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创新工作机制经验材料

2024-09-17

派出所创新工作机制经验材料(精选9篇)

派出所创新工作机制经验材料 篇1

为有效发挥信息预警、信息强侦、信息导防、信息促防的实战效能,开原市公安局莲花派出所针对辖区面积大、治安形势复杂的情况,结合“夏季会战”工作部署和集中整治农村突出治安问题专项行动要求,以深入推进社区(农村)警务战略为契机,创新“三级信息研判”机制,将警情信息研判工作延伸到辖区重点社区(村),实现了警务前移,提高了对辖区治安状况、发案原因、防范漏洞的准确掌握,有效提升了社区(村)警务工作水平。

一、结合治安管控实际,突出三级研判机制模式创新

(一)建立警务研判新机制

三级信息研判工作改变了以往信息研判工作由公安机关单一作战的局面,派出所通过大量工作实践与总结,建立形成了政府、公安、社区(村)共同参与的信息研判新机式。即:建立了派出所与镇政府相关领导及部门的月研判机制。坚持每月30日与政府主要领导、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针对全镇治安现状与发案情况进行一次综合性研判分析,确保了政府与派出所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建立了与全镇压企事业单位领导与保安队伍及村(屯)干部、治保人员的联席研判机制。进行针对行业单位安全情况、发案情况、村(屯)治安状况等进行分析研判,从而找出安全隐患,制定安全措施。建立每月一次的综合联席研判机制。派出所坚持每月组织一次镇政府、企事业单位、村(屯)领导及工作人员参与的辖区综合治安形势分析,总结当月全镇治安状况,发现规律特点,研究打防措施,制定治安防范工作方案,部署设防重点,切实让“群防群治”扎根于全镇干群之中,为全面夯实基层警务工作找准了切入点。同时,有效降低了警务工作成本,提高了警务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了公安机关对社会治安大局的掌控能力。

(二)开创信息研判新模式

在落实上级“三级研判”工作的基础上,莲花派出所创新研判工作理念,针对所内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展开本所“三级研判”工作新模式,使“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进一步根植在民警心中。即:民警每天必须深入到各自社区(村屯)进行信息采集,并进行第一级研判(民警自主独立研判);再组织民警召开工作分析会议,结合当日的警情情况,对各社区民警当日的独自研判材料进行第二级分析研判,找出所有同类信息的共同规律与特点;最后是坚持每7天对本周的第二级研判成果进行同类归纳分析,从而发现重大(重点)安全隐患及深层次信息,实现了对辖区治安的科学化管理。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民警运用信息服务实战的主动性,使信息化运用逐步成为了民警有效开展各项警务工作的重要手段。

二、突出工作重点,拓展信息研判工作内涵

(一)抓党委政府的支持

莲花派出所主动向莲花政府汇报“信息研判向社区延伸”的构想、目的和意义,争取政府、街道办以及社区、行政村领导的支持,以社区(村)警务室为依托,每周三下午由社区民警召集社区主任(村长)、辖区交警、治保主任、综治队员、治安协管员以及治安积极分子、重点发案区域责任人参加社区(村)信息研判会,对每周警情信息及发案情况进行分析研判。通过工作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果,有效赢得了政府及各级领导的强力帮助和支持。

(二)抓规章制度的建设

莲花派出所建立健全了《派出所三级信息研判工作职责》、《派出所三级信息研判工作规定》、《派出所三级信息研判工作督查制度》和《派出所三级信息研判应用奖惩办法》等规章制度,有效规范了三级信息研判例会、信息点评、基础工作信息化建设通报、辖区治安情况通报、民警信息研判考核等工作流程和内容。有效实现了派出所对辖区治安状况的全面掌控、规范管理程度和民警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提高。

(三)抓防控体系的完善

莲花派出所依托对辖区各类信息的有效掌握,通过多种形式的信息研判工作,有效掌握了辖区治安管控重点、重点人群等治安信息,并主动与政府、企事业单位、村(屯)领导及负责人的沟通协调,投入资金40余万元,在全镇各重要场所、重点地段、重点涉防地带等处,安装了视频及红外报警器120多处,建立起了一道有效的技防屏障,并有效通过技防设施提供的信息资源展开研判工作,使辖区的治安防范工作月无形转变为有形管控,丰富了派出所对辖区治安防控的内涵。进一步强化了信息对警务工作的主导作用。

三、强化信息应用,突出提升研判服务实战效能

(一)强化信息通报

莲花派出所通过建立机制明确了三级信息研判责任通报,规定社区民警每日向所辖单位、村(屯)通报社区治安状况及发案情况,并对辖区治安形势、违法犯罪活动规律开展分析研判,并提出防范建议和对策;由巡逻队汇报街面的治安状况及巡逻守候工作开展情况;由发案突出点责任人阐述发案原因及下一步整改措施;由社区(村)委员会主要领导对社区民警防范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工作建议。

(二)强化信息比对

派出所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比对分析后延伸至社区,通过三级信息研判工作,及时将辖区内发生的各类案件相关现场指纹、嫌疑人基本情况与社区基础信息库信息进行比对,提高了民警主动寻找线索、串并分析、查找治安漏洞的积极性。

(三)强化信息预警

莲花派出所针对“两抢”、盗窃等辖区突出的方面性案件,通过落实三级信息研判工作,准确掌握犯罪规律和特点,指导综治队员、治安协管员以及治安积极份子等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工作,并采用“温馨提示”等方式,及时向发案突出部位的群众通报预警信息,提高群众对当地治安现状的知晓度和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及支持。

通过大量有效的研判分析工作,莲花派出所侦破积案5起,抓逃6人,消除治安隐患12处,有效实现了辖区无新增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案件和事故,保证了辖区政治、治安秩序的高度稳定与和谐。

派出所创新工作机制经验材料 篇2

近年, 学院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 列入学校每年的工作重点, 先后出台了《许昌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意见》《许昌学院就业工作考核办法》《许昌学院创新创业园管理办法》《许昌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双百”计划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同时, 学院还投入200多万元专项资金建设了许昌学院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许昌学院创新创业园、许昌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指导中心, 使就业创业教育、指导、服务三位一体的校院两级就业工作模式更加规范化和有效化。这些确保了就业工作渠道更加畅通、就业环境氛围更加良好、就业指导内涵更加丰富, 促进了学校就业工作的科学发展。

一、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 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1. 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 毕业生满意度高

多年来, 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态势良好, 毕业生以良好的综合素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近三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流向较为合理。从行业流向来看, 其中接近63%的毕业生到经济建设第一线就业, 他们主要分布在生产性公司、贸易公司、厂矿企业、金融等单位;20%的毕业生到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就业;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生约占15%。从就业地域流向来看, 河南省约占43%, 珠三角地区占21%, 长三角地区占13%, 其他地区占23%。

就业数据统计结果表明, 许昌学院在保持较高就业率的基础上, 毕业生就业形成了特色, 突出立足地方、服务社会, 专业对口度高, 就业岗位适应性强、稳定性高、发展前景广阔。

