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志愿者权利与义务

2024-06-27

新志愿者权利与义务(共8篇)

新志愿者权利与义务 篇1

海南大学农学院团委实践部志愿者权利与义务

权利:

1、享有优先参加农学院团委实践部开展的暑期实践活动的权利;

2、享有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时间等条件选择参加活动的权利;

3、享有在岗位确定之前表达工作岗位的意愿的权利;

4、享有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的权利;

5、享有有对具体志愿服务活动绝对的知情权,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方不能有意对志愿者实行隐瞒;

6、享有有对志愿者安全责任书的具体事项提出异议的权利;

7、享有对志愿服务活动组织者的工作提出批评建议和对其监督的权利;

8、享有检举志愿服务活动中不服从相关规定的行为,并要求对其检举行为予以保密;

9、享有在具体志愿服务活动中,在合理的情况下,有要求志愿活动组织方提供适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10、志愿者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理念,奉献社会,无私助人,享有受到社会和他人尊重的权利;

11、享有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并对志愿服务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12、享有向农学院团委实践部提议展开支教、社区服务、帮困教学、公益事业、、服老助残等活动的权利;

13、享有拒绝从事有安全风险的志愿服务活动的权利;

14、志愿者在从事志愿服务活动中由本人支出的交通、误餐等费用,享有向活动组织者申请适当的经济补贴的权利;

15、享有参加志愿者评比表彰并要求得到公平、公正对待的权利;

16、享有获得志愿者服务证明的权利;

17、享有申请退出志愿服务的权利;

义务: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和组织方制定的相关规定;

2、遵守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规定,服从农学院团委的指挥和调配;

3、参加组织方统一安排的选拔、培训等相关活动的义务;

4、协助农学院团委学生会举办大型活动的义务;

5、服从志愿服务期间所在团队的管理;

6、有签订志愿者安全责任书的义务(在对志愿者安全责任书无异议的情况下);

7、不得以农学院团委志愿者身份从事任何以赢利为目的或违背社会公德的活动;

8、不得向志愿服务对象收取或者变相收取报酬;

9、妥善使用和保管志愿者服务证和志愿者标志的义务;

10、申请退出志愿服务时,应尽提前告知的义务:即根据相关规定或约定,提前告知利益相关方(志愿服务机构、服务对象等)。

新志愿者权利与义务 篇2

1 我国注册建筑师面临的困境

我国建筑师业务范围受限, 注册建筑师制度与英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执业建筑师对施工质量控制力度不够, 因此缺乏指挥的领军地位。 (1) 注册建筑师的准入门门槛较高范围较窄, 存在不合理之处。 (2) 条陈僵化的规范规则等行政管理体制制约了我国建筑师行业业务的发展。 (3) 境外建筑师的大量涌入, 冲击了我国本土建筑师的业务实践。据统计, 全球规模最大的200个跨国设计公司中的140家在中国有业务活动, 境外建筑师超越我国本土文化的建筑实践带给中国建筑师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4) 目前, 受我国经济的影响, 国内建筑市场采取低价竞争策略, 建筑师收费困难、时间紧迫, 导致难以设计出建筑精品, 设计创意缺失。

2 注册建筑师应有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目前, 在我国实行的注册建筑师制度, 注册建筑师被国家赋予了一定的权利, 且其权利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依据法律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无理阻挠其依法执行注册建筑师业务, 同时也被赋予了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是需要注册建筑师履行和遵守的。 (1) 建筑师应该通过建筑设计手段成为城市美化运动的创造者。建筑设计美观, 城市空间宜居, 是城市建设的追求。虽然, 在其建设中, 城市形象会受到城市决策者或者投资商的影响, 但是执业建筑师应该尽其所能发挥专业优势, 最大限度为城市美化运动做出贡献。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就深刻挖掘了美国当时的城市问题, 理性的用专业知识影响了决策, 扭转了纽约的城市改造。 (2) 推动可持续人居环境发展, 促进可持续建筑的实现。如今,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共识。建筑师有责任和义务减低建筑能耗, 减少环境破话。建造可持续建筑是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例如我国建筑师王澍, 在追求前卫的建筑风气盛行的当前, 王澍反其道而行, 通过利用建设地废旧材料的回收建造了一些建筑。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社会资源的节约。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有赖于建筑师的道德水准。这是一种对经济、对社会负责的体现。 (3) 积极担当建筑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建筑既是一种文化, 同时其也是文化的载体。建筑师应当以普通百姓的姿态来对话百姓, 在埋头创作之余, 加强公众参与, 让建筑深入人心。承担起传播文化的重任。 (4) 作为执业建筑师积极参加我国组织的继续教育。建筑业在不仅在我国在全球都是发展迅速的一门产业, 作为执业建筑师有责任和义务在考取注册建筑师之后仍然继续完善自我加强知识储备, 保证与国际接轨, 学习更多的成熟技术。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常态的经济体制下, 建筑产业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总体结构中, 房地产建设业明显过剩。利民市政工程包括园林景观、交通工程等需求量加大。在城市建设领域中, 新区的商品房开发需求量减少, 旧厂区、旧城区等的改造更新项目增加, 建筑产业面临深刻的战略性调整。

3 以旧厂区保护为例论述建筑师转型

旧厂区是工业遗产的承载地, 工业遗产是城市发展, 城市文脉延续延续的重要载体, 因此旧厂区的保护更新方式不仅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复兴有重要意义, 对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的保护也有深远的影响。宗前文所述, 在社会经济体制变革的新常态背景下, 旧厂区的保护、更新以及再利用发展方向也将出现变革。

旧厂区由于其自身功能的特点, 在城市建成区中为城市功能的重置留下了很大的改动空间。废旧的厂区对新功能的置入限制较低, 其可以变为城市景观公园、公共活动中心、艺术园区、博物馆等城市公共空间, 可以很好的缓解老城区等城市建成区城市开放空间较少的问题。

3.1 新常态下旧厂区保护利用策略转型

(1) 促进执业建筑师向关注文化创新方面转型。文化创新是了新常态下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旧厂区体现着一个时代的文化价值和历史背景, 反映了当时先进的技术水平。因此旧厂区的改造更新离不开文化驱动的创新, 基于文化创新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可以为原有的破败的产区注入新的活力, 恢复生机, 为城市发展提供更为强大的动力。

3.2促进建筑师可持续设计手法的转变

伴随着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 我国城市发展的进程也逐步减慢。建筑建造的不可再生性要求我们必须可持续的改造更新旧厂区, 进行有计划的利用改造, 摒弃以往大拆大建的发展模式。因此建筑师应该在保护利用旧厂区的同时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3 执业建筑师加强与公众的沟通

新常态经济体制下的旧厂区保护与再利用应该是协同式的。执业建筑师应该加强公众参与, 将社会人民群众的意见加以调研采纳, 让旧厂区的改建更加适应于城市居民, 也让公众能够更深入的了解该区的文化内涵, 增加受益群众对该区域的认同感, 自豪感, 形成坚定的群众基础旧厂区的保护利用与更新是一项复杂的项目, 通过对旧厂区的更新的列举, 提出了在新常态的经济体制下, 我国的建筑师应该如何转型升级迎接挑战的三条建议。本文提出的挑战是我国建筑师需要认真考虑的几点问题。在未来多领域融合的时代, 建筑师应该克服困难,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为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汪瑀, 阳建强.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贵阳, 2015.

[2]李梓林.对注册建筑师素质与责任的一些思考[J].门窗, 2015, (7) :216.

