔黄的台灯投射出暖暖的影子,坐在灯下,翻开《诗经》,再一次聆听爱情从远古飘来,在今天浅吟低唱。纷繁浮躁的生活让我们的心中不免困顿焦虑,只有夜是安宁的,惟有在中国古典文化的情怀中我们还能找到片刻的安宁,喜欢《诗经》,尤其喜欢其中的爱情诗,它犹如原野中的一股清新的风,令人心旷神怡;更如一株带露的春草,蓬勃鲜亮。古典的爱情总是耐人寻味的。
爱情在《诗经》中得到了提炼与升华,打开《诗经》,一股浓浓的爱恋扑面而来,一句句缠绵的思念流过多情的土地。再一次轻轻吟诵起千古绝唱,脍炙人口的名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那如诗如画、情景交融的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清澈见底的河水,烟波渺渺的河面,轻轻摇荡的芦苇,曲曲折折的小径,翠色盎然的绿洲,那绿洲上美丽如烟的女子。淡淡的忧愁,飘飘渺渺的裙袂都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让人不由不深切地感受到那恋人近在咫尺,可望不可及的凄凉、伤感之情。在这里,亦诗亦画,如梦如幻。这是“秦风”里艺术成就最高的一篇,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篇。
年少的时候曾经很迷恋琼瑶,琼瑶用它细腻的笔为我们描绘了浪漫美丽的爱情,甚至于她的作品名都如此的婉约动人。《在水一方》《几度夕阳红》《庭院深深》,后来古典诗词读多了,才知道原来琼瑶的这些作品名都来源于经典诗词。唐诗、宋词、《诗经》都给予了她无比娟秀的文笔,其中《在水一方》就是从《蒹葭》里走出来的:“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又梦回了三千年的那一叶小洲,风中摇曳着柔软的柳条,地上绣满了灼灼燃烧的花朵,蝴蝶在花间流连,蜜蜂在芬芳中跳舞,油油的草色,清清的河水,让我心旌摇曳。三千年了,琴瑟未了;三千年了,钟鼓未敲。还想听那一首曲子吗?爱情的旋律啊,依然如旧。爱,炽热的爱,不受压抑的心灵,它的羽翼能飞度时空,跨越疆界,抛开荣辱、权利和财富,只期待心与心相印。孔子就《关雎》这首诗说过一句传诵至今的名言:“《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诗人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浓烈大胆的表达,正是生命欲望的自然流露。
抬头望望窗外,深蓝的天空如此深邃、广博。捧着《诗经》,赶走了夜的孤单,温暖着寂寞的灵魂。
《诗经》中描写的爱情,绝无半点礼教和贞洁观念的束缚,没有掺杂任何世俗功利的考虑,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纯真的人类美好情感的讴歌。《摽有梅》中描写采梅的女子盼望追求她的心上人不要辜负青春,快来求婚的心情。“摽有梅,其实七分。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当梅子纷纷落地,树上還留有七分的时候,追求我的庶士,赶紧趁着良辰吉日来向我求婚。“摽有梅,其实三分。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倾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写梅子只剩三分多了,梅子已经全都装筐了,不断加强语气,催促对方赶紧来求婚,热切期待之情溢于言表,充分写出了女子泼辣,热切的性格,让人不禁感叹原来那个时代的女子也是如此多情,原有那么丰富的内心世界,拥有那么强烈的情感追求。
《氓》中的女子知道丈夫变心以后,态度刚强果断,而无乞怜之意。《风雨》写情人相见的快乐,“既见君子,云胡不夷?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一见到情人什么不如意,什么病不好,有什么不喜欢?何等热烈真挚的爱!
《诗经》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情爱文学盛典。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这种浪漫与明媚的爱情,如山中不败的鲜花,虽然充满野性,但却像孕育着生命的空气一样,培育着生活的情愫,塑造着纯真的精神。
我喜欢《诗经》,一遍一遍地读它,读这些美丽动人的爱情诗,它们从远古的时代走来,带着先民最质朴圣洁的情感,历经岁月的无情风雨和历史的滚滚尘埃,却依然在今天散发着清丽淡雅圣洁的光芒,一遍遍叩打着我的心门。
爱情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亘古不变、永恒的话题。
夜,很静。只有清凉的风无声地穿过我的纱窗吹动发丝,安静轻柔。我喜欢这样的夜晚,无边的夜色,在灯下,捧着书本,静静地读,默默地想,穿越历史,穿越时空,与最质朴最纯净的情感进行心灵的交流。像高山流水,像空谷回音,静静思索爱情的真谛。