2. 毕业生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学院不但重视就业率的提升, 更加重视就业质量的提高。近年, 一些大型企业如许继集团、双汇集团等都与学院开展校企合作, 挑选毕业生, 这些企业每年吸纳学院毕业生总数的10%左右。如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多年前已与许继集团、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用人协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到双汇集团、众品集团就业。另外, 连续三年学院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都占毕业生总数的15%以上, 如化学化工学院每年的硕士研究生录取比例均在40%以上;在大学生支教、“大学生村官”计划等活动中, 学院也培育出“大学生村官”杜俊鹏、徐世锋等典型人物。

二、勇于创新, 就业工作特色鲜明

1. 实施就业工作“双百计划”

“就业育苗百人计划”:为开拓学院高端就业市场, 学院每年从各院 (系) 挑选出100名优秀毕业生, 对他们进行专门培训, 并优先推荐到一些高端市场就业。这一计划旨在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扶困百人计划”:为加大对“双困”毕业生的援助力度, 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机制, 学院每年从各院 (系) 挑选出100名“双困”毕业生进行“一对一”帮扶, 并给予适当经济帮扶, 助其顺利就业。这一计划旨在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双百计划”是一项切实惠及学生的就业指导举措, 在河南省是首创。

2. 模拟招聘会大赛

模拟招聘会大赛旨在为毕业生提供一次实战演习的机会, 积累实战经验, 并反馈到师生的教学、学习中, 以利于教师更好地改进教学, 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 满足社会需求。每年10月至12月, 学院举办的模拟招聘会大赛, 已成为学院就业指导的经典赛事, 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2008年, 学院组织的大学生模拟招聘会被央视《朝闻天下》和央视四套深度报道。

三、创新工作模式, 促进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目前, 我国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方面面临“两大矛盾”:一是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与社会就业压力日益增加的矛盾;二是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与毕业生就业观念相对滞后的矛盾。

为切实解决以上两大矛盾, 更好地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 许昌学院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 始终坚持“就业为本”的工作理念,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就业指导为重点, 积极探索、创新就业工作模式, 概括而言就是“一、二、三、四、五、六”的就业工作举措。

“一”就是大学生就业工作实施“一把手工程”。

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 始终把大学生就业工作当作学院的重点工作来抓。学院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突出体现在“四个到位”上, 那就是“机构到位、场地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学院成立了由学院一把手任组长的大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配备有10名专职就业工作人员, 建有近800m2的大学生就业服务大厅和1600m2的创新创业园, 并配备有30台电脑用于日常办公和远程招聘, 在学校经费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优先保证就业经费的足额划拨。

“二”就是实施毕业生就业工作“双百计划”。

即“就业工作百人育苗计划”和“就业工作百人扶困计划”, 这在河南省是首创。具体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就业率, 提升就业质量。

“三”就是借助“三个平台”。

借助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许昌学院大学生就业联合会、许昌学院就业指导专刊———《北斗》3个平台实现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全方位服务。

“四”就是就业工作实现“四个目标”。

一是实现应用型、地方性的人才培养目标, 服务于河南经济特别是许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初次就业率和年终就业率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毕业生就业质量逐年提升。三是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8%以上。四是用3~5年的时间进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50强”高校行列。

“五”就是实施“五项措施”, 全面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 实现就业工作目标。

第一, 搭建宽广的就业信息平台, 搞好就业信息服务。学院始终重视就业信息网络的建设。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分别与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其他大型就业网站链接, 管理人员及时将毕业生的个人资料、用人单位信息、招聘会信息发布到学院就业信息网上, 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了快捷、高效的网络平台。另外, 学院与各院 (系) 建立了分梯次的QQ、飞信、微博信息平台, 更大限度地畅通了就业信息的传送渠道。第二, 强化就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支持下, 在各单位的积极努力下, 学院积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 截至目前, 已建成220余家就业实习实训基地。其中师范教育类就业基地90余家, 非师范类就业基地130余家, 基本上满足了学院毕业生择业、就业的需求。在就业基地数量增加的同时, 就业基地的质量也得以大幅度提升, 富士康科技集团、许继集团、宇通客车、双汇集团、众品集团等知名企业都是学院的就业实习基地。第三, 积极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和模拟招聘会大赛等系列活动, 指导大学生掌握就业技能, 规划职业取向, 提高综合竞争力。“学子名家、企业家大讲堂”就业指导讲座每月开展一次。第四, 学院每年举办两次大型双向选择会和多场专场招聘会。学院每年举办春冬两次大型双选会, 每次大型双选会都能吸引300~400家企业来校招贤纳才。学院组织的双选会, 无论在规模层次上, 还是在实际效果上都取得了预期效果。60%以上的毕业生通过学院组织的双选会和各种专场招聘会实现顺利就业。第五, 与专业调查机构———麦可思公司合作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 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对学院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人才培养质量、学科与专业建设进行全面评估, 对学院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建言献策。

“六”就是采用“六种手段”, 加强就业教育工作, 实现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和“专业化”。

第一, 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学院为了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学质量, 在全校范围内整合了一批专业性较强、能力较高、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第二, 认真落实就业指导的“全程化”要求。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 学校和各院 (系) 就对学生进行了专业认知和就业意识的教育, 从大学一年级一直延伸到毕业年级, 把就业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第三, 将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 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目前, 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总课时为64学时, 其中创业教育和实践教学课时在8学时以上。第四, 积极做好就业教育的教材建设。学院按照省教育厅安排, 订购省编教材作为就业指导课的基础教材, 并组织了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自编了《高校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新论》一书作为辅助教材。第五, 积极安排就业指导教师外出培训。3年来, 学院共选派62人次进行就业指导、创业教育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专业培训, 并要求任课教师考取就业创业相关证书及到企业挂职实训, 逐步实现就业教育的“专业化”。第六, 努力提高就业指导科研水平。仅2012年, 学院就实现就业课题省级立项2项、厅级立项15项、校级立项2项、获奖3项, 发表相关论文16篇, 获奖7篇。

派出所创新工作机制经验材料 篇3

——包头市公安局稀土路派出所消防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包头市公安局稀土路派出所辖区为稀土高新区中心地段,辖区占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有居(村)委会10个,居民小区32个。驻区单位171家。有公共娱乐场所20家,商业网点、沿街门市211个。辖区有一级消防重点单位6个,二级消防重点单位140个,三级消防重点单位150个。近年来,派出所依据《消防法》、《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内蒙古自治区消防条例》,不断加强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推动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社区消防安全“四个基础”建设贯穿落实在日常工作中,特别是“清剿火患”战役行动以来,我所加强消防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净化社会消防安全环境,努力打造“平安消防、和谐包头”,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8月24日,稀土路派出所与高新区消防大队在辖区开展了“雷雨”行动专项检查。发现网吧内有3名男子正在吸烟,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相关规定,依法对邓万洲、邓世涛、董德春3人处以行政拘留2日处罚。消防“雷雨”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稀土路派出所已检查辖区单位146家,发现隐患128处,整改89处,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73份,“三停”公共聚集场所6家,拘留3人,警告2人。