权利与义务 篇3

[重难点点击]

本专题考查知识的目的和导向:让学生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从中考命题趋势来看,本专题常考内容较多,其中最常考的有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消费者合法权益等知识点。

本专题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易联系生活实际出题,因此,学习时应注重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重在掌握和运用。

[中考回眸]

1(2008年泰州中考试题)有人说:权利是橄榄球,我要抢到手;义务是足球,我要踢得远远的。这种说法()

A正确,认识到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B错误,没有认识到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C正确,认识到权利和义务都是由法律规定的

D错误,没有认识到权利和义务是可以分离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每个公民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法定义务。题干中的说法没有认识到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因此是错误的。

参考答案:B

2(20H08年临安中考试题)假设八年级某班甲丢了一支钢笔,乙在同学中散布甲的钢笔是丙偷的谣言;丙为了报复乙,启封偷看了乙的信件;甲和乙联手将丙打成轻伤。数天后甲的钢笔在自己的家中找到了。那么乙侵犯了丙的()

A名誉权和隐私权B隐私权和生命健康权

C名誉权和生命健康权D名誉权、隐私权和生命健康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誉权”、“生命健康权”的理解和认识。造谣、侮辱、诽谤他人属于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甲和乙联手将丙打成轻伤属于侵犯生命健康权的行为。本题中虽涉及侵犯隐私权的行为,但不属于乙对丙权利的侵犯。

参考答案:C

3(2008年太原中考试题)在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墙上有一条格言:“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这句格言启迪我们()

A要根据自身的独特性,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B学习是一个苦乐交织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梦想的过程

C我们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D社会越发展,选择的机会就越多,选择的难度就越大

解析:本题用一条格言来考查学生对“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的正确认识与理解。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我们应当珍惜权利,我们应当自觉履行义务,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打盹”代表放弃受教育的权利,“学习”代表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因此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C

4(2008年泉州丰泽区中考试题)请你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情境:小强骑自行车闯了红灯,交警要小强留下姓名。小强谎报小林的姓名。小林因此挨了老师的批评,知情后要求小强赔礼道歉,可小强没有答应。后来小强被小林打成轻伤。小强被打后,马上到派出所报案,让民警依法处理。

(1)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看,小强谎报小林姓名的行为对吗?为什么?

(2)那么,请你再说说小强马上到派出所报案的理由?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的理解与运用。我们有权珍爱自己的生命,维护自身的健康。当自身的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我们有权依法自卫和寻求法律保护,因此小强到派出所报案的行为,是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的体现。但是,小强冒用小林的名字,是侵犯别人姓名权的行为,应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参考答案:(1)不对。小强在道德上违反了诚实守信的要求,在法律上侵犯了小林的姓名权。(2)因为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而小强的生命健康权遭受小林侵害,所以他可以到派出所报案,让民警依法处理。

5(2008年泰州中考试题)消费维权面面观

看右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消费者的哪些权利受到非法侵害?

(2)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此类情形,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解析:第(I)问考查经营者侵犯消费者的何种合法权益。经营者出售过期劣质食品首先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以假冒伪劣商品坑害消费者,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对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侵害了消费者的安全权。第(2)问考查消费者的维权途径。消费者的维权途径主要有: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提请仲裁;提起诉讼等。

参考答案:(1)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公平交易权。(2)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可以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司法部门提起法律诉讼。

[反馈训练]

一、请你选择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

1有人认为:享受权利是自己的事,履行义务是别人的事。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这些人不懂得()

A享受权利的重要性

B履行义务靠自觉

C权利与义务是有区别的

D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2“打开你的包,拿出包里所有的东西”、“打开你的外套,拿出你口袋里所有的东西”。在某超市,所有的员工下班时都要接受“如此严格”的检查,对此,员工们表示“很无奈”、“不得不这样做”,而超市则声称“这是员工自愿的”。该超市的行为侵犯了员工的()

A人身自由权B生命健康权

C通信自由权D知情权

3右图漫画《书到“用”时方恨少》启示我们()

A要根据自身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B学习是一个苦乐交织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梦想的过程

C我们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D书的用处有很多,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4下列屬于公民合法财产的是()

A小亮用捡来的500元钱买了一个MP4

B小明用捡来的瓶子卖了20元钱

C某市长索要和收受他人贿赂

D张某将抗震救灾款存入自己的账户

5张某身患绝症后立下遗嘱,将自己2/3的遗产留给孝敬自己的女儿,1/3的遗产留给不孝敬自己的儿子,并到公证处进行了公证。张某的行为,是在行使对自己财产的_____,选择的财产继承方式是_____。()

A占有权遗嘱继承B使用权遗赠

C收益权法定继承D处分权遗嘱继承

▲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权领域的一个突出进展是,突破了将人

权视为资产阶级口号的“左”的思想束缚,确立了人权观念在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2004年以来,“尊重和保障人权”先后载入《宪法》、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国共产党章程》。这说明,促进人权事业发展已成为()

A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

B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治国安邦的一项重要原则

C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D一切工作的中心

7第三届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表彰大会2009年1月13日在北京举行。大会对司堃范等10名“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梁宝君等30名“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获得者进行了表彰。举办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有利于()

A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B促进青少年树立感恩意识

C促进社会和谐

D从小培养青少年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8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统计,我国每年自杀者达28.7万人,平均每2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在15至34岁的青壮年中,自杀成为死亡首因。这些自杀者不知道()

A注意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是一种社会责任

B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

C珍爱自己的生命

D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提高心理承受力

9某药品厂商未经授权,将报纸新闻图片篡改成了哮喘药宣传广告(图片中老人手中的存折变成了药盒)。这一行为分别侵犯了图片中人物和该报摄影记者的()

10北京市民姜岩(女)因与丈夫王菲感情恶化于2007年末百杀。自杀前,姜岩在博客上公布王菲婚外情事实及相关照片。随后,网友通过“人肉搜索”曝光王菲的个人信息,发出“追杀令”,对王菲进行谩骂、人身攻击,并到王菲住所门口祭奠姜岩。因网民骚扰患上抑郁症的王菲将北飞的候鸟、大旗网、天涯3家网站诉至北京市朝阳区法院。2008年12月18日,王菲胜诉。这3家网站侵犯了王菲的()

A姓名权B名誉权C隐私权D荣誉权

二、请你概括(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列各题蕴含的道理)

1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

12王某乘坐出租车时不慎将包遗忘在车上,司机拒绝返还。王某将其告上法庭,法院依法判处司机有期徒刑8个月,缓期一年执行,并责令其返还王某的财物。王某的财物失而复得。

三、请你简答

13贵州某大学一名大三学生叫赵C,其家乡公安局以“C”为外文为由不给他换“二代身份证”,为此,赵c将该公安局告上了法庭。鹰潭市月湖区法院作出赵c一审胜诉的判决。

赵C胜诉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14一枚小小的5角硬币,却引起了大风波。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公安分局的网站上刊登了一个失物招领告示,说一名小学生捡到一枚五角硬币,请失主前来认领。这个告示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请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名小学生做法的认识。

四、请你辨析

15八年级学生小明,不听学校老师的反复劝阻执意辍学外出打工,并且说:“受教育是我的权利,上不上学是我的自由。”

请对小明的话进行辨析。

五、请你进行观察与思考

16奥运前夕,河南省封丘县一少年连续两天拔打中国联通北京公司、北京110、北京119、北京120等单位电话,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称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时要在北京市内市外放火等。2008年11月14日,该少年被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以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少年的所作所为是在正确行使言论自由权吗?为什么?