今天,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物质的需求愈来愈膨胀。穿梭在都市水泥森林的人们,每天顶着灰蒙蒙的天空忙忙碌碌,像一具没有灵魂的机器人一般,日夜奔波。唯有阅读才能品味到自我,才能听到来自心灵深处最真挚的呐喊。阅读,让我们懂得了思考学会珍惜,收获真实的幸福。
所谓伊人 篇4
好在汉代的毛亨、毛苌,这父子两人传播《诗经》,他们遵守传统,按照一代一代的老师传下来的,告诉他们了这首诗的背景,说“刺秦襄公也”,说秦国有一个国王秦襄公,这首诗是讽刺他的,究竟怎样讽刺的也说不清楚。那么我们就务必了解所说的这首诗的主题究竟是不是,秦襄公是怎样的人?因为秦国地处西边边陲,混同于多种少数民族,被中原文化边缘化了的地方。秦国在秦襄公以前虽然也有好多代,但是周朝没有封过他们诸侯,没有让他们建国,因此就不算国。一向到西周都亡了,周平王东迁的时候避居少数民族,周平王把周朝首都迁到洛阳就叫东周,西面陕南这一片,平王就给了秦襄公,就说:封你做诸侯了,你能够建国,就在陕南这一带。所以秦襄公是第一个秦国建了国的,秦襄公又过了若干代,才有之后什么一会儿又把蜀国灭了,然后又去灭六国,最后秦始皇统一天下,中间还有若干代。
秦襄公是第一个,按照他们秦国传统的说法,说这个是一个开国领袖。秦襄公做了什么事情呢?会打仗,在陕西、甘肃这一片,这样多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秦襄公最强大。你注意秦人崇尚武功就从这儿起,秦国这一片土地是从前周朝的根据地,是有周文化深厚的基础的,是文王、武王、周公、召公他们以前传播文教的一片土地,是有礼、有仪的一片土地,有文化的土地。秦襄公是从战争中间找到了治国之道。那些都不重要,就是要强大,就是要武力称霸,要会打仗,要会砍头,要会杀人。所以从秦襄公起,虽然这一大片地方原先是周,周的文化影响,讲究礼貌,讲究制度,讲究礼法的。秦襄公给它们推翻,不认,所以秦襄公在搞军国主义的时候,原有的他的大臣底下的就起来反对他。
这样的事情,《史记·秦本纪》里面没有记载,但是多亏传播《诗经》的毛亨、毛苌两父子,他们记录了这件事情,说是秦襄公违背了原有周国文化的礼仪制度、礼貌制度,给他破坏了。搞军国主义,就有大臣起来反对,那个书上记载“民众不服”,什么叫“不服”?抗议。民间起来闹,还有大臣,说有贤者、贤臣,必须是去进行过斗争,失败了,失败了躲起来就叫隐士!
流沙河,摄影:方正流沙河,摄影:方正
但是秦国的留下有旧文化的这个传统,要去找这个隐士,这个隐士是谁?没有说,只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没有说,但是你注意,给我们留下了线索,就是“白露”。白露,每一年的阴历九月有两个节气,白露过了就是秋分,秋分是昼夜平分,秋分前半个月就是白露。杜甫的诗写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写的陕南那一带寒冷得早些,比我们四川,到白露节的时候——黄昏时候你真的看到所有的草木上头都有露水珠。我们成都那里气候热,你如果算阴历的八月上旬,就是中秋前,有时候还十分热,没有什么露水。白露,这二十四个节气本来就是人家黄河流域的,不是给我们四川人设的。对了,就把时间给你暗示出来了,是白露节,白露那个时候,秋天。正是什么?中秋节的前后。
伊人离爱情诗歌 篇5
昨日远去,只愿你安好,
寒风凛冽,
肆意的抽打着脸颊,
一股冰冷痛感传致。
冬天到了,
反转常态,
比以往更冷,
身冷心更冷。
今日依昔,回首昨日,
当爱情的种子不再发芽,
当伤心的泪水收拢于眼角,
又一阵萧瑟的.寒风吹过我的心湖。
无惧寒风如刀,
只为再看你一眼,
知你安好就好,
再见真的好难,
其实见与不见,
都一样,
因为你一直都在。
冥冥之中真的天注定?
你我真无再昨日?
我爱又如何?
真的好玩吗?
寒雨飘飘,略现凄凉,
刀风道道,且将心碎,
人说男人,顶天立地,
抱怨什么,无怨有悔,
话说三千,难回昨日,
悔恨万丈,旧时已远,
伊人,点燃榴火的爱情诗歌 篇6
犹如榴火强于一切花卉的烈焰
伊人 你有颦有笑有娇有嗔的神态里
蕴含着大胆 羞怯而又热烈的襟怀
使我的灵魂 血液和骨胳更加助燃
拥向你 向着整个的大地与天空蔓延
强烈蔓延的榴火——火焰——
拥向你是最美的语言 美到奔放
火爆 以及痛快淋漓地表现
却又蕴藏于彻悟无声的热烈中
伊人 你的美 光芒四射——
是知识鼎炼出的银 是智慧炉炼出的金
我所有的冲动和仰慕 都为之燃烧
就连阴霾的黑夜都化为灰烬
哦 我的郁闷 烦躁 生活的重负
以及骨子里仅有的不洁的意念
也随之化为精金和新生的宝石
伊人 你的美 光芒四射——
是诗与神话的杰作 是梦与现实的写照
是众生仰慕的偶像 是希望的爱之延续
伊人 如果我在你面前燃烧
就让更多的目光为之燃烧
于是 我听到绚斓的结果说
五月石榴红似火 似你充满活力的美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歌欣赏】推荐阅读:
伊人09-09
伊人如花散文07-02
大漠·伊人·琵琶高三作文07-08
花开花落念伊人散文05-30
《樱花落尽,伊人憔悴》美文摘抄06-05
秋水伊人优秀作文400字01-29
冷月夜,伴伊人入梦的高二抒情散文10-16
所谓“管理”12-16
所谓06-07
所谓中日友好作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