2011年,稀土路派出所投入20余万元强化派出所执法办案场所建设,率先落实了公安部统一外观要求,规范了警务公示栏、指示牌和民警工作牌,并根据市局统一标准,按照“对内对外分开、办案办公分开、工作生活分开”的原则,将派出所合理划分为接待区、办公区、办案区和生活区四大功能区。加强了“三室”建设,设置了“候问室、讯问室、询问室”。以“五明确”(明确岗位职责、执法标准、执法程序、执法工作量、岗位技能)、“五规范”(规范执法行为网上管理、执法监督、执法考评、执法证据、执法文书档案)为中心的消防执法规范化道路,实现了“四落实”(落实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季度消防执法例会、消防宣传教育“五进”工作和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明确防火目标责任制,为派出所消防工作实现跨越发展和健全长效机制提供了制度保证。

2011年7月,包头市公安派出所执法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我所成功召开。辖区连续三年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无火灾事故发生,连续五年火灾事故“零伤亡”,2011年全辖区未发生一起有影响的火灾事故,为确保辖区消防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尽职尽责,为建设平安和谐包头保驾护航。

派出所枫桥经验交流材料 篇4

今年以来,X派出所在分局党委坚强领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定不移地学习和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突出“矛盾调处、治安防控、服务群众”三项工作,扎实推进“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确立了“三联、三防、三心、一义警”的“X”工作机制,履职尽责、竭诚服务,有力提升了派出所的社会治理能力,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辖区内呈现出经济有序、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高质量发展局面。

“三联”调处,矛盾纠纷不出镇。矛盾调处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处于城乡结合部的X镇,随着X市城市东扩,园区扩建,因征地拆迁、劳资纠纷、占地补偿等引发的矛盾纠纷日益增多,再加上辖区面积大、实有人口多、流动人口杂等实际情况。X派出认真学习并践行“枫桥经验”,秉承“矛盾排查全、矛盾有人访、矛盾化解早”的理念,认真分析研判,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推出了调处矛盾纠纷“三联”工作机制。

即:主动联系当地党委、政府,主动联系园区管委、企业,主动联系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工作办法,合力调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实现了“矛盾可平息、矛盾能解决、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今年X-X月份累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X起,成功调解X起,调解成功率X.X%,为构建和谐X镇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防”联控,社会治安趋稳定。在开展“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中,X派出所在警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组织的作用,推出了“民警巡逻防控、企业内部防控、村民自治防控”的“三防”警务模式。采取派出所、企业内部保安、村治保会、村民组治安员、联户巡逻值班的多层次、多结构的巡逻防范机制,不断强化内部单位防范,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派出所负责组织对复杂场所、重点区域的治安巡逻;企业内部保安负责本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村治保会和村组负责本村的主要出入路口、要道的巡逻,联户户长、各户联户轮值人员负责各片的巡逻任务。同时,加强各村的横向交流,完善通讯、交通工具的配置,构成一个全方位治安巡逻体系,做到联防联动,一有情况,多方支援,行动迅速,快速集结,处置得当,有效控制。

与此同时,派出所主动与园区内企业开展所企合作,不定期进行业务指导,培训保安队伍,宣传防控知识,提升企业保安队伍素质,有效保障了企业生产、工作安全。在村民自治防控上,在派出所的牵头指导下X铺村率先在全镇建立了专职巡逻保安队伍,常年有X名村级保安员在村中昼夜巡逻,保障了X铺平安。其他各村组织了群众巡逻队伍,有效地防止偷盗沙石、农电设备、牲畜、粮食等案事件的发生。实现了“治安有人管、平安守护好、辖区发案少”的工作目标。今年X-X月份立刑事案件X起,同比下降X.X%;办理治安案件X起,同比下降X.X%,行政拘留X人,罚款X人,警告X人,有力的维护了辖区社会治安平稳。

“三心”服务,人民群众更满意。“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中,X派出所始终秉承“人民公安为人民”的理念,X、X,不断推出便民利民新举措,形成了“困难有人帮、遇事有人管、服务质量高”的良好格局,得到全镇老百姓的普遍赞誉。今年,X派出所又在全所推行服务群众“热心、暖心、称心”的“三心”工作标准,即:接待群众要热心、说话交流要暖心、为民办事要称心。

做到警心联着民心,民心护着民警。服务群众“三心”标准提出以来,全所上下积极行动,开展所内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文明语言使用、开展为民办实事好事等系列活动,人民群众的认可度、满意度不断提升。今年X-X月份共受理群众求助X起,为群众办实事好事X件。收到群众感谢信X封、锦旗X面

为了方便人民群众办事、办证、办照,X年以来,X派出所积极推进省厅“一网通一次办”便民服务平台应用,实名注册X多人。同时,把便民、利民、为民的理念融入到具体工作中,通过上门服务、预约服务、节假日服务等贴心暖心的工作方式,为辖区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做到一次办好,进一步提高了群众满意度。截至目前,全所共办理出生上户X人,迁入户口X人,迁出户口X人,无户漏户人员补办X个、办理二代证X人。

为了构建多元化、社会化、全民化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X派出所充分借鉴兄弟区县公安工作新模式,探索建立了两支社会治安共享、共治的“义警”队伍一―“同华矿机义警队”和“X村义警队”,这两支“义警”队伍由“X名民警+X名企业保安(村巡防员)”组成,形成了“民警+义警”的专群结合治安管理新机制,“义警”队伍配发了统一的服装、购置了必要的装备用具,全力开展治安巡逻、矛盾排查、安全防范、法制宣传、便民服务,进一步增强了社会面的见警率,提高了群众安全感,通过X个多月的工作,大大降低了影响企业和群众切身利益的盗窃案件发生率,充分体现出“义警”队伍在构建打防对接、防控精准型社会治安管理上的良好效果,开辟了治安管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新局面。

派出所创新工作机制经验材料 篇5

2008年以来,某同志在派出所一直默默无闻,扎实工作,争当幕后英雄,一直兢兢业业工作,无怨无悔,该同志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办事能力得到广大干警认可,工作经验丰富,成绩突出。他的主要事迹是:

一、提高认识,端正工作态度

他在刚走到公安内勤岗位时,***同志总认为内勤工作无非是做报表、传信息、统计数字,月底年终搞突击。这种自以为是的感觉被很快被内勤工作的复杂繁琐驱赶得无影无踪,单调而繁重的材料写作、上传下达、信息搜集等等工作使其感到力不从心,无所适从,甚至一听到电话响或有人喊名字,脑子就发晕,一度有放弃内勤工作的想法。在所领导和机关科室同志的帮助下,通过不断的学习,该同志对内勤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他认为,内勤工作对派出所整体工作起着综合、协调与沟通的作用,整个单位的成绩、业 务工作和干警的精神风貌,在很大程度上也要通过内勤工作来反映,内勤工作成绩的好坏,有时会影响全局。基于这种认识,***同志为自己制定了“当好参谋、搞好协调、写好材料、做好统计、办好宣传、抓好内务、搞好服务”的“七好”要求,为干好内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同志认为,内勤岗位是各警种的集合体,特别是派出所内勤,既要熟悉本所的各个值勤岗位的业务,又要向上级公安机关各个业务部门负责,干好这项工作必须要有一定政治素质、过硬的业务技能和较高的文字写作水平。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内勤民警是所领导的左膀右背,只有在政治素质上过硬,领导才能更大胆、放心地使用你,这也是当好一个普通民警的必要条件。今年以来,***同志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部局、公安局、公安处各级领导讲话精神和党委文件,同时注意读书看报,收看新闻,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在今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队伍整训、队伍纪律作风专项整治等活动中,该同志都写出了高质量的理论文章和学习心得。