(2)上述材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7观察漫画《遭遇盗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中盗版者的行为侵犯了原创者的什么权利?请再举两个类似的侵权行为。

(2)我们青少年如果遇到类似的侵权行为,应该怎么做?

18三鹿集团生产的含有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等奶制品流入全国市场后,对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婴幼儿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害。据卫生部统计,此次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共导致29万余名婴幼儿出现泌尿系统异常,其中6人死亡。2008年12月25日,三鹿宣布破产。2009年1月22日,原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无期徒刑。原三鹿高管王玉良、杭志奇、吴聚生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8年和5年。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与材料相关的一部法律。

(2)三鹿集团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合法权益?

(3)三鹿奶粉事件给我们哪些启示?

六、请你参加活动与探索

19日前,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编制的“中国公众环保指数(2008)”在京发布。调查显示,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44.5分,环保行为得分为37.0分,环保满意度得分为45.1分,都没有达到及格线。

(1)材料中涉及的三项指标都没有达到及格线说明了什么?

(2)“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我国统一的环境热线是什么?“十五”期间,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是什么?

(3)结合材料,我们应该履行什么义务?怎么履行这一义务?

202009年1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等部门在京召开会议,部署在全国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这标志着为期一个月的全国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正式启动。会上曝光了19家存在问题的网站,百度、谷歌、新浪、搜狐等国内知名网站大都榜上有名。

你校准备开展一次网络文明主题教育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为什么要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風专项行动?

(2)为规范青少年网络行为,请你为学校设计两项有意义的活动。

(3)净化网络环境,你应该履行哪些责任和义务?

参考答案:

一、1D 2A 3C 4B 5D 6AB7ABCD 8ABCD 9AD10BC

二、11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我国重视保障公民的权利等。

12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侵犯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等。

三、13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14①道德义务的范围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履行道德义务,每个人责无旁贷。②这名小学生拾到硬币后将钱上交,是拾金不

昧高尚品质的表现,我们不能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将钱上交”的价值的大小。③我们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自觉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15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小明的说法否定了受教育是公民的义务。对于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学生来说,应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权,树立远大志向,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五、16(1)该少年没有正确行使言论自由权。该少年的行为很容易引起社会恐慌,不利于社会稳定,很可能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17(1)智力成果权(知识产权或著作权)。盗版图书、报刊;盗版计算机软件;冒用名牌商标;盗用他人专利;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等。(2)自觉购买正版光盘、图书等;主动举报盗版行为;依法维护自己的智力成果权等。

18(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2)侵害了消费者的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3)①企业不讲诚信,害人害己,难以在社会上生存发展。②经营者要遵守道德和法律,诚信经营。③经营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④消费者是真正的上帝,决定着经营者及其商品能否被认可。⑤真正的竞争是责任和品质的竞争。

六、19(1)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目前依然处于较低水平,环保参与度还不高。(2)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12369”是我国统一的环境热线。“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是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20%。(3)我们应该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我们青少年应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向周围人们宣传环保法律法规、环保知识,自觉保护资源、环境,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等。

权利与义务作文 篇4

我在马路边上等啊等,脚踮得老高,脖子伸得和长颈鹿一样,终于盼来了一辆空车,我一屁股坐进了车里。

“到哪里呀?”司机没好气地问。

“青年路。”“青年路的哪里呀?”“天鹅湾。”

在司机按下计价器后,里边传出了甜美的声音,“亲爱的乘客您好,xx出租汽车公司愿为您服务。”但是这声音当时听起来极不和谐。

在途中,一股刺鼻的烟味钻入了我的鼻孔,闻不得烟味的我,立刻头昏脑胀。等我定神后,才发现了那烟味的来源,只见司机右手拿着烟,左手握着方向盘。是不识的还弹弹烟灰。他那喷云吐雾的样子看起来真惬意。我想:他一天工作那么累,抽一支烟也没什么。可我没想到,他吸完第一支又点燃了第二支,我真想把他的烟掐了,可我又没那个胆量,我看见了车内贴的告示:驾驶员在车内吸烟,乘客可拒付车费。我想:我应该维护我的权益。

等到了后,我说:“叔叔,您的纸条上写:‘如果驾驶员在车内吸烟,乘客可拒付车费。’所以,我决定不付车费。”说完,我就大步流星地走下了车。可刚走两步,就听见司机在叫我,我怔住了,不知道他会怎样对我。司机把车到了几米,对我说:“你真是个懂事的小姑娘呀!”我笑了笑说:“您不要再吸烟了。因为吸烟不仅给您带来了伤害,也给您的家人带来了伤害。”而且,被动吸烟对人体的伤害要比吸烟大得多。司机听完,立刻把烟扔进了垃圾桶。然后对我说:“你放心吧,我会改掉我的坏习惯的。”

党员的义务与权利 篇5

党员的义务与权利

课程简介:本节课主要学习党员的义务与权利。你将了解到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和享有的八项权利,并明确党员义务和权利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党员的义务

党员的义务指党员对党应尽的责任,是党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党员条件的具体化,也是衡量一个党员合格不合格的具体标准。入党积极分子应将共产党员在党内生活应履行的义务熟记于心。党章在第一章就明确规定了共产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

1、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是共产党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是每个入党积极分子应该首要学习的内容。入党积极分子应在认真学习的过程中努力提高思想理论素养,掌握这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逐渐使自己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成为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党根据党的纲领和章程,结合不同时期历史任务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规定了党在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基本任务及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应当遵循的方法。每名入党积极分子应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弄懂基本要求和深刻内涵,提高政策水平,在思想和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转变为自己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自觉行动。

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每名共产党员应牢记包括党的纲领、章程、党内纪律、党史知识、党内各项制度在内的一系列基本知识,这也是区别党员和非党员的基本标志。只有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才能增强党员意识,提高党性修养和理论水平,懂得我们党现在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应当承担的历史重任,才能清楚的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入党积极分子而言,应当把党章的学习放在各类基本知识学习的首要位置,明确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并在实践中向合格党员的标准靠拢。

认真认真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许多问题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方能获得答案。任何个人、组织、国家和民族,若不认真学习掌握大量的科学技术知识,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落后就要挨打,是普遍真理。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可以为我们提高为人民服务热情奠定思想基础,而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则可以为我们提高为人民服务质量奠定理论基础。因此全体入党积极分子应认真钻研科学文化特别是本专业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2、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共产党员应当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这是党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对全体共产党员提出的基本要求。

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党员的这种特定的政治身份,不是空洞的、不可捉摸的,而是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具体体现出来的。从长远来看,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不是坐而论道的产物,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而然的实现,需要经过若干阶段性的目标方能达到。这就需要全体党员以务实求真的精神,认真贯彻和落实党在各个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是需要众多先进分子带动亿万群众艰苦奋斗才能够完成的伟大事业。共产党员要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而作为积极要求进步,努力向党组织靠拢的入党积极分子也应该全身心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各自的专业上发挥党章所要求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成为实践的领路人、行动的带头人,坚决克服说多做少的浮躁现象。

3、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共产党员应以此为指导,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树立共产主义的利益观。

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党的利益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等价于党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所在。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当合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必须具有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精神境界,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真正做到个人利益服从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共产党员应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入党积极分子应该在向党组织靠拢的过程中,自觉的将这种奉献精神转化为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动力。

4、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党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因此,所有共产党员必须具有高度的组织观念、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党的纪律是执行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保证,是全体党员和党的各级组织必须共同遵守的政治生活准则和言论、行动的规范,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我们的党之所以有力量,就是因为有严格的纪律,没有铁一般的纪律,就不可能形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党员只有自觉的遵守党的纪律,才能保持全党的行动一致,并以此带动全国人民的行动一致,保证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从而不断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步。