二是加强公安业务的掌握。对内勤来说,如果政治素质是保障,那么公安业务就是基础,***同志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今年以来,他系统的学习了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人民警察法、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等业务书籍,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加深了对派出所工作的理解,规范了文书写作的用语。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他还报考法学本科的函授考试,被沈阳刑警学院录取。

三是加强写作能力的培养。在日常工作中做个有心人,注意积累信息,开动脑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内勤也是如此。工作中,为提高处理文字的能力,***同志经常学习上级公安机关的文件、简报,学习他们的写作方法和风格,不断提高驾驭文字的能力。并充分借助公安信息网络平台,广泛涉猎全处、全局乃至全路公安机关的信息、简报等文字材料,及时进行分类下载,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不断汲取营养。他还主动向公安处办公室秘书请教,规范公文写作,并加强与兄弟所队内勤沟通交流,充分借鉴他们的经验,提高自身的文字表达能力。

一年来,***同志共撰写理论学习笔记35篇,理论文章4篇,心得体会7篇,业务学习笔记48篇,政治业务素质和写作水平有了新提高。

三、细致工作,认真履行职责

信息、简报等材料的上报采用量和质量是衡量内勤工作的重要依据,一年来,***同志紧贴客运站派出所的实际,紧紧围绕各个阶段的公安保卫工作,牢牢把握派出所的工作部署,坚持勤问、勤写,善于抓住每一个工作亮点。预见性、创造性的撰写信息简报、公安专报、调研文章和经验材料,杜绝了信息迟漏报,保证了信息质与量的统一。

一是对所务会等部署的工作,他结合上级文件精神进行反复学习,掌握实质,对派出所制定的措施进行提炼加工,形成派出所的贯彻意见,及时向上级反映。对涉及刑侦、治安、消防、国保等专项工作的,主动向分管领导汇报,听取他们的见解,丰富了写作思路,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认识问题的能力。

二是坚持参加派出所每日交班会,大礼拜、雨雪天气也不例外,对发生的刑事、治安案件、好人好事、突发事件和派出所部署的工作落实情况等动态信息,按照“六要素”的基本要求记录齐全。对交班时间难以说明的情况,及时找当事民警了解,确保把每班的工作情况全面反映。

三是利用每四天值一次夜班和中午饭后时间,主动到各个值勤岗位搜集信息源,并随身携带记事本,发现好的做法及时记录下来,按照个人事迹、警组工作、好人好事、存在问题等进行分类整理并输入微机,为日后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今年4月份,**所***同志被提名路局劳动模范,公安处宣传科的同志亲自撰稿,稿件基本形成后,急需一些事例,***同志很快就把平时与民警聊天、岗位走访搜集到的有关***的素材上报到宣传科,受到科室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

四是细致完成即定任务。公安工作往往是一个行动接一个行动,每一次专项工作都需要上报大量的数据和工作进展情况,加上一些常规性的月度报表、总结和临时性的事务,需要内勤有耐心和细心。工作中,***同志按事情的重要程度,按照次序列出备忘录,做到有计划、无遗漏。每天下班前都将当日工作进行盘点,当日事当日毕,如果当天的任务完成好,就到外面走动走动,和同事聊聊天说说话或者看看报纸休息。对没有完成的工作,有条件加班的决不过夜,养成良好习惯。同时,对次日要完成的工作列出清单,严格按照计划的项目做事情,做到解决问题不迟疑,保证了即使遇到突发的情况,也不影响预期的工作。

五是认真开展对外宣传。在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向各级新闻媒体投稿的同时,他主动向所领导汇报,提出了把对外宣传工作纳入大队月度考核的建议,把完成宣传报道任务作为硬性指标,提升了全体民警的外宣意识,使派出所的对外宣传工作迈向一个新台阶。今年以来,**所共撰写新闻稿件篇,其中中央级篇,省部级篇,地市级篇,提高了**所的知名度,展现了**所的良好形象。

四、不计得失,保持良好心态

内勤在派出所是所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各种信息通过内勤的整理分析形成材料,为领导决策服务。作为内勤,***同志把握住工作的主动性,在领导研究决策时,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向所领导提供对工作的多种想法和思路,摆明利害关系,供领导参考。在决策制定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树立所领导的威信,并及时主动的反馈决策贯彻执行的情况。由于内勤经常在所领导身边工作,单独的办公室,并且参与所务会。在基层派出所,内勤大多都有“三把手”、“办公室主任”等之类的戏称。在这种情况下,***同志注意加强与同志们之间的沟通,力所能及的为民警做好后勤服务,坚决克服凌驾于普通民警之上的想法,得到了广大民警的认同,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派出所创新工作机制经验材料 篇6

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巨大的资源消耗和污染使得人民生产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也导致了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维持现有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因此,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中央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来遏制逐渐恶化的生态环境。我国地域辽阔、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多样、地区差异较大,虽然随着国家财力的日益充实,生态保护的力度也在逐渐增强,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投入的缺口依然很大。而且,“一刀切”的生态保护政策难以满足地方生态环境治理手段多样化的需求,从中央政策制定到地方落实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单纯的政府投入也会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和资源配置的不当。2014年,国家发改委联合了环保局、林业局等共11个部委发布了《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实施意见》,以极大的重视程度鼓励地方开展生态保护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给予了地方更多的创新权力,期望通过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激发地方在生态保护与建设过程中的能动性,以创新驱动,实现示范和引领作用。

然而,生态环境是一种典型的公共资源,具有显著的公共物品属性,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也成为一种消费品,不断被消耗和破坏。公共物品的外部性特征导致生态资源消耗、环境破坏,让整个社会负担成本,而私人部门因为这种外部性而逃避了责任。虽然环境保护被社会广泛认同,由于其正外部性,如果私人部门投入会入不敷出。外部性又称为外部经济,其特征是外部社会成本和内部私人成本不一致,即,具有外部性的物品,生产或者消费都会存在社会成本大于或小于私人成本的问题。例如开展生态保护工作的区域,无论周边的人们是否支付这一成本,都会从良好的环境中受益。反之,破坏生态环境,有可能无法享受破坏带来的收益,但被破坏的环境会降低周边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传统意义上,这一公共物品和服务只有通过政府行政手段来承担生态保护的外部性成本,出台生态保护政策,阻止环境破坏的行为,但随着环境压力的增大,环境保护投入使得公共财政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生态环境保护则需要更多的力量参与进来。

因此,通过探索总结示范区建设过程中规划实施、制度建设、投入机制、科技支撑等方面的经验,为进一步解决生态保护与建设领域中建设进展不平衡、投入不足等重点问题,巩固生态保护成效做出新的努力。本文选取了国内典型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案例,以四川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和浙江龙坞水源地为代表的生态保护区域,分别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探索性的尝试,获得了具有实践价值的经验,而且三个案例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关系,并在规划建设、拓展投入、科技支撑、机制创新等方面实现制度创新,为我国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二、四川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政事合一保护区体制建设

1. 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概况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熊猫之乡”,区内分布有野生大熊猫100余只,约占全国野生大熊猫总数的10%。保护区拥有金丝猴、羚牛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56种,被列为国家级濒危保护植物24种,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是世界“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和“天然动植物园”。

卧龙保护区是全国不多的生态文明体制建设试验点。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关系一直是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解决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冲突,通常的做法是通过生态移民等手段把原住民搬迁出去,开展封闭式的保护。而卧龙自然保护区作为全国唯一的试点,于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区内汶川县的卧龙、耿达两个公社划定为“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即卧龙特区,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署办公,探索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协调的综合管理体制。按照卧龙特区的管理架构,保护区管理局对耿达和卧龙的两镇6村享有行政管辖权。卧龙是我国唯一一个政事功能合一的自然保护区,其中,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隶属省政府,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直属林业部,保护区和管理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的管理体制。

2. 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的建设内容

卧龙保护区(特区)从建立开始就是中国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科研结合的典范,在大熊猫生态学研究尤其是繁育和行为科学以及野生生态监测领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果:成功攻克了圈养大熊猫人工繁育工作中的重重难关,幼仔存活率从2008年至今已经连续5年达到100%。圈养大熊猫总数达到200余只,占世界圈养种群的65%;卧龙保护区在1978年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率先采用无线电跟踪、GIS定位等手段,对大熊猫个体生态、种群以及大熊猫主食竹类开展生态监测,为全国自然保护区开展野外生态监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卧龙特区制定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规划,在各个领域卧龙特区坚持保护与合理利用有机结合的原则,通过大熊猫的保护与科研优势,开展以大熊猫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增收,为特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卧龙特区充分发挥大熊猫树立保护和生态旅游两大品牌效应,取得了良好成效。尤其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特区抓紧灾后重建工作,积极争取财政资金、社会帮扶资金、旅游开发企业资金,努力为卧龙、耿达两镇居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移民搬迁、改造家园,短期内实现了特区居民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的大幅提高。

3. 经验借鉴

(1)创新农民参与保护机制。通过特区制定特殊政策的权力,卧龙特区依靠天保资金经费支持,尝试将保护区缓冲区、甚至部分核心区的天然林交给区内老百姓管护,转变区内农民角色。老百姓从生态保护工作中获得了收益,从单纯的利用者、甚至破坏者转变为大熊猫的守护者。在不改变资金用途的前提下,不但团结了更多特区居民支持保护工作,提供了就业增收渠道,同时增加了特区保护与建设的人力投入,缓解了保护区与社区的矛盾,同时也提高了保护的有效性。

(2)强化人才培养与投入机制。卧龙保护区管理局通过加强工作人员干部的换岗、轮岗,增强了管理局内干部流动性,促进了每位工作人员干部的综合业务能力,将专业性人才进一步打造成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对管理局骨干力量,他们大都由管理局内部提拔上来,这些骨干力量往往从特区最基层工作做起,历经多个部门的不同职位,既熟悉特区一线实践工作,也从事过不同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和管理经验。加之,在特区长期的工作积累,对特区情况熟识,面对综合复杂的问题时,更加游刃有余。因此,管理局在内部工作人员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培养了一批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相适应,工作经验丰富的综合性人才,这在我国保护区建设过程中十分难得。

(3)建立了以大熊猫为核心的科技支撑体系。卧龙特区在大熊猫领域的科研实力位居世界前列,在保护区建设初期就建立了以大熊猫为核心的科研目标,明确了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要任务。通过加大科技投入,逐渐建立了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大熊猫放归基地、圈养基地、科研队伍、国际交流平台等一系列大熊猫科技支撑手段,为特区生态保护与建设,以及以大熊猫为依托的生态旅游提供了强有力支持。通过对大熊猫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的详细掌握,卧龙特区能够科学合理的布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指导特区居民在不影响大熊猫保护的前提下发展。同时,对大熊猫监测数据的掌握帮助卧龙特区更好的开发生态旅游线路,科研成果转化为大熊猫科普知识帮助大熊猫游客中心、场馆建立解说系统,增加大熊猫主题旅游的附加值。

(4)限制开发区内有序引导社区发展。卧龙特区探索发展以村民小组为单元的“三生产业”模式,充分发挥村民小组信息透明度高、协商基础好的特点,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推动生态种植业、生态养殖业、生态旅游业均衡发展,互相促进,科学有序地利用保护区自然资源,帮助特区居民实现稳定持续发展。卧龙特区在开展生态保护工作的同时,也承担着带领特区居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使命。“三生产业”的模式探索将特区保护与建设工作与村民小组这一最小社区单元融合,是通过生态保护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模式创新。

三、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建立基于适度经营的生态补偿机制

1. 普达措国家公园基本情况

普达措国家公园,位于滇西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中心地带,由国际重要湿地碧塔海自然保护区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哈巴片区之属都湖景区两部分构成,以碧塔海、蜀都湖和霞给藏族文化自然村为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香格里拉旅游的主要景点之一。海拔在3500米至4159米之间,属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普达措国家公园拥有地质地貌、湖泊湿地、森林草甸、河谷溪流、珍稀动植物等,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完好。距香格里拉市城区22公里,总面积约1313平方公里。

2. 建设内容

早在1872年,美国就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由于其以生态保护为主要目的,兼顾利益相关者各方面利益,特别是社区利益,是让广大民众从欣赏大自然和文化中得到教育的良好模式,可以使生态、经济和文化效益得到较好发挥,兼顾了保护与发展两个方面的需求。作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创新模式,逐渐被推广到世界各大洲的225个国家和地区,迄今全球已有9800多个国家公园。

2006年,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通过地方立法成立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并宣告原已于1988年由国务院批准划入“三江并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有关地域为中国大陆地区的第一个“国家公园”。普达措国家公园成立后,一方面开展了强势的旅游宣传和促销,游客量迅速上升,另一方面建立了保护与规范管理制度,针对社区以牵马、烧烤参与到旅游服务业造成环境资源破坏的问题取消了社区经营、旅游服务等项目,限制社区粗放地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吸收社区居民到国家公园就业。

在普达措国家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地方管理部门开展了多项工作帮助当地社区转型发展。自2006年8月开始试运营,五年内实现接待游客量373万人次,创造旅游收入6.2亿元。用2.3%的土地面积开发利用,实现了对97.7%范围的保护。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社区经营开发的损失进行补偿。5年中为23个自然村、近800户3500余人兑现了生态补偿资金2500万元。

3. 经验借鉴

(1)保护与发展融合的规划设计。探索了一条自然保护区以外的开展保护和缓解发展矛盾的新路径。国家公园允许原普达措自然保护区拿出一部分土地进行适度旅游开发,让普达措在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同时产生经济效益,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带动当地经济转型发展,从资源消耗、环境破坏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有效转型。