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党和人民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结果,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行为规范。所有公民都应该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这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对于共产党员和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分子而言,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仅是应有之义务,更应该发挥模范作用,带头遵守。

党和国家的秘密,是指关系到党和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内人员知晓的事项。党和国家的秘密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政治、国防、外交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稳定和安全。如不严格保守,就可能损害国家利益,进而影响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每名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必须从大局出发,严守党和国家的秘密。

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是共产党员组织性、纪律性的直接体现。党的决定是党和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执行党的决定,就是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每名共产党员的基本义务,是完成党的任务的具体表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坚决执行党的决定,准确把握相关精神和内涵,完成党所交办的每一项任务。服从组织分配,首先是指每名党员应当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与党的组织生活;其次每名党员应当尊重组织在人、财、物等各类资源的主导配置作用,按照组织的合理规划和分配,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入党积极分子也应编入党的组织,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时刻以党员的觉悟要求自己,以组织为重,个人服从组织,认真接受并完成组织分配的各项任务,以实际行动推动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

5、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

党的团结和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指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行为上的一致。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是党的力量重要源泉,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因此,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必须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绝不能有破坏党的团结的言行。

要做到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就需要共产党员忠诚于党、热爱党,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不搞阳奉阴违,这是共产党员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言行一致,是忠诚老实的具体体现,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实际反映,两者均是马克思主思想路线对共产党员的具体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应积极参与党组织各项活动,并在活动中忠诚老实、言行一致,才能使党了解积极分子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合每个积极分子特点的方式对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保证发展党员质量,促使入党积极分子健康的成长进步。

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这是实现党的团结和统一,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的必要措施。全党同志只有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高度团结和统一,维护党中央的权威,才能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每个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

6、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是我党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批评是指对别人的缺点或错误提出意见,自我批评是指政党或个人对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进行的自我揭露和剖析,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基本方法。对个体而言,党员身上存在的种种缺点和错误,可以通过自我批评和虚心接受党内其他同志的批评,获得克服与改正。对组织而言,一般性问题和内部矛盾也可以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获得解决。中国共产党从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出发,从党的团结统一出发,从有利于党员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有利于党的事业的发展出发,不断运用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实效性,提升党员自身修养。广大党员和积极分子也应该熟练掌握这个基本方法,勇于正视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

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要时刻保持自重、自省,无论任何时刻都要始终坚持清正廉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

7、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是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的反映。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这就要求全体共产党员认真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要善于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要善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宣传给群众,使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要遇事同群众商量,虚心向群众请教,学习他们的高尚品格和聪明才智。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要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一方面要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要着重向群众解释清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的背景和内涵,当下或未来可以给群众带来的实惠和利益,从而使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党员要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做出表率,使群众亲身感受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效应,更快更好更高效的团结在党的周围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遇事要同群众商量。党的事业必须依靠群众的力量来完成,党的领导必须通过群众的接受来实现。因此,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遇事要认真同群众商量,倾听群众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党员和党员的所作所为符合群众的心愿,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发掘和动员起蕴藏在群众之中的无限的智慧和无穷的力量。

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要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在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中,共产党员能够最真切的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求所盼,所有党员和积极分子有义务将群众的这些意见和要求及时向党组织反应。这一方面,可以使党在制定决策、部署任务时接地气,增加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党的决策和党的领导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极大的激发出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更有利于路线、方针、政策的推行。

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要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从整体上代表群众利益。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就要站在党的立场上,站在群众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对其正当的利益尽力维护,真正做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成果为民所享。

8、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共产党员是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应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新风尚、社会主义荣辱观、共产主义道德包括着广泛的内容,如勤劳勇敢,团结互助,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爱好和平,自强不息,先人后己,助人为乐,舍己为人,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克己奉公、不谋私利等。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要通过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引领全社会崇尚共产主义道德,形成人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共产党员必须忠于祖国,热爱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党员能否临危不惧,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迎难而上,是考验党性的重要标志。因此,共产党员要敢于伸张正义,惩奸除恶;在灾害面前,舍己救人,保护人民;在国家领土和主权安全受到威胁特别是受到外来侵略的时候,捍卫祖国尊严、保卫祖国。总之,要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英勇斗争,不怕牺牲。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共产党员的本色。党章规定的党员必须履行的上述八项义务,是共产党员的具体条件。入党积极分子必须严格按照这八项义务,规范自己在思想、政治、组织、工作、与群众的关系、道德风尚以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的具体行为。只有达到这八个方面的标准,才能将入党愿望变为现实,成为合格的中国共产党的党员。

二、党员的权利

党员的权利指党员按照党章规定应享有的权力和利益。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在党内,每个党员都是平等的,都有权参与党的工作,共同管理党的事务,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负责精神,维护党的利益,保证党的事业的健康发展。党章中规定党员享有八项权利:

1、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

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是党员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这项权利的有效保障,有利于发扬党内民主,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党员有权参加党的有关会议,包括支部党员大会、党小组会,还根据其所担任职务的不同,有权利参加相关会议。通过参加相关会议和阅读有关文件,党员可以及时获得党的方针、政策,随时保持与党中央的一致,准确了解和领会党的精神,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加工作的有效性,保证党的主张和意图在实践中获得贯彻和落实。对于入党积极分子,应该在党组织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接受新党员支部大会、预备党员入党宣誓仪式、民主生活会等有关会议,认真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内生活的熏陶。

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应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应积极参与党的各类教育和培训活动,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科学文化业务知识,从而更好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教育培训活动中,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要服从组织的安排,不缺勤,不迟到早退。

2、在党的会议上和党报党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

党员享有在党的会议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的权利,这既是发扬党内民主的主要方法,也是保证党的政策科学合理的有效保证,同时也有利于党员加深对党的政策理解。党的政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党的领导的成功与失败。党要制定正确的政策,实现有效的领导,就必须保证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这就需要在党的会议上让党员对相关政策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说出自己真实的看法,为党制定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党员享有在党报党刊上参加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的权利。党报和党刊是党的政策的宣传阵地,是党员发表自己观点的有效载体,通过这一阵地,可以集思广益,使广大党员的意见和要求更好更真实的得以反映,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3、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

党的性质和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决定了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是党员的基本权利之一。党的性质要求党的工作必须符合全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民主集中制要求党在制定方针、政策时需要充分发挥党内民主,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集中多数党员的意志。党的工作是全体党员的共同任务,但由于涉及面太过广泛且不断变化,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这就需要广大党员不仅要积极参与、认真完成党的各项工作,还要积极提出建议和倡议,保证工作朝符合全党和人民利益的方向推进。

入党积极分子也可以在参与党的相关工作后,提出建议和倡议,积极献计献策,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积极对党的工作提出合理建议,从而使党的各项工作有效开展起来,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有效贯彻。

4、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

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的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是每名党员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与此同时,党员行使此项权利也要有一定主动性,因为如果党员对组织和其他党员的缺点和错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甚至因顾忌“面子”及“和气”而违心说假话,则是对党和其他同志的不负责任的表现。所有党员都应当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勇敢对任何一级党组织和任何一位党员的缺点和错误提出批评,避免错误和缺点扩大化,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需要明确的是,党员批评党组织和党员的缺点、错误的权利,不能采取私下议论或不合法的手段,而应当按照组织程序和组织生活制度,在党的会议上公开发表看法和意见,坦荡荡也是共产党人应当具备的胸襟。

党员有权向党负责的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这是党员以实际行动,帮助党组织的党员遵纪守法,督促党组织和党员在党纪、国法允许的范围内活动的重要措施。检举可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进行,形式上既可以采取在党的会议公开发表意见的形式,也可以采取署名或不署名书信的形式,也可采取当面向党组织反映的形式。检举和揭发的内容要有根据、有事实,不能捕风捉影、道听途说,更不能无中生有、故意诬陷。

5、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

任何一名正式的党员都有对党内讨论的问题进行表决的权利,在党内都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共产党员的民主权利,是发挥党员管理党内事务的作用的重要基础,是党内民主制度的重要体现。

所谓表决权,是指党员在党的会议上,对需要表决做出决定的事务和人选表示自己态度的权利,一般分为赞成、反对或弃权三类意见。每名共产党员都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对待并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选举权,是指党员在参加党内选举类事务时,有表达自己意志的权利,如推荐或提名候选人。被选举权则是指党员在条件符合的情况下,有资格当选为党的各级组织的领导成员和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党章规定,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委员会,都要由选举产生,都要体现选举人的意志,首先,候选人名单要由党组织和选举人充分酝酿讨论,不得由某一个人或组织指定产生。其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强迫选举人选举或不选举某人,个别由组织推荐入选的,也必须取得多数选举人的同意。此外,党章还对选举的办法进行了规定,一般采用无记名投票和差额选举的方式。

6、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作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其他党员可以为他作证和辩护。

共产党员享有的这项基本权利,是正确开展党纪工作的基础,是维护党员正当权益的重要途径。共产党员违反党纪理应受到党纪处分,这是体现了我党高度纪律性的特点。但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作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申辩。一方面,申辩有助于进一步明辨是非、充分了解事实,这体现了我党工作的光明磊落、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对党员做出纪律处分或做出鉴定是一种组织行为,必须通过支部党员大会首先走出决议,报经上级党组织审批,方能生效。总之,对党员的处理必须实事求是、合情合理,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允许党员本人参加申辩,充分听取党员本人和其他党员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再作出处理和鉴定,使问题的处理更加客观务实,以免发生冤假错案。

党组织在对党员进行党纪处分或作鉴定的时候,不仅应该允许党员本人为自己申辩,还应允许其他党员为他作证和辩护。党组织要全面认真听取相关意见,认真核实,采纳合理之处,对于不予采纳的意见,也要公开说明不予采纳的理由,让受处分党员心悦诚服。

7、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

党员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声明保留,这是党员享有的一项权利。虽然共产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但并不意味着对于党的决议、政策和相关问题,大家的想法是完全一致的。在存在意见分歧的情况下,共产党员应首先坚决服从和执行党组织按照法定程序作出的决议和政策,确保有令就行,有禁即止。但与此同时,党员可以把自己的不同意见向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一般按照党的组织程序,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表达意见。这一方面有助于党保持纪律性和战斗力确保党的决议及时有效的获得贯彻,另一方面可以协助党组织做出更加合理和全面的政策、决议。

8、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以负责的答复。

党员向党组织提出帮助解决重要问题的请求权,是党员的一项基本权利。每一位党员,首先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一个成员,同时,又是一个普通的社会成员。作为先锋队成员的党员,应当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的政治誓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而努力奋斗。而作为普通社会成员的共产党员,又有各自的工作岗位、生活和家庭环境。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党员在政治、工作、学习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绝大多数问题依靠党员自身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去解决。如果党员遇到重要问题自身不能解决的,可以向党组织提出帮助解决的请求,党组织要及时受理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保障党员的这项权利,不仅体现了党的温暖、党的各级组织对党员的关心和爱护,更重要的在于有利于充分调动每个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党的凝聚力。

保障党员的申诉权和控告权,不仅可以保证党组织执行党的纪律的客观和公正,使党的纪律能够为广大党员自觉地接受,更重要的是它还体现了现代民主政治的要求,便于党员对党组织的监督,从而促进党更加团结统一。当党员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主张,并由相应的国家机关予以纠正。如果党员享有的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规定的各项权利受到侵害而提出控告时,有关党组织要按规定及时处理,并给以负责的答复。

需要指明的是共产党员的权利是指按照党章的规定,党员在党内享有的政治民主权利。党的任何一级组织直至中央都无权剥夺党员的上述权利。

三、党员义务与权利的辩证关系

党员的义务和权利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关系。马克思说过:“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履行义务是行使权利的前提,行使权利是履行义务的保证。党员行使权利的时候,也是在为党尽义务;党员在尽义务的同时,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没有一定的民主权利做保障是不行的。党员如果没有在党的会议上批评党的任何一级组织和党员个人的权利,党员就无法揭露和批评任何有害于党的事业的言论和行为;党员如果没有向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的权利,党员的才干就不能发挥,党内的民主科学决策就成了一句空话;党员如果没有在党的组织对他做出处理时的辩护权、申诉权,党员就可能被错误处理,党组织的失误就不可能得到及时纠正。由此可见,党员的义务和权利是党员言论行为准则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增强党性,发挥党员的积极性,保障党内正常的政治生活,保证党的组织的巩固和行动的统一,提高党的战斗力,保证党的正确领导,完成党的历史任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把义务和权利对立起来,割裂开来,要求只享有权利,不尽义务,或是只要党员尽义务,无视党员权利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有的同志误认为,只尽义务不享受权利是党性强的表现。其实,党员在党内如果不享受应有的权利,也就难以切实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样,如果有的党员只想享有权利,不肯履行义务,那么他在事实上也会失掉自己的权利。党员要想很好地履行义务,就必须正确地行使权利;同时党员要想充分享有自己的权利,也必须忠诚地履行党员的义务。

职工代表的权利与义务 篇6

1、职工代表的权利

①在职代会上,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②有权参加职工代表大会及其工作机构对企业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和提案落实情况的检查,有权参加对企业行政领导人员的质询和评议;

③职工代表占用生产或者工作时间,参加职工代表大会组织的各项活动视为提供正常劳动;④对职工代表行使民主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压制、阻挠和打击报复。职工代表在任职期间,除个人严重过失外,企业不得以其履行代表职责的原因,解除其劳动合同或作不利于就业的岗位变动。

2、职工代表的义务

①努力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技术业务水平和参加管理的能力;

②密切联系群众,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如实反映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认真执行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做好职工代表大会交给的各项工作; ③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 ④立足本职岗位,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任务。

一、进一步提高对职代会提案工作的认识

职代会提案是指提请职代会讨论、决定、处理的方案和建议。这些方案和建议是由职工代表或职工群众提出,经提案小组审查立案后,确定为职代会提案。职代会提案工作是职工代表履行职能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手段和促进学院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渠道。提案质量的优劣,反映了职工代表综合素质的高低;提案的处理和落实,不仅是职工代表关注的焦点,更是广大职工评价职代会作用的尺度。所以,职代会提案工作从一个重要的侧面,标志着职代会地位的高低和职代会工作的质量水准。因此,提高职代会提案质量,是提高职代会质量的重要环节。