(2)建立了可行的生态补偿机制。旅游收入补偿当地社区,建立了较为可行的生态补偿机制,为其它国家公园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普达措通过率先落实我国国家公园战略,以小部分开发的代价获得经济支撑,并通过补偿的方式带动周边群众转变传统不合理的自然资源利用方式,推动了普达措生态保护与建设和周边社区发展的协调、融合与持续发展。

四、浙江龙坞水源地:基于信托模式的保护地建设

1. 浙江龙坞水源地基本情况

目前在浙江省饮用水源构成中,水库占有很高比重,当前正在实施的供水工程也多以水库为供水水源。随着人民群众对饮水安全标准要求的提高,水库在供水安全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浙江省当前农村饮用水源地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浙江省大多数水库区域都有相当规模的乡镇,随着水库承担起供水的任务,库区发展与水质保护的矛盾逐渐显现。一方面,公众对饮水水质要求不断提高,库区生态保护需求不断增大;另一方面,随着全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库区周边居民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呼声也越来越大。这从客观上要求,必须找到一条水源地保护与库区居民生态水平同步提高的双赢模式才能达到目标。

大自然保护协会从2012年开始与阿里巴巴基金会开展合作,旨在对当前浙江省各地区饮用水源地寻求创新的保护发展模式,解决当前浙江省内农村小型饮用水源地水质问题,同时寻找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双赢机制。与此同时,浙江省政府将“五水共治”作为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龙坞水库位于浙江省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辖区内,主要承担青山村与赐壁村社区村民约3000人的饮用水功能,汇水区面积1.794平方公里。水库上下游农业种植结构以毛竹为主。当前水库水质总体状况良好,除由于毛竹产业的耕作施肥导致水体水质除各别指标有下降的趋势外,其与指标均达到一级饮用水源地标准。此外,水库下游200米处设有黄湖龙坞泉水厂,无大规模产水市场化,仅小规模生产桶装饮用水。

2. 浙江龙坞水源地建设内容

2014年4月,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与水库所在的余杭区黄湖镇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旨在共同致力于改善提高龙坞水库饮用水源地的水质,降低并消除导致影响饮用水源的因素,提升青山村社区饮用水安全,进而将龙坞水库提升为一级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同时在保护水库的基础上积极探讨可持续的社区发展路径,以公益信托的创新保护模式识别和开发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以达到水库及库区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双赢的发展方式。双方在龙坞水库探讨可持续的发展和管理模式,实现社会组织与政府、公众共同参与达到水源的保护和发展,为其他区域的水源地提供保护及发展的示范意义。探索通过创新的公益信托模式吸引社会公益组织、企业及个人与等社会力量及资金与政府部门共同建立针对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合作机制和方式。双方通过签署合作协议的方式,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符合双方共同确定的龙坞水库水源保护目标前提下,由黄湖镇人民政府与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共同计划开展的针对龙坞水库保护和管理工作,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与黄湖镇政府以及项目点所在青山村社区共同开展针对龙坞水库水质改善的一系列活动,如开展常态化水质监测、对周边毛竹林地进行科学施肥管理、开发有机毛竹笋产品,降低污染的同时,提升林地附加值,以及面向公众的自然教育,为当地社区实现多渠道增收。

3. 经验借鉴

(1)创新周边社区参与机制,强化社区对水源保护地开发的收益权。社区村民参与现有龙坞水库下游200米的黄湖泉水厂经营管理与收益分配。通过双方共同设计,让社区居民参与到水厂的规模化生产,实现水源保护与水厂开发利益的捆绑。在改变社区居民对水源周边传统施肥行为的同时,逐渐转变社区对水库水源地保护的理念,使社区进入由于提供良好水生态系统服务而受益的良性循环。

(2)以创新的金融产品为载体建立了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为提高黄湖镇当地社区居民福利和收益,设计了公益信托基金机制,将黄湖镇公益林以及汇水区商品林盘活。村民将林地经营权通过信托公司评估并出具价值证明,村民将其变为资产与信托公司资金共同入股成立一家社会企业;社会企业通过开发有机农产品、水源地生态旅游、纯净水生产等创造收益,企业获得利润按照股份比例分红给村民;在此过程中,村民需要按照大自然保护协会的设计对水源地开展相应保护行动,并考核通过后才能获得分红。企业获得收益除满足企业基本运营外,一部分用于支持水源地保护行动,其余部分用于村民的分红,信托公司获得分红用于成立专项基金支持水源地保护与建设工作。

五、结论与讨论

生态环境保护这一典型的外部性问题,通常需要将外部性成本内部化解决才能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延续,或者降低生态保护的成本。外部成本内部化的重要手段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开展生态补偿,通过行政立法来明晰产权,而通过生态补偿则支付利益相关者的“机会成本”。而补偿可以是政府行为,也可以是市场行为,如普达措国家公园,将旅游经营收益支付周边社区,用于补偿其因不能进入保护区损失的收益。而卧龙则以财政转移支付,如,草原生态奖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补偿方式来支付利益相关者的机会成本。生态补偿机制是目前我国使用最为广泛的生态保护政策之一。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和尝试引入生态补偿机制,仍然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经验积累。由于我国生态区域跨度和差异较大,生态补偿机制也因地而异,补偿方式、补偿标准、补偿主体均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本文的案例分析,我们发现,正确处理生态保护工作与相关利益主体的关系是其中的关键,充分融合当地群众的需求、发挥其在生态保护与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推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五位一体”融合发展。结合案例经验,生态保护与建设需要最大程度地降低外部性带来的困扰,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参与机制、利益分享机制和多元化投入机制等一系列有效的,将外部性成本内部化的机制来保障。

首先,生态环境的变化关系着所有个体的权利,唯有通过多方参与才能找到一条协调和融合的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各利益相关主体的作用,解决保护和发展的矛盾。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各方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其面临的生态问题,同时开展有效的执行和监督,保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或减少破坏。

其次,在生态价值逐渐被市场认可和青睐的背景下,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杠杠力量越来越大,这使得“谁保护、谁受益”成为现实,而利益分享机制的建立能够站在保护的角度,合理、有序的开发生态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派出所创新工作机制经验材料 篇7

————##中心派出所

##中心派出所地处##市西大门,辖区面积29.3平方公里,人口3.6万余人,现有民警9人,领导4人,大专以上学历6名,平均年龄37岁。近年来,我们##中心派出所,以警务等级管理为抓手,全面推进公安派出所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连续二年在综合考核中名列全市第二名,多次受到南通市局、##市委、市政府、市公安局评为先进单位,多次受到公安部、省厅及南通市局领导的表扬和肯定。在##年警务等级考核中,被评为一级管理单位。我们的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把警务等级管理作为深化派出所改革的重要举措。