二、近年来职代会提案存在着数量减少、质量不高的问题

近年来,职代会提案出现了数量逐年减少的势头,提案质量不高更是比较普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即:反映微观事情多,考虑宏观事情少;站在局部立场提意见多,站在全局高度看问题少;知下情的多,知上情的少。使得有的提案参政没有参到点子上,议事没有议到关键处。具体表现在:有的提案成了要钱要物的“资金申请表”;有的提案所提问题太过宏观,无法操作;有的提案所提建议笼统空洞,可行性差等等。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与职工代表的思想觉悟、知识结构等综合素质有关。事实证明,职工代表能否敏锐地发现问题,并加以调查研究,弄清情况,归纳提炼,提出可行的方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工代表的综合素质高低。二是由于职工代表所处环境和所从事工作等原因,知情面窄。多数职工代表掌握的信息资源有限,很难了解公司当前对某个问题已经解决到什么程度,或者说是已经出台或正准备出台哪些政策措施。三是有的提案是在职代会期间临时提出,缺少思考的时间,反复推敲不够,影响了提案质量。

三、进一步加强职代会提案工作提高提案质量的几点建议

1.提高职工代表参政议政的意识,加强对职工代表的培训和宣传,是提高职代会提案质量的首要环节。征集职代会提案,宣传工作至关重要。工会要通过各种渠道在职工中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要使职工代表充分意识到做好提案工作,是广大职工群众表达愿望、提出利益诉求的重要渠道,克服消极思想,摒弃“提案无用”的错误想法,克服“提案与我无关”、是“空操心”的想法,使之能够将比较集中的意见和问题反映给本单位(部门)的职工代表,由他们作为意见的传递人按照提案的规范和要求写出提案。只有宣传动员工作做到位了,提案的质量、层次才能逐步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所体现。

2.不断提高职工代表撰写提案的水平是提高提案质量的先决条件。首先,要引导职工代表选择职工群众所关心、所重视、有意见或反映强烈,而党政部门还没有注意到或正在寻找解决办法的问题,特别要关注带有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提出提案。其次,职工代表要多做调查研究,不可道听途说,信手拈来,使提案等同于一般的群众来信来访,影响提案的严肃性。要以事实说话,所提提案要有一定数量的附议职工代表。第三,所提提案要力争做到“四有”:有情况、有分析、有措施、有建议。即,反映问题应明确具体、言之有物、持之有据、针对性强、力戒抽象空洞,“有骨无肉”或“有肉无骨”;说理部分要事实清楚,论据充分;建议部分应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

3.为职工代表知情明政搭建平台是提高提案质量的重要基础。知情明政就是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公司的重要事务等情况及时提供给职工代表。提案作为职工代表履行职能的方式,只有积极为职工代表知情明政创造条件,质量才有可能提高。要组织职工代表进行专题调查等形式,让职工知道各级干部在干些什么、想些什么、干成了什么,从而提高职工代表的知情面,让职工代表了解的情况更全面、准确。情况掌握多了,就能从感性的东西上升为理性,所提提案就更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准确性、可行性,提案质量也就得到了提高。

4.抓好提案的审查,是提高提案质量的重要环节。要按照能够加强科学民主管理、促进和谐企业建设,认真登记、仔细分类、精心核对,进行审查筛选,坚持职代会提案宁少勿滥的原则,严把提案质量关,慎重立案。

新志愿者权利与义务 篇7

高等教育的授课对象绝大部分都是成年人, 在我国法律上对成年人的界定是指年满18 周岁的公民。法律上认为精神健全的成年人都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仅由此便可以看出对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教育而言, 无论是教育方式还是管理方式, 一定会有很大不同。例如, 从最表面层次的学校门口来看——我国从幼儿园到高中, 学校大门都实行对外封闭制, 在上课及教学活动时间内, 不允许无关人员进入学校, 更不允许学生私自外出;然而, 高校校门基本是对外敞开的, 对进出一般都没有限制。即使是上课期间, 对于高校成年学生, 学校不可能时时限制其出入自由。所以, 高校教师和未成年教育工作者在受众上是明显不同的, 对于这样的差异性, 笔者认为应该从法律规定上, 区别出高校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2. 现今高校教师权利与义务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

(1) 我国教育法律法规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这些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笼统地适用于所有教学工作者, 然而真正落实教师权利和义务的是每个学校自己的教师管理制度。而实际中的规章制度大多站在学校的角度, 甚至有些高校将法律并没有规定的义务也规定在管理制度里, 而将权利虚置。

(2) 现实中对高校教师的管理依然和中小学一样, 重视形式化的统一管理和约束。例如, 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用黑板粉笔而不能仅用PPT多媒体进行授课。高校教师面对的是成年学生, 教育目标也不是应试, 有权利根据课程和学生特点来实行个性化教育。

(3) 对专职授课教师与行政人员、辅导员等的权利与义务无法做到一视同仁。当下在我国高校中按照工作内容大致可将职工分为专职授课教师、行政人员和辅导员三类。与专职授课教师一样, 行政人员与辅导员也都分别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称, 也往往需要承担一部分授课任务。但实际上由于工作内容的差异性, 对这三类职工的工作任务安排、薪酬制度、分配机制无法做到绝对配比或一视同仁, 即存在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

3. 关于高校教师权利与义务的法律保障方面存在问题的一些思考

(1) 关于我国高校教师差异性的思考。由于不同类别的学校对教师身份的规定可能有差异, 为保证国家教育目的和教育标准的实现, 从事义务教育的教师应该从法律上着重统一管理, 更强调纵向的法律性质和职业公务性质。而高等学校与其教师之间的法律关系应在确定的法律框架下建立横向型的对等关系, 更多体现其专业性质。

(2) 关于教师权利义务与学校规章制度冲突的思考。基本上每个学校都会有年度教师代表大会, 会议对学校的各方面管理及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那么是否有可能将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权更多地移交到教师代表大会上?另外, 无论何种类型的高校, 均有较为擅长教学与较为擅长科研的教师, 学校管理制度应当从实际出发, 从制度上保证每个教师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 而不是简单“一刀切”。对学生教育, 应做到因材施教, 对教师的管理也应做到因人而异。

(3) 关于高校教师与学生权利义务的关系思考。教师这一职业是直面学生, 对学生直接负责并被学生直接影响。因此学生的权利义务和教师的权利义务是有相关性的。高校学生的个体特征性要求高校教师拥有的权利和义务必须符合成年人的特性, 在制定高校教师权利义务的同时, 要最大限度地考虑高校学生的自我权益认知特性。这样不仅高校教师的权利义务更容易得到实现, 也能更贴近学生心理, 减少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管理冲突。

教师是高校工作人员中的灵魂力量, 因此, 保证教师的权利与义务能适应现实需求, 值得进行思索与完善。

参考文献

[1]余雅风.从教师职业的公共性看教师的权利及其界限[J].教师教育研究, 2006, (3) .

[2]劳凯声.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教师的专业权力[J].教育研究, 2008, (2) .

父母的教育义务与教育权利 篇8

关键词:父母;儿童;教育义务;教育权利;学校教育参与权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1A-0010-05

我国《宪法》第四十九条第三款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父母①不仅负有教育子女的义务,也是教育子女的第一责任人。父母教育权,即父母教育子女的权利。父母教育权是一种先于国家教育权而存在的自然权利。然而,随着国家教育权的扩张,学校,尤其是公立学校成为国家教育权的主要代言人,父母将越来越多的教育权直接委托给了学校。因此,学界认为,父母教育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父母所享有的教育子女的权利;二是,父母委托给学校及教师的教育权利。[1]父母所享有的教育子女的权利是父母教育权的主体部分,父母委托给学校及教师的教育权利,衍生出了父母的学校教育参与权。父母的学校教育参与权成为父母教育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父母履行教育义务和行使教育权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就会与儿童和学校这两个主体发生法律关系。那么,对父母与儿童、父母与学校关系的探讨也就成为研究父母教育义务和教育权利的重要视角。

一、父母与儿童——父母的教育义务与教育权利

(一)父母教育的缺失与迷失

在教育实践中,一方面,由于一些客观社会环境问题和错误的子女教育观念,部分儿童的父母教育缺失;另一方面,受到一些错误儿童观的影响,以及教育市场化、商品化的冲击,部分父母迷失于“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这一问题上。

1.父母教育的缺失

目前,父母对子女教育的缺失,主要发生在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②中。或者由于外出务工,或者由于工作繁忙,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处于缺损甚至是完全缺失的状态。2013年全国妇联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流动儿童有3581万,留守儿童超过6000万。这些孩子往往是在有人“看护”,而无人“陪伴”中成长。《报告》研究显示: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留守儿童生活、学习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果说,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父母教育的缺失主要受到客观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当下社会的一个硬伤,不易治愈,那么,社会上还有一部分儿童的父母教育缺失却是因为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念。当下,人们有一种共识,即:为追求效率,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受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部分父母将自己的教育权利和义务完全委托给了学校。尤其在一些“高水平、高标准”的幼儿园,幼儿园老师成为了高级保姆。父母通过支付高昂的学费,获取“更专业的家庭教育”,认为“高水平”幼儿园老师比自己更有“育儿”经验,更有能力教育好孩子。当然,有些家长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陪孩子,他们尝试用金钱来弥补。他们确实为儿童考虑了,只是忽视了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名义上,这些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很多,然而,却实实在在地剥夺了这些孩子接受父母教育的权利。

2.父母教育的迷失

首先,在错误儿童观影响下,父母行使教育权往往忽视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独立的个体的存在。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父母或者把儿童视为自己生命的延伸,或者把儿童作为自己的绝对占有物:一是,父母往往倾向于在孩子的生活中寻找自己生命的大部分意义,使得父母的爱和关心可能过分亲密或者感情化,可能过于严苛,或者可能让孩子太有依赖性[2];二是,父母也会将儿童对其的物质依赖和精神依赖,作为其对孩子绝对占有的理由。甚至一些父母在孩子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我供你吃穿,你就要好好听我的话,你没有权利质疑”。因此,父母也就不会把孩子作为一个特殊的、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而是将父母的教育权威绝对化,完全凌驾于儿童的合法权利之上。其实,无论是父母将儿童仅仅看作自我生命的延伸,还是认为儿童是自己的绝对占有物,都是将儿童生硬地“捆绑”在“我”之上。也正是这种过度的依附性、占有性,导致父母不能正确对待儿童,进而不能正确行使教育儿童的权利。

其次,商业消费文化的渗透造就一代父母在子女教育上的“集体狂热”。“我是学习教育学的,虽然明明知道让孩子赶着上各种辅导班、艺术班会让孩子很累,对孩子也不一定好,但是我能怎么办?如果别人的孩子都上各种班,而我的孩子没有上,我担心孩子长大以后会恨我。”一位教育学老师如是说。本来上辅导班和艺术班对儿童而言,是一个提升自我的途径:上辅导班,可以提高儿童的学业成绩;上艺术班,可以为儿童创造更多开发潜能的机会。然而,错就错在部分父母的急功近利,赶鸭子上架,以至于迷失了基本的方向。尤其是,当父母教育面对外界诸多选择,而陷入迷茫、惶恐、不安时,通常就会通过随波逐流来寻求暂时的庇护。当下,父母有太多的担忧,担心孩子被社会所抛弃,担心孩子没有好的将来等等。然而,为了追求更好,有时反而弄得更糟。孩子对父母的逆反心理愈加强烈,“父母皆祸害”不仅是孩子对父母的反抗,也是对父母追逐“好教育”的反讽。

(二)父母教育的理性回归——认真履行教育义务和行使教育权利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第十二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从以上法律规定中的相关动词,如“关注”、“教育和影响”、“引导”、“预防和制止”、“正确履行”等,可以看出,父母对未成年人的发展负有全方位的责任。“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不仅仅是教育理念的倡导,更是父母实实在在的法律义务和法律权利。endprint

1.父母应当履行“陪伴”的义务

父母“陪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形式上,父母应当留在儿童身边,陪同儿童一起成长;二是内容上,父母应当与儿童保持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并对儿童成长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儿童需要特殊的保护和关怀,而在这一方面,父母负有首要的责任。父母有照顾儿童的衣食住行的义务,这种义务是可以转移、委托的。但是,父母还有“陪伴”儿童成长的义务,这种义务原则上是不可以转移、委托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第十六条规定:“父母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可见,只有在由于客观原因父母监护职责不能履行的情况下,监护职责才可以转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规定,监护职责包括对被监管人的教育义务。因此,除客观原因外,父母必须亲自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父母亲自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意味着父母不仅应当为儿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也要“陪伴”他们的成长,并提供适时的教育指导。即使由于客观原因,父母不能亲自履行教育义务,仍要基于“儿童的最大利益原则”③,积极鼓励父母亲自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如,《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特别规定了对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父母的教育指导。尤其针对留守儿童,指出留守儿童父母要增强监护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作为父母的义务,承担对留守儿童应尽的责任;父母中要有一方在家照顾儿童,有条件的父母尤其是婴幼儿母亲要把儿童带在身边,尽可能保证婴幼儿早期身心呵护、母乳喂养的正常进行等。

2.父母应当认真对待教育子女的权利

首先,父母行使教育权利必须基于儿童作为独立个体存在这一前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一个真正的人是拥有独立自主意识,可以依据自己的理智,做出选择,承担责任,通过反思不断完善自我的人。作为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能意识到自身是其所经历和所做事情的一个单独的、统一的和持久的主体。”[3]这就要求父母要把儿童看作独立的个体、不同于自己的独立的人,给予其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而不是有意无意地压制、扼杀儿童的独立性、独特性。在法律上,儿童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权利主体而存在的。《儿童权利公约》主张儿童是独立的个人,是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享有与其年龄以及发育阶段相适应的权利。儿童作为独立的个体、独立的权利主体存在,父母就应当把儿童作为完全意义上的人来看待。

其次,权利即自由,父母享有教育子女的权利和自由。在父母教育自由的范围内,父母享有充分的话语权,父母也应当建立一种教育自信。这种教育自信不仅是对自己,也是对孩子的自信。父母对自己教育的自信,是基于“儿童的最大利益原则”,当然这种“最大利益”不仅是父母认为的孩子的最大利益,也是基于儿童本身发展的“最大利益”;父母对儿童教育的自信,是基于对儿童的信任、尊重,把儿童看作一个不同于自己的独立的个体,拥有自我意识和独特的个性,以及自我成长的能力。同时,父母要积极主动地去形成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意识,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成长,为孩子留出发展的空间。尤其,随着儿童作为独立个体的不断成熟,父母应当为儿童留出足够的空间,给予儿童成长充分的理解与尊重。《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四条也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在作出与未成年人权益有关的决定时告知其本人,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可见,父母行使对子女的教育权利,也是一种需要认真对待的艺术。

二、父母与学校——父母的学校教育参与权

20世纪以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的中心已经从过去几百年的家庭里不可逆转地转到了学校里。学校成为儿童教育的主要场所:一方面,大部分儿童走进学校。并且,随着儿童的学习年限大幅度延长,儿童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中度过;另一方面,学校倾向于承担日益丰富的综合角色。随着学校在儿童的道德和个人发展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学校教育和父母教育之间的分工越来越模糊。[4]随之而来的是,父母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越来越重要,参与学校教育成为父母教育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的学校教育参与权也成为讨论父母教育权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领域。