警务等级管理,犹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水面,在民警中激起了千层巨浪,民警有这样和那样的想法,有的片面地认为这是为了出风头,有的认为这是为了整人,还有地错误地认为这是挑拨群众斗群众。为了统一思想,我们带领民警反复学习《##市公安局关于全面推进警务等级管理的实施意见》、《##市公安局全员等级评定考核细则》等规范性文件,深刻领会警务等级管理的目的、意义。讲清警务等级管理是贯彻公安队伍建设十二项措施的需要;是时不我侍学习和赶超兄弟公安机关的需要;是适应世界警务发展趋势,与世界警务接轨的需要;是提升公安整体形象,解决队伍现状,抓队伍长效管理的需要;是深化派出所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大锅饭”,彻底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需要。为了解决民警的思想认识上可能存在的不解和困惑,我们着重开了三个会,做到三个到位。即首先开好全体民警动员大会,讲清警务等级管理的目的意义,保证每个民警认识到位;其次,开好所队领导会议,对如何抓好考核,搞好落实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保证组织领导到位;再次,开好考评小组会议,就如何公开、公正、公平考核提出了严格要求,保证考评质量的到位。

二、攻坚克难,确保考核顺利实施

警务等级评定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实施起来难度可想而知,我们知难而进,克服难点。一是克服确立10%的四级民警的难点。根据警务等级管理实施意见的要求,每个单位在评定民警等级时,四级民警不得低10%。由于四级民警不仅经济上要受损失,而且晋衔、提升也要受影响,因此谁都不希望自己被评为四级民警,我们在确定四级民警时,做好慎之又慎,依据考核细则该评为四级的坚决做到一个不漏,不讲情面,以分数由低到高的顺序确定四级,对不该评为四级的坚决不评,绝不搞摊派。二是克服不能全面科学考核的难点。警务等级管理要实施下去,必须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科学的原则。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做到不论新老民警,不论资格学历,不论关系背景,都用一个尺度去衡量,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接受考核,真正做到考核面前人人平等;同时注意横向和纵向的综合比较平衡,既从单位的横向去比较,又从民警个人实绩的纵向上去比较,力求做到科学合理。三是克服考核是否能动真碰硬的难点。为了防止考核时做老好人,搞滩派、走过场,考核时我们严格考核标准,不讲情面,切实评出实绩。民警朱育民带班设卡检查时,工作责任心不强,未向领导请示就擅离岗位,致使犯罪嫌疑人从卡口逃跑,被市局警诫一次。我们在考核时不遮不掩,按规定扣其30分,并评为四级民警。考核时纪委查到三星和德胜两所行风建设有问题,我们根据考核细则,领导要负带领责任的规定,将两所所长从一级降到二级。

三、认真考核,客观公正地评定等级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考核工作搞得好,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民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推进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反之就会产生负面效应,起到消极影响,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因此我们认真考核,把好考前、考中和考后三个环节,客观公正地评定等级。

考前我们认真做好思想发动,统一大家对考核的认识,教育民警要在考核中取得好的名次,就要认真对照《全员岗位考核细则》,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并将考核细则、工作流程、评定表格及相关文件复印,发到每个民警手中。为了提高考核质量,我们要求考核组成员平时要记好《考核日记》,收集和掌握民警平时的表现,使考核时有依据。

考核中我们一方面要求民警认真填好《民警警务等级管理自考表》,实事求是地给自己打分,教育每个民警如不如实打分,一经查实每次扣10分;另一方面我们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客观公正的给每一个民警评分,做到领导和民警一样,老同志和新同志一样,熟人和疏人一样。对照考核细则,认真进行评分,该扣的绝不手软,该加的绝不遗漏,以实绩论优劣,以实干论奉献。为了客观公正地评定等级,考核时我们注重三个结合。一是实绩

评分与领导评分相结合。规定共同项目和专业项目占80分,领导评分占20分,同时领导评分,分层次进行。二是全年考核与重点考核相结合。在考核民警全年工作目标的同时,对重点目标实行一票否决制,即民警发生重大责任事故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一律评为四级民警。三是常规考核与捆绑考核相结合。除平时检查督促外,我们不定期地组织明查暗访,严格实行责任倒查,凡单位被曝光,亮黄牌的追究领导的连带责任;凡民警犯错误单位领导未及时发现、报告的,单位领导要负责任。

考核后,我们建立每个民警的考核档案,并将考核结果张榜公示,同时我们将考核结果与经济挂钩,打破利益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真正使干得好的民警“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同时我们广泛开展谈心活动,做好等级居后民警的思想工作,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消除他们消极悲观的思想,鼓励他们放下包袱,奋起直追。

四、注重实效,全面提升公安形象

警务等级管理的推行,已初步显示出优越性和生命力,它是公安派出所改革的又一次创新和发展。

首先,警务等级管理的推行,大大激发了民警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由于彻底打破了过去那种论资历、讲辈份、平均化、大锅饭的做法,实行凭能力、重实绩、看贡献,不受警衔和职务的限制,公平竞争,加之民警等级的级别情况,作为提升、评先的依据,民警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变过去的要我干,为现在的我要干,变坐等派人、坐等办案为主动工作、主动找案。民警徐达华是个即将退休的老同志,在考核中他掉了队,他不甘落后,重新拿起了业务书籍,和年轻的民警一起抢着办案。

其次,警务等级管理的推行,凝聚了警心,增强了民警的荣誉感。由于彻底告别公安“大锅饭”,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有压力,使民警上下拧成一股绳,工作激情更高,责任更大。同时由于按照每名民警的德能勤绩评定不同的等级,并给予不同的政治、经济待遇,使民警的荣誉感增强,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第三,警务等级管理的推行,使民警的竞争意识明显增强。等级是个人能力与实绩的反映,只有一、二级民警方可主办案件,三、四级民警只能协办案件,这样一来,三、四级民警几乎成了多余的人,因此每个民警心中都有一个尺度,清楚自己的等级只有靠自己去改变,每一点的麻痹和失误都可能对自己的等级造成影响,只有变压力为动力,积极参与竞争,才能争取到更高的等级。

第四,警务等级管理的推行,使领导干部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过去认为当领导只要能组织指挥就行,现在不仅领导要指挥有力,还要身先士卒,不仅要求自身过硬,还要管好队伍抓好业务,真正落实“一岗双责”,否则,就会落任,甚至被淘汰。

派出所创新工作机制经验材料 篇8

镜湖区东门街道办事处

根据省委、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东门街道统筹考虑,在做好房屋征收、招商引资、维稳信访等重点工作的同时,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积极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构建“大社区”一站式服务平台

近年来,街道境内棚户区改造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融汇锦江、东方海伦堡、平湖秋月、百蕊山庄等配套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陆续建成,带来了新型社区管理这一新的课题。

(一)镜湖新城社区建设基本情况:

镜湖新城社区占地3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220万平方米。其中安置房面积80万平方米,商品房面积90万平方米,商业配套50万平方米,预计可容纳近10万人。管理范围包括绿地镜湖世纪城、棠梅园小区、弋江新生活小区三个生活居住区。目前已交房10998户,已入住5277户,2011年底将入户1万余户。

去年以来,区委将镜湖新城作为基层服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试点,以“减少层级、重心下移、提高效能、降低成本为”目标,逐步构建“夯实基层、推动自治、提升效能、优化服务”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模式。