父母的学校教育参与权,即父母享有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尤其是在义务教育普及的社会背景下,大部分的父母教育权被学校所取代。同时,有研究表明,“父母参与他们子女的教学活动,将有助于学生对学校的正面态度及良好行为的建立”[5]。父母的学校教育参与权作为父母教育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日本学者结城忠认为,父母的学校教育参与权主要有三种:第一,知情权,即父母有权了解学校有关信息的权利,包括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成绩评价标准与方法、进课堂听教师上课的权利等。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有义务为父母提供必要的信息。第二,提案发言权。父母有权利在学校采取某些决定、措施之前得到说明理由的机会,而且有权对该措施提出意见和建议。第三,共同决定权。父母有权处于与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同权的地位上,共同参与、决定某些教育上的措施和决定。[6]

父母的学校教育参与权本应是父母教育和学校教育建立实质教育联系的主要桥梁,父母教育也应当与学校教育建立一种良性互动关系;然而,在当下教育实践中却出现了两种极端的现象:一是父母直接放弃了学校教育参与权。认为学校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与自己无关。或者,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或权利干涉学校教育。因此,父母与学校就不会建立一种实质性教育联系,父母与学校偶尔的联系也是出于学校管理的需要。学校通过父母向学生施压,以实现学校管理的目的。二是父母滥用学校教育参与权。当下,部分父母出于过度的溺爱心理、维权意识等,滥用学校教育参与权,直接影响了学校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这也侵犯了教师及学校的合法权益。endprint

目前,学校与父母的沟通一般仅停留在学生管理上。对此,笔者有切身的体会:笔者上小学与初中都在本村。有一位同村同学小花(化名),她的父母是我们班同学家长中唯一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家长,平时也会对她进行家庭辅导。在小学和初中,小花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后来,我们一起考入县城的高中,被分入了不同的班级,成为寄宿生(一个月回家一次)。然而,仅仅一年的时间,这个原来我们眼中的佼佼者就成为了典型“问题学生”,不仅学业一落千丈,而且沾染了很多不良嗜好。最后,小花放弃了高考,仅在毕业的时候来学校领取了毕业证书。小花的巨大转变,让笔者不禁对她感到惋惜,也更让笔者反思这样的“问题学生”是如何形成的。假如说,小花的父母和学校保持着一种经常的、稳定的联系,学校定期向小花的父母反映她在学校里的状况,小花的父母就可以及时了解到孩子的情况,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及时做出反应,后果肯定不会如此糟糕。然而,在现实中,往往是等到学生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学校才会通知父母到学校。此时,学校与父母的联系,基本上都是出于学校管理的需要,而并不是出于真正的教育学生的目的。

如果说,前述情况是父母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那么,接下来这一种情况就是父母滥用参与学校教育权了。近年来,随着父母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和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父母与教师在教育孩子上的交锋不断[7]:2016年4月27日睌上,一位班主任在衡阳船山实验中学教室被一个家长扇了三四个耳光。理由居然是正常的全班轮换座位,她的孩子被轮到后排去了。[8]一位在农村小学工作的女教师也曾向笔者讲述过类似的案例:在她的班上,学生小佳(化名)经常不交作业,她批评了小佳几次。后来,小佳的爸爸气势汹汹地来到她正在上课的班级,当场质问她为什么对小佳不好。最后,幸好校长出面调解,这件事情才得以解决。父母不当行使教育参与权直接挑战着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秩序,也会对儿童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父母应当认真对待学校教育参与权,不仅需要增强学校教育参与权的意识,也需要提高以合法、合理的方式行使学校教育参与权的能力。同时,从父母行使学校教育参与权的现状来看,加强父母的学校教育参与权不仅需要父母作为权利主体积极主动地去认真对待,也需要国家、社会的积极引导。然而,当下我国关于父母的学校教育参与权还没有明确的教育法律规定。仅在一些教育政策文件中,指出要加强父母的学校教育参加权,并且也只是集中在学校管理层面。如教育部2003年发布的《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和2012年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关于父母参与学校管理的规定为:父母主要通过家长委员会的方式行使在学校中的教育权。家长委员会的职责主要是支持教育教学工作、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等。但是,目前学校的家长委员会更多的是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④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构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实质性教育联系,理应成为我们未来关注的一个重要教育问题。

三、余论

基于当下父母不履行或不当履行教育义务、滥用教育权利的现象,家庭教育立法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父母教育义务和教育权利是家庭教育法的重要内容。正如有研究指出:家庭教育法要重视规范父母的教育行为,规定父母不正确行使、无能力履行监护权、教育权时,有关机构代为行使有关权利的办法等。[9]当下,随着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凸显和家庭教育问题的不断涌现,家庭教育立法已经进入立法日程。一般而言,家庭属于私域,是“风能进,雨能进,而国王不能进”的领域。但是,家庭也需要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如《婚姻法》就是法律介入家庭,为婚姻提供了一种法律保障。法律介入家庭教育,更多的是要制订一些基本的行为规范,为家庭教育提供法律保护。如,针对有些父母不能履行教育义务的现状,应从法律上规定父母具有“陪伴”义务,并且要求国家给予父母一定的物质条件支持。这显然并不会损害家庭作为私域的独特性和自主性,反而有助于父母更好地履行教育义务、行使教育权利,从而促进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可见,法律的规制为父母履行教育义务、行使教育权利划定基本的行为底线,也有助于充分保障儿童的合法权益。

注释:

①“父母”与“家长”是一组使用频率较高的近义词,但是在已有法律法规中,“父母”一词使用频率较高,并且更具有普遍性。因此,本文使用“父母”一词,指代法律用语“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②参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的研究,本文的“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分别指: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居住地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原居住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流动儿童是指随务工父母到居住地以外生活学习半年以上的儿童。

③“儿童的最大利益原则”主要来源于1989年的《儿童权利公约》第三条第1款:涉及儿童的一切行为,不论是由公立或私立社会福利机构、法院、行政当局还是立法机构执行,均应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一种首要考虑。

④据笔者对五所普通县城中学的调查,家长委员会代表的推选,是学校直接根据父母学历的高低、在县城工作等条件确定。这是因为:一来,该校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居住的村庄一般都离学校较远,交通不方便。二来,近年来,大部分的学生家长都常年在外地打工,不可能参加家长委员会的会议,家长委员会的出席率一般也只有10%到20%。家长委员会只是行使一些发表意见、提出建议的“消极的权利”,一般不会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日]阿部照哉,等.宪法(下)——基本人权篇[M].周宗宪,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256.

[2][3][4][澳]布莱恩·克利腾登.父母、国家与教育权[M].秦惠民,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72.94.32.

[5][6]申素平.教育法学:原理、规范与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31.132.

[7]樊未晨.家长VS老师:明争与暗斗[N].中国青年报,2016-05-09(09).

[8]张树波,黄科昕,池雅勤.一女家长校内掌掴怀孕女教师被行政拘留[N].潇湘晨报,2016-05-01.

[9]朱磊.尽快制定家庭教育法明确执法主体[N].法制日报,2015-03-24(03).

责任编辑:杨孝如

Abstract: Parents have duties and rights to educate their children. Yet some current problems still exist with parents educational duties and rights such as parents lack or loss of education, and some parents never or rarely fulfilling their duties or abusing their rights, which is harmful to childrens healthy development. Therefore, it is extremely necessary for parents to enhance their awareness of educational duties and rights. Meanwhile, with the expanding of school educational rights, parents educational rights include not only the direct educating of their children but also the participating in school education, that is, parents have the rights of participation in school education.

上一篇:支票协议下一篇:当我离开母校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