宣传工作创新奖经验材料 篇9

找准结合点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

运输处党支部多年来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我处工作实际,将干部职工素质教育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来抓,充分利用职工课堂这一有效阵地,通过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主题教育,及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全面有效地推进了我处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车间技术组为代表,自成立以来,坚持以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实现新创新为宗旨开展工作,在近三年的时间里,实现了技术创新十三项,创效三十余万元,车间职工修旧利废节约资金二十余万元,为企业节约了宝贵的资金,促进全处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多年来,以职工课堂为有效载体的职工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涌现出学习型先进典型孙国军,和以车间为代表的学习型先进班组,充分发挥了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为经济工作保驾护航作用。

一、注重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宣传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党支部连续多年侧重抓职工素质教育,利用职工课堂为有效载体,采取每月上二次素质教育培训课的方法,几年来,通过技术、技能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取得十分显著的学习效果,达到厚积薄发之效果,特别是在开展“学习过硬本领,1 做知识型、技能型职工,创学习型组织”为内容的“学、做、创”活动中,培养树立了学习创新个人典型孙国军、集体先进典型维修车间技术组,使大家学有榜样、学有动力,使职工队伍面貌焕然一新,车间被市总工会推荐申报全国学习型组织先进班组。同时,在开展向王洪军同志学习活动中,我们做到了有主题,即:“向王洪军同志学习、做新型环卫工人”;有特点,即:以车间技术团队为代表,开展了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活动;有效果,即:车间技术团队以孙国军为技术带头人,他们通过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创造一系列可喜成果。如:垃圾污水箱污水处理新技术,填补了垃圾污水技术处理空白,从而减少垃圾清运中所造成的二次污染,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家媒体采访并报道了他们的事迹,长春电视台、长春日报、区委宣传部进行了事迹宣传报道。

二、以主题教育为切入点,突出教育特色。一是开展“创和谐单位、做高素质文明职工”主题宣传活动。如:开展“让市民满意”活动。体现在优化工作、优质服务上,遵守运输处职业道德标准,自觉做到文明清运、礼貌服务,对外树立良好形象,为市民创造良好的城市卫生环境。开展“让政府满意”活动。进一步巩固创城成果,提升城市卫生文明水平,打造城市洁净名片,不断探索和创新清运方式,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开展“让自己满意”活动。围绕规范干部职工行为意识,推动整体工作全面提升。在职工中开展“四不让”活动,即:不让领导布臵的工作在我这里延 误,不让工作标准在我这里降低,不让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运输处的形象在我这里受到影响。促进运输处健康和谐发展。在朝阳区“凡人义举,感动朝阳”道德楷模选举中,我处孙国军荣获科技创新篇先进人物。二是开展“献爱心、送温暖”系列活动。如:“双日捐”和乐山镇4户扶贫户救助等,彰显了我处干部、职工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三、以职工课堂为载体,发挥技术攻关小组作用,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不断创新。如:车间技术组在车间主任刘景恩带领下,以结合实际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为原则,技术组成员各善其长,将各自的专业知识有效的应用到了实际工作中,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坚持以职工课堂为有效阵地,有针对性地在广大职工中扎实开展学习培训活动,并收到了显著效果。

技术组成员多年来立足本岗、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以高度的求学精神,掌握了不断更新的汽车维修知识、并自觉做到学以致用,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到书店或图书馆边学习维修技术知识边作学习笔记,还自费购买大量车辆维修技术书籍,他们常年担任职工课堂的任课教师,在运输处开设的职工课堂上亲自主讲,把自己在书本上学到的车辆维修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身边的同志,在他们的带动下,在车间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为运输处车间人员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车间技术组为职工上课时,把职工们在工作实际中遇到的重 点、难点问题为主要授课内容,以解决工作中的难题为重点,以带动全体车间人员技术提高为目标,坚持每月为职工授课2—3次,在授课过程中,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传授的专业技术知识,他们采用工作现场遇到问题就地讲解、集中反映问题集中授课、每季度征集技术难题由技术骨干集中答疑的方式进行授课,年终组织了统一考试,平时建立了职工技术档案考核制,全面促进了职工学习技术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的提高。

车间技术组成员们不仅善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勤于思考、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创新意识不断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在我市确定“创建文明城市”的总体目标后,朝阳环卫运输处作为窗口行业,将迎检重点放在了“攻克垃圾污水排放难关,逐步实现无污染清运”上,技术组的同志们经过仔细现场观察,在技术骨干孙国军的带领下,正确分析了垃圾污水的产生及不良后果:一是垃圾对清运车辆产生强腐蚀造成生产工具的“慢破坏”以致发生污水泄露,二是现用挤压车后封闭存在技术缺陷,所以在夏季垃圾污水量大时,随街流淌的垃圾污水污染环境的同时,在高温下产生的臭味及污染的街面给周边居民及过往行人带来了极大不便,市民反感呼声也愈来愈高,成为了夏季市民投诉的热点。针对以上问题,孙国军与身边的六位组员,着手将原有挤压车进行了后封闭加密封条式改造。孙国军带领四名技术组成员利用一周的时间跟车下段,实际观察垃圾挤压情况,找出了原密封条高度不够的主要溢污原因,之后便集 中力量在一辆车上进行实验式改进,并于一周后投入试用。经观察,出现了垃圾污水积聚后封闭箱,污水无法排出的新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技术成员再次进行技术攻关,在保持原后箱体密封式改造的同时,设计并实施了“挤压车箱体前端安臵污水箱(储存垃圾挤压后产生的污水)、污水箱上设臵观察孔(随时掌握污水储存量)、污水箱下端设臵排污阀(及时排除储存污水)”的三项技术改进,实现了污水适量储存、定点排污的预期目标,并在试用中收到了良好效果。运输处应用此项技术对二十台挤压车实行了0.57吨垃圾污水箱的安臵改造,并于7月10日全部投入使用,在近几年的使用过程中,创造了夏季垃圾污水问题零投诉的清运佳绩,为我市创城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解决降低维修成本技术创新工作中,技术组成员孙国军以降低工作成本为目标,向用国产件替代进口件的技术难题发起了挑战。运输处现有国产道依茨车二辆,所用发动机均为进口件,在车辆发动机发生故障后,一是维修费用昂贵,二是通过邮购的方式从国外进件周期很长、价格很高,以往还要请外国专家来维修,影响车辆使用速率不说,每年运输处都要浪费十几万元的资金,随着车辆的使用年限增长,故障发生频率愈来愈快,技术带头人孙国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过近半年的实验,他把道依茨车辆用的进口发动机和国产发动机反复拆装,在牢固掌握国内外两种同型号发动机的特点后,他提出了用国产发动机替代进口件的建议,在被处领导采纳并试用后,车辆运行状态良好,为单位节约了7、8万元的开支。

在车间技术组成员的带动下,车间技术骨干越来越多,职工学习技术知识的热情越来越高,车间人员很快适应并完成近一时期垃圾清动车辆车型、车种快速更换的技术需要,并实现了全部小车自主维修的技术突破,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要做王洪军式新时期工人的誓言。为运输处向着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之,由于党支部注重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有效结合,开展形势多样、收效显著的活动,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了职工队伍精神面貌健康向上,促进全处各项工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朝阳环卫运输处党支部

上一篇:点金石企业晨会流程下一篇:励志创业故事